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全单元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内容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口算、估算融入到笔算教学中。

2.增加了一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对比较熟悉的单价、数量和总价的例题进

行概括、总结。

3.以填空的形式,给出了积的变化规律文本。

三、具体内容

1.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材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一是体会计算的现实需要,二是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一些经验。因为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估算后直接揭示145×12的笔算过程,另外,把估算融入笔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2.例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第1小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确定。第2小题的重点则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例2的编排把口算融入了笔算教学中,通过呈现两位学生的不同算法,意在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格子乘法”,使学生了解“格子乘法”的计算过程与笔算乘法的密切关系,也可作为整数乘法算理的一种解释方式。

3.例3:积的变化规律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思路的引导非常清晰:

(1)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2)归纳规律:结合广泛交流,畅说发现的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验证规律: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普适性。

与实验教材相比,这里的编排还给出了规律的文本表示,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规律。

4.例4: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提供两个典型购物问题,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从两个问题的相关性入手,提炼出单价、数量、总价,明确这三个概念的内涵。然后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分析“单价、数量与总价”三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数量关系。

5.例5: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对于“单价”,对“速度”的理解更难。教材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150千米/时、60米/分,意在让学生体会用这样的符号表示运动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建议

1.充分发挥学生原有经验的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感悟“单价、数量和总价”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重视引导学生探究运算中的规律,并作一定的归纳与抽象。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本单元不但在相关的练习设计中,编排了一些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的内容,如打上了“*”号,不作普遍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而且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作为例题专门加以研究。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利于培养学生数感和推理能力。

4.适当增加计算量,加强计算技能训练。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加进位。

2、积的变化规律(一),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

几,积也乘以(或除以)几。

3、积的变化规律(二),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

变。注:在乘法中,要想使积不变,两个因数的变化就要相反,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就要除以相同的数。

4、积的变化规律(三),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2,另一个因数乘3,积就乘

(2×3)。

5、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

(1)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读作:80千米每小时。

(2)小林每分钟步行60米,小林的速度是60米/分,读作:60米每分。

(3)飞机的速度是340千米/小时,表示:飞机每小时飞行340千米。

6、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 =时间

7、估算

(1)估算必须符合两个要求:一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估算时所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一定要用“≈”号。

注:①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但结果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②有关带钱问题的估算,要做到估大不估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 理 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己,快快拿起你漂亮的笔记本和笔开始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吧!下面为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例如1:已知:A×B=215,则A×B×2=( )。 这是把B扩大了2倍,而积也应扩大2倍。即215×2=430,所以A×B×2=(430)。 例如2:已知:2×A×B=200,则A×B=( )。 这是把A缩小了2倍,而积也应缩小2倍。即200÷2=100,

所以A×B=(100 )。 ②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例如:已知:A×B=510,如果A扩大了5倍,B缩小5倍,则积是( 510 )。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倍,则积就扩大m×n倍。 ④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则积就缩小m×n倍。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④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如果m>n则积扩大(m÷n)倍。如果m 6、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题(一) 一、仔细推敲,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 分) 1.315×25,如果第二个因数增加2,那么积增加()。 A.2B.315×2C.25×2 2.已知一列复兴号动车的速度是350千米/时,它一昼夜能行驶()千米。 A.8400B.4200C.840 3.一盒钢笔有3支,售价是25元,要想买6支钢笔需要()元。 A.50B.75C.150 4.如果△×○=315,那么△×(○×3)的结果是()。 A.315B.105C.945 5.两个数(都不为0)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若积除以10,则另一个因数应()。 A.不变B.乘10C.除以10 二、仔细审题,填一填。(每空1分,共21分) 1.游隼(sǔn)是世界上俯冲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当它俯冲追击猎物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可写作()。 2.要使8×30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可以填()。 3.250乘80的积的末尾有()个0,积是()位数。 4.学校花360元买了6个排球(如右图),每个排球多少钱?这道题是已知()和(),求()。

