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数据分析初步3.2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数据分析初步3.2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数据分析初步3.2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数据分析初步3.2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数据分析初步3.2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新

版)浙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体会统计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

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设计

1.情境创设

(1)课本提供的情境,是为了说明“平均数”不能准确反映“平均水平”,教学中也可设计其他的情境,只要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与其他数据有很大的差异即可.

(2)结合课本中的“讨论”,还可选用以下的情境: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111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销售量如下:

这些数据的平均数约等于39.6码,中位数等于39.5码.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39.6码和39.5码的鞋子,此时平均数和中位数并没有什么意义.在这个问题中,鞋店比较关心什么?

2.探索活动

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此时平均数和中位数并没有什么意义,从而引进众数.一般来说,商店应多进众数所对应的尺码的鞋子.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众数的概念,可考虑补充一些应用众数的实例.

3.课堂探讨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

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一种常用指标,反映了这组数据中各数据的平均大小.

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另一种指标,如果将一组数据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有相等

的数据也要全部参加排列),那么中位数的左边和右边恰有一样多的数据.

众数告诉我们,这个值出现的次数最多.一组数据可以有不止一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从不同的侧面概括了一组数据,我们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这—个指标中的一个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4.例题教学

例1 某工程咨询公司技术部门员工一月份工资报表如下(单位:元).

(2)作为一般技术员,若考虑该公司技术部门工作,该如何看待工资情况?

5.小结

(1)一般地,设有n个数据,首先将这n个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若n是奇数,则把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若n是偶数,则把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一般地,在一组数据中,我们把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88页—89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88页—89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猜,老师已经教了多少年书了?(生答)是啊,老师已经教了十几年了,教过的学生也不知有多少个了。老师最早教过的一个学生李明,今年大学毕业了,前几天我得知他去了大连市人才招聘会,发现有两家公司很适合自己,只是工资有点差别。大屏幕出示:甲公司工资表(平均每人月工资2200元) 乙公司工资表(平均每人月工资2000元)

他该选择去哪家公司呢?你说他会怎样选择? 情况一:学生选甲公司。 引导:从平均数来比较,甲公司工资水平确实高于乙公司。选择工作可是件大事,还是考虑周全些!让我们再来看看两个公司具体的工资表。 情况二:学生选乙公司。 师表扬学生观察仔细,考虑周全。追问:为什么不选择甲公司?学生回答。 小结:从平均数来比较,甲公司工资水平确实高于乙公司。然而计算平均数需要用到每个数据,由于经理的工资偏高,甲公司的平均工资也就偏高,大家看只有员工经理1人工资高于平均数,其余的人都低于平均数。看来平均数2200不能很好地代表甲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 (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体会学习中位数的必要性。) 二、新授 (一)探究中位数。 1、认识中位数。 课件出示甲公司工资表,问:哪个数能够很好地代表甲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说明选哪个数。 师:我们应该选择中间的数1500来代表甲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这组数据中间的数1 500有一个名字,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师:还有补充吗?如果没有补充就加以引导:将经理和员工D的工资换下位置。 甲公司工资表(平均每人月工资2200元) 中位数是6400吗?中间的数不就是中位数吗? 引导:必须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好,中间的数才是中位数。从小到大可以吗? 板书:大小排列中间的数 请学生完整地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它表示什么。 请学生解释中位数1500实际意义:代表的是甲公司工资的中等水平。 2、探究数据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的求法。 师课件出示乙公司工资表,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学生思考、汇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6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对数据的分析计算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多种角度看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能够运用适合的统计量分析刻画一组数据;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一般求法。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的含义及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统计量对数据做出合理评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制造认知冲突。 1、回顾平均数的含义。 展示姚明的一张照片。一美国女孩是姚明的球迷,看了姚明的比赛后感叹道:噢,原来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高的人。接着引导孩子们就美国女孩的话,发表看法。生:这只能说姚明是打篮球中最高的,不能那样说 生:姚明是很高,但是姚明只能代表他自己,不能代表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师:哦,不能用这样极端的数据来代表所有人中国人的身高,也就是说姚明身高不具有我们中国人身高的代表性。那究竟哪个数才能代表中国人的身高呢?生:平均数。中国人身高的平均数。 师:是的,平均数能比较好的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非常多,作用很大。 师:这个平均数应该怎样求?你会求吗?试试看。出两道求平均数的题让学生做做。 2、感受认知冲突。 创设情景:再过十几年,大家都要大学毕业了,会面临找工作,那你们找工作时最关心什么呢? 全班齐答:工资。 我们班xx同学也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他对这样两个招聘信息产生了兴趣,出示两个公司的招聘广告:苹果电脑公司:现有员工9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欲招一名大学生。粽子电脑公司:现有员工9人,人均月工资2500元,欲招一名大学生。 师:xx同学拿不定主意,请同学们帮他作出一个选择,如果仅从工资方面考虑,他应该去哪家公司呢?请说明理由。 生:当然是去苹果电脑公司,因为苹果电脑公司的工资高。这个孩子的发言引来一片附和,大多数孩子都认可去苹果电脑公司。 师:噢,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很一致。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只看平均数还不行,(接下来说不清楚,只是一种学习的直觉,也不

