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人战斗车:外军UGV无人地面车辆发展分析

无人战斗车:外军UGV无人地面车辆发展分析

无人战斗车:外军UGV无人地面车辆发展分析
无人战斗车:外军UGV无人地面车辆发展分析

无人战斗车:外军UGV无人地面车辆发展分析

无人地面车辆(UGV,亦称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受控或自主完成复杂地形机动、辅助或取代人类完成特定作战,保障任务的无人驾驶地面机动平台,是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高度复合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传统作战行动在陆战场上的延伸。发展背景

无人地面车辆在近期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广

泛应用,在未爆弹药处理、预警侦察,安全巡逻、战场救护、简易爆炸装置探测、探扫雷、城区辅助作战和后勤保障等很多战术作战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节省了人力,减少了伤亡。各国从实战使用中充分认识到,在未来地面作战中,无人地面车辆将成为信息化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手段、提高战术精确打击能力的有力保证,尤其是在战术预警侦察方面,灵活机动,不怕牺牲的无人地面车辆能够深入危险地域和侦察盲区实施侦察,将逐渐成为地面战场战术信息获取和发布的重要装备。航空航天预警侦察虽然可以在战略层次为军队制定作战计划提供支持,但却难以满足地面作战的战术需要,而无人地面车辆则可在战术层次为地面作战部队提供更为详尽的战场信息,成为提高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未来作战需求的牵引下和信

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世界各主要国家目前都在大力开展相关技术攻关,使无人地面车辆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 E( D# Z" N, {: ?发展和应用现状美国

(1)未来战斗系统无人地面车辆

x

美国陆军研制的无人地面车辆主要是属于未来战斗系统(FCS)的多功能通用,后勤机器人车辆(MULE,亦译为“骡子”)和小型机器人车辆。用于支援地面,空降突击作战的“骡子”的主体部分是2.5吨重的通用作战平台,平台上安装了用于进行徒步作战的中央控制装置和用于半自动作战和随从作战的自主导航系统。“骡子”的6×6轮式通用作战平台的每一个轮子都装备有独立的铰接式悬挂装置,使其能跨越障碍物,并能在瓦砾和其他复杂地形中穿行。自主导航系统能够对平台周边环境进行自动探测,对行走路线进行实时计划,根据复杂地形的特点对车辆进行控制,具备在较少人员直接干预下完成多种作战任务的自主作战能力。“骡子”能够使用直升机吊运,能够携载1900~2400磅(860~1088千克)的任务设备,能够使用地面远距离地雷探测系统探测、标记和排除反坦克地雷。

小型机器人车辆将以iRobot公司的由探测装置、搜索装置和

爆炸器材处理模块组成的“派克波特”(Packbot)机器人为基础进行研制,只是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目前有850部“派克波特”正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作战使用,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美军为驻阿富汗部队装备了安装有彩色和微光摄像机的“派克波特”,多次帮助美军士兵在山区安全地完成了洞穴搜索任务,在阿富汗的群山里探测“基地”与塔利班残余分子隐藏起来的武器,包括藏匿在牛羊尸体中的爆炸物。“派克波特”于2003年被部署到伊拉克,用于帮助美军士兵完成城市作战和危险地域侦察任务。在2004年11月的费卢杰城市作战中,改进型“派克波特”成为城市复杂地形战场态势感知的关键手段。

美国陆军于2007年2月在布利斯堡和白沙导弹靶场对FCS 成功地进行了包括使用无人地面车辆对一系列建筑物进行

清理在内的“实验1.1”试验演习。由于能够通过数据链路及实况视频和“阿帕奇”直升机,“悍马”车和无人机进行信息交换,在和清理部队的比赛中,“派克波特”大获全胜。0(2)已装备使用的其他无人地面车辆

美国福斯特·米列公司研制的“魔爪”(Talon)机器人曾经在波斯尼亚成功地排除过手榴弹,也曾在世贸大楼的废墟中参与搜救工作。2001年装备驻阿美军用于实施战场侦察任务和

致命化学与放射性物质探测任务。目前它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已经执行了2万多次任务。以“魔爪”为基础,美英两国于2004年1 1月开始研制“剑”(SWORDS,“特种武器观察、侦察、探测系统”的英文缩写)机器人。2005年3月,美国陆军首次在伊拉克战场上部署了18部携带有自动火力攻击武器(一挺M240型762毫米机枪或M249型5.56毫米机枪,“巴雷特”12.7毫米阻击步枪和其他轻武器)的“剑”机器人,每分钟能发射1000发子弹。“剑”是第一种参加与敌方作战的无人地面车辆,标志着无人地面车辆开始向武装型发展。

2004年5月,驻伊美军接收到第一批改进型MARCbot型无人地面车辆,用于探测简易爆炸装置,还能快速测量可疑目标的重量。2005年8月,美军快速装备组为驻伊、阿美军采办了330套MARCbot型无人地面车辆。这种用于探测路边炸弹的无人地面车辆曾在一周内发现了32个可疑目标,其中26个被证实为路边炸弹,使用效果良好。

(5)正在研制的其他无人地面车辆

2006年2月,美国iRobot公司的运输型R-Gator无人地面车辆试制成功,能够执行安全巡逻、预警侦察、装备运输《可携带约634千克负载》等任务。通过人工操纵或遥控,R-Gator

还能够跟随士兵沿指定道路前进,帮助士兵背背包,扛武器,使士兵能节省体力集中精力于主要战斗任务。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研制“碾碎机”无人地面车辆,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研制“斗士”战术无人地面车辆和轻型“龙腾”机动式地面传感器系统。除“骡子”外,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决定白行投资研制能为特种部队提供

更强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班组任务支援系统”《SMSS》无人地面车辆项目。SMSS可以采用无人或有人两种操控方式,具备全地形作战能力,能够满足作战部队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的作战需求,为轻型部队和早期进入部队承担运输、后勤支援以及伤员后送等任务。

