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机械制造工程学习题集

最新机械制造工程学习题集

最新机械制造工程学习题集
最新机械制造工程学习题集

最新机械制造工程学习题集

一、思考题

1.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

是由刀具和工件的相对运动来实现的,称为切削运动。用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来表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概念见教材。

2刀具.静止角度参考系的假定条件是什么?

假定运动条件:进给量f=0

假定安装条件:刀尖与工件回转中心等高;

刀杆方向与进给方向垂直。

3.切削层参数是什么?如何定义的?

切削层:主运动一个周期,相邻两加工表面(切削刃)之间的材料截面。切削层公称厚度hD(老标准ac): hD=f· sinKr

切削层公称宽度bD(老标准aw):

bD=ap/sinKr

切削层公称截面积AD:

AD=ap· f=bD· hD

4. 试述正交平面、法平面、假定工作平面和背平面的定义,并分析它们的

异同点和用途。

正交平面/主剖面Po:⊥Ps ⊥Pr同时垂直于切削平面Ps和基面

法剖面Pn:Pn⊥S,(切削刃)。

假定工作平面、进给平面Pf :Pf ⊥Pr 、∥f

背平面Pp :Pp ⊥Pr 、∥a p

构成不同的参照系。

5. 为什么基面、切削平面必须定义在主切削刃上的选定点处?

基面是通过主切削刃且与切削平面垂直的平面,是用来标注切削角度的的

面,所以基面必须选定在主切削刃上的点并和切削平面垂直,才能有效的进行角度标注。

6 试述刀具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的区别,为 什么横向切削时,进给量f 不能过大。

刀具的标注角度是在刀具标注角度参照系中定义的角度 。刀具标注角度参照系又称静止参考系,同工况没有关系。

刀具的工作角度是在刀具工作角度参照系中定义的角度,不同的工艺环境下,工作角度不同。

横向切削时,工作前角随进给量增大而增大,工作后角随进给量增大而减小。过大的进给量会使后角变负,加工时工件会被挤断。

7. 刀具切削部分材料必须具备那些性能?为什么?

见教材P11.

8. 试按下列条件选择刀具材料或编号。

⑴ 45钢锻件粗车;YT5(P30)

⑵ HT200铸件精车;YG3X (K01)

⑶ 低速精车合金钢蜗杆;W18Cr4V (成形刀)

⑷ 高速精车调质钢长轴;YT30(P01)

⑸ 中速车削淬硬钢轴;YN10(P05)或K01(TiC+WC+Ni-MO ) ⑹ 加工冷硬铸铁。YG6X (K10)

A. YG3X

B. W18Cr4V

C. YT5

D. YN10

E. YG8

F. YG6X G . YT30

二、分析计算题

1. 试画出图2-2所示切断刀的正交平面参考系的标注角度o γ、o α、r K 、

r K '、o

α'(要求标出假定主运动方向c v 、假定进给运动方向f v 、基面r P 和

切削平面s P )

图2-2 图2-3

解:

2. 绘制图2-3所示 45弯头车刀的正交平面参考系的标注角度(从外缘向

中心车端面): 5-=o γ, 10=s λ, 6=o α, 55=r K , 6='o α。 解:

第二章 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思考题

1.何谓积屑瘤?积屑瘤在切削加工中有何利弊?如何控制积屑瘤的形成? 积屑瘤:在切削速度不高而又能形成连续性切削的情况下,加工一般钢料或其他塑性材料时,常常在前刀面切削处粘着一块剖面呈三角状的硬块。它的硬度很高,通常是工件材料的2~3倍,在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时,能够代替刀刃进行切削。这块冷焊在前刀面上的金属称为积屑瘤或刀瘤 影响:

有利方面:产生积屑瘤后,它包覆在切削刃上,由于其硬度比工件材料大,故可代替刀刃进行切削,对切削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积屑瘤使刀具实际前角增大,对切削过程有利

增大了切削厚度

不利方面:

⑴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

由于积屑瘤的前端伸出在切削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因而对工件尺寸精度有影响

⑵积屑瘤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增大

积屑瘤的底部相对稳定一些,其顶部则很不稳定,容易破裂。一部分粘附于切削底部而排出,一部分残留在加工表面上,积屑瘤凸出刀刃部分使加工表面变得粗糙

⑶对刀具寿命的影响

积屑瘤粘附在前刀面上,在相对稳定时,可代替刀刃切削,有减少刀具磨损、提高寿命的作用;但积屑瘤不稳定时,积屑瘤的破裂有可能导致硬质合金刀具颗粒剥落,使磨损加剧

控制:控制切削速度,尽量采用低速或高速切削,避开中速区

采用润滑性能良好的切削液,以减小摩擦

增大刀具前角,以减小刀屑接触区的压力

适当提高工件材料的硬度,减小加工硬化的倾向

2. 车削细长轴时应如何合理选择刀具几何角度(包括r K 、s λ、o γ、o α)?简述理由。

3. 试说明被吃刀量p a 和进给量f 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并与p a 和f 对切削力的影响相比较,两者有何不同?

吃刀深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最小,进给量次之,切削速度影响最大。因此,从控制切削温度的角度出发,在机床允许的情况下,选用较大的吃刀深度和进给量比选用大的切削速度更有利。 背吃刀量和进给量都会影响切削力大小,当进给量增大的时候,切削力的增大不成比例的增大,而背吃刀量增大的时候,切削力成比例的增大。这样就对切削刀的影响是磨损就不同了。

还有就是对温度的影响!进给量的影响比背吃刀量的大!对刀具的耐用度也就产生影响也就不同了咯!进给量大于背吃刀量啊!

4. 增大刀具前角可以使切削温度降低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前角越大切削温度越低?

一方面增大前角,能使刀具锋利减小切削变形,并减轻刀–屑间的摩擦,从而减小切削力、切削热和功率消耗,减轻刀具磨损,削温度降低 另一方面,增大前角,还会使刀头的散热面积和容热体积减小,导致切

削区温度升高,

5. 刀具磨损有几种形式?各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磨料磨损,这种磨损在各种切削速度下都存在,但对低速切削的刀具而言,磨料磨损是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

粘结磨损(又称冷焊磨损)刀具材料与工件的亲和力大,则磨损严重

刀具材料与工件材料的硬度比小,则磨损加剧。切削速度的大小,中等偏低的切削速度下粘结磨损严重。

扩散磨损温度是影响扩散磨损的主要因素,切削温度升高,扩散磨损会急剧增加;不同元素的扩散速度不同;扩散速度与接触表面的相对滑动速度有关,相对滑动速度愈高,扩散愈快;所以切削速度愈高,刀具的扩散磨损愈快。

化学磨损在一定温度下,刀具材料与某些周围介质(如空气中的氧、切削液中的添加剂硫、氯等)起化学作用,在刀具表面形成一层硬度较低的化合物;极易被工件或切削擦掉而造成磨损,这种磨损称为化学磨损。

6. 何谓最高生产率耐用度和最低成本耐用度?粗加工和精加工所选用的耐用度是否相同,为什么?教材P37。

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单工件时最小的原则来制定耐用度,称为最高生产率耐用度Tp:第二种是根据每个工件工序成本最低原则来制定耐用度,称为最低成本耐用度Tc。

生产中一般多采用最低成本耐用度,只有当生产任务紧迫,或生产中出现不平衡的薄弱环节时,才选用最高生产率耐用度。

粗加工是以最高生产率为目的,所以使用最高生产率耐用度。精加工时,为避免在加工同一表面时中途换刀,耐用度应规定得高一些,至少应该完成一次走刀,应采用最低成本耐用度。

7. 何谓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改善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措施有那些?教材P46—P48.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是指材料被切削加工成合格零件的难易程度.

调整材料的化学成分

在不影响材料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在钢中添加一些能明显改善切削加工性的元素,如硫、铅等,可获得易切钢;在铸铁中适当增加石墨成分,也可改善其切削加工性

进行适当的热处理

同样化学成分、不同金相组织的材料,切削加工性有较大差异。在生产中常对工件进行适当的热处理,除得到合乎要求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外,也可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

采用新的切削加工技术,如加温切削,低温切削。

8. 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切削加工中常用的切削液有哪几类?如何

选用?

