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摘要:为引导大学生的进行合理归因、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并最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现代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三者之间的特点、相关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采取消极的归因方式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但是,也有研究从正面证实了那些积极归因方式的人能够更好的处理学业和生活中的事情,具有较为健康的心理。2、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归因模式,同时归因方式也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3、大学生对负性事件的归因方式、体验到的自我效能感,都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

Abstract: In order to guide the conduct of reasonable attributed to college students,enhance their self-efficacy,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the research discuss the attributional style,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health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from document materials,It will be from the features and other aspects of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to do the research.By analyzing the document materials , we ca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people who take a negative attributional style are more likely to suffer from depression, which affects their study and life.

However, other research has also confirmed from the positive attribution of those positive people who are better able to deal with things in school and life, and their mental health are more healthy.

2、Self-efficacy has an effact of people's attributional style, at the same

time,attributional style is impacting. Individual`s self-efficacy.

3、College Students` attributional style on the negative events, and the self-efficacy experience, will influence the individual's mental health.

Key-words: attributional style,self-efficacy,mental health

在个体毕生发展的历程中,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才成长的重要阶段,此时他们一般都处在自己一生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时期,所以无论是获得成功还是遭遇失败,他们都勇于去承担责任(归因于内在因素)。将正性事件的发生归因于个体内在的因素,可以增强个体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提高自信心,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而将负性事件归因于内在因素,说明当代大学生勇于正视自己内在的不足之处,勇于自己承担责任,对于今后奋发上进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

但如果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话,这种归因方式也容易导致个体产生自怨自责、后悔等不良情绪,这种负性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排解,时间长了就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因此良好的归因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很关键。为了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人们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确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水平,只有那些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即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才能更好地面对挫折。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高校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点之一,由于大学的学习、生活及环境的变化,给个体带来了压力与挑战,随之出现的情绪困扰与心理问题大大增加。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对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归因及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国大学生的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具有什么特点?他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如何?本研究拟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现代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三者之间的特点、相关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

1.归因方式

1.1归因方式概念

归因(Casual attribution)是指原因的归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归因指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精神文化现象等做出解释、说明的过程。狭义的归因专指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归因,是指个体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感知、思维、推理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定造成该结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1]。

归因方式也称“归因风格”或“解释方式”(attributional style或explanatory style)指个体所具有的独特的归因认知方式及由此产生的特有的归因倾向,或者说是个体在过去经验和当前期望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事件或行为以一种相似的或习惯性的方式做出原因推理的倾向性。

1.2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海德(Heider)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经过不断的完善,具有代表性的归因理论主要有:

(l)单维度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的创立者海德1958年出版了《人际关系心理学》一书,他将个人行为的原因分为内部、外部两大类别,并详细分析了归因活动的普遍性以及归因对人们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行为可能来自外部环境,也可能来自内部因素。他提出了人们寻找原因所遵循的一般原则—“协变原则”(Covariation princple),就是说当一种因素与待解释的行为事件协同变化时,它就会被定为该行为事件的原因。

(2)相应推断理论。琼斯(E.E.Jones)和戴维斯(K.E.Davis)于1965年提出了“相应推断理论”(Theory of correspondent infrence)。该理论认为人们在知觉和评判他人的行为时,外部因素考虑的很少,人们是根据别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断其

内在倾向。琼斯和戴维斯提出了两个原则:“不寻常结果原则”和“低于社会需求性原则”。

(3)协变理论。凯利(H.H.Kelley)在1967年提出了“方差分析模型’,(analysis of variance model),用于分析人们是根据或利用哪些信息来进行归因。凯利完全同意海德的协变原则,并且扩大了海德的原因范围。他认为原因可以分为人、环境和刺激对象等三类。

(4)动机和情绪归因理论[2]。韦纳(B.weiner)从认知的情绪、情感理论角度,系统分析了认知和情绪的关系。韦纳提出根据原因的特性可将它们分为三个维度:因果的中心维度、原因的稳定性维度与可控性维度。韦纳经过研究发现人们大都习惯将成败归因于个人的能力、他人帮助、努力、任务难度、机遇和情绪等因素。

