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高新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也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在现有的直列气缸的基础上改进成V型气缸排列的发动机逐渐成为主流,它的结构和工作循环更加紧凑和复杂。本次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曲轴连杆机构的新型结构和检修特点以及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讲授新课):

第一节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一、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与组成

汽油机所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汽油在气缸外必须先喷散成雾状并蒸发,按一定的比例与空气均匀混合,然后进入气缸燃烧。这种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汽油与空气混合物,称为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中燃料含量的多少称为可燃混合气的浓度。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的要求,配制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供人气缸,并在燃烧作功后,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至大气中。

一般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由下列装置组成:

(1)燃料供给装置。包括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汽油泵和油管,用以完成汽油的贮存、输送及滤清的任务。

(2)空气供给装置。即空气滤清器,一些轿车发动机上还装有进气预热和消声装置。

(3)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即化油器。

(4)可燃混合气供给和废气排出装置。包括进气管、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基本工作过程为:汽油在汽油泵的泵吸作用下,从汽油箱经油管、

汽油滤清器、汽油泵将汽油泵火化油器中。空气则经空气滤清器滤去所含灰尘后,进人化油器。

在气缸吸气气流的作用下,汽油从化油器中喷出,与空气混合开始雾化,经进气管进一步蒸发,初步形成可燃混合气,进入各个气缸。混合气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经排气管与排气消声器被排。

为了检查油箱内的汽油量,还装有汽油油量指示表。

如何根据发动机工作的要求配制出不同浓度、不同数量的可燃混合气。是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化油器是其中的关键部件。

二、汽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汽油机的燃料必须在蒸发为气态后才能与空气均匀混合。要使混合气能在极短时间内(依发动机转速而定,通常为0.01~0.04s)形成,就应先将燃料要化成极小的油液,使蒸发面积大大增加。燃料蒸发成气态后,与空气均匀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采用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统的汽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是从化油器开始的。

1、简单化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简单化油器的结构和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它由浮于机构、喷管、孔、喉管。节气门、空气室和混合室等组成。

(1)浮子机构。它由浮子针阀2和浮子室11组成。浮子室连同喷管为一壶状容器,贮存来自汽油泵的汽油。浮子室中装有浮子和针阀,针阀支靠在浮子上,两者可一同随油面起落。当浮子室油面达到规定高度时,针阀关闭浮子室进油口,汽油不能流入。浮子下落,针阀重新开启,汽油又流人浮子室,直到外阀上升关闭时为止。这样可保持油面的规定高度。

浮子室上部有孔与大气相通,使油面的压力与大气压力相等,从而保持一定的液面压力。

(2)喷管和量孔。喷管4的出油口在喉管5的附近。喉管口高出浮子宝液面2mm~5mm,这样燃油不会自动流出。喷管另一端与浮子室相通。浮子室内装有尺寸精确的量孔10,用来准确限制汽油的流量。通过量孔的汽油流量大小取决于量孔的直径和量孔前后压力差的大小(液面高度差面⊿h和气压差⊿P)。

(3)喉管。空气管中截面积沿轴向变化的细腰管,其面积最小处称喉管。喷管4插人喉管5内,并且喷管口位于喉部附近。喉管的作用是增加空气的流速,形成真空吸力,使汽油从喷管内喷出,利用空气流速将喷出的汽油吹散雾化。

气体或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若管道截面积愈小,其流速愈大,静压力愈低。在化油器中,喉管很部截面积最小,因而喉部的空气流速最大,静压力最低。因喉部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故喉部存在着真空度△Ph=PO-Ph。浮子室通大气,其压力基本上等于PO。浮子室内汽油在浮子室和喷管口的压力差△Ph作用下,从浮子室经喷管喷人喉管中,被流过喉管的空气冲散雾化。

(4)空气室和混合室。喉管内喉部以上为空气室,喉部以下到节气门轴为混合室。混合室是汽油被空气初步粉碎并与之混合的场所。

(5)节气门。它通常为一椭圆形的片状阀门,可绕其轴转动一定角度。节气门通过杆件与驾驶室内的加速踏板相连。驾驶员将加速踏板踩到底时,节气门转到垂直位置,此

时混合气的流动通道截面最大;当驾驶员完全放松加速踏板时,节气门关闭,此时略成倾斜状(与混合室截面夹角约为10°)。

在发动机转速不变时,随节气门开度的增大,进气管中的阻力减小,空气流量和流速增加,因而喉部真空度△ph 增大,汽油喷出量随之增加,从而使发动机功率得以增大。当节气门开度不变时,发动机转速愈高,则气缸内真空度愈大,喉管中空气流速和真空度也愈高,汽油喷出量也愈多。

2、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当发动机工作时,进气行程中活塞由上止点下行,气缸容积增大,压力下降,产生吸力。进气门开启,气缸中的吸力将空气经空气滤清器吸入化油器。当空气流经喉管时,由于很管通道狭窄使空气流速加快,压力下降,在浮于室内和喉管口处产生压力差,浮于室中的汽油从量孔喷出。随即被高速空气流冲散,成为大小不等的雾状颗粒(雾化).雾化的汽油在混合室中开始与空气混合,经进气管进入气缸形成混合气。在此期间,汽油与空气不停地进行吸热、蒸发汽化与混合,直至压缩行程接近终了,形成良好的可燃混合气。

为了加速雾状汽油的蒸发,汽油机常将进气管与排气管装在一起,利用排气管的热量对进气管加热。有的汽油机则安装进气预热塞,利用废气或冷却器中的热水加热。

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常用空燃比(R)和过量空气系数(α)来表示。

空燃比就是混合气中所含空气质量(kg)与燃料质量(kg)的比值,即

R=空气质量(kg)/ 燃料质量计(kg)

理论上,1kg汽油完全燃烧需要空气14.7kg,即空燃比为14.7。这种空燃比的混合气称为理论混合气。若可燃混合气的空燃比小于14.7,则称为浓混合气;若大于14.7,则称为稀混合气。应当指出,对于不同燃料,其理论空燃比数值是不同的。

过量空气系数是在燃烧过程中,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理论上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的空气质量之比,也等于实际空燃比与理论空燃比之比,即