在切削加工中,合理使用切削液的作用:可以减小切屑、工件与刀具间的摩擦,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延长刀具使用寿命,并能减小工件热变形,抑制积屑瘤和鳞刺的生长,从而提高加工精度和减小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

切削加工中常用的切屑液可分为三大类:水溶液、乳化液、切削油水溶液:主要成分是水,再加入一定的防锈剂或添加剂,使其具有良好的冷却性能又有一定的防锈和润滑性能

乳化液:乳化液是在切削加工中使用较广泛的切削液,它是水和乳化油的混合物,为了提高其防锈和润滑性能,往往会加入一定的添加剂切削油:非水溶性切削液,主要成份是矿物油,少数采用动植物油。切削油主要起润滑作用

离子型切削液:一种新型水溶性切削液,其母液由阴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配置而成。能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刀具使用寿命。

选用:粗加工时,金属切除量大,产生的热量多,因此应着重考虑降低切削温度,选用以冷却为主的切削液,如3%~5%的低浓度乳化液或离子型切削液

精加工时主要要求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应选用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切削液,如极压切削油或高浓度极压乳化液,它们可减小刀具与切屑之间的摩擦与粘接,抑制积屑瘤。

从工件材料方面考虑:切削钢材等塑性材料时,需要用切削液;切削铸铁、黄铜等脆性材料时可不用切削液,其原因是切削液作用不明显,且会污染工作场地

从刀具材料方面考虑:切削高强度钢、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时,属于高温高压边界摩擦状态,宜选用极压切削油或极压乳化液

高速钢刀具耐热性差,应采用切削液;硬质合金刀具耐热性好,一般不用切削液,必要时可采用低浓度乳化液或水溶液,但应连续地、充分地浇注,否则刀片会因冷热不均而导致破裂

从加工方法方面考虑:铰孔、拉削、螺纹加工等工序刀具与已加工表面摩擦严重,宜采用极压切削油或极压乳化液

成形刀具、齿轮刀具等价格昂贵,要求刀具使用寿命长,可采用极压切削油

磨削加工时温度很高,工件易烧伤,还会产生大量的碎屑及脱落的砂粒会划伤已加工表面,因此要求切削液应具有良好的冷却清洗作用,故一般常采用乳化液或离子型切削液。

9. 前角和后角的功用分别是什么?选择前后角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前角的功用:一方面增大前角,能使刀具锋利减小切削变形,并减轻刀–

屑间的摩擦,从而减小切削力、切削热和功率消耗,减轻刀具磨损,提高了刀具使用寿命;还可以抑制积屑瘤和鳞刺的产生,减轻切削振动,改善加工质量,另一方面,增大前角会使切削刃和刀头强度降低,易造成崩刃使刀具早期失效,还会使刀头的散热面积和容热体积减小,导致切削区温度升高,影响刀具寿命,由于减小了切屑变形,也不利于断屑。

选用:在刀具材料的抗弯强度和韧性较低,或工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较高,或切削用量较大的粗加工,或刀具承受冲击载荷的条件下,为确保刀具强度,宜选用较小的前角,甚至可采用负前角。

当加工塑性大的材料,或工艺系统刚性差易引起切削振动时,或机床功率不足时,宜选较大的前角,以减小切削力。

对于成形刀具或自动化加工中不宜频繁更换的刀具情况,为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和刀具使用寿命,宜取较小的前角。

后角的作用规律有以下方面:

增大后角,可增加切削刃的锋利性,减轻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的摩擦,从而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改善已加工表面质量。但也会使切削刃和刀头强度降低,减小散热面积和容热体积,加速刀具磨损

在同样的磨钝标准VB条件下,增大后角(α2>α1),刀具材料的磨损体积增大,有利于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但径向磨损量NB也随之增大(NB2>NB1),这会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

选择:切削厚度较大或断续切削条件下,需要提高刀具强度,应减小后角

工件材料越软,塑性越大,刀具后角应越大

以尺寸精度要求为主时,宜减小后角,以减小径向磨损量NB值;若以加工表面质量要求为主,则宜加大后角,以减轻刀具与工件间的摩擦

工艺系统刚性较差时,易产生振动,应适当减小后角

二、分析计算题

用YT15硬质合金外圆车刀纵车a b GP 637.0=σ的结构钢。硬度约为220HBW ,车刀的几何参数为 15=o γ、 0=s λ、

75=r K ,前刀面带卷屑槽,mm r 56.0=ε,车削时切削用量为)(min /102/7.1/4.04m s m r mm mm v f a c p ??=??。

⑴用指数经验公式计算三个切削分力并计算切削功率;

⑵用单位切削力和单位切削功率计算主切削力以及切削功率;

⑶分析、比较⑴和⑵所得结果。

第三章 机床与刀具

1、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编号方法。

2、表面成形运动有几种?

3、什么是内外联传动链?

4、什么是传动原理图?什么是传动系统图?

5、某机床的传动系统如图所示,试写出其传动路线,并计算出主轴转速级数和最大、最小及图示状态的转速值(注意:要列出完整的计算式)。

解:

传动结构式(传动路线): 1450 --270150φφⅠ?????????-?

????????-282834224016 Ⅱ???????-?????-36345020

Ⅲ???????-??

???-51435638 Ⅳ传动平衡式 : 主轴

转速级数=3×2×2=12级

n max =51

43363428282701501450????

=641.46r/min n min =56

38502040162701501450????=87.46r/min n 图 =5143363440162701501450????=256.58r/min 1. 车削加工的工艺特点和所能达到的精度(P57)

2. CA6140车床的主要结构?车床的主要类型?

3. 车刀的主要类型和常用结构有什么?

4. 钻床的工艺特点是什么?可以通过扩孔和铰孔来进一步提高精度,钻

床的类型几种,主运动是什么?,进给运动如何实现?

5. 麻花钻的特点是什么?

6. 铰孔和扩孔的工艺特点是什么及它们所能达到的精度?

7. 镗削加工的特点?镗床的类型和特点?主运动是什么?进给运动如何

实现,能达到什么样的精度?

8. 拉削的工艺特点和拉刀和结构及所能达到的精度?

9. 铣削加工的特点?铣床的主要类型及所能达到的精度?

10. 端铣和周铣;逆铣和顺铣的特点?

11. 磨削加工的机理及工艺特点及所能达到的精度?

12. 磨床的类型?

13. 砂轮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选择?砂轮的硬度是什么含义?如何选

择?精加工选择硬点的,加工硬材料选软的?

14. 滚齿加工和插齿加工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加工原理是什么?

(范成法)

15. 齿轮的精加工用什么方法?

第4章 机械加工精度

一、思考题

1. 什么是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

答: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

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实际值愈接近理想值,加工精度就愈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

实际加工不可能把零件做得与理想零件完全一致,总会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

2.什么是加工经济精度?

答:

3. 获得尺寸加工精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1)试切法、2)调整法、3)定尺寸刀具法、4)自动控制法

4.什么是加工原理误差?

答:原理误差——即在加工中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近似的刀具轮廓和近似的加工方法而产生的原始误差。

5. 什么是主轴回转误差?主轴回转误差有哪些基本形式?

答:主轴回转时实际回转轴线与理想回转轴线的偏移量称为主轴回转误差,主轴回转误差三种基本形式:纯径向跳动、纯角度摆动、轴向窜动。

6.什么是误差复映?

答:当工件毛坯有形状误差,如圆度、圆柱度、直线度等,或相互位置误差,如偏心、径向圆跳动等时,加工后仍然会有同类的加工误差出现;在成批大量生产中用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时,如毛坯尺寸不一,那么加工后这批工件仍有尺寸不一的误差。这就是切削加工中的误差复映现象。

7.减小工艺系统热变形的途径

答: (1)减少发热和隔热

(2)改善散热条件

(3)均衡温度场

(4)改进机床结构

(5)加快温度场的平衡

(6)控制环境温度

8.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答:消除或减小原始误差

转移原始误差

误差分组法

误差补偿法

就地加工(自干自)

自动测量补偿、恒温控制等

9.车削细长轴时,容易出现什么样的形状误差?

答:车削细长轴时容易出现鼓形形状误差。

10.什么是误差敏感方向?

计算题:

1.在两台相同的自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的外圆,要求保证直径,mm 0

2.011±φ第一台加工1000件,其直径尺寸按照正态分布,平均值,mm 005.111=x 均方差.m m 004.01=σ第二台加工500件,其直径尺寸也按照正态分布,平均值,mm 015.112=x 均方差m m 0025.01=σ。

(1)在同一图上画出两台机床加工的零件的尺寸分布图,并指出哪台机床精度高。

(2)计算并比较哪台机床的废品率高。

答案要点:尺寸分布图如下图所示:

第一台机床精度:mm 2400040661..=?=σ

第二台机床精度:mm 015000250662..=?=σ

第二台机床的精度高。

第一台机床的零件全部在公差带内,故没有废品。

第二台机床加工的小轴:右侧在公差上限之外,有废品。

第二台机床的废品率为2.28%。

2.在一台自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的外圆,要求保证直径mm 12002.0-φ,完工后经测量得:直径尺寸按照正态分布,平均值mm 995.11=x ,均方差

mm 005.0=σ。计算正品率和废品率。

(10分)

.解: 零件的合格范围为11.98~12mm ,平均值为11.995mm ,

平均值右侧:(12-11.995)/σ=0.005/0.005=1,查表得A=0.6826, 平均值左侧:(11.995-11.98)/σ=0.015/0.005=3,查表得A=0.9973 正品率=(0.6826+0.9973)/2=0.83995≈84%,

废品率=1-84%=16%,

答:正品率为84%,废品率为16% 。

第5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影响因素P149152?

