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艺美学作业答案全

文艺美学作业答案全

文艺美学作业答案全
文艺美学作业答案全

文艺美学作业答案全

文艺美学作业答案

一、述题:

1、中国文论的传统是什么,

如果我们从中国古代传统文艺理论来看,虽然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文论是经验式的、散在的,没有系统的体系的。但它并不是就因此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潜在的逻辑体系的。一个文学艺术体系大致包含这样几个要素: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这四个要素。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文论大致有下面这样的几个传统:1)、文艺与作家:言志缘情的传统;2)、文学作品本身:深于取象的传统;3)、文艺与世界:重气感物的传统;4)、文艺与读者:知人论世与诗无达诂的传统。

(1)、文艺与作家:言志、缘情的传统。朱自清先生认为“诗言志”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尚书尧典》里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所谓言志也主要是对重大的社会政治历史事件和行动所发表的要求、命令、看法和评论,具有极为严肃的意义,还不是我们所说的个人情感的抒发。但是这却奠定了中国文学艺术把文学看作是人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的自然表达的传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个体人格的独立和觉醒,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开始成为诗歌重要内容。孔子就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把诗同人的个体情感抒发联系起来。而且从《诗经》里大量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中更可以看出诗歌所表达的已不全是严肃的政治内容了,而是抒发人们的性情感受了。西汉时的《毛诗序》提出“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把“志之所之”的志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言看成是二而一的东西,正如唐朝孔颖达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正义〉所说“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把抒发个人感情的“情”和言说崇高志向的“志”合

二为一,看成一个东西,言志缘情此后一直以来成为文艺最重要的一个传统,“吟咏性情”成为中国古典文论的基。重情一直是中国文学所强调的传统。正如白居易所言“根情、苗言、花声、实意”,要求为时为事而作,不著“空文”,韩愈强调“文以载道”,后来汤显祖强调文章中“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公安派强调“独抒性灵”,石涛强调绘画中“有我”,都是中国文艺言志缘情传统的体现。

(2)、文艺作品自身:深于取象的传统。中国的文艺理论很早便十分注意语言和人们要表达的思想之间的关系,很早便对表达方式有十分自觉的认识和探讨。庄子认为“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中介,我们在接受时就应该超越语言,不固着在语言上,而去追寻语言所想要表达的精妙之意。《周易》里的一段话奠定了中国文艺表达方式的基本传统,在《周易系辞上》中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里明确提出了尽意的不仅仅是语言,比语言更能尽意的还有具体的"象”,这种象是具体的感性的,“见乃谓之象”,立象以尽意使得中国文艺一开始便十分注意选取意象来表达自己无尽之意,而不是直接用抽象的语言来表达,使作品显得鲜活生动意兴盎然而又含蓄优美。魏晋时期王弼进一步把言、意、象的关系明确化,认为“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意以象著,象以言

立”,“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明确了言—象---意之间的关系,把以象尽意的观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说在唐以前评价文艺更多的还主要是“文质”、“文德”、“文华”、“文实”等内容、形式上的要求,那么从唐朝开始深远的整体之“境”的追求则成了人们对艺术自觉的、主要的要求了。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

“出日芙蓉'比之于‘镂金错采’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意境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丰富意蕴从这以后成了中国艺术的一个理想目标。总之一种"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空灵的“无迹可求”的多层次的诗意成了中国诗艺的目标。这样物象含义的多样可能性就显得极其重要,使得人们在对物象选择上更加倾尽心力,使中国文学中的意象无限丰富,无限生动,无限新鲜,而且无限深沉、含蓄和多义,显出中国文艺深于取象的传统。

3)、文艺与世界:重气感物的传统。

文气论是中国文论的又一个传统。在中国,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都被认为是由“气”所引起的。《乐记》中说“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汉代王符《潜夫论》中也说“四时五行,鬼神人民,亿兆丑类,变异吉凶,何非气然……气运感动,亦诚大矣。变化之为,何物不能”,把一切万物的生成变化都看成是“气”的变化运行,认为一切生命都是由于气聚的结果,“气

夫人所以生也者,阴阳聚则生,气散则死”。人也是有气才有生的,王充在《订鬼》中说“

气也。阴气主为骨肉,阳气主为精神。人之生也,阴阳气具。故骨肉坚,精气盛”,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由气而生的,所以人都是有“血气”、也”,认为人所以得生天地之间是“禀元气于天”

“精气”、“元气”的,如果没有这一切,人也就不成其为人了,所以孟子提出要养其“浩然之气”。而文章就是因为“气”化运的万物引起人心之动,人在自己的“血气心知”之上把这种“感物之动”表现出来的自然结果。正如钟嵘所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文章是作者感应天地之气的结

果。气――物――心――文,这成了中国文艺的一个逻辑链条。正如《乐记》中所总结的“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如果我们有“情志一也”的传统,那么这里也可以说“情气一也”,使中国人在论文时有着注重文气的传统。所以对于作家来说“养气”就特别重要,重视“养气”也成了中国文论一贯强调的一个传统。“养气”实际上就是养自己的知识、学识、见识、胸襟、抱负,把文章创作和人的知识涵养深厚与否、道德高尚与否连在了一起。强调文章之气是中国文论的一个传统,这种传统实际上是把一种充实的生命之气和自然天地的运化流行结合起来,强调文章之气,实际上就是强调作家高远的志趣、宽广的胸襟,丰富的学识,实际上是把创作和人的先天气质与后天学习连在了一起。强调文章之气,实际上就是强调文章健康的、强大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常新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的自然融合,强调这种畅达的文气,实际上就是强调天人的合一,天人的相溶。 (4)、文艺与读者:知人论世与诗无达诂的传统

在读者对文艺作品的接受这个问题上,中国文论形成了知人论世和妙悟并行的传统。知人论世的接受观就是要求尽可能客观地获得作品中作者的原意,而诗无达诂的接受观则强调在接

受过程中读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承认读者接受过程中的多义性。这两种观点在中国文论里都有自己的传统。知人论世的传统要求读者在阅读文艺作品时弄清楚作者的生平、人品、时世境遇等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以己之意去推逆作者的本意,这是一种寻求作者客观原意的解读方法。在《孟子万章下》中孟子提出解读诗歌应该“知人论世”,在《万章?上》又提出“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的观点。这种接受观成了千百年来中国读者解读文学作品最有效最常使用的因而也最有影响的一种接收观。因此,为了获得正确的作者原意,中国古诗文的注疏、笺注、谱系、考证等就特别多,“谱也者,所以论古人之

世也,笺也者,所以逆古人之志也。”所有这些笺注考证的本意都是为了正确地理解作者的原意。人们认为一旦“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人们对这种方法充满了信心,它成了中国古代一种最重要的读者接受观。 2、西方文论的传统是什么,

西方古典时期的文学观念总的来说有这样几个传统:一、在文艺与世界的关系上形成了模仿——再现的传统;二、在文艺与作家的关系上则是激情——天才的传统;三、在文艺与读者的关系上则形成了教化——愉悦的传统;四、在文艺作品自身的审美形态上则形成了和谐——整一的美学传统。正是这些传统使得西方文艺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风貌。 (1)、文艺与世界:模仿——再现论的传统。

在文艺与世界的关系上,西方文论最古老的一个传统便是认为文艺是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模仿”。文艺和外在自然、外在世界的关系是古典文论不可回避的最基本、最中心的一个问题,是文艺所面临的最自然、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西方文论的一个传统是朴素地

、“再现”。早在前希腊时期,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便提出认为文艺是对外在世界的“模仿”

了“模仿说”,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文艺应该仿效好人、好事而不应模仿坏人,他的这些主张奠定了西方文艺“模仿说”的基础。进入古罗马时期,西方文论的这种模仿说实际上变成了对古希腊文艺范例的模仿。而文艺复兴以后,随着科学主义的兴起,人们又开始把文艺看作是对外在自然世界的真实模仿与反映了,镜子说成了这一时期的一个主要观点,以后这种"镜子”的模仿论传统逐渐转变成了比较自觉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要求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如实的反映生活,再现世界,出现了像斯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歌德等这样影响巨大的一大批世界性的大作家,把"模仿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质、文艺典型性等理论的论述中又达到了一个更高

的高度。从“模仿”到“镜子”,从“镜子”到再现,从再现到能动反映、典型的现实主义理论,模仿——镜子——再现——能动反映——典型,这是"模仿说”传统的发展历程。 (2)、文艺与作家:激情——天才论的传统。

