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_百度.

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_百度.

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_百度.
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_百度.

南京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

姓名:钱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项目管理

指导教师:韩之俊;杜力

20081223

摘要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际体系设汁肢订价方法研究

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标准竞争,谁掌握了标准话语权,谁能将技术转化为标准从而取得经济收益,谁就争取到了发展的主动权。因此,对当前我国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推进措施,无疑具有相当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以标准化战略的一般理论为依据,阐述了标准化战略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明确了标准化战略的特殊性,构建了一套具有较好实际操作性和科学性的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证分析部;:、,本文以我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并利用因子综合评分的结果对各城市进行了排序,详细剖析了各城市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效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当自{f标准化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工业体系较为完善,较早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北京、深圳等城市表现出较好的竞争优势。最后,本文根据实证

研究的评估结果,结合我国标准化战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用因子分析法来评价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将为我国标准化战略评估其自身实力提供很好的技术方法,并利于政府采取相应对策来推进标准化战略进程。关键词:标准化战略,因子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Abstract

Intoday?Sworld,theeconomiccompetitionandcompetitionamongenterprises

manifestsasthecompetitionofstandardsto

alargeextend.Theonewhohasthediscourserightofstandards,who

canconverttechnologyintostandardsinordertogamprofit,willalsograsptheinitiativeofdevelopment.Therefore,there?S

nodoubtthatmakin2objectiveandcomprehensiveanalysisandevaluation

oncurrentstandardizationstrategyofourcountryaswellasmakingeffectiveboostmeasurehasgreattheoretlcalvalueandpracticalmeaning.

ThisarticIefirstlvtakesthecommontheoryonstandardizationasabasis,describes

thebasicconceptandcharactersofstandardizationstrategy,defines

theparticularityofstandardizationstrategyanddesignsanevalumionindexsystemofstandardization

strategywhichhasgoodpracticaloperability

andscientificnature?Inthedemonstrationanalysispart,

factoranalysisisusedtodeterminetheweightofeachindexbytaking19deputyprovincialcitiesandoverinChinaasexamples.Allthecitiesareordered

accordingtotheresultsoffactoranalysistoanalyzethe

statusofimplementationofstandardizationstrategyineachcity.Theresultofdemonstrationanalysis

showsthatthestandardizationstrategyofchinaisstillinthestartingstage.Cities

suchasBeijingandShenzhenhavemorecompetitiveadvantagebecausetheyimplementstandardization

strategyearlier.TheyownstrongR&Dcapabilityandcomprehensivemodemindustrial

svstern.Lastly,thisarticlepertinemlyputforwarda

seriesofsuggestionsaccordingtotheresuItofdemonstrmionanalysisandtheactualsituationofstandardizationstrategy

ofChina.

Usingfactoranalysistoevaluatethestatusofimplementation

ofstandardizationstrategywillprovideperfectmeasureforevaluatingitsownstrength.It?Salsobeneficial

fortaking

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topromotetheprocessofstandardizationstrategy.

Keywords:standardizationstrategy,II

factoranalysis,evaluationindexsystem

声尸明

本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在本学位论文中,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学位论文做出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

研究生签名:互丛乏.砂口。罗年,调0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理工大学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并授权其保存、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对于保密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乙、

研究生签名:气丛二蓼纱,譬年,-月4日

硕l:论文●

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汗价方法fiJf究l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标准作为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一部分和产品质量仲裁的准则,在促进贸易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这样说,“一流企业制标准,二流企业创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当今世界,经济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标准竞争,谁掌握了标准话语权,谁能将将自己的技术建立成为行业标准或者成为行业标准的一部分,从而以标准拥有者的身份取得高额的利润以及长远的竞争优势…,谁就争取到了市场的主动权。

为在国际贸易领域占据有利位置,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美国、同本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强了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出标准化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垤?,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标准管理和运作机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标准化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基础工作。但与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盟国家相比,我国标准总体水平很低,标准老龄化现象严重,标准人才缺失,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标准化,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产业链的中低端,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国际竞争力,标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许多领域尚未建立有效的标准体系131。

当自西,我国『F进入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新型工Nk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和i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摆脱糟l放型的发展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需要尽快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统一管理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标准化体系;面向市场、反应快速的标准化运行机制;企业为主、广泛参与、透明度高的标准化工作运作模式一1。通过标准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促进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联动,增强我国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使经济更快、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化的轨道,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伞而、健康、可持续发展,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I愉旧1。

我国标准化战略研究工作在此背景下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无可否认的是,国内外标准化宏观层面评价体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目自订还没有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国家、区域标准化宏观评价指标体系,使人很难对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此,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建立标准化战略评价指标体系,采

1绪论弼jI。论义用科学方法客观分析和评价目前我国标准化战略的发展态势,已成为标准化战略研究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不仅能够使我们科学认识我国标准化战略的发展现状,更重要的足可以通过研究来发现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推进我国标准化战略进程。

1.1.2选题意义

目前,我国国家、城市层面的宏观标准化评价理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城市层面的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需要深入研究。探讨标准化战略的涵义和内容,弄清标准化战略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科学的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理沦性和学术性。通过对标准化战略实施的进程和效果作出科学的评价和客观、深入的认识,有利于推动我国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研究,从中获取相关的经验,直接指导标准化战略实施,从而促进标准化战略发展水平的提高;一个好的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建立,一定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标准化战略的发展现状,可以很好的发现标准化战略推进中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在对标准化的发展情况的总结和存在问题的研究方面,李春田(2005)编著的《标准化概论》一书从建国以来我国标准的数量变化情况这一角度总结了我国标准化的发展情况|61。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从近年来标准化政策法规、标准发展情况、现有标准化技术组织等多个方面,对我固标准化发展情况做了全面总结。部分学者对我国部分行业的标准化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如农业、物流行业、服务

业、信息产业等在对标准化战略实证评价方面,较具代表性的有李海燕基于现代制造业的产业属性,分析了技术标准战略与现代制造业之间的关联,并剖析了现代制造业技术标准战略制定的背景及我国的现代制造业技术标准战略现状阿?。

在对标准化的经济效益方面,1975年,ISO发表了《标准化的经济效果》的报告,其中介绍了各国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宇航标准NASl524:《标准化节约的确定与计算》(1971);拉多纳和拉萨里兰的《1972年国家标准化的经济效果》(1973):松油}JL{郎的《工业标准化原理》(1973);ISO/S,rAC04830(REV.4):《J托品国际标准化优先顺序评价》(1973)等等。此外,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苏联总结了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先后颁布了七项关于标准化经济效果计算方法的国家标准。1983年~1984年,我国连续颁布了三个有关评价、论证、计算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标准,即GB3533.1-83《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和计算方法》、2