答: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表面粗糙度、表面波度、表面加工纹理和伤痕;(2)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表面层加工硬化、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和表面层残余应力。

2.自激振动有哪些特点?

答:(1)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是在没有周期性外力(相对于切削过程而言)干扰下所产生的振动运动,这一点与强迫振动有原则区别。(2)自激振动的频率接近于系统的某一固有频率,或者说,颤振频率取决于振动系统的

固有特性。这一点与强迫振动根本不同,强迫振动的频率取决于外界干扰力的频率。(3)自由振动受阻尼作用将迅速衰减,而自激振动却不因有阻尼存在而衰减为零。

3.在磨削工件时,提高砂轮转速和提高工件速度分别对工件表面粗糙度有何影响?

答:提高砂轮转速可以提高表面粗糙度的精度,即降低粗糙度数值;提高工件速度可以降低表面粗糙度的精度,即增加粗糙度数值。

4.什么是冷作硬化?

答:切削(含磨削)过程中,刀具前面迫使金属受到挤压而产生塑性变形,使晶体间产生剪切滑移,晶格严重扭曲,并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引起材料强化、硬度提高,这就是冷作硬化现象

5.机械加工中的振动对切削加工有哪些不利影响?

答:(1)影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2)影响生产率,(3)影响刀具寿命,(4)对机床、夹具等不利。

6.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P146-149)

7.磨削加工对加工表面粗粗度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8.常用提高表面质量的措施是什么?P159

第6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1.生产过程和工艺系统?

答:机械产品制造时,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准备、制造和装配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一般把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工艺系统。

2.什么是工序、工步、进给、安装、工位?

答: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工步是指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进给是指加工工具在加工表而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切削工作。安装是指在加工前对工件进行的定位、加紧和调整作业。

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一个工位。

3.生产纲领?

答: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生产纲领。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答: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包括:工艺路线,各工序的具体加工内容、要

求及说明,切削用量,时间定额及使用的机床设备与工艺装备等。

5.设计基准工艺基准?

答: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某一点、线、面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设计基准。在机械加工、测量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又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6. 工序基准定位基准?

答: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被加工表面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定位基准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7.粗基准、精基准?

答:在起始工序中,工件只能选用未经加工的毛坯表面来定位,这种定位表面称为粗基准;在中间工序和最终工序中,则选用已加工表面定位,这种定位表面称为精基准。

8.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答:工序集中就是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较多。工序分散就是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内进行。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很少,最少时即每道工序仅一个简单工步。

9.加工余量?

答:毛坯经机械加工而达到零件图的设计尺寸,从被加工表面上切除金属层的总厚度,即毛坯尺寸与零件图的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也称为毛坯余量。而在某一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即相邻两工序尺寸之差称为工序余量,加工总余量是各个工序余量之和。

10.尺寸链?

答:在机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常涉及一些有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的若干尺寸的组合。在分析这些尺寸间的影响关系时,可将这些尺寸从机器或零件的具体结构中抽象出来,依其内在联系绘成首尾相接的具有封闭形式的尺寸组。这一互相联系且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封闭尺寸组合称为尺寸链。11.封闭环?

答:封闭环是在加工或装配过程中最后自然形成(间接获得)的那一个环,一个尺寸链中只有一个封闭环。

计算题

1.如下图所示的偏心轴零件的A表面需进行渗碳处理,渗碳层深度要求为0.5~0.8mm。与A面有关的加工过程如下:

φ;

(1)精车A面达到尺寸mm

380

6.

-

1.0

(2)渗碳处理,控制渗碳层深度为t;

(3)精磨A 面,保证尺寸mm 4.380016.0-φ,同时保证渗碳层深度达到规定要求。

试确定t 的数值。

解:渗碳层深度为3.005.0+, 尺寸链为:

(4分)

其中3.005.0+为封闭环,t 、0008.02.19-R 为增环,005.03.19-R 为减环。

由 0.5=t+19.2-19.3

得:t =0.6

由 0.3=ES t +0-(-0.05)

得:ES t =0.25

由 0= EI t -0.008-0

得:EI t =0.008

所以得:25.0008.06.0++=t

2.如图所示的轴套零件,其外圆、内孔及端面均已加工好,试求当以A 面定位钻直径为φ10mm 孔时的工序尺寸L 及公差。要求:画出尺寸链图,并写出计算过程。

解:尺寸链为:

其中1.015±为封闭环,005.050-为增环,L 为减环。

由 15=50-L

得:L =35

由 0.1=0-EI L

得:EI L =-0.1

由 -0.1=-0.05-ES L

得:ES L = 0.05

所以得:05.01.035+-=L

3. 如下图所示的轴套类零件,设计尺寸01.066.0-不便于直接测量,采取控制尺寸A 来保证尺寸01.066.0-,试求工序尺寸A 及公差。要求:画出尺

寸链图,并写出计算过程。

解:画出尺寸链为:

其中01.066.0-为封闭环,0

04.04.11-为增环,015.05±,A 为减环。 由 0.66=11.4―5―A

得:A =5.74

由 0=0-(-0.015)-EI A

得:EI A =0.015

由 -0.1=-0.04-0.015-ES A

得:ES A =0.045

所以得:045

.0015.074.5++=A

4. 如下图所示零件,在镗孔前平面A 、B 、C 已加工好,为便于工件装夹,选择A 面作为定位基准,试计算H 的尺寸及公差。要求:画出其尺寸链图,并写出计算过程。

解:尺寸链为:

其中15.025±为封闭环,01.015-、H 为增环,1.0050

+为减环。 由25=15+H -50

得:H =60

由0.15=0+ES H -0

得:ES H =0.15

由-0.15=-0.1+EI H -0.1

得:EI H =0.05

所以得:15.005.060++=H

5.如图所示小轴零件,毛坯为普通精度的热轧圆钢,装夹在车床前、后顶

尖间加工,主要工序;下料、车端面、钻中心孔、粗车外圆、精车外圆、磨削外圆。

解:结果见下表。

第7章机器的装配工艺

1、装配精度的概念?

2、装配精度同零件精度之间的关系

3、装配方法:互换法、分组法和修配法和调整法

4、装配常见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第八章

1.夹具的组成部分是?

2.什么是六点定位原理?

3.什么叫定位?什么是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

4.什么是过定位、欠定位?

5.掌握定位误差的计算

6.掌握常用夹紧机构的特点?

7.联动夹紧机构有什么特点?

8.什么是主支承?什么是辅助支承?

9.V型块定位的定位误差计算方法?

10.什么是对刀块。

后面的计算都要看:

第三章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

1. 某机床主传动系统如图3-1所示,

试写出主运动传动链的传动路线表

达式和图示齿轮啮合位置时的运动

平衡式(算出主轴转速)。

(略)

2. 车圆柱面和车螺纹时,各需要几个

独立运动?

圆柱面需要2个独立运动,车螺纹需

要2个独立运动

3 传动原理图和传动系统图的有什么

主要区别?

传动系统图上表示了该机床所有的执

行运动及其传动联系;而传动原理图则主要表示与表面成形有直接关系的运动及其传动联系。

传动系统图具体表示了传动链中各传动件的结构形式,如轴、齿轮、带轮等;而传动原理图则仅仅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示运动源与执行件、执行件与执行件之间的传动联系。

4. 比较机械传动与液压传动各自的特点

机械传动的优点:

①传动比较准确,适用于定比传动(无齿带传动除外)。

②实现回转运动的结构简单,并能传动较大扭矩。

③故障容易发现,便于维修。

缺点:机械传动一般情况下不够稳定,当制造精度不高或磨损时,振动和噪声较大;实现变速机构较复杂,成本高。

应用:主要用于速度不太高的有级变速传动中。

液压传动优点:

①易于在较大范围内实现无级变速

②传动平稳,便于实现频繁的换向

③能自动实现过载保护,且装置简单

④便于采用电液联合控制,实现自动化

⑤机件在油中工作,润滑条件好,寿命长

⑥液压元件易于实现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

缺点:因为油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并有泄漏现象,所以液压传动不适合作定比传动。

5.车削技术的发展趋势?

