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佛教英语介绍

最新佛教英语介绍

最新佛教英语介绍
最新佛教英语介绍

佛教 Buddhism

Buddhism is one of the world’s three major religions. It was founded by Siddhartha Gautama(悉达多乔达摩)who lived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between 6BC and 5BC . Buddhism was widespread in many countries in Asia. During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t was spread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into China. Then as a result of the Buddhist influence on and mergence with Chinese culture, Buddhism came to be a natural par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lbeit with a unique character. Buddhism has played an enormous role in shaping the mindset of the Chinese people,affecting our aesthetics , politics,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medicine. Buddhist Immortals and Myths佛教形象和神话

阿罗汉Arhat

It refers to those who have attained the goal of enlightenment or awakening and achieved nirvana (涅磐) without being rebor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Arhat and a Buddha is that the Buddha attains enlightenment by himself, whereas the arhat does it by following the teachings of anther.

阿弥陀佛Amitabha

“Amitabha”is a Sanskrit world literally meaning boundless light and boundless life. He is the Buddha in the Land of Ultimate Bliss(极乐世界),in which all beings enjoy unbound happiness. According to the scriptures, Amitabha possesses infinite merit resulting from good deeds over countless past lives. He has forty-eight great vows to establish and adorn his Pure Land. People also recite or call upon his name by the time of dying, in the hope of being born in the Land of Ultimate Bliss with the reception by Amitabha. Amitabha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nd well-known Buddha in China.

A introduction of Buddha:

In a broad sense, Buddha is a kind of person whose sense, emotion and ability have been fulfilled to the upmost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lead the ordinary people to get rid of the sufferings in mortal world and to a new level of life.

In a narrow sense, Buddha is Sakyamuni(释迦牟尼 ) who created Buddhism and who has fulfilled himself to be a Buddha.

Features of Buddha NO.1:

Buddha is a human being, not immortal.

Buddhism is the only religion that has no gods or goddesses. When Sakyamuni was born, his first word was “I alone am honored in Heaven and on Earth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Here, “I” doesn’t refer to himself but refers to all the individuals in the world. Sakyamuni believes that everyone’s life is determined by his own deeds and even Buddha can’t decide who should go to the Heaven and who to the Hell.

Features of Buddha NO.2:

Buddha is a equality supporter

We all know that Buddhism preach “infinitely merciful and compassionate ”(大慈大悲), which means holding affectionate love to everyone no matter who they are and considering all the human beings as a entirety including yourself. Also, Buddhism disapprove that non-human creatures are created to give humans food

Features of Buddha NO.3:

Buddha is not unique, everyone has an opportunity to be a Buddha. Buddha is a human being, and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him and the ordinary people is the time of awareness(觉悟时间的先后 ). “Buddha” is a name for all the aware people, not only refers to Sakyamuni. Features of Buddha NO.4:

Buddhism does not admit the creator of all the creatures Buddhism don’t believe there was a first “start” of the universe. A new “start” is the end of the former affair.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因果关系) is circulating and endless.

宇宙的原素是永恒的,生命的因素也是永恒的,前者是物质不灭,后者是精神不灭。

What is Buddhism? 什么是佛教?

Buddhism is a religion to about 300 millio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he word comes from 'budhi', 'to awaken'. It has its origins about 2,500 years ago when Siddhartha Gotama, known as the Buddha, was himself awakened (enlightened) at the age of 35.

佛教是一种约有三亿人信仰的世界性宗教。这个词来自于'菩堤',意思是'觉悟' 。佛教大约起源于2500年前,是悉达多乔达摩(称为佛陀)在35岁时觉悟后所发起的。

? Is Buddhism a Religion? 佛教是一种宗教吗?

To many, Buddhism goes beyond religion and is more of a philosophy or 'way of life'. It is a philosophy because philosophy 'means love of wisdom' and the Buddhist path can be summed up as:

(1) to lead a moral life,

(2) to be mindful and aware of thoughts and actions, and

(3) to develop wisdom and understanding.

对于许多人来说,佛教超越宗教,更象是一种哲学或'生活艺术' 。说它是一种哲学,因为哲学'意指热爱智慧'。佛教的修行路径可以概括为:

( 1 )引导人们过着高尚的道德生活(戒),

( 2 )教人观察身心注意思想行为(定),

( 3 )通过修行获得智慧(慧)。

? How Can Buddhism Help Me? 佛教对我能有什么帮助?

Buddhism explains a purpose to life, it explains apparent injustice and inequality around the world, and it provides a code of practice or way of life that leads to true happiness.

佛教解释了生命的真相,它对世上的种种不公正以及不平等现象(人生的痛苦)作出了解释,并提供了修行解脱的道路,使人走向真正的幸福。

? Why is Buddhism Becoming Popular? 为什么佛教越来越受人欢迎?Buddhism is becoming popular in western countries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The first good reason is Buddhism has answers to many of the problems in modern materialistic societies. It also includes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mind (and natural therapies) which prominent psychologists around the world are now discovering to be both very advanced and effective.

佛教在西方国家越来越流行有许多原因,首先一个原因是佛教解答了现代功利社会出现的许多问题。还有就是(对于那些有兴趣的人来说)佛教深刻剖析人的心灵,世界各地著名的心理学家都发现佛教对心灵的了解(和自然疗法)都是非常先进和有效的。

? Why are so Many Buddhist Countries Poor? 为什么那么多信仰佛教的国家贫穷?

One of the Buddhist teachings is that wealth does not guarantee happiness and also wealth is impermanent. The people of every country suffer whether rich or poor, but those who understand Buddhist teachings can find true happiness.

佛教的一个教义是:财富并不能保证真正的幸福并且财富也是无常的。每个国家的人读都有苦,无论贫穷与富贵,只有那些修行了悟佛法的人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才能断苦)。

? What is the Noble 8-Fold Path? 什么是八正道?

In summary, the Noble 8-fold Path is being moral (through what we say, do and our livelihood), focussing the mind on being fully aware of our thoughts and actions, and developing wisdom by understanding the Four Noble Truths and by developing compassion for others.

总的来说八正道就是在说话做事及工作谋生上注意守戒(端正品行) ,用心观察我们的思想及行动(修定),并且从体悟四圣谛中获得智慧以及培养对人的慈悲心。

? What are the 5 Precepts? 五戒是什么?

