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智能化传感技术发展浅析

网络智能化传感技术发展浅析

网络智能化传感技术发展浅析
网络智能化传感技术发展浅析

1、引言

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构成现代信息的三大基础,它们分别完成对被测量的信息提取、信息传输及信息处理,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已成为时代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进而产生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结合产生了智能传感器技术;将三者融为一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智能传感技术结合)便产生了网络化智能传感技术。网络化智能传感技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1],本文仅就网络化智能传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作简要论述。

2、网络化智能传感技术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是以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核心,集成了传感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网络接口单元,使传感器具备自检、自校、自诊断及网络通信功能,从而实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真正统一协调的新型智能传感器,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与其它类型传感器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⑴具有智能传感功能。随着嵌入式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微控制器的引入,使传感器成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体,一方面传感器的功耗降低、体积减小、抗干扰性和可靠性提高,另一方面传感器具有了自识别和自校正功能,同时利用软件技术实现传感器的非线性补偿、零点漂移和温度补偿等;

⑵ 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网络接口技术的应用使传感器方便地接入工业控制

网络,为系统的扩充和维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传感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是一种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及智能传感技术于一身的新兴控制技术,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158的标准定义:“安装在制造和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称为现场总线”。一般认为“现场总线是一种全数字化、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是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系统工业总线”。

现场总线技术是在仪表智能化和全数字控制系统的需求下产生的。现场总线是连结智能化现场设备和控制室之间全数字式、开放式和双向的通信网络。随着各种智能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的出现,一种新的工业控制系统体系?D数字化到现场、控制功能到现场、设备管理到现场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必将取代传统的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传感器如图2所示。

3.1现场总线的本质含义

现场总线不仅是一种通信协议,也不仅是用数字信号传输的仪表代替模拟信号(4~20mA DC)传输的仪表,关键是用新一代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代替传统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实现现场通信网络与控制系统的集成。其本质含义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2]:

⑴全数字化通信

和半数字化的DCS不同,现场总线系统是一个纯数字系统。现场总线是用于过程自动化和制造自动化的现场设备或现场仪表互连的现场数字通信网络,利用数字信号代替模拟信号,其传输抗干扰性强,测量精度高,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⑵现场设备互连

现场设备或现场仪表是指传感器、变送器和执行器等,这些设备通过一对传输线互连。传输线可以使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

⑶互操作性

互操作性的含义来自不同制造厂的现场设备,不仅可以互相通信,而且可以统一组态,构成所需的控制回路,共同实现控制策略。

⑷分散功能块

FCS废弃了DCS的输入/输出单元和控制站,把DCS控制站的功能块分散地分配给现场仪表,实现了彻底的分散控制。

⑸通信线供电

现场总线的常用传输介质是双绞线,通信线供电方式允许现场仪表直接从通信线上摄取能量。

⑹开放式互连网络

现场总线为开放式互连网络,既可与同类网络互连,也可与不同网络互连,还可以实现网络数据库共享。

3.2 现场总线存在的不足

现场总线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被誉为自控领域的一次革命。进入90年代以来,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一度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各种各样的现场总线产品不断涌现。随着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生产现场的实际应用,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传感技术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现场总线国际标准的制定因技术、商业利益等原因造成多标准共存。IEC 61158规定了FF、Profibus等8种现场总线标准,加上IEC TC17已通过的3种现场总线国际标准(ICE 62026),导致目前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共有12种之多。由于各个标准采用的通信协议完全不同,存在着智能传感器的兼容和互换性问题,影响了总线式智能传感器的应用。

另一方面,现场总线还存在着瓶颈问题。表现在:现场总线切断后,系统有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系统组台参数过于复杂,且其设定的好坏对系统性能影响很大;生产运行需大量人机数据交换,现场总线系统的通信容量有限,容易造成信息流的阻塞。

4、基于IEEE P1451接口标准族的智能传感技术

IEEE P1451标准族是基于目前现场总线标准不一,各种现场总线标准都有自己规定的通信协议,互不兼容,从而给智能传感技术的应用、扩展和维护等带来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是通过定义一整套通用的通信接口,大大简化由传感器/执行器构成的各种网络控制系统,解决不同网络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并能够最终实现各个厂家的产品相互之间的互换性与互操作性。

4.1 IEEE P1451智能变送器接口标准族简介

IEEE P1451提议标准族定义了变送器(传感器或执行器)的软硬件接口。该组所有标准都支持电子数据表(TEDS)概念,这为变送器提供了自识别(self-identification)和即插即用(plug-and-play)功能。以下是IEEE P1451家族系列标准的简要介绍。

⑴IEEE P1451.0[3]

IEEE P1451.0提议标准,即通用的功能、通信协议和变送器电子数据表格式(Common Functions,Communication Protocols,and Transducer Electronic Data Sheet(TEDS)Formats)。IEEE P1451提议标准族由几个标准组成,尽管它们之间有共同的特征,但是却不存在通用的功能、通信协议和电子数据表格式的设置,这影响了这些标准之间的互操作性,阻碍了这些标准在用户群中的广泛使用。IEEE P1451.0提议标准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来的,通过定义一个包含基本命令设置和通信协议的独立于NCAP到变送器模块接口的物理层,为不同的物理接口提供通用、简单的标准,以达到加强

这些标准之间的互操作性。

⑵IEEE Std 1451.1[4]

IEEE Std 1451.1标准,即智能变送器网络应用处理器信息模型(Network Capable Application Processor(NCAP)Information Model for smart transducer),1999年7月通过了IEEE认可。该标准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精确地定义了通用的智能传感器信息模型,涵盖了网络化变送器的各种应用,通过一个标准的应用编程接口(API)来实现从模型到网络协议的映射,采用一系列功能模块比如I/O驱动硬件抽象等来支持各种各样的变送器,如图3所示。