2.自我效能感

2.1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心理学中,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界定有个发展的过程。起初,班杜拉[3]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特定领域(domain specific)的概念,认为个体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在另一方面可能并不如此。原因是不同的任务领域对能力或技能的要求不同。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另外一些心理学研究工作者(Sherer&Maddux,1982;Tipton&Worthington,1984:Lennings,1994:Judge,2002)认为自我效能感既可以看作是状态的,也可以看作是特质的,即存在着一种概括化的自我效能感,或称为一般自我效能感(generalself-efflcacy)。Judge(2001,2002)认为,概括化的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应对、执行和能否成功的基本能力的评估,是个体对各种情境能否有效处理的信心判断。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能成功地执行任何特定行动任务的期待,也叫功效期待。换句话说,自我效能感(也称自我概念),指个体能成功地执行特定情境要求的行为的信念。

从这个定义可知,它具有以下几层含义:(l)一般自我效能感不是针对某一具体活动领域的信心知觉,与特殊领域的自我效能感不同,它可以预测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2)一般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能否应对不同环境需求的预期,产生于活动发生之前。(3)一般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应对不同环境需求的主观判断,不同于个体的实际应对技能。

2.2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随后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与能力有关的概念,指个体应对和处理环境事件的有效性。作为自我的一个方面,自我效能感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感受(Bandura,1986)。由此可见,自我效能感不仅仅是

个体对自己所拥有的技能水平的评估,而且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运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特定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

自我效能感是通过个体的选择过程、思维过程、动机过程和心身反应过程这四个中介来实现其主体作用的:

(l)选择过程。自我效能感影响到个体对环境及行为活动方式的选择。一般而言,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自己感觉能有效应对的环境,而避开那些无法胜任的环境。再则,不同的行为方式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不同,个体选择哪种活动方式也取决于他的自我效能感。当然,这些选择又会反过来影响个体某些能力的发展。

(2)思维过程。自我效能感会影响或激起个体某些特殊的思维过程,这些思维过程对个体的成就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是自我促进的,也可能是自我阻碍的,这一般是依据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而不同。在思维过程中,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响到个体的目标设置、归因方式以及对即将执行的活动场面或动作流程的心象实现等过程。

(3)动机过程。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面临困难、失败耐力也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4)心身反应过程。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在面临紧张事件时的应激状态、焦虑及抑郁程度,这些心身反应又通过改变思维过程而影响个体的活动及其功能发挥。

3.心理健康

3.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心理健康指个体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心理变态而且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广义上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和调适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从狭义上的心理健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是人格完善协调,社会适应良好。

3.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程玮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发展中》指出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期,其心理发展大致呈现六个特点[4]:成人感和独立性明显增强:随着心理特性的成熟,大学生不仅在生理上体会自己像个大人了,而且从心理上加强了这种成熟的感觉。因而他们强烈要求独立自主,极力摆脱成人的约束与干涉,强烈要求被当作成人看待;智力发育到高峰期:大学生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易接受新生事物,需求多元化,特别是精神方面的需要;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有明显提高,自主性和自尊心增强,自我需要增加;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定:由于各种需求的增加使得情绪体验丰富多彩,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情绪的波动性较

大,心理的不够成熟;重视友谊交往需求迫切:大学生渴望友谊,人际交往范围扩大,交往能力提高,有时对人际关系期望过高,可能会陷入交往误区。性意识迅速发展:大学生在生理上性发育已成熟,与异性交往愿望强烈,但在性心理发展、性角色观念和性行为等方面需要完善。

4.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4.1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张学军[5]研究了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等的关系,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因素与负性事件的内在外在性维度、整体局部性维度、可控不可控维度呈负相关,且与前两个维度的相关达到P<0.05显著水平,可控不可控维度达到P<0.01的极显著水平。大学生在对负性事件归因的内在外在性维度、整体局部性维度和可控不可控维度上得分越高,即越是感到原因是内在的、整体的、不可控的,那么心理健康水平的得分越低,就越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而且,大学生所体验到的某一负性事件原因的不可控程度的大小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其心理键康状况。

李成齐[6]研究了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在正性事件、负性事件的内在性维度、局部性维度、持久性维度上都达到显著性差异。说明如果大学生倾向于把负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整体的和持久的,而把正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外在的、局部的和暂时的,那么他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如果大学生倾向于把负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外在的、局部的和暂时的,而把正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整体的和持久的,那么他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胡胜利[7]刘研究认为生活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更改的,但人们对它的知觉却是主观多变的、可以更改的。影响人们心理生活的是他们对原因的主观知觉,而不是原因本身。因此,人们的归因方式与身心健康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人们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生活事件的原因归因是不同的,即使对于相同的生活事件,不同的人觉察到的原因也是不尽相同的。

