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牵手两代六年级

牵手两代六年级

牵手两代六年级
牵手两代六年级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为孩子的明天作准备

小学第六册

诸城经济开发区舜都小学吴劲砉

家庭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说其古老,可为中华民族家教传统源远流长,说其年轻,家庭教育真正作为一门科学才是近几年的事。而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迫切希望得到指导。目前这个任务就落在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身上。那么,怎样来上这样的课,以下是我的粗浅认识:

一、明确培训对象——学生的家长

我们面对的是家长群体,我们的目标是和家长一起探讨怎样教育孩子,家长心中可能有困惑,有无奈而又满怀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孩子接受并认可,这就是我们上课的主要目的——给家长支招。

二、和家长达成共识——正确认识现在的孩子

所谓“因材施教”,首先得摸清每个孩子的心理及个性特点,这就是要和家长分析学生的情况,告诉家长现在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我们有着天壤之别,不管从物质上、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比我们优越的多,他们生活在一个纷繁芜杂的社会环境中,有些孩子可能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得健康快乐而充实,有些孩子也可能承受不了各种诱惑而误入歧途,所以家长的教育和教师的关爱就更显得至关重要。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将成为普遍社会现象,青少年学生能不能健康成长,这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极大,特别是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中,家庭教育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型塑”的作用。有的家长虽然很关心孩子的成长,很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但因没有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简单粗暴,违反学生的发展规律,教育效果很差,所以我们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三、根据孩子出现的不同问题,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

今天我们交流的是《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第六册:为孩子的明天作准备

首先要对教材作总体把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以陶行知“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论和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造就“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及“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为最终目标,围绕着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发展需要和家长的期待与无奈,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的生活场景下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自然揭示并深入解决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所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孩子与自己、孩子与他人、孩子与家庭(家族)、孩子与学校、孩子与社会、孩子与自然等关系和相应的生活情景出发,帮助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家长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在此层面上,家庭教育所应有的心灵互动、交流体验式教育法和融于日常生活中、流淌于吃喝拉撒间的生活行动教育法将得到一个完美的呈现,而这种“说”与“做”的紧密结合也由此可以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帅,全书紧紧扣住“家庭教育要有利于孩子今天的发展,更要有利于孩子明天和后天的发展”这样一个科学的理念,努力引导读者,克服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甚至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的浅薄的教育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孩子在德、体、智、个性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内容。引导读者认识到,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关心、培养孩子,努力克服片面的“一半的教育”和畸形的“单打一”培养的倾向,为孩子身心协调发展和积蓄发展的后劲奠定基础。

该书自始至终引导读者要认识到,培养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必须要了解、掌握、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的规律,重点关注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思想观念问题,学会动脑筋进行教育的思考,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不要把培养教育孩子看成是单纯的技术性的问题,不要只是关注培养教育孩子的具体做法和手段。

书中的专家课堂重在剖析和探讨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与教育背景的综合影响,解除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烦恼和困惑,并帮助父母建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态度。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2、家长能根据相应的家庭环境和孩子性格特点,设计出简单易行而效果显著的教育活动。

3、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是“有爱无教”,这种爱如掌握不好分寸,就可能变为溺爱,使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甚至促使孩子走上邪路。)进行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4、指导家长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父母子女关系。

5、指导家长建立开放的家庭教育模式,不是对子女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把家庭教育搞活。

6、指导家长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智力开发和思品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文化科学知识和生活能力的培训缺一不可。

三、教学方法:(11种,老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1、讲授说理式:由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主题,直接讲授。

2、互动演练式:教师选择适当的安全,由家长扮演适当的角色,体会其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3、案例剖析式:选择一个案例,故事导入,引人入胜,深入分析,从中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法。

4、采访对话式:类似电视访谈和采访节目。从对不同家长的采访中推出不同的观点,得出科学的结论或观点。

5、现身说法式:由优秀家长就某一方面进行典型性介绍。

6、亲子互动式:家长带着孩子共同参加家长课堂,由教师或学生作为导演,进行亲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或其他活动。

7、头脑风暴式:提前布置一个专题,让家长事先搜集材料,到课堂上各抒已见,其他人不评论不批评。

8、激情演讲式:由教师演讲,激情感人,感染力强。

9、正反辩论式:针对某些观点和案例,征求家长意见,现场组成两帮进行辩论,以理服人,在辩论中明理,说服家长。

10、教材导读式:带领家长通读某一部分教材,并给家长讲解,可以让家长谈体会。

11、我问你答式:现场提问问题,让家长回答,或者让家长提问问题老师回答,当场解决问题。

下面,针对每讲,稍作统揽概括:

第一讲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

[教材分析]

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我是不是病了》和《我的声音怎么了》。介绍的是青春期孩子身体上的一些变化让孩子产生焦虑心理,家长应怎样面对这些孩子,教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身体变化引起焦虑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

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

[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

[教学难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由孩子在青春期的一些行为表现导入本课。

二、学习新课

1、家长自由读文中两个案例: “我是不是生病了?”、“我的声音怎么变了”。然后交流感受,通过教育故事,家长谈谈自己应借鉴文中父母的哪些做法。

2、解读青春期孩子的一般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5)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6)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

所有这些变化和发展都是在进行的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他们在各方面仍然是不完善、不成熟的:还不可能真正独立,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还没有成熟的感情世界,还不善于把握真正的友谊,还不能真正与成人平起平坐,还缺乏严谨的思维技能,还不具备真正尝试爱情的条件。

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突然性、多样性、特殊性,不仅使青少年自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有时也会让我们做家长的不知如何应付。往往是这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所以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感到了累——心累!

三、利用专家课堂告诉家长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1)父母要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如今的许多家长都认为,性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当孩子问起此类的话题时,要么含糊其词,要么转移话题,使得孩子对性问题有一种“羞耻”的概念,可好奇心又使得他们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得性的知识,由此,可能灰产生误导。因此,家长必须大方的和孩子谈性,观众古孩子的性教育,给孩子以及时科学的指导。

(2)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首先家长应明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一些变化是正常的,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在行动上的体现,家长不必过分注意和担心,对孩子的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动不应过分压制。否则就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心理隔阂、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3)给月经初潮的女孩和出现第二性征的男孩以更多的关爱和指导,教给科学的方法。

(4)帮助孩子对性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5)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孩子受到性侵犯。

四、联系实际,家长还要做到这些方面:

(1)为孩子准备一本青春期发育方面的通俗读物。

(2)给孩子讲一讲青春期、第二性征是怎么回事。

(3)主动找孩子交谈,关心其学习,倾听其理想,并加以赞扬和肯定,建立起孩子对父母的信赖感,交流性问题可以选择写信的方式,以避免彼此的尴尬,在谈话中了解孩子的烦恼和困惑,对症下药,找出消除其烦恼的正确办法。

(4)当孩子出现月经以后,要为孩子庆贺一下,祝贺他(她)的成长。

五、进行课堂总结,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

六、布置课后作业

(1)为孩子买一本有关青春方面知识的书。

(2)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二讲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教材分析]

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接纳自己》和《完善自己》。第一个故事反映的是孩子由于性格内向带来了烦恼,幸好有母亲的及时引导,才让孩子重新欢乐起来;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因自己的外表不美而自卑,妈妈通过故事和谈话,消除了孩子的困扰。两个案例都告诉我们: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及时引导。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心理苦恼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内向的方法;

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

[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内向的方法,以及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我要是外向就好了”。

(1)由“性格”的含义导入本课,进而向家长说明本课的教学目的。

(2)角色扮读,“情景对话”,点出孩子的内向性格。

(3)让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发言,谈一谈心理感受。

(4)老师解读性格内向的人的表现。

性格内向的人的表现有哪些?内向型的人则往往沉静、孤寂,独往独来。极端内向者在面对外界刺激时常常会表现出其明显的弱点,因为他们比较敏感,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并且总是把悲欢埋在心里,不愿意告诉别人,与别人共同分担,

