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原油现状及未来趋势

俄罗斯原油现状及未来趋势

俄罗斯原油现状及未来趋势
俄罗斯原油现状及未来趋势

俄罗斯原油现状及未来趋势

俄罗斯是世界第八大石油资源国,截至2013年底,其石油探明储量达到127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5.5%。2013年,俄罗斯原油产量为5.23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3%。2013年其原油出口创汇1725亿美元,是俄罗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2/3的财政收入来自其油气企业的税款。随着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以及国际油价急剧下滑,俄罗斯的原油生产和出口将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石油收入减少是卢布对美元汇率降低41%的重要影响因素,也使国际上普遍看空俄罗斯经济。

一、俄罗斯原油生产和出口情况

1. 2013年俄原油生产与出口情况

(1)原油生产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2013年俄罗斯原油产量为5.23亿吨,仅比沙特阿拉伯少约100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3%。俄罗斯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其中陆上石油资源占87.4%,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占61%)、伏尔加—乌拉尔(占16%)、东西伯利亚—远东(占15.1%)等地区;海上石油资源占12.6%,主要分布在北极海、鄂霍次克海和里海等陆架油气区。

俄罗斯国内的石油生产企业有数十家,其中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卢克石油公司(Lukoil)、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Surgutneftegas)、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Gazpromneft)是前四大原油生产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收购TNK-BP后,在俄国内原油生产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产量占国内总产量

的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2013年的38%,也使得四大原油生产企业的产量合计达到俄罗斯总产量的73%(见下图)。

(2)出口情况

俄罗斯是全球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原油出口国,每年出口规模在2.5亿吨左右,约占国内原油总产量的50%(见下图)。自2008年以来,由于欧洲原油消费量下降,俄罗斯调整了原油和成品油税费(提高原油相关税费,降低成品油税费),推动俄罗斯国内原油加工量提升,导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持续下降。2013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约为2.35亿吨,占国内总产量的44%。

(3)出口品种及方向

一般而言,俄罗斯出口的原油主要是两大品种:向欧洲出口的乌拉尔原油(Urals)和向亚太出口的ESPO原油(见下表)。

乌拉尔原油是俄罗斯主要向欧洲出口的混合原油,包括通过Transneft管线运输的大部分俄罗斯出口原油以及少量Aeri原油和Kazakh原油。乌拉尔原油主要有三个出口方向:通过陆上管道及铁路到达波罗的海出口至西北欧,通过友谊管道出口至东欧、中欧,通过陆上管道及铁路到达黑海出口至地中海和南欧。其中波罗的海是目前俄罗斯原油出口规模最大的方向,年出口规模7000万吨左右(见下图)。

乌拉尔原油的调和主要在油田和出口港进行,这造成每个出口点乌拉尔原油的质量有很大的波动,总体上乌拉尔原油的API度在31~33,含硫量在0.8%~1.8%。俄罗斯国内主力油田的原油品质变差,导致近几年乌拉尔原油的API度开始下降,硫含量有所提高。

ESPO原油是通过EPSO管道出口至亚太地区的混合原油(见下图)。2013年,ESPO管道共计出口原油3600万吨,其中,1500万吨通过斯克沃罗季诺陆路供应中国,剩余2100万吨通过科兹米诺港口出口,主要买家为日本、中国、韩国、美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公司,中、日、韩三国的购买量约占ESPO原油海上出口的75%。ESPO的油源中1800万吨来自东西伯利亚,其余的1700万吨来自西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地区的调配。

2. 2014年俄罗斯原油生产与出口情况

俄罗斯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俄原油出口总额为1446.1亿美元,同比下降8.6%,出口总量约2.05亿吨,比上年同期下降5.2%。2014年,俄罗斯原油开采量为5.26753亿吨,同比增加0.6%;日均开采量为144.3万吨(1058万桶/日),创1987年以来日均开采量最高水平。非国有中小型石油公司是2014年俄罗斯产油量创新高的主要因素——同比增长11%,增长超过100万桶/日。2014年新增探明石油储量5.5亿吨。

2014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为2.21598亿吨,同比减少5.7%;通过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的原油出口量为1.76255万吨,同比减少4.2%;原油过境出口量为1928.7万吨,同比减少11.3%;俄国内原油加工量为2.88957亿吨,同比增加5.2%。目前俄罗斯每桶原油开采成本约为35美元,相对于目前55美元/桶的油价是赢利的。2014年,俄罗斯石油经营利润率上升20%,但是俄罗斯石油企业面临经

营困难,向国家基金申请了援助。以俄罗斯石油公司为例,2014年年底前该公司需偿还102亿美元的债务,2015年需偿还195亿美元的债务。

在油价下跌情况下,为促进石油出口创汇,降低财政对石油出口税的依赖,减少国际油价对财政的影响,俄罗斯决定自2015年开始调整石油税制,大幅降低石油出口税,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税。俄罗斯石油出口关税自2014年12月1日起调整为每吨277.5美元,相对11月份下降12.4%,每吨下降39.2美元。2014年12月,汽油出口关税设定为每吨249.7美元,11月份为每吨285美元。

据俄财政部数据,自2015年1月1日起,俄石油出口税每吨减少107.3美元,降幅为38.7%,到2015年12月出口税将降至170.2美元/吨。按计划,俄石油出口税将在三年内逐步减少约41%,石油产品出口税将根据种类减少40%~80%。经调整,2015年石油、天然气、凝析液等矿产资源开采税将从530卢布/吨上升至775卢布/吨;2016年矿产资源开采税将升至856卢布/吨;2017年达到918卢布/吨。

为防止因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税导致俄国内市场油价骤升,俄政府降低了石油产品消费税。汽油消费税从249.7美元/吨降低至132.7美元/吨;轻质油包括柴油消费税从180.3美元/吨降低至81.6美元/吨;重质油消费税下降30%,燃料油和沥青消费税将从183.1美元/吨降至129.3美元/吨。