硕l:论文标准化战略实施效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订价方法研究GB3533.2-84《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论证方法》和GB3533.3-84《评价和计算标准化经济效果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方法》18…。

国外对标准化经济效.:的研究较多,最为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德国对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的研究,该研究将标准化对经济的影响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对1960年~1996年的资本与劳动力数据的分析,考察反映技术进步的三个指标:专利数量、德国用于购买外国专利的数量和标准数量及技术规则。通过回归分析,标准对技术创新有正向刺激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必须通过标准和技术规则的推广和引用加以实现。2001年德国标准化的投入达到7.7亿欧元,产生了160亿欧元的效益,这意味着德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是标准化创造的。此后,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先后运用类似的方法对本国标准化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标准化对经济有J下向推动作用,但对标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大小并没有达成一致|9|。

在对标准化评价体系研究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种:(1)国家层面的宏观指标体系。目前,少量文献对标准化评价做了探讨性研究,根据文献资料整理国家指标体系对标准化效益指标较为粗糙,很难定量做出评价,尤其是标准的效益只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没有具体的指标说明,具体操作上很困难。(2)行业层面的中观指标体系。其中较为成熟的足李林杰、梁婉君(2006)构建的农业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构成,从农业标准化基础水平、建设水平、实施程度、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对我国农业标准化水平做出了评价。总体来说,该指标体系从农业的特点出发,较为全面地反映标准化水平发展情况,但该体系部分指标很难量化,也没有在实际应用中使用f1…。王九云,张健,金占勇,李佳潞(2006)构建了包括制造业技术标准战略意识倾向、制造业技术标准战略的制定、制造业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制造jIk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效果以及制造业技术标准战略监督等五方面在内制造业技术标准战略评价体系…;,但在具体操作上也有一定难度,并且未涉及标准研制数量、专利向技术标准转化率等定量因素对标准化战略水平的影响。运用加权平均法,在确定指标权重上主观性较强,会带来一定的偏差,尚未采用多元统计分析进行数据分类;在分析结果显示上尚未进行综合评价排序,更缺乏进一步深入地对标准化战略成长模式与其相关因素间关系的统计南析。(3)企业层j面的微观指标体系。对企业的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多。我国肠i机r匕部机电…-斗就曾J:1991年颁确j的《;jL械工业企j业标准化水半评价方法》。该办法中从标准化管理机构,标准化有关人员素质,标准化计划、经费与条件,应具有的相关标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标准化贯彻状况,贯彻标准的条件与手段,标准化管理工作,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标准体系,以及附加项目,共计十个一级指标及其下属的二级指标,综合评价某一企业的标准化水平。而有学者提出了三

1绪论顺l:论义级指标体系,该体系从企业标准化管理、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贯彻标准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二级和三级指标比机电部所颁向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加详细。上述两种企业标准化评价体系都是针对工业企业的,都是采用打分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后者的指标划分更细。但这两种指标体系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编制的,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引。

目前对标准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具有很强的片面性,所选取的指标可操作性不强,未能全面反映出标准化发展情况。对标准化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很少涉及到宏观层面。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国家、城市层面的标准化实施效果宏观评价体系。对如何选取评价指标,运用科学方法来分析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还没有具体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由于支撑统计分析的理论研究不足,相应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缺乏,加之没有较完善的数据基础,我国各城市间的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比较研究尚未开展,对各城市标准化战略制定和实施等实际操作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

1.3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对标准化战略基本理论的研究,针对标准化战略的特点,通过分析、选择、建立了一套标准化战略实施效

果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界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内涵,并应用因予分析方法对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探讨了提升标准化战略水平的主要途径和相应措施。本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绪论。在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学

者的有关研究成果,并做了一定的点评。第二章:标准化战略的基本理论。本章在介绍与标准化战略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标准化战略的一般理论,进而界定了标准化战略的内涵,为以后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本章以前一章理论为基础,从实际出发,构建了一套具有较好实际操作性和科学性的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第}『q章: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凶子分析方法。本章首先介绍了标准化战

略实施效果的常用评价方法,然后分析了其局限性,进而闸明了因子分析法对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对因子分析模型及其评价步骤做

了详细介绍。第五章:我国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因子分析的实证检验。本章应用因子分析法4

硕lj论义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计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对我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的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

第六章:提升标准化战略水平的对策建议。根据前一章得到的实证分析结果,对提升我国标准化战略水平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最后是本文简要的结论部分。

2标准化战略的捧本胖论

2标准化战略的基本理论

2.1标准

2.1.1标准的涵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其指南2—1991《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及其定义》中对标准的定义为:“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和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的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并以促进最大社会效益为目的。”我国国家标准6B/T2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对标准的定义为:“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殊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众机构的批准。"“2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条文解释》对标准作出了解释:“轫i准”的含义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笔者认为,标准是指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各有关方协商一致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标准是一种文件,而且是一种特殊文件,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标准是经过权威机构批准的文件,(2)标准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

(3)标准是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致而制定的文件,

(4)标准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5)标准足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6)无明确规定时,它是一种非强制性文件。

根据标准的定义可以概括出标准的四个主要特点:第一,标准是关于可重复事物特性的质与量的规定;第二,标准是来自于科学技术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并经有关各方协商后形成基本一致的意见,上升到权威组织机构颁发的J下式文件;第三,标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约束力;第四,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的范罔内获得最佳秩序。需要注意的是,被用户广泛接受的标准,在技术性能上未必足最优的;行业、围家甚至陶际一}:最』lj选择的标准,一?般部是被使用最广泛的标准;标准一经确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之,标准既有技术的特点,又有制度的特点,是技术与制度的有机统一,作为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来自生产实践,又服务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而发展『13l6

硕f{.论艾标准雠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2.1.2标准的分类

按照标准性质,通常把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①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等。②管理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事项”主要指在营销、采购、设计、工艺、生产、检验、能源、安全、卫生、环保等管理中与实施标准化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管理标准主要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营销管理标准、劳动组织管理标准以及安全、卫生、环保、能源等方面的管理标准。③工作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为实现工作(活动)过程的协调,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对每个职能和岗位的工作制定的标

准。“工作事项”主要是指在执行相应标准化与管理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的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工作标准主要包括通用工作标准、分类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标准【14|。

按照标准的约束性,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手段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又叫非强制性标准。根据《巾华人民共和围标准化法》的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均可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属性的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地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在我国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①药品、食品卫生、兽药、农药和劳动卫生标准;②产品生产、贮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及劳动安全标准;③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④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方面的标准;⑤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产品标准等。

