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种研究国际政治的认知心理方法

一种研究国际政治的认知心理方法

一种研究国际政治的认知心理方法
一种研究国际政治的认知心理方法

一种研究国际政治的认知心理方法

摘要:罗伯特·杰维斯是一位著述颇丰的西方国际关系学者,始终坚持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运用到国际关系研

究中,希望通过对微观层次的行为体的心理分析,更深入地了解国际关系中安全困境的实质,找到国家间冲突的实质及解决方法。其中,他于1976年出版的《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全面阐述了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成为国际政治研究中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作。首先简单介绍了《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扫描了该书有关国际政治中认知心理研究的成果,最后对这一理论作为一种研究国际冲突的方法具有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际政治;认知心理学;罗伯特·杰维斯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005-02

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是一位著述颇丰的西方国际关系学者,研究领域也相当广泛,包括国际政治中的战略性互动、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复杂系统效应和非本意结果等多个方面。虽然杰维斯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但他始终坚持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运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希望通过对微观层次的行为体(特别是决策者)的心理分析,更深入地了解国际关系中安全困境的实质,找到国家间冲突的实质及解决方法。其中,他于1976年出版的《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应该是

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表

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通讯地址 1 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市台基厂头条3号(100005) 2 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甲2号(100081) 3 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4 **中央党校学报**中央党校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100091)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所北京市西单西斜街36号(100032) 6 当代世界**中央对外联络部北京市复兴路4号(100860) 7 东欧中亚研究中国社科院东欧中欧研究所北京市张自忠3号东院(10007) 8 当代亚太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北京市张自忠3号东院(100007),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9 欧洲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493室(100732) 10 瞭望新华通讯社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100803) 11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山东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学院,山东大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研究所济南市山东大学第66信箱(250100) 12 外交学院学报北京外交学院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24号(100037) 13 日本学刊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北京市张自忠3号东院(100007) 14 西亚非洲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市鼓楼西大街158号(100720) 15 美国研究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 16 拉丁美洲研究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北京1104信箱(100007)

心理学研究方法练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练习题 内容介绍>> 自测题 一、填空 1. 按结构分,调查访问法类型有()、()、()三种。 2. 访谈时听的态度,从认知层面上看,分为()、()、()三种。 3. 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4. 在编制尺度式问卷时,尺度范围在()之间最好。 5. 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 6. 一般说来,重视量化处理,可选择();重视质的研究,可以选择();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 7. 通常内容不是太多,或者访谈对象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多次访问,可以采用();内容话题很多,或者要深入探究某个问题,由于一次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采用()。 8. 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二、选择 1. 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那几种叙述是正确的:()。 A 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 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 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E 提问时,应尽量回避那些敏感性问题 2. 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哪些叙述是不正确的:()。 A 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 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 量表尺度越大,测量越精确 D 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E 题目叙述不宜过长 3. 现在,欲编制一道测中学生自信心问题,下面哪一种表述最好?() A 我总自信我能做好每一件事 B 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C 老师或家长让我自己决定的事情,我很少犹豫不决 D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不正确 4. 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长度应控制到()的回答时间? A 0-30分钟 B 30-40分钟 C 40-50分钟 D 50-60分钟 5. 对于使用问卷法的好处,下面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A 样本大,效度增加 B 不受访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 C 不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D 问卷回收率最高 F 邮寄问卷经费高

国际政治研究-注释体例

《国际政治研究》注释体例 一、 总则 1、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每页依序重新编号。 2、一般情况下,引用外文文献的注释仍从原文,无须另行译出。 3、文章正文后不另开列“参考文献”。 4、所引资料及其注释务求真实、准确、规范。 5、本体例经刊行生效,也在本刊相关网页发布,敬请查阅参照。 二、中文文献 (一)一般著作 1、专著。其注释各个类项的标注次序为:著者,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 编著、译著基本一致。例如: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01页。 司马迁:《史记》第八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595页。 2、编著。应在编者姓名后加“编”或“主编”、“编著”。例如: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8-49页。 3、译著。在著者姓名前可以“[]”标明著者国别;在文献名之后,可标明译者。例如: 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印书馆1985年版,第132页。 [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张小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导言,第15页。 4、如著者、编者为二人,两者姓名之间以顿号间隔;如为三人以上,可省略为“***(第一责任者姓名) 等(编)”。例如: 王正毅、张贵岩:《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03、207页。 刘继南等:《国际战争中的大众传播》,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页。 王振华等主编:《重塑英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 (二)单篇文章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认知和认知心理学? 认知:认知是对知识的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也可以叫做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 广义:一切对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狭义:指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外原因是什么? 部原因: 行为主义的失败。 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 外部原因: (1)“三论”的影响(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2)计算机科学的影响 (3)社会的需要,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 (4)社会的实践教育和对智力的开发需要 3、认知心理学有什么影响? (一)认知心理学否定了行为主义,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二)认知心理学将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部机制或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迅速渗透到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是心理学研究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包含如下: (1)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 (2)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部心理机制 (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 (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化模拟等方法。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也得到了发展。 (1)减法反应时实验 减数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2)相加因素法实验(3)“开窗”实验(4)出声思考(5)计算机模拟