另外,美军还正在研制一种战场救伤无人地面车辆,它可以在敌火力覆盖的区域自主寻找伤员,并能对伤员实施战场急救。

欧洲

德国智能机器人研究和应用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现装备以扫雷和爆炸物清除机器人为主,如“清道夫”2000扫雷车,“犀牛”扫雷车。Rode爆炸物清除机器人、GARANT-3

多用途机器人等。德国正在进行“普莱默斯”(PRIMUS,“智能机动式无人驾驶系统项目”的英文缩写)技术演示项目,目的是为半自主化的无人地面车辆开发和集成先进技术,使用的试验平台是数字化“鼬鼠2”装甲车。

德国洛波沃契公司已研制成功用于执行预警侦察,爆炸物清除和未爆弹药处理等任务的“阿山多”(ASENDRO)无人地面车辆和功能类似“骡子”的AUG-V8无人地面车辆。前者用于装备特种部队,能够搬运危险物体,能够进入拥挤空间,通过变换外壳就能将其任务功能从爆炸物清除转换到预警

侦察,后者用于装备德国陆军(现已装备300辆),能够携带800千克的任务负载,具备预编程半自主作战能力,能够探测并跨越障碍物。该公司正在研制的另外两个无人地面车辆项目是“莫斯罗”(MOSRO)机动安全机器人和“奥佛洛”(OFRO)安全巡逻车,前者为预编程机器人,作用时间16小时,用于执行预警侦察任务和探测入侵者后者装备热威像探测器,可以探测外部运动和识别车辆,作用时间12小时。这两种车辆都能安装核生化探测传感器。洛波沃契公司还计划研制能够投掷到建筑物内的微型无人地面车辆。另外,德国艾伦·先锋公司已经为其“先锋”Mk2D小型无人地面车辆研制了新型数字系统,并正在考虑研制“自杀式”机器人,即研制一种低成本的,使用后无需回收的机器人。

英国现装备的机器人车辆主要有“土拨鼠”和“野牛”机器人、“手推车”爆炸物清除车、“独眼巨人”Mk3轻型通用机器人、“搜索者”排爆机器人等。目前的主要研究项目有“未来工程坦克”(FET)、“小猎犬”战斗工程牵引车和“地雷探测、标识和处理计划”(MINDER)。

法国现装备的机器人有SAEMC800爆炸物探测机器人、RM35机器人,TSR200机器人,Minirob微型爆炸物清除机器人等。在研项目主要有“自主式快速运动侦察车”(DARDS)和为了压制目标而进行目标侦察与捕捉的“赛兰诺”(Syrano)战场侦察机器人。“赛兰诺”是法国陆军研制的空地一体作战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在城市作战环境下执行侦察任务。

轻小型便携式机器人能够帮助徒步士兵在城市作战和街区

近距离巷战(CQB)中解决很多问题。瑞士迈克若斯威斯公司研制的“间谍机器人”是一种低矮的便携式无人地面车辆,它使用灵活,易于执行多种野外任务,能够在建筑物内和车辆底部进行搜索,为护送队探测隐藏在其他物体中的障碍物。该公司还正在研制一种更小的“微型间谍机器人”,它由可以拿在士兵手-中或挂在腰带上的机器人本体、装在背包

中的控制装置和挂在手臂上的显示器组成,重约1~2千克,能够在150米的范围内进行无线遥控操作。

以色列'

以色列埃尔比特公司和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目前已分别研

制成功“前卫”自主式无人地面车辆和“守护者”无人安全车,这两家公司已决定成立一个合资公司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在无人地面车辆市场上做出更好的成绩。合资公司将以“前卫”和“守护者”为基础,研制一个名为“前卫守护者”的由12种车型组成的系列化无人地面车辆。“前卫守护者”为第三代无人地面车辆,将采用飞机工业公司的导航技术和埃尔比特公司的控制系统,能够执行一系列任务,如环形防护,护送,预警侦察,进攻作战(配用遥控武器系统)、后勤支援、通信中继以及传统的爆炸物清除和未爆弹药(UXO)

处理等。“前卫守护者”携载3部电视摄像机,拥有2个数据传输通道和1个音频链路,能够和其他装备(包括无人机)建立通信联络和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容易地融入到以网络为中心的作战环境中,将在陆军数字化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该项目的下一个研制重点是增强障碍物规避能力和决策能力,然后是向全自主化发展。

除合作研制“前卫守护者”大型无人地面车辆外,埃尔比特公司还独立研制了可以用于城市作战和街区近距离巷战的

多功能情报便携式机器人《VIPeR》,以期在小型无人地面车辆市场找到立足之地。VIPER能够加装的任务组件包括前视红外装置,具备昼夜观测能力的摄像机,爆炸物探测装置和破拆装置、带有望远摄像机和激光指示器的9毫米“乌齐”(UZI)微型冲锋枪、榴弹发射器、4英尺(约1.22 米)长的机器人手臂等。VIPER能够爬楼梯,翻越诸如瓦砾之类的障碍物,能够探测简易爆炸装置和伪装炸弹,对前方的敌人和危险发出警告,使徒步士兵远离危险。完成作战鉴定后,以色列国防军的每个步兵排都将装备一个VIPER。另外,该公司还研制了“阿韦多·2004”(Avidoor-2004,其中的“Avidor”是“适用于沙漠和公路的自主车辆”的英文缩写)机器人。它安装了用于进行自动变速,方向控制、加速和刹车的传动装置和伺服装置,还安装了电视、激光雷达,超声装置和雷达,用于进行障碍物探测和道路识别。

北约研究组

由欧洲机器人公司总裁佛兰克·斯内德于2006年4月发起成立的无人地面车辆军事应用北约研究组(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瑞士、比利时、荷兰,波兰、

