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氢氧化钠溶液中氯酸钠含量测定方法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中氯酸钠含量测定方法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中氯酸钠含量测定方法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中氯酸钠含量测定方法探究

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1.试剂的准备 1.1 BaCl2(10g/L) 称取2.5g BaCl2,溶于去离子水,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50ml刻度线。使用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调至为微红色。 1.2 酚酞(10g/L) 称取0.5g 酚酞,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50ml刻度线。 1.3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 三体积的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与一体积的甲基红乙醇溶液(2g/L)混合。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称取0.1g溴甲酚绿,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100ml 刻度线。甲基红乙醇溶液(2g/L):称取0.1g甲基红,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50ml刻度线。 1.4 盐酸标准液(0.1mol/L) 移取9ml浓盐酸,用去离子水稀释,再定溶于1000ml的容量瓶。 1.5 Na2CO3(基准试剂) 在300℃下灼烧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2.1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移取9ml(ρ=1.19g / ml)浓盐酸,用去离子水稀释,并于10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2.2标定 准确称取0.13g~0.14g(精确至0.0001g)预先在300℃灼烧2h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碳酸钠基准试剂,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5ml去离子水溶解,再滴加 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成酒红色,加热煮沸去除二氧化碳,冷却至室温后,继续滴定至酒红色即为终点。平行实验5次,随同标定做空白实验。平行试验测定的盐酸浓度极差不超过0.0004mol/L。 3.氢氧化钠测定 3.1试样溶液的制备 用差量法,准确迅速称取固体氢氧化钠2.5g(精准至0.0001g)置于干燥的烧杯中,迅速溶解并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稀释至刻度,摇匀。 3.2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量取50ml去离子水,注入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5ml氯化钡溶液(10g/L)。准确移取10.0ml试样溶液注入到该锥形瓶中,滴2~3滴酚酞指示剂(10g/L),塞上橡皮塞,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下,用盐酸标准溶液[c(HCl)=0.1mol/L]密闭滴

二氧化氯含量和纯度的测定方法

二氧化氯含量和纯度的测定方法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测定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本方法适合于含量在10mg/L~ 250mg/L二氧化氯的测定, 高浓度消毒剂可稀释后测定。 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0mg/L。 1.2 原理 使用石英比色皿,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 190nm~600nm 波长范围内扫描,观察二氧化氯水溶液特征吸收峰,二氧化氯的最大吸收峰在360nm 处,可作为定性依据。但氯气在此也有弱吸收,产生干扰。应采用二氧化氯水溶液在430nm 处的吸收,吸光度与二氧化氯含量成 正比,且氯气、CI02- CI03- Cl0在此无吸收,可作为定量依据。 1.3 试剂 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3.1 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 亚氯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氯。氯等杂质通过亚氯酸钠溶液除去。用恒定的空气流将所产生的二氧 二氧化氯溶液制备方法(见图A1): 在A瓶(洗气瓶)中放入300mL水,A瓶封口上有二根玻璃管,一根玻璃管(L1)下端插至近瓶底,上端与空气压缩机相接,另一根玻璃管(L2)下端

口离开液面20 mm?30mm,其另一端插入B瓶底部。B瓶为高强度硼硅玻璃 瓶,滴液漏斗(E),下端伸至液面下,玻璃管(L3)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mm,另一端插入C瓶底部。溶解10g亚氯酸钠于750mL水内并倒入B 瓶中,在分液漏斗中装有20mL硫酸溶液(1+9, V/V)。C瓶结构同A瓶一样,瓶内装有亚氯酸钠饱和溶液。玻璃管(L4)插入D瓶底部,D瓶为2升硼硅玻璃收集瓶,瓶中装有1500mL水,用以吸收所发生的二氧化氯,余气由排气管排出。D瓶上的另一根玻璃管(L5)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mm,上端与环境空气相通而作为排气管,尾气由排气管排出。整套装置 启动空气压缩机,使适量空气均匀通过整个装置。每隔5min 由分液漏斗加入 5mL硫酸溶液,在全部加完硫酸溶液后,空气流要持续30min。将D瓶中所获得的黄绿色二氧化氯标准溶液放于棕色玻璃瓶中,密封避光冷藏保存。 二氧化氯含量按HG/T2777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 5.1 碘量法测定,其质量浓度为250mg/L?600mg/L。 1.3.2 二氧化氯标准溶液: 取一定量新标定的二氧化氯标准 贮备液,用二次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1.4 仪器 1.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4.2xx 比色皿(1cm)。 1.4.3 100mL 容量瓶。 1.5分析步骤 1.5.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取

