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汶川地震2_5年回顾

汶川地震2_5年回顾

不能忘却的记忆(汶川地震日记)

不能忘却的记忆 汶川地震后,我一直没心情写什么。今天我整理了近段时间的日记,谨以献给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生命和失去家园的人们,献给那些在抗灾一线的英雄们!——题记 2008年 5月12日星期一天气:晴 下午,我在党校旁听一个朋友的书法美学专题讲座,两位朋友发来短信,问我感觉到地震没?有没有被吓倒。 真的发生了地震吗?中午两点半左右,我在网上查资料,电脑屏幕抖闪得厉害,凳子开始摇动,我以为是风把凳子吹动了,便起身看看窗外,可艳阳正盛,没有风。我坐在凳子上,风怎么能吹动凳子呢?我陡然意识到地震,震动持续了一分多钟才停,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没有离开家。 傍晚,回家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视。真的发生了地震——四川汶川7.8级地震,四川、甘肃、云南、湖北、北京都有很强烈的震动,电视里公布了当天的灾情:死亡3000至5000人,房子倒塌无数,伤无数。这是一场不可预测的灾难,人们没有丝毫的防备,没有意识到危险和死神突然的降临,可怕的天灾! 我给四川南充的一个朋友打去电话,问她是否安好,她说离汶川较远,受地震震动波及,家里的电器部分损坏,家人都安然无恙,只是受了很大的惊吓。我安慰她保重,她说我们彼此保重吧。 地震发生在中午,学校里的学生正在上课,地震让很多幼小的生命压在废墟下,看着那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画面,我的泪水不由自主流下,我为那些见不到今晚的星星,见不到明天太阳的生命而泣!时钟指向十二点,我没有睡意,那些在废墟地下的生命该怎样度过这个不眠之夜?! 我一夜无眠。 2008年5月13日星期二天气:晴 只要在家,电视总开着,我看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节目,关注着汶川地震的灾情。 今天死亡的人数在上升、伤员人数在上升、失踪人数在上升、被救助的人数在上升、参与救助的人数也在上升。解放军、消防、武警、空降等官兵,医务人员、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奔赴救灾第一线,救灾物资以最快的速度用火车、飞机送达成都,迅速被运到都江堰、北川、绵阳、德阳等受灾严重的震区。余震不断,大雨倾盆,天气恶劣,导致山体滑坡,大量的滚石从天而降,给救援工作带来非常大的难度。受灾最严重的汶川县,成了一坐“孤岛”,通讯不通,道路阻塞,不明其内的伤亡情况,人们心急如焚。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倍的努力。”这是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的声音,给受灾人们无限的希望,给了救援人员无限的动力。 年近古稀的总理在地震发生了四小时后赶到了灾区,在飞机上还发表了重要的抗灾动员讲话。温总理在都江堰看望和安慰受灾群众,当他看到一个被救助出来的小女孩哭个不停,他亲了亲孩子的脸,又对那些失去家园,失去亲人而哭泣的灾民说:“别哭,别哭,你们幸存活下来,就好好活下去。”当他看到那些依然压在废墟下的许多学生还没救出时,总理哭了,看到这个场景,我也哭了,中国人都哭了。

2008年汶川大地震思想汇报

---------------------------------------------------------------范文最新推荐------------------------------------------------------ 2008年汶川大地震思想汇报 距离汶川大地震已逾整月。这一个月,灾区人民饱受磨难和痛苦,全国人民及世界人民都在关注汶川这以前并不知名的城市。这一个月,所有的灾区人民经历着非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却为抗震救灾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这一个月里我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懂得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感恩”…… 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危难时刻,四川灾区广大基层党组织发挥出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强大能量,彰显出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与群众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展示出我们党的组织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先锋队形象。地震发生后,灾区基层党组织在危急关头迅速行动,就地组织带领党员和干部群众实施救援,形成了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显示出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让所有受灾群众感受到党组织无处不在,体会到党组织最可依靠。危难之中,四川灾区广大基层党组织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生命重于一切,与受灾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对受灾群众不抛弃、不放弃,使灾区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医生一定不能离开病人!”在人们惊慌失措逃避地震的时候,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党总支全体成员以高度的奉献精神和救死扶伤的责任感,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短短十几分钟,带领医护人员迅速把百余名患者和部分病床转移 1 / 13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卢伟煌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350001 [引言]汶川大地震后,福建省设协结构与抗震专业委员会组织结构专家到成都、彭州(彭州市区、通济镇、白麓镇、小鱼洞)、都江堰、绵竹市、汉旺镇等地进行震害调查,涉及的结构型式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砌体、排架、钢结构等,为了认真总结震害经验教训,分析结构的破坏机理,提出设计的改进建议,对新建筑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汶川地震基本参数: 根据地震部门提供的数据,这次地震的基本参数如下:震级M8.0,断层为龙门山断裂,震源深度14KM ,断裂长度185KM (主震),烈度分布6~11度。 这次地震震害给人的总体感觉,随地形分布,西北高震害严重,东南底震害较轻。 二、典型震害及实景照片: 图1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有一幢纯框架结构的七层建筑,底层空旷,上部有隔墙,