八年级上浙教版43中位数和众数同步练习

中位数和众数同步练习 基础训练:1、判断题: (1)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只有一个.() (2)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只有一个.() (3)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只有一个.() (4)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位于最大值与 最小值之间.() (5)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位于最大值与 最小值的正中间.() (6)给定一组数据,如果找不到众数,那么众数一定就是0.() 2、根据所给数据,求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填入下表.(精确到) 3、选择题: (1)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分数分别是90、、90、70,若这四个同学得分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他们得分的中位数是() A、100 B、90 C、80 D、70 (2)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其中位数是4,如果这组数据的唯一众数是6,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 A、21 B、22 C、23 D、24(3)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达到件数是:15,17,14,10,15,19,17,16,14,12,则这一组数据的众数是() A、15 B、17 15 C、14 D、17 15

14 4、某鞋店销售了9双鞋,各种尺码的销售量如下: (1)计算这9双鞋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哪一个指标是鞋厂最感兴趣的指标?哪一个指标是鞋厂最不感兴趣的? 拓展思考:某公司有10名销售业务员,去年每人完成的销售额情况如下表 问题:(1)求10名销售员销售额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单位:万元) (2)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公司准备采取超额有奖措施,请问把标准定为多少万元时最合适? 火眼金睛: 问题:那边草地上有六个人正在玩游戏,他们年龄的平均数是15岁. 请想象一下是怎样年龄的六个人在玩游戏? 小飞认为:那一定是一群中学生在玩游戏.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 数据分析初步 32 中位数和众数 》教材教案

课题:中位数和众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 “权”越大,也就说明重要程度越大,所以对平均数的影响也越大。

不信,你看看公司的工资报表

先排序、看奇偶,再确定中位数。 若一组数据的个数为n,你知道中间位置的数如何确定吗? n 为偶数时,中间位置是第 , 个; n 为奇数时,中间位置是第 个。 此时工资的众数是多少呢?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所以,众数是2800元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异同点: (1)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 集中趋势的量; (2)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有单位; (3)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这组 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有关系,所以最为重要, 应用最广; (4)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 (5)众数与各组数据出现的频数有关,不受个 别数据的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数据。 练习1: 心得: 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但中位数不 一 定在原数据中出现. 2、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 一个,也可能没有。 练习2: 2n 12+n 21+n

