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化市西和村“美丽乡村”规划

从化市西和村“美丽乡村”规划

从化市西和村“美丽乡村”规划
从化市西和村“美丽乡村”规划

摘 要

西和村位于从化市城郊街北部,西连宝趣玫瑰世界,东侧与光联村相接,南与红旗村相连,北毗邻城康村,距从化市区10公里,交通方便。万花园生产示范园区是广州市政府的重点项目,以绿色生态为引领,欲打造成“国家级现代花卉农业园区”。西和村位于从化万花园生产示范园区的核心,是万花园企业集群发展的起始地,具有独特的产业发展优势,西和村“美丽乡村”的建设紧紧依托万花园的规模效应,在万花园总体定位基础上提出打造“岭南最具活力的‘花园’式美丽乡村”的发展定位。村域总用地803.08公顷,下辖6个合作社。2011年西和村户籍人口为1150人,人均年收入10000元,与广州市平均收入仍有很大的差距。

为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做出的“12338”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广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在“1+15”政策文件体系的指引下,开展西和村“美丽城乡行动计划”,全力推进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独具岭南客家特色、生态宜居的美丽西和村。

本规划于2012年6月开始编制,经过多次现场实地勘察,深入分析村内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优势,在与村民深入访谈的基础上,收集村民对“美丽乡村”的理解以及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本着“三规”合一、充分参考村民意愿的基础上,规划从近期和远期进行考虑,严格按照新型城市化建设方针的指引,进行产业的策划、村庄的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等内容,打造广州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本次规划方案提出了“1238”发展策略,即1个发展定位、2大文化,3大主导产业、8大亮点工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个发展定位: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的“1+15”政策体系,重点要把握好三个要点:一是建设理想城市的目标定位,二是树立低碳、智慧、幸福三位一体的核心理念,三是打造岭南风格的特色城市。因此,结合广州市打造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型“美丽乡村”的综合定位,依托万花园的产业优势,把西和村定位为“岭南最具活力的‘花园式’美丽乡村”。

2大文化:深入挖掘西和村特色的文化元素,重点打造客家文化和花卉文化,做响文化品牌。通过客家建筑文化、水文化和饮食文化来体现。花卉产业是西和村的特色,通过深入挖掘花卉文化提升西和村的文化内涵,增添西和村的魅力。

3大主导产业:西和村产业发展的要点在于依托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而逐步发展壮大的科技生态农业、乡村旅游观光业和商务休闲度假业。西和村产业发展的亮点在于充满活力的村级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注重村级经济的发展及农民收入的提高,采取“抓大活小,做精做亮,全面提升”的战略方针。鼓励村民自主创业,或与投资商共同经营的方式,成为村产业发展的管理者和经营者。

科技生态农业:秉承着“推进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积极实现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借助万花园的规模经济打造西和村以花卉和果蔬的培育、种植、生产和销售等为内容的“花锦世界、果香四溢”的魅力西和。

乡村旅游观光业:面对种类繁多的乡村发展模式,西和村应转变目前发展中低端乡村

旅游的思路,重新组合和开发西和乡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以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为底蕴,将花卉产业景观、岭南果园文化、原生态乡村景观、客家民俗风情、乡村美食文化等进行整合,成为西和发展“美丽乡村”的重磅产品。

商务休闲度假业: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中突出强调要建设成为“国际商贸中心”,从化是广州市的后花园,是广州经济势能转移的前沿阵地,其潜在的商业优势巨大。随着西和村科技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观光业的发展,商务休闲度假必定会成为西和村的又一支柱产业,努力把西和村打造成为“花城”广州的名片,商贾云集的财富之都。

8大亮点工程:即1个论坛、2条绿道、1个岭南客家特色的新村、1条农家美食街、3个村文化广场、1组农家风情酒店、1个花卉竹林公园及花卉博览馆、1个郊野公园。

亮点1——1个论坛:指的是“美丽乡村”论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要求2015年要建成具有较强国内国际影响力的论坛10个,在此机遇下,作为广州市“美丽乡村”的试点之一,西和村有责任率先建设一个新农村发展论坛,作为广州乃至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交流中心。规划在旅游接待中心建1个专项的论坛会议中心。

亮点2——2条绿道:“慢生活、慢旅游”渐渐成为现代都市人的休闲理念,规划将以游客接待中心为起点,建设1条长7公里的环形绿道,连通西和村主要的花卉企业和旅游景点,成为西和村与万花园相连的一条靓丽景观线。另外,为了突出西和村村庄内部的景观特色,将在村庄的核心区域,以新村为中心建设1条小区域范围的环形绿道。

亮点3——1个岭南客家特色的新村:“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放在更宽广的时空背景下系统谋划,既充分体现新型城市化发展共性,又鲜明彰显自身个性,规划在村庄的中心建设一座以岭南客家建筑风格为基调的新村。

亮点4——1条农家美食街:广州城市发展战略中提到,到2015年,建成13条(个)餐饮文化主题鲜明、具有地标效应的特色美食街(区)。西和村规划在宝趣玫瑰世界入口处结合草塘社农家乐建设1条以客家菜系和特色花卉、果蔬菜品为主的农家美食街,吸引游人驻足消费。