从而使自己在进入应激状态后久久不能平静,心理危机常不能很快解除,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过于内向者应尽可能使自己变得外向一些。

(5)专家支招:面对内向的孩子,家长应该这样做:

①接纳孩子

②少批评,多鼓励

③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

④相信个性没有好坏之分

⑤改变孩子过于内向的个性

(6)在现实生活,家长还可以从这些方面来改变孩子内向的个性。

①要孩子正确地估价自己。有些内向者孤芳自赏、自诩清高;有些内向者盲目自卑,总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为了维护自尊而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前者应学会尊重别人,后者应要有自信。总之,应正确地估价自己,正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正视他人的优势与劣势,与他人平等相处。

②要孩子学会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内向者常常把不满、痛苦、烦恼、焦虑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底,使心理冲突长期难以解决,这不但可能严重地损害身心健康,而且会使内向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切忌不要遇事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将所有'心思'封闭在'自我'之中。要学会向自己的亲人或好友倾诉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性格就会渐渐开朗、外向起来。

③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内向的性格与环境与关,它可以在环境中形成,也可以在环境中改变。内向者如果能主动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最好能在班级或小组中担任组织者的角色,由此增加与同学们的交往,内向的性格在环境的影响下便会发生变化。

④要教孩子与他人相处,与人为善,善于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喜好与行为特点,了解什么样的话题对方最感兴趣,这样,与人交往时就能投其所好,使人觉得你容易接近,容易成为朋友。

⑤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广泛的兴趣会使人将心理活动倾注于活动之中,而减轻对自我的过分关注;还会使人的不良情绪在兴趣活动中得到很好地宣泄与转移;兴趣犹如一条纽带,会把具有共同兴趣的人连接起来,从而使与人际交往的融洽程度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青少年正处于性格形成定型的时期,可塑性还很大,性格的改变并不是很难的。

2、第二部分“我为什么不漂亮”,可找一学生和家长感情朗读“心灵独白”部分,从而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后,会格外关注自己的外表,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的外表,容易陷入自卑之中,进而她(他)的学习、效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专家课堂告诉父母怎样才能使孩子悦纳自己的外貌。

(1)父母不要以貌取人。在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对别人的长相评头论足,不要因为有的人长得好看而过分褒奖他,也不要根据别人的某些身体特征给人起外号。

(2)告诉孩子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外表的美是短暂的,是一闪而过的光辉,每个人都阻挡不了时间的步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美会随年龄一起慢慢消退,只有内在美才是永恒的。

(3)告诉孩子悦纳自己的缺点。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虽然人的相貌有差别,但正是这种差别,才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喜欢自己。

三、布置课后作业:

(1)把你认为孩子最好的五个品质写下来。

(2)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孩子那些方面需要加强?

第三讲教育孩子需要艺术

[教材分析]

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爸爸,你打死我算了》和《谁稀罕你的奖励》。反映的是孩子对父母的惩罚和奖励的敌对情绪,从而让家长明白,惩罚和奖励都是一种教育手段,关键是要适度。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

2.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惩罚孩子才会受到好的教育效果;

3、让家长知道奖励孩子也得讲究方法。

[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惩罚孩子才会受到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欣赏两个案例:“爸爸,你打死我算了”和“谁稀罕你的奖励”中的情景对话及心灵独白部分,请家长自由发言。

2、向家长介绍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生活散漫。

3、家长交流,针对不同类型的孩子该怎样教育。

4、专家告诉我们: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它是在一个人、一个儿童,做了与社会准则相违背的事,而教育者希望他改正时使用的。一般来说对幼儿能用轻一点的惩罚手段即足以使他改正错误,就不要用比较重一点的惩罚手段。当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为了使惩罚行之有效,应该做到这样几点:

(1)要弄清情况。惩罚总是在孩子做了一件错事或违背了某种规定以后采用的。那么,要惩罚孩子,必须先了解他做了什么错事、违反了什么规定,更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为什么会违背这个规定。这时,你采用的惩罚手段就会比较切合实际,孩子也会心服口服,教育的效果就达到了。

(2)要宽容真诚。孩子年龄小,对事情的对错有时判断不清,又因情绪易波动,或受其他孩子的影响,偶尔会做出不符合社会准则的事,这时你就要宽容,要真诚相待,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稍稍说几句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故意虚张、夸大问题、用刺激的字眼(如捣乱、偷等),改变问题的性质。须知这样做的结果,孩子会变成谨小慎微的人,或者说谎,以求安宁,次数多了,会破坏和孩子的关系。

(3)要及时处理。孩子的记忆短暂,对在激情中发生的事,或在漫不经心的心态下做的事往往过后即忘,所以要及时处理。如果孩子在一天内做了两三件错事,应该一件一件分开来处理,有的要重罚一点,有的只要说两句即可,切不要到晚上因为心情不好来个一、二、三细数,孩子对有些事早已忘记了,且作出的惩罚的分寸又不知与哪一件错事相当,这样的教育方式就不好。有时还有这样的情况:母亲自己觉得惩罚孩子“不忍心”,就把“坏事”推给父亲,对孩子说:“等你爸爸回来好好收拾你。”这种做法的结果是: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还会降低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或人为地破坏父子感情。

(4)要简化说理。在惩罚孩子以前要说理,但是,这时的说理要就事论事,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来讲,切忌抽象地讲大道理,要愈简洁明了愈好。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母亲数落孩子,滔滔不绝,反复唠叨,孩子愈听愈糊涂,愈听愈不耐烦,最终产生逆反心理,索性不听、不改了。有经验的母亲往往只把为什么做了这个错误要到惩罚的道理讲一遍,然后指出应该怎样做就可以了。

(5)要个别处理。所谓个别处理是指:在孩子做了错事以后,家长要和他个别谈话,或者个别处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主要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两岁的孩子已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有了自我,渐渐地就有了自尊心。有的家长不注意,往往喜欢当着小朋友的面数落孩子,甚至将他与别的、他们认为是好孩子的小朋友比较,这样就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他会离群独处,有时又会出现攻击行为,教育出现了负效果。

(6)要先有预告。对有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可以预知时,先给一定的信号作为“要惩罚了”的前奏,会减少许多不良行为。有预告,孩子觉得是尊重他的,同时在预告后的短暂时刻可以使他调整自己的行为,避免了错误。

(7)要错罚相当。错与罚要相当指的是:孩子犯了多大的错,就要用多大的罚,绝对不能轻错重罚,当然也要避免重错轻罚了。一定要掌握惩罚的“度”。愈是年龄小的孩子,惩罚应该愈轻。有时,家长不是按孩子的年龄,也不是按错误的程度,而是按自己当时、当日的情绪来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明明孩子的问题不大,但家长今天情绪不好,就劈头盖脑地把孩子打一顿;有时孩子把邻居小朋友打出了血,邻居找来了,偏偏家长今天工作很顺心,还受到领导的表扬,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错误,也只轻描淡写地叫他以后注意,这就不好了。罚与错要是不相当,孩子不能分清是非,也难以改正。

(8)要重奖改正。奖励与惩罚都是教育手段。奖励用在使被奖励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再出现。比如一个儿童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赶忙去扶他起来,家长奖励(或表扬)了他。第二次他又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他也会这样做。惩罚用在使被惩罚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不再出现。比如一个儿童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家长批评了他,第二次他又在公共场所,但没有大声喧哗,他改正了错误。相对来说受到奖励而再做类似的行为比受到批评,不再做类似的行为要容易得多,这是因为对儿童来说抑制比兴奋困难。所以,儿童的好行为固然应该受到奖励,而改正了不良行为,更应该受到重奖。鲜明的奖罚对比,更容易使儿童避恶从善,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采取惩罚手段教育孩子,是一种不愉快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痛苦的选择。但是惩罚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摒弃,关键是什么情况可以使用惩罚,该怎样惩罚孩子,这些都是需要家长掌握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曾说:“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

要使奖励有效,应该这样做:

(1)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本该做的,是他的责任,不属于奖励的范围。

(2)让孩子明白奖励的意义。胜者,戒躁戒骄;败者,努力拼搏。

(3)奖励生活的细微处。

(4)奖罚分明,而且必须和批评分开,奖是奖,不带罚,不带“希望”。

三、进行课堂总结

奖励和惩罚都能促进孩子的成长,关键是要奖罚分明、适度。

可选用的案例故事: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的教子之道

及时修正长歪的“枝杈”——孟母教子的故事

《马克·吐温与女儿》

四、布置家长作业:

1、您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惩罚自己的孩子?