The moral code within Buddhism is the precepts, of which the main five are: not to take the life of anything living, not to take anything not freely given, to abstain from sexual misconduct and sensual overindulgence, to refrain from untrue speech, and to avoid intoxication, that is, losing mindfulness.

佛教的道德规则是戒律,其中主要的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及放纵感官享乐,不妄语,不饮酒或吸毒而使人失去正念。

? What is Karma? 什么是因果报应?

Karma is the law that every cause has an effect, i.e., our actions have results. This simple law explains a number of things: inequality in the world, why some are born handicapped and some gifted, why some live only a short life. Karma underlines the importance of all individuals being responsible for their past and present actions. How can we test the karmic effect of our actions? The answer is summed up by looking at (1) the intention behind the action, (2) effects of the action on oneself, and (3) the effects on others.

因果报应是说有因必有果,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有结果。这个简单的定律可以解释很多事情:世界的不平等现象,为什么有些人一出生就残废和而有些人却有天赋,为什么有些人短命。因果报应强调所有的人必须对他们自己的过去与现在行为负责。怎么评判我们行动所造成的果报如何呢?概括地说答案是要看( 1 )行为的意图,( 2 )行为结果对自己的影响,和( 3 )对别人的影响等。

? What is Wisdom? 什么是智慧?

Buddhism teaches that wisdom should be developed with compassion. At one extreme, you could be a goodhearted fool and at the other extreme, you could attain knowledge without any emotion. Buddhism uses the middle path to develop both. The highest wisdom is seeing that in reality, all phenomena are incomplete, impermanent and do no constitute a fixed entity. True wisdom is not simply believing what we are told but instead experiencing and understanding truth and reality. Wisdom requires an open, objective, unbigoted mind. The Buddhist path requires courage, patience, flexibility and intelligence.

佛法教导我们智慧与慈悲要同时开发。在一个极端,你可能是个傻好人,在另一个极端,你可能只获得知识却没有任何情感。佛教使用中道来开发慈悲与智慧。最高的智慧是看到万法无常无我的真相。真正的智慧不只是相信教义而是实践和了悟真相。开发智慧需要一个开放的、客观的、不固执的头脑。在修行佛法的道路上需要勇气、耐心、随缘和智慧。

? What is Compassion? 什么是慈悲?

Compassion includes qualities of sharing, readiness to give comfort, sympathy, concern, and caring. In Buddhism, we can really understand others, when we can really understand ourselves through wisdom.

慈悲心的特质包括的愿与别人分享、随时愿意给人安乐、有同情心、关心别人以及照顾别人。根据佛教,如果我们能通过智慧了解自己,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别人。

佛法知识体系

建构以四圣谛为纲领的佛法知识体系 香光尼众佛学院副院长释见豪 【摘要】: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从教法的功能与修学历程而言,可依「教、理、行、果」、「境、行、果」与「信、解、行、证」加以分类,但就整个佛法的内容而言,以「缘起说」为理论基础的「四圣谛」是一切教法开展的总纲。所以,本文以释尊主要教导的两件事─苦生与苦灭为始,从「苦集」的流转生死与「灭道」的还灭解脱,来统摄一切兼并理论知见与实践解脱的佛法。 如何把图书馆「知识组织」的概念与方法运用到佛教的领域,是此次研讨会的目的。「知识组织」有不同的方法,「知识聚类」是其中之一,又称「知识分类组织法」,以「主题概念聚类」为其方法之一(注1)。本文拟以四谛为纲领,分四大主题--宇宙论、烦恼论、解脱论与修道论,以此为纵轴,并依时空发展而演变的思想--从原始佛教、部派思想到大乘佛教--为横轴,尝试建构整个佛法理论与实践的体系。 关键词:四圣谛;苦;集;灭;道;宇宙;缘起;烦恼;涅盘;修道;流转;还灭 壹、前言 释迦牟尼佛主要两大教导是:苦的生起与苦的止息。佛陀以「缘起法」──「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作

为苦生与苦灭的原则,以此破斥宇宙生命的生灭是由一创造者所主宰的理论。这缘起的宇宙生命问题之探讨主要以「四圣谛」来揭示,它是原始佛教教义的总纲,也是一切佛法的中心思想,苦、集圣谛说明流转轮回,而灭、道圣谛表示还灭解脱,知苦、断集、修道、证灭即是理论与实际解脱的四个历程(表1)。因此,不论是原始佛教的教义,或是后来印度论师、中国祖师的论疏,皆不离四圣谛的范畴。本文尝试从佛法的基本教义─四圣谛来架构整个佛法的思想体系(表2、表3、表4、表5),而文章主要重点是以基本的思想概念为架构,并说明每个「知识因子」间的点与线之关系,但对于教义的定义与争论点的详细探究,则不列入讨论。 贰、苦生-流转缘起 苦、集圣谛是分别说明世间的果与因,主要是探究宇宙与人生万象的真实本质。「苦」为何是人生价值的判断基准?宇宙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为何如实了解宇宙真相是生命得以解脱的依据? 一、苦圣谛─宇宙论 (一)苦的本质与种类 「苦」的意义本身并非指人真的处在一种很困苦、不幸的状况,而是指不安、不满意。因为人所经验的世界不断地在变化,不论苦、乐都是无常的,任何存在的环境与条件最终是变化与不可靠的,这就是苦的意义。由于世间的无常性与无主宰性,宇宙万法因此具有「苦」的本质。