亮点5——3个村文化广场:为了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和谐乡村,规划在新村建设2个文化广场,在村委旁边建设1个综合文化广场,包含篮球场、小公园、花卉长廊等设施,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亮点6——1组农家风情酒店:规划在草塘社通过集约节约土地建设1组农家风情酒店,酒店以“五星级”的农家乐标准为特色,可供游人自助采摘、烹饪,即可满足游人食宿需求,又能够带来体验农家风情的经历。并且可以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

亮点7——1个花卉竹林公园及花卉博览馆:花卉是西和村“美丽乡村”建设的亮点,结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在村委旁边,建设1座现代化建筑风格的花卉博览馆,展示世界著名的花卉产品,并结合现状的竹林资源,整合西和村的花卉资源建立1个竹林公园,增加村庄的吸引力。

亮点8——1个郊野公园:西和村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山林资源丰富,规划在村庄北部建设一个高质量的郊野公园,以游客的休闲度假、野外探险、户外拓展为主要内容,结合麻村水库建设一批度假村,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

目录Contents

第一章 背景篇 (1)

1、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提出缘由 (1)

2、汹涌澎湃的全国性浪潮 (1)

3、广州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

4、从化市美丽乡村建设计划 (2)

5、西和村“美丽乡村”建设构想 (2)

第二章 现状和规划要求篇 (3)

1、基本情况 (3)

2、优、劣势分析 (5)

3、规划目标 (6)

4、规划依据 (6)

5、规划原则 (7)

6、规划范围与期限 (7)

7、相关规划梳理 (8)

第三章 发展策略篇 (14)

1、“1238”发展策略 (14)

2、发展定位 (14)

3、两大文化 (15)

4、主导产业 (16)

5、亮点工程 (21)

第四章 村庄规划篇 (27)

1、用地布局规划 (27)

2、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七化”工程 (31)

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五个一”工程 (35)

4、村庄整治 (36)

5、村庄规划 (39)

6、新村建设规划 (41)

第五章 行动规划篇 (44)

1、村容村貌整治 (44)

2、环境综合整治 (44)

3、公共服务建设 (44)

附件一:旅游产业专题研究 (46)

附件二:基础资料汇编 (53)

附件三:村民与领导参与规划成果编制 (55)

附录四:西和村美丽乡村规划评审会会议纪要及回复 (68)

附录五:关于从化市西和村、新兔村、潭口村和锦一村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的汇报会意见及回复 (69)

附 图 (70)

第一章 背景篇

1、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提出缘由

西和村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越,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西和村经济持续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08年获得“广州市巾帼文明岗”称号和“广州市卫生村”称号。在此基础上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做出的“12338”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广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深化落实“天更蓝、水

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

美”,决定实施“美丽城乡行

动计划”,全力推进现代化美

丽乡村建设,建设独具岭南客

家特色、生态宜居的都市美丽

乡村和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

园。

2、汹涌澎湃的全国性浪潮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

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出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

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

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

重中之重”。十七大报告还指

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

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

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为全国广大农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注入了无穷的动力。

3、广州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为统筹城乡发展,广州市推动农业农村大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好广州现代化美丽乡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美丽乡村建设是广州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部署。“美丽乡村计划”是广州继“十年大变”后提出来

的一项乡村“大变”行动,广州即将在十区两市各选一个村开展试点工作,计划用二、三十年的时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4、从化市美丽乡村建设计划

2012年初,在广州全面建设美丽乡村计划的推动下,从化市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对从化市来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山、水、林、果、泉、湖为特色的山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建设美丽乡村是一个重要机遇,按照从化市政府的工作布置,建设独具岭南客家特色、生态宜居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经济有基础、群众有愿望、理论联系实际有能力、区位有优势”的要求建设美丽乡村。

5、 西和村“美丽乡村”建设构想

通过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解读,按照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遵循从化市“美丽乡村”的战略部署,西和村“美丽乡村”的建设要充分与本村的特色相融合,打造特色鲜明、独具一格的美丽乡村。

西和村“美丽乡村”的建设主体是农民,建设重点是在村庄,发展动力在产业,发展根本在自然,发展内涵在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城乡统筹发展,把新型城市化发展理念融入到村庄建设中。通过发展西和特色产业,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产业引入到乡村建设,为其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村名收入水平。西和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同时又是一个以客家人为主的,文化气息浓厚的特色村落,故,“美丽乡村”的建设要将生态美和文化美两个元素充分地与村庄建设融合在一起,经过对村庄建筑和环境的整治,将其从内到外建设成为一个岭南客家特色风格的“美丽乡村”。

第二章 现状和规划要求篇

1、基本情况

区位条件:西和村位于从化市城郊街北部,西连

宝趣玫瑰世界,东侧与光联村相接,南与红旗村相

连,北毗邻城康村,距从化市区10公里,交通方便。

西和村位于从化万花园生产示范园区的核心,万

花园生产示范园区是广州市政府的重点项目,将会产

生巨大的经济、旅游辐射带动作用。

社会经济情况:2011年西和村户籍人口为1150

人。西和村目前的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在从化

万花园旅游开发的带动下,在兰花基地、樱花公园等

花卉企业的帮扶下,解决了许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西和村在万花园位置图

题,使西和村的经济发展有了较大进步,农村产业结

西和村在从化市位置图

构逐渐开始调整升级,以主要种植荔枝和稻谷为主的传统种植业,慢慢得到改变。目前西和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为10000元左右,不过仍与广州市平均收入有很大的差距。

