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教案 苏教版 必修1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教案 苏教版 必修1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教案 苏教版 必修1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教案 苏教版 必修1

函数与方程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这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能运用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利用函数的图象研究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函数的图象研究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问题.

教学过程:

Ⅰ.复习引入

初中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有关的问题

Ⅱ.讲授新课

问题: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我的思路:(1)当△=b 2-4ac >0时,二次函数y =ax 2

+bx +c (a >0)与x 轴有两个交点(x 1,0)、(x 2,0),(不妨设x 1<x 2)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

不等实根x 1、x 2;

(2)当△=b 2-4ac =0时,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与x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x 0,0),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相等实根x 0;

(3)当△=b 2-4ac <0时,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与x 轴没有公共点,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没有实根.

[例1]已知集合A ={x |x 2-5x +4≤0}与B ={x |x 2-2ax +a +2≤0,a ∈R},若A ∪B =A ,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析:本例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解决能力和灵活转化意识. ∵A =[1,4],A ∪B =A ,∴B ?A .

若B =φ,即x 2-2ax +a +2>0恒成立,则△=4a 2-4(a +2)<0,

∴-1<a <2;

若B ≠φ,解法一:△=4a 2-4(a +2)≥0, ∴a ≥2或a ≤-1.

∵方程x 2-2ax +a +2=0的两根为x 1,2=a ±a 2―a ―2 .

则B ={x |a -a 2―a ―2 ≤x ≤a +a 2―a ―2 },由题意知

???a -a 2―a ―2 ≥1a +a 2―a ―2 ≤4

解之得2≤a ≤187 ,综合可知a ∈(-1,187

]. 解法二:f (x )=x 2-2ax +a +2,

如图知 ?????△=4a 2-4(a +2)≥0f (1)=3-a ≥0f (4)=-7a +18≥01≤a ≤4

解之得2≤a ≤187 ,综上可知a ∈(-1,187

]. [例2]已知x 的不等式4x -x 2 >ax 的解区间是(0,2),求a 的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含参数无理不等式的解法,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解法一: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两个函数y 1=4x -x 2 和y 2=ax 的图象.

如下图所示,欲使解区间恰为(0,2),则直线y =ax 必过点(2,2),则a =1. 解法二:∵0<x <2,当a ≥0时,则4x -x 2>a 2x 2.

∴0<x <41+a 2 ,则41+a 2

=2,∴a =1. 当a <0时,原不等式的解为(0,4),与题意不符,

∴a <0舍去.

综上知a =1.

[例3]已知函数f (x )=x 2+2bx 十c (c <b <1),f (1)=0,且方程f (x )+1=0有实根,

(1)证明:-3<c ≤-1且b ≥0;

(2)若m 是方程f (x )+1=0的一个实根,判断f (m -4)的正负,并说明理由. 解析:(1)由f (1)=0,则有b =-c +1

2 ,

又因为c <b <1,消去b 解之得-3<c <-13

; ① 又方程f (x )+1=0有实根,即x 2+2bx +c +1=0有实根,

故△=4b 2-4(c +1)≥0,消去b 解之得c ≥3或c ≤-1; ② 由①②可知,-3<c ≤-1且b ≥0.

(2)f (x )=x 2+2bx +c =(x -c )(x -1),f (m )=-1<0,∴c <m <1, 从而c -4<m -4<-3<c ,

∴f (m -4)=(m -4-c )(m -4-1)>0,即f (m -4)的符号为正.

Ⅲ.课后作业

1.关于x的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是(-∞,-1

2

)∪(

1

3

,+∞),求

ab的值解析:方程ax2+bx+2=0的两根为-

1

2

1

3

?

?

?

??

?

?

=-

=-

6

1

2

6

1

a

a

b

?

?

?

=-

=-

2

12

b

a

∴ab=24.

2.方程x2-2ax+4=0的两根均大于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方法一:利用韦达定理,设方程x2-2ax+4=0的两根为x1、x2,

?

