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平湾临港经济区起步区总体规划

太平湾临港经济区起步区总体规划

太平湾临港经济区起步区总体规划
太平湾临港经济区起步区总体规划

太平湾临港经济区起步区总体规划

(2015-2025)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016年7月

1总论

1.1项目背景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辽宁沿海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强力引擎,国家整体开放、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提出“一核、一轴、两翼”空间总体布局明确了大连在沿海经济带中的核心地位及龙头作用。

《大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委发[2012]25号),明确了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的总体定位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新型临港经济区、大连渤海城市组团可承载百万人口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合港和大连港优化港口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2013年4月,大连市规委会审定并原则同意了《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包括瓦房店永宁镇、土城乡242平方公里陆域面积,及近海1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提出2030年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成为50万人口规模的临港新城,至远景成为大连渤海城市组团可承载百万人口的现代化港口城市。产业定位为“构建以临港装备制造、港航服务等临港产业为核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临港加工业和旅游业为补充的五大产业集群”。太平湾临港经济区建设工作启动,为了有效指导和合理安排先期启动的建设项目和工作,落实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规划理念,编制了《太平湾临港经济区起步区总体规划(2015-2025)》,起步区为太平湾临港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区,位于太平湾临港经济区中部,陆域西部沿海,占地面积10.18平方公里,依托太平湾及大连市的港口优势,发展临港产业,通过产业区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

1.2评价原则及依据(略)

1.3评价范围及时段

起步区为太平湾沿海区域,规划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本评价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规划区范围并沿边界向周边扩展2千米范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紧邻的苏宁河作为评价范围;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资源调查范围均为规划用地范围。

现状评价时限:2013年;规划评价期限:规划期2015年-2025年作为评价年限。

1.4环境功能区及评价标准

根据大连市环境功能区划,规划区处于大连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二类区,地下水为Ⅲ类功能区,环境噪声无功能区划,规划区外围有永宁河为大连市地面水环境Ⅲ类功能区,根据《大连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规划区相邻海域为二类环境功能区。

1、环境质量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TJ36-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6)《海洋生物质量标准》(GB18421-2001);

(7)《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10)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 350-2007)。

2、污染物排放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储油库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20950-20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加油站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20952-2007)。

(6)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

(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8)中华人民共和国《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9)《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1)《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GB18486-200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1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14)《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

(1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16)《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5085-2007)。

3、其他

(1)《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3-2006)。

(2)《综合类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274-2009)及修改方案。

(3)《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1.5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1)根据规划区现状环境,筛选和识别所在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规划区发展的环境、资源因素。

(2)根据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起步区规划,分析其开发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规划布局的合理性,以及与上层规划和周边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并对规划相关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反馈意见。

(3)宏观分析预测与评价开发活动对区内外大气、水、噪声、固废、生态等环境的影响,包括其直接的、间接的、累积的影响,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影响减缓措施及完善方案。

(4)调查规划区环境质量现状,从总体角度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提出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提出规划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计划。

(5)对扩区总体规划的布局、结构、规模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内容提出具体的调整建议;提出减缓不利环境影响和区域生态保护的对策措施;制定区域工业项目的环境准入条件、清洁生产要求,提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对下一层次的规划、近期的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实施的跟踪评价提出具体的环评意见和工作要求。

1.6环境保护目标

规划范围内无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疗养院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和水源地,确定本项目污染控制目标为:

(1)控制废气及噪声污染,确保周边敏感目标处环境空气质量及声环境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

(2)控制废水排放,保护周围的水环境和土壤环境。

(3)保护和改善规划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表1.7-1 环境保护目标表

2规划方案概述

2.1区位特征

太平湾临港经济区位于大连市域西北端,沈大城市带及辽宁沿海经济带中间位置,北距沈阳238公里、鲅鱼圈38公里,南距大连中心城区132公里、普湾新区67公里、长兴岛57公里、瓦房店城区38公里。周边有鲅鱼圈经济技术开发区、龙门旅游度假区、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等经济先导区,这为规划区发展临港经济、现代物流及旅游等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区域基础。

2.2规划范围及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太平湾临港经济区起步区,即临港产业区,总面积约10.18平方公里。本次规划期限为2015年—2025年。

2.3战略目标与定位

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港产业,实现区域对接,全域统筹发展,培育产业集群,生态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资源与区位优势,抓住太平湾港口建设战略机遇,以高效、协调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临港产业带动区域发展,走好太平湾经济区全面发展第一步,将起步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智能、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滨海产业区。

以粮食加工、新型建材为产业发展核心,引领大连太平湾地区港城一体经济建设。是太平湾临港经济区建设的先行和示范,是大连市北部复合型临港经济区的起点。

2.4用地布局规划

起步区规划建设用地约10.18平方公里。根据规划区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城市用地各项指标,用地规模明细见表 2.4-1。

(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53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0.3%,解决起步区行政办公需求。其余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结合永宁、土城生活配套区建设逐步解决。

(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2025年,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63.6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8%。主要承担商务办公、商业零售、金融、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服务于整个起步区,形成辐射起步区的区级商贸中心。

(3)工业用地

至2025年,规划工业用地393.07公顷,物流仓储用地122.61公顷,产业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63.2%。发展临港加工产业,其中重点发展粮食加工、建材加工,同时引进与主导产业配套的新材料、循环经济、咨询服务等。

(4)绿地及水域系统

至2025年,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114.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8%。重点建设邢家公园,规模约50公顷;主要道路防护绿地,宽度不小于50米;附属绿地产业区不低于30%,公共设施用地不低于20%。屋顶绿化可按60%的比例计入。

(5)发展备用地

至2025年,发展备用地面积199.02公顷,根据起步区主导产业及附属产业发展状况确定。

2.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建立由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的,功能完善、等级结构合理、运行高效、内外衔接有序的道路网络系统。

1、主干路(对外出口路)

(1)新滨海路:在工业区东南侧穿过,西南接西杨将军石、东北接土城太平城镇区,作为港口、工业区主干道,红线控制宽度50米;

(2)永宁大街:向西北连接产业区与港口、向东南通沈海高速鞠屯出入口,红线控制宽度70米,是规划区的景观、形象大道。

2、次干路

次干路是起步区内部的主要道路,为主干路的集散系统,承担各交通分区内的交通性和集散性道路功能,设计车速为40~50公里/小时,一般按双向4条机动车道规划,道路红线控制宽度30~45米,断面形式宜采用两块板或三块板,非机动车流量大的道路或路段按三块板控制。

3、支路

支路主要满足功能片区内部交通与干路网的联系,是主次干路衔接的集散路,设计车速为30~40公里/小时,一般按双向2条机动车道规划,红线控制宽度20~30米,断面形式以一块板为主。

倡导绿色交通出行,构建多方式、多层次、优质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合理布设公交站点,中心区内站距为500~800米,外围区站距为800~1000米,采用的公交场站用地标准约180~220平方米/标台。公交车辆发展规模标准为万人

公交车拥有量8~10标台。起步区公共停车场用地按人均0.8平方米计算,加油加气站以中小型为主,服务半径按0.9~1.2公里控制,完善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系统,实现机动车与步行及自行车系统的有效分离。

