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全球网络流行语大盘点 看外国网友怎样说给力

2010全球网络流行语大盘点 看外国网友怎样说给力

2010全球网络流行语大盘点 看外国网友怎样说给力
2010全球网络流行语大盘点 看外国网友怎样说给力

美英日韩法德美媒英媒

Geili 给力

Chinese Internet buzzword which means “cool,” “awesome” or “exciting.” Literally, “giving power.”

中国的网络词汇,含义是“酷”、“很棒”或者“有劲”,字面意思是“给予力量”。

A test of a Chinese jargon word’s trendiness is if users translate it into a foreign language, according to its pronunciation. “Geili”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the English-sounding “gelivable,” and “ungelivable,” and the French “très guélile.”检测一个汉语流行语新潮程度的方法之一是看有没有使用者把它翻译成外语(请允许小编偶吐槽下,这是谁定的标准啊~),根据它的发音,“给力”已经被音译成英语的“gelivable” 和“ungelivable”,以及法语的“très guélile”。

But it was the word’s antonym “bugeili” – meaning dull or boring – that first grabbed wider public attention after it appeared online in May in an episode of a Chinese-dubbed Japanese comic animation.

但实际上最先引起广泛注意的是这个词的反义词“不给力”,意思是单调无趣的,这个词最早是五月出现在一部汉语配音的日本动画的某集中。

本内容出自纽约时报SCHOTT'S VOCAB 专栏。简单的说,这个专栏就是个词库,收集全世界新闻站上各种正式的不正式的好玩的词汇。

环球网记者王欣报道,随着“给力”、“我爸是李刚”等网络流行语在各大论坛与博客中的横飞不止,2010年即将在网友们的各种欢笑与无奈中悄然逝去。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流行语已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记录着社会和民生中的点点滴滴。

然而,世界如此广博,说到网络语言文化,自然也绝非中国一家独大。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网友都在说些什么?老外们用什么词汇来形容“给力”的事物?想必这些问题正撩拨着无数中国网民的好奇心。

下文将为细心又好奇的你盘点2010年各国网络流行语,让你真切地体会到文化隔阂神马的,都是浮云。

美英:缩写与符号缔造新式网络英语比“火星文”更难懂

多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的“聊客”们一直在使用自己独有的符号语言进行交流,他们的词汇往往令外人感到费解,如“lol”、“lmao”、“53X”等等。久而久之,这种用单词首字母、数字和拟声词组成的“网络英语(leetspeak)”渐渐在网友中普及。由美国网站Netlingo评选出的“2010年十大英文网络流行语”中,这种奇怪的网络英语就占了绝大多数。

今年,在千奇百怪的“网络英语”中,使用率高居榜首的是两串浪漫的数字:143和1432。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它们的含义是“我爱你”和“我也爱你”,但谈到其来历连一些美国本土网友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记者几经周折终于问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英语“I love you”中的三个单词字母数量分别为1个、4个和3个,代表“我爱你”的“143”便由此产生。而英语中的“2”发音与“too(也)”相同,所以“1432”代表的是“I love you, too(我也爱你)”。

就如这两串数字一样,网络英语从来没有固定的语法和规则,2010年英语国家的另一个网络流行语“182”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三个数字连读后发音就像“I hate you(我恨你)”一样,因此“182”表示的是与“143”正好相反的意思。同样靠谐音表意的流行语还有“10Q”,它代表的是发音相近的“Thank you(谢谢你)”。这些数字、字母甚至是数学符号混搭的表达方式几乎占据了英语国家网络所有的论坛、博客与聊天室。这些网络英语对外行者来说,简直比中国年轻网友把玩的“火星文”还要难懂。

当然,就像中国网友耳熟能详的“给力”一样,一些美国网友在今年还创造了几个新的网络词汇,其中使用率最高的叫做“数码囚禁(Digitally Grounded)”。这个词汇的发明者大概是美国青少年,因为它用来形容的是“受到家长惩罚、无法接触网络”的状态。互联网的普及虽然带来了便利,却也增加了青少年接触到不良信息或是上网成瘾的机会。一些美国家长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学坏或染上网瘾,会在期末考试等“非常时期”没收他们的手机并切断电脑网络,被这样对待的孩子就处在“数码囚禁”当中。

所以,如果一个美国网友对你说“我从明天开始就要被数码囚禁了”,可千万不要想成什么可怕的事情。说出这话的人多半是因为上网过度影响了学习或工作,要被自己的父母惩罚了。看来,即使到了美国家长那里,孩子染上网瘾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

日本:游戏动漫文化遍布网络“妥妥的,没问题”遭恶搞

日本作为一个动漫及游戏产业发达的国家,其网络流行语自然与ACG,即漫画、动画及游戏紧密相连。日本网络调查机构在今年11月18日到24日期间举办了题为“网络流行语大赏2010”的投票活动,有多达18.8万的日本网民参与。最终,来自游戏《全能之神》中的经典片段“这样的装备没问题吗?妥妥的,没问题!”夺得了头名。

为了解释这句流行语的含义,我们必须要交代一下这款名为《全能之神》的游戏的背景。该游戏的男主角伊诺克是一名天界的官员,他在下凡执行任务时,选择了一套非常一般的装备。这时身边的天使路西法问了他:“这样的装备没问题吗(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伊诺克自信满满地回答道:“妥妥的,没问题(大丈夫だ、問題ない)!”随后,这位可怜的主角差点被凡间的杂兵杀死,那些所谓“妥妥的”装备瞬间被打得七零八落,他只好将时光倒退回去重来。

这段经典的对白立即被日本网友疯狂恶搞,有时用来警醒世人不要盲目自信,有时则用于表达对某事物的怀疑。在日本的各大论坛博客当中,各种“这样的〇〇没问题吗?”应运而生。后半句“妥妥的,没问题”因为不方便改编而不如前半句流行,不过这句话却辗转流

传到了中国,成为中国网友的流行语之一。

同样来自ACG的日本网络流行语,还有这句“原来如此,不是〇〇么”。其来源是某少年漫画角色在星期天跑到学校,结果发现日期搞错了,发出感叹“原来如此,不是星期天么(なるほど、SUNDAYじゃねーの)”。后来这个句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地方,其出现频率几乎和中国网友的“〇〇神马的都是浮云”不相上下。

当然,日本网络流行语并非全部来自游戏动漫,比如这句“我反省!”就来自体育赛事。在2010年冬奥会上,被日本民众期待夺取金牌的男子单板滑雪选手国母和宏因着装不整,被禁止参加开幕式。国母和宏便用这句“我反省!(反省してま—す)”作出道歉,但大部分民众并不买账。于是,这句带有些许轻浮讽刺意味的“我反省!”便在论坛流传起来。

除以上几条之外,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网络流行语在日本论坛和博客中传播。例如形容通读历史小说、精通历史的女生的新名词“历女(歴女)”、源自社交网站Facebook并用以表达好评的感叹语“真不错(イイネ)”等等。此外,钓鱼岛撞船视频流出者的ID “sengoku38”、日本民众用来谴责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普天间问题上无能的“蠢货(ルーピー)”等词汇,也成了日本网友的流行语。