张彩霞[8]认为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情绪人际交往、择业等起不同的作用。正确的归因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良好情绪情感、增加人际和谐、避免择业危机。应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使大学生学会全面归因科学合理归因,对大学生归因进行及时的强化和矫正,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2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陈卫旗[9]研究了大学生自我概念、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总体自我概念及其各个特定方面,包括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社会自我,均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负相关,自我概念较积极的被试其心理健康状况较良好。樊富氓、付吉元[10]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1006名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进行了测量,发现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较高的正相关,也就是说自我概念得分高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其中自我总分与忧郁、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强迫因子有较高负相关。叶映华,杨宏飞[11]研究了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发现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呈负相关,症状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低,这与樊富眠、付吉元对大学生进行的研究结果一致。姚信[12]研究了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同样发现了与樊富氓、付吉元相同的结论。都浩丽,王国芳[13]研究了青春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认为自我概念各维度和心理症状各因子基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概念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强的预测性。总的来说,自我概念较高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自我概念较低的青少年。杨昭宁、孔祥军[14]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学生幸福感指数各维度与自我概念总分显著正相关,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与自我批评因子有显著负相关,与自我概念其他各因子有显著正相关。

4.3大学生自我效能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在自我效能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15]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自我效能影响人们的归因模式。第二是归因方式对其自我效能产生影响。个体主动对结果进行积极的归因,对自我的能力就产生较强的信任感,其行为的坚持性将更强,也愿意应付学业上的挑战;其自我效能也会增强;相反,如果进行消极的归因,个体将可能会因对自我缺乏信心而消极应付,从而影响自我效能。同时研究指出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

Schunk (1982)实验显示对过去的行为给予努力归因反馈较之于对将来的行为给予努力归因的反馈,对提高自我效能更有效。研究表示自我效能感高者往往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失败归因为努力不够。这种采用内部归因的思维方式促进了动机水平的提高及活动的成功。但是是采用能力归因,还是采用努力归因,以及何时采用能力归因或努力归因对提高自我效能感是不同的。

4.4以往对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几个结论

4.4.1采取消极的归因方式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但是,也有研究从正面证实了那些积极归因方式的人能够更好的处理学业和生活中的事情,具有较为健康的心理。

4.4.2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归因模式,同时归因方式也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

4.4.3大学生对负性事件的归因方式、体验到的自我效能感,都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5】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02.

【2】【6】李成齐.大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美]A.班杜拉著.林颖等译.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一一社会认知论(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程玮.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11.【7】胡胜利.归因方式对,讼理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研究之概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2):461-464.

【8】张彩霞.归因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101-103.

【9】陈卫旗.自我概念、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4):212-214.

【10】樊富巩,付吉元.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76-77.

【11】叶映华,杨宏飞.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58-259.

【12】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l):78-79.

【13】都浩丽,王国芳.青春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0):56-57.

【14】杨昭宁,孔祥军.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1):80-82.