图2楼梯梯板拉裂的震害 图3 水泥厂结构的震害 图4 白鹿镇中学在地震断裂带两侧教学楼的震害 图5 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底层柱破坏

图6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隔墙震害 图7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单层厂房震害 图7 小鱼洞大桥的震害

三、结构概念设计问题: 1、多道抗震防线: 结构必须有多道抗震防线,这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也充分表现出来,有些建筑倒塌,而有些建筑不倒,下面从空旷建筑倒塌来看结构有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 这次震害学校教学楼较为严重,一般说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要优于砌体结构,但这次震害表明空旷的学校(框架结构)教学楼倒塌(如映秀镇漩口中学教学楼,建于2007年3月),而附近的4层砌体结构办公楼,尽管破坏非常严重,但并没倒塌。 为什么在强震作用下,性能比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反而不如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砖混结构?其主要原因就是纯框架结构只有一道防线,在大震时,一旦这道防线突破,结构就丧失了全部的承载力而倒塌;而砌体结构住宅和办公楼,由于小开间布置,纵、横墙体较多,按照规范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其整体性和延性较好。砌体裂缝被约束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的框格内,不致发生脆性破坏而倒塌。 再举一个例子,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由于上、下均有砖隔墙,虽然隔墙震害严重,有些产生裂缝甚至倒塌,但对主框架结构而言,看不出有裂缝,这是由于填充墙与框架形成二道抗震防线,填充墙承担第一道防线,填充墙先破坏,而保住主框架,因此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也把隔墙的布置,提供刚度这些内容也写进去了,关于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其平面布置的位置和上、下均匀性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很大影响,避免不合理布置;其实墙体的布置就像剪力墙一样,需平面上对称,上、下均匀。 2、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这次汶川地震震害表明,填充墙对结构的刚度贡献很大。目前规范及现有计算手段尚无法对填充墙对结构刚度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因此由于填充墙不均匀布置引起整体结构上、下刚度,水平刚度的不均匀变化,其问题均未解决,这种影响是不容忽略的。

2008年汶川大地震感人故事

5.12 中国·爱——中国娇子爱心行动”大型公益节目已经在四川卫视播出了12期,近期节目中,四川卫视将爱的焦点锁定那些为灾区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们。 《80后最牛志愿者》节目中,来自成都双流县的志愿者尹春龙今年20出头,去年5月14日,他步行一天赶到灾区,在映秀镇的废墟上凭借个人力量打通一条“生道”,使被埋179小时的马元江成功获救。后来,尹春龙又参与了万人搜寻抗震救灾中失事飞机任务,并将失事飞机机长邱光华的遗体背出深山。因此,尹春龙被网友们誉为“最牛80后志愿者”。 然而,尹春龙因为救灾,荒废了自己的蘑菇大棚,急需技术支持和社会帮助。身在北京的时装设计师马艳丽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成都帮助尹春龙申请绿色种植认证,并在当地街道办的帮助下实现尹春龙的产业经营梦。 《将爱心接力进行到底》节目中,今年61岁的沈翠英老人,拍卖了自己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一套房屋,所得450万元全部用于重建都江堰柳街小学。沈翠英频繁前往都江堰,建立专项基金资助灾区困难家庭,成立公司帮助都江堰企业恢复生产,被大家称为“最牛退休女教师”。沈翠英老人的心愿是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香港艺人应采儿为沈奶奶的事很受感动,得知柳街小学因地震图书被毁,便通过四川卫视联系四川文轩集团为柳街小学捐赠900多册图书,将沈奶奶的爱心接力传递开来。 《大爱情缘跨越千里》讲述的是去年大地震中东北三省第一位带物资挺进灾区的周家代。周家代在得知汶川灾情后,曾带着自己的司机从大庆出发,经过5天5夜长途跋涉,为当地百姓送去了粮油。时过一年,除了周家代本人,周妈妈也一直非常想去汶川看一看。于是知名演员房子斌专程赶往大庆接周妈妈去汶川看望灾民,帮助其完成心愿,并同周妈妈一起看望了地震中被救出的手指部分被截但仍乐观生活的小学生邹红梅。 节目中讲述的只是抗震救灾志愿者中的代表,还有千千万万名可亲可敬的志愿者们在默默的奉献着,对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们,节目制片人周小姐说:“一年来,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们时刻守在四川这片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爱心,他们已经从外乡人变成了四川人。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决不能袖手旁观!”