3. 俄罗斯原油出口政策分析

(1)出口通道管制政策

尽管俄罗斯国内上游生产处于开放的格局,但由于原油出口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俄罗斯对原油出口实行严格的管制,以保证原油出口利益最大化。主要表现为,俄罗斯原油的对外出口通道基本处于垄断地位。俄罗斯干线原油管道属于国有资产,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由政府委托管道运输公司(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Transneft)进行日常管理和运营,并建立了管道使用权分配制度和运输价格决定制度,以实现管道利用的最优化。

少量的铁路出口由国有的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负责运输。其余由非国有石油公司独立运营的其他干线输油管道自行运输(例如里海管道国际财团的CPC管道、萨哈林-1号项目输油管道等),但需要得到俄罗斯政府的批准。

(2)俄罗斯原油出口税制及其调整

俄罗斯原油出口价格的约50%是出口关税(见下图)。按照乌拉尔原油100美元/桶的价格估算,俄罗斯每年出口2.3亿吨原油将带来约840亿美元的出口税收。俄罗斯的原油出口关税与乌拉尔油价直接相关,在乌拉尔原油平均价格高于25美元/桶时,原油出口关税(最高值)的计算公式为:

T(关税)=4 + K×(P - 25)

式中:P为乌拉尔原油平均价格;系数K在2013年3月前取65%,自2013年4月1日起,系数K降为60%。

此外,俄罗斯对于部分区域开采的原油实行优惠关税,以50美元/桶为界,关税为超出部分与系数0.45的乘积。

与此同时,俄罗斯政府会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政策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调控原油生产和出口的目的。例如,俄罗斯政府对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ESPO)原油给予一定的运费补助,而且俄罗斯政府还减免了上游企业的部分税收,使得ESPO相对其他出口方向的原油有较高的净回值价格,从而鼓励俄罗斯原油生产企业通过ESPO管道出口原油。

二、未来俄罗斯原油生产和出口趋势

1. 俄罗斯原油生产预测

俄罗斯原油产量自2000年开始迅速恢复,增产主要依赖于提高老油田产量来实现,这加快了老油田资源枯竭进程。俄罗斯目前仍能保持原油总产量持续增长的趋势,这是因为东西伯利亚新油田原油产量的大幅增长,抵消了汉特—曼西地区

的减产。俄罗斯能源部预计,2015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将下降至5.25亿吨,IEA 则预计2015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可能会下降1%。

根据《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制定的规划,俄罗斯原油产量2020年将达到5.27亿吨,2025年达到5.34亿吨,2030年达到5.35亿吨(见下表)。由规划数据可知,俄罗斯未来原油产量仍主要来自西西伯利亚和伏尔加—乌拉尔(Urals)油区,但这两个油区的产量将逐年递减,原油产量的增长与接替将主要来自东西伯利亚—远东油区和海域的新油田投产。

一些不确定因素使得俄罗斯原油产量未来存在降低的可能。一般认为,俄罗斯北极大陆架油藏较为丰富,但是该油藏还处于勘探阶段,要实现商业化开采尚需多年。虽然预计西西伯利亚致密油有数十亿吨储量,但该地区尚未经过充分的勘察且未确定开发方式,目前石油产量仅50万~60万吨/年。从现实可行角度分析,目前能够抵消西西伯利亚石油产量减产部分的新油田,只有克拉斯诺雅茨克、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北部里海俄罗斯所属部分等。

以上油田的开发存在各种问题,可能导致俄罗斯面临石油减产的危机。在俄罗斯现行税收体制下,东西伯利亚和北极地区的石油开采完全没有经济效益。如果油

价持续走低,俄罗斯政府维持既定规划的努力将变得更加困难,有可能调整产量规划。

2. 俄罗斯原油出口预测

根据俄罗斯政府的预测,未来俄罗斯国内炼油能力基本不变,但加工深度将大幅提高。在此情境下,俄罗斯原油出口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至500万桶/日(2.5亿吨/年)以上,特别是出口到亚太地区的份额将大幅提升,2020年和2030年出口到亚太的比例将分别达到33%和36%。2018年,俄罗斯向亚太地区的原油出口规模将达到164万桶/日(8200万吨/年)以上,其中,ESPO管道出口134万桶/日(6700万吨/年)以上,萨哈林出口30万桶/日(1500万吨/年)(见下图)。

3. 地缘政治影响

(1)国际原油价格变动的影响

俄罗斯是世界能源大国中将能源与政治结合最紧密的国家之一,原油出口是俄罗斯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能源出口对俄罗斯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贡献,2009-2012年,能源出口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0%、联邦预算收入的50%和投资的40%;

另一方面,通过实施能源外交战略,俄罗斯在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际地位有了大幅提升。油价下跌导致俄罗斯经济受影响,进而影响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使俄罗斯雄心勃勃的地缘政治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

未来,对外能源政策在俄罗斯战略中仍具有特殊地位。普京在第三次当选总统后,进一步明确了“立足独联体、巩固欧洲、突破北美、开拓亚太”的能源外交战略布局。根据2014年俄罗斯能源部公布的《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草案)》,俄罗斯将在保持原油出口重要地位的同时,着力推进出口产品多元化战略,相关要点包括:

与传统和新兴的能源市场建立稳定关系,推进向亚太市场的出口;

以形成欧亚范围内的统一能源市场为目的,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调控,促进俄罗斯公司融入国际体系,维护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体系中的利益;

出口产品实现多样化,在保持原油和成品油出口规模稳中有升的同时,重点推进天然气,特别是液化天然气以及电力的出口。

(2)俄乌危机对俄罗斯原油出口未产生太大影响

自2014年3月克里米亚公投事件以来,俄乌危机持续发酵和升级,最新一轮的制裁包括严厉的经济制裁,其中针对了俄罗斯银行、能源和军工企业,标志着西方和俄罗斯之间对峙局面升级。在石油领域,欧美将停止对俄提供在深水石油开发、北极石油勘探、俄罗斯页岩油等项目上的服务。

俄罗斯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体量巨大,且西方各利益集团与其有复杂勾连,对俄制裁短期不可能撼动俄大国根基,亦不可能轻易封堵其战略空间,而且在关键的油气贸易上,俄罗斯和欧盟均不会采取实质行动,因此长期对峙对各方而言均为难以承受之重,未来双方的对峙将逐步趋于缓解。制裁让俄罗斯油气公司面临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压力,也让部分西方石油公司处于观望状态,但制裁并没有阻止西方同俄罗斯企业的日常业务往来,埃克森美孚、道达尔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依然按计划保持着与俄罗斯合作的项目。

