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静电剂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运用

抗静电剂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运用

抗静电剂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运用
抗静电剂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运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款式、色彩及面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纺织领域中,静电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也一直困扰着大家。人们在穿、脱衣服及行走时会产生静电对人体造成危害、合成纤维、纱线或织物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对加工工序的造成影响。

为了防止和解决静电产生,纺织助剂抗静电剂应运而生。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有关抗静电剂在纺织印染领域的应用知识。

★应用要求:

抗静电剂不可影响织物原有的风格,不存在再沾污等问题。对其他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不影响树脂整理的效果。并且在与其他助剂拼用时相互不影响。

不降低染色织物的各项牢度,有较好的手感。无泡沫或低泡性,并且不会腐蚀加工机械。无臭味、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无伤害。

1、抗静电剂在涤纶织物上的应用

抗静电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吸湿性聚氧乙烯基团和反应性基团,它的抗静电

性能由聚醚的亲水性产生,耐洗性则由它的相对高分子质量与反应性基团产生。聚酯链段与涤纶分子结构同,热处理后形成共晶,结成长链,也使耐洗性大大提高,且分子链段越长,分子质量越大,耐洗性越好。

用非离子抗静电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整理的最佳工艺:浸扎法。抗静电剂用量大概50 g/L左右,180-190 C焙烘30s。整理织物在相对湿度大于40%时的抗静电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耐洗性能,对织物的白度及色变影响较小。

2、抗静电剂在腈纶上的应用

因为聚丙烯睛纤维所固有的疏水性和绝缘性,所以静电现象严重,大大限制了腈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腈纶纤维的整理工艺

浸渍法:室温浸渍15~20min (浴比1: 10) - +脱水- +烘干(100C)→定形( 180~190C X 30sec)。

浸轧法:抗静电剂10-40 g/L。二浸二轧工作液(轧余率70~80%)- +烘干(100"C)- +定形(180~190C X 30sec)。

3、抗静电剂在羊毛纤维上的应用

在后整理柔软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抗静电剂,即可获得具有一定抗静电性能的毛精纺面料。但此方法也存在不少缺点,如后整理过程中加入抗静电剂会影响产品色光,给色光控制带来一定难度。为此必须保证后整理工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尽可能减少由于抗静电整理工艺的差异造成的色差。对整理出的产品,受环境影响或经多次洗涤后,抗静电性能下降,不持久。

利用嵌入有机导电纤维长丝改善抗静电织物,有机导电纤维由于其中含有的导电成分可聚集周围的静电电荷并有利于电荷的逸散,从而可达到持久的抗静电效果。目前毛精纺面料开发中较常采用的是碳黑复合有机导电长丝,在织造过程中以嵌入的方式织入面料中。利用该方法生产的毛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持久,可用于开发工作服等对抗静电性能要求较高的产品。

杭州一洲纺织助剂有限公司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公司为纺织和皮革工业提供性能较好的化学品和系统的解决方案,经过十多年的稳步发展,公司在湖州拥有20余亩现代化厂房和先进的化工生产设备,已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工企业。

抗静电剂在塑料中的应用

抗静电剂在塑料中的应用 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静电危害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和灾难。防止聚合物表面产生静电的方法主要有空气离子化法、加湿法、金属接触放电法、辐射线法、导电物质导入法、表面形成吸湿膜法、化学处理变性法及应用抗静电剂等。 其中,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的是掺入导电物质和添加抗静电剂。 加入的导电物质一般为金属粉或金属短纤维、导电炭黑、导电聚合物短纤维等,能使制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表面电阻率<106Ω)或抗静电性(表面电阻率在106~108Ω之间)。金属化合物的抗静电效果较好,但是价格较高,普通制品承受不了。 目前应用最多的抗静电方式是添加抗静电剂。抗静电剂是一种能防止产生静电荷,或能有效地消散静电荷的以表面活性剂为主体的化学添加剂。使用抗静电剂的方式是在制品表面涂覆或内添加。 从抗静电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指标表面电阻率可用于区分抗静电材料和导电材料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导电材料和抗静电材料的表面电阻率/Ω(23℃,RH50%) 导电材料静电消散材料抗静电材料绝缘材料<106106~108108~1012>1012 <106106~109109~1012>1012 <106106~108108~1013>1013 目前就导电、抗静电材料的分界线说法不一,导电材料与静电消散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5或106Ω,静电消散材料与抗静电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8或109Ω,抗静电材料与绝缘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12或1013Ω。 美国是抗静电剂最大生产和消费国,主要采用羟乙基化脂肪胺、季铵盐化合物、脂肪酸酯类抗静电剂,用于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聚碳酸酯等。欧盟也是生产和消费抗静电剂的主要地区,所用抗静电剂中50%为羟乙基化脂肪胺,25%为脂肪烃磺酸盐,25%为季铵盐和脂肪酸多元醇酯。日本多用非离子型和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其中20%用于PVC,30%用于PP。 我国抗静电剂发展较快,主要是塑料工业用高效无毒抗静电剂、合成纤维工业用高效多功能抗静电剂及表面处理剂。 一、影响抗静电效果的因素 1.分子结构和特征基团性质及添加量 抗静电剂的效果首先取决于它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表面活性。表面活性与分