心得体会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795795986.html,)/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 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 继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6级大地震之后,20XX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又发生了8.0级大地震。面对毁灭性的灾难,面对一个个逝去的鲜活生命,我们如何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应该认真、全面、深入地进行总结反思。 反思之一:加强震前预测研究,建立定期发布地震预报制度目前,地震预测预报虽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是,地震不完全不可预测。公元138年,张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用地震仪器——候风地动仪检测到地震。我国曾对辽宁海城附近1975年和1999年的两次特型地震也作了比较成功的预报。 同时,我国在各地特别是在地震带区域,都设有地震监测网站。像8.0级这么强烈的地震,震前肯定会有微动前兆。地震部门不会一点监测不出来。至少,提前10分钟预测到是有可能的。有了这宝贵的10分钟,再通过警报系统,能挽救多少人的生命? 面对灾难,我们需要记住疼痛,更要汲取教训,只有这样,下一次,我们才不至于输得如此惨重。

做好防震抗震工作,减少地震灾害,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着力加强震前预测,作出及时预报。为此,国家应完善地震预测预警制度,加大在地震预测预报方面的投入;注重加强对公民地震知识的普及,建立像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样的群防群治体系;建立快速发布地震警报的决策机制,高度重视地震专家的意见,赋予市、县一级政府具有发布地震警报的权力,简化短临地震发布程序;像播报天气预报那样,定期在新闻媒体公开发布中、长、短、临四种地震预报,重点是发布短临预报,允许预测预报失误。国家地震部门要建立健全先进的标准化地震观测台站网络和重大地震信息快速上报系统,积极探索各种有效办法,加强对地震预测研究,加强与国外地震研究机构的合作(例如,日本已开展了针对东海地区的地震预报系统,该系统通过监控安置在海底400台以上的地震仪,用高性能电脑分析岩石的变化来预测地震。我们可以与日本等地震频繁的国家建立协作关系,互通研究成果),加强对地震前兆的观察,特别是加强对全国五大地震区23个地震带的监测和观察,强力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努力实现强烈地震和巨大地震发生前夕能成功监测预报。 反思之二:制定统一的房屋建筑标准,全面推行规范的防强震房屋建设