1、某风景区在“五一”黄金周期间,每天接待的旅游人数统计如下: 表中表示人数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2 ,2 。 2、在一组数据1,0,4,5,8中插入一个数据X,使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则插入数据X =( 2 ) 3、当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其中位数是4,如果这个数集的唯一众数是6,则这5个整数可能最大的和是( A )。 A.21 B.22 C.23 D.24。 分析:设这5个整数按从小到大排列为a1,a2,a3,a4,a5,由于中位数是4,所以a3=4,而6是唯一众数,所以a4=a5=6,此时,a2最大只能取3,a1最大取2,故a1+a2+a3+a4+a5=2+3+4+6+6=21 4、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12名选手的成绩如下(单位:分钟):136,140,129,180,124,154,146,145,158,175,165,148 (1)样本数据(12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2)一名选手的成绩是142分,他的成绩如何? (3)一名选手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六名,他只需要知道这12名选手成绩的--------- 解:(1)先将样本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24,129,136,140,145,146,148,154,158,165,175,180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处于中间的两个数146,148的平均数,即:(146+148)÷2=147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东川区乌龙中学秦光普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 教学难点: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三、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师生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 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 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一位好朋友李强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出示招聘启示,指名读出。 招聘广告 本超市需招聘职员数名,平均月工资2000元,有意者请到XX公司 三楼面试。 XX超市 2014年6月 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月平均工资有2000元。 师:是啊!李强认为月平均工资2000元,待遇不错,于是来到这家公司。一个月后他拿到了1300元的工资,觉得十分不满,他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2000元,于是找到了经理。经理拿出了该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并再三强调月平均工资没有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XX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元) 师: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员工的工资全都小于等于2000元。

师:月平均工资2000元有没有错? 生:我算了一下,10个数的平均数是2000,月平均工资2000元没有错? 师:但大部分员工都没达到2000元,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生:因为经理和副经理的工资高,所以把平均值拉高了。 小结: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由于平均数2000受到较大数据的影响,已经不能合理地反映这家公司工作人员工资一般水平了。 (二)、揭示问题,自主探究新知 1.中位数的定义 (1)引入中位数 师:1、你能将下面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吗? 3 1 7 4 6 生1:从小到大: 1 3 4 6 7 生2: 从大到小: 7 6 4 3 1 师:排列以后你能找出最中间那一个吗? 生:是4 (2)导出中位数的特点 师:通过讨论,大家都能达成共识,4就是上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我们把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叫做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3)总结中位数的定义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 根据学生的说法,补充定义,完善中位数的定义。 求中位数的一般步骤: 1、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2、(1)若该数据含有奇数个数,位于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 (2)若该数据含有偶数个数,位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师:要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你知道中间位置如何确定吗?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论: 1、 n 为奇数时,中间位置是 第 个 2、 n 为偶数时 ,中间位置是 第 , 个 学生练习 : 下列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1)10 5 4 12 5 (2)8 1 4 8 11 6 2.众数定义: 一、你能在这组数据中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一个吗? 65 58 78 95 78 74 78 95 二、众数 板书: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的众数。 例题讲解: 21+n 12 +n 2n

数学八年级上册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中第二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三个基本统计量,是一堂概念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学习者分析: 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学习活动中,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结合具体问题解释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分清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区别,根据实际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中位数、众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实际情景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信息并作出决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课件) 问题情境(1)小马过河——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2 中位数和众数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中位数和众数

二、探索新知: 阅读教材116-118页 问题:1.什么是中位数?如何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1)将一组数据按照的顺序排列,如果 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偶数,则称中 间两个数据的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利用中位数分析数据可以获得一些信息 2.什么是众数?如何确定? (1)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2)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一样,都是最多,那么这两 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 三.合作交流 1.八年级(1)班45名同学的身高统计如下: 身高 1.50 1.55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m) 人数 2 3 8 12 12 5 2 1 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分析:这组数据的个数为个,所以位于中间的数据应该是第个,所以中位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都 出现了次,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2.数据9.30,9.05,9.10,9.40,9.20,9.10的众数是,中位数是。 思考:1.一组数据中,中位数只有个,众数可能是个或