行政建制:西和村村域总用地803.08公顷,下辖6个合作社,分别是木梅岭、禾塘岭、禾社塘、西山朗一社、西山朗二社、草塘社。

自然条件:西和村属热带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水充沛。主导风向为西北—东南风,另一风向的方位是东北。

西和村地势平坦,地势北高南低,林木资源丰富,以竹林、荔枝林等为主,年降水量丰富。种植荔枝、稻谷等农作物。规划范围内现有较大片的水塘绿地,可大力发展旅游业,以进一步加快该村的经济发展。

村落景观风貌:西和村具有典型的山、林、田、河、塘、村相互交融的村落景观格局。全村居民点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明显被分为散落的几片群落,村镇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西和村的南部,每个自然聚落的肌理格局围绕中心“祠堂”和水塘布局,内部组织井然有序,整个格局形态与山、林、田等自然景观较和谐统一,但缺乏有效的管制,部分建筑风貌、层高、风格尤为突兀。

村庄现状建筑分布图

2、优、劣势分析

优势:西和村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建设美丽乡

村的基础雄厚。西和村具有典型的山、林、田、河、塘、村相互交融的村落景观格局。北靠自然生态环境极佳的郊野山,麻村水库镶嵌在山脚下,山水相映如置水墨。西和村坐落于广州市重点项目从化万花园生产示范园区的核心,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了强力的资源和产业保证。

劣势:(1)村内建筑质量整体较差,改造所需投入较大。根据对西和村现状的调查,西和村内现状建筑质量总体一般,存在空心村和危旧房等问题,新建建筑无序布局,建筑风格缺

乏整体性和视觉美感。(2)村内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旅游发展。西和村旅游业虽然已有了初步发展,但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却远远跟不上旅游发展。村内虽然有一些旅游接待餐饮设施,但基本以小规模的农民自发形式为主,村内仅有的一家规模配套齐全、高标准的农家乐(草塘社)却因缺少用地指标问题而迟迟没有开工,另一方面,因缺少停车场地,很多游客都把车停在3公里外的路边。配套设施不健全已严重制约和影响西和村

旅游业的发展。

发展出路:西和村具有如玫瑰、兰花、樱花、火龙果等多种品种丰富并极具特色的花卉、果蔬产品的培育、生产的产业基础,同时又具有原汁原味的农耕文明;村北部溪水缠绕,林木丰沛,环境恬静优美。另一方面,西和村目前农家乐发展态势良好,发展乡村旅游产品具有相当的资源和理念优势。

面对种类繁多的乡村发展模式,西和村应转变目前发展中

低端乡村旅游的思路,重新组合和开发西和科技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以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为底蕴,将花卉产业景观、岭南果园文化、原生态乡村景观、客家民俗风情、从化乡村美食文化等进行整合,成为西和发展美丽乡村的重磅产品;在规划设计和项目定位上,高起点进行设计,率先向市场推出中国式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型乡村发展模式。

3、规划目标

探索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机制,通过以村民意愿为主导、政府服务、技术支持的村庄规划,美化乡村环境,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4、规划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6)《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7)《村镇规划标准》

(8)《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广东省和广州市相关规划

(9)《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

(10)《广州市公路网发展规划》

(11)《广州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

(12)《广州市村庄规划管理规定》

从化市相关规划

(13)《从化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修编(2004-2020)》;

(14)《从化市城郊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15)《从化生态旅游概念规划(2007-2020)》;

(16)《广州·从化万亩花卉产业示范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

5、规划原则

(1)统筹全局,重点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造福于民的惠民工程,应与西和村经济、产业发展相结合,必须从农村建设、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的全局考虑,并选择重点推进项目,作为西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

(2)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根据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划分。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整合资源,分期、分批、分阶段实施。力求以最少的投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

(3)综合考评、突出重点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高度综合的系统工程,既要突出环境优美和产业发展两大指标,也要充分注重新农村建设的全覆盖和综合水平。根据广东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建设和验收的过程中实行综合考评、全面论证。

(4)注重个性、求同存异

注重挖掘每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结合各自自然地理条件,体现村庄个性魅力,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西和村的风格和特色。

(5)多方合作、突出主体

在西和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之中,应探求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建设体制,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是通过教育、宣传、培训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而是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促使农民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实现农民、投资商、政府多方共赢。

(6)产业为本、塑造品牌

西和村“美丽乡村”的建设最终应落实到产业上。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树立西和村的品牌,积极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提高经营意识和策划包装项目的能力,力求上品位、出精品,把西和村“美丽乡村”打造成全国品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6、规划范围与期限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范围为西和村村域范围,总用地803.08公顷;规划近期为2015年,远期为2025年。

7、相关规划梳理

《从化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修编》(2004-2020)

根据全市城镇发展条件,规划按一个中心,两条经济发展走廊,四个城镇经济发展片区,四大基地及挂钩组织全市产业布局,形成沿105国道和355省道分布以从化中心城区为中心的两条城镇发展轴线。