浅析2008年汶川地震中政府形象塑造

人文社科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2期 浅析2008年汶川地震中政府形象塑造 口程莹琦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06级上海200000) 摘要: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均有明显震感,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抗震救灾工作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在此次危机管理过程中足够强的危机意识、较高的救援效率、公开透明的信息处理、全方位的社会动员以及全面及时的灾后处理,让政府的形象在社会上得到高度认可,让西方媒体感觉到中国政府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政府. 关键词:汶川地震政府形象危机处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的8.0级特大地震,数万人遇难,直 接严重受灾地Ⅸ达lO万、P方公里。地震发生后,中闷政府迅速启动 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动员全围力量投入救灾工作,包括囡家丰席胡锦 涛在内的中国高层领导人接连走访灾区。5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公 告宣布,2008年5月19几至2l门为全国哀悼日,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下半旗志哀。与此同时,奥运吊火传递也暂停三天。新闻媒体对汶川 大地震进行了全方位的直播报道。 一、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是社会公众在了解和经验的基 础上,对政府在运行过程中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状况的总体印象和 评价。它以政府自身的素质、行为和表现为基础,受公众价值意向、丰 观评判的影响.同时同政府自身形象的设计又有直接关系。它是政府 的理念、行为及效粜的集中综合表现。因此,一个政府耍想获得好的 社会评价,颦造出良好的政府形象,必须首先自身行为优良,努力做好 决策科学化、管理民卡化、政务公开化、办事效率化、为政公正廉洁,才 能存公众的心目中树立起美好的形象。政府形象的最终形成,不仪取 决丁.政府及其成员的实际行为,而且取决j.公众的丰观感觉与评价, 只有通过公众的自我感知和内心体验所认同和赞誉的政府形象,才是 良好的政府形蒙。 二、危机事件对政府形象的影响 危机对政府形象的影响是巨人的,在危机中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是现代政府公共行政职能之一,有了良好的形象,就能取信于民。更好 发挥协调作用,实现有效的传播与管理,良好的政府彤象是政府实现 有效的公共管理的基础。 (一)公共危机是对政府形象的考验。 保护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 政治经济稳定发展,是政府的职能。当危机发生时,危机处置结果的 好坏、不仅是考验政府能力,即预见能力、紧急判断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应急对策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等,ffii且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形象。如果危机顺利化解,标志着政府有较高的处理危机能力,政府良好的形象经受住了危机的考验。 (二)公共危机为塑造良好政府形象创造了机遇。 危机具有非预测性和破坏性,它给社会造成人面积灾难和损失, 使事件本身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果政府在面对危机的同时 快速响应,采用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的恶化,把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公布信息,加 强与公众的沟通等正面积极措施,就可以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但是 危机的发牛往往会暴露现自.制度和机制的不足之处,所以,政府要以 处理公共危机为契机,找到/fi足之处,尽快弥补和改善,从而使自己的 能力有所提高,完善和重嘞政府形象。 三、危机中政府所塑造的良好形象 在这次地震危机中,政府的积极行动把中华民族凝聚了起来,给 在震火中受难的人们提供J,强有力的坚实后盾。中国政府的行动不 仅感动了国内民众,也打动了一些对中国百般挑剔的两方媒体,转变 了以往惯有的报道摹调,对灾区充满了挂虑,对中困政府则足褒奖有加。政府抗击危机方面的信心,占领信息士导权,争取百姓的信任,以 及赢得陶际信脊方面。人人提升了政府形象。 (一).亲民政府。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官员亲临事发现场,在 第一时间与民众零距离接触,安慰、鼓励并给与支持和帮助。围家主 席胡锦涛等中国高层领导人接连走访灾区。温家宝在地震发,l三后仅 仅几个小时就乘匕机赶往灾Ⅸ,存接下来的四天时间里…个接一个地 走访受灾乡镇,如果道路受阻就坐直升机”空降”灾区,为灾区人民带去 安慰,并向他们保证政府会提供更多帮助。国家领导人情系百姓、心忧民生的感人场面不仪舒缓了公众的紧张情绪、稳定了民心、给公众 带来J,温暖和力量,而且还赢得了公众的拥护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220.树立了党和政府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亲民形象。 (二),责任政府.危机发生后的恢复一系列工作都要求政府时刻树屯责任观念,以负责任的态度来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充分体现执政为民的责任政府形象。这次的地震危机中,中国政府为救灾付出了巨大努力。大批救援人员在进驻重灾区时须克服道路阻断和天气恶劣的不利影响,甚罕花去了数天的时间才赶到灾区:胡锦涛总拍记丰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首要任务;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并设立救援团、医疗卫7卜组等8个抗震救灾工作组:总理温家宅在5月21日宣布'中央围家机关今年的公用经费支出?律比预算减少5%,用于抗震救灾,这些结余将帮助中央筹集700亿元人民币的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尽管危机中,我国的经济受到,一定的损失,但政府部门的许多决定和措施都非常明确的体现了执政为民的这‘‘责任政府形象,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服务性政府。危机中,政府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以得到公众的满意和认可,维护政府良好的形象。在这次地震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戍急措施,来缓解危机的压力。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一级预案。由中国地键局12人、北京军l×|某部工兵团150人和武警总医院22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陆续奔赴汶川灾区,负责搜索、营救和医疗救护任务。中困守军派出二十二架军用运输机,向四川地震灾区窄运人于多名空降兵和四台指挥车,执行绵竹、安县、北川地【x=的抗震救灾任务。民政部也紧急调拨2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JII灾区,其他救灾物资陆续支援。而社会各界人士、中国多家企业公司、中国红十字会,也在援助四川I,充分体现出”以民为奉”的服务性政府理念。 (四).开放性政府.此次危机中,地震信息的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布,使人民及时了解到地震火区的情况,并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的斗争中。有利于保证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L『.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政府形象和权威,利于社会稳定;地震信息的及时、全面、准确的公布,及时稳定了民心,维持了社会稳定:地震信息的公开反映厂我国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此次地震中,中国政府所表现出来的开放和透明度、对生命的关怀感动丁世界。 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政府切实地履行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保ilf!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为灾后霞建作了大量工作,赢得了高度赞誉。政府是与我们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摹本原则。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宅亲临第一线指挥抗震救灾,把人民群众的牛命安伞放在第一位,赢得了高度赞誉。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峰持了依法行政的原则,国务院对利用抗抗震灾名义非法谋利的行为依法严历打击,确保r抗震救灾物资及时发往火区,为灾区灾后重建提供了必要条件,赢得了高度赞脊。 树立中国政府的良好形象不仅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向心力,提高政府的威信,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而且有利于加强【f1圜的对外交流,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汶川地震为中国政府建立新形象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中国政府也很好的利用了这个契机,在灾难中给人民带来了新的福音,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参考文献: 【l】李剑锋:《政府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H版社2005年 【2】颜如春:《现代政府形象管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 【3】熊源伟:《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4】刘小燕:《中国政府形象传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5】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中信出版社2004年 万方数据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年 第38卷 第10期: 1186~1194 https://www.doczj.com/doc/79579598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795795986.html, 1186 《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IN CHINA PRESS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张勇①②,冯万鹏②,许力生②*, 周成虎③,陈运泰①②? ①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 ②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081; 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 联系人, E-mail: xuls@https://www.doczj.com/doc/795795986.html, ? 责任作者, E-mail: chenyt@https://www.doczj.com/doc/795795986.html, 收稿日期: 2008-07-25; 接受日期: 2008-08-13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04CB418404-4, 2001CB7110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574025, 40474018)资助 摘要利用全球地震台网(GSN)记录的长周期数字地震资料反演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 S8.0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动态破裂过程, 并在反演所得结果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同震位移场的特征, 探讨了汶川大地震近断层地震灾害的致灾机理. 反演中采用了单一机制的有限断层模型, 使用了从全球范围内挑选的、方位覆盖较均匀的21个长周期地震台垂直向记录的P波波形资料. 通过反演得出: 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为225°、倾角为39°、滑动角为120°, 是一次以逆冲为主、兼具小量右旋走滑分量的断层; 这次地震所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9.4×1020 ~2.0×1021 Nm, 相当于矩震级M W7.9~8.1. 汶川大地震是在破裂长度超过300 km的发震断层上发生的、破裂持续时间长达90 s的一次复杂的震源破裂过程. 整个断层面上的平均滑动量约2.4 m, 但断层面上滑动量(位错)的分布很不均匀. 有4个滑动量集中且破裂贯穿到地表的区域, 其中最大的两个, 一个在汶川-映秀一带下方, 最大滑动量(也是本次地震的最大滑动量)所在处在震源(初始破裂点)附近, 达7.3 m; 另一个位于北川一带下方, 一直延伸到平武境内下方, 其最大滑动量所在处在北川地面上, 达5.6 m. 其余2个滑动量集中的区域规模较小, 一个在康定以北下方, 最大滑动量达 1.8 m; 另一个位于青川东北下方, 最大滑动量达0.7 m. 汶川地震整个断层面上的平均应力降约18 MPa, 最大应力降约53 MPa. 由反演得到的断层面上滑动量分布计算得出的汶川大地震震中区地表同震位移场表明, 汶川大地震地表同震位移场的分布特征与该地震烈度分布的特征非常一致, 表明了汶川大地震的大面积、大幅度、贯穿到地表的、以逆冲为主的断层错动是致使近断层地带严重地震灾害在震源方面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地震破裂过程同震位移 根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北京时间), 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境内的映秀镇附近(31.0°N, 103.4°E, 震源深度15 km)发生了面波震级M S8.0地震. 地震引发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造成了多处河流淤塞, 形成了3000个以上的堰塞湖(卫星影像图1(b)和(c)); 汶川大地震使位于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的上百座城镇遭受严重破坏, 大量房屋损毁, 公路桥梁坍塌(卫星影像图1(d)和(e)), 造成了近9万人死亡或失踪. 汶川大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上. 龙门山断裂带是一条长约500 km、宽约30~50 km 沿NE-SW方向展布的巨大断裂带, 其断