α= 燃烧过程中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理论上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实际空燃比/理论空燃比

由上面的定义式可知:无论使用何种燃料,若α= 1的可燃混合气即为理论混合气(又称为标准混合气);α<1的为浓混合气;α>1的则为稀混合气。

在发动机转速不变时,简单化油器所供给可燃混合气浓度随节气门开度变化的规律,称为简单化油器的特性,其特性曲线图中的虚线所示。

在节气门开度很小时,喉部真空度△ph 。很低,不足以克服喷口与液面间的高度差,没有汽油喷出。在节气门开度大到一定值后,才开始有汽油流出,但混合气浓度极小,α值很大。随着节气门进一步开启,空气流量增大,喉部△ph逐渐上升,汽油开始大量喷出。在节气门小开度范围内,随节气门开度的增加,汽油流量的增长率比空气流量的增长率明显要高,因而可燃混合气由稀变浓,α值迅速下降。当再继续加大节气门开度直到全开时,这种趋势仍然存在,但由于汽油流量和空气流量的增长率逐渐接近,因而可燃混合气的浓度也逐渐趋于稳定,α值下降趋于平缓。

三、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汽油机的正常燃烧过程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过程,是发动机整个工作循环中的主要过程。燃烧进行得好坏,关系到能量转换的效率,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

济性。

汽油机的正常燃烧过程包括着火和燃烧两部分。

汽油和空气形成的可燃混合气必须经过着火阶段才能进行燃烧。所谓着火,是指混合气的氧化反应加速、温度提高,以致引起空间共一位置最终在某个时刻有火焰出现的过程。汽油机采用电火花点火的方式使可燃混合气着火。

在电火花点火之前,进入气缸的混合气受到缸壁和残余废气的加热,被压缩后其压力和温度升高,共产生缓慢的分解和氧化,处于容易着火的状态。电火花跳过后,靠其能量,使火花附近的混合气温度进一步升高,引起该部分的混合气电离,形成活化中心,其结果是氧化反应自动加快。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就会在火花塞电极间原处的混合气内出现明显发热发光的小区域,即火焰中心。为了使火花所产生的火焰成日起来,并使火焰传播发展,火花点火放出的热量必须大于向四周混合气的散热量,否则,火焰不能传播而自行熄灭。

电火花点燃均匀混合的可燃混合气,形成火焰中心后,火焰按一定的速率(一般为30m /S~60m/S)朝整个燃烧室呈球面状向外传播,燃烧室内有明显的火焰前锋向前推进,使未燃混合气受到压缩和热辐射,压力、温度急剧上升,当火焰前锋到达时将其点燃,直到燃烧完毕。这种燃烧称为正常燃烧过程。

为分析燃烧过程进行的情况,通常借助于燃烧过程展开示功图。图中实线表示点火后气缸压力变化的情况,虚线表示不点火时的情况。根据压力变化的特征,可将燃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看火延迟期

(2)急燃期

(3)补燃期

(1)看火延迟期。从电火花跳火(点1)到火焰中心形成(点2),这段时期称为着火延迟期。

电火花在上止点前θ角(点火提前角)跳火以后,混合气中并不立即出现火焰,而是经过一个连续的化学反应加速的过程,在某一处混合气着火,形成火焰中心。着火延迟期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燃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燃料的着火温度及其热稳定性越低,则着火延迟期越短。

②压缩终点混合气的温度和压力。压缩比越大,点火开始时气缸内压力、温度越高,着火延迟期越短。

③混合气成分。试验表明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在α= 0.8-0.9时,着火延迟期最短。

④气缸内残余废气增多,着火延迟期延长。

⑤电火花能量。提高放电功率更能缩短着火延迟期。

(2)急燃期。从火焰中心形成(点2)至火焰传播到整个燃烧室,气缸内压力达最大值(点3),这段时期称为急燃期,也称火焰传播期。

在火焰中心形成后,由火焰层(即火焰前锋)开始层层向四周末燃混合气传播,气缸内压力迅速上升(实线从点2开始脱离纯压缩线上升),不久达到最大值(点3)。这时,火焰扩展到整个燃烧室,绝大部分混合气燃烧完毕,实现化学能与热能的转换,它是燃烧

过程的主要阶段。

(3)补燃期。从最高燃烧压力(点3)到燃料基本上燃烧完全,称为补燃期。

由于混合气中燃料与空气混合不匀,有少部分燃料在急燃期内未完全燃烧,以及高温分解的燃烧产物(HC、CO)重新氧化放热而形成补燃期。补燃产生在活塞远离上止点,燃烧室容积已明显增大的情况下,产生的热量不能有效地转变为机械能,还使排气温度上升,热效率下降。因此,应尽量减少补燃。

2、油机的不正常燃烧

汽油机的不正常燃烧,包括爆震燃烧(简称:爆燃)和表面点火。

l)爆震燃烧(简称:爆燃)

汽油机的爆燃是燃烧室内末端(相对于火花塞的位置而言)混合气在火焰前锋面尚未到达之前产生的自燃现象。气缸内火焰传播的过程中,处在最后位置上的那部分未燃混合气,在压缩终点温度To的基础上,进一步受到压缩和热辐射的作用,促使先期反应加速进行。如果在火焰前锋面尚未到达之前,未燃混合气已达到自燃的条件,则在其内部最适宜发火的部位产生一个或数个火焰中心,引发爆炸式的燃烧反应,伴随着爆燃的发生,可听到发出尖锐的类似金属的敲击声。

当仅有轻微爆燃发生(例如汽车加速行驶和上坡)时,火焰传播速度为100m/S~100m /S,可缩短燃烧过程,膨胀功得到充分利用,功率和热效率都有所提高,这是允许的。