2.6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6.1给水工程

(1)建设分质供水系统,实施分质供水。规划供水普及率达100%。

(2)预计平均日总需水量约2.3万立方米/日,其中,自来水需水量1.5万立方米/日,再生水0.8万立方米/日。

(3)规划水源由常规水源和非常规水源组成,即市政供水和再生水。

(4)市政供水水源来自永宁净水厂,该水厂已通过立项批复,近期开始建设,设计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 一期规模为5万立方米/日。

(5)再生水源来自永宁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的再生水系统,供水能力 4.0万立方米/日。

(6)管网系统:市政自来水系统为生活和消防合并供水系统。规划沿道路布设环状市政自来水供水管网。平行市政自来水管道布设再生水管。

2.6.2排水工程

(1)规划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雨水排放系统建设以排水沟渠为主干的雨水排水系统。规划雨水管网与场地开发、道路建设同步敷设,形成完善的雨水排水系统,以保证区域建设的完整性、安全性。雨水主、次管网沿道路敷设。

(2)规划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3)预测总污水量为1.65万立方米/日,污水排至永宁和太平角污水处理厂。根据《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建设永宁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为15万吨/日,近期规模为5万吨/日;规划太平角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为8万吨/日,近期规模为4万吨/日。

(4)规划起步阶段各用地产生的污水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处理,近期规划建设地埋式污水处理站2座,建材加工区污水处理站规模2300立方米/日,粮

食加工区污水处理站,规模1000立方米/日,污水深度处理后由规划区内企事业单位及景观绿化回用,部分用于周边农林绿化,冬季、雨季难以回用时运送到大港集团农场利用。

(5)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一般地段取2-3年,重点地段、地势低洼地段、重要道路交叉口和立交桥等处取3-5年。建设雨水入渗系统、收集回用系统和调蓄系统等生态型雨水系统,提高雨水资源化利用率。

(6)规划根据地势坡向、道路竖向、用地布局,沿主、次道路建设以重力流为主、压力流为辅的主干污水收集系统。同步建设城市再生水管网系统。

2.6.3供电工程

(1)预测10千伏侧用电负荷约为11.0万千瓦,66千伏侧用电负荷约为9.3万千瓦。

(2)区域电源来自东北电网和大连地区电厂、核电站以及风电场。规划期内将完成红沿河核电站建设,可保证本规划区用电发展需要。

(3)规划区东侧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占地总面积2万平方米,总容量为3台180兆伏安变压器。新建66千伏变电站2座,占地面积2500-3500平方米,每座变电站容量构成为2台50兆伏安变压器。

2.6.4供热工程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利用比重,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建设集中供热热源,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以上。

(1)预计至远期,采暖热负荷约为300兆瓦,空调制冷负荷为70兆瓦,生产热负荷约为120吨/时。规划以水为供热介质的热源相互连通、互为备用。

(2)规划建设热电厂1座,规划占地面积23公顷,作为规划区的工业用汽和采暖热源。区域热电厂采用“背压机组+锅炉”联合运行规划方案,近期规模为:1台15MW高温高压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配套2台90t/h高温高压蒸汽锅炉。

随着区域建设和用热需求的增加,增加锅炉台数,远期热电厂达到总规模380MW的供热能力。

(3)规划热力站靠近热负荷中心,宜单独设置,每座热力站规模控制在10-15兆瓦左右,供热面积20-3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00-300平方米左右。

(4)规划根据热用户的需求建设供热网,供热主干管廊沿道路于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布设,尽可能不跨越或少跨越主干道和繁华地段。供热管网枝状布置、直埋敷设。

2.6.5燃气工程

(1)发展管道供气,提高供气水平,建立安全、可靠的燃气生产和消费体系。规划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

(2)规划预计天然气总用气量约0.7万标准立方米/日。

(3)规划气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补充。根据《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由沈大天然气长输干管于9#阀室引出支线至赵屯分输站,建设赵屯分输站至永宁门站高压管道,本规划区燃气由永宁门站引入。

2.6.6环卫工程

(1)规划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2)预计生活垃圾总量约为20吨/日。

(3)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站,服务半径小于800米,每座用地100平方米。生活垃圾送至瓦房店垃圾处理厂。

(4)规划按2-5座/平方公里的密度布设公共厕所。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设置废物箱。

2.7绿化及生态景观规划

至2025年,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113.2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9%。重点建设邢家公园,规模约44公顷。道路防护绿地:宽度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二号路单侧绿化带宽度不宜小于50米。规划按不同用地性质分别控制附属绿地比例。居住用地不低于30%,公共设施用地不低于20%。对于地面附属绿地有困难达到标准的,应通过屋顶绿化进行补偿。满足合理覆土深度(灌木不小于0.8米、乔木不小于1.5米)的屋顶绿化可按60%的比例计入附属绿地统计面积。

3区域现状分析

3.1区域环境现状

3.1.1自然环境概况

太平湾临港经济区位于大连市域西北端,沈大城市带及辽宁沿海经济带中间位置,北距沈阳241公里、鲅鱼圈41公里,南距大连中心城区129公里、普湾新区64公里、长兴岛54公里、瓦房店城区36公里。区域地势东高西低,属长白山山系,千山山脉向渤海延伸部分,典型性的山地丘陵地段,土质较为瘠薄。大地构造单元属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复州台陷,地震活动主要受辽东西部边缘北东向断裂带的复苏活动和东西向断裂复合控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规划区气候属于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0℃,最热月在7-8月,最冷月在1月。年均降水量400-650mm,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77%。

规划区内没有河流经过,规划区南侧紧邻永宁河,区域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构造裂隙水两类。大气降水为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低山丘陵区为补给区,山前扇群为径流区,谷地及河流为地下水排泄区。地表径流量及蒸发为主要排泄途径。

3.1.2社会发展概况

规划区位于永宁镇及土城乡。本规划范围内有姜家村560户1840人、盐厂

村东部约400户1200人、北营村一小部分约60户200人,总人口约3240人。区域内已经实施全面拆迁,预计年内搬迁完成。规划区内没有医院、学校等设施。

3.1.3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本次评价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委托谱尼测试集团进行监测,具体监测结果如下: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

由监测结果可见,本项目选址所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各项污染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规划区内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细菌总数、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指标均有超标发生,超标原因主要为各监测点位均为原村民生活区,生活污水入渗地下水造成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以及细菌总数等因子超标。

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永宁河总氮超Ⅴ类标准,其他因子均达到Ⅲ类标准。超标原因是永宁河上游来水八一水库总氮超Ⅴ类标准。

4、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各监测点各监测时段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功能区标准。

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土壤各监测因子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5618-1995)二类标准,监测结果均满足《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 350-2007)A 级标准,符合 A 级标准的土壤可适用于各类土地利用类型。

3.1.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本次规划范围面积为10.18km2,不涉及海域。规划区域位于大连市西北部,从生态功能上看,规划区域内无特殊及重要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根据调查,本规

划与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相邻,与八一水库相距约6.8km,与其他敏感区的距离均在10km以上。规划不涉及上述生态敏感目标,排放污染物不会进入这些敏感地区,不会造成影响。

