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几点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几点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几点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几点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几点思考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关系到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着职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水平较低,专家型辅导员匮乏等问题。因此,应从健全制度,提升素质等方面来实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

标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

高校辅导员主要承担着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是学生在高校成长最直接的引导者,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直接维护者,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是高校校风学风建设的直接实施者,是大学精神的直接营造者和传播者。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这应是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业务能力精、专业化程度高,能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职业化队伍。但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学生辅导员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

1.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兼职多,流动性较大。

所谓职业化,就是要把高校辅导员工作当成一种长期的、专门从事的职业,并以此项工作的薪金作为主要的生活来源,辅导员不再是临时的、过渡性质的工作,保证这支队伍的起始水准和发展潜力。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人员比较年轻,专职少、兼职多,流动性过大的问题。从延边大学来看,全校2007年兼职辅导员41名,专职辅导员33名,兼职占55%。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辅导员目前仍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阶段性岗位,而不是一种可以让人终其一生的职业,缺乏社会身份认同感。大多数人认为辅导员工作没有前途,岗位上的辅导员成熟一批走掉一批,新老更替特别快,辅导员岗位只是匆匆而过的客栈和跳板,因此导致大多数的辅导员都在为换岗做准备,这就使得整个教育管理系统缺乏一种清晰的思路、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辅导员工作不连续、断层,职业化根本谈不上。

2.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知识结构单一。

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应由专门的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进而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并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是工业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产生分工与协作的基本要求。现在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存在着职责不清、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精力分散、流动性大、队伍不稳等弊病,只有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具备专业基础的辅导员拥有较厚重的政治理论和文化素养,能够将理论融入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中,为学生解疑释惑。但现在高校辅导员大多是高校各专业毕业后直接留校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