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专题精品试卷 专题六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 教师版(含答案)

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专题精品试卷 专题六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 教师版(含答案)

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专题精品试卷   专题六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  教师版(含答案)
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专题精品试卷   专题六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  教师版(含答案)

2021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专题精品试卷

专题六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

命题方向

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其应用,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考查的频度最高。在每年的试题中,本专题是必考内容,且试题的难度大,分值高,区分度大。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到;在命题形式方面,题目信息主要以文字形式、遗传系谱或表格等其他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利用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设计相关实验。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推理分析和论证的能力。选择题多注重考查记忆性知识,非选择题注重考查遗传规律及其应用,难度大,需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3.2021年备考是应注意:首先要理解遗传的两大定律研究的对象和实质及伴性遗传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对各类遗传应用题进行归类,总结各类遗传应用题的解题的方法。与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有关的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等重点关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考点1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与实验设计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①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①子代所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①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①子代出现不同性状①子代中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①F 2代性状分离比为3①1①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合理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

2.遗传基本定律的验证方法

3.高考常考的特殊分离比的分析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 ①2①1―→说明显性纯合致死。

①1①2①1―→说明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即AA 与Aa 表现型不同)。 (2)巧用“合并同类项”推自由组合特殊比值(基因互作) ①9①6①1―→9①(3+3)①1 ①12①3①1―→(9+3)①3①1

①9①4①3―→9①(3+1)①3

①15①1―→(9+3+3)①1

①9①7―→9①(3+3+1)

①13①3―→(9+3+1)①3

上述各特殊分离比的共性是总组合数为“16”,其基因型比例不变,即

A_B_(9)①A_bb(3)①aaB_(3)①aabb(1),只是性状分离比改变,倘若F 2总组合数呈现“15”则表明有1/16

的比例“致死”。

4.具有n 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个体遗传分析 (1)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 ,其比例为(1①1)n 。

(2)自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为3n ,其比例为(1①2①1)n 。 (3)自交产生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数为2n ,其比例为(3①1)n 。

考点2 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

1.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断

此卷

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基因位置判定方法

(1)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

①已知性状的显隐性:

①未知性状的显隐性:

(2)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

3.遗传概率的常用计算方法

(1)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1AA①2Aa①1aa=3正常①1白化病,生一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3/4,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4。

(2)用产生配子的概率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1AA①2Aa①1aa,其中aa为白化病患者,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父本产生a配子的概率与母本产生a配子的概率的乘积,即1/2a×1/2a=1/4aa。

(3)用分支分析法计算:多对性状的自由组合遗传,先求每对性状出现的概率,再将多个性状的概率进行组合,也可先算出所求性状的雌、雄配子各自的概率,再将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

4.伴性遗传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关系

(1)在分析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遗传时,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基因分离定律处理,综合考虑则按基因自由组合处理。

(2)研究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时,若两对性状都为伴性遗传,则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①)·5)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①截翅=3①1。

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答案】C

【解析】根据截翅为无中生有可知,截翅为隐性性状,长翅为显性性状,A不符合题意;根据杂交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可知,亲本雌蝇一定为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无论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均会出现长翅①截翅=3①1的分离比,C符合题意;根据后代中长翅①截翅=3①1可知,控制翅形的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故可推测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D不符合题意。

2.(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有一观赏鱼品系体色为桔红带黑斑,野生型为橄榄绿带黄斑,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养殖者在繁殖桔红带黑斑品系时发现,后代中2/3为桔红带黑斑,

1/3为野生型性状,下列叙述错误

..

的是()

A.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为杂合子

B.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C.自然繁育条件下,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

D.通过多次回交,可获得性状不再分离的桔红带黑斑品系

【答案】D

【解析】由桔红带黑斑品系的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品系均为杂合子,A正确;桔红带黑斑为显性性状,则突变形成的桔红带黑斑基因为显性基因,杂合桔红带黑斑鱼(Aa)相互交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①1,可推得基因型为AA的个体死亡,即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B正确;由于桔红带黑斑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自然繁育条件下,该显性基因的频率会逐渐下降,则桔红带黑斑性状容易被淘汰,C正确;桔红带黑斑基因显性纯合致死,则无论回交多少次,所得桔红带黑斑品系均为杂合子,D错误。

3.(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18)若某哺乳动物毛发颜色由基因D e(褐色)、D f(灰

色)、d(白色)控制,其中D e和D f分别对d完全显性。毛发形状由基因H(卷毛)、h(直毛)控制。控制两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基因型为D e dHh和D f dHh的雌雄个体交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D e对D f共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6种表现型

B.若D e对D f共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12种表现型

C.若D e对D f不完全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9种表现型

D.若D e对D f完全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8种表现型

【答案】B

【解析】若D e对D f共显性,H对h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 e dHh和D f 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D e D f、D e d、D f d和dd四种,表现型4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种,表现型2种,则F1有4×2=8种表现型,A错误;若D e对D f共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 e dHh和D f dHh 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D e D f、D e d、D f d和dd四种,表现型4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种,表现型3种,则F1有4×3=12种表现型,B正确;若D e对D f不完全显性,H对h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 e dHh和D f 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D e D f、D e d、D f d和dd四种,表现型4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种,表现型2种,则F1有4×2=8种表现型,C错误;若D e 对D f完全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 e dHh和D f 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则D e D f、D e d、D f d和dd四种,表现型3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种,表现型3种,则F1有3×3=9种表现型,D错误。

4.(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23)某植物的野生型(AABBcc)有成分R,通过诱变

等技术获得3个无成分R的稳定遗传突变体(甲、乙和丙)。突变体之间相互杂交,F1均无成分R。

然后选其中一组杂交的F1(AaBbCc)作为亲本,分别与3个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见下表:

注:“有”表示有成分R,“无”表示无成分R

用杂交①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与杂交①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中有成分R植株所占比例为()

A.21/32 B.9/16 C.3/8 D.3/4

【答案】A

【解析】杂交①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比例为1①1(或基因型为AaBBcc 和AaBbcc,比例为1①1,)杂交①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基因型为AaBbcc,故杂交①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与杂交①子代中有成分R植株相互杂交,后代中有成分R所占比例为:1/2×1×3/4×1+1/2×3/4×3/4×1=21/32,A正确。

5.(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①)·32)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

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现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①1、叶色的分离比为1①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①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板叶、紫叶、抗病