当发生剧烈爆燃时,自燃形成的火焰中心传播速度高达1000m/S以上,使末端混合气在瞬间燃烧,气体的容积来不及膨胀,造成燃烧室局部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产生3kHz 以上的高频压力波,以超音速向周围传播,撞击燃烧室壁而发出类似金属的敲击声。由于产生高频压力波,破坏了燃烧室壁的激冷层(该层起着隔热膜的作用),导致散热量增大,冷却系过热,各受热部位的温度过高,会引起活塞烧结、活塞环粘着、轴承损坏和气门烧蚀等。此外,由于局部温度高达4273k以上,燃烧产物更易分解为CO、H2、O2及游离碳,游离碳因不能再燃烧而随废气排出,形成排气冒黑烟现象。而CO、H2、O2等在膨胀过程中再燃烧,使补燃增加,排气温度上升,发动机过热,功率和热效率均下降,耗油率增加。有实验表明,严重爆燃时发动机的磨损比正常燃烧时大27倍,这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燃烧现象。

据以上分析可知,任何促进末端混合气温度升高的因素(如增大压缩比、进气温度高等),任何缩短末端混合气反应时间的因素,或点火过早时,由于上止点附近的压力升高率增大,使末端混合气的压缩压力上升,都将促使爆燃更容易发生。因此,发动机在设计和使用中,都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爆燃的发生。

汽油的品质对产生爆燃有很大影响。燃用抗爆性强的汽油可以避免爆燃的产生(如裂化汽油具有较好的抗爆性);在汽油中加入少量抗爆添加剂(如四乙铅抗爆剂,但因有毒已禁止使用),可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使其抗爆性增强

2) 表面点火

在火花点火式发动机中,凡是不依靠电火花点火,而是由于炽热表面(如排气门头部、过热的火花塞绝缘体、电极与炽热的积炭等)点燃混合气而引起的不正常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点火。

它可分为以下两种:

(1)非爆燃性表面点火。

产生在正常火花点火之后的称为后火,产生在正常火花点火之前的称为早火。

①后火。当炽热点的温度比较低时,电火花点燃混合气后,在火焰传播的过程中,炽热点点燃其余混合气,但此时形成的火焰前锋仍以正常的速度传播,称为后火。这种现象可以在发动机断火后被发现,这时发动机仍像有电火花点火一样,继续运转,直到炽热点温度下降以后,发动机才停车。后火现象对发动机影响不大。

②早火。当炽热点温度比较高时,常常在电火花正常点火之前,炽热点就点燃混合气,称为早火。由于混合气在进气及压缩行程中已长时间受到炽热表面的加热,故早火点燃的区域也比较大,一经着火,火焰的传播速度就较高,压力升高率也较大,使压缩行程末期的负功很大,这就导致功率损失和向气缸壁的散热增加,又进一步促使炽热点的温度升高,更早点燃混合气。这样,在单缸汽油机上的早火,往往导致停车。在多缸汽油机上,一个气缸的早火,虽不致于停车,但由于压缩行程未期的高温、高压往往是引起活塞连杆组机械损伤事故,以及气门。火花塞、活塞等零件过热的原因。

非爆燃性的表面点火,一般是在发动机以高转速、高负荷长时间运转之后,火花塞的绝缘体、电极和排气门高温所引起的。

(2)爆燃性表面点火。

它是由燃烧室沉积物引起的多点点燃的早火现象,是一种危害性最大的表面点火现象。

表面点火与爆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不正常燃烧现象。爆燃是在电火花点火之后,混合气未燃部分的自燃现象;而表面点火则是炽热物点燃混合气所致。但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内在关系:强烈的爆燃必然增加向气缸壁的传热,促成燃烧室炽热点的形成,导致表面点火;早火又使气缸压力升高率和最高燃烧压力增大,使未燃混合气受到较大的压缩和传热,促使爆燃产生。

为避免表面点火现象的产生,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避免长时间的小负荷运转,以及汽车频繁的减速和加速行驶;在汽油中加磷添加剂,可使沉积物减少,使炭的着火温度提高;注意清除燃烧室积炭和冷却水道内的水垢,保持燃烧室及排气门座附近的水道畅通,以确保冷却效果,使燃烧室壁面温度不致过高。

3、燃混合气浓度对燃烧过程和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对燃烧过程以及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1)理论混合气(α=l)。它是理论上推算的完全燃烧的混合气浓度。实际上,由于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汽油不可能及时与空气绝对均匀混合,实现完全燃烧。

(2)稀混合气(α>1)。它可以保证所有的汽油分子获得足够的空气而实现完全燃烧,因而经济性好。故称为经济混合气。常用经济混合气α值多在1.05~1.15范围内。若混合气过稀(α>1.15),因空气量过多,燃烧速度减慢,热量损失加大,将导致发动机过热、动力性和经济性变差,化油器发生回火等不正常现象。当混合气稀到α=1.3~1.4时火焰无法传播,称为火焰传播下限。

(3)浓混合气(α<1=。由于汽油分子相对较多,混合气燃烧速度快、压力大、热损失小,发动机输出功率大,因此称其为功率混合气,其α值多在0.85~0.95范围内。功率混合气中空气相对较少,不能完全燃烧,因此经济性较差。若混合气过浓(α<0.8

=,则燃烧很不完全,产生大量的CO,并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析出游离的碳,导致发动机排气冒黑烟、放炮、燃烧室积炭、动力性和经济性变差、排放污染加剧。当混合气浓到α=0.4~0.5时,火焰将无法传播,发动机熄火,此值称为火焰传播上限。

(2)中等负荷工况。发动机负荷在25%~85%之间称为中等负荷。由于节气门开度较大,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数量增多,燃烧条件较好。此外,由于发动机大部分的时间处在中等负荷下工作,为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应供给较稀的可燃混合气(α=0.9~1.1)。

(3)大负荷和全负荷工况。发动机负荷在85%~100%称为大负荷和全(满)负荷。此时,为了克服较大的外部阻力,要求发动机发出尽可能大的功率。因此,必将节气门开大到接近全开或全开,供给质浓量多的可燃混合气(α=0.85~0.95)。

2、过渡工况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汽车在运行中常遇到的过渡工况有冷起动、暖机和加速三种。

(l)冷起动工况。供给极浓的混合气(α=0.2~0.6),才能保证进入气缸内的混合气中有足够的汽油蒸气,以利于发动机起动。

(2)暖机工况。暖机是指发动机冷起动后,温度逐渐升高到能稳定地进行运转的过程。在此期间,混合气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从起动时的极浓减小到稳定怠速运转所要求的浓度为止。