软件产品说明书模板

商务管理系统——贸易、批发专业版 ——中小企业进销存、财务一体化管理软件前言: 随着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使用管理软件进行进销存和财务的管理,从而提高企业 的整体经营水平及管理能力。同时,随着商业角逐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 重要性,迫切要求加快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商务管理软件》将企业供进销存及财务管理溶为一体,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减少运营成本、简化业 务流程并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将人流管理、物流管理、资金流管理与信息流管理结合在一起,从而 对企业进行统一系统的管理。该产品将管理与软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简捷的操作、规范的流程、实用的功 能、稳定的性能、鲜明的行业特点,帮助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 该产品以SQL Server 2000大型数据库和ACCESS2003小型数据库作为其程序开发的底层数据库,采用 分部式技术,利用中间层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根据企业管理需要可在内部构建服务器,用户 可以使用客户端程序在客户机上访问远程服务器端的数据,不同地域的用户通过客户端也能很方便的进行数 据查询和业务录入,从而实现异地同网管理,数据可实时传输。 该系统通过业务单据、业务查询、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模块为企业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平台,及 严格的流程控制。通过商品双单位双价格管理、进价及售价跟踪、销售价低于进价报警、安全库存报警、单 位及个人信用额度控制、多仓库管理、及决策支持等功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管理渠道,最大程度的保 障企业业务处理的流畅和安全,促进企业的高效运作。 公司提供:1、大型网络版2、小型便携版3、远程互联网版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 一、商务管理系统软件(贸易、批发专业版)适用对象 适用于中小型商贸企业,批发公司,生产企业等。 二、商贸、批发行业管理问题分析 1.怎样管理各种商品的双单位(大小包装)和双价格? 2.怎样根据最新进价来开销售单?怎样根据不同客户进行不同的价格销售? 3.库存商品数量,金额怎样及时知道?各种商品的进、销、存明细情况怎样及时知道? 4.怎样根据当前库存情况并自动产生采购单? 5.怎样及时计算出各商品销售成本、毛利、毛利率? 6.在商品进货、销售、退货时怎样进行收/付款零头处理? 7.由于给业务员一定的价格浮动权利,怎样控制业务员收银与缴款环节,防止帐面数与实际数之间出现问题? 8.支付了供货商货款后怎样及时知道其供应的商品进、销、存明细情况? 9.被拖欠款项多少?具体情况怎样?公司目前总共被拖欠多少款项?数额大的有多少家?谁是经办人? 10.总公司怎样及时知道公司的其它门市的销售、存货情况。其它门市怎样及时知道公司总共的存货情况? 11.客户的帐款情况如何,哪些客户的帐期到了?哪些客户的信誉度到了?哪些客户现在不能继续发货?哪些客户要马上进行催款? 12.公司哪些商品是畅销的商品、哪些是滞销的商品,怎样调整畅销和滞销商品的存货问题。 13.怎么解决厂家、公司、客户间的费用问题(怎样解决代垫款问题)。 14.怎样考核业务员的业绩? 15.怎样解决商品的定时和定量促销,过了促销期商品的价格自动回到原来的价格? 16.重要处理商品的损溢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是商贸行业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每个业内人士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

产品介绍文案范文

产品介绍文案范文 产品文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公司所经营的产品更有认知度,销售力,更好的获得目标受众的认知,更有效的把产品价值传达给目标受众。WTT整理,供大家参考选择。 产品介绍文案范文 一.设计 题目及其说明 设计理念: 追求自由化,个性化的舒适体验效果 设计目的: 1.进一步认识组合套装的社会需求状况,同时为即将进入设计行业的自己积累设计作品的实践经验; 2.加强对犀牛三维设计软件的熟练程度; 3.增强产品设计的理念知识; 4.考虑到组合套装的机动性以及搭配组合的多样性,我想营造出多种多样的氛围,期待良好的作品效果。 设计主题:滚动式套装桌椅组合,适用范围室内和户外都可以的,而且便于携带和移动。 二.调研与分析 1.调研

人在与产品的情感交流中,要想增强他们对产品的拥有欲望,在实用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它的外表的创新性。 随着现代人们观念不断个性化,家具将成为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家具既要体现共同需求,又要反映人的不同个性。 当今的套装家具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消费者主导的时代已经来临,对于任何设计工作者来说,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产品的个性化创新。 其次,当代全球文化的格式下,作为东方文化形态的中国现代家居设计在西方强势文化的肆虐下以及以西方艺术形态为标准的状态下,东西方文化设计已经很难构成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这使得中国现代家具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中。一些设计师试图摆脱自己原有的文化体系,有意无意的将自己融入到西方的文化体系中,以迎合西方人的审美标准。从而失去了设计的意味。 当今的家具市场之兴旺,完全可以用红红火火来形容,品种之多样,造型之多变,色彩之绚丽,一扫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设计作品,再看一看现在家具城的兴起,以及现代人们的观念和追求的改变现状,让人不得不感慨设计的魅力! 2.分析 现在的家具设计更偏向于个性化,自由化,但是也不会太脱离主流方向(追求对称美,结构美的美学标准)。 对于桌椅套装组合的设计则更加需要考虑到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机结合。

偈语[词语]

偈语[词语] 偈语,jì yǔ,佛经中的唱词Budhist's chant or hymn。 偈陀之省。 偈语如:偈颂(偈文,偈句,偈言,偈语,偈诵。 均为梵语偈佗。 即佛经中的唱颂词)。 著名偈语有唐代高僧惠能大师《无相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等等。 佛家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六祖得法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缘起偈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 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熏证寂灭。

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与法界力,周遍众生界。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 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消除宿业障,同登无上觉。 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 我今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今兹而往,生分已尽。 此日已过,命即衰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白众等听说,初夜无常偈;烦恼深无底,生死海无边;度苦船未立,云何乐睡眠?勇猛能精进,摄心常在禅。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 虽得积珍宝,嵩高至于天。 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 不善像如善,爱而似无爱。 以苦为乐像,狂夫之听厌。 常当摄身行,而不杀盗淫,不两舌恶口,不妄言绮语,心不贪邪

欲,无恚不毒想,舍离诸邪见,是为菩萨行。 常行于慈心,去除怨恨想;大悲感众生,悲惜化泪雨。 修行大喜心,同已所得法;拥护以道意,乃应菩萨行。 当速求方便,于此佛法众,当除生死患,如象食竹叶,若于此佛法,修诸无欲业,已除诸尘劳,亦尽若源本。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 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所行非常,谓法兴衰;夫生辄死,此灭为乐。 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施粥。 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辩。 宿食风除饥渴消,是名为药佛所说。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作福不作恶,皆由宿行法,终不畏死经,如船截流渡。 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 诸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 勇者入定观,身心所与尘,见已生秽恶,如彼彩画瓶。 此诸痴猕猴,为彼愚导师。 悉堕于井中,救月而溺死!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