车削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如高速车削、加热车削、低温车削、超精密车削等。

5. 麻花钻的缺点,如何改进?

标准麻花钻存在切削刃长、前角变化大(+30°至-30°横刃上约为-60°) 、副后角为0°,摩擦严重、螺旋槽排屑不畅、横刃部分切削条件很差等结构问题。刚度差、导向性差、横刃产生的轴向力很大、切屑与孔壁剧烈摩擦、半封闭式切削,润滑、散热、排屑条件很差、加工精度低,加工质量差。

生产中,为了提高钻孔的精度和效率,常将标准麻花钻按特定方式刃磨成“群钻”。

修磨横刃将横刃磨窄、磨低,改善横刃处的切削条件

修磨切削刃将靠近钻心附近的主刃修磨成一段顶角较大的内直刃及一段圆弧刃,以增大该段切削刃的前角。

修磨刀面在麻花钻的主后刀面上磨出两个对称的月牙

机械制造工程学测试试习题及答案(答案在后面

欢迎阅读 机械制造工程学试卷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磨削加工中,工件表层因受高温影响,金相组织发生变化,金属比重从7.75转变为7.78,则表面产生残余_________。 A.拉应力???? B.压应力??? C.拉应力、压应力都有可能。 2、主轴加工采用两中心孔定位,能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大多数表面,符合________ 。 A. 3 A. 4、由n 5。 6 7 8 9、在相同的磨削条件下,以下哪种材料的工件磨削以后得到的表面粗糙度数值最小。 A.20钢?? B.铝???? C.铜?? D.铸铁 10、如图,欲在其上钻孔O l 及O 2 ,要O 1 O 2 与A面平行,孔O及其它表面均已加工,工件厚度为8mm, 保证设计尺寸A 1、A 2 的最合理的定位方案是??? ?。 ?二、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2分) ?1.工序 ?2.机械加工精度

?3.六点定位原理 ?4.磨削烧伤 ??三、简答题:(共14分) 1、根据六点定位原理,试分析下图中各个定位元件所消除的自由度。并指出属于何种定位方式(指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过定位、欠定位)? (8分) (参考坐标轴x,y,z已标注在图中。) ?2. 在车床上加工芯轴时,精车外圆 A 及台肩面 B,再光刀 A 及 B,经检测发现 B 对 A 有垂直度 (共8 ,该 。 m,且,公差对称配置于分布曲线的中点,求该工件的合格品率;并计算工艺能力系数Cp。(共8分)? 数值表: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 2、B 3、C 4、A 5、C 6、B 7、A 8、C 9、D 10、D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程学课后作业答案

第六次作业答案 1 ?图示零件,毛坯为 35mm 棒料,批量生产时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如下所述,试分析其工 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①在锯床上下料;②车一端面钻中心孔; ③调头,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 ④ 将整批工件靠螺纹一边都车至 30m m ;⑤调头车削整批工件的 18mm 外圆;⑥车 20mm 外圆;⑦在铳床上铳两平面,转 90后铳另外两平面;⑧车螺纹、倒角。 工序 安装 工位 工步 1、下料 2、车削 2 1 1)车一端面 2 )钻中心孔 3) 车另一端面 4) 钻另一中心孔 3、车螺纹端外圆至 30mm 1 1 1)车外圆 4、车削 18m m 外圆 1 1 1)车外圆 5、车螺纹端外圆至 20mm 1 1 1)车外圆 6、铳削平面 1 2 1) 铳两平面 2) 铳另两平面 7、车螺纹 1 1 1) 车螺纹 2) 倒角 2 召 , L 6E 一益 120

2?图示为在两顶尖间加工小轴小端外圆及台肩面2的工序图,试分析台肩面2的设计基准、 定位基准及测量基准。 设计基准、定为基准、测量基准均为重合。 3 ?试分析说明图中各零件加工主要表面时定位基准(粗、精)应如何选择? 1 )以①180外圆为粗基准,加工①60外圆及左侧两端面; 2)以①60外圆为精基准,加工①180外圆、右侧大端面以及 ①40内孔,保证大端面与内孔的垂直度要求; 3)以内孔为精基准(心轴定位),加工①180外圆、①60 外圆以及 齿轮轮齿。 第七次作业答案: 1 ?某铸件箱体的主轴孔设计要求为180J6(0.017),在成批生产中加工顺序为:粗镗一 —半精镗一一精镗一一浮动镗,其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相应所达到的公差等级下表所示。试查阅有关手册计算出各工序的基本尺寸和各工序尺寸及偏差,填入表内。 工序名称 工序余量 mm 工序所能达到公差等 级 工序基本尺寸 工序尺寸及偏差 浮动镗孔0.2IT6①180180 0018 180 0.007

机械制造工程学a卷嘉兴学院

机械制造工程学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参数有μ和σ两个,其中σ大小反映了C的影响程度。 A、常值系统性误差B、变值系统性误差C、随机性误差D、以上都不对 2.从概念上讲加工经济精度是指B。 A 、成本最低的加工精度 B、正常加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C、不计成本的加工精度 D 、最大生产率的加工精度 3.车削短而粗的轴时,使工件加工后产生D的圆柱度误差 A、喇叭形B、锥形C、腰鼓形D、马鞍形 4.阶梯轴的加工中“调头继续车削”属于变换一个C A、工序B、工步C、安装D、走刀 5.相对滑移是衡量A的滑移程度. A、第一变形区B、第二变形区C、第三变形区D、以上全部 6.根据加工要求,工件需要限制的自由度而没有限制的定位,称为 A 。 A、欠定位B、完全定位C、不完全定位D、过定位 7..某机床型号为Z3040×16/S2,它的主参数是B。 A、16 B、40 C、400 D、160 8.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支承板相当于的支承点数是B。 A、2个 B、3个 C、4个 D、无数个 9.在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小的是 A。 A、 a p 、B、f C、v D、无法确定 10.关于进给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进给运动只能有一个B、进给运动只能由刀具完成 C、进给运动只能由工件完成D、进给运动可有一个,也可以有几个 二、判断题(用√表示对,用╳表示错。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 ╳ )1. 加工前毛坯或零件本身的误差(加工余量不均、材质软硬不同等)、工件的定位误差、机床的热平衡后的温度波动以及工件内应力所引起的加工误差等,都属于系统误差。 ( ╳ )2. 工艺系统刚度等于系统各环节的刚度之和。( √ )3. 在车床上加工外圆时,主轴的径向跳动将引起工件的圆度误差,对于端面加工没有直接影响。( ╳ )4. 有原理误差的加工方法不是一种好的加工方法。 (√ ) 5. 刀具前角是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在正交平面中测量。 (√ ) 6. 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日渐成为制造业的主流生产方式。 ( ╳ ) 7. 工件在机床上夹紧后,就限制了所有的自由度 ( ╳ ) 8.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是属于零件制造工艺中的材料去除方法。 ( √ )9. 即使组成产品的所有零件都合格,不一定都能装出合格产品. ( ╳ )10. 零件上的全部加工表面应安排一个合理的加工顺序,这对保证零件质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至关重要。在安排加工顺序时应遵循先基准面后其它、先精后粗、先次后主、先孔后面原则。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分) 1. 根据零件制造工艺过程中原有物料与加工后物料在重量(或质量)上有无变化及变化的方向(增大或减少),可将零件制造工艺方法分为材料成形法、材料去除法和材料累加法 三类。 2. 刀具的磨损发生在切削和工件接触的前刀面和后刀面上,刀具的磨损形式主要可分为 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和边界磨损三种。 3. 机械加工质量包含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及机械加工表面变质层三项内容。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后作业答案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后作 业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第一次作业(部分解答): 1. 试画出下图所示切断刀的正交平面参考系的标注角度o γ、o α、r K 、r K '、s λ(要求标出假定主运动方向c v 、假定进给运动方向f v 、基面r P 和切削平面s P ) 3. 如下图所示,镗孔时工件内孔直径为mm 50φ,镗刀的几何角度为 10=o γ, 0=s λ, 8=o α, 75=r K 。若镗刀在安装时刀尖比工件中心高mm h 1=,试检验 镗刀的工作后角o α。 解答: 在背平面(切深剖面)P-P 内: 带入数值,求得: ) cos(cos )tan(tan s s s o o oe θλλθαα++= (1) 代入(1)式求得:1510.tan =oe α, 第二次作业部分答案: 6. 试按下列条件选择刀具材料或编号。 ⑴ 45钢锻件粗车;(C. YT5(P30)) ⑵ HT200铸件精车;(A. YG3X(K01)) ⑶ 低速精车合金钢蜗杆;(B. W18Cr4V ) ⑷ 高速精车调质钢长轴;(G. YT30(P01)) ⑸ 中速车削淬硬钢轴;(D YN10(P05)) ⑹ 加工冷硬铸铁。( F .YG6X(K10)) A .YG3X(K01) B .W18Cr4V C .YT5(P30) D .YN10(P05) E .YG8(K30) F .YG6X(K10) G .YT30(P01) 7.简要说明车削细长轴时应如何合理选择刀具几何角度(包括r K 、s λ、o γ、 o α) 1)r K :细长轴刚性不足,取90°;