危机促使俄罗斯能源出口东移南下的步伐开始加快,俄罗斯与亚洲及金砖国家的合作关系将加速走强。如果危机持续,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国等金砖国家将极有可能会成为俄罗斯油气市场、资金、技术和设备的重要支持来源。

(3)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已就原油生产和贸易签定了一系列协议及备忘录

中国和俄罗斯已签署多个原油供应长期贸易合同。俄罗斯将对中俄原油管道(东线)扩容至2018年的3000万吨/年,同时通过中哈原油管道(西线)自2014年1月1日开始增供原油700万吨/年。俄方还承诺在中俄东方石化(天津)炼厂建成投运后,每年向其供应910万吨原油。中国石油与俄罗斯石油签署了共同开发巴伦支海、伯朝拉海、伊尔库茨克州等多个油气田的合作备忘录。此外,

俄石油与中国石化签署了预付款出口合同备忘录,从2014年起的10年内,俄石油每年向中国石化供应原油1000万吨。

加强与中国的能源合作,特别是扩大对中国的油气出口,对俄罗斯来说具有一系列优势,包括便利的地理位臵、巨大的市场容量、高度的政治互信(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已有的合作基础等,这是俄罗斯降低外部风险、为该国经济发展获取资金和资源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俄罗斯未来的原油产量依然主要来自西西伯利亚和伏尔加—乌拉尔油区,但老油田进入产量衰减期将不可避免,未来产量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东西伯利亚、北极大陆架以及致密油等。

俄罗斯原油出口始终以欧洲方向为主,主要通过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三大管道系统向波罗的海、中欧和地中海出口。通过ESPO管道和萨哈林项目向亚太地区出口是俄罗斯原油出口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向亚太地区出口的综合竞争力和增长趋势均强于欧洲方向。

随着地缘政治矛盾的加剧,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原油无论从经济利益上还是政治外交上都具有较多的竞争力和优势,是俄罗斯降低外部风险、为该国经济发展获取资金支持的重要途径。

俄罗斯现在的政治经济情况

世界银行提供的报告中,有两份报告,极具震撼。第一份是世界银行专家在4月17日公布的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第二份是世界银行专家12月1日宣布的分析报告:在2001年至2003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 第一份报告让人震撼,是让人们知道,有一种经济增长,叫“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开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的工资和人均收支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的增长,超过了200%。8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2倍。 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约合人民币3650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2万卢布,折合人民币6700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人民帀3200至3360元)之间。 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领域的。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随着经济增长,俄罗斯各地每一个季度都调整“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也就是“贫困线”。最低生活标准每一季度由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制定,用于评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作为制定补助金、补偿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项。莫斯科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为月5124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700元,北京市2006年7月1日起,基本生活费确定为每人每月448元,仅为莫斯科最低生活费标的26%),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5795卢布,退休人员3533卢布,儿童是4381卢布。与中国东北接壤的滨海边疆区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费标准定为月4362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450元,与之接壤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行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是1997年制订的,市区每人每月200元,阿城

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的发展及现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月 Journal of Q iqihar University (Phi&Soc Sci ) M arch 2010  [收稿日期]2009-10-16 [作者简介]李敏(1976-),女,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俄罗斯问题研究。 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移民的发展及现状 李 敏 (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移民;中国威胁论 [摘 要]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出现了严重的人口危机,特别是在远东地区。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移民为远 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即使两国关系正朝着历史最好状态发展的今天,仍然存在着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近几年在俄罗斯出现的“中国人口威胁论”问题。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在俄远东中国移民的历史、现状,来寻求解决移民问题的途径,以此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中图分类号]DF41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0)02-0024-03 The D evelop m en t and Presen t Cond iti on of Ch i n ese I mm i gran ts i n the Far Ea st of Russi a L I M in (Daqing Nor mal University,Daqing 163712,China ) Key words:Russia;the Far East;i m m igrants;China -threat Abstract:After the breakup of USSR,Russia was p lagued with seri ous populati on crisis,es pecially in the Far East .Chinese i m 2 m igrants t o Russia have been making great contributi on t o the econom ic devel opment of the Far East since the m id -19th Century .However,although the t w o countries ’relati onshi p is going for the better,there are still many p r oblem s t o be s olved,f or instance,the is 2sue of “Chinese populati on -threat ”in Russia in the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hist ory and p resent conditi on of Chi 2nese i m m igrants in Russia ’s Far East,and discusses the ways t o s olve the issue of i m m igrants s o as t o p r omote the friendly communica 2ti on bet w een the t w o countries . 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的七大联邦区之一,面积为621.59万平方公里,占整个俄罗斯土地面积的36.4%;人口仅700万,占全俄总人口的5.3%。较低的人口数量和广阔的土地面积极不相适 应。有资料表明,沙俄时期就曾有中国人在远东从事采矿、淘金、狩猎。自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后,远东地区为发展经济,开始实行对外开放,中国人又重新出现在这里。中国人给远东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此出现了“中国人口威胁论”等不利言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远东地区领导人和居民会认识到中国人的进入是利大于弊的,从而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发展两国经济,达到互利互惠。因此,我们结合在俄远东各个时期的中国移民状况来寻求解决移民问题的途径。 一、沙皇俄国时期的远东中国移民 有资料显示,1860年前后,即《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之时,在乌苏里边疆区居住着2000-3000名来自中国的狩猎者、淘金人、采参人以及流放至此的罪 犯。在该地区长期定居的有872名中国人,他们兴建了341座农舍。[1] 一些俄罗斯学者也证实,早在19世纪上半叶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就有中国人 生活的痕迹。例如,沙俄时期极为著名的乌苏里边 疆问题专家阿尔谢尼耶夫(В.К.Арсеньев)在自己的文章和著作中再三指出,至少在签订《中俄瑷珲 条约》(1858年)和《中俄北京条约》的三十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居住在上述区域 [2] 。自19世纪60年代 起,在远东出现了大量的中国劳工,原因有二,一是沙俄政府大规模开发远东,劳动力严重缺乏;二是中国北部边境贫穷、落后所致。70年代中期,为在哈巴罗夫斯克修建军营,从中国的山东和直隶运来了第一批中国工人,约150名。1886年金矿企业“阿穆尔河上游公司”雇佣中国人采金,而在此前的200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 尽管新能源的发展步伐在加速,但不可否认,在近期石油仍将主导能源市场,石油供需关系的变化仍将牵动全球主要国家的神经。因此,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地缘政治因素依然会导致原油价格的波动,提供可能的投资机会。 近期主要政治经济事件,如伊拉克骚乱、中国经济放缓、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第六次战略对话,将如何影响原油价格走势? 为更好的把握原油市场,我们在这份报告中将回顾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化及其主要诱因,结合当前原油进出口现状及市场预期,根据即将出现的政治经济事件对原油价格的走势进行判断。 1.回顾:石油价格的历史 1.1 原油价格的三个主要阶段 20世纪工业化发展不断推动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其中石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石油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需品。而经济能力及其支撑的军事力量是每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话语权的决定因素,因此,各国均密切关注原油的产出及其波动情况。 所以,原油价格的波动,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中东西非等石油输出国之间以及主要经济体与石油输出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层面互相博弈的最终体现。基于此,我们得以通过原油价格的历史波动来窥探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概貌,以期更好的把握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