韩国:影视剧元素独领风骚“妈妈的朋友的儿子”堪比“我爸是李刚”

近几年来,中国网友最为熟知的韩国文化产品,恐怕非韩剧莫属了。这些多以爱情为主题的肥皂剧不仅远销海外,在韩国国内也掀起了一股热潮。2010年红遍韩国的网络流行语中,有一大半都是来自韩剧的对白或剧情。

韩国网友今年诸多的高频词汇当中,最有意思的便是“妈妈的朋友的儿子(???)”。在不少韩剧当中,男主角的妈妈的朋友的儿子常常是才貌双全、腰缠万贯、几乎没有缺点的完人。这类角色的存在,往往被用来衬托主角的悲惨人生。久而久之,“妈妈的朋友的儿子”渐渐成了韩国网友的流行语,被用来指代生活中那些容貌过人、出身优秀且自己无法超越的人。

在韩国网友的博客上,偶尔会出现这样的抱怨:“今天的面试又没通过,肯定是因为我妈妈的朋友的儿子也来参加了!”这里的“妈妈的朋友的儿子”已经失去了表面含义,它只是对那些自己无法超越的优秀同龄人的一种象征,并非真的指自己妈妈的朋友的儿子。当然,如果想形容的对象是女性的话,这个词汇就会变为“妈妈的朋友的女儿(???)”。

有心的读者或许已经发现,“妈妈的朋友的儿子”的修辞手法,和中国的年度网络流行语“我爸是李刚”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毕竟这里的“李刚”也不是特指那位在保定市当公安局副局长的李刚,它可以说是所有手持特权者的象征。

另外一句来自韩剧并被广泛使用的流行语,叫做“眼睛里犯潮(??)”。这是韩国网友们的自造词汇,它其实是把“眼睛”和“潮湿”两个词合在了一起。这个词汇来自于某位人气爆棚的韩剧明星的演技,他常常能摆出一个受到委屈、“将哭却未哭”的表情来,令人忍俊不禁。现在,韩国网友常常用“我眼睛里犯潮了”来形容自己激动、感动或受到委屈时的感受,用法像极了中国网友耳熟能详的“泪流满面”。

在韩国论坛中广为流传的词汇里,还有来自采矿业的“坑道施工现场(??)”。这个词汇的本意,是指一座矿井中正在施工的最深处,现在则被引申为“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之意。如果有韩国青年每天不学习、游手好闲而又不思进取的话,就会被人们形容为“坑道施工现场”,约等于中文里的“无可救药”。

法国:平民文化征服论坛与博客人人争当“纯爷们”

长久以来,法国文化在中国人心中都是“浪漫”的代名词。然而,也许是受到了金融危机和罢工潮的影响,法国网友今年的流行语却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浪漫。环球网记者通过在华法籍学生和教师收集了大量法国网络流行语,其中大部分都与法国的社会现状有着紧密的联系。

2010年,法国互联网内外最常见的新词当数“平凡人(Vrais Gens)”。21世纪以来,风靡全法的选秀电视节目和英雄主义教育,导致无名人士的声音在社会中渐渐消失,现任法国总统特使的法国前总理拉法兰首度提出了“Vrais Gens”这一概念。这个法语词的本意是“真正的人”,与传媒包装下略显不真实的明星和政治家等人物相对应,用以强调任何平凡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和耀眼的明星。

拉法兰提出的新概念可以说迎合了时代的需要,“平凡人”这个词汇也迅速在法国媒体中传播,最终成了法国网友们也津津乐道的一个词汇。在法国网友的博客中,一种“我是平凡人我自豪”的精神正在悄无声息地蔓延。毕竟无论是农民、屠夫、花匠还是厨师,这些“平凡人”才是法国社会真正的中流砥柱。

值得一提的是,“Vrais Gens”能令人联想到的意象,比其中文释义“平凡人”要更丰富些。这个词和英文“True Man(真男人)”是同义词,所以除了“平凡人”之外,它还带有一点“纯爷们”的含义。这一含义也为这个听起来本有点严肃的流行语,添加了一些诙谐搞笑的意味。

背景丰富、用法多变的法国网络流行语还有很多。例如用来形容年轻人离开父母的家或女人离开丈夫的家的动词“解同居(décohabiter)”,此词正成为作家和网络写手的时髦用语;用以描述爱好用手机客户端上网者的“手机上网迷(Mobinaute)”,该词汇随着3G网络的普及而诞生;还有用来形容行为举止像青少年的成年人的“后青春(adulescent)”,等等。

此外,法国网络在今年还刮起了一场“倒装”旋风,很多网友喜欢将法语词汇的音节颠倒创造出新词,形成了一种潮流。例如流行语“ouf(疯狂、愚蠢)”就是由法语词“fou (疯子、狂人)”倒装而来。这种倒装风气,和一些中国网友将汉字拆开使用(如用“彳亍”代表“行”等)的习惯如出一辙。

德国:低调网友高调造新词德语中也有“越发不给力”

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影视或动漫作品的输出国相比,德国的流行文化传播到中国来的途径十分有限,这也造就了德国人在中国网友心目中略为“低调”的印象。实际上,德国网

民同样拥有着丰富多彩的网络流行语,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自创词汇。

在2010年德国年度青少年流行词评选中,高居榜首的是一个叫做“水平凌波舞(Niveaulimbo)”的词语,它在德国人的现实生活与网络中的使用率均居高不下。“水平凌波舞”由两个德语词“Niveau(水平)”和“Limbo(凌波舞)”组成。凌波舞本是西印度群岛的一种舞蹈,舞者须向后仰并穿过一支水平杆。而一个体态保持水平来跳此舞的人,身躯必然会越压越低,这个词由此衍生出了“越来越糟糕”之义。

现在,德国的年轻人常常使用“水平凌波舞”来形容某一档粗制滥造的电视节目、群龙无首的混乱派对或是越来越没有意义的对话等让人提不起劲的东西。记者请教了几位德语专业的学生,有人提出“水平凌波舞”的最恰当翻译应该是“越发不给力”。可见万事“越发不给力”并非中国特色,德国网友也开发出了独有的词汇来宣泄不满。

如果说“水平凌波舞”只是“越发不给力”的翻版,另一个红极一时的网络流行语“屁股传真(Arschfax)”则绝对是德国的独有文化。就在今年,几名德国年轻女孩有意无意地上传了一些露出内裤商标的照片,以显示自己“连内裤都是名牌”的时尚品味。她们的行为迅速引起了大批德国网友的效仿,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潮流。人们由此发明了“屁股传真”一词,来称呼这种故意露出内裤商标的照片。德国网友这种标新立异又开放的行为,与中国的“非主流”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上述两词以外,德国网友在今年还创造了很多新词,例如形容身材肥胖却穿着过于紧身者的“肥肉芭比(Speckbarbie)”等。不少德国网友有着将自己的名字输入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的习惯,他们为此特意发明了“自私搜索(Egosurfen)”一词,来形容这种行为。

美媒:网络流行语符合青少年诉求属自然现象

看完丰富多彩的各国网络流行语后,部分读者可能会有疑问:针对在网络中横飞并逐渐渗透到现实生活中的流行语,外国媒体是怎样看待的?

