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戏剧(drama)

戏剧(drama)

戏剧(drama)
戏剧(drama)

戏剧(drama)

[drama;play] 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

希腊戏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具体含义】

综合艺术的一种。有两种含义: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英文为drama ,中国称之为话剧。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戏剧本质】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经表述了对戏剧本质的认识。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戏剧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2个世纪以后,印度的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也指明:“戏剧就是模仿。”19世纪以后,对戏剧本质的研讨出现了众说纷纭的局面,主要有观众说,冲突说,激变说,情境、实验室说等。

观众说:认定观众是戏剧的必要条件,也是戏剧的本质所在。法国戏剧理论家F.萨赛是这种观念的代表,他断言: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剧作品,都是为了给观众看的。“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因而,戏剧的一切器官都必须与观众的欣赏相适应。

冲突说:以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为代表。19世纪末,布伦退尔指出:舞台乃是人的自觉意志发挥的场所,人物的自觉意志的发挥必定会遇到阻碍,主体为克服阻碍就要与之斗争,这就构成“意志冲突”,戏剧的本质就在于此。美国戏剧理论家J.H.劳森则把戏剧的本质归之为“自觉意志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性冲突”。他认为:由于戏剧是处理社会关系的,而人的自觉意志又必须受社会必然性的制约,因而,真正的戏剧性冲突必须是社会性冲突。这种观念可以一句话来表述:“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激变说:英国戏剧理论家W.阿契尔否定布伦退尔的“冲突”说,他把小说与戏剧相比较,认为小说是“渐变”的艺术,而戏剧是“激变”( crisis ,又译危机 )的艺术,戏剧所处理的是人的命运和环境的一次激变,这就是戏剧本质的所在。

情境、实验室说:早在18世纪,法国哲学家D.狄德罗就曾把“情境”看作戏剧作品的基础。黑格尔在谈到戏剧的特性时,也曾把“情境”

与“冲突”联系在一起,并强调情境的本体意义。存在主义哲学家、剧作家J.-P.萨特把自己的剧本称为“情境剧”,并把戏剧的对象说成是人在情境中的选择行为。B.布莱希特则把戏剧看作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认为:剧院乃是检验人类在特定情境中行为的实验室。这种观念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界定了戏剧的本质。

【戏剧起源】

一、歌舞说,此说又可析为两种:

(1)宫廷乐舞说,清代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云:“梁时大云之乐,作一老翁演述西域神仙变化之事,优伶实始于此。”刘始培在《原戏》中根据古代乐舞多有妆扮人物之事实,认为“戏曲者,导源于古代乐舞者也……则固与后世戏曲相近者也。”常任侠在《在国原始的音乐舞蹈与戏剧》中,较为系统的考察了原始音乐舞蹈的戏剧因素后认为“原始社会中的简单的音乐舞蹈,便是后来做成完美戏剧的前躯”。周贻白的《中国戏剧史长编》将中国戏剧的最早源头溯至“周秦的乐舞”。

(2)上古歌舞说,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开篇首句云:“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我们知道一切艺术起源于劳动,中国的歌舞也不例外。《书经.舜典》上说:“予击石附石,百兽率舞。”所谓百兽率舞,并不是像后来的儒家所神秘化的那样,说是在圣人当世连百兽都来朝拜舞蹈了,这种舞是用石相击或用手击石来打出节秦的,那时连鼓也没有,可见是很原始的。到后来才有了鼓,所谓“鼓之舞之,”这就进一步了。这种舞可能是出去打猎以前的一种原始宗教仪式,也可能是打猎回来之后的一种庆祝仪式,《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说:“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鏖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像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这是战国时代关于古代乐舞的一种传说。可以透过这段歌舞的描写看出一幅原始猎人在山林中打猎的景象:“一面呼啸,一面打着、各种陶器、石器发响去恐吓野兽,于是野兽们就狼奔豸突地逃走而终于落网了,这位原始时代的艺术家“质”(其实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当时全体人民)就是按生活中的实际来创造了狩猎舞,这时所谓的“百兽”实际是人披兽皮而“舞”的场景,不过是对于狩猎生活的愉快和兴奋的回忆罢了。当然,这时的场景都是已经艺术化了,音乐、舞蹈都是已经节奏化了的,这种舞蹈带着浓厚的仪式性,它是响氏族的保护神或始祖祈祷,以求这次出去打猎获得丰收,或者是打猎回来为了酬谢神祗而举行的。但不管它是什么仪式,也不管它披着多厚的原始宗教的外衣,其实际意义,乃是一种对于劳动的演习、锻炼,这不光是锻炼了猎人们的熟练程度,而且也培养了年轻的猎人,

《书经.舜典》中有命夔“典乐教胄子”的记载。“胄子”的注解是贵族子弟,但原始社会没有贵族,恐怕就是年轻武士了,用乐舞去教年轻武士,不是锻炼他们又是什么呢?因为它的内容就是原始人狩猎动作的模仿。

既然是模仿劳动的动作,这也就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表演了。

原始的舞蹈总是和歌相伴的,他们决不是闷声不响地跳,而是一面跳一面欢呼歌唱。《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还说:“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而歌八阕。”略可想见当时的情形。

在原始社会,歌舞不止狩猎舞一种,还有战争舞,它的性质和狩猎舞是差不多的,到了进入农耕时代,又产生了一系列有关农事的祭典,如“蜡”如“雩”。蜡是在年终时,为了酬谢与农事有关的八位神灵而举行的。在这一天,公社的成员是尽情欢乐、开怀畅饮、唱歌跳舞的。这种风气一直遗留到春秋时代。《孔子家语.观乡》说:“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为乐也。孔子曰:百日之劳,一日之乐,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可以看出这完全是劳动农民一年辛苦后的欢乐。

相传“蜡”是伊耆氏所首创,一说伊耆氏就是神农氏足见这是与农业发达时期密切相连的风俗。“雩”是天旱求雨的祭祀。《周礼.春官》“宗伯”下记载:“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周记》的记载虽然是奴隶社会的事,但显然是原始时代的遗留下来的风俗,

除此之外,在原始公社的许多节日也举

行舞蹈。例如男女相爱,也有一个节日,大家会合在一起来唱歌跳舞。这个节日在汉民族就是祭祀氏族女始祖的日子,所跳的舞据说就叫做“万舞”现在西南少数民族的所谓“跳月”“摇马郎”“歌墟”等可能就是这种节日遗留下来的形态。戏剧是运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要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矛盾冲突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戏剧文学指的是剧本,它是由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的文学样式。剧本的主要特点是: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有尖锐的戏剧冲突(矛盾冲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

