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看,它在战争中和平建国

看,它在战争中和平建国

看,它在战争中和平建国
看,它在战争中和平建国

看,它在战争中和平建国

加拿大,一个没有外敌的国家,一个推崇和平的国家,却主动参加了多次对外战争。通过帮助英国打赢两次世界大战,它也逐步加深了自身的独立性。

加拿大的国训,一般概括为三个词:和平、秩序和良政。它应该不是一个好战的国家,而且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它难以受到外敌的威胁―加拿大三面靠海,而南面是与美国近一万公里的完全不设防的边界。从理论上说,加拿大对外战争的可能性极小。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加拿大建国是一个逐步缓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伴随着对外战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对外战争是它独立性逐步加深的最重要的动因之一。一战中伤亡20多万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有两个中心点,一是国会山,一是矗立在联邦广场的国家战争纪念碑。纪念碑的主体部分,是一群奔向战场的加拿大士兵,他们似乎缺乏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慷慨激昂的牺牲激情,倒像是一群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奔向工作地点的农夫、工人。实质上,这反映了加拿大人的一种气质,决定了做某件事,就坚毅地、从容不迫、不惧艰难地前行。

碑座上刻着加拿大所参加的历次对外战争的时段。

“1914-1918”,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加拿大是英国的“自治领”,理应自动参战;但是从1867年《北美法案》施行后,加拿大已经有自己独立的政府体制和议会,以及独立的经济体系和独立的军队,参战并不是天经地义的。

那时候,英裔加拿大人对父国感情深厚,踊跃志愿参军;而法裔加拿大人则反感和反对,他们深爱法语文化传统,但他们对自己的父国―法国,则缺乏感情,毕竟他们是在英法战争后因为法国失败而被法国抛弃的族群。经过争论,加拿大人以“志愿”的形式跨过大西洋参战。

缺乏战斗经验、缺乏训练的加拿大军队,起初被认为是“菜鸟”部队。不过,在天寒地冻的荒原、森林生长的加拿大人,其坚毅、沉着的特质,逐渐崭露锋芒,成为协约国中最可靠的军队。最大的亮点就是“维米岭战役(Battle of Vimy Ridge)”―英法军队付出重大伤亡,反复攻打,仍然无法攻下的维米岭,换上加拿大军队,一举成功。这是一战的重要战役之一。

不过到了1917年,协约国陷入困境,加拿大总理博登视察了欧洲战场,深感必须加大投入军队,才可能取胜。英法已经筋疲力尽,加拿大志愿兵兵源也已枯竭,必须征兵才能解决困难。可是,征兵提案遭到前所未有的反对,尤其是法裔加拿大人反对。博登用了一系列政治手段,包括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组成联合政府等措施,终于使征兵法案得以通

过,新增加十几万军人前往欧洲战场。

在一战中,加拿大投入了60多万军人,伤亡20多万。而当时加拿大总人口还不到900万,可谓付出了重大牺牲。不过,由于“一战”军火工业的需求,加拿大从一个乐天知命的农业林业渔业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

更重要的是,保守、甚至有点迟钝的加拿大人,生长起强大的独立性。一战后,英国认同加拿大作为英联邦的主体国家,与英国平等,是《凡尔赛和约》的签字国之一。加拿大再也不会被其他国家认为仅仅是英国的殖民地而已。

加拿大国家战争纪念碑,实际上就是为参加一战而牺牲的加拿大人修建的,所以碑座上当时只刻了“1914-1918”。不过,纪念碑建成几年后,二战爆发了。二战中保卫香港失利

1939年,英法向德国宣战。加拿大当然可以如同它南方的强大邻居―美国一样,隔洋观火,出售丰富的资源和工业品而获巨利。可是,出于对英国的情感,当然还有正义感,在犹豫中商讨一周后,它也向德国宣战,再次派出军队与英国并肩作战。

二战中,加拿大军队有两次惨败,一次是在香港保卫战中,全军覆没;一次是在迪耶普(Dieppe)登陆战中,也几乎全军覆没。香港保卫战的失败是无可奈何,迪耶普登陆战却存在种种重大失误。不过,它为后来的诺曼底登陆取得了