(2)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3)花叶绿叶感病、花叶紫叶感病

(4)AaBbdd

【解析】(1)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现型与甲相同,可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DD。(2)已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再根据甲乙丙丁的表现型和杂交结果可推知,甲、乙、丙、丁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3)若丙aabbdd和丁aaBbdd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为:aabbdd(花叶绿叶感病)和aaBbdd(花叶紫叶感病)。(4)已知杂合子自交分离比为3①1,测交比为1①1,故,X 与乙杂交,叶形分离比为3①1,则为Aa×Aa杂交,叶色分离比为1①1,则为Bb×bb杂交,能否抗病分离比为1①1,则为Dd×dd杂交,由于乙的基因型为AabbDd,可知X的基因型为AaBbdd。

【点评】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相关分离比,并能灵活运用解题。

6.(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23)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

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______,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__________ (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①抗螟雌株①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①1①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①抗螟矮株雌株①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①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①1①3①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_____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 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答案】(1)甲雌雄同株

(2)是AAtsts 抗螟雌雄同株①抗螟雌株=1①1

(3)不位于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1/2 1/6

【解析】(1)根据题意和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一中玉米雌雄同株M的基因型为TsTs,为雌雄同株,而甲品系的基因型为tsts,为雌株,只能做母本,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中F1的OOTsts非抗螟植株基因型为OOTsts,因此为雌雄同株。(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一的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自交,后代F2为1AAtsts抗螟雌株:2AOTsts抗螟雌雄同株:1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结果,说明实验一中基因A与基因ts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后代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为AAtsts,将F2中AAtsts抗螟雌株与AOTsts抗螟雌雄同株进行杂交,AAtsts抗螟雌株只产生一种配子Ats,AOTsts抗螟雌雄同株作为父本产生两种配子,即Ats、OTs,则后代为AAtsts抗螟雌株①AOTsts 抗螟雌雄同株=1①1。(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中选取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矮株自交,后代中出现抗螟雌雄同株①抗螟雌株①非抗螟雌雄同株①非抗螟雌株=3①1①3①1,其中雌雄同株①雌株=1①1,抗螟①非抗螟=1①1,说明抗螟性状与性别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现象,故乙中基因A不位于基

因ts的2号染色体上,且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影响了F1的繁殖,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实验二的F1中,后代AOTsts抗螟雌雄同株矮株①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正常株高=1①1,则说明含A基因的卵细胞发育正常,而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故推测最可能是F1产生的含基因A的雄配子不育导致后代中雄配子只产生了OTs和Ots两种,才导致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的现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的F2中雌雄同株①雌株=3①1,故F2中抗螟矮植株中ts的基因频率不变,仍然为1/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2中抗螟矮株的基因型雌雄同株为1/3AOTsTs、2/3AOTsts,雌株基因型为AOtsts,由于F1含基因A的雄配子不育,则1/3AOTsTs、2/3AOTsts产生的雄配子为2/3OTs、1/3Ots,AOtsts产生的雌配子为1/2Ats、1/2Ots,故雌株上收获的籽粒发育成的后代中抗螟矮植株雌株AOtsts所占比例为1/2×1/3=1/6。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常见的分离比,能够根据题意和实验结果分析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条件和比例推导导致后代比例异常的原因,这是该题考查的难点,能够利用配子法计算相关个体的比例,这是突破该题的重点。

1.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

贡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

的是()

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C.若某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答案】C

【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A正确;“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B正确;若某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此性状可能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也可能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C错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D正确。

2.将紫花、长花粉粒(PPLL)与红花、圆花粉粒(ppll)的香豌豆杂交得到F1。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

及数量为紫长(4831)、紫圆(390)、红长(393)、红圆(1350)。下列对F1产生配子过程的分析,错误

..的是()

A.P与p、L与l可以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B.P与L、p与l可随同一条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

C.P与l、p与L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重组

D.P与l、p与L因同源染色体间交叉互换而重组

【答案】C

【解析】由于P与p、L与l是等位基因,故可以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A正确。由题意可知,F1的基因型为PpLl,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数量为紫长(4831)、紫圆(390)、红长(393)、红圆(1350),在F2中紫花与红花的比例约为3∶1,说明紫花对红花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长花粉粒与圆花粉粒的比例约为3∶1,说明长花粉粒对圆花粉粒为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在F2中应该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长∶紫圆∶红长∶红圆=9∶3∶3∶1,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而是亲本类型的紫长和红圆多,而重组性状紫圆和红长少,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由此可判定P与L、p与l连锁,可随同一条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B正确。由于P与L、p与l连锁,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P与l、p与L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P与L、p与l连锁,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F2中的紫圆、红长属于重组类型,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的,D正确。

3.某种动物的眼色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表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实现对性状的直接控制

B.图示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

C.该动物群体中无色眼的基因型只有1种,猩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4种

D.若一对无色眼亲本所形成的受精卵中基因a或b发生了突变,则发育成的子代为深红色眼【答案】C

【解析】图示表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不是直接控制,A错误;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性状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图示说明动物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A、a和B、b),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无色眼没有酶A和酶B,为无色底物,缺乏A基因和B基因,基因型只有aabb这1种,猩红色眼有A基因控制合成的酶A或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B,因此对应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C正确;若一对无色眼亲本(aabb)所形成的受精卵中基因a或b发生突变,发育成的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表现为猩红色眼,D错误。

4.(多选)下列有关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利用植株Aa进行单倍体育种得到两种基因型植株A∶a=1∶1,即可验证分离定律

B.植株AaBb进行测交,若后代表现型比为1∶1∶1∶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若利用花粉鉴定法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则要求花粉至少有两对可以观察的相对性状

D.两定律均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传递规律,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BCD

【解析】要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以用单倍体育种进行,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若Aa经过单倍体育种产生的植株AA∶aa=1∶1,则说明A、a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

5.(多选)某人发现其养殖的一对白毛家兔生出几只灰毛家兔,为了研究家兔毛色的遗传特性,他让两只亲本继续杂交,仍有灰毛家兔出生,让灰毛家兔与亲代多次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家兔毛色性状中灰毛对白毛为显性

B.控制家兔毛色性状的基因的遗传只遵循分离定律

C.控制家兔毛色性状的基因可能只位于常染色体上

D.上述过程中出现的灰毛性状是基因突变所致,与环境无关

【答案】C

【解析】一对白毛家兔生出几只灰毛家兔,说明白毛是显性性状,灰毛是隐性性状,A错误;若控制家兔毛色性状的基因的遗传只遵循分离定律,则灰毛家兔与亲本回交,后代灰毛家兔和白毛家兔的比例应为1∶1,但后代白毛家兔和灰毛家兔的比例为3∶1,说明控制家兔毛色性状的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从表中数据可知,灰毛家兔与亲代多次杂交,子代家兔毛色性状分离比雌雄都为3∶1,与性别无关,因此控制家兔毛色性状的基因可能只位于常染色体上,C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D错误。

