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故障诊断及其维修(doc 7页)

机械故障诊断及其维修(doc 7页)

机械故障诊断及其维修(doc 7页)
机械故障诊断及其维修(doc 7页)

机械故障诊断及其维修(doc 7页)

第一章

1.故障的定义

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称为失效,对可修复的产品也称为故障。

2.故障的分类

1. 按故障形成的时间规律分类

(1)渐发性故障(磨损故障)(2)突发性故障

2. 按故障因果关系分类

(1)功能故障:指一个产品不能满足规定性能标准的现象。

①完全丧失功能。②达不到规定的性能水平。

(2)潜在故障:是一种能指示功能故障即将发生的可以鉴别的实际状态。

3. 按故障影响后果分类

汽车故障分类:致命故障严重故障一般故障轻微故障。

3.造成故障的结构因素

1. 机械结构因素

(1)连接件配合性质的破坏

①动配合件间隙的增大。②静配合件的减弱。

(2)零件间相互位置关系的破坏

由于零件的磨损或变形造成:

①零件本身各工作面之间相互关系破坏。②不同零件之间相互关系破坏。

(3)机构工作协调性的破坏

2. 导致结构因素改变的能量因素

能量因素导致零件出现缺陷,零件缺陷导致机器故障。

①周围介质能量:环境、负荷,与操作有关。

②机器运行的内部能量:热能、动能。

③材料潜伏能量:内应力,与制造、装配有关。

4.可靠性、无故障性、耐久性的定义

可靠性:机械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故障地完成其规定功能的能力。

无故障性——产品在一定时间内连续不断地保持工作能力的性能。

耐久性——产品在达到报废之前(使用期间按规定进行维修),保持其工作能力的性能。

5.维修的概念

对于可修复产品,从寻找、发现故障部位起,到修理、安装、调整、复原、试验、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的全过程。

6.可靠性设计和最佳可靠度

可靠性设计:从经济观点在可靠性和维修性之间求平衡,获得最佳可靠度。

制造费用与维修费用之和的最小值所对应的R(t) 即为最佳R(t)。

7.磨损的概念

故障表现形式:磨损、变形、疲劳断裂、腐蚀等。

磨损: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相对运动零件的表面上发生尺寸、形状、表面质量变化的现象。

8.磨料磨损的概念

磨料磨损:由于摩擦副的一个表面存在硬的凸起部分,或者两个表面之间存在硬质颗粒,在发生相对运动时,表面被挤压或刮削而破坏。

9.黏着磨损的机理

摩擦副表面产生高温,材料表面强度降低,承受高压力的表面凸起部分相互黏着(溶合),在相对运动中被撕裂,使材料从强度低的表面转移到强度高的表面。

后果:摩擦副咬死或划伤。

10.疲劳磨损的概念及特点

定义:摩擦副材料表面上局部区域在循环接触应力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由于裂纹扩展而分离出微片和颗粒的磨损形式。

特点:经过一定次数(临界次数)的循环接触应力作用才发生。

11.疲劳断裂的概念

指零件在经历反复多次的应力或能量循环作用后才发生的断裂。

12.腐蚀的分类和条件

1. 金属零件的化学腐蚀

金属和和外部介质直接起化学作用。如高温氧化、在非水溶液中腐蚀。

条件:金属表面只要存在腐蚀介质,就可能遭到腐蚀。

2. 电化学腐蚀

金属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发生的腐蚀。

产生的条件:(1)存在电解质(2)存在电位差

13.变形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由于受力的作用,使零件的尺寸或形状产生改变的现象。