3.2区域发展回顾评价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1018公顷,处于较为原始的农耕型村屯,其中村庄建设用地总计121公顷(姜家村65.5、盐场村53.4、北营村2.1),农林用地总计869公顷(农业用地778、林地58.7),水域为永宁河畔养殖水面及区内灌渠,总面积9公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总面积6公顷,荒地总面积13公顷。其中,869公顷农林用地中778公顷为耕地,没有基本农田,正在办理转建设用地手续。林地为58.7公顷,主要是位于规划区中部的永宁镇林场,永宁镇林场始建于1958年,有50多年的苗木培育史,主要培育的苗木品种为:雪松、广玉兰、香樟、红(白)玉兰、桂花、无患子、高杆女贞、樱花、紫薇、紫叶李、龙柏、棕榈、蜀桧、枫香、青朴、红榉、剑麻、栾树、麦冬、黄杨等百余十种绿化品种。除周边地区有少量杨树外,均为培育的幼林。

规划区内没有工业企业,仅有姜家村、盐场村一部分区域、北营村少部分区域在规划区内。目前该区域村庄正在全面动迁,到目前为止姜家村560户中仅剩30户未完成,盐场村647户中剩177户未完成、北营村914户中剩71户未完成,预计到年底前能完成全部拆迁工作,规划区开始建设之前,区域内将没有污染物排放。

供水设施:规划区现状供水水源主要为地下水,姜家村、盐场村建有乡村简易自来水,没有规模化供水设施。排水设施:规划区无排水设施,现状为无组织排水,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由永宁河以及多条自然河、沟汇聚区内雨、污水。没有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污水未经处理排入临近河沟。供热设施:规划区现状无集中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线,乡村居民使用炉具自行采暖。供电设施:规划区电网位于大连地区电网的北部,为瓦房店市电网一部分,属农电电网。利用永宁镇现有 66KV 永宁变电站,变压器容量2台16MVA。燃气设施:规划区现状气源为液化石油气,少量居民使用液化石油气,以灌装方式供气,无燃气管线。固废设施:规划区固废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道路清扫垃圾及商业垃圾。现状区内生活垃

圾排至深坑或河、海口附近。环卫设施比较缺乏。

3.3现状主要环境问题及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

从整体看,起步区基础配套设施薄弱,缺少为区域开发承上启下的过渡配套环节。根据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结果分析,目前规划区主要环境问题有:基础设施落后。供水能力不足;无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民及企业污水散排,对区域水环境及土壤环境影响较大;区域无集中的供热设施及配套管网体系;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就近填埋或散排,缺少监管。

从另一个角度,规划区已经实施全面拆迁,拆迁后区域内没有污染源、没有可利用设施,一张白纸规划蓝图。规划区建成后,污染物排放会显著增加,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容易带来众多的环境问题。

规划实施制约因素包括:(1)环境容量制约,(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3)社会资源制约因素及影响。

4环境影响分析

4.1环境影响识别

根据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规模、结构和布局等规划方案,基于规划区资源、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特征,从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噪声、固体废物、生态系统等几方面,初步分析规划方案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可能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及强度,在此基础上对规划方案实施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和筛选。具体影响因子和影响因素见表4.1-1。

4.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区域大气环境现状

根据大连市 2009-2012 年环境质量公报结合规划区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

析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可知,该区大气污染物中TSP、PM10、PM2.5、SO

2、NO

2

五项

污染因子,均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区域供热及污染物排放现状

从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来看,规划区长期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无集中供热设施,各家小型企业和居民冬季取暖使用手烧煤炉或小型燃煤锅炉,属于冬季煤烟型污染。由于规划区内姜家村、盐厂村、北营村已经开始全面动迁,规划区建设开始时,区域内将无污染物排放。

(3)预测结果

规划建设的热电厂最大负荷运行,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烟尘在最不利条件下大落地浓度距离为952米,最大落地浓度分别为0.02134mg/m3、0.04267mg/m3、0.008534mg/m3,均远低于相应标准限值。燃煤热电厂排放对环境监测点位的影响不会造成环境质量的超标。通过预测结果可知,规划的热电厂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通过污染源分析可知,本规划区的废气排放主要集中在产业园区内,根据类

比分析,这类废气排放高度较低,近距离影响相对较大,下风向随距离增加影响减小。正常工况下,在采取相应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的前提下,工业项目建设的可以满足达标排放,且大气污染物扩散不会造成所在区域及周边区域的空气环境功能质量的降低。本规划区重点是粮食加工、石材加工等行业,采用不同的工艺和不同的管理水平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很大,但通过园区化集中管理、提升自动化机械化水平、采用湿法加工工艺、安装抽尘等措施后完全能够达标排放。因此,从粮食加工和建材加工产业污染物治理技术来看,即使粉尘等污染物排放较大的石材加工等行业均有湿法作业等非常有效的控制排放措施,能够保证达标排放,不会对空气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影响。项目引进的技术先进性及规划区的良好管理能够保证工业生产废气的环境影响最小。

4.3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规划区排水主要依托上位规划《大连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总体规划(2012-2030)》中规划建设的永宁污水处理厂,短期内地埋式污水处理站能够满足即将入住企业排水需求。规划区的进一步发展,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将直接影响本规划区的发展。为此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由于永宁河没有环境容量,为此环评要求不能向环境水体排放污水,在规划的污水处理厂运行之前,不得超过污水处理站能接受的污水处理能力。

规划中提出的污水处理站选址位于两大产业区边缘,分别处理建材产业区与粮食加工区产生的污水,所在区域为工业用地,选址较合理。污水处理站的构筑物产生的恶臭对于周边有一定影响,因此污水处理站在建设时,应该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厂区四周种植高大乔木。远期规划区污水总量将增加,根据上位规划《太平湾临港经济区总体规划》,规划区周边建有两座污水处理厂,其中永宁污水处理厂一期规模5万吨/日,总规模10万吨/日,设计用于产业区及永宁镇污水处理,可以容纳本规划区增加的污水。

规划区主导产业为建材加工及粮食加工,规划中对用水还提出了0.8万吨再生水的使用,但永宁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的中水厂未建成之前,没有中水可用。

本规划区内,通过清洁生产工艺,建材加工废水回用,实现企业内部回用,实现节水生产及生产水的内部重复利用。而排入规划区两个污水处理站的3300

吨污水,通过污水处理站深度处理后,可大部分回用于生产,另一方面用于周边农林绿化,雨季和冬季通过大港集团农场利用。再生水总体利用方案如表4.3-1。

期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废水排入中水管网,实现整个区域废水“0”排放,对当地水环境没有影响。

4.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分析

根据《关于大连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方案的批复》(辽环发[2010]34 号),规划区内及周边10km范围内无地下水集中饮用水源地,地下水环境不敏感。

规划区城镇化建设可引起地下水补给的变化。不透水地面的增加,将减少地下水的降雨入渗补给。不透水地面的增加将减少雨水入渗至土壤的机会,减少对地下涵养水源的补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然降水、蒸发与土壤入渗三者之间的循环,成为地下水源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同时不透水地面还可导致地表径流系数的增加,由于失去了雨水向土壤下渗的机会,则将加大地表过水流量及流速,成为暴雨洪峰期内积洪的原因之一。

规划区发展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也有负面影响。居民区和商业区地下水普遍受无机物和有机物污染,废水排放管道渗漏、交通路盐的使用以及地下空间施工产生的废水、废浆和施工机械漏油等都可能影响地下水水质。工业“三废”是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可能导致土壤及地下水遭受有机物污染。