【15】赵峥,张宁.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第3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策划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竞争也日趋激烈。在人口高度密集的中国,就业竞争更是不在话下。劳动力与岗位呈现粥多僧少的局面。就业已成为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尤其是近日来,“富士康”跳楼事件已经将这一恶性的状态推到了风口浪尖的田地,减压已不可避免地被提上社会平台,这将是缓解矛盾所亟待采取的主要办法。当代在校大学生也深深地体会到竞争的激烈。另一方面,学业的压力也使他们喘不过气。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一二级考试,学分考试…所有的一切使得大学生活充满压抑感。再一个,友情,爱情,生活方面的烦恼也是他们众多压力的来源。 活动目的与意义: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减轻大学生心理承受的过重压力。为了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境地,理性地对待所面临的压力与挫折等心理问题,以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看待并解决困扰他们的难题。让大学成为他们心中快乐的圣地,让大学生活成为他们脑海里美好的回忆。健康的心理是维持大学生继续热情学习的动力,也是他们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战胜困难的必要条件!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安排: 2010年6月5日——6月6日 地点:xx大学西校园6B小广场,第二教学楼 三,活动开展形式:心理健康知识展览,影片放映,讲座,心健知识有奖竞答 四,活动开展: 6月5日:上午在西校园6B小广场展览心理健康知识 下午在第二教学楼201教室播放影片《大学生心理健康》6月6日:上午在西校园6B小广场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奖竞答活动 下午在第二教学楼201教室心理教授讲座 准备阶段: (1)通过上网寻找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大学生减压方面的资料,以简洁,轻松的方式,以手工或电子版的形式,张贴在展览板上。其中辅以简单幽默的漫画,让同学们在轻松的状态下学到有益的知识。展览中包括对心理现象的诠释及对心理案例的剖析与解决方法,案例后注以专家寄语。(2)影视作品由主办单位向学校心健工作室的教授和老师咨询,请教,最终确定影片内容。(3)有奖竞答活动中,由工作人员上网搜索查找相关资料,咨询心健老师,找些有关心健问题,减压方法之类的问题。礼品有餐巾纸,小挂钩,小卡片等之类;现场布置有横幅,彩球等简单的装饰。(4)讲座则请来学校心健工作室的权威教授来演讲关于如何处理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就业,感情,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举办阶段: 此次活动组织人员由社会工作协会操办,人员数量有限,所以应该合理配置。 展览由于需要现场指导不多,所以只需在此安排4,5个工作人员维持现场便可。在放映影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________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供大家参考选择。 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里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 我们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话题为主题,利用网络、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崭新的生活,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报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同龄人的调查,总结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向身边的同学宣传关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帮助身边的同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并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步入大学校园,所有一切都是新的,学习任务、人际交往及竞争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大学生独立地面对和处理,因此也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心理上、思想上的困惑,如紧张,焦虑,恐惧,孤独,抑郁等,严重的不适应会造成心理障碍。这些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具体的压力有哪些呢经济学系实践部对我系06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并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对部分同学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思考和研究。 二调查方法或工具主要是问卷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方面进行实施。 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问题分析1您认为您目前所在的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相差很大吗A.特别大B.很大C.差不多D.无差别分析12的同学认为相差的氛围特别大,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 48的同学认为相差很大,主要实在学习氛围和生活习惯上,大学的学习相对轻松而且老师也不会总是督促学习,大学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学才离开家开始住在学校,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开始真的很不习惯。 40的同学认为差不多,虽然大学与高中相比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但他们表示自己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0的同学认为无差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分析报告

自我成长分析 摘要:成长,我们共同经历;经历,我们不同感想。人间走过二十年,每一个人都在自我成长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领悟,不一样的想法。以下是我的自我成长分析,望通过此文能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更全面的对自己做出定位。 关键词:自我成长分析经历目标人生观 成长是人都必须经历的,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发现原来我一直在改变着。二十年来,我品尝酸甜苦辣,感受悲伤欢喜,享受比赛胜利的喜悦,握拳对失败的不气馁·接下来,生活仍要继续,我将继续成长,继续通往仅属于我成功的殿堂!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来自一个较为繁华的小城市,在那里,几乎见证了我所有的成长过程,在那里,看到了我欢呼、奔跑,在那里,也见到了我伤心、流泪。 小的时候,我在这一方土地之上放肆的玩耍,毫不担心未来的路会坎坷,会遭遇许多的挫折。春天,放风筝、折杨柳枝做杨柳帽;夏天,拽上个游泳圈就敢跳进小水池里扑腾、没事就跑爷