6.13三体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病,患儿的畸形和临床表现比21三体综合征更严重。该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2500,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根据患儿中女性多于男性推测出该病受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B.患儿多出的13号染色体若来自母方,则可判定原因是形成卵细胞时着丝点未分裂

C.临床上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病

D.可以取胎儿体细胞在显微镜下检查,通过分析染色体形态数目来辅助临床诊断

【答案】D

【解析】该病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患儿多出的13号染色体若来自母方,则可能是形成卵细胞时着丝点未分裂,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成功分离的缘故,B错误;该病的检测可以取胎儿的体细胞在显微镜下检查,通过分析染色体形态数目来辅助临床诊断,而不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病,C错误,D 正确。

7.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对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所生的女儿不一定患病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被替换

C.某家庭中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生了一个凝血正常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则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卵细胞异常

D.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则所生子女不患该病的概率是9/19

【答案】D

【解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父亲患病,因此所生女儿一定患病,A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病因是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序列发生改变,B错误。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H、h表示),父亲正常,母亲患血友病,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凝血正常的儿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 H Y×X h X h,儿子的基因型为X H X h Y。根据儿子的基因型可知,他是由含X H Y的精子和含X h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即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精子异常,C错误。假设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为A、a,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19%,则正常(aa)的概率为81%,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a的基因频率为90%,A的基因频率为10%,可知人群中AA基因型频率为10%×10%=1%,Aa基因型频率为2×10%×90%=18%,所以患病妻子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8%÷(18%+1%)=18/19,其后代不患该病的概率为(18/19)×(1/2)=9/19,D正确。8.下表是对某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后整理出的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研究课题是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

B.可基本判定此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第一组母亲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

D.利用表中数据可计算出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43%

【答案】B

【解析】题中所示的调查群体数不够大也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不适合用于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A、D错误。根据第一组调查结果:父母均正常的家庭中有儿子患病,可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结果可知,后代的正常或患病性状与性别有关,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父亲正常女儿均正常,可基本判定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第一组中共有9个家庭,父母都正常,生的儿子有正常也有患病的,有可能有的家庭中母亲为纯合子,C错误。

1.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这种关系可表示为()

A.M表示非等位基因,N表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M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M表示母亲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N表示儿子不一定患病

D.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的改变

【答案】C

【解析】非等位基因可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不符合题意;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但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比如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B不符合题意;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母亲患病,若是杂合子,则儿子可能不患病,C符合题意;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D不符合题意。

2.鲜食玉米颜色多样、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用两种纯合鲜食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F2,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紫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B.亲本性状的表现型不可能是紫色甜和白色非甜

C.F1的花粉离体培养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可获得紫色甜粒纯合个体

D.F2中的白色籽粒发育成植株后随机受粉,得到的籽粒中紫色籽粒占4/49

【答案】C 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根据子代性状表现及分离比可推知亲本性状的表现型可能是紫色甜和白色非甜,也可能是紫色非甜和白色甜,B错误;假设控制籽粒颜色的基因为A、a,D、d,非甜∶甜=3∶1,则甜度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为B、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Dd,可产生基因型为AbD 的配子,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获得纯合紫色甜粒玉米,C正确;白色籽粒玉米基因型可能为A_dd、aaD_、aadd,且比例为3/7(AAdd1/7、Aadd2/7)、3/7(aaDD1/7、aaDd2/7)、1/7aadd,其所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d∶aD∶ad=2∶2∶3,则随机交配后产生紫色籽粒(AaDd)的概率为(2/7)×(2/7)×2=8/49,D 错误。

3.金鱼草中红花宽叶与白花窄叶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中有10株红花宽叶,20株红花中等叶,10株红花窄叶,20株粉红花宽叶,40株粉红花中等叶,20株粉红花窄叶,10株白花宽叶,20

株白花中等叶以及10株白花窄叶。下列叙述错误

..

的是()

A.两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2中属于纯合体的是红花宽叶、红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叶

C.若亲本为纯合的红花窄叶和白花宽叶,F2也可得到与上述相同的结果

D.F2中红花中等叶与粉红花窄叶杂交,F3中白花中等叶占1/4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金鱼草的两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不完全显性,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F2中表现为粉红花、中等叶的为杂合体,所以纯合体为红花宽叶、红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叶,B正确;根据F2的表现型可推出亲本可以是纯合的红花宽叶和白花窄叶,也可以是纯合的红花窄叶和白花宽叶,C正确;F2中红花中等叶与粉红花窄叶杂交,F3中的表现型有粉红花中等叶、粉红花窄叶、红花中等叶、红花窄叶,无白花中等叶,D错误。

4.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鸡的芦花羽对非芦花羽为完全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

于Z染色体上,其中存在胚胎纯合致死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

的是()A.雌鸡只存在一种基因型和一种表现型

B.雄鸡存在两种基因型时对应两种表现型

C.非芦花雌鸡与芦花雄鸡杂交,子代中雄∶雌=2∶1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雌为1∶1,则亲本雄鸡为纯合子

【答案】B

【解析】雌鸡的基因型为Z A W或Z a W,无论是显性纯合致死还是隐性纯合致死,雌鸡都只存在一种基因型和一种表现型,A正确;雄鸡的基因型为Z A Z A、Z A Z a、Z a Z a,若为隐性纯合致死,存在两种基因型,但只有一种表现型,B错误;群体中存在非芦花雌鸡时,说明胚胎显性纯合致死,则芦

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 A Z a,非芦花雌鸡(Z a W)与芦花雄鸡(Z A Z a)杂交,子代中Z A Z a∶Z a Z a∶Z A W(致死)∶Z a W=1∶1∶1∶1,所以雄∶雌=2∶1,C正确;无论是显性纯合致死还是隐性纯合致死,只要亲本雄性为杂合子,子代中必然有一种基因型的雌性会死亡,使子代雄∶雌=2∶1,所以若子代雄∶雌=1∶1,则亲本雄鸡为纯合子,D正确。

5.某雌雄异株的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现用X射线处理某易感型雌株,使该易感型雌株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成为异常染色体,变为抗病型。让该抗病型雌株和野生易感型雄株

杂交,杂交后代易感型雌株∶抗病型雄株=2∶1,下列推断错误

..

