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学导论期末重点

行政学导论期末重点

行政学导论期末重点
行政学导论期末重点

第一章导论

一、行政管理学在西方的产生与发展

(一)传统理论发展阶段(“科学管理”)(19世纪末至30年代)

行政管理学的诞生:

威尔逊:1887年,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学之研究》一文。

古德诺:代表性的名著是1900年发表的《政治与行政》

怀特:1926年出版《行政学导论》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威尔逊和古德诺突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推动了行政学的产生,使行政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主要代表人物有:泰罗、法约尔、韦伯

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源流,因而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1911)。

亨利?法约尔:法国人,被后人尊称为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对行政管理的贡献:《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

马克斯·韦伯:德国著名古典管理理论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

美国行政学家古立克和英国行政学家厄威克:七项管理职能,被认为是20世纪传统行政管理的基础,它涵盖了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

(二)行为科学时期。这一时期以梅奥1933年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为标志,到60年代系统管理学派起之前)。

1、行为科学发端于美国的“霍桑试验”。梅奥是人际关系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

作《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2、1940年: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戈:X—Y理论。

3、巴纳德最早把系统理论和社会学知识用于管理领域,创立了社会系统学派,近代管理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的代表作为《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贡献: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巴纳德又阐述了正式组织的定义、正式组织的基本要素以及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等。

4、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赫伯特·A·西蒙,是当代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行政管理学学者之一,也是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用行为科学的方法研究行政,于1947年发表《行政行为》是行政学发展史上的划时代著作。主要贡献: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过程可以分为:情报阶段、设计阶段、抉择阶段

5、1948年,被称为行政学哲学家、史学家的沃尔夫出版了《行政国》一书。(三)新公共行政学时期(20世纪60代至70年代)

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派。主张社会正义、社会公平

墨堡学派:《墨堡宣言》即:《公共行政与政治过程:转变美国的政治对话》(四)新公共管理时期

(五)新公共服务时期

登哈特夫妇:《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

三、行政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1935年:张金鉴,《行政学的理论和实际》,我国第一部行政学专著问世;1988年:中国行政学会在北京成立,会刊《中国行政管理》;

1995年:国家行政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各省市相继成立。

第二章政府职能

一、政府职能的涵义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应起的作用。即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二、政府的基本职能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教育职能、社会服务职能

三、西方政府职能理论演进,三个阶段

1、“守夜人”的政府职能论:有限政府理论

“守夜人”的政府职能论是西方国家处于自由竞争时代普遍崇尚的主张。其理论渊源来自于洛克的自由主义政府观。

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第一个从经济的角度界定了政府的职责。他把政府的主要职能归为三项:

(1)保护国家安全,使其不受外来侵犯;

(2)保护社会上的个人安全,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

(3)建设和维护某些私人无力办或不愿办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最少管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杰斐逊

2、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论:政府干预理论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该理论的一个基本信念是:政府的经济职能是全面的,不仅市场失败的方面需要政府干预,而且市场成功的地方也要政府保护。

3、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败”的政府职能论

以科斯的产权理论和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为主要代表。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

(1)市场有失灵,政府也有失败。

(2)政府只能干预市场的长久性失败,不能干预市场的暂时性失败。

(3)政府要利用市场去干预经济。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主要表现: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外部负效应问题、分配不平等问题、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无知和非理性

政府失灵:主要指政府的政策干预措施不能实现预期的市场调节作用,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

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理论基础:经济人假设,核心:用经济学的方来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以及政府失败问题。

政府失灵的原因:(公共选择理论)1、政府决策的失误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包括缺乏竞争性压力、公共物品的估价或评价上的困难、政府机构及官员缺乏追求利润的动机、监督机制的缺陷3、内部性和政府扩张4、寻租及腐败

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1、政府职能转变的涵义:

其一,政府职能结构的重心从某个职能转向另一个职能。

其二,政府职能结构中各职能的内涵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动,收缩或扩张。

其三,政府职能重心变化必然会引起职能行使方式的变化。

2、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

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3、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1)管理理念的转变

全能—有限、权威—民主、管制—服务、官本位—以人为本

(2)职能方式的转变

行政手段——为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宏观、间接的管理为主。

重计划、轻市场——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结合计划手段转变。

(3)政府职能关系的转变

A、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管理范围上,改变政府包办一切的做法,向社会提供合理的“公共物品”;

管理模式上,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

管理方法上,从传统的以行政为主转变为间接的法律方法为主。

B、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C、理顺政企关系

D、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

E、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F、理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第三章行政组织

一、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组织目标、机构设置、人员构成、权责体系、法规制度、物质因素、组织文化

二、行政组织的分类

1、首脑机构(领导机关):中央或地方政府统辖全局的领导机关,行政组织的中枢系统。

2、职能机构(执行性):隶属于首脑机关、执掌某一特定业务、负责实际实施的机关;

大部分行政机关都是职能机关;如国务院所属的各部、委、办及直属总局;地方政府所属各厅、局、处、科等。

3、辅助机构:无特定专业性。

4、咨询机构:智囊机关或参谋机关,由专家学者或具有丰富经验自身官员组成;充当政府机关的“外脑”。研究咨询、协调政策。如美国的“兰德公司”、英国的“伦敦战略研究所”、日本的“野村研究所” 。

5、派出机构:不是一级政府的行政机关,是委派机关权力的延伸;如地区行署、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等。

三、行政组织的设计原则

1、法治行政原则

《中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2、职能目标原则

根据组织目标设立相应的机构;

依据组织目标的难易程度确定组织结构;

根据目标的发展变化适时地调整行政组织;

3、精简高效原则

行政机构要精简、行政人员要精干、办事程序要精简

4、管理层次与幅度适度(分权管理)

5、职责权一致的原则

6、完整统一原则:机构设置要统一;领导指挥要统一

四:西方行政组织理论演变

1、传统组织理论主要有三个学派:

“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的科学技术学派: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

法约尔的行政(一般)管理学派:研究的着眼点是高级管理层

韦伯(组织管理之父)的官僚模型学派:从纯理论研究出发,试图设计

一个普遍适用的理想组织模型,“官僚制”即科层组织理论

2、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梅奥提出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他通过1923——1926年和1927——1932年的“霍桑试验”

巴纳德是行为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包括:(1)权威接受理论。(2)组织平衡理论

西蒙提出了组织决策理论。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3、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系统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卡斯特、罗森茨苇克、雷格斯等。

权变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有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

4、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组织理论、列宁的组织理论、毛、邓的组织理论

第四章行政领导

一、领导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它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构成。

领导效果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用公式表示为:领导=f (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二、行政领导者的权力来源

(1)法定权力

正式的权力:职权,法定权。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以服从为前提,具有强制性。包括:决策权、组织权、指挥权、人事权、奖惩权

(2)自身影响力

非正式的权力:威信。不具有法定性质。由品德、学识、能力、情感等因素构成。

三、行政领导理论

A、领导特质理论

着重研究杰出领导所具备的某些共同的特性或品质,试图通过大量的调查、归纳总结出领导者与非领导者在个性、社会、生理或智力等因素方面的差异,找到领导者应该具有的特征。

斯托蒂尔归纳的领导特质:

(1)身体特性。如身高、体重、外貌等。

(2)社会背景特性。如社会经济地位、学历等。

(3)智力特性:判断力、果断性、知识广博精深、口才流利等。

(4)个性。如自信、机灵、见解独到、正直、情绪平衡稳定、不随波逐流、作风民主等。

(5)与工作有关的特性。高成就需要、愿承担责任、工作主动、重视任务的完成等。

(6)社交性特性:善交际、广交游、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作精神等。

德鲁克认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以下五项主要的学习习惯:善于

利用时间;注重贡献,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善于发现和用人之所长;分清主次,集中精力;作有效的决策。

美国管理学会调查了4000名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管理人员,从中又选出1800名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是领导者必须具备以下5类能力:(1)企业家特征:(2)才智方面的特征;(3)人事方面的特征;(4)心理上的成熟个性:(5)技术和管理业务方面的知识。

大量的研究表明:具有某些特质确实能提高领导者成功的可能性,但没有一种特质是成功的保证。

对这一理论的评价:

1、对有效领导者所应具备特质的内容及相对重要性的认识很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

2、认为领导者是先天的,具有片面性;

3、忽视了被领导者及其他情境因素对领导效能的影响。

B、领导行为理论

行为理论主要研究领导者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才能使工作更有效。致力于对领导者行为的考察,并尽力理解领导的行为和下属人员的感情(对工作的满意度)、行为(工作表现)反应之间的内在联系。

1、领导方式理论

1945美国的斯托蒂尔和沙特尔出四分图理论,将领导行为的内容归结为两方面: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关心人;以工作为中心,抓组织

区分出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低组织—高关心人、低组织—低关心人、高组织—高关心人、高组织—低关心人

2、管理方格论

1965年,美国的布莱克和莫顿提出了管理方格论:把领导者的行为分为“关心人”和“关心工作”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分为9种程度,由此形成81种组合方式和81种具体的领导方式。

其中典型的领导方式有五种:

(1)1.1贫乏型:领导者付出最小的努力完成工作,对人和工作都不关心。(2)9.1任务型: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下属的士气。(3)1.9乡村俱乐部型:领导者只注重支持和关怀下属而不关心任务效率。(4)5.5中间型:领导者维持足够的任务效率和令人满意的士气。

(5)9.9协调型:领导者通过协调和综合工作相关活动而提高任务效率与工作士气,对人和工作都高度重视。9.9团队型管理方式的工作效果最佳,但采用9.9型不容易,需要对领导者进行培训。

3、领导系统模式

美国学者利克特1961年提出。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种:

专制独裁式领导方式;温和独裁式领导方式;协商式领导方式;参与式民主领导方式。

结论:民主的管理才能发挥人的潜力。

C、领导权变理论

权变领导理论(权宜应变),是指以系统观点为依据,研究领导者如何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可变因素的性质,在变化的条件下提出最适合于具体情境下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活动的一种理论。

领导工作的有效性=f(领导者特征,被领导者特征,领导环境)

1、领导连续带模式

美国管理学家坦南鲍姆和施密特于1958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专制的领导方式(即以上级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和民主领导方式(即以下级为中心的领导方式)是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的两个极端点,在这两点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种不同程度的专制方式和民主方式的混合形式。

领导者总是选择其中最合适的领导方式以求得有效的领导。

2、菲德勒的权变模式

菲德勒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通常叫菲德勒模式,他认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是否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

关于影响领导效果好坏的情境因素,菲德勒认为有以下3个方面:

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关系。

菲德勒认为:领导行为是和该领导者的个性相联系的,所以领导者的风格或领导方式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当一个领导者的风格或方式与情境不相适应时,解决的办法是:改变情境,使之与领导风格相适应。

3、路径——目标模式

M.G埃文斯于1968年提出,R.J.豪斯于1971年作了扩充和发展。

“路径—目标”的概念来自于这种信念,即有效领导者通过明确指明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来帮助下属,并为下属清理各项障碍和危险。该模式的基本要点是要求领导者阐明对下属工作任务的要求,帮助下属排除实现目标的障碍,使之能顺利实现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满足下属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机会。

4、领导—参与模型

1973年美国行为学家V·弗隆和P.耶顿运用决策树的形式试图说明在何种情境中在什么程度上让下属参与决策的领导行为。

5、不成熟———成熟理论

美国学者克里斯·阿吉里斯认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是持续的、循序渐进的,一般正常的人都是随着年龄的变化,生理也不断变化,心理也由不成熟日趋成熟。

领导者应针对下级不同的成熟程度分别指导,对那些心理不成熟或心智迟钝的人,应使用传统的领导方式;对比较成熟的人,应该扩大个人的责任,创造一个对其有利于发挥才能和有助于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

6、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比较新的理论,它由科曼于1966年首次提出,其后由赫西和布兰查德予以发展。

该理论以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为依据,并与阿吉利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相接近,是一个三维结构的领导有效性模型。

其主要观点是:领导者的风格应适应其下属的“成熟”程度。在被领导者渐趋成熟时,领导者的领导行为要作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取得有效的领导。

C、现代领导理论

1.领袖魅力理论

有领导魅力的领导与下属的高绩效和高满意度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可以通过培训而展现领导魅力;

政治宗教活动中,或面临生存危机的企业中,容易造就伟大和杰出的领导者。

当危机和剧烈变革的需要减退时,有领导魅力的领导可能会成为组织的负担2、变革型领导理论

事务型领导者:明确角色和任务,向着既定目标努力。

变革型领导者:鼓励下属为组织的利益而超越自身的利益。

变革型领导更具领导魅力、更强更有效。

四、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1、政治和品德素质

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

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鉴别力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和较强的人格魅力

2、文化素质

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

3、身心素质

敏捷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合群的个性

第五章人事行政

现代化的公务员制度,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中叶开始的文官制度改革。

公务员: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一、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1、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

政务官通过选举产生,承担政治责任,任期随着选举的胜负而进退。事务官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产生,不随政党进退,实行职务常任。

2、强调政治中立

它是指事务类公务员不参与党派斗争活动,不参加党派竞选,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

3、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按考试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择优录用,排除过去“政党分肥”以党派倾向作为录用依据的弊端,保证录用的公正,克服用人中的不正之风。

4、实行功绩制原则

工作实绩和能力

5、强调官风官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相比

非政治中立,坚持党管干部

分类管理与统一领导相结合

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

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与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相比

建立了科学的分类管理制度

引进了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

强化了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

构建了廉政、勤政的约束机制

形成了比较配套的法规体系

三、非领导职务

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

(1)交流的涵义

指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挂职锻炼等形式,在机关内部调整公务员的工作职位,或将非公务员身份的公职人员调入机关担任一定公务员职务的管理活动。

(2)交流的形式

A、调任: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的交流方式。

B、转任:指在公务员内部不同职位之间的公务员进行交流的方式。

C、挂职锻炼: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相应职务进行锻炼的交流方式。公务员在挂职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隶属关系。

五、回避

回避制度是以亲属回避为核心,旨在限制亲属干扰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对公务员担任职务、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减少因亲属关系等人为因素对工作的干扰,保证公务员公正廉洁地执行公务的法律制度。重要性:

实行回避制度符合我国国情

实行回避制度与现代严格、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相适应。

实行回避制度是加强公务员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回避的分类:

任职回避: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

地区回避,公务回避

六、考核、奖励与惩戒

(1)考核

内容: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方式: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等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

(2)奖励与惩戒

奖励的种类: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处分的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第六章行政决策

一、行政决策的主要原则

1、科学预测原则

2、信息原则

3、满意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公平民主

6、人本原则

7、公共利益原则

二、行政决策体制

我国决策体制及构成

纵向: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政权机关

横向:党的领导决策系统、人大的权力决策系统、政府的行政决策系统

1、领导决策系统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部分,它由拥有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员所构成。

其主要职能是统筹考虑决策目标、抉择决策方案、组织领导整个决策工作。

2、信息系统

现代行政决策体系的神经系统,是为中枢系统和咨询系统提供信息服务的体系。

行政信息系统的职能是:确定信息需要,搜集和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存贮信息以及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

3、咨询子系统

由掌握各门类知识的专家、学者组成,决策中枢系统的辅助机构。

参谋子系统的职能:协助决断子系统界定政策问题,确立目标;为决断子系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进行跟踪反馈、分析。

组织形式:官方的;半官方的;民间的;跨国的。

4、监控系统:内、外两体系

(1)内部

政党——人大——政府

内设监控机构

中央纪委、监察部(合署办公)

(2)外部: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新闻舆论

三、行政决策程序

1、确定决策目标

目标是立足于解决问题而希望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是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1)确认问题

(2)分析问题

即对拟解决问题(内容、性质、症结)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要充分分析问题的性质。

(3)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的原则:

①规范性:目标(内容、责任者、具体指标)要明确。

②层次性:上下级目标之间的联系;大目标与小目标之间、总目标与子目标之间的联系;决策目标与国家大的方针政策之间的关系;且当决策目标是多个目标时,还要处理好各个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针对性

④可行性:要分析目标得以实现的现实可能性,以避免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

⑤时效性

2.拟订备选方案

(1)要充分搜集信息

①视察;

②汇报

③统计

④检查

⑤社会调查与研究

⑥民意测验

⑦社会协商和对话制度

3、设计决策方案

一般应设计两个以上的备择方案,以供决策者选择。

设计公共行政决策方案的要求:

①多样性

②排斥性

③多因素性

4.选择行动方案

方案评价的标准:

①合法性

②合目的性

③效益性

④可行性

一般认为,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才是最重要的评选、确定依据。按西蒙的说法,选择方案时应寻求“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

绝对理性原则(最优原则)?

有限理性原则(满意原则-good enough)?

⑤协调性

5.决策过程反馈

决策过程反馈有两种主要形式:

(1)在最终方案公布之后、实施之前,接受反馈;

(2)最后抉择付诸实施之后接受反馈。

一般来说,重大决策方案应该先局部试验再全面落实。

四、行政决策优化

1.行政决策科学化

?科学决策——是指在科学的决策理论指导下,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

?决策科学化的要求:

完善咨询评议论证制度

对于重大项目,要实行专家评议制度

政府投资项目要建立公示制度

2.行政决策民主化

?民主决策——是指决策的形成必须经过民主程序,保障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决策过程,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体现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

?决策民主化要求:

?引入民主决策机制

?重视参谋咨询人员的作用

?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

3.行政决策法制化

?依法决策——是指通过宪法、法律和法规规范和约束决策主体、决策行为、决策程序,实现决策权依法有据,决策行为依法进行,决策违法依法追究责任。

?决策法制化要求:

?理顺关系完善规则

?程序法制化

?发挥监控作用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需建立五大机制:

?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机制

?建立健全决策方案咨询论证机制

建立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决策方案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

多种方案的比较制度

?建立健全决策方案讨论确定机制

政府关于决策方案的议事范围

规范决策方案讨论确定的规则

改进决策的表决方式

建立讨论确定情况记录备案制度

?建立健全决策纠错改正机制

?建立健全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

实行多方位的决策监督:上级对下级的重大决策监督;加强人大、政协的监督;接受群众监督;从制度上明确决策失误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处罚标准

第七章行政执行

一、含义

行政执行也称行政实施,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的过程。

二、影响行政执行的主要因素

1、资源因素

适量的资源是行政有效执行的先决条件:“米不在多,关键在巧”,配置的资源要恰当、适量,关键在怎么用。

2、行政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程度

行政执行的有效与否,与所要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问题的复杂程度与

以下几个因素成正比。

(1)、管理目标的大小

(2)、涉及领域的多寡

(3)、涉及机构及人员的多少

(4)、要调整的利益关系幅度大小

(5)、需要目标团体行为调适度深浅(如行为定向、模式、习惯的调整等)(6)、技术操作等级高低

3、行政决策本身是否存在缺陷

(1)、决策是否正确:(目标方向是否正确、内容是否正确)

(2)、决策是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目标是否明确、方案是否切实可行)4、行政执行队伍因素

(1)、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

行政执行人员的素质:具体而言就是“德”和“才”两个方面。

行政执行人员的态度:他们对政策的认同度、执行行为投入程度、负责程度、创新精神等

(2)、执行队伍的结构:(团队配合、协调,优势互补)

5、执行的策略与手段运用正确与否

(1)、对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把握

(2)、对执行手段运用把握:(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思想教育手段等)

6、目标团体对决策的接受程度:目标团体对政策顺从和配合的程度

7、其它因素

行政执行中的协调沟通

第八章行政监督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

1、广义: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舆论、公民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进行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2、狭义:行政系统的组织层级或专门监察机关对行政系统自身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进行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二、内部行政监督体系

1、一般行政监督

含义: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各级政府对其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监督。

主要方式:工作报告、检查、专案调查、审查、备案、批准、改变或撤销、惩戒等

2、行政监察

行政监察是指政府内部设立专门行使行政监督权的监察机关,对所有公共行政部门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及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

(1)、性质:人民政府行使监督权的职能部门,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

(2)、对象: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任命的其他人员

(3)、领导体制:双重领导。

(4)、机构设置:监察部;监察厅;监察局

(5)、职权: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行政处分权、辅助职权

3、审计监督

三、外部行政监督体系

1、政党监督

第一,日常监督。党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经常监督,主要是通过各级党委和党组织进行的。

第二,专门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组织中对党组织及其党员行使党纪监督权的专门机构。

2、立法监督

从监督的效果看,最具权威性的监督。

从监督的层次看,最高层次的监督。

从监督的主体看,立法监督是由权力机关实施的。

从监督的范围看,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即行政立法行为进行监督。

从监督的内容看,立法监督主要是法律监督。

行使调查权、质询和询问权。

立法监督的主要方式

第一,行使审议权

第二,行使法规审查权

第三,行使撤销权

第四,行使罢免权

第五,行使视察、检查权

第六,行使调查权

第七,行使质询和询问权

3、司法监督

4、人民政协监督

5、社会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社会舆论监督

四、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强化监督主体的独立性

2、建立行政监督体系的协调机制

3、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的法律机制

4、强化人大监督制度

5、完善新闻舆论和公民监督机制

第九章行政问责制

一、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在的问题

(一)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

突出表现在党政之间、不同层级之间、正副职之间三个方面。

(二)行政问责法制不健全

(三)行政外部问责不力

现有的问责还仅局限于行政机关内部的上级对下级同体问责,缺乏人大、政协、民众等异体问责,更缺乏对上级的问责。

(四)问责范围过于狭窄

问责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主要表现为:

一是行政问责仅仅停留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

二是行政问责仅仅限于安全事故领域;

三是行政问责只是对滥用职权的违法行政行为;

四是问责仅仅局限于执行环节而不问责决策和监督环节。

(五)问责过于强调事后惩罚

行政问责制的实质在于防止和阻止政府机关及其行政人员滥用或误用公共权力。(六)行政问责文化氛围没有形成

官:责任意识单薄,人治大于法治。

民:缺乏民主意识,很难对现实中的政府责任缺失进行有效监督与质问。

二、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对策

(一)明确划分权责界限

要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纵向与横向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各岗位之间的职责权限,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

(二) 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统一的《政府问责法》,明确政府问责的主体、范围、客体、责任方式、期限、程序、赔偿等事项;

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政府问责法》的实施;

将行政问责制与绩效管理制度相结合。

(三)推进问责主体多元化

一是加强权力机关问责,以切实增强人大监督问责的手段和力度。

二是加强司法机关问责。将其他规范性文件这类抽象行政行为也纳入司法审查范围。

三是加强新闻媒体问责。要通过加强新闻立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新闻媒体的监督权、审稿权、批评权、报道权、调查权以及侵权责任等.

四是加强社会公众问责。确立公民的行政问责主体地位,完善公民行政问责的程序,建立健全人民举报制度,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

(四)拓宽问责范围

问责对象、问责范围

一是在问责对象上扩大范围。加大对主要责任人的问责力度;要针对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对行政机关一般工作人员进行问责,进一步扩大问责对象的范围。二是在问责内容上扩大范围。在注重有错问责的同时,更要注重无为问责,把问责制真正全面的贯穿于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执法等行政行为全过程,将行政问责常态化。

(五) 完善政务公开、克服信息不对称

只有真正实现政务公开,使得政府行政透明化,才能最终走出信息不对称的困境,从而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监督与追惩。

(六)强化问责文化建设

我们要建立的行政问责文化是一种民主法治的文化,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是重视道德自律的文化。无论是行政官员,还是社会公众都要转变理念,建立责任意识、风险意识、监督意识, 形成问责和被问责的习惯。

第十章新公共管理

一、行政改革的核心思想

1、政府服务理念: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

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

2、政府职能市场化:“掌舵”而不是“划桨”

“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并且善于实行“治理”的政府”。

3、行政权力分散化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权:中央政府将若干权力如项目管理权、法规制定

权等下放给地方政府,使地方政府较之以前拥有更大的权力。

政府行政组织内部层级之间的分权:压平层级,授权一线,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作为当代行政改革的热点,权力下放是分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质是决策权从地方向中央集中和管理财务权从中央向地方下放的有机结合。

4、管理手段: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强调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采取如“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等方法。

5、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传统的官僚主义政府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结果。

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管理的资源配置应该与管理人员的业绩和效果联系起来。在管理和付酬上强调按业绩而不是按目标进行管理,按业绩而不是按任务付酬。

6、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

确定组织、个人的具体目标,并根据绩效示标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由此而产生了所谓的三e,即经济、效率和效能等三大变量。

二、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一)强调管理的高效率

如实行“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鼓励私人投资和经营公共服务行业,打破政府的垄断,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

(二)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打破了政府独家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

(三)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新公共管理从注重遵守既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向注重实际工作绩效,注重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向发展。

三、行政改革的对策

1、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

2、行政改革必须确保社会稳定

3、制造引导公众的行政改革舆论

4、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

(1)政策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2)应该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害为原则

(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

(4)充分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因素,化解不利因素

(5)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的保证和强制力

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和改革时机

6、要尽快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人格心理学重点讲解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主题 一、人格心理学的特点 从理性上考察这门课程: ①研究内容侧重:心理差异 ②研究策略强调:整体性 ③研究特征注重:内部稳定性 二、人格主题 ①人性哲学②人格结构③人格动力 ④人格成因⑤人格发展⑥人格测量 三、人格理论研究“范型” 范型: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共同接受的理论和方法。 1、古典精神分析 2、新精神分析 3、特质伦每个流派侧重某一个或几个主题 4、行为主义学习论 5、人本主义 6、认知主义 四、人格理论研究的几大范型的优缺点 1、经典精神分析 优点: (1)为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做了过渡 (2)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3)促进了家庭心理咨询和儿童教育的发展 缺点: (1)人格动力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2)整个人格理论不太系统 (3)有些理论假设有待一步考证 (4)社会环境仅局限于家庭环境 2、新精神分析 优点: (1)把潜意识理论的开拓性研究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2)扩展了新的理论领域,加强了相关学科的联系 (3)丰富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发展了精神病学中心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缺点: (1)没有脱离精神分析的理论主体 (2)对未来社会的乌托邦式构想 (3)理论仍具有神秘色彩 3、行为主义学派 优点: (1)行为主义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2)行为治疗的实用性 (3)行为主义研究领域的广泛性 (4)行为主义理论简洁、明了

缺点: (1)错误地将人类等同于动物 (2)行为评估信度、效度的质疑 (3)行为主义对人格的描述过于窄化 (4)忽视人格的稳定性 4、人本主义学派 优点: (1)关注积极方面 (2)应用广泛:①对心理治疗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在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缺点: (1)概念模糊,缺少实证的研究 (2)过分强调人的天赋潜能,忽视了社会与教育的力量 5、人格特质理论 优点: (1)注重研究的实证性 (2)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 (3)促进了人格测评工具的产生 缺点: (1)缺乏对特质概念的理论探讨 (2)缺乏统一的特质理论框架 6、认知学派 优点: (1)将实验研究技术带入人格研究 (2)将人格与认知问题有机结合 缺点: (1)人格研究的去人格化倾向 (2)认知理论范式缺乏系统性 第二节人格的界定及特征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特征 1、整体性(统合性) 2、稳定性 3、功能性 4、独特性 第三节人格理论的向度 一、了解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向度 (一)自由论——决定论:这一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对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由其个人意愿自由控制,还是由不为个人意愿所控制的因素来决定? (二)理性——非理性:这一维度说明人的理性思维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三)整体论——分析论:这一维度划分了心理研究是对人进行整体研究还是分析研究

新编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版_40

一: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以表象和词语等形式将个体经验积累和保存在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重新重复出来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且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动机: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而又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选择、填空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离开大脑,离开社会现实,离开社会实践,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可是人脑本身并不能产生心理,必须要在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之下才能产生心理。 3、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脑的机能。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及时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 7、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8、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9、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10、刚刚能察觉出差异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就是差别感觉阈限。