汶川地震中部份房屋结构震害原因分析

汶川地震中部分房屋结构震害原因分析 特邀专家简介:吕西林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副理事长及抗震试验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理事及地 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长期从事工程结构抗震及振动控制、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结构检测与加固的新 技术新方法、重大工程的安全监控等研究。 吕西林: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会议,并且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在灾区工作的一些情况,我的报告内容有下面四个方面,第一个是现场房屋震害评估及考察;第二是典型 震害原因及初步分析,我们这里强调一下是初步分析;第三是对提高建筑物抗震防灾能力 的建议;第四是在防震工程中积极采用成熟的高新技术。 第一是现场房屋震害评级及考察。所有的评估工作很简单,一类房屋是不能用的,有危险的,不能进去的,还有一类是可以用的房子,让大家临时可以住。这只是应急评估,是 我们当时在现场的情况。我们去的时候,在广元市和青山县的路上,不时有山体滑坡。这 个是地震灾区主要的一些县城,在县城的分布图中,红色的地方是我自己去过的地方。从 地震发生到八月底我去过七次,累计工作时间一个多月,主要是三个任务:一个是房屋应 急评估,还有一些政府部门邀请的再评估;第二是我们援建一个都江堰的小学;第三是我 们同济大学负责北川地震遗址公园的规划策划。这个是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公布的第 二套和最终的图,上午谢老师也公布了这个图,大体的内容差不多。这次地震有两个重灾 区,一个是映秀,还有是北川县城为中心的地区。 第二是典型震害原因及初步分析。我们结合我们看到的情况进行归纳,第一是地震烈度极大是这次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这次地震有十个极重灾区,这些灾区震前的设防烈度为 七度,这次的烈度达到了八到十一度,这个是大家公认的。这个是北川县城震后一角,北 川县城已经被铁丝网围起来了。从这些照片可以看到,有的房子还是可以用的,这个是新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的分析与思考