根据对戏剧文学特征的深入研究,我认为戏剧文学有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四组基本概念。

1.戏剧情境与戏剧事件

一出戏总是在特定的戏剧情境中开始,并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戏剧情境中最终走向结束。戏剧情境是戏剧人物生存与活动的特殊环境,是促使戏剧冲突产生、发展的条件。它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一定的人物关系、重要的事件、特定的环境。

戏剧事件是戏剧情境的核心要素。戏剧事件将戏剧人物纠结在一起,

迫使他们作出各种反应,从而引发戏剧冲突;或者导致人物命运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引发人物内心的激烈冲突。

2.戏剧冲突与戏剧动作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情节的构成成分,是两种对抗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结果。戏剧冲突对于展现人物思想性格、推动剧情发展、揭示作品主题具有重要作用。戏剧冲突产生的根本动因在于人物的行动和内心活动,而人物的性格在冲突中得以淋漓展现,戏剧的主题也在冲突中被深刻地揭露。因此,对于戏剧冲突的观察和理解,是解读戏剧作品的关键。戏剧冲突在戏剧文学中有不同的表现,或表现在人物与自然力量之间,或表现在人物与社会力量之间,或表现在人物与人物之间,还有的表现为人物内心世界中的两种矛盾力量之间的斗争等。

戏剧是动作的艺术。戏剧动作指剧中人物的动作,包括形体动作、语言动作和内心动作三种。戏剧动作既是戏剧冲突的推动力量,也是戏剧冲突的表现形式。

3.戏剧语言与戏剧人物

戏剧语言有两种,即台词和舞台指示语。舞台指示语包括幕前指示语和人物动作提示语两类。

台词,即对白、独白、旁白以及唱词等,是戏剧语言的主体,是一种展示人物性格和推动剧情发展的言语动作,是戏剧动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台词有两个功能:一是显示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以及人物内心各种欲望、意念之间的矛盾冲突,推动剧情发展。二是

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台词应具备性格化、动作性、蕴含潜台词等特点。理解台词的关键是挖掘潜台词。

潜台词是指隐藏在台词背后的话语实质,包括说话者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潜台词传达着人物潜在的心理动机和真正的话语目的,从而引发某种深层的心理交锋,形成戏剧冲突。台词要能够把事件的真正的冲击力量表现出来,要能够把人物隐秘的欲望、情感、思想、意志等等暗示出来,从而达到人物之间的交流或交锋,要能够对人物关系的变化和剧情的发展造成冲击和影响,并充分展示人物性格,就必须有丰富的潜台词。

文学是人学,具体生动地塑造各种典型人物是一切文学的核心任务。戏剧文学的宗旨是集中一切手段表现“人”,戏剧的情境、戏剧动作、戏剧冲突等都是为塑造戏剧人物形象服务的。剧本包含的一切都只能依靠戏剧人物语言加以展示。戏剧人物也只能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示自己。我们必须通过人物语言准确把握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体察特定情境中人物的心理、愿望,把握戏剧冲突以及冲突中的人物动作,准确理解人物性格。

4.戏剧情节与戏剧结构

戏剧的情节是根据主题思想安排的事件,其内容由人物表现出来。情节就是戏剧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各种关系组成的具体事件,即矛盾冲突的发展演变过程。戏剧情节的中心任务是展示剧中人物的性格。严肃的戏剧情节必须具备以下的特点:情节必须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情节必须在一致的内在联系中展开。戏剧情节一般包括: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组成部分,有的作品还有序幕与结尾。要高得多。戏剧结构的主要类型有三种:1.开放型。这种戏剧用全剧主线索把各段的中心事件按先后顺序从头至尾串起来,从而完整地表现故事始末。

2.锁闭型。这种戏剧截取故事的某个横断面,将有关的情节用回顾叙述的方式集中到这个断面上来。

3.展示型。这种戏剧以展示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为主结构是戏剧的骨架,指戏剧情节的组织和安排。戏剧结构必须是完整统一的,必须是有机的整体,场与场之间、情节与情节之间必须有连贯性、逻辑性和顺序性,它所要求的严密、紧凑和巧妙,比其他艺术形式要目的。其特点是剧中人物多,情节简单,全剧没有一个贯穿到底的事件。总而言之,戏剧文学以“语言”作为自己的存在形式,优秀的戏剧文学,首先必须有强有力的戏剧情境的设置和由特定戏剧情境引发的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必须包含连锁的、不断上升的戏剧动作。换句话说,剧作家必须善于在有限的戏剧场景的展示中,充分揭示不同戏剧人物之间、戏剧人物与环境之间,或者戏剧人物内心诸般欲望、意念之间等的矛盾冲突,形成一系列强有力的动作,从而将剧情推向高潮。

莎士比亚戏剧赏析答案解析

智慧树《莎士比亚戏剧赏析》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5分) 已知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B A. 《罗米欧与朱丽叶》 B. 《亨利六世》 C. 《理查三世》 D. 《亨利五世》 2 【单选题】(5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B A. 莎士比亚曾在家乡的文法学校读书。 B. 莎士比亚生活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C. 莎士比亚所属剧团名叫“宫内大臣供奉剧团”。 D. 莎士比亚的家乡是英格兰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 3 【单选题】(5分)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表述错误的是:D A. 在莎士比亚成名前,占据英国剧坛的是“大学才子派”。 B. 英国戏剧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戏剧和中世纪道德剧的传统。 C. 文艺复兴早期的英国剧场设在客栈里。 D. 1576年在伦敦市郊建造的第一个公共剧院是环球剧院。 4 【单选题】(5分) 1608-1612年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三个时期主要创作的戏剧类型是C A. 喜剧 B. 悲剧 C. 传奇剧 D. 历史剧

5 【单选题】(5分) 以下有关人文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 人文主义思想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流思想 B. 人文主义思想并不反对世俗享乐和追求物质财富 C. 莎士比亚的戏剧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D. 人本思想、民族意识、反基督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观念 第二章 1 【单选题】(5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表述正确的是C A. 在莎士比亚时代,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看戏。 B. 莎士比亚创作戏剧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 C. “大学才子派”的戏剧对莎士比亚有重要影响。 D. 莎士比亚生于1566年,去世于1610年。 2 【单选题】(2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表述错误的是D A. 由约翰·赫明斯和亨利?康德尔收集、编辑,1623年出版的“第一对开本”,收入莎剧36部。 B. 朱生豪、梁实秋、方平是莎剧中译本的优秀译者。 C. 莎士比亚在创作的第三时期转向传奇剧。 D. 莎士比亚在创作的第一时期没有写过悲剧。 3 【单选题】(2分) 关于莎士比亚,表述错误的是:C A. 莎士比亚由于生活所迫,才开始戏剧生涯。 B. 在《皆大欢喜》中,莎士比亚把人生比作戏剧、按照七幕来演出。 C. 莎士比亚属于“大学才子派”成员。 D. 在莎士比亚时代,职业剧团都会寻求大人物的庇护,受到庇护的剧团都会冠以庇护