宝贵的经验。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加拿大军人的牺牲,才使诺曼底登陆得以成功。

加拿大军团也参加了诺曼底战役,并且攻入荷兰,将饥饿得甚至吃郁金花球茎的荷兰人解放。至今荷兰人对加拿大人感激不尽,每年赠送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十万枚郁金香球茎,聊表谢意。

在二战中,人口只有1100万的加拿大,却动员了100

多万人参战。历史总是会重复的,与一战相同的是,初期加拿大仍然是志愿兵役制,因为与其他参战国不同,加拿大并没有受到直接的战争威胁。甚至当时的加拿大总理麦肯齐?金还发誓不会施行征兵制。可在1944年战争的紧要关头,他也不得不食言,冒着内阁垮台的风险,征兵数万到大洋彼岸。

二战结束,加拿大以联合国创始国的身份,与其他大国平等,不过,它没有国歌、国旗,甚至连宪法制定权都没有,民选总理上面还虚悬着一个由英国女王任命的“总督”。但是经过“二战”的血与火,加拿大作为独立国家就名正言顺了。“国家战争纪念碑”基座上,理所当然地增加了

“1938-1945”。

加拿大在成长:1965年2月15日,正式的枫叶旗在国会大厦升起,这一天也被加拿大人定为加拿大国旗日;在1980年的7月1日(加拿大日),《啊,加拿大》被正式确定

为国歌;英国女王也于1982年核准独立的加拿大宪法,即加拿大人可以独立地制定与修改宪法了。建国后独立性在增长

在经济上,加拿大高度依赖美国。从理论上讲,加拿大与美国的关系应该更加紧密。不过,加拿大著名学者诺斯罗普?弗莱指出:“从历史角度讲,加拿大人是拒绝独立革命的美国人。”同样是从殖民地中独立出来的国家,美国是用血与火来获得立,而加拿大则是通过其忠诚,甚至是无私的支持行为,通过协商和平获得独立。

因此,无论是文化渊源和文化传统,还是民族气质和民族性格,加拿大人都更倾向于遥远的英国,而不是近在咫尺的美国。

2018年7月1日,加拿大国庆日,我在阿尔伯特省的首府埃德蒙顿,吃惊地看见,在省议会大厦高扬的除了加拿大国旗、省旗外,居然还高高飘扬着一面英国国旗!而且,加拿大人认为这完全正常。

甚至,“国家战争纪念碑”的侧面近年来还增加刻上“1899-1902”,这是纪念加拿大人为帮助英国而参加“布尔战争”所牺牲的军人。“布尔战争”是否是正义的战争,是大可争议的,而为了这与加拿大天南海北相隔的地方,伤亡了数千加拿大年轻人,确实是实实在在的。

十来年前我参观“国家战争纪念碑”,发现另一侧还刻

着“1950-1953”;2017年我去渥太华,发现又增加了“2001-2014”。这些就都与联合国相关了。

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重要成员,加拿大积极参加联合国授权的各种军事活动。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加拿大军人也志愿前往,参战数万人,伤亡1000多人。不过,加拿大政府一直强调战争只应进行到恢复“三八线”为止,这是联合国所确立的。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因为联合国授权,加拿大也参加了。而美英发动的第二次“海湾战争”,没有在联合国通过,加拿大就拒绝参加,既没有顾及英国的情感,也使当时美国总统小布什大为光火。这实质上表现了加拿大建国后的独立自主性在增长。

加拿大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还表现在,时任加拿大外长皮埃尔积极创导建立联合国维和部队,而他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据统计,加拿大军队是唯一参加过全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军队。加拿大人也以此自豪,在首都建立了“蓝盔部队”的巨型塑像。这就是“2001-2014”的来源,纪念在科索沃、阿富汗等地维和行动中牺牲的加拿大军人。

加拿大,一个没有外敌的国家,一个推崇和平的国家,却主动甚至积极地参加了多次对外战争、帮助他国的战争,并付出重大伤亡。历史的进程充满了吊诡,加拿大就在这些战争中,从前殖民地发展成为一个高度独立而自尊自信的国