瑞典等27个欧美国家)致力于在主要的无人地面车辆之间实现模块化和互操作,目前正在为无人地面车辆制订发展路线图和标准。北约研究组已经提出研制规格一致、功能各异的无人地面车辆的发展思路,用于执行预警侦察、扫雷、安全巡逻、战场运输等任务。北约研究组已为各种类型的无人地面车辆制订了技术和性能标准,如为执行运输任务的无人地面车辆制订的基本标准是能够在所有地形上为徒步士兵运送补给品、连续作业时间应超过48小时、重量应不超过100千克。对它的高端要求是具备通信能力,自我防御能力和对所有与它接触过的车辆的记忆能力。北约研究组认为所有类型的无人地面车辆都必须具备机动能力、无线通信能力、安全防护能力和多点通信能力。预计北约研究组的第一个演示样机将是具备核生化检测、预警侦察和电子对抗功能的无人地面车辆。

另外,北约研究组还要求发展欧洲版的DARPA多功能机器人项目。DARPA要求多种机器人能够自主地在一起工作,并能够区分出事件的优先顺序。

除上述国家和组织外,其他国家也在开展无人地面车辆的研制,如加拿大的“改进型地雷探测计划”。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联合开展的“先进移动机器人”项目、西班牙的“罗

德”轮式无人地面车辆以及俄罗斯的“越野车—M3”超轻型移动式机器人等。

发展趋势

具备“随从”作战能力的无人地面车辆将成为发展重点

“随从”作战模式通常要求无人地面车辆先于作战部队行动,如要求小型无人地面车辆实现对单兵,班排的随从,中型无人地面车辆实现对连,营的随从,重型无人地面车辆实现对旅、师的随从。美军现役无人地面车辆在实战运用中已经逐渐体现出“随从”特点。在伊拉克“战后维稳”行动中,美军多次使用“派克波特”和”魔爪”进行单兵和班排的辅助作战,它们先于士兵进入危险街道和建筑物进行侦察,很好地保持了己方士兵和敌人的距离,弥补了城市作战中对进攻方的不利因素,降低人员伤亡的同时提高了城市作战效能,并使“地面非接触作战”成为可能。因此,具备“随从”作战能力的无人地面车辆将成为发展重点。

武装型和全自主式无人地面车辆在短期内还难以取得实质

性进展.

研制无人地面车辆的最初目的是帮助士兵进行爆炸物清除。目前,世界各国军队和工业界正在扩大无人地面车辆的使用范围,帮助士兵执行更多的作战任务,如预警侦察,监视敌情、占领阵地、扰乱敌军。伤员后送和后勤支援等,而直接替代士兵进行作战的武装型无人地面车辆也已初具雏形,如美英两国联合研制“剑”机器人已经在伊拉克进行了实战试用。目前多个国家正在对武装型无人地面车辆进行努力探索,多数公司认为,它们研制的无人地面车辆能够安装某种武器,如机枪、榴弹发射器或遥控武器站而具备武装型无人地面车辆的特点。倒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长期目标是在提高SMSS的预警侦察能力的同时,研制武装型SMSS。但是,北约研究组认为,由于关键技术目前还没有取得突破,武装型无人地面车辆在未来20年内仍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而美国陆军也已经搁置FCS分系统之一——武装机器人车

辆的研制。

长里程无人地面车辆对形成空地一体无人作战能力至关重

目前,各国都非常重视无人地面车辆与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的研究,如美军陆航及导弹研发工程中心开展的“合作无人地面攻击机器人及协同作战计划”项目研究。该项目包括一

辆指挥车、一辆装备Mk19榴弹机枪的“悍马”无人地面车辆和一架“大乌鸦”无人机。在2005年的演示中,作业手遥控“悍马”车沿道路行进,同时无人机进行地域侦察,侦察到目标后将坐标传送回控制单元。作业手确定坐标后,“悍马”车上的Mkl9榴弹机枪将会对目标进行瞄准和打击。“悍马”车在行进过程中始终会锁定目标,以确保打击效果。随后无人机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另外,美国的“派克波特“已在试验中实现了与直升机和无人机的信息交换,以色列的“前卫守护者”也将能够与无人机进行通信联络和数据传输。

虽然上述试验取得了成功,但是目前限制整个无人协同系统的一个瓶颈就是续航里程不足,难以满足高强度,长时间作战需求。不过,随着混合动力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动力技术的进步和实用化,未来的长航时无人机和长里程无人地面车辆将能够满足战场需求,两种甚至多种无人平台的协同作战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非接触”作战模式,从而使军队具备跨时代的非接触空地一体无人作战能力。#

从整体上看,虽然无人地面车辆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陆地导航的复杂性,无人地面车辆当前尚未达到无人机的成熟水平。它们的最大不同是,无人机在开阔的空中执行

任务,只要有全球定位系统和测高仪即可,而无人地面车辆却需要在地面“跋山涉水、翻墙穿林、过街入室”,导航难度更大。可以预料,未来的无人地面车辆智能化程度再高,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士兵作战,只能是最大程度地减轻劳累、减少伤亡。人们可以要求无人地面车辆具备某些特定能力,但不大可能研制出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全能型”无人地面车辆。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考核试题

之前的作业还没有完成的同学请也完成,不然就很难合格了:第一次~1、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体现人性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当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同和接受。从长远看,引入并运用这一理念,将有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体现人性管理: 首先,实行人性化管理,就要加强企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需求沟通,形成企业内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整体合力,使员工意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和义务、权利,从而增强工作责任感。 其次,健全合理的制度是企业运行的基础。再先进的理念,如果没有制度作保障,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是以合理的管理制度如规范的业务流程、合理的管理平台和科学的决策体制和监督体制等来整合个人利益,协调各种冲突,从而实现企业组织的目标。 最后,人性化体现在沟通与交往的过情中,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把工作做到更好。激发每一个人对工作的积极态度。 2、家族企业的利弊以及采取什么措施克服其弊端? 一、家族企业的利: 1有利于统一性的管理,如果一个家族比较有威望的人能够很好的协调成员间的利益关系的话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许多事情交给家族之间的人办比较的放心,毕竟他们会把他完全当成自己的事 3能够形成共同的目标,比较的同心 二、家族企业的弊: 1员工没有认同感,也许家族成员很有认同感,但是员工却不太容易把自己融入到企业里去 2家族争斗,一个大家族分为小的,彼此间的争斗特别的多,复杂,这个电视剧里也经常看到 3人才的缺乏,一个家族有能力的人毕竟不是很多,有的时候一些重要的岗位都不得不用些没多大用处的人,这样企业效益准低 三、措施: 1、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分清每个部门的职责范围,确立奖罚规章制定。每个部门要相互牵制和监督。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离,企业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的时候企业的股东、老板最好的方式就是要考虑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有效分离。让最好的人才引进来,通过智库的力