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1分钟能传播()米。6.两个因数的积是560,其中一个因数除以2,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如果两个因数都乘2,积是();如果两个因数都除以2,积是()。7.288的18倍是();()的18倍是288。 8.在里填上“>”“<”或“=”。 230×5032×500820×11410×22 21×3003×180099×9910000 9.根据25×24=600,请你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25×12=()25×48=() 50×24=()75×24=() 三、火眼金睛,判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5 分) 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五位数。() 2.在一个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都不为0)都乘一个相同的数,积不变。 () 3.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一定有几个0。() 4.用因数32十位上的3去乘123,得到的是369个十。() 5.因为A×4=25,所以A×16=100。() 四、细心的你,算一算。(共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8分) 300×20=42×30=50×80=90×7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试卷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复习题 一、我会填 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位,表示几个();第五位是()位,表示几个()。 2、89803769是()位数,左起第一个9在()位上,表示();第二个9在()位上,表示()。 3、九千零九十万九千零九十,写作() 4、240□375≈240万,在□里最大能填(),还可以填()。 5、把一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五入”后是30万,这个数的千位上最小应该(),最大应该是(),万位上一定是()。 6、74□042≈75万,在□里最小能填(),还可以填()。 7、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49500000=() 361000000=() 149000000=() 96000000=()新课标第一网 8、连一连、 120500 6008000 10632 只读一个零读两个零一个零也不读 10354082 7000004 50002000 9、比一比。 26亿○260000万 68243○63234 30580060○31500006 四千五百万○4500000 四千五百万○4500000 七亿零九○70000009 七亿零九○70000009 10、(1)从大到小排排队。 3068500 3086050 3068560 3608050 (2)由轻到重排排队。新|课|标 |第|一|网

409千克 40190000克 409吨 409克 (3)从小到大排排队。 72万、719000、72000、720100 (4)将下列数由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5043300米、504千米、50433千米、 5040000米 11、用圆圈出近似数,用三角圈出准确数。w w w .x k b 1.c o m (1)、我今年9岁了,体重大约是25千克。 (2)这里有2000多个座位。 (3)这里有15名服务员,3000多种商品。 (4)音乐教室可容纳70多人,现在只有25人在上课。 12、由0,2,4,1,5,9,7组成的最大七位数是多少?最小七位数是多少? 13、一个六位数,它的万位和千位上都是8,最高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这个六位数最小是多少?最大是多少? 14、一个八位数,各位,百位和万位上是2,其余数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1)这个数是多少?请读出这个数。 (2)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 (3)这个数与最小的八位数相比,大多少?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全套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学号_________ ______年级姓名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从个位起,第七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2、6006006最高位是()位,右边的“6”表示6个(),中间的“6”表示6个(),左边的“6”表示6个()。 3、三个千万,三个十万,三个千和八个一组成的数是(),约是()万。 4、比99999多1的数是(),比1000少1的数是()。 5、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六位数是(),组成一个最大的六位数是()。 6、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 785000≈ 509000≈ 7、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0= 00≈ 78≈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4分,共16分) 1、个、十、百、千、万……是() A、计数法 B、数位名称 C、计数单位 2、在49□438≈50万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A、0~4 B、0~5 C、5~9 3、在5和6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五亿零六。 A、6 B、7 C、8 4、用三个7和三个0组成的六位数,读数时,一个0也不读出来,这个数是()。 A、777000 B、700077 C、707070 三、判断(每题2分,共8分)