图1展示了1983年以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长期看来,油价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2)2003年-2010年,剧烈大幅波动;(3)2011年至今,在100美元左右波动。 前文中提到,原油价格是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政治经济博弈中不同力量的最终表现;因此,价格的三个阶段体现了决定性力量之间相互抵消或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其主要原因有两个:(1)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都更加理性(欧佩克部协调更加成熟,对原油产出的调控能力增强;欧美日等主要消费取措施降低对欧佩克的依赖);(2)虽然突发事件发生时,油价涨跌幅都很大,但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独立且持续时间较短,需求和供应多有时间调整,因此油价始终保持在10-40美元区间。 第二阶段(2003年-2010年),这个阶段是国际油价最具有戏剧性变化的时期:6年,由20美元涨至145美元,然后半年(2008年7月-12月)由145美元跌至34美元。期间,油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是:美国、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石油需求量大增,推高油价。与此同时,该时期其他政治经济事件均推动油价上涨,而没有力量对高油价施压,如2002年委瑞拉军事政变导致该国石油产量暴跌;随后2003年3月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作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的伊拉克产油几近于零;美国及其他OECD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很低以及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等。诸多因素合力将油价逐渐推高,导致各产油国均全力输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受重创,石油需求大幅减少,导致石油产量严重过剩,油价由145美元暴跌至34美元。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油价在100美元左右波动。油价经历过2003年-2010年的疯狂持续上涨及随后短期暴跌,目前进入较平稳态势。与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相似,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事件中没有一股强劲力量(如第二阶段中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推升或者压低油价,且不同事件发生相对独立,不同油价影响因素之间相互抵消;因此,油价保持相对平稳。 1.2原油价格变化及同期世界相关事件 进一步,我们总结了1948年-2014年原油价格短期变化及相应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事件(表1)。正是这些事件的力量的相互加强或相互制约,最终决定了油价的变化。对这些事件的深入了解,将增强我们对于油价变化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俄罗斯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

2016年俄罗斯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 俄罗斯能源概况 2016年,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量为6.74亿吨标准油,其中天然气占52.2%、石油占22.0%、煤炭占13.0%、核能占6.6%,可再生能源占6.3%。可再生能源以水电为主,当年水电发电量为186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了9.5%。 2016年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结构1 主要政策措施 俄罗斯联邦能源部是联邦政府机构,负责能源领域的公共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包括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能源。 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俄罗斯需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其中关键就是能源发展战略必须从传统模式向可再生能源转变,逐步减少对传统石油、天然气的依赖。因此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替代化石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俄罗斯能源政策也在开始转变。 2013年6月,俄罗斯能源部通过了“在电力市场推广可再生能源的机制”449号法令。通过每年一次的招标确定发电容量补贴合同。只有容量不小于5兆瓦风电、光伏和容量不大于25兆瓦的小水电有资格参加。投资成本最低的项目中标。中标的项目可获得15年的电力容量补贴。一旦发电厂不能满足事先协议的发电能力,则其发电能力补贴就会相应降低。同时投标项目还必须满足本地化率要求。 1BP,世界能源统计2017,2017-6-14

通过招标产生的项目需要签署“供电协议”,协议规定了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和期限。449号法令和联邦电力法32条都规定要优先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 在2013年9月的第一次全国可再生能源项目招标中,有39个项目中标。中标项目公司将在2014-2017年建设1100兆瓦风电和710兆瓦太阳能项目。2014年6月举行了第二次招标,中标公司将在2015-2018年建设57个、共567兆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其中包括53个太阳能项目、共496兆瓦,1个风电项目、51兆瓦,三个小水电项目、共20兆瓦。太阳能在中标项目中占有主导地位。这是因为风电受到50%以上本地化率的约束较强,而太阳能部分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2015年3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了俄罗斯电力法修订案,旨在刺激全国电力市场中的可再生能源销售。新措施适用于各类可再生能源,包括沼气、生物质能、填埋气、太阳能、风能以及小水电。修订案指出,可再生能源电价将由俄罗斯各地区的监管机构采用新方法制定。 2015年7月,俄罗斯政府颁布第1472号法令,提高了对风电和小水电项目的补贴额度,降低了2016-2018年风电项目的国产化率,同时将风电项目的实施期限延长到2024年。2015年11月颁布的2279号法令,规定2015年及以后投标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最大资本支出额按照2015年11月的卢布汇率进行调整。 2015年夏季,由于卢布大幅下滑,预定的两轮清洁能源招标计划被迫延期。2015年12月俄罗斯启动了第三轮清洁能源招标计划。此次清洁能源项目招标将在2016-2019年间建设,共计365兆瓦,包括280兆瓦太阳能项目,25兆瓦风电项目以及49.8兆瓦的两个水电项目。 2016年6月,在俄罗斯的第四次可再生能源招标中,俄罗斯国有核电公司Rosatom 成为唯一投标者,并中标610兆瓦风电项目(2018年150兆瓦,2019年200兆瓦,2020年260兆瓦),总投资额约为13亿美元。俄罗斯经济形势下滑、严格的本地化率要求和项目补贴的减少是影响投资者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市场和产业发展 (1)水电 水电在前苏联时期便得到重视并一直发展至今。俄罗斯水电装机容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五,位于中国、巴西、美国和加拿大之后。2016年,俄罗斯已投入运行的水电装机容量为5171万千瓦,水电占总发电量的17.2%。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背景及措施

