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

《离骚》屈原

1、为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而擦泪哀叹的诗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表现君王荒唐不察百姓心声(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4、以违背标准而歪曲苟合于人作为法度(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5、表现宁死也不愿作出世俗之态的诗句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6、推崇古代圣贤清白致死(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7、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8、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9、描写加高帽子和加长佩带形象的诗句是: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10、粉身碎骨也志向不改(用反问句表明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志向):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1、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表达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13、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4、用比喻的手法,写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15、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16、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17、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18、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9、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0、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21、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22、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23、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4、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5、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而我独喜欢加强品格修养):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6、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7、离骚写自己“进”不入,退也要保持独善其身: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28、写自己佩戴上多种服饰,使自己更加光彩照人,暗指自我陶醉: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29、写自己放眼眺望四方大地: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30、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同情百姓,流泪叹息)

2.《离骚》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早上进谏,晚上被免职;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坚持真理,献身理想;追求心中目标,九死不悔)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在上位者的荒唐)

6.《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才能优秀,却遭嫉妒、中伤;

7.《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为了顺适任意,不惜歪曲真理)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1.《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1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4.《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借前贤勉励自己,坚守正道)

15.《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6.《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7.《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8.《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19.《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对偶句反复强调高尚纯洁、光明磊落)

20.《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两句话: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1.《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帽子和加长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2.《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23.《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

2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5.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6.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7.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诗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8.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9.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30、《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1、《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氓》理解性默写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

。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

。(同六班4)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 10.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答案 1.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9.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0.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

10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

11.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一)《诗经?卫风?氓》答案: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5.及尔偕老,老使我怨。6.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9.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2.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3.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琵琶行》

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琵琶行》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琵琶行》中运用拟声词和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琴声的绝唱。如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

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诗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4.《琵琶行》中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的相关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5.《琵琶行》中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声戛然而止,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7.《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9.《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校音都很有情调,似乎在述说平生低沉、抑郁的感情的句子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10.《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低眉信手续续弹”,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轻拢慢捻抹复挑”,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三)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三) 《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荀子·劝学》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学不可以已。” 9、《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2、《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3、《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14、《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的境界。 15、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6、《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试卷与答案

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起到过渡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体现“书生意气”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对祖国命运担忧的两个名句 是:“,?” 5.《沁园春·长沙》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 6.《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 句:__________,__________。 7.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 革命者劈波斩浪的气魄。 8.戴望舒在《雨巷》中反复咏叹“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 的”。 9.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开篇“,”两句直击诗题,恰到好处,结尾“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次抒发不舍之情。 10.“易水诀别”是《荆柯刺秦王》中悲壮的一幕,荆轲临行前在易水边慷慨歌 曰:“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1.“易水诀别”一幕中。通过写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悲壮气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易水诀别”一幕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柯义无反顾的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描写荆轲和着高渐离击筑而歌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所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慷慨悲壮。 15.《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描写送行人员愤怒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16.《荆轲刺秦王》中表现了荆轲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的坚定意志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荆轲刺秦王》中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司马迁《鸿门宴》中,樊哙借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皆叛之”的 先例劝项羽不要诛有功之人。 19.司马迁《鸿门宴》中,樊哙“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表达了要讲究大礼节,不计较小礼节的观点。 20.司马迁《鸿门宴》中,沛公“__________”一句话说明了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 的原因。 21.《烛之武退秦师》开头点明秦、晋两国攻打郑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诗经?氓》中“__________”一句,是女子向男子解释婚期推迟的责任不在 自己,而真正的原因是“子无良媒”。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卷及答案