强调作家的主观创造才能、个人天才、激情与灵感,强调作家用自己灵魂的“探照灯”来照亮整个世界,进行创作,这是西方文论的又一个传统。中世纪神学时期,人们世俗的人间激情受到压抑,把上帝看成一切事物的根源,认为七情六欲腐蚀人的心灵,要求人们对上帝绝对的虔诚与恭敬,宣扬禁欲主义。文艺复兴兴起后,人们以感性的人性论对抗宗教禁欲主义,以科学主义对抗愚昧主义,强调人现世生活的享受,强调人的自然真情,强调人自身个人才能的自由施展。启蒙主义兴起后,强调用知识理性"照亮”人,强调人的个性解放,更加强

调创作中作家个人的主观才能,在这一时期,人自身自然的、自由的情感也得到了强调,以后,随着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强调文艺是作家激情表现更是成为一股世界性的创作思潮,华滋华斯、拜伦、雪莱、济慈、雨果、夏多布里昂、惠特曼、普希金、歌德等一大批浪漫主义的伟大作家相继出现,在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德国等浪漫主义都成了那一时期主要创作方法,文艺表现个人激情成了席卷世界的创作思潮。西方古典时期这种激情天才的传统到19世纪中期以后,它的内涵有了明显的改变,传统的激情变成了一种以非理性为主要特征的个人情感,

(3)、文艺与读者:教化——愉悦的传统

在文艺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对读者的作用这个问题上,西方古典文论非常重视文艺对读者的引导、教化功能,强调文艺作品积极的社会价值与功利作用,形成了所谓的教化传统。这种教化传统常常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要求文艺给读者以教育与益处;二是要求文艺给读者以愉快和喜悦;三是要求文艺能够寓教于乐。那种

游戏与纯粹自我发泄的文艺观是很少见的。从古希腊的哲人到黑格尔,在文艺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上都强调文艺对读者的这种教化、灌输作用。

(4)、文艺作品自身:和谐——整一的美学传统

在文艺的美学形态上,古典时期的文艺理论都追求和谐、整一的美学理想。西方古典时期人们一个最大的审美理想就是追寻事物的和谐、有序,事物之间比例、关系的适当、协调,希望把多种纷杂的事物统一为一个秩序井然的整体,追求一种安宁、和谐静谧的美,其主要的审美品格相当于现在意义上的优美。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到近代的黑格尔,许多美学家都表现出这样的审美理想。

3、美的根本特点是什么,

(1)感性形象性。形象性就是说不是抽象的。美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抽象的真理和知识,即使美的东西有某种普遍性,典型性,蕴涵着“某种道理”,那也一定是在形象中包含着的,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如果不是感性的显现理念,而仅仅只见理念,那这个东西不能叫做美。美是人的视觉一下能捕捉到的一个鲜明的栩栩如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这是美的首要条件。然后这个物象要能够引起人们的想象、情感等活动,把这个画面自己构筑成一个连贯的完整的有生命力的包含欣赏者自己情感的美的画面,如果还仅仅只停留在物象的阶段,就很难有更美的感觉。所以,美实际上是感性形象经过人的感性“综合”而形成的一个“意象”,是一个“物乙”而不是物体原样的“物甲”了。

(2)、非功利性。人遭遇一个事物的时候,对它们会有多种态度。而通常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科学的态度,一种是现实功利的态度,一种是审美的非功利态度。所谓科学的态度,就是对事物的结构、构成和功能等做实事求是的客观地分析、调查研究,寻找其规律和原理。而现实的功利态度就是考虑这个事物和我的直接的利害得失的现实关系,对于我有什么用,非功利性的态度就是只着重于事物的形象给我的整体的感官的感觉,而不去看它对我有没有实际的现实得失关系,也不去对它

的细节做详细清楚的深刻的科学认识。从科学的态度下解放出来,从实际利害得失的考虑中解放出来,人就会得到一种自由的心态,而这就是一种审美的心态。

(3)、情感的感染性。美是靠形象调动人们的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等多方面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象中去,审美是人的一种亲自的体验,审美主体完全沉浸在对象中,如醉如疵,获得一种忘我的彻底的身心愉快。审美必须以形象感染人,打动人,以情动人是审美的重要特点。它不象传输科学知识或者哲学道理,用抽象、客观的概念给人理性的知识。

情感的感染性是审美的一个基本特点。没有情感就没有美。

所以,文学首要的特质就是形象的、具有非功利性的、以情感感染人的。 4、审美想象的特点是什么,

审美中的想象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想象,它有自己的特性,不同于科学的想象或一般日常想象。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也要进行各种想象,比如飞机还没有造好的时候,他要想象飞机起飞和起飞后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怎么处理,也就是说科学或日常的想象主要着眼于事物的实际功能的想象。而审美中的想象主要是想象审美对象的整体形象,事物的形状,充满了审美主体的情感。比如诗人在想象飞机起飞,他常常只会想飞机起飞在云层里飞翔是多么飘渺美丽,而不会考虑遇到恶劣天气飞机怎么应对。刘勰在《神思篇》中说:“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审美中的想象是与事物的形象分不开的,它是一种自由的想象。审美想象具有非功利性,而科学想象则具有功利性,他想象的是事物的功能。作为想象,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超越时空的限制,感觉、知觉都只能感知眼前的“此时此地”的东西,而想象却能使那些失去的东西不在眼前的东西“如在眼前”,所以,总的说来,审美想象最主要的特点有两个:一、审美想象是包含着情感的想象;二、审美想象是借用形象的想象;

三、审美想象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是十分自由的。

5、列举5种以上关于艺术定义的理论

(1)游戏说是关于艺术(或者说文明)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代表人物康德、席勒、谷鲁斯。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

(2)"集体无意识说”是荣格全部理论的中心范畴,也是他原型美学的前提性假设。他把意识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主要是一些我们曾经意识到,但以后由于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了的内容”,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却"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从未为个人所获得过,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简言之,集体无意识是唯一依赖遗传,不依赖个人经验而独立存在的心理要素,是一种从难以计数的千百亿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沉积物,一种每一世纪仅增加极小极少变化和差异的史前社会生活经历的回声。

(3)"模仿说”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代表人物是亚里斯多德。"模仿说”在欧洲文学史上逾千年而不衰文学原则,是在古希腊时期形成的。模仿说从最初出现到成熟阶段,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文学原则含义上的变动,固然是文学创作精神变化在文学理论层次上的反映,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古希腊理性原则的变化所致。从模仿说含义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寻绎出古希腊理性精神的嬗变轨迹。

(4)心灵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己于人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代表人物:雪莱、列夫托

尔斯泰、维隆、乔治科林伍德、苏珊朗格。合理之处:表现说无疑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情感在推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动力作用,它从本质的角度体现出艺术一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因此,今天仍然有许多学者坚持从情感表现的意义上来分析和认识艺术。不足指出:首先,仅仅局限于"表现说”,很难将再现性艺术、创造性艺术的起源解释得十分清楚。其次,人类表现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艺术之外的许多语言动作和表情都可以表现情感,仅仅强调感情的冲动和宣泄还不能完全说明艺术产生的真谛。 (5)符号说,艺术的本质是一

种情感的符号。符号说的理源于哲学家卡西尔,他认为人是一种制造符号的动物,人是一个生活在符号的世界里的动物,制造各种各样的符号是人的本质属性。

(6)形式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一种形式,早在亚里士多德的时候,他就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四因”:材料因、形式因、创造因和目的因。

6、审美活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一,审美活动以一种审美(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劳动。这里面又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中,人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在这一创造过程中,人克服了完全受制于外部自然的被动性,真正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例如,动物(像蜜蜂、蚂蚁、海狸等)为自己构筑巢穴或居所,仅仅是其本能的一种活动,它们世世代代都是一个样子;而人却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对象的特点、规律,为自己建造各式各样功能不同、风格迥异的房子,四合院、别墅、宫殿、摩天大楼,或圆,或方,或木结构,或钢筋水泥……其中更可以充分地体现出建造者的趣味和标准,凝聚人的感情。二是人类生活与生产劳动的静态成果,以其美的外在形式、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内容,感性地显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从而使人能够以愉快的心情对这一成果进行审美观照。第二,由于审美活动已经从物质的生产劳动中独立出来,它所体现的审美价值不是隐藏在实用价值背后,而是已经在人类生活和劳动生产及其成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这时的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与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第三,在审美活动中,对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换句话说,审美活动从直观感性形式出发,始终不脱离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直观表象和情感体验形式。但由于美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所以审美活动又总是同时伴有一定的理性内容,会在理性层面上引发人们的深入思索。只是与那种一般认识活动不同,审美活动中的理性内容并不以概念为中介,即不是以概念形式出现,而是以情感、想象为中介,以形象为载体。

