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中国历史复习提纲(六年级上册)

鲁教版中国历史复习提纲(六年级上册)

鲁教版中国历史复习提纲(六年级上册)
鲁教版中国历史复习提纲(六年级上册)

初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同学们,期末考试即将来临,我们特制定了本复习提纲,以帮助大家掌握基础知识。希望大家保存好此复习提纲,并认真复习,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本册涉及的内容可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包括

1.原始社会时期:①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②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220年)是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4、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

5、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自然环境不同。

第3课华夏之祖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尧:节俭、朴素、爱民。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禹:治水有功。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夏商西周的兴亡:

3、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巩固统治

内容:课本31页

作用:课本31页

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2、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3、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商朝时期已经齐备。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

4、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2、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书38页)

3、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4、怎样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书39页)

5、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6、战国时期著名的战争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

1、铁农具在春秋中后期出现,到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在春秋末年使用牛耕,战国时期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美称。

秦朝时,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和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商鞅变法的背景、目的、时间、国君、内容和作用。(书45——46页)

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坚定的斗争精神;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国家要发展进步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和他的献身精神。

4、商鞅变法成功原因:1)秦孝公的支持;2)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3)商鞅敢于同守旧势力作斗争;4)法家思想为其奠定理论基础;5)措施得当。

5、战国时期,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晚期,出现“大篆”。战国时期,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2、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3、夏朝就有历法了。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战国时期测定24个节气。

4、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5、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6、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

第10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1课“秦王扫六合”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思想上、民族关系上五大方面)(书66—68页)

1)政治上: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③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②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4)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5)民族关系上(或军事上的措施):①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的万里长城。②秦始皇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和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秦始皇统一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汉武帝在全国统一铸造五铢钱。

4、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5、秦朝建立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第12课“伐无道,诛暴秦”

1、秦末农民起义(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加残暴。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

3、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率兵直逼成阳,秦朝统治者投降。

4、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第13课大一统的汉朝

1、简述文景之治的背景、措施、结果。(书76——77页)

背景: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客观原因

2)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主观原因

措施:①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②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③重视“以德化民”

结果:出现文景之治。

2、简述汉武帝大一统的背景、目的、措施、意义。(77——78页)

背景:1)汉武帝雄才大略,重用人才。2)文景之治的基础。

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措施:1)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夫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势力。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4)经济上: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5)民族关系上:①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漠北战役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②前138、前119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基础。

意义: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第14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2、汉代的丝织业已经使用提花机。

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匈奴的两位杰出的单于:

①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②前1世纪,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他。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2、汉和匈奴关系的特点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书87——88页)

特点: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表现:战: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对匈奴实行大规模反击,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大败,漠北战役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和:前1世纪,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他。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第16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两汉时西域指什么地方?两汉和西域的关系怎样?(书91——92页)

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关系:1)前138、前119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2)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丝绸之路开辟

开辟时间:西汉汉武帝时。

路线: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转运到欧洲。

意义: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3、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列举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书96——98页)

1)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3)东汉的《九章算术》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4)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5)东汉华佗制成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2、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18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佛教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2、西汉时期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写《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20课三国鼎立

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政治上:多谋善断,善于用人。迎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2)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增强。

(3)军事上: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三国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注意读120页三国鼎立形势图)

3、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

第21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316年匈奴灭西晋。

2、317年司马睿建东晋,定都建康。420年刘裕建宋,东晋结束,南朝开始,南朝共经历了四个朝代(宋齐梁陈)。

3、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我国民族融合。

4、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迅速强大,统一了黄河流域。

5、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影响。(书126——127页)

原因:(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或自然条件优越)

(2)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最重要原因。

(3)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4)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1、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及作用。书129——131页

背景:1)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2)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措施:1)迁都以前,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2)迁都洛阳;3)迁都以后——汉化政策: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用汉制;学汉礼。

作用: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魏晋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1)曹魏;2)西晋;3)前秦(氐族);4)北魏(鲜卑族)

3、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方式:战争、和亲、民族迁徙、改革。

民族关系的主流:和平友好。

对民族关系的认识: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利于统一的因素:

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5、南朝包括先后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第23、24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2、魏晋时期科技艺术成就一览表:

历代封建王朝简表(六年级上册):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我们俩闹不和,()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诸”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 ___,“荆”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 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削弱——()进攻——()同心协力——() 4、不改变句子的意思,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5、从文中选项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标题: 6、你认为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做法对吗? 7、结合本文段,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推脱)。”诸葛亮说∶“都督(嘱托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招呼)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督”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 __,“甘”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 ___。 2、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划掉。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4、周瑜为什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5、文中写到“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高兴是因为: 6、请发挥你的想象力,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

初中六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鲁教版习题精选

初中六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鲁教版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一些有孔兽牙和磨光石珠(下图)等,你认为这些应该是( ) A、装饰品 B、劳动工具 C、生活用品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5·广东深圳)以粟为主要粮食作物,过着原始农耕生活的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省境内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北京人 D、元谋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结合在一起形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 ) A、夷族 B、商族 C、华夏族 D、戎族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种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 ) A、传说、遗址 B、化石、遗址 C、遗物、记载 D、传说、记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水稻和粟的种植是远古人类生活史上史无前例的飞跃。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分别是什么人吗?( ) A、元谋人和北京人 B、元谋人和半坡人 C、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D、河姆渡人和北京人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是( ) A、公元前19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D、公元21世纪70年代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②陶器③石器④铁器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是你知不知道,目前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是哪一个国家( ) A、中国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知识点汇总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山东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 多角度观察、认识立体图形。 § 图形是由点(point)、线(line)、面(plane)、构成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 1、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edge),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2、人们通常根据棱柱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四、五......棱柱。长方体和立 方体都是四棱柱。 3、认识棱柱的顶点、棱、面。 1、§将立方体沿某些棱剪开,认识其平面图形。 2、了解正多边形:边长相等,角也相等的多边形。 §截一个几何体 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图形叫截面。 2、认识不同的截面。 §从不同方向看 1、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物体画出不同的视图。 2、主视图: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左视图。 3、俯视图通常画在主视图的下面,左视图通常画在主视图的左面。

§画几何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1、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都是多边形(polygon),它们都是由一些不在同 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2、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arc),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sector).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有理数 引入负数 1、比赛得分与扣分。带“—”号的得分比0分低。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收支、盈亏等 等。 2、像5、、1/2......这样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它们都比0大。在正数前面加 “—”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如-10,-3,-1......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为了突出数的符号,可以在正数前加“+”号,如果+5,+,+1/2...... 5、我们常常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6、正整数 整数 (integer) 零 负整数 有理数分类正分数 分数(fraction) 负分数