4.5环境噪声影响分析

根据预测,单台设备仅在采取厂房、围墙隔声措施的前提下,源强为75~95 dB(A)的设备,在距离声源约20m处可衰减达到55 dB(A)(《工业企业厂界环境

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夜间标准值);源强为100 dB(A)的设备,达到55 dB(A)需要60m的衰减距离;源强为110 dB(A)的设备,则需要100m的衰减距离。园区企业应对主要噪声设备进行合理布局,并采取有效的防噪措施,保证企业厂界噪声达标排放。

规划区建成后各种工业设备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工业企业应加强隔声、消声、减震等措施,在距离声敏感点较近的厂界种植绿化带,则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能降到最低;规划区建成后集聚区生活噪声低于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限值;交通道路应合理布局并结合绿化建设,保证道路两侧区域符合相应的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能有效地防止噪声污染。

4.6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规划是时候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建材废料、灰渣、粮食加工废物、热电厂灰渣、污水站污泥等一般固体废物以及区域工业发展原料及过程中用到的危险废物。

规划区生活垃圾经垃圾转运站,运至瓦房店市生活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置;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理;热源厂粉煤灰和灰渣外售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厂污泥建议近期卫生填埋,远期实施焚烧法。采取以上措施后,规划实施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较小。

4.7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区内没有基本农田,其中778公顷耕地全部转为建设用地,58.7公顷林地,其中永宁镇林场规划建设为邢家公园,土地性质转移手续正在进行当中。

规划实施过程中,平整土地直接破坏原有土地上的植被,导致区域内植被生物量降低。规划实施后,将建设公园等绿地,重建区域生态系统,规划区内植被生物量将恢复。规划区域内林地绿化由58.7公顷增加到114.1公顷。规划不会对这些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不会导致这些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

规划区的开发建设将重新构建区域生态系统,建设后大片农田被工业用地和

城市基础设施取代,由原来的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的单一生态系统转变为以城镇生态系统为主的复合生态系统。其主要生态功能是为工业生产服务,区域内部水、热气候的调节功能将有一定程度的减弱。规划区内林地、绿地、水域均具有较强的气候的调节功能,可一定程度上维护园区所在区域的生态效应。

4.8环境风险分析

规划区的行业主要有建材和粮食加工,风险较小,故本规划区主要风险源为规划区内的加油加气站。根据国内相同设施的情况调查及类比调查,规划区内的环境危险及有害因素主要为加油站、油品库的“跑、冒、漏”及火灾爆炸,天然气门、液化石油气灌瓶站泄漏及火灾爆炸。

5资源承载力及环境容量分析

5.1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通过叠图法,对本规划与大连市、瓦房店以及永宁镇、土城乡各规划土地利用功能划分情况对比分析,本规划区起步区在允许建设区内,土地资源承载力可以满足本规划起步区发展要求。

根据规划区生态适宜度评价结果,规划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总分为73.75,属“适宜”级,说明规划区的工业用地规划合理。

根据《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确定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建筑系数不得低于30%,依据该指标,有关规划拟发展产业方向建设用地容积率≥0.6。

5.2能源资源供给分析

规划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入区项目的增多,未来对能源需求量将逐步增加,

临港地区发展与改革报告

临港地区发展与改革报告 在滩涂建城,使单一港口变国际都市——随着“双特30条”政策颁布、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上海向东,经过10年的城市建设和产业集聚,总面积约315平方公里的临港地区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如同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描写的未来中国——“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未来临港什么样?早报记者走访众多官方人士、专家学者、临港创业者,走入这座夏季平均气温比上海中心城区低8℃的新型宜居之城,倾听他们讲述临港地区前所未有的天时、地利、人和,探访体验这里的区位、成本、体制和基础优势,发现未来的临港,将不只是像香港那样仅以港口贸易、零售贸易和金融服务业支撑,而是上海多产业共同发展的“产城合一”的国际化宜居新城。 双重利好推动临港全面升级 去年以来,上海东南角的临港地区突然间笼罩在“双特”、自贸试验区等多项政策的光环下,成为世人瞩目的中心。 2002年,上海在版图东南角划出约315平方公里的临港地区,由主城区、上海临港产业区组成,后者又包括主产业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综合区四大区域。 今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正式挂牌,包括临港地区约6平方公里的面积。临港一跃成为上海改革转型的“排头兵”。 这已不是临港首次获得“天时”。今年2月28日,上海宣布将在临港地区“建立特别机制和实施特殊政策”,被称为“双特30条”的实施细则同时公布,提出要“加快临港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强化产城融合”。 今年4月17日,《临港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强调临港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通过实施特殊体制、特殊政策,优先完善城市功能、优先鼓励创新创业,更加注重集聚高端制造业、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和强化产城融合,努力成为推动上海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集合多重“优待”,未来的临港地区将是什么样?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等多位专家学者分析,自贸试验区将给临港带来行政运行模式的巨变,不再只是单纯的港口功能,而将向国际航运中心迈进;同时,临港将承接自贸区的产业衍生功能,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金融航运等现代服务业,港口、城市、产业将获得全面发展,如同香港甚至伦敦、纽约。 港与城:自贸区推动港口都市化 2012年,上海对临港地区的开发建设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合并上海临港产业区管委会和南汇新城管委会,成立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委会,属于市政府派出机构、委托浦东新区管理。 在随后出台的“双特30条”中,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委会规划要“提供高效的行政服务”:管委会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审批时间最短、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服务最佳”。落户临港的产业项目,要在150个工作日内完成前期审批手续并开工建设。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对这一规划有了更明确的表述:“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说,上海建设自贸区中,改革的重要方向是终结审批制,逐步建立“以准入后监督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方式许可管理为辅”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这一政策立意又与“双特30条”不谋而合。 对此,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行政运行模式巨变、行政办事效率提高将成为未来临港的一大亮点,“可做可不做的审批将全没了,这是行政效率带来的改变”。 行政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服务优化,在孙立坚看来,这一政策对港口产业的深化和发展极为有利,无疑将使港口功能发挥到极致。 一方面,自贸区给港口产业带来的巨大的变化是,此前“先进口再出口”的模式将被摒弃,最终由港口外运的货物不是简单的来料加工,而是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在由创新和转型所带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 2011-10-13 18:12:05四川经济日报我要评论(0)【字体:大中小】 昨日,《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该详细规划范围包括白沙街道与沙坪镇所辖区域,面积95.6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47.6平方公里,长江岸线长度约22公里。规划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0—2015年,第二阶段为2010—2020年,第三阶段为2020年以后。四川经济日报记者严为远 附件一、《控规》简要介绍 目录 一、规划背景 (2) 1、规划背景及区位介绍 (2) 2、规划范围与期限 (2) 二、主要规划内容 (2) 1、发展目标 (2) 2、发展定位 (3) 3、规模预测 (4) 4、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4)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6)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0) 7、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珠联绿带 (10) 8、市政工程规划 (11) 9、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3) 10、防灾规划 (16) 11、建设容量分区控制引导 (18)