环境毒理学期末复习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环境化学物。 环境基因组:人类对环境因子易感基因非常多,总称为环境基因组。 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人体和人群,以及相关生物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化学物在体内组织器官初级分布取决于血流量,再次分布取决于化学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填空) 排泄是环境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由体内向体外转运的过程,其主要途径是:①经肾随尿液排泄(机理:肾小球被动过滤,肾小球重吸收和主动转运);②随胆汁进入小肠的环境化学物有两种去路: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一部分进入肠肝循环。(填空) 毒物动力学:运用数学方法,定量地研究外来化学物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转化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规律和过程。分为线性动力学模型、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生理性毒理动力学模型。共氧化作用:在机体内的花生四烯酸经氧化作用形成前列腺素,在此氧化过程中,某些外源化合物可同时被氧化,即共氧化作用。 代谢饱和:机体吸收毒物后,随毒物在体内浓度的增高,单位时间内代谢酶对毒物催化代谢所形成的产物量也增大,但当毒物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其代谢过程中所需的基质可能被耗尽,或者参与代谢的酶的催化能力不能满足其需要,这样单位时间内的代谢产量就不再随毒物浓度升高而增大,这种代谢途径被饱和的现象称为代谢饱和。 毒物:指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引起生物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化学物质。 致死剂量:指以机体死亡为观察指标而确定的外源化学物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较为简单的定义是指引起一群受试对象50%个体死亡所需的剂量。 绝对致死剂量(absolute lethal dose,LD100):指某实验总体中引起一组受试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 lethal dose,MLD或MLC或LD01):指某实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其低一档的剂量即不再引起动物死亡。 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或LD0或LC0):指某实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半效应剂量:指外源化学物引起机体某项生物学效应发生50%改变所需的剂量。 联合作用的类型及评定方法: 作用类型: 相加作用:多种环境化学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强度是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这种作用称为相加作用。 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环境化学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强度远远超过各化学物单独作用强度的总和,这种作用称为协同作用。 增强作用:一种环境化学物本身对机体并无毒性,但能使与其同时进入机体的另一半环境化学物的毒性增强,这种作用称为增强作用。 拮抗作用:两种环境化学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时,其中一种化学物可干扰另一种化学物的生物学作用,或两种化学物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的毒性作用强度低于各自单独作用的强度之和,这种作用称为拮抗作用。 独立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环境化学物作用于机体,各自的作用方式、途径、受体和部位不同,彼此互无影响,仅表现为各自的毒性作用,对此称为独立作用。 评定方法:联合作用系数法、等效应线图法。

推拿治疗学 复习题

推拿治疗学复习题 一.填空(10分,每空1分) 1.屈颈试验阳性提示______。密耳试验阳性提示______。 2.急性腰肌扭伤是指腰骶、骶骼及腰背两侧的肌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 3.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突出部位最易发生在____________之间。 4.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5.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肿胀及外展位的后伸和用力屈肘时受限。 1.推拿又称______,______。 2.颈椎的横突上的孔称为___,其中有___通过,受压引起___型颈椎病。 3.因胃、十二指肠______引起的胃脘痛,不宜用推拿治疗。 4.脊髓型颈椎病常首先出现______肢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5.臀上皮神经炎是脊神经______支受损引发的。 6.检查骶髂关节病变的常用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__。 1.正常腰椎运动的角度是前屈可达____________度,后伸运动可达___________度,侧弯运动可 达____________度,旋转运动可达_____________度。 2.跟痛症的类型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 3.肱骨外上髁为____________总腱的附着部 1、屈颈试验阳性提示______。 2、密耳试验阳性提示______。 3、冈上肌起于__,止于__,冈上肌肌腱炎的压痛点在__,外展试验时出现__。 4、面瘫有______和______两种。 5、肱骨外上髁是______的附着部,产生炎症时临床检查_____试验阳性。 二.选择题(单选20分,每题1分) 1.腰部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起的作用是( ) A.牵拉坐骨神经、松解粘连 B.调节后关节、松解粘连 C.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D.拉宽椎间隙,减轻神经根压迫 E.促进血循环,加速炎症水肿的吸收 2.踝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 ) A.外踝肿痛 B.外踝下方压痛 C.轻叩内踝后方,有向足底放射痛或针刺感 D.踝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E.足内翻试验阳性 3.胃脘痛病因很多但其病机总是( ) A.不荣则痛 B.寒凝疼痛 C.不通则痛 D.瘀滞疼痛 E.气滞疼痛

人格心理学必考点

人格心理学整理的东西 一、 概念解释 1、人格: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2、集体无意识:是由荣格提出的。指在个体生命的开始,每一个民族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原始意念的思想,它是在种族进化和人类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心理上的沉淀物,由遗传的神经模式决定。 3、社会兴趣:是由阿德勒提出的。指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的先天潜源。 4、特质:由奥尔波特提出的。是一种动机心理结构,一种先前倾向,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 5、机能自主:由奥尔波特提出的。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7、自我强化(自我调整):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指个体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和对外界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即:自定标准奖惩自己。) 8、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 9、替代强化:观察榜样(别人的行为)受到的强化,并非亲身经历的强化。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11、自我实现:是由马斯洛提出的。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是朝向个人自身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倾向。 12、自我:在罗杰斯看来,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是现象场中与个体自身密切相关的部分。 13、自我实现趋势: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成长和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14、机能评估过程:个体根据是否能够维持和提高自身来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估的过程。 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是心理学家用来界定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人格的稳定性:指人格特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它并不排斥可变性。人格的变化体现在表现方式变化而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财大版)上课讲义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与范围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在社会的文化、 历史脉络下个体过程、人际过程和群体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2. 实验研究:实验法是研究者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情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 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实验研究能够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包括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和模拟实验。 优点: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还比观察法经济。 3、现场实验 是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实验在现实的环境中和现实的人打交道,避免在实验室很不真实的环境中通过被试获取研究结果。因此,现场实验要把猜测降到最低限度,这样被试的反应会更加自然,而更少受到猜测引起的各种倾向性的影响。 4、实验室实验 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实验室实验较好地控制了变量,但却脱离了真实的社会生活,人们对其结果一般持谨慎态度。 5、社会化 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 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6、角色期望 一个人占据了社会关系系统中的一个位置,他人、群体和社会就对占有这个位置的人抱有期望。角色期望首先是要他人提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希望,同时本人对这种希望心领神会。如罗森塔尔实验 7、角色冲突 个人在生活中扮演同一角色由角色的不同要求而引起的角色内的冲突,或者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而引起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是角色行为相互矛盾时的产物。 简答: 1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奥尔特曼和泰勒(D.A.Taylor,1973)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 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一)定向阶段 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的世界里,我们并不是同任何一个人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是对人际关系的对象有着高 度的选择性。在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具有某种会激起我们兴趣的特征的人,才会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在一个团体中,我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会将这些人放在注意的中心。