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Ξ 王雅珍,李 栋,朱清梅,庞向阳,阮诗平,杨雪静 (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综述了静电的产生和危害及抗静电剂的分类和特性,着重评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丙烯;抗静电剂;综述 中图分类号:T Q314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70(2008)07-0011-05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y and Development T rend of PP Antistatic Agent W ANG Y a2zhen,LI D ong,ZH U Qing2mei,PANG X iang2yang,RUAN Shi2ping,Y ANG Xue2jing (C 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161006,China) Abstract:The generation and harm fulness of the static,an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tistatic agents are reviewed,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f PP antistatic agent in recent ye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s,the future of the development is prospect,too. K eyw ords:PP;Antistatic Agents;Review 聚丙烯(PP)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具有密度小、无毒、易加工、冲击强度高、抗挠曲性以及电绝缘性好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自1957年在意大利首次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其发展速度一直居各种通用塑料之首。尤其是近年来,由于聚丙烯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聚丙烯工业的快速发展[1]。 1 静电的产生和危害 当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相互摩擦或紧密接触后迅速剥离时,由于它们对电子的吸引力大小各不相同,就会发生电子转移。一部分物体因失去部分电子而带正电,另一部分获得电子而带负电。如果该物体与大地绝缘,则电荷无法泄漏,停留在物体的内部或表面呈相对静止状态,这种电荷就称静电[2]。 静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上和周围就带有很高的静电电压,几千伏甚至几万伏。平时可能体会不到,人走过化纤的地毯静电大约是35000V,翻阅塑料说明书大约7000V,对于一些敏感仪器来讲,这个电压可能会是致命的危害。 1967年7月29日,美国F orrestal航空母舰上发生严重事故,一架A4飞机上的导弹突然点火,造成了7200万美元的损失,并且伤亡134人,调查结果是导弹屏蔽接头不合格,静电引起了点火。1969年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荷兰、挪威、英国三艘20万t级超级油轮因洗舱时产生的静电,相继发生爆炸。我国近年来在石化企业曾发生多起因静电造成的严重火灾爆炸事故。静电的软击穿可造成敏感器件的品质劣化和使用寿命降低,而且不易被发现。另外静电感应和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电磁脉冲对人体和电子敏感器件也有一定危害[2-5]。 2 聚丙烯抗静电剂的分类 聚丙烯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由于其分子链是非极性的,容易在应用中产生静电,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聚丙烯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消除聚丙烯所带静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加入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品种繁多,分类方法各异,习惯上多以其使用方式和化学组成进行分类。 211 按使用方式不同分类 按抗静电剂的使用方式不同,一般分为外部涂敷型和内部混炼型两种类型。 21111 外部涂敷型抗静电剂 外部涂敷型抗静电剂是将有效的抗静电剂组分配制成水、醇等适当溶剂的溶液,通过浸渍、喷涂或刷涂等方法处理塑料制品表面。随后干燥、脱除溶剂得 ? 1 1 ? 第36卷第7期2008年7月 塑料工业 CHI NA P LASTICS I NDUSTRY Ξ作者简介:王雅珍,女,1961年生,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的改性和功能材料的研究。 wyz6166@1631com

纺织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建设的重要性

纺织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建设的重要性 王敏其董事长 (常州市五洋城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161) 【摘要】纺织印染行业是纺织业的中间环节,行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的创新与提升。淘汰陈旧落后、耗水耗能高、性能差的染整装备,采用高效节水节能设备,更新和改造印染废水治理和中水回用设施,已成为印染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印染、节能减排、重要性 一、印染行业背景 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服装、家用纺织品质量和附加值的关键行业和瓶颈。印染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福建东部沿海五省,五省印染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2007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2064家,印染布产量490亿米,销售收入1657.18亿元,占纺织工业6.19%,出口创汇93.70亿美元,占纺织工业5.83%。 “十五”以来,我国印染行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生产销售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逐步淘汰落后装备和工艺,小浴比、短流程等节能、降耗、环保的装备和工艺比重加大,在线检测和监控系统得到开发和应用,不但提高了印染产品附加值,而且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工艺技术水平提高,印染产品在品种、质量方面得到很大改善,传统产品附加值提升,新型纤维得到开发应用,布料的舒适性、功能性和环保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 目前,印染行业企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其他行业的印染生产企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1、生产装备与工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还有不少印染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装备处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水平,装备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差、能耗水耗高、自动化程度低和跑冒滴漏问题,特别是自动化水平和能耗水耗大的问题尤为突出。工艺上,存在着流程长、能耗高、用水量大、