一、规划背景 1、规划背景及区位介绍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沿江发展带和川南经济区的重大部署,按照市委“东拓西进”发展战略要求,立足四川宜宾港建设,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尽快融入长江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增强我市区域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和实现我市“双百”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中共宜宾市委、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宜委发〔2009〕26号)精神,由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组织开展了《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临港经济开发区下辖白沙街道与沙坪镇,包含7个社区与26个村庄,总人口76654人。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范围包括白沙街道与沙坪镇所辖区域,面积约95.68平方公里(地形图实测数据),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47.40平方公里。长江岸线长度约22公里。 (2)规划期限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近期)为2010年~2015年, 第二阶段(中期)为2010年~2020年, 第三阶段(远期)为2020年以后。 其中至本次规划中期:在规划年限(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建设范围与《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相一致。 二、主要规划内容 1、发展目标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各种城市规划设计手段,确立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性

规划建设临港新城

规划建设临港新城,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审时度势,为实现经济跨越和城市持续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好临港新城,对于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对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对于上海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镇布局和功能布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临港新城以其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必将成为上海未来发展最有力的助推器。 临港新城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21世纪新型城市的特征,注重个性化和科学化的人文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功能上划分为主城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区五大城市片区。各片区分合有致,定位明确,结构科学。同时 ,还规划了泥城、书院、万祥、芦潮港四个城市社区。 临港新城产业发展目标为:以现代装备产业为主体的国家级现代制造业基地、以物流产业为核心的国际生产服务业枢纽和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城市生活服务业集聚区。形成集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研发服务、出口加工、教育培训、城市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临港新城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毗邻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以及第一个国家级保税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突出的区位优势以及开放的政策支持,辐射上海及整个长三角地区,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临港新城位于东海之滨、上海东南长江口与杭州湾交汇处、上海市版图的最前端,距上海市中心城区 75公里。

附:上海市区至上海临港新城管委会交通示意图

点击此处查看上海临港新城地图> 临港新城大事记——2008年

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德江视察临港新城产业区。 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率广东省党政代表团考察临港新城产业区。 3月29日,上海临港新城管委会、上海南汇区行政中心搬迁至位于滴水湖边的机关办公中心办公。 4月28日,中船临港海洋工程基地举行开工典礼,该项目是我国振兴装备制造业16个重点专项之一。项目总投资约32亿元。 5月22日,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上海中海洋山国际集装箱储运有限公司物流仓储项目在临港物流园区正式开工建设。 7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第4号令,公布对《上海市临港新城管理办法》的修改决定,增加临港物流园区奉贤分区15平方公里。 7月27日,上海电气临港重装备基地生产的首个核电站主设备——秦山核电站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60万千瓦蒸汽发生器,正式竣工发运往秦山核电站二期扩建工程。 8月30日,浦东铁路客车开行仪式在上海南站举行,从上海南站至上海临港新城芦潮港站的客运列车正式开通。 9月19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临港基地落成投产,自主品牌荣威550轿车正式问世。 11月5日,上海市政府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珠海签署协议,在临港产业区设立上海民用航空产业配套基地,首批启动航空发动机项目。

上海市未来规划将致某些区域房价暴跌,内环或成重灾区

上海市未来规划将致某些区域房价暴跌,内环或成重灾区 近日微信微博盛传上海市未来十年的重要规划。其中,迪斯尼,临港新城,前滩,新虹桥商务区等重要区域规划赫然在目。未来上海将投入巨资,对这些区域进行重点建设。上海的区域人口也将按照这些规划进行合理流动。大量人流将汇聚到这些重点规划区域。 相比之下,内环中环因为本已非常拥挤,所以人流可能被引导流出。这将导致内环中环房价暴跌。由于内环中环已经不再承担中心商业区办公区的任务。许多高收入群体也将逐渐离开中环以内。可以预见,未来上海中环以内的房子将被大量抛售,而重点规划区域的房价则可能暴涨。 对于现在打算买房子的人,尤其应该关注这些变化。中国是个城市规划建设有很大计划性的国家。买房置业,必须认真考虑政府的想法。 1,马桥森林体育城: 森林体育和总部基地、高端休闲区,规划范围在铁路闵吴线以北,闵行区界和沙港之间,有必要调整归并工业用地,合理布局农民动迁基地,大规模建设低密度住宅区和培训、研发综合基地。 2,上海化工区: 包括漕泾主区、柘林新市镇和奉贤、金山两区的配套园,注意与海湾大学城的协调和隔离 3,松江新城: 包括以大学城、泰晤士小镇、新城枢纽、行政文化景观区为四个节点的36平方公里新城区,和二期广富林、永丰高铁枢纽地区的后续开发,以及10平方公里旧城区的整顿;注重与东片的新桥总部园区和车墩镇松江保税区的协调,并逐渐调整石湖荡地区建设,以及预留24、25、26和1号线等轨道交通进一步实施的空间。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

4,罗店新市镇: 是宝山区沪太路发展轴的枢纽,以水乡古镇和北欧风情结合,发展特色杜市工业,保 护生态,疏散城市人口提供合理成本的居住,实现农民生活城市化,注重组团和传统 市街商业形态的结合,与轨道交通7号线及四条快速路紧密联系。 5,临港新城, 西起五尺沟和南汇区界,北起大治河,同时还包括奉贤四团联动基地和大小洋山港区,面积为340平方公里。他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战场,规划了自由港区、滴水湖主城区(包括文教、居住、文化休闲和商务功能)、装备产业园区、临港海洋产业区、老港地区的生态科技居住综合区、四团后方物流枢纽、万祥等四个镇级综合现代社区。规划了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廊道等为骨干的公交系统,以及 贯穿全城的生态体系,着力发展贸易、物流、会展和装备、汽车、环保、光电子、航空等制造业,也是上海今后发展先进制造业最主要的基地。他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大的 完全新建的城市,建设的规模达到了江浙地级市的主城区水平。滴水湖主城区按照还沪天际线和十个组团功能分区的要求,在21号线枢纽站、观海公园北侧的“上海之门”商务区和三个湖中心岛屿上布置全城的标志性建筑。老港地区建设标准看齐东滩生态城。 6,上海国际汽车城: 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远期68平方公里),是嘉定组合新城的专业副中心,也是区域交通枢纽区,与昆山花桥、青浦白鹤联动发展。在已有的大众汽车城的基础上,力图形成全国最主要的汽车研发、文化、贸易、展示基地。规划主要有德国风情新镇区、老镇区、制造区、研发区、黄渡居住区、商务联动区、北区枢纽区、赛车特色区、配套区和方泰、娄塘社区及配套产业区,以及望新后备区。曹安路南侧的商务区建设, 要注重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和天际线的保持,力争在开发品位上超过花桥商务城。 7,嘉定组合新城: 规划面积(除安亭外)250平方公里。主城区在老城区和菊园社区、嘉定工业区、马 陆镇区基础上,建设标志性建筑集聚的紫湖、远香湖主轴区和白银路、马陆、南门三个辅助地区中心,并在11号线基础上预留24、25、26号线实施空间,特别注重核心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达到超过江浙所有县级市中区的水准;南翔则规划建设总部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前言 一、区位 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和,南部是和,北部长江对岸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风312国道都经过市。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太湖位于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南部、北部、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注人长江。境有众多湖泊、河流与太湖连接;创造怡人风景,使成为众所周知的“威尼斯”。 工业园区第二、二区位于首期开发区东部,涉及跨塘、斜塘、维亭、胜浦四个乡(镇),西距怖中心约15公里,东距约万公里(用地现状见图1-1)。