鲁教版六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总结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知识要点复习201312 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人,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北京人生活在距大约今70-20万 具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3 会人工取火,按血缘关系组成氏族。使用打制石器粗糙石器的是元谋人、北京人、 人;使用磨制石器的农耕时代居民是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 3、中国反应原始农耕生活这一时期历史的是距今七千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 六千年黄河流域的半坡 石器, 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 4、农业:远古居民主要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农耕时代(河姆水稻半坡粟) 的炎帝号神农氏,发明耒耜教人们进行农业生产;黄帝教衣(制作衣裳) (建造宫室)、行(发明舟车) 帝为“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夏商周是农业为主的社会,“五谷” 期已齐备;夏朝出现历法,商朝完备,战国24 动了社会的变革, 冰)在(岷)江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美称。“ 不如”。夏朝出现历法,商朝完备,战国24 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的王景治理黄河。 5、中国古代政治之重要改革:P45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背景: 牛耕的使用,私田出现,使封建剥削方式出现主要内容 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作用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东汉末年匈奴、 羯、氐、羌(五胡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界限日益缩小;鲜卑族建立北魏, 年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先在平城),进行改革。(1)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自己改姓元),与汉族通婚,采用汉制,学汉礼。(2)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3)后北魏分裂,北方经历四朝,北魏和四朝通称北朝。 6.中国古代政治之农民战争:公元前209年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他们革命的首创精神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邦、项羽继续抗秦;前207年(巨鹿)之战(有关成语破釜沉舟)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刘邦占咸阳(约法三章),秦朝亡(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农民军);前 刘邦建汉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7、中国古代政治之重要社会制度:炎黄涿鹿败(蚩尤),炎帝黄帝结盟形成日后华夏族。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实行“禅让制”;公元前2070年,传说中的治水英雄(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夏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最后一个国王是桀。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 , (前1600 ,都(镐 ;公元前202 221刘备 年建立西晋, 年建立东晋, )展开了 统一的中央 “(尊王 ;前(202)200年曹操-袁绍官渡之战 曹操以少胜多 基本统一北方;208-赤壁之战孙刘以少胜多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局面;383淝水之战前秦-东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20分) 1.将“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用正楷字规范的写在下面的空格内。(1 分) 2.下列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闷热(mēn rè)晕车(yùn ) 吮吸(shǔn) B、捋翅膀(lǚ) 薄纱(bó) 坠落 (zhùi) 倔强(jiàng) C、唳 (lì) 怨艾(ài) 逊色(xùn) 采撷(xié) D、哦 (ò) 矣 (yī) 嗨 (hèi) 潸然(shān) 3.下列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啜泣:抽噎,抽抽搭搭的哭。小憩:休息。栖:本指鸟停留在树上 B、嶙峋:形容人很瘦削。糟蹋:浪费或损坏。庸碌:形容人很平庸,没有作为。 C、眩目:眼睛昏花。困厄:指处境艰难困窘。不屑:认为不值得。 D、贫瘠:土地不肥沃。一瞬间:一眨眼之间。纳罕:惊奇,诧异。 4. 下列字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心翼翼瘦骨嶙峋擎天憾地物外之趣 B、头晕目炫肃然起敬心惊肉跳盘根错节 C、死而后己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 D、灰心丧气暮色四合黑黝黝夏蚊成雷 5. 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2分) A、“良”,查“、”部,6画,音序查“L”。 B、“聚”,查“耳”部,8画,音序查“J”。 C、“凹”,“凸”读音“ao tu ”,6画。 D、“耸”,查“耳”部,4画,音序查“S“。

6.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英国作家莫顿.亨特。《在山的那边》作者是王家新。《石缝 间的生命》作者林希。 B、《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本名刘侠,台湾女作家,因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全身关 节百分之八十损坏,他不单没有诅咒生命,反而在他的文章中洋溢了对生命的歌颂和热爱。 C、《童趣》告诉我们:人真的应该学会从这些物外之趣中学会如何感受生活、感受生命 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只要你愿意。 D、《论语十则》告诉人们:人生应该是在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己,在学习中度过的一 生。 7. 完成下列各题:(8分)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2分) A、项为之强强:; B、诲女知之乎女:; C、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说:;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 (2)解释词语(2分) A、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 B、可以为师矣士不可以不弘毅可以:、 (3)选出与“学而时习之”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温故而知新 D、择其善者而从之 (4)翻译句子(1分)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5)写出《论语十则》中至尽仍沿用的两个成语:、。(1分)(6)默写《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1分) 。 二、阅读题目 (一)(14分) (甲)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上 册全册备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六年级语文全册备课 一、本册教材与课标 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读写)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四个年级、八册课文围绕总体目标,各有侧重点,层层深入。 1、本册重点提示:本册教材针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这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好本册语文的教学重点:引发兴趣,关注语文(大语文),立好规矩,打好基础。 针对初一新生,要发扬继承好小学中学语文的一些传统(如认真书写、教师指导细致等),又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学、自我分析的能力。基础能力培养的重点一是阅读能力(重点是记叙文),二是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得一笔好字),三是写作能力(逐步了解和掌握五种表达方式,重点是记叙文),四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采用的是单元组合的编写体例,但是在内容的编排上更具综合性。 1、整本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块。第一是“写在前面”。优秀的编者的话语可以使知识具有召唤力,与学生产生亲和力。这本教材的“写在前面”采用书信的格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标主题。第二是教材的主体:五个单元的范文系统,每一单元主题鲜明,分别是“人生”、“家庭、亲情、友情”、“自然、多采四季”、“科学探索”、“奇思妙想”。单元主题主要体现在选文上,如第三单元的四篇课文,依次是《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秋天》,皆展示了四季景色的美丽画卷。选文难度适中,古今中外,均有涉及。本教材的三十篇选文中,现代作品占83%,外国作品占25%,文学作品占66%,科学作品占16%,(有交叉),推荐诵读欣赏的古诗文全是名家名篇。另一块是三份附录:课外古诗词背诵、名家书法赏析及语法知识表。将课标提出的和一些重要的古诗词提供给学生背诵,而不提理解、不要求讲析,既加大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要求,又不过分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名家书法赏析体现了编者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注重,也提示我们要重视这方面的训练。语法知识只是提供给学生随便读读,不做知识上的要求。 2、“名著导读”的意义在于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学样式,还把整本书的阅读引入课堂,扩大了学习资源,丰富了语文积累,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逐步掌握读整本书的钥匙。例如推荐阅读《爱的教育》这部名著,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和作品主人公的年纪相仿,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