⑶IEEE Std 1451.2[5]

IEEE Std 1451.2标准,即变送器与微处理器通信协议和变送器电子数据表格式(Transducer to Microprocesso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d Transducer Electronic Data Sheet(TEDS)Formats),1997年9月通过了IEEE认可。该标准具体定义了电子数据表格式TEDS和一个10线数字接口TII (Transducer Independent Interface)以及变送器与微处理器间通信协议(如图4所示),使智能传感器/执行器模块具有了即插即用能力,测控网络也可以通过访问TEDS 来监测和配置传感器/执行器通道。

⑷IEEE Std 1451.3

IEEE Std 1451.3标准,即分布式多点系统数字通信和变送器电子数据表格式(Digit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ducer Electronic Data Sheet (TEDS)Formats for Distributed Multidrop System),2003年10月通过了IEEE 认可。该标准利用展布频谱技术(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在一根信号电缆上实现数据同步采集、通信和对连接在变送器总线上的电子设备供电。IEEE 1451.3分布式多点变送器接口如图5所示。

⑸IEEE P1451.4

IEEE P1451.4提议标准,即混合模式通信协议和变送器电子数据表格式(Mixed-mode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d Transducer Electronic Data Sheet(TEDS)Formats)。IEEE 1451.1、IEEE 1451.2和IEEE 1451.3标准主要针对可数字方式读的具有网络处理能力的传感器和执行器。IEEE P1451.4标准主要致力于基于已存在的模拟量变送器连接方法提出一个混合模式智能变送器通信协议:混合模式接口一方面支持数字接口对TEDS的读写,另一方面也支持模拟接口对现场仪器的测量;同时使用紧凑的TEDS对模拟传感器的简单、低成本的连接。基于IEEE P1451.4混合模式智能变送器接口如图6所示。

⑹IEEE P1451.5

IEEE P1451.5提议标准,即无线通信与变送器电子数据表格式(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Transducer Electronic Data Sheet(TEDS)Formats)。该提议标准于2001年6月最新推出的,旨在现有的IEEE P1451框架下,构筑一个开放的标准无线传感器接口,以适应工业自动化等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4.2 IEEE P1451智能变送器接口标准族体系结构

IEEE P1451标准可以分为面向软件的接口与面向硬件的接口两大部分。软件接口部分借助面向对象模型来描述网络化智能变送器的行为,定义了一套使智能变送器顺利接入不

同测控网络的软件接口规范;同时通过定义一个通用的功能、通信协议和电子数据表格式,以达到加强IEEE P1451族系列标准之间的互操作性。软件接口部分主要由IEEE 1451.1和IEEE P1451.0组成。硬件接口部分是由IEEE 1451.2、IEEE 1451.3、IEEE P1451.4和IEEE P1451.5组成,主要是针对智能传感器的具体应用而提出来的。图7描述了IEEE P1451标准族的整体框架和各成员间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145l.X虽然是互相协同工作的,但它们也可以彼此独立发挥作用。1451.1可以不需要任何1451.X硬件接口而使用,1451.X硬件接口也可以不需要1451.X软件接口,但其软件必须要提供相应的功能如传感器数据或信息的网络传输。

5、结论

网络化智能传感技术研究方兴未艾,建立、开发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智能传感器接口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主要任务。毫无疑问,随着IEEE P1451智能变送器接口标准族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基于IEEE P1451标准族所定义的网络化智能传感技术代表了未来测控系统的发展方向,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文章来源:北京中天永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试题

1. 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用户(观察者) 2. 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式的感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发布感知信息 3.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功能:采集数据、数据处理、控制、通信 4. 传感节点中处理部件用于协调节点各个部分的工作的部件。 5. 基站节点不属于传感器节点的组成部分 6. 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兴趣扩展阶段、梯度建立阶段、路径加强阶段 7.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可靠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应用相关的网络 8. NTP时间同步协议不是传感器网络的的时间同步机制。 9. IEEE 802.15.4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 10. 从用户的角度看,汇聚节点被称为网关节点。 11. 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别、情况评估和预测 13. 传感器网络的电源节能方法:_休眠(技术)机制、__数据融合 14. 分布式系统协同工作的基础是时间同步机制 15. 无线网络可以被分为有基础设施的网络与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Internet 网络,WLan 网络,拨号网络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属于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 16. 传感器网络中,MAC层与物理层采用的是IEEE制定的IEEE 802.15协议 17. 分级结构的传感器网络可以解决平面结构的拥塞问题 18. 以数据为中心特点是传感器网络的组网特点,但不是Ad-Hoc的组网特点 19. 为了确保目标节点在发送ACK过程中不与其它节点发生冲突,目标节点使用了SIFS帧间间隔 20. 典型的基于竞争的MAC协议为CSMA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试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试 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填空题 1. 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用户(观察者) 2. 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式的感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发布感知信息 3.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功能:采集数据、数据处理、控制、通信 4. 传感节点中处理部件用于协调节点各个部分的工作的部件。 5. 基站节点不属于传感器节点的组成部分 6. 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兴趣扩展阶段、梯度建立阶段、路径加强阶段 7.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可靠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应用相关的网络 8. NTP时间同步协议不是传感器网络的的时间同步机制。 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 10. 从用户的角度看,汇聚节点被称为网关节点。 11. 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别、情况评估和预测 13. 传感器网络的电源节能方法:_休眠(技术)机制、__数据融合 14. 分布式系统协同工作的基础是时间同步机制 15. 无线网络可以被分为有基础设施的网络与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Internet网络,WLan网络,拨号网络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属于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 16. 传感器网络中,MAC层与物理层采用的是IEEE制定的IEEE协议