?

?

?

?

?.

)1

(

)1

(

)1

)(

1

(

2

1

2

1

x

x

x

x

解之得2≤a<

5

2

方法二: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的特征,设f(x)=x2-2ax+4,

?

?

?

?

?≥

?

1

)1(

a

f解之得2≤a<

5

2

3.已知不等式ax2-5x+b>0的解集为{x|-3<x<-2},求不等式6x2-5x+a>0的解集.

解析:由题意,方程ax2-5x+b=0的两根为-3、-2,由韦达定理得

?

?

?

=-

=-

6

1

b

a 则所求不等式为6x2-5x-1>0,解之得x<-

1

6

或x>1.

4.关于x的不等式组

??

?

?

?

5

)5

2(

2

2

2

2

k

k

x

x

x

的整数解的集合为{-2},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解析:不等式组可化为

?

?

?

)

)(

5

2(

1

2

<-

k

x

x

x

x

∵x=-2,(如下图)

∴(2x+5)(x+k)<0必为-

2

5

<x<-k,-2<-k≤3,得-3≤k<2.

2019-2020年高二数学必修3 苏教版

2019-2020年高二数学必修3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理解为什么能用样本数据的平均值估计总体的水平。初步了解如何动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统计研究,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利税学。感受统计不仅是列表、画图的低层次的工作,而且是一门具有高度科学性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 2、掌握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据,利用样本数据计算其平均值,并对总体水平作出估计的方法。 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估计,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平均数和组中值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和估计。 教学难点:最小二乘法的思维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在2.2节中,我们通过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条形图、折线图、密度曲线和茎叶图来对数据从分布规律角度进行分析和估计,发现数据的规律。从本节起,我们利用上节的相同背景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取数量规律进行分析和估计。 我们从天气预报中常见的“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等概念,对某季篮球联赛中队员得分情况统计,也常利用“平均得分”,成绩统计中,也利用 “平均分”等,都涉及到“平均数”的概念。 初中我们曾经学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各种数字特征,这些数字都能为我们提供关于样本数据的特征信息。 学生思考:在频率直方图中,众数是指最高矩形的中点的横坐标,中位数是指样本数据中累积频率为0.5时所对应的样本数据值,平均数是指样本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定义:能反映总体某种特征的量称为总体特征数 思考:怎样通过抽样的方法,用样本的特征数估计总体的特征数呢? 新课讲授 §2.3.1平均数及其估计 课本P50页引例: 我们可以计算7月25日至8月10日平均气温为34.02度,8月8日至8月24日的平均气 温为30.02度。 学生自学、讨论课本引例,教师引导,适当提示分析最小二乘法的思维过程。注意以下两点: (1)n 个实数a 1,a 2,a 3,……,a n 的和简记为 ∑=n i i a 1 ; (2)n a a a a n +++= ......21称为这n 个实数a 1,a 2,a 3,……,a n 的平均数或均值。(算术 平均数) 例1:教师在电脑上用EXCEL 展示数据,并直接用EXCEL 中的函数“AVERAGE ”计算给定数据的平均数。 学生练习:课本P66页第3题

高一数学必修一 函数知识点总结

3. 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2n m x c bx ax x f ∈++=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y 来表示x ,再由x 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y 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 如: ),(,n m x d cx b ax y ∈++= ;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常针对根号,举例: 令 ,原式转化为: ,再利用配方法。 ⑤利用函数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 )0(>+ =k x k x y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二.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 (1)增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对任意的 注:① 函数上的区间I 且x 1,x 2∈I.若2 121)()(x x x f x f -->0(x 1≠x 2),则函数f(x)在区间I 上是增函数; 若2121)()(x x x f x f --<0(x 1≠x 2),则函数f(x)是在区间I 上是减函数。 ② 用定义证明单调性的步骤: <1>设x1,x2∈M ,且21x x <;则 <2> )()(21x f x f -作差整理; <3>判断差的符号; <4>下结论; ③ 增+增=增 减+减=减 ④ 复合函数y=f[g(x)]单调性:同增异减 [](内层) (外层)) (,则)(,)((x f y x u u f y ??===