机械制造工程学A卷嘉兴学院

机械制造工程学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参数有μ和σ两个,其中σ大小反映了C的影响程度。 A、常值系统性误差B、变值系统性误差C、随机性误差D、以上都不对2.从概念上讲加工经济精度是指 B。 A、成本最低的加工精度 B、正常加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C、不计成本的加工精度 D、最大生产率的加工精度 3.车削短而粗的轴时,使工件加工后产生D的圆柱度误差 A、喇叭形B、锥形 C、腰鼓形D、马鞍形 4.阶梯轴的加工中“调头继续车削”属于变换一个C A、工序B、工步C、安装D、走刀 5.相对滑移是衡量A的滑移程度.A、第一变形区B、第二变形区C、第三变形区D、以上全部6.根据加工要求,工件需要限制的自由度而没有限制的定位,称为A。 A、欠定位B、完全定位C、不完全定位D、过定位7..某机床型号为Z3040×16/S2,它的主参数是B。 A、16B、40 C、400D、160 8.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支承板相当于的支承点数是B。 A、2个 B、3个 C、4个 D、无数个9.在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小的是A。 A、a p 、B、fC、vD、无法确定10.关于进给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进给运动只能有一个 B、进给运动只能由刀具完成 C、进给运动只能由工件完成 D、进给运动可有一个,也可以有几个二、判断题(用√表示对,用╳表示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加工前毛坯或零件本身的误差(加工余量不均、材质软硬不同等)、工件 的定位误差、机床的热平衡后的温

度波动以及工件内应力所引起的加 工误差等,都属于系统误差。(╳)2.工艺系统刚度等于系统各环节的刚度之和。 (√)3.在车床上加工外圆时,主轴的径向跳动将引起工件的圆度误差,对于端面加工没有直接影响。 (╳)4.有原理误差的加工方法不是一种好的加工方法。 (√)5.刀具前角是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在正交平面中测量。 (√)6.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日渐成为制造业的主流生产方式。 (╳)7.工件在机床上夹紧后,就限制了所有的自由度 (╳)8.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是属于零件制造工艺中的材料去除方法。 (√)9.即使组成产品的所有零件都合格,不一定都能装出合格产品. (╳)10.零件上的全部加工表面应安排一个合理的加工顺序,这对保证零件质量、 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在安排加工顺序时应遵循先基准面 后其它、先精后粗、先次后主、先 孔后面原则。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零件制造工艺过程中原有物料与加工后物料在重量(或质量)上有无变化及变化的方向(增大或减少),可将零件制造工艺方法分为材料成形法、材料去除法和材料累加法三类。 2.刀具的磨损发生在切削和工件接触的 前刀面和后刀面上,刀具的磨损形式主要可分为 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和边界磨损三种。 3.机械加工质量包含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及机械加工表面变质层三项内容。

《机械制造工程学》-专科考试B

山东大学- 年度第学期期末考试 (机械制造工程学)( B卷) 本试卷适用班级:机电成专级命题教师:李凯岭共印份数:120 一、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每题2.5分,共25分) 1. 定位误差:用夹具安装加工一批工件时,由于定位不准确而引起该批工件有关尺寸、位置误差(指在调整法加工中工件定位时工序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可能位移)。 2. 积屑瘤:是指在加工中碳钢时,在刀尖处出现的剖面呈三角状,小块且硬度为工件材料的2到3倍的金属粘附物 3. 刀具耐用度:刀具刃磨后,从开始切削到达磨损限度所经过的切削时间称为刀具耐用度 4. 磨削烧伤:当被磨工件的表面层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以上时,表面金属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使表面层金属强度硬度降低,并伴随有残余应力的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的现象。 5. 内联系传动链:传动链的两个末端件的转角或位移量之间如果有严格的比例关系要求,这样的传动链成为内联系传动链。 6.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被称为工序。 7.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原材料或半成品的状态(形状、尺寸、材料性质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 8. 欠定位: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完全被限制的定位,成为欠定位。 9. 误差敏感方向: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1. 金刚石刀具最适合加工的工件材料是有色金属和非金属;不适合加工铁族金属材料。 12. 切削脆性金属时,得到崩碎切屑。 13. 切削热主要由刀具、工件、切削和周围的介质传出。 14.切削液主要有水溶液、切削油和乳化液三类。 15.基准重合原则是指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重合。 16.工序分散指的是将工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中进行,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很少; 工序集中指的是将工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中完成,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较多。 17.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的正火、_退火、调质等热处理工序,是为了改善工件的切削性能。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部分解答): 1. 试画出下图所示切断刀的正交平面参考系的标注角度o γ、o α、r K 、r K '、s λ(要求标出假定主运动方向c v 、假定进给运动方向f v 、基面r P 和切削平面s P ) 3. 如下图所示,镗孔时工件内孔直径为mm 50φ,镗刀的几何角度为ο10=o γ, ο0=s λ,ο8=o α,ο75=r K 。若镗刀在安装时刀尖比工件中心高mm h 1=,试检验 镗刀的工作后角o α。 解答: 在背平面(切深剖面)P-P 内: 带入数值,求得: ) cos(cos )tan(tan s s s o o oe θλλθαα++= (1) 代入(1)式求得:1510.tan =oe α, 第二次作业部分答案: 6. 试按下列条件选择刀具材料或编号。 ⑴ 45钢锻件粗车;(C. YT5(P30)) ⑵ HT200铸件精车;(A. YG3X(K01)) ⑶ 低速精车合金钢蜗杆;(B. W18Cr4V ) ⑷ 高速精车调质钢长轴;(G. YT30(P01)) ⑸ 中速车削淬硬钢轴;(D YN10(P05)) ⑹ 加工冷硬铸铁。( F .YG6X(K10)) A .YG3X(K01) B .W18Cr4V C .YT5(P30) D .YN10(P05) E .YG8(K30) F .YG6X(K10) G .YT30(P01) 7.简要说明车削细长轴时应如何合理选择刀具几何角度(包括r K 、s λ、o γ、 o α)

1) K:细长轴刚性不足,取90°; r 2) λ:取正刃倾角。(0~5°) s 3) γ:刚性不足的情况下,前角应取正值,并根据不同的材质尽可能取 o 较大的值。 4) α:刚性不足的情况下,后角应取正值,并根据不同的材质尽可能取o 较小的值。 第四次作业部分解答: 4.在三台车床上分别用两顶尖安装工件,如下图所示,各加工一批细长轴,加工后经测量发现1号车床产品出现腰鼓形,2号车床产品出现鞍形,3号车床产品出现锥形,试分析产生上述各种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 解答: (a) 主要原因:工件刚性差,径向力使工件产生变形,“让刀”;误差复映。 (b)主要原因:工件回转中心(前后顶尖)与走刀方向(导轨)不平行,如:两顶尖在垂直方向不等高、机床导轨磨损等;工件刚性强,但床头、尾座刚性差;误差复映等。 (c) 主要原因:刀具的磨损;机床前后顶尖在水平方向偏移;误差复映等。 5.在车床上车削一批小轴,经测量实际尺寸大于要求的尺寸从而必须返修的小轴数占24%,小于要求的尺寸从而不能返修的小轴数占2%,若小轴的直径公差mm =,整批工件的实际尺寸按正态分布,试确定该工序的均.0 T16 方差σ,并判断车刀的调整误差为多少