17. 分级结构的传感器网络可以解决平面结构的拥塞问题 18. 以数据为中心特点是传感器网络的组网特点,但不是Ad-Hoc的组网特点 19. 为了确保目标节点在发送ACK过程中不与其它节点发生冲突,目标节点使用了SIFS帧间间隔 20. 典型的基于竞争的MAC协议为CSMA 二、选择题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模块分为:通信模块、()、计算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A A.传感模块模块 C网络模块 D实验模块 2..在开阔空间无线信号的发散形状成()。A A.球状 B网络 C直线 D射线 3.当前传感器网络应用最广的两种通信协议是()D A. B. C. D. 4.ZigBee主要界定了网络、安全和应用框架层,通常它的网络层支持三种拓扑结构,下列哪种不是。D A.星型结构、B网状结构C簇树型结构D树形结构 5.下面不是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的技术。B A.定位技术B节能管理C时间同步D数据融合 6.下面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具有的特点D A.能量优先 B.基于局部拓扑信息 C.以数据为中心 D预算相关 7.下面不是限制传感器网络有的条件C A电源能量有限 B通信能力受限 C环境受限 D计算和存储能力受限

传感器的发展方向网络化智能传感器

传感器的发展方向-网络化智能传感器 硅微电子技术的成熟使得在单个芯片中实现复杂结构的微电子机械系统成为现实,也给传感器的微型化提供了基础。同时采用了IC技术将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集成了到单个的芯片中,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性能并扩展了传感器的功能,即实现所谓的智能化。同过去的IC技术给经济技术带来的的影响一样,这种集成技术的应用的同样经济和技术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对于传感器来说,不仅是简单的改变了加工制造的方法,同时对传统的基一传感器测量的控制系统的的设计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并且对传感器本身的设计的方法也带来了变革,使得传感器的设计的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构成变得简单容易。与传统的系统相比,更加可靠、便宜,并且扩展性更好。很显然,这些特的实现主要得益于在传感器内部嵌入微处理芯片。与传统的传感器输出模拟原始信号不同,这种传感器可以在内总实现对原始数据的加工处理。并可以通过标准的接口与外界实现数据交换,从而实现了传感器的智能化。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智能哗传感器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通过软件控制改变设计,给系统的扩带来了很大的发展余地,减少了研发费用。 从使用角度来说,传感器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主要的。过去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硬件方面,研究内容主要有探测机理、材料、制造工艺,以及传感器的补偿方法。通过外部电路来研究实现传感器的校准、温度补偿,改善传感器的漂移、线性的性待方面。因此总体来说传统的传感器设计要求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完成。这给测量系统中所使用的传感器数量带来一定的限制。因为这种传感器任何一个功能的扩展在硬件上需要相应的空间。多功能的传感器系统受到空间的限制,且性能上同样受到后续处理电路(滤波、调零、补偿等)制约。总体来说,这种硬件上的限制,使得单个的系统中传感器使用数量有限,无法实现一些相关量的测量。为了保证系统的性能,需要增加更多的处理电路。比如说温度补偿,需要在传感器的研制过程中经过大量的实验来保证,且其中的电路是专用的,无法将其直接移植应用到其他的传感器中去。增加了传感器开发人员的工作,使得传感器价格昂贵。同样的道理,这种专用的传感器的使用,将使测量系统的功能很难扩展。其维护和修理同样需要专门技术人员来无成,代价较高,无疑也增加了系统的维护成本。 基于半导体技术的传感器将改变了这种现状,其所提供的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传感器,特别是传感器本身的智能化更加方便系统和集杨。并使得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帮助下完成系统的开发,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与传统的设计相比,不同的应用系统无须采用不同的传感器。可以在单一的传感器基础上通过软件

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方法复习题

1.简述无线网络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SMA/CA的工作原理 CSMA/CA机制: 当某个站点(源站点)有数据帧要发送时,检测信道。若信道空闲,且在DIFS时间内一直空闲,则发送这个数据帧。发送结束后,源站点等待接收ACK确认帧。如果目的站点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帧,还需要等待SIFS时间,然后向源站点发送ACK确认帧。若源站点在规定的时间内接收到ACK确认帧,则说明没有发生冲突,这一帧发送成功。否则执行退避算法。 2.802.11无线LAN提供的服务有哪些? ?802.11规定每个遵从该标准的无线局域网必须提供9种服务,这些服务分为两类,5种分布式服务和4种站服务。 分布式服务涉及到对单元(cell)的成员关系的管理,并且会与其它单元中的站点进行交互。由AP提供的5种服务将移动节点与AP关联起来,或者将它们与AP解除关联。 ?⑴建立关联:当移动站点进入一个新的单元后,立即通告它的身份与能力。能力包括支持的数据速率、需要PCF服务和功率管理需求等。 AP可以接受或拒绝移动站点的加入。如果移动站点被接受,它必须证明它自己的身份。 ?⑵解除关联。无论是AP还是站点都可以主动解除关联,从而中止它们之间的关系?⑶重建关联。站点可以使用该服务来改变它的首选AP 。 ?⑷分发。该服务决定如何将发送到AP的帧发送出去。如果目的站在同一个AP下,帧可以被直接发送出去,否则必须通过有线网络转发。 ?⑸集成。如果一个帧需要通过一个非802.11网络(具有不同的编址方案或帧格式)传输,该服务可将802.11格式转换成目的网络要求的格式 站服务4种站服务用于管理单元内的活动。 ?⑴身份认证。当移动站点与AP建立了关联后, AP会向移动站点发送一个质询帧,看它是否知道以前分配给它的密钥;移动站点用自己所知道的密钥加密质询帧,然后发回给AP ,就可以证明它是知道密钥的;如果AP检验正确,则该移动站点就会被正式加入到单元中。 ?⑵解除认证。一个以前经过认证的站想要离开网络时,需要解除认证。 ?⑶保密。处理加密和解密,加密算法为RC4。 ⑷数据传递。提供了一种数据传送和接收方法 3.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工作过程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目的是协作地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4.为什么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时间同步,简述RBS、TPSN时间同步算法工作原理? 在分布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每个传感器节点都有自己的本地时钟。不同节点的晶体振荡器频率存在偏差,以及湿度和电磁波的干扰等都会造成网络节点之间的运行时间偏差, RBS同步协议的基本思想是多个节点接收同一个同步信号,然后多个收到同步信号的节点之间进行同步。这种同步算法消除了同步信号发送一方的时间不确定性。这种同步协议的缺点是协议开销大