2、在惩罚孩子的时候,您都坚持怎样的原则?效果如何?

第四讲失败面前不言弃

[教材分析]

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爸爸,我又丢丑了》和《妈妈,我又落选了》。每一个案例反映了孩子面临毕业,成绩下降,自卑、厌学,并给出了家长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心理的方法;第二个案例反映的是竞争对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

通过案例,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先要对孩子有信心,并帮助孩子及时走出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自卑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教育;

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重视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对孩子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

告诉家长在生活中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

[教学方法]

案例剖析、讲授说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从而告诉家长本课的教学目的及重难点,让家长明确本次培训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欣赏案例中的情景对话,老师角色伴读,并提出问题:从而与家长们达成共识。接着通过分析案例中孩子及爸爸的心声部分让家长对案例加深了解,通

过教育故事告诉家长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去做,然后通过说理的形式和家长分析造成孩子自卑厌学心理的三个方面,让家长们若有所思。

(二)走进专家课堂。跟家长一起看一看专家为家长们分析的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和厌学的办法。共四个方面:

1.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氛围。

2.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

3.正确了解自己的孩子,确定适当的期望值。

4.加强与老师的配合,让孩子获得快乐。

(三)现实说法,家长做法。告诉家长从以下几方面教育孩子:

1.让孩子觉得“我能行”。

2.让孩子成功的四种说话语气。

3.如果孩子产生不想上学的念头,要高度重视,想尽各种办法,帮他树立信心。

(四)针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如: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小心把同学的东西弄坏了、竞选失败等等,让家长明白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孩子正确面对这些问题:

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

2.帮助孩子总结经验

3.要爱护孩子的自尊心

4.让孩子学会接受失败

(五)课堂小结。引用这样一句教育名言作为结束语:“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位家长知道今后教育孩子的方向。最后,把风行于美国的赏识与激励教育中的几句话与家长共享:

种子需要阳光和空气,孩子需要赏识与激励。

一味地责备,只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赞美能使孩子走向成功。

平等的沟通使孩子走进清华。

激励是培植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方法。

推荐名言: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生活就是战斗。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六)布置课后作业:

(1)把想想你的孩子有哪些优点?至少写五个品质。

(2)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孩子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3)当你的孩子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你会如何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呢?

第五讲正确交往有学问

[教材分析]

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他好打我小报告》和《叫你骂我独眼龙》。告诉了我们孩子在遇到这些问题时的心理困扰,家长要及时给孩子讲清道理,并善于引导孩子要懂得宽容。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2.让家长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孩子交往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孩子交往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新课

1、放情景对话录音,让家长交流自己听了之后的感受,然后通过“心灵独白”部分与家长们产生共鸣,老师解读孩子打报告现象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危害:

“打小报告”之所以在道德上难以被人接受,是因为它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打小报告”的人或告密者之所以遭人唾弃和孤立,是因为他们使周围的人感到了不安全。儿童心理学家们发现,儿童需要一个可以预料的世界,不确定性

会使人产生恐惧和焦虑。如果班级里总有人“打小报告”,班级气氛一定是紧张不安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一定疏远的、戒备的。而对人的不信任一旦植根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一生中他都很难坦诚地、轻松地面对他人。为了处理人际关系,他不仅会损耗大量的心理能量,而且还会因各种误解而造成自己与他人的痛苦。

“打小报告”虽然不等同于“告密”,但在人们心中,背地里说别人坏话、“打小报告”、告密是一个连续的链条。这些行为会造成群体和个人内心的激烈冲突,因为在成年人的世界中,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卑劣的。

2、带领家长走进专家课堂

自己的孩子因为被打了小报告而闹的不愉快时,家长该怎么办呢?

(1)尽量少的干预孩子的之间的矛盾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因为小孩子之间是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许今天闹矛盾,明天说不定就成了好朋友,如果大人参与其中,说不定会使事情越弄越复杂。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孩子必须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所以家长应降这个权利叫给孩子,让他有机会学习、预演将来怎么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2)告诉孩子不要听信传言,不要猜忌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家长应教育孩子本着“和为贵”的原则相信同学,不要听风就是雨。

(3)教孩子学会沟通。首先,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能平等交流自己的想法;其次,家长还要为孩子创造愉快的人际心理环境,尽量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是孩子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最后在孩子遇到沟通和交往困难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交往和沟通方面的技巧等等。

同时还要告诉家长教会孩子这样面对打小报告:

①寻根溯源,有则该之,无则坦然。

②主动沟通,消除误会。

③为人大度,主动示好。

3、“叫你骂我‘独眼龙’”这个案例则是点出了孩子在生活中与同学闹矛盾,进而造成心理情绪,告诉家长教会孩子学会宽容忍让:

(1)要教育孩子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让他懂得他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不能给他特殊权利,让他高高在上。

(2)要求孩子心中有他人,不要总是以“我”为中心,一切只顾自己。

(3)必要时让孩子有一些吃亏让步的体验,以锻炼孩子的克制能力。

(4)多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使之从中得到锻炼。

(5)要教育孩子理解和尊重自己的长辈,体谅长辈的辛苦,珍惜长辈的劳动成果和对自己的爱护。

(6)家庭成员间要友爱宽容,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稳定的宽容忍让的良好品质。

引用一些教育故事《回声的故事》、《忽略仇恨袋》、《宽容的力量》、《宽厚的吕蒙正》更具有说服力。

三、进行课堂总结

四、布置课后作业

(1)平日里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帮助孩子测测自己的宽容度。(课本94页)

(3)怎样让孩子学会宽容?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

第六讲道德意识需要培养

[教材分析]

本讲包括两个案例故事:《妈妈,请再相信我一次》和《不就是一只鸟吗?》。从两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道德意识需要培养。一是要弄清孩子偷拿钱的动机,本着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原则妥善解决;二是当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置之不理时,父母要循循善诱,让孩子明白过错。

[教学目的]

1.向家长讲解孩子不良习惯的动机;

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面对及解决孩子的不良习惯;

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感和爱心.

[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面对及解决孩子的不良习惯;以及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感和爱心.

[教学方法]

情景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让家长明确学习目的。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妈妈,请再相信我一次”。师生情景剧表演,让家长自由发言并讨论。老师角色扮读孩子及妈妈的心声,家长自读教育故事。

2、针对现实情况跟家长分析孩子犯错的动机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花钱是孩子的心理需求;

(2)孩子的是非界限模糊,往往不把拿家里钱去花当成一种严重的错误;

(3)有的孩子没有零花钱,有的孩子认为大人给的钱不够花想跟父母要有困难,所以就自己拿。

(4)有的孩子进精神极度贫乏为了讲排场要面子为了赢得所谓的友谊只好偷拿家长的钱去”购买友谊”。

(5)家长本身的不良行为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三、走进专家讲堂

如何解决孩子偷拿家里钱的行为呢?