六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3课 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远古的传说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1、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逐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的主干。 2、掌握黄帝、炎帝的发明,了解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理解、掌握“禅让”的含义,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学习难点禅让制学习活动 一、自主预习炎黄战蚩尤 1、距今约四五千年,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最终打败蚩尤,从此______、_______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炎帝和黄帝 1、传说中的炎帝,号_______,相传他发明了_______等农具。教会人们________。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建造,制作,教人挖掘,发明。仓颉创造,伶伦制作,隶首发明。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海内外华人称自己为______________。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____。

2、禹当首领的时候,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了,出现了贫富分化。约公元前__________年, ______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________。世袭制代替了_________。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___________社会开始了。 二、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三、想一想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小组合作、展示xx年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1)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3)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 二、材料题:(1)人文初祖;炎黄部落联盟后来逐渐形成华夏族。(2)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3)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学生用蓝色笔在教材上划出相关内容,

可打印鲁教版六年级历史上册复习大全

鲁教版六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大全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3课)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我国最早的人类 1、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元谋人,生活在距今( ) 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北京人 3、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就是名震世界的()。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他们使用()石器,已经会使用()火,会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山顶洞人 4、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生活过的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万年,他们仍然使用()石器,但已经掌握()和()技术,已经()取火。他们生活在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中,使用公有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年,已使用()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住着()的房子,过着()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2、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年,普遍使用()石器(耒耜、石刀等),主要粮食作物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会()、()、建造()房屋,过着()生活。 3、生活在今山东的距今约()年的()原始居民,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原始手工业也比以前有更大进步,已经有了()和(),到了他们生活的后期,出现了()和(),逐渐产生了()。

【第3课华夏之祖】 炎黄战蚩尤 1、炎帝和黄帝生活在距今约()年,是我国古老传说中的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联合起来,在()一战总大败东方的()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至今,海内外华人常称自己为()。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尧舜禹的“禅让” 2、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年老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 3、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朝,我国漫长的()社会结束,()社会开始。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5—10课) 【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朝的兴衰 1、夏禹死后,()继承父位。夏朝的建立,()代替了(),()变成了(),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建立了完备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建造豪华宫室,无休止的征发百姓服劳役,平民和奴隶都反抗他的暴政。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2、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部落,起兵攻夏,商朝建立。商汤任用伊尹等人作大臣,商朝很快强大起来。商王()迁都到()之后,商朝成为世界上的大国。商朝最后一个王(),用炮烙等暴政统治人民,渭水流域的周国发展起来,周文王任用()等,国力逐步强大。公元前()年,被周武王在()打败,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称()。 3、简述西周分封制的目的、方法和作用。 4、西周后期,统治混乱,终于发生了()。()年,西周灭亡。 5、列举夏商西周三代的开国之君、建立时间、都城和暴君。

小学六年级上册鲁教版语文期末检测测试试卷及答案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一 二 三四总分(一)(二)(三)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端正、整洁。(2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急遽.(jiù)绯.红(fēi )皎.洁(jiǎo)绮.丽(yǐ) B.迁徙.(xǐ)恬.静(tián)祈祷.(dǎo)卷帙.(zhì) C.晨曦.(xī)妩.媚(fǔ)滑稽.(jī)屏.息(píng) D.女娲.(wā)头衔.(xián)炫.耀(xuàn)徘徊.(huí)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瘦骨嶙峋擎天憾地骇人听闻随声附合 B.踉踉跄跄捽不及防恍然大悟惋言谢绝 C.苦心孤诣浑身解数销声匿迹一劳永逸 D.慢不经心淳淳诱导屏息聆听心不在焉 4.古诗文默写。(8分) (1)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2)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北京奥运会举行之前,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的“ ,?”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4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5)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纱》)(6),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7)正入万山圈子里,。(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5.名著阅读。(4分) (1)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个“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是。(2分) (2)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写的《》一直是孩子们的必