智能压力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定稿

智能压力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 为了提高压力传感器的精度,解决功能单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智能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以MSP43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A/D转换接口实现对压力传感器的温度和压力信号的采集,利用BP网络算法实现了对采集信号的数据拟合,利用LED显示,利用RS485串口通讯实现数据交换及压力值输出,完成功能要求。 详细叙述了压力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方法,重点讨论了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算法。BP网络算法主要包括BP网络的结构,基于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的BP网络仿真。根据BP网络的数据连接关系实现了BP网络的C语言表示,根据BP网络的权值、阈值由数组连接实现了向MSP430单片机的程序移植,完成信号的控制。提出了基于遗传模拟退火BP网络算法的压力传感器温度补偿系统。 设计了压力传感器的硬件电路。利用MPM280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通过放大器实现温度和压力信号的放大,利用MSP430自带A/D转换的12位MSP430单片机实现信号处理,通过RS485实现输出,设计了显示功能,设计了丰富的电源电路,并且通过相应的电压转换芯片实现对各个模块的不同电压供电。 实现了压力传感器的软件设计,在MSP430编译软件IAR上利用C语言实现了初始化子程序,温度和压力A/D采样程序,BP网络信号处理子程序,显示子程序和RS485通讯子程序。设计了基于MATLAB GUI的串行通讯压力传感器标定软件,在GUI上实现了对单片机的信号采集,BP网络训练以及对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实现的在线标定的功能。 研究设计的智能压力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并实现了基于MATLAB的BP网络在线标定。通过仿真对软、硬件进行了充分的调试,效果良好,在工业现场已经应用实现,在众多压力测控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压力传感器,MSP430单片机,温度补偿,BP网络算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RFID技术复习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RFID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用户)。 2、无线通信物理层的主要技术包括:介质的选择、频段的选择、调制技术和扩频技术。 3、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可靠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应用相关的网络。 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拓扑控制、网络协议、时间同步、定位技术、数据融合及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层技术等。 5、传感器节点由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四部分组成。 6、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模块分为:通信模块、传感模块、计算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 7、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包括:时间同步、定位技术、数据融合、能量管理、安全机制。 8、传感器节点通信模块的工作模式有发送、接收和空闲。 9、传感器节点的能耗主要集中在通信模块。 10、当前传感器网络应用最广的两种通信协议是:zigbee、IEEE802.15.4。 11、ZigBee主要界定了网络、安全和应用框架层,通常它的网络层支持三种拓扑结构:星型(Star)结构、网状(Mesh)结构、簇树型(Cluster Tree)结构。 12、根据对传感器数据的操作级别,可将数据融合技术分为以下三类:特征级融合、数据级融合、决策级融合。 13、信道可以从侠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侠义的信道(信号输出的媒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广义信道(包括除除传输媒质还包括有关的转换器)广义信道按照功能可以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14、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选择的频段有:868MHZ、915MHZ、2.4GHZ、5.8GHZ。 15、无线通信物理层的主要技术包括:介质的选择、频段的选择、调制技术和扩频技术。 16、IEEE 802.15.4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层和MAC层的标准。 17、传感器网络中常用的测距方法有:到达时间/到达时间差(ToA/TDoA)、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到达角(AoA)。

基于IEEE 1451.1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设计

?110?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合订本(7~12)基于IEEE1451.1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设计 合肥工业大学童利标徐科军 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梅涛 摘要IEEE1451是一种从传感器或执行器到微处理器及网络之间的硬件和软件接口标准。 本文根据1451.1标准,研制面向Internet的网络化智能机器人手爪传感器系统,并给出硬件设计框图和软件流程。 关键词网络化智能传感器IEEE1451.1机器人手爪 引言 传感器与网络相连,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然而控制总线网络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内部结构、通信接口、通信协议各不相同,以此来连接各种变送器(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则要求这些传感器或执行器必须符合这些标准总线的有关规定。由于技术上、成本上的原因。传感器的制造商无法使自己的产品同时满足各种各样的现场总线要求,而这些现场总线本身有各自的优点,针对不同的应用对象.有自身的优势;但它们之间的不兼容性、不可互操作性和各自为战的弊端,给广大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个通用的、普遍接受的传感器接口标准将使制造商、系统集成者和最终用户受益,这就是IEEE1451标准产生最直接的原因u“]。在各方努力下,IEEE和NlST在1997年和1999年颁布了IEEE1451.2和IEEE1451.1标准,同时成立了2个新的工作组对标准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即IEEEP1451.3和IEEEP1451.4。 IEEE1451.2标准定义了一个连 接传感器到微处理器的数字接口 (sTIM),并通过网络适配器(NcAP) 把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到网络;IEEE 1451.1标准定义了网络独立的信息 模型.使传感器接口与NCAP相连, 它使用了面向对象的模型定义提供给 智能传感器及其组件。根据IEEE 1451.2标准,要研制一个网络化智能 传感器系统需要2个微处理器,分别 承担sTIM模块和NcAP模块的内 核作用,这给系统的研制带来了很大 的难度和复杂性。据IEEE和NIST 最新资料,1451.x标准之间可以一起 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我们采用NetBox网络模块作为开发平台嗍,设计了基于IEEE1451.1网络化智能机器人手爪传感器系统,实现了对机器人手爪状态的网络监控,为整个机器人的网络控制打下了基础。 1硬件设计 1.1系统总体框图 基于1EEE1451.1标准的网络化智能机器人手爪传感器系统如图1所示。它由传感器、数据采集电路和NetBox网络模块组成。 1.2传感器简介 机器人手爪是机器人执行精巧和复杂任务的重要部件¨“。为了机器人能在存在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中进行灵巧操作,其手爪必须具有很强的感知能力。即在机器人手爪上配置多种传感器。手爪通过传感器获得外部环境的信息,以实现快速、准确、柔顺地 图1系统总体框图  万方数据