正由于这样,审美活动才得以保持着自由的独立品格。 7、儒家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儒家美学的中心是反复论述美与善的一致性,要求美善统一,高度重视美与艺术陶冶、协和、提高人们伦理道德情感的心理功能,强调艺术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充分地、明确地、自觉地从人的内在要求出发,而不是从宗教神学的外在信仰出发去考察审美和艺术,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儒家美学突出了美的自然形式包含有社会的内容,这使儒家美学具有崇高的道德精神,但同时又使美等同于善,漠视了美不同于善的独立价值,继而使得人们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常常偏离到某种狭隘的道德比附的说教上,要求自然附会和符合人世的现实规

范与秩序,从而束缚了对自然的正确理解和观赏。

儒家美学是与社会生活、政治状态紧密相关联的,作为其重要美学原则的“和”(人和),本身就包含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它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作为矛盾结构,它强调得最多的是对立面的相互渗透与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作为反映,情调得更多的是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而不在模拟的忠实、再现的可信;作为效果,强调得更多的是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着智慧以得到实现人生的和谐和满足,而不是非理性的迷狂或超世间的信念;作为形象,强调得更多的是情感的优美和壮美,而不是宿命的恐惧或悲剧性的崇高。

从儒家哲学的整体气韵来看,其思想主要是外观的,它本身也极注重内观,但是它的内观是最终必须为其外观服务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修、齐、平、治”。与此相似,儒家美学在艺术-审美上也以外观的伦理、道德、责任为标尺,也就是说,它要求美一方面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必须与伦理性的社会情感相联系,从而与现实政治有关。这是中国艺术-审美十分注重主题思想性的重要传统依据。

8、道家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道教美学是关于道教文学艺术的审美关系的理论。是美学更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因而道教美学在中国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略分为道家美学、道教美学、内丹美学三个相互联系的层次。道家和道教的文化渊源始于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殖崇拜、女性祟拜的原始宗教,道家和道教美学也以这种原始宗教观念为出发点。《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道家美学的总纲,无论是社会结构、伦理结构、心理结构、自然结构,凡是与道相谐调的,符合自然无为的宇宙节律的,就是真的、善的、美的;而那些矫饰做作,违反自然本性的东西。则是无道的,是假的、丑的、恶的。战国时《庄子》一书更提出了道家的意境说和境界论。《庄子?外物》云:“茎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茎;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种意境是中国文学、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理论的根据,从“有我之境”达到“无我之境”,进而上升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道”的境界,突出了道家美学的特征。庄子哲学更提出了真人逍遥无待的人生境界,至德之世无为而治的社会境界,道通为一坐忘朝彻的生命境界,将审美标准推向了道的顶峰。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开始成熟,道家自然主义的审美标准成为社会风尚,道教美学逐渐形成。六朝时期是美的觉醒的时代,过去被皇权政治和儒家伦理观念束缚住的文学艺术开始解放出来,在各个领域开出美的花朵。在这个时代,山水文学、游仙诗、志怪小说、山水画、水墨画、模拟自然山水的庭园艺术、盆景等几乎同时出现,自然美的发现反映了人的自然本性的觉醒。自然和人性本质上是深刻联系的,是道家和道教美学激发了艺术家个性的自觉。戴适、顾俏之、宗炳、王微等皆六朝人,好山水画。一些诗人名士醉情山水,隐栖于山林的自然环境中,追求天人合一的仙人理想,山水文学亦应运而生。道教美学是道家美学在彼岸世界中的延伸,是道家美学的宗教化,而道教本身也是一种审美价值观念的追求,尽管是一种虚幻的审美价值观念也好。道教美学

的审美标准是“天人合一”,它的核心是对神仙世界的追求,从而发展出神话传说、涉道诗、仙歌、道曲、小说、传记、道化剧、典故、音乐、美术、壁画、书法、雕塑、宫观建筑等道教文学艺术形式。美是人的情

感对客观事物在心理结构上合目的性的追求和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取决于主体和客体在心理结构上和谐的程度。和谐即是主体和客体合目的性的同构,宇宙间万事万物就是依同构的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传递的,这种和谐同构的程度越大,主体获得台目的性的信息量就越多,审美的价值判断值就越高。人同社会结构、自然结构的相互作用可以解释为实践活动,反映出人的社会性;而人的心理结构同自己的生命结构、躯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一种生命活动,反映出入的自然性,美就是社会人和自然人的自由形式的实现。唐代以来,道教内丹学兴起,它吸收道家哲学和佛学禅宗的精华,于唐末五代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在修持实践和人体奥秘探索上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样,内丹美学也吸收道教美学与禅宗美学的长处为探讨美的本质跨进了一步。内丹学以。“无始先天一炁”的学说追求天人合一、体道通玄的仙入境界。所谓“元始先天一炁”,可以看作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初始信息,是时间印空间还没有展开的宇宙本源,这种初始的混沌中隐藏着秩序,是潜藏的产生字宙内在节律的信息源。内丹学的要害是要将自己的主体结构同自然界的根本节律相谐调,使自己的身心与混沌的宇宙融为一体,将宇宙初始状态的本源信息召摄到体内,同宇宙的自然本性契合,返回先天的初始状态。从广义信息论的角度看,任何相互作用着的存在物都可以视为传递和接受信息的信源和信宿,人既是一个信息传感器,又是一个信息发生器,人的大脑对信息有“同构”和“异构”的作用,信息量可以在人脑中储存和增殖。这样,内丹学可以看作是种将先天一炁”进行凝人体节律同子亩内在节律调谐,并激发元意识(元神)在量子层次上招摄“

炼的技术,从而达到还虚合道的目的。“道”就是美的最高境界,内丹学发掘“自我”的功夫,也是努力趋向美的最高境界的功夫。‘人类追求合目的性信息的过程实际上是向字宙自然本性复归的过程,也是由后天返先天,以至天人合一、体道通玄的过程。由此看来,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家美学的审美标准多以社会结构的和谐有序为价值判断,以家族为本位,认为符合家族伦理的事物是善的,因而也是美的。道家美学的审美标准多以自然结构的和谐有序为价值判断,认为合于自然的事物才是真的,真的事物也合于道,因而也是美的。道教是一种以道为宗。融汇儒、墨等百家之学的宗教,因之道教美学将真和善统一起来,但又将美的追求引向彼岸世界。内丹美学将审美标准揭示为同宇宙自然本性的契合和宇宙内在节律的调谐,将同道的一体化作为美的最高境界,这就进—步触及到美的本质。道教美学体现在道教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我们将在以后的深入研究中逐渐加深认识。

二、名词解释题

1、审美态度

主体对审美对象所持的态度,主要是心理状态。它受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影响,亦受心境、情绪等主观心理因素影响。审美活动要求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利无关的态度。

2、崇高

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3、悲剧

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

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4、喜剧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于描写对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荒诞喜剧和闹剧等样式。内容可为带有讽刺及政治机智或才智的社会批判,或为纯粹的闹剧或滑稽剧。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或如愿以偿为结局。

第二次作业

1、孟子提出(C )

C:充实之为美

2、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是(A )

A:孔子

3、国语》里记载的伍举提出的美学观是(D )

D:无害曰美

、“诗言志”最早出自(B) 4

B:尚书

5、儒家美学最重要的观点是(C )

C:和为美

6、《说文解字》认为"美”字的本意是(B)

B:羊大为美

7、美的发生是(A )

A:从实用到非实用

8、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主要是为了(C )

C:战争方便

9、主张动物与人一样也有美感的代表人物是(D )

D:达尔文

10、美的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C)

C、审美意识的萌芽阶段

第三次作业

1、提出“我思故我在”的是(C:笛卡尔)

2、把美分为“美的东西”和"美本身”的是(D:柏拉图)

3、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幸福的是(D:卢梭)

4、审美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B:立普斯)

5、康德专门研究美的专著是(A:判断力批判)

6、克罗齐是(C:意大利人)

7、“美学之父”是(C:鲍姆嘉通)