产品推介书

产品推介书 (一)产品推介书的基本含义 产品推介书是供销售人员向客户推销产品时简单介绍产品的一种解说性文书。主要是为推销产品服务。 (二)产品推介书的写作要点 通常来说,产品推介书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产品主要功能介绍; 2 产品使用应注意的事项; 3 产品保养、维修应注意的事项; 4 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 5 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 6 其他未尽事宜。 (三)格式范例 公司 A产品推介书 一、A产品是什么 当你出差之前发现要带的东西太多,感觉公文包太小的时候;当你需要和某人联系,而四处找不到联系电话的时候;当你开会,需要做大量会议记录的时候;当你希望 有人能够按时提醒你重要日程安排的时候;当你准备出差某地,想了解当地情况的时 候……一台 A产品就能帮你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二、这就是 A产品 1 电子公文包 A产品是装在衬衣口袋中的电子公文包。 2 得力助手 A产品是商务活动和日常工作的得力助手。 3 产品定位 A产品专为广大工商界人士、企业管理人员、政府工作人员及其他有大量信息需要随时记录和查找的人士设计。 4 其他功能介绍 A产品除了具有传统电子记事簿、电子通讯录、电子辞典、电子秘书、中文 PUA 等所有功能外,更增添了大量在商务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实用资料,而在传统的 电子记事簿的输入、查询、资料保护等多方面更有革命性的突破。真正实用、好用。 三、独特的十二大特点 1 一触即得 A产品是高智能电子通讯录,一开机即可显示最近联系过的个人名称,查询电话只要点一下即可。百家姓技术同时提供汉语拼音排序的方式,每行分列,一目了然, 再也不需要在一屏幕几十个姓氏中费力地寻找。 2 定时提醒 日期、月份、年份、约会、日程、提前设定,一次输入,多次提醒。进增每日多

关于佛教箴言100句

佛教箴言100句 佛教中有人生真谛,佛教中蕴含着数亿人沉淀下来的无穷智慧。对人的修养和素质有着直接的帮助。它不仅仅是信仰,它是佛陀的教育,涵盖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从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它是智慧的、觉悟的。当下很多人不信佛教,排斥它,你可以不信,但不可以不尊重它。在此摘编佛教箴言100条,只要你记住并身体力行,那么你就会脱胎换骨,天天快乐! 1、善于反省自己的人,是最高明的人。 2、有些人常常在烦恼,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他却有意地接受。 3、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4、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5、放大心胸看事,立定脚跟做人。 6、真正智慧的人生,必定有真诚谦虚的态度;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7、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 8、人之所以痛苦,就是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别人总是对不起我,将一切错误都归罪于别人和外境,念念都觉得自己没有错,而不反省自己也有满身的过失。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最大根源。 9、每个人最大的弱点,在于他自以为自己是聪明的。 10、人如不能知足就永远都在烦恼中。 11、从物质的爱欲中挣扎出来,少欲无贪,自然天广地阔,无限丰饶。 12、生命里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生活得平常。 13、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14、一个人的成败,与他的心量有很大关系。念念都是为一切大众,决定成功;念念只想到自己、名闻利养,凡事损人利已,就注定失败。

15、要做个受人欢迎的人,做个被爱的人,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 16、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品,而是一分虔诚的爱心。 17、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18、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 19、不要让今日的无知,变成明日的后悔。 20、不要诽谤人,也不轻易赞叹人,看到别人的过失要涵容,古人说:“君子绝交,不言人过”,喜欢说别人过失,的确是我们自己最大的毛病。 21、人若不面对自己的缺点,就如烂疮永远无法根治。 22、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 23、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4、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25、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26、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27、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华为产品介绍说明书

华为产品介绍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我们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 我们以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为愿景,运用信息与通信领域专业经验,消除数字鸿沟,让人人享有宽带。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华为通过领先的绿色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及其他行业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创造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Quidway S9300系列T比特核心路由交换机 Quidway? S9300系列是华为公司面向融合多业务的网络架构而推出的新一代高端智能T 比特核心路由交换机。该产品基于华为公司智能多层交换的技术理念,在提供稳定、可靠、安全的高性能L2/L3层交换服务基础上,实现高清视频流承载、大容量无线网络、弹性云计算、硬件IPv6、一体化安全等业务应用,同时具备强大扩展性和可靠性。Quidway? S9300系列交换机广泛适用于广域网、城域网、园区网络和数据中心,帮助企业构建面向应用的网络平台,提供交换路由一体化的端到端融合网络。 Quidway? S9300系列提供S9303、S9306、S9312三种产品形态,支持不断扩展的交换能力和端口密度。整个系列秉承模块通用化、部件归一化的设计理念,最小化备件成本,在保证设备扩展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此外,S9300作为新一代智能交换机采用了多种绿色节能创新技术,在不断提升性能及稳定性的同时,大幅降低设备能源消耗,减小噪声污染,为网络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领先的解决方案。 S9300系列交换机产品彩页