(完整版)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化

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静电的危害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一般来说,静电会在正当两个物体的解出与分离、摩擦、变形以及离子附着等情况下产生。静电的危害有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1.1 静电的第一类危害 静电的第一类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相互作用。飞机机体与空气、灰尘、水蒸气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若不及时采取措施,飞机的无线电设备将会失灵。在印刷厂静电会使纸张粘合,极难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静电也很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造成产品污染。 1.2 静电的第二类危害 第二类危害是指由于静电火花点燃易燃物发生爆炸。平时静电产生的火花对人体基 本无害,可是在空气中充满易燃气体和粉尘时,电火花引发威力巨大的爆炸。例如,手 术台上,麻醉剂主要成分为乙醚,静电火花会引起麻醉剂的爆炸,伤害医生和病 人;在煤矿,则会引起瓦斯爆炸,会导致工人死伤,矿井报废。 2 抗静电剂的定义 抗静电剂是一类添加在树脂或涂布于高分子材料表面以防止或消散静电荷产生的化学添加剂。抗静电剂自身没有自由活动的电子,属于表面活性剂范畴,它通过离子化基团或极性基团传导或吸湿作用,构成泄露电荷通道,达到抗静电的目的。[1] 3 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常用的抗静电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增加产品的润滑性,防止静电荷产生,第二种是加快静电荷的泄露。因此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涂刷、喷洒在产品表面,另一种是添加到生产材料的内部。这两种使用方法都可以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并且对应着两种作用机理。 3.1 外部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通过键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抗静电剂的亲水基在塑料表面形成一个单分子导电膜,能够降低表面电阻,加快电荷的泄露。摩擦间隙中的介电常数高于空气中的介电常数,使电场变弱,从而导致产生的电荷减少。 3.2 内部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在树脂中添加足够量的抗静电剂时,树脂表面会形成一层稠密的排列,亲水基向着空气一侧形成导电层,表面浓度高于内部。加工时,由于外界的作用可以使树脂表面的抗静

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在各种纺织面料的应用和选择

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在各种纺织面料的应用和选择 摘要基于消费者对纺织面料保健舒适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抗静电纺织品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着重阐述了抗静电剂的种类、基本结构及性质,分析了抗静电剂对纺织面料各方面的影响,并对抗静电剂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为纺织面料的抗静电整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静电剂;种类;织物;抗静电整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舒适保健意识的增强,纺织面料正由经济实用化向结构轻薄化、风格潮流化、使用功能化、原料多元化,健康环保化发展[1],于是为了适应社会化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市场上掀起了发展各种多功能面料的浪潮。 静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在工业和微电子业造成一定的生产损失,而且对人体造成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损害,尤其对老弱病孕人群危害最大。因此,抗静电织物的开发非常有必要。目前制造抗静电的纺织品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1 抗静电剂的简介 1.1 抗静电剂的起源、概念 随着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不断开辟和生产应用,静电问题就显得越来越突出,在许多行业,静电甚至成了阻碍进一步提高生产的主要矛盾。起初人们想到的是消除静电,但共同的特点都是在静电产生之后再去消除它,由于带电体固有的高电阻性质没有改变,在大规模生产工艺中,往往一条生产链需安装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静电消除器,给生产带来诸多不变。那么对那些连续的非分散的体系来说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设法降低物料的绝缘性质,即降低它们的体电阻和表面电阻,于是在五六十年代,各种各样的化学防静电剂运用而生。 所谓抗静电剂就是指涂敷于材料表面或掺和在材料内部,以减少静电积累的化学助剂。 1.2 抗静电剂的种类、基本结构及性质 按照抗静电的耐久性,抗静电剂分为暂时性抗静电剂和耐久性抗静电剂;按照抗静电剂的结构特征其可分为:无机盐类、表面活性剂、无机半导体、电解质高分子成膜物类和有机半导体高聚物等。下面重点介绍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 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按分子中的亲水基能否电离,以及离子化特征又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型和非离子型。

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实用技术

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实用技术 关键字:印染节能减排实用技术 一前言 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大国,加入WTO后,纺织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口比重不断增大,2005年,我国纤维加工量已占全球总量的36%,化纤、纱、丝、布、呢绒、服装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07 年,全国纺织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5%。然而,纺织工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同时也是我国工业污染排放大户,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2005年纺织行业排放废水总量位居全国各工业部门排放总量的第五位,污染物排放总量(以COD计)位居各工业部门第六位。印染是纺织废水的主要来源,排放量占80%,2005年达13.5亿立方米。我国印染废水排放量如此之大,其主要原因还是我国中小印染企业比较多,印染工艺设备相对落后,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目前,我国印染企业废水平均回用率仅为7%,单位产品耗水量为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纺织染化料用量也比发达国家多20%—30%。可见,我国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国家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纺织行业要推行环保、节能、清洁生产印染加工技术,实现印染行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到“十一五”末,单位产值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2%,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15%。因此,必须在印染行业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才能实现“十一五”的控制目标。目前,我们可喜地看到,印染业界当中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产生了浓

厚兴趣,并不遗余力地引进消化,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因此,本文从实用性出发,介绍几例在印染实际生产中工艺成熟有待大量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 二印染前处理节能减排技术 织物前处理是印染行业必不可少的工序,坯布必须经过前处理工序除去各种杂质(浆料、果胶物、油脂、蜡质、棉籽壳、含氧物质、色素)才能顺利进行染色等后加工工序,传统的前处理工序流程长,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如棉和棉型混纺织物前处理产污工序就包括: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工艺原理如下:退浆主要是去除织造过程中加到经纱上的浆料,以消除浆料对染料上染的影响。传统的碱法退浆工艺原理是利用NaOH和渗透剂在高温下能使淀粉浆和PV A浆等溶胀而从纤维上脱落的特性,以达到去除浆料的目的。煮练主要是去除棉纤维的伴生物(果胶物、油脂、蜡质、棉籽壳、含氧物质),使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有利于染色过程中染料的上染。传统的煮练工艺原理是通过NaOH和精练剂在高温下的作用,这些杂质大部分可以转化为水溶性的物质或被皂化,皂化物又可以乳化蜡质等物质,最终使杂质脱落。漂白的目的是去除棉织物上的色素,增加织物的白度,还可以去除上工序残留的蜡质和含氮物质,常用氧化剂进行漂白,如次氯酸钠漂白和过氧化氢漂白,漂白工序排放的废水COD虽然不高,但耗水量大。丝光是使织物在一定张力作用下通过浓碱和高温处理,使纤维膨化,增加