戏剧策略和习式(Drama Strategies and Conventions)

戲劇策略和習式(Drama Strategies and Conventions) 下面舉出一些教案中羅列的教學策略。除此之外,Jonothan Neelands和Tony Goode 還有專書介紹其定義的眾多「習式」。1 1.講故事(Narration) 教師敘述劇情,以介紹戲劇情境或把劇情推進。透過恰當的語氣和表情製造氣氛,能認領學生投入劇情。 2.教師入戲(Teacher-in-Role) 教師按戲劇的需要扮演角色,與學生一同演戲,直接對話。這個習式的好處是教師可以透過話語、表情、肢體語言,更立體地交代資料,向學生提問,甚至質疑學生某些既有觀念。以這種形式教學,教師可以在「戲劇中」控制意念的發展。「教師入戲」要求全組一同參與戲劇,可說是「焦點人物」(見下)的複雜版本,因為連學生都要進入角色才可跟入了戲成為焦點人物的教師交流。 3.焦點人物(Hot-Seating) 某學生或教師以角色身份接受眾人(通常以自己的身份)提問。教師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可能會把正在進行的戲劇暫停,讓其他人向角色提問以取得進一步資料。教師亦可以讓一個戲劇角色成為「焦點人物」以開展戲劇,請學生盡量找出關於角色的資料,從而引入課題或故事,甚至發展劇情;教師可以自己扮演這個角色,支援學生,引導探索。 有時,請學生扮演一般性的角色如記者、村民、社會工作者等進行提問以獲取資訊,亦是一個好策略。 4.定格形象(Still-Image) 這可以是一個小組、全組或個人活動,把某個意念或事件某一刻的影像呈現出來。「定格形象」的英文有不同稱謂,如Frozen Moment、Still Picture、Tableau、Freeze-Frame等。採用「定格形象」來表達意念的好處,是學生能把意念的精粹表達出來,而且在定鏡時,動作和關係都比較清晰易見,容易集中焦點。 1「習式」,即「習慣模式」的意思。Goode, T. & Neelands, J. (2000). Structuring Drama W ork: a Handbook of Available Forms in Theatre and Drama. 2nd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一書提及超過90種習式,是一本實用的教師手冊。(中譯本:舒志義,李慧心譯(2005),《建構戲劇──戲劇教學策略70式》,台北:成長基金會。)

戏剧艺术作业

1.“天地大舞台,舞台小世界”。请结合你对戏剧艺术本质的认识,试论述你对这一观念的理解. 戏剧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的方式之一,因此戏剧艺术的本质必然和文化密切相关..然而文化它并不是大自然本来就有的,也不是父母基因遗传下来的东西,它是由人制造创造出来的.,所以在天地大自然之间人类便开始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出发寻找最原始的文化,一片树叶,一阵虫鸣,甚至大自然的风雨雷电之声,经过人类的加工改造都可以成为娱乐社会的文化现象.这就是天地大舞台.人类从自然万物的身上学习,在社会形成一定的文化效果,原始戏剧就是在人类劳动,祭祀,还有宗教等活动中所形成的为大众接受的文化.由于戏剧艺术它本身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戏剧艺术在舞台的表演上就对生活的再现,它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艺术化的加工.中央三套综艺频道的标语就说,生活就是舞台.的确是这样.舞台上表演的是对生活浓缩的再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正是社会中那些典型人物的原型的再现.这就是舞台小世界. 2.关于戏剧的本质和规律,有冲突说,激变说,观众说,动作说,等多种,还有人认为演员表演是戏剧艺术的核心,你倾向于哪一种(或几种)意见?论述其理由. 我倾向于冲突说和动作说,因为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景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者主题的主要手段。有冲突才使观众有继续观剧的愿望,冲突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必须

具备的条件之一。戏剧冲突有人与人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内心的冲突,这些冲突是构成戏剧最基本的要领,并且戏剧冲突是需要演员靠动作来表现出来的,如果演员表演不到位,直接会影响剧情在观众心目当中的戏剧性,缺少肢体动作,戏剧表演像一片草原没有起伏波澜,一马平川,缺少乐趣。所以我倾向于冲突说和动作说。 3.试论述新的传播媒介(如唱片,广播,电视等)对传统戏剧,戏剧艺术变革的积极意义. 积极意义:1.新的传播媒介造成了戏剧艺术演出形式的变化,它由原来单一的舞台表演演变成多渠道的演出方式,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戏剧搬上了网络,电视将舞台表演搬上了大银幕. 2.使得观众数量增加,观众不再依靠单一的进剧场观剧形式,转战网络和电视银幕前,使得更多的观众熟悉了解喜爱这种独特的艺术,观众的观看渠道增加,观众数量自然也会增加. 3.更新了戏剧艺术的传承模式.由以前的老师面教学生到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视频自行学习,特别是唱片的出现,将戏剧人物表演的原始声音刻录在光盘上,让稍纵即逝的声音片段停留在小小的光盘之上,方便查找和学习. 4.使得戏剧与科技相结合,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更加具有竞争力.促进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使得戏剧艺术更具国际影响力.