在美国,尽管有人曾提出网络流行语是“英语语言退化的表现”,但美国多家媒体在2010年都一反常态地对网络流行语给出了偏向正面的评价。它们普遍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鲜明的青少年特点,能够满足他们的交流诉求,是一种很正常的语言演变现象。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一篇题为《网络语言悄然兴起》的社论中指出,在当今的美国,某些网络词汇正悄悄渗入流行文化,甚至开始出现在了口语中。一些网络词汇习惯用符号或数字来代替外形相似的字母,比如用“3”代替“E”等,这种词汇有时被称为“精英语言”,或者叫做“网络英语(leetspeak)”。报道称,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网络英语也开始悄然流行,这些词汇中包括过去只在文字短信里使用的一些首字母缩略语,如“LOL(即Laughing Out Loud,意为放声大笑)”等。这些词汇现在已从网上流行到网下,语言学家、家长等群体曾对此大表不满,他们甚至指责这是“英语语言退化的表现”。报道评论说,这类网络新造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是语言演变的自然现象。在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印刷媒体和戏剧的兴起曾催生大批新颖的词汇。而电脑革命当然也需要属于自己的语汇,就如“登陆”、“网站”等都是以前时代的人从未见过的新词。

美国《西雅图时报》则撰文称,缩写和符号表示的缩略英语绝非网络首创。例如全世界通用的词汇“OK”,其实最早出现在1839年出版的一份波士顿报纸上,当时它是“Oll Korrect (完全可行)”的缩写。互联网催生出一些语言使用方式的改变,在学者们看来其实再正常不过。

报道援引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新媒体专业的凯瑟琳·布拉斯基教授的话说:“网络英语之所以流行开来,部分原因在于年轻人想在上网时更快地表达自身想法。和其他‘行话’一样,网络流行语还能增强使用者的集体归属感。说到底,他们只是想发明一种能私下交流的语言,可以把自己与别人区分开。”

英媒:网络流行语渗入生活将侵害语言文化

如果说美国媒体和学者对网络流行语抱有一种开放的态度,英国方面则显得保守得多。在2010年,英国媒体一如既往地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了“讨伐”,它们将网络英语日渐流行甚至渗入生活看成是“文化侵蚀”和“语言危机”。

英国《每日邮报》12月7日文章称,以缩写和符号为主的“网络英语(leetspeak)”不仅进入了英国青少年的生活,甚至已经开始向成年人的世界中渗透,这一现象将使英语的前途“陷入危机”。

英国语言学家玛丽·克莱尔教授指出,由于青少年在英国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影响力,他们的流行文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其他年龄段人士的思想认知。如果年长的人持续受到青少年的影响、在生活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话,英语可能会遭受“难以挽回的损失”。

文章评论说,英国年轻人通过推特(Twitter)、脸谱(Facebook)等社交网站,创造出了一系列属于自己的网络流行语,其主要动因是“不想让自己显得和老气横秋的成年人一样”。然而这一现象的结果是,成年人正在反过来模仿这些青少年,无视英语语法而使用大量的网络缩写和自创词汇。长此以往,英语将受到“破坏性的冲击”。

文章指出,现在全英国已有很多家长甚至是英语教师,注意到了网络流行语对语言的危害,他们正在进行抗议并向语言组织发出求助信号。造成网络流行语侵蚀传统语言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英国的学校在近几年来减少了对学生写字的训练。即使是年幼的小学生,也有大量的作业被从纸张转移到电子平台来完成。

另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首相卡梅伦曾在电视采访中公开使用“Tweet”一词。这个词汇指的是英语微博网站推特上的“博文”,与中国网友常用的“围脖”一词相似,属于非正式口吻的网络流行语。卡梅伦这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曾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

报道称,语言专家们纷纷表示首相的这番措辞非常不妥,对英语的标准化有着不良的影响。有语言学家甚至谴责称:“我们的首相竟然在公众场合说出网络语言,他看起来简直像个白痴一样。”

(江淼、麻丹彤、刘昌伟、彭大伟、刘水茵对本文亦有贡献)

解读网络流行语

解读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 --谐音与语义双关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语言、文化等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新奇的语言形式通过网络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语,如2010 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本文从谐音与语义双关的角度来分析它。关键词:神马浮云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一.“神马”、“浮云”本义及出处 “神马”指马之特异美善,非凡马可比者。语本《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以精神为马,比喻委心随化,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浮云”的基本解释:漂浮在空中的云彩。但是在古代的一些典籍和文学作品中又出现了它的引申义,如《西京杂记》卷二:“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这里的“浮云”值得则是一匹骏马。又如“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楚辞·九辩》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周书·萧大圜传》二.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及广泛应用 来源:“神马都是浮云”这一网络词语的流行,源于红极一时的“小月月”事件。2010年国庆期间,天涯社区一则《感谢

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的帖子红遍网络,“小月月”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一周内吸引了4000万次点击,9.8万余条跟帖。“小月月”的横空出世,让数万网民坐等更新,一句“看过小月月,神马都是浮云”的评论,被很多网友复制引用,在论坛里盖楼回帖。“神马都是浮云”也因此成为了网络热词。 2010 年12 月8 日《南方都市报》:“神马都是浮云最给力 …”等网络流行语投票中,“神马都是浮云”拥有超高的人气‘使用率’高达66.7%。 这一流行语也被许多娱乐节目引用,如快乐大本营2011年新节目的名称叫做“神马大来宾”。 人民日报2011 年1 月11 日14 版文章:《在信息碎片化 时代“创新知识”》吴佶、陈维一文介绍互联网上的新词锐词时提到“神马都是浮云”,这是该词第一次被中央党报所引用。 又在门户网站和广大媒体报刊中大量使用,如:《神马世界杯,那是浮云》(网易新闻,2010-10-19);《网络事件带出网络流行词:“神马都是浮云”》(新华网,2010-11-18);《公考遭私权绑架“神马”都成了“浮云”》(四川在线,2010-12-27);《神马都是浮云》(《新华每日电讯》2010-10-15);《“这是神马校服”?各国校服大比拼》(《羊城晚报》2010-11-13);《“瓷

盘点2010:喧嚣的网络流行语是时代的鲜活印记

盘点2010:喧嚣的网络流行语是时代的鲜活印记 2010年12月29日07:03:1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3版 新华每日电讯“盘点2010”系列评论之七 网络流行语是我们记录时代的一种方式。2008年,我们记住了“囧”“打酱油”和“很黄很暴力”;2009年我们记住了“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记住了“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记住了“不差钱”和“躲猫猫”;2010年即将过去,诸如“神马都是浮云”“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之类的流行语,仍然很“给力”地穿行于我们的日常话语中,仍然钩沉着这一年的国民记忆。 创造网络流行语的过程,是一场由网友和媒体共同参与的话语狂欢。或者是媒体的某些报道本身就具备流行潜质,个别新闻要素被网友当作了指称整个新闻事件的标签,比如河北大学校园飙车案中的那一句“我爸是李刚”以及由此派生出的“恨爹不成刚”;或者是网友将日常生活经验赋予网络语言的形式,并通过网络传播和媒体后续报道而推广开来,比如贯穿整年的“蒜你狠”“姜你军”“煤超风”“苹什么”等;再或者,一些网络热词和网络语言的蹿红与沉寂本身就没