另外,按标准的功能可以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保标准、管理标准;按照标准的内容,标准可以分为基础标准、试验标准、产品标准、过程标准、服务标准、接口标准等;按照标准所涉及的范围可以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按时I、口J特征分为后补型标准、前导型标准、定向型标准。

2.1.一标准的分级

2.1.3.1国内标准的分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的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这四级的划分是按照标准统一的范围或适用范围,审批发布的权限来划分的。7

2标准化战略的链奉理论硕fj论艾

(1)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对全国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必须在全国范围

内统一的规定和要求。《标准化法》规定:“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是四级标准中最基本的一级,一般为基础性、通用型较强的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中的主体。国家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实施,与国家标准相重复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即行废止。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和发布,以保证国家标准的科学性、权威性和统一性“引。

(2)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全国各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行业标准也是

全国适用的标准。行业标准是全国同一行业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是专业性.较强的标准,由行业标准归口部门审批、编号、发布,实施统一管理。《标准化法》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3)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在国家的某个地区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对没

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下列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制计划、组织制定、审批、编号、发布。

(4)企业标准。企业标准足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

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企业产品标准应在发布后30同内向政府备案。

此外,为适应某些领域标准快速发展和快速变化的需要,1998年增加一种“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其代号为“CB/Z”。指导性技术文件仅供使用者参考。{r}合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可以制定指导性技术文件:一是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文件引导其发展或具有标准化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项目;二是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他国际组织(包括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的项目。2.1.3.2国外标准的分级

(1)国际标准。国际标准是由非政府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颁布的所制定

的标准。主要是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此外,像ISO为促进《关贸总协定一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即标准守则的贯彻实施所出版的《幽际标准题内关键训索引(KWICIndex)》中收采的其他国际组织如国际计量局(BIPM)、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国际电气设备合格认证委员会(CEE)、世界卫生组织(WHO)等专业组织制定的、经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并收入(KWICIndex)索引中的标准文件,也被确认为国际标准。(2)国际区域性标准。国际区域性标准又称地区标准,是指由一个地区的的

彤!}…论文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计价方法那f究某些国家组成的世界区域性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标准,在区域范围内有关国家通用。这些国家集团的标准化组织的形成,有的是由于地理上毗邻,如拉丁美洲的泛美标准化委员会(COPANT)、亚洲标准咨询委员会(ASAC),有的是因为政治上和经济上有共同的利益,如欧洲标准化协作委员会(CEN)。它的出现对国际标准化既可能产生有益的促进作用,也可能成为影响国际统一协调的消极因素。

2.1.4标准的作用

标准是企业的法规,标准是创新的结晶,标准是竞争力,标准还是产业升级发展的基础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国际竞争的同益激烈,标准的外延不断扩展,各标准主体之间的利益互动更加频繁,标准的作用和地位经历着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6。。标准不仅可以规范局部市场的产品生产和业务流程,还可以越出地域和国别的界限,成为人类社会所广泛遵守的规则。从有形商品到服务贸易,从技术规范到社会责任都被纳入标准范畴。因此,标准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标准规范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能够降低运行成本,实现规模效益|17。。(2)标准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础,能够加速科技成果占领市场的进

程,同时,标准化的发展也可以带动科技进步¨引。(3)标准为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供支撑。(4)标准能弥补价格机制的不足,引导市场经济有序运行,为促进贸

易和统一市场创造条件h引。(5)标准作为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际竞争提供手段。

(6)标准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标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仅关系到国际大市场的开拓和国际利益的争夺,而且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标准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失去这些前提条件,标准不仅不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且可能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训。为此,我们在认真了解和贯彻现行标准的同时,更要对现行标准的结构、内容和支持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使标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2.2标准化

2.2.1标准化的涵义

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标准的定义为:标准化主要足对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内重复应用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一般来说,包括制定、发确j与实施标准的过程,其主要作用是改进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对于预定目标的适用性,消除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协作。我国国家标准GB/T2000.卜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对9

2标准化战略的桀本理论硕l!论爻标准化的定义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条文解释》对“标准化”作出的解释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

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根据标准化的定义可以概括出标准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强调标准化管理的对象只能是重复性事物;二是明确标准化是一个综合管理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通过制(修)订标准、发布和实施标准来实现;三是开展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工作有五个要素:一是对象:重复性概念和重复性事物,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凡具有多次重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以及各种定额、规划、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称为标准化对象;二是需求:基于现实或潜在的问题;三是任务:制定、发布、实施标准;四是特征:一项具有过程性的科学活动;五是目的: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2¨。可以这样}兑,标准化突出体现在管理方面,应用的足技术手段,标准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

2.2.2标准化的发展

标准化在人类活动中也是一种分工,是平台建设。标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需求:标准足需求的标识;建立标准体系是方法。标准化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所要求的必然结果,在人类活动中是建立秩序的因素。标准的需求和实施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标准化活动的加强因素是消费者对更安全和更高产品质量的需求、规范市场秩序、技术创新、全球贸易的扩大以及人们对社会问题和环境的关心不断增强。标准化是人类由自然人进入社会共同生活初中的必然产物,它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发生、发展,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同时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在古代标准化中,人类已经运用了标准件、互换性、分解组合、重复利用等标准化原则。到了以机器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阶段,标准化活动进入了定量地以实验数据科学阶段,并开始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在广阔的领域推行工业标准化体系,作为提高生产率的途径。1926年国际上成立了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ISA),标准化活动由企业行为步入国家管理,进而成为全球的事业,活动范围从机电行、Jk扩展到荇行.私Ik,标准化使生产的仟个环节,各个分散的甜l织到得.\T..qk部门.扩散到全球经济的的各个领域,由保障互换性的

手段,发展成为保障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贸易壁垒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2引。现代产品或工程、服务具有明确的系统性和社会化,一项产品或工程、过程和服务、过程和服务,往往涉及几十个行业和几万个组织及许多门的科学技术,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曼哈顿计10

劲!Ij论_!=c=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计价指标体系设汁及计价方注研究划”。而且随着生产全球化和虚拟化的发展以及信息全球化的需要,现代标准化更需要运用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指导,以标准化参数最优化为目的,以系统最优化为方法,运用数字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等手段,建立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现代化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2引。目前,要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要求,加强诸如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身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产健康、保护环境等方面以及能源利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包装运输、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持。目前,标准化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也是国家和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当今世界,标准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水平的尺度,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3标准化战略