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中俄经贸】 俄罗斯远东地区 开发背景及措施分析 杨学峰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摘要]基于俄罗斯远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及相对落后的经济现状,俄罗斯政府一直致力于该地区 的开发。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其开发进程缓慢且目标未能顺利实现。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相继上任后,为扭转远东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开发政策,以推进远东地区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8-0044-02 作者简介:杨学峰(1973-),男,吉林省德惠县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 俄罗斯经济、中俄经济合作。 一、俄罗斯政府重视远东地区开发的背景因素分析(一)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且人口逐年减少,威胁国家安全 一直以来,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经济发展比较顺利、相对发达,然而远东地区发展比较落后。普京执政以来,虽然俄罗斯的经济形势不断好转,但远东地区落后的局面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导致当地人口逐年减少。1990年,俄罗斯远东联邦区人口为804万,此后人口状况持续恶化,2002年初人口降至703.75万,截至2004年底,远东联邦区共有人口659万, 15年内人口减少了145万,人口损失近20%。2010年俄罗斯最新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人口下降幅度最大, 减少了6%,所剩人口不足630万,当地大量居民选择迁移到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居住和谋生。 基于此现状,俄罗斯研究专家扎哈洛夫认为,在俄罗斯北部和远东地区,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目前其状况具有灾难性,萨哈林、马加丹、楚科奇等远东地区3/4的居民选择迁徙到欧洲部分居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仅在同中国接壤的一些俄罗斯边境地区, 近五年来就已经迁走了60万人,而且所剩居民的思想也不稳定,难以做到安居乐业。这意味着,如再不加大对远东地区的开发力度,远东地区不仅有可能在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中被边缘化,而且还会出现人口真空现象,近而威胁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二)俄罗斯经济实力迅速提升为支持远东地区的开发提供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缓和与俄罗斯国内形势的根本好转,俄罗斯政府加大远东地区开发力度,并将更多 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远东地区开发建设上。进入21世纪,俄罗斯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特别是2003—2008年,俄罗斯经济每年都以6% 8%的速度增长,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除2009年为负增长外,其它几年均实现正增长,尤其是2011年增长速度已经达到4.2%。同时,俄罗斯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底,俄罗斯国际储备为4986.49亿美元,较上期增加了192.7亿美元,同比增长4%,在世界外汇储备排行榜上位居第三。这些有利条件为远东地区的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而促进了国家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俄罗斯政府以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实施远东开发战略 俄罗斯远东与中国东北地区共同拥有长达4000多公里边界线,所以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给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带来重要机遇。2009年9月,中俄两国政府签订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纲要规划包括口岸及边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运输合作、合作园区、劳动合作、旅游合作以及人文合作项目,并提出了一批在两国地区间合作的重点项目。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优势分析(一)区位优势 俄罗斯远东联邦区地处俄罗斯东部边陲,北面依傍远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南面隔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与中国相邻,与中国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拥有4300公里的公共边界,东面濒临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东南方与日本、南北朝鲜环抱日本海。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俄罗 44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报告

尽管新能源的发展步伐在加速,但不可否认,在近期石油仍将主导能源市场,石油供需关系的变化仍将牵动全球主要国家的神经。因此,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地缘政治因素依然会导致原油价格的波动,提供可能的投资机会。 近期主要政治经济事件,如伊拉克骚乱、中国经济放缓、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第六次战略对话,将如何影响原油价格走势? 为更好的把握原油市场,我们在这份报告中将回顾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化及其主要诱因,结合当前原油进出口现状及市场预期,根据即将出现的政治经济事件对原油价格的走势进行判断。 1.回顾:石油价格的历史 1.1 原油价格的三个主要阶段 20世纪工业化发展不断推动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其中石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石油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需品。而经济能力及其支撑的军事力量是每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话语权的决定因素,因此,各国均密切关注原油的产出及其波动情况。 所以,原油价格的波动,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中东西非等石油输出国之间以及主要经济体与石油输出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层面互相博弈的最终体现。基于此,我们得以通过原

油价格的历史波动来窥探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概貌,以期更好的把握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 图1展示了1983年以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长期看来,油价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2)2003年-2010年,剧烈大幅波动;(3)2011年至今,在100美元左右波动。 前文中提到,原油价格是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政治经济博弈中不同力量的最终表现;因此,价格的三个阶段体现了决定性力量之间相互抵消或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其主要原因有两个:(1)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都更加理性(欧佩克部协调更加成熟,对原油产出的调控能力增强;欧美日等主要消费取措施降低对欧佩克的依赖);(2)虽然突发事件发生时,油价涨跌幅都很大,但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独立且持续时间较短,需求和供应多有时间调整,因此油价始终保持在10-40美元区间。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马蔚云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世界人口的发展经历了大约30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世界人口从公元元年的3亿增长到1750年的8亿。一般认为,由于工业革命和西方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自以1750年为起点的现代时期以来,世界人口加速增长。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1990年为53亿, 2000年为62. 3亿,到2050年将突破100亿。 俄罗斯人口作为世界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世界人口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其变动趋势同世界人口相比,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人口数据资料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渠道:人口普查、人口登记和人口调查。据考证,俄罗斯最早的人口调查始于1719年。当时为了掌握信仰东正教居民的情况,教会和警察局对人口进行清查,为最早的人口统计。1897年,俄国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从1719年最早的人口调查至今,俄罗斯人口的发展经历了近300年历史,总的趋势是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等条件各不相同,俄罗斯人口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719~1917年的沙俄时期,为加速增长期;1917~1991年的苏联时期,为缓慢增长期;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当代俄罗斯时期,为平缓下降期。很显然,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准确性不高。因此,我们把1897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后俄罗斯人口发展作为分析的重点,尽可能地利用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可靠资料并结合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变化,阐释俄罗斯各个时期人口的演变过程。 一沙俄时期人口演变