(3)加速工况。在节气门急剧升大的过程中,要用强制的方法向混合室中额外多供一些汽油,加浓混合气,以满足发动机加速的需要。

综上所述,车用汽油机在正常运转时,在小负荷和中等负荷工况下,要求化油器能随着负荷的增加,供给由较浓逐渐变稀的混合气。当进入大负荷直至全负荷工况下,又要求混合气由稀变浓,最后加浓到保证发动机发出最大动力。这种在一定转速下,汽车发动机所要求的混合气浓度随负荷变化的规律称为理想化油器特性。

理想化油器特性曲线与简单化油器特性曲线正好相反,简单化油器不能满足发动机实际工作时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为此,现代化油器在简单化油器的基础上,加装了一系列自动调配混合气浓度的装置,如主供油装置、怠速装置、大负荷加浓装置。加速装置和起动装置;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的附属装置,以保证车用汽油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供给适当浓度的混合气,满足发动机工作的需要。

(课堂小结):

1、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和组成

(布置作业):

3、画出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框图(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名称)。

4、何谓爆震燃烧?何谓表面点火?可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教学后记):

学生对新技术的求知度很高,以后可以在授课中插入些相关的发动机新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单元四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答案

单元四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一、填空题 1.汽油机供给系由_燃油供给_装置、_空气供给_装置、_可燃混和气形成_装置、__废气排出__装置及__可燃混合气___装置等五部分构成。 2.汽油的使用性能指标主要包括__抗爆性____、___蒸发性____和____腐蚀性___。 3.汽油机所燃用的汽油的 __蒸发性_____愈强,则愈易发生气阻。 4.汽油的牌号愈____高____,则异辛烷的含量愈__多____,汽油的抗爆性愈 ___好____。 5.按喉管处空气流动方向的不同,化油器分为___上吸式____ 、___下吸式_____和 ___平吸式_____。三种,其中___平吸式____多用于摩托车, 而汽车广泛采用_____下吸式 ___ 。 6.按重叠的喉管数目的不同,化油器分为__单喉管式_____和 __多重喉管式_____。 7.双腔分动式化油器具有两个不同的管腔,一个称为___单腔式___ 。另一个称为___双腔式____ 。 8.BJH201型化油器中的H代表__化油口___,2代表该化油器为 __双腔式_____化油器。 9.化油器由__主供油装置_____ 、___怠速装置_____和 ___加浓装置____三部分组成。 10.汽车上,化油器节气门有两套操纵机构。 11.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 __膜片式_____汽油泵,它是由发动机配气机构的__凸轮轴 _____上的__偏心轮____驱动的。 12.现代化油器的五大供油装置包括__起动__装置__主供油道___装置、___怠速__装置、___加速___装置和__加浓____装置。 13.L型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是一种_直接测定空气为基准控制喷油量___的喷油系统。二、判断题 1.汽油机燃用的是汽油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所以汽油的蒸发性越好,汽油机的动力性越好。 ( X ) 2.过量空气系数A越大,则可燃混合气的浓度越浓。 ( X ) 3.过量空气系数A=1.3~1.4称为火焰传播上限。 ( X ) 4.简单化油器不能应用于车用汽油机上。 ( √ ) 5.车用汽油机在正常运转时,要求供给的可燃混合气的浓度随负荷的增加而由浓变稀。( √ )

(完整版)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教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形式授课章节名称第二章第五节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教学目标了解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与组成;掌握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掌握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喷油器的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手段讲授法、图例讲解、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 柴油机供给系统 〖理论知识〗 一、柴油机供给系统概述 1.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与组成 1)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 2)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 (1)燃油供给装置。燃油供给装置包括柴油箱、输油泵、低压油管、柴油滤清器、喷油 泵、调速器、高压油管、喷油器、回油管等,如图5-1所示。 (2)空气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歧管、增压器、中冷器和气缸盖内的进气道等。 (3)混合气形成装置即燃烧室。 (4)废气排出装置。废气排出装置包括气缸盖内的排气道、排气歧管、排气管、消声器和烟度限制器等。了解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与组成。

图5-1 柴油机燃料供给装置 3)燃油供给系统的油路 2.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柴油箱贮有经过沉淀和滤清的柴油。柴油从柴油箱被吸入输油泵并泵出,经柴油滤清器滤去杂质后,进入喷油泵。自喷油泵输出的高压柴油经高压油管和喷油器喷入燃烧室。燃烧以后的废气经排气道、增压器排气通道、排气管、排气消声器排入大气。 输油泵的供油能力远远超过喷油泵的泵油量,过量的柴油从喷油泵的回油口经回油管路流回燃油箱(有的柴油机回油流入输油泵入口处),同时将渗入油路的空气随柴油带出,防止气阻现象的发生。 3.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1)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方式 按可燃混合气形成的原理,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有空间雾化混合和油膜蒸发混合两种方式。 2)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如图5-2所示为柴油机在压缩和做功行程中,气缸内气体压力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曲线。当曲轴转到上止点前O点位置时,喷油泵开始供油;当曲轴转到A点位置时,喷油器开始 喷油。O点到上止点之间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供油提前角,A点到上止点之间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喷油提前角。 图5-2 气体压力与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曲线 二、柴油机供给系统的主要零部件 1.燃烧室 1)统一式燃烧室 统一式燃烧室是由凹顶活塞顶部与气缸盖底部所包围的单一内腔,几乎全部容积都在活塞顶面上。燃油自喷油器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借喷出油束的形状和燃烧室形状的匹配以及燃烧室内空气涡流运动迅速形成混合气。所以统一式燃烧室又称直接喷射式燃烧室。 2)分隔式燃烧室 分隔式燃烧室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位于活塞顶与气缸底面之间,称为主燃烧室,另一部分在气缸盖中,称为副燃烧室。这两部分由一个或几个孔道相连。分隔式燃烧室的常见形式有涡流室式燃烧室和预燃室式燃烧室两种。 2.喷油泵 1)喷油泵的要求掌握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掌握柴油机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