环境毒理学期末重点总结--复习

第一章绪论 1、环境毒理学定义: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己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2、外来化学物质:是存在于人类生活环境和外界中,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的一些化学物质。 3、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 ①研究对象:环境污染物 ②主要任务:Ⅰ、判明环境污染物和其他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其作用机理。 Ⅱ、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Ⅲ、定量评定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反应(效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毒理学的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4、环境毒理学的特点 根据人体接触环境化学物的方式、条件及其后果,环境毒理学具有下列特点: (1)研究的对象比较广泛,是整个居民人群,特别重视老幼、病弱等敏感人群; (2)它不仅研究环境毒物对居民偶然的急性危害,而且更注意研究其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下对居民健康可能产生的慢性危害,包括致突变、致癌、致畸等对肌体本身及其后代的潜在影响; (3)研究有毒化学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产物的毒性及通过不同途径对人体产生的综合影响。 5、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答:体外实验: 1)器官水平(包括器官灌流和组织培养,基本保持器官完整性,常用于毒物代的研究); 2)细胞水平(应用的细胞包括已建株的细胞系(株)和原代细胞(可用不同的器官进行制备)、可用于外来化合物毒性的致癌性的各种过筛试验,也可用来研究化合物的代和中毒机理的探讨); 3)亚细胞水平(研究中毒机理、毒物引起损伤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化合物代); 4)分子水平(如研究毒物对生物体酶的影响)。 体外试验的优点:简快速、经济、条件易于控制。缺点:缺乏神经—体液调节因素等的控制,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状况下的生物效应。 体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指一次染毒或24h重复染毒的毒性实验研究); 2)亚性毒性试验(称为亚慢性毒性毒性试验—一般认为1~3各月为宜,但具体试验期限随实验要求而异); 人群调查: 3)慢性毒性试验(一般指6各月以上到终生染毒的毒性试验) 6、环境毒理学的实际应用? 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毒作用性质和机理、对机体发生这些毒作用的严重程度和频率进行定量评价的科学。 应用:制定环境卫生标准、评价环境质量、采取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⑴环境毒理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上海中医大 推拿治疗学期末重点

推拿治疗学 一.绪论 1.先秦、秦汉时期: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为公认最早的按摩专著。《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比较全面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巨著。汉《五十二病方》第一次提到了小儿推拿。 2.至隋唐时期,设置了按摩专科,达到了最兴旺时期。 3.明:太医院设医学十三科进行医学教育,推拉成为医术十三科之一。“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始见于万全的《幼科发挥》。 此时,小儿推拿逐渐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小儿推拿特定穴“点、线、面”的特点和主要集中在两肘以下的理论。主张“旋推为补,直推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左揉为补,右揉为泻”。 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又称《保婴神术》,被收录于《针灸大成》,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推拿专著。其他如龚云林所著《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名《小儿推拿秘旨》,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单行本,周于藩《小儿推拿秘诀》又名《推拿仙术》等,为后世小儿推拿提供宝贵资料。 清:张振鋆《厘正(改正,订正)按摩要术》中介绍“胸腹按诊法” 二.推拿治疗的作用 1.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 2.推拿治疗原则:治未病;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 3.推拿基本治法:温、通、补、泻、汗、和、散、清 三、推拿基本常识 1.推拿疗法的特点:操作方便、适应证广、疗效显著、施术安全、容易推广 2.推拿疗法适应症:内科病症(感冒、哮喘、呕吐);外科病症(各种关节置换术后、腹部手术后肠粘连);妇科(月经不调,痛经);儿科(咳嗽,发热);五官科(近视,牙痛);骨伤科(肌肉扭伤,肌肉劳损) 3.推拿疗法禁忌症: (1)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骨结核,严重骨质疏松患者 (2)各种开放性软组织损伤、骨关节或软组织肿瘤 (3)有局部皮肤破损、皮肤病、严重出血倾向患者 (4)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患者 (5)有严重心、脑、肝、肺、肾等脏器疾病患者 (6)有精神疾病不能与医生合作患者 (7)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症状的患者 (8)过度饥饿疲劳及酒后患者 (9)原因不明、未予以明确诊断,并伴有疼痛、发热、眩晕等症状的患者 四、推拿异常情况处理 1.软组织损伤:皮肤损伤最为常见 2.骨与关节损伤 3.椎骨压缩性骨折:多发生胸11~腰2节段 4.神经系统损伤:颈椎侧屈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选择、填空、名词解释 ★威特金的心理分化表现为 1.自我与非我的分化 2.心理机能的分裂 3.神经生理分化 自我—非我的分裂可以通过两种技能即认知改组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的测量来确定。 心理机能分裂的程度可以通过对冲动有组织的控制和特殊化的防卫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 基本假设: “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期所引导。” 11个推论 1.建构推论:一个人通过对事物的反复建构来预测未来事件。 2.个体推论:人们在建构事件时的方式各不相同。 3.组织推论:每个人在预测事件时都会自然形成一种包括结构顺序关系的建构体系。 4.两分推论:一个人的建构体系包含种种两分结构的构念。 5.选择推论:每个人在通过自己的建构体系对某事物作出预期时,他都会在两分结构 中做出选择。 6.范围推论:一个结构只能对有限范围的事件做出预测。 7.经验推论: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建构与他个人的学习经验有关。 8.调整推论:个人构念系统的变化与调整要受到构念渗透度的制约。(是否可容纳新) 9.片断推论:个人构念系统中存在彼此分离、不一致的亚层次构念。 10.共同性推论:建构经验方式的共同性可以导致人们心理与行为的相似性。 11.社会性推论:个体在建构自己的构念时,会在社会交往中扮演了他人的角色,以便 更好地理解对方、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控制点理论由罗特提出 ★EAS气质模型划分了三个气质维度: 1.情绪性 2.活动性 3.交际性 ★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 ★阿尔波特认为有3种类型的特质: 1.根本特质——在顶层

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皮亚杰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 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维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五、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环境毒理学题库

一、填空题 1.接触频率与期限:分为三种,即。 2.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处置包括_____、_ ___、 _和_____四个过程。 3.毒物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和__ _。 4.机体最重要是排泄器官是: 5.外来化合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6.有机酸主要在内被吸收,有机碱主要在被吸收。 34.凡是分子量小的()水溶性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滤过 35.凡是逆浓度梯度而转运需要载体能量,脂溶性大分子量的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 方式 36.凡是脂/水分配系数大,非离子性化合物通过生物膜方式 37.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分子量大的利用载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通过 生物膜方式 38.凡是液滴或大颗粒的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39.葡萄糖由胃肠道进入血液,由血浆进入红细胞再进入神经组织,一系列通过 生物膜的方式 40.铅、锰、镉、砷、铊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主要的体内屏障有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营养物质通过的方式透过胎盘进入胎儿,而大部分环境化学物透过胎盘的方式是。 9.化学物危险度评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组成。 外来化合物联合作用的类型有 5.化学致癌的三阶段论中的三阶段是指: 3.根据致癌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方式可分为 与细胞恶性转化有关的基因主要有___和____。 大气污染物可分为两类:土壤污染的特点是隐蔽性、蓄积性、恢复难。 血液是金属元素在体内转运的主要介质。 体内的铅90%以上存在于骨骼内。 二、选择题 1吸收速度最快的是: A:皮下注射B皮肤涂布C:经口摄入D:腹腔注射 2.一下那些物质不容易在骨骼中沉积:() A:氟B:铅C:锶D:Hg 3.生物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器官是:() A.心脏 B.肾脏 C.肝脏 D.肠胃 4.以下可通过钙转运系统吸收的是() A.铅 B.铬 C.锰 D.铁 5.急性毒性实验的观察时间是:( ) A:7天B:14天C:30天 6.外来化合物的概念是()。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并非人体成分和营养物质 E.以上都是