戏剧艺术欣赏

第九章 戏剧艺术欣赏 在中国,"戏剧"一词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专指源于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之后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的舞台演出形式,英文为drama,中国称之为"话剧";二是包括戏曲、歌剧、哑剧、话剧等多种舞台演出形式的总称。 这一部分则以话剧为例,谈谈戏剧艺术的欣赏。 戏剧艺术的欣赏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在多种媒介的综合中居于本体地位的是演员的表演艺术。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包括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以及多种主观表现手段。戏剧艺术的中心是情境,戏剧作品的基本单元是场面。对伊尔形象的赏析。 简括地说,在戏剧这一综合体中,居于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的是演员的表演艺术,这是戏剧艺术的本体因素。一出戏的演出,大都有剧本作为基础。剧本,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但它却是为了演出,应该为演员的表演艺术提供基础。剧本可以供人阅读,因而应该具有可读性;但是,可演性却是一个好剧本的必要条件。由于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戏剧艺术的本体因素,在综合整体中居于中心地位,因此,要把握戏剧艺术的基本特性,一个重要问题是演员塑舞台形象的表现手段。 所谓戏剧艺术的语言,主要也是指演员表演艺术的表现手段。在戏剧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它的表现手段也不是凝固不变的。简括地说,戏剧艺术的手段( 即演员表演艺术的表现手段)是以再现性的语言为基础,逐步探索、拓展了多种主观表现性的语言。 作为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动作的内涵不仅限于形体动作,还应包括言语动作、静止动作等等。在戏剧艺术中,由这些成分构成的"动作"具有双重的本性;首先它们是对人的行动的摹仿,人的行动藉助动作直观地呈现于观众面前,就像在观众面前正在进行着的。这种现在时态的直观,恰恰是戏剧优于小说之处。同时,作为戏剧表现手段的动作的各种成分,还应该揭示行动主体的心理活动内容。一般地说,人的心理活动是非直观的,在戏剧艺术中,这些非直观的心理内容也正是通过

外国戏剧赏析论文

《朱丽小姐》——戏剧赏析 13150109 王芷芊在外国戏剧赏析的最后两节课上,老师为我们放映和讲解了《朱丽小姐》这部戏剧,使我深有感触,看似浮夸浅显的剧情中竟展现了阶级与阶级间的角逐,揭露出了人性之中的矛盾性和荒谬性。更让我对戏剧这门艺术有了新的看法和理解。下面我就以要素为线索简单赏析一下这部作品。 *剧本概要:独幕悲剧。1888年首演。主人公朱丽小姐性格怪僻,未婚夫忍无可忍,婚约告吹。仲夏夜,她找名叫让的男仆跳舞,让出身低贱,对朱丽小姐艳羡已久,便乘机求爱,说为了得到小姐垂爱,宁愿一死。朱丽小姐大为感动,便顺从地委身于让,并合谋私奔。朱丽偷了父亲的钱做盘费,被厨娘发现,这时门铃大响,她的父亲、体面的伯爵大人回来了。她不想让自己和父亲身败名裂,求让出主意,让递给她一把剃刀,让她自杀。朱丽镇定下来,持刀开门走了出去。 *人物形象:从整体剧情不难总结出朱丽是一个可怜的,受到自己父亲母亲双重胁迫而成长的贵族小姐。她其实并不从自己的理智上反对婚姻。只是缘由母亲的教育和影响而习惯性“厌恶男性”,企图站到性别较量的上风去,实际上她又有着生理的欲求和对爱情的单纯幻想,不能摆脱女性相信爱情的软弱本性。从大的背景环境和生理特征来讲,十九世纪瑞典庄园的贵族小姐朱丽,这天正处在特殊的生理时期,有着强烈的生理欲望和冲动,从而开始勾引仆人让。两人在新的话题下,朱丽的女性属性显露出来,在两人进一步的身体关系之后,她开始一再的寻求让对自己爱的承诺。在让的劝说与诱导下,朱丽在绝望中挣扎,寻求出路。最终,朱丽在男性的命令下走向死亡。朱丽虽然企图打破男人对女人的奴役关系,却受制于自己女性的属性,极易受到情感的奴役,在感情上具有软弱性。因此在面对让的“甜言蜜语”时,就同意了引诱,并一再的对爱情持有幻想。然而她也很难脱离自己贵族的身份和本质属性,受累于名声和家族荣誉而不敢真正的出走。所以说朱丽小姐并非是简单的寻求女性解放的化身,而是具有极强特殊性和矛盾性的人物形象,她是纠结在情欲与理智之中、父亲和母亲的教育当中、内心欲望和社会、身份的桎梏之中,并最终走向死亡的悲剧人物。 *扩充:自然主义的艺术特征;(一)巨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虚幻想象,给人一种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象;(二)注重群体写照,追求人物气质和心理,逐渐忽略典型塑造,只追求人物的气质特点和变态心理;(三)淡化情节,不去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主张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去反映现实;(四)将社会现象拟人化,这是物对人的初步异化的描写,显得生动形象。

戏剧(drama)

戏剧(drama) [drama;play] 旧时专指戏曲,后用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 希腊戏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具体含义】 综合艺术的一种。有两种含义: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英文为drama ,中国称之为话剧。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戏剧本质】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经表述了对戏剧本质的认识。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戏剧是对人的行动的模仿。2个世纪以后,印度的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也指明:“戏剧就是模仿。”19世纪以后,对戏剧本质的研讨出现了众说纷纭的局面,主要有观众说,冲突说,激变说,情境、实验室说等。

观众说:认定观众是戏剧的必要条件,也是戏剧的本质所在。法国戏剧理论家F.萨赛是这种观念的代表,他断言: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剧作品,都是为了给观众看的。“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因而,戏剧的一切器官都必须与观众的欣赏相适应。 冲突说:以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为代表。19世纪末,布伦退尔指出:舞台乃是人的自觉意志发挥的场所,人物的自觉意志的发挥必定会遇到阻碍,主体为克服阻碍就要与之斗争,这就构成“意志冲突”,戏剧的本质就在于此。美国戏剧理论家J.H.劳森则把戏剧的本质归之为“自觉意志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社会性冲突”。他认为:由于戏剧是处理社会关系的,而人的自觉意志又必须受社会必然性的制约,因而,真正的戏剧性冲突必须是社会性冲突。这种观念可以一句话来表述:“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激变说:英国戏剧理论家W.阿契尔否定布伦退尔的“冲突”说,他把小说与戏剧相比较,认为小说是“渐变”的艺术,而戏剧是“激变”( crisis ,又译危机 )的艺术,戏剧所处理的是人的命运和环境的一次激变,这就是戏剧本质的所在。 情境、实验室说:早在18世纪,法国哲学家D.狄德罗就曾把“情境”看作戏剧作品的基础。黑格尔在谈到戏剧的特性时,也曾把“情境”