爷种的葡萄园中摘葡萄吃;秋天,爬上桂花树使劲倒腾、穿着单衣四处闲逛;冬天,武装齐全跑雪地里堆雪人,爬上院墙摘腊梅·天真无邪的样子,让此时的我,无比想回到那个年纪! 在长大些,我便已入学堂,学习着加减乘除,记背着ABCD,诵读着之乎者也,念叨着天文地理。业余,还和同学开开玩笑,打打闹闹,找几个伙伴一起踢毽子,跳牛皮筋,也没有任何的忧虑。 之后,面临中考、高考,我的生活便被许多的补习课程,各门课的考试试题所侵占。一天二十四小时,睡觉休息的时间渐渐压缩,上课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上课的频率也愈加频繁起来。水笔的笔芯一支接一支,空白的试卷渐渐被做题步骤和解题分析占满,肩头的负担也愈加明显! 尤其是在高三这年,最令人记忆犹新!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紧张的气氛让人无法喘息,每个人都不能停下来,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被甩在身后。正在此时,我变得敢于担当,觉得自己需要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已经成长了!胜不骄,败不馁,考的不错不会飘飘然的,考的不好也不会失落灰心,而是吸取教训,补习欠缺部分继续努力。 经历高考,因发挥欠佳,我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不过,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很倒霉、前途无光的事,因为,在任何地方还需靠自己,即使在名牌大学,不努力,过堕落人生也不会有好的出路,不能抵达成功彼岸。相反,在我考取的大学之中,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精选.)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 09信管1班顾雅玮0910831119 经过小组成员的资料整理和讨论,我们最终确定了十条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对这十条因素一一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它们分别是: (一)自身性格和情绪; 人格是一个人在其自然基础上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心 理特征。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个体身上最具色彩的闪光点,人与人的不同正是因为人格的不同。 人格的生理差异主要体现在气质上。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 性情,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等),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有人倾向于外部事务)等方面的特点。 有的人像夏天里的一团火:精力旺盛,直率,热情,行动敏捷,情绪易于激动,心境 变换剧烈。有独特见解,反应迅速,行为果断,表里如一;不愿受人指挥,而喜欢指挥别人,喜欢新的活动,活动效率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快,说话喜欢与同学争辩,喜欢表现自己。 有的人是春天里的一阵风:喜形于色,这类人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性情活泼、热情、兴趣广,但容易转移;积极参加学校一切活动,但表现散漫,有始无终,遇到稍不如意的事就情绪低落,稍得安慰或又遇到使他高兴的事,马上就会兴高采烈;善于交际,待人亲切,在群体中精神愉悦,相处自然。 有的人是冬天里的一场雪: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基本保持想心理平衡;凡事深思熟虑,力求稳妥,在各种情况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外柔内刚,不卑不亢。但过于拘谨,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 不足。 还有的人似秋风中的一片落叶:孤僻,行动退缓,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感情细腻而脆弱,常为区区小事引起情绪波动;自己心里有话,宁愿自己品味,不愿向别人倾诉;喜欢独处,与人交往时显得腼腆,不爱表现自己;敏感多疑,患得患失。在困难面前常怯懦、自卑和优柔寡断。 不同性格和情绪的人面对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都不相同,如果不能认知到自 己在性格上的缺陷,很有可能无法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所以,大学生需要优化自己的 性格: 首先,要校正认知偏差。可多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去充分体验感受生活,多看些 进步的书籍和伟人、哲人传记,看看他们成功和为人处世之道,这些对自己性格的改变都会 有帮助。 其次,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锻炼。随着一个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和相对成熟,随着一个 人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其性格的发展也从被动的外部控制逐渐向自我控制转化。如果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这一变化,促进这一变化,自觉地确立性格锻炼目标,从而进行自我锻炼,就能对现实态度、意志、情绪、理智等性格特征不断完善。 接着,培养健康情绪,保持乐观的心境。要乐观的生活,要胸怀开阔。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要从好的方面去想。想得开,烦恼自然就会消失。 然后,乐于交际,与人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善意的评 价人,热情地帮助人,努力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此以往,性格就能得到和谐发展。 最后,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每个人性格特征中都有好的因素,也有不良的特征,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 我维护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自我认知自我维护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所以,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1、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2、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

3、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4、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感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 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书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健康从心开始 一、活动背景: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对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借此开开学之处,我院特举办这次大学生心里健康活动,来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为同学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活动目的: 围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以“健康从心开始”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发大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关注心灵成长,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困惑,并主动探求解决途径,健康快乐成长。 三、活动意义: 1、为学生们创建一个和谐美好校园。心理健康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意识到校园生活 的丰富多彩,并且学会珍惜,减少不和谐因素。 2、为学生以后学习甚至工作提供了精神上的帮助。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感同身 受,使自己精神层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人更加开朗自信。 四、活动时间:2016年5月25日 五、活动地点:待定 六、活动对象:全体学院学生 七、活动流程: 1、在学校橱窗及宿舍区张贴有关心理知识的展示,同时宣传本次活动,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3、通知各班班长及心理委员,让他们通知本班参与活动的同学于活动日到现场参加活动; 4、在参与同学到达现场前对现场进行布置; 5、在现场放有一纸盒,让有心理困惑的同学将此写在纸条上,并附上联系方式,待过后统一查看并逐一通过联系方式进行解决; 八、游戏规则: 扮时钟游戏: 1、在白板或墙壁上画一个大的时钟模型,分别将时钟的刻度标识出来; 2、找三个人分别扮演时钟的秒针、分针和时针,手上拿着三种长度不一的棍子或其他道具(代表时钟的指针)在时钟前面站成一纵列(注意是背向白板或墙壁,扮演者看不到时钟模型); 3、主持人任意说出一个时刻,比如现在是3小时45分15秒,要三个分别扮演的人迅速的将代表指针的道具指向正确的位置,指示错误或指示慢的人受罚 4、可重复玩多次,亦可有一人同时扮演时钟的分针和时针,训练表演者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 5、最后胜出的一组同学将获得奖品,奖品待定 九、活动经费:各种道具+奖品费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策划书(完整版)