的是()A.易感是显性性状,抗病是隐性性状

B.控制易感和抗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含有异常染色体的卵细胞不能参与受精

D.含有异常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不能存活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染色体缺失导致个体性状的改变,只有缺失的是显性基因,才使得隐性基因得以表达,因此易感是显性性状,抗病是隐性性状,A正确;杂交后代易感型雌株∶抗病型雄株=2∶1,性别比例不一致,因此控制易感和抗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设易感基因为A,抗病基因为a,则该抗病型雌株和野生易感型雄株的基因型为X a X?和X A Y,杂交后代基因型为X A X a∶X A X?∶X a Y∶X?Y=1∶1∶1∶1,由题可知杂交后代易感型雌株∶抗病型雄株=2∶1,因此含有异常染色体的卵细胞能参与受精,X-Y的个体致死,即含有异常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不能存活,C错误,D正确。

6.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种特殊的遗传病,其遗传方式有多种类型。某一CMT患者的母亲也患该病,但其父亲、哥哥和妹妹都不患病。下列相关分析一定正确的是()

A.若该患者为男性,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该患者为女性,则该患者的哥哥为隐性纯合子

C.若该患者的父亲是携带者,则其妹妹也是携带者

D.若该患者的母亲是杂合子,则该患者就是纯合子

【答案】C

【解析】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该患者的母亲患病,其所生的男孩一定患病,而该患者的哥哥不患病,与题意不符,A错误;若该患者为女性,则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该患者的哥哥为杂合子,B错误;若该患者的父亲是携带者,且其表现正常,则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母亲患病,则妹妹一定是携带者,C正确;若该患者的母亲是杂合子,且其母亲患病,则该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该患者可能是杂合子,D错误。

7.(多选)果蝇的某野生型和突变型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一只野生型雌果蝇与一只突变型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一代的雌、雄果蝇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都是1∶1。下

列说法错误

..

的是()

A.若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信息不能判定该基因是否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B.若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可判定野生型是隐性性状

C.若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子一代突变型的雌雄果蝇杂交,产生的下一代都是突变型,可判定突变型为显性性状

D.若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子一代野生型的雌雄果蝇杂交,产生的下一代出现性状分离,可判定野生型为显性性状

【答案】BC

【解析】若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当亲本野生型雌果蝇为杂合子,无论该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或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子一代的雌、雄果蝇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都是1∶1,A正确;若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野生型雌果蝇应为杂合子才能使子一代表现型比例为1∶1,因此野生型是显性性状,B错误;若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子一代突变型的雌雄果蝇杂交,产生的下一代都是突变型,则突变型为隐性性状,子一代中突变型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C错误;若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子一代野生型的雌雄果蝇杂交,产生的下一代出现性状分离,则子一代野生型个体为杂合子,因此可判定野生型为显性性状,D正确。

8.(多选)人类白化病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ABO血型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下图甲为两个家系成员的白化病性状表现,表乙为血型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已知Ⅱ3和Ⅱ5均为AB血型,Ⅱ4和Ⅱ6均为O血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出现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缺乏酪氨酸酶无法合成黑色素

B.决定ABO血型的基因I A、I B、i互为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C.Ⅰ5可能有6种基因型,Ⅲ1为A血型的概率为1/2

D.Ⅲ1与Ⅲ2生育一个女孩,该女孩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为

1/10

【答案】BD

【解析】人类出现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A错误。决定ABO血型的基因I A、I B、i互为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单独考虑血型,由于Ⅱ5为AB血型,基因型为I A I B,则Ⅰ5的基因型可能为I A I A、I A i、I B I B、I B i、I A I B,共有5种基因型,3种血型;单独考虑白化病,Ⅱ5为杂合子,Ⅰ5可能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所以综合考虑两种致病基因,Ⅰ5可能有5×2=10种基因型。Ⅱ3为AB血型,Ⅱ4为O血型,所以Ⅲ1为A血型的概率为1/2,C错误。设控制白化病的基因为a,Ⅱ1的基因型为aa,Ⅰ1和Ⅰ2的基因型均为Aa,Ⅱ3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Ⅱ4的基因型为Aa,Ⅲ1为Aa的概率为[(1/3)×(1/2)+(2/3)×(1/2)]÷[1-(2/3)×(1/4)]=3/5,Ⅱ5和Ⅱ6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Ⅲ2的基因型为1/3AA、2/3Aa,故Ⅲ1与Ⅲ2生育一个女孩,该女孩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为(3/5)×(2/3)×(1/4)=1/10,D正确。

9.已知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G(g)和F(f)控制,花色有紫花(G_ff)、红花(G_Ff)、白花(G_FF、_gg_ _)三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小组成员中有人认为G、g和F、f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G、g 和F、f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让红花植株(GgFf)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为紫花①红花①白花=3①6①7,则G、g和F、f基因______________;

①若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为紫花①红花①白花=1①2①1,则G、g和F、f基因______________;

①若子代的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则G、g和F、f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G和F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2)若实验证实G、g和F、f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小组成员发现在红花植株(GgFf)自交后代的紫花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紫花,这部分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这样的个体在紫花植株中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1)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①红花①白花=1①1

(2)GGff 1/3

【解析】(1)红花植株(GgFf)自交,可根据题目所给结论,逆推实验结果。若G、g和F、f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出现9种基因型,3种表现型,其比例为紫花①红花①白花=3①6:7;若G、g和F、f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1/4GGff、1/2GgFf、1/4ggFF,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①红花①白花=1①2①1;若G、g和F、f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g和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1/4GGFF、1/2GgFf、1/4ggff,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①白花=1①1。(2)红花植株(GgFf)自交后代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GGff①Ggff=1①2,其中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仍为紫花的植株基因型是GGff,其在紫花植株中所占比例为1/3。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位置的判断,学生需准确理解!

10.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裂翅与直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D、d表示)。现有两只果蝇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数量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果蝇眼色中的__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

(2)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子代红眼裂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现有三个纯合果蝇品系:①红眼裂翅、①白眼裂翅、①红眼直翅。请从上述品系选取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一只红眼裂翅雌果蝇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答案】(1)常红眼

(2)DdX B X b、DdX B Y 2/9

(3)实验思路:选取品系①的雄果蝇与该果蝇杂交,观察、统计子代果蝇的表现型

结果和结论:若子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眼色只有红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 B X B;若子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眼色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 B X b;若子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眼色只有红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 B X B;若子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眼色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 B X b

【解析】(1)由题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无论子代雌、雄果蝇中均表现为裂翅①直翅=3①1,由此推断,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雄果蝇中红眼①白眼=1①1,雌果蝇只有红眼,可推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2)结合(1)中的推断可知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DdX B X b和DdX B Y。子代红眼裂翅果蝇中,看翅型,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看眼色,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3,因此子代红眼裂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9;(3)三个纯合果蝇品系①红眼裂翅、①白眼裂翅、①红眼直翅,只有品系①可用来与判定红眼裂翅雌果蝇的基因型。选取品系①