2.3.1标准化战略的涵义

标准化战略是指通过有效运用成熟技术标准或通过技术变革实现技术标准的创新或转换,在技术竞争与市场竞争中谋求国家或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战略,它被各个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在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主要是在全球化格局下的标准竞争中,一国以现有国际标准为基础通过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以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缓解劣势行业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压力和激励优势行业利用资源增强标准国际化的能力,争取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发言权,保护本国利益12引。标准化战略的本质是提升社会经济有序运作水平,提高生产整体水平,降低贸易沟通成本,实现强化创新价值。笔者认为标准化战略足国家、

城市从自身条件和发展出发,以解决围绕标准的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完善标准政策、法律法规环境,理顺标准与体制,标准与科技的关系,加强标准在国家、城市的经济、技术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撑作用,通过对现有标准的有效运用或通过标准的创新,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利益最大化的战略。

在当前我国标准化体制调整时期,我国各城市间标准之争也将同趋激烈,如何使本城市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和标准要求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所I及纳,从而抢占市场制高点,对城市纾济快速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就是婴围绕城市经济战略发展目标,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任务,建立“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宏观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为城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发展城市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

2标准化战略的犟奉删论硕I?论文力。

2.3.2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义

实施标准化战略对促进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有四个方面重要意义。第一,实施标准化战略准进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璎,也是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二,实施标准化战略,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市场行为的主体由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而市场行为的客体则必须通过成千上万个标准进行规范。第三,实施标准化战略,是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应对WTO规则中涉及贸易技术壁垒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WTO/TBT协定)和“实施动物和植物卫生措施协定”(WTO/SPS协定)和实施规则,以及发达国家经常使用的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最有效的、治本的途径,就是要大力提倡和积极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参与国际标准研制和国际标准化活动【2引。第四,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推进

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紧密结合彳?能促进产业升级,标准与科技协调发展才能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2.3.3我国标准化体系的演进过程

从我围标准化体系演进的角度来看,我国标准工作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E:

(1)19491988年的计划和行政凡:式阶段。在这一阶段,逐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国家标准化体系运行的主要特征是以政府为主导,以行政命令为手段,以行政强制措施保障标准的实施。

(2)1988"--2001年国家标准体系建立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逐步建立了初步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标准体系。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囝标准化法》,并以国家主席令颁布,于1989年4月1同起施行,标志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标准工作,进入法制管理的新阶段。国务院有关部门设有负责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管理机构;26个部门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机构成立了标准化研究及信息情报机构。在标准的制定方面,主要实行由专家组成的专jIk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起草和审议的制度,把采片j困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作为我国重要的技术政策。由于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制约,这一阶段的I因家标准体系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我国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潜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3)2001年至今加入WTO后的标准体系转型阶段。在这一阶段开始建立适应国际规范的国家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2

硕I…论文标准化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计价方法研究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2001年成立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主管中国的标准工作,并对全国260个专业技术委员会起草各种标准的工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步骤

?标度划分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 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 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 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 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 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法,例如根据 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 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 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考评时可以根据 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 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数据采集系统微机原理课设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 术课程设计 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内容(论文阐述的问题) 设计一个数据采集系统 基本要求:要求具有 8 路模拟输入 输入信号为 0 —— 500mV 采用数码管 8 位,显示十进制结果 输入量与显示误差 <1%

发挥部分: 1、速度上实现高精度采集 2、提高系统精度 3、设计抗干扰性 二、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 1. 计算说明书部分: 数据采集是指将压力、流量、温度、位移等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显示、或打印的过程,相应的系统就称为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的任务,就是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并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送入计算机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处理,取得所需的数据。同时,将计算机得到的数据进行显示或打印,以便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控。 数据采集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他的精度和速度。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应有尽可能高的采样速度。 数据采集系统应具有功能: 1)数据采集 计算机按照选定的采样周期,对输入到系统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称为数据采集。 (2)模拟信号处理模拟信号是指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模拟信号处理是指模拟信号经过采样和 A/D 转换输入计算机后,要进行数据的正确性判断、标度变换、线性化等处理。 (3)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是指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后,需要进行码制的转换处理,如 BCD 码转 换成 ASCII 码,以便显示数字信号。 (4)屏幕显示 就是用各种显示装置如 CRT、 LED 把各种数据以方便于操作者观察的方式显示出来。

(5)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是就是将某些重要数据存储在外部存储器上。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采用 8259 作为中断控制器, 8255 作为并行接口, ADC0809 作为模数转换器。 2、图纸部分: 含有总体设计的功能框图、所用各种器件的引脚图、内部逻辑结构框图以及相应器件的真值表,还包括总设计的硬件连接图及软件设计流程图等。 第二部分 一、设计指标设计一个数据采集系统基本要求 :微型计算机最小系统 具有 8 路模拟输入 输入信号为 0 —— 500mV 采用数码管8位,显示十进制结果 输入量与显示误差<1% 中断方式 二、设计方案论证 考虑本数据采集系统要求,该系统的功能框图如下: LEDfi 示 1--- TT----- 模拟量籀人‘;放大器 =A/D转换器二;中断控制器一「8088CPU | 图1系统功能框图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框架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框架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一、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程序 1.工作分析为基础。根据考核目的,对被考核对象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性 质、完成这些工作所应改造的岗位职责和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工作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确定出绩效考核的指标。KPI 2.理论验证。依据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对所设计的绩效考核指标进 行谁,使其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3.进行指标分析,确定指标体系。根据工作岗位分析所初步确定的指标,运 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方法,进行指标分析,最后确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汇仁共同来完成。 4.修订。 二、绩效考核标准的编制 绩效考核指标所应遵循的原则应该是: 1.一定量要准确。 2.内容先进合理。 3.标准要依照特点而制定。 4.文字应简洁、通俗。 三、当前汇仁存在的主要问题

●营销系统 内容清晰,标准明确 通过对考核者的评议机制,促进过程公正 ●生产系统 考核与计件薪酬核定结合紧密 目标单一,标准不明确 ●其他管理部门 主观因素左右考核结果 考核周期短、工作量大,考核流于形式 ●高管层人员 无制度化的考核行为 ?薪酬体系缺乏总体的规划与平衡 ?薪酬结构中没有激励的结构因素 ?缺乏完善、灵活的员工福利体系 ?缺乏对员工贡献的合理承认和回报机制 ?对人力资源管理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缺乏完整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 ?相关政策连贯性差、随意性强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弱化,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之间缺乏系统相关性 ?以激励做为薪酬体系的灵魂 ?体现外部均衡 ?构建内部公平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原则是什么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原则是什么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原则是什么 S:(Specific)------明确的、具体的,指标要清晰、明确,让 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准确的理解目标; M:(Measurable)------可量化的。一家企业要量化老板、量化 企业、量化组织架构。目标、考核指标更要量化,比较好、还不错 这种词都不具备可量化性,将导致标准的模糊,一定是要数字化的。没有数字化的指标,是不能随意考核的,一考核就容易出现误差; A:(Attainable)-----可实现的,目标、考核指标,都必须是付出努力能够实现的,既不过高也不偏低。比如对销售经理的考核, 去年销售收入2000万,今年要求1.5亿,也不给予任何支持,这就 是一个完全不具备可实现性的指标。指标的目标值设定应是结合个 人的情况、岗位的情况、过往历史的情况来设定的; R:(Relevant)------实际性的、现实性的,而不是假设性的。 现实性的定义是具备现有的资源,且存在客观性、实实在在的; T:(Timebound)-----有时限性的,目标、指标都是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如要求2000万的 销售额,单单这么要求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完成2000万的销售额,这样才有意义。 第一、工作分析(岗位分析)。根据考核目的,对被考核对象的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研究和 分析,从而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工 作方式等,初步确定绩效考核的各项要素。 第二、工作流程分析。绩效考核指标必须从流程中去把握。根据被考核对象在流程的扮演的角色、责任以及同上游、下游之间的关