、强调庄子“婴儿哭着要捉月亮的天真”精神的是(D:闻一多) 8

9、下列说法是庄子提出来的是(B: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10、提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的是(A:老子)

第四次作业

1、以提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而闻名的学者是(A ) A:王国维

2、从人的无意识宣泄的角度来分析美的是(B )

B:弗洛伊德

3、强调“美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的美学家是(D )

D:休谟

4、认为美是“完整、和谐与鲜明的颜色”的是(A ) A:阿奎那

、强调“美是数的和谐”的是(C ) 5

C:毕达哥拉斯

6、强调"美是习俗”而闻名的美学家是(A ) A:乔治.迪基

7、提出美是使人幸福的东西的人是(B )

B:维特根斯坦

8、下列问题不属于中国讨论马克思巴黎手稿的主要问题的是(D )

D:悲剧问题

9、包含着马克思重要美学思想的作品是(A )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0、强调美学就是美的艺术的是(B )

B:黑格尔

11、认为美学大部分是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的是(B) B:李泽厚

12、王朝闻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D )

D:美、美感与艺术

文艺美学尔雅满分答案

————————————————————————————— 文艺美学(上)已完成 1 审美对象不包括? A、自然美 B、心灵美 C、社会美 D、艺术美 正确答案:B 2 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审美对象 B、审美经验 C、审美体验 D、审美提升 正确答案:D 3 不属于文艺学研究的内容是 A、文学文本 B、文学史 C、文学批评 D、社会学 正确答案:D 4 美学主要谈什么 A、自然美 B、社会美 C、艺术美 D、都是 正确答案:D 5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先生的重要著作。() 正确答案:√ 6 自然美没有阶级性 正确答案:√ 7 孔子删定以后《诗经》多少首 A、100.0 B、205.0 C、305.0 D、450.0 正确答案:C

8 不属于审美经验特点的是 A、客观的 B、共通的 C、历史的 D、个人的 正确答案:D 9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统称为什么 A、审美原则 B、审美主体 C、审美对象 D、审美经验 正确答案:C 10 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的区别就是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区别正确答案:√ 11 美学主要谈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正确答案:√ 12 美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自然美 B、社会美 C、艺术美 D、心灵美 正确答案:D 13 审美对象的内容包括四类。 正确答案:× 14 审美体验指的是个人的。 正确答案:√ 文艺美学(下)已完成 1 关于审美经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客观的 B、共通的 C、变化的 D、历史的 正确答案:C 2

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用什么看艺术美? A、审美经验 B、审美体现 C、审美体验 D、审美对象 正确答案:C 3 审美主体包括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 正确答案:√ 4 朱光潜是哪个大学的教师 A、清华 B、人民大学 C、北大 D、川大 正确答案:C 5 宗白华是艺术美学论 正确答案:√ 6 朱光潜是主客观统一论 正确答案:√ 7 《美学散步》作者是谁 A、朱光潜 B、宗白华 C、李泽厚 D、高尔泰 正确答案:B 8 《西方美学史》作者是谁 A、朱光潜 B、宗白华 C、李泽厚 D、高尔泰 正确答案:A 9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是艺术论美学 正确答案:√ 10 哪位学者的美学是主客观统一论 A、朱光潜 B、宗白华 C、高尔泰

文艺美学期末练习题参考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文艺美学》期末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 答:“审美教育”,简称美育。一般认为,它作为一个独立而有重要影响的概念最早由德国著名诗人、美学家席勒提出。席勒从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审美教育的作用等层面全面地阐发了他的基本思想。他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设想出发,把美育放到与体育、智育、德育相并列的独立地位进行强调。在席勒看来,审美教育的作用在于培育和养成完整的人,而不是分裂的、冲突的人。 2、艺术作品的内形式 答:是指内容的内部结构态势,即由作品意旨或情趣所制约的题材各因素、各部分之间的那种内在联系和组织方式,因此内形式实际上所构成的就是形象、形象体系即各种各样能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态 3、物象、表象、意象:具象,亦称物象, 答: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它们可以作为文学的反映对象,作为文学创作的原始材料而存在。表象是物象被反复感知强化之后,在主体思维中形成记忆并随时可以复现的映象。意象(审美意象)是表象经过主体的加工改造,融会进主体思想情感的产物。它是意与象 的统一,审美者“我”与审美客体“物”的统一。 4、康德的“崇高”观 答:康德认为,崇高的对象之特征是无形式,这里的无形式不是体积、大小、力度的无,而是对象在形式上的无规律无限制,具体表现为体积和数量的无限大(数学的崇高),力量的无限大(力学的崇高)。这种无限的巨大、无穷的威力超出了主体想象力所能把握的限度,对象压倒了主体,但同时,作为具备理性能力的主体又能战胜无理性的对象,因而唤起了主体的崇高感。 5、自然美欣赏的三阶段: 答:从致用、比德到畅神 1)致用内涵:人类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的一种审美观。 2)比德内涵: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的自然审美观。形成时期:春秋 时代(儒家)意义:表明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同功利相脱离。 3)畅神内涵: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者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的审美观。盛行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点:专注于对审美对象本身的欣赏,不要求用自然景物来比附道德情操,而是让自然景物来触动空明的心境,较“比德”更进一步。 6、休谟的“每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答案:休谟在《论趣味的标准》中强调的,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这个人觉得丑,另一个人可能觉得美。每个人应该默认他自己的感觉,也应该不要求支配别人的感觉。休谟强调,应该充分重视经验的特殊性,诚其特殊,使得诸种审美活动,包括对美的本质的讨论均不再能够放在普遍主义的框架中进行讨论。这也意味着,没有某种纯粹的、抽象的、同质化的审美趣味。 7、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答: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的著名定义是:“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净化)。8、大地艺术 答: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它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

2017文艺美学王岳川期末考试全满分答案

《文艺美学》期末考试 一、 单选题(题数:60,共 60.0 分)
1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是()的作品。(1.0 分)
1.0 分
? A、
朱光潜
? B、
宗白华
? C、
李泽厚
? D、
刘小枫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
文艺美学是由文本分析、文学史论价值、文学批评见解和()组构而成。(1.0 分)

1.0 分
? A、
审美主体
? B、
审美客体
? C、
审美经验
? D、
审美体验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3
“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 大地”语出()。(1.0 分)
1.0 分
? A、

卡夫卡
? B、
马尔克斯
? C、
昆德拉
? D、
村上春树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
传统美学研究的三个维度不包括()。(1.0 分)
1.0 分
? A、
美的本质
? B、
审美心理

? C、
审美生理
? D、
艺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
艺术是对绝对理念的摹仿的摹仿,最早是()提出的。(1.0 分)
1.0 分
? A、
苏格拉底
? B、
亚里士多德
? C、
柏拉图
? D、

西南大学与网络教育《文艺美学》作业答案全

文艺美学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述题: 1、中国文论的传统是什么? 如果我们从中国古代传统文艺理论来看,虽然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文论是经验式的、散在的,没有系统的体系的。但它并不是就因此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潜在的逻辑体系的。一个文学艺术体系大致包含这样几个要素: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这四个要素。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文论大致有下面这样的几个传统:1)、文艺与作家:言志缘情的传统;2)、文学作品本身:深于取象的传统;3)、文艺与世界:重气感物的传统;4)、文艺与读者:知人论世与诗无达诂的传统。(1)、文艺与作家:言志、缘情的传统。朱自清先生认为?诗言志?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尚书尧典》里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所谓言志也主要是对重大的社会政治历史事件和行动所发表的要求、命令、看法和评论,具有极为严肃的意义,还不是我们所说的个人情感的抒发。但是这却奠定了中国文学艺术把文学看作是人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的自然表达的传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个体人格的独立和觉醒,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开始成为诗歌重要内容。孔子就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把诗同人的个体情感抒发联系起来。而且从《诗经》里大量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中更可以看出诗歌所表达的已不全是严肃的政治内容了,而是抒发人们的性情感受了。西汉时