(完整版)汽油机燃料供给系习题答案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一、填空题 1.汽油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可燃混合气供给和废气排出装置。 2.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汽油泵;油管;油面指示表;贮存;滤清;输送。 3.进气管;排气管;排气消声器。 4.雾化;汽化;汽油蒸气;空气。 5.稀;太浓;燃烧上限。 6.起动;怠速;中小负荷;大负荷和全负荷;加速。 7.多而浓;少而浓;接近最低耗油率;获得最大功率;额外汽油加浓。 8.主供油;怠速;加浓;加速;起动。 9.上吸式;下吸式;平吸式;单喉管式;双重喉管式;三重喉管式;单腔式;双腔并动式;双腔(或四腔)分动式。 10.充气量;燃油雾化。 11.阻风门;空气滤清器。 12.脚操纵机构;手操纵机构。 13.汽油泵;杂质;水分;汽油泵;化油器。 14.偏心轮;油箱中;汽油滤清器;化油器浮子室中。 15.进油阀;出油阀;进油阀;出油阀;化油器浮子室。 16.惯性式;过滤式;综合式。 17.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油膜。 18.温度和压力;火星和噪声。 二、解释术语 1.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 2.可燃混合气中燃油含量的多少。 3.燃烧过程中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理论上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质量之比。 4.发动机不对外输出功率以最低稳定转速运转。 5.化油器浮子室不与大气直接相通,另设管道与空气滤清器下方相通,这种结构的浮子室称为平衡式浮子室。 6.在汽油机中,使汽油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的装置。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 四、选择题 1.(A); 2.(A); 3.(B); 4.(A); 5.(C); 6.(B)。

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

第二节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 一、燃料供给系统功能及结构概述 燃料供给系统(供油系统)的功能:对发动机的性能而言,燃料系统主要具有将不含有灰尘、水分和空气等杂质的干净燃料输送给发动机的功用。此系统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排气烟度以及高压油泵、喷油器的正常工作等发动机故障现象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柴油机工作的需要,定时、定量、定压地将柴油按一定的供油规律成雾状喷入燃烧室内与空气迅速混合燃烧。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由下列组成: 1.燃油系统工作流程图(图1-2-1) 图1-2-1 燃油系统工作流程图

燃油供给装置包括:燃油箱总成、燃油粗滤器、输油泵、进油管、燃油精滤器、高低压油管、喷油器和回油管。燃油供给装置的功能在于贮存、输送、清洁,提高柴油压力,通过喷油嘴呈物状喷入燃烧室与空气混合而成可燃混合气。 二、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零部件 有关输油泵、燃油滤清器、调速器、角度自动提前器、喷油泵、喷油器的结构、原理、修理、保养请参看该发动机的使用维护说明书。1.带锁燃油箱总成(图1-2-2) 该车型的带锁燃油箱总成按容积共分3个系列,容量分别为400L、320L、270L。一般情况燃油箱总成放置在汽车前进方向的右侧,空滤总成的后部。该燃油箱总成采用钢板卷压成型,端盖咬接答焊,内表面防腐密封处理。具有耐腐蚀、防锈和不易泄漏,容积大等优点。 油箱的中上部是加油口,加油口直径为φ100mm,加油口高出燃油箱45mm,为了加油方便,加油管内带有可以拉出的延伸管,延伸管底部装有铜丝滤网。油箱盖由耐油橡胶垫密封,靠三爪弹簧片锁紧,在油箱盖上并设有通气孔,排出油箱内的蒸汽,保持内外气压一致。油箱盖上装有链索扣环,与加油管内的延伸管相连,以免盖子失落。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图5-1 柴油机燃料供给装置 3)燃油供给系统的油路 2.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柴油箱贮有经过沉淀和滤清的柴油。柴油从柴油箱被吸入输油泵并泵出,经柴油滤清器滤去杂质后,进入喷油泵。自喷油泵输出的高压柴油经高压油管和喷油器喷入燃烧室。燃烧以后的废气经排气道、增压器排气通道、排气管、排气消声器排入大气。 输油泵的供油能力远远超过喷油泵的泵油量,过量的柴油从喷油泵的回油口经回油管路流回燃油箱(有的柴油机回油流入输油泵入口处),同时将渗入油路的空气随柴油带出,防止气阻现象的发生。 3.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1)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方式 按可燃混合气形成的原理,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有空间雾化混合和油膜蒸发混合两种方式。 2)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如图 5-2 所示为柴油机在压缩和做功行程中,气缸内气体压力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曲线。当曲轴转到上止点前 O 点位置时,喷油泵开始供油;当曲轴转到 A 点位置时,喷油器开始喷 油。O 点到上止点之间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供油提前角,A 点到上止点之间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喷油提前角。掌握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图5-2 气体压力与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曲线 二、柴油机供给系统的主要零部件 1.燃烧室 1)统一式燃烧室 统一式燃烧室是由凹顶活塞顶部与气缸盖底部所包围的单一内腔,几乎全部容积都在活塞顶面上。燃油自喷油器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借喷出油束的形状和燃烧室形状的匹配以及燃烧室内空气涡流运动迅速形成混合气。所以统一式燃烧室又称直接喷射式燃烧室。 2)分隔式燃烧室 分隔式燃烧室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位于活塞顶与气缸底面之间,称为主燃烧室,另一部分在气缸盖中,称为副燃烧室。这两部分由一个或几个孔道相连。分隔式燃烧室的常见形式有涡流室式燃烧室和预燃室式燃烧室两种。 2.喷油泵 1)喷油泵的要求掌握柴油机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一、填空题 1.直接测量空气流量方式的汽油喷射系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空气供给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4.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常用的空气流量计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电控单元的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断油控制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 7.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故障的主要诊断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8.汽油机燃料供给系一般 由、、 、 等装置组成。 9.汽油供给装置包 括、、、和 等零部件。它的作用是完成汽油的、和。10.可燃混合气供给和废气排出装置包 括、和等零部件。 11.根据物理学的观点,使汽油迅速完全燃烧的途径是将汽油喷散成极细小的颗粒,即使汽油,再将这些细小的汽油颗粒加以蒸发,即实现汽油,最后使与适当比例的均匀混合成可燃混合气。 12.过量空气系数α>1,则此混合气称为混合气;当α<0.4时,混合 气,火焰不能传播,发动机熄火,此α值称为。 13.车用汽油机工况变化范围很大,根据汽车运行的特点,可将其分 为、、、、等五种基本工况。 14.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化油器应供给不同浓度和数量的混合气。起动工况应供给的混合气;怠速工况应供给的混合气;中等负荷时应供给的混合气;全负荷和大负荷时应供 给的混合气;加速工况时应供 给混合气。 15.化油器的五大装置是装置、装置、装 置、装置和装置。 16.按重叠的喉管数目,可分 为、和;按空气管腔的数目可分 为、和 。 17.采用多重喉管的目的在于解决发动机与的矛盾。