浙江建筑,第29卷,第3期, 2012年3月Zhejiang Construction ,Vol.29,No.3,Mar.2012 收稿日期:2011-12-23 作者简介:刘颖(1982—),女,辽宁大连人,讲师,从事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教学。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的分析与思考 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Building Damage in Wenchuan Earthquake 刘 颖,李殿平 LIU Ying ,LI Dian-ping (大连海洋大学土木工程系,辽宁大连116300) 摘要:通过对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针对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填充墙、楼梯间、多道抗震防线等抗震设计问题,对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所规定的抗震概念设计原则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设计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震害;抗震概念设计;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多道抗震防线中图分类号:TU31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707(2012)03-0017-04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给地震区各类不同时 期建造的建筑和工程设施造成重大破坏,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惨重的损失,震后汶川总体俯视图见图1。震害调查表明,经过抗震设防,特别是在1990年后设计建造的建筑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即使在地震区实际烈度高出抗震设防烈度3 4度(地震动强度超出预计的10倍)的情况下,除了极个别建筑物外,绝大多数建筑受到中等至严重破坏,但却没有倒塌,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 震不倒” 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1] ;而按之前设计建造的建筑物多数遭受严重破坏。因此,认真研究 震害特征,总结经验,对于建造更为耐震的建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对照抗震概念设计的 “地震区划”、“强柱弱梁”、“填充墙”、“楼梯间”、“多道防线”等要求得到一些启示 和思考。 1关于地震区划 汶川、成都、绵阳、德阳等地区的地震基本设防 烈度为6度或7度,但在汶川地震中重灾区实际发生的地震烈度达8 11度(见图2); 世界各国发生 图1震后汶川总体俯视图 的重大破坏性地震,其地震烈度也往往超过设防烈度。我们是否可寄希望于进行“准确”的区划,使未来发生的地震动等于或不超过设防地震动呢?答案是否定的。强地震动发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与地震短临预报目前不能实现相同,作为长期地震预报的地震区划也不能给出确定的准确结果。目前世界各国进行地震区划的主要方法是统计分析方法,给出的是对未来发生的地震动的概率估计。基于概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2] 是以一系列假定的和有限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在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地震

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

第41卷第6期2009年12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Xi7anUniv.ofArch.&Tech.(NaturalScienceEdition) VoL4lNo.6 DeC.2009 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王丽萍,李英民,郑妮娜,刘立平,韩军,刘建伟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5) 摘要:为了揭示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薄弱环节,指出其在抗震设计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5?12汶川地震震害调查,针对吊脚式和错层式两种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的震害进行描述和分析,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启示.其主要震害特征表现为:(1)架空层形成柔弱底层而严重破坏;(2)采用长短不同柱将坡地架空,短柱易发生剪切破坏;(3)采用桩柱混合体系将坡地架空,桩基础易发生破坏;(4)错层处楼梯柱、楼梯板破坏严重;(5)陡坎边缘地带建筑物震害较重等. 关键词:山地建筑结构;汶川地震;震害调查;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30(2009)06—0822—05 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以上,很多城市依山而建,形成山地城市.近年来随着 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人居环境要 求的提高,在山地城市中利用自然环境并与山地地形相 适应的山地建筑越来越多.山地建筑结构是山地建筑[13 的结构形式,是指具有与地形相适应的山地建筑特有的图1山地建筑结构示意图 结构形式.与山地建筑类型相对应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吊 Fig.1Structuraldi。g。。。fbuildi。go。th。。10pe 脚式、错层式、掉层式等或由这些形式组合而成,如图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其结构形式具有先天的不规则性,现有结构不规则性控制方法并不适用于山地建筑结构,也就意味着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特殊问题.不幸的是,目前并没有相关设计规程或系统的理论对其设计做指导,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及震害调查资料.历次大地震的经验总结是推动建筑抗震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2.8].目前汶川地震房屋的震害调查主要是普通的框架结构房屋和砌体结构房屋等,山地建筑结构房屋的震害资料调查和文献相对较少.5?12汶川地震后,作者深入灾区调研,在都江堰市某小区发现新建的一批未投入使用的典型山地建筑大部分严重破坏,其中2栋建筑倒塌,需要引起重视和开展研究.本文将对这些典型的山地建筑震害进行描述和分析,给出若干建议和启示,为今后开展关于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特殊问题的研究提供宝贵的震害资料和分析例证. 1吊脚式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 吊脚式山地建筑结构房屋的特点是采用长短不同的柱(或桩)将坡地架空成平台后再在其上修建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架空部分一般不被利用.都江堰市某小区依山而建,特殊的地形条件使得部分房屋采用吊脚式结构形式,汶川地震后,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震害较为严重.其主要震害特征表现为:(1)架空层形成柔弱底层而严重破坏;(2)采用长短不同柱将坡地架空。短柱易发生剪切破坏;(3)架空层的上一层柱截面突然变小,薄弱层可能会由架空层转移到上一层,而发生破坏;(4)采用桩柱混合体系将坡地架空,一种情况是伸出地面的桩身顶部破坏严重,如图7所示,另外一种情况是只有桩基承台露出地面,架 收稿日期:2009—0l-20修改稿日期:2009—10—12 基金项目:重庆市建委资助项目(城科字2007第19号) 作者简介:王丽萍(1980一),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结构抗震研究.