个,也可能没有 2.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一个数 四.知识运用: 为了了解开展“孝敬父母,从家务事做起”活动的实施情况,某校抽取八年级某班50名学生,调查他们一周做家务所用时间,得到一组数据,并绘制成下表,请根据下表完成各题: 每周做家务 的时间(小 0 1 1.5 2 2.5 3 3.5 4 合计 时) 人数 2 2 6 12 13 4 3 50 1)填写图中未完成的部分。 2)该班学生每周做家务的平均时间是 3)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4)请你根据(2),(3)的结果,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2.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售,生产的件数是: 15 17 14 10 15 19 17 16 14 12 求这一天10名工人生产的零件的中位数. 3.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7名运动员的成 绩如下表所示: 成绩 1.50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1.90 (单位:米) 人数 2 3 2 3 4 1 1 1 分别求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 2位)

中位数与众数优秀教案

中位数与众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3.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量表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方法】 教法与学法:自学引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观看幻灯片并思考以下问题: 1.经理所说的公司的平均月薪2000元是否欺骗了阿冲?为什么? 2.平均数真能客观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吗?为什么? 3.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各小组讨论交流,互换观点想法。) (三)出示目标,明了内容。 (四)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五)探究新知(一): 预习“议一议”与“做一做”之间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中位数,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什么是众数?如何找一组数据的众数? 3.自学检测: 80 90 80 70 80 91 80 73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60 50 40 45 55 61 5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1 2 4 6 10 10 11 1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请把你疑惑的地方做上记号。 中位数定义: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4.注意: (1)中位数,顾名思义,就是位置处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求中位数要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序时,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都可以。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相应的次数。 一组数据中的众数是不唯一的,可能有一个、几个,也可能一个也没有。 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位数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数据;但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其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它不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 (六)探究新知(二): 预习第二个“议一议”至习题之间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相同点: 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都可用来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都可用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的代表。

八年级数学上册《6.2 中位数与众数》导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6.2 中位数与众数》导学案 苏科版 6、2 中位数与众数》导学案章节与课题课时安排1 课时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或周次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了解中位数、众数和算术平均数的区别。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重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求法。难点:中位数、众数的实际意义。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多媒体,学案学习过程教师二次备课栏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P174思考:八年级(1)班第3小组11名同学的捐款数(元)如下:0,1,2,2,3,4,1,6,8,10, 80、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全组同学捐款数的“集中程度”吗?若不能,用什么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程度”更好?定义:一般的,将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处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最中间的数有两个,这两个最中间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P175讨论:小明抽样调查了学校30名男生的衬衫尺码,如下表:尺码/cm373839404142人数/个3614511你认为学校商店

应多进哪种尺码的男衬衫?定义:一般的,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知识点一: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例一:试着求下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3,7,3,4,7(2)-1,2,1,0,6,-2思考:(1)一组数据共n个,n 为奇数时,中间位置是第个;n为偶数时,中间位置是第 , 个、(2)一组数据(可以、不可以)有多个众数,(可以、不可以)没有众数吗、知识点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实际意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实际生活中,如何选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呢?例二:某公司全体职工的月工资如下:月工资/元10 0008 0005 0002 0001 000900800700500人数1(总经理)2(副总经理)2(经理)512182352提问:你认为该公司总经理、公会主席、普通职工将分别关注职工月工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的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练习: 1、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分别计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填入下表:数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0,20,80,40,30,90,50,40,50,400,1,2,3,3,5,5,10-6,-4,-2,2,4,6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判断题:(1)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只有一个、()(2)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只有一个、()(3)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述这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只有一个、()(4)给定一组数据,那么描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优秀篇〕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1、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2、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四、课堂引入: 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过了平均数的这个数据代表。它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请同学们看下面问题: 1、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在这个问题里,鞋店比较关心的是哪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并思考表格反映的是多少个数据的全体. 2、在一次数学竞赛中,5名学生的成绩从低分到高分排列庆次是:55 57 61 62 98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在这5个数据中,前4个数据的大小比较接近,最后1个数据与它们的差异较大.这时如果用其中最中间的数据61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不受个别数据较大变动的影响 五、例习题分析: 1、众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中位数定义: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求中位数与众数和步骤: 求中位数的步骤: ⑴将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 ⑵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位置两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 求众数的方法: 找出频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若几个数据频数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多个数据。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和众数