的雄果蝇与该果蝇杂交,观察、统计子代果蝇的表现型。结果和结论:若子代果蝇翅型只

有裂翅,眼色只有红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 B X B;若子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眼色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 B X b;若子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眼色只有红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 B X B;若子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眼色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 B X 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将图形数据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分离定律比例来判断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然后考查遗传相关的计算,同时也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判断基因型的能力。

高考生物遗传大题总结归纳

27.下图左边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庭中有甲(A、a基因控制)(乙(B、b基因控制) 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另一种是白化病:右图表示的是该家庭成员个体细胞分 裂过程中控制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所在两对染色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根据上图判断,乙病属于哪一种遗传病? ,Ⅱ4的基因型 是。 (2)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3)右图①细胞处于期,该家庭中哪个个体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可以用 右图①表示。 (4)右图②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导致该细胞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 (5)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其成果对治疗人类遗传病具有积极意义。在人类基因组研究过程中共需测定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1)红绿色盲 AaX B X B或AaX B X b(只答一个不给分) ⑵1/32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全答对才给分)Ⅱ5(或5) (4)2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问的交叉

互换(答对一点即可得2分) (5) 24 27.(16分)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造成苯丙酮酸在血液中大量积累,白化病患者则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1是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图2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图1 图2 (1)由图1判断,缺乏酶①会导致白化病吗?请说明理由。 苯丙酮尿症和白化病的基因都是通过,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控制该类物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2)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调查方法是,苯丙酮尿症属于染色体遗传。 (3)若Ⅱ 3再度怀孕,医院会建议她进行,以确定胎儿是否患病。若Ⅱ 3 不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则胎儿同时含有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4)近几年,某着名营养品商家投入超过2000万元对苯丙酮尿症患儿提供“特殊奶粉” 资助,该奶粉的特殊之处在于。 27.(16分)(1)不会,因为酪氨酸可从食物中获取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转录和翻译 (2)在多个患者家系中调查常(1分)隐性(1分)(3)产前诊断(基因诊断)

2012年高考生物遗传题归纳(含答案)

2012年高考遗传题归纳 1.(2012安徽卷 24分)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显性)。图1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III2和III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 的非血友病儿子(IV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1)根据图1,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IV2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III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2)两个家系的甲型血友病均由凝血因子VIII(简称F8,即抗血友病球蛋白)基因碱基对缺失所致。为探明IV2的病因,对家系的第III、IV代成员F8基因的特异片段进行了PCR 扩增,其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I,推断III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请用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IV2非血友病XXY的形成原因。 (3)现III3再次怀孕,产前诊断显示胎儿(IV3)细胞的染色体为46,XY;F8基因的PCR 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建议III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给F8可治疗甲型血友病。采用凝胶色谱法从血液中分离纯化F8时,在凝胶装填色谱柱后,需要用缓冲液处理较长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若F8比某些杂蛋白收集到,说明F8的相对分子质量较这些杂蛋白________________。 (5)利用转基因猪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F8。要使乳腺细胞合成F8,构建表达载体时,必须将F8基因cDNA与猪乳腺蛋白基因的_________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F8基因cDNA可通过克隆筛选获得,该cDNA比染色体上的F8基因短,原因是该cDNA没有_______。(6)为获得更多的转基因母猪,可以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将纯合转基因母猪的体细胞核注入_________________,构成重组胚胎进行繁殖。 2.(2012 北京卷 16分)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现儿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高考生物遗传大题总结.docx

27.下图左边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 , 已知该家庭中有甲 (A、a基因控制 )( 乙 (B、b基因控制 ) 两种遗传病 , 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 , 另一种是白化病 : 右图表示的是该家庭成员个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控制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所在两对染色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 根据上图判断 , 乙病属于哪一种遗传病 ?,Ⅱ 4的基因型 是。 (2) Ⅱ 4和Ⅱ 5再生一个孩子 , 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3) 右图①细胞处于期,该家庭中哪个个体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可以用 右图①表示。 (4) 右图②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导致该细胞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 (5)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破译人类全部遗传 信息 , 其成果对治疗人类遗传病具有积极意义。在人类基因组研究过程中共需测定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1) 红绿色盲AaX B BB b ⑵1/32 X 或AaXX ( 只答一个不给分 ) (3)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全答对才给分)Ⅱ5( 或5) (4)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问的交叉互换 ( 答对一点即可得 2分 )(5) 24

27.( 16 分)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造成苯丙酮酸在血液中大量积累,白化 病患者则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 1 是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图 2 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图1图2 (1)由图 1 判断,缺乏酶①会导致白化病吗?请说明理由。 苯丙酮尿症和白化病的基因都是通过,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控制该类物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2)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调查方法是,苯丙酮尿症属于染色体遗传。 (3)若Ⅱ3再度怀孕,医院会建议她进行,以确定胎儿是否患病。若Ⅱ3不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则胎儿同时含有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4)近几年,某着名营养品商家投入超过2000 万元对苯丙酮尿症患儿提供“特殊奶粉” 资助,该奶粉的特殊之处在于。 27.(16 分)( 1)不会,因为酪氨酸可从食物中获取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转录和翻译 (2)在多个患者家系中调查常(1分)隐性(1分)(3)产前诊断(基因诊断)3/8 (4)该奶粉无苯丙氨酸(低苯丙氨酸)

2020年高中生物遗传题精选及其答案

高考生物遗传练习及其答案 1.(20分)填空回答: (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 、a 表示,果色用B 、b 表示、室数用D 、d 表示。 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____________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 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将F 1自交得到F 2,如果F 2的表现型有_______种,且它们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20分)抗病黄果少室 aaBBdd AAbbDD 8 27:9:9:3:3:3:1 (2)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 、a )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共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① 染据是 . ②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基因型是 ,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概率是 . ③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 ④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 ①常 从表格数据可判断油耳为显性性状。假设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油耳父 亲(X A Y )的女儿(X A X -)不能表现为干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Aa 3/8 ③只有Aa ×Aa 的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而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可能为 AA 或Aa 。 ④体细胞突变 2.(12分)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 1 . 2 米左右。下图是该家 族遗传系谱 组合序号 双亲性状 父 母 家庭数目 油耳男孩 油耳女孩 干耳男孩 干耳女孩 一 油耳×油耳 195 90 80 10 15 二 油耳×干耳 80 25 30 15 10 三 干耳×油耳 60 26 24 6 4 四 干耳×干耳 335 0 0 160 175 合计 670 141 134 191 204