岗位测评指标体系设计

人力资源部部长测评指标体系设计 设计者:张远立 学号:0810030141 班级:劳保0801 指导老师:赵慧娟

一、岗位简介(岗位说明书): 人力资源部部长职位说明书

二、测评内容 根据人力资源岗位说明书和任职资格要求,将岗位按:任职资格---关键要素---测评要素---测评指标---指标标志、标度逐层细化分析,确定该岗位的测评指标体系。 任职资格: 1、拥有深厚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技能。

2、熟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前沿与操作前沿,具有前瞻性眼光和长远发展观。 3、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系统的理解和操作经验积累,对人力资源规划、人才发现与引进、薪酬设计、绩效考核、岗位培训、福利待遇、公司制度建设、组织人员调整、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等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4、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相关的人事管理软件。 5、有良好的中文听说读写能力,较好的英文听说能力。 6、其他上级领导根据具体情况认为需要的能力 7、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和各类性格的人员交往并建立良好的关系,善于和 领导及下属沟通。 8、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解决各类复杂问题。 9、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实施执行力。 10、有良好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责任心、有事业心。 11、为人热情开朗,亲和友好,待人接物公平公正。 12、其他上级领导根据具体情况认为需要的态度 测评要素: 根据调查咨询法:通过对该岗位的直属上下级进行调查,上级领导提出对人力资源总经理的能力及素质要求,由下级提出对自己未来领导的要求及他们认为领导应具备的能力。向专业人士如人力资源专家进行咨询。然后得出要招聘的人力资源经理的个方面要求。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一)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 企业人员绩效考评的评价对象是企业中各个层次、各种岗位的人员的工作成果。既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包括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评价目的是评判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程度后,运用评价的结果,提出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企业人员继续为企业做出贡献。对于管理人员来讲,其业绩多半体现在所管辖的组织的整体业绩。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则体现在所经营的企业所取得效益以及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关系的处理状况。从评价结果来决定经营者的年薪、荣誉或承担损失。以下所举例子是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 (二)拟定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 1、收集企业内部或与企业相关的资料,进行体系轮廓设计。按层次结构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是:经营业绩。 一级指标: A1=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A2=市场地位 A3=对公众顾客关系 A4=同国家的关系 A5=员工关系及能力发展 A6=股东关系 二级指标: B11=生产要素的利用 B12=优质产品率 B13=商品销售率 B14=资金利税率 B15=成本利税率 B21=市场占有率 B22=增长率 A31=环境污染状况 A32=产品对消费者的满足性质 B30=对公益事业的贡献 B31=污染状况 B32=产品满足性质 B33=服务 B34=对公益事业贡献 B41=税收 B42=国有资产的保值 B51=员工的报酬水平 B52=员工的发展 B61=股东的报酬率 B62=股票的走势 B63=资本金的利润率 三级指标:(对应于B11)

C111=全员劳动生产率 C112=原材料利用率 C113=生产能力利用率 C114=成本费用利润率 评价指标体系说明如下: 以上指标中,既有财务数据为基础的硬指标,又有一些主观判定或市场调查的资料为基础的软指标,从而全方位的对经营效益做出评价。 2、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系统。统计指标系统是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需要而设计的,是为评价指标体系服务的。它将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所需要的统计数据清晰的、系统的、有层次的表示出来。统计指标体系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辅助系统。实际操作中,能对低层次指标,编制统计表,并评细编写统计说明(规范),以便数据的收集和精度的控制。以上与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统计指标系统如下图: 业绩评估的统计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原则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原则 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建立以价值链循环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什么是KPI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原则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绩效考核指标的分解方法绩效考核过程中技术与技巧指标的量化问题某知名公司的绩效考核循环某知名公司的绩效考核模式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在绩效管理中所处的位置完整的绩效管理是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评、绩效分析、绩效沟通、绩效改进等方面的管理活动。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不仅强调达成绩效结果,更要强调通过计划、分析、评价、反馈等环节达成结果的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包括三个方面,即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首先要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制定各部门和员工的目标,成为落实公司战略的手段。其次,绩效管理系统应贯彻指导、评价、区分、激励、沟通等管理措施,使管理有效。最后,绩效管理应着眼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使员工持续成长,绩效持续改善。绩效评估是一个系统,包括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绩效信息的收集和绩效结果的反馈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构成了绩效评估的基础和依据,其设定的科学、全面、有效性与否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设定一个科学、全面、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就成为绩效评估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以价值链循环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作为利益组织,存在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价值创造,相应地以价值为导向的管理活动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管理理念是强化企业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经营绩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价值管理(value based management简称价值管理VBM)的目标就是创造价值。价值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企业在经营和财务管理中必须遵循的理念。实质上,企业的经济循环就是一种价值循环,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应该以能否实现价值增值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价值管理理论指出,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创造的财富只有超过资源占用的机会成本时才会产生财富增值。为适应价值管理的要求,企业必须采取价值链分析工具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体系进行梳理,明晰企业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key value driver 简称KVD)在此基础上确定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简称KPI)设定具体的经济目标,落实责任者,并制定实施计划。价值链是企业所从事的各种价值活动,如设价值链计、生产、营销、发运以及支持性活动等的集合体。一个价值链显示了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生产的整体价值,它是由价值活动和利润两部分组成。价值链活动可以划分为基本活动(primaryactivities)和支持性活动(support activities)。基本活动主要涉及如何将企业的输入有效地转化为输出,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包括涉及产品的加工、制作、销售、储运和售后服务等活动,这部分活动直接与顾客发生各种联系;支持性活动主要体现为一些内部管理活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活动为基本活动提高支持和服务,使基本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什么是KPI KPI(关键绩效指标)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的英文简写,是管理中“计划—执行—评价”中“评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映个体/组织关键业绩贡献的评价依据和指标。KPI 是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后所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反映最能有效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KPI 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管理过程和活动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使企业取得高效益。KPI是指标,不是目标,但是能够借此确定目标或行为标准:是绩效指标,不是能力或态度指标;是关键绩效指标,不是一般所指的绩效指标。原理:KPI符合一个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存在着“20/80”的规律,即20的骨干人员创造企业80的价值;而且在每一位员工身上“二八原理”同样适用,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必须抓住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这样就能抓住业绩评价的重心特征:(一)来自于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这首先意味着,作为衡量各职位工作绩效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所体现的衡量内容最终取决于公司的战略