汶川地震砌体结构震害

砌体结构震害 砌体结构墙体是主要承重构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砌体具有脆性性质,抗剪、抗拉和抗弯能力都很低,房屋的整体延性较差,因此抗震能力较差。凡未经合理抗震设计的砌体房屋,破坏均相当严重。8度到10度区均有倒塌。 房屋底部的地震剪力和竖向荷载均比上部大,底层常为薄弱层,底层墙体破坏重于上部。 房屋底部的地震剪力和竖向荷载均比上部大,底层常为薄弱层,底层墙体叠合塌落。(9度到10度区)

拐角处墙体缺乏构造柱和圈梁拉结,墙体外甩。 墙体缺乏圈梁拉结,纵 向墙体外甩楼板脱落。 拐角处墙体缺乏构造柱和圈梁拉结,墙体外甩。 在地震力反复作用下,与 地震力方向平行的墙体产生 斜裂缝,形成交叉裂缝。 砌体结构典型X形裂缝。

在地震力反复作用下,与地震力方向平行的墙体产生斜裂缝,形成交叉裂缝。这种在外纵墙的窗间墙上的裂缝是我们理论分析的依据。 更多房屋墙体斜裂缝出现在窗台墙。砌体抗震承载力验算,竖向压应力有利,窗台墙竖向压应力小,墙体破坏位置转移。 本次调查的砌体结构,交叉裂缝出现在窗间墙的占40%,交叉裂缝出现在窗台墙的占60%。 窗台墙承载力应做验算。 在墙肢顶点位移相同的情况下,剪切墙肢、弯剪墙肢、弯曲墙肢破坏状况。

门窗之间窄墙,抗侧刚度很小,不参与抵抗水平地震作用;门连窗墙肢加宽,有利于抗震。 绵竹市汉旺镇人民政府1985年建造的两栋五层办公楼,单面走廊砌体结构地震时坍塌,邻近两栋房屋仍然矗立。 绵竹市汉旺镇政府邻近两栋建筑,采用唐山地震后提出的外包构造柱、圈梁加固,未发生倒塌。证明了这一传统加固方法的有效性。 东汽技校一栋教学楼倒塌,加固后教学楼和邻近建筑,采用外包构造柱、圈梁加固未发生严重破坏。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反思 Reflections o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朱亚宁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20113327) 摘要:汶川地震灾害中,灾区各类房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害,不同的房屋结构有不同的地震反应,破坏程度也不同,本文将对各类结构的震害做简单的分析和反思。 Abstract: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disaster, the disaster areas of various kinds of houses appeared different degree of damage, different building structure seismic response, extent of damage also is different, this article will be to do simple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f all kinds of structural damage. 关键词: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单层工业厂房、框架—剪力墙结构、经验反思。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building earthquake damage, masonry structure, frame structure, single industrial factory building, frame - shear wall structure, experience, reflection. 引言 汶川地震是我国土木工程抗震能力的一次直接考验,也是我国抗震防灾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汶川地震中建筑结构的震害,反映了该地区建筑结构形式及抗震性能的优劣。本文将对汶川地震房屋震害进

初二年级汶川地震作文精选1:汶川大地震

初二年级汶川地震作文精选1:汶川大地震 初二年级汶川地震作文精选1: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全国人民都牢记的时刻。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一起8.0级的大地震。顷刻间,房屋倒成一片,人们泪流满面。顷刻间,恐慌、悲痛编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在全国人们的心头。 这场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就是这场地震,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的爱! 5.12日,虽然摧毁得了我们的家园,但是摧毁不了我们坚强的意志!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镜头:那是被困80个小时以后,解放军又成功解救出了一名女孩。另人震惊的是,这名女孩没有昏迷,也没有哭泣。她给了我们一抹灿烂的微笑!她说:“我没事!”尽管她的眼里还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尽管她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呵,女孩,你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是暴雨过后的一株小草。给人以温暖,给人一坚强! 5.12日,虽然扼杀得了我们的生命,但是扼杀不了我们心中的真情!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一名年轻的教师正在上课。当他感觉地震发生时,他没有先逃走,教室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呀!于是,他赶忙疏散学生。只剩下两个