认知心理学研究对象、特点、方法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主要观点 广义上的认知心理学包括以皮亚杰为代表的构造主义认知心理学,心理主义心理学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狭义上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它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等研究人的接受、贮存和运用信息的认知过程,包括对知觉、注意、记忆、心象(即表象)、思维和语言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和计算机模拟法。认知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纽厄尔(Alan Newell,1927)和美国科学家、人工智能开创者之一的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等。他们的主要理论观点有: 1、把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他们认为人脑的信息加工系统是由感受器(receptor)、反应器(effector)、记忆(memory)和处理器(或控制系统)(processor)四部分组成。首先,环境向感觉系统即感受器输入信息,感受器对信息进行转换;转换后的信息在进入长时记忆之前,要经过控制系统进行符号重构,辨别和比较;记忆系统贮存着可供提取的符号结构;最后,反应器对外界作出反应。 2、强调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识活动有决定作用认知理论认为,知觉是确定人们所接受到的制激物的意义的

过程,这个过程依赖于来自环境和来自知觉者自身的信息,也就是知识。完整的认知过程是定向——抽取特征——与记忆中的知识相比较等一系列循环过程。知识是通过图式来起作用的。所谓图示(schema)是一种心理结构,用于表示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已经内化了的知识单元。当图示接受到适合于它的外部信息就被激活。被激活的图示使人产生内部知觉期望,用来指导感觉器官有目的地搜索特殊形式的信息。 3、强调认知过程的整体性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认知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任何一种认知活动都是在与其相联系的其它认知活动配合下完成的。另一方面,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前后关系很重要。它不仅包括人们接触到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关系,客观事物的上下、左右、先后等关系,还包括人脑中原有知识之间、原有知识和当前认知对象之间的关系。 4、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production system)的概念来源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1970年开始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它说明了人们解决问题时的程序。在一个产生式系统中,一个事件系列产生一个活动系列,即条件——活动(C—A)。其中的条件是概括性的,同一个条件可以产生同一类的活动;其次,条件也会涉及到某些内部目的和内部知识。可以说,产生式的条件不仅包括外部刺激还包括记忆中贮存的信息,反映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概括性和内在性。 [1]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历年真题项选择汇总含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 9.在非参数统计中,下列用于检验单样本的方法是(ABC ) A.二项式检验 B.X2单样本检验 C. Kolmogorov-Smirnov单样本检验 14.问卷法一般采用的项目方式为`:ABCDE A.是否式 B.选择式 C.排列式 D.填空式 E.量表式 13.下列属于经典心理物理方法的是( bcd ) B.最小变化法 C.恒定刺激法 D.平均差误法 2社会测量的方式的是( bcd ) B.社会测量图 C.靶式社会图 D.“猜测”技术 10.因素分析基本类型的是( abc ) A.R型因素分 B.Q型因素分析 C.P型因素分析 11.下列属于小N设计主要类型的是(abc ) A.反转型设计 B.多重基线设计 C.扩展式反转设计 1.元分析的主要特点有( BDE )。 B.元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D.元分析是一种全面的评价E.元分析寻求普遍性的结论 3.准实验设计的主要类型有(BCDE )。 B.回归间断点设计 C.不等同对照组设计 D.间歇时间序列设计 E.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 6.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多元分析方法有( ACD )等。 A.判别函数分析 C.主成分分析 D.典型相关 7.下列各项测验中属于兴趣测验的有( CD )。 C.SCII D.KOIS 8.心理学研究中不常用的取样法有( ACE )。 A.计划取样法 C.顺序取样法 E.穿透重复子样本法 11.构建因果模型的具体步骤是( ABD E ) A.提出理论构思和初步模型 B.变量的操作化和处理 D.以实际数据支持函数方程 E.实际数据和结构模型相拟合 12.问卷测量的准确性包括( ABCDE ) A.效度 B.测量工具之间的相关 C.同质性 D.信度 E.测量分数的分布 13.实验室实验的特点有( ABD )