1、94200这个数字中的9所站的数位是万。() 2、四万零三百写作。() 3、整数的计划单位只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 () 4、100000-1 < 99999+1 () 四、比较大小(12分) 72108 ○ 1357900 617000 ○ 62万 10110 ○ 9999 4762504 ○ 4762513 四千万○九百九十万 89001 ○ 89101 五、读出下面各数。(12分) 708500 读作:读作: 9 读作: 5060032 读作: 六、写出下面各数。(12分) 五十六万零五十六写作: 七亿七千零一万零八百写作: 四百七十八万九千零六写作: 一亿零二万零三写作: 七、用计算器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10分) 12×101= 13×101= 14×101= 15×101= 16×101= 17×101= 18×101= 19×101= 八、用2、3、4、0、0组成一个最大的五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五位数,并求出它们 的和。(10分)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A) 学号_________ ______年级姓名________ 一、想一想,填一填。 1、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条射线。 2、从一点引出两条( )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 )。 3、 ①②③④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单元归纳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1、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没有端点的那一端可以无限延伸。不能量出长度,如出现一条射线长8米这样的判断题一定是错的。读作:射线AB (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图形相同点不同点 线段 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 3、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叉的越开,角越大。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角的顶点对量角器的中心点,0刻度线对角的一条边9内0看内圈,外0看外圈),再看另一边。” 9、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又小于180°;平角180°;周角360°。1周角=2平角=4直角 10、放大镜不能把角放大。放大镜可以把东西放大,但不可以把角放大。 1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四个角,相对的两个角度数相等,相邻的两个角度数和是180o。 12、用三角板可以拼出30度、60度、90度、45度、75度、105度、135度、120

度和150度的角。 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钟面上3时和9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直角;钟面上6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平角。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29分) 1.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位是亿位,与它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位和()位。 2.90060450这个数包括()级和()级,读作()。3.60060006从左至右,第一个“6”表示(),第二个“6”表示()。4.408020000000是由4个(),8个()和2个()组成的,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5.542030700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4在()位上,表示4个()。 6.由106个亿、106个万和106个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7.940503070=900000000+40000000+()+()+(),30000000+500000+60000+900=()。8.最大的六位数是(),比它多1的数是()。 9.一个数百万位上是7,万位上是5,个位上是1,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10.与一万相邻的两个数写作()和()。 11.在58的后面添上()个0,就是58万,在5和8之间添上()个0,得到的数读作五十亿零八。 二、我会判断。(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个级的计数单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

2.读数时,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3.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4.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5.第六次人口普查上海约有23020000人,这个数是近似数。() 三、我会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由5个亿、6个百万、8个千组成的数是()。 A.560008000 B.506008000 C.500600800 D.56008000 2.下面各数中读两个零的数是()。 A.12003500 B.12030500 C.10023500 D.12300500 3.用算盘表示123705,下面表示正确的是()。 A.B. C.D. 4.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算盘的一颗上珠表示5 B.算盘的一颗下珠表示1 C.在用计算器计算时,做完一道题按ON/C键接着做下一道题D.一个数只含有两级,这个数一定是八位数 5.下面的数中,最接近10万的是()。 