的《毛诗序》提出?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把?志之所之?的志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言看成是二而一的东西,正如唐朝孔颖达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正义〉所说?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把抒发个人感情的?情?和言说崇高志向的?志?合二为一,看成一个东西,言志缘情此后一直以来成为文艺最重要的一个传统,?吟咏性情?成为中国古典文论的基。重情一直是中国文学所强调的传统。正如白居易所言?根情、苗言、花声、实意?,要求为时为事而作,不著?空文?,韩愈强调?文以载道?,后来汤显祖强调文章中?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公安派强调?独抒性灵?,石涛强调绘画中?有我?,都是中国文艺言志缘情传统的体现。 (2)、文艺作品自身:深于取象的传统。中国的文艺理论很早便十分注意语言和人们要表达的思想之间的关系,很早便对表达方式有十分自觉的认识和探讨。庄子认为?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中介,我们在接受时就应该超越语言,不固着在语言上,而去追寻语言所想要表达的精妙之意。《周易》里的一段话奠定了中国文艺表达方式的基本传统,在《周易系辞上》中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里明确提出了尽意的不仅仅是语言,比语言更能尽意的还有具体的"象?,这种象是具体的感性的,?见乃谓之象?,立象以尽意使

(最新)文艺美学_期末考试_答案

文艺美学期末考试 成绩:10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 分) 1朱光潜是哪个大学的教师 A、 清华 B、 人民大学 C、 北大 D、 川大 我的答案:C 2后现代强调的是以下哪个观点 A、 时空统一论 B、 时间论 C、 空间论 D、 以上均不是 我的答案:C 3“零度写作”这个概念是谁提出的? A、 卡夫卡 B、 歌德 C、 罗兰·巴特 D、 阿多诺 我的答案:C 4艺术本体论是对什么的关注 A、 人的对象 B、 人自身 C、 自然 D、 宇宙 我的答案:B

5中国乐曲什么线条多 A、 单线条 B、 双线条 C、 三线条 D、 多线条 我的答案:A 6不属于后现代派的书法家是 A、 王南明 B、 强 C、 古干 D、 徐彬 我的答案:C 7本体存在于实际思维和思维活动中的“观念”的对象是哪位学者的观点A、 康德 B、 黑格尔 C、 胡赛尔 D、 海德格尔 我的答案:C 8龚鹏程是哪个地区的教授 A、 B、 澳门 C、 D、 发大陆 我的答案:C 9“科学的入口”是“地狱的入口”是谁说的 A、 康德 B、

C、 黑格尔 D、 恩格斯 我的答案:B 10自在之物就是本体是哪位学者的观点A、 康德 B、 黑格尔 C、 胡赛尔 D、 海德格尔 我的答案:A 11”音乐神童“是指谁 A、 莫扎特 B、 肖邦 C、 柴可夫斯基 D、 贝多芬 我的答案:A 12《黄金时代》出自 A、 小枫 B、 王小波 C、 米兰昆德拉 D、 王岳川 我的答案:B 13《少年维特之烦恼》是谁写的 A、 康德 B、 马克思 C、 歌德 D、

我的答案:C 14不属于文艺学研究的容是A、 文学文本 B、 文学史 C、 文学批评 D、 社会学 我的答案:D 15“文化突围”是变相的什么?A、 文化转移 B、 文化更替 C、 文化投降 D、 文化失败 我的答案:C 16不属于审美经验特点的是A、 客观的 B、 共通的 C、 历史的 D、 个人的 我的答案:D 17“回忆论”是谁的理论? A、 黑格尔 B、 亚当·斯密 C、 康德 D、 柏拉图 我的答案:D 18《江河水》是哪家音乐? A、

文艺美学 期末考试 答案

成绩:10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 1朱光潜是哪个大学的教师 A、 清华 B、 人民大学 C、 北大 D、 川大 我的答案:C 2后现代强调的是以下哪个观点 A、 时空统一论 B、 时间论 C、 空间论 D、 以上均不是 我的答案:C 3“零度写作”这个概念是谁提出的? A、 卡夫卡 B、 歌德 C、 罗兰·巴特 D、 阿多诺 我的答案:C 4艺术本体论是对什么的关注 A、 人的对象 B、 人自身 C、 自然 D、 宇宙 我的答案:B 5中国乐曲什么线条多 A、

B、 双线条 C、 三线条 D、 多线条 我的答案:A 6不属于后现代派的书法家是 A、 王南明 B、 张强 C、 古干 D、 徐彬 我的答案:C 7本体存在于实际思维和思维活动中的“观念”的对象是哪位学者的观点A、 康德 B、 黑格尔 C、 胡赛尔 D、 海德格尔 我的答案:C 8龚鹏程是哪个地区的教授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发大陆 我的答案:C 9“科学的入口”是“地狱的入口”是谁说的 A、 康德 B、 马克思 C、

D、 恩格斯 我的答案:B 10自在之物就是本体是哪位学者的观点A、 康德 B、 黑格尔 C、 胡赛尔 D、 海德格尔 我的答案:A 11”音乐神童“是指谁 A、 莫扎特 B、 肖邦 C、 柴可夫斯基 D、 贝多芬 我的答案:A 12《黄金时代》出自 A、 刘小枫 B、 王小波 C、 米兰昆德拉 D、 王岳川 我的答案:B 13《少年维特之烦恼》是谁写的 A、 康德 B、 马克思 C、 歌德 D、 柏拉图 我的答案:C

14不属于文艺学研究的内容是A、 文学文本 B、 文学史 C、 文学批评 D、 社会学 我的答案:D 15“文化突围”是变相的什么?A、 文化转移 B、 文化更替 C、 文化投降 D、 文化失败 我的答案:C 16不属于审美经验特点的是A、 客观的 B、 共通的 C、 历史的 D、 个人的 我的答案:D 17“回忆论”是谁的理论? A、 黑格尔 B、 亚当·斯密 C、 康德 D、 柏拉图 我的答案:D 18《江河水》是哪家音乐? A、 儒家 B、

王岳川尔雅文艺美学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文艺美学课程评价 《文艺美学》期末考试 成绩:93.0points 一、单选题(Num:50,total 50 points)1 朱光潜是哪个大学的教师 1.0 points A、 清华 B、 人民大学 C、 北大 D、 川大 Right Answer:C My Answer:C 2 后现代强调的是以下哪个观点 1.0 points A、 时空统一论 B、 时间论 C、 空间论 D、 以上均不是 Right Answer:C My Answer:C 3 “零度写作”这个概念是谁提出的? 1.0 points

A、 卡夫卡 B、 歌德 C、 罗兰·巴特 D、 阿多诺 Right Answer:C My Answer:C 4 艺术本体论是对什么的关注 1.0 points A、 人的对象 B、 人自身 C、 自然 D、 宇宙 Right Answer:B My Answer:B 5 中国乐曲什么线条多 1.0 points A、 单线条 B、 双线条 C、 三线条 D、 多线条

Right Answer:A My Answer:A 6 不属于后现代派的书法家是 1.0 points A、 王南明 B、 张强 C、 古干 D、 徐彬 Right Answer:C My Answer:C 7 本体存在于实际思维和思维活动中的“观念”的对象是哪位学者的观点1.0 points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胡赛尔 D、 海德格尔 Right Answer:C My Answer:C 8 龚鹏程是哪个地区的教授 0.0 points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文艺美学期末答案解析

文艺美学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 1、下列哪句话体现了“本体论”的思想?()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正确答案:D 2、“人应知道什么”是康德哪一本著作中的思想?() A、《纯粹理性批判》 B、《实践理性批判》 C、《判断力批判》 D、《变色龙》 正确答案:B 3、下列哪个选项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作品?() A、《彼得大帝的黑奴》 B、《澡堂》 C、《保卫马克思》 D、《变色龙》 正确答案:A

4、()认为”世界是绝对理念的体现”? A、胡塞尔 B、黑格尔 C、海德格尔 D、康德 正确答案:B 5、()最早提出了为何写作、为谁写作、怎样写作、写作何为等一系列问题。 A、弗洛伊德 B、萨特 C、荣格 D、加缪 正确答案:B 6、《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的作者是()。 A、李泽厚 B、刘小枫 C、宗白华 D、朱光潜 正确答案:B

7、()认为“艺术不仅可以摹仿感性世界,还可以摹仿观念世界”? A、达·芬奇 B、圣托马斯·阿奎那 C、柏拉图 D、普洛丁 正确答案:D 8、“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诗人顾城的哪个作品?() A、《远与近》 B、《弧线》 C、《春天的谣曲》 D、《一代人》 正确答案:D 9、()主张符号矩阵的文学作品批评方法。 A、解构主义 B、结构主义 C、新批评 D、形式主义 正确答案:B