【新教材】 新人教A版必修一 函数与方程 教案

2019-2020学年新人教A版必修一函数与方程教案 1.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定义 对于函数y=f(x)(x∈D),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x∈D)的零点.(2)三个等价关系 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3)函数零点的判定(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2.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象与零点的关系 Δ>0Δ=0Δ〈0 二次函数y=ax2+bx +c(a〉0)的图象 与x轴的交点(x1,0),(x2,0)(x1,0)无交点 零点个数210 概念方法微思考 函数f(x)的图象连续不断,是否可得到函数f(x)只有一个零点? 提示不能. 题组一思考辨析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函数的零点就是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 (2)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函数图象连续不断),则f(a)·f(b)<0.(×) (3)二次函数y=ax2+bx+c(a≠0)在b2-4ac<0时没有零点.(√) (4)f(x)=x2,g(x)=2x,h(x)=log2x,当x∈(4,+∞)时,恒有h(x)〈f(x)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学期期末文科测试

开始输入x f(x)>g(x) h(x)=f(x)h(x)=g(x) 输出h(x)结束 是否 第4题图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文科数学测试 参考公式:回归直线的方程是:a bx y +=?, 其中1 2 2 1 ?,;n i i i i i n i i x y nx y b a y bx y x x nx ==-= =--∑∑g g 其中是与对应的回归估计值. 一、选择题 1.集合{}{}4,5,3,9,3M m N =-=-,若M N ?≠?,则实数m 的值为() A .3或1-B .3C .3或3-D .1- 2.若直线1ax by +=与圆2 2 1x y +=相交,则点(,)P a b 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A.在圆上B.在圆外C.在圆内D.不能确定 3.若函数()y f x =的反函数是2x y =,则(2)f =() A.4B.2C.1D.0 4.如图所示的算法流程图中,若2 ()2,()x f x g x x ==则(3) h 的值 等于() A.8 B.9 C.1- D.1 5.若抛物线2 2y px =的焦点与椭圆22 162 x y +=的左焦点重合,则p 的值为() A.-2 B.2 C.-4 D.4

6.在ABC V 中,已知2cos c a B =,()()a b c b c a +++-3bc =,则ABC V 是() A.等腰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无法判断 商店名称 A B C D E 销售额x (千万元) 3 5 6 7 9 利润额y (百万元) 2 3 3 4 5 根据此表可得回归直线方程为 A.0.50.4y x =+ B.0.41y x =+ C.28.6y x =- D.8.655y x =-+ 8.若函数123+++=mx x x y 是R 上的单调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31 (+∞B .]31,(-∞C .),31[+∞D .)3 1,(-∞ 9.函数2 ()2f x x x =--在[]55x ∈-,内任取一点0x ,使0()0f x ≤的概率是(). A . 110 B . 23 C . 310 D . 45 10.生产一定数量商品的全部费用称为生产成本,某企业一个月生产某种商品x 万件时的生 产成本为2 1()2202 C x x x =++(万元),一万件售价是20万元,为获取最大利润,该企业 一个月应生产该商品数量为() A .36万件 B .18万件 C .22万件 D .9万件 二、填空题 11.设单位向量12,e e u r u u r 的夹角为120°,向量1222,a e e b e =+=-r u r u u r r u u r ,则a b =r r g _______ 12.下列命题不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①平行六面体一定是直棱柱; ②一个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的直观图的面积为64 ; ③空间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④若//,,l l m αβαβ?=I ,则//l m ; ⑤若,,,l m l n m n α⊥⊥?,则l α⊥. 13.已知0,0x y >>,若 22832y x m m x y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难题