其中,万花园即位于四大经济发展片区中的中部经济发展片区内,同时,万花园也成为四大基地中的城郊型生态农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化市的城市发展需要万花园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作为基础,万花园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也需要从化市的城市发展作为依据和政策支持。

《从化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修编》(2004-2020)土地利用规划图

《从化生态旅游概念规划》(2007-2020)

从化市是华南地区著名的传统旅游目的地,历来得到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解决从化旅游发展过程的突出问题,以及能够提升从化市的旅游业,从化市进行了“生态旅游”的规划。

该规划将从化市定位为“广州郊野大公园”,创造从化市开放的旅游经济体

系。万花园作为其四大主题核心区域之一的田园主题核心区域,其旅游的开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规划近期重点项目建设的第八个“水上飞机与五十万亩空中花园”,万花园作为其规划的空中线路的倒数第二站,具有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万花园的建设发展,将与东侧的流溪河温泉度假区,森林公园等旅游目的地形成一条流畅的旅游线路,一棋放对,全局皆活。

《从化生态旅游概念规划》(2007-2020)生态旅游体系结构规划图

《广州·从化万亩花卉产业示范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

园区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对园区未来产业综合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其园区产业大致分为花卉生产、花卉物流和休闲旅游三大部分。从园区的花卉产业现状、发展潜力、承载能力及区位条件等基础上提出重点发展万花园、盆花及苗木三大产业类型。

《广州·从化万亩花卉产业示范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总平面图

《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

依据《珠三角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广州市将建设4条区域绿道,其中2号区域绿道起于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西和村位于2号线上的一个分节点,依托105国道成为重要的绿道节点。此外,作为区域绿道的补充与完善,广州市城市绿道中的从化都市绿道起于玫瑰园,贯穿西和村。

西和村的重要交通位置以及园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从化的大背景下,依托绿道节点的战略地位,加强园区内绿道的规划建设,连接2号区域绿道和都市绿道,使园区内各景点通过不同等级的绿道网,从内到外串联起来,既使区域绿道和都市绿道的节点建设得到完善,又盘活了整个园区的发展。

《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2号区域绿道规划图

《广州·从化城郊街西和村村庄规划》(2008-2015)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规划根据西和村的现状建设情况,进行村庄整治,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提升环境质量。规划根据西和村的区域位置定位其为远郊型村庄,确定西和村未来的产业发展策略为旅游观光服务型。充分利用西和村所在的从化市政府重点项目万花园生产示范园区以及宝趣玫瑰园的带动作用,发展以特色农产品销售、乡村家庭旅馆、农家特色餐饮等旅游服务配套业。

《广州从化城郊街西和村村庄规划》(2008-2015)远期村域土地利用规划图

《从化市城郊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根据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要求,规划城郊街的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较少,因此每个村庄建设用地原则上不得增加,必须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用地的规模。规划西和村域用地分为村镇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农用地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耕地中有相当部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村域范围的南部。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

确保所需建设用地全部落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划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

对比各规划要求,总结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比西和村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发现西和村村庄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在规划建设中应该重点加以解决。如:规划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与建设用地指标有限之间的矛盾,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一些项目建设作为支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同样需要一定的建设用地作为保障,这与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形成了冲突。而村庄现状用地中农村居民点分布凌乱、布局不合理、农宅超占、闲置率较高,缺乏管制和统一规划,从而造成了建设用地指标的浪费;另外,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不够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效率不高,绿化率低,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等均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进行造成了阻碍,是在规划中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从化市城郊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第三章 发展策略篇

1、“1238”发展策略

西和村“美丽乡村”建设将严格按照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建设方针的指引,进行产业的策划、村庄的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等内容,打造广州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本次规划方案针对提出了“1238”发展策略,即1个发展定位、2大文化、3大主导产业、8大亮点工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发展定位

综合广州市各乡村特点,广州市对“美丽乡村”的综合定位是:打造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型“美丽乡村”。在此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对西和村的现状分析、制约因素的探讨以及发展出路的论证,结合自身的资源特色,提出西和村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定位为:岭南最具活力的“花园”式美丽乡村。

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以及西和村的自身条件,分近期和远期二个阶段来实现既定目标。

近期:广州市生态旅游“美丽乡村”。

远期:岭南生态旅游“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分期目标示意图

西和村“美丽乡村”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农民致富、村庄和产业发展方面,规划根据西和村的发展趋势,制定具体的实施目标:

(1)村民收入提升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中,西和村的产业结构将快速升级,通过科技生态农业、乡村旅游观光业和商务休闲度假业的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价值提升,提供给村民更多的就业机会。西和村民收入水平将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一番甚至翻几番,成为广州市最富裕、最幸福的农民。

(2)村庄方面

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西和村村庄将建设成具有客家风格的乡村聚落,建筑格局井然有序,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典范,指引广州市农村发展的新方向。

(3)产业方面

近期将打造成广州市花卉、果蔬交易中心,吸纳华南和港澳台的花卉客商,打造成功能齐全、初具规模的综合市场;建设成为广州市最著名、最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3、两大文化

深入挖掘西和村特色的文化元素,重点打造客家文化和花卉文化,做响文化品牌。

客家文化:通过客家建筑文化、水文化和饮食文化来体现。独特的“白墙青瓦、歇山顶”式的客家建筑风格,彰显了客家人民勤劳、古朴的民风,是传统建筑文化的历史延续;半月形水塘和村前的水井是客家人民在生活中不断积累保存下来的对水的理解。