10、()是音乐三要素中最贴近身体本能的。 A、旋律 B、和弦 C、节奏 D、和声 正确答案:C 11、不对任何问题加以判断,不对任何是非问题表态的写作方法叫做()。 A、零度写作 B、红色写作 C、高度写作 D、白色写作 正确答案:A 12、()认为,死亡、孤独、焦虑都是不可分担而难以传达的。 A、现代主义 B、传统主义 C、现实主义 D、后现代主义 正确答案:A

《文艺美学》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文艺美学》期末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 2、艺术作品的内形式 3、物象、表象、意象:具象,亦称物象, 4、康德的“崇高”观 5、自然美欣赏的三阶段: 6、休谟的“每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7、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8、大地艺术 9、“文艺美学” 10、音乐 二、简答题 1、维特根斯坦认为,美学中许多用法归根结底是语言的误用,请对其观点予以举例分析

2、艺术的功能 3、悲剧有哪些基本的美学特征。 4、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主要美学思想是什么? 5、20世纪否弃“美的本质”后,美学有何发展? 6、艺术的拟态表现有几个特点。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驱逐诗人的原因是什么? 8、社会性艺术接受有哪些基本特点。 9、丑的类型 10、在最初提出文艺美学时,强调回归审美本位,疏离政治标准,你是如何理解的? 11、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12、文艺美学如何超越“文艺的美学问题”这种偏正结构? 13、简述乔治·迪基对审美经验的“无利害说”的批判。 三、论述题 1、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是艺术的悲观主义者,而亚里士多德是艺术上的乐观主义者,

结合他们的表述,谈谈你的看法。 2、关于“艺术的终结”的问题 3、谈谈对灵感和直觉的区别 4、请论述不美的艺术或美和艺术分离的表现。 5、一段时期以来,不少艺术家不再以创造美的艺术为要务,在他们的作品中,不美的艺术作为重要特征得以彰显,有人称之为美与艺术的分离。请论述不美的艺术或美和艺术分离的表现。 6、如何理解符号的特性可与信号相比较而得出什么? 7、在当代,审美教育如何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谈谈你的理解。 8、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背景下,如何理解艺术和美的分离?

2018文艺美学(尔雅期末考试题)

古典音乐最重视音乐三要素中的()。(分) A、旋律 B、和弦 C、节奏 D、和声 2 中国古典乐曲《十面埋伏》中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分) A、二胡 B、古筝 C、竖笛 D、琵琶 3 《红楼梦》中()的名誉被描述为“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分) A、妙玉 B、黛玉 C、惜春 D、宝玉 4 不对任何问题加以判断,不对任何是非问题表态的写作方法叫做()。(分) A、零度写作 B、红色写作 C、高度写作

形式主义结束于20世纪()。(分)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6 ()认为“世界是绝对理念的体现,理念就是本体。”(分) A、叔本华 B、胡塞尔 C、康德 D、黑格尔 7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诗人顾城的哪个作品()(分) A、《远与近》 B、《弧线》 C、《春天的谣曲》 D、《一代人》 ()是后现代主义美学风格特点。()(分) A、雅俗共进 B、粗俗坦荡 C、精致 D、雅

()在美术学术界被称为“本体论年”。(分) A、1986年 B、1988年 C、1990年 D、1992年 10 ()提出人最好不要出生,其次是早死,再次就爱艺术吧,艺术会使人快乐地过一生。(分) A、尼采 B、黑格尔 C、叔本华 D、维特根斯坦 11 ()被誉为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分) A、契诃夫 B、欧·亨利 C、马克·吐温 D、海明威 12 下列选项中关于“本体论”的转向叙述错误的是()(分) A、由“客体论”(必然)转向“本体论”(自由) B、由传统实在的自然绝对本体论转向人类生命本体——个体感性生命本体 C、由逃避自由转向人的自由 D、由恒定不变的存在转向人的感性生成

(0027)《文艺美学》网上作业题答案(卢致宝)

(0027)《文艺美学》网上作业题答案1:第1批次 2:第2批次 3:第3批次 4:第4批次 5:第5批次 6:第6批次 1:[题] 一、论述题: 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 1、中国文论的传统是什么? 答:言志缘情的传统、深于取象的传统、重气感物的传统、知人论世的传统。 2、西方文论的传统是什么? 答:模仿再现的传统、和谐整一的传统、激情天才的传统、愉悦教化的传统。 3、美的根本特点是什么? 答:情感性、形象性、非功利性、超越性。 4、审美想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自由、饱含着情感、形象性整体性、创造性 5、列举5种以上关于艺术定义的理论 答:模仿说、游戏说、符号说、有意味的形式说、表现说、情感传达说、巫术说等等。 6、审美活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最具本己性的精神交流活动。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矛盾统一。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矛盾统一。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统一。生理性与心理性的矛盾统一。 7、儒家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强调美善结合,注重社会人格之美。把中和、中庸作为评价美的尺度。强调艺术的社会教化功能与人格塑形作用。 8、道家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追求自然美、天然美,反对人工雕琢的美。追求对于欲利超越的自由心态。注重美的相对性。追求自由超越的人生境界。 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题 1、审美态度:指非功利的、非科学的而以自由心态的形象直观方式对待事物的态度。 2、崇高:主体与客体之间经过矛盾冲突后达成的一种间接的愉悦。是一种混合的情感。外在特征是“大”。动态心理转化过程是其审美心理标志。内容和形式之间更注重内容。感性理性之间更多理性参与。 3、悲剧:人类面临困境时表现出的主体精神的胜利所带来的审美心理。 4、喜剧:内容与形式之间透明的错位所带来的心理突然的愉悦审美状态。 1:[单选题]美的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 A:美学学科阶段B:美学思想阶段C:审美意识的萌芽阶段D:美学哲学阶段参考答案:C 2:[单选题]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主要是为了() A:美B:讨好胡人C:战争方便D:好玩参考答案:C 3:[单选题]美的发生是() A:从实用到非实用B:从非功利到功利C:从来就有的D:现代社会的产物参考答案:A 4:[单选题]《说文解字》认为"美”字的本意是() A:A 羊人为美B:B羊大为美C:c羊生殖崇拜为美D:D羊综合感觉为美参考答案:B

西南大学-文艺美学答案

第1批次 [论述题] 一、述题: 1、中国文论的传统是什么? 2、西方文论的传统是什么? 3、美的根本特点是什么? 4、审美想象的特点是什么? 5、列举5种以上关于艺术定义的理论 6、审美活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儒家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道家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名词解释题 1、审美态度 2、崇高 3、悲剧 4、喜剧 参考答案: 论述 1、言志缘情的传统、深于取象的传统、重气感物的传统、知人论世的传统。 2、模仿再现的传统、和谐整一的传统、激情天才的传统、愉悦教化的传统。 3、情感性、形象性、非功利性、超越性。 4、自由、饱含着情感、形象性整体性、创造性 5、模仿说、游戏说、符号说、有意味的形式说、表现说、情感传达说、巫术说等等。

6、最具本己性的精神交流活动。个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矛盾统一。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矛盾统一。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统一。生理性与心理性的矛盾统一。 7、强调美善结合,注重社会人格之美。把中和、中庸作为评价美的尺度。强调艺术的社会教化功能与人格塑形作用。 8、追求自然美、天然美,反对人工雕琢的美。追求对于欲利超越的自由心态。注重美的相对性。追求自由超越的人生境界。 名词解释: 1、指非功利的、非科学的而以自由心态的形象直观方式对待事物的态度。 2、主体与客体之间经过矛盾冲突后达成的一种间接的愉悦。是一种混合的情感。外在特征是“大”。动态心理转化过程是其审美心理标志。内容和形式之间更注重内容。感性理性之间更多理性参与。 3、人类面临困境时表现出的主体精神的胜利所带来的审美心理。 4、内容与形式之间透明的错位所带来的心理突然的愉悦审美状态。 第2批次 [单选题]孟子提出() A:里仁为美 B:尽善尽美 C:充实之为美 D:君子成人之美 参考答案:C [单选题]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A [单选题]《国语》里记载的伍举提出的美学观是() A:充实为美 B:自然为美

