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冰箱新产品设计开发流程管理【项目】

冰箱新产品设计开发流程管理【项目】

冰箱新产品设计开发流程管理【项目】
冰箱新产品设计开发流程管理【项目】

新产品设计开发控制流程

1 引言

为加强和规范浙江博克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新品开发方面相关管理制度。

2 范围

规范公司新产品从策划到投产流程,确保新产品开发进度、质量、成本满足规定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1新产品

稳定批量生产前的产品统一界定为新产品。

3.2 新产品策划

是指从搜集新产品策划基础信息到下达《新产品策划书》的系列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市场调研、新产品提案、策划方案设计、项目决策四个主要阶段及相应阶段的评审。《新产品策划书》包含的内容应满足作为项目设计输入的要求。

3.3 方案设计

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对结构系统、制冷系统、电气系统等进行定性设计;对主要设计参数进行计算和确定;绘制总图及关键零部件图;外观造型设计;目标材料成本及模具设备投资预算等经济分析;同时考虑环境影响,确定环保参数。

3.4 技术设计

以方案设计结果为依据,完成全部技术参数计算和确定,分析绘制全套图纸;编制生产技术工艺要求等技术文件、新增材料和工装模具明细表。

3.5 模具开发

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模具开发技术方案、模具招标、试模、模具制件确认、模具调拨和验收等。

3.6 试制

为了验证产品的结构、制冷、电气等性能是否满足策划要求,以及验证新增工装模具开发质量,而进行的5~10台样机的试制、测试验证及评价过程。

3.7 试产

指为了验证新产品的物料组织能力、生产工艺性、质量和工艺过程控制能力、操作指导书等是否满足批量生产要求,生产部门组织采购、质量、技术部门提供支持的30~50台小批量生产、测试及评审过程。

3.8 投产鉴定

指新产品经过试制、试产及其评审,且相关问题得到整改后,项目组组织相关部门对产品的外观、结构、性能、生产工艺性、物料组织、成本、标准化、技术文件完整性、质量过程控制能力以及是否进行首批产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过程以及本次研制工作的总结。

3.9首批产

指产品投产鉴定通过后,由销售部门下达100台首批产生产计划,生产部提前七天安排排产,同时,通知物资部、质量部做好首批产的支持准备工作。首批产全部完成后,由生产部牵头对首批产情况进行总结,落实不符合项整改责任人,并跟进整改完成情况安排是否进入稳定生产。

4 职责

4.1 营销公司(产品策划部门):负责产品链的规划,编制《年度销售计划》、《新产品策划书》(含内外观工艺精度要求)。

4.1.2 负责组织产品外观造型评审;负责及时提供外观造型、手板模型样机或效果图。4.1.3 当策划变更时,组织研发、财务等部门评审,并下发《策划变更通知》。

4.1.4 负责新产品的目标材料成本核算、工装模具投入预算等。

4.2 品质部:

4.2.1 测试验证模块是新品验证的责任主体,负责测试方案的制定、试制和试产阶段样机的测试。是对新品开发中老问题的提出者,对新品样机测试的进度负责。

4.2.2 测试验证模块参加方案设计评审、技术设计评审、试制和试产评审和投产鉴定会。

4.3 技术开发部:

4.3.1 负责确定新产品开发计划和项目组组建,提供新产品开发相关资源;

4.3.2 参与每个项目的策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试制、试产、投产鉴定等阶段的评审工作;

4.3.3 对本部门新产品开发进度、成本、质量、标准化实施提供指导意见。

4.3.4 负责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工作,包括对新品开发的进度、成本、品质(各类技术文件的编制、归档)的监控和考核;

4.3.5 负责对新品开发的标准化进行指导和评审;

4.3.6 负责产品的认证推进工作;

4.3.7 负责在新品开发项目推进过程中协调开发资源、研发人员的配置,推进新品开发。

4.3.8 负责组织方案设计、技术设计,确保设计输出的顺利完成;

4.3.9 负责跟进模具开发过程,对技术要点要求和改模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指导负责;

4.3.10 负责样机试制阶段的整个过程;

4.3.11 负责认证样机的组织工作,包括认证流程启动、样机准备、关键零部件清单;

4.3.12 负责样机试产阶段的跟进和不符合项的整改工作;

4.3.13 负责新品物料的确认和封样;

4.3.14 组织新品投产鉴定。

4.3.15 负责协调新品开发过程中各工厂的内部工作、资源协调;

4.3.16 负责参与新品的方案设计评审和技术设计评审,对新品的工艺、设备信息进行评审;

4.3.17 负责参与新品试制,包括试制计划的协调,上线试制的跟进和问题收集反馈工艺问

题;

4.3.18 负责新品开发的工艺工作,包括新品零部件和物料消耗定额、新品工装、工艺卡片(专业工艺、装配工艺)的制作;

4.3.19 负责组织新品试产,包括试产前的计划安排、资源协调组织、上线生产跟进和试产后的小结、不符合项输出等并组织召开试产总结会;