高中函数大题专练 2、对定义在[0,1]上,并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函数()f x 称为G 函数。 ① 对任意的[0,1]x ∈,总有()0f x ≥; ② 当12120,0,1x x x x ≥≥+≤时,总有1212()()()f x x f x f x +≥+成立。 已知函数2()g x x =与()21x h x a =?-是定义在[0,1]上的函数。 (1)试问函数()g x 是否为G 函数?并说明理由; (2)若函数()h x 是G 函数,求实数a 的值; (3)在(2)的条件下,讨论方程(21)()x g h x m -+=()m R ∈解的个数情况。 3.已知函数| |212)(x x x f - =. (1)若2)(=x f ,求x 的值; (2)若0)()2(2≥+t mf t f t 对于[2,3]t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4.设函数)(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若当0x ≥时,11,()0,f x x ?-?=??? 0;0.x x >= (1)求)(x f 在(,0)-∞上的解析式. (2)请你作出函数)(x f 的大致图像. (3)当0a b <<时,若()()f a f b =,求ab 的取值范围. (4)若关于x 的方程0)()(2=++c x bf x f 有7个不同实数解,求,b c 满足的条件. 5.已知函数()(0)|| b f x a x x =-≠。 (1)若函数()f x 是(0,)+∞上的增函数,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2)当2b =时,若不等式()f x x <在区间(1,)+∞上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3)对于函数()g x 若存在区间[,]()m n m n <,使[,]x m n ∈时,函数()g x 的值域也是 [,]m n ,则称()g x 是[,]m n 上的闭函数。若函数()f x 是某区间上的闭函数,试探求,a b 应满足的条件。 6、设bx ax x f += 2)(,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实数a 的值:至少有一个正实数b ,使函数)(x f 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同。 7.对于函数)(x f ,若存在R x ∈0 ,使00)(x x f =成立,则称点00(,)x x 为函数的不动点。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函数与方程 必修一

必修Ⅰ—08 函数与方程 1、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一般地,对于函数 ()f x ,如果存在实数c ,当x c =时,()0f c =,那么把x c = 叫做函数()f x 的零点.解方程()0f x =,即得()f x 的所有零点. 2、二分法的基本思想: (1)先找到a b 、,使(),()f a f b 异号,说明在区间()a b 、内一定有零点,然后求()2 a b f +. (2)假设()0,()0,f a f b a b <><,如果()2a b f +=0,该点就是零点;如果()2 a b f +<0,则在区间(,)2a b b +内有零点,如果()2a b f +>0,则在区间(,)2 a b a +内有零点, (3)按上述方法再求该区间中点的函数值,这样就可以不断接近零点.通过每次把()f x 的零点所在小 区间收缩一半的方法,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函数的零点,以求得零点的近似值,这种方法叫做二分法. 3、函数的零点存在性: 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是连续不间断的,且()()0f a f b ?<,则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 存在实数c ,当x c =时, ()0f c =, x c =称为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一个零点.它只能判定函数在区间上有零点,但不能判定具体个数. 例1、 已知函数 2()log f x x =,问方程()0f x =在区间1,44??????上有没有实数根,为什么? 例2、 用二分法求函数 3()3f x x =-的一个正实数零点(精确到0.1).

例3、 若函数2()f x x ax b =++的两零点为—2和3,则方程(2)0f x -=的解是 . 例4、 已知二次函数2()f x ax bx c =++.若,a b c >>且(1)0f =,试证明()f x 必有两个零点.