(完整版)《文艺美学》期末练习题参考答案

《文艺美学》期末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 答:“审美教育”,简称美育。一般认为,它作为一个独立而有重要影响的概念最早由德国著名诗人、美学家席勒提出。席勒从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审美教育的作用等层面全面地阐发了他的基本思想。他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设想出发,把美育放到与体育、智育、德育相并列的独立地位进行强调。在席勒看来,审美教育的作用在于培育和养成完整的人,而不是分裂的、冲突的人。 2、艺术作品的内形式 答:是指内容的内部结构态势,即由作品意旨或情趣所制约的题材各因素、各部分之间的那种内在联系和组织方式,因此内形式实际上所构成的就是形象、形象体系即各种各样能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态 3、物象、表象、意象:具象,亦称物象, 答: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它们可以作为文学的反映对象,作为文学创作的原始材料而存在。表象是物象被反复感知强化之后,在主体思维中形成记忆并随时可以复现的映象。意象(审美意象)是表象经过主体的加工改造,融会进主体思想情感的产物。它是意与象 的统一,审美者“我”与审美客体“物”的统一。 4、康德的“崇高”观 答:康德认为,崇高的对象之特征是无形式,这里的无形式不是体积、大小、力度的无,而是对象在形式上的无规律无限制,具体表现为体积和数量的无限大(数学的崇高),力量的无限大(力学的崇高)。这种无限的巨大、无穷的威力超出了主体想象力所能把握的限度,对象压倒了主体,但同时,作为具备理性能力的主体又能战胜无理性的对象,因而唤起了主体的崇高感。 5、自然美欣赏的三阶段: 答:从致用、比德到畅神 1)致用内涵:人类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的一种审美观。 2)比德内涵: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的自然审美观。形成时期:春秋 时代(儒家)意义:表明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已经同功利相脱离。 3)畅神内涵: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者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的审美观。盛行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点:专注于对审美对象本身的欣赏,不要求用自然景物来比附道德情操,而是让自然景物来触动空明的心境,较“比德”更进一步。 6、休谟的“每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答案:休谟在《论趣味的标准》中强调的,"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 者的心里,每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这个人觉得丑,另一个人可能觉得美。每个人应该默认他自己的感觉,也应该不要求支配别人的感觉。"休谟强调,应该充分重视经验的特殊性,诚其特殊,使得诸种审美活动,包括对美的本质的讨论均不再能够放在普遍主义的框架中进行讨论。这也意味着,没有某种纯粹的、抽象的、同质化的审美趣味。 7、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答: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的著名定义是:“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净化)。 8、大地艺术 答: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它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 机的结合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 9、“文艺美学” 答:文艺美学是胡经之在1980年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美学大会上提出的。他认为“高等学校的文学、艺

2018年文艺美学(尔雅期末考试题(卷))

1 古典音乐最重视音乐三要素中的()。(1.0分) A、旋律 B、和弦 C、节奏 D、和声 2 中国古典乐曲《十面埋伏》中的主要乐器是什么?()(1.0分) A、二胡 B、古筝 C、竖笛 D、琵琶 3 《红楼梦》中()的名誉被描述为“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1.0分) A、妙玉 B、黛玉 C、惜春 D、宝玉 4 不对任何问题加以判断,不对任何是非问题表态的写作方法叫做()。(1.0分) A、零度写作 B、红色写作 C、高度写作 D、白色写作 5 形式主义结束于20世纪()。(1.0分)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6 ()认为“世界是绝对理念的体现,理念就是本体。”(1.0分) A、叔本华 B、胡塞尔 C、康德 D、黑格尔 7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诗人顾城的哪个作品?()(1.0分) A、《远与近》 B、《弧线》 C、《春天的谣曲》 D、《一代人》

()是后现代主义美学风格特点。()(1.0分) A、雅俗共进 B、粗俗坦荡 C、精致 D、雅 9 ()在美术学术界被称为“本体论年”。(1.0分) A、1986年 B、1988年 C、1990年 D、1992年 10 ()提出人最好不要出生,其次是早死,再次就爱艺术吧,艺术会使人快乐地过一生。(1.0分) A、尼采 B、黑格尔 C、叔本华 D、维特根斯坦 11 ()被誉为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1.0分) A、契诃夫 B、欧·亨利 C、马克·吐温 D、海明威 12 下列选项中关于“本体论”的转向叙述错误的是?()(1.0分) A、由“客体论”(必然)转向“本体论”(自由) B、由传统实在的自然绝对本体论转向人类生命本体——个体感性生命本体 C、由逃避自由转向人的自由 D、由恒定不变的存在转向人的感性生成 13 音乐要素中的“和声”又被称为()?(1.0分) A、附体 B、伴体 C、织体 D、并体 14 ()认为现代主义的作品“往往象征着通往地狱的旅程,象征着向无意识的沉沦以及对人世的辞别”。(1.0分) A、弗洛伊德 B、艾略特 C、黑格尔 D、荣格

文艺美学作业答案全

文艺美学作业答案全 文艺美学作业答案 一、述题: 1、中国文论的传统是什么, 如果我们从中国古代传统文艺理论来看,虽然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文论是经验式的、散在的,没有系统的体系的。但它并不是就因此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潜在的逻辑体系的。一个文学艺术体系大致包含这样几个要素: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这四个要素。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文论大致有下面这样的几个传统:1)、文艺与作家:言志缘情的传统;2)、文学作品本身:深于取象的传统;3)、文艺与世界:重气感物的传统;4)、文艺与读者:知人论世与诗无达诂的传统。 (1)、文艺与作家:言志、缘情的传统。朱自清先生认为“诗言志”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尚书尧典》里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所谓言志也主要是对重大的社会政治历史事件和行动所发表的要求、命令、看法和评论,具有极为严肃的意义,还不是我们所说的个人情感的抒发。但是这却奠定了中国文学艺术把文学看作是人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的自然表达的传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个体人格的独立和觉醒,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开始成为诗歌重要内容。孔子就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把诗同人的个体情感抒发联系起来。而且从《诗经》里大量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中更可以看出诗歌所表达的已不全是严肃的政治内容了,而是抒发人们的性情感受了。西汉时的《毛诗序》提出“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把“志之所之”的志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言看成是二而一的东西,正如唐朝孔颖达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正义〉所说“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把抒发个人感情的“情”和言说崇高志向的“志”合

文艺美学期末答案

文艺美学 一、单选题(题数:40,共分) 1、下列哪句话体现了“本体论”的思想()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正确答案: D - 2、“人应知道什么”是康德哪一本著作中的思想() A、《纯粹理性批判》 B、《实践理性批判》 C、《判断力批判》 D、《变色龙》 正确答案: B 3、下列哪个选项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作品() A、《彼得大帝的黑奴》 B、《澡堂》 ^ C、《保卫马克思》 D、《变色龙》 正确答案: A

4、()认为”世界是绝对理念的体现” A、胡塞尔 B、黑格尔 C、海德格尔 D、康德 【 正确答案: B 5、()最早提出了为何写作、为谁写作、怎样写作、写作何为等一系列问题。 A、弗洛伊德 B、萨特 C、荣格 D、加缪 正确答案: B 6、《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的作者是()。 A、李泽厚 B、刘小枫 C、宗白华 D、朱光潜 正确答案: B - 7、()认为“艺术不仅可以摹仿感性世界,还可以摹仿观念世界”

A、达·芬奇 B、圣托马斯·阿奎那 C、柏拉图 D、普洛丁 正确答案: D ` 8、“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诗人顾城的哪个作品() A、《远与近》 B、《弧线》 C、《春天的谣曲》 D、《一代人》 正确答案: D 9、()主张符号矩阵的文学作品批评方法。 A、解构主义 B、结构主义 C、新批评 D、形式主义 正确答案: B 10、()是音乐三要素中最贴近身体本能的。 A、旋律 : B、和弦

C、节奏 D、和声 正确答案: C 11、不对任何问题加以判断,不对任何是非问题表态的写作方法叫做()。 A、零度写作 B、红色写作 % C、高度写作 D、白色写作 正确答案: A 12、()认为,死亡、孤独、焦虑都是不可分担而难以传达的。 A、现代主义 B、传统主义 C、现实主义 D、后现代主义 正确答案: A 13、()认为”自在之物,就是本体” A、黑格尔 B、海德格尔 C、康德 D、胡塞尔 ; 正确答案: C

19年文艺美学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 “表现成为重新赋予世界意义的方式”是哪种理论的主张?()(1.0分)1.0 分 窗体顶端 ·A、 文化论 · ·B、 摹仿论 · ·C、 表现论 · ·D、 形式论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2 ()是生态美学主要反对的内容。(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自然中心主义

· ·B、 相对主义 · ·C、 功利主义 · ·D、 人类中心主义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3 传统主义(现实主义)认为世界是由意识之光照亮的()?(1.0分)1.0 分 窗体顶端 ·A、 荒原 · ·B、 绿洲 · ·C、 沙漠 ·