中位数和众数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15分) 1、有一组数椐:3,4,5,6,6,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4.8,6,6 B、这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5,5,5 C、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4.8,6,5 D、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分别是5,6,6 2、100名学生进行20秒钟跳绳测试,测试成绩统计如下表: 跳绳个数x 20<x≤3030<x≤4040<x≤5050<x≤6060<x≤70x>70 人数 5 2 13 31 23 26 则这次测试成绩的中位数m满足() A.40<m≤50B.50<m≤60 C.60<m≤70D.m>70 3、我们知道:一个正整数p(p>1)的正因数有两个:1和p,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正因数,这样的数p称为素数,也称质数.如图是某年某月的日历表,日期31个数中所有的素数的中位数是() A.11 B.12 C.13 D.17 4、一组数据1,2,a的平均数为2,另一组数据﹣l,a,1,2,b的唯一众数为﹣l,则数据﹣1,a, 1,2,b的中位数为() A.1 B.2 C.3 D.-1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15分)

1、数据5、4、5、4、4、6、7的平均数是____,中位数是____,众数为______. 2、数据2、4、5、 3、9、 4、 5、8的众数是_____,中位数是_______. 3、在一组数据1、0、 4、 5、8中插入一个数据x,使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则x=_______. 4、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单位:岁): 甲群:13,13,14,15,15,15,15,16,17,17; 乙群:3,4,4,5,5,6,6,6,54,57。 解答下列问题(直接填在横线上): (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其中能较好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其中能较好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二、解答题(每小题10分,60分) 1、某校为举行百年校庆,决定从高二年级300名男生中挑选80人组成仪仗方队,现随机抽测10名高二男生的身高如下(单位:米): 1.69,1.75,1.70,1.65,1.72,1.69,1.71,1.68,1.71,1.69 试确定参加仪仗方队学生的最佳身高值。

八年级上册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八年级上册《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八年级上册《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本课(节)课题 4、3中位数和众数第 1 课时 / 共1课时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1、知识目标: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 2、能力目标: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3、情感目标:结合实际,感知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经历数据分析处理的全过程,初步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对统计数据需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如范例第(2)题是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下面是我校八年级1班的体检表中任意抽取的10名男生的身高(单位:米): 1.59 ,1.60 ,1.58 ,1.64 ,1.64 ,1.56, 1.68 ,1.65 ,1.64 ,1.60。请计算他们的平均身高。(1.64米)我们学校将要召开每年一次的体育运动会,根据学校的安排,决定从我们八年级1、2、3、4四个班中抽调40名男生组成一个彩旗队。根据以上信息,结合你的经验,你应该如何确定参加彩旗队学生的身高?并说明理由。(身高为1.64米比较合适。)二、合作交流,感知问题小李班上有31个学生,其中有三个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5分、8分和14分,还有三名90分,12名81分,1名80分,11名79分,小李得了76分,超过了全班的平均分74分。于是他告诉妈妈说自己处于班级中上水平,对此你有何评价?引出中位数与众数的课题。三、理性概括,纳入系统 1、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在学生讨论、教师补充的基础上概括出概念:我们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如果把这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总共有偶数个数据时,则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注意:求中位数要先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都可以。 练一练:(1)完成p78“做一做” (2)完成以下表格,指出中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位数和众数》随堂练习

3.2 中位数和众数 一、选择题 (1)我市电视台举办的歌手大奖赛上,八位评委给某位歌手的评分如下: 90,91,94,95,95,96,96,97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95 B.96 C.2 D.95和96 (2)甲乙丙丁四支足球队在全国甲级联赛中进球数分别为:9,9,x,7,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10 B.9 C.8 D.7 (3)把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其中位数是4,如果这5个整数中的惟一众数是6,则这5个整数可能的最大的和是( ) A.21 B.22 C.23 D.24 二、填空题 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某单位举办了英语培训班.100名职工在一个月内参加英语培训的次数如图1: 1