孩子了,可,墙就要塌了!这位年轻的教师想也没想,把两个孩子紧抱在一起扑在地上。几十个小时过去了,救援队挖开了废墟。年轻的老师已经牺牲了。可两个孩子还在他的胸前,两个孩子还没死!可当人们试图将孩子从老师手中拉出来时,却怎么也拉不出来,没办法,尸体已经僵硬了。当医护人员说要把他的手锯掉的时候,在场的人都哭了……呵,老师!我不想感谢你,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老师的本能,我所能做的,只有鼓励那两个孩子坚强地活下去! 一点儿小爱心乘以13亿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大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四川灾区的人们,你们要坚强!中国人从不会在灾难面前倒下!从哪儿跌倒,我们就从哪儿爬起! 初二年级汶川地震作文精选2:感悟2008年汶川地震二零零八年在我们看来,不知应说是祸,还是应说是福呢? 还记得在五月十二号十四点二十八分,在汶川发生了一次8级的大地震,这次地震波及的范围很大,都江堰、绵竹市、卧龙等地区有三分之二的房屋倒塌,许多人被埋在了废墟之中。 汶川八级大地震惊动了世界,灾区人民的命运也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 不过这次的地震也让我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团结。 面对灾难,团结就是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个紧急时刻,全中国人和政府都伸出了双手去帮助他们,十万大军,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大家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温家宝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各国领导都给予了我国灾区最诚挚的问候... ...

512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表现及启示

512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表现及启示 罗开海,黄世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北京 100013)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汶川地震及震害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了此次地震建筑震害的典型特征,并简要分析了建筑破坏原因。根据震害原因的分析,总结了此次地震震害的经验与教训,对灾后恢复重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地震,建筑震害,破坏原因,恢复重建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s and Corresponding Lessons during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Luo Kaihai, Huang Shimin (Institute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Beijing :100013) Abstact: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sic instances of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 damages in brief. Secondly, this paper depicted the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damages during the earthquake in detail by photos, and analyzed the reasons of building damages briefly. According to the reason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is earthquake damages, presented some responding proposals for rebuilding after the earthquake. Keyword: earthquake, building damages, damage reason, rebuilding. 1.512汶川地震概况[1]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28:04,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的映秀镇(东经103.4°,北纬31.0°),震中烈度达11度。此次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上,是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向东南方向推挤并伴随顺时针剪切共同作用的结果。地震破裂面南段以逆冲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北段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该破裂面从震中汶川县开始破裂,并且破裂以3.1公里每秒的平均速度向北偏东49°方向传播,破裂长度约300km ,破裂过程总持续时间近120秒,地震的主要能量于前80秒内释放,最大错动量达9米,震源深度约为10.0km 。矩震级7.9,面波震级8.0。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截止到08 月02日08时,汶川地区共发生Ms4.0级 以上余震245次,其中Ms4.0~4.9级地震 208次,Ms5.0~5.9级地震30次,Ms6.0级 以上地震7次(不包括主震),最大余震震级 为Ms6.4,如图1所示为中国地震信息网 (https://www.doczj.com/doc/795795986.html,/sichuan/index080512 .htm)提供的此次地震余震(>4.0级)序 列分布图。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附近造 成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大范围造成破坏,其影响更是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是1949年以 来大陆地区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这次地震的震级特大、震源浅和烈度很高。 图1 汶川地震余震序列分布图

汶川地震简介 (2)

5·12汶川地震 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1秒(协调世界时5月12日06时28分04.1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0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最惨重的一次。震后中国政府宣布投入一万亿元人民币进行灾区重建,2012年初时任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宣布重建完成。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5·12汶川地震。 14时28分04.1秒(协调世界时5月12日06时28分04.1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0千米处。 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多个亚洲国家。北至北京,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泰国、台湾、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9年5月25日10时,共遇难69227人(实际应该为八万多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 汶川大地震是浅源地震,(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地震发生在60km以内的称为浅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km深度以上的范围内;而中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达到650km左右,并且形成一个倾斜的地震带——称为本尼奥夫带。把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在“血缘”上联系在一起的,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被称为“地球科学革命”的全球构造理论。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震源深度为10~20km,因此破坏性巨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