历史复习提纲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_______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发现的地点:________;生活在距今约_______年;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 。 2、北京人生活距今约______年;北京人是使用________火,生活方式是_____。_____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丰富的国家。 3、山顶洞人的发现地点:,生活距________年,仍使用_______石器,但已经懂得 _____ 和_____ 技术,取火方式是________;生活方式“由______ 关系结合起来的________”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__________;生活位置:______流域;使用______石器,会种植,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居住在_______房屋。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________;生活位置:_____ 流域的 ________村;使用工具---_____ 石器;半坡居民主要粮食种植________,会制造______,会纺线、织布、制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和_____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1、在距今_____千年,生活在_____流域的___帝和____帝联合,在_____ 打败了东方的_____部落,_____和_____的结合,形成日后的_____族,是_____ 的前身。 2、“人文初祖”是_____ ;_____ 发明了文字。 3、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首领还有 ____、____、____。____治水;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____朝,____年建立者是 ________;标志着________社会结束________社会形成。 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朝建立时间: ________年;都城: ________ ;建立者: ________;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________的建立; ________(事件),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 ________ 。 2、在 ________年, ________率领周围的小国和部落灭夏;商朝建立,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因,商王 ________迁都到殷,商朝最后一个国王: ________(暴君),周文王重用 ________;周武王继位,在________年,武王伐纣在________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 ________又称 ________,历史上叫做西周。 3、西周在政治上实行________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________,国人即________, ________年西周灭亡。 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青铜器出现在________;逐渐增多时期是________灿烂时期是 ________。至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________;造型奇特的是________,与商周同期,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青铜文化,即________文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________的国家。 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在_____年,周平王东迁____史称”东周”,东周分为 _____和 ___两时期。 2、著名的霸主有: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________。

【新版】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测试题 鲁教版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鲁教版班级姓名成绩 第一大题:基础知识 一、看拼音写词语。12分 lián dāo hūn yōnɡ nüè shā quán hénɡ rónɡqià ()()()()() kuān shùpiān pì wūrǔ bō li áó xiánɡ ()()()()() xiū sè pān dēnɡ ()() 二、把成语补充完整。6分 脱()而出大名()()神()莫()()()古今 锣鼓()天感人()()()牵()绕()()不安 三、按要求,照样子,写成语:6分 浓妆淡抹(反义词):()、()、()、 无影无踪( ABAC ):()、()、()、 四、在下面诗句中填上花名。4分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 3.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无出寻。 4.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 ),表示我( )。”从这句体会出草原天的特点是 ( )。(《草原》) (2)“每一个舞姿都 ( ),每一个舞姿都( ),每一个舞姿都是( ),每一个舞姿都( ),使人叹为观止。”这一排比句写出了安塞腰鼓“好”在有( )。(《安塞腰鼓》) (3)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他临终前的遗憾是“ ( ), ( ) ”; (4)《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国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他被称为“( )”,他的科学著作 ( )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像他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还有:( )、( )。 (5)《牛郎织女》中的两位主人翁深受人们的同情,大家希望他们有个美好的未来,正如苏轼的一首词中写道的,( )。它同()、()、()被称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6)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因为居庸关(),他采用了 ();而八达岭隧道因为(),所以采用了()。 (7)两耳不闻窗外事,()。欲知天下事,()。 ()便于思索,()便于记忆。初读好书,();重读好书,()。处处留心皆学问,()。