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从事车辆设计、制造、实验研究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内容包括整车和总成的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整车和总成的性能评价方法;车辆的性能实验技术及制造工艺知识,汽车电子技术等。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本专业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并拥有本行业唯一的工程院院士,具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汽车动态模拟实验室),在国内汽车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接下来相详细介绍一下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以及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之主干课程: 本专业学生应在学习外语、计算机、数学和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之上,完成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等专业课的学习。 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之就业方向: 调研发现毕业生可在有关公司企业、研究设计院所、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车辆方面的研究与设计、产品开发、制造、实验、教学、管理、营销等工作。 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之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开设车辆工程专业院校毕业生能力用人单位评价: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福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燕山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江苏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河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西华大学长安大学辽宁工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大连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广西工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b+等级的学校有: 东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南昌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华侨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扬州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

2016-2025年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016-2025年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在未来10年中,汽车行业将经历深刻的变革,汽车制造、汽车公司以及消费者看起来都将完全不同。 技术将引领汽车行业的变化,而技术又将受到四大关键因素影响。 1、环保:消费者和监管机构都担心气候变化将对汽车制造商产生巨大压力,迫使其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交通行业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比为22%。从1999年到2035年,二氧化碳排量将增长1.75倍。 2、便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环境越来越差。汽车保有成本在持续上升,而汽车95%时间处于空闲状态。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更高效地将汽车与需要它们的人匹配起来将创造出巨大商机。从2010年到2025年,全球城市人口将增长50%。日本民众每年因交通堵塞浪费的平均时间多达30小时。 3、安全:长期以来,减少交通事故始终是汽车行业的优先议程,但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对安全交通的需求正日益增加。到2025年,全球10%人口将是65岁以上老年人。交通意外造成全球每年50万人死亡,700万人受伤。 4、廉价:随着全球人均收入增长,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保有率也将随之上升。这些新的汽车消费者更喜欢购买小而便宜的汽车。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3500万辆,印度为740万辆,全球超过1.2亿辆。 2025年的汽车将与今天的看起来完全不同,交通领域即将迎来的变革将驱动七大关键趋势发展,它们将在未来10年重塑我们的出行方式。 趋势一:汽车引擎效率更高对温室气体和污染的担忧正推动整个汽车行业改变汽车驱动方式,对燃料燃烧效率和二氧化碳排量的监管正迫使汽车制造商研发效率更高的汽车发动机。到2025年,售出的汽车中,25%将配置电动马达,而今天这个比例仅为5%。这意味着,汽车制造商需要研发效率更高的内燃机,以便满足新的标准。开发替代汽车动力源(比如燃料电池)也将提高整体效率,但那只有当人们买得起的时候才会实现。日本政府已经为燃料电池汽车设定目标价格,2025年这种汽车售价为1.8万美元。尽管从全球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汽车依然属于小众商品,但较低的目标价格将促使它们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强劲对手。电源系统对比: 1、内燃机:动力传动系统技术的整合将增加使用内燃机的汽车的燃料燃烧效率,这些技术包括汽油直喷、涡轮增压以及高速自动变速器等。 2、动力混合:动力混合汽车依赖汽油或柴油发动机与电力组合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它们利用再生制动和汽车发动机为汽车电池充电。 3、插电式混合动力:与传统混合动力汽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全电动续航里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管理案例分析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管理案例分析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专项案例分析(每题20分,共40分) (一)用波士顿矩阵分析甲公司的A、B、C三类产品分别属于何种业务? 参考答案:计算得A产品的相对市场占有率为2600/4200=0.62,B产品的相对市场占有率为8800/22000=0.4,C产品相对市场占有率为14500/11000=1.32,结合表1所示近年产品市场增长率,可画出波士顿矩阵图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A产品目前属于问题业务,B产品属于瘦狗业务,而C产品属于现金牛业务。 (二)参考答案: 1.你认为李某是否已掌握了市场细分的基本原则? (1)生产者市场细分的标准较为常见的是使用“最终用户”、“产品应用”、“顾客规模”、“用户要求”等细分标准。“最终用户”的因素是指不同行业、种类的最终用户往往会有不同的要求,这必然会影响购买者对产品的选择。”产品应用”的因素是指产品不同其要求也必然不同。”顾客规模”是以用户对产品需求量的多少来区分的。”用户要求”指的是不同类型的用户的采购行为在追求利益点上往往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同样是采购某种电子原器件,一家军工企业、一家民用通讯器材生产企业、一家电子零配件商店在采购行为上会有很大的不同。 生产企业在进行市场细分时,可以把要求大体相同的用户分为一类,并为不同的类别相应地运用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以促进销售。与消费者市场一样,生产者市场的需求差别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需要同时从多种因素、若干个角度进行细分。 我们认为李某能够按照“最终用户”、“产品应用”、“顾客规模”对市场进行细分,并把建筑市场的大用户作为目标市场,已掌握市场细分的基本原则。 2.你议为李某是否有必要再进一步细分? (2)这家铝制品企业还可以在建筑部件的大用户市场中进一步细分,即按照“用户要求(追求的利益点)”来细分市场,把此部分市场细分为价格、质量、服务,并从中重点选定占领”服务”或”质量”某子市场。同时鉴于该企业是一个不足700人,年产值200万元的小企业,不可能在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几项”用户要求”上面面俱到,所以有必要按照”用户要求”对市场进一步细分;这样这家