家。

战争与和平期末试题

战争与和平期末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3:战争与与平考试题 一、选择题(50分) 1、“20世纪初,帝国主义得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得主要原因就是: A、资本主义经济得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得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得变化 D、局部战争得不断变化 2、下列事件发生得先后顺序就是: ①三国同盟正式形成②英俄签订协约③英法签订协约④萨拉热窝事件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3、在一战期间科技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以下哪一场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俄国得夏季攻势 4、巴黎与会上,美国铩羽而归得主要原因就是 A.威尔逊国际外交经验不足B.美国综合国力不如英法 C.美国不愿意插手欧洲事务D.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面临日本得挑战 5、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该国以购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 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一事实: 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国联得本质特点 ③表明英、法、美绥靖意图 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 6、德国外长斯特莱斯曼与法国外长白里安共同获得1926年诺贝尔与平奖,与之相关得条约就 是: A.国联盟约B.《拉巴洛条约》C.《洛迦诺公约》D.《非战公约》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得根源就是: A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间得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得矛盾 C生产得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得矛盾 D生产与销售得矛盾 8、下列有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得表述,正确得就是: ①苏德战争得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得形成 ②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得“中立”态度 ④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⑦④ 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各个战场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战略进攻得就是: A、苏德战场B.太平洋战场C.北非战场D.西欧战场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反意大利法西斯得重大事件不包括: A、发动阿拉曼战役 B、召开德黑兰会议 C、发表《大西洋宪章》 D、登陆西西里岛 11、2005年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下列关于二战得影响,正确得就是①战争教