花卉文化:花卉产业是西和村的特色,通过深入挖掘花卉文化提升西和村的文化内涵,增添西和村的魅力。主要通过花卉节日庆典,花卉种植技术,花卉饮食、花卉科普知识等来表现。通过优惠政策,鼓励村民参与到花卉种植中,村中处处有花,使花卉文化深入到整个村庄,成为“花海之乡”。

4、主导产业

(1)设计理念

西和“岭南最具活力的“花园”式美丽乡村” 的打造:以花卉、果蔬为支撑和亮点,以产业的发展为引擎,以旅游为核心,以文化为内涵。

花卉、果蔬:西和未来发展的支撑和亮点

花卉、果蔬是西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支撑,是西和区别省内其他乡村建设的亮点,也是西和未来发展的特色品牌。

产业:西和未来发展的引擎

区别于其他地区依托村庄和农业带动村庄及乡村旅游的发展所不同,西和村是先有花卉和果蔬的培育、生产产业,通过产业的发展而带动农家乐、乡村旅游以及村庄的发展。这种产业带动旅游业和村庄发展的模式即是西和村发展的特色。

旅游业:西和未来发展的核心

未来,乡村旅游业将是西和村发展的核心。乡村生态旅游观光业通过旅游产品、节庆活动以及旅游线路组织等多种形式,能够对西和村花卉、苗木、果蔬产业、村自然景观、文化资源以及农家乐等资源进行最大的整合,从而发挥整体的效益,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又将直接促进西和美丽乡村的建设。

文化(客家文化、花文化):西和未来发展的内涵

西和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为客家人,客家文化元素的提炼与体现将使西和未来的发展独具特色。因此,本次规划设计将对西和村的客家文化进行挖掘并将其融入规划设计之中,如建筑立面的设计、村民居住环境的营造、旅游产品的设计等,使西和的发展以文化为根和内涵,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之路。

西和村位于万花园的核心,为了承接万花园的发展定位,西和村要重点打造花卉文化。主要通过在各花卉企业建设花卉展示区、在村中心建立花卉公园和花卉博览馆,以及开展花卉饮食文化节等,使花文化融合于西和村的日常生活之中。

规划设计理念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实施组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乡镇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示范村16个、重点村48个、达标村22个。其中:2015年建设示范村4个、重点村16个,达标村6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村,经过三年建设,在主要民生项目上取得明显进展。达标村,主要对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经过改造提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四、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抓好大齐辅路、林肇路、林长路、明龙路、林四路、林新路、林依路等主要公路沿线村屯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边沟硬化、庭院围墙建设、规范柴草堆放、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努力提升乡村“美丽指数”。重点从六个方面入手,完成22项任务。 (一)美丽乡村规划 1.编制美丽乡村规划。遵循“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加快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细化住房、道路、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一、现状问题: 1、交通现状: ***除北大街外,道路现状宽度为6-7 米不等,路面为水泥路面,质量一般;现状设有一处城乡公交站点。 现状自然村内均没有专门的车行道路,几乎不能通车,只能步行,且路面宽度高度不等,质量一般。 2、景观风貌及产业,特色资源现状 ***四面环山,离县城较近,有煤炭资源和瓷技术。 不足:①村庄内绿化不足,几乎没有宅间绿化;②村庄现状地势起伏较大,存在多处驳坎,坎上局部设有水泥墙、栏杆等,形式杂乱,景观风貌较差;③现状山体上树林偏少。 因有悠久的煤炭和瓷文化,因此可以设置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的条件。 3、配套设施现状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村民不重视公共用地和空间的预留和协调,建筑间距较小,使得公共空间受到极大压缩,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交通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均显得局促和不足,现有各种村民设施不全,因此直接导致村民生活环境质量不高。另外,村庄内部卫生条件较差。如果未来发展特色旅游,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严重缺乏,如旅游接待、停车场、餐饮、宾馆等。 4、建筑风貌 村庄的建筑都是均为村民自发建设的老房子,建筑风格色彩较为老旧,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建筑风貌杂乱而不统一,影响整体景观,另外,村民辅房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且质量差、风貌差,尤其是作为猪圈或厕所使用,普遍存在脏、乱、臭的现象。 二、总体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 1、从发展的角度着眼,强调动态的建设观,正确处理村庄整治与村民生活、旅游开发 的关系; 2、抓住村庄发展的脉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 环境特色,将村庄质朴、厚拙、自然的原始风貌及乡土文化加以保护,同时融入时 代特色,强化下姜村特色新农村的感染力。 3、以科学的态度对现有文化、建筑及其环境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完全尊重村庄现 有发展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整治。 (2)规划原则 1、将村庄综合整治和产业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下***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分片实施,同时加强重点地段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2、保持村庄现有的自然肌理,拆除建筑违章,梳理开放空间,对部分建筑外貌局部进行改造,对建筑内部可以整修。 3、重点整治与一般整治相结合,建筑整治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4、对村民的私有空间和生产生活方式尊重与引导并重的原则。 5、建筑整治兼顾建筑样式的多样性和整体协调性的原则。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 一、编制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哪些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哪些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南桥镇党委、政府的要求,为加快推进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根据裕民村实际,现制定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化同步”的总体要求,以镇村规划为龙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创新工作机制为保障,将裕民村建设成为“村美、民富、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 二、目标任务 裕民村建设总体目标是:达到省,市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建成南桥镇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争取在全市排名靠前。努力实现“村庄布局规划合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群众富裕”的目标。 三、建设内容 1、完善村庄规划布局体系。结合全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具裕民本村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合理安排建设布局,科学确定生产、生活、服务区块的区域布局与建设规模,明确道路、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标准与要求。严格规划管理,确保规划的刚性执行。 2、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村主导、分级负责、多元投入