智能压力传感器的设计

密级: NANCHANG UNIVERSITY 学士学位论文 THESIS OF BACHELOR (2009—2013年) 题目智能化压力传感器的设计 学院:环化学院系测控系 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093班 学生姓名:钟刚学号: 5801209114 指导教师:刘诚职称:讲师 起讫日期: 2013.3.15—2013.6.6 南昌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 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传感器及转换器形成系统的“前端”,没有它,许多现代化的电子系统都无法正常工作。传感器已广泛的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和能源工业装置当中(如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配电工业)。它们也是制造录音机和录像机这些原始设备产品的重要内在组成部分。大多数这些数字电子系统之所以具有普遍性和强大优势是得益于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这些电子电路中。 本课题将深入研究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理论及其在压力测试方面的应用,对新型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的智能化功能、智能化软件和硬件配置进行全面的设计。提出了一种差动电容式传感器的前置电路,基于电容/ 电压转换的原理,对微小电容变化量进行测量。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与差动电容变化量成线性关系,且能对偏差电容和电路的漂移进行自动补偿。 完善智能化软件,实现温度补偿、自动校准、总线数字通讯、自动增益控制等多种智能化特性,使智能化程度尽可能的提高。 关键词:传感器;压力;智能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试题及答案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用户(观察者) 2.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式的感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发布感知信息 3.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功能:采集数据、数据处理、控制、通信 4.传感节点中处理部件用于协调节点各个部分的工作的部件。 5.基站节点不属于传感器节点的组成部分 6.定向扩散路由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兴趣扩展阶段、梯度建立阶段、路径加强阶段 7.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可靠的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应用相关的网络 8.NTP时间同步协议不是传感器网络的的时间同步机制。 9.IEEE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层。介质访问控制层 10.从用户的角度看,汇聚节点被称为网关节点。 11.数据融合的内容主要包括:多传感器的目标探测、数据关联、跟踪与识别、情况评估和预测 13.传感器网络的电源节能方法:_休眠(技术)机制、__数据融合 14.分布式系统协同工作的基础是时间同步机制

15.无线网络可以被分为有基础设施的网络与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Internet网络,WLan网络,拨号网络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属于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 16.传感器网络中,MAC层与物理层采用的是IEEE制定的IEEE 协议 17.分级结构的传感器网络可以解决平面结构的拥塞问题 18.以数据为中心特点是传感器网络的组网特点,但不是Ad-Hoc的组网特点 19.为了确保目标节点在发送ACK过程中不与其它节点发生冲突,目标节点使用了SIFS帧间间隔 20.典型的基于竞争的MAC协议为CSMA 二、选择题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模块分为:通信模块、()、计算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A A.传感模块模块C网络模块D 实验模块 2..在开阔空间无线信号的发散形状成()。A A.球状B网络C直线D射线 3.当前传感器网络应用最广的两种通信协议是()D A. B. C. D.

压力传感器原理

目录 1 概述 2 工作原理 1. 2.1 电阻应变片 2. 2.2 陶瓷型 3 选型要点 4 常见故障 5 四个无法避免的误差 6 抗干扰措施 7 八大发展趋势 将压力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传感器。通常把压力测量仪表中的电测式仪表称为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一般由弹性敏感元件和位移敏感元件(或应变计)组成。弹性敏感元件的作用是使被测压力作用于某个面积上并转换为位移或应变,然后由位移敏感元件或应变计转换为与压力成一定关系的电信号。有时把这两种元件的功能集于一体。压力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水利水电、铁路交通、智能建筑、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 力学传感器的种类繁多,但常用的压力传感器有电阻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半导体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及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光纤压力传感器等。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它具有极低的价格和较高的精度以及较好的线性特性。 压力传感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传感器。传统的压力传感器以机械结构型的器件为主,以弹性元件的形变指示压力,但这种结构尺寸大、质量轻,不能提供电学输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压力传感器也应运而生。其特点是体积小、质量轻、准确度高、温度特性好。特别是随着MEMS技术的发展,半导体传感器向着微型化发展,而且其功耗小、可靠性高。 压阻式应变压力传感器的主要由电阻应变片按照惠斯通电桥原理组成。 电阻应变片

一种将被测件上的应变变化转换成为一种电信号的敏感器件。它是压阻式应变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电阻应变片应用最多的是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 电阻应变片内部结构 片两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又有丝状应变片和金属箔状应变片两种。通常是将应变片通过特殊的粘和剂紧密的粘合在产生力学应变基体上,当基体受力发生应力变化时,电阻应变片也一起产生形变, 使应变片的阻值发生改变,从而使加在电阻上的电压发生变化。这种应变片在受力时产生的阻值变化通常较小,一般这种应变片都组成应变电桥,并通过后续的仪表放大器进行放大,再传输给处理电路(通常是A/D转换和CPU)显示或执行机构。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内部结构 如图所示,是电阻应变片的结构示意图,它由基体材料、金属应变丝或应变箔、绝缘保护片和引出线等部分组成。根据不同的用途,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可以由设计者设计,但电阻的取值范围应注意:阻值太小,所需的驱动电流太大,同时应变片的发热致使本身的温度过高,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使应变片的阻值变化太大,输出零点漂移明显,调零电路过于复杂。而电阻太大,阻抗太高,抗外界的电磁干扰能力较差。一般均为几十欧至几十千欧左右。 惠斯通原理