有清晰的时间线索和传播路径,而是在不知不觉就引领了互联网络的话语风尚。 网络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去权威”“去中心化”的传播场域,任何一个普通网友都可能成为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由微博、博客、论坛等便捷的传播途径,网络语言可以在瞬间传遍大江南北,这种自由言说的快感和参与式体验,正是吸引大家为网络词语库添砖加瓦的原始动力。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更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威,重构了我们的日常话语体系。在那些不了解网络语言的人眼中,诸如“神马都是浮云”这样的表述不仅不符合语言规范,连最基本的构词逻辑都没有;但在那些熟知网络语言的人看来,这些词宛如一种新式的社会方言或接头暗号,使用这些流行语能够获取一种身份认同,进而使自己不至于“Out”(过时)或者成为网络时代的“杯具”。 和前些年相比,如今的网络流行语的流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2019网络流行语和流行词

. 2012 网络流行语和流行词 (1)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2)囧:被形容为“ 21 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它的本义为“光明”,从 2008 年开始在网络社群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 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被赋予“尴尬、 郁闷、悲伤、无奈”等意义。 (3)神马都是浮云:“神马”并非一匹马,而是“什么”的谐音。网友打字飞快,常在用拼音打“什么”时,打出“神马”来。“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意为“都不值得一提”。它的 流行源于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 (4)你 out 了:其意思等于你落伍了,跟不上潮流了!out 是简写,原为“ out of time”(时间之外),即不合时宜。 (5)织围脖:微博是 2009 年的产物,但在 2010 年因为明星喜爱微博而大火特火,织围脖就是写微博。 (6)杯具: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网络流行语,词性多变,可作形容词、名词等等。 (7)雷人:这是个非常有名的网络词,在现代网络语言中,“雷”可以说成是惊吓、被吓到了或被震撼的意思。

. (8)PK:即 Player Killing 的缩写,原指在游戏中高等级玩家随意 杀害低等级玩家的行为,后引申发展为“对决”等含义,并且用法 更加广泛。 (9)我勒个去:“呜呼哀哉”。 (10)鸭梨:压力。 (11)织毛衣:源自一首网络歌曲《织毛衣》。后来就是指在微 博上提出建设性和批评性意见。 (12)羡慕嫉妒恨:恨源于嫉妒,嫉妒源于羡慕。 (13)非常艰难的决定:续 2010 年 11 月 3 日晚间腾讯发表了“致 广大 QQ用户的一封信”称“将在装有 360 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 软件”,随后网民开始模仿腾讯公开信改写“ QQ体”,其中最经典台词为“我们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令人啼笑皆非。艰难 的决定原文: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 难的决定。在 360 公司停止对 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 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我们深知这样会给您造成一定的不便,我们诚恳地向您致歉。同时也把作出这一 决定的原因写在下面,盼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14)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就是什么都管、什么也都不管的部门。 有了成绩和好处的时候,这些部门就会明确地站出来,这些成绩与 其有关,所以好处也应当有份;当出现问题和需要处罚时,这些部

网络流行语翻译大全

网络流行语翻译大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网络流行语翻译大全:卖萌小清新英文逐个 说 网络流行语翻译大全:卖萌小清新英文逐个说:“坑爹”、“伤不起”、“吐槽”均是时下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新鲜词。这些词无论生命力多强,都给我们的语汇带来一丝喜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份轻松。此外,这些流行语(如“富二代”、“剩女”)往往反应了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是对这些问题凝练的调侃。 “坑爹”、“伤不起”、“吐槽”均是时下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新鲜词。这些词无论生命力多强,都给我们的语汇带来一丝喜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份轻松。此外,这些流行语(如“富二代”、“剩女”)往往反应了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是对这些问题凝练的调侃。 高中生可以通过熟悉这些新鲜词来让自己想起一些社会现象、社会事件,并将它们作为事例佐证自己的作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曾说:“我语言的极限就是我世界的极限。我所知道的东西仅是我可以用语言表述的。”(Thelimitsofmylan-guagearethelimitsofmyworld.AllIknowiswhatIhavewordsfor。)因此,当学生们常常抱怨举例困难时,不妨用这其中部分现成而短小精悍的词来提示自己,那么作文举例会变得左右逢源。 笔者罗列了近年来活跃于青少年唇间的中文新鲜词40例,并提供了它们的英语说法。这些译文有些来自权威英语媒体如《中国日报》、《上海日报》,有些来自于笔者对众多网络翻译的精心筛选,其余则是笔者自己的翻译如“纠结”、“忐忑”、“淡定”等。可以说,与其看着学生草率地将这些中文流行词翻译成英文并运用于作文中,还不如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将标准的讲法告知他们。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译文中有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朋友不吝指正。 中文英文 1.神马都是浮云It’sallfleetingcloud。 2.山寨fake,counterfeit,copycat 3.宅男Otaku(“homebody”inEnglish);geek 4.被雷倒(到)了inshock 5.纠结ambivalent 6.忐忑anxious 7.悲催atear-inducingmisery 8.坑爹thereverseofone’sexpectation

网络流星雨 2001~2011年:十年来最火的网络流行语。。。。。。

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三个死各不同解。 书,在这里我们就姑且理解成文章吧! 三句话里面都隐含着潜台词。 读死书,中的死,是形容书的。可以理解为“不通达”的,通俗点讲也就是僵硬;刻板。整句的意思就是:读了些刻板僵硬不通达人情世故的书,是无实际用处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书,故称为读死书。死重点形容书而不是读。 死读书,中的死,是形容读书的人。这里的死要理解为不灵活、死板的学习方式。死读书,就是形容一个人以死板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文章。 读书死,中的死,含义深刻多了,隐藏着很大的哲理。潜台词就是,只会呆呆的读书,却不懂得将书中的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人,那么他读那些书是没用的。一个人读了书却不懂得运用和一个死人没多大分别了。 2009年 第一名:不差钱 英文版:Money is not a problem. 出处:2009年央视春晚,赵本山、小沈阳等演出了小品《不差钱》。几乎一夜之间,二人转演员小沈阳连同小品中的多句经典台词,红遍大江南北。 入选理由:赵本山的小品历年来都不乏经典台词,这次有了小沈阳的加盟,语录更是经典。春晚过后,老百姓去餐馆点菜,和餐馆服务员之间最常见的对白就是“这个真没有”,“这个可以有”,“咱不差钱”。 第二名: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 英文版:What brother is smoking is not a cigarette, but loneliness! 出处:7月初,在百度贴吧里突然有人发了一张一名非主流男子吃面的图片,图片配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有网友相继模仿“哥×的不是×,是寂寞”的句式,“哥上的不是网,是寂寞”、“哥爱的不是你,是寂寞”…… 入选理由:今年,“寂寞体”成为很多人的MSN、QQ签名,仿佛什么事情都可以化作“寂寞”两个字,它折射出现代人需要抚慰的心灵。寂寞是一种病,我们都在寻找治愈它的药片。第三名: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英文版:Jia Junpeng, your mother wants you to go home to have some food. 出处:贾君鹏只是个网络虚拟人物,但是在2009年7月16日百度贴吧里的魔兽世界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空帖,短短几个小时就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并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内吸引了710万点击和30万的回复。 入选理由: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种兼具家庭式温馨的调侃语录成了最流行的网络问候语,并影响了社会各界和媒体们对此语录的深度分析。 第四名: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英文版:Life is like a tea table, with bitter cups placed all over it. 出处:首先是易中天因为在一期《百家讲坛》中瞪大眼睛感叹了一句“悲剧啊”,结果就被网友截了图并上传到了网上,随即成为无数网友争相引用的签名档。其实,这句流行语的句式模板来自张爱玲笔下的———“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杯具”一词诞生后,网上出现了“杯具党”,网友们又创造了“餐具(惨剧)”、“洗具(喜剧)”和“茶具(差距)”。