有资料表明, 18世纪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为9. 9‰,出生率为51‰,死亡率为37‰,自然增长率为14‰。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为11. 7‰,出生率为60‰,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9‰;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为9. 7‰,出生率为50‰,死亡率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1801~1860年,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 2‰,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未发生变化)。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下降为10. 6‰,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49‰,自然增长率下降为6‰;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 10.1‰,出生率为50‰(未发生变化),死亡率下降为35‰,自然增长率上升为15‰。 以上即是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其准确性不高,因为缺乏全国性的人口统计和调查情况。其一,统计的人口仅限于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其二,统计的人口仅限于纳税者或有纳税义务的男性人口;其三,未统计人口的城乡结构;其四,未统计婴儿死亡率。不过,根据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米罗诺夫提供的资料, 1858年和1897年俄国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分别占当年国内总人口的85%和84%。也就是说,以上人口统计资料虽然不完整,但却反映出当时俄国人口的基本状况。 1897年俄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统计质量大大改善,而且人口统计数 字比较接近实际。当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为1. 282亿,其中城市人口2 010万,占16%,农村人口1. 081亿,占84%。到1914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达到1. 657亿,其中城市人口为3 060万,占18%,农村人口为1. 351亿,占82%。 这一时期,沙俄人口出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主要归功于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 其一,工业革命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人口增长。始于18世纪中期发轫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19世纪30~40年代扩展到还在农奴制统治之下的

俄罗斯远东公路运输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俄罗斯远东公路运输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蔚云 运输业是维系一国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正常进行、促进该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是支撑一国经济、决定该国经济水平的前提条件,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普京总统提出的到201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能否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运输业的发展。 据俄罗斯学者测算,俄罗斯由于道路网发展不够和道路技术状况原因,每年损失4.5亿~5亿卢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如果公路运输业目前状况不能得到改变,将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俄罗斯目前汽车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74%。专家提醒说,汽车运输的作用将来还会提高,最近几年汽车货运量将增长约0.8倍。从俄罗斯道路网目前发展情况和货流水平来看,商品成本中运输部分占15%~20%;俄罗斯运输部长Н. 列维京坦言,这个比重人大高于发达国家7%~8%的平均水平。统汁显示,俄罗斯全国1/3以卜的联邦级公路和15%的桥梁的技术状况令人担忧[1]。 俄罗斯政府总理М. 弗拉德科夫在2004年6月的一次会议上称:“道路状况的问题过去一直存在,而现在特别尖锐,因为我们在解决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任务时,公路将是一个薄弱环节。”[2]而远东的公路交通运输业的问题更为严重。 一远东公路交通运输业现状 远东的公路交通运输业是在卫国战争后发展起来的,尤其从1970~1990年,货运量呈不断增长态势:1970年汽车货运量达到8990万吨,1980年达到1.126

亿吨(增长25%以上),1985年为l 040万吨,1990年进一步增长到l 135万吨。在各类运输中,汽车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以1990年为例,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汽车运输占各类运输的比重达到41.3%,滨海边疆区为31.9%,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为29.3%,阿穆尔州为37.3%,堪察加州为93.8%,马加丹州为8.59%,萨哈林州为5l%[3]。 必须指出的是,同俄罗斯各经济区相比,远东经济区汽车运输业比较落后:以1991年为例,汽车公路密度位居俄罗斯各经济区倒数第一;汽车公路网总长度近5.1万公里,其中硬面公路运营里程为2.5544万公里,仅为全俄平均水平的1/5;而在汽车公路网中仅有5000公里的路面是完好的。此外,汽车公路网分布极不平衡,7]%的硬面公路在南部地区,而在北部地区冬季广泛使用临时性公路即所谓的“冬季公路”。 远东公路运输业最好的年份为1990年。从1991年尤其是改革以后,远东公路运输业陷入危机,货运量和客运量等相关指标虽个别年份偶有上升,但总的趋势是下降。 (一)公路建设情况 1990年远东公路密度为每千平方公里4.1公里,1995年达到每千平方公里5公里,2000年进一步增长到每千平方公里5.5公里。远东所有联邦主体公路密度均有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是马圳丹州,从1990年的每千平方公里1.7 公里增K到2000年的每千平方公里4.8公里,增长182%;增幅最小的是犹太自治州,从1990年的每千平方公里44公里增长到2000年的每千平方公里45 公里,微增2.27%;滨海边疆区和萨哈林州没有变化,1990年和2000年每千平方公里均为43公里和21公里[4],由此可见,在远东各联邦主体中,犹太自治州的公路交通最为发达,每千平方公里拥有公路45公里(2000年数字,下同)

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成千城市在消失

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成千城市在消失如果城市和村庄有生命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城市无疑已进入垂暮之年这些计划经济时代的璀璨之花正一朵朵凋零行将就木 ?6?7?6?7 当你走进这些掩映在森林、草原和海港间的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的小城和村庄如同进入了一个个城市墓群这不是虚幻中的世界也不是斯皮尔伯格的星战大片的爆破拍摄现场。这是真实的世界。——你若问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废墟在哪儿答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它的面积有多大答1200万平方公里。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废墟不同俄罗斯的废墟不是一个废车库、一栋废农舍一座废工厂而是整座整座的城市整片整片的村庄。由于人口锐减和剩余人口向欧洲回迁在这里一座座工厂、城市和村镇在废弃。这片废墟的分布范围可用壮观和浩瀚来形容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1 200多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到处都有它的踪影和“雄姿”这里正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废墟和民用废墟。——你若问世界上最大的焚化场在哪儿答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它的范围有多大答从南到北跨越了20个纬度从东到西跨越9个时区。在这里不需要焚化炉城市建筑、街道、港口的硅酸水泥被风化成了沙土钢材、型材被锈蚀变成了金属碎渣。村舍变成了木屑和泥土。西伯利亚和远东那一座座城市和村庄正被岁月无情的焚化。如果城市也有生命这里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墓群——你若问世界上最大的填