戏剧艺术概论

戏剧复习 一、简述西方戏剧传统的流变过程。 1、古希腊罗马的悲剧和喜剧 (1)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文明就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戏剧; (2)古希腊悲剧 ①埃斯库罗斯(古希腊的悲剧之父): 相传写有70多部悲剧和笑剧,现存的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斯》三联剧、《波斯人》等7部; 其悲剧增设了第二位演员,是严格意义上的戏剧对话成为可能; 其剧作结构单纯,感情奔放,语言雄浑有力,寓意深刻,影响深远。 ②索福克勒斯: 现存悲剧7部:《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希腊悲剧的典范)、《特拉基斯妇女》、《厄勒克特拉》、《菲罗克忒斯》、《俄狄浦斯在科洛诺斯》 命运悲剧(人与命运顽强抗争却总是无法战胜命运,努力摆脱命运却悲壮的失败了。) ③欧里庇得斯: 现存悲剧19部:《希波吕托斯》、《特洛亚妇女》、《海伦》、《美狄亚》、《俄瑞斯忒斯》、《请愿的妇女》(3)古希腊喜剧 ①古希腊的“喜剧”一词原意乃是“狂欢队伍之歌”,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表演; ②阿里斯托芬(古希腊的喜剧之父): 写作40多部剧作:《阿卡奈人》、《骑士》、《鸟》、《公民大会妇女》、《财神》等; 其作多半是讽刺当时的政治、社会、宗教、伦理道德的,语言机制锋利,形式自由奔放,想象丰富绚丽,风格滑稽怪诞,对后世的喜剧有着很大影响; 其喜剧产生于言论比较自由的民主政治繁荣时代,这个时代的喜剧常被称为“旧喜剧”; ③“旧喜剧”:表现形式是轻松的,但剧作的意图确实严肃的;剧中人大半是普通人,但讽刺的对象则多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剧中还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滑稽、偶然的事件,通过夸大来表现生活的本质; ④在希腊化时代,出现了所谓“新喜剧”: 剧场已不再是群众性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而是富人的娱乐场所; 新喜剧主要是通过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俗,表现贵族青年男女要求自由独立的愿望,它强调情节的曲折和风格的雅致,而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另外讽刺很生动; ⑤米南德:喜剧《恨世者》、残篇《评判》 (4)罗马喜剧主要是希腊式的人情喜剧(依据新喜剧改编,并吸收意大利民间喜剧因素) ①普劳图斯:《孪生兄弟》、《撒谎者》、《一罐金子》、《俘虏》 其喜剧从平民观点讽刺社会风习,特别针对当时淫乱、贪婪、寄生等现象予以针砭。他嘲笑夫人、贵族,对奴隶表示同情,他所创造的人物完全是罗马社会的人物,它生动刻画了各类人物; ②泰伦斯:《婆母》、《佛尔缪》、《兄弟》 其喜剧表现出较高的艺术趣味和较多的贵族倾向,标志着罗马喜剧发展的又一个阶段; 其喜剧结构周密完整,擅长叙事,语言流畅,刻画人物内心矛盾比较细致; (5)罗马悲剧分神话剧(以希腊神话为题材)和历史剧(取材于罗马历史传说或事件,又称“紫袍剧”)两种,以神话剧较为流行 ①塞内加:《美狄亚》、《俄狄浦斯王》、《菲德尔》、《特洛伊妇女》 其悲剧擅长锋利的对白,其中大段的演说与辩论也显示出其鲜明的特征; 2、欧洲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

戏剧(Drama)

戏剧(Drama) There are many theories about the beginning of drama in ancient Greece. The on most widely accepted today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drama evolved from ritual. The argument for this view goes as follows. In the beginning, human beings viewed the natural forces of the world-even the seasonal changes-as unpredictable, and they sought through various means to control these unknown and feared powers. Those measures which appeared to bring the desired results were then retained and repeated until they hardened into fixed rituals. Eventually stories arose which explained or veiled the mysteries of the rites. As time passed some rituals were abandoned, but the stories, later called myths,

戏剧是综合性艺术

戏剧是综合性艺术。中国古代戏曲与诗、词、文、赋等文学体裁不同的是:戏曲既作为阅读的文本存在(“案头之作”),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关目、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方面;又有着复杂的艺术形式(“场上之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因此,戏曲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国戏曲被称为“晚熟”的艺术。它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金,繁荣兴盛于元,发展演变于明清。直到今天,中国戏曲发展为以国剧——京剧为代表,由众多地方戏曲组成的戏曲大家庭,仍然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为大家带来无穷乐趣。而昆曲,也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艺术殿堂的瑰宝。【戏曲介绍】 古代戏曲的起源 古代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艺术之一。同时,戏曲在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分别代表了各个时代最杰出的文学艺术成就。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但中国古代戏曲并非是元代一个时期的艺术,它的萌芽、生长、繁荣,贯通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戏曲起源】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大体有两条线索,一是从原始社会的巫术表演、西周末年的俳优滑稽表演到西汉百戏中的角抵戏,再到唐代的参军戏,故事表演日渐丰富,逐渐成为戏剧的主体。另一条是由原始歌舞到汉魏隋唐的代面、钵头、踏摇娘等歌舞戏演出,使得民间歌舞艺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为戏曲宫调、曲牌、声韵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宋金时期是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线索】 我们追述戏曲的源头,往往要提及“优孟衣冠”。优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一名职业演员,与当时的楚相孙叔敖相识。孙叔敖生前为官廉洁,没有积攒下什么财产。他去世前叮嘱儿子,如果有一天家里穷得过不下去了,就去找优孟想办法。果然,孙叔敖的妻儿在他去世后生活贫困,他的儿子靠打柴为生。一天,孙叔敖的儿子路遇优孟,将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父亲的遗言告诉了他。优孟按照孙叔敖生前的模样装扮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与孙叔敖生前的言谈举止一模一样了,就去见楚王。楚王看到孙叔敖“重生”,非常惊讶,请他再来做宰相。优孟说,我要回家和老婆商量一下再说。过了几天,他答复楚王说,我的太太说了,不能做楚国的相。楚王问为什么,优孟说,你没看见孙叔敖的先例吗?生前为楚国办了那么多大事情,死后儿子靠打柴为生,又有什么好处呢?于是楚王下令,给孙叔敖的儿子许多封地,让忠臣的后代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这就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优孟衣冠”的典故。【戏剧源头】 元代杂剧与体制 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二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元杂剧继承了宋金杂剧、诸宫调等表演艺术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南戏起源于温州等东南沿海一带,又叫“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宋元南戏的代表作为“荆、刘、拜、杀”,成就最高的是《琵琶记》。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一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元戏剧】