2020最新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2020车辆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车辆工程专业介绍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全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必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人文社会知识,能在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 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和车辆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物理》、《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工程力学》、《汽车机械基础》、《汽车英语》、《电工与电子技术》、《车辆技术评估与检测》、《汽车构造》、《汽车学》、《车用内燃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自动变速器》、《汽车故障诊断及检测》、《汽车电器设备及维修》、《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车辆理论、车辆设计、车辆构造、车辆试验学等。 设置背景 车辆工程专业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及坚实工科背景的,能从事汽车工程技术领域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车辆工程专业是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上述车辆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质量检测和控制、使用和维修、相关检测装置和仪器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发展前景 可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车身及造型设计、车辆电子技术应用、车辆的性能测试与试验研究、汽车制造工艺、工装以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工作;可

浅谈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浅谈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本文从以下三方面简要介绍与未来汽车发展方向有关的内容: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向:气动最优化、个性化、人性化、虚拟化、全球化。二、全球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三、安全技术发展方向: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牵引力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预紧式安全带、智能安全气囊、乘员头颈保护系统、智能行人保护系统等。关键词:汽车文化;未来汽车;发展方向 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方向 自 1886 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开始了其漫长的进化之路。依次经过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楔形汽车、子弹头型汽车;进入 21 世纪后,从世界各大汽车博览会推出的多款新概念车看,造型更是千奇百怪、更具个性化和特色。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 1、气动最优化 一部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具有最佳气动造型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够减小气动阻力且气动稳定性好的车身造型,今后这将仍是未来车造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更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气动行驶稳定性上。未来的气动造型最优应满足以下几点: (1)最佳气动性能的车身外形只能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部分实验得出; (2)车身所受的气动纵倾力矩和气动横摆力矩理论上为零; (3)车身所受的气动升力理论上略小于零; (4)减少气功阻力虽然不再是主要目标,但气动刚力系数不应大于 . 2、个性化 车身气动最优化是否会导致未来汽车外形的雷同,从而失去个性化,其实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过程己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车身造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可能会由于追求气动造型的优化而使得某一种车型成为一个时期内的主导车型,但决不是唯一、就是同一主导车型,也由于气动特性非唯一评定指标而形成不同风格,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意识和美学观念,造型过程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人对汽车式样个性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种群的审美意识也会大不相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作为大众化商品的轿车无疑将出现各式各样更新颖更奇特的新车型。 3、人性化 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造型设计将在车身外观设计、人机工程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的发展。 4、虚拟化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车身造型中应用,使得造型设计中可采用计算机模拟色彩、纹理、质感、背景、阴影及运用三维视觉效果生成虚拟汽车车身造型并实施漫游。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随着汽车行业的火爆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保持迅速增长, 2010年收益为1.644万亿人民币,成为全球零部件行业盈利水平最高的国家。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达到全球最高的盈利水平,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了更多的专利和核心技术,其实除了规模以外,汽车零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据了解,德国、美国、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汽车强国,除拥有一批强大的整车厂商外,还在于其背后“矗立”着一批强大的零部件公司:德国大众背后有博世、西门子,日本丰田、本田背后有电装和爱信,美国通用背后有德尔福、伟世通等,韩国则是靠摩比斯支撑。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增速较快,但由于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并受国外厂商的挤压,深陷“内忧外患”之中,已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短板”之一。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变之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汽车消费市场,未来五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何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克服困难,突出重围,中国零部件产业任重道远。

1、零部件被外资垄断,核心技术缺失,成中国汽车产业软肋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能够支撑起年产1800万辆汽车生产配套的规模和满足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80%以上零部件本土化的配套要求。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在高端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并未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的持续增长而持续缩小,反而有扩张的趋势。 2011年9月7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商务部机电司司长张骥在会上披露:“近六年来,与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情况相反,汽车产品贸易的逆差不降反升,2010年25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整车逆差240亿美元,零部件产品逆差15亿美元。”产品出口和进口的比价差距更是惊人,比如里程表,进口价格相当于出口价格的41.3倍;再比如车辆坐具,皮革和再生皮革,进口部件相当于出口部件的26倍;车辆用的速度计,进口是出口的16.5倍。由此可以看出中外零部件企业的差距。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主要产品仍处于供应链的低端,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被外资企业垄断,零部件出口技术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缺乏品牌效应,极大的制约了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与自主研发。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技术在内的汽车产业三大关键零部件技术中,我们几乎全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很多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几乎全靠进口来维持,变速箱、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高达60%。国内高端零部件产品,基本被外资垄断了,目前全中国

管理案例分析历年试题汇总

1.管理案例的核心有三点,即案例的真实性、案例的可读性和案例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X) 2. 在案例分析过程的五个步骤中,第一步是确认问题,在此基础上才是分析形势、提出方案。(X) 3. 案例教学具有启发式的教学特点,就是指改变学生和老师的地位,由学生成为学习主角,老师进 行辅助指导。(√) 4. 对于案例的结构安排通常可以遵循两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二是内容顺序。(X) 5. 案例内容的表述涉及很多方面,第一个就是写好案例的开头和结尾,即指案例的开头必须要和结 尾相呼应。(X) 二、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6. 简述筛选、加工案例素材资料时需要考虑的三个方面。 7. 讨论法在案例教学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 简述管理案例分析的基本原则。 9. 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形势环节包括哪些层面的工作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 35 分,共 70 分) 为什么员工失去了工作乐趣 (1)为什么管理流程"科学化"后,员工反而失去了工作乐趣? (2) 请分析如何激励员工产生新的工作乐趣? (1)管理流程科学化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流程管理的科学和严谨,由于专业化极强, 确实会带来员工作业环节联系紧密,工作单调等问题,因此,管理流程科学化的另一方面 还要有对于员工作为不同个体的人文关怀,以及能够激发其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制度和措施。 (2)答题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多样,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 美泰玩具公司 (1)公司为什么要不断改变做生意的方式呢?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公司要真正做到有效改变,需要有哪些资源和支持? (1)美泰采用的不断变化的交易方式,就是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市场竞争有个规则是" 人元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巧,人巧我转"。 (2)公司要实现这一战略变化需要资源主要是销售渠道成熟、产品创新性强和高素质公司员工。 二、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15 分) 6、在撰写案例时,需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考虑对素材资料进行筛选加工问题: (1)本案例所要体现的管理主题及有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2) 案例中的当事人(主要是决策者)必须掌握的情况有哪些。 (3) 案例分析者需要哪些必要的信息。 7、讨论法在案例教学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启发诱导。 (2) 鼓励和激励。 (3) 目的性。 (4) 层次性。 8、管理案例分析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2) 创新性。 (3) 归纳与分析。 (4) 可操作性。 9、首先是收集信息,把所有主要信息都筛选出来,尽量做到完整详细,这是案例分析或者 管理决策的基础。其次是梳理信息,就是对掌握的信息进行综合分类,去粗取精,使信息变 得条理化。再次是评价信息,就是辨别信息的真伪、准误和轻重,通过信息价值的评价,去 掉不实、不准确和不重要的信息,并对缺少的必要信息进行补充。最后,根据信息提供的情 况,了解决策主体所处的环境,并做下一步思考的准备。