A.19999 B.99999 C.100006 D.11000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4、数位顺序表 数级… … 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 …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数单位… … 千 亿 百 亿 十 亿 亿 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千百十个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是数位,一(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一级,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8、写数: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补足。 9、改写和省略 (1)改写去掉末尾的四个0,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如:450000=45万 去掉末尾的八个0,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如:200000000=2亿 (2)省略去掉末尾的四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去掉末尾的八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要注意看清去掉部分的最高位,如果是5或比5大,要向前一位进一。)如:54340≈5万 56070≈6万 720023000≈7亿 459800000≈5亿 改写和省略的区别: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用 = 连接如:450000=45万 200000000=2亿 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用≈连接如:54340≈5万 720023000≈7亿 计算工具的认识: 1、由我国古代发明的,沿用至今的计算工具是(算盘)。 2、算盘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 3、计算器上的按键:ON/C 开关及清除屏键 OFF 关机键AC 清除键CE 清除键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学期 第四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1.(2019春?榆阳区期末)280的7倍是,31个50相加是. 2.(2019春?浦城县期中)5361 ?的积是位数,积的个位数字是. 3.(2019春?榆阳区期末)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与它最接近的四位数是.4.(2018秋?青龙县期末)一节废电池在土壤里会造成周围大约140平方分米土地污染,六(1)班同学在“环保在心中”活动中,一天就拾起58节废旧电池,这样减少了平方分米土地污染. 5.(2018春?宁江区校级期中)比较大小5031 ? ?1082 ?2041 ?5130 6.(2019春?东海县期中)学校图书室有28个书架,每个书架有3层,平均每层放了30本书,图书室一共有多少本书?(先填空再列式解答) 根据和,可以先求,再根据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本书. 7.(2018秋?龙岗区校级期中)在横线上填上“>”“<”或“=”. ?98102 ? ?210020000019万97103 29770 8.(2019?益阳模拟)一只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小东骑自行车可达每分钟260米,可写作. 9.(2019秋?厦门校级期中)根据“680480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880 ?=640 ?=. 1280 ?=2480 10.(2019春?泗洪县期中)小虎做一道乘法计算题时,错将一个乘数45看成了54,结果比原来多了180,那么正确结果应该是. 二.判断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1.(2019春?英山县期末)4983 ?的积一定比1500更小.()12.(2019春?吉水县期末)如果两个乘数的末尾都有2个0,那么它们的积的末尾至少应有4个0.()13.(2019春?新田县期中)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两圈半长1千米.()14.(2019春?沛县月考)25的13倍等于13个25相加的和.()15.(2019春?内乡县月考)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16.(2019秋?邹城市期末)两个不为零的数相乘,一个因数乘9,另一个因数除以9积不变.()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思维导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思维 导图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整理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整理思维导图,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整理思维导图欣赏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大数的认识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 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 5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 ,3, 4, 5 ,6 ,7 ,8 ,9 ,10, …….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小结(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每单元【小结】 1、亿以内数的认识: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 、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11、“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12、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角 小结: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角。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大小的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记做1°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3、角的分类: 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三单元测试卷