策划编号:YT-FS-2596-50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策 划书(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策划书(完整 版) 备注:该策划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 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活动主题:我爱我——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 二、活动目的: 围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以“给力心灵,团结互助,共同成长”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发大学生关注心灵,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困惑,并主动探求解决途径,健康成长。 三、活动主办:学生工作处心理咨询中心 四、活动承办:院系心理健康部,心理成长协会 五、活动时间:xx年5月3日(5月3日—31日)

六、活动范围:全体学生 七、活动内容及具体安排: (一)宣传篇 1、横幅宣传:出一条横幅(一式两份),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 承办单位:院宣传部、院心理健康部 横幅内容: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湖铁职院第八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宣(暂定)横幅位置:南院悬挂于j1教学楼前,东院悬挂于篮球场 2、板报宣传:出一期板报,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内容、时间安排等。 承办单位:六系心理健康部 活动要求:六系各出一期板报 板报摆放:南院篮球场、东院教学楼前 3、报纸宣传:出一期报纸(>特刊),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内容、具体活动安排等。 承办单位:大学生心理成长协会《心之桥》编辑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二级院系: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报关A1401 学号:0309140152 姓名:曾月 指导老师:程利滨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钟媛媛曾月熊欣黄凯琴 报关与国际货运 内容摘要: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心理的现状和心理素质,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我将大学生心理状况作为此次专题调研。此问卷针对大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统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前出现的校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等压力日益增大,从而引发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如何以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已经成为了摆在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涉及的因素非常多,其中包括情绪、学业、感情等等因素,我们针对这几个方面分别设计了若干个问题来体现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选择情况。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调查采用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大一学生共120人。 (2)问卷发放过程: 按上述要求,我们采用分性别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完成,资料收集采用自填式无记名调查方式。本次发放问卷共120份,回收问卷108份。问卷发放过程中做到了以下两点:第一、解除调查对象的思想顾虑,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第二,答卷要求明确,以减少答题时发生差错。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法为主,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 二、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 2、能对个人的自我意识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内容:1、自我意识的含义; 2、自我意识的结构; 3、怎样简单分析个人的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1、自我意识的结构; 2、个人自我意识的简单分析。 教学难点:从结构上分析自我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心理测验 教学时数: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VS“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二、自我意识的含义 (1)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2)个体对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三、“20个我是谁”心理测试 (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写20个关于“我···”的句子。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特征的语句。

(2)评估陈述 ①评估自我接纳程度 在你列出的每句话的后面加上正号(+)或负号(-)。正号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肯定满意的态度”,负号的意义则相反,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不满意、否定的态度”。 ②评估自我意识的时间特征 看看这些陈述中哪一些是指向过去的,哪些是指向现在的,哪些是指向将来的。 ③评估自我意识的结构 四、举例讲解从内容上划分自我意识的结构 1、生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生理属性的认识。 包括:性别、身高、年龄、仪表、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 2、社会自我 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 包括:所在群体、角色、名望、地位、人际关系等方面。 3、心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 包括:①情绪状况;②才智状况;③人格特征。 五、举例讲解从形式上划分自我意识的结构 1、自我认知(知):认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 考试题型:七题简答题,每小题五分(有标准答案) 论述题,前几小题10分,后面的题有15分,20分(无标准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送分题为必考题!!! 第一章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精神)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背诵) 2、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背诵) 3、具体内容(理解,详见书第2-6页):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Array意志过程---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 个性心理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自我意识 4、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背诵,送分题) 1)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独立的生活能力 3)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5)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5、(送分题) 我校心理咨询中心预约电话:84399187 时间:8:00-21:00 地点:大活303 仙林大学城心理咨询电话:85891916 第二章 1、心里咨询定义(理解,书第16页) 1)不只是信息提供 2)不是社交谈话 3)不只是说教 4)不是逻辑分析 5)不只是忠告和建议 6)不只是安慰

