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政治教案 我国的国家制度

高三政治教案 我国的国家制度

高三政治教案 我国的国家制度
高三政治教案 我国的国家制度

[科目] 政治

[标题] 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

[关键词] 重点难点剖析

[内容]

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

二、重点难点剖析

(一)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对这一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其一,从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的关系来说,国家机构的性质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即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同时,国家性质又通过国家机构的活动表现出来。具体地说,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性质,讲的是阶级性问题,即国家的阶级性决定了国家机构的阶级性,超阶级的国家机构是不存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性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就决定了其全部国家机构都是资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这也就决定了其全部国家机构都是为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同时,国家机构的活动又反映了国家性质。因为,国家是实体,除了军队、警察、监狱、法庭外,还有一套完整的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也就是说,国家机构是国家的主要标志,国家机构的活动是国家行使权力、实行统治的表现。

其二,从国家机构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来看,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即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根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一,国家机构的职权是和国家职能相一致的,国家机构是为执行国家职能,实行阶级统治而建立的,因此,国家机构的职权是由国家职能决定的,是国家职能的体现。也就是说,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执行者、承担者,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例如,资本主义国家设置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等,目的就是实现其镇压人民反抗,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进行思想控制,管理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对内职能,及保卫本国主权不受别国侵犯,掠夺和侵略别国的对外职能。其二,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是应国家职能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就是说,伴随着国家职能的变化,国家机构相应地加以调整。其三,国家机构的设置除了直接由国家职能决定外,还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我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双重体制,“两个牌子,一套人马”,既是国家的一个军事机构,表明军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表明军队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种双重体制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思考深化]不同性质的国家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的异同点?

(二)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决定的。对其三个原则的理解,可以在弄清其基本含义和作用的基础上,再作深入理解。

关于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集中必须以民主为基础,才能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民主又不是无政府主义的,必须以集中为保障,才能集中统一人民意志,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关于对人民负责原则。它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要注意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国绝大多数干部是能自觉遵守这一原则,甘为人民的公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是,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行贿受贿的腐败分子,崇尚浮夸、弄虚作假、不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腐败干部仍然存在,他们给党和国家的声誉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关于依法治国原则。治国之道,在于法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法治国包含的丰富内容中,要侧重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特别是在逐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家机关必须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才能使国家机关真正成为维护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的机关。具体来说,在理解依法治国原则时,要注意三点:其一,关于依法治国含义的界定,应深入认识到,依法治国依照的法是指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它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主人翁的地位。并且应认识到依法治国的

实质是崇尚法律权威,认为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意志,依法治国的目的说到底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其二,依法治国对各个国家机关系统的要求,总的说就是严格依法办事,反对各种知法犯法行为。不能认为只有司法机关才是执法机关,实际上,国家机关都是执法机关,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国家机关职权不同,依法办事的内容也是有所不同的。其三,实现依法治国,还必须加强法律监督工作和普法宣传工作。完善法律监督体制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国家机关严格依法办事的必要条件,没有有力监督,权力就会被滥用。

普法讲的是依法治国和每个公民的关系。依法治国本身就包含了对公民法律意识的要求。加强法律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思考深化]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三原则的统一性?

(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关于这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从原因看,在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每个公民事实上不可能都能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因此,宪法赋予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就可以通过选举,选出自己满意和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将自己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让渡给这些代表。由于我国宪法有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是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内容就包括:①公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人民代表。②公民有被选举为人民代表的权利。③公民可依照法定程序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人民代表。所以,这是公民极为庄严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

其次,要简要弄清被选举人的法律资格和应具备的素质。

其三,还要了解人民代表与选民的关系。一方面,人民代表是选民选举产生的,因此,代表一定要与选民联系,向人民负责。另一方面,人民代表还要接受选民的监督。总之,我国人民代表与选民的关系,与资本主义中议员与选民的关系有本质的区别。

[思考深化]从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与人民当家作主的一致性看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四)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性原则。

理解这一知识点,应先了解权利和义务本身的基本含义。所谓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权益,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所谓义务,是指公民依法应当履行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作出一定的行为。对二者关系,特别是二者相统一的关系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首先,从法律关系上讲,二者是同时产生的,是相对应的一对范畴。没有权利也就没有义务,反之亦同。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都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其次,从法律关系主体来说,一方面,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既没有脱离义务而单独存在的权利,也没有可以摒弃权利而单独履行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定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不存在只享有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公民。另一方面,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也就是说,公民享受权利需要条件,这个条件的实现需要依靠履行义务来创造,否则,权利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公民能够享受什么权利,就是根据公民所尽的义务确定的;同样,公民的义务,也是根据他所享受的权利确定的。其三,从我国来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即是自觉地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尽自己的义务。随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为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提供和创造了物质条件。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必须用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既要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在行使权利时,要同时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和尊重他人权利的义务。

[思考深化]在我国,按劳取酬,体现的仅仅是公民的权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