西方经典戏剧赏析期末论文

《罗密欧与朱丽叶》观后感 机械工程学院机自0907 0401090711 刘洋 借着《西方经典戏剧赏析》这门课,我再一次欣赏到了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经典戏剧。虽然我是一名工科学生,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也是早已耳熟能详。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次欣赏都会有不同的震撼感受。,“我猜中了这个故事的开始我将上帝赋予我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你。但我却没能料到这个故事的结局。”诗一般的语言,优雅的贵族式对话,洋溢着人文的浪漫的基调,本该明媚的故事却有着凄美的结局。一个是心地善良的美男子,一个是纯洁如玉的好佳人,偏偏生长积怨深重的两大家族里。朱丽叶的父母要求她和泰保尔罗结婚,她不愿意和他结婚,便向劳伦斯教士要来了灵药,这种灵药可以让人伪装一天的假死。朱丽叶假死了以后,匆匆赶到的罗密欧以为朱丽叶真死了,悲痛地服毒自尽了。朱丽叶醒来了以后,发现罗密欧死了,于是殉情随爱人而去。罗密欧与朱丽叶死了,但他们的死却成了两家化解仇恨的纽带。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生下了一对不幸的恋人”在一首概括性的开场诗后,这部流传了几百年的著名爱情悲剧拉开了帷幕。 凯普莱特家族与蒙太玖家族是世仇,正如剧本里所描写的,他们一见面就会打起来,势不两立的两个家族的儿女却成了一对苦恋情人,这是不是上帝造化弄人?“她是天上明珠降落人间!”罗密欧这样形容朱丽叶。舞会当晚,在月夜的花园里,浪漫的薄纱般的白色月光下,一对情人互诉衷肠,到这儿全局本到了中间部分,正在向高潮推进,他们秘密地结婚,似乎是喜剧的路线却来了个大转弯。谁也不会想到,在他们成婚几小时后,罗密欧因为朱丽叶的表哥杀死了朋友而把他杀了。他被放逐了,朱丽叶悲痛万分,因为她的表哥,因为她的丈夫。祸不单行,准备把“童贞献给死亡”的她又被父母自作主张地许配给了伯爵。那天晚上,罗密欧偷偷爬到朱丽叶房里。似乎是他对她的告别,他得在天亮时离开。不光是男女主角,就是我这个读者,也不希望黎明的到来,希望代表黑夜的夜莺永远唱出婉转的曲调,赶走代表黎明的云雀。 我特别喜欢朱丽叶服安眠药前以及罗密欧在她墓中服毒自杀之前的那大段

常用戏剧术语

常用戏剧术语 1. Drama–The form of composition designed for performance in the theater, in which act0rs take the roles of the characters, perform the indicated action, and utter the written dialogue. The common alternative name for a dramatic composition is a play. A person who writes a play is a dramatist/playwright剧作家The first dramas to be written for the express purpose of being performed were created by the Greeks. Many modern drama terms derive from Greek origins. (1) Forms of drama: Poetic drama - written in verse诗剧 Closet drama - plays initially meant to be performed or recited at small gatherings or read in private. Example: Shelley’s Prometheus Unbound ( 1820 ) 文房剧 Screenplay电影剧本, for movies, have more complex and strict rules for formatting. (2) Types of drama: Comedy–In the Greek sense, a play that doesn’t end in death. In modern usage, refers to a play that is humorous. 喜剧 Tragedy–In the Greek sense, a play that ends with the death of at least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modern usage, refers to a play that doesn’t have a happy ending. 悲剧Tragicomedy - the term used to describe a drama that incorporates both tragic and comedic elements. This hybrid form was popularized in the sixteenth and seventeenth centuries. Plays written in this mode often featured tragic conflicts that resolve happily through unexpected--sometimes improbable--plot twists. Example: Shakespeare’s The Merchant of Venice悲喜剧 2. Script– the written text of a play. Usually includes a list of characters that appear in the play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of what the character is like (Dramatis Personae剧中人物表), brief descriptions of the sets or setting背景/布景, and the lines台词the characters will speak. 剧本Act– A major section of a play, similar to a chapter in a book; an act is usually made up of several scenes. The five-act structure was originally introduced in Roman times and became the convention in Shakespeare’s period. In the 19th century this was reduced to four acts and 20th century drama tends to favor three acts. 幕 Scene–a subdivision of an act; usually, a scene indicates a specific location or time, and changes if another location or time is supposed to be presented. 场 Stage direction– a description (as of a character or setting) or direction (as to indicate stage business) provided in the text of a play, usually indicated with italics and/or parentheses. It may indicate where the scene takes place, what a character is supposed to do, or how a character should deliver certain lines. 舞台指示 Enter– A stage direction –tells the character(s) to come onto the stage. Often includes a direction (left or right) 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how characters are to enter the scene. 登场Exit/Exeunt (pl.)– A stage direction – tells the character(s) to leave the stage and the scene. Often includes a direction (left or right) 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how characters are to leave the scene. Example: Exeunt soldiers and townspeople. 退场 3. Character- An imaginary person that inhabits a literary work. Dramatic characters may be major主要or minor次要, static (unchanging静态) or dynamic (capable of change动态), round (with psychological depth丰满的) or flat (a stock character模式化人物or simplified stereotype

戏剧艺术名词解释

戏剧艺术名词解释(中戏) 风姿花传 《风姿花传》是世阿弥所着的能剧理论书。也是世阿弥留下的21部书中最早的作品。此书以亡父观阿弥的教导为基础,加上世阿弥自身领会的对技艺的理解着述而成。《风姿花传》相关编辑本段世阿弥在15世纪初完成此书。全书共七篇,前三篇是在应永7年(1400年)写成,余下的是在其后20年间写作、改订而成。它是最古老的能乐理论书,可以说是日本最古老的戏剧理论。《风姿花传》的内容包括能剧的修行法、心得、演技论、演出论、历史、能剧的美学等。它既可作为能剧的技艺理论来读,也是日本美学的古典作品。 意大利即兴喜剧 即兴喜剧,指没有写好的剧本、台词,也不经排练就向观众演出的一种戏剧表演。从希腊、罗马时代就在民间开始产生并流传。至17世纪时,形成意大利即兴喜剧,逐渐兴盛起来,成为一个剧种,深为当时民众喜爱,对戏剧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在戏剧演出中,任何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员,每次演出都会有不同程度、不同量的即兴表演要素在起作用,处理得当,会使角色更加生动、丰满。但是不能离开角色去随意发挥。 莎士比亚戏剧特点 他第一个用写史诗的规模写了九个历史剧,生动地叙述了也评论了从约翰王到亨利五世的三百年英国历史。莎士比亚的剧本的主要情节几乎全部来自别人,然而经他加工之后,这些情节获得了新的深刻的意义。他的剧本总是情节生动,比别人的更能利用当时舞台的特点,发挥当时演员的潜力。他在戏剧的情节安排上显示了卓越的比例感和节奏感。他创造的人物总是比当时别的剧作家笔下的人物更全面、更深刻,更容易使我们同情。他在描写性格方面让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同别的人物的接触往来里丰满他们的形象。他总是力图在戏剧中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里注入重大的思想内容,在冲突和冲突的解决里人物显示他们性格的更多方面,给予观众以新的震撼和新的了解。 浪漫主义戏剧: 戏剧的主要流派之一。作为特定的历史现象,它是19世纪前期在欧洲(主要在法、德、英等国)兴起的戏剧流派。浪漫主义戏剧有积极与消极两大类。浪漫主义戏剧反对古典主义,破除了剧坛陈腐规则,以奇突瑰丽的想象、鲜明强烈的个性、大开大阖的传奇性情节、多彩多姿的民间或异国情调和生动有力的通俗语言,使剧坛面貌焕然一新,为濒于僵死的戏剧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同时,浪漫主义戏剧打破古典主义桎梏的成就为此后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浪漫主义流派的演员把舞台体验作为演员创作的基础,为角色灌注激情使之成为活生生的形象。 花部: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深受下层民众所欢迎,具有的群众性、通俗性,在乡村山区及小城稹流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西方戏剧鉴赏