的原则,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达到“五化”标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和环境美化。 3、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展以“干净、整洁、有序、美观”为主要目标的村庄整治行动。二是开展杆线规范工程,确保杆线竖立和线路拉线走向规范。三是开展村内河沟流浚整治及塘坝扩挖整治工程,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 4、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工程。按照村庄规划布点的要求,在村内道路及村庄主干道进行植树绿化,确保村庄道路全覆盖。同时,逐步对村庄道路实现亮化工程。 5、推进土地流转,发展我村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裕民村本地资源,根据本地实际,大力发展裕民村的油菜种植等特色产业。计划在20xx年至20xx年,裕民村要逐步实现1000亩的土地流转目标,切实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 6、完善文化活动场地等群众娱乐活动阵地。按照村庄布点规划,除现有的一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外,计划在原里光学校增建一处村民文化活动场地,强化和完善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按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进行实施,不断增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自我服务功能。 四、方法步骤 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4月3日前后)制定裕民村美丽乡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报告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 来源:西湖区人大常委会日期:2013-12-02 为配合西湖区人大常委会视察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兴根带领部分农工委委员,先后赴区农业局、区风景旅游局、转塘街道、双浦镇等9个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根据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在西湖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强统筹、强特色、强推进”的要求,抓规划、排项目、定资金、明措施,有序有力实施各项建设计划任务,自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以下几方面工作值得充分肯定:(一)突出特色,强化规划引领。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编制了《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2015年)》,确立了“最美西湖·风情乡村”战略定位,提出了三墩平原湿地水乡、转塘龙坞和双浦湖埠山地茶乡、双浦东南部沿江渔乡等三大片区的村庄肌理规划理念,明确了转塘、双浦、三墩、留下所辖35个创建村社的相应整治模式和初步目标,以及环境改善、产业提升、特色培育和公共服务配套为重点的实施内容。二是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坚持“一村一方案”,根据各村实际,因村制宜制定每个村的整治规划方案,切实增强整治方案的可操作性。三是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村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目录指南,提出了13个大项、46个分项、157个子项的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分级配置的内容和标准,在国内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进行规范化定义,为乡村整治提供了有效借鉴,也为后续单村整治规划的编制和项目设计提供了指导。 (二)落实保障,强化政策支撑。一是按照全方位全覆盖高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要求,出台了《关于推进西湖区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西湖区分类推进村庄整治争创美丽示范乡村工程实施方案》这两个“龙头”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整治目标和原则、模式和标准、申报程序、实施步骤、保障措施,以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激励作用。二是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制定了《西湖区创建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西湖区创建美丽乡村整治类项目以奖代补管理办法》,2011年-2015年区(含之江)财政将共计安排3亿元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整治、功能提升、生态保护、产业扶持、文明创建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大力整合支农项目,将各类建设项目、资金优先安排于创建村,积极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三是配套出台了《西湖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西湖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验收实施办法》、《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指导组(现场办)及分组方案》等一系列的规范性制度,强化制度的约束保障作用,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三)注重结合,强化统筹推进。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与“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都市农业精品区、休闲旅游示范区、文创产业示范区打造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统筹推进。一是狠抓项目推进。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加强协调,扎实推进整治项目建设,两年来,西湖区72个美丽乡村建设计划项目中,已完工37个,正在建设7个。二是加快产业升级。结合无公害茶叶精品园区、渔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及休闲观光设施农业园建设,带动东江嘴村、灵山村、华联村等创建村的特色产业培育。发挥中国美院得天独厚的文创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外桐坞村文创产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 《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 《防洪标准(GB50201)》 《农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农村居民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952)》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标准(CECS354)》 《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 其他相关规范 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入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

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

美丽乡村规划居民问卷调查(全面)

美丽乡村规划居民问卷调查 乡(镇)村 一、基本情况 二、经济建设 1.您家有__________口人,家庭人口结构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人在外务工, 家里60岁以上老人__________人,不满14周岁的__________人。 2.您家庭收入主要来源?() A农产品收入B养殖业C家庭副业D外出打工 E本地乡村企业收入F自己的企业H其他 3.您的家庭目前人均年收入?() A10000元以下B10000—15000元C15000—25000元D25000以上 4.您的庄稼田种植什么经济作物?用途是什么? A 水八仙 B 大棚蔬菜 C油菜 D水稻 E其他(__________) 5.您家平均每个人亩地?每亩地产量?每亩地收入? 6.您家的支出主要用于哪方面?() A维持基本生活水平B儿女的教育费用C购车建房D其他 7.本村农忙时大概什么时候? 农闲时干什么? (1)如某家庭年轻人均外出务工,家中耕地采取何种方式耕种? A家中父母亲耕种 B出租给种植大户 C抛荒