网络语言大全

网络语言大全 本文是关于经典句子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网络语言大全 1、几楼的:除楼主外,所有回复帖子的人,依次可称为“2楼的”、“3楼的”…… 2、打铁:写帖子,一般指有点儿重量的帖子。 3、寒:对某帖某人或某现象感到浑身发冷。 4、黑客:又称骇客,指在电脑领域有特殊才能或技巧的人。这类人运用自己的才能或技巧,要么是专门检测系统漏洞,要么有可能做有违道德或法律的事。 5、闪客:使用Flash软件做动画的人,我们看到的很多电子贺卡和网站MTV都是闪客的杰作。 6、找抽帖:楼主发的帖子内容特别找抽,让绝大多数人都不待见,也称找砖帖。 7、博客:一种网上共享空间,让人以日记的方式在网络上展现自己的形式。博客让两个女人飞速走红:木子美和芙蓉姐姐。 8、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 9、红客: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中国网络技术爱好者,与黑客相对。 10、水手:喜欢灌水的人。级别高的也称水桶、水鬼、水仙。

指女性灌水狂人时,还有个特定称呼:水母。 11、小强:《唐伯虎点秋香》中的那只蟑螂,泛指生命力特别顽强的人。 12、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13、走召弓虽:超强,通常用于回帖时表示对主题帖的膜拜。 14、包子:形容某人笨,或者长相欠佳。 15、马甲:注册会员又注册了其他的名字,这些名字统称为马甲,与马甲相对的是主ID。例句:青眉建议斑竹进行版务管理时,不可以用马甲发言。 16、扫楼:也叫刷墙,打开一个论坛,所有主题帖的最后一个回复都是同一个ID的。 17、闪:离开。 18、地板:连板凳都没得坐的人。 19、朋客:起源于“朋克”。电脑朋客现在越来越多的被等同于电脑罪犯了。 20、拍砖:对某人某帖发表与其他人不同看法和理解的帖子。例句:侠友们拍砖请注意口气和态度,否则很容易转化为人参公鸡。 21、恐龙:长得不漂亮的女性网民,含贬义。与之相对的是“青蛙”,形容相貌抱歉的男性网民。 22、狼族:热爱美色,不过比犬科作风正派一点,不会纠缠。 23、犬科:喜欢追逐论坛里的女生的那种类型,尤其喜欢死缠烂打。

网络流行语-手机版

流氓不害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2:24:19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2:27:45 我爱你!关你什么事?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2:30:43 亲人之间,谈到钱就伤感情;情人之间,谈到感情就伤钱。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2:35:45 顾客不是上帝,顾客只是上当。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2:38:47 现实中用真名说假话,网络中用假名说真话。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2:43:51 在逃避的过程中选择回头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2:46:56 天使就是整个世界离你而去的时候,静静向你走来的人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2:49:57 细雨落到小河上,小河便起了一片鸡皮疙瘩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2:52:51 伐竹的人想听悠扬的笛声,却伤了竹子的心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2:55:46 那些以前说着永远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2:58:41

没有阴影的人。看上去一片光明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3:01:35 在我的世界里,没有比你更好的作品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3:04:30 低调就是强调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3:07:25 我们是彼此的账本,那上面只记载着善良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3:10:19 你不太可能知道我的年龄,因为他每年都会变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3:13:14 生活真他妈好玩,因为生活老他妈玩我。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3:16:09 爱情就是犯jian,而且还是一次又一次的犯jian。什么时候你不犯jian了,女人就来了!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3:19:03 你以为我会眼睁睁地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3:21:59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可我却用它来翻白眼。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3:24:53 我很丑可是我很持久!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3:27:47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有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可能是鸟人! 作者:896043150回复日期:2010-04-2823:30:41

2010十大网络流行语英文版

2010十大网络流行语英文版 1. 不差钱 Money is not a problem. 2. 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 What brother is smoking is not a cigarette, but loneliness! 3.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Jia Junpeng, your mother wants you to go home to have some food. 4. 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Life is like a tea table, with bitter cups placed all over it. 5.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Don't be obsessed with brother. He is only a legend. 6. 人情债,我肉偿了! My debts of gratitude have been repaid with my body! 7. 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 What makes you unhappy? Tell us to make us happy.

8. 你out了! You are left behind the times. 9.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把每一件事情都记到日记里。 Lei Feng does good without seeking recognition, but he records everything in his diary. 10.这事儿不能说太细。 It cannot be explained in detail.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正确理解规范使用 ——对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调查分析及思考 一、调查原因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我国网民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有关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亿,我国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总网民的46%。上网聊天和获取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民在互联网闲聊和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有特殊意义的语言文字,一种带有较大局限性但同时又具有固定模式的语言——网络用语。其中,有些网络用语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点击率、使用率日益提高,在表情达意中成为大多数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这些用语就成为网络流行语。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张普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其研究对于各类媒体用语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变的符号,是最能敏锐反映人们心理的变迁的。网络流行语也体现了网民的创造性,因为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表达思想方式与日常生活有所不同,而且中学生主要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者,如何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它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 (一)确定探讨内容(2010年5月) 1、2007年—2010年,中国网络流行语的归类; 2、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3、探讨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4、探讨中学生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流行语。 (二)主要步骤(2010年5月—2011年3月) 1、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搜集2007—2010年网络流行语; 2、将网络流行语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3、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理解、运用网络流行语的现状; 4、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 (一)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类型 1、反映重大事件类 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近几年来网络民意的崛起,许多热词不断涌现,被网友反复套用、化用、夺人耳目,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如:2007年的“正龙拍虎”,2008年的“做人不要太CNN”“范跑跑”、“猪坚强”,2009年的“躲猫猫”“做噩梦”,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等这些网络热词以具体事件作为依据,时代特色鲜明,俏皮中暗含生活哲学,