氢氧化钠的测定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测定 方法名称: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氢氧化钠。 方法原理:供试品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加指示液3滴,用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加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0.1mol/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 试剂和仪器设备: 试剂: 1.水(新沸放冷) 2.硫酸滴定液(0.1mol/L) 3.酚酞指示液 4.甲基橙指示液 仪器设备:碱式滴定管 试样制备: 1.硫酸滴定液(0.1mol/L) ①配制:取硫酸6mL,缓缓注入适量的水中,冷却至室温,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②标定:取在270-300℃干燥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0.3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颜色有绿色变为暗紫色。每1mL硫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0.60mg的无水碳酸钠。根据本液消耗量与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即得。 2.酚酞指示液 配制: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 操作步骤: ①取该品约2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②精密量取25mL,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硫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 ③加甲基橙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0.1mol/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 ④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每1mL硫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8.00mg的NaOH或21.20mg的Na2CO3。 注1:“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二氧化氯含量测定方法

咨询回答:(一) 二氧化氯含量测定方法 目前国内外有关二氧化氯(以下均简称为“ClO 2”)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种类较多,如碘量法、电流滴定法、紫线一分光光度、色谱法……等,但国内应用较多的仍然以碘量法及改进碘量法为主,如美国《水及废水检验标准方法》,丙二酸碘量法,五步碘量法,三步碘量法等。 现将碘量法简介如下: 1、一般碘量法:是国际早期根据美国《水及废水检验标准方法》规定作为二氧化氯有效含量测定方法,其操作方法与有效氯测定方法完全相同,只是在是在计算时,将有效氯计算系数换成ClO 2系数而已,因此该法所测量的是Cl 2、ClO 2、ClO 2-、ClO 3-……等各种成分氧化能力的总和,不能证明其产品真正ClO 2含量。 2、丙二酸碘量法:是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1年版规定,目的是将ClO 2样品中的Cl 2用丙二酸掩蔽,消除Cl 2对ClO 2有效含量测定时的干扰,然后用碘量法进行测定,其结果ClO 2含量中仍为ClO 2、ClO 2-、ClO 3-三种成分的总和,也不能完 全证明ClO 2真正含量。 3、五步碘量法:是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修订版规定法,也是目前国际公认及通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根据ClO 2产出的ClO 2、 Cl 2、 ClO 2-、 ClO 3- 等成分在不同酸碱条件下形成不同状态而设计的一种方法,例如字PH=7时,有1/5 ClO 2及ClO 2—存在,而在PH=2-3时,ClO 2及Cl 2则可完全转为C l -状态存在。ClO 2溶液中的ClO 2可用高纯氮气或空气可以完全吹脱等原理进行的,因此通过此法可将产品中的ClO 2、 Cl 2、ClO 2-、ClO 3-完全分开,所测结果才能真正反映ClO 2实际含量。(其操作方法请参考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但经近几年各地实际应用经验有以下几点操作注意事项: A .工业ClO 2产品的ClO 2溶液中,除ClO 2外,常伴有一定数量的Cl 2,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因活化时,多采用过量酸而引起的,否则不能迅速完全活化。 B .多数产品经酸活化后,ClO 2溶液的酸度很高(PH 值<3)。因此在操作A 、 C 值时,仅凭加入PH 值=7的磷酸缓冲液是不能把测定液调到中性的,(PH 多在5左右),因此在测试前必须用NaOH 溶液调节到中性后,再加入缓冲液以维持测定液稳定在中性条件下,才能保证测定结果的正确性。 C .采用高纯氮气或空气吹脱ClO 2时,当吹至黄绿色消失后,应再继续吹10min ,一般时间要求不得少于20min 。

氢氧化钠纯度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氢氧化钠纯度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一、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氢氧化钠。 二、方法原理 供试品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硫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加甲基橙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0.1mol/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 三、试剂 1.水(新沸放冷) 2.硫酸滴定液(0.1mol/l) 3.酚酞指示液 4.甲基橙指示液:取甲基橙0.1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四、试样制备 1.硫酸滴定液(0.1mol/l) 配制:取硫酸6ml,缓缓注入适量的水中,冷却至室温,加 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标定:取在270-300℃干燥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0.3g, 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 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 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颜色有绿色变为暗紫色。 每1ml硫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0.60mg的无水碳酸 钠。根据本液消耗量与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 度,即得。 2.酚酞指示液 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 五、操作步骤 取本品约2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硫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加甲基橙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0.1mol/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0.1mol/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每1ml硫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8.00mg的naoh或21.20mg的na2co3。 注1:“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11种过硫酸氢钾检测方法