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宋新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 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的辨析 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就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和这种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如果说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是一种种属关系的话,那么国际政治学和其他分支则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既有领域划分的不同,又有相互之间的渗透。 在中国,国际政治学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概念: 我国认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概念的涵义 国际政治研究对象的四层内容: (1)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他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国际社会,而是国际政治社会,即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政治学研究他们的对外政策、对外行为和对外关系,研究他们内部之间以及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把他们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 (4)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抽象、具体的规律。 上述四层内容并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行为主体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2.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3.坚持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4.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 5.学习和借鉴人类宝贵的政治方法论遗产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为一体,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将世界瓜分完毕,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心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C )11、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各种经验是指,研究者操纵刺激(视觉的、听觉的、皮肤觉的等),使之有系统地变化,让被试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作出反应(如按键)或报告自己对于某种刺激的感受。这种“内省法”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哪个流派? A、功能主义 B、行为主义 C、结构主义 D、精神分析 ( C)12、认为“男性和女性的基本择偶标准(如年龄)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中具有明显的普遍性,根源在于早期人类男性和女性在繁殖和抚养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的适应性问题。”这一观点属于当代心理学取向中的哪一个分支? A、生理心理学 B、行为遗传学 C、进化心理学 D、认知神经科学 ( B )16、詹姆斯是学派的代表人物。 A. 结构主义 B. 功能主义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 ( D )26、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A、韦特海默 B、华生 C、斯金纳 D、詹姆斯 ( C)27、认知心理学源于对心理学的反对: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构造主义 ( D)28、受调查者在应答时倾向于表现自己积极一面的程度称之为: A、观察者偏差 B、拟人化偏差 C、默许偏差 D、社会赞许性 ( B)29、进行心理学研究时,如果要全面深入探讨某一种非人为引起的现象,最合适的方法为: A、观察法 B、个案法 C、相关法 D、调查法 ( C)30、有研究者发现,冰淇林销量和犯罪率相关显著,这种相关实质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虚假相关 D、无相关 ( A)31、下列哪种学派反对内省法,主张客观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结构主义 D、精神分析 C)3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创立者: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 C)33、和机能主义相比,结构主义更关心意识经验的:。 A.方式 B. 原因 C. 内容 D. 具体场所 (B)34、心理学的实验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

