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班主任的工作的再认识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班主任的工作的再认识

班主任的工作的再认识
"班主任"这三个字说起来轻松,但做起来沉重。因为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从这一句平凡的话语中,可见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那么,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究竟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这个问题。 一、班主任为什么要进行角色的再认识? 现代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个性充分的发展,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势。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完整人格,既教书又育人,这些教育思想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可是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理论曾受前苏联教育理论的影响。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是前苏联教育理论的组成部分。曾经给中国教育理论很大影响的凯洛夫所编《教育学》中就有对班主任工作的专门论述,在这部教育学著作中,对班主任是这样解释的:"某一学科的教师,同时就是自己学生的负责导师。但是除此之外,对于每一年级里担任功课最多和最有经验的一个教师,常常委以附加的任务:统一和调整本级所有教师的教导活动、组织和指导本级儿童整个生活等活动,规定学校与本级学生的家庭间必要的联系,在低年级里,一切学科或多数学科的讲授,是集中在一个教师的手里,因而就可以保证本级每个学生全部生活上教育指导的统一。从高年级开始,在每一年级里实现着教育统一指导的教师,就是班主任,他是由校长从优秀教师中指定的。"该思想一方面,阐述了班主任要是一名优秀教师,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班主任从事的是教务管理员、生活指导员的工作。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国家的教育过去几十年培养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当今面对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人类对于外在的世界显得更有力量之时,却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产生了种种不安。其实这种不安最核心的问题,是对教育的思考,即从教育与人的外部世界的关系,转向了人自身。人们再一次地追问自己"何以为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的观点",对于人的本性作了现在看来仍然最为合适的回答。人作为实践主体从事着两种活动:改变客观世界的活动和改变主观世界的活动。因为实践论包括环境的改变,也包括人的自身的改变,是两者相一致的活动。"既然人的活动是外在活动与内在活动的统一,那么教育担负着两种培养与发展的任务:它不仅要教会人们去改变环境(客观世界),也要教会人们改变自我(主观世界);它既赋予受教育者以对象化活动的品质,又要使之具有非对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