4.3.20 负责新品试产和批产工艺的制定;

4.3.21 参与新品投产鉴定会,对新品的工艺性部分不符合项整改进行确认和评审。

4.4品质部

4.4.1 负责试制、试产阶段生产过程质量问题的收集。

4.4.2 参与试产评审和投产鉴定。

4.5 采购部

4.5.1 负责模具供应商、制件供应商的引进、优化等管理;

4.5.2 负责新产品模具、外协件开发的招标(或选型选点);

4.5.3 负责组织新产品模具开发技术交流、试模、模具调拨、制件封样、模具验收和模具移交等工作和跟进,对模具开发进度和质量负责。

4.5.4 负责新增物料的封样组织,对封样进度负责;负责试制、试产、首批产的外协外购件的物料组织,对物料的及时性和图纸符和性负责。

4.6 财务部

财务部负责策划阶段材料成本、工装摸具投入、销售价格、产品利润等方面的经济分析和财务立项审批;参与项目开发各阶段的成本、投资监控和经济评价。

cheng

5 管理程序

5.1 设计开发主流程

cheng

注:各项目应根据具体的项目的性质、难度和订单的大小等因素合理简化开发流程,缩

cheng 短开发周期。以《新产品开发计划书》为考核和审查依据。

注:外观造型全新产品,营销公司必须组织技术、品质、生产、采购、设备等部门进行评审,并形成评审记录。

5.3 开发过程策划和控制

5.3.1 开发过程策划

技术部应对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策划,形成《新产品开发计划书》,并按策划的结果对开发过程进行控制。《新产品开发计划书》内容包括:

1)产品的开发背景和主要开发内容;

2)项目的类别;

3)产品的主要功能要求、技术指标和质量目标;

4)项目的开发阶段,在开发活动中,必要的工作增减(包括测试验证项目的增减)进行说明;

5)确定每个开发阶段应进行的开发活动(包括开发任务、必要的评审、验证和确认工作);

6)明确不同开发阶段时间进度要求;

7)材料成本和模具投入控制要求;

5.3.2 开发过程控制

1)项目开发过程中应形成如下反馈、监控机制:

项目开发周汇报――技术部每周向总经理反馈项目开展情况;

2)项目变更管理

当项目的策划输入、技术设计方案、材料成本、工装模具投入、开发周期等内容需要发生变更时,变更提出部门,必须分析变更的性质、内容、工作量,拟定变更实施方案,并预估变更将引起的工期、成本和产品质量方面的影响。并编制《项目变更申请表》报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和总经理审批。

研发项目组根据审批的《项目变更申请表》,承担更改工作。变更工作的验收,由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

5.4 方案设计和评审

5.4.1基本方案确定

项目组对产品进行外观造型、结构系统、制冷系统、电气系统等内容进行定性设计,编制《技术设计说明书》。明确:

1) 产品执行的技术标准 2)主要的技术指标 3)绘制总图及关键零部件图

4) 明确产品的工艺技术方案 5)产品的技术难点和技术创新点

5.4.2 方案设计评审

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产品的设计方案和开发计划进行评审,评审不合格项列入《设计开发不符合项汇总表》中,并对不符和项进行整改。

5.5 技术设计和评审

注:

技术部为了验证关键结构件的外观、尺寸、强度、成型、装配等性能,可使用快速成型技术进行验证。

5.6 新增零部件和工装模具开发

1)品质管理部每半年向研发中心提供全部合格模具和制件供应商名单,新增合格供应商及淘

汰供应商信息应及时更新。

2)配套件模具及配套件由采购发图纸给外协厂家开发。

3)工装模具开发

项目组将《新增零部件和工装模具开发计划》,以及工装模具开发需要的图纸,发放到供应链管理部。

供应链管理部负责新产品模具开发技术交流、试模、模具调拨、制件封样、模具验收和模具移交等工作的组织和跟进。工厂工程部负责新产品工装开发技术交流、试用、验收等工作的组织和跟进。

4)新增零部件开发

技术部将新产品外协外购件(包装件、电器件、制冷系统部件、挤塑件、冲压件、钣金件)图纸和《新增零部件和工装模具开发计划》发放采购部;发泡组件、吸塑件、注塑件图纸和《新增零部件和工装模具开发计划》发放设备处。

根据《新增零部件和工装模具开发计划》,采购部组织招标或选点,确定制件供应商。并签定《新产品外协外购件开发协议书》,落实外协外购件开发时间进度、质量要求等。设备处根据《新产品外协外购件开发协议书》组织招标或选点确定模具和设备厂家。

对产品结构、性能、外观的关键零部件供应厂商选择,采购部应征求技术部门的意见。技术部对《新产品外协外购件开发协议书》进行会签确认。

采购部负责组织供应商,按照开发协议要求送样确认,并汇总、反馈送样确认情况。样件需先送质量部签收、检测,然后由技术部根据检测和实际装配情况进行确认。

采购部对新产品外协外购件的开发进度和与图纸的符和性负责。

5.7 试制和样机鉴定

5.8 试产

注:

试制、试产费用和样机处理

原则上,试制所需的10套左右物料,属于新增的外协或采购件由供应商免费提供,其余物料物资部提供,费用由财务管理部归口管理,纳入研发费用考核。试产物料按照正常流程采购,费用纳入工厂考核。

试制样机和由于设计原因报废的试产样机的处理,由财务管理部归口管理,纳入研发费

用考核。

试制、试产样机通过检验,分为三类:外观和性能都符和要求的合格样机、外观副品样机、废品机。

合格样机处理方式:

1)、评审备用。评审样机(与策划要求有差异的产品)要求按上市产品要求包装、存放。原则上每种产品不得少于3台,且保存期不少于1年;

2)、认证使用。提供给认证测试用;

3)、客户确认使用。由销售部门提供给客户确认;

4)、入库上市。只要是合格样机,销售部门必须无条件全部接受;

外观副品样机处理方式:

1)、性能测试使用,主要用于老化或破坏性试验。

2)、折价销售处理,

废品样机:

对废品样机进行拆解,无用的零部件报废,合格零部件回收使用。

5.9 投产鉴定

5.10 首批产及首批产总结

5.11 产品设计开发一般要求

5.11.1 评审要求

1)评审控制点设置

在产品策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试制、试产阶段分别设置开发质量控制点,依次为策划评审、方案设计评审、技术设计评审、样机鉴定、试产评审、投产鉴定。

2)产品评审要求

策划评审由营销公司负责组织,方案设计评审、技术设计评审、样机鉴定、试产评审、投产鉴定由技术部组织。

其中投产鉴定小组,组成要求如下:

各部门责任人以及专顶负责人。

3)评审报告内容的审批要求

技术部根据评审情况,编制评审报告。评审报告需明确该开发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改进方案、评审结论、明确判定设计开发是否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

评审报告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表单和审批流程执行,不得只发布会议纪要。

对不影响产品性能、功能的质量问题,由技术部、生产部、质量部共同评估、确认,并经营销公司认可。谁确认谁负责,确定不了的报总经理确认。

5.11.2 开发项目测试验证要求

1)开发过程中产品测试验证应按《研究试验大纲》进行;

2)对于在其他机型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的产品(如Ⅲ、Ⅳ类项目)可以只对更改部分及其影响的项目进行测试验证。

5.11.3 试产要求

1)新增物料的封样合格率(封样合格总数/新增物料总数*100%)必须达到85%以上(含),

方可进行安排试产。

2)其中外销产品,要求以出口基准机型试产,以美的英文包装件为基准。

3)开发技术难度较大的外销产品,试产数量可增加到200台左右。

4)全新产品或有重大差异产品,在试产评审前,工厂品质部输出产品出厂检验标准。

5.11.4 首批产的要求

1)组织首批产前,产品必须通过投产鉴定,否则不与首批产;

2)封样合格率必须达到95%,方可安排首批产,否则需要研发中心技术总监签字认可方可安排首批产。

3)销售部门必须根据投产鉴定结论,及时下发首批产订单,生产部负责组织首批产。销售部门对首批产订单的下发及时性负责。

5.11.5 稳定批产的要求

1)首批产出现的问题经过整改,得到销售和品质部门确认后,才能进行逐步放量生产。2)对于电脑、风冷、三门、对开门、深冷等特殊冰箱,由于研发能力和测试验证周期等因素限制,销售部门应当先安排200台左右产品三个月的试销,进行市场验证。试销的产品得到营销部门试销确认符合要求后,才能逐步放量生产。

3)逐步放量生产阶段,技术部提供技术支持。

6 开发责任界定

6.1 对于没有按正常流程进行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由营销公司和总经办统计,追究产品技术部门的责任。

6.2 若开发项目完全按流程进行,由于策划原因导致上市失败,由营销公司和总经办根据《新产品策划管理》追溯营销公司的责任。

6.3 若开发项目完全按流程进行,出现技术质量问题,属于技术认知不足,为了鼓励技术创新,责任承担将免于考核或酌情处理。对于已经造成的损失,由参与评审、决策的营销公司、技术、生产、销售、采购、质量等部门共同承担,总经办进行责任分解。

7 记录表格

——《新产品开发计划书》——《技术设计说明书》

——《材料成本测算表》——《新增模具投入预算表》

----《方案设计评审报告》——《新增零部件和工装模具开发计划》

----《容积计算书》 ----《研究试验大纲》

----《技术设计评审报告》 ----《试制通知》

----《试制工作计划》 ----《样机测试委托单》

----《试制评审报告》 ----《关键件清单》

----《认证流程单》 ----《试产通知》

----《试产工作计划》 ----《产品差异说明》

----《产品特征信息单》 ----《试产评审报告》

----《测试报告》 ----《标准化审查报告》

----《投产鉴定准备工作计划》 ----《研制工作总结》

----《投产鉴定报告》 ----《首批产通知》

编制:审核:会签:批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