抗静电剂的应用

抗静电剂在塑料中的应用 陈宇王朝晖 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江门,529141 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静电危害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和灾难。 (1)在加工具有较大表面积的塑料制品如薄膜、纤维或粉料时,静电力严重干扰加工过程,阻碍薄膜或纤维的正常缠绕。在薄膜加工过程中,薄膜间会发生粘连,同时薄膜的可印刷性也会被静电削弱。粉状物料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结团或架桥现象。 (2)大多数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因静电吸附灰尘,极大的影响了商品的外观、卫生性和功能性。如农膜表面因静电吸附灰尘会影响薄膜的透光性,从而影响棚内作物的生长。 (3)在电子产品的塑料薄膜包装中,放电过程有可能损坏产品:如电子芯片的封装和拆卸。 防止聚合物表面产生静电的方法主要有空气离子化法、加湿法、金属接触放电法、辐射线法、导电物质导入法、表面形成吸湿膜法、化学处理变性法及应用抗静电剂等。 其中,主要应用于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的是掺入导电物质和添加抗静电剂。 加入的导电物质一般为金属粉或金属短纤维、导电炭黑、导电聚合物短纤维等,能使制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表面电阻率<106Ω)或抗静电性(表面电阻率在106~108Ω之间)。金属化合物的抗静电效果较好,但是价格较高,普通制品承受不了。 目前应用最多的抗静电方式是添加抗静电剂。抗静电剂是一种能防止产生静电荷,或能有效地消散静电荷的以表面活性剂为主体的化学添加剂。使用抗静电剂的方式是在制品表面涂敷或内添加。 从抗静电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指标表面电阻率可用于区分抗静电材料和导电材料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导电材料和抗静电材料的表面电阻率/Ω(23℃,RH50%)导电材料静电消散材料抗静电材料绝缘材料 <106106~108108~1012>1012 <106106~109109~1012>1012 <106106~108108~1013>1013目前就导电、抗静电材料的分界线说法不一,导电材料与静电消散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5或106Ω,静电消散材料与抗静电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8或109Ω,抗静电材料与绝缘材料之间的界限为1012或1013Ω。 美国是抗静电剂最大生产和消费国,主要采用羟乙基化脂肪胺、季铵盐化合物、脂肪酸酯类抗静电剂,用于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聚碳酸酯等。欧盟也是生产和消费抗静电剂的主要地区,所用抗静电剂中50%为羟乙基化脂肪胺,25%为脂肪烃磺酸盐,25%为季铵盐和脂肪酸多元醇酯。日本多用非离子型和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其中20%用于PVC,30%用于PP。 我国抗静电剂发展较快,主要是塑料工业用高效无毒抗静电剂、合成纤维工业用高效多功能抗静电剂及表面处理剂。 一、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电荷载流子的产生、转移导致了高分子材料的起电。在高分子材料的接触、摩擦过程中,电荷不断产生又不断泄漏,因此其电荷量是一个动态平衡值。影响最后残留电荷量的主要因素为各种材料对正或负电荷的相对亲和力(与材料化学基团的性质、取向等有关)、材料的

(整理)抗静电剂产品知识简况

抗静电剂知识简介 一.静电: 静电(Electrostatic)就是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电荷。静电是一种电能,它留存于物体表面:静电是正电荷和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静电是通过电子或离子的转移而形成的。 静电现象已为人们所熟悉,当天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产生放电声;用毛皮磨擦后的钢笔杆可吸引小纸屑(当电荷密度达到106C/m2);脱下合成纤维衣服时产生的劈啪声;夜间还可以看到火花(空气的击穿场强为30KV/cm);日光灯、电视机屏幕、录音机磁头等易附着灰尘现象,这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到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是电荷的产生和消失过程中产生的电现象的总称.静电具有以下特点: 1.从防静电危害的角度考虑,当材料的体积电阻率超过 1010Ω.m时,材料耗散静电的能力明显减弱。从消除静电角度考虑,材料的体积电阻率不应高于1010Ω.m; 2、在一般工业生产中,静电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设备数万伏以至数十万伏;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也常达数百伏至数千伏;这要比市用低电压220V,380V高得多,但积累的静电量却很低,通常为毫微库仑(nC,10-9C)级;静电电流多为微安(μA,10-6A)级,作用时间多为微秒(μS,

10-6S)级。 3、静电较之流电,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湿度的影响比较大,静电测量时复现性差,瞬态现象多。静电同世上任何事物一样具有双重性:即既能为人类造福,如静电复印、静电喷漆、静电除尘等应用技术;也会带来许多危害,如石化、电子及电工等领域。就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及电子设备的装联、调试作业而言,因接触、磨擦起电、人体电荷与接地问题就能造成很大损失。磨擦起电和人体静电乃是电子、微电子工业中之两大危害源。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静电危害正在日益表露出来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抗静电剂组成和分类: 塑料具有很高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率。这种高电阻性能,使其在应用过程中会携带大量来自其他介质的静电荷,从而干扰加工过程的进行,或因放电影响产品的美观和卫生,或损坏产品的性能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或人体上的静电位最高可达添加抗静电剂可降低聚合物材料的带电能力,解决上述静电给塑料制品带来的问题。抗静电剂具有吸湿性,它迁移至塑料表面,吸收大气中的水分而形成一层很薄的导电薄膜,使静电迅速消除。 抗静电剂一般都具有表面活性剂的特征,结构上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兼而有之。常用的极性基团(即亲水基)有:羧酸、磺酸、硫酸、磷酸的阴离子,胺盐、季铵盐的阳