评价指标体系特点

评价指标体系特点

评价指标体系 目录 展开 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国家高新区的新要求,建立新的发展导向,引导国家高新区 肩负起新的责任和使命,体现国家目标要求和政策导向的目标需要,日前,科技部在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 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环境测度指标两大部分组成。 与以往不同,本次制定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是:国家高新区作为国家的政策工具,评价指标体系应定位于“政策评价”,从“四位

一体”和“五个转变”出发建立指标体系;从支撑性、投入性、和产出性等不同角度选取指标,尽可能使同一层次各指标具有独立性;用效率等比值型指标,不用总量等规模型指标,消除总量或规模等政策覆盖面的差异性影响;尽可能用可统计的量化指标,适当选择定性指标;按少、简、易操作的原则选择指标。 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突出重点,引导方向 通过人才、专利、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下科技企业等以及资本、技术、土地、资源等各种效率指标,重点强调“自主创新、创业环境、内生增长、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引导高新区的发展方向。 考虑差异,分类指导 充分考虑各高新区的土地面积、发展基础、支撑环境等差异,用“人均”、“地均”等指标,并引入“区域测度指标”,体现分类指导的思想,消除客观条件不平衡的影响,使评价结果和排序科学、公平、合理。 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在44个评价指标中,定量指标共39个,定性指标只有5个。 动态监测,国际接轨 评价指标尽量能与国际通用指标对照,便于与国际接轨,并借鉴《OECD 科学技术和工业记分牌》,建立高新区评价记分牌,通过长期观察和分析大样本的统计指标,既能不断筛选出更科学的评价指标,完善高新区统计和评价指标,也能实现对每个高新区发展状况的动态监测。 自国家高新区建立以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先后于1993年、1999年和2004年三次制定和修改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时期高新区的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往的国家高

岗位测评指标体系设计说明

人力资源部部长测评指标体系设计 设计者:远立 学号:0810030141 班级:劳保0801 指导老师:慧娟

一、岗位简介(岗位说明书): 人力资源部部长职位说明书

二、测评容 根据人力资源岗位说明书和任职资格要求,将岗位按:任职资格---关键要素---测评要素---测评指标---指标标志、标度逐层细化分析,确定该岗位的测评指标体系。 任职资格: 1、拥有深厚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技能。 2、熟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前沿与操作前沿,具有前瞻性眼光和长远发展观。 3、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系统的理解和操作经验积累,对人力资源规划、人才发现与引进、薪酬设计、绩效考核、岗位培训、福利待遇、公司制度建设、组织人员调整、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等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4、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相关的人事管理软件。 5、有良好的中文听说读写能力,较好的英文听说能力。 6、其他上级领导根据具体情况认为需要的能力 7、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和各类性格的人员交往并建立良好的关系,善于和 领导及下属沟通。 8、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解决各类复杂问题。 9、有很强的计划性和实施执行力。 10、有良好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责任心、有事业心。 11、为人热情开朗,亲和友好,待人接物公平公正。 12、其他上级领导根据具体情况认为需要的态度 测评要素: 根据调查咨询法:通过对该岗位的直属上下级进行调查,上级领导提出对人力资源总经理的能力及素质要求,由下级提出对自己未来领导的要求及他们认为领导应具备的能力。向专业人士如人力资源专家进行咨询。然后得出要招聘的人力资源经理的个方面要求。

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郭文涛

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郭文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到美学、技术、人机、环境和经济等诸多领域。对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既包括理性方面,也包括了感性方面。科学的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为产品设计的实施和展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围绕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展开,介绍了产品造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准则和组成结构,为产品造型的设计评价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产品造型,造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involves a lot of fields such as aesthetics, technology, man-machin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The evaluation of product design includes both the rational aspect and the perceptual aspect.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not only can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but also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have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In this paper, arou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riteria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which lays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product design. Keywords:Product modeling, Modeling desig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1 引言 美国苹果公司的产品造型设计,堪称现代产品造型设计的楷模。究其原因,产品造型设计是实现企业形象的具体表现。产品造型设计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以评价指标体系为理论依据,在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片天地。 现如今,人们往往对产品设计投入大量的精力,而往往忽略了对产品造型设计评价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的促进产品设计的实施与展开;也可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做保证;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避免了资源浪费。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着重于理性方面的研究,众所周知注重理性评价,虽然数据资料充分明确,证明力强,但与用户关联少或几乎没有,多为采纳专家意见作为评价依据。产品造型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产品没有广泛关注消费者的亲身感受,这样的产品造型,定然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功。而在国外,他们虽然注重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注重感性研究。不过这种研究同样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例如:消费者人数过多,数据不易采集;采集的数据资料缺乏准确性等等。如何正确解决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现在很多学者广泛研究的问题。要评价一款产品是否完美,就要考虑到多个因

BCBS《有效风险数据采集和风险报告十四条原则》

BCBS《有效风险数据采集和风险报告十四条原则》 编者按: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有效风险数据采集和风险报告原则》的咨询文件。文件旨在改善银行风险数据采集能力和风险报告做法,具体包括强化治理与基础设施、风险数据采集能力、风险报告做法和监管等方面的14项原则。 一、简介 (一)概述。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一个最深刻的教训是,银行信息技术和数据架构不足以支持广泛的金融风险管理。许多银行缺乏快速准确采集银行集团层面、不同业务领域以及不同法律实体之间风险和风险集中度的能力。一些银行由于风险数据采集能力和风险报告能力不足,无法有效管理风险,对银行自身及整个金融体系稳定造成了严重后果。为加强银行识别和管理全行风险能力,2009年7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第二支柱指引(监管检查程序),强调指出,良好的风险管理系统应当有适当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此外,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框架的关键要素》及其原则,处置当局及时共享集成的风险数据是十分重要的。提高银行采集风险数据的能力可以有效改善金融机构特别是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可处置性。 (二)风险数据采集定义。在本文件中,风险数据采集是指根据银行的风险报告要求,定义、收集和处理风险数据,衡量银行对风险容忍度/偏好的能力。具体包括分类、合并或分解数据集。