国际政治三大主流理论及相关知识点

国际政治三大主流理论梳理 现实主义 卡尔对于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的批判 1.道德是虚幻的。很难界定,只能寻求平衡 2.权力是国际政治中至关重要的元素。没有国家权力的基础,国际组织只能软弱无力。 3.利益是冲突而非和谐的。冲突不是由于不理解不沟通,是国际政治实质所在。 摩根索(以权力政治为基础,以人性观,利益观道德观为支柱,以国家为基本单位,以国家间的竞争为基本互动方式) 现实主义六原则:政治中存在着客观法则,客观法则根植于人性/以权力界定利益/以权力界定利益是国际政治的客观原则/普世道德对国家没有约束行为/国家道德不等于普世道德/政治现实主义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人性观:人性利己,人性追逐权力利益最大化是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力。 利益观:国家利益是以权力定义的,权力不仅是国家政策的手段,也是目的。 道德观:争取国家的利益就是国家的道德,国家利益是国家道德的标尺。 摩根索理论框架:以权力政治为核心,以人性观,利益观,道德观为支柱,以国家为基本单位,以国家之间的竞争为基本互动方式。 沃尔兹 对摩根索的修改(第一推动第一考虑权力的作用) 1.无政府性是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人性客观存在,但是无法证否,降低了科学性,无政府性是客观存在和社会事实,国内国际两种不同政治环境的根本分水岭就是无政府性。 2.国家的第一考虑是生存而非扩大权力。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体系是自助体系,国家目的不是无限制的获得,维持和增加权力,而是力图保证生存。成员的忧患都是自我生存忧患。 3.军事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第一要素。国家权力是生存手段而非目的,国际关系中的事件只有通过军事实力才能决出结果。 新现实主义“新“在何处:新在科学化程度。以理性主义为理论基底,以国际体系为研究层次,以国际体系结构为自变量,国家行为为因变量,以无政府性为基本体系背景,建立了现实主义的科学化的理论体系。 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不同/自助体系推导路径/无政府条件下为权力的斗争 沃尔兹认为国际关系与国内关系最根本区别在于体系中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同。国内的体系是等级体系,各个单位存在不等同的关系,依据其社会功能不同而有高低之分,社会中的力量集中在社会最高权威手中,所以各个单位之间的冲突可以在上一个权威处得到解决,必要时可以是强制性解决。/国际社会的体系是无政府体系,各个单位—民族国家—之间是等同关系,各个单位的功能是相似的,而国际社会缺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推动了信息加工理论,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过程来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 信息装置:即把人视为一个接受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传递装置。 信息编码:即一套信息加工的特殊规则。(它把消息、信号、符号或事物的状态,理解为是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能量媒介物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媒介物,或由一种物理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物理状态的过程。) 通道容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一个通道所能传递的信息的有限性或极限性。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象征的系统)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又被称为“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模型”、“串行处理模型”等。1968年佩泊特出版《感知器》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符号操作系统范式把人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或者称作“符号操作系统”。代表人物纽韦尔和西蒙等人。 符号:就是模式,任何一个模式只要它能和其他模式相区别,它就是一个符号。 信息加工系统: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由记忆装置、加工器、效应器和接受器组成。 联想记忆;安德森和鲍威尔提出:首先分析简单的命题句子,并把分析后的句子输入到存储器中保持,当出现新句子时,调动已经存储在“网络知识库”中的信息来回答或解决问题。 适应性控制;即思维的适应性控制。安德森提出的有关一般性知识存储的认知模型,用程序来说明知识的组织和表象概念的激活过程,并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进行区分。 联结主义范式:20世纪80年代兴起,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并行分布式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其实质是用数学与计算模型的说明人类心智的过程与特点。 通用问题解决程序;由纽韦尔和西蒙设计,采用启发式程序,用“手段一目标分析”方式,把问题的解决程序通过提出一些子目标的办法一步一步地缩小初始状态和最终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最后解决问题。 计算机隐喻是指把计算机作为人脑功能的一种心理模型,从中引申出人的认知过程或心理活动是一种“计算”的观念。 抽象分析方法:又称为会聚性证明法,是指采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功能类比,并以其他实验分析为辅助,通过结合与抽象,以推理、判断的方式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计算机模拟方法:指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流程图式是指以作业图或信息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人的心理活动,并以此分析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方法。 信息加工流程模式:由于认知心理学把人视为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因此经常采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分析与概括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它是一种简明、扼要地说明人的心理上活动过程的具体方法。(图例39)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重要概念 1、研究的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2、内部一致性信度:主要反映的是测验内部题目之间的信度关系,考察测验的各个题目是否测量了 相同的内容或特质。内部一致性信度又分为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 3、外推效度: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 4、半结构访谈:半结构化访谈指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该方法对访谈 对象的条件、所要询问的问题等只有一个粗略的基本要求,访谈者可以根据访谈时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做出必要的调整,至于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访谈对象回答的方式、访谈记录的方式和访谈的时间、地点等没有具体的要求,由访谈者根据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5、混淆变量: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 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 淆。 6、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接受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 7、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断。 8、统计回归效应:在第一次测试较差的学生可能在第二次测试时表现好些,而第一次表现好的学生则 可能相反,这种情形称为统计回归效应.。统计回归效应的真正原因就是偶然因素变化导致的随机误差,

以及仅仅根据一次测试结果划分高分组和低分组。 9、主体引发变量: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在研究过程中所引起的变量。 10、测量法: 11、研究的信度: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 12、分层随机抽样:它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成各种类型(或层);然后根据各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例,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最后,按照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13、研究的生态效度:生态效度就是实验的外部效度,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试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14、结构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而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结构访谈对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访谈中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和顺序、访谈者回答的方式等都有统一的要求。 15、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者(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处理,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处理。 16、主体存在变量: 19、匹配组设计: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前测,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20、安慰剂控制:在实验中是指一种看起来象药物或其他速效物质,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非活动性的物质。