车辆工程概论考试

1,简要叙述汽车造型的演变及各阶段车型的主要特征。2,概述我国轿车车身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3,概述造型的基本涵义及重要性。4,车身造型的特点及要求分别是什么?5,简要叙述车身造型的主要工作。6,分析传统车身造型的流程及其特点。7,现代车身造型的主要工作包括哪些?8,车身的主要构件包括哪些,其作用分别是什么?9,比较说明承载式、非承载式和半承载式三种车身结构的特征和优缺点。10,论述车身用材料的种类和主要发展趋势。11,如何理解车身设计的特点和要求?12,车身概念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13,简述车身总布置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4,简述车身冲压工艺的特点、分类和基本过程。15,说明车身覆盖件模具的主要种类及其用途。1,6简述车身模具开发的基本流程。17,车身焊接线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分别是什么?18,汽车车身涂装工艺分为哪几种?通常采用的涂漆方法包括哪些?19,简述车身总装过程的特点与分类。20,车身制造过程尺寸数据的检测采样技术主要有哪些,其特点分别是什么?21,车身检具的基本功能包括哪几个方面? 思考题 1、简要叙述汽车造型的演变及各阶段车型的主要特征。 1.1国外轿车车身的发展历程 汽车诞生已经一百多年了,总览汽车工业历史,就会发现,现代汽车是沿着“底盘-发动机-车身”逐步发展完善的,而车身造型的发展过程最富有特色和直观感。 1.1.1马车型汽车 这个时期的车身都是仿照马车的造型制造的,车身是敞篷或活动的帆布的马车篷

1.1.2箱型汽车 在原有基础之上车身上加装了挡风板、挡泥板等构件; 为达到加速的目的,故意加长发动机罩,“长头汽车” 1.1.3甲壳虫型汽车 流线型汽车。它使流线型车身造型成为当时社会追求的一种时髦式样。但其也具有乘坐空间小、侧向稳定性不好等缺点。 1.1.4船型汽车 这种车型将整个车室至于前后轮之间,前方为发动机室,后方为行李舱,整个造型非常接近船的造型,因此人们称这类车为“船型汽车”船型汽车不论从外形上,还是从性能上都优于甲壳虫型汽车,并且还解决了甲壳虫汽车横向不稳定的问题。 1.1.5鱼型汽车 为了克服在高速行驶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这一缺陷,船型车的后窗玻璃逐渐设计成倾斜状,以改变船型车身背部的阶梯状。倾斜的极限即为鱼型鱼型汽车的斜背将车顶后缘和行李舱盖连接起来,增大了行李舱的容积 1.1.6楔型汽车 从根本上解决了鱼型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升力问题车身整体向前下方倾斜,车身后部像刀切一样平直 2、概述我国轿车车身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1.1.7中国汽车工业的启蒙阶段(1901-1948年) 1901年12月,匈牙利人李恩时将两辆汽车带入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辆汽车。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先后产生了发生炉煤气车,国制造的第一辆载重汽车,第一辆飞鹰牌三轮汽车等。随着汽车工业的初步发展,我国高校内汽车工程专业的发展逐渐推进。1943年,陆军机械化学校派32人由清华大学陈继善教授领队去美国汽车工厂实习,首次实现与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对接。 1.1.8中国轿车车身工业的诞生阶段(1949-1976年) 1958年5月5日,一汽试制出我国第一辆轿车——“东风”牌CA71型轿车,成为我国轿车车身工业诞生的标志。50年代中后期,掀起了我国第一次轿车的发展浪潮。 1958年8月3日,第一辆“红旗”牌CA72型高级轿车试制成功。‘红旗’轿车是中国的‘劳斯莱斯’。”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方法: 1.案例分析是进行思维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训练,看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但案例分析可以总结一些基本的思路。 2.我们在课程学习中的案例分析基本思路,大致如下:当我们面对一则案例或者案例材料:首先要仔细阅读它,如果考试的时候,建议不要着急回答,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的要什么,同时平心静气认真把案例材料看上两遍。第二步,要重点清理一下事实情节,特别是包含着一些可以讨论教育思想问题,又与题目要求直接相关的那些关键性的事实或情节。第三步,尝试回答,即将你认为重要的事实或情节,拿来与自己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相对照比较,再结合一些理论认识观点,尝试得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新的思路。形成对此案例或案例材料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看法,叙述越全面越好。 【案例一】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老师百思不得其解。请你帮助分析一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 1、是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既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化?为学生的需要。 2、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分析