《推拿治疗学》试题(A卷)答案

《推拿治疗学》试题(A卷) 一、选择题【共20道题,每道题2分,共40分。】 1、小指末节螺纹面为(E)A脾经B肝经C心经D肺经E肾经 2、自小指尺侧边缘由指尖推向指根为(B)A清小肠B补小肠C推小肠D泻小肠E以上都不是 3、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此线为(B)A小肠B大肠C肾经D肾纹E以上都不是 4、自食指桡侧缘由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A)A补大肠B清大肠C泻大肠D推小肠E以上都不是 5、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此线为(A)A肾纹B肾顶C胃经D板门E内劳宫 6、小指顶端称为(B)A肾纹B肾顶C胃经D板门E内劳宫 7、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C)A肾纹B肾顶C胃经D板门E内劳宫 8、手掌大鱼际平面称为(D)A肾纹B肾顶C胃经D板门E内劳宫 9、掌心中,屈指时中指、无名指之间中点称为(E)A肾纹B肾顶C胃经D板门E内劳宫 10、下列不适合用揉板门治疗的病症是(C)A嗳气B腹胀C干呕D腹泻E呕吐 11、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横纹约2/3处为半圆径画圆,在此圆周上称(A)A内八卦B小天心C运土入水D运水入土E运土入水,运水入土 12、在内八卦中以拇指自乾向坎经震运至兑为一遍,称(A)A顺运八卦B逆运八卦C运内八卦D 分运八卦E以上都不是 13、在内八卦中以拇指自坎向乾经震运至兑为一遍,称(B)A顺运八卦B逆运八卦C运内八卦D 分运八卦E以上都不是 14、顺运八卦不可治疗的疾病(E)A胸膈不利B伤乳食C胸闷D腹胀,E泻泄 15、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称(B)A内八卦+B小天心C运土入水D运水入土E运土入水,运水入土 16、小天心的功效以下哪个不是(C)A清热B镇惊C散结D利尿E明目 17、运土入水,运水入土的功效下列哪些不是(C)A清脾胃湿热B利尿止泻C理气化痰D健脾助运E润燥通便 18、运水入土不可治疗下列哪些病症(C)A脾胃虚弱之完谷不化B腹泻痢疾C行滞消食D疳积E 便秘 19、掌后腕横纹中点为(A)A总筋B大横纹C四横纹D小横纹E掌小横纹 20、按揉总筋称(A)A按总筋B掐总筋C捏总筋D拿总筋E推总筋 二、填空题【共15个空,每个空2分,共30分。】 1、推拿练功的基本姿势有(并步)、(虚步)、(马步)、(弓步)。 2、运动关节类手法包括(摇、扳、拔伸)。 3、肩峰下滑囊炎的主要症状是:(急性期为肩部广泛疼痛,后期疼痛多局限在三角肌止点)。 4、肩胛骨下角平:(胸7)棘突,髂嵴最高点平:(腰4)棘突。 5、高血压病,用拇指推(桥弓)穴,可使血压下降。 6、踝关节扭伤的主要症状(疼痛、肿胀、关节活动不利)。 7、退行性脊柱炎检查时会发现(腰椎边缘骨质增生)、(唇样改变或骨桥形成)、(椎间隙变窄或不规则)、(关节突模糊不清) 8、胃脘痛的治疗原则是(理气止痛)。 简答题【共3道题,每道题10分,共30分。】 1、梨状肌综合征手法操作过程? (1)松解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侧,先用柔和而深沉的掖法沿梨状肌体表投影反复施术3~5分钟,然后施掌按揉法于患处2~3分钟,再在患侧大腿后外侧施滚法和拿揉法,充分使臀部及大腿后外侧肌肉放松。 (2)弹拨止痛法:医者用拇指弹拨法于梨状肌肌腹呈垂直方向弹拨10余次,并点按环跳、承扶、阳陵泉、委中、承山等穴,以酸胀为度,以达通络止痛之目的。 (3)理筋整复法:施掌推法或深按压法,顺肌纤维方向反复推压5~8次,力达深层,再以肘尖深压梨状肌2~3分钟,以达理筋整复之目的。 舒筋活血法:医者一手扶按髋臀部,一手托扶患侧下肢,作患髋后伸、外展及外旋等被动运动,反复数次,使之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最后施擦法擦热局部。 2、简述捻法的操作及动作要领。 操作:以拇指与示指罗纹面或拇指罗纹面与示指中节的桡侧缘相对着力,夹捏住施术部位,稍用力做对称性地快速捻搓,并可做上下往返移动。 3、试述小儿疳积的积滞伤脾的治则、处方和方义。 治则:消积导滞,调理牌胃。 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操中脘,分腹阴阳,揉天枢,按揉足三里。 方义:抚板门、揉中脘,分腹阴阳,揉天枢,消食导滞,疏调肠胃积滞,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加强以上作用,并能理气调中,补脾经按揉足三里,健牌开胃,消食和中。 第1页共1页

2018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2018年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人格的定义(P5) 人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模式及其内在动力组织的统一体 2.人格的基本特性(P5) 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P7) 种属共有、群属共有、个属特有 4.人格研究的三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P20-30) 个案法评价:优势 生态效度高 深入性强 独特性好 ;劣势 代表性弱 专业性强 主观性明显 相关法评价:优势 代表性强 效率高 提出假设主要方法 ;劣势 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很难消除社会称许性 牺牲独特性 实验法评价:优势 能够得出因果关系结论 较好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劣势 生态效度弱 成本高 专业性强 5.人格投射测验(P33-35) 概念:让人对模糊不清的刺激信息进行自由反应,以评估其人格的方法。 类型:罗夏墨迹、主题统觉、画画测验等。 优势:反应的真实性高;操作简单。 劣势:解释困难;主观性太强。 6.测评的评价:信度、效度(P38) 信度: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测验的准确性(目标性) 7.Allport的人格结构理论(P44-45) 统我-特质-态度-习惯-反射 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随机反应;习惯是对具体刺激的特定反应;态度是诸多习惯引起的情感倾向;特质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单位,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特质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会具有经常朝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统我:是人格中趋于内在统一的所有方面,包括个体内部对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提升的所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所有方面。 8.Catell对特质的区分: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P51) 表面特质: 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 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的关系 根源特质:内在的、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 彼此相关、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 9.Catell的根源特质确定方法:因素分析(P53) 10.Eysenck的大三人格模型(P56) 外向性(extraversion)反映的是人的活动性指向和强度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了人情绪的稳定性

基础心理学 期末考复习重点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一、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所要研究的对象的状况进行实际 了解,从而收集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访谈法;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被研究者)的交谈来收集有关 资料的一种方法 三、问卷法;是将严格设计的问题或白哦个以书面的形式发给研究 对象,请求如实回答,进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额一种方法 四、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对条件刺 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 程。 五、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 件反应后,其他用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起反应条件 六、接近学习律: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某种有动作伴随他出现, 则当这一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那种动作也会随之发生。学习室一次性完成的,要么完全学会,要么完全学不会 七、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刺激反应的过程。 八、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个反应,如果在这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