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对策分析

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对策分析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对策分析 1我国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现状 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工作,同时由于资源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变大,纺织印染企业节能、降耗、减排 的意识也逐步提高,全行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上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1.1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所取得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纺织印染企业水耗、能耗和污染物排 放管理工作逐步加强。大部分纺织印染企业都专门设置了能源和用 水管理机构,部分纺织印染企业用水、用能实现了三级计量管理, 同时制定了完善的用水、用能管理规定。虽然目前行业的整体用水 和用能管理仍比较粗放,但对于相关资源的使用及污染物的管理正 逐步加强。其次,能耗总量增幅得到控制,单位产品能耗有所下降。相关调查分析表明,近几年来我国50%左右的纺织印染企业能耗量 增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生产总能耗量增幅大多控制在10%左右, 总能耗并未大幅度增加。同时,大部分纺织印染企业单位产品的能 耗都有所下降,部分企业下降幅度更是超过了5%。再次,单位取水 量和排放量有所下降,水的重复利用率有所提高。跟以往相比,近 两年来大部分纺织印染企业单位取水量和单位废水排放量有所下降,部分企业降幅甚至超过了20%,而对于水的重复利用率更有显著的 效果,绝大部分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超过了20%。 1.2纺织印染企业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进展 首先,从宏观政策上来看,各省、市政府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地方实际,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促进企业节能 减排活动的开展,奖励节水型、节能型企业,对节水、节能项目进