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致力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至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统合并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2、心里咨询基本原则(理解,书第18页) 保密原则自愿原则发展性原则 3、大学生什么时候需要心里咨询(背诵) 1)生活中遇有重大选择,犹豫不定时 2)学习压力大,无力承担但又不能自行调节时 3)初涉世事,对新环境适应困难时 4)经受挫折后,精神一蹶不振时 5)在社交方面自感有障碍时(如怯懦,自我封闭等) 6)恋爱遇到挫折时 7)患有某种身体疾病,因此产生心理压力时 8)睡眠状态发生改变,初期失眠时 第五章 1、性格与人格(理解) 人格的形成因素: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书第73页) 性格的特点:后天形成,适应环境,相对稳定,可变 第七章 1、学习动机/风格(理解) 1)定义: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2)特点 1))独特性 学习风格是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及其机能基础上,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2))稳定性 学习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即具有持久稳定性,很少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学习风格的稳定性并不表明它是不可以改变的,它仍然具有可塑性。 2、三个记忆系统(理解)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三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三篇】 篇1 一、活动背景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群体,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更易发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我班决定开展心理活动,让更多同学受益与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更积极的生活。 二、活动名称和主题 班级心理健康知识交流座谈会 三、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的宣传心理知识,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四、活动内容: 1、班上成员分为六组,每组由六人左右的同学组成。 2、由组织者准备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问题卡片,提问,小组自由讨论,后选一名代表做回答。 3、各小组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生活学习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面对解决的。 4、最后组织者进行总结。 五、活动负责人与参与者 负责人:孙李娜

参与者:11级英语教育一班全体成员 六、活动时间 **年5月27日晚7:OO 七、活动地点 博学南楼教室401 一、活动开展原因: 大学是成才的地方,但这只是对少数充满自信的人来说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自卑。 在大学的校园生活中,人总会有失意的时候,因为佼佼者实在太多了,因此,难免会缺乏自信。 一个人,一量缺乏自信,就会背上思想包袱,就会附上心理阴影,对自己和未来感到一片茫然,缺乏理性认识,最终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基于以上原因,因此有必要对同学们开展一次增强自信心的讲座。 二、活动主题:扬起自信之帆,搏击人生风浪 三、活动目的: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建立自信信念,用自信的帆来战胜学习之海、生活之洋中所遭受的挫折。 四、活动内容: 做传钥匙游戏; 宣读10条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建议。 五、活动负责人:李文周(心理委员)、解佳龙(班长) 六、活动时间:3月17日晚上

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解 军 (中国人民大学 书报资料中心,北京100086)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新时代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他们的心理特点带有强烈的 时代色彩。大学新生与毕业生的心理需求不同,所产生的心理障碍也不同,但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们保持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1)01-0049-05 长久以来,社会上对大学生有一种普遍的称呼,叫做天之骄子。他们是现代教育的优胜者,历尽艰辛,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走过了高考独木桥。他们中确实不乏真正的天之骄子、天之骄女:聪明、智慧、有爱心、有专长、有的韧性十足、有的果敢创新。他们有理由为他们的成功感到自豪、骄傲。但这些优秀的莘莘学子在进入大学后,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心理上的问题,有研究认为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达30%之多。这不能不引起广泛关注。那么大学生这个个人发展阶段中有什么样的特点,又经常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呢?1 新经济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进入大学开始人生新起点的学生,由于环境和角色与过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心态上就有很大不同: 1.1 个人奋斗目标上的变化 初高中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要上大学,或者是一流大学,考上大学后这一人生目标实现了,下一步该如何走,学生之间的差异就比较大。如将来出国深造、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寻找机会走仕途、自己创业打天下做老板、或只希望过自己喜欢的清新淡雅的生活……。目标的不同,大学生们在学习期间的表现就会有很大不同,或者拼命苦读或轻松逍遥过生活。 1.2 自我认识的变化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大学阶段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评价能力都发展到较高水平,能够知道自己在新环境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在初高中阶段,学生和家长以及教师的首选评价指标就是成绩如何,其它指标均可忽略不计,此阶段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就很容易确定。上大学之后,周围的同学们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学习上的优势变得不明显,需要重新从全方位评价自己,包括大学学习成绩、新环境的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组织能力等等。在这许多的变数中,学生判断、调整得如何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1.3 情感需求上的变化 情感的需求和体验在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高峰期。早恋是中学老师和家长绝不允许的,即使是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关系也是家长和老师们提防的。出于共同的目的,家长和老师在初高中阶段严格控制、监督着学生情感上的变化。而到大学阶第21卷 总第77期心理学探新EXP LORATI ON OF PSY CH O LOGY 2001年第1期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_1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里健康已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 我们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话题为主题,利用网络、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们身边的同学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崭新的生活,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报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同龄人的调查,总结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向身边的同学宣传关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帮助身边的同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并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步入大学校园,所有一切都是新的,学习任务、人际交往及竞争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大学生独立地面对和处理,因此也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心理上、思想上的困惑,如:紧张,焦虑,恐惧,孤独,抑郁等,严重的不适应会造