11种过硫酸氢钾检测方法 实际上有些概念行业内可能一直没有清晰,比如单过硫酸氢钾和复合过硫酸氢钾 的差异到底有多大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细想过,这里面的差距大到你可能想像不到, 复合过硫酸氢钾盐的配方实际上是产品的生命线!当然这一点并没有让足够的经销商 和养殖户重视,因为他们没有条件研究到这一步,有的甚至对产品的真假都无法分辨!而这篇文章把当前的一些过硫酸氢钾检测方法进行汇总,为大家在判断真品时提供一 些帮助: 一、液—质联用法(LC-MS)或气-质联用(GC-MS)法 (一)方法简介 液—质联用法(LC-MS)是指利用液相色谱法与质谱法共同分析样品; 气-质联用(GC-MS)法是指利用气相色谱法与质谱法共同分析样品; 这两种检测方法都可以准确的分离产品,并且可以分析样品中的相关组成。 具体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产品的配方组成。 (二)综合评价 项目检测准确率检测方便程度检测费用 评星★★★★★☆☆☆☆☆★★★★★ 原因定性、定量都非常准确极不方便:相关的仪器一般只在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校才有,日常检测并不方便在一般的检测方法中,费用属于最高的 二、EDX等分析法 (一)方法简介 可以选择EDX(X射线能量光谱仪)分析法,当然也可以选择使用XRF(核磁共 振波谱分析仪)、FTIR(红外光谱分析)、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钾离子的 定性分析。 通过仪器设备直接分析产品中是否含有钾离子从而辅助判断产品真假。 (二)综合评价 项目检测准确率检测方便程度检测费用

评星★★★☆☆☆☆☆☆☆★★★☆☆ 原因 1、只能判断是否含有钾离子,但不能判断其来源 2、当然也可以结合其实方法通过进一步断定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来进一步确定产品真假。极不方便:相关的仪器一般只在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校才有,日常检测并不方便在一般的检测方法中,费用属于较高的 三、碘化钾检测法 (一)方法简介 确认为真品过硫酸氢钾的情况下将将1g左右的过硫酸氢钾片/粉完全溶解于50ml 左右的净水中,摇匀后加入1g左右的KI固体,颜色越深则含量越高。 此方法是活性氧检测方法的简易版,为了方便操作,只能通过深浅判断高低,不 能确认具体含量。 (二)综合评价 项目检测准确率检测方便程度检测费用 评星★★★☆☆★★★☆☆★★☆☆☆ 原因 1、如果是真品,可以通过此方法判定产品含量高低; 2、具有高氧化性的化学物都可以对变色造成影响,比如亚氯酸钠、氯制剂;需 购买碘化钾。相对于一般的检测方法属于较高的 四、活性氧检测法 (一)方法简介 因真品是由复合过硫酸氢钾盐是由单过硫复配而成,而单过硫纯品一般含氧在%,那么相应含量的复合过硫酸氢钾应该对应含有一定量的活性氧。 此方法只能再确认真品的情况下,检测过硫酸氢钾含量的高低,并不能分辨产品 真假。 (二)综合评价 项目检测准确率检测方便程度检测费用 评星★★★☆☆★★☆☆☆★★★☆☆

氯酸钠的检测方法

氯酸钠的检测方法 一、试剂的制备 1)20%硫酸:量取890ml去离子水于1000ml的烧杯中,缓慢加入110ml的硫酸(96-98%),边加边搅拌,冷却后备用。 2)0.1mol/L硫酸亚铁铵溶液:称取39.15g硫酸亚铁铵,放入500ml烧杯中,加300ml20%的硫酸溶解后,再加去离子水,并定容至1000ml。 3)硫磷混算配制:将67ml85%的磷酸慢慢注入盛600ml去离子水的烧杯中,再慢慢加入267ml 96-98%的浓硫酸,不断搅拌,待冷却后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混匀。 4)10g/L二苯胺磺酸钠:称取1g二苯胺磺酸钠,放入烧杯中加50ml去离子水溶解,待完全溶解后,用容量瓶定容至100ml。 二、实验过程 1)取1ml样品至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 2)取上项溶液10ml于500ml锥形瓶中,再准却移入硫酸亚铁铵溶液25.00ml,加入75ml硫磷混合液,在室温下静置10min后,加入100ml去离子水稀释,加入6滴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用0.1N的重铬酸钾标准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30S不退色即为终点。记录滴定体积为V 。同时做空白试验,即不加样品其他均相同的实验。空白消耗滴定液的体积即为V0 。 3)计算公式:(g/L) W=(V0.-V)*C*177.4 注:V0––空白实验消耗滴定液体积ml V ––样品消耗滴定液体积ml C ––重铬酸钾标准液浓度mol/L 177.4––换算系数 三、注意事项 1)硫酸亚铁铵溶液易水解,应在酸性条件下保存,同时不能放置太长时间,否则会被空气氧化。 2)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应存于棕色试剂瓶中。 3)测定过程中用移液管移取时要非常准确,否则将引入较大的误差。