市场基 2保有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1360万辆,即使按每年增长10%的保守估计,中国汽车产销量在2013年也要超过2000万辆,一个国家的市场总规模与人口有密切关系,比如,中国有7亿部手机,钢铁产量为世界的48%,有近4亿网民,这些都是别的国家无法超越的。汽车产销量2010年将达到1500万辆,相应的汽车后市场也将呈现巨大的社会需求。 1、汽车市场发展潜力 (1)、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汽车量情况(1.86亿辆):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6580658辆,与2008年相比,增加16692914辆,增长9.83%,增幅上升3.5 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保有量为76193055辆,摩托车保有量为94530658辆,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总量的40.84%、50.66%,是机动车的主要构成部分。 (2)、全国机动车驾驶员1.88亿人 其中汽车驾驶员:1.3亿人, 2009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199765889人,与2008年相比,增加19105153人,增长10.58%,增幅上升0.2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驾驶人为138203911人,占驾驶人数的69.18%,是汽车保有量的1.81倍;与2008年相比,增加16111779人,增长为13.20%。 (3)、09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已经达到1360万辆的水平,意味着今后几年也将维 持这一水平,或继续增长,它将带来迅速扩大的汽车后服务市场。 2、汽车售后服务高新技术化 目前,属于汽车工业本身制造的价值,在整个汽车成本中所占比例在减小,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像奥迪A6这样的产品其电子产品部分的成本,已经占整车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的材料、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在此基础上,消费者追求时尚化、个性化越来越明显,加装和改装日益普及,包括高保真数字音响、无线通讯、网络电脑、GPS导航、DVD及电视等娱乐系统。 3、从修理为主向维护为主转变 目前,美国的汽车养护业,已经占到美国汽车保修行业的80%,年均收入超过数百亿美元。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车坏了才去修理的观念已经转变为,保正常使用,保性能优良状态,售后服务的重点转向了维护保养。 4、售后服务的远程化和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国外汽车厂家开始提供远程诊断服务。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概要本文回顾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通过论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寻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着眼未来探讨我国汽车工业未来方向 关键词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正文 汽车是惟一的一种“零件以万计, 产量以百万计, 保有量以亿计”的“第一商品”, 它的巨大市场潜力, 不断产生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 使之成为各种高新技术争相应用的强大载体。 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走过发展汽车工业、从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道路。 汽车的生产和使用, 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 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流水线大生产方式首创于汽车工业, 精益生产方式也同样产生于汽车工业;这两种生产方式都对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它独特的“门到门”快速运送性能, 改变了人们的日常活动半径, 大大提高了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效率。 一,起步与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的标志是1953 年7 月15 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市动工兴建。建国初期,我国汽车工业在国家计划经济指导下发展,集中资金兴建了第一、第二汽车制造厂两个中型货车生产基地。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6 年10 月开工生产,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我国汽车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汽车行业步入快速稳定增长期。整个行业在经2002 年的爆发,2005 年的恢复性调整以后,自2006 年以来已经步入一个长达5~8 年(甚至更长)的稳定快速增长期。2011 年中国汽车保有总量为7802 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 万辆,占83.81%。其中家用轿车的保有量为3443 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44.13%。以去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中国百户家庭拥有的汽车数量已从2001 年不到 2 辆,增加到2010 年的近15 辆。 二,发展中的问题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从诞生至今, 已经年逾半百。但是她似乎还没有长大, 她伴随建国后的动荡, 走过了艰苦曲折的路程。 改革开放之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汽车工业一直生产着属于国外三四十年代的产品。汽车被定位为“生产工具”, 私用轿车被当作“资产阶级的奢侈品”而禁止生产。改革开放后,大搞引进合资,引进国外的资金与技术, 使我国生产的汽车跃上20 世纪90 年代的水平。但是从整体上看, 在质量、品种和规模上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 特别是自主发展的能力差距更大。这就造成了同类产品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进, 甚至重复引进的局面。这使得我国汽车工业,落入了一个“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虽然,近十几年来我国已经开始生产国际先进的汽车, 但却并未跳出这一怪圈。我国汽车工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的国企,近年来更热衷于引进生产国外品牌的汽车。 三,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如一汽,广汽热衷于引进国外品牌,不外乎合资获利丰厚而又轻而易举。这样的举动使得“引进—消化”政策成了“只引进, 不消化”的空头口号。 对外方的技术依赖习惯愈加根深蒂固, 加上外方紧握技术大权, 使中方坠入“缺乏能力—只能依赖—越依赖越缺乏能力—越缺乏能力越依赖……”的“第二怪圈”。这就直接性的导致了 我国汽车市场上外国品牌遍地开花,而国产品牌却很少的现状。虽然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有着重要责任国有企业沉溺于引进国外品牌,我国的民营企业却扛起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 的重担。 近几年来,解放、红旗几乎销声匿迹,但是吉利、奇瑞、江淮却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视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讲解学习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试 题及答案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方法: 1.案例分析是进行思维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训练,看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但案例分析可以总结一些基本的思路。 2.我们在课程学习中的案例分析基本思路,大致如下:当我们面对一则案例或者案例材料:首先要仔细阅读它,如果考试的时候,建议不要着急回答,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的要求是什么,同时平心静气认真把案例材料看上两遍。第二步,要重点清理一下事实情节,特别是包含着一些可以讨论教育思想问题,又与题目要求直接相关的那些关键性的事实或情节。第三步,尝试回答,即将你认为重要的事实或情节,拿来与自己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相对照比较,再结合一些理论认识观点,尝试得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新的思路。形成对此案例或案例材料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看法,叙述越全面越好。 【案例一】陈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陈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陈老师百思不得其解。请你帮助分析一下,陈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 1、是陈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既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