西方戏剧鉴赏题目_我学到的西方戏剧 学院 课程序号 __ _ __ __ 班级_ __ 专业__ __ __ 姓名 _ __ ___ 联系电话_

我学到的西方戏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自然而然人们对精神领域上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文化载体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电影电视、杂志、报刊书籍等多为人所熟悉。孰不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戏剧,也在当代社会中茁壮成长。例如我们学校的阿西剧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剧禁止上演》《皆大欢喜》《绝对信号》《嫌疑人X的献身》等等,都是在校学生通过对著名戏剧的理解与模仿,再加上自己的创新,反映了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也使更多的人对戏剧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我对于戏剧真正的起源与发展,戏剧不同题材与体裁,悲剧与喜剧各自的特点与代表作家的认识,是通过这几堂西方戏剧鉴赏课的学习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几堂课的学习,真的让我获益匪浅了解了什么是西方的悲剧与喜剧,了解了什么是西方的锁闭纯喜剧、佳构剧、史诗剧、自然主义戏剧等等。但给我总的感触是,无论什么形式的戏剧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表达了作者的一种观点和情感,戏剧是生活与社会的另一种诠释与表达方式。 首先来谈谈西方悲剧。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狄俄尼索斯仪式)中酒神颂歌演变而来,有死亡到再生的寓意。而世界最早的悲剧是希腊悲剧。古希腊悲剧是整个西方戏剧的起源,所以悲剧是最古老的戏剧题

材。那么,什么是悲剧呢?亚里士多德《诗学》对悲剧定义是这样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模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卡塔西斯”(catharsis,净化、陶冶、宣泄)。西方戏剧有三座高峰,分别是古希腊的命运悲剧,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以及20世纪欧美荒诞派戏剧。 课堂上老师为我们叙述的《俄狄浦斯王》则是典型的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作者索福克勒斯,雅典人,雅典三大悲剧作家之一。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俄狄浦斯王是忒拜王拉伊奥斯的儿子,拉伊奥斯预知自己的儿子会杀父娶母,因此,俄狄浦斯一出生就被他父亲让牧人抛弃,但是,科林斯王发现了他,将他收为养子。俄狄浦斯王长大成人后,也从神那里得知自己的命运,他一心要反抗命运,就逃亡忒拜,在路上,一个老人对他说前面有妖怪,再往前走凶多吉少,俄狄浦斯不信这一套,用手一推,老人倒在地上死了。他继续往前走,碰见了人面狮身的女妖斯芬克斯,并猜出了她的谜语,女妖跳进深渊自杀。而俄狄浦斯被忒拜人拥戴为新国王,并娶了前王的母后。这时候,忒拜国发生瘟疫,神示说,要想消灭瘟疫,必须把杀害前国王拉伊俄斯的凶手驱逐出境。俄狄浦斯王诚心为国家谋福利,想尽一切办法去查访凶手,却发现凶手是自己。杀父取母的预言应验了。极度的悲痛进一步酿成悲剧,皇后自杀,俄狄浦斯王弄瞎了自己的双眼离开了忒拜王国流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戏剧是艺术众多门类中的一种,它既有文学的色彩与修辞,也有舞蹈音乐的多样性和立体感。我认为鉴赏戏剧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戏剧本身,而是通过戏剧的表演形式窥探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信仰、宗教乃至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对戏剧的了解并不多,仅以看过一些戏剧及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的经验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修《戏剧鉴赏》这门课时,观看了许多著名的戏剧作品,其中《巴黎圣母院》使我印象深刻。这部音乐剧中,人物通过对话、独白和歌唱表达内心想法,抒发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卡西莫多嘶哑的声音,佝偻的脊背,丑陋的面容,让人心生同情和怜悯。艾丝美拉达的纯真、善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使观众不然而然的喜爱和羡慕。弗洛罗的狡猾,虚伪,私欲,倒并不让人觉得是极其可恶,在我看来,这更是由社会的黑暗面所造成的,也是人物性格决定的,是人性中本来就潜藏的劣质的突出表现。原剧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作,原著揭露了当时法国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讽刺君主的昏庸、社会的腐败,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字激发了民众的觉悟,推动社会思潮运动和社会进步。再返回到98版《巴黎

圣母院》音乐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基于原著的基础上,新版音乐剧已加入新的思想,着重表现了音乐美,舞蹈美,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反倒没有了原著中强烈的反射与讽刺意味。我想这也是戏剧多样性的缘由之一吧。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从几个不同的场景中的故事逐渐了解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当时浓厚的时代氛围,如同作者为读者勾画了一个真实的文化革命时期下人们的生活状态。虽然从一个小的角度,即以个人的角度来铺开整个故事,但隐隐约约却又明明白白地把宏大的时代特征和背景放在读者眼前。后来这个剧本由姜文导演成一部电影。不得不提一下《为黛西小姐开车》这部剧作同时也是一部电影,以上两部剧作我都是先看的剧本,然后看的电影。虽然说当今社会影视图像比文字信息更吸引人眼球,但是剧本毕竟有剧本的优点。在看这两部剧作时,我都被其中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在英文中,戏剧被叫做drama,而这个单词本身有“戏剧性的,曲折的”意思。戏剧之所以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跌宕起伏的剧情,动人心魄的情节,陡转而至的结果。戏剧的曲折性、夸张的表现手法、人物之间的对话形式是它本身的重要特征,也是戏剧在文学上独树一帜的标志。 就以悲剧为例来说,悲剧中人们认识到世事的无常,命途多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思想。亚里士多