图1 这个月职工平均参加英语培训的次数是__________,这个月每名职工参加英语培训次数的众数为__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_. 三、某市为美化城区,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近几年,植树种草、修建公园,使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如图2: 图2 (1)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001年底的绿地面积为__________公顷,比2000年底增加了__________公顷;在2000年、2001年、2002年这三年中,绿地面积增加最多的是__________年. (2)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计划到2004年底使城区绿地面积达到72.6 2

旗开得胜公顷,试求今明两年绿地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 3

旗开得胜 参考答案 一、(1)D (2)B (3)A 二、6次6次6次 三、(1)56 5 2001 (2)设今明两年绿地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x 则60(1+x)2=72.6 解得x=10% 4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七单元第三节《中位数与众数》 二、教材分析: 《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的内容。《中位数和众数》一课是《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新的要求,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能解释其实际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课。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非常好的素材。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学习了平均数,在现有知识“平均数”的基础上,依此进行延伸教学,认识新的概念中位数、众数。课堂要着力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比较与应用,这样,中位数与众数两个概念的掌握就成为了教学成败的关键。小学生对于概念学习的最好方法莫过于以具体情境为背景,在生活实际中探索。所以创设合理的情境很为重要。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深入的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能够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难点: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六、学法指导: 教学中以具体情境为背景,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与尝试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探求规律时适当给予启发、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学习方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八下2012中位数和众数导学案

课题:20.1 数据的代表(2)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学习目标】 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和众数。 【学习重点】 会求中位数和众数。 【学习难点】 中位数的意义和求法。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案 (一)问题导学: 认真阅读教材第130页—134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则处于的就是这组数据中位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则中间两个数据的的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温馨提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有且只有一个。 2、一组数据中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温馨提示:一组数据中众数的个数可能有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二)课前探究: 1、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 2、一组数据2 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 3、在一次环保知识竞赛中,某班50名学生成绩如下表所示: 得分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人数 2 3 6 14 15 5 4 1 我的疑问: 课中探究案 (一)课中探究: 探究一: 1、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15,17,14,10,15,19,17,16,14,12 ,求这一天10名工人生产的零件的中位数。 解:将10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 最中间两个数据都是,它们的平均数是,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件).答:这一天10人生产的零件的中位数是件。 2、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12名选手的成绩(单位:分)如下: 136 140 129 180 124 154 146 145 158 175 165 148 (1)样本数据(12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3.2中位数和众数公开课优质教案

3.2 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2、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会确定一组较简单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能力。 3、通过各中真实、贴近生活的素材和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体验事物的多面性和学会全面分析事物的必要性,提高交流、合作意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数据代表的概念. 难点:计算加权平均数,会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老师带着一群幼儿园小朋友在公园里玩游戏,他们的年龄分别是:39,5,6,6,5,6,5,6,6,6(岁),能用平均数表示这一群体的年龄特征吗?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合作学习 从小到大排列: 5,5,5,6,6,6,6,6,39 中位数定义: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做一做:课本P58

三、例题教学 学以致用 1.例某工程咨询公司技术部门员工一月份的工资报表如下(单位:元) 问题(1):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该部门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 x =)50010003110012001300170040006000(9 1++?+++++=2000(元)。 问题(2):求出中位数和众数. 问题(3):平均月工资能否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实际收入? 作为一般的技术员工,若考虑应聘该公司技术部门工作,该如何看待工资情况? 小结:计算平均数的时候,所有的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的优点计算简单,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个量,但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 2.练一练: (1)元旦文娱演出中,10位评委给某节目打分如下(分) :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执教人:中坪中学乾坤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八章《数据的代表》中,第二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数据统计中三个基本统计量,是一堂概念课,也是学生学会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基础。本节内容是继平均数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学习者分析: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学习活动中,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结合具体问题解释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分清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区别,根据实际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中位数、众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会求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实际情景理解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信息并作出决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课件)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3.2+中位数和众数导学案