佛教知识

青庙和黄庙的区别——青庙住和尚,黄庙住喇嘛。青庙是汉传佛教,黄庙是藏传佛教。例如禅 宗、密宗等都称青教,藏传的称为黄教。 五台山十大青庙: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广宗寺、圆照寺、碧山寺、南山寺、金阁寺、永安寺、灵境寺。 五台山十大黄庙:罗喉寺、台麓寺、寿亍寺、三泉寺、万寿寺(玉花池)、七佛寺、般若寺(金刚窟)、善财洞、普庵寺、涌泉寺。 佛教禅宗六祖 初祖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天竺(印度)人。梁大通元年(527年)从广州登陆,到中国传播佛教。达摩渡长江入北魏境,先游历了洛阳,后到少林寺,在五乳峰上一个石洞里面壁静修,时间长达九年。他依据大乘派教义,融汇中国精神,开创了中国佛教禅宗,被尊为初祖。在众多求教者中,达摩选择将衣钵传给了慧可。东魏天平三年(536年)达摩圆寂,葬于熊耳山,立塔于定林寺。 二祖慧可(487—593) 慧可,一名僧可,是中国禅宗的第二祖。俗姓姬,虎牢人(今河南荣阳县)。他少为儒生时,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出家以后,精研三藏内典。年约四十岁时,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在嵩洛(今河南嵩山—洛阳)游化,即礼他为师。慧可从达摩学了六年,精究一乘的宗旨。达摩寂后,他即在黄河近边一带韬光晦迹;但因早年已名驰京畿,许多道俗前访问道,请为师范,他随时为众开示心要,因而道誉甚广。 三祖僧璨(?-606) 亦作僧粲、僧璨等。隋代禅僧 三祖僧璨大师者,不知何许人也。初以白衣谒二祖,既受度传法,隐于舒州之皖公山。属后周武帝破灭佛法,祖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至隋开皇十二年壬子岁,传法道信。后适罗浮山,优游二载,却还旧址。逾月士民奔趋,大设檀供。祖为四众广宣心要讫,于法会大树下合掌立终。即隋炀帝大业二年丙寅十月十五日也。唐玄宗谥鉴智禅师、觉寂之塔。出家前曾得风疾,后虽治愈,然头发脱落殆尽,未能复元。故舒州人称其为赤头璨。着有《信心铭》传 四祖道信( 580-651 ) 俗姓司马,河内(治所在河南沁阳)人,少年出家,以僧璨为师,隋大业十三年( 617 )领徒众抵吉州(治所在今江西吉安),后至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破头山(后改名双峰山)大弘达摩禅法,并创立自家门风。曾多次力辞唐王朝的召请,安居山中传法三十余年,门徒达五百余人。付法于弘忍,开东山法门,另有金陵牛头禅法融一系旁出于道信门下。达摩一系的禅法传至道信,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禅法的思想也有相当的发展,达摩所籍之教为《楞伽》的心性说,同时融入了《般若》的离言扫相,但达摩未对此作理论上的论证,道信则进一步从理论上对般若与楞伽的结合作了论述和发挥,他提出的随心自在,无碍纵横,成为中国禅宗修行生活的基本态度。 弘忍(601—674) 弘忍,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601)。七岁时,从四祖道信(580—651)出家,年十三,正式剃度为僧。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永徽三年(651)道信付法传衣给他。同年九月道信圆寂,由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第五祖。因为四方来学的人日多,便在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另建道

产品说明书范文

产品说明书范文 1

产品说明书范文 【篇一:产品使用说明书(范例)】 xxx化工有限公司 xxxx使用说明书 产品名称: 产品编号:用途:参阅产品安全资料施工方法:参阅产品安全资料公司名称: 厂址:邮编:电话号码:传真号码: 其余成份属于非危害性物质。 易燃。 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皮肤接触可能引起过敏。补充资料参阅第11部分。 一般情况: 出现疑问或症状时,应该寻求医疗。决不能给不省人事的人吃东西。吸入:

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处,使其保持安静并保暖。如果呼吸不正常或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失去知觉,应使其保持安全姿势并立即寻求医疗。不可喂食任何东西。眼部接触: 拨开眼睑用大量清洁淡水冲洗至少10分钟,并寻求医疗。皮肤接触: 脱去被沾污的衣物,用肥皂水或认可的皮肤清洁剂彻底清洗皮肤。切勿使用溶剂或稀释剂。咽入: 如果不慎咽入,应立即寻求医疗。不要紧张。切勿试图呕吐。 推荐的灭火材料为:抗酒精泡沫、二氧化碳、粉末、水雾。切勿使用水喷射。 注意:火焰会产生浓密的黑烟。分解产品可能有害健康。应避免暴露于其中,并适时使用呼吸装置。处于火中的封闭容器,应喷水进行冷却。不得将灭火过程中产生的水和污染物排入下水道或河流。 远离火源,不要使用无保护装置的电器设备。万一在狭窄空间内大量溢出,应立即撤离。检查溶剂蒸汽量低于最低爆炸极限时,再进入该区域。 保持通风,避免吸入蒸汽。按照第8部分所述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用非易燃物如沙子、泥土、蛭石等处理溢料。放置在户外的密闭容器内,并按照相关废弃法规加以处理(参考第13部分)。

清洁时最好使用洗涤剂。切勿使用溶剂。严禁将溢料倒入排水沟或河道。 如果排水沟、下水道、河流或湖泊被污染,应立即通知当地自来水公司。万一江河或湖泊被污染,还应该通知环保局。用过的容器可能有剩余的产品,包括易燃易爆气体。严禁切割、刺破、焊接容器或在附近焊接。所有标签必须保存完好直到此容器被清洗或处理。 操作 小心处理容器,以防损坏和溢出。 贮存区域不得有明火和烟。建议叉车和电器设备按照适当的标准安装防护设施。使用中 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避免吸入蒸汽和喷雾。遵守商标上的预防措施。采用第8部分列出的个人防护措施。所有预备和施工区域应禁止吸烟和饮食。 不得采用挤压的方式将腾空包装桶;包装桶不是压力容器。 预备和施工区域应该无任何火源(热表面、火花、明火等)。所有电器设备(包括手电筒)应按适用标准安装防护装置(防爆)。 产品可能会产生静电。在倒入溶剂或转移产品时,应该始终使用接地导线。

佛教中的段子手---禅宗

佛教中的段子手---禅宗 禅宗创立以来已有千年,却能在佛教已经式微的今天,至今长盛不衰,甚至连苹果教父乔布斯大爷都修习禅宗,足见其魅力所在。那么其魅力究竟在何处呢?禅宗是佛教的世俗化,也是佛教的中国化。季羡林先生是这么说的:“首先,一部分禅宗大师,比如百丈怀海,规定和尚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认为“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印度佛教本来是不让和尚劳动的。这种做法脱离群众,引起非议。中国禅宗一改,与信徒群众的隔阂就除掉了。这也符合宗教发展的规律。因此,在众多的佛教宗派中,禅宗的寿命独长。别的宗派几乎都销声匿迹,而禅宗巍然犹在。其次——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禅宗越向前发展,越脱离印度的传统,以至完全为中国所同化,有的学者简直就说,禅宗是中国的创造,话虽过点分,却也不无道理。有的禅宗大师实际上是向印度佛教的对立面发展,他们呵佛骂祖,比如道鉴(慧能六世法孙,唐末865年死)教门徒不要求佛告祖(达摩等),说:“我这里佛也无,祖也无,达摩是老臊胡,十地菩萨是担屎汉,等妙二觉(指佛)是破戒凡夫,菩提涅架是系驴橛,十二分数(十二部大经)是鬼神簿,拭疮疣纸,初心十地(菩萨)是守古冢鬼,自救得也无。佛是老胡屎橛。”又说:“仁者莫求佛,佛是大杀人贼,赚多少人人淫魔坑。莫求文殊普贤,是田库奴。可惜