【2020年】2020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 册)同步练习汇总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 1.1.1 棱柱、棱锥和棱台 A级基础巩固 1.下列图中属于棱柱的有()

A.2个B.3个 C.4个D.5个 解析:根据棱柱的定义, 第一行中前两个和第二行中后两个为棱柱. 答案:C 2.五棱柱中, 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 那么一个五棱柱共有对角线() A.20条B.15条 C.12条D.10条 解析:由题意五棱柱对角线一定为上底面的一个顶点和下底面的一个顶点的连线, 因为不同在任何侧面内, 故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2条, 五棱柱的对角线共有2×5=10(条). 答案:D 3.下面图形所表示的几何体中, 不是棱锥的为()

解析:判断一个几何体是否是棱锥, 关键看它是否满足以下条件:有一个面是多边形, 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 且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故A不是棱锥;B是四棱锥;C, D是五棱锥.答案:A 4.关于棱柱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所有的棱都相等; ②至少有两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 ③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作侧棱. 解析:①错误, 因为侧棱与底面上的棱不一定相等;②正确, 根据棱柱的结构特征知, 棱柱的两个底面一定是全等的, 故棱柱中至少有两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③错误, 因为底面和侧面的公共边不是侧棱. 答案:② 5.观察如图所示的正六棱柱, 共有________对平行平面, 能作为棱柱底面的有________对.

解析:观察图中的正六棱柱, 可知共有4对平行平面, 其中能作为棱柱底面的只有1对. 答案:4 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 ②各条侧棱都相等的棱锥是正棱锥; ③底面是正三角形, 其余各个面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一定是正三棱锥; ④正四面体是正三棱锥. 解析:根据定义判定. 答案:④ 7.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 直角三角形最多有______个. 解析:从长方体中寻找四棱锥模型. 答案:4 8.有一个面是多边形, 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一定是棱锥吗? 解:不一定, 因为“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并不等价于“其余各

高中数学必修一 函数与方程教学设计(3)

函数与方程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函数零点的的概念、函数零点存在性判定定理。 函数f(x)的零点,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函数值与自变量对应的角度看,就是使函数值为0的实数x;从方程的角度看,即为相应方程f(x)=0的实数根,从函数的图形表示看,函数的零点就是函数f(x)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核心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函数与其他知识具有广泛的联系性,而函数的零点就是其中的一个链结点,它从不同的角度,将数与形,函数与方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判定定理,其目的就是通过找函数的零点来研究方程的根,进一步突出函数思想的应用,也为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作好知识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定理不需证明,关键在于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并加以确认,由些需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加强对定理进行全面的认识,比如 对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教材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学生认为较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入手,由具体到一般,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零点的联系,然后将其推广到一般方程与相应的函数的情形。 函数与方程相比较,一个“动”,一个“静”;一个“整体”,一个“局部”。用函数的观点研究方程,本质上就是将局部的问题放在整体中研究,将静态的结果放在动态的过程中研究,这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与不等式等其它知识的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是函数应用的第一课,因此教学时应当站在函数应用的高度,从函数与其他知识的联系的角度来引入较为适宜。 二、教学目标解析 1.结合具体的问题,并从特殊推广到一般,使学生领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应用》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应用》知识点(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第4章 函数的应用 第1讲 函数与方程 一、连续函数 连续函数: 非连续函数: 二、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0001f x x f x x f x ?、零点:对于函数,若使=0,则称为函数的零点. ()()()=0y f x f x y f x x ??2、函数=的零点方程的实根函数=图像与交点的横坐标. 3、零点存在性定理: ()[]()()()(),::,. 0.y f x a b p q y f x a b f a f b ?????

()f x 三、用二分法求=0的近似解 步骤: ()()()()()()( )1 2121233131323231,,0; 2,;2 30,20,2.i i x x f x f x x x x f x f x f x x x f x f x x x x x d +?<+= ?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高一参考答案

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高一数学参考答案 1、90 2、2,1-==b a 3、0 4、-2 5、),1(),(+∞?-∞a a 6、ο307、18、25 9、3 39210、311、112、直角 13、32 312214、③ 15、解:(1)()[]()21cos cos cos - =+-=+-=B A B A C π∴C =120° (2)由题设:???=+=322b a ab ? -+=?-+=∴120cos 2cos 222222ab b a C BC AC BC AC AB ()()102322 222=-=-+=++=ab b a ab b a 10=∴AB 16、(1)因为x>0,y>0,且2x+y=1 所以