智能压力传感器外文翻译文献

智能压力传感器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译文: 基于C8051F350的智能压力传感器的设计 摘要 为了克服传统的压力传感器的缺陷。设计一种智能压力传感器,根据组合物的应用范围的智能传感器系统中,进行温度校正,充分考虑共同的组件之间的连接参数协调,我们选择了一个良好的可用性、高可靠性和低成本元件,80C51单片机进行控制和处理,对于整个测量系统组成而言,该系统具有自动测量、放大、A / D转换的温度和压力参数、微弱信号的锁定放大、相敏检波(PSD)、共模信号抑制、采集到的信号消噪处理、交叉敏感的脱钩的功能,并能够将结果显示,它还具有自动自检、温度补偿和上侧的通信和其它功能。 关键词:压力传感器,锁-放大器;80C51F350的单片机硬件电路 手稿编号:1674-8042(2011)02-0157-04 DIO:10.3969/j.issn.1674-8042.2011.02.14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生产,调制解调器信息,军工,交通运输,化工,环保,能源,海洋开发,遥感,空间科学与技术,传感器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发展,其应用已渗透进入该地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人们的日常的日常文化生活。可以说,从太空到海洋,从各种复杂的工程系统的基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不能分开从各种传感器,传感器技术,为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然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智能传感器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单天资讯指标和质量参差不齐。这样的设计总结了上述缺陷,以往的经验的基础上,使用锁相放大器,相敏检波,并巧妙地解决了有用信号从噪声中提取的低缺陷和问题的去耦的交叉灵敏度和使用的技术双电源供应电力,以及提高系统性能,增加新的故障诊断和使用一个共同的数字的接口技术和国际市场的通信协议等。因此,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2 系统硬件设计 智能传感器的传感器_信息的检测和处理。智能传感器包括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功能。它是集成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的产品的组合。智能压力传感器的组合物,如图2.1所示。 图2.1 基于CS051F350的智能压力传感器框图 设计主要是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电源电压,结合单片机通过外围电路设计。然后,单RS485通信接口 电源 单片机(C8051F350) 温度传感器 锁定增强 压力传感器 传感器校正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第2版)》

《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线传感器网络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模拟电路、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 程序设计语言 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 是否含课内实验:■是□否(若选择“是”,则还需填写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等) 本课程旨在全面系统地阐述当前各种主流的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原理,结合多种无线传感网络开发平台,深入浅出地讲解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技术。在讲授内容上,力求反映国内外该方向技术的最新进展,在讲述方法上,注重理论与实际、原理与应用相结合,无线传感网络是现代通信产业中发展最为活跃的行业之一。本课程介绍无线传感网络的系统构成、网络技术、协议、开发平台和应用,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熟练掌握有关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的分析设计方法; 2.较好掌握有关各种无线传感网络的支撑技术,操作系统及开发平台; 3.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通信技术,掌握路由协议、网络协议的技术标准等; 4.掌握在ZigBee环境下的无线传感器组网的实际开发案例; 4.进一步了解无线传感网络的最新的发展应用,如海量存贮、异类传感器网络技术。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突出重难点等) 三、课程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第1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第2章微型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常见传感器介绍,传感器的特性和选型,微型传感器的应用 第3章无线传感器网络软/硬件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硬件设计,传感节点(网关和汇聚节点设计、典型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技术,(软件架构、中间件、操作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技术平台 第4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覆盖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平面结构,层次结构、混合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覆盖基本概念,覆盖模型,覆盖指标,覆盖算法 第5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 时间同步技术,(时间同步的基本概念、同步信息传输延时分析、同步算法、同步模型参数的估计),定位技术,(源定位算法、节点自定位、匹配定位、典型定位系统实例),数据融合(分类、主要方法、多数据融合网关的设计),能量管理(节能的方法、节点的能量管理),容错技术(故障模型、检测、修复) 第6章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与网络技术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基于竞争的MAC协议、基于调度的MAC协议) 第7章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标准 技术标准的意义, IEEE1451系列标准, IEEE802.15.4标准, ZigBee协议标准,Bluetooth, UWB 第8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的分类,平面路由协议(几个典型的平面路由协议、平面路由协议和分簇路由协议比较),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分簇路由协议的网络结构、分簇网络中节点能耗分析、分簇路由协议的性能评价、几个典型的分簇路由协议) 第9章ZigBee实践开发技术 ZigBee硬件平台(CC2430/CC2530概述、2CC2430/CC2530芯片主要特点、3CC2430/CC2431芯片功能结构、CC2430与8051的相联), CC2430开发环境IAR(软件安装、使用、实例运行),开发实践——环境监测(系统总体方案、系统试验平台搭建、系统联调与实现),基于ZigBee协议栈进行开发(协议栈架构简介、15.2ZigBee协议栈的开发接口API、ZigBee Device Profile API、外围部件的操作) 第10章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协同处理技术 协同感知方法(协同感知理论基础、同构协同感知、异构协同感知、协同感知算法案例、面向WSN的协同感知体系架构),海量数据处理技术(基于海量数据的协同网络架构、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海量数据的知识获取)