(word完整版)鲁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初一)单词表

Unit 1 good [ɡ?d] adj. 好的;令人满意的 morning ['m??(r)n??] n.早晨;上午 hi [ha?] int. 嗨(表问候或打招呼) hello[h? 'l??] int.喂(表示问候)afternoon [.ɑ?ft?(r)'nu?n] n.下午 evening ['i?vn??] n晚上、黄昏 how [ha?] adv.怎样;怎么;如何 are [ɑ?(r)] v 是 you [ju?] pron. 你;你们 fine [fa?n] adj. 好的 than ks [θ??ks] n.谢谢 OK [???'ke?] adj & adv好,不错 name [ne?m] n.名字 list [l?st] n.列表;名单 Alice['?l?s] 爱丽丝 Bob[b?b] 鲍勃 Cindy['s?nd?]辛迪 Dale[de?l] 戴尔 Eric[er?k]埃里克 Frank[fr??k] 弗兰克 Grace[ɡre?s] 格雷斯 Helen['hel?n]海伦 Unit2 what[w?t] pron&adj.什么 is[?z] v.是 this[e?s] pron.&adj. 这;这个 in[?n] prep. 用(表方法、媒介、工具等)English['??ɡl??] n.英语 it[?t] pron. 它 a [?,e?]art.(辅音音素前)一个(把,台…)an[?n] (元音音素前)一个(把,台…)map[m?p] n.地图 orange[??r?nd?] n.橘子、橙子 jacket['d??k?t] n.夹克衫 key[ki?] n.钥匙 quilt[kw?lt] n.被子 pen[pen] n.钢笔 ruler[?ru?l?r] n.直尺 spell[spel] v.拼写;拼字 please[pli?z] v.请 Unit3 color['k?l?(r)] n.色;颜色 red[red] adj.& n.红色(的)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积累