励志网络流行语大全

励志网络流行语大全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流行语,网络风云瞬息万变,网络上的新兴词语也是层出不穷。快来看看这些热词你都知道吗?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励志网络流行语,供大家参阅! 励志网络流行语精选1. 对你微笑,纯属礼貌。 2. 明骚易躲,暗贱难防。 3. 我们要向前看,不错过些歪瓜劣枣不知道什么才是最好。 4. 别轻易的说爱,别固执的将ta心门打开,然后玩笑的离开。 5. 别到处嚷嚷世界抛弃了你,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属于你。 6. 青春就是疯狂的奔跑,然后华丽的跌倒。 7. 这个世界本来就很脏,你有什么资格说悲伤。 8. 唾沫是用来数钞票的,而不是用来讲道理的。 9. 监狱不倒,我不学好,监狱不塌,我不回家,拘留算个毛,判刑算个鸟,无期当养老,枪毙当昏倒。 10. “特别能吃苦”这个字,我想了想,我做到了前个…… 11. 像你这种人,在连续剧里,最多只能活集。 12. 早上起床我以为我一夜之间长高了,结果才发现是我被子盖横了。 13. 每次考试我都好想在卷子上写满“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气死阅卷老师。 14. 一女在路边摊买袜子,卫生巾从裙子里掉出来,那叫一个尴尬啊。女的急忙捡起来夹在咯吱窝里,让摊主看见了。摊主怒道你偷我袜子赶紧拿出来。女的说没拿,一来二去吵起来。摊主痛快儿的拿出来,女的怒了,扯起卫生巾甩在摊主头上,你妈的,给你。摊主摸头我草泥马,你把我脑袋都打出血了…… 15. 这年头,无论是做菜的还是做爱的,放心的肉是越来越少了;无论是婴儿喝的还是成人摸的,放心的奶是越来越少了;无论是家禽下的还是男人挂的,放心的蛋是越来越少了;无论是饲养的还是应招的,放心的鸡是越来越少了。 励志网络流行语经典1. 是你演技不好,还是我揭穿的太早? 2. 两个人吵架,先说对不起的人并不是认输了,并不是原谅了,他只是比对方,更珍惜这份感情。 3. 不要羡慕别人比你过的好,他们假装的。(这是真的) 4. 现在的孩子洗头发不是为了干净,而是为了发型。 5. 现在才明白,“算了”这两个字包含着很多失望。 6. 读书有风险,入学需谨慎。 7. 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 8. 很多女孩都是得了韩红的病,没有韩红的命。 9. 一日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说话会变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10. 人要脸树要皮,电线杆子要水泥。

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语言的来源

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语言的来源 自1994年中国正式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在这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所谓的网络时代。网络以其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语言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传统语言以及日常用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和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如信息技术、浏览器等;二是和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民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如青蛙、886等。狭义的网络语言就仅指第三类。①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网络语言也仅是针对狭义的网络用语而言。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是指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是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网络语言的最新趋向,从中我们可以窥视网络语言的来源。 一、由谐音转化而来 谐音是中国古代汉语的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但是在现在的网络世界里,谐音成了网络语言的重要来源。 在浏览网页和网上聊天的时候,总有些奇特的词语出现,虽然它们也是汉字,但是如果你不是经常上网的中国人,就很难知道它们的含义。在网络上,用“偶”代替“我”,用“银”代替“人”,不说“没钱了”而说“米钱了”,不说“非常”而说“灰常”,把“我喜欢”说成“偶稀饭”,把“同学们”说成“童鞋们”。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不得不提的是自去年来一直流行的“神马”。“神马”是“什么”的谐音,在网络中的使用频率十分高,如网上聊天时经常会说“你在干神马?”、“找偶有神马事啊?”,年轻人经常会用“神马都是浮云”来表现态度的淡定。此外,外语元素也被“谐音”成了流行的网络语言,如用“饭”代替“fans”,用“血拼”代替“shopping”。为了打字方便,用“U”代替“you”,用“CU”代替“see you”。 谐音的用法不仅用在词句上,还用在数字上。因为数字的便捷性,使数字表意的方式在年轻人中十分有人气。如,用“88”指代“拜拜”,“520”指代“我爱你”,“456”表示“是我啦”,“995”表示“救救我”,“5366”表示“我想聊聊”。网民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有时也会把字母、数字、汉语相互混在来创造网络语言,如“I 服了you”、“who 怕who”、“B4(before)”等,在网络语言中都有相当的人气。 谐音的方式不仅让语言表达更加简便,而且诙谐幽默,富有趣味,深受网民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变化,更多有趣的谐音化的网络语言会被创造出来,并流行语网络的世界。 二、由旧词派生而来 旧词新义,即一些旧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同时这些旧词也被赋予了新的生①汤玫英:《网络语言新探》,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年9月第1版,第11 页

2010年网络红人(各种哥……各种姐……各种帝……)

【烟雨阁】2010年网络红人(各种哥……各种姐……各种帝……) 浏览量:447回复数:88 复制链接 分享到:人人新浪qq 妖娆哥 2010年3月30日在天津滨江道出现了一位受到上千人围观的轰动人物,网友称其为“妖娆哥”。 飙血哥 一男子因小事与人大打出手,头破血流还要与人拼命。这“血腥”的一幕被网友拍下并放到网上。该名中年男子遂被网友冠名“飙血哥”,走红网络。 担忧爷 82岁的西安老大爷,在自己三轮车后贴上“你酒驾,爷担忧”的标语,以提醒身后开车的人不要酒后驾车,被网友尊称为“担忧爷”。 犀利哥 犀利哥(Brother Sharp),是指的一位街头乞丐,因为他放荡不羁、不伦不类的感觉以及那原始版的“混搭”潮流,给人们潮流视觉眼前一亮,被网友开始追捧,并加以“人肉搜索”。 高数哥 真名叫黄旭冉,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毕业,专业是电子工程。被网友在网上以“高数男”曝光后走红网络。 雪碧哥 在众多网友膜拜犀利哥的时候,不经意间,湖北潜江雪碧哥横空出世。看似随意的乱发,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渣子。刻意的一摞刘海,轻皱的眉掩饰不了一丝惆怅,飘染成后现代主义的黄色。 力量哥 2010年3月14日在合肥市区街头见到雷人一幕,一男人全身赤裸,挡在马路中间不同的车子前抬车,不时高喊“给我力量”“丑陋的现代化社会要后退!”,一时间“力量哥”爆红网络。 罗玉凤 身高1.46米,大专学历,在家乐福超市工作,月收入千余元。罗玉凤曾在上海地铁站发过成千上万份征婚传单,要求苛刻,誓嫁1.8米的清华、北大硕士生。 三轮哥 在一起两死一伤的严重交通事故中,网友通过公开的监控录像发现了在事故中死里逃生的骑三轮车的“三轮哥”,在不到两秒的时间里,躲过两辆车一前一后的夹击而且毫发未伤。 瞌睡哥 2010年5月7日,北京地铁十号线惊现一中年男子,在地铁中打瞌睡时不断倒向右侧,多