三、住房、环境建设 1.您拥有________套住房?住房的建筑结构为? A土坯房 B砖瓦楼房 C砖混楼房D其他结构 2.您对目前的住房感到满意吗?();若不满意需要改变哪些___________ A很满意B一般 C不满意 3.您的房屋建造于什么时候___________?现在质量如何?___________ 4.在新屋建设时,您是喜欢采用哪种方式?()喜欢什么颜色?_________ A 划定宅基地,自己设计,自己建设 B划定宅基地,统一设计,自己建设 C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D其他 5.院落布置属于以下哪种布置形式: A前院B后院C前后院D内院 E院落在房屋一侧F其他(自行绘制) (1)您觉得这种布置模式舒适吗? A很不舒适 B比较不舒适 C一般 D比较舒适 E很舒适 (2)您喜欢什么形式的? A前小院后大院 B前大院后小院 C只有前院 D 只有后院 6.您希望庭院用做什么用途? A.种菜 B.种花草 C.养殖 D.晾晒经济作物 7.您用的卫生间情况是: A水冲式公共厕所 B集中旱厕 C自家(旱厕)

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 和农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村庄产业规划。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做到依山就势、聚散相宜、错落有致,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引导农户向中心村集中,新建房屋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政策规定标准,严禁村庄规划区外新建房屋。 2、整治农村环境。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确定拆除的危旧房屋、猪圈、厕所、院墙必须无偿拆除到位。对村庄内河流、沟渠、池塘进行清污,对村庄内水塘

安吉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松阳县“三沿”整治及创建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初稿) 委托单位:松阳县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浙江农林大学花卉盆景究所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乙级 121121-sy) 项目负责:蔡建国所长/博士 规划人员: 王欣博士、副教授陶一舟风景园林师 徐晓民吴玫杨斯杨徐兴根智伟静赵然钱黎君马跃杰硕士 二○一一年三月

目录一、文本部分 第一章项目背景 ......................................................... - 1 - 一、项目概况 .................................................................... 二、松阳概况 .................................................................... 三、上位规划分析 ............................................................ 第二章现状调研与分析 ...................................................... 一、生态环境调研与分析 二、生态人居调研与分析 三、生态经济调研与分析 四、生态文化调研与分析 五、案例调研与分析 六、工作基础及存在的不足 ............................................ 第三章规划总纲 .................................................................. 一、规划依据 .................................................................... 二、规划范围及内容 ........................................................ 三、规划目标 .................................................................... 四、规划指导思想 .................................................................... 五、规划原则 ............................................................................. 六、规划年限及分步实施计划.............................................. 第四章建设思路 .................................................................. 一、总体布局 .................................................................... 二、分类整治目标 ............................................................ 三、生态环境规划 ............................................................ 四、生态人居规划............................................................ 五、生态经济规划............................................................ 六、生态文化规划............................................................ 第五章行动计划之一:道路沿线景观整治计划.............. 一、现状分析.................................................................... 二、目标与策略......................................................................... 三、类型与措施......................................................................... 第六章行动计划之二:水体整治与综合利用计划.......... 一、现状分析.................................................................... 二、目标与策略......................................................................... 三、类型与措施......................................................................... 第七章行动计划之三:乡村形象营造及旅游发展计划.. 一、现状分析.................................................................... 二、目标与策略......................................................................... 三、类型与措施......................................................................... 第八章行动计划之四:乡村农业及产业振兴计划.......... 一、现状分析.................................................................... 二、目标与策略......................................................................... 三、类型与措施......................................................................... 第九章行动计划之五:建筑及乡村环境改造计划 一、现状分析.................................................................... 二、目标与策略......................................................................... 三、类型与措施......................................................................... 第十章行动计划之六:文化保护及精神文明建设计划

河南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郑州美丽乡村详细规划,乡村规划师

国内外现状目前屋顶花园在世界各国普遍得到关注,相继建造起各类规模的屋顶花园,如修建于高速立交桥上方的美国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屋顶花园、英国爱尔兰人寿中心屋顶花园、加拿大温哥华凯泽资源大楼屋顶花园、德国MEC公司屋顶花园、以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屋顶花园——日本东京新大谷酒店屋顶花园等。 在我国,由于对屋顶花园的公众意识培养和研究方面相对起步较晚,所以屋顶花园出现的数量、规模、类型、地域等都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屋顶花园在我国一些南方城市比较常见,例如重庆、上海、广州等地。 而参考国外的一些现代屋顶花园实例,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技术成熟,屋顶花园几乎能在任何类型的建筑和地域环境中获得成功。值得欣慰的是,鉴于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低、人口比重大,以及屋顶花园突出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我国一些城市已将屋顶绿化建设列入城市规划之中。2005年6月,北京市制定了<屋顶绿化规范》的地方标准。 2004—2008《北京市城市环境建设规划》要求,北京市的高层建筑中30%要进行屋顶绿化,多层建筑中60%要进行屋顶绿化;2005年北京将计划建造10万一的屋顶花园。截止2004 年底,上海市建成屋顶绿化12万m2,屋顶绿化纳人2005年上海绿化管理条例,新建住宅楼和商务楼被推行强制屋顶绿化。 北京地区如果50%的可绿化屋顶绿化了,就能够增加绿化覆盖面积3490 hm2;在上海有2亿平方米的屋顶面积可以绿化,潜力相当巨大。另外,在现代屋顶花园建造方面,国外(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已经拥有比较成熟、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可供我国学习借鉴。 屋顶花园的历史。屋顶花园距今至少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我们只能从点滴的古代文献记载与不多的考古发现中推测古代屋顶花园的起源。从现有的史料看来,历史上第一个人造屋顶花园大概当推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金字形神塔,它从公元前4000年开始建造,一直延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范文 项目建议书是由项目投资方向其主管部门上报的文件。 方案一词,来自于“方和“案。 乡村建设中的“案,书案,读书、写字都是案。 下面是学习啦为你带来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一起来看一看吧。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建设美丽乡村, 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 手。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 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 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 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 进"生态人居"、 "生态环境"、 "生态经济"、 "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 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 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 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 到 2015 年底全县完成 100 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 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 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 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 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