二、背景 1992年底,在中新双方合作开发工业园区的构想下,展开选址工作1993年4月, 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首次呈报给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呈报给省人民政府。 这个概念规划,是工业园区第一、一、三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导。 1994年2月,由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审定厂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即第一区)的总体规划。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之后;于1994年6月里报正式成果给市人民政府。这个总体计划于1994年出获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1994年11月,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计划通过专家审定。这个详细规划于1994年12月获得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5月,展开工业园区第一区、第三区的总体规划,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裕廊环境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共同编制了结构规 划。 1995年6月初;总体规划的四个成员单位会同市及国际上参加专业规划的成员单位,在探讨确定了结构规划的基础上,展开了专业规划。 1995年6月底;在新加坡裕廊管理局,出裕廊环境工程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总体规划讨论会,综合协调各专业规划。经过多人论证,多方案比较,现形成总体规划报告。

《上海临港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提要

《上海临港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提要前言: 根据上海市政府于2004年1月批准并实施的《上海市临港新城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临港新城的发展定位明确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集装箱国际深水枢纽港和国际航空枢纽港发展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高度协调、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的综合型滨海新城和具有辅城地位的战略重点发展区域,并成为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重要产业基地之一。 为了满足临港新城工业园区重装备产业用地的需要,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根据临港新城总体规划要求,实施了临港新城重装备产业区围滩造地工程。工程圈围顺堤沿-2m (吴淞高程)线布设,顺堤长6896.9m,西侧堤长512.4m,东侧堤长312.0m,圈围成陆约3.01k ㎡(合4518亩),将为上海沪东重机、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大众汽车等一大批大型企业落户临港新城重装备产业区提供必需的土地资源。 与此同时,企业相应所需的码头岸线的规划建设也迫在眉睫。根据《上海港总体规划(2003~2020年)》(送审稿)芦潮港以西8.0 km作为港口岸线,重点拓展临港产业功能,配合临港新城和洋山港的建设,规划布置货运码头、公务码头、陆岛交通客运码头岸线。 为适应临港新城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对水上运输的要求,明确临港新城港区的发展方向,确定临港新城港区的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指导和规范临港新城港区岸线的利用和开发,充分发挥港区综合物流功能和临港新城产业功能,促进临港新城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上海中交水运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受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在有关方面的配合与支持下编制了《临港新城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港区建港条件的分析研究 该港区属强潮海域,水流急,含沙量高,浪大是港口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为此,对其自然条件、现状进行了详实调研分析,进行了潮位、潮流、泥沙、波浪现场观测,着重对海岸演变和潮流、泥沙及波浪对规划港区可能出现的影响进行了科学、合理地分析研究和评价,对规划港区建设5000吨级码头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一)、岸滩演变和海床稳定性分析 历史上南汇咀在长江丰富的泥沙供应下不断向海淤涨。历史时期兴建的海塘忠实地记录了南汇海岸变迁的历史过程。可见不同时期的淤涨速率是不同的,而且期间也曾有过停顿或冲刷

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本31-109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章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三章用地规划布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四章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五章地块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引导XX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落实、 深化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建设要求,促进XX工业 园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XX城乡规划法》(XX08年)特此编制《XX工业园 区总体规划(XX1XX-XXXX)》(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内容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则)和规划说明书 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 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XX城乡规划法》 2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 2011-10-13 18:12:05经济日报我要评论(0)【字体:大中小】 昨日,《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该详细规划围包括白沙街道与沙坪镇所辖区域,面积95.6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47.6平方公里,长江岸线长度约22公里。规划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0—2015年,第二阶段为2010—2020年,第三阶段为2020年以后。经济日报记者严为远 附件一、《控规》简要介绍 目录 一、规划背景 (2) 1、规划背景及区位介绍 (2) 2、规划围与期限 (2) 二、主要规划容 (2) 1、发展目标 (2) 2、发展定位 (3) 3、规模预测 (4) 4、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4)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6)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9) 7、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珠联绿带 (10) 8、市政工程规划 (11) 9、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3) 10、防灾规划 (16) 11、建设容量分区控制引导 (18)

一、规划背景 1、规划背景及区位介绍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沿江发展带和川南经济区的重大部署,按照市委“东拓西进”发展战略要求,立足港建设,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尽快融入长江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增强我市区域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形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和实现我市“双百”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宜委发〔2009〕26号)精神,由临港经济开发区组织开展了《临港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2、规划围与期限 (1)规划围 临港经济开发区下辖白沙街道与沙坪镇,包含7个社区与26个村庄,总人口76654人。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围包括白沙街道与沙坪镇所辖区域,面积约95.68平方公里(地形图实测数据),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47.40平方公里。长江岸线长度约22公里。 (2)规划期限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近期)为2010年~2015年, 第二阶段(中期)为2010年~2020年, 第三阶段(远期)为2020年以后。 其中至本次规划中期:在规划年限(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建设围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相一致。 二、主要规划容 1、发展目标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各种城市规划设计手段,确立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性

上海轨道交通2017-2025规划重点利好郊区板块分析

上海轨道交通2017-2025规划重点利好郊区板块分析

上海轨道交通2017-2025规划重点利好郊区板块分析 近十年来,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极大地带动了郊区板块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周边配套的成熟。我们通过选取临港新城、嘉定新城、松江新城、罗店以及浦江五个郊区板块开通地铁前后两年的成交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地铁在开通前一年之内或者后一年之内对郊区板块的住宅成交量提升显著。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5)》,到2025年上海将拥有轨交线路29条,总长约1050公里,成为中国所有城市中轨道交通里程数最长的城市之一。我们由此统计了预计2017-2025年上海轨道交通建成通车的线路(见下表),并分析每条线路重点利好的郊区板块(首次接通地铁的板块)。由下表可知,2017年底-2025年,轨道交通重点利好的板块有:青浦区沿线板块、曹路板块、南桥新城、华漕北部、吴淞片区、紫竹高新区、上海东站以及崇明等。 上海市轨道交通2017-2025规划重点利好郊区板块一览表紫竹高新区和上海东站因有多条轨道交通接入,再加上板块内有市级甚至国家级大型规划陆续实施与落地,所以从短中期发展前景来看,这两个板块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较大,本文将重点分析。01紫竹高新区未来规划接入该区域的地铁线路 目前仅地铁5号线东川路靠近紫竹板块,距离紫竹高新区直

线距离约3公里,距离较远,对板块带动作用不明显,另有地铁15号线在建和23号线规划中。 15号线:正在修建中,将设永德路站、紫竹高新区站,预计2020年通车。 23号线:正在规划中,预计将设华泾站、吴泾站、紫竹高新区站,预计2025年通车。 紫竹高新区 紫竹高新园区位于闵行滨江东段,享有先天的7公里滨江岸线资源。在上海市“十三五”规划中,紫竹科学园区被定位成南上海的科创走廊。园区在总体规划上借鉴世界先进发展创新创业园区的运行模式,合理分区、积极开放、广纳高素质人才,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园区。 至2016年末,紫竹高新区入驻外资企业181家,累计吸引投资总额60.87亿美元,合同引进外资31.08亿美元。园区内初步形成了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承载空间等创业生态体系链,已集聚了一批以“零号湾”为首的具有影响力的市级资质孵化加速机构。目前在孵项目总数达225个,在孵企业近200家,整体项目已融资可公开总额超过14600万元,产业类型包括智能硬件、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环保及新材料、大数据等四新经济产业。 房地产市场分析 吴泾板块紫竹科学园区坐落于吴泾板块内,另外板块内还有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书综述