时下最疯狂网络流行语大全

时下最疯狂网络流行语大全 人就为争一口气,逼出来的却是一坨屎! 天生我才必有用,老鼠儿子会打洞。 如果你得罪我,我会让你体会到活着的美好。何必一粒好米坏了一锅老鼠屎呢? 别惹我,否则我会让你死得很有节奏感! 我最近真的很忙,甚至一天都很难保证有16小时的睡眠。 石头剪子布,谁输谁脱裤! 睡眠是一门艺术——谁也无法阻挡我追求艺术的脚步。 本人年方23,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每次行走街上,不是帅哥回头,就是美女跳楼!自从深发展银行推出那条知性的广告语“只想与你深发展”后,银行业内人士又自编出了更知性的姊妹篇:“光大是不行的”。 顺我者乖,逆我者摔!我很穷滴,穷得只剩下钱了 !炮声响,战鼓擂,我是流氓我怕谁!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山外青山楼外楼,你不爱我我不愁; 世上美女多的是,她会比你更温柔! D厅太贵,跳舞太累,还是QQ聊天最实惠;不苦不累一切免费(前提是得包月哈)!你喜欢我哪—点?我喜欢你离我远点!世界不肮脏,何来的悲伤?我爱你时,你说你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不爱你时,你说你是什么!生活就是,生出来活下去!歌声与微笑,开心最重要!世界上的猪都死了,打一歌曲名,《至少还有你》!飞蛾扑火是痛是美?是找死!太阳怀孕了,打一歌曲名,《月亮惹的祸》!清水出芙蓉,蠢猪各不同!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寂寞,为什么寂寞老是来找我?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男人不流氓,发育不正常。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可以为了理想壮烈的牺牲,成熟男人的标志的可以为了理想卑贱的活着。都什么年代了一点流氓意识都没有。。。失败是成功他妈,那我已经有很多妈了,可一个怀孕的也没有。一走一停,真有型,一秒一卡,好潇洒。我说过做人要低调,可你非要给我掌声和尖叫。 梦总是被尿憋醒的! 没人能取代你在我心中的位置,因为你根本在我心中没位置。 俄在马路边捡到一个QB。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是整个天空。 三只小蝌蚪到饭店吃饭,当服务员为隔壁桌端上一盘红烧牛蛙时,三只小蝌蚪抱在一起,伤心地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 像我这种没知识、没文化的人,以后只能做老板娘! 原来樱桃小丸子爱上的是西瓜太郎,因为他们的发型是情侣的。 白天我要休息好了,因为晚上我要睡觉! 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专程去往西天拜佛求亲。 只要功夫深,一日夫妻百日恩。 请问,你的回床率有多高? 蓝色的窗帘,玻璃般的心,对你透明,却容易伤心 。三好学生――学习好,长相好,家境好 。三无学生――无成绩,无相貌,无背景。

网络流行语主要特点

网络流行语主要特点 时效性 很好很强大(时间不详):最初来源据称源自马克思在1845写成的重要著作Theses on Feuerbach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提到工人阶级在兴登,卡瓦仑切以及莱茵地区的斗争时说“sehr gut, sehr beeindruckend, sehr harmonisch.”翻译成中文就是“很好,很深刻,很和谐”。其作为的使用则最早源自猫扑,其最初使用则有以下几种说法: 1、在猫扑网使用了关键字屏蔽之后,诸如“SB”一类的词汇均无法打出。于是猫扑的网友便用“NB”来代替原来“SB”的含义,而“NB”的原本含义则使用“很好很强大”一词来代替; 2、在天涯有一位网友在数年之前发表了一个贴子,但无人问津;数年之后,此人自问自答地回复了这个帖子(一说为此人自己都忘记了这贴是自己发的)。于是此后跟贴的网友们惊呼:“自挖自坟、自问自答、自娱自乐,很好,很强大”。 很黄很暴力:北京某小学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出的一句话,迅速成为网络! 很傻很天真:出处艳照门,阿娇用于形容自己的话。 斯巴达(2007年上旬):原自电影《》,指进入极端亢奋的脑残状态。 Nice Boat(2007年下旬):原自《school days》最终话停播事件,属于广义形容词,也可扩展为“Nice XXX”。 失态(2007年末):原自《高达00》第十话中某人台词:“这是何等的失态”,属于广义动词,也写作“师太”“湿态”。 回老家结婚(2008年春):在很多影视作品及ACG的场景都有类似的语句,但是通常说出此话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而将此话发扬光大的则是龙之塔(ドルアーガの塔~the Aegis of URUK~),此句共出现于第一集8分50秒及13分55秒(SOSG字幕组)...说出此话之人果然下一幕立马挂掉,真可谓是禁句啊!此话现在更多是用来表达对现实情况的无可奈何。 (2008年夏):源自广东电视台的某次采访。被问及对艳照门的看法时,受访人的回答“我只是出来打酱油的”,现在在网上一般用来代替“路过”用来进行快速回复。 (2008-5-20):一位网名叫“毒死狗熊”的百度吧友在魔兽世界贴吧发帖子问"LZSB"是什么意思,另一位百度吧友回复了四个字“兰州烧饼”成此典故,之后广为流传,成为一个新生词语。 兰州烧饼,首字母为“LZSB”LZ可以引申为楼主。回复此词语后,表示对楼主的鄙视,对楼主智商的怀疑。但本词的语气较之“LZSB”稍轻。 (2008年夏):据调查,最早恶搞“做俯卧撑”的帖子出现在7月1日19时59分,网友“流芳苑主”发表了《吃面要吃雪菜肉丝,运动要做俯卧撑!身体倍儿棒!》的帖子,网友纷纷效仿恶搞“做俯卧撑”。释义:①增强臂力的一种辅助性体育运动。两手和双前脚掌撑地,身体俯卧,两臂反复弯曲和撑起,使全身平起平落。②对某事不便或不愿发表意见。

网络流行语大全20XX最新网络语言 网络

网络流行语大全20XX最新网络语言网络 大步跨入2016年,掐指一算,惊恐地发现90后孩子们都到了晚婚晚育年龄了!作为80后、90后,看看你们还能和00后“无缝对接”吗?2016最新网络语言你知道多少? 吃藕 单看“吃藕”这俩字你们肯定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一天,00后的小侄子因为拒绝吃藕挨了一顿“胖揍”,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吃藕,他说,因为,吃藕(chi ou)丑(chou)啊! 糊了 一般形容网红过气或者事情失败等。形象一点的解释是,本来很火,结果火大了,就糊了。通常也用来形容一个明星本身很火,但无缘无故地在势头正旺的时候就过气了。其实这是英文flop 的简写,flop是失败的意思,谐音很像胡萝卜,然后大家就简称糊了。 扩列 就是扩充好友列表。例如我想加你为好友就会说“来扩列”。还有“扩关系”一说,就是希望能跟对方变得更亲密。与之相反的是“躺尸”,就是在好友列表待着从来不说话。 方 就是“慌”的意思,例如说“我好方”,意思就是“我好慌”。“不要方”意思就是“不要慌”。 6666

谐音“溜溜溜溜”,在游戏里,“6666”既可以赞扬别人玩得很好,很“溜”;也可用作贬义,当人家出糗的时候,在对话框里先打一个“6666”,然后打一串“2333”。因为在游戏玩家间,发“2333”就是让队友撤走的意思。 表酱紫 由于“不要这样子”读得快时,含含糊糊听起来就像“表酱紫”所以“不要这样子”就被网友顺理成章地被演绎成了“表酱紫”。还有一说是来自上海人的发音。 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 卖萌标配流行语,意思是自己心里有很多不爽,但是不想说出来。但是到底有没有苦,只有宝宝自己知道。 以为与00后无代沟的“蜀黍”阿姨们,是不是有种瞬间被啪啪啪无情打脸的感觉?还是赶紧把这些词语get起来再装嫩吧!