塑料用抗静电剂分类

塑料用抗静电剂分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塑料用抗静电剂分类 1 前言 众所周知,塑料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塑料表面的高电阻率往往使其容易产生静电积累,从而引起吸尘电击或火花放电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塑料制品的加工和使用。如塑料薄膜加工过程中常因静电而发生卷曲和粘附,电子计算机及其它电子产品因使用塑料壳体所带来的静电损害等等。轻则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严重时还会引起燃烧或爆炸等恶性事故。因此,塑料的抗静电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能阻止静电蓄积的物质称为抗静电剂,抗静电剂用于合成纤维,既能防止静电的产生,又能使织物易于去污;用于燃料等油品,能提高油品的导电率,在高速泵输送及过滤时防止因摩擦起电造成火灾;用于塑料,可以消除塑料的静电,防止塑料吸附尘埃而影响制品的透明性和表面美观,防止电影胶片吸尘而影响放映质量;以及人在塑料地板上行走,因摩擦使人体带电,使人在与其他物体接触时遭电击。 塑料的抗静电处理方法很多,如机械法、湿度调节法和物理化学改性法等。由干前两种方法受设备或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目前普遍采用添加抗静电剂的化学改性方法。即将抗静电剂加入到树脂中或涂于塑料表面,从而降低塑料制品的表面电阻率,减轻或消散塑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静电积累。 理想的抗静电剂应具备如下条件:①抗静电效能大而持久;②耐热性好,在加工的高温(120~300℃)下或反复进行热加工时不分解;③与塑料等的相容性适中,在混炼和熔融加工时可与树脂良好的相容,成型后不会明显喷霜析出,但抗静电剂与树脂还须有一定的不相容性,以保证当表面的抗静电剂分子层受到破坏时,内部的抗静电剂能够及时析出,形成新的分子层,恢复防静电效能;④不影响制品的加工性能(如熔点、粘度、溶解性等)和制品性能(如透明性、着色性、印刷性、热合性和力学性能);⑤与其他助剂的相容性好,无对抗效应;⑥无臭、无味、对皮肤无刺激;⑦价格低廉。 2 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其特性 抗静电剂的分类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按化学结构和使用方法分类,按照化学结构可将抗静电剂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按照抗静电剂的使用方法可分为外涂型和内加型两种。外涂型抗静电剂是通过刷涂、喷涂或浸涂等方法涂敷于制品表面,它们见效快,适用面广,但容易因摩擦、洗涤而脱失。因此它们只能提供暂时的或短期的抗静电效应。内加型抗静电剂是在配料中加入的,使其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中,起到比较永久的抗静电作用。它们耐摩擦,耐洗涤,效能持久,是广泛使用的抗静电剂。在外涂型和内加型抗静电剂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往往是一种化合物可兼做两用。 塑料用抗静电剂通常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其基率特征是同一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性和亲油性两种基团。根据分子中亲水性基团能否电离,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离子型中又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表l列出了抗静电剂的种类及其适用树脂。 其中,阳离子型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性能优良,但耐热性相对较差,而且对皮肤有害,因此一般用作外部涂敷型。阴离子型的耐热性和抗静电效果都比较好,但与树脂的相容性较差并对制品的透明性有影响。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的相容性和耐热性能良好,对制品的物性无不良影响,但用量相对较大。两性离子型的最大特点是既能与阳离子型又能与阴离子型抗静电剂配合使用,抗静电效果类似千阳离子型,但耐热性能不如非离子型。高分子型目前尚未广泛使用,国外一般用作外部涂敷型抗静电剂。 3 抗静电剂的使用技术与作用机理 3.1使用技术 根据添加方式不同,塑料抗静电剂的使用可分为外部涂敷法和内部混炼法两种。外部涂敷法即在塑料表面涂上一层抗静电剂,从而使其起到表面抗静电作用具体步骤是先用水、乙醇或醋酸乙酯等溶剂将抗静电剂配制成0.5~2.0 浓度的溶液.然后直接喷涂、浸渍或涂剥塑料表面,再经室温或热空气干燥而形成抗静电涂层。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用量较少,并且不影响制品的成型加工性能。缺点是使用寿命较短.经过水洗或摩擦后,抗静电馀层容易脱落或消失,因此是一种暂时性的抗静电处理方法国外曾采用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抗静电涂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塑料抗静电性能的持久性内部混炼法则是将抗静电剂与树脂经机械混合后再加工成型,抗静电剂分子由塑料内部向表面迁移,并在表面形成均匀的抗静电层。若表面的抗静电剂困水洗或擦落后,内部抗静电分子还可以移向表面,从而恢复其抗静电性能,因此又称为“永久性”抗静电剂,这种技术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3.2 作用机理 无论是外部涂敷法还是内部混炼法,塑料用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塑料表面形成导电层,从而降低其表面电阻率,使已经产生的静电荷迅速泄漏;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发展状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711894795.html,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发展状况 作者:高军等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02期 摘要:介绍了高分子型抗静电的特性与类别,阐述了其作用机理及影响其抗静电性能的 因素,分析了国内外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关键词:抗静电剂;高分子;永久型 抗静电剂是一类具有减少或抑制高分子材料静电荷产生作用的化学添加剂。它是通过增加制品润滑性或加速静电荷泄漏,来达到抗静电的目的。抗静电剂作为塑料、橡胶的常用改性剂,其研究技术日益成熟,目前研究主要趋向于高性能、持久性方面。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由于具有永久抗静电性,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热点。 1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 1.1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特性与类别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又叫永久抗静电剂,是指抗静电剂本身也是聚合物,一类亲水或导电单元的聚合物。主要类别有:季铵盐型(季铵盐与甲基丙烯酸酯缩聚物的共聚物、季铵盐与马来酰亚胺缩聚物的共聚物),聚醚型(聚环氧乙烷、聚醚酰胺、聚醚酰胺亚胺、聚环氧乙烷-环氧氯丙烷共聚物),内铵盐型(羧基内铵盐接枝共聚体),磺酸型(聚苯乙烯磺酸钠),其它类型(高分子电荷移动结合体)[1]。高分子型抗静电剂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耐热性和抗冲 击性,不受擦拭和洗涤等条件影响,对环境湿度依赖性小,且不影响制品力学和耐热性能,但添加量较大(一般为5%~20%),价格偏高,而且只能通过混炼的方法加入到树脂中。可作为塑料、合成纤维外部用永久性抗静电剂。 1.2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主要在母体中形成“芯壳结构”,并以此为通路泄漏电荷。高分子型抗静电剂作为一类内添加型抗静电剂,改善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抗静电性能的方式是采用与高分子基体共混;比起外抗静电剂,高分子抗静电剂与树脂具有更好的相容性,在制品表层呈微细的层状或筋状分布,在中心部分呈球状分布,即“芯壳结构”,有助于释放静电荷,提高制品抗静电性能。因此其技术关键是提高高分子型抗静电剂在树脂中的分散程度和状态。 卢霜[2]选用了反应型水溶性聚氨酯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DM-3723,通过浸轧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织物进行抗静电改性。研究发现,DM-3723可赋予涤纶 和锦纶织物优异的抗静电性,并且手感富有弹性,丰满度好,洗涤后仍能牢固吸附在织物表面。已有报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中添加3%-5%的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其表 面电阻率就能降到1010Ω以下,且半衰期小于10s[3-4]。

抗静电剂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抗静电剂的发展概况及前景 王凯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内容提要 抗静电剂是添加在树脂中或涂附在塑料制品、合成纤维表面的用以防止高分子材料静电危害的一列化学添加剂。由于聚合物的体积电阻率一般高达1010~1020Ω·cm,易积蓄静电而发生危险,抗静电剂多系表面活性剂,可使塑料表面亲合水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有导电作用。可将体积电阻高的高分子材料表面层电阻率降低到1010 Ω以下,从而减轻高分子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静电积累。以免有静电积累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抗静电剂可以分为内部抗静电剂和外部抗静电剂。本文介绍了几种抗静电剂,阐述抗了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并对抗静电剂的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的猜想 关键词 抗静电剂;抗静电剂;聚乙二醇己二酸磷酸酯; Antistatic Agent and Prospects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Study Wang kai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igong,Sichuan,643000) Antistatic agent is added to the resin coated or attached to the plastic products, synthetic fiber surface to prevent high polymer material electrostatic hazard a list of chemical additive. Due to polymer volume resistivity generally up to 1010 ~ 1020 Ω· cm, easy savings electrostatic and dangerous, antistatic agent many system surface active agent, can make the plastic surface affinity moisture, ionic surfactant and conductive role. Can the volume resistance