(三)目的。巴塞尔委员会提出该原则,旨在提高银行的风险数据采集能力和风险报告有效性。巴塞尔委员会认为,改进风险数据采集能力和风险报告做法的长远利益将超过由银行承担的初始投资成本。 二、十四条原则 (一)强化治理和基础设施 原则1:治理—银行的风险数据采集能力和风险报告做法应受到强有力的治理,与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原则和指导一致。银行的风险数据采集能力和风险报告做法应该满足以下三点要求:一是进行全面记录和高标准验证;二是充分考虑新举措的影响,包括收购/资产剥离、新产品开发以及IT系统变化等;三是不受银行集团架构的影响。 原则2:数据架构和IT基础设施—银行应设计、建设和维护数据架构和IT基础设施,在满足巴塞尔委员会其他原则要求的基础上,不管正常时期还是压力或危机时期都能全力支持其风险数据采集能力和风险报告做法。一是风险数据采集和风险报告应纳入银行长期可持续发展规划之中并分析其商业影响。二是银行应建立完整的数据分类与结构。三是风险数据和信息管理要职责分明。风险管理者要确保数据的使用在完全监督之下,银行决策者要确保数据的来源及时准确,相应的风险数据采集功能和风险报告机制与公司政策保持一致。 (二)完善风险数据采集能力 原则3:准确性和真实性—银行应能够生成准确和可靠的风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原则和方法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原则和方法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原则及方法有哪些?实现管理升级,促使管理企业规范标准化,通过运行现代绩效管理体系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标准、流程,促进企业“向管理要效益”。下面jy135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原则和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原则及方法 绩效指标设计原则 (1)SMART原则。 按照此原则设计绩效指标时,要从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与工作紧密相关的、有数据或信息和记录的、具有时间性的几个维度考虑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使绩效指标更客观、量化,这样,绩效考核的目的才容易实现,也可以基本保证可操作性和公平性。 (2)PDCA循环规则。 管理者对被考核人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计划、实施、检查结果并帮助其改进提升,随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因此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管理者要考虑单项绩效指标对其考核目标任务在整个循环中的计划、目标、实施、关键点和结果的关注情况或侧重点,设计相应考核标准和权重,并通过绩效管理的闭环在下一个考核区间里调整这个循环的考核内容。 (3)二八原则。 这是以“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的原理为基础、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事务优先次序的准则。作为考核人的管理者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管理工作中

抓住关键、重要的工作来设计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把考核的侧重点放在对关键、重点工作的跟踪上,并在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中加以关注。 绩效指标设计方法 (1)WBS法,即任务分解法。 管理者把主任务向下分解得足够细才能统筹管理任务分配和执行情况、把握进度和效率、效果,在此基础上抽取出的关键绩效指标会更加明确、清晰、到位,在沟通互动中使被考核人也同样能够了解和把握自己的工作任务,这样绩效考核的主客体双方对该指标的考核标准和目标值都心中有数。 (2)格利伯特四分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考核人分解、寻找关键绩效指标并平衡数量、质量、成本、时效四个维度的考核侧重点,更具有实际价值。 结果、过程双关注 根据公司制定的战略、计划和目标,明确权责,关注流程优化和关键节点控制,融合制度化、规范化、目标管理和流程管理的思想与要求,在绩效考核、管理实践中不仅能够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流程、注重计划和目标管理,还能在绩效管理互动中密切团队关系。这样,看似简单的绩效考核表通过管理升级的改造,就能实现达洋公司员工的自我管理、部门的团队管理和公司治理。

评价指标体系

? ? ? ?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 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 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 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 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 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 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 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 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 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 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 法,例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 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 考评时可以根据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如何设计绩效评估系统(精)

在 19— 20世纪的工业时代,企业如要获得竞争优势,只要大量投入有形资产,如:土地、劳动、厂房、设备便可达成企业目标。但是,在 20世纪末,信息时代的出现,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明显地, 企业为了创造价值, 已从管理有形资产策略转换到以知识管理为主的策略模式, 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运用无形资产的能力比投资及管理有形资产更具决定性。 自从平衡计分卡出现之后, 许多硕士论文和实务研究都直接套用原作者所创造出来的四个构面, 这促使我反思一个问题, 难道这四个构面放诸四海皆准吗?不同的行业, 难道没有产业之间的差异吗?而且原作中的第四个构面———“ 学习成长” 在实务应用上一直困难重重, 最主要理由有二:一是无形的资产本来就是非常难以衡量的, 员工经过学习之后是否产生成长, 不是短期或容易衡量的; 其二就是这个构面包括两大类, 分别是人员激励等人力资源的能力以及信息系统的能力, 这两种能力是具有显著差异的, 不能也不应该混为一谈, 否则怎么“ 平衡” 且又“ 具体” 衡量呢? 而当今企业流行的运用平衡计分卡 (BSC,在于将组织整体的资源及行动聚焦在策略上, 促进策略的具体行动化, 进而发挥企业的整体力量。唯有拟定出明确及具体的愿景及策略,透过 BSC 制度,将焦点集中、资源集中,并确实地贯彻执行力,才能够创造聚焦的优势,进而使组织保持竞争优势。 然而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构面是否足够?连原创者都不能保证够用, 他们也认为必须视产业特性予以调整, 而且也有金融服务业的例证说明, 平衡计分卡可能有六个构面, 而且构面的名称也与平衡计分卡原型不全然相同。然而, 如何调整?或者说, 如何设计出适合组织特性的平衡计分卡?这需要管理者从根本去建立,而非整体复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实施

附件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 填表说明 为指导行政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现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中的各指标和评价要点的操作细则,以及评价计分方法说明如下,供各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中参考使用。 一、评价指标设置及分值分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采用量化评价的方式,分别设置了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和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分别为60分和40分,合计100分。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分为6类21项指标,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分为6类15项指标。 二、评价操作细则 (一)单位层面指标(本指标共60分) 1.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情况指标(本指标共14分)。 1.1 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制定、启动相关的工作机制。(分值4分)