2010十大网络流行语,“给力”首当其冲.

2010十大网络流行语, “给力”首当其冲 .txt ﹃根网线 '' 尽赚了多少人的青春い有时候感动的就是身边微不足道的小事。﹎破碎不是最残酷的最残酷的是踩着这些碎片却假装不疼痛固执的寻找﹎将来就算我遇见再怎么完美的人 , 都有一个缺点 , 他不是你 ,_____下辈子要做男生,娶一个像我这样的女生。网络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文化一个不可忽视的分支。语言, 便是最好的佐证。 2010年临近尾声,这一年里,又有哪些网络语言给网友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呢? 1、给力 给力读音为, g ěi l ì,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给力”一词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漫《搞笑漫画日和之《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 不给力啊老湿。” 所谓“不给力” 就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 而“给力” 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2、神马都是浮云 “神马”并非一匹马,而是“什么”的神马都是浮云谐音。网友们用搜狗输入法打“什么” 时,习惯用拼音首字母“ S.M ”代替,因为打字飞快,常在打“什么”时打错,打出一个“神马”来, “神马”一词就像曾在网络红极一时的“虾米”一样,走的同样是谐音路线,而这个词语也迅速代替了“虾米” ,成了时下最热门的流行语。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 意为“都不值得一提” 。 它的流行源于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 2010年国庆期间,一则名为《感谢这样一个极品的朋友给我带来这样一个悲情的国庆》的帖子中, “小月月” 横空出世, 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并让网友们将“神马”和“浮云”联系在了一起,诞生诸 如:“用任何词语来形容她,都根本乏味得很,神马网络豪放女,浮云 ! 都是浮云! ” 、“小月月还能保持着晕的状态靠在他胸口,神马晕倒无意识论,统统是浮云! ”的感叹。而“神马”和“浮云”的神奇之处, 则是当这两个词结合在了一起,便可组成万能金句,推之四海而风靡。 3、我勒个去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及效应

XINWEN AIHAOZHE2010·8(下半月) 新闻与传播研究 网络流行语的含义及特点 “网络流行语”,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所运用的区别于现实生活语言的一种特殊语言符号,它来源于现实社会,又影响着现实社会。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正迅速发展。比如,2008年在网上广泛流行的“躲猫猫”、“做人不要太CNN”、“叉腰肌”、“囧”、“打酱油”,等等,它们区别于现实生活语言,有自身的特殊性。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迅速流行的原因网络媒体的出现引起了人们认知方式改变的外在表现。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表达的不仅仅是内容,它同时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水平、当前政治有着密切联系。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口中不离“文革语言”;改革开放以后,电视里广告盛行,人们口中又充满了“广告语言”;近几年网络盛行,人们自然是满口的“网语”。 任何社会行为的变革总能推动语言的变革,语言的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语言的流变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外在表现。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因此,新媒介的产生,有可能影响着人们语言的表达方式。纵观人类传播史,传播媒介的变革引起的传播方式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原始社会,人类是“口语社会”;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之后,人类转向“眼睛社会”;广播电视产生之后,人们 的关系开始疏远。而网络产生之后,人类 开始“参与社会”。在网络制造的“参与社 会”里,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媒介环境中 来,自由发挥,表达思想,传播观点。于 是,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的出 现,是网络传媒引起人们认知世界方式 发生改变的外在表现。 网络流行语是网民表达思想过程中 必然出现的现象。网络的出现为人类改变 语言表达方式提供了可能,如果没有网络 媒体为信息提供传播形式,也不可能有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存在。网络的出 现,使人类社会成为一种“参与社会”,人 人都可以参与到互联网中来,表达思想, 传播观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2007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数据统计显示, 当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82亿, 2008年中国内地网民达2.1亿,2009年 网民已达3.8亿。在这些网民中,年龄在 19~35岁的占83.1%,学历在大专以上的 占64.7%,上网地点在家、网吧、网校、网络 咖啡馆等休闲场所的占60.3%。由以上统 计数据可以得知,我国上网人口基数大, 上网者大多是高学历的年轻人,上网时间 多为休闲时光。这些年轻人思想活跃,思 维灵活,喜欢新生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 新,追逐时尚,而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 太多的约束。他们在休闲时光上网,在这 样一个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 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尽情发挥的空间;他们 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 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以社会上出现的有强大影响力的事 件为背景。每一句风靡网络的流行语,背 后都有一个事件发生。比如,“做人不要太 CNN”,源自在报道“3·14”拉萨打砸抢烧 事件中,美国CNN对中国的歪曲报道; “躲猫猫”,源自2009年2月12日云南省 晋宁县看守所里一男子离奇死亡;上溯 2005年的“凉粉”、“玉米”,源自当年娱乐 界的大事件“超女”;等等。 无论是哪一个网络流行语的产生,都 是以现实社会的大事件为母体,每一个网 络流行语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引人注目 的社会事件,它与现实社会存在着千丝万 缕的联系。在网络时代,网民对当下现实 社会中发生的大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谈 自己的看法。有些观点、看法在当时的语 境下传播,容易引起大多数网民的共鸣。 网络流行语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 网络流行语产生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但它以现实社会为背景。因此,它对现实 社会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渗透。任何事物的 产生都存在两面性,网络流行语对现实社 会的影响也存在正效应和负效应。网络流 行语给社会带来的正效应: 社会历史的记录者。“打酱油”、“躲猫 猫”、“做人不要太CNN”,这些特殊、简单、 幽默的语言背后,都蕴涵着或者复杂或者 重大的新闻事件。在这些事件中,有些体 现国际关系的改变,有些记录人们生活观 念的改变,有些在展示经济方向的变革。 网络流行语用自己独有的简单、幽默、生 动、隐喻的方式,记录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变化。虽然它不同于传统的大众传媒,没 有传统大众传媒那种语言严谨、完整的叙 事方式,但它同样担负着记录事实的角 色。 公众的解压阀。网络流行语承担着 “解压阀”的作用。部分网络流行语透露了 网民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不满和发泄。中 国内地的网民中19~35岁的占83.1%,学 历在大专以上的占64.7%,这部分人年轻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及效应 □逯彦萃 摘要: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和依赖网络。网民在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网络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于是,在网络上出现了区别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所使用的语言符号,即“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在网络世界迅速传播,甚至流行开来,形成一个特殊的“网络流行语”现象,影响着现实社会。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产生原因正负效应发展趋势 4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