(1)弹性变形:指金属在外力去除后能完成恢复的变形。

变形量小,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符合虎克定律)。

滞弹性变形:当应力低于金属弹性极限时,持续充分时间以后才变形。应力去除后,经过充分时间才恢复(简称弹性后效)。

(2)塑性变形:指金属在外力去除后,不能恢复的永久变形。

会引起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产生加工硬化现象、残余内应力、耐腐蚀性下降等。

第二章

1.机械故障规律

指故障率与使用时间的关系

故障率变化:早期故障期、偶然故障期、磨损故障期。

1. 早期故障期在产品使用初期。

特点:故障率较高,随工作时间增加而下降。

故障原因:由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存在偏差。

需要认真磨合、调试,尽量降低早期故障率。

2. 偶然故障期是产品的有效寿命期。

特点:故障率低而且稳定。

故障原因:(1)偶然因素——材料缺陷、操作失误、环境不利等,与使用时间关系不大。

(2)零件早期损耗——各零件寿命有长有短

3. 磨损故障期在使用时间较长以后。

特点:故障率明显上升。

故障原因:零件磨损到一定程度,有的零件接近失效或已经失效。

2.配合件磨损规律,如何指导使用和维修

配合件磨损规律:表示配合件的磨损与使用时间的关系。

3.使用极限、允许极限

使用极限指产品尚未达到损坏或不能工作状态,但继续使用,可靠性将降低到不能允许的程度。

?是能否正常使用的界限。

?达到此极限时,磨损急剧增加、性能急剧恶化,必须修理。

允许极限指产品在下次保养或修理之前还能继续维持正常可靠工作,不超出使用极限的状态。

?是立即修理还是下次修理的界限。

?用来判断能否继续工作一个修理间隔期,取决于维修制度。

4.大修、小修的定义、内容、要达到的标准

大修:是全面彻底的恢复性修理。

要求:对整机拆卸检查,修复或更换已磨损的零部件,对基础件进行全面修理。

内容:恢复组合件的配合间隙或紧度、基础件的尺寸链、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修复后进行磨合、试验、调整、试运转。

大修后的机器,其各项性能指标要达到或接近新机器的标准。

小修:是局部性(平衡性)修理。

目的:恢复机器局部部位的工作能力,使各总成之间的工作能力相互适应,使整机达到平衡。

内容(以汽车拖拉机为例):对发动机进行拆卸、检查与调整,修复或更换磨损的零件.

对底盘只进行检查与调整,必要时局部拆卸,更换或修复已磨损的零部件。

小修后的机器要恢复到正常的技术状态。

5.机械维修方式的分类及概念

维修方式包括:

维修内容、维修时间——保证机器设备的可靠性和正常技术状态。

维修原则——使各项维修工作既适用、有效,又合理、经济。

一、事后维修机器设备发生故障停机后再进行修理。

二、定期维修按预订的时间间隔或检修周期来进行计划修理。

三、视情维修不规定修理周期,而是定期或连续地进行对机械设备进行状态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故障发展趋势,在必要时进行修理。

6.计划预防维修制度的特点

按时保养,定期检查,计划修理。

以机器主要零部件磨损规律为基础,决定修理类别、间距、内容。

特点:计划——找出合理的使用期限(修理间距)。

预防——在发生故障前,即在零部件磨损达到极限值以前进行修理。

第五章

1.机械故障诊断的概念

故障诊断:用不拆卸情况下便于测知的参数来间接推断机械的技术状态,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包括已显现的和潜在的故障)、推算剩余寿命、预报故障趋势。

2.振动诊断如何判断故障,测量哪些参量

振动诊断就是通过对机器外部振动测量来诊断机器内部的毛病。

通过对实测振动信号的分析处理,借助一定的诊断策略,判断所测对象的运行状态。

振动幅度分析——是否有故障?

振动频率分析——故障在哪?

参量:按振动频率选择——低频振动测位移,中频振动测速度,高频振动测加速度。

不正常的振动信息,频率范围一般超过1kHz,高频信息非常重要,因此加速度值和

频率是重要的参数。

振动幅值——测速度、加速度时采用有效值,反映振动能量大小。测量变形时采用

位移峰值,反映瞬时情况。

3.渗透检测的原理

用荧光渗透液或者着色渗透液来显示放大的缺陷痕迹,从而能用肉眼检查零件表面的开口缺陷。

4.磁粉检测的原理

把有横向裂纹的强磁性材料(钢铁)进行磁化处理,在裂纹处由于磁性不连续而呈现磁极,撒上磁粉,裂纹处吸附磁粉而显示缺陷。

第六章

1.铸铁焊接的特点

(1)产生裂纹

?施焊时存在加热和冷却过程。

?焊区体积膨胀和收缩,受到周围未加热区的阻碍,产生拉应力,超过铸铁的抗拉强度时,产生裂纹。

?在焊接过程和焊后冷却过程都可能发生。

(2)产生白口

?白口铁:铸铁中的碳以渗碳体(Fe3C)形式存在。

? 焊区冷却时向周围传热快、冷却速度快,碳来不及石墨化,形成渗碳体。

? 白口铁的机械性能很差:

? 塑性接近零,脆性大,

? 硬度高,焊后不能加工。

(3)产生气孔和夹渣

? 产生气孔的原因:焊区有油污、碳燃烧,产生CO 气体,焊条药皮含水份,产生氢气,冷却时来不及排出。

? 产生夹渣的原因:铸铁含硅(Si )高,在高温下,硅与氧化合形成难熔氧化物SiO2 。

2.什么是热焊法

焊前将工件预热,在热状态下焊接,焊后保温缓冷。

减小焊区与周围的温度差,以减小热应力和收缩应力,避免引起裂纹。

冷却时间长,有利于石墨析出,防止出现白口。

3.什么是冷焊法,冷焊的工艺规范

不预热或局部低温预热,采用电弧焊。

必须选择合适的电焊条和工艺措施,才能保证焊接质量。

(a) 准备工作:

清洁工件表面、钻止裂孔,开坡口(与气焊的要求一样)

烘烤焊条,使药皮干燥,在200℃烘烤 2 h 。

(b) 焊接规范:

采取控制发热量的措施。

减小热应力,防止产生裂纹;

减小熔深,避免母材元素向焊缝过渡而产生白口。

规范选择:

采用细焊条、小电流、短电弧;

采取短段、断续、分散焊;

每焊一段,用尖锤敲击焊缝,消除应力、气孔;

厚件采用多层焊。

第十章

1.气缸圆柱度、圆度的检测及处理方案

气缸圆柱度测量:磨损最大部位尺寸 底端未磨损部位尺寸

计算 极限值:汽油机0.175~0.250mm ,柴油机0.10mm 。

达到或超过此值,应进行镗缸、磨缸。

圆度测量三个位置:磨损最大处(活塞在上止点时第一道活塞环位置)

气缸中部 下部磨损最小处。

每个截面测量纵横两个方向。

计算圆度误差:在同一截面上,互相垂直的两直径之差的 1/2

极限值: 汽油机0.050~0.063mm 柴油机0.050~0.075mm

达到或超过此值,应进行镗缸、磨缸。

2.修理尺寸法

2

端未磨损部位尺寸磨损最大部位尺寸-底圆柱度误差=

?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对配合件中的某一个零件改变尺寸(加大或缩小),恢复原来的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并更换与之相配合的零件,恢复正确的配合。

?只考虑恢复配合性质,允许加工后的尺寸(修理尺寸)与原来的标准尺寸不同。

?对易损零件,国家制订了修理尺寸标准,并且由配件厂供应修理尺寸的配件。

3.气缸修理尺寸的确定

?在气缸标准直径上,每加大0.25mm为一级,分为6级。

?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允许加大的级数不同。

?修理尺寸:

D x ≥D max + X

?D max ——磨损最大气缸的最大直径(mm)

?X——以直径计算的加工余量(mm)

一般为0.1~0.2mm(包括镗缸和磨缸的余量)

4.曲轴裂纹的处理方案

处理:轴颈轴向裂纹,未裂至两端圆角处或油孔处时,允许使用。

轴颈横向裂纹,浅裂纹经过磨削能消除的,允许磨削修复,裂纹深的应予更换曲轴。5.曲轴轴颈磨损的检测及处理方案

圆柱度误差:

测量:磨损最大部位的最小直径磨损最小部位的最大直径

计算:圆柱度误差=直径差值的1/2

处理:圆柱度误差>0.0125mm时,应进行磨削。

其它表面损伤:擦伤、起槽、烧蚀等,可通过观察发现。

处理:小修时,对轴颈的较轻的表面损伤,可手工修磨。

6.曲轴修理尺寸的确定

?在轴颈标准直径上,每缩小 0.25mm 为一级。

?不同发动机允许缩小量不同,最大缩小量不超过1.5mm。

?修理尺寸:

D x ≤D min -X

?D min ——轴颈磨损最大部位的最小直径(mm)

?X——以直径计算的加工余量(mm),取0.1~0.2mm

7.为什么要磨合

零件表面有加工痕迹、表面存在几何形状误差和相互位置误差。摩擦表面实际接触面积极小,单位面积承载压力很大。如直接投入负荷运转,将剧烈磨损。

磨合的目的:

防止破坏性磨损。以最小的磨损量和最短的磨合时间,改善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消除

安装偏差,建立起适合于工作条件要求的配合表面。

8.什么是磨合

配合件靠相互运动进行精细加工的过程。

9.怎样磨合

在良好的润滑条件下,先低转速、无负荷运转,然后逐渐提高转速和负荷,直到额定工况。

10.发动机的磨合工艺

(1)磨合前的准备

?将发动机安装到试验台上。

?加磨合用机油,检查无漏水、漏油。

(2)发动机的冷磨合

?用试验台带转发动机。

?无压缩冷磨合:不装喷油器(或火花塞)。

?有压缩冷磨合:装上喷油器(或火花塞)。

?冷磨合结束后,换机油,清洗油底壳和机油粗滤器,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供油提前角。

(3)发动机的热磨合

?启动发动机。

?无负荷热磨合:控制转速由低到高。

?有负荷热磨合:保持规定的转速,逐渐增加扭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