评价操作细则:本单位应启动内部控制建设,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1分),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1分),建立内部控制联席工作机制并开展工作(1分),明确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或岗位)(1分)。 通过查看会议纪要或部署文件确认。 1.2 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分值3分) 评价操作细则:本单位应针对国家相关政策,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本单位内部控制拟实现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各部门及其人员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责任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仅针对国家政策进行培训的,本项只得1分;仅针对国家政策和单位制定制度进行培训的,本项只得2分。 通过查看培训通知、培训材料等确认。 1.3 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分值3分) 评价操作细则:应基于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并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并建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的机制。 通过查看风险评估报告确认。 1.4 开展组织及业务流程再造。(分值4分)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创作)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023******* 所在院系:信息与通信技术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入学时间:2010 年9 月导师姓名:职称/学位:讲师/博士 导师所在单位: 完成时间:2014 年 5 月安徽三联学院教务处制

基于单片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摘要:本篇论文讲述了在单片机的基础上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在此设计过程中需要的硬件很多,但主要是以单片机为核心。单片机的作用有很多,而且能够满足本设计所需要的功能即数据的采集和通信之间的控制。本设计分为软硬件两个模块,其中后者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单片机以外还有A/D模数转换模块,显示模块,和串行接口等一些模块接口部分。数据采集并且响应主机的命令主要是从机的职能。如果打算通过从机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模数转换,重要一点是使用模数转换器也就是即将用到的ADC0809(8分辨率的D/A转换集成芯片)将8路被测电压进行模数转换,串行口将转变后的数据传输到上位机,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显示都是由上位机负责,所采集的数据利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来显示。在该系统中,软件是在设计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中软件部分主要是在KEIL环境下使用我们之前学习过的C语言进行对数据采集系统、模数转换系统、数据显示、数据通信等程序的设计。 关键词:数据采集系统;89C52; ADC0809;MAX232; LED

Design of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SCM Abstract:The film tells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data collected microcontroller collection system design, hardware design process requires a microcontroller core is mainly, connection between analog and digital domains of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is an indispensable bridge.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data acquisition is as the center of gravity, so the microcontroller core part of the hardware of this system. In order to realize data acqui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to choose modular design USES MCU to complete, also includes A/D 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module, display module, and serial interface section. Data acquisition and command response of the host is mainly from the machine functions. If want to us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achine, modulus conversion, important is to use the measured voltage will be 8 road of adc, modulus conversion, serial port to transmit the data after a switch to PC, data receiving, processing and display are made by PC, data collected by the use of LED to display. The main part of which software is in KEIL environment, using C language for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analog-digital conversion system, the data show that the design of data 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procedures. Keyword:Data acquisition;AT89C52;ADC0809; MAX232;LED

比赛评分系统设计

目录 摘要 (1) 1概述 (2) 1.1任务要求 (2) 1.2编程环境 (2) 2分析 (3) 2.1程序功能 (3) 2.2设计思路 (3) 3程序流程图 (4) 3.1主程序流程图 (4) 3.2子程序流程图 (5) 4程序调试 (8) 5心得与体会 (9) 参考文献 (11)

摘要 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能够直接利用硬件系统的特性直接对位、字节或字寄存器、存储单元、I/O端口进行处理,同时也能直接使CPU指令系统和指令系统提供的各种寻址方式编出高质量的程序。汇编程序是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一种系统软件,能够将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可以自动对源程序进行检查给出错误信息等。本说明书主要介绍了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计算比赛成绩的设计思路和编程流程图,以及调试程序时的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汇编流程

比赛评分系统程序设计 1概述 1.1任务要求 ①比赛选手人数控制在30以下; ②9个评委,每个评委给分范围为0~10分(整数),随机给出分数 ③9个评委的给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7位评委的平均分即为参加者的得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④将分数在屏幕中间位置处用红色显示出来; ⑤将参加比赛的选手的排名顺序显示出来。 1.2编程环境 把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的过程称为汇编,为了实现这一过程正确运行汇编语言,系统需具备以下编辑程序: Masm.exe Link.exe Debug.exe Masm为宏汇编程序,负责对源文件进行汇编;link为连接程序,把汇编后产生的目标模块连接在一起,产生可执行文件;debug是调试程序,它是调试汇编语言程序必不可少的工具。

油井数据采集与远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油井数据采集与远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技 术 设 计 方 案 介 绍 公司简介 我公司专业从事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视频分析、机房动力环境监控、机房建设、雷达测速、闯红灯电子警察抓拍、电子治安卡口、智能控制等智能化系统开发的大型综合型企业,欢迎来电洽谈业务! 质量方针:以人为本、质量第一 公司成立至今,坚持以领先的技术、优良的商品、完善的售后服务、微利提取的原则服务于社会。我公司为您提供的产品,关键设备采用高质量进口合格产品,一般设备及材料采用国内大型企业或合资企业的产品,各种产品企业都通过 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有一支精良的安防建设队伍,由专业技术人员为您设计,现场有专业技术人员带领施工,有良好职业道德施工人员。我公司用户拥有优质的设计施工质量和优质的售后服务保障。 客户哲学:全新理念、一流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开创数字新生活 专注——维护世界第一中小企业管理品牌、跟踪业界一流信息技术、传播经营管理理念是莱安永恒不变的追求,莱安坚持“全新的理念、一流的技术、丰富的经验、优质的服务”,专注于核心竞争力

的建设是莱安取得今天成功的根本,也必将是莱安再创辉煌的基础! 分享——“道不同,不相谋”,莱安在公司团队之间以及与股东、渠道伙伴、客户之间均倡导平等、共赢、和谐、协同的合作文化,在迎接外部挑战的过程中,我们共同期待发展和超越,共同分享激情与快乐!“合作的智慧”是决定莱安青春永葆的最终动力! 客户服务:以高科技手段、专业化的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分布于神州大地各行业中的800万中小企业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力量,虽然没有强势的市场影响力和雄厚的资金储备,但无疑,个性张扬的他们最具上升的潜力,后WTO时代市场开放融合,残烈的竞争使他们的发展更加充满变数。基于以上认识,在智能化设备管理市场概念喧嚣的热潮中,独辟“实用主义”产品哲学,莱安将客户视为合作关系,我们提供最为实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良好的口碑。我们认为,用户企业运做效率的提升是莱安实现社会价值的唯一途径。 承蒙广大用户的厚爱,我公司得以健康发展。在跨入新的世纪后,公司将加快发展速度,充分发挥已有资源,更多地开展行业用户的服务工作,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我公司全体员工愿与社会各界携手共创未来!我们秉承真诚合作精神向广大客户提供相关的系统解决方案,设备销售及技术支持,价格合理,欢迎来人来电咨询、洽谈业务! 油井数据采集与远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 该系统是一套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以及油气田开发专业技术于一体,采用高精度微功耗无线传感器,测量载荷、冲程、冲次、油温、油压、套压、回压、转速、电量等工况数据,为用户提供的油田单井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可以对油井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实时分析,还有间抽、采集密度、开关井、远程变频等远程控制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