一个堂堂丈夫儿,吃他毒药了。”这样咒骂还可以找到不少。这简直比佛教最狠毒的敌人咒骂还要狠毒,咬牙切齿之声,宛然可闻。说它是向佛教的对立面发展,难道有一丝一毫的歪曲吗?这哪里还有一点印度佛教的影子?说它已为中国思想所同化,不正是恰如其分吗?”季先生说了两点原因,第一个讲的就是世俗化,第二个讲的是中国化。季先生说的很好,最关键的是这句话,禅宗的寿命独长。这句话刨到根儿上去了。对于宗教而言,它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异教,而是异端。何谓异端,就是不同于正统教义的新教义。各教对异端都是最不留情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督教本身就是犹太教的异端,耶稣的下场大家都知道,被钉死在十字架了;天主教的宗教裁判所,主要烧死的也都是异端;今天,逊尼派和什叶派互相视为异端,还是水火不容。他们都深知,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佛教徒一向给人的形象一直是温和的,那么对异端的态度呢,既然说禅宗,禅宗最出名的六祖慧能不得不说。禅宗流传到后来的主要是惠能的南宗。当初禅宗的五祖弘忍要传衣钵,让命诸弟子作偈以呈,以神秀的偈子水平最高,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当时六祖惠能不识字,在寺内舂米,亦诵一偈,请人题于壁上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后,惊为天人,并传衣钵,定为传人。这是大家熟悉的故事,一般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故

佛教的四个境界

境界: 1. 声闻小乘境 在佛陀住世时期,能够听闻佛陀所教导的法义,而证得果智,称为佛陀的声闻圣弟子。后把明悟“四谛”道理(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断除“见思烦恼”,叫“声闻” 声闻指的是罗汉,罗汉有四果,第四果罗汉出离了生死轮回,也就是了了分段生死,开始了变异生死的人,是小乘佛教最高果位、大乘佛教里最低果位的人。 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 四谛的教法,能令人断除见惑(我见、常见、断见等错误见解)和思惑(对世间事物而起的贪嗔痴等迷情),证得涅槃(出离了生死轮回,也就是了了分段生死,),叫做声闻乘。 声闻乘是依四圣谛之理而起修 声闻乘的果位名,梵语叫做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思是修到了此果位的人,死後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一次,就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 四果 一.须陀洹果 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名预流。即初果也。谓此人断三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故名入流。(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斯陀含果 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即第二果也。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后三品犹在。须更来欲界一番受生。故名一来。(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心起贪受。迷惑不了也。九品得。于上中下三品中又各分三品也。) 三.阿那含果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即第三果也。谓此人断欲界后三品思惑尽。更不来欲界受生。故名不来。 四.阿罗汉 果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即第四果也。谓此人断色界无色界思惑尽。四智已圆。已出三界。已证涅盘。无法可学。(四智睹。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2 .缘觉中乘境 也称辟支佛、独觉。在无佛住世的时候,独自修行,观“十二因缘”之理,觉悟无常,断烦恼,证真理,从缘得觉,故叫“缘觉”,也称“辟支佛”。 缘觉指的是辟支佛,是属于中乘,比第四果罗汉略高,还没到大乘菩萨。 而缘觉乘,则是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 十二因缘是缘觉所修的法门。缘觉乘圣人比声闻乘利根,声闻乘闻佛说四谛法,从苦谛上悟入,而缘觉由集谛上悟入,故较声闻乘为深。缘觉由集谛之无明,观十二因缘之缘起,无须听法,即依自力得觉悟,又称为独觉,即是辟支佛。因此缘觉乘也叫做独觉乘,或辟支佛乘,又因较声闻乘为高深,称为中乘,而下于佛乘及菩萨乘。 十二因缘又名十二缘起。这十二缘起是说明人生的经过,换句话说,是有情生死流转的说明。一切众生界,乃至自然界,都是缘起互相依存的。阿含经说:“此有故彼有,此

佛教基本常识

佛教基本常识 佛教基本常识 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为官署。汉代设有鸿胪寺,用以招待四方宾客。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从西域来的僧人渐多,遂在洛阳建白马寺,专供外来僧侣居住。这就是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处所,都可总称为寺的由来。 院,本是寺内的一部分,寺内的别舍。后来佛教僧人也单独用院作为居住处所的名称,但院的规模一般比寺略小。 庵是专指佛教出家的女众居住的处所。 佛教的寺、院、庭不能与宫、观、庙混为一谈。宫、观、庙不用在佛教上称沙弥,受俱足戒的称比丘;出家的女子受10戒的庆友尊者作的《法住记》记载了十六位罗汉的姓名,这本书由我国玄奘法师译出。后代画家画像时不知为什么却画成了十八罗汉,据推测可能是把庆友与玄奘也画了进去,但在标姓名时,虽把庆友标为第十七位住世罗汉,却重复地把第一位罗汉的名字标在第十八位罗汉上。宋代即有人指出这一错误,然而十八罗汉却已经在我国广泛流传开了。 菩萨,是梵文菩提萨缍的简译音。菩提意思为觉悟,萨缍意译为有情意的生物或众生。大乘佛教认为,以阿罗汉果为修行的目标还不够,应修持佛果,即达到成佛的境地。但在成佛前,应先作菩萨,即一面修持佛果自度,一面教化众生,度众生到极乐彼岸。佛经中常提到的及在我国汉族地区影响较大的菩萨,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和弥勒菩萨。 佛,是佛陀的简称,梵文的意译。意思为觉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觉有三个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据称,阿罗汉辟支佛缺后二项,菩萨缺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佛教所说的佛一般是指释迦牟尼,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大乘佛教认为,三界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之沙。过去有七佛、燃灯佛,未来有弥勒佛,东方有阿閦佛、药师佛,西方有阿弥陀佛。 从佛身上说,还有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 四、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俗称四大金刚。佛教传说东南西北各有一神守护,故此得名。我国汉族地区寺院,常常在山门两侧塑上他们的像。其中,身为白色,手指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身为红色,手缠绕地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身为青色,手持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身为绿色,一手持伞、一手持银鼠的是北方多闻天王。 韦驮,也是佛教传说中的护法神。在我国汉族地区佛寺中,常被塑在天王殿弥勒佛之后,面对释迦牟尼像,其形象为身穿古代武士服,手持金刚杵。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唐代高僧道宣梦见一神,自称:“弟子是韦将军,诸天之子,主领鬼神。如来欲入涅盘,教弟子守护赡部,是致敬归命,归依礼敬的意思。佛教徒常用来加在佛、菩萨或经典名称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与虔诚。阿弥陀佛简称弥陀佛,是大乘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佛经上说,西方有个极乐净土,所居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阿弥陀佛就是这片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之人往生该处。 六、念珠、木鱼、山门 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在念佛诵经持咒时用它来计数和收摄心意。念珠质地有多种,佛教认为菩提子所做念珠功德最大,粒数也有多种,大都有其含意。 木鱼是佛教法器之一。相传佛教认为鱼昼夜都不合眼,因此用木制成鱼形,击之以警戒僧众昼夜思道。木鱼有两种:一为园状,刻有鱼鳞,诵经礼佛时叩之,以调音节,一为挺