1、对孩子的行为定位为“拿”,不是“偷”,孩子知道不对了就可以了,不要让孩子再加深负罪感;特别是在公共的场合,要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切不可揭孩子的短。

2、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时,不要批评孩子而要欣赏他的勇气。

3、为对孩子的需求关注不够,向孩子道歉,适当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与人际交往;

4、与孩子温馨地商量,每一个月多少零花合适(建议由少到多,以同学的零花钱平均水平为参考),给孩子一个理财的机会;

5、答应他,同时需要孩子给一个承诺,不再私下“拿”家里钱(确定惩罚措施,别打哦,可以加倍扣以后的等等);

6、注意引导孩子消费的种类与方向、学会记录账目等等;

7、充分尊重孩子的财务安排,别过分干预;

8、学会分享孩子因此而发生的趣事,成功的经验,在分享和交流中,孩子获得更大的进步。

四、家长做法

在家庭教育中,要使孩子真正处理好以上的问题,还需要家长从以下入手。

(1)当孩子发生偷窃、撒谎等不良行为时,家长要给予适当的惩罚。

(2)要奖赏孩子的真话。

(3)给孩子准备一份“表现记录表”。

(4)制定消费计划表,引导孩子有计划地使用钱。

(5)放好自己的钱,除掉使孩子犯错的诱因。

(6)偷窃成瘾的孩子应到正规的心理诊室进行治疗。

五、自学第二案例“不就是一只鸟吗?”,相互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共同学习专家支招: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感和爱心。

(1)以身示教,胜于言传。

(2)转移坏习惯,引导正确的方向。

(3)欣赏孩子的变化,促使孩子自爱、自立、自强心的形成。

(4)巧设意境,不换时机地进行情感教育。

(5)赞扬孩子有爱心的举动。

联系实际,告诉家长还要善于引导孩子,做到:

1、积极参与“希望工程”。

2、向灾区奉献爱心。

3、关心身边的人。

六、进行课堂总结,道德感和爱心的培养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但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步调一致,共同培养。

七、布置课后作业:

(1)给孩子买一些关于爱心故事的书.

(2)记录孩子的表现

第七讲帮孩子打开心结

[教材分析]

本讲包括两个案例故事:《只要爸爸不喝酒》和《为什么总是我去倒垃圾》。第一个故事指出孩子的不良情绪有时是由家长引起的,家长应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第二个故事则反映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苦恼如果不及时引导,就容易导致孩子焦虑、抑郁等心理。本讲从各方面给家长指出了对策。

[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主要是让家长了解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接纳和鼓励并让家长掌握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帮助孩子搞好人际关系。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1、由孩子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感到苦恼导入,声情并茂地讲述书中“只要爸爸不渴酒”和“为什么总是我去倒垃圾”两个案例故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一些内容,以引起家长对此问题的重视。

2、根据案例一,让家长明确,家长一定要重视自身在孩子教育中的影响功能,不要对孩子有精神虐待,做到:

(1)接纳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2)尊重孩子——从生命的孕育开始。

(3)鼓励孩子——从孩子的微小进步开始。

(4)宽容孩子——让孩子学会爱。

3、告诉家长,管教孩子是当天下父母的重任,是一门学问,它还应该是现代父母的必修课。最关键的是,父母应该具备稳定的心理状态。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怒不择言,要使用正面鼓励的语言与孩子沟通,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要首先做到,为孩子指出一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切莫一味指责。

4、请家长自读“教育活动”部分,加深理解。

二年级牵手两代教案

二年级牵手两代教案 南外女孩“闯”进哈佛、计算机“神童”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文科女生玩转数学……当这一个个富有神奇色彩的孩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望着家里对着书堆愁眉不展的自家孩子,不少家长感叹不已:为什么人家的孩子那么“完美”,咱家的这个提到学习就不带劲了呢?现在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越来越高,并且越来越想对孩子进行适时适当的家庭教育了,但有点无从下手。家庭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说其古老,可谓中华民族家教传统源远流长,说其年轻,家庭教育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才是近几年的事。可是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那么怎样才是科学的家庭教育?如何解决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家长们迫切希望得到正确的指导。而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身上。那么,怎样来上这样的课?怎样让家长从紧张的工作之余、繁忙的家务劳动中来到我们的教室,坐下来忘记疲惫、抛却烦恼,认真投入到家长课程的学习中来,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课程有一个很好的课堂教学设计。那么关于课堂教学设计,我个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 1.强调家长课程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这又可以从以下几个小方面加以分析: (1)传统教育的弊端 (2)教育的现状,学生的在校时间缩短,但高考、中考以及各类考核中考察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泛,单凭学校教育是很难完成孩子的全面学业的。 (3)家庭教育的突出作用 (4)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 (5)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2.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激情,以激情激活家长,以激情点燃课堂。 3.案例的选取不要局限于教材。既要典型,又要生动,更重要的是贴近我们的生活,或者说,这就是我们家庭中经常出现的个案,让家长身临其境,让他们感觉到说的就是自己,从而全神贯注地融入课堂中,一句话,通过鲜活的案例抓住家长。 4.课堂要注意互动。其实最鲜活最丰富的案例在家长那里。让他们讲述他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让他们倾诉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奈、担心、困惑,让他们传授在教育孩子时所采用的好的、科学的、可以借鉴的做法等等。每一个家庭都是不同的,但是在家庭教育上却都有相似之处,所以,一个家长的问题可能就是许多家长都需要解决的。这样,提出问题,一起讨论问题,再一起找到解决的办法,让课堂互动起来,这样就会让课堂充满生机,既让家长感到生动有趣,又确确实实解决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家长感受到学习家长课程的作用。

三年级 新版牵手两代教案

三年级《牵手两代》教学教案 侯镇实验小学三年级张鹏丽各位家长: 上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第三册《转角处阳光依旧》的教材内容。这册书紧扣三年级阶段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现代家庭教育现状,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从促进孩子德、智、体、个性等全面发展的角度,用自然而富有觉悟的心灵对白、真实情景下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典型的教育案例分析和点评,自然提示并深入解决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是家长朋友及众位读者不可多得的家庭教育指导丛书。 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学习一下第一讲。 第一讲事物皆有正反面心态亦分正与偏【教学目的】 1 通过此次学习,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孩子有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通过此次学习,使家长了解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协调孩子坚信事物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应该既看到好的一方面,也要积极面对坏的一方面,并掌握如何在家教实践过程中,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 【教学重点】 家长了解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态,协调孩子坚信事物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应该既看到好的一方面,也要积极面对坏的一方面,并掌握如何在家教实践过程中,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

【教学对象】 三年级家长学员 【教学方法】 情景演绎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总结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一、情景演绎:小脚丫的烦心事 1、小脚丫的AB剧 【小脚丫A】妈妈说过,我是小孩儿,上车就理所应当给我让座,他们得尊老爱幼。可今天的公交车上,没有一个人给我让座。哼!他们这些人也太没有礼貌了,以后我长大了,看到小孩儿上车也不会给他们让座。 【妈妈A】现在的社会太冷漠了,车上那么多人,都没有一个人给孩子让座。这是什么世道,真是让人心寒! 【小脚丫B】以前上公交车,都有人给我让座,可今天上车,没有一个人给我让座。开始的时候我还有些生气,可妈妈告诉我,那是因为我长高了,长大了,别人都把我当成大孩子了,所以才没有人给我让座。听了妈妈的话,我好开心,我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很快我就可以一个人坐车回家了,呵呵,我长大喽! 【妈妈B】今天在公交车上,看到乘客中没有给小脚丫让座的,昂刚开始我心里也有点儿失落,可转念一想,小脚丫个子都一米二多了,该让他学着自立自强强了。再说,这些乘客也累了一天了,他们可能也觉得小脚丫是大孩子了。