新高中生物遗传复习习题归纳总结归纳

欢迎阅读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1 (2 (3 (4 3 (1 杂 (2)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方法: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母本)-----套袋------授粉-----套袋。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待测个体)与隐形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测交:F 1 正交与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果高(♀)×矮(♂)为正交,则高(♂)×矮(♀)为反交; 如果高(♂)×矮(♀)为正交,则高(♀)×矮(♂)为反交。 ★可用来区别(1)细胞核遗传——正交、反交的子代表现型一致。 (2)细胞质遗传——正交、反交的子代表现型不同,均与其母本相同。 4.表现性与基因型的关系:表现型= 基因型 + 环境条件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高茎的基因型是DD或Dd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例如:水毛莨的叶形在水下和水上不同 1: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断出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三.测交、杂交、自交、正交和反交的应用

高考生物遗传题真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遗传题真题及答案 生物遗传题是高考生物的必考知识点,也是同学们答题的难点所在,因此同学们可以做一些真题来熟悉题型。接下来,为你分享高考生物遗传题真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生物遗传题真题(一) 1.(2016上海卷.29)从同一个体的浆细胞(L)和胰岛B细胞(P)分别提取它们的全部mRNA(L-mRNA和P-mRNA),并以此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相应的单链DNA(L-cDNA和P-cDNA)。其中,能与L-cDNA互补的P-mRNA 以及不能与P-cDNA互补的L-mRNA分别含有编码 ①核糖体蛋白的mRNA ②胰岛素的mRNA ③抗体蛋白的mRNA ④血红蛋白的mRNA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实质、cDNA构建方法。属于中档题。解题关键是理解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2016新课标2卷.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高考生物遗传题型训练答案解析】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因此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A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项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液中血糖浓度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项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的激素调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名师点睛】与激素相关的解题知识必备: ①激素的本质及功能:激素的本质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氨基酸的衍生物)。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激素只是改变细胞的代谢,并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 ②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但只有靶器官、靶细胞能识别并接受信息调节代谢。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而细胞代谢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总结: 伴性遗传的最大特点就是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这部分常考题目主要有伴性遗传的判断和相关计算。判断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常用同型的隐形个体与异型的显性个体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以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为例,如果为伴X隐性遗传,雌性隐性个体与雄性显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显性性状,即为常染色体遗传,否则即为伴X遗传。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遗传病 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有以下这几种:(1)单基因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多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失天性聋哑 X连锁隐性遗传:血友病、红绿色盲; X连锁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Y连锁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2)多基因遗传:唇裂、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畸形足、脊柱裂、无脑儿; (3)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异常:先天性愚型病; 染色体结构畸变:猫叫综合症。 单基因遗传: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较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根据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种类,通常又可分四类: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为显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之一突变,杂合状态下即可发病。致病基因可以是生殖细胞发生突变而新产生,也可以是由双亲任何一方遗传而来的。此种患者的子女发病的概率相同,均为1/2。此种患者的异常性状表达程度可不尽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显性基因性状表达极其轻微,甚至临床不能查出,种情况称为失显。由于外显不完全,在家系分析时可见到中间一代人未患病的隔代遗传系谱,这种现象又称不规则外显。还有一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病情表现上可有明显的轻重差异,纯合子患者病情严重,杂合子患者病情轻,这种情况称不完全外显。

高中生物遗传部分判断题50题

高中生物遗传部分判断题50题 1.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产生了S型,其生理基础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2.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实质都是染色体上的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 3.基因突变一定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4.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成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后,一定会得到纯合子 5.同源多倍体生物的可育性一定比二倍体生物低。多倍体中偶数倍体(如四倍体)可以发生联会现象,但是要比普通的二倍体生物结实率低。 6.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导致性状改变的基因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7.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 8.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9.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称为三倍体。 10.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纯合子。 11.三倍体无籽西瓜具有发育不全的种皮 12.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否成双,如果染色体组数是偶数则可育,如果是奇数则高度不育。 1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片段的互换,这种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14.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豌豆,属于基因重组。 15.如果不考虑XY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则该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1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XbXbY(色盲)的儿子。如果异常的原因是夫妇中的一方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一次差错之故,则这次差错可能发生在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 1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的父母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妹妹是白化病患者,丈夫的母亲是患者。则这对夫妇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1/12;若他们的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男孩,则他们再生一个患白化病的男孩的概率是1/8。 18.在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选择的调查对象都应该包括随机取样的所有个体。 19.一个家族仅一个人出现的疾病不是遗传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20.遗传病往往表现为先天性和家族性,但先天性疾病与家族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21.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三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用其花粉离体培养获得aabbCC的个体占1/8。 22.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3.单倍体育种离不开组织培养技术,多倍体育种可以不需要组织培养技术。 24.自然界中发生的自发突变的突变率非常低,诱发突变的突变率则很高。 25.如果隐性纯合子致死,则Aa连续自交n次,每代中的杂合子占(2/3)的n次。 26.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属于不同的物种;骡因为没有后代,所以不是一个物种。 27.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28.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9.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再发生改变。

2020届高考生物遗传学大题10种题型汇总

高中生物遗传学大题10种题型汇总 一、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

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的区分和判断: 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九、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的产生情况分析: 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

高中生物遗传大题

1.自然界中,多数动物的性别决定属于XY 型,而鸡属于ZW 型(雄:ZZ ,雌:ZW )。鸡具有一些易观察的性状,且不同相对性状之间的差别明显,易于分辨,因此常作为遗传研究 的实验材料。下面是一组关于鸡的某些性状的遗传研究,请分析回答: (1)鸡冠的形状是由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P、p 和R、r 决定,有四种类型,胡桃冠(P_R_)、豌豆冠(P_rr)、玫瑰冠(pp R_)和单冠(pprr)。 ①两亲本杂交,子代鸡冠有四种形状,比例为3:3:1:1,且非玫瑰冠鸡占5/8,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②让纯合豌豆冠鸡和玫瑰冠鸡杂交,子一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 代与亲本鸡冠形 状不同的个体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③某养鸡户的鸡群中没有玫瑰冠个体,而另外三种鸡冠雌雄个体都有,欲通过一代杂交 获得尽可能多的玫瑰冠鸡,最好选择基因型为的两种亲本杂交。 (2)鸡的羽毛有芦花和非芦花两种,由另一对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B)对非芦花(b)是显性。芦花鸡羽毛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有黄色斑点。 ①若欲确定B、b 基因的位置,可选择纯合的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若F1代表现型为,则可以肯定B、b 基因位于Z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即W 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等位的基因)上。 ②将纯合的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杂交,若F1 代全为芦花鸡,则B、b 基因可能位于常 染色体上或Z、W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欲再通过一代杂交作进一步的判断,其方法之一 是让F1 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 如果F2 代的表现型为,则可以肯定B、b 基因位于Z、W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如果F2 代的表现型为,则可以肯定B、b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假设实验已确定B、b 基因位于Z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现有一蛋用鸡 养殖场 ... 为了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他们扩大养殖规模时,请你告诉他们—种亲本配种的 方法及筛选的措施,以实现他们的愿望。 亲本的基因型:。 筛选措施: 。