战争与和平中人物形象

一.《战争与和平》中的四大家族 1.库拉根家族 库拉根家族是远离人民的宫廷贵族的典型,是朝廷和上流社会贪婪,愚蠢和无耻的代表,是一个对国家、民族没有半点责任感的家族。阴险、狡猾、毫无节操和道德观念是这个家族的主要特征。当俄国陷入困境,拿破仑逼近莫斯科的时候,他们毫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总是想升官发财。库拉根的女儿爱仑是个“美丽的动物”,在祖国处于危难之际,她还以自己的美色逗引人,过着淫荡的生活。库拉根的两个儿子伊包里特和阿那托尔,前者愚蠢,后者卑鄙堕落。酒宴放荡,闲逸便是他们的追求的幸福生活的全部内容。托尔斯泰在作品中猛烈的抨击道:“所有这一群人都攫取着卢布、十字勋章和官爵,而他们在捞取这些东西的时候所注意的仅仅是沙皇恩宠的鼻息。” 2.罗斯托夫家族 罗斯托夫家族是作者美化的宗法制庄园贵族的典型,是作者笔下最动人、最富感染力和诗情画意的一个家族。他们并不富裕,但充满了欢乐和生气。罗斯托夫一家接近人民,保持着淳朴、热情、真挚、好客等特点,具有温情脉脉的庄园贵族的品质。拿破仑入侵,他们都为祖国的命运焦急不安,决心为保卫祖国贡献一切力量。尼古拉回到军队与敌人作战,娜塔莎自动为伤兵服务。15岁的彼恰放弃了准备进入大学的愿望决定参军,最后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3.保尔康斯基家族 保尔康斯基家族具有正直、爱国、孤傲的特点,保持了忠贞为国的老贵族的“古风”,老公爵以严厉为名,退居庄园后,一直和朝廷疏远,对宫廷保持批判态度。他曾在军队服务,很重视苏沃诺夫的军事艺术。当儿子安德烈和他告别从军时,他特别强调军人的荣誉和爱国的责任感。1812年的战争震动了他,他毅然召集民兵与逼近的敌人进行斗争。在激昂紧张的爱国活动中,他中风了,临死前还关怀着祖国的命运。他的儿子安德烈是爱国者,女儿玛利亚同样是爱国传统的继承者,当她想到会受到法国人支配时就颤抖了。 4.别素号夫家族 别素号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关于这个家族,托尔斯泰着笔不多。这个家族是爱国的家族。彼尔是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 二、人物形象 《战争与和平》一共写了559个人物,其中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下三十个,现选主要几个简单分析。 1.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公爵 《战争与和平》最初八页开始出现的人物。他二十六岁,在受到朝廷宠遇的宫廷女官舍雷尔沙龙里的客人中间显得落落寡欢、不随流俗。“那些客厅里的人对他来讲不都是些熟人,但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名言警句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名言警句 把人类的聪明才智用到正经地方,别用到互相杀戮上。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次局部战争造成了几千万人的死亡,小心这些亡魂的眼泪会造成地狱发水,漫溢到阳间来,淹死杀戮制造者的后代。——周大新 谁杀人的本领再高强,上帝都不会给他褒奖。——周大新 战争是地狱之子,和平是艺术的保姆。——莎士比亚 做好战争的准备是保持和平最有效的办法。——华盛顿 金钱是战争的筋骨,和平是财富的源泉。——拉伯雷 和平优于战争,是因为和平时儿辈埋葬父辈,战争时父辈埋葬儿辈。——培根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在你乐意时结束。——马基雅维利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惟一美德,以求和为惟一耻辱。——萧伯纳 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黑塞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约翰逊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和平是理智的杰作。——缪勒 世界和平是今天最宝贵的财富。——卡里略 没有一个伟大的国家能长久保持和平,假如没有外敌存在,那么就会发生内在的敌人。——佚名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俗语 宁做太本犬,不做乱离人。——民谚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佚名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维护和平,反对不义的战争。 和平的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 恐怖主义和分裂势力威胁着世界和平。 维护和平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维护和平需要实力。 和平才能有互惠互利,战争往往两败俱伤。 对战争的深刻反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名言警句]相关文章: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含答案解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四)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公约》。主要内容是:缔结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 缔约各方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和冲突,不论其性 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其他各国都可以加入本公约。该公约于1929年7月25日生效,截至1933年,加入者共计63个国家……列强对公约还提出了各自的保留条件,这些条件集中到一点,就是各国都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利。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签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战公约》的内容进行评价。 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到1942年,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降到只相当于德国的三分之一。德国凭借很高的工业和科技水平,生产出众多称雄世界的先进武器。例如世界上最早的导弹和最早的喷气式飞机,德国生产的“虎”、“豹”型坦克、各种枪支都被公认为是世界最好的。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产的武器,与它的工业机器的特点相似,外观显得粗糙笨拙,产量却很大。苏联武器制造业有一个名言:能大量生产和适用的武器才是最好的武器。据计算,德国一辆“虎”型坦克的价格相当于六辆苏联的T-34。因此,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德国只生产1800辆“虎”型和5500辆“豹”型坦克,苏联却生产了近50000辆T-3。当时作战飞机主要需要用铝来制造,苏联的铝产量又不到德国的四分之一,便一面用国产和进口的铝继续制造一些铝制战斗机,同时大量生产用木材作 为机身的战斗机。空战中苏军损失虽然大,却补充方便,因此制空权在1943年以后就落到苏联手中。 ——摘编自李涵主编《档案揭密——改变世界格局的历史细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期间德国与苏联武器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军在武器落后的条件下却获胜的原因,从中我们得出什么启示? 3、【历史-选修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当时(1955年)的苏联积极准备对日和谈的理念在于:德国和日本这两个曾经的战场上敌国,如今已经受到制裁(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并重新回到国际社会,与其缔结国家关系符合维 持势力均衡的目标,亦符合“和平共处”的新思维而足以改善冷战两极对抗的紧张关系。而日本政府则相信,如果两国建交,首先可以结束日苏之间的战争状态,并为解决两国间的遗留问题,如滞留 西伯利亚的日本人和渔业争端等开辟道路,甚至期待着苏联接受日本加盟联合国的要求。……时任