必修二理解性默写卷及答案 1.《荷塘月色》 1.《荷塘月色》中从整体上写荷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比喻具体能写荷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比喻具体写荷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运用比喻手法写荷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两首 《诗经·氓》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 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婚后,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再也不是那个憨厚的小伙,终于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不仅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采薇》 1、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句子是(诗中用对比手法借景抒情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士卒归途生活艰辛、心情低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首往事,表现了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的眷恋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直接表现戍卒痛定思痛时的无限悲伤(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经·采薇》中写士兵采集野生的薇菜充饥的场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夏天刚长出来的薇菜的叶片肥嫩的样子。 7、《诗经·采薇》中写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然而他们没有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他们忧伤地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天呢,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3. 《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4、《归去来兮辞》用“-----------------,--------------------。”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5、《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6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形得到了得到了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 7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因自然形象的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8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回到田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 9 《归去来兮辞》诗中用“-----------------,--------------------。”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10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11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总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 4.,; ,。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复为慷慨羽声。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包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 《荷塘月色》 1. 《荷塘月色》中从整体上写荷叶的句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2. 运用比喻具体能写荷叶的句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 运用比喻具体写荷花的句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4. 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的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 运用比喻手法写荷波的句子: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氓 1. 《氓》中女子借“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 2. 《诗经·氓》中的“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3. 《诗经. 氓》中,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结果显示:体无咎言,随后女主人公提出“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以完成婚事。 4.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充满愤懑地批判男子行为没有准则,情感经常变化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 《氓》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写男主人公“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歌前文对男主人公变化埋下伏笔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 《氓》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7. 《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 《诗经·氓》反映出女主人公内心孤立无助,即使在夫家被虐待,回娘家也无法跟兄弟叙说处境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9. 《诗经·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10. 《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1.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透过桑叶衰败的景象让人预感到不如意的事情终究发生了。 1.在《氓》中,女子以桑树的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氓》中,写女主人公的家人不理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答案: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总结:“”。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2.批判“庸人”的句子是:,, 。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万类霜天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

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恰”字,统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雨巷》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王珍彩第1 页共3 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练习(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练习(教师版) 一、《氓》(《诗经》·重点篇目) 1.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2.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表现女子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的诗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氓》多处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出女主人公由青春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1.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2.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三、《离骚》(屈原·重点篇目) 1.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自我勉励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前贤能。 2.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是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现了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高尚美德。 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忧国忧民,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5.描写当时社会流行投机取巧的时俗和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的恶劣风气的句子是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6.用比喻写以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品行的两句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7.屈原在《离骚》中声明“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达了诗人嫉恶如仇,宁可遭遇死亡或者流放,也决不愿意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8.屈原写自己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格,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心志的句子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9.屈原表明人生各有各的乐趣,而自己却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0.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许多小人嫉妒他的德行而且诽谤他淫荡的两句诗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四、《短歌行》(曹操) 1.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必修五理解性名句默写(很全)

《归去来兮辞》情景默写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8.《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9.《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10.《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1.《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2.《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1)

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1)

————————————————————————————————作者:————————————————————————————————日期: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沁园春·长沙》(必修一)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出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4、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沁园春·长沙》的上片重点描写了秋天的景物,其中对秋景的礼赞,使词情趋于高昂的一句) 7、《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___________________,;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仰视:___________________;俯瞰:。总结:。 8、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9、《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 12、“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年轻时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集中概括的两句。) 13、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_ 。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文默写 (2)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文默写 命题:黄可 注意:本试卷分为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和补写名句默写试题。 共63道题(90空),请选择你会写的75空填入,每空2分,满分150分。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荷塘月色》) 2.层层的叶子间,,,。(《荷塘月色》) 3.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的句子:。(《荷塘月色》) 4.运用比喻手法写荷波的句子:。(《荷塘月色》) 5.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得到了一条教训是: 。(《氓》) 6.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氓》) 7.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氓》) 8.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的句子: 。(《氓》) 9.通过动作表现女子对所恋之人朝三暮四的句子: 。(《氓》) 10.男方派车前来迎娶过程的句子。(《氓》) 11.用比兴手法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氓》) 12.用比兴手法比喻女子的容颜憔悴的句子:。(《氓》) 12.告诫女子不要坠入爱河的句子:(《氓》) 13.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氓》) 14.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的句子: (《氓》) 15.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冷笑的句子:(《氓》) 16.用两个比喻表现女子痛苦没有穷尽的句子:(《氓》)