牵手两代三年级教案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第三册《慢慢走,欣赏孩子呦!》的教材内容。这册书紧扣三年级段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现代家庭教育现状,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从促进孩子德、智、体、个性等全面发展的角度,用自然而富有觉悟的心灵对白、真实情景下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典型的教育案例分析和点评,自然提示并深入解决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是家长朋友及众位读者不可多得的家庭教育指导丛书。 本册教材共分为八讲:即《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强化孩子的自我管理》、《帮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孩子的成长需要自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教会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孩子需要欣赏》。 第一讲《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这一部分的设置主要是针对孩子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后,课程增多了,加了英语和科学、社会三门课程,需要重点记忆的东西多了,孩子可能会在一时间内感觉有些慌乱,有点力不从心,因此,教材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做不完的作业,烦。二、我的学习有点难。 一、做不完的作业,烦 教学目的:找到孩子认为作业多的症结并对症下药。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案例导学法、互动交流谈话法。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帮助家长找到孩子认为作业多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孩子的心理定向。 教学过程: 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如,(一)阅读教育故事 首先引导家长阅读教材中的教育故事并展开讨论,评价学习故事中这位“爸爸”的做法:在发现孩子抱怨作业多时没有一味的着急上火,更没有去指责孩子,而是非常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通过了解同学和老师,理智地寻找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消极心理情绪的原因。并和老师达成共识,制定解决方案,由老师负责孩子在校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完成课堂作业,整理学习用品和做好值日等,家长负责培养孩子专心完成作业的习惯,并督促他加快生活节奏,提高学习和做事的效

小学生四年级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第一讲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教案

第一讲 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孩子学习能力低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向家长介绍孩子学习能力低的原因; [教学难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自学能力等。这一讲主要是讲家长该 如何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数学学习能力。可以说记忆力是儿童学习的最基本的基础,没有记忆就无法完成 学习任务。记忆力不强等学习能力不足是这个年龄段许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b5E2RGbCAP 二、学习新课 1、家长自由读文中的“情景对话”、 “心灵独白”和“教育故事”,然后交流感受,生活中自己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通过教育故事, 家长谈谈文中的父亲给了自己哪些方面的启示。p1EanqFDPw 小结:这位家长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说教方式,不是把孩子批评一通,也不是让孩子下保证写检查, 而是积极向他人求助,找到学习英语的方法,然后把这些方法提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作出了选择,这位 家长的做法实在值得我们学习。DXDiTa9E3d 2、解读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一般记忆特点: ★记得快,忘得也快。 三、走进专家课堂 1、每个人的记忆力相差不多,差别只是在后天的培养和锻炼。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遗忘曲线,他经过大量记忆实验,最后总结出的规律是:人的遗忘规律是 先快后慢。所以,及时复习,让所学知识反复地刺激孩子的大脑神经,经过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记 忆力就会大大增强。RTCrpUDGiT 2、培养孩子良好的记忆从以下方面入手: ★培养孩子良好的记忆情绪。记忆的培养在于有“我能记住”的信心,有了这种信心,精神抖擞,心 情舒畅,也就有了记忆的热情。5PCzVD7HxA ★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记忆方法 ①系统记忆法:循序渐进、深入理解、点滴积累

【K12学习】七年级牵手两代教案

七年级牵手两代教案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 1适应新环境------和孩子一同成长 东盘中学王恒旭 【教学目的】 1、针对初一孩子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提出帮助家长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 2、使家长进一步认识家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教学重点】使家长了解孩子适应不良心理的表现,帮助家长找出孩子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原因,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教学方法】 导入法,谈话交流法,总结讲授法。【教学过程】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全班51个学生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家长课程的学习,感谢大家对我们学校工作的关注和对我的工作的支持。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已经成长为懂事的、有礼貌的有一定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中学生了。入学适应不良,是初中生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尤其在初一新生中最为普遍。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挫折,他们有的一时

没有了精神支柱,甚至失去了信心,产生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变得心情抑郁;有的遇事难以自控,便采取种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我们的孩子在这方面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今天这堂课我们将针对孩子这方面的问题,对症下药,力争帮助孩子解决这样的问题。 引出课题《适应新环境------和孩子一同成长》二、授课过程 家长交流:初中生有哪些适应不良的心理表现? 结合孩子的表现观察孩子有哪些不良心理。教师总结:初中生适应不良的心理表现 1、紧张、焦虑 因为学习场所便了,同学便了,授课教师变了,住宿环境变了,初入学的学生难免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体验。适应力弱的同学 1 有相当长时间会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中。 2、回避、退缩 内向、不善言谈、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的学生在进入新环境后容易产生回避、退缩行为。 3、逞强、攻击 有一部分学生于个性外向、性情急躁以及不安全的心理,在新环境下容易通过逞强、攻击的方式掩饰内心的脆弱。 4、敏感、多疑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六年级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六年级教案 第一讲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 [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身体变化引起焦虑的原因; 2.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 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 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并能适时进行指导。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青春期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到实际中去,并缓解因此而产生的焦虑。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朋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坐在一起,来共同学习《牵手两代——家长课程》,这次,我们就如何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也就

是如何让孩子了解青春期的知识,并缓解因此而产生的焦虑进行一下探讨。 二、学习新课 1、我们先学习两个案例:第一页的“我是不是生病了?”和第十页中的《我的声音怎么变了》。 (1)家长自由读案例。 (2)请家长交流自己感受到的事例,说说自己的感受。 (3)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又是怎么处理的?请几位家长谈自己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两则教育故事。在这两个故事中,家长是如何让孩子了解性知识,缓解紧张情绪的呢? (1)从中我们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吗? (2)请家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见解。 (3)家长发言,教师小结。 3、解读青春期孩子的一般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

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5)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6)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 所有这些变化和发展都是在进行的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他们在各方面仍然是不完善、不成熟的:还不可能真正独

牵手两代教案

牵手两代-----幸福路上 流河小学四年级 【教学目的】 1、针对初一孩子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提出帮助家长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 2、使家长进一步认识家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重点】 使家长了解孩子适应不良心理的表现,帮助家长找出孩子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原因,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 【教学方法】 导入法,谈话交流法,总结讲授法。 【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全班51个学生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家长课程的学习,感谢大家对我们学校工作的关注和对我的工作的支持。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已经成长为懂事的、有礼貌的有一定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中学生了。入学适应不良,是初中生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尤其在初一新生中最为普遍。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挫折,他们有的一时没有了精神支柱,甚至失去了信心,产生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变得心情抑郁;有的遇事难以自控,便采取种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我们的孩子在这方面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今天这堂课我们将针对孩子这方面的问题,对症下药,力争帮助孩子解决这样的问题。 引出课题《适应新环境------和孩子一同成长》 二、授课过程 (一)家长交流:初中生有哪些适应不良的心理表现? 结合孩子的表现观察孩子有哪些不良心理。 教师总结:初中生适应不良的心理表现 1、紧张、焦虑

因为学习场所便了,同学便了,授课教师变了,住宿环境变了,初入学的学生难免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体验。适应力弱的同学有相当长时间会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中。 2、回避、退缩 内向、不善言谈、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的学生在进入新环境后容易产生回避、退缩行为。 3、逞强、攻击 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个性外向、性情急躁以及不安全的心理,在新环境下容易通过逞强、攻击的方式掩饰内心的脆弱。 4、敏感、多疑 因为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环境缺乏信赖感,从而表现的敏感、多疑。 5、寂寞、孤独 一些孩子刚入初中后由于没有知心的朋友,得不到教师的关心和关注会感到寂寞、孤独。 (二)初中生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原因 (1)环境变化是新生适应不良的直接原因 ①生活环境的变化 尤其是住宿生,有些同学甚至是首次单独离家,需要自己料理生活起居,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有经验的人的指导,无疑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感。 ②人际环境的变化 同一年级的伙伴来自更大的范围,必须重新确立人际关系,重新组合朋友,这也是个新课题。 ③学习环境的变化 学习内容和节奏的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学习氛围的变化以及学习方式的变化造成了孩子对学习环境的不适应。 (2)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是新生适应不良的内在因素 伴随生理的快速成长,心理活动的激烈、动荡,羞耻心和自尊感,初步的成人感,逐步增强的自尊心容易与教师和家长产生沟通障碍。情感和意志较为脆弱,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支配。 (3)社会支持系统和社会期望的变化加剧了新生的适应不良问题 家长的不当教育,过分的期望值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造成孩