浙江美欣达印染股份有限公司节能减排经验材料

浙江美欣达印染股份有限公司节能减排经验材料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一)公司概况 浙江美欣达印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经过十多年创业发展,已从一家小型民营企业,成长为以纺织印染为主业的企业集团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8112万元,于2004年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034)。 公司专门生产各类服装休闲面料和特种功能性面料,产品规格品种繁多,花色品种达3000多种,拥有年生产能力16000万米,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50强、浙江省首批绿色企业、浙江省首批诚信示范企业、浙江省纺织印染业绿色染整优秀企业、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公司承担了2002、2003、2005、2007、2008年、2009年国家级重点火炬项目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国债项目及浙江省“811”环境治理工程;公司的主要产品全棉轻磨毛免烫纱卡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美欣达商标及其产品获得“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出口名牌和出口免检企业称号,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和欧洲纺织品鉴定STESTEX认证中心的生态纺织品标准(OEKO-TEX TANDARD 100)认证。 (二)公司财务状况 公司现在职工人数1532人,截止2009年月12月31日拥有总资产121894

万元,所有者权益529475万元,销售收入96421万元,利税总额4532万元,银行信用等级为AAA级。在全棉灯芯绒企业里,美欣达的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均排名第一;在“2005-2009年度中国纺织各行业竞争力”排名中,全国印染行业十佳企业前列。 (三)公司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简介 公司生产过程中主要利用坯布、染化料等原、辅料,消耗水、电、气、煤等资源,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和日常生产生活垃圾等污染物。印染行业历来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对象,公司作为全市纺织印染行业的大企业之一,地处长三角的心脏地带、太湖水系的上游,在新形势下,我们既感觉到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企业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工作压力很大;同时更认识到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重大,责无旁贷。 通过近年来,我们在日本、韩国和欧洲多个国家考察、交流,也参加了一些清洁生产实现零排放的印染工厂,认识到通过对本企业设备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改造,可以达到国际上先进同行的水平,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节能减排一定要变被动为主动,在资本、技术、人力资源上舍得花投入,坚持好字优先,走自主创新,不断攻坚克难,攀登新的台阶,这是我们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增强品牌竞争力的需要,更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公司管理层将节能减排的任务作为企业经营工作中的重要项目来抓,公司管理部出台了管理制度与办法,加强公司内部对节能减排的管理,把公司生产过程的能资源消耗控制在较低水平。公司出台了受控文件《能资源管理操作规范》(编号:Q/MZD EM05-08-2009,版本:E),其中基于ERP系统对能资管理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于公司正常生产过程、经营活动过程中涉及到的能源和资源的消

抗静电剂的合成及应用

专业实验VI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抗静电剂的合成与应用实践 系别: 班级: 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同组同学: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四抗静电剂的合成及应用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烷基磷酸酯盐的合成工艺,并能够合成烷基磷酸酯盐产品,测试其抗静电性能用于腈纶等化纤类物的抗静电处理。 文献综述 1.抗静电剂的分类 用抗静电剂对纤维及其织物表面处理,降低纤维的比电阻,从而提高涤纶的抗静电性,以消除静电。抗静电剂大多数为表面活性剂,它具有极性基团,可以吸湿,使聚合体的表面电阻减小,加快静电荷的散逸。目前,抗静电剂品种很多,按离子型分类法,主要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及非离子型四种抗静电剂。 2.其优缺点如下: 阴离子抗静电剂应用最广泛,但如何针对不同种类的纤维确定烷基数及中和剂等工作十分复杂。 阳离子抗静电剂对纤维的吸附性最强,因此,显示出最好的抗静电效果,尤其作为纤维制品的抗静电剂,不仅抗静电性好,而且使纺织产品手感得到明显地改善。 两性抗静电剂,其效果可与阳离子抗静电剂媲美,但价格昂贵,故目前使用范围不大。非离子型抗静电剂,在一般湿度下抗静电效果一般,但在低湿度情况下却显露出明显的抗静电效果。 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抗静电原理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带有正电荷,而大多数纤维表面带有负电荷,由于相反电荷中和,抗静电效果比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好,此外,它还能在纤维表面形成憎水性油膜,降低纤维的摩擦系数,显示出柔软平滑效果。以季胺盐为例,它是由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所组成的。其疏水基结构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似,疏水基和亲水基的连接方式也很类同,即除亲水基直接连在疏水链上外,往往还通过酯、醚、酰胺等形式来连接,但溶于水时,其亲水基呈现正电荷(其亲水基团主要为碱性氮原子,也有磷、硫、碘等)。由于其极强的吸附能力,容易在基体表面上形成亲油性膜及产生阳电性,故广泛用作纺织品的柔软剂及抗静电剂等(前者是由于亲油性膜的形成而使纺织品有憎水的作用以及能显著地降低纤维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从而使纤维具有良好的平滑性,而后者则是阳电性作用的表现)。对于通常带有负电荷的纺织品来讲,它的吸附能力比阴离子和非离子强。正是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抗静电领域的特殊价值。 实验原理 任何物体都带有本身的静电荷,这种电荷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电荷,静电荷的聚集使到生活或者工业生产受到影响甚至危害,将聚集的有害电荷导引/消除使其不对生产/生活造成不便或危害的化学品称为抗静电剂(ASA)。 外用ASA 一般以水、醇或其它有机溶剂作为溶剂或分散剂,进行涂覆疏水基团附着于材料