国际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政治:⑴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汉斯·摩根索) 2、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时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 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3、理想主义:现代国际关系学上的理想主义又称法理主义或规范主义,是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中形成最 早的一个学派。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对格劳秀斯和康德等理想主义外事哲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理想主义的主要主张:第一,人性可以改造; 第二,战争可以避免;第三,利益可以调和;第四,建立国际机构,保卫世界和平;第五,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可以保证世界和平;第六,公众舆论也可确保世界和平。 4、现实主义:是在对理想主义学派的批判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中逐步形成的。思想渊源可追溯至修 昔底德、马基雅弗利、霍布斯等古代和近代政治思想家。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爱德华·卡尔。战后该理论最著名的代表是汉斯·摩根索及其《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 主要主张:第一,人性本恶;第二,国家是国际体系主要的行为体,其他任何行为体都不能代替它;第三,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第四,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式分析国家行为的路标;第五,道德和有关的价值观念是相对的;第六,维持国际和平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均势。 5、新现实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也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主要代表作是肯尼思·沃尔兹1979 年发表的《国际政治理论》。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修正、改造和补救。新现实主义的两个修正:⑴目的与手段:权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国家最关心的是安全;⑵原因与结果:权力政治是国家与由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6、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亦称跨国主义、国际自由主义、全球主义或契约制度主义等。是对传统现实主 义进行的“科学的修正和补救”。1977年,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一书出版,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兴起。与现实主义相比,新自由主义不仅关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而且关注更广泛的行为者和更复杂的国际关系,不仅关注战争与和平问题,而且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等其他领域的问题。由于这一理论强调以国际制度和国际机构来管理相互依赖,因此人们认为它继承了理想主义的传统,因而获得了“新自由主义”之名。 7、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标志是温特1987年在《国际组织》杂志上发 表的论文《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施动者——结构问题》;成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标志是1992年温特在《国际组织》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权力政治的社会建构》;90年代中后期成为强劲的理论学派,标志是1999年温特出版《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建构主义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人类关系的结构主要是由共同观念而不是物质力量决定的。——强调共有理念。第二,有目的之行为的认同与利益是由这些共同观念建构而成的。——表达一种整体主义或曰“结构主义”的研究方式。 又被称为“结构理论主义”。 8、国际社会:是指各个人类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同的物质条件而