牵手两代幸福路上孩子成绩下降了教案

第二讲:孩子的成绩下降了 ——如何帮助孩子跨过“三年级效应” [教学目的] 1、针对部分孩子刚上三年级成绩下滑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读以及寻求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挺高成绩。 2、指导家长认识到应给予孩子成长所必须的自由空间,不要溺爱孩子,不要事事限制孩子,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3、使家长认识到应该认真对待孩子成绩的问题,给孩子留下一片创造的天空,保护孩子的创造天性,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 【教学重点】 1、使家长了解孩子从一二年级到三年级过渡阶段孩子的心理变化。以及学习内容上的变化。 2、通过学习,让家长们掌握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家庭教育。 3、使家长认识到应该认真对待孩子成绩的问题,并采用多种措施引导孩子向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学难点】 让家长们真正掌握提升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让家长正确对待孩子成绩的起伏。 使家长了解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动脑筋进行教育的思考,实现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与引导。 【教学方法】 导入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系统讲授法,总结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周女士的女儿就读于漳州市实验小学。她跟先生平时不怎么管女儿的成绩,觉得女儿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年龄也比较小。但他们发现,女儿上了三年级,成绩下降不少。“一、二年级时,孩子考试都很认真地求满分,不然也是98、99,现在却总因为粗心,如一些错别字等被扣分,比较难上90分了。”周女士很焦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批评了几次总不见效。 黄先生是东铺头中心小学的老师,他的儿子也碰上类似情况,“一、二年级两科经常100分,现在就总是80多,最高也就一次90分,而且上课不专心,会被老师点名。”他和老师关系好,很清楚儿子的动向。最近,儿子不怎么听话,还学会了顶嘴。“虽然我也是老师,但说多了孩子就有反叛情绪,爱理不理的,拿他没辙。”他没少辅导,但孩子不愿多做额外的作业,“其实有时候就是粗心做错题,但说了还犯”。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出现了“三年级效应”,在思想、行为、学习上出现了分化,相信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进入三年级后会有相似的问题出现。 有这样一句话“一二年级不分上下,三四年级两极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短短的几句话就概括了小学阶段孩子的变化。其中孩子的中年级会开始出现学习分化现象。于是三四年级也成了孩子难以跨越的一道“坎”。 小学三年级似乎是个分水岭。不少家长感觉,孩子上了三年级,不但成绩下降,而且更爱玩了,不喜欢学习。这让很多家长心急,在网络上议论纷纷。这到底是怎么了? 三年级时,孩子正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抄写机械式的作业过渡到思考式写作。这种转变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有难度,加上有些孩子学习习惯不好,不懂的知识容易放过,堆积久了导致成绩下降。 一、什么是学习分化 学习分化是指对于同一学习内容,不同孩子的学习结果的差异较大,有的学得很好,有的学的很差。学习成绩分化是学习分化的直接最明显的体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的学习分化开始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明显,造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出现。怎么看到及面对孩子的学习分化是家长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牵手两代教案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 1适应新环境------和孩子一同成长 东盘中学王恒旭 【教学目的】 1、针对初一孩子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提出帮助家长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 2、使家长进一步认识家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重点】 使家长了解孩子适应不良心理的表现,帮助家长找出孩子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原因,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 【教学方法】 导入法,谈话交流法,总结讲授法。 【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全班51个学生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家长课程的学习,感谢大家对我们学校工作的关注和对我的工作的支持。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已经成长为懂事的、有礼貌的有一定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中学生了。入学适应不良,是初中生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尤其在初一新生中最为普遍。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挫折,他们有的一时没有了精神支柱,甚至失去了信心,产生自我怀疑的消极情绪,变得心情抑郁;有的遇事难以自控,便采取种种激烈的方式来发泄。我们的孩子在这方面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今天这堂课我们将针对孩子这方面的问题,对症下药,力争帮助孩子解决这样的问题。 引出课题《适应新环境------和孩子一同成长》 二、授课过程 (一)家长交流:初中生有哪些适应不良的心理表现? 结合孩子的表现观察孩子有哪些不良心理。 教师总结:初中生适应不良的心理表现 1、紧张、焦虑 因为学习场所便了,同学便了,授课教师变了,住宿环境变了,初入学的学生难免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体验。适应力弱的同学

有相当长时间会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中。 2、回避、退缩 内向、不善言谈、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的学生在进入新环境后容易产生回避、退缩行为。 3、逞强、攻击 有一部分学生由于个性外向、性情急躁以及不安全的心理,在新环境下容易通过逞强、攻击的方式掩饰内心的脆弱。 4、敏感、多疑 因为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环境缺乏信赖感,从而表现的敏感、多疑。 5、寂寞、孤独 一些孩子刚入初中后由于没有知心的朋友,得不到教师的关心和关注会感到寂寞、孤独。 (二)初中生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原因 (1)环境变化是新生适应不良的直接原因 ①生活环境的变化 尤其是住宿生,有些同学甚至是首次单独离家,需要自己料理生活起居,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有经验的人的指导,无疑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感。 ②人际环境的变化 同一年级的伙伴来自更大的范围,必须重新确立人际关系,重新组合朋友,这也是个新课题。 ③学习环境的变化 学习内容和节奏的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学习氛围的变化以及学习方式的变化造成了孩子对学习环境的不适应。 (2)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是新生适应不良的内在因素 伴随生理的快速成长,心理活动的激烈、动荡,羞耻心和自尊感,初步的成人感,逐步增强的自尊心容易与教师和家长产生沟通障碍。情感和意志较为脆弱,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支配。 (3)社会支持系统和社会期望的变化加剧了新生的适应不良问题 家长的不当教育,过分的期望值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造成孩子适应出现问题。 (4)受关注程度下降造成心理落差是部分新生适应不良的直接

牵手两代幸福路上孩子成绩下降了教案

牵手两代幸福路上孩子成绩下降了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第二讲:孩子的成绩下降了 ——如何帮助孩子跨过“三年级效应” [教学目的] 1、针对部分孩子刚上三年级成绩下滑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读以及寻求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挺高成绩。 2、指导家长认识到应给予孩子成长所必须的自由空间,不要溺爱孩子,不要事事限制孩子,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3、使家长认识到应该认真对待孩子成绩的问题,给孩子留下一片创造的天空,保护孩子的创造天性,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 【教学重点】 1、使家长了解孩子从一二年级到三年级过渡阶段孩子的心理变化。以及学习内容上的变化。 2、通过学习,让家长们掌握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家庭教育。 3、使家长认识到应该认真对待孩子成绩的问题,并采用多种措施引导孩子向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学难点】 让家长们真正掌握提升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更新家庭教育观念,让家长正确对待孩子成绩的起伏。 使家长了解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动脑筋进行教育的思考,实现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与引导。 【教学方法】 导入法,谈话交流法,案例分析法,系统讲授法,总结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周女士的女儿就读于漳州市实验小学。她跟先生平时不怎么管女儿的成绩,觉得女儿的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年龄也比较小。但他们发现,女儿上了三年级,成绩下降不少。“一、二年级时,孩子考试都很认真地求满分,不然也是98、99,现在却总因为粗心,如一些错别字等被扣分,比较难上90分了。”周女士很焦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批评了几次总不见效。 黄先生是东铺头中心小学的老师,他的儿子也碰上类似情况,“一、二年级两科经常100分,现在就总是80多,最高也就一次90分,而且上课不专心,会被老师点名。”他和老师关系好,很清楚儿子的动向。最近,儿子不怎么听话,还学会了顶嘴。“虽然我也是老师,但说多了孩子就有反叛情绪,爱理不理的,拿他没辙。”他没少辅导,但孩子不愿多做额外的作业,“其实有时候就是粗心做错题,但说了还犯”。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出现了“三年级效应”,在思想、行为、学习上出现了分化,相信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进入三年级后会有相似的问题出现。 有这样一句话“一二年级不分上下,三四年级两极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短短的几句话就概括了小学阶段孩子的变化。其中孩子的中年级会开始出现学习分化现象。于是三四年级也成了孩子难以跨越的一道“坎”。 小学三年级似乎是个分水岭。不少家长感觉,孩子上了三年级,不但成绩下降,而且更爱玩了,不喜欢学习。这让很多家长心急,在网络上议论纷纷。这到底是怎么了? 三年级时,孩子正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抄写机械式的作业过渡到思考式写作。这种转变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有难度,加上有些孩子学习习惯不好,不懂的知识容易放过,堆积久了导致成绩下降。 一、什么是学习分化 学习分化是指对于同一学习内容,不同孩子的学习结果的差异较大,有的学得很好,有的学的很差。学习成绩分化是学习分化的直接最明显的体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的学习分化开始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明显,造成