氢氧化钠的测定完整版

氢氧化钠的测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测定 方法名称: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氢氧化钠。 方法原理:供试品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 25mL,加指示液3滴,用滴定液(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加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 试剂和仪器设备: 试剂: 1.水(新沸放冷) 2.硫酸滴定液(L) 3.酚酞指示液 4.甲基橙指示液 仪器设备:碱式滴定管 试样制备: 1.硫酸滴定液(L) ①配制:取硫酸6mL,缓缓注入适量的水中,冷却至室温,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②标定:取在270-300℃干燥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颜色有绿色变为暗紫色。每1mL硫酸滴定液(L)相当于的无水碳酸钠。根据本液消耗量与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即得。 2.酚酞指示液 配制: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 操作步骤: ①取该品约2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②精密量取25mL,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硫酸滴定液(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 ③加甲基橙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 ④算出供试量中的总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2CO3的含量,每1mL硫酸滴定液(L)相当于的NaOH或的Na2CO3。注1:“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氯酸钠的测定

氯酸钠的测定 在盐水中加入过量的硫酸亚铁铵,氯酸钠完全被亚铁离子还原,过量的亚铁离子用高锰酸钾进行回滴,反应方程式为: NaClO 3+6FeSO 4+3H 2SO 4=3Fe 2(SO 4)3 + NaCl+3H 2O 10FeSO 4+2KMnO 4+8H 2SO 4=K 2SO 4+2MnSO 4+5Fe 2(SO 4)3+ 3H 2O 5.3.8.2试剂和溶液 a.高锰班钾标准溶液C(1/5KMnO 4)=0.1000 mol/l b.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C(Fe 2+)=0.1000 mol/l c.1+1硫酸溶液 d.0.4mol/l 硫酸锰溶液 e.85%磷酸 5.3.8.3测定步骤: 准确吸取0.1000mol/l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25ml 于300ml 锥形瓶中,加入1+1硫酸溶液20ml 、蒸馏水60ml, 准确吸取10ml 盐水至锥形瓶中(移液管头伸入液面),放进约10粒玻璃球,充分摇匀后,置电炉上用脱脂棉隔绝空气煮沸10分钟,冷至室温,加入0.4mol/l 硫酸锰溶液10ml ,85%磷酸溶液5ml ,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微红色为终点,记下所耗高锰酸钾的体积V 1。同时用蒸馏水作空白试验,记下所耗高锰酸钾的体积积V 2。 5.3.8.4计算: 盐水中氯酸钠的含量X 10由下式计算: ()100010 41770.0)l /(1201??-?=V V C g X 式中C —高锰班钾标准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 mol/l 。 V 2—空白所消耗的高锰班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 1—试样所消耗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0.01774—(1/6)氯酸钠的毫摩尔质量g/mmol ; 5.3.8.5说明: a.盐水中如果含有次氯酸钠和游离氯,也会被亚铁离子还原,使结果偏高,

氢氧化钠浓度的测定操作技能考试

氢氧化钠浓度的测定操作技能考试1、测定原理:量取一定量的试样,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 滴定溶液滴定至终点。 2、仪器和试剂 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0.5000mol/L 移液管:20mL 酸式滴定管:50 mL 指示剂:甲基红指示剂 锥形瓶:250mL 量筒:30 mL 3、测定步骤 准确吸取20.0mL的碱液,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约30mL。滴加2~3滴甲基红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暗红色。 同时做平行样(取两份试样)。 4、计算 写出反应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钠的摩尔浓度,求出两次测定的平 均值。NaOH+HCl=NaCl+H2O 注:每种试剂和溶液必须分别出自同一瓶中。

氢氧化钠浓度的测定评分记录表 考试时间:25分钟姓名:操作台号: 时间:

注:上表中A:两个平行样结果之差;△X: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差 裁判员:2008年10月日

氢氧化钠浓度的测定原始记录 考试时间:25分钟姓名:操作台号: 时间:

水样中铁含量测定操作技能考试 1、测定原理 用盐酸羥胺将试剂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在pH=2-9时,二价铁离子可以与啉菲罗啉反应,生成络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51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2、仪器和试剂 2.1 试剂 邻菲罗啉溶液:0.2% 盐酸羥胺溶液:5% 乙酸-乙酸钠溶液:pH=4.5 2.2 仪器器具 7230G型分光光度计(比色皿:3cm) 吸量管:5ml;移液管:50ml 容量瓶:50mL;量筒:50mL 3、测定步骤 吸取10.0mL含铁水样,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约20mL。加入2.0mL的盐酸羥胺并充分混匀、再加入5.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2.0mL邻菲罗啉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止10min。 同时做平行样(取两份试样)。 用3cm比色皿,于510nm波长处,以水为参比,调节“0”点、“T=100%”。 测定样品吸光度。 4、计算 按照下式计算水样中的铁含量: 铁含量计算公式:Fe3+(mg/L)=(159.5A-0.125)/V 注:每种试剂和溶液必须分别出自同一瓶中。

二氧化氯含量测定方法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二氧化氯含量测定方法 A.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A.1.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测定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本方法适用于浓度在10 mg/L~250 mg/L二氧化氯的测定,高浓度消毒剂可稀释后测定。 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10 mg/L。 A.1.2 原理 使用石英比色皿,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190 nm~6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观察二氧化氯水溶液特征吸收峰,二氧化氯的最大吸收峰在360 nm处,可作为定性依据,但氯气在此也有弱吸收,产生干扰。应采用二氧化氯水溶液在430 nm处的吸收,吸光度与二氧化氯浓度成正比,且氯气、ClO2-、ClO3-、ClO-在此无吸收,可作为定量依据。 A.1.3 试剂 A.1.3.1 分析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A.1.3.2 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亚氯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氯。氯等杂质通过亚氯酸钠溶液除去。用恒定的空气流将所产生的二氧化氯带出,并通入纯水中配成二氧化氯标准贮备溶液,在每次使用前,其浓度以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溶液应避光、密闭,并冷藏保存。 二氧化氯溶液制备方法(见图A.1):在A瓶(洗气瓶)中放入300 mL水,A瓶封口上有二根玻璃管,一根玻璃管(L1)下端插至近瓶底,上端与空气压缩机相接,另一根玻璃管(L2)下端口离开液面20 mm~30 mm,其另一端插入B瓶底部。B瓶为高强度硼硅玻璃,滴液漏斗(E)下端伸至液面下,玻璃管(L3)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 mm,另一端插入C瓶底部。溶解10 g亚氯酸钠于750 mL水内并倒入B瓶中,在分液漏斗中装有20 mL硫酸溶液(1+9,体积比)。C瓶结构同A瓶一样,瓶内装有亚氯酸钠饱和溶液。玻璃管(L4)插入D瓶底部,D瓶为2 L硼硅玻璃收集瓶,瓶中装有1 500 mL水,用以吸收所发生的二氧化氯,余气由排气管排出。D瓶上的另一根玻璃管(L5)下端离开液面20 mm~30 mm,上端与环境空气相通而作为排气管,尾气由排气管排出。整套装置应放在通风橱内。

氢氧化钠含量测定[1]

1.0Purpose 目的 1.1为准确测定原料工业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含量,便于技术部、生产部准确配料而拟定本文。 2.0Scope 范围 2.1适用于浙江振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3.0Reference document 参考文件 3.1 GB/T601-88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3.2 GB/T602-88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3.3 GB/T603-88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4.0Definition 定义 4.1根据中和滴定原理,利用盐酸标准液滴定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时所消耗的量来分别计算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含量。 5.0Responsibility职责 5.1品质部检测中心化验员负责该项目的测定。 6.0Safet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安全和环境保护 6.1试验过程中遵守相应的法规及化学分析的基本安全规范。 7.0Working instruction工作指示 7.1方法提要 7.1.1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试样溶液中先加氯化钡,使碳酸钠转化成碳酸钡沉淀,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即为终点。 7.1.2碳酸钠含量的测定 试样溶液以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酒红色即为终点,测得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总含量,再减去氢氧化钠含量即得碳酸钠含量。