九、意义学习:奥苏泊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十一、(罗斯杰)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是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十二、内化:把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从而有意识的知音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十三、支架式教学:通过支架(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的协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儿童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十四、最近发展区: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 十五、认知学徒制:通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的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学习的模式它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把学习和实践联系起来。 选择填空 1.教育心理学是19世纪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 物。。 2.教育心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19世纪政治、经济和教育的发展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 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KP84) 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欲区:生殖器) 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主动对内疚(3~6岁) 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 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 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19、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素,它们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20、学习就是在各种习惯族系等级系统中,反应等级不断重新组合的过程。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原有反应等级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情况叫做学习困境(学习的前提/基础)。 22、冲突的种类:接近—接近冲突(指两个目标具有同等的诱惑力,都是诱发接近趋向的目 标时所发生的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目标中选择其一,即同时面对 两个目标都只能诱发回避趋向时所发生的冲

心理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小结 1、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此人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 2、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群体心理。 4、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个性倾向性可划分三个主要的子系统: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 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目标:描述心理现象的具体事实;清晰地解释发生的事实;客观地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行为的控制。 7、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文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8、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人文主义心理学。 9、简述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名称+人物+观点 第二章小结 1、脑是心里产生的器官,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 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 3、神经元基本结构,由胞体、轴突、树突三部分组成。 4、大脑皮层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5、大脑的左半球是“优势半球”。言语中枢在左半球。 6、简答:心理、行为与客观环境的关系。 答:客观环境是心理与行为的源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可以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活动,还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去改造环境,指导实践活动。 第三章小结 一、名词解释:A、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B、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填空 1、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2、根据知觉的对象是否属于人,可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社会知觉。 3、感受性的大小可以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关系。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属于感觉适应;月明星稀属于感觉的对比;看到红色、黄色容易产生温暖的感觉,这属于联觉;以鼻代目,以目代耳属于感觉的补偿。 5、海军衣服天蓝色、陆军衣服草绿色利用知觉的知觉的整体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属于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物体的角度改变,但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标准的物体,属于知觉的整体性。 三、简答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答:(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作为两种不同层次的心理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的心理过程,而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是加入了个体主观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2)感觉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则具有很大的个别差异,如相同的刺激可以引起相同的感觉,但却会引起不同的知觉。(3)分析器是产生感觉、知觉的生理基础,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反映客观事物的许多属性。(4)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人的感觉有无

环境毒理学选择题

1. 环境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A A.有机污染物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2. 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1.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C A.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 B.滤过 C.简单扩散 D.载体扩散 2.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 D 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 B.溶解度 C.气血分配系数 D.以上都是 3.pKa为 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 A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结肠 4.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D A.动物种属 B.年龄 C.生理状态 D.以上都是 5.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D A.肠道 B.唾液 C.汗液 D.肾脏 6.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 D A.肾小球简单扩散 B.肾小球主动转运 C.肾小球滤过 D.肾小管主动转运7.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两重性表现在 D A.N一氧化.苯胺 N羟基苯胺(毒性增强) B.脱硫反应,对硫磷对氧磷(水溶性增加,毒性增强) C.环氧化,苯并(α)芘 7,8-二醇-9,10环氧化物(致癌) D.以上都是生物转化两重性的典型例子 8.外来化合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 D 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谢酶活力增强 B.酶的含量增加 C.生物转化速度增高 D.以上都是 9.对于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排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D A.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 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成正比C.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 D.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10.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 C 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 D.滤过 11.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 A A.肝 B.肾 C.肺 D.小肠 12.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不包括下列哪一种反应 A A.甲基化 B.羟化 C.共氧化 D.环氧化 13.外源化学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 A A.化学毒物与器官的亲和力 B.血流量 C.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 D.器官和组织所在部位 14.外源化学物在胃肠道吸收的主要方式为 A

《推拿治疗学》复习提纲.doc

《推拿治疗学》复习提纲 1?最早记载中国脊柱推拿春秋战国《引书》、按压止血法《五十二病方》、膏摩《金匮要略》和推拿温补效应《素问?举痛论篇》 2.明朝的推拿学术成就表现在哪四个方面?P6 ①明初按摩科重新合法化;②现存的医学专著从明代开始; ③“推拿” 一词的出现;④小儿推拿体系形成;⑤保健按摩和口我养生按摩进一步发展。 3?如何理解推拿治疗作用中的“理筋整复” P18和“代针代药” P19? ①理筋整复:推拿的理筋整复体现在两个方而,一方而是筋,-?方而是关节。中医所说的筋主要是指骨骼肌、肌 腱等。肌肉软组织受到伤害性刺激后,在发出疼痛信号的同时,还会引起保护性肌肉收缩、紧张、痉挛,LI久不愈,会造成挛缩。推拿冇明显的舒筋缓急作用,一方面是肓接通过拔伸的手法直接缓解肌痉挛,另一方血是刺激压痛点痛源而解除肌紧张。推拿的整复作用体现在纠正关节脱位、骨错缝及功能失衡上。推利关节Z前必先舒筋,才能有更好的整复效果。 ②代针代药:代针是指用手指点压刺激丿揄穴起到与针灸类似的作用。 代药是指将按摩手法与药物制剂结合运用,即膏摩,用手法助药力。或直接将推拿手法的作用用中药或方剂的作用来比拟,如小儿推拿屮“推上三观,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来滑石、羚羊角。” 4?①如何理解推拿治疗原则中的“因人制宜” ?P65 指在治疗吋不能孤立地看待疾病,而要看到患者的整体情况。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粕神、心理、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法、方药和其他治疗方法的原则。 ①年龄:老年患者多虚证或正虚邪实,治疗时,虚证宜补,而邪实需攻者应注意配方用药免伤正气;小儿多病儿包不均,寒 温失调,故治疗当慎用峻剂和补剂,且手法应以轻、巧、快、取穴少、治疗时间短为特点。损伤性疾病应根据损伤的时间、部位、程度等选取适宜的推拿治疗。用药剂量也应以年龄加以区別。 ②性别:治疗用药需考虑妇女经期、怀孕、产后等情况,妊娠期禁慎用俊霞、破血、滑利、走窜伤胎或有毒药物,产后考虑 气血亏虚及恶露情况。女性月经期、妊娠期,不论急性或慢性筋伤,禁止在腹部和腰詆部推拿。 ③体质:阳盛之体慎用温热,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体质强若于法稍重,体质弱者乎法稍轻;肌肉丰厚部稍重,头面胸腹肌肉 薄弱部稍轻;病变部位浅稍轻,病变部位深稍重等。 5.推拿基本治法包括哪些?P66 温法:摩擦、挤压、摆动类手法,手法多缓慢、柔和,作用时间较长。 通法:挤压类和摩擦类手法,手法刚柔兼施。 补法:摆动类、摩擦类手法,手法宜轻柔,不宜过重。 泻法: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力量稍重,由慢而快。 汗法:挤压、摆动类手法,解表、开痴S,祛风散寒,用于表证。 和法:振动类摩擦类手法,调和气血、调理脏腑。 散法:摆动类摩擦类手法,轻快柔和,疏散化除结聚。 清法:摩擦类手法,刚中带柔,清热凉血,清热祛暑,生津除烦,用于热性病。 6.推拿的治疗作用取决于哪三种因素?P66 推拿手法作用的性质和局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异性;机体的功能状态 7.落枕的病损肌肉有哪些?中医病因是什么?简述摇转扳动颈部法?P107 病损肌肉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处发牛痉挛,可触及条索状结节 病因:素体亏虚,气血不足,风寒侵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