盆地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4 宗白华在()提出了“美学散步”思想。(1.0分)1.0 分 窗体顶端 ·A、 1952年 · ·B、 1957年 · ·C、 1962年 · ·D、 1977年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5 本体论是关于()的学说。(1.0分)

窗体顶端 ·A、 事实 · ·B、 虚幻 · ·C、 存在 · ·D、 假象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6 ()在1918年北京大学书法研究会任会长。(1.0分)1.0 分 窗体顶端 ·A、 启功 · ·B、 于右任

· ·C、 沈尹默 · ·D、 郭沫若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7 “我思故我在”这种思想在本体论的演进中属于()。(1.0分)1.0 分 窗体顶端 ·A、 唯理性本体论 · ·B、 唯意志本体论 · ·C、 唯本能本体论 · ·D、 神性本体论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8 下列哪本书是由宗白华撰写的?()(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美学散步》 · ·B、 《谈美》 · ·C、 《美是自由的象征》 · ·D、 《美的历程》 ·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9 ()提出,丑也是美,即便是兽性和邪恶也会在迷惑人的审美光辉中发出诱人的光芒。(1.0分)1.0 分 窗体顶端

2017尔雅文艺美学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60,共分) 1 “他们的作品往往象征着通往地狱的旅程,象征着向无意识的沉沦以及对人世的辞别”,这是()对现代主义作品的评价。 A、 黑格尔 B、 艾略特 C、 荣格 D、 弗洛伊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美的历程》是以()的美学观将审美、艺术与历史进程联系,揭示社会因素对审美和艺术的影响。 A、 艺术本体论 B、 人类学本体论 C、 文学本体论

D、 历史本体论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艺术是对绝对理念的摹仿的摹仿,最早是()提出的。 A、 苏格拉底 B、 亚里士多德 C、 柏拉图 D、 阿基米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表现主义对人性提出的要求是()。 A、 将感觉对象化 B、 将感觉符号化 C、

将感觉形式化 D、 将感觉浪漫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不对任何事情加以价值判断、不对任何是非问题表态,这种写作称为()。 A、 白色写作 B、 红色写作 C、 高度写作 D、 零度写作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形式主义从出现到结束时间短暂,基本保持在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年代。 A、 20 B、 30

40 D、 50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我们在事物上先天认识的东西只是我们自己放进事物的东西。”语出()。 A、 黑格尔 B、 康德 C、 叔本华 D、 胡塞尔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四品指神、妙、逸、()。 A、 秀 B、

C、 巧 D、 技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9 在音乐三要素中,古典音乐最重视(),而现代音乐更重视()。 A、 节奏、旋律 B、 旋律、节奏 C、 和声、旋律 D、 节奏、和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 《红楼梦》中,“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是对()命运的描述。 A、 宝玉

18春福师《文艺美学》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 1: 康德专门研究美的专著是() A: 判断力批判 B: 实践理性批判 C: 纯粹理性批判 D: 历史理性批判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霍布斯的喜剧理论是() A: 模仿中间人 B: 无害的丑 C: 突然荣耀说 D: 好人遭受厄运说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提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的是() A: 老子 B: 庄子 C: 荀子 D: 墨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最早明确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人是()A: 孟浩然 B: 王昌龄 C: 韩愈 D: 李商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下列说法是庄子提出来的是() A: 智者乐水 B: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C: 柔弱胜坚强 D: 上善若水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美学之父”是() A: 黑格尔 B: 康德 C: 鲍姆嘉通 D: 柏拉图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孟子提出() A: 里仁为美 B: 尽善尽美 C: 充实之为美 D: 君子成人之美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主张动物与人一样也有美感的代表人物是()A: 丹尼尔.贝尔 B: 普列汉诺夫 C: 谷鲁斯 D: 达尔文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强调"美是数的和谐”的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毕达哥拉斯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康德认为喜剧性的笑产生的原因是() A: 预期失望 B: 心理能量消耗节省 C: 生命的机械化 D: 对立因素的倒置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强调"美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的美学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达芬奇 C: 狄德罗 D: 休谟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下列现象属于对比想象的是() A: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B: 漠漠水田飞白鹭 C: 忽如一夜春风来 D: 黄河远上白云间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在当代美学论争中,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结合的是() A: 王朝闻 B: 李泽厚 C: 朱光潜 D: 蔡仪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4: 提倡"以美育代宗教”的是() A: 王国维 B: 宗白华 C: 蔡元培 D: 胡适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5: 提出美是使人幸福的东西的人是() A: 艾耶尔 B: 维特根斯坦 C: 蒯因 D: 石里克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6: 认为美学大部分是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的是( ) A: 叶朗 B: 李泽厚 C: 朱立元 D: 朱光潜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7: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主要是为了() A: 美 B: 讨好胡人 C: 战争方便 D: 好玩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8: 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是 A: 孔子 B: 孟子

西南大学文艺美学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文艺美学》作业题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论述题: 1、中国文论的传统是什么? 如果我们从中国古代传统文艺理论来看,虽然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文论是经验式的、散在的,没有系统的体系的。但它并不是就因此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潜在的逻辑体系的。一个文学艺术体系大致包含这样几个要素: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这四个要素。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文论大致有下面这样的几个传统:1)、文艺与作家:言志缘情的传统;2)、文学作品本身:深于取象的传统;3)、文艺与世界:重气感物的传 统;4)、文艺与读者:知人论世与诗无达诂的传统。 1)、文艺与作家:言志、缘情的传统。朱自清先生认为“诗言志”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尚书尧典》里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所谓言志也主要是对重大的社会政治历史事件和行动所发表的要求、命令、看法和评论,具有极为严肃的意义,还不是我们所说的个人情感的抒发。但是这却奠定了中国文学艺术把文学看作是人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的自然表达的传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个体人格的独立和觉醒,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开始成为诗歌重要内容。孔子就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把诗同人的个体情感抒发联系起来。而且从《诗经》里大量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中更可以看出诗歌所表达的已不全是严肃的政治内容了,而是抒发人们的性情感受了。西汉时的《毛诗序》提出“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把“志之所之”的志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言看成是二而一的东西,正如唐朝孔颖达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正义〉所说“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把抒发个人感情的“情”和言说崇高志向的“志”合二为一,看成一个东西,言志缘情此后一直以来成为文艺最重要的一个传统,“吟咏性情”成为中国古典文论的基。重情一直是中国文学所强调的传统。正如白居易所言“根情、苗言、花声、实意”,要求为时为事而作,不著“空文”,韩愈强调“文以载道”,后来汤显祖强调文章中“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的至情,公安派强调“独抒性灵”,石涛强调绘画中“有我”,都是中国文艺言志缘情传统的体现。2)、文艺作品自身:深于取象的传统。中国的文艺理论很早便十分注意语言和人们要表达的思想之间的关系,很早便对表达方式有十分自觉的认识和探讨。庄子认为“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中介,我们在接受时就应该超越语言,不固着在语言上,而去追寻语言所想要表达的精妙之意。《周易》里的一段话奠定了中国文艺表达方式的基本传统,在《周易系辞上》中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里明确提出了尽意的不仅仅是语言,比语言更能尽意的还有具体的"象”,这种象是具体的感性的,“见乃谓之象”,立象以尽意使得中国文艺一开始便十分注意选取意象来表达自己无尽之意,而不是直接用抽象的语言来表达,使作品显得鲜活生动意兴盎然而又含蓄优美。魏晋时期王弼进一步把言、意、象的关系明确化,认为“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意以象著,象以言立”,“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明确了言—象---意之间的关系,把以象尽意的观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说在唐以前评价文艺更多的还主要是“文质”、“文德”、“文华”、“文实”等内容、形式上的要求,那么从唐朝开始深远的整体之“境”的追求则成了人们对艺术自觉的、主要的要求了。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出日芙蓉'比之于‘镂金错采’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意境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丰富意蕴从这以后成了中国艺术的一个理想目标。总之一种"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空灵的“无迹可求”的多层次的诗意成了中国诗艺的目标。这样物象含义的多样可能性就显得极其重要,使得人们在对物象选择上更加倾尽心力,使中国文学中的意象无限丰富,无限生动,无限新鲜,而且无限 深沉、含蓄和多义,显出中国文艺深于取象的传统。 3)、文艺与世界:重气感物的传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