传感网原理及应用试卷---带答案

某大学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 卷) 传感网原理及应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每小题 2分,共 30分) 1.下列不属于Ad Hoc 网络的特点的是 ( ) A.多跳的 B.无中心的 C.自组织的 D.拥有大功率基站的 2.无线通信模块消耗能量最小的状态是 ( ) A.发送 B.接受 C.空闲 D.睡眠 3.下列不是无线传感器节点的限制的是 ( ) A.电源能量有限 B.通信能力有限 C.计算存储能力有限 D.通信速率快 4.因特网关注的中心是 ( ) A.数据 B.地址 C.通信速率 D.消耗能量 5.在传感器中,检测输入量最小变化量的特性是 ( ) A.分辨率 B.线性度 C.稳定性 D.重复性 6. 下列不符合传感器节点设计要求的是 ( ) A.存储空间大 B.微型化 C.低功耗 D.低成本 7.下图所示的无线传感网的网络结构是 ( ) A.平面网络结构 B.分级网络结构 C.混合网路结构 D.Mesh 网络结构 8.下列不属于拓扑控制的意义的是 ( ) A.延长网络生命周期 B.减少通信负载 C.辅助路由协议 D. 扩大储存空间 9.GAT 算法中不涉及的是 ( ) A.休眠 B.簇头的选择 C.网络安全 D.定位 10.在低速无线个域网的802.15.4标准中,定义的物理层的载波频 段不包括 ( ) A.10GHZ B.868MHZ

C.915MHZ D.2.4GHZ 11.在能量路由中,源节点—B—A—汇聚节点,在该路径上发送分组 需要的能量之和为() A.1 B.2 C.3 D.4 12.GAF路由属于() A.可靠路由协议 B.能量感知路由 C.基于查询的路由 D.地理位置路由 13.在能量管理中,目前人们主要采用的节能策略,除了数据融合, 还包括() A.休眠机制 B.拓扑控制 C.网络安全 D.时间同步 14.常用的故障检测策略不包括() A.多数投票策略 B.均值策略 C.中值策略 D.绝对值策略 15.下列传输方式属于点对点的是() A.ZigBee B.红外 C.蓝牙 D.WiFi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语句表述是否正确,请在 正确语句后的括号内打“√”,错误语句后的括 号内打“×”,每小题 1分,共 15分) 1.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传输媒介不同。() 2.CAN、Profibus是常见的现场总线。() 3.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单跳的通信方式要比多跳的通信方式消耗的能量少。() 4.传感器的稳定性是指传感器的实际输入输出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吻合程度。() 5.无线通信模块的传输介质主要包括无线电、红外、激光等。() 6.平面网络结构没有中心管理节点,其组网算法比较复杂。() 7.在STEM-B算法中,目标节点在收到唤醒包以后,不需要发送应答信号。()8.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成帧、帧检测、介质访问、差错控制等。()9.基于时分复用的MAC协议,为每个节点分配独立的用于数据发送 或者接收的时槽。() 10.数据融合减小了信息的模糊程度。() 11.误报率是指发生故障的部件被检测为有故障的概率。() 12.ZigBee的协调器也可以充当路由器的角色。() 13.蓝牙运行通信距离正常可达100米。() 14.WiFi的通信距离普遍要比IrDA的近。() 15.接入Internet的异构网络,由部分能力高的节点充当网络网关的角色,完成很多复杂的任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容错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

无线传感网络设计报告 题目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设计 报告 人 指导 老师

二○一六年十二月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 摘要:针对目前库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传感器网络作为首要的技术的出现给许多研究拘束人员带来了很多挑战。这些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同质节点,这些节点可以用来限制计算机的资源。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应用在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文献中被提出来。当传感器网络部署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或敌对的环境中,安全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因为这些安全问题都来自不同类型的恶意攻击。在本文中,我们目前的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的调查、网络受到的攻击还有相应的对策以及对未来工作范围的都有了很好结论和概述。 关键字: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威胁;危险 1 引言 传感器网络监控物理或环境条件如温度、声音、压力、湿度等。传感器网络由大量的低功率、低成本的智能设备与极端的资源约束。每个设备是称为传感器节点,每个节点连接到一个有时几个传感器节点。它具有无线通信的能力和一些情报信号处理和数据网络。这些传感器节点通常是在各种随机方向地区收集数据、过程数据并将其传递给中央节点进行进一步处理。每个传感器节点由三个子系统组成:传感器子系统、处理子系统和通信子系统。传感器子系统用于传感环境。处理子系统用于执行当前计算数据感知和负责通信子系统与邻近的传感器节点的信息交换。 传感器网络在许多应用程序中使用。这些应用程序包括: 1)军事应用,如监测出对方是否是友好的和设备、军事影院或战场监测、核、生物和化学攻击检测。 2)环境应用程序等小气候、森林火灾探测、精

确农业和洪水检测。 3)应用程序,如跟踪和健康监控,医生对在医院的病人进行药物生理数据的管理、远程监控。 4)家庭应用,如食品自动化的环境,自动抄表等。 5)环境等商业应用控制在工业办公楼和车辆跟踪和检测、库存控制、交通流监测[1]。 2 传感器节点的体系结构 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可以收集传感器和执行一些计算的信息和其他结果网络中连接节点沟通。 图1:传感器节点的体系结构 传感器节点由以下部分组成: a:控制器 它是传感器节点的大脑。它的功能是控制其它部分的传感器节点。它能够处理数据执行任务。由于其低成本,灵活地连接到其他设备,方便编程和低功耗主要在传感器微控制器作为控制器比通用微控制器节点(数字信号桌面处理器,处理器)。 b .收发器 无线传输介质可以像无线电频率(RF),光学(激光)和红外通信以不同的方式。激光有优势它只需要更少的能量,但主要缺点是它大气状况更为敏感。红外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它广播有限能力。所以大部分的基础是基于射频通信。收发器的主要功能能够作为发射机和接收机。 c .外部存储器 由于成本和存储容量,使用闪存。 d .电源 电源是最重要的一个单位例如单电池可能是有限的。有些支持清除设备(如太阳能电池)。 e .传感器 任何物理变化条件下,传感器硬件设备产生可测量的数据。他们通过这可测量的数据来进行ADC模拟信号的形式然后将ADC转换成数字形式。ADC传递单片机和数字形式的数据单片机处理数据和执行一些的任务。 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要求 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网络中分享一些常见典型的计算机的属性网络。在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服务的目标是根据攻击者的信息和资源来保护网络。这些安全要求如下[2]: 1:数据机密性