成心理障碍。这些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具体的压力有哪些呢?经济学系实践部对我系06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并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对部分同学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思考和研究。 二调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问卷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方面进行实施。 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问题分析 (1)您认为您目前所在的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相差很大吗? a.特别大 b.很大 c.差不多 d.无差别 分析:12%的同学认为相差的氛围特别大,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48%的同学认为相差很大,主要实在学习氛围和生活习惯上,大学的学习相对轻松而且老师也不会总是督促学习,大学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学才离开家开始住在学校,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开始真的很不习惯。40%的同学认为差不多,虽然大学与高中相比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但他们表示自己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0%的同学认为无差别。 (2)您对目前的大学生活适应状况如何?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书15篇(最新)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策划书15篇 一、活动主题: 我爱我——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 二、活动目的: 围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以“给力心灵,团结互助,共同成长”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发大学生关注心灵,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困惑,并主动探求解决途径,健康成长。 三、活动主办: 学生工作处心理。 四、活动承办: 院系心理健康部,心理成长协会。 五、活动时间: 20xx年5月3日(5月3日—31日)。 六、活动范围: 全体学生。 七、活动内容及具体安排: (一)宣传篇 1、横幅宣传:出一条横幅(一式两份),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 (1)承办单位:院宣传部、院心理健康部。 (2)横幅内容: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湖铁职院第八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宣(暂定)。 (2)横幅位置:南院悬挂于j1教学楼前,东院悬挂于篮球场。 2、板报宣传:出一期板报,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内容、时间安排等。

(1)承办单位:六系心理健康部。 (2)活动要求:六系各出一期板报。 (3)板报摆放:南院篮球场、东院教学楼前。 3、报纸宣传:出一期报纸(心之桥特刊),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内容、具体活动安排等。 (1)承办单位:大学生心理成长协会《心之桥》编辑部。 (2)活动时间:5月份编辑、印刷完成。 4、海报宣传:各系各出3张海报,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 (1)承办单位:各系心理健康部。 (2)活动要求: ①正确悬挂于南院和东院篮球场上; ②纸张大小标准(与院宣传部统一标准) 5、广播宣传: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各项活动安排,心理健康知识。 (1)承办单位:院心理健康部、院团委广播站。 (2)资料提供:院心理。 (3)注意事项:六系挂好海报后须通知院里进行拍照留影。 (二)活动篇 1、“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大学生征文征画比赛。 (1)活动对象:全院学生。 (2)活动时间:全院征文上交时间为5月9日——5月18日、优秀征文评展时间为5月26日。 (3)活动方式:以投稿形式讲叙大学生活中“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的心情故事,再对参赛的作品进行评选,我们将对优秀作品选登到心理健康报中。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学习资料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的因素

精品资料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 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指集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和技能特性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可以遗传的,但是一个作为身心兼备的整体,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又是十分密切的,一个人的躯体、气质、智力、神经等过程的活动特征都是受遗传因素的制约的。遗传因素也是产生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二、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主要是指人的身体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生理方面的问题也是引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首先,母亲孕期的身体有病、营养不良、情绪不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和生理发育,并进而影响到其心里功能的正常发展。 其次,脑神经递质的变化也会对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疾病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三,维持人的心理健康,有赖于脑和整个神经系统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他们也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健 康。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社会制度、劳动条件、社会关系、人际交往等也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因此,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因素除身边发生的事情外,还有互联网上的信息。 四、教育因素 教育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 家庭教育包括了家庭的气氛、家庭结构、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理念与期望、父母的教育目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榜样作用等,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都会产生影响。社会实践和有关研究表明,家庭成人对子女的关爱和温暖是保障子女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条件。另外家庭结构不完整,如父母离异或者缺失会使子女形成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教育包括了各个方面的教育因素:如学校办学的人文精神、学术思想、学校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学校处理学生事件的态度与方法、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精神风貌与教育方法等都构成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与风气,也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社会教育的渠道和内容极为广泛,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学术报告、文艺演出、网络等都起着社会教育的作用。还有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潜在因素。 五、个体的主观因素 个体心理是否健康,除了同客观环境的各种因素有关外,更同个人的主观因素有关。个人的自我意识、人格特点、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事物认知的态度等,都会对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