高考复习精品高三生物遗传专项训练题(含完整答案)

高中生物遗传题分类辨析 一实验设计部分: 1.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 1.自然界中玉米的绿色茎为稳定遗传,但在田间偶尔也会有紫色茎的玉米出现。 (1)请用绿茎玉米和紫茎玉米为材料,设计一个方案判断这一性状是否由质基因控制的, 写出实验方案。 ①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已证实这对性状为核基因A和a控制,选用绿茎纯合子玉米与紫茎玉米杂交, 证明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①若子代表现型,则绿为显性;此株紫色玉米的基因型为; ②若子代表现型全为紫色,则绿为性,此株紫色玉米的基因型为; ③若子代既有绿茎又有紫茎,则紫色为性,此株紫色玉米的基因型为。 1.(1)①将绿茎玉米和紫茎玉米进行正交和反交(1分),观察子代植株茎的颜色(1分)。 ②无论正交反交,两者子代茎的颜色一致,则为核基因控制(1分)。 无论正交反交,两者子代茎的颜色都随母本,则为质基因控制(1分)。 [正交、反交后代表现型全部与母本一致,说明是细胞质基因控制(1分),否则就 不是细胞质基因控制(1分)。] (2)①全为绿色aa ②隐AA ③显Aa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定 2.石刁柏(嫩茎俗称芦笋)是一种名贵蔬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野生型 石刁柏叶窄,产量低。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刁柏(突变型),雌株、 雄株均有,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 (1)要大面积扩大种植突变型石刁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大量繁殖。有人认 为阔叶突变型株是具有杂种优势或具有多倍体特点的缘故。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鉴定突变 型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 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已证实为阔叶显性突变所致,突变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还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合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为突变型的阔叶石刁柏,其雄株的产量与质量都超过雌株,请你从提高经济效益的 角度考虑提出两种合理的育种方案(用图解表示)。 (5)野生石刁柏种群历经百年,窄叶基因频率由98%变为10%,则石刁柏是否已发生了生 物的进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植物组织培养取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显微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若观察到染色体增倍,则属染色体组加倍所致;否则为基因突变所致(2分)

2013年各省市高考生物遗传题汇编

2013各省市高考生物汇编(遗传规律) 一、选择题 1(2013 山东卷5题).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2(2013山东卷6题)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 加(1/2)n+1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 始终相等 3(2013上海卷30题).基因A—a和N—n分别控制某种植物的花色和花瓣形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表2。一亲本 与白色宽花瓣植株杂交,得到F1,对F l进行测交,得到 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粉红中间型花瓣∶粉红宽花 瓣∶白色中间型花瓣∶白色宽花瓣=l∶1∶3∶3。该亲本的表现型最可能是()。 A.红色窄花瓣 B.白色中间型花瓣 C.粉红窄花瓣 D.粉红中间型花瓣 4(2013海南卷16题).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MN血型和Rh血型是其中的两种。MN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l对等位基因M、N控制,M血型的基因型为MM,N血型的基因型为NN,MN血型的基因型为MN; Rh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另l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RR和Rr表现为Rh阳性,rr表现为Rh阴性: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若某对夫妇中,丈夫和妻子的血型均为MN型-Rh阳性,且已生出1个血型为MN型-Rh阴性的儿子,则再生1个血型为MN型-Rh阳性女儿的概率是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遗传题练习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若干只棕色鸟与棕色鸟相交,子代有52只白色,48只褐色,101只棕色。若让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棕色个体所占比例大约是________,要想进一步判断白色与褐色的显隐性关系,可以用________色和________色的鸟相交( ) A.100% 褐色褐色B.75% 褐色棕色 C.50% 褐色白色D.25% 棕色白色 【解析】本题充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遗传定律的应用能力。棕色鸟和棕色鸟相交,后代中白色棕色褐色大约为1: 2:1,则可以推测出亲本为杂合子(Aa),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2:1,所以白色与褐色可能为AA或aa。棕色(Aa)与白色相交,后代棕色(Aa)总是占1/2。要想进一步判断褐色和白色哪个是显性,可以让两者杂交,看其后代的表现型,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答案】 C 2.用黄色雄鼠a分别与黑色雌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b产仔为7黑6黄,c产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最可能为纯合子的是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解析】因黄色雄鼠a与黑色雌鼠c交配,其后代全为黑色,说明黑色对黄色最可能为显性,所以黄色雄鼠a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而黑色雌鼠b与黄色雄鼠a杂交后代有黑色和黄色,所以黑色雌鼠b为杂合子。 【答案】 B 3.(2009·孝感模拟)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⑤ 【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杂种自交后代基因型有三种,比例是1∶2∶1;表现型有两种,比例为3∶1;杂种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1∶1;进行测交,后代基因型有两种,比例为1∶1,表现型也有两种,比例为1∶1。 【答案】 C 4.果蝇中,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果蝇子代类型及比例。推测子代灰身直毛雌蝇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是( ) 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3/8 3/8 1/8 1/8 ♀3/4 0 1/4 0 【答案】 C 5.(2009·南通质检)女娄菜的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之分,已知其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雌株全为披针叶,雄株有披针叶、狭披针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狭披针叶性状属于显性性状 B.亲本与F1中的披针叶植株的基因型不同 C.子二代的基因型共有3种 D.让子二代中的植株随机传粉,理论上讲产生狭披针叶雄株的概率为3/16