7-8牵手两代教案

第一讲孩子的成长不容错过 教学目的: 1、如何帮助家长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 2、如何帮助家长将严格要求和尊重孩子结合起来,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 教学重点:使家长认识到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不容错过的。 教学难点:我们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哪些工作。 教学方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引入:关于重视孩子的成长问题,教材从两个方面,通过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一、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简单复述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你是否也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你是否尽量地帮助孩子做任何事情,而很少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 家长分析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过分的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使孩子遭到毁灭。”父母对孩子的百依百顺,不仅不能换来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往往使孩子不理解、不尊重父母,而这其实犯了教育的大忌。 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说说这种做法有哪些坏处,今后应该怎么做。[家长具体发言] 2、如何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呢? (1)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孩子发挥的空间 (2)让孩子独立,相信自己的孩子。 (3)孩子做好了要给予赞许和鼓励,但在表扬孩子时,请遵守一个黄金规则,即:表扬不能太少,但也不能太多。

(4)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3、讨论总结家长应采取的措施、策略: (1)鼓励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对生活习惯严格要求,使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3)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 (4)在教育孩子时,家中的其他人都应流露支持的态度,要配合默契。 家长应如何要求孩子: 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后让家长检查。 ⑵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能只一味地想着自己,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友谊的温暖,学习他人长处的快乐。 ⑶每天你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记下这些成长的足迹。 二、带领家长学习第二个案例反映的问题 1、班主任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交流让孩子全面发展、严格要求的方法。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无论是多么微小的进步,家长都要适时地表扬孩子。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的愿望和要求,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 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哪些不同?说说他们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家长具体发言]总结出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的必要条件: ⑴家长要有健康的教育心态。 ⑵要倾听孩子的声音,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充分地了解孩子。 ⑶合理满足孩子的愿望和要求。 ⑷适时地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⑸严格要求也是必要的。 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要想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家长具体应注意;

牵手两代五年级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第五册 ----《孩子的烦恼,你知道吗? 舜王小学王立芬 【开场白】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家庭教育的话题。今天我跟大家一起交流的内容是《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段第五册——《孩子的烦恼,你知道吗?》。 一、教材分析: 处在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约在11——13岁之间,已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出了许多弱点:善于嫉妒、爱攀比,撒谎现象普遍存在;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不知谦让,以自我为中心,异性间的吸引也初见端倪;在和父母的相处中,他们无端的拒绝父母,动辄对父母大吼大叫,不听父母的话,出现了一些逆反情绪;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有些紧张,不同程度的有考试焦虑心理;平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开,缺乏爱心,不知感恩等。他们也由此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压抑,内心产生了许多烦恼和困惑。针对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教材选取了生活和学习的片段,安排了八讲内容,分别是《帮孩子解除烦恼》、《换个角度看孩子》、《成功是成功之母》、《爱,需要经营》、《良好的个性需要培养》、《孩子的心灵需要呵护》、《合理疏导不良情绪》、《为孩子的成长喝彩》。每一讲都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而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自然揭示并深入解决对待这些困惑的策略——其主旨就是家长们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在充分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家庭教育本着“交流疏通”的原则,“用爱导航”,循循善诱,耐心交流,合理疏导,以解除孩子的烦恼,促进孩子在德、体、智、个性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孩子健康成长,实现“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和“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的最终目标。 二、教学目的: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五年级教案-2讲解学习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五年级教案 第一讲:自信是成功之基成功是成功之母 【开场白】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家庭教育的话题。今天我跟大家一起交流的内容是《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段第五册——《自信是成功之基成功是成功之母》。 一、教材分析: 处在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约在11——13岁之间,已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出了许多弱点:善于嫉妒、爱攀比,撒谎现象普遍存在;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不知谦让,以自我为中心,异性间的吸引也初见端倪;在和父母的相处中,他们无端的拒绝父母,动辄对父母大吼大叫,不听父母的话,出现了一些逆反情绪;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有些紧张,不同程度的有考试焦虑心理;平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开,缺乏爱心,不知感恩等。他们也由此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压抑,内心产生了许多烦恼和困惑。针对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教材选取了生活和学习的片段,安排了八讲内容,分别是《帮孩子解除烦恼》、《换个角度看孩子》、《成功是成功之母》、《爱,需要经营》、《良好的个性需要培养》、《孩子的心灵需要呵护》、《合理疏导不良情绪》、《为孩子的成长喝彩》。每一讲都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而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自然揭示并深入解决对待这些困惑的策略——其主旨就是家长们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在充分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家庭教育本着“交流疏通”的原则,“用爱导航”,循循善诱,耐心交流,合理疏导,以解除孩子的烦恼,促进孩子在德、体、智、个性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孩子健康成长,实现“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和“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的最终目标。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教案:“三岁—发现自我的年龄” 【教学目的】 1、帮助家长认识三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解释孩子在三岁发现自我年龄这一阶段发生在情感及交友等方面的一些现象及其内在原因,指导家长给予儿童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营造儿童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 3、与家长交流、分析三岁儿童使感到家长棘手的一些问题,并就问题的解决进行积极的探讨。 4、通过此次活动,全面提高家长对整个儿童期家庭教育的重视,提高家长学习意识和科学培养儿童的意识。 【教学方法】 鉴于家长的知识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授课对象多为小班新入园家长,对幼儿教育知识了解的相对少一些,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谈话法:与家长进行亲切交流,了解孩子在三岁出现的一些现象,及家长的解决策略。 2、案例分析法:列举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适当采用讲授法,使幼儿通过案例和讲授,了解三岁儿童心理现象和情绪变化的原因。 3、情景演绎法:生活中的情景是家长极为熟悉的,演绎生活中的情景,引起家长的反思和对比,更能加强对家长教育实践的指导。 【教学过程】 各位家长朋友,在正式进行活动之前我想请问一下各位家长,今天我们为了什么而坐在这里?您觉得这个“家长学校”有多大的必要性? 对于家庭来说什么都能延误,惟有孩子的教育不能延误。有人说,中国有三种家长(1)家长有责任心,又懂得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孩子最容易成才(2)家长没有责任心,也不懂得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孩子任其自由发展,一部分也会成才(3)还有第三类家长,他们有高度的责任心,却又不懂得教育,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呢?为什么?往往用一些偏离孩子成长规律的方法“教育”孩子,而让孩子的发展成“问题儿童”。所以,为了孩子我们必须重新当一回学生,成为真正懂得孩子懂得教育的人。 那么,我们现在正式开始我们的家长课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我们这么多有着高度责任心的家长坐在一起来讨论我们的孩子——一群刚入园几个月的三岁的宝宝们。 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一件喜事、快乐的事,然而教育孩子又是一件苦恼的事。当宝宝成长的某一阶段,我们会发现,从前乖巧、温顺的孩子突然间不乖了。①他可能变得很固执任性,爱发脾气、大哭大闹。②争抢东西,不许别人动自己的东西而且不肯与别人分享——什么都是我的,我的地方你别动,我的东西你别动,孩子为什么变的这样,这让我