浙教版初中数学 重点知识精选 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浙教版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中位数与众数 学习目标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会求中位数和平均数. 3、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难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三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前自学 课堂交流】 一、复习旧知: 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二、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130—132页例5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中位数 (1)仔细阅读并理解中位数的定义。 (2)如何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呢? ①步骤是:先将这组数据按_______________ ____ ___, ②若数据的个数为奇数个时,则中位数是____________ ___ __ 例如,共有5个数据,1、3、5、4、2,则排序后,中位数为第个,这个数是; ③若数据的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共 有6个数据,1、3、2、4、5、4,则排序后数据为, 中位数为, ④思考:求中位数时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排序可以吗?.2.众数 (1)众数的定义: (2)求下列数据的众数 ①1、2、2、2、3 ②1、1、2、2、3 、4 ③1、2、3、4、5 众数是众数是众数是 归纳:一组数据的众数只有一个吗?一组数据一定有众数吗? 三、应用新知: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只有一个。() ②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只有一个。() ③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只有一个。() ④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一个数。()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及练习题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及练习题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765185881.html, 20.1.2中位数和众数(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中位数、众数的概念的过程,学会根据数据做出总体的初步的思想、合理论证,领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征数的联系和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字信息处理的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发展的内涵与价值。 重点 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难点

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教学过程 备 注 教学设计 与 师生互动 第一步:课前引入: 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过了平均数的这个数据代表。它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请同学们看下面问题: No1、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鞋的尺码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销售量 2 5 1 7 3 在这个问题里,鞋店比较关心的是哪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 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并思考表格反映的是多少个数据的全体.( No2、在一次数学竞赛中,5名学生的成绩从低分到高分排列庆次是: 5557616298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在这5个数据中,前4个数据的大小比较接近,最后1个数据与它们的差异较大.这时如果用其中最中间的数据61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不受个别数据较大变动的影响 第二步;讲授新课: 一、总结概念: 众数的定义: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中位数和众数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二十章20.1.2节 课题:中位数和众数(1) 班级: 姓名: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 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3、 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会求中位数和众数。 2、 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 三、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引入 情景一: 招聘启事 本公司需要招聘技术员一人,有意者请来公司面试。 某某公司人事部 2017年4月10日 司员工的平均收入吗? 环节二:请同学们自学教材 116—118页内容,戈U 重点,圈难点。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中位数? 2、在一次“环保从我做起”的比赛中,抽得 12名同学拾塑料袋的成绩如下(单位: 个):136, 140, 180, 124, 154, 146, 145, 158, 175, 165, 148, 129 (1) 样本数据(12名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2) 一名同学的成绩是150个,他的成绩如何? )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4、紫阳“家家福”在“六一”儿童节期间销售了某种童鞋 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1、将- ( -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 ), 则 则( )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一组数据中( 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

环节三:合作探究,应用新知 1、 下列两组数据中,中位数是多少? (1)5、6、 2、 3、7 ( 2) 4、0、2、-5 2、 样本& 8、9、10、12、12、12、13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 3?(中考链接)5个正整数从小到大排列,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3,众数是7且唯一,则这5 个正整数的和是( ) A.20 B.21 C.22 D.23 你认为求中位数和众数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4 快速抢答 下列各组数据中,中位数是多少? (1)1、2、3 ( 2)2、5、7 ( 3)5、6、2 下列各组数据中,众数是多少? (1)1、1、3 (2)2、5、 5 ( 3)5、6、2、6 你认为用什么数据反映一般技术员工的收入比较合适? 你认为用什么数据反映多数技术员工的收入比较合 适?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惑? 五:布置作业: 1、 调查本班学生的身高,得到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2、 第117页第1题,第118页1、2题 (4)4、0、2、-5 (4) 1、0、2、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