《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清华大学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第1章总则 1.1 项目背景 大路工业园区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于2005年启动规划建设,2010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2010-2020年)》中重点推动建设的大路—托克托—清水河工业集中区。内蒙古环科园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大路区说明》(鄂府[2013]240号)和《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内发改产业字[2013]406号),于2012年12月编制完成《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环境保护厅组织的技术审查(内环字[2014]18号)。 2014年,园区管委会委托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取得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批复(鄂府发[2015]3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均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园区管委会委托清华大学承担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清华大学在资料分析研究、现场踏勘、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海2030年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住各区的各位可以对照着看精编版

上海2030年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住各区的各位可以对照着看 2030年的上海将给人们以惊喜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曾在1986、1999年编制过两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于本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和产业、民生等方面的促进是比较大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上海进入了世博会前后的新历史机遇期,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生息的载体,必然需要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配适新一轮的蓝图。据悉,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有关方面已经率先启动了针对2012-2030年中长期发展需求的城市规划,预计在世博会后的2010年底将形成综合成果;目前规划的概念性设想和初步成果,已经可以让我们先睹为快了。 全市将形成“一中两翼”、轴线强化的基本布局 目前上海所执行的1999版城市规划的布局理念体现了多层次的城市体系,即中心城——郊区新城(或中心城副中心)——新市镇(或中心城地区中心)——中心村(或中心城社区中心)所构成的四级配置。在规划的执行过程中,中心城以外环线内的680平方公里为限,没有考虑到行政管辖和上海滨江沿海的地理因素;在编制各个分区和社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经常局限于规划等级的能级限制,灵活性不强。在规划理念上,郊区各区县在建设新城和布局区域体系过程中一直放不开手脚,并有“以邻为壑”的倾向,例如,西部的青浦、嘉定区直面经济发达的苏

锡常区域,却一直未能规划出一个辐射长三角、服务这一区域企业商务功能的高能级区域,以往的规划理念限制了在中心城以外区域的建设强度;更兼江苏省在这一方面动作迅猛抢得先机,使得上海西部几个区与昆山、苏州等地的经济发展差距甚大。又比如,闵行区和松江区一直无法很好进行道路体系的对接,使得南新铁路环线成为上海城区向西发展的“暗闸”,产生了严重的衰减效应,以至于松江新城严重空心化。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原有规划过程中“大城市、小郊区”的计划经济思维残余所致。 上海市政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洪宣庆谈到,与上海相比,北京的城市布局体系就根据其东、南郊俯瞰华北平原,与天津和东北紧密联系的特点,规划了“城市产业发展带”;根据其西、北郊为燕山山脉和毗连蒙古高原的地理因素,着重强调了“生态保护带”的相关侧重。上海在2004年正式提出的“1966”城市体系,除了临港新城着重强调了其作为深水港新城的重要性外,其余区域的规划要求过分均质化,没有把上海作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大城市的特点考虑充分。 新一轮规划的特点,就是将上海西部区域整合成一个以虹桥枢纽和崧泽大道为支点,以沪宁、沪杭发展轴为骨架的“西部城市发展带”,凸现“大门向西开”,把上海的“大堂”前推到紧靠苏浙边界,并与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等均能合理快捷衔接的地域,实施三产先导的发展战略;把上海东部滨江沿海区域整合为一个“生态产业带”,以国际空港和深水港为支点,以多种先进制造业为归依,并根据浦东区域的特点严格规定

产业发展视角下的临港工业区规划

港口是陆地经济和海洋经济的交汇点, 其区位优势和资源吸引着现代工业不断向临港地区集聚。由于国际分工的纵深发展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生产力布局,使得临港地区正逐渐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成为带动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在此背景下,临港地区的工业发展成为各地区的发展重点和热点。 目前,我国临港工业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从环渤海地区的大连长兴岛工业区、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天津临港工业区到长三角的上海临港工业区、舟山临港工业区再到珠三角的广州南沙工业区、珠海临港工业区、汕头临港工业区乃至北部湾地区的钦州港工业区、北海工业区、防城港企沙工业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各地均从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出发布局发展临港工业。如何保障密集布 局的临港工业区的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研究支撑与科学的规划编制是关键。笔者结合钦州港工业区的规划编制,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对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和岸线利用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提出与临港工业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规划编制思路与要点,为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发展临港经济,进而带动和促进临 产业发展视角下的临港工业区规划 ———以钦州港工业区为例 徐龙 何冰 图1 港口经济产业分类示意图

港地区乃至区域快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建议。 一、把握临港特征,构筑临港产业体系 临港工业是指依托港口,以企业集群、成片开发为基础,以重化工工业为主体,以大型化和大进大出为典型特征的高投入、大运量、大产出的产业组织体系,是工业化加速期典型的经济组织形态。 临港经济正逐步成为我国港口城市发展的新亮点,国内港口城市纷纷把港口和临港经济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港口经济分为港口直接产业、港口关联产业、港口依存产业和港口派生产业(见图1)。港口依存产业中的临港重化工业经济总量大,是港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部分产业往往是临港经济中重点选择的内容。 产业集群是由一些相互关联的生产企业和服务机构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降低原材料采购中的时间和费用,缩 短上下游企业间的距离,还可以产生品牌和广告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以及外部经济效益,最终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环境和降低投资成本。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我国重化工业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移的大趋势,是发展临港经济的主要途径。 根据对钦州整体经济发展的把握,判断钦州经济发展阶段为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2006年,工业区工业增加值达17.74亿元,占全市的7.2%。随着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金桂林浆纸等重大项目落户、投产,钦州港工业区初步成为大型石化、能源、林浆纸等产业的聚集区。同时,依据《广西沿海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南北钦防产业导向和产业布局研究报告》等已有研究和战略决策,进一步明确了广西沿海三市的产业分工与协调发展方向(见表1)。 确定钦州港工业区重点发展石油和化工、能源工业、造纸、粮油加工、冶金、修造船六大主导产业。同时,根据港口经济产业门类,加快发展港口直接和关联的装卸、物流产业,港口派生 产业集群钦州防城港北海 石油和化工产业集群炼油、石油化工、煤化工(进口煤炭)、磷化工、下游加工下游加工液化天然气、下游加工冶金产业集群特种钢、有色冶金炼钢 林浆纸产业集群制浆、造纸、深加工制浆、造纸、深加工电力能源工业集群火电火电、核电火电 粮油食品产业集群粮油加工粮油加工 船舶修造业船舶修造船舶修造船舶修造 表1广西沿海三市临港工业发展方向一览表 表2不同工业门类对码头岸线需求程度 产业名称 岸线需求(码头吨位) 业主码头需求10万吨以上1万吨~10万吨1万吨以下 1石油和化工★★★★2船舶造修产业★★★3机械装备制造业★☆4特钢精深加工★★ 备注:★★非常需要★很需要☆一般需要