新一轮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思考

新一轮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思考 摘要:广州的美丽乡村规划是本着对前几轮乡村规划的经验的继承与不足的批判,于2012年提出的。本文先回顾前几轮乡村规划的优缺点,并进行规划理论 研究综述,再以蒙花布村的美丽乡村规划为例,具体阐述了美丽乡村规划的可实施、可管理、可推广的特点,并总结了美丽乡村规划的突破点。 关键词:乡村规划;美丽乡村规划;蒙花布村 1美丽乡村规划的由来 随着全国范围内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推进及实施,全国各地新一轮的村庄规划、美丽乡村试点规划及建设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 如何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型城市化的本质特征,而建 设美丽乡村正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优化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让农民喝 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生活在景色优美宜人的环境中,感受和体会幸福,这是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必需之路。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则在于政府加大对 农村的反哺力度,并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自身造血能力。 2011年12月12日广州市长办公会(提出结合村庄整治工作,从每个区、县 级市中选取2至3个村庄开展规划编制,作为示范村庄在全市推广的要求。广州 的美丽乡村规划试点工作,于2012年2月份开始调研。定下26个试点村,试点 先行,并于2013年全面推广规划编制工作。 自上而下的传统乡村规划模式导致乡村规划与建设存在信息沟通与反馈不够 充分、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农村风貌特色丧失以及流于表面等问题,需建立以 农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规划为基础的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 在大城市的聚集人力物力的能力愈发强大的今天,乡村发展活力不足的问题 也愈加凸显出来。发展乡村的产业,增强乡村的活力也是乡村居民一直以来迫切 的愿望。而传统的乡村规划因为其过于追求成果的光鲜,导致投资预算过大、规 划无法落地实施等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一套以“微干预、微改造、原生态、分类指导、四规合一、规划落地”为目标规划正是村民的需求。由此,给乡村一个基于需求的规划,正是广大农村居民的期待。 2美丽乡村的研究综述 2.1美丽乡村的基本理论 我国城乡一体化研究的重点在于把城乡一体化作为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研究它的目标、战略、特征、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杨培峰提出城乡一体 化是“自然-空间-人类”系统,满足人的需求与追求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两大目标,在这样的目标驱使下,通过城乡经济职能变迁,城乡空间结构完善,城乡一体化 研究、规划、管理,形成自然-空间-人类良性循环系统。 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的着力点是在完善城乡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满足人的需求、追求发展,而这个基础是建立在城乡共同组成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之上的。在蒙花布美丽乡村规划中,将小与增城市,大与广州市,建立一体化的复合 系统。 2.2美丽乡村规划的研究评述 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脉络里来理解美丽乡村规划的意义,今日的美丽乡村规 划是乡村规划建设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延伸。在20世纪初的年代,一代乡村 规划轰轰烈烈开始,却因为战争和侵略,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解放后,公社化 运动使得农民的生活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三农问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自2013年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例。 每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1.产业发展型模式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省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省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近十年来,永联村投入数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都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为解决数量过万的村民的就业问题,村党委还利用永钢集团的产业优势,创办了制钉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吸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村里还开辟40亩地建设个私工业园,统造生产厂房,廉价租给本

村个私业主。另外,还利用本村多达两万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条件,鼓励和引 导村民发展餐饮、娱乐、房屋出租等服务业。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永联村不断以工业反哺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2000年,村里投巨资于"富民福民工程",成立了"永联苗木公司",将全村4700亩可耕地全部实行流转,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这一举措,不仅获得巨大的 经济效益,同时大面积的苗木成为永钢集团的绿色防护林和村庄的"绿肺",带 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目前,永联村正在规划建设3000亩高效农业示区,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并提供农业项目启动资金,对发展特色养殖业予以补助,促进高 效农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 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以江南农耕文化园、鲜切花基地、苗木公司、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中心为 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村里建设的" 江南农耕文化园"为家港唯一一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2.生态保护型模式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 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 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典型案例: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高家堂村位于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境,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 其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高家堂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以生态建设为载体,进一 步提升了环境品位。 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 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 为经济优势。现如今,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 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 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