高考生物遗传题大题练习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遗传题大题练习20题 1.某药用植物是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海岛上一大型该药用植物的窄叶种群中,偶然发现一株雌性宽叶植株,若已知该变异由一个基因突变引起,则该宽叶性状为___________(填“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请设计实验探究该突变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与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及结论: 若___________,则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则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控制其宽叶和窄叶的基因(用A、a表示)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现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其窄叶雄株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获得一株宽叶雄株,现利用该种群中宽叶或窄叶雌株与上述雄株进行杂交,若杂交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可根据其子代幼苗叶的宽窄区分雌雄。 【答案】 (1). 显性性状 (2). 让该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得到F1,选F1中窄叶植株作母本,宽叶植株作父本杂交得F2,统计F2的叶型 (3). 后代雌雄株皆有宽叶和窄叶 (4). 后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全为窄叶 (5). X A Y a与X a X a或X a X a与X a Y A 【解析】显性突变只要出现突变基因即表现显性性状,而隐性突变需要出现隐性的纯合子才能表现为隐性性状。判断基因的位置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在已知显隐性的条件下,对于XY型的生物可选用隐性雌性与显性雄性杂交,通过统计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即可判断。若不知道显隐性,可采用正反交的方法。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详解】(1)由于只有一个基因突变,所以该突变宽叶植株是杂合子,表现出来的宽叶为显性,即宽叶是显性性状。在已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判断基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的方法是用隐性雌性与显性雄性杂交,即宽叶植株父本与窄叶植株母本杂交。而题干中只有宽叶的雌株,所以先让该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得到F1,选F1中窄叶植株作母本,宽叶植株作父本杂交得F2,统计F2的叶型。如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宽叶父本的基因型为Aa,窄叶母本的基因型为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Bb、bb,雌雄株表现为既有宽叶又有窄叶。如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 A Y,窄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 a X 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 a Y、X A X a,雌株全表现为宽叶,雄株全表现为窄叶。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若后代雌雄株皆有宽叶和窄叶,则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全为窄叶,则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控制其宽叶和窄叶的基因(用A、a表示)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其窄叶雄株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获得一株宽叶雄株,则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 A Y a或X a Y A,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可通过幼苗的叶形来区分雌株和雄株,可用该宽叶突变雄株与窄叶雌株杂交,即杂交的组合为X A Y a与X a X a或X a X a与X a Y A,若雄株突变的基因型为X A Y a,则与X a X a杂交的后代雌株均为宽叶,雄株均为窄叶。若雄株突变的基因型为X a Y A,则与X a X a

高中生物遗传题练习题

1.若干只棕色鸟与棕色鸟相交,子代有52只白色,48只褐色,101只棕色。若让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棕色个体所占比例大约是________,要想进一步判断白色与褐色的显隐性关系,可以用________色和________色的鸟相交 A.100% 褐色褐色 B.75% 褐色棕色 C.50% 褐色白色D.25% 棕色白色 2.用黄色雄鼠a分别与黑色雌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b产仔为7黑6黄,c产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最可能为纯合子的是()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3.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④⑤ C.②③⑤D.①③⑤ 4.果蝇中,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果蝇子代类型及比例。推测子代灰身直毛雌蝇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是 ( ) 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3/8 3/8 1/8 1/8 ♀3/4 0 1/4 0 A.1:3 B.1:4 C.1:5 D.1:2 5.女娄菜的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之分,已知其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雌株全为披针叶,雄株有披针叶、狭披针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狭披针叶性状属于显性性状 B.亲本与F1中的披针叶植株的基因型不同 C.子二代的基因型共有3种 D.让子二代中的植株随机传粉,理论上讲产生狭披针叶雄株的概率为3/16 6.下图表示一对夫妇和几个子女的简化DNA指纹,据此图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基因标记母亲父亲女儿1 女儿2 儿子 Ⅰ--- Ⅱ-- Ⅲ--- Ⅳ-- Ⅴ-- A.基因Ⅰ与基因Ⅱ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B.基因Ⅳ与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D.基因Ⅴ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7.玉米为雌雄同株,两株纯合玉米相互授粉,其中一株玉米所结种子的胚乳基因型为AAaBbb,则该玉米所结种子种皮的基因型与另一株玉米所结胚乳的基因型分别为() A.AAbb AaaBBb B.AAbb AaaBbb C.AaBb AaaBBb D.aaBB AAaBbb 8.若表示正交,则能表示其反交的是 9.在引进优良家畜(如牛、羊)时一般引进雄性个体,让 其与本地的同种雌性个体杂交,考虑到经济与遗传方面 的因素,一般以引进4头雄性家畜为宜,具体做法是: 让一头引种雄畜与一头本地同种雌性个体杂交得F1,F1 与第二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2,F2与第三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3,F3与第四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4,试问F4个体中,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属外地种的约有多少()

浙江高考生物遗传学经典题(含答案)

浙江高考生物遗传学经典题(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遗传学经典题 第一题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为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亲本①与________(填序号)杂交。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应选择的两亲本为________(填序号)。将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作亲本进行杂交,在F2中筛选抗病性状的方法是 ________。 (4)若③和④杂交所得F1自交,则F1所结种子中胚乳为糯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种子中非糯性与糯性的比例为________。 (5)在遗传学实验中,玉米是较好的实验材料,请说明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 Ⅰ.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提供以下4种纯合亲本: (1)若采用花粉形状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甲与亲本杂交。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选择的亲本是。将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花粉粒的数目,预期花粉粒的类型 有、比例为。 (3)利用提供的亲本进行杂交,F2能出现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物的亲本组合有,其中F2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物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在该组合产生的F2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Ⅱ.带有完全隐性致死基因的一头杂合子公牛和32头母牛交配,每一母牛生3头小牛。其中12头母牛生有死胎小牛(一头或多于一头),所以这些母牛必定是致死基因携带者。在这群体中还可能有头携带者母牛尚未鉴定出来。 Ⅲ.将黑毛豚鼠和白毛豚鼠杂交,所有F1个体都是黑毛。用F1中的雌性个体与纯隐性的个体交配(回交),产生的个体的表现型比例如下:3白:1黑。若F1雌雄个体交配,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第三题 下表是4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比较,请分析回答: 病名代号非近亲婚配子代发病率表兄妹婚配子代发病率 甲1:310001:8600 乙1:145001:1700 丙1:380001:3100 丁1:400001:3000 (1)4种疾病中可以判断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有__________。

生物遗传高考题(带解析)

1.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IV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B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l、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IV l和IV2必须是杂合子 2.STR是DNA分子以2~6个核苷酸为单元重复排列而成的片段,单元的重复次数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现已筛选出一系列不同位点的STR用作亲子鉴定,如7号染色体有一个STR位点以“GATA”为单元,重复7一14次;X染色体有一个跟STR位点以“ATAG”为单元,重复11~15次。某女性7号染色体和X染色体DNA的上述STR位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A.筛选出用于亲子鉴定的STR应具有不易发生变异的特点 B.为保证亲子鉴定的准确率,应选择足够数量不同位点的STR进行检测 C.有丝分裂时,图中(GATA)8和(GATA)14分别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D.该女性的儿子X染色体含有图中(ATAG)11的概率是1/2 3.香味性状是优良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l)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 ,导致香味物质积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 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 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

是。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合理解释:①; ②。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 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答案】(l)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 (2)Aabb、AaBb 3/64 (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4)愈伤组织全部遗传信息幼苗 4.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 。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隐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解释DNA分子的多样胜,此外,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答案:28.(16分) (1)1/6 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 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无活性、或活性低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3)SⅢ(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碱基互补配对 5.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