二年级牵手两代家长课程教案

家长课程教案 第一讲、事物皆有正反面、心态亦分正与偏 第二讲、自古娇儿无孝子、溺爱后患悔不及 第三讲、恩爱慈爱家之幸、人和家和万事兴过程: 一、提出课题:事物皆有正反面、心态亦分正与偏 (1)、带领家长学习第一个案例以及第一则教育故事,跟家长通读教材案例内容,引导家长一起欣赏教育故事,然后交流。 1.读书长大,可持续发展;做练习册长大,没有文化底蕴。 2.没有阅读,人生经历会有欠缺;阅读启发,可以解决视野和品格。 3.爱读书,成绩不一定最好,但是最有发展前途的。 (2)跟家长一起分析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应对之策: 1、尊重孩子,选择合适读物 2、亲自共读进行方法指导 3、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孩子灵活的“心理张力” 4、巧妙训练视觉分辨能力。 二、提出课题:自古娇儿无孝子溺爱后患悔不及 (一) 家长分析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家长明确认识:“过分的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使孩子遭到毁灭。”父母对孩子的百依百顺,不仅不能换来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往往使孩子不理解、不尊重父母,而这其实犯了教育的大忌。

讨论故事中孩子父母的做法与自己平日的做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说说这种做法有哪些坏处,今后应该怎么做。[家长具体发言] (二) 如何避免或者改掉溺爱孩子的毛病呢? 1.尊重孩子 2.家人统一教育观念 3.制定规则,学会对孩子说不 4.学会分享 三、提出课题:恩爱慈爱家之幸、人和家和万事兴 根据案例家长讨论重要性和应对之策: 1、经营良好的夫妻关系。 2、创设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3、民主教养、规则一致 4、总结内容。 师:今天咱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庭中如何避免溺爱孩子。恩爱慈爱家之幸、人和家和万事兴希望各位家长利用所学的知识,及时应用到对子女的教育中,正确快速提高孩子们的良好习惯。 四、家长作业: 1、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P12—14页 2、家庭中如何避免溺爱孩子? P27—28页

(完整)牵手两代二年级教案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好孩子是怎样“炼”成的 小学第二册 城北学校王秀菊 南外女孩“闯”进哈佛、计算机“神童”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文科女生玩转数学……当这一个个富有神奇色彩的孩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望着家里对着书堆愁眉不展的自家孩子,不少家长感叹不已:为什么人家的孩子那么“完美”,咱家的这个提到学习就不带劲了呢?现在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越来越高,并且越来越想对孩子进行适时适当的家庭教育了,但有点无从下手。家庭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说其古老,可谓中华民族家教传统源远流长,说其年轻,家庭教育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才是近几年的事。可是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那么怎样才是科学的家庭教育?如何解决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家长们迫切希望得到正确的指导。而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身上。那么,怎样来上这样的课?怎样让家长从紧张的工作之余、繁忙的家务劳动中来到我们的教室,坐下来忘记疲惫、抛却烦恼,认真投入到家长课程的学习中来,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课程有一个很好的课堂教学设计。那么关于课堂教学设计,我个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 1.强调家长课程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这又可以从以下几个小方面加以分析: (1)传统教育的弊端 (2)教育的现状,学生的在校时间缩短,但高考、中考以及各类考核中考察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泛,单凭学校教育是很难完成孩子的全面 学业的。 (3)家庭教育的突出作用 (4)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 (5)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2.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激情,以激情激活家长,以激情点燃课堂。 3.案例的选取不要局限于教材。既要典型,又要生动,更重要的是贴近我们的生活,或者说,这就是我们家庭中经常出现的个案,让家长身临其 境,让他们感觉到说的就是自己,从而全神贯注地融入课堂中,一句话,通过鲜活的案例抓住家长。 4.课堂要注意互动。其实最鲜活最丰富的案例在家长那里。让他们讲述他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让他们倾诉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

牵手两代五年级家长课程课件

◆牵手两代五年级家长课程课件 第一讲我最好朋友变了 1.及时发现,并正确对待孩子的不良交往 ◎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或者给孩子提供有关的书籍,让孩子了解一些名人交友的事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鲁迅和瞿秋白的交往等。孩子通过自我对比和反思,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朋友,认识到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朋友进行交往。 但要注意,在孩子交往过程中,尽管需要父母的指导,但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权。在选择朋友方面,父母和孩子的意见常常会不一致,只要对方不是品行太差,还是应该首先尊重孩子的意见,然后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父母这样做,既可以表示对孩子的尊重,也可以进一步密切与孩子的关系。 ◎正确认识,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愿意有自己活动的小圈子,渴望有几个知心的好朋友与自己分享快乐或苦恼,这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表现。但由于孩子思想还比较单纯,遇事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孩子结交了品行不良的朋友也是很正常的。家长对此要正确的认识,切不要以为孩子结交了不良朋友,就是在学坏。 ◎引导孩子及时发现不良品行孩子的不良行为,让事实说话。 发现孩子结交了不良朋友,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一定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下令”不准和他来往,因为孩子往往有逆反心理,家长的简单粗暴会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越是不让干的事情越是干,这样反而使问题复杂化。一般来说,当孩子结交了不好的朋友并犯了错误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会怀有一种悔恨又害怕的心理,这个时间正是父母对他们进行细致教育的良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先耐心地弄清情况,再诚恳地与孩子进行感情沟通,引导孩子及时发现不良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且表明愿意和孩子一起帮助他的朋友改掉不良行为。在找到亲子两代心灵上的共鸣点以后,家长再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时孩子自然就能认识到,家长所做的一切,是真正为他和他的朋友好,从而让孩子打心眼里认同家长的观点。当家长这样做之后,孩子的朋友倘若改好了,坏事变好事,孩子会更加敬佩家长;倘若没有成效,这时再明确向孩子指出这种友谊的危害性,让孩子及时远离这样的朋友,孩子是能够理解家长并接受家长建议的。 ◎引导孩子结交好朋友。 有些孩子是因为在生活中缺少朋友,才与不良少年在一起。家长要理解孩子渴望友谊的心理,设法引导孩子从自己的亲戚或同事家的孩子开始,逐渐扩大孩子交往的圈子,以此引导孩子走出交往的误区。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五年级教案-2讲课稿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五年级教 案-2

《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五年级教案第一讲:自信是成功之基成功是成功之母 【开场白】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家庭教育的话题。今天我跟大家一起交流的内容是《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段第五册——《自信是成功之基成功是成功之母》。 一、教材分析: 处在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约在11——13岁之间,已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出了许多弱点:善于嫉妒、爱攀比,撒谎现象普遍存在;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不知谦让,以自我为中心,异性间的吸引也初见端倪;在和父母的相处中,他们无端的拒绝父母,动辄对父母大吼大叫,不听父母的话,出现了一些逆反情绪;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有些紧张,不同程度的有考试焦虑心理;平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开,缺乏爱心,不知感恩等。他们也由此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压抑,内心产生了许多烦恼和困惑。针对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教材选取了生活和学习的片段,安排了八讲内容,分别是《帮孩子解除烦恼》、《换个角度看孩子》、《成功是成功之母》、《爱,需要经营》、《良好的个性需要培养》、《孩子的心灵需要呵护》、《合理疏导不良情绪》、《为孩子的成长喝彩》。每一讲都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而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自然揭示并深入解决对待这些困惑的策略——其主旨就是家长们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在充分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家庭教育本着“交流疏通”的原则,“用爱导航”,循循善诱,耐心交流,合理疏导,以解除孩子的烦恼,促进孩子在德、体、智、个性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孩子健康成长,实现“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和“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的最终目标。 二、教学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