《机械制造工程学》复习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程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狭义的制造技术重点放在机械加工和工艺装配上。 2、常用的铸造工艺方法有砂型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 3、焊接方法的种类很多;按焊接过程的特点可分为三大类:熔化焊,压力焊,钎焊。 4、电弧焊焊接电弧由阴极区、阳极区和弧柱区三部分组成。 5、自由锻分手工锻造和机器锻造两种,手工锻造只能生产小型锻件,机器锻造是自由锻的主要生产方式。 6、自由锻工序可分成基本工序、辅助工序及精整工序三大类。 7、自由锻的基本工序中最常用的是锻粗、拔长、冲孔等三种工序。 8、金属从浇注温度冷却到空温要经历三个互相联系的收缩阶段: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不同的合金收缩率不同。在常用合金中,铸钢收缩最大,灰口铸铁最小。 9、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表现为合金的体积缩小,它们是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缺陷的基本原因。 10、固态收缩是铸件产生内应力、裂纹和变形等缺陷的主要原因。 11、外圆车削的背吃刀量就是工件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 12、切削过程中,切削层金属的变形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区域。 13、切屑沿前刀面排出时进一步受到前刀面的挤压和摩擦,使靠近前刀面处的金属纤维化、基本上和前刀面平行,这一区域称为第二变形区。 14、在一般切削速度范围内,第一变形区的宽度仅为0.02mm—0.2mm,切削速度越高、其宽度越小,故可近似看成一个平面,称剪切面。 15、切削过程中,阻滞在前刀面上的积屑瘤有使刀具实际前角增大的作用(参见图2-19),使切削力减小,使加工表面粉糙度增大。 16、在无积屑瘤的切削速度范围内,切削层公称厚度hD越大,变形系数Ah越小。 17、加工塑性金属时,在切削厚度较小、切削速度较高、刀具前角较大的工况条件下常形成节状切屑切屑;在切削速度较低、切削厚度较大、刀具前角较小时常产生节状切屑切屑,又称挤裂切屑;在切屑形成过程中,如剪切面上的剪切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断裂强度,切屑单元从被切材料上脱落,形成粒状切屑;切削脆性金属时,由于材料塑性很小、抗拉强度较低,刀具切入后,切削层金属在刀具前刀面的作用下,未经明显的塑性变形就在拉应力作用下脆断,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崩碎切屑。 18、研究表明,工件材料脆性越大、切屑厚度越大、切屑卷曲半径越小,切屑就越容易折断。 19、切削力来源于两个方面:克服切削层材料和工件表面层材料对弹性交形、塑性变形的抗力;克服刀具与切屑、刀具与工件表面间摩擦阻力所需的力。 20、为了便于测量和应用可将切削合力F分解为Fc、Fp和Ff三个互相垂直的分力。 21、目前常用的测力仪有电阻式测力仪和压电式测力仪。

《机械制造工程学》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程学)( A ) 一、简要解释下列概念 1. 斜角切削:切削加工时,刀具主切削刃的切线与合成切削速度方向不垂直的切削,则称之为斜有切削。 2. 砂轮硬度:砂轮的硬度是指砂轮表面上的磨粒在外力作用下脱落的难易程度。 3. 金属切削:金属切削加工是指利用刀具和工件作相对运动,从毛坯上切去多余的金属,以获得所需要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零件。 4. 工艺成本:工艺成本是指生产成本中与工艺过程有关的那一部分成本,如毛胚或原材料费用、生产工人的工资、机床电费(设备的使用)、折旧费和维修费、工艺装备的折旧费和修理费以及车间和工厂的管理费用等。 5. 拉削图形:拉刀从工件上把拉削余量切下来的顺序,通常都用图形来表达,这种图形即所谓“拉削图形”。 6. 机床夹具:在机床上用以装夹工件的一种装置。 7. 加工精度: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二、填空题 1. YG类硬质合金适于加工铸铁及有色金属;YT类硬质合金适于加工钢料。 2常用来衡量切屑变形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变形系数、剪切角和剪应变。 3切削热主要由工件、刀具、切削和周围的介质传出。 4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 5工件材料强度、硬度高时,应选用较小的前角;工艺系统刚性差时,应选用较小的后角。 6标准麻花钻有个前刀面、个主后刀面、个副后刀面。 7端铣平面的铣削方式分为对称铣削、不对称逆铣和不对称顺铣。 8机床按精度可分为普通精度机床、精密机床、高精度机床三类。 9根据生产纲领不同,生产可分为__大量生产__、__ 成批生产__和___单件生产___生产三类。 10基准统一原则是指加工同一零件多道工序过程中,定位基准采用同一基准的基准组合。11切削加工顺序安排原则有基准先行、先粗后精原则、先主后次原则和先面后孔原则。 12工件装夹方法有___直接找正装夹___、__划线找正装夹_和__用夹具装夹__三种。 13镗床的主轴径向跳动将造成被加工孔的圆度误差。 14加工表面的法全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 15顺序加工一批工件时,其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的误差称为常值系统误差,其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变值系统误差。 三、判断题 1. 刃磨标准麻花钻时需控制外缘后角、顶角和横刃斜角三个参数。(√) 2. 采用试切法加工一批工件,其尺寸分布一般不符合正态分布。(X ) 3 . 铰孔能够提高孔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消除孔原有位置误差。(X ) 4. 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5. 立铣刀圆柱面上的切削刃是主切削刃。(√) 6.粗基准是粗加工所使用的基准,精基准是精加工所使用的基准。(X ) 7.车端面时,切削速度计算时取其平均速度。(√) 8.在加工尺寸链中,组成环数一般较多,其中增环一般比减环少。(X ) 9. 刃倾角是在切削平面中测量的角度。(√) 10. 前角的大小主要影响切削刃的锋利程度和刃口强度等。(√)

机械制造工程学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答案在后面

机械制造工程学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答案在后 面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机械制造工程学试卷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磨削加工中,工件表层因受高温影响,金相组织发生变化,金属比重从转变为,则表面产生残余_________。 A.拉应力 B.压应力 C.拉应力、压应力都有可能。 2、主轴加工采用两中心孔定位,能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大多数表面,符合________ 。 A.基准重合原则 B.基准统一原则 C.自为基准原则 D.互为基准原则 3、车床主轴存在纯轴向漂移时,对所车削出的工件的_________加工精度影响很大。 A.外圆 B.内孔 C.端面 4、由n环组成的尺寸链,各组成环都呈正态分布,则各组成环尺寸的平均公差采用概率法计算比极值法计算放大________倍。(n:尺寸链的数目) A. B. n C. 1/nD. n-1 5、镗模加工箱体孔系,镗杆与机床主轴采用浮动联接,其孔系的位置精度只取决于________。 A.镗刀的尺寸精度 B.机床的回转精度 C.镗模和镗杆的制造精度。 6、斜锲夹紧机构的自锁条件是。(α为斜锲锲角;Ф1、Ф2为摩擦角) A.α≥Ф1+Ф2 B. α≤Ф1+Ф2 C.α=Ф1+Ф2 D. α≠Ф1+Ф2 7、下列孔加工方法中,属于定尺寸刀具法的是。 A.钻孔 B.车孔 C.镗孔 D.磨孔 8、为减少毛坯误差复映而引起的加工误差可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A.增大切削深度 B.提高切削进给量

C.提高系统的刚度 D.提高切削速度 9、在相同的磨削条件下,以下哪种材料的工件磨削以后得到的表面粗糙度数值最小。 A.20钢B.铝 C.铜D.铸铁 10、如图,欲在其上钻孔O l 及O 2 ,要O 1 O 2 与A面平行,孔O及其它表面均已加工,工件 厚度为8mm,保证设计尺寸A1、A2的最合理的定位方案是。 二、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2分) 1.工序 2.机械加工精度 3.六点定位原理 4.磨削烧伤 三、简答题:(共14分) 1、根据六点定位原理,试分析下图中各个定位元件所消除的自由度。并指出属于何种定位方式(指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过定位、欠定位) (8分) (参考坐标轴x,y,z已标注在图中。) 2. 在车床上加工芯轴时,精车外圆 A 及台肩面 B,再光刀 A 及 B,经检测发现 B 对 A 有垂直度误差,A 有圆柱度误差.试从机床几何误差的影响方面,分析产生以上误差的原因。(6分) 四、计算题 (共34分) 1. 如图所示零件的尺寸要求,其加工过程为:

机械制造工艺学纸质作业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 学习中心: 专业: 学号: 姓名:

一、简答题 1. 加工箱体类零件时,常以什么作为统一的精基准,为什么? 2. 试分析在成批大量生产中,为什么要控制毛坯硬度的均匀性? 3.为什么提高切削速度和刀具的刃磨质量,可以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值? 4.在装配时,有时采用“自身加工法”、“合并加工法”或“误差抵消法”,请问它们是由哪种装配方法发展成的? 5.拟定工艺路线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6.试分析引起下列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工件车细长轴,1)工件产生腰鼓形形状误差;2)工件产生尺寸由大到小的锥形。 7. 磨削裂纹的产生与工件材料及热处理有无关系? 8.什么叫装配尺寸链的最短路线原则?为什么应遵守这个原则? 9. 什么是工序?对同一工件其加工工序的安排是固定不变的吗?为什么? 10.试解释转移原始误差法的原理并举例加以说明。 11.如果零件的表面没有烧伤色是否就说明零件的表面层没有被受热损伤?为什么? 12.修配装配法的含义是什么?适用于什么生产中? 二、分析题 1.判断下组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2.判断下组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3、过球心打一孔。指出工件定位应限制的自由度。

4、在小轴上铣槽,保证尺寸H和L 。指出工件定位应限制的自由度。 5.判断下组机器结构装配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6.比较下组机器结构装配工艺性的好坏,并简要说明理由。 a) b) 7.分析图示夹紧方案不合理的原因,并加以改进。 8.在无心磨床上磨削销轴,销轴外径尺寸要求为φ12±0.01。现随机抽取100件进行测量,

机械制造工程学试题

机械制造工程学试题

————————————————————————————————作者:————————————————————————————————日期:

一、机械制造工程学(闭卷)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工步是指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速度均不变的条件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定位误差由_基准位移误差和_基准不重合误差两部分组成。当定位基准与工序 基准重合时,其_ 基准不重合误差等于零。 3、工序尺寸的公差一般按___入体__原则标注;毛坯尺寸的公差一般采取_对称偏差_标注 4、加工原理误差是指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方法或近似的成形方法进行加工所产生的误 差。 5、一批零件加工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时,μ表征分布曲线的位置参数,改变其值分布曲线将 沿横坐标移动而不改变其形状;而σ是表征分布曲线的形状参数,其值愈小,分布曲线愈向中间收紧,反之愈平坦。 6、金属切削加工中的振动主要有受迫振动、自激振动两种类型。 7、加工表面质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和表面层金属的力学物理和化 学性能。表面层金属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表面层冷作硬化,表面层金相组织的变化,表面层残余应力。 8、分组选配法装配时,其分组数应等于公差的增大倍数,通常适用在大批量生产;装配 精度要求很高而组成环数较少的场合。 二、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磨削加工中,工件表层因受高温影响,金相组织发生变化,金属比重从7.75转变为7.78, 则表面产生残余_ A.拉应力_。 A.拉应力 B.压应力 C.拉应力、压应力都有可能。 2、主轴加工采用两中心孔定位,能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大多数表面,符合_ B.基准统一原则_ 。 A.基准重合原则 B.基准统一原则 C.自为基准原则 D.互为基准原 则 3、车床主轴存在纯轴向漂移时,对所车削出的工件的_ C.端面_加工精度影响很大。 A.外圆 B.内孔 C.端面 4、由n环组成的尺寸链,各组成环都呈正态分布,则各组成环尺寸的平均公差采用概率法计算 比极值法计算放大_ A._倍。(n:尺寸链的数目) A. B. n C. 1/n D. n-1

《机械制造工程学》-专科考试A

(机械制造工程学)(A卷) 一、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每题2.5分,共25分) 1. 斜角切削:切削加工时,刀具主切削刃的切线与合成切削速度方向不垂直的切削,称之为斜角切削。 2. 砂轮硬度:砂轮的硬度是指砂轮表面上的磨粒在外力作用下脱落的难易程度。 3. 金属切削:金属切削加工是指利用刀具和工件作相对运动,从毛坯上切去多余的金属,以获得所需要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零件。 4. 工艺成本:工艺成本是指生产成本中与工艺过程有关的那一部分成本,如毛坯或原材料费用、生产工人的工资、机床电费(设备的使用)、折旧费和维修费、工艺装备的折旧费和修理费以及车间和工厂的管理费用等。 5. 拉削图形:拉刀从工件上把拉削余量切下来的顺序,通常都用图形来表达,这种图形即所谓“拉削图形”。 6. 机床夹具:在机床上用以装夹工件的一种装置。 7. 机械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8. 工艺系统原始误差: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误差是工件产生加工误差的根源。我们把工艺系统的各种误差称之为原始误差 9. 修配法 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对于产品中那些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多环数尺寸链,各组成环先按经济精度加工,装配时通过修配某一组成环的尺寸,使封闭环达到规定的精度,这就叫修配法。 10. 工件的夹紧:为保证工件某工序的加工要求,必须在加工前,使工件在机床上相对刀具的切削或成形运动处于准确的相对位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1. YG类硬质合金适于加工铸铁及有色金属;YT类硬质合金适于加工钢料。 12.常用来衡量切屑变形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变形系数、剪切角和剪应变。 13.切削热主要由工件、刀具、切削和周围的介质传出。 14.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 15.工件材料强度、硬度高时,应选用较小的前角;工艺系统刚性差时,应选用较小 的后角。 16.切削液的作用是冷却、清洗、润滑和防锈。 17.标准麻花钻有 2 个前刀面、 2 个主后刀面、 2 个副后刀面。 18.端铣平面的铣削方式分为对称铣削、不对称逆铣和不对称顺铣。 19.机床按精度可分为普通精度机床、精密机床、高精度机床三类。 20.根据生产纲领不同,生产可分为__大量生产_、__成批生产__和__单件生产_生产三类。 21.基准统一原则是指加工同一零件多道工序过程中,定位基准采用同一基准 的基准组合。 22.切削加工顺序安排原则有基准先行、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和先面后孔。 23.工件装夹方法有__直接找正装夹_、_ 划线找正装夹_和___用夹具装夹__三种。 24.镗床的主轴径向跳动将造成被加工孔的圆度误差。 25.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 26.顺序加工一批工件时,其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的误差称为常值系统误差,其 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变值系统误差。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机械制造工程学测试考试试题及答案答案在后面

机械制造工程学试卷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磨削加工中,工件表层因受高温影响,金相组织发生变化,金属比重从7.75转变为7.78,则表面产生残余_________。 A.拉应力 B.压应力 C.拉应力、压应力都有可能。 2、主轴加工采用两中心孔定位,能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大多数表面,符合________ 。 A.基准重合原则 B.基准统一原则 C.自为基准原则 D.互为基准原则 3、车床主轴存在纯轴向漂移时,对所车削出的工件的_________加工精度影响很大。 A.外圆 B.内孔 C.端面 4、由n环组成的尺寸链,各组成环都呈正态分布,则各组成环尺寸的平均公差采用概率法计算比极值法计算放大________倍。(n:尺寸链的数目) A. B. n C. 1/n D. n-1 5、镗模加工箱体孔系,镗杆与机床主轴采用浮动联接,其孔系的位置精度只取决于________。 A.镗刀的尺寸精度 B.机床的回转精度 C.镗模和镗杆的制造精度。 6、斜锲夹紧机构的自锁条件是。(α为斜锲锲角;Ф1、Ф2为摩擦角) A.α≥Ф1+Ф2 B. α≤Ф1+Ф2 C.α=Ф1+Ф2 D. α≠Ф1+Ф2 7、下列孔加工方法中,属于定尺寸刀具法的是。 A.钻孔B.车孔C.镗孔 D.磨孔 8、为减少毛坯误差复映而引起的加工误差可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A.增大切削深度 B.提高切削进给量 C.提高系统的刚度 D.提高切削速度 9、在相同的磨削条件下,以下哪种材料的工件磨削以后得到的表面粗糙度数值最小。 A.20钢B.铝 C.铜D.铸铁 10、如图,欲在其上钻孔O l 及O 2 ,要O 1 O 2 与A面平行,孔O及其它表面均已加工,工件厚 度为8mm,保证设计尺寸A 1、A 2 的最合理的定位方案是。 二、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2分) 1.工序 2.机械加工精度 3.六点定位原理 4.磨削烧伤 三、简答题:(共14分) 1、根据六点定位原理,试分析下图中各个定位元件所消除的自由度。并指出属于何种定位方式(指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过定位、欠定位)? (8分) (参考坐标轴x,y,z已标注在图中。) 2. 在车床上加工芯轴时,精车外圆 A 及台肩面 B,再光刀 A 及 B,经检测发现 B 对 A 有垂直度误差,A 有圆柱度误差.试从机床几何误差的影响方面,分析产生以上误差的原因。(6分) 四、计算题 (共34分) 1. 如图所示零件的尺寸要求,其加工过程为:

机械制造工程学习题

机械制造工程学思考题 第一章金属切削的基本要素 一、基本概念 发生线形成发生线的四种法 简单运动和复合成形运动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工件的三种表面切削用量三要素 刀具角度参考系的组成工作角度的定义、改变原因和改变值 主要角度(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定义及图示 切削层参数金属切除率 二、简答题 1、主要角度(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图示; 2、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3、高速钢和硬质合金性能对比; 4、YT 、YG两类硬质合金的牌号及应用; 5、常用的刀具材料有哪些? 三、问答题 1、形成发生线的法有哪些? 2、简单成形运动与复合成形运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写出切削用量三要素的单位和计算法。 4、试分别画出主偏角为45o的外圆车刀车外圆和车端面时的所有标注角度和切削厚度和切削宽度。 5、刀刃上同一点的主剖面与法剖面之间的夹角是多少?