汽车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教案

燃油供给系统 任务一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 学习目标 1.了解汽油机燃油系统的发展 2.掌握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组成原理 3.掌握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组成部件作用 1.汽油机燃油系统的发展 上个世纪60年代,汽车用燃油输送系统绝大多数仍采用构造简化的化油器。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西方各国都制定了汽车排放法规法案。同时受能源危机的冲击以及电子技术、计算机等飞速发展,促进了电子控制汽油机喷射发动机的诞生。1953年美国奔第克斯(Bendix)首先开发了电子喷射器,1957年正式问世。 传统的化油器存在诸如发生气阻、结冰、节气门响应不灵敏等现象,在多缸发动机中供油不匀,引起工作不稳、不利于大功率设计。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早在上世纪30年代,汽油喷射系统就已在开始航空发动机的研究中被作为研究对象,经过10多年的深入研发,在1945年开始应用于军用战斗机上。它充分的消除了浮子式化油器不能完全适用军用战斗机作战工况的缺点,汽油喷射技术应运而生。 尽管汽油喷射技术有诸多优势,但由于其生产受当时社会生产力、生产工艺、技术的制约,其制造成本非常高,因此汽车用汽油喷射装置最初只能应用在数量很少的赛车上,它能满足赛车所要求的大发动机输出功率和灵敏的油门响应性能。到50年代末期,大多数赛车都已经采用了汽油喷射作为燃油输送系统。 汽油喷射应用于民用批量生产的轿车发动机上,实在1950-1953年高利阿特与哥特勃罗特两公司首先在2缸2冲程发动机上安装了汽油喷射(缸内喷射)装置。1957年奔驰公司又在4冲程发动机上才用了它。 由于各发动机制造商强调发动机输出功率的提高,为了确保全负荷时大扭矩输出特性,空燃比控制必然偏小,以提高喷油量,因此,对空燃比的控制精度也比较低。但是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应用,电子燃油控制的各种有点渐渐显现出来,包括各种精细的补偿功能和良好的空燃比控制性、灵敏的节气门响应性、高功率的从输出。 另外,在电子技术方面,晶体管早已发明,但是由于成本高,性能不稳定,还不能很好地应用于汽车上。故奔第克斯在开发阶段应用真空管开发了计算机。在1957年发表时,正式晶体管开始实用化时代,因此,她开发的电子控制汽油喷射装置只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汽车上装用。 2.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缺点 汽油喷射系统的实质就是一种新型的汽油供油系统。化油器利用空气流动时在节气门上方的喉管处产生负压,将浮子室的汽油连续吸出,经过雾化后输送给发动机。汽油喷射系统则是通过采用大量的传感器感受各种工况,根据直接或间接检测的进气信号,经过计算机判断和分析,计算出燃烧时所需的汽油量,然后将加有一定压力的汽油经过喷油器喷出,以供发动机使用。 电控发动机系统取消了化油器供油系中的喉管,喷油位置在节气门下方,直接在进气门

最新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课后题答案模块五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课后题答案

模块五柴油机燃料供给系课后题答案 1、填空题 1、柴油机的燃烧室按结构分为两大类;统一式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 2、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由燃油供给、空气供给和混合气形成及废气排出装置组成。 3、压缩比和_热效率是影响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 4、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装置由气缸、活塞和气缸盖与燃烧室组成。 5、喷油器常见的形式有两种:孔式和轴针式。 6、喷油泵又称为高压油泵。 二、选择题 1、柴油机压缩行程中压缩的是_____B_____。 A. 柴油与空气的混合气 B. 纯空气 C. 柴油蒸气 D. 柴油 2、柴油机的压缩比约为_____C_____ 。 A. 6~11 B. 11~15 C. 15~21 D. 21~30 3、下列燃烧室中,_____ B____的燃烧室起动性能最好。 A. 球形 B. 形 C. 涡流室式 D. 预燃室式 4、柱塞式喷油泵的每一循环供油量取决于____ D______。 A. 喷油压力的高低 B. 喷油泵凸轮的转速 C. 柱塞上移速度的大小 D. 柱塞有效行程的大小 5、柴油机出现“飞车”现象可能是____ D_____引起的。 A. 油门踩到过大 B. 喷油器漏油 C. 喷油泵弹簧过硬 D. 调速器失效 6、引起柴油机排气冒白烟的原因可能是____ C______。 A. 喷油压力过高 B. 混合气过浓 C. 喷油压力过低 D. 喷油泵转速过高 三、简答题 1、柴油机与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有何不同?燃烧的方式有何不同? 答:柴油机的可燃混合气是在气缸内形成的。在压缩冲程后期,活塞到达上止点之前,柴油经喷油器以雾状被喷射到燃烧室,在这个小空间内,和被压缩的高温、高压气体进行混合和燃烧。汽油机的可燃混

第八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第八章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一 . 选择题: 1 .改变喷油泵柱塞斜槽与柱塞油孔的相对位置,其目的是()。 A 改变柱塞有效行程,以调节供油量 B 改变柱塞总行程,以调节供油量 C 改变柱塞总行程以调节供油时刻 D 改变柱塞有效行程以调整供油时刻 2 .喷油泵每循环供油量取决于()。 A 柱塞行程 B 柱塞有效行程 C 针阀升程 D 供油提前角 3 .喷油泵和调速器的润滑方式有两种,()。 A 压力润滑和飞溅润滑 B 定期润滑和压力润滑 C 独立润滑和飞溅润滑 D 压力润滑和独立润滑 4 .若喷油器的调压弹簧过软,会使得()。 A 喷油量过多 B 喷油时刻滞后 C 喷油初始压力过低 D 喷油初始压力过高 5 . 4125 A型柴油机,空转时,当转速由怠速提高到最高转速时,其每循环供油量()。 A 变大