抗静电织物的开发与应用

抗静电织物的开发与应用 内容摘要:纺织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因相互摩擦或与其他材料摩擦时会产生静电。静电不仅导致纺织加工困难,如:加工时纤维缠绕机件、纱线发毛不能集束、 织造时经纱开口不清,而且在纺织品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吸尘沾污,服装纠缠人体产 生粘附不适感;并对人体有害,如使血液pH值升高,血液中钙含量下降,尿夜中钙含 量增加,血糖升高,维生素C含量下降。静电严重者还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灾害。 因此,抗静电织物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阐述了多种抗静电纤维及抗静电 织物的加工方法和性能特点,重点介绍了导电纤维和抗静电整理织物产品的开发及 应用。 关键词语:抗静电织物导电纤维应用抗静电整理 正文内容: 第一章、静电产生的原理与危害 1.1、纺织品静电现象及产生原理 产生静电的机理有多种解释,纺织材料静电主要是由于表面间的相互摩擦产生的。纺织材料是电的不良导体,具有很高的比电阻。纤维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摩擦、牵伸、压缩、剥离及电场感应和热风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而易于产生静电。特别是随着合成纤维在纺织上生产和应用的来越多,这些高分子聚合物所固有的高绝缘性和憎水性,使之极易产生、积累静电。1.2、静电的危害 与常规的电能量相比,静电的能量虽然小,但是却具有高电位、强电场的特点,所以导致纺织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影响服用性能甚至产生危害。 1.2.1、静电的力学效应所造成的危害: 由于静电吸附力或排斥力(取决于两个物体带电荷的性质)的作用,会造成生产困难,如在化纤纺丝过程中,易造成丝的飘动、黏结、纠缠;在纺纱过程中,造成纤维堵缠设备机件、成型不良、飞花增多;在织造过程中,静电引起毛羽的

抗静电剂的研究

永久型抗静电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的特点,作用机理和目前的应用概况。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对空气的相对湿度依赖性小,抗静电效果持久,无诱导期,不受擦拭和洗涤等条件影响。高分子抗静电剂在基体树脂中形成网络结构,树脂中聚集的电荷通过形成的导电通路得以释放。 关键词:永久型;抗静电剂;渗滤网络 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生产和使用中易产生静电积累,从而造成静电吸尘、静电放电等不良现象。严重时可产生火花,引起火灾或爆炸。给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麻烦。据报道,美国仅1985年因静电引起的电子元件损失达5亿多美元。因此,对于具有抗静电功能的材料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抗静电剂日益广泛的应用,对抗静电剂的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合成纤维用抗静电剂要求有良好的通用性、耐久性和低毒等特点。本文叙述了永久型抗静 电剂及其研究进展。 1永久型抗静电剂的特点 传统型抗静电剂是由小分子的表明活性剂组成,它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由于它与树脂本身不完全相容,因此抗静电剂会从树脂内部迁移到树脂表面。传统型抗静电剂需要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方可起作用,其亲水基团能促进塑料表面被水湿润,从而疏导静电荷,降低塑料的表面电阻率。只有当传统抗静电剂分子迁移到表面后才能起作用,塑料内部的抗静电剂分子不断地迁移至表面,直至完全消耗,因而其作用效果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有效。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只能通过混炼的方法加入到基料中。它不是靠迁移至塑料表面,而是靠在塑料内部形成一个具有导电能力的渗滤网络,以此为通路解掉表面及本体内静电荷,降低电阻率。与传统抗静电剂相比,其抗静电效果持久,无诱导期,不受擦拭和洗涤等条件影响;因为它的导电性能不是靠水层来达到的,因而对空气的相对湿度依赖性小;制品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不受其影响,但添加量较大(一般为5%~20%),价格偏高¨,2J。 2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 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一类新型抗静电剂,属亲水性聚合物。当其和高分子基体共混后,一方面由于其分子链的运动能力较强,分子间便于质子移动,通过离子导电来传导和释放产生的静电荷;另一方面,抗静电能力是通过其特殊的分散形态体现的。研究表明,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主要是在制品表层呈微细的层状或筋状分布,构成导电性表层,而在中心部分几乎呈球状分布,形成所谓的“芯壳结构”,并以此为通路泄漏静电荷。因为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是以降低材料体积电阻率来达到抗静电效果,不完全依赖表面吸水,所以受环境的湿度影响比较小[3,4|。 这些亲水聚合物可以像导电离子一样在聚合物内部自由迁移,它们最大的优点就是由于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因而不能轻易迁移到基体树脂的表面。要获得抗静电效果良好的聚合物,在加工工程中必须采取一些特殊处理,在加工阶段,使高分子抗静电剂在基体树脂中形成网络结构,这样,树脂中聚集的电荷可以通过形成的导电通路得以释放。为了形成这种网络结构,加工时的温度应高于抗静电剂的熔点。从渗透理论可知,渗滤系统的形成主要依靠于填料的长径比。长径比越大渗透效果越差。与传统抗静电剂相比,这些亲水聚合物不仅能释放物体表面的电荷,还能释放物体内部的电荷,因此能同时降低物体的表面电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