12121x y x y ??+=+? ???()122x y x y ??=++ ??? 44y x x y =++ 448≥+=+= 4112,,42y x y x x y ==上式中,等号当且仅当 即也即x=y=时成立 min 128x y ??∴+= ??? (2) ( )()()( )( )2 2min ,,23 302 3 ,3a+b 22260 1 121 a b R a b ab a b ab a b a b R a b a b ab a b a b a b a b a b ++∈++=-++∴=>∴+<∈+≥-++??≥= ???∴+++-≥∴+≥== ∴+=因为且而当时,有 即上式中等号当且仅当时成立 17、 45451530453015sin sin 1000sin 30sin15sin15cos 7541000100010005001 sin 30sin 302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ABS SBC BSA AS BS ABS BAS BS BS ?∠=-∠=-=∠=-=∴=∠∠∴=∴=?=?=?=在ABS 中,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4三角恒等变换练习题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 3.1.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一.选择题 1、sin750= ( ) A、14 2、tan170+tan280+tan170tan280 = ( ) A、-1 B、1 D、 3、若12sin x x =cos(x +φ),则φ的一个可能值为 ( ) A、6π- B、3π- C、6π D、3 π 4、设α、β为钝角,且sin α,cos β=α+β的值为 ( ) A、 34π B、54π C、74π D、54π或74 π 5、1tan 751tan 75+- = ( ) C、 D、* 6、在△ABC 中,若0

11、已知tan(4π+x )= 1 2 ,求tan x 12、化简2cos10sin 20cos20- 13、已知4π<α<34π,0<β<4π,且cos(4π-α)=35,sin(34π+β)=513 ,求sin (α+β)的值。 * 14、已知α、β为锐角,sin α= 8,17cos(α-β)=21 29 ,求cos β. 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与正切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二、函数 知识点8:函数的概念以及区间 1》函数概念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注意:①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 ②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 2》区间和无穷大 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x x a a ≥=+∞,{|}(,)x x b b <=-∞,{|}(,]x x b b ≤=-∞,(,)R =-∞+∞. 3》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当且仅当函数定义域、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典例分析 题型1:函数定义的考察 例1:集合A=}{40≤≤x x ,B=}{20≤≤y y ,下列不表示从A 到B 的函数是( ) A 、x y x f 21)(= → B 、x y x f 31 )(=→ C 、 x y x f 32 )(=→ D 、x y x f =→)( 例2:下列对应关系是否是从A 到B 的函数: ① }{;:,0,x x f x x B R A →>== ②,:,,B A f N B Z A →==求平方; ③B A f Z B Z A →==:,,,求算术平方根; ④B A f Z B N A →==:,,,求平方; ⑤A=[-2,2],B=[-3,3],B A f →:,求立方。 是函数的是_________________。 题型2:区间的表示 例1: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 (1) }{1≥x x =_____________。 (2)}{42≤x x x 且=_____________。 (4)}{3-≤x x =______________。 题型3: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例1:求函数的定义域 (1)32+=x y (2)1 21 y x =+- (3)2 1-= x y (4)y = (5) 0)1(3 1 4++++ +=x x x y