小学数学第二、三单元测试卷 姓名:成绩: 一、填空我能行(每空1分,共40分) 1.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这两条()叫做角的边。 2、量角的大小,要用到()、角的计量单位是(),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记做(),五份表示()。 3.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条直线,可以画()条射线,经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4.3时整,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成();6时整成(),钟面上()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150度的角。 5.三角板上的角有()度、()度、()度、()度。 6.图(1)中有()个锐角.有()直角,()个钝角,()个平角. 图(1) 7.看图(2),已知∠1=30,∠2=(),∠3=(), ∠4=(),∠1+∠5=()。 图(2) 8.数一数,图(3)中有()条线段,()条射线,()条直线。

图(3) 9、()块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10、“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个“鸟巢”的占地面积为1平方千米。 11、8公顷=()平方米60000平方米=()公顷 5000公顷=()平方千米90平方千米=()公顷 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12、游泳池长50米,宽20米,()个这样的游泳池面积约1公顷。 二、我当小法官(每题1分,共12) 1.一条线段长19厘米,一条射线长10厘。() 2.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3.过任意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4.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 5.把30度的角放在一个可以放大5倍的放大镜下,我们看到的角是150度。 ()6.一条直线就是一个平角。() 7.把一个钝角分成两个角,如果其中一个是直角,那么另一个一定是锐角。 ()8.周角的两边重合成一条射线() 9.直角和锐角的和一定比平角小。() 10、5平方千米=50000公顷。() 11、一个教室长10米,宽8米,占地80平方米。() 12、测量一个城市的面积时一般用公顷作单位。() 三、对号入座(每空2分,共12分) 1.把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可以形成()个大小不同的角 A 3个 B 5个 C 无数个 2.用一副三角板,不能拼出()的角 A 15度 B 20度 C 135度D150度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1.三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引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和因数中间、末尾没0的乘法),2.积的变化规律3.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先从因数是三位数的笔算乘法入手,运用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概括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再通过对一组乘法算式的观察、比较,归纳出乘法算式中积的变化规律。最后运用乘法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常见的数量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口算。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计算。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乘法估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乘法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总结、归纳、比较、抽象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谨慎思考,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建立数量关系式,增强估算意识。 四、教学难点:建立数量关系式,应用这种关系正确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法:讲授法 六、学法:迁移法、练习法 七、教具:口算卡、情景图。 八、学生用具:卡片练习本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笔算乘法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P4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启发、引导 学法:说一说、算一算 教具:图片、题卡 学生用具: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5×12= 44×59= 63×52= 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教学内容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指名回答)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大数的读法 (1)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2)读亿级和万级时,按个级的读法来读,读完亿级后加上一个“亿”字,读完万级后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每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2.大数的写法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 (2)从高位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3)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3.大数的大小的比较 (1)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 (2)位数相同时,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3)最高位相同时,再比较下一位,依次找下去。 4.大数的改写 (1)如果是整万的数,直接去掉末尾的4个0,在后面加上“万”字;如果是整亿的数,直接去掉末尾的8个0,在后面加上“亿”字。都用“=”连接。(2)如果不是整万的数,就从数的末尾起向左数出4位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改写成整万的数;如果不是整亿的数,就从数的末尾起向左数出8位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改写成整亿的数。都用“≈”连接。 5.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依次类推。 6.数位顺序表,从个位开始每4个一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7.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11…的数叫做自然数。 8.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0.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 13.上珠一个代表5,下珠一个代表1. 14.(计算器)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 15.计算器上的AC键是清除键。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第三单元《乘法》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卫星运行(三位数乘两位数)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依据算式,可将两个乘数分别按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将近似数相乘,所得的积作为估算的结果 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的个位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十位要乘三遍,第二步的乘积末尾写在十位上。 1)计算时,可以把数拆分成积的形式,再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计算。 例如: 114×21=114×3×7=342×7=2394 2)可以把其中一个数改写成和的形式,再用另一个数和新拆分出来的两个数分别相乘,把所得的积相加。例如: 114×21=114×(20+1)=114×20+114×1 =2280+114 =2394 3)乘数末位是“0”时,可以先把0以前的数相乘,再看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后面添写几个0. 4)例如:460×21 350×30 267×30