佛教经典箴言

佛教經典箴言——在於內心的自我反思、修煉和自我完善 1、人生的辛苦,在於你做了太多自己不喜歡的事;時間最陰險的地方,不是奪走了你的年華,而是讓你把 所有事情都變成了習慣;不開心,不是生活出了問題,而是你的生活方式出了問題;一個人的品行不取決於這人如何享受勝利;而在於他如何忍受失敗;脾氣來的時候,福氣就走了。 2、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人生是很累的,你現在不累,以後就會更累。人生是很苦的,你現在不苦,以 後就會更苦。萬物相生相克,無下則無上,無低則無高,無苦則無甜。唯累過,方得閑;唯苦過,方知甜。趁著年輕,大膽地走出去,去迎接風霜雨雪的洗禮,練就一顆忍耐、豁達、睿智的心,幸福才會來。 3、放下你的浮躁,放下你的懶惰,放下你的三分鐘熱度,放空你禁不住誘惑的大腦,放開你容易被任何事 物吸引的眼睛,放淡你什麼都想聊兩句八卦的嘴巴,靜下心來好好做你該做的事。 4、生活中最大的和諧就是,理解並尊重你身邊每一個與你不同的人,遵從自己的內心並接納自己與他人的 不同,因為,來自我們自身的大多數煩惱都源於違背了那個最真實的自己,大多數沖突都來自於希望別人都和你一樣。 5、世界上沒十全十美的選擇,無論怎樣審慎,終歸都不會盡善盡美,總會留有缺憾。人生的幸福往往就在 一拿一放之間,為了得到其中“一半”,你必須放棄另外“一半”。若過多地權衡,患得患失,到頭來將兩手空空,一無所得。最最明智的選擇,不是選擇那些貌似美好的,而是選擇自己真正需要的。 6、內心過分單純和敏銳、看問題的目光過於明察秋毫,實際並無好處。處理人間事務時粗線條即可,不必 過分深究。世間萬事萬物,總存在太多彼此矛盾的方面和各不相同的形式,考慮多了,反而迷茫。 7、我們很難在相對的世界裏找到絕對的答案。所有給予自己和別人的答案,在事實面前顯得那麼落魄。因 過於對自己執著,有時會赤裸裸的去維護那些露骨的謊言,一次次被這樣的習氣所熏染,謊言也就順理成章變成了保護自己的武器,代價就是失去你所信任的人或沒有信任你的人,所以“止住妄語有如止住惡友”。 8、世上沒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沒有一處人事不複雜。即使你再排斥現在的不愉快,光陰也不會過得慢點。 不要隨意發脾氣,誰都不欠你的。要學會低調,取舍間必有得失,不用太計較。也要學著踏實而務實,越簡單越快樂。當一個人找到自己的本分所在和歸屬,就能夠安分守己、盡職盡責、無怨無悔。 9、人間真的有所謂世外桃源嗎?我們窮其一生跋涉,終究會失望。桃源不在身外,不過就是自身一顆澄明 清淨的初心。 10、有人尖刻的嘲諷你,你馬上尖酸的回敬他。有人毫無理由的看不起你,你馬上輕蔑的鄙視他。有人在你 面前大肆炫耀,你馬上加倍證明你更厲害。有人對你冷漠,你馬上對他冷淡疏遠。看,你討厭的那些人,輕易就把你變成你自己最討厭的那種樣子。這才是“敵人”對你最大的傷害。 11、你若愛,生活哪裏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裏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 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产品说明书范文3篇精华版

《产品说明书范文》 产品说明书范文(一): 本说明适用于各类充电式剃须刀。 充电: 将电源插头插入AC220V电源之中,视充电指示灯亮、充电12-16小时。注意:充电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影响电池寿命。 剃须: 将开关键上推至(on)开启位置,即可剃须。为求最佳之刮须效果,请将皮肤拉紧,使胡子成直立状,然后以逆胡子生长的方向缓慢移动。 修剪刀: 如有修剪刀功能的剃须刀,请在剃须前,先将修剪刀推出,修短胡须后再用网刀剃净。 清洁: 剃须刀要经常清洁。清洁前应先关上开关。旋下网刀,用毛刷将胡须屑刷净。清洁后轻轻放回刀头架、且到位。清洁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损坏任何部件。 保修条例: 保修服务只限于一般正常使用下有效。一切人为损坏例如接入不适当电源,使用不适当配件,不依说明书使用;因运输及其它意外而造成之损坏;非经本公司认可的维修和改造,错误使用或疏忽而造成损坏;不适当之安装等,保修服务立即失效。福建教育在线文档频道文 /fjjyzx.整理此保修服务并不包括运输费及维修人员上门服务费。 保修期外享受终身维修,维修仅收元器件成本费。 剃须刀中内、外刃属消耗品不在保修范围内。 保修期:正常使用六个月。 注意事项: 充电时间12~16小时。 换刀网刀头时必须要选用原厂配件。 评析: 这是一篇剃须刀的使用说明书。该使用说明书还附上了保修条例部分,严格来讲,保修条例不属于使用范围内的东西,能够略去。就其使用说明来讲,该文谈到三个主要的步骤,一是充电,二是剃须,三是清洁。这类剃须刀属于充电式的,由于刚打开的产品尚未充电,故要求先充电。该部分介绍了所接用的充电电压,充电时间及注意事项等。