智能化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智能化压力传感器的设计 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系化工系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刘诚 填表日期:年月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两者的结合也愈来愈紧密,智能化传感器作为两者结合的新兴的研究方向,越来和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和开发成果,但是实际的需求还远远得不到满足。压力测控系统正急需发展,已经开发和使用的压力传感器在无法满足需求,智能化的压力传感器系统,即将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数字通信功能集于一身,能自主管理的开发和使用具有巨大意义。 此次选题是打算对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理论及其压力测量方面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对智能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开发和设计。利用集成程度高,功能强大的新型微处理器控制压力传感器,微处理器内部集成大量模拟和数字外围模块,会具有很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此次论文将在对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的智能化功能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较为完善的智能化软件,实现了自动增益控制、温度补偿、自动校准、总线数字通讯等多种智能化特性,使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智能化程度。提出了利用传感元件自身特性实现温度补偿的算法以及对系统非线性补偿的算法。并对传感器系统进行了较全面的抗干扰和系统故障自诊断设计,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带有程序判断的智能数字滤波算法,它既具有较好的平滑能力,又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 本系统在软件上运用C语言编程,系统采用与PC机通信,完成数据转换、数据处理以及实时数据显示等功能,便于实现系统集中监控。 本研究设计的智能压力传感器系统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好、响应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通过仿真对软、硬件进行了充分的调试,效果良好,在众多压力测控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测量和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技术之一。从宇宙探索到海洋开发,从生产过程的控制到现代文明生活,几乎每一项现代科学技术都离不开传感器。在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传感器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展现出极其广阔的前景。因此。许多国家对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例如在日本传感器技术被列为六大核心技术(计算机、通信、激光、半导体、超导和传感器)之一?“,并且是将传感器列为十大技术之首;美国将90年代看作是传感器时代,将传感器技术列为90年代22项关键技术之一”“。我国对传感器的研究也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引下,各项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传感器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虽然在某些方面已赶上或者接近世晃先进水平。但是从总体来看,与国外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相比,我国对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和生产还比较落后,现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据了解,1994年世界传感器市场总的交易额高达260亿美元,并且在2000年以的前,世界传感器市场规模年增幅为7%以上,其中高档的传感器增幅可达18%以上,而那些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和微系统技术等高新技术制造的各类型新型智能传感器.其年增长率可达30%以上。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压力传感器占第一位。利用硅材料制作的半导体传感器除具有固体传感器的一般优点以外,还可以把一些集成电路与传感器制作在一起从而构成集成化传感器。集成电路部分若制作了微处理机,则形成智能化传感器。到目前为止,高精确度、高可靠性、小型化、低成本的智能传感器已成为世界传感器市场的主流。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新兴的下一代传感器网络,在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各方面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和特点,讨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瓦斯监测系统、智能家具,环境监测,农业。交通等方面的现有应用,最后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军事、瓦斯监测系统、智能家具,环境监测,农业。交通。 1.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背景以及发展现状 随着半导体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90年代末,美国首先出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1996年,美国UCLA大学的William J Kaiser教授向DARPA提交的“低能耗无线集成微型传感器”揭开了现代WSN网络的序幕。1998年,同是UCLA大学的Gregory J Pottie教授从网络研究的角度重新阐释了WSN的科学意义。在其后的10余年里,WSN网络技术得到学术界、工业界乃至政府的广泛关注,成为在国防军事、环境监测和预报、健康护理、智能家居、建筑物结构监控、复杂机械监控、城市交通、空间探索、大型车间和仓库管理以及机场、大型工业园区的安全监测等众多领域中最有竞争力的应用技术之一。美国商业周刊将WSN网络列为21世纪最有影响的技术之一,麻省理工学院(MIT)技术评论则将其列为改变世界的10大技术之一。WSN是由布置在监测区域内传感器节点以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无线自组网(Ad hoc),其目的是协作的感知,采集

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是WSN的三要素。将Ad hoc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人们可以通过WSN感知客观世界,扩展现有网络功能和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WSN技术现已经被广泛应用。图为WSN基本结构。 WSN经历了从智能传感器,无线智能传感器到无线传感器三个发展阶段,智能传感器将计算能力嵌入传感器中,使传感器节点具有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能力。而无线智能传感器又增加了无线通信能力,WSN将交换网络技术引入到智能传感器中使其具备交换信息和协调控制功能。 无线传感网络结构由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现场数据收集处理决策部分及分散用户接收装置组成,节点间能够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传感器节点获得的数据沿着相邻节点逐跳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所得的数据可被多个节点处理,经多跳路由到协调节点,最后通过互联网或无线传输方式到达管理节点,用户可以对传感器网络进行决策管理、发出命令以及获得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的运用是推进农业生产走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最可行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十分关注WSN在军事,环境,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发展,美国和欧洲相继启动了WSN研究计划,我国于1999年正式启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05年将网络传感器中基础理论在一篇我国20年预见技术调查报告中,信息领域157项技术课题中7项与传感器网络有直接关系,2006年初发布的《国家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