社会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_朱新秤

社会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朱新秤 中山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广州510275) 摘要文章从社会认知研究的隐喻、情感与认知、社会情境认知、交流与认知、内隐社会认知与心理控制几个方面概述了90年代以来社会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并对此作了简要的评价。关键词社会认知心理学,目标明确的策略家,情感,交流 分类号B849:C91 从70年代开始,社会认知过程的研究一直在社会心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方面的研究称之为社会认知或社会认知心理学。90年代以后,社会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取得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成果。 1从/朴素科学家0、/认知吝啬者0向/目标明确的策略家0转变 在社会认知的研究中,存在一些隐喻(m eta p ho r),它是对人的社会认知特点的总看法,对于社会认知的研究有重要的影响。社会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是与这些隐喻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70年代以前,社会认知研究中的隐喻是,人是一个/朴素的科学家0,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象科学家一样,寻找、确定事件产生的原因,以达到预测和控制的目的。社会心理学家在这些隐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社会认知的模式。Kelly(1967)就提出了归因协变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会考虑客观刺激、行动者、情境三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根据一贯性信息、一致性信息、区别性信息来对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归因。但是随着社会认知研究的深入,社会心理学家越来越多地发现,人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并不完全地、精确地运用所获得的信息,导致社会认知、社会判断中出现大量偏差,特别是随着信息加工心理学对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影响,从70年代开始,社会认知中/朴素科学家0的隐喻开始向/认知吝啬者0转变。 /认知吝啬者0的隐喻认为,人们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面临的信息往往是不确定的、不完全的、复杂的,在对它们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达到最满意的合理性是困难的。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人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常常偏爱策略性捷径,而不是采用精细的统计学的分析,以尽量节省时间和加工资源。人偏爱用最小限度的观察去产生社会判断的策略加 本文初稿于1999-08-30收到,修改稿于1999-11-16收到。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史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认知心理学的开始 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美国的行为主义如日中天,然而就在这一时期,认知革命的思想已经开始酝酿,1967年奈瑟尔出版的《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这一新思潮的形成。不过,在此之前,很难确定它的起点,更多心理学家认为1956年在认知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中作用明显,因为这一年“美国心理学界发表了一系列以信息加工观点为基础的心理学学术研究成果”(梁宁建,2003,p.13)。首先是乔治·米勒(George Armitage Miller,1920-)的研究。他在1956年发表了一篇题为《神奇的7±2:我们加工信息的容量限制》(Miller,1956)。这篇论文使记忆研究重新回到心理学中,而且它显示出如何将信息论的概念应用到人类信息加工的表述当中。其次是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 Bruner,1915-)倡导的“知觉的新观察运动”(New Look Movement in Perception)研究。布鲁纳及其同事认为知觉者在知觉中起着积极作用,而不是一名被动的感觉资料的记录者,知觉者的人格和社会背景对知觉者的所见所闻有很大的影响。再次,是斯蒂文森(1956年,对认知心理学的发生来说最具影响力的还是三个方面的研究: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1919~1989)的认知失调理论、西蒙(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1928-)在1956年开始发表他的系统的语言学研究成果《语言描述的三模型》(Chomsky,1956)。乔姆斯基提出的短语结构文法能够产生所有可被“图灵机”(Turing Machine)识别的语言,可被图灵机识别的语言就是能使图灵机停机的字串。随后乔姆斯基在1957年发表了他的代表性著作《句法结构》,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转换-生成语法不是仅仅描写人的语言行为,而是要研究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强调要对人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乔姆斯基本人开始就看到了转换-生成语法对认知科学的意义,主张把语言学的研究和神经科学、心理学以及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共同为探索人脑的奥秘作出贡献。 这些研究都将关注的焦点转向了人脑的内部,但人脑内部是如何工作的呢?图灵明确提出了“图灵机”模型,而1956年西蒙和纽厄尔“逻辑理论机”(简称为LTM)的成功为后来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准备的语言和框架。西蒙和纽厄尔认为“逻辑理论机”不仅是计算机智力的有力证明,也是人类认知本质的证明,其系统的关键特征是将复杂任务分解成子目标,信息加工被表征为一系列的程序指令,而且启发式也用于辅助决策(Newell & Simon,1956)。直到196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奈瑟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这不仅是第一本冠名为《认知心理学》的教材,而且它建立了一个新学科的内容范围,它在信息加工理论框架下,对前人在认知心理学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其突出的贡献就是发展了诸如运用反应时等间接测量方法来揭示人的内部心理活动。在奈瑟尔出版了他的著作之后,《认知心理学》杂志和《认知科学》杂志分别从1970年和1977年开始出版发行。不管是否可以说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的起点,但至今心理学家都承认,1967年奈瑟尔的《认知心理学》却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形成的标志。 二、认知心理学的哲学渊源 认知心理学的哲学渊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各种哲学思想在其发展中都是相互斗争又相互交融的。但是从更一般意义上来分析,认知心理学的哲学渊源首先是经验主义,以及与之一脉相承的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行为主义;当然,理性主义在纠正和否定行为主义的机械论和还原论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心理学家日益把研究的重点从外显的行为转向内部的认知过程,探索内部的认知机制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这些心理学家接受了理性主义传统的影响,认为认知机制在知识的获得、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存在于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认知机制”,探索认知机制的特性和规律。但是认知心理学依然是经验主义的。正像社会建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国心理学家罗姆·哈里(Harre,R)指出的那样:“这个新的认知主义产生的背景是行为主义的消亡——但是作为一种方法论,行为主义在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理论消亡很久之后仍然存在。”(Harre,1999)。它在许多方面承袭了行为主义,“经验主义的模式被完整地保留下来”(Kevin,1997)。按照经验主义取向进行研究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是“实证性的”。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 答案:D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答案:B 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C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答案:A 1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 答案:A 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A.假设检验 B.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 答案:C 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D 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 B.1956 C.1967 D.1970 答案:C 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A.枕皮层 B.额皮层 C.顶皮层 D.颞皮层 答案:D 2

10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 B.90 C.180 D.360 答案:D 11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锐敏度实验法 答案:A 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 A.减法反应时实验 B.开窗实验 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 答案:A 13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 答案:B 14 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策略居多。 3

中山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真题(供参考)