7.2试剂的准备 7.2.1 BaCl2(10g/L) 称取2.5g BaCl2,溶于去离子水,用去离子水稀释至250ml刻度线。使用前,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调至为微红色。 7.2.2 酚酞(10g/L) 称取0.5g 酚酞,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50ml刻度线。 7.2.3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 三体积的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与一体积的甲基红乙醇溶液(2g/L)混合。溴甲酚绿乙醇溶液(1g/L):称取0.1g溴甲酚绿,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100ml 刻度线。甲基红乙醇溶液(2g/L):称取0.1g甲基红,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50ml刻度线。 7.2.4 盐酸标准液(0.1mol/L) 移取9ml浓盐酸,用去离子水稀释,再定溶于1000ml的容量瓶。 7.2.5Na2CO3(基准试剂) 在300℃下灼烧2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7.3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7.3.1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移取9ml(ρ=1.19g / ml)浓盐酸,用去离子水稀释,并于10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7.3.2标定 准确称取0.13g~0.14g(精确至0.0001g)预先在300℃灼烧2h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碳酸钠基准试剂,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5ml去离子水溶解,再滴加 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成酒红色,加热煮沸去除二氧化碳,冷却至室温后,继续滴定至酒红色即为终点。平行实验5次,随同标定做空白实验。平行试验测定的盐酸浓度极差不超过0.0004mol/L。 7.4氢氧化钠测定 7.4.1试样溶液的制备 用差量法,准确迅速称取固体氢氧化钠2.5g(精准至0.0001g)置于干燥的烧杯

亚氯酸钠的检测方法

亚氯酸钠的检测方法 1、试剂和仪器 1)浓盐酸 2)20%碘化钾溶液:称取50g碘化钾溶于450ml蒸馏水中,储于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于冰箱中,若溶液变黄需重新配制。 3)1+1盐酸 4)0.5%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0.5g于小烧杯中,加少许蒸馏水成糊状,加入到 100ml正在沸腾的蒸馏水中,煮沸几分钟,取下放冷。两周后重配。 5)pH=7磷酸盐缓冲溶液:称取25.4g无水磷酸二氢钾和86.0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溶 于800ml蒸馏水中,用水稀释到1000ml。 6)饱和磷酸氢二钠溶液 7)0.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用水稀释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 8)10%溴化钾溶液:称取10g溴化钾于90ml蒸馏水中,储于棕色瓶中,每周重配一 回。 9)纯氮气钢瓶 2、采样 1)应用清洁干燥的棕色广口瓶采集样品。采样时,将发生器采样口的管子直接插到瓶 底,打开采样口阀门,直至样品溶液溢出达采样瓶体积的一倍时,关闭阀门,立即盖上瓶盖。 2)移取分析试样时,应将移液管插入样品瓶的底部取样,取样操作宜在通风橱内进行。 3)3、测定步骤 4)样品避光保存,2小时内使用,如超过2小时,应重新取样。 5)在500ml碘量瓶中加100ml蒸馏水,加入10ml二氧化氯溶液,将溶液的pH值调 节至7,再加入5ml磷酸盐缓冲溶液和5ml碘化钾溶液混匀。

6)在500ml碘量瓶中加100ml蒸馏水、加入10ml二氧化氯溶液,将溶液的pH值调 节至7,再加入5ml磷酸盐缓冲溶液,然后通入氮气吹至黄绿色消失,再加入5ml 碘化钾溶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记录读数为V3。 7)在滴定出A值的溶液中再加入1+1盐酸1ml,这时溶液的pH值应为2,于暗处放 置5min后,用0.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读数为V2。4、计算公式 ClO3—(mg/L)=V5-[(V1+V2)]×c×13908÷V

实验四-柠檬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 柠檬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和标定NaOH 标准溶液的方法。 2.进一步熟练滴定管的操作方法。 3.掌握柠檬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主要试剂和仪器 仪器:4F 滴定管;锥形瓶;容量瓶;移液管(25mL );烧杯;洗瓶。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质,100-1250C 干燥1小时,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备用);NaOH 固体;柠檬酸试样;0.2%酚酞乙醇溶液。 实验原理 大多数有机酸是固体弱酸,如果有机酸能溶于水,且解离常数Ka ≥10-7,可称取一定量的试样,溶于水后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突跃在弱碱性范围内,常选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根据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c 和滴定时所消耗的体积V 及称取有机酸的质量,计算有机酸的含量。 n n 1 (H A)(H A)100%1000 c V M n m ω??=??样 有机酸试样通常有柠檬酸,草酸, 酒石酸, 乙酰水杨酸, 苯甲酸等。滴定产物是强碱弱酸盐,滴定突跃在碱性范围内,可选用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30s 不褪色)为终点。 实验步骤 1.0.10 mol ·L -1 NaOH 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0.10 mol ·L -1 NaOH 溶液的配制同实验一。 准确称取0.4-0.6 g 邻苯二甲酸氢钾,置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20-30 mL

水,微热使其完全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加入2-3 滴0.2%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如果较长时间微红色慢慢褪去,是由于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致),记录所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 2.柠檬酸试样含量的测定 用分析天平采用差减法准确称取柠檬酸试样约 1.5g,置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定量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摇匀。 用25mL移液管移取上述试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至溶液呈微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所消耗NaOH溶液体积,计算柠檬酸质量分数。如此平行测定3次,相关数据填入表2中。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写出有关公式,将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表1和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NaOH溶液的准确浓度和柠檬酸的质量分数,并计算三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对标定结果要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2%,对测定结果要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3%。 表1 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