英美戏剧教学大纲

《英美戏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142041 课程英文名称:British and American Drama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英语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英美戏剧》是一门英语专业文学方向限选课程。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戏剧是英语专业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提高人文素养以及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思想的重要手段。本课程以戏剧体裁的特征、要素、种类和风格为基本知识,精选英美主要剧作家的代表作品,通过指导性的阅读、讨论、看录像甚至自己演出,来培养学生理解、赏析和批评英美戏剧作品的基本能力和必要技巧。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 基本戏剧阅读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英、美戏剧的特点、常见修辞手法,英语戏剧的基本要素、相关知识; 2. 初步鉴赏能力:能读懂难度适中的英文戏剧,理解字面意思,并能指出主题、表现形式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戏剧中的象征、意象等,挖掘戏剧内涵,领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3. 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或专业性主题撰写简单戏剧评论,流利自如地表达个人观点,做到文章选题合理、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 4. 表演能力:能改编、组织并正式演出所学英语戏剧。 (三)实施说明 授课采用自主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课堂分主题、实战、技能三大板块。创建多维资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全面增强学生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具备相当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写作技能。 (五)对习题课的要求 提供学生经典英美戏剧资料,推荐相关书籍,教师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进行讲评。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通过实战考查学生对戏剧的理解和表演技巧的把握、心理素质以及应变能力。 3. 成绩构成:最终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作业、提问等)及平时多次考核的平均成绩占70%组成。 (七)主要参考书目: 《美国戏剧史》,郭继德,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英国戏剧史》,何其莘,译林出版社,1999 《英国文学选读》,常耀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美国文学选读》,常耀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戏剧的基本常识

戏剧的基本常识 戏剧动作:(Action Of Drama)戏剧艺术基本表现手段,在表演艺术中,又称舞台动作。 H.贝克把动作分为外部动作与内心活动两大类,进而又把它分为以下五种:1、纯粹外部动作;2、性格化动作; 3、帮助剧情发展和说明剧情的动作; 4、内心动作; 5、静止动作。 J.H.劳森认为:在戏剧中,说话(台词)也是动作的一种形式。 也有人认为:把戏剧动作的实际完成方式,把它分为:外部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等。 外部形体动作指的是观众可以直接看到的动作方式;言语动作指的是对话、独白、旁白等等;静止动作又称停顿、沉默等等,指的是剧中人物既没有明显的形体动作,又没有台词,从表面看处于静止状态。之所以把它看作是动作的一种方式,是因为人物在静止不动的瞬间都有丰富的内心活动,通过演员的姿态、表情将内心活动传达给观众。 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可以分解为: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做什么是指动作的内容;为什么做,指动作的心理动机;怎么样做,指具体的动作方式。其中,为什么做与怎么样做,是紧密联系的,前者制约着后者。在剧本中,剧作家的提示一般只是做什么,演员要完成动作,首先应搞清楚为什么做(具体的心理动机),然后才能确立具体的动作方式。同样,人物的每句台词(言语动作)也可以分解为说什么、为什么说以及怎么样说。 每一个戏剧动作都有内因和外因。动作的内因是动作者的心理动机;动作的外因则是客观的情境,情境影像人物,促使他(或她)产生特定的心理内容,才能发出动作。因此,每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都包括外——内——外的过程。只有把动作的内因和外因展现出来。观众才会了解动作的意义。 劳森说过:“流动性”是戏剧动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流动性”,指的是它的因果连续性,一个动作由别的动作生发出来,同时又引起别的动作。每一个戏剧场面都是由一个因果相承、持续发展的动作体系构成的。 现代戏剧提供了一些新的动作成分,最有表现力的是音响。音响在戏剧中本来是动作的辅助成分,或用以再现动作的环境,或用以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但也可以成为动作的成分;或作为冲突的象征性表现手段,或作为人物内心活动的直观外观方式。 戏剧情节:(Plot Of Play)戏剧作品的构成因素之一。一般是指作品中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各种关系所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戏剧情节是由一个个场面连贯而成的。场面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单位,情节随着场面的次第转移而不断发展。 戏剧情节是由一条条线索铺设而成的。线索是情节发展过程的头绪、脉络,故亦称情节线。情节简单的作品,可以单线发展;情节复杂的作品,可以双线或多线发展。后者的线索又有主、次之分,其中伴随着主要人物活动而展开的、贯穿全局的情节线称为主线;伴随其他人物活动而展开的、枝蔓性的情节线称为副线。副线需与主线形成有机联系,并为突出主线服务。线索还有明暗之分,通过人物本身的动作在舞台上直接呈现出来的情节线是明线;通过人物间接介绍、交代出来的幕后活动的情节线则为暗线。主线通常是明显,但也有将暗线作为主线的。 人物的行动及其发展,是戏剧情节的外在构成形式;促成人物行动的动机及其发展变化,则是戏剧情节潜在的动力。因此,有人认为戏剧情节是由意图、达到意图的手段以及这些手段的结局网织而成的。在不同风格种类的戏剧作品中,有的注重于行动外在的力度(如情节剧),有的则注重于心理(动机)的深细度(如心理剧)。 戏剧情节在作品中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同时,戏剧情节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艺术效能和美学价值,能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和愉悦作用。在戏剧创作中,既不能忽视情节,使作品缺乏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又不能单纯地追求情节,从而淹没人物形象,使作品缺乏思想深度。 戏剧情境:(Situation Of Play)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戏剧情境作为戏剧作品的基础,由三种因素构成: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具体的情况——事件;有定性的人物关系。一般地说,在诸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最有活力的因素是人物关系。 在戏剧作品中,戏剧情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1、情境作为一种客观的推动力,促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凝结成具体的动机,并导致具体的行动,是人物行动的外因;2、是戏剧中冲突爆发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所谓“基础”,指的是情境中包含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所谓“条件”,指的是各种事件;3、是戏剧情节的基础,事件与人物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人物的行动,从而构成情节的发展;4、是人物性格展现的条件,在戏剧作品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基本方式是:把人物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为人物提供足够的条件和刺激力,促使他(或她)通过行动进行性格的自我展现。 戏剧性:(Theatricality)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观外现。从广义的角度讲,它是美学的一般范畴。 人们在谈到戏剧性的时候,还常常涉及偶然性、巧合、聚变等现象,特别是当人们把这一概念作为生活用语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