对《战争与和平》中玛丽亚的人物形象剖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a10474584.html, 对《战争与和平》中玛丽亚的人物形象剖析作者:龚子曳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7期 摘要: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家,他的多个作品当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战争与和平》,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形象描写以及心理分析,得到众多的好评。作品当中的玛丽亚小姐有着非常高尚的品格,在学习这个作品当中玛丽亚小姐的形象对于我来说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本文主要分析了,《战争与和平》当中玛丽亚小姐探索生活的真谛并且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及情感,对于玛丽亚小姐的形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战争与和平》;玛丽亚小姐;形象分析;人生信仰;精神世界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1 玛丽亚小姐性格纯真非常善良,她的胸怀如圣母般高尚,正是因为如此她有着自我牺牲的精神,这对于整部作品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小说当中的玛丽亚公爵小姐的心中充满希望,并且非常慈爱。《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当中玛丽亚有着基督徒式的自我奉献精神,并且这种精神贯穿到她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思想当中,塑造了她的人生态度[1]。对于玛丽亚小姐 来讲,精神世界现实世界是共同存在的,并且相互矛盾的。 一、玛丽亚的人生观 玛丽亚自身的性格以及人生经历促使她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中,玛丽亚始终相信宗教信仰能够抚慰自己的灵魂,从而体现生命的价值。但是现实生活当中,玛丽亚十分渴望自己能够拥有幸福的和睦的家庭并且有一个美好的爱情,这也是她内心的一个秘密。当她想放弃一切而出去云游,最终又是舍不得亲人而犹豫[2]。由此看来,玛丽亚 心中上帝的爱与现实生活当中凡俗的爱是她内心中一个最大的矛盾。作者托尔斯泰对于脱离精神世界的现实世界是持不赞同态度的,他认为两者之间是可以共存的,必须尊重自身现实生活当中的存在才能够拥有更加和谐的精神世界。 在作品当中除了玛丽亚公爵小姐,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就是娜塔莎[3]。 她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一样的善良以及真诚。但是,二者所崇尚的生活理念是不能够互相理解。玛丽亚公爵小姐希望自己一生都在虔诚的生活,她是十分理性的,这种性格也导致她对于现实当中的幸福有着向往,但却自己不断地进行压抑。而娜塔莎却是完全不同的,她是一个遵从自己感情的人,因此,她得到了玛丽亚心中梦寐以求的人生幸福。故事的结尾,通过他人的帮助,玛利亚与娜塔莎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这种故事情节以及发展的描写,在很大程度上也体

战争与和平手抄报内容资料

战争与和平手抄报内容资料战争是所有人都不喜欢的,因为战争会给人们带来很多悲痛。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战争与和平手抄报内容资料,欢迎阅读!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了党。毛泽东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后,各战略区的部队纷纷练习城市攻坚战。 当年解放军没有飞机,也缺少坦克,攻坚主要靠有限的炮兵和步兵实施爆破。董存瑞带领的班被师、团领导誉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范爆破手”的称号。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队参加冀热察战役。XX 县城是热河省会承德的拱卫,敌人事先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构筑的暗堡还被称为“模范工事”。 1948年5月25日,进攻XX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在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入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战争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战争带来了人类生命的损失,包括己方和敌方,军人和平民。 战争还引起国家间民族间的仇恨。 破坏生态平衡,环境污染。 破坏人类文明。 破坏经济。 战后人们的心灵创伤,难以愈合。 性别失衡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现代的战争变成了高科技的战争。现代战争对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伤害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将远远超过以往的常规战争。 人类社会在20世纪发生了10次大规模的战争,战争使