埋场在哪里答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它的长度有多长答从乌拉尔山向东一直到楚科奇半岛绵延上万公里。这里原本就是核废料、化工废料有毒物质的填埋场和倾倒场地现在又多了一大批填埋物——城市和村庄。2004年的数据显示在俄罗斯15.5万个村庄中有1.3万个已经废弃3.5万个村庄居民人数不到10人。据此诺夫哥罗德州的数据推算近几年消失的村庄数估计有2.5万个这些村庄分布在森林中、草原上、小河旁大自然正将废弃的村庄默默的填埋。让我们近距离的看一看这些已经或即将在地图上消失的城市和村庄。这是位于俄远东马加丹州的小城谢姆昌Сеймча表面看他还是一座城市掩映于青山碧水之中实际上已经是空无一人、杂草丛生的荒废的空城。这是废弃的谢姆昌空城的冬景。由于没有了人烟谢姆昌冬天的积雪都是纯净的。以后这里只能作为遗址出现了。这座小城叫做卡德昌Кадыкчан建于1943年曾经作为流放政治犯的的古拉格集中营这是一座工矿城市该城于2003年4月4日被正式废弃城市中还有个别老人抱守残年。欧洲才是俄罗斯人的家回去吧这是位于俄罗斯远东极东地区楚科奇州的小城共青城 Комсомольский尽管他的房屋还很“完整”街道还很齐整但街道上空无一人房屋里也人去楼空整座城市死一般沉寂。已如同鬼城。该城于1998年废弃。这是位于俄罗斯北极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小城奴姆基Нумги该城距鄂毕湾约200公里

冷战后俄罗斯的远东发展战略

2008年03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Mar.2008第34卷 第2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S ocial Sciences) Vol.34No.2 冷战后俄罗斯的远东发展战略Ξ 李 彤 (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列教研部,内蒙古通辽028043) 〔摘 要〕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宝地,它与亚洲的东北亚毗邻,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随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一地区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冷战后,俄罗斯政府制定了远东发展战略。特别是普京 总统执政以后,进一步提升了俄罗斯远东的发展战略。其主要内容是:经济上与国际合作,促进远东地区龙头 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能源产业的发展;政治上增强国家的凝聚力,防止远东去俄罗斯化;军事上,加强远东的军 事力量,保障远东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通过这些战略措施的实施,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前景将十分乐观,并 将对俄罗斯的振兴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15(2008)02-0059-04 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占其领土面积的50%,拥有多种储量丰富的经济发展的所必需的原料,且质量上乘,这一地区的自然资源潜力,是俄罗斯任何一个地区都无法比拟的,在全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0年,远东的西伯利亚人口占全俄的16%,但创造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工业总产值均占全俄的25%以上,西伯利亚地区的碳化合物原料、有色金属、贵金属、木材及水力资源占全国的绝大部分。其中,可开采的石油探明储量占全俄的77%,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占全俄的80%以上。基于此,俄罗斯在远东的战略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利用远东地区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促进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提高其综合国力。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突显了远东地区在俄罗斯的重要地位,为俄罗斯重新调整远东发展战略提供了契机。 一、俄罗斯的远东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和客观依据 俄罗斯之所以制定远东地区的发展战略,有其时代背景和客观依据,是由以下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有利的地理位置与地缘优势 俄罗斯是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其中大部分领土面积在亚洲。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与东北亚地区进行经济联系的重要门户和纽带,陆路、水路交通十分便利,其可利用港口19个。特别是南部的滨海边疆区拥有一个国内外著名的包括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纳霍德长港、东方港在内的港口群。这些港口距东北亚各国都比较近,海运十分便利。在陆路,俄罗斯东部地区与中国有三条铁路相通,还有两条铁路即将运营,这些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特别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相继失去黑海、波罗的海和里海的主要港口,更使俄远东地区的各大港口的地位尤为重要。俄罗斯有1000多公里海岸面向亚洲方向,亚太地区使俄罗斯有机会通过参加多边经济合作实现同世界经济一体化。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俄罗斯吸取各国经济改革的经验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这一地区不仅对俄远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对整个俄罗斯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实现多级制衡与平衡外交的需要 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尽管表示作西方可以信赖的伙伴,但西方国家还是竭力贬低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使它在国际事务中难以发挥一个大国的作用。俄罗斯不甘心做配角,欲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某种抗衡,在未来国际新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在俄罗斯看来,要恢复大国地位,就必须使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达到有其参与的某种平衡,以为其东部安全和经济重建提供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多极制衡”就成为东北亚秩序的首 Ξ〔收稿日期〕2007-11-29 〔作者简介〕李彤(1968—),男,河北辛集人,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列教研部200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与政治。