上海临港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提要样本

《上海临港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提要 前言: 根据上海市政府于 1月批准并实施的《上海市临港新城总体规划( -2020年) 》, 临港新城的发展定位明确为: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集装箱国际深水枢纽港和国际航空枢纽港发展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高度协调、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的综合型滨海新城和具有辅城地位的战略重点发展区域, 并成为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重要产业基地之一。 为了满足临港新城工业园区重装备产业用地的需要,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 集团) 有限公司根据临港新城总体规划要求, 实施了临港新城重装备产业区围滩造地工程。工程圈围顺堤沿-2m( 吴淞高程) 线布设, 顺堤长6896.9m, 西侧堤长512.4m, 东侧堤长312.0m, 圈围成陆约3.01k㎡( 合4518亩) , 将为上海沪东重机、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大众汽车等一大批大型企业落户临港新城重装备产业区提供必须的土地资源。 与此同时, 企业相应所需的码头岸线的规划建设也迫在眉睫。根据《上海港总体规划( ~2020年) 》( 送审稿) 芦潮港以西8.0 km作为港口岸线, 重点拓展临港产业功能, 配合临港新城和洋山港的建设, 规划布置货运码头、公务码头、陆岛交通客运码头岸线。 为适应临港新城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对水上运输的要求, 明确临港新城港区的发展方向, 确定临港新城港区的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 指导和规范临港新城港区岸线的利用和开发, 充分发挥港区综合物流功能和临港新城产业功能, 促进临港新城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 上海中交水运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受上海临港经济发展( 集团) 有限公司的委托, 在有关方面的配合与支持下编制了《临港新城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港区建港条件的分析研究 该港区属强潮海域, 水流急, 含沙量高, 浪大是港口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年)》环 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第 1 章总则 1.1 项目背景 大路工业园区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于年启动规划建设,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年)》中重点推动建设的大路—托克托—清水河工业集中区。内蒙古环科园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市总体规划(年)—大路区说明》(鄂府[]号)和《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内发改产业字[]号),于年月编制完成《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环境保护厅组织的技术审查(内环字[]号)。 年,园区管委会委托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年)》,取得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批复(鄂府发[]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均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园区管委会委托清华大学承担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清华大学在资料分析研究、现场踏勘、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2.1 指导思想 按照“合理布局、统一监管、总量控制、集中治理”的原则,本次研究重点关注规划分析、园区开发回顾及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等内容。

贵港市覃塘区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2035)

贵港市覃塘区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 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 2018年10月15日,贵港市环境保护局在贵港市主持召开贵港市覃塘区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以下简称“报告书”)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贵港市环境保护局、发改委、工信委、住建委、国土局、水利局、林业局、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覃塘区经贸局、覃塘区建设局、覃塘区环保局、及规划组织编制单位覃塘区工业园区管委会、环评单位广西博环环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和5位特邀专家,审查小组由有关部门和特邀专家共10人组成(名单附后)。会上,审查小组听取了规划方案编制单位对《贵港市覃塘区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以下简称“规划”)的介绍及规划环评单位对“报告书”主要内容的汇报,与会人员经过充分讨论,形成审查意见如下: 一、报告书有关规划概述 覃塘区产业园前身是广西贵港(台湾)产业园,成立于2009年9月,属自治区重点推进园区。2011年5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准确认为广西壮族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桂经园区函〔2011〕313 号),园区分为一主四副即石卡临江产业园(主园区)、覃塘林产品加工区、大岭工业园、甘化园区、黄练工业集中区。2010年贵港市环境保护局出具《广西贵港(台湾)产业园总体规划(2009-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贵环管〔2010〕139号),同年贵港市人民政府同意批复广西贵港(台湾)产业园总体规划(2009-2030年)(贵政函〔2010〕176号)。 根据《中共贵港市委办公室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理顺城区产业园区管理体制的意见》(贵办发〔2014〕24号),将石卡临江产业园、大岭工业园划归为贵港市产业园区管辖,覃塘区产业园管辖覃塘林产品加工区(现更名为“贵港市覃塘林业生态循环经济(核心)示范区”)、甘化园区、黄练工业集中区。2016年贵港市人民政府同意贵港(台湾)产业园更名为贵港覃塘产业园(贵政函〔2016〕118号)。 经版图变化、名称变更后,贵港市覃塘区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园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1、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7-2025年,远期为2026-2035年。 2、规划范围 贵港市覃塘区产业园区规划区控制范围为41.65km2,建设用地面积为37.39km2。 贵港市覃塘区产业园区由一园四区组成,分别为综合产业中心区(综合产业中心区)、三个副园区(东龙片区、黄练工业集中区、凤凰林场片区)。 (1)综合产业中心区位于覃塘城区东南部。规划控制范围为32.54km2,建设用地面积为28.35km2。 (2)黄练工业集中区距覃塘城区约5公里,324国道东西向穿越园区,规划控制范围为2.32km2,建设用地面积为2.26km2。 (3)东龙片区位于覃塘区东龙镇镇区西北部,规划控制范围为2.52km2,建设用地面积为2.52km2。 (4)凤凰林场片区位于覃塘区凤凰林场内,规划控制范围为 4.27km2,建设用地面积为4.26km2。 3、产业发展定位 贵港市覃塘区产业园区依托优越的农林资源和交通区位、雄厚的建材工业及甘化工基础和地处高速增长的消费市场,充分利用相关政策优势,通过搭建完善的空间、服务及政策平台,承接沿海产业、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转移,建设华南大型水泥建材基地、农林产品加工基地,广西区内甘蔗化工综合产业基地,水泥工业与林产品行业研发中心,最终成为西江沿江地区现代化临港生态工业产业基地和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规划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二O一八年七月

1 规划背景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以下简称“临港工业园区”或“园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场镇周边,处于川、渝、黔三省市结合部,濒临长江黄金水道,拥有丰富的港口码头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2007年,园区发展规划由四川省发改委批复,同年,园区规划环评通过了原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的审查(川环建函[2008]104号)。2009年,园区被列入全省50个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之一。2018年2月,园区作为省级开发区被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取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原规划面积为19.85平方公里,原规划的园区产业定位主要为“化工、物流、机械、轻工”。该园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成区面积已提高至约7.4平方公里。园区目前最大的企业为天华股份(前身是四川天然气化工厂),其余重点企业包括金田纸业、议中管业、三木化工等,涉及的产业类型为化工、轻工、机械、医药等。 2014年,泸州市为融入长江经济带,规划在市域的沿江五个区县建设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而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属于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的“两个核心区”之一,是承接全市化工产业转移和全市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是纳溪区泸天化、龙马潭区鑫福化工等中心城区化工企业整体搬迁的选址比选区域之一),可见,园区已逐渐成为全市化工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基于以上省、市、县产业布局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合江县人民政府拟调整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规划,并委托设计单位于2018年编制完成了《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新编制的园区规划在原规划基础上的调整主要包括规划范围、主导产业、经济目标、产业布局等四个方面,具体为:(1)规划范围微调。规划总体面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