C 不变 D 略有增加 6 . 6102 型柴油机,当脚踏板位置不变时,汽车上坡,此时其运行速度()。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略有减小 7 .喷油泵高压油管内的残余压力的大小与出油阀弹簧力的大小有关,()。 A 弹力大,残压高 B 弹力大,残压低 C 弹力小,残压高 8 .柴油机输油泵每循环泵油量的多少取决于()。 A 活塞弹力 B 活塞行程 C 凸轮偏心距 D 发动机转速 9 .柴油机工作时由进气管进入气缸的是: ( ) A 汽油 B 空气 C 混合气 D 柴油 10 .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装置是: ( ) A 喷油器

C 喷油泵 D 燃烧室 11 .柴油机工作时,柴油直接喷入气缸是通过: ( ) A 进气管 B 输油泵 C 喷油泵 D 喷油器 12 .柴油机工作时,将柴油变为高压油的是: ( ) A 柴油滤清器 B 输油泵 C 喷油泵 D 喷油器 二. 判断题: 1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主要是在气缸外部进行的。() 2 .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是在燃烧室内进行的。() 3 .空间雾化式混合气形成方式是将大多数柴油喷到燃烧室壁面上。() 4 .油膜蒸发式混合气形成方式是将大多数柴油喷到燃烧室壁面上。() 5 .喷油器的功用主要是将柴油以高压喷入气缸,使柴油雾化,以便于混合气的形成。() 6 .喷油器针阀与针阀体配合精度虽高,同一发动机上的零件也可以相互更换。() 7 .喷油器中调压弹簧的功用主要是使针阀与针阀体压紧,防止喷油器滴油。() 8 .轴针式喷油器与孔式喷油器仅针阀和针阀体结构略有不同。() 9 .通过喷油器调压螺钉可调整调压弹簧预紧力,以改变喷油器的喷油压力。() 10 .调压弹簧是喷油器的精密偶件,在使用中不允许调整。()

燃料供给系统

一、燃料供给系统有哪些部件构成?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柴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由柴油供给装置(包括柴油箱、输油泵、低压油管、柴油滤清器、喷油泵即高压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器和回油导管等);空气供给装置(包括空气滤清器和进气歧管,二冲程柴油机还有向汽缸压送空气并驱除废气的换气泵,增压四冲程柴油机还有为使汽缸充入更多空气的增压器等);废气排除装置(包括排气歧管和排气消声器等)组成。 (电控燃油系统燃料供给系的部件包括: 1、燃油泵:负责建立起油压、给整个燃油系统供油。 2、燃油滤清器:负责过滤油泵供给系统的燃油。 3、喷油嘴:负责给每个气缸供应燃油。 4、燃油油轨:负责分配燃油到每个喷油嘴。 5、油压调节器:负责将进油管路内的压力保持到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将多余的燃油流回油箱。) 二、汽油机在不同的工况下对可燃混和气有何要求?其原因是什么? 1.怠速和小负荷 怠速时节气门处于关闭状态,混合气燃烧后做的功,只用于克服发动机内部阻力,使发动机保持最底转速稳定运转。由于,吸入汽缸内的混合气数量少,且汽油雾化不良,缸内压力高于进气管压力,为保证混合气能正常燃烧,就必须提高其浓度。在小负荷时,也要提供浓混合气,但加浓程度随负荷增加而减小。