六年级上学期基础知识复习点 一、字词: 朗润 宛转 嘹 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舒活 欣欣然 蓑笠 繁花嫩叶 抖擞.精神 镶. 温晴 安适 肌肤 秀气 绿萍 水藻. 贮蓄..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蓝汪汪 伦敦 霍霍.. 闪烁. 绯.红 肃穆. 广漠 苍穹. 休憩. 徘徊 皎洁 酣.畅 炙.晒 嬉.闹 丁丁.. 幽谷 肥硕. 栖 .息 归泊. 枯涸. 清冽 梦寐. 跌落 悬崖 解 数 疲惫. 颠簸. 急遽.奔流 黯.淡 磅礴.. 阴霾. 休眠 欢畅 栖.息 迁徙. 涵.养 恬.静 天真无邪. 千呵.万护 无忧无虑 弥.漫 萧.条冷漠 轻盈. 峰峦 预兆 均匀 崩塌 征兆 千姿万态 变化无常 祈祷.. 仿佛 默默无闻 妥.协 卷帙. 兴高采烈 等因奉此 赫赫..英名 窃窃私语 观测 指令 海域 畅谈 神往 里程碑 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合算 奏鸣 晨曦. 妩媚.. 谆谆 ..诱导 屏息聆听 普照寰.宇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 高垣睥睨 直接霄汉 黯然缥缈 风定天清 孤塔耸起 连亘. 倏.忽 炫 耀 称 职 妥当 呈报 陛.下 精致 头衔. 爵.士 御聘. 赏赐. 勋. 章 愚蠢 定然 珍奇 闲游 笼罩 疏星 鲛.人 女娲. 幽光 灵敏 绵延 神通广大 嬉戏 哞哞.. 咩咩.. 潺潺.. 眨巴 红润 孪生 痒酥.酥 庇.护 饶.头 喇叭 凯. 歌 训诫. 耸立 迂回 凝视 啜.泣 纳罕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骚扰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一瞬间 踱步 岔路 栅栏 苍翠 如茵 幽思 庞然大物 丫杈. 寂寞 憔悴.. 肃杀 诀.别 荡漾 嫌恶.. 笑柄 可鄙. 什.物 惊惶. 瑟 .缩 傲然 宽恕. 恍然大悟 谷穗 衣襟. 嘴馋 玫瑰. 玩腻了 明晃晃 毛嘟嘟 蓝悠悠 偏僻 提.防 穹隆.. 引擎. 辽阔 无垠. 启程 领悟 婉言谢绝 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妄.弃 倘.若 惊讶 无端 至爱 匿.笑 花瓣 沐.浴 祷.告 笑嘻嘻 二、文学常识: 1、《春》选自《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南宋志南和尚《绝 句》中的诗句。 3、《济南的冬天》选字《老舍文集》。老舍,原名舒庆春,字 舍予,北京人,作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长篇小说《骆 驼祥子》,话剧《茶馆》。 4、《海滨仲夏夜》选自散文集《秋色赋》。峻青,作家。 5、《秋天》选自《预言》。何其芳,诗人、评论家、散文家。 6、《奔落的雪原》选自《宗璞文集》。宗璞,当代女作家。 7、“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出自苏轼《海棠》。 8、《观沧海》选自《乐府诗》。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9、《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10、《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作《白氏长庆集》 12、《西江月》选自《稼轩长短句》。西江月,词牌名。辛弃 疾,号稼轩,宋朝著名爱国词人。 13、《天静沙 秋思》是曲。天静沙,曲牌名。作者:马致远。元朝著名戏曲作家。 14、《莺》选自《百兽物语》。作者: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15、《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郭沫若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16、《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17、《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作者:郭沫若。诗人、学者,代表诗集:《女神》《星空》。 18、《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作者:伊索,古希腊。 19、《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 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著作:《韩非子》 20、《塞翁失马》选自《淮南鸿烈集解》作者:西汉刘安。 21、恩利科是《爱的教育》中的主人公。《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这部书采用日记体形式。有三个部分组成:①恩利科的日记、②恩利科父母的教子篇和③老 师讲得九则故事。主题: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 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一切人民的不幸与苦难。 22、《繁星》和《春水》的作者是:冰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 二是对大自然的赞颂“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23、“龟兔赛跑”“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出自《伊索寓言》。出自《伊索寓言》的故事:《狼和小羊》《猫和鸡》 《农夫和蛇》等。 《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24、《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 25、《生命 生命》作者:杏林子。原名刘侠,女作家。 26、《生命的意义》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 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 27、《童趣》选自《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 28、《风筝》选自《野草》,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 家、思想家、革命家。 29、《祖父、后园和我》选自《呼兰河传》萧红,现代女作家。 30、《纸船》选自《繁星》。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 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31、《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32、《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钢笔或圆 一、 1.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端正、整洁。(3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急遽.(jiù)绯.红(fēi )皎.洁(jiǎo)绮.丽(yǐ) B.迁徙.(xǐ)恬.静(tián)祈祷.(dǎo)卷帙.(zhì) C.晨曦.(xī)妩.媚(fǔ)滑稽.(jī)屏.息(píng) D.女娲.(wā)头衔.(xián)炫.耀(xuàn)徘徊.(huí)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瘦骨嶙峋擎天憾地骇人听闻随声附合 B.踉踉跄跄捽不及防恍然大悟惋言谢绝 C.苦心孤诣浑身解数销声匿迹一劳永逸 D.慢不经心淳淳诱导屏息聆听心不在焉 4.古诗文默写。(7分) (1)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2)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全运会举行之前,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的“ ,?”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 (4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5)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纱》)(6),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7)正入万山圈子里,。(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5.名著阅读。(4分) (1)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写的《》一直是孩子们的必读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一个叫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2分)(2)《伊索寓言》里一定有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请简要复述一段你印象最深的小故事,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6.仿句练习。(2分) (1)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人生如______ 。 (2)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 7.在学习过程中,你一定参加了许多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会对其中的某次实 践活动印象特别深刻吧。如果学校校报的小记者来采访你,向你提出以下问题,请你简要回答。(4分) 记者:你最喜欢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其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说: 。 二、古诗文阅读(共14分) 山市(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⑾,城市依稀⑿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为加点字注音:(2分) 睥睨()( )倏忽( ) 2、山市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为初生阶段;__________ 为发展阶段; _______________是高潮阶段。(3分)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5分) ⑴然数年恒不一见(恒:)

鲁教版初中历史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天然火,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20万年,还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3)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距今约三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子,过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使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房子。会制造彩陶。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 (3)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华夏之祖 (1)炎帝和黄帝: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黄联合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2)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治水),他们统治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 (3)原始社会结束和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单元扩展(一) (1)蓝田人的出现早于北京人,是迄今所发现的亚洲北部最早的能直立行走的人。 (2)沂源人是迄今为止山东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 (3)金牛山人是目前东北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 (4)山东龙山文化时期黑陶的出现既是生产力进步的反映,也是原始艺术创造力提高的标志。 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2)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纣。 (3)经过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4)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5)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6)夏商西周的三个著名的暴君分别是夏朝桀、商朝纣、西周的周厉王 (7)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朝已经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西周青铜器大量用于祭祀。 (2)与西周同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的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其中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引人注目。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