亚氯酸钠含量的测定

亚氯酸钠 固体亚氯酸钠 分子式: NaCIO2 分子量: 90.44 性状:无色液体,是一种强氧化剂,遇酸放出CIO2气体。 危险性:有强氧化性。在175℃时即分解而发热,与可燃物质接触,即起猛烈爆炸,须注意安全。 性状 白色或微带黄绿色粉末或颗粒晶体,易溶解于水、与有机物接触能引起爆炸。是一种高效氧化剂和优质漂白剂,相当于漂白精的 2 倍和漂白粉的 7 倍。稍有吸湿性,在常温下较为稳定。无水物加热至350℃时尚不分解,含水亚氯酸钠加热到130~140℃即分解。易溶于水(5℃时为34%;30℃时为46%)。碱性水溶液对光稳定,酸性水溶液受光影响则产生爆炸性分解,酸性越大,分解速度越快,分解时放出二氧化氯(或氧气和氯气)。强氧化剂,纯品的理论有效氯含量157%,与木屑、有机物、硫、磷、碳及其他可燃物等接触混合,撞击摩擦时能引起爆炸。与还原性物质接触,能引起剧烈反应。 用途 亚氯酸钠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主要用于棉纺、亚麻、纸浆漂白、食品消毒、水处理、杀菌灭藻和鱼药制造。亚氯酸钠的理论有效氯含量157%,纯度为80%以上的工业品其有效氯含量也达130%,相当于漂白粉的7倍。亚氯酸钠主要用于纸浆、纸张和各种纤维如亚麻、萱麻、棉、苇类、黏胶纤维等的漂白。因其具有氧化还原电位适中的特点,用于合成纤维(如洗涤等), 天然纤维(如棉、麻、桑、纸浆等植物纤维)及人造纤维(如人造丝等)的漂白时,它既能除去色素杂质,也不损伤纤维,从而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漂白成品,这是过氧化氢及其他含氯漂白剂无可比拟的。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作为第四代消毒剂二氧化氯在医疗卫生、食品加工、水产养殖、饮水消毒、工业水处理及干燥花工艺等方面的进一步运用,亚氯酸钠饮用水处理, 除杀菌、灭藻、消毒性外,尚有脱臭效果。对被酚或酚化合物污染的水质, 经处理后,可脱除酚和酚化合物。此外,亚氯酸钠还可用于砂糖、面粉、淀粉、油脂和蜡的漂白精炼,以及某些金属的表面处理,阴丹士林染色的拔染剂等。 液体亚氯酸钠 分子式:NaCIO2 分子量: 90.44 性状 黄绿色液体,呈碱性,是一种强氧化剂,遇酸放出CIO2气体。目前使用产品含量一般在20%~30%不等,在常温下稳定,一般保质期可达12个月以上。

氯酸钠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chlorate 中文名称2:氯酸碱 氯酸钠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568 CAS No.: 7775-09-9 分子式: NaClO3 分子量: 106.4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质量标准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氯酸钠≥99.0% 7775-09-9 指标: GB/T618-1995 项目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氯酸钠(以 干基计)含 量,% ≥99.5≥99.0≥98.0水分,% ≤0.30≤0.50≤0.80 水不溶物 含量,% ≤0.01≤0.03≤0.03 氯化物(以 Cl计)含 量,% ≤0.15≤0.20≤0.30 硫酸盐(以 SO4计)含 ≤0.01≤0.02≤0.02

危险性类别:强氧化剂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粉尘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口服急性中毒,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胃肠炎,肝肾损伤,甚至发生窒息。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受强热或与强酸接触时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氧气、氯化物、氧化钠。 灭火方法: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干粉灭火剂闷熄。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DL 425.4-1991 工业氢氧化钠中铁的测定-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DL 425 DL 425.4—91 工业氢氧化钠中铁的测定 ——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1-10-04批 准 1992-04-01实施 本方法适用于 GB 209《工业用氢氧化钠》中规定的各级工业用氢氧化钠。 1 方法概要 用盐酸羟胺(NH2OHHCl)将高铁(三价铁)还原成亚铁(二价铁)。在pH=4~5的 条件下,亚铁与邻菲罗啉生成桔红色络合物,反应如下: Fe C H N Fe(C H N 2+12821282+=+332[)] 2 试剂 2.1 浓盐酸。 2.2 氢氧化氨(分析纯):1+1溶液。 2.3 盐酸羟胺:10%溶液(m/V)。 2.4 刚果红试纸。 2.5 邻菲罗啉:称取1g 邻菲罗啉(C12H8N2·H2O)溶于100mL0.1%乙醇溶液中,用 二级试剂水稀释至1L ,摇匀,贮存于棕色瓶中,不用时可放置于冰箱中。 2.6 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称取100g 乙酸铵溶于100mL 二级试剂水中,加200mL 冰乙酸,用二级试剂水稀释至1L ,摇匀后贮存。 2.7 铁标准溶液(1mL 含0.1mgFe2O3):称取0.0699g 纯铁丝,加入50mL1+1盐酸 溶液,加热溶解后,加少量过硫酸铵,煮沸数分钟,定量转移