苏教版数学高一必修四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6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cos ??? ?-17π 3=__________. 解析:cos ????-17π3=cos ????-6π+π3=cos π3=12. 答案:12 2.已知????12sin 2θ <1,则θ所在的象限为__________. 解析:∵????12sin 2θ <1=????120, ∴sin 2θ>0, ∴2k π<2θ<2k π+π(k ∈Z ), ∴θ表示第一或第三象限的角. 答案:第一或第三象限 3.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120°,且|a |=|b |=4,那么a ·b 的值为__________. 解析:a ·b =|a ||b |cos θ=4×4×cos120°=16×(-1 2 )=-8. 答案:-8 4.已知sin α+cos α=-52,则tan α+1 tan α的值为__________. 解析:∵sin α+cos α=-52,∴1+2sin αcos α=54,∴sin αcos α=18.∴tan α+1tan α=sin αcos α+cos α sin α = 1 sin αcos α =8. 答案:8 5.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120°,且|a |=1,|b |=3,则|5a -b |=__________. 解析:|5a -b |2=(5a -b )2=25a 2+b 2-10a ·b =25×12+32-10×1×3×????-1 2=49,∴|5a -b |=7. 答案:7 6.函数y =A sin(ωx +φ)(A >0,ω>0,|φ|<π 2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y 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 解析:由T 2=2π3-π6,求出周期T =π,ω=2,然后可求得φ=π 6 . 答案:y =2sin(2x +π 6 )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基本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基本性质 1.奇偶性 (1)定义: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为奇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f (-x )=f (x ),则称f (x )为偶函数。 如果函数f (x )不具有上述性质,则f (x )不具有奇偶性.如果函数同时具有上述两条性质,则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注意: ○ 1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 2 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则-x 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 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 2 确定f (-x )与f (x )的关系; ○ 3 作出相应结论: 若f (-x ) = f (x ) 或 f (-x )-f (x ) = 0,则f (x )是偶函数; 若f (-x ) =-f (x ) 或 f (-x )+f (x ) = 0,则f (x )是奇函数。 (3)简单性质: ①图象的对称性质:一个函数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一个函数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设()f x ,()g x 的定义域分别是12,D D ,那么在它们的公共定义域上: 奇+奇=奇,奇?奇=偶,偶+偶=偶,偶?偶=偶,奇?偶=奇 2.单调性 (1)定义: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f (x 2)),那么就说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减函数); 注意: ○ 1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 2 必须是对于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苏教版 -----------------------------------必修1----------------------------------- 第1章集合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2子集、全集、补集 1.3交集、并集 第2章函数 2.1函数的概念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1.2函数的表示方法 2.2函数的简单性质2.2.1函数的单调性2.2.2函数的奇偶性 2.3映射的概念 第3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 3.1指数函数3.1.1分数指数幂3.1.2指数函数 3.2对数函数3.2.1对数3.2.2对数函数 3.3幂函数 3.4函数的应用3. 4.1函数与方程3.4.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2-----------------------------------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 1.1空间几何体1.1.1棱柱、棱锥和棱台1.1.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1.1.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1.1.4直观图画法 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2.1平面的基本性质 1.2.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直线2.异面直线 1.2.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平行2.直线与平面垂直 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平面平行2.平面垂直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3.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3.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直线与方程2.1.1直线的斜率2.1.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2.两点式 3.一般式 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1.4两条直线的交点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2.1.6点到直线的距离 2.2圆与方程2.2.1圆的方程2.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2.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3空间直角坐标系2. 3.1空间直角坐标系2.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必修3----------------------------------- 第1章算法初步 1.1算法的意义 1.2流程图1. 2.1顺序结构1.2.2选择结构1.2.3循环结构 1.3基本算法语句1.3.1赋值语句1.3.2输入、输出语句1.3.3条件语句 1.3.4循环语句 1.4算法案例 第2章统计 2.1抽样方法2.1.1简单随机抽样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 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 2.2总体分布的估计2.2.1频率分布表2.2.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2.2.3茎叶图2.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 3.1平均数及其估计2.3.2方差与标准差 2.4线性回归方程 第3章概率 3.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3.1.1随机现象3.1.2随机事件的概率 3.2古典概型 3.3几何概型 3.4互斥事件 -----------------------------------必修4----------------------------------- 第1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弧度1.1.1任意角1.1.2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1三角函数的周期性1.3.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3.3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1.3.4三角函数的应用 第2章平面向量 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2.2向量的线性运算2.2.1向量的加法2.2.2向量的减法2.2.3向量的数乘 2.3向量的坐标表示2. 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2.4向量的数量积 2.5向量的应用 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 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3.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3.3几个三角恒等式 -----------------------------------必修5----------------------------------- 第1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 1.2余弦定理 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2章数列 2.1数列 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的概念2.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的概念2.3.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3章不等式