中山大学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把题号和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题3分,共45 分) 1.如果一个变量的所有数值都差不多相等,另外一个变量的数值之间却差异很大,那么这 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接近 A. 零 B. 10 C. 1.0或-1.0 D. -1.0 2.一个实验中包含控制组或控制条件是为了 A. 为感兴趣的变量提供一个可比较的基线 B. 避免天花板效应或地板效应 C. 估计实验者效应和要求特征 D. 增强结果的普遍性 3.要做一个真实验,必须至少有一个因变量和 A. 两个自变量,每个有两个水平 B. 一个自变量,至少两个水平 C. 两个自变量,每个至少一个水平 D. 一个自变量,至少一个水平 4.一个实验产生了零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A. 因变量产生了地板效应 B. 额外变量没有保持恒定 C. 自变量的几个水平间太相似 D. 以上都是 5.为什么艾宾浩斯要在他的记忆实验中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 A. 他在研究后摄抑制 B. 他不认为CVC这样的无意义音节难学 C. 他想降低刺激间可能的语言关联性 D. 他想减少第二次学习刺激序列的节省次数 6.为避免训练早期可能发生的较大的练习效应,实验者应该 A. 采用ABBA设计使得平均起来每种条件的测试时间相同 B. 给一半被试采用ABBA测试顺序,另外一半被试用BAAB C.为了使得被试正式实验的成绩比较稳定,可以在实验开始前让被试练习几次 D. b和c都正确 7.下列哪个结果体现出交互作用? A. 在回忆和再认测试中,语义编码的刺激都要比字形编码的刺激记得好 B. 在回忆和再认测试中J字形编码的刺激都要比语义编码的刺激记得好 C. a和b都正确 D. 在回忆测试中,语义编码的刺激要比字形编码的刺激记得好;而在再认测试中,字 形编码的刺激要比语义编码的刺激记得好 8.实验者让被试对生命物和非生命物既快又准地命名。他发现对生命物的命名时间短于非 生命物的;且生命物的命名错误率是2%,非生命物的是10%。这个结果说明 A. 没有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因为错误率高时反应时也快。 B. 没有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因为速度和准确性是正相关。 C. 没有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因为没有测量准确性。

心理学研究方法参考答案(2011)

《心理学研究方法》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自变量有两个以上的实验设计称为____多因素设计_________。 2、被试内设计有可能产生实验处理的污染,一般来说,可以通过___小N设计________或___拉丁方设计_______,克服与抵消潜在的干扰效应。 3、观察的第一个特点是对所观察行为下____操作定义_________,第二个特点是观察需要确定___观察目标__________。 4、研究访谈按照提问和反应的结构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__开放________方式和____闭合方式_________。 5、在问卷法中,为避免被试的“趋中反应定势”,量表的点数应采用_偶数______等级。 6、采用相关研究考察因果关系的准实验研究是____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_____。 7、如果自变量无法改变或控制因变量,我们称之为___虚无结果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被试间设计 把不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或水平的实验设计。这种设计比较保守、安全。在被试间设计中,两种或多种实验条件之间不可能通过被试相互“污染”。可是,在采用这种设计时,应使两组被试的条件尽可能相似,可能通过匹配程序或随机分组程序,做到这一种。(P115-116) 2、时间取样观察

是在一定时间间隔进行观察,对这一时间中发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较全面的记录。时间取样可以随机进行,也可以在生典型行为表现的时间进行,一般应在活动开始、中期和结束阶段都能抽选一定时间作出观察。(P190) 3、折半信度 折半信度是在测试以为对测验项目按奇项、偶项或其它标准分成两半,分别记分,以两半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信度系数。但这样得到的信度系数只表明一半测验的信度,还需要根据斯皮尔曼-布朗公司确定整个测验的信度。(P137) 4、自然观察 自然观察是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研究类型,它通过对自然发生的活动的系统观察或调查,分析和研究有关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自然观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研究的对象是在自然发生与发展中的现象,并非人为地创设情景;二是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或操纵某些因素,使所进行的观察尽可能不引导人注意而影响正常活动。(P47) 5、文献综合法 文献综合法,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文献综合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确定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的方法? 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方法: (1)研究被试的取样方法:明确研究的总体、样本的大小、取样的手段等;(2)实验处理的方法:自变量的操纵和控制方式,实验处理的实施、仪器和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