17.表现女子下决心与那男子隔断感情上的联系的句子: (《氓》) 18.描写洞箫声的句子:。(《赤壁赋》) 19.抒发人生短暂的句子:(《赤壁赋》) 20.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句子: (《赤壁赋》) 21.写水兼写风,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的句子 (《赤壁赋》) 22.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心情的句子 (《赤壁赋》) 23.具体描写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的句子 (《赤壁赋》) 24.描写秋江浩瀚无边,浑然一片的夜景的句子 (《赤壁赋》) 25.描写游人“泛舟”感受的句子 (《赤壁赋》) 26.描写作者“狂歌”的句子(第二段) (《赤壁赋》) 27.描写赤壁地理位置的句子(《赤壁赋》) 28.描写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握长矛赋诗的句子 (《赤壁赋》) 29.客再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的句子 (《赤壁赋》) 30.阐发变与不变这里的诗句是(《赤壁赋》) 31.描写是造物者之无尽藏的诗句(《赤壁赋》) 32.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 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 是,。

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 ●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 ● 3. 《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是对历 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4、《归去来兮辞》用“-----------------,--------------------。”表现归程的轻松 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5、《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 ●6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形得到了得到了很大的安 慰的两句是“-----------------,--------------------。” ●7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因自 然形象的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8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回到田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 --------------------。” ●9 《归去来兮辞》诗中用“-----------------,--------------------。”两句赞美了大 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10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达 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11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明 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12《滕王阁序》当中用“-----------------,--------------------。”写出了秋天的山 水美景 ●13 《滕王阁序》中用“-----------------,--------------------。-----------------,- -------------------。”写出了滕王阁的高峻色彩的宏伟气势 ●14 《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是“-----------------,-------------------- 。”

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二名句默写练习 姓名 (一)▲▲《氓》(《诗经·卫风》)(高考篇目)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2.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4.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 是:,! 5.女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沉痛地总结出一条爱情的教训,男子也许会移情别恋,劝解女子不要太痴情的句子是:,。,。 6.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遗弃的句子是:,。 7.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 8.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8.女主人公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10.女子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自我嗟叹的感伤的句子是:,。 11.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12.以“淇”和“隰”的有界比喻凡事都有边际,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 13.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的语句是:,!

14.《氓》多处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出女主人公由青春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采薇》中借雪景烘托人物沉重郁悒心情的句子是:,。 (二)▲▲《离骚》(屈原)(高考篇目) 1.写诗人怨恨君王(楚怀王)过分荒唐昏聩,轻信谣言而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2.用比喻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是:,。 3.借凶猛的鸟与一般的鸟不合群而居来比喻自己不为世俗所容的句子 是:,。 4.用方和圆不相合的比喻,引出志趣不同者无法相安的两个反问句 是:?? 5.表现诗人甘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 是:,。 6.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自我勉励的句子是:,。 7.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是:,。 8.用反问句表明自己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是:,? 9.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10.(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必修五理解性默写

必修五文言文默写答案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 既自以心为形役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 。”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4.《归去来兮辞》用“,。”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5.《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6.《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心得到了得到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7.《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8.《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 。”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9.《归去来兮辞》诗中用“,。”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0.《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12.《滕王阁序》中用“,。”写出了秋天的山水美景。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13.《滕王阁序》中用“,。 ,。”写出了滕王阁的高峻色彩的宏伟气势。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14.《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是“, 。”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15.《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高中必修一语文理解性默写

一、劝学 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 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师说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三、阿房宫赋 1.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4.《阿房宫赋》中,写秦始皇迅即垮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与必备内容

语文必修一情境默写背诵内容 《沁园春·长沙》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看万山红遍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3、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5、“恰”字,统领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雨巷》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 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7、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 1、实写康河美的诗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2、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诗句:软泥上的青荇,油 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3、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是美好的诗句: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 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 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6、再别康桥时诗人的动作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 一片云彩。 7、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