2.中等负荷 此时,节气门开度已足够大,可提供较稀的混合气,以获得最佳燃油经济性。发动机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处于中等负荷状态。 3.大负荷和全负荷 大负荷时,节气门开度已超过75%,此时应随着节气门开度的加大逐渐加浓混合气,满足发动机的功率要求。实际上,在节气门未全开前如需更大的转矩,只要把节气门进一步开大就能实现,不需使用功率空燃比来提高功率,应继续使用经济空燃比来达到省油的目的。因此,在节气门全开之前,所有的部分负荷工况都应按经济混合气配制。只有在全负荷时,节气门已全开,须提供功率混合气以获得主要是为满足发动机动力输出和稳定性还有环保,节省燃料做考虑 稳定性,比如启动,电脑根据ST信号,启动时进行加浓,增加了同步喷射,混合气浓一些容易发动汽车。 动力输出,比如急加油,为了满足低速大负荷和动力及时输出,发动机ECU根据工况数据计算后,对点火先推迟,同时增加异步喷射,混合气短时加浓获得爆发力,车速和转速上来是再控制点火提前和修正。 环保,比如高速行驶回油门,ECU根据现行工况分析,对车辆进行断油或者少喷油,减少油耗和环保。 三、汽车为什么会发抖(只谈与发动机相关的原因即可)? 1.发动机积碳严重 2.点火系统问题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练习题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试题 一、填空题 1.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过程可按曲轴转角划分为(备燃期)、 (速燃期)、(缓燃期)和(后燃期)四个阶段。 2.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有四部分组成:(燃油供给)、(空气供给)、(混合气形成装置)和(废气排出装置) 3.柴油机的混合气的着火方式是(压燃式)。 4.国产A型泵由(泵油机构)、(供油量调节机构)、(驱动机构)和(泵体)等四个部分构成。 5.喷油泵的传动机构由(凸轮轴)和(挺住组件)组成。 6.喷油泵的凸轮轴是由(曲轴)通过(定时齿轮)驱动的。 7.喷油泵的供油量主要决定于(柱塞)的位置,另外还受齿条的影响。 8.柴油机的最佳喷油提前角随供油量和曲轴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供油量越大,转速越高,则最佳供油提前角(越大)。 9.供油提前调节器的作用是按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自动调节供油提前角,以改变发动机的性能。 10.针阀偶件包括(针阀)和(真阀体),柱塞偶件包括(柱塞)和(柱塞套),出油阀偶件包括(出油阀)和(出油阀座),它们都是相互配对,(不能)互换。 二、选择题 1.喷油器开始喷油时的喷油压力取决于(B )。 A.高压油腔中的燃油压力 B.调压弹簧的预紧力 C.喷油器的喷孔数 D.喷油器的喷孔大小 2.四冲程柴油机的喷油泵凸轮轴的转速与曲轴转速的关系为(C )。 A.1:l B.2:l C.1:2 D.4:1 3.孔式喷油器的喷油压力比轴针式喷油器的喷油压力( A )。 A.大 B.小 C.不一定 D.相同 4.在柴油机中,改变喷油泵柱塞与柱塞套的相对位置,则可改变喷油泵的(C )。 A.供油时刻 B.供油压力 C.供油量 D.喷油锥角 5.喷油泵柱塞行程的大小取决于(B )。 A.柱塞的长短 B.喷油泵凸轮的升程 C.喷油时间的长短 D.柱塞运行的时间 6.喷油泵柱塞的有效行程( D)柱塞行程。 A.大于 B.小于 C.大于等于 D.小于等于 7.喷油泵是在(B )内喷油的。 A.柱塞行程 B.柱塞有效行程 C.A、B均可 D.A、B不确定 8.柴油机喷油泵中的分泵数(B )发动机的气缸数。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一定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试题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试题 一.填空. 1.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一般由空气供给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 2.电子控制系统一般由、ECU、三部分组成。 3.电喷系统按喷射部位分为和两类。 4.电喷系统按喷油器数目分为和两类。 5.电喷系统按喷射方式分为和两类。 6.间歇喷射根据喷射时序分为、、。 7.电喷系统按控制方式分为、。 8.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一般由油箱、、汽油滤清器、、、 和油管组成。 9.电动燃油泵按安装位置分为和电动燃油泵。 10.油压调节器的作用是使燃油压力与进气压力之差保持恒定,一般为 KPa。 11.喷油器根据电磁线圈电阻值可分为和两种;根据驱动方式可分 为、喷油器。 12.电动燃油泵线圈电阻值应为Ω。 13.喷油器20℃时的电阻值一般低阻式Ω,高阻式为Ω。 14.检测燃油系统静态油压一般应在左右。 15.检测怠速油压一般应在KPa,拔下真空管应上升至——KPa。 16.急加速时,燃油供给系统油压应由——KPa上升至——KPa,急加速油压与怠速油压 差值不小于KPa。 17.空气流量计安装在与之间,用来测量——并转换为电信号输入, 作为燃油喷射和点火控制的主控信号。 18.ECU根据和信号确定基本喷油量。 19.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安装在,它可把转换成电信号,输送给, 作为判定的依据。 20.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常见有、和综合式等形式。 21.怠速控制装置按进气量调节方式分为和两种。 22.检测怠速运转状况,冷起动后,暖机开始时的怠速转速应能达到规定的,水 温正常后,应能恢复至,此时打开空调,应能上升到——r/min左右,怠速时 拔下怠速控制阀插头转速应为。 23.节气门后方出现真空泄露,对于D型喷射系统,会导致混合气,对于L型喷 射系统则会导致混合气。 24.对于运转不良的发动机,当拔下空气流量计插头后再起动,若运转情况改变,则可 判定存在故障。 25.汽油机尾气中的主要有害物是、、三种。 26.汽油机排放污染物来源有三个,即、、。 27.电控发动机用于降低排放污染的装置,目前常用的有曲轴箱强制通风装 置、、、等。 28.三元催化转换器的作用是将尾气中的有害物、、转换成无害 物、、,以减少排放污染。 29.当空燃比为时,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转换效率可达90%以上,因此必须采

第四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第四章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一、选择题: 1 .膜片式汽油泵供油量的大小,取决于()的大小。 a. 膜片上行量 b. 膜片下行量 c. 膜片弹簧张力 d. 摇臂摆动量 2 .若凸轮轴上的偏心轮磨损严重,则汽油泵()。 a. 供油压力升高 b. 供油压力降低 c. 每循环供油增加 d. 每循环供油量减小 3 .汽油发动机在中等负荷工况时,其过量空气系数值应() a. 0.2 ~0.6 b. 0.7~0.9 c. 0.8 ~0.9 d. 0.9~1.1 4 .若汽油泵膜片弹簧过硬,会使()。 a. 供油量增大 b. 供油量减小 c. 供油压力过高 d. 供油压力过低 5 .现在车用汽油机的怠速额定转速比过去有所提高,其目的是()。 a. 可相应提高发动机的额定转速,增加功率

b. 减小燃油消耗量 c. 可使发动机加快热起 d. 可使怠速时使用较低混合气,减小尾气污染 6 .发动机处于大负荷工况时,其过量空气系数应在()的范围内。 a. 0.6 ~ 0.8 b. 0.8 ~ 0.9 c. 0.9 ~ 1.1 d. 1.1 ~ 1.2 7 .汽油机工作时由进气管进入气缸的是: ( ) a. 汽油 b. 空气 c. 混合气 d. 柴油 8 .混合气形成的主要装置是: ( ) a. 空气滤清器 b. 化油器 c. 汽油泵 d. 汽油滤清器 9 .汽油机工作时用来完成汽油输送的主要总成是: ( ) a. 空气滤清器 b. 化油器 c. 汽油泵 d. 汽油滤清器 10 .汽油机工作时用来提供清洁空气的主要总成是: ( )

a. 空气滤清器 b. 化油器; c. 汽油泵; d. 汽油滤清器 11 .理论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为: ( ) a. 1 b. 0.85 ~ 0.95 c. 1.05 ~ 1.15 d. 14.7 12 .功率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为: ( ) a. 1 b. 0.85 ~ 0.95 c. 1.05 ~ 1.15 d. 14.7 13 .经济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为: ( ) a. 1 b. 0.85 ~ 0.95 c. 1.05 ~ 1.15 d. 14.7 14 .理论混合气的空燃比为: ( ) a. 1 b. 0.85 ~ 0.95 c. 1.05 ~ 1.15 d. 14.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