1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

1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 1.1 1973年以前的低油价阶段 1960年OPEC成立以前,石油的生产和需求受西方国家控制,油价处于1.5~1.8美元/桶的垄断低水平。1960年9月,OPEC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成立后围绕着石油的生产权和定价权不断与西方跨国公司进行斗争。从OPEC成立到1970年,原油价格一直保持在1.8~2美元/桶的水平上,可见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OPEC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控制油价的能力微不足道。1970—1973年,随着OPEC在一系列谈判中的胜利,原油价格的决定权主体开始发生变化,原油标价出现上升迹象,到1973年10月油价接近3美元/桶。 1.2 1973年10月—1978年,油价上升与第一次石油危机期 这一时期,OPEC国家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进而联合起来,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并以石油为武器打击欧美发达国家,维护民族利益。1973年10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油价急剧上涨,从10月的接近3美元/桶涨到1974年1月的11.65美元/桶,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1974年2月尼克松建议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消费国会议,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IEA),能源问题成为国际政治外交中的重要议题,OPEC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1974—1978年原油价格稳定维持在10~12美元/桶的水平。 1.3 1979—1986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及其消化阶段 1979—1981年第二次能源危机时,布伦特油价狂涨到36.83美元/桶。借助两次石油危机,OPEC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手中完全夺回了石油定价权。1981—1986年为OPEC实行原油产量配额制的较高油价时期,布伦特油价从36.83美元/桶缓慢降到27.51美元/桶。随着非OPEC产油国原油产量的增长以及节能和替代能源的发展,OPEC对油价的控制能力不断下降,原油价格也开始不断回落。1986年,油价急剧下跌到13美元/桶左右。 1.4 1986—1997年,实现市场定价的较低油价时期 此时期,由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石油成本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OPEC单方面决定,转向由OPEC、石油需求和国际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国际油价基本实现市场定价。布伦特原油均价在 14.3~20美元/桶的水平上徘徊波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时油价出现短期大的涨落除外)。 1.5 1997年以来,国际油价短暂下跌后的大幅度上升,直至2008年急剧跌落的阶段 受亚洲金融危机、需求下降以及OPEC不适时宜的增产,布伦特原油价格从1997年1月的24.53美元/桶下降到1998年12月的9.25美元/桶的最低价。然后从1999年3月开始反弹并一路攀升,2000年8月突破30美元/桶,2000年9月7日最高时达到37.81美元/桶,短短18个月涨幅达3倍之多,创“海湾战争”以来的油价新高。2003年之后,油价更是一路持续上涨,终于在2008年7月创下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纪录,并在5个月之后的2008年底戏剧性地下挫到40美元以下。 2009年至今快速回升高位震荡阶段 油价在2008触底之后,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回升,油价也相应进入了回升阶段。并于2011年达到115美元之后在高位宽幅度震荡。 2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历史解读 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过程中,1960年9月OPEC成立以前,原油价格在美国和跨国公司的垄断控制下,为垄断价格;OPEC成立至1973年处于成长时期,它对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影响力很小。我们在这里着重从1973年以后石油逐步市场化以后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图2)。 2.11973—1974年阿拉伯石油禁运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随之卷入了战火,尼克松总

俄罗斯远东地区港口概览

[转载]俄罗斯远东地区港口概览 在俄远东太平洋沿岸, 从南向北分布着32个海港。这些港口时间最长的只有一百多年历史, 但它们对于俄辽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来说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俄确立东部地区开发战略, 以路求兴谋发展, 这些陆海联运枢纽的作用和地位就更加突出。研究这些港口的现状和前景, 不仅有助于了解俄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于中国与这一地区合作的布局与规划也将有重要的价值。 一俄罗斯远东港口总体介绍 据俄最新公布的数字, 俄太平洋沿岸海港共计32个, 其中商港22个, 渔港10个, 此外还有三百多个泊湾。年货运量在100万吨以上的港口有滨海边疆区的东方港、纳霍德卡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波西耶特港,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瓦尼诺港, 堪察加州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和马加丹州的马加丹港。其中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港口直接与铁路干线相连, 在国际货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堪察加州、马加丹州港口主要用于满足地方运输需要。随着萨哈林岛(库页岛)大陆架石油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 萨哈林岛港口霍尔姆斯克港和科尔萨科夫港的运输地位正在逐步提升。 (一) 滨海边疆区港口 东方港: 位于滨海边疆区, 日本海海岸弗朗戈里亚湾,

北纬42°46′, 东经133°3′, 距纳霍德卡市20公里。东方港是俄远东地区最大、最深的港口, 也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终点站。东方港按货运量居全俄第三位, 仅次于新罗西斯克和圣彼得堡, 装备了大功率装卸设备, 有深水码头。主要用于俄出口货物及西欧至亚太地区过境货物运输。全年可通航, 1-2 月冰冻期须由拖船牵引。港内有15个货运码头, 泊位线全长4公里。船舶最大排水量为15.5米, 长28 米, 宽40米。主要码头包括: 全俄最大的煤炭专业码头, 年货运能力11200万吨, 可停泊15万吨巨轮, 由东方港股份公司负责运营。 化肥码头可容2.5万吨轮船停泊, 年货运量可达250万吨, 运营公司是东方—乌拉尔港有限责任公司。 木材及散装货物码头, 由东方港股份公司运营, 可装卸原木、加工板材及拖货物, 如水泥、砖、煤等。 甲醇装卸码头, 刚刚投入使用, 由东方石化港股份公司运营。 东方港也是全俄最大的专业化集装箱港口之一, 过货能力每年30万标准箱。共有4个码头, 两个由东方港股份公司运营, 另两个由东方国际集装箱服务公司运营。 此外, 还有农化东方出口股份公司所属码头, 用于装卸木材及拖货物;“CK”小港有限责任公司码头, 共3 个, 用于 装卸木材及拖曵货物。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当前世界也经济大国,对世界政治、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作为“金砖国家”的之一的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之一。今年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14769亿美元。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10年各国GDP排名中,俄罗斯排名第十,而相对于其亿的人口来说,其10521美元的平均GDP就比像中国、印度、巴西等经济实力雄厚但人口也相对较多的其他发展中大国要有优势,排名世界第54位。在原料出口型经济结构下,俄罗斯经济长期与国际能源市场密切挂钩。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几乎成为俄罗斯经济的“命根”。俄罗斯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往往与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为俄罗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能源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与不可预见性也使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俄罗斯一波三折的经济发展进程 1991年,苏联解体后成立的俄罗斯联邦,叶利钦从西方经济学那里,引进了“休克疗法”,价格放开、卢布自由兑换和经济私有化,进行了一场激进的经济改革,希望借此跨入市场经济轨道,跻身西方发达国家之列。不料事与愿违,俄罗斯经济非但没有起色,反倒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不顾国情盲目改革,使俄罗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休克疗法的对于俄罗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经济连年萧条,物资匮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到了1997年,俄罗斯的经济似乎有了转机,但1997到199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沉重的打击了俄罗斯刚刚复苏的经济形势。 普京接掌政权后,俄罗斯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朝着国富民富的目标大步前进,其发展变化令全世界惊叹。俄罗斯在普京总统的带领下迎来了一个为期10年的春天。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人的工资和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了200%。2007年俄罗斯的宏观经济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俄罗斯业已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到近7年来的最高水准,据俄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俄多项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十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二倍。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 2万卢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之间。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公共领域。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而对比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