剃须部分将剃须的具体方法,剃刀走动的方向等都介绍的很清楚。除此而外,还指出有修剪刀的剃刀可在剃须前先将长须修短,再用剃须刀剃净。 清洁是剃须后必做的工作,那里详细地介绍了剃须刀的保养清洁工作。为延长剃须刀的寿命这都是很有必要的。 产品说明书范文(二): 产品使用说明书样本 目录 产品概述1 主要材料2 开箱检查、安装及调试3 产品使用注意事项4 故障分析及排除4 家具保养5-7 搬运及储存8 售后服务 【产品概述】 1.型号名称: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卧室、客厅、餐厅、书房、办公室、会议室、酒店等。 3.品种、规格: □电视柜□陈列柜□书柜□书桌□书椅□音响组合柜□酒柜□床头柜□梳妆柜□鞋柜□衣柜□餐桌□餐椅□沙发□茶几□床□其它。 4.执行标准编号:QB/T2530-2001;GB18584-2001;QB/T2880-1996 5.使用环境条件:在常温、常湿下置于室内。 6.生产日期:见外包装

《水浒传》中的偈语

水浒传》中的偈语 偈,又作伽陀、偈陀。意译为偈颂、颂。系与诗之形式相同,以一句五言或七言表现的韵文,一般以四句为一偈。禅宗僧人多以之表现悟境、表达思想,在受戒等佛教仪 规中亦常见。《水浒传》中保留了一些偈语,本文拟对此进行梳理和考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书中第四回,鲁达在五台山文殊院剃度受戒时,智真长老作了两首偈语。一是鲁达要求保留自己的髭须,智真长老道:“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汝剃除,免得争竞。”(《水浒全传》,长沙,岳麓书社,1988 年,第33页。以下引文版本同,只注明页数。)僧人出家需要剃发,这在佛教经律中是有规定的。《毗尼母经》卷三:“剃发法,但除头上毛及须,余处毛一切不听却也。所以剃发者,为除憍慢自恃心故。”智真长老此偈,表面上是要剃去鲁达的髭须,实际上是要求他除去憍慢争竞之心。另一首是智真长老为鲁达赐名时所念:“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第33 页)灵光指众生本具之佛性,清净无染,灵照而放光明。智真长老早已了知鲁达的根性,故有此偈。其中,“智”字一是体现出鲁智深的辈分,与智真长老同辈,同时也暗应“灵光” ,而“深”字则暗合“佛法广大” 。智真长老此偈,从结构和内容上来讲,都是相当精巧的。另外,第五回鲁智深离开五

台山时,智真长老赠给鲁智深第三个偈子:“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第40 页)应该说,这首偈子是对鲁智深一生的点化。“遇林而起”,“林”自是指林冲,鲁智深为搭救林冲而恶了高太尉,从而走上了落草的道路。“遇山而富”,当指鲁智深于二龙山落草一事。“遇水而兴” ,“水”应该指的是梁山泊。至于“遇江而止” ,前人解“江”为宋江,并据此推断《水浒传》全书应结束于第七十回,后面的章节皆为后人所续。笔者虽然也同意《水浒传》的前后半部分不出于同一人之手,但此点似乎并不能作为证据。因“江”字亦可解为钱塘江,“遇江而止” ,正可与第一百十九回鲁智深坐化浙江相印证。第九十回,宋江于五台山参禅,智真长老共说了三首偈子,一是宋江向长老问禅:“宋江向前拈香礼拜毕,合掌近前参禅道:‘某有一语,敢问吾师:浮世光阴有限,苦海无边,人身至微,生死最大。 '智真长老便答偈曰:‘六根束缚多年,四大牵缠已久。堪嗟石火光中,翻了几个筋斗。咦!阎浮世界诸众生,泥沙堆里频哮吼。'” (第710 页)此偈代表了佛教对人生的态度,指出众生不求解脱,只在混浊的世上挣扎,殊不知人生如电光火石,倏忽即逝。第二首是智真长老对梁山众人前程的点化:“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第710 页)“当风雁影翩”一句,使人想起第一百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宋江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 偈子76首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偈子76首】 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 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 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分庵主开悟诗) 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 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 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五祖清演开悟诗) 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神赞蜂子投窗诗) 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虚舟普度墨梅诗) 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程颢题淮南寺诗) 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 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 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 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

南台静坐诗) 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 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 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 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 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 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 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 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 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 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 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诗) 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诗) 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

产品说明书范文

2016产品说明书范文 第1篇:商务产品说明书范文 (1)商品说明书的概念 商品说明书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概括介绍商品用途、性能、特征、使用和保管方法等知识的文章。 (2)商品说明书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①概说 商品说明书的开头部分常常用概说的方法简要地阐明其性质特点,有的甚至全文都用概说的方法。 概说,就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主要情况,进行简明扼要的交代和简要概括的说明。 ②陈述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陈述就是根据事物需要说明的顺序,有条理地说出来。但叙述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过程,而是说明方法。陈述的写作必须立足于消费者一方,从方便顾客和使用安全等方面着想,尽可能考虑一些在使用过程可能发生的问题,作比较详尽的介绍。过程的陈述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是根据商品的性质和消费者使用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如果所要说明的方法比较复杂,商品价值比较昂贵、危险性比较大,或者比较容易损坏等,消费者需要了解它们的操作或使用过程,作者就应该加以详尽的陈述,甚至加有说明的图画、照片,使消费者一看便清楚。这种增强消费者信赖感和安全感的方法,其实也在增强了产品的竞争能力。 ③解说 解说作为商品说明的主要方法,是由商品说明书的特性所决定的。商品说明书是向读者引荐商品的媒介,就必须要解说,侧重于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功用、方法诸方法的讲解。 由于各种产品的功能、用法不同,写作方法自然也大有区别,但不管使用哪一种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读者明白。因此,商品说明书的写作语言必须力求通俗、准确;结构必须条理、有序。原则上说明书结构的安排主要有以下两种: a。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 b。根据事物特征的内在联系安排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