1、时、分、日之间的单位互化。 1时=60分 1日=24时 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几个0落几个0。 第三单元备选练习题 一、直接写出得数。(14分) 50×70= 40×30= 25×40= 160×3= 60×40= 200×7= 12×30= 22×4= 25×20= 48×20= 300×5= 180×5= 18×3= 60×6= 35×4= 72×2= 15×30= 17×40= 190×3= 95×4= 185×4≈ 154×28≈ 592×21≈ 108×34≈ 252×19≈ 313×32≈ 612×19≈ 710×38≈ 二、我会填。(14分) (1)70的14倍是(),106与80相乘,积是()。 (2)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的积是()。 (3)飞机每小时飞行850千米,4小时可飞行()千米。 (4)新城小学在校学生人数1068人,大约是()人。 刘老师身高169厘米,大约是()厘米。 (5)一只驼鸟奔跑的速度每小时58千米,可写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试卷(全册)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2)从个位起,往左第五位是()位,第()位是亿位,万位的左面第一位是()位,最高位是百亿位的数是()位数。 (3)在854006007中,“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4)10个10亿是(),10个()是一千万,()个一千万是一亿。 (5)四十六万八千零四十是由()个十万,()个万,()个千和 ()个十组成,它写作()。 (6)十位上和千位上都是4的五位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它们相差()。 (7)最小的七位数是(),最大的六位数是(),它们的和是(),差是()。 (8)一个十一位数,最高位是6,第七位是8,最低位是3,其余各位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四舍五入到亿位写作()。 (9)一个九位数,最高位和最低位上的数字都是6,十万位上的数字是5,其余数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10)由五个千万,六个万,七个百和八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二、写出或读出下列各数。 八万三千零八写作();一千零一十万二千写作(); 六亿零七千写作();五百六十亿零三万写作(); 814200读作(); 108078000读作(); 200003050读作();603000004读作(); 三、在○里填上“>”“<”或“=”。(8分) 84亿○8400000000 639925○64亿 790000○709999 3404万○30440000 8888788○8887888 79018万○8亿 1101万○11010000 9999899○9998999 四、判断题。 (1)一千一千地数,数十次是一万。() (2)最大六位数与最小六位数相差1。() (3)两位数共有九十个。()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详细汇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2.算盘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算盘的主要作用是计算和计数。 算盘的每一个档代表一个数位,计数前要先选定一个档作为个位,然后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拨数时,要把珠子拨到靠梁时,才表示算盘上有数,如上图:算盘计数表示的是960。 根据计算的需要,有的算盘没有顶珠和底珠,如下图: 3.计算器的认识: 【活动课】《1亿有多大?》 活动:实验1亿粒米大约有多少?(2000千克) 1亿张纸大约有多厚?(10000米) ▲实验过程中,合适方法的采用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数位表】 数级 …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数单位…千 亿百 亿 十 亿亿 千 万 百 万 十 万万千百十一 ( 个 )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重点知识 1.特点和区别: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伸,有一定的长度,可以测量;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是无限长的,无法测量;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是无限长的,无法测量。 2.为了表达方便,线段、直线、射线都可以用字母表示。如下图 把线段AB,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射线BA或射线AB。注:读射线时,先读端点! 把线段AB,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直线AB;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a ▲拓展:1.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线段、直线、射线都是直的,线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顶点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角通常用符号“∠”表示。如图中角可以记作“∠1”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2019年小编为您整理了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2019年,网站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大家时时关注哦! 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 1、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这个三位数。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只乘0前面的数;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例如1:已知:AB=215,则AB2=( )。 这是把B扩大了2倍,而积也应扩大2倍。即2152=430,所以 AB2=(430)。 例如2:已知:2AB=200,则AB=( )。 这是把A缩小了2倍,而积也应缩小2倍。即2019=100,所以 AB=(100 )。 ②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例如:已知:AB=510,如果A扩大了5倍,B缩小5倍,则积是( 510 )。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倍,则积就扩大mn倍。

④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则积就缩小mn倍。 ④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如果mn则积扩大(mn)倍。如果m 6、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整理1.大数的读法 (1)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2)读亿级和万级时,按个级的读法来读,读完亿级后加上一个“亿”字,读完万级后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每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2.大数的写法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 (2)从高位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3)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3.大数的大小的比较 (1)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 (2)位数相同时,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3)最高位相同时,再比较下一位,依次找下去。 4.大数的改写 (1)如果是整万的数,直接去掉末尾的4个0,在后面加上“万”字;如果是整亿的数,直接去掉末尾的8个0,在后面加上“亿”字。都用“=”连接。 (2)如果不是整万的数,就从数的末尾起向左数出4位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改写成整万的数;如果不是整亿的数,就从数的末尾起向左数出8位后,根据“四舍五入”法改写成整亿的数。都用“≈”连接。

5.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依次类推。 6.数位顺序表,从个位开始每4个一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7.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11…的数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知识要点 ①.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它的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以无限延长,可以度量它的长度。 ③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以度量它的长度。 ④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⑤经过任意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也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⑥经过任意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⑧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⑨测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测量时,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其中一条射线重合。 ⑩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11.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12. 直角=90°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平角=180° 1平角=2直角周角=360°1周角=2平角=4直角对角相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要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收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5、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6、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比较数的大小: 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小。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至比较出大小。 8、数的改写: 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先画分级线,将整万的数或整亿的数每四位分一级,再将个级的4个0省略换成“万”字,或把个级和万级的8个0省略,换成“亿”字。 9、求近似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小于5就舍去尾数,改写成相应个数的0;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也改写成相应个数的0。10、表示物体个数:1,2,3,4,5,6,7,8,9,10,……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DEL:清除刚输入的错误数字或运算符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