6、车削外径36mm、中径33mm、径29mm、螺距6mm的梯形螺纹时,若使用刀具前角γο=0o,左刃后角αοL=12o,右刃后角αοR=6 o。试问左、右刃的工作前、后角是多少? 7、半精车45钢外圆,试选择刀具材料牌号;车刀角度κr =75o,κr’=15o,γo=10o ,αo=6o ,λs=8o;试按制图标准标注刀具角度。 8、粗车HT200圆,直径80mm,试选择刀具材料牌号;圆车刀κr =45o,κr’=45o,γo=5o ,αo=8o ,λs=0o 试标注刀具角度(符合制图标准)。 9、车削外径36mm的外圆,刀尖上一点低于工件中心0.8mm,该点的工作前角相对于标注前角改变了多少?增大还是减小? 第二章金属切削过程和切削参数优化选择 一、基本概念 三个变形区剪切角 变形系数切削温度 几个磨损原因刀具使用寿命(耐用度) 合理切削用量合理刀具几参数 二、简答题 1、切削变形程度及其衡量指标; 2、切削变形的影响因素; 3、切屑种类及其形成条件; 4、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特性; 5、积屑瘤的成因及对切削的影响; 6、切削力的来源与分解;

《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A340013,学分:4,学时:64,实验:4) 一、课程的目的及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中切削、工艺、设备与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与生产实习相配合,进一步通过有关课程设计,掌握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技术和能力;初步具备分析、处理机械制造工程中基本技术问题的能力。 涵盖了: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刀具、机床夹具设计和机械制造工艺等五方面的机械制造工程的专业基本知识。 二、理论教学要求 1.了解和基本掌握金属切削过程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加工表面和切削用量三要素;刀具切削部分的结构要素;刀具角度;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刀具材料。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刀具磨损、破损和使用寿命。切削用量的优化选择。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2.了解和掌握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的功用、类型和结构特点。金属切削通用机床的分类及型号编制方法。典型机床的运动分析。各类典型通用机床的功用、类型和结构特点。 3.掌握和理解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包括: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的定义。误差的性质及分类。工件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原始误的定义及其分类。原始误差与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误差之间的相互关系。原始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重点掌握原理误差、机床误差、夹具误差、刀具误差、调整误差、测量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件内应力变化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与控制。误差的性质及分类。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包括分布图分析法及其应用、点图分析法及其应用。加工精度的综合分析方法及步骤。 4.掌握和理解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包括:加工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概念。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零件的耐磨性、疲劳强度、耐腐蚀性、配合质量等)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及其影响因素。切削与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机械加工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降低表面粗糙度的措施。机械加工表面层的冷作硬化、金相组织变化和残余应力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控制机械加工表面物理机械性能变化的措施。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常用的保证和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的方法。 5.掌握和理解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定。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的含义及其组成。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被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加工经济精度与加工方法的选择。典型表面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加工顺序的安排。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加工阶段的划分。影响工序加工余量的主要因素。加工余量的确定方法。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工艺尺寸链的定义和特征及其基本计算式。工艺尺寸链的建立。工艺尺寸链跟踪图的绘制。工艺尺寸链的分析、解算及运用。 6.了解和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包括: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零件的装配性质和装配精度。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装配尺寸链的定义和形式;装配尺寸链的建立。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方法。 7. 掌握和理解机床夹具的定义、作用、组成及其分类。机床夹具保证工件加工精度的原理。掌握

机械制造工程学第四次作业2答案

第四次作业部分解答: 4.在三台车床上分别用两顶尖安装工件,如下图所示,各加工一批细长轴,加工后经测量发现1号车床产品出现腰鼓形,2号车床产品出现鞍形,3号车床产品出现锥形,试分析产生上述各种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 解答: (a) 主要原因:工件刚性差,径向力使工件产生变形,“让刀”;误差复映。 (b )主要原因:工件回转中心(前后顶尖)与走刀方向(导轨)不平行,如:两顶尖在垂直方向不等高、机床导轨磨损等;工件刚性强,但床头、尾座刚性差;误差复映等。 (c) 主要原因:刀具的磨损;机床前后顶尖在水平方向偏移;误差复映等。 5.在车床上车削一批小轴,经测量实际尺寸大于要求的尺寸从而必须返修的小轴数占24%,小于要求的尺寸从而不能返修的小轴数占2%,若小轴的直径公差mm T 16.0=,整批工件的实际尺寸按正态分布,试确定该工序的均方差σ,并判断车刀的调整误差为多少 解答: 已知:T=,可修复废品率=24%=,不可修复废品率=2%= 26.024.05.0)(=-=a z F 48.002.05.0)(=-=b z F 查表:71.0=a z 05.2=b z 71.008.02=?-=?-==σ σσT x z a a 05.208.02=?+=?+==σ σσT x z b b 05 .208.071.008.0? +=?- 求出:039.0=? 058.0=σ

6、在自动车床加工一批小轴,从中抽检200件,若以0.01 mm 为组距将该批工件按尺 若图纸的加工要求为φ1514 .004.0+-mm ,试求: ⑴绘制整批工件实际尺寸的分布曲线 ⑵计算合格率及废品率 ⑶计算工艺能力系数,若该工序允许废品率为3%,问工序精度能否满足 解答: 0832.15)3145.154025.152015.15(200 1≈?++?+??= x 024 .0)3)0832.15145.15(4)0832.15025.15(2)0832.15015.15((2001 222≈?-++?-+?-?= σ加工要求:14.004.015+-φ, 96.14min =x , 14.15max =x 公差带中心: 05.152 14 .1596.14≈+= T x 37.2024 .00832 .1514.152≈-= -= σ x x z a 13.5024 .00832.1596.141≈-=-= σ x x z b 5.0)(491.0)(==b a z z φφ 合格率=+==%; 废品率==%

《机械制造工程学》总复习

《机械制造工程学》复习题 2.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 3.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前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后角。 4. 正交平面与法平面重合的条件是刃倾角为0 。 5.用以确定刀具几何角度的两类参考坐标系为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和刀具工作角度参考系。 6. 金属切削过程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有积屑瘤、切削力、切削热和表面硬化。 7. 根据切屑形成过程中变形程度的不同,可将切屑的基本形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带 状切屑、节状切屑、单元切屑和崩碎切屑。 8. 刀具正常磨损的主要形式有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和前、后刀面同时磨损。

9. 刀具磨损的原因主要有磨料磨损、粘接磨损、扩散磨损和化学磨 损。 10. 刀具的几何参数包括前角、后角、斜角切削与刃倾角和主偏角和 副偏角四个方面。 11. 切削用量选择的顺序是:先选背吃刀量、再选进给量、最后选切 削速度。 12.机床型号字母由与数字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C代表车床。 13.CA6140车床可加工公制、英制模数和径节等四种螺纹。 14.机床的基本参数包括尺寸、运动动力。 15.零件的机械加工是在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内完成的。 16.主轴回转误差的三种基本形式是径向圆跳动、轴向窜动和角度摆动。 17.加工误差按其统计规律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大类,其中系统误差又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两种。 18.经过机械加工后的零件表面存在着宏观裂纹、伤痕、腐蚀现象等缺陷。 19.切削加工中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有进给量、主偏角、

副偏角。 20.机械加工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包括加工硬化、残余应力和表面层的金相组织变化。 21. 常见毛坯种类有铸件、锻件、型材和冲压件,其中对于形状复杂的毛坯一般采用锻件。 22. 工艺过程一般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 光整加工阶段四个加工阶段。 23. 工艺尺寸链的两个特征是封闭性和关联性。 24.单件时间包括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布置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生理需要时间。 25.机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机器设计的正确性、零件加工质量和装配。 26.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选配法、分组法和调整法。 27.查找装配尺寸链时,每个相关零、部件能有 1 个尺寸作为组成环列入装配尺寸链。 28.产品的装配精度包括尺寸精度、位置精度、接触精度和相对运动精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