-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 作者:温福聪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电子工程系2017届汽车检测与维修3班) 摘要:本文从以下三方面简要介绍与未来汽车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气动最优化、个性化、人性化、虚拟化、全球化。二、全球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三、安全技术发展趋势: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牵引力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预紧式安全带、智能安全气囊、乘员头颈保护系统、智能行人保护系统等。 关键词:汽车文化;未来汽车;发展趋势 第1章、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 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开始了其漫长的进化之路。依次经过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楔形汽车、子弹头型汽车;进入21世纪后,从世界各大汽车博览会推出的多款新概念车看,造型更是千奇百怪、更具个性化和特色。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 1、气动最优化 一部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具有最佳气动造型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够减小气动阻力且气动稳定性好的车身造型,今后这将仍是未来车造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更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气动行驶稳定性上。未来的气动造型最优应满足以下几点: (1)最佳气动性能的车身外形只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部分实验得出; (2)车身所受的气动纵倾力矩和气动横摆力矩理论上为零; (3)车身所受的气动升力理论上为略小于零; (4)减少气功阻力虽然不再是主要目标,但气动刚力系数不应大于0。2. 2、个性化 车身气动最优化是否会导致未来汽车外形的雷同,从而失去个性化,其实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过程己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车身造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可能会由于追求气动造型的优化而使得某一种车型成为一个时期内的主导车型,但决不是唯一、就是同一主导车型,也由于气动特性非唯一评定指标而形成不同风格,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意识和美学观念,造型过程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人对汽车式样个性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种群的审美意识也会大不相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作为大众化商品的轿车无疑将出现各式各样更新颖更奇特的新车型。 3、人性化 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

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摘要:车辆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国防现代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尤其是我国的汽车产业更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车辆工程,作为近年来新兴专业,随着汽车行业飞速发展更成热门,研究其就业前景意义深远。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分析就业前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与汽车相关的专业也逐渐“热”了起来。庞大的汽车市场,急需一批具备汽车工程设计、制造、实验、运用、研究与汽车营销等汽车专业知识的人才,特别是高级汽车、新型汽车设计开发人才的需求。同时,围绕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的汽车新技术的兴起,使汽车行业与当今的尖端科技紧联系在一起,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车辆是一个集多学科于一体的工业产品。是以研究汽车、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学科。它不但要涉及力学、机械设计理论、金属材料、化工,而且已经延伸到计算机、电子技术、测试计量技术、交通运输、控制技术等相关专业,他们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现代的汽车技术正在逐步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利用如车轮防抱死系统、制动力分配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系统等电子系统,使驾驶变得越来越安全,越来越智能。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的快速发展,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很多,从汽车生产流程中的调研、设计、试验到销售环节,车辆工程专业学生都可以选择。比较理想的,可以到各种车辆研究所,汽车、机车车辆、地铁及轻轨车辆的设计制造企业,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工作。如长春汽车研究所、北京汽车研究所等一些国内著名汽车研究所,长春一汽、武汉二汽、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北京奔驰、广州本田、长安福特等著名汽车生产企业等,都是毕业生的好去处。 2014年,中国汽车产业形势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复杂,因为,在这一年,中国将经历政策密集的酝酿、调整,也因为政策的变化,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趋势将出现很大的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或许仍然不明朗,汽车产业重组的紧迫性将更加强烈,自主品牌也将遭受到更大的挑战。 未来时期随着影响中国汽车需求市场的价格、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汽车信贷、消费环境的改善,特别是跨国公司主导下的汽车合资企业不断在全球同步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将对未来市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跨国公司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推动了国内汽车业新一轮的兼并重组热潮。预计今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角逐将更加激烈,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依托跨国公司迅速扩张,将进一步加速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市场格局剧烈变化,投资并购机会将不断涌现。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1)预计今后10到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 (2)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汽车产业是波及范围最广和波及效果最大的产业。 (3)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汽车的制造中心。中国已初步形成相对齐全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这是中国汽车产业新发展的起点。此外,中国发展汽车产业还有如下优势:一是大国的市场优势;二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三是具有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 中国今后发展汽车产业的政策取向 (1)创造积极而充分的、有利于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国内竞争环境。应鼓励各种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汽车工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汽车工业逐渐成为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支柱产业,因此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倍受国人关注的,文章介绍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现状发展特点趋势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美国车的气派、意大利车的浪漫、德国车的严谨、日本车的精明、英国车的高贵。中国没有成熟的汽车文化,但却有悠久的车历史,因此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 (1)中国汽车工业的建立 ①白手起家建一汽 1953年建设一汽,1956年建成投产 1956年解放牌卡车诞生 1958年第一辆红旗轿车研制成功口号“出汽车、出人才” ②建设第二汽车厂 1.二汽是在“文化大革命”时建起来的,背景是备战备荒,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制造军车 2.二汽的几上几下 3.“包建”是老厂负责新厂的产品设计、工厂设计、生产准备、培训和人员支援,直到调试投产。老厂可以包建新厂、小厂可以包建大厂、几个厂可以联合包建一个大厂 4.“聚宝”是将国内科研和大工厂技术成果以及国内外的新技术,通过试验后移植到二汽来,将二汽的产品的工艺确立在一个较高的技术水平上 (2)中国汽车工业的挫折 中国汽车工业刚创建不久,就遇到了1958年的“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到1966年,又遇到了十年动乱的干扰和破坏。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一样,中国汽车工业举步维艰,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中国汽车:跨越50年的忧伤 上世纪80年代汽车界传说最广的一个故事是,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在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大会堂前看到的几乎全部是进口轿车,对此颇多感慨。一位国务院副总理义愤填膺地指出,要立马横刀对轿车进口的审批斩尽杀绝。事实上也是如此,1983年到1987年,各部委还在热烈讨论是否应该发展轿车时,国外厂商生产的20多万辆奔驰、丰田、尼桑、福特……从中国人腰包里掏去了两亿美元外汇,差不多相当于当时建设两个年产30万辆轿车的汽车厂(4)兴建轿车工业 ①1987年在北戴河举行决定中国轿车工业前途命运的国务会议,确立了一汽、二汽、 上汽三个生产基地。 ②198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严格限制轿车生产点的通知》,通知规定,除“三大”(长春、 上海、十堰)“三小”(北京、广州、天津)外,全国范围内不再安排新的轿车生产点上马。 ③通知分工明确:十堰的二汽轿车项目被定位为高起点,大批量,发展30万辆普通型 轿车,“2/3出口”;一汽是“3万辆中高档轿车起步,挡住进口”;至于上海,则根据原来中德双方的合同,“首先搞好国产化”,纲领规模3万辆。而天津夏利、北京吉普、广州标致三个小生产点,由于都是既成事实,而且都已与外商合资,作为追加项目予以追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