高中数学必修1《 函数的应用》知识点

第4章 函数的应用 第1讲 函数与方程 一、连续函数 连续函数: 非连续函数: 二、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0001f x x f x x f x ?、零点:对于函数,若使=0,则称为函数的零点. ()()()=0y f x f x y f x x ??2、函数=的零点方程的实根函数=图像与交点的横坐标. 3、零点存在性定理: ()[]()()()(),::,.0.y f x a b p q y f x a b f a f b ?????

()f x 三、用二分法求=0的近似解 步骤: ()()()()()()()12121233131323231,,0; 2,;2 30,20,2.i i x x f x f x x x x f x f x f x x x f x f x x x x x d +?<+= ?

【新教材】新人教A版必修一 函数与方程 教案

一、2019-2020学年新人教A版必修一函数与方程教案 二、知识梳理:(阅读教材必修1第85页—第94页) 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零点:对于函数,我们把使0的实数x叫做函数的零点。这样,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0的 实数根,也就是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所以方程0有实根。 (2)、函数的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那么,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使得=0,这个C 也就是方程0的实数根. (3)、零点存在唯一性定理:如果单调函数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那么,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唯一c,使得=0,这个C 也就是方程0的实数根. (4)、零点的存在定理说明: ①求在闭间内连续,满足条件时,在开区间内函数有零点; ②条件的函数在区间(a,b)内的零点至少一个; ③间[a,b]上连续函数,不满足,这个函数在(a,b)内也有可能有零点,因此在区间[a,b]上连续函数,是函数在(a,b)内有零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二分法定义:对于区间[a,b]连续不断且的函数通过不断把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的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2)、给定精确度()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步骤如下: ①确定区间[a,b],验证给定精确度(); ②求区间(a,b)的中点c; ③计算 (I)若=0,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 (II)若则令b=c,(此时零点); (III)若则令a=c,(此时零点); ④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若|a—b|,则得到零点的近似值a(或b),否则重复②—-④步骤. 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我们可用二分法来求方程的近似解,由于计算量较大,而且是重复相同的步骤,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定的程序,借助计算器或者计算机来完成计算.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答案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数学期中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2- ;2.-2;3.[0,1];4.56 π; 5.π;6.5;7. 6 π;8. 9.43±;10.]1,817[-;11.2 3

(2)函数的增区间为[,]()36k k k Z π π ππ-++∈(3 )[- 18.因为P 在直线OM 上,设(,2)P x x ,则(1,25),PA x x =--u u u r (7,21)PB x x =--u u u r , 22(7)(1)(21)(25)520125(2)8PA PB x x x x x x x =--+--=-+=--u u u r u u u r g , 故当2x =时PA PB u u u r u u u r g 取最小值, 此时(2,4),cos 17PA PB OP APB PA P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g u u u r u u u r 。 19223,13),,22t t x t y k ???-=--=++? ?? ??? ?r u r , x y =r u r g 232t -) (2 t +)+ (213)t -+-) (k +) =2 (3)40t t k --=, 2(3)4 t t k -∴= 2k t t +∴=222(3)343444 t t t t t t t t -+-+-=+==2(2)7744t +-≥-。 20.解:(1)2(sin )2sin 3sin 1y f x x x ==-+设sin ,[0, ]2t x x π=∈,则01t ≤≤ ∴223312()12()248 y t t t =-+=-- ∴当0t =时,max 1y = (2)当1[0,3]x ∈∴1()f x 值域为1[,10]8- 当2[0,3]x ∈时,则23666x π π π -≤-≤-有21sin()126 x 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