至1L容量瓶中,冷却后用二级试剂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存放于聚乙烯瓶中。 2.8工作溶液(1mL含0.01mgFe2O3):吸取铁标准溶液(见2.7条)稀释10倍。 3仪器 3.1分光光度计。 3.2pH计。 4测定方法 4.1工作曲线的绘制 4.1.1按表1取铁工作溶液注入一组100mL容量瓶中,并用二级试剂水稀释至50mL。各加入1mL浓盐酸,摇匀。再加入1mL盐酸羟胺溶液,摇匀。静置5min 后,加入5mL邻菲罗啉溶液(见2.5条),摇匀后向容量瓶中加入一小块刚果红试纸,慢慢滴加氢氧化铵进行调剂,至pH=3.8~4.1,使刚果红试纸由蓝色转变为紫红色。各加入5mL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用二级试剂水(水温在35℃左右)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15min后,在分光光度计上波长510nm处,用10mm比色皿(或20mm 比色皿)以空白溶液为参比,测定各显色液的吸光度值,按所测吸光度值和相应的铁含量绘制工作曲线。 表1 铁工作曲线的制作

氢氧化钠检测方法

氢氧化钠检测方法 一、实验室测定 方法名称: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氢氧化钠。 实验原理:利用酸碱指示剂在溶液pH值不同时显现不同颜色的特性,用酸调整试样溶液的pH至特定值时,通过消耗酸的量计算出试样中氢氧化钠的量与变质的量。 试剂: 1. 水(新沸放冷); 2. 硫酸滴定液(L); 3. 酚酞指示液; 4.甲基橙指示液:取甲基橙,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仪器设备:酸式滴定管、分析天平、容量瓶、锥形瓶、铁架台、移液管。 操作步骤:供试品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硫酸滴定液(L)滴定至红色消失,记录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加甲基橙指示液2滴,继续加硫酸滴定液(L)至显持续的橙红色,根据前后两次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的碱含量(作为NaOH计算)并根据加甲基橙指示液后消耗硫酸滴定液(L)的容积(mL),算出供试量中NaCO的含量。[14]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 管的精度要求。 变质检验 NaOH变质后会生成NaCO 化学方程式:2NaOH + CO=NaCO+ HO 1.样品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变质。 原理:2HCl + NaCO=2NaCl + CO↑+ HO (空气中含有少量的CO,而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能够与CO反应,生成NaCO和HO从而变质;HCl中的H+能够与NaCO中的CO32-离子反应生成CO气体和HO,通过气泡产生这个现象来检验变质)注:HCl会优先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HO。因为NaOH是强碱,而NaCO是水溶液显碱性。 2.样品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氢氧化钠变质。 原理:NaCO + Ca(OH)= CaCO↓+ 2NaOH 3.样品中加氯化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氢氧化钠变质。 原理:NaCO + BaCl=BaCO↓+ 2NaCl 4.检验氢氧化钠部分变质[15]: ①加入过量BaCl或Ba(NO)2至完全沉淀,证明有NaCO产生,待沉淀完全静止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内,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变红,则证明有NaOH。

氯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chlorate 中文名称2:氯酸碱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568 CAS No.:7775-09-9 分子式:NaClO3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质量标准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氯酸钠≥% 7775-09-9 项目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氯酸钠(以干基计)含量,% ≥≥≥ 水分,% ≤≤≤ 水不溶物含量,% ≤≤≤ 氯化物(以Cl计)含量,% ≤≤≤ 硫酸盐(以SO4计)含量,% ≤≤≤ 铬酸盐(以CrO4计)含量,% ≤≤≤ 铁(以Fe计)含量,% ≤≤≤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强氧化剂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粉尘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口服急性中毒,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胃肠炎,肝肾损伤,甚至发生窒息。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受强热或与强酸接触时即发生爆炸。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氧气、氯化物、氧化钠。 灭火方法: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干粉灭火剂闷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5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