四辩陈词 军队的存在是为了战争还是和平

谢谢主席 总结整场比赛不难发现对方辩友有以下不妥 第一点: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军队存在是为了战争,如果是这样,现在那么多国家军队,怎么不发动战争?再说了如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如果军队是为了战争存在岂不违背了这一主题? *美伊战争,你能以一场目的不纯的战争就得到军队存在的意义吗?显然不可以。战争只是军队作用中负面的一部分,不能以这个否定军队存在的真正意义。就像火,有人会拿它去纵火去伤害别人,你能够以此否定火的发明是为了给人带来便利以此说明火就是为了这些负面作用而存在的吗?显然不行。 *抗日战争,难道我国的抗日是为了战争吗?我国抗日显然是为了捍卫华夏大地的和平。 *定义:军队的定义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而不应该局限于某个时期,军队起源于私有制社会,我们现在已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了还应该局限于死板的定义吗 社会趋于多元化军队作用也趋于多元化不再是一开始的目的现如今我们听到的关于军队援助的消息显然多于战争方面的消息 譬如我国遭逢的汶川地震其他国家派来军队救助灾民难道是为了战争吗? *国际援助:如果军队是为了战争而存在为什么我国要向其他国家派出援助军帮助他们维护国内的稳定我国派出军队的目的是为了和平而非对方辩友所强调的战争 *朝鲜战争:我国的军队参战是参与了战争没错但我们都知道那是为了维护我国与朝鲜接壤的地方维护我国的和平军队只是实现和平的一种工具 *请问对方辩友军队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是保家卫国没错吧为什么不是保家攻国这很清楚地说明了军队存在的意义 *兵书有云:止站高于胜战古人这句话已经很明白的告诉我们军队存在是为了和平军队的作用其中之一是威慑对方获得和平的胜利再说武字拆开来看就是止戈二字相信不用我说大家都能从中理解到军队存在就是为了和平 照这样来看,对方辩友还坚持军队是为了战争存在的话,眼光未免有点狭隘了。让我再从以下几点您谈谈军队存在的真正意义吧,第一点军队的存在能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的生活营造一个和平的氛围。只有在和平环境下国家才能更好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才有基础才能使人民过上理想的生活。第二点:军队能为国际间的贸易交流提供保护,威慑恐怖分子,只有不同军队之间互相制约,才能阻止霸权政治横行才能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秩序以谋求各国共同和平地发展第三点:军队立足人民服务人民人民所渴望的就是军队应当努力做到的没有人希望活在战火纷飞年代里所以军队要守护和平更何况世界发展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军队也不可能违抗这一主题没有和平的环境发展就是逆流而上。 综上,我方坚持认为军队存在是为了和平。请对方辩友不要利用战争这片面的观点否定了军队为和平而存在的事实。 1、军队是由什么组成的人民 2、人民是希望过安稳生活还是想活在枪声焰火之中呢 3、当两国的实力相当时,还会轻易挑起战争吗? 4、若是军队为了战争而存在,那么为什么战争不一直持续下去呢? 5、冷战期间,美苏军队都准备充足,为什么不打呢? 6、当军队存在时,国家的安稳是不是更有保障呢? 7、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军队的存在可以逆流而上吗? 8、战争是军队带来的还是军队的存在带来的呢? 9、维护和平靠的是什么? 10、法国为什么在德军快要进攻巴黎时投降? 11、中国军队日益强盛,为什么不挑起战争呢? 12、若发生叛乱,是由什么来镇压?(军队) 13、军队镇压叛乱是为了和平还是为了战争? 14、我国的国防线上布署了众多军队,为什么不打仗? *在美国掌握了原子弹先进技术条件下为什么美国不继续发动战争攻得更多的领土? *我国从立国之初便确立了和平的外交政策就像面临收复香港问题上不是用战争而是和平谈判解决的(为什么确立的是和平政策) 为什么如今关于军队的消息更多是援助而不是战争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800字(篇二)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800字 篇一: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了。 十二岁的时候我开始读它,到现在已经整整七年, 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最终才发现,这本书是我永远也读 不完的。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得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我 认为,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 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目的。从《战争与和平》里面,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 济学、军事学甚至宗教学等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构 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既是主观的,同时 又是客观的。说它主观,是因为他来源于托尔斯泰的思 考与总结,很多地方都打上了托氏烙印;说它客观,则是因为他并不强加于人,而是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人在托化的同时又逐渐凸显出自己的个性来。 另一方面,我又认为,以托尔斯泰的眼界之高、目 光之远,他未必会把人类的所谓政治放在眼里。从根本 上讲,托尔斯泰所关心的,应该是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战争与和平》里面,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

安德烈的大脑来探讨这个问题,探讨的最终结果,他没 有告诉我们,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他似乎希望我们去 独立思考,并找出答案来。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所以,凡是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战争与和平》。 应该说,《战争与和平》这部书最大的成就在于其思想性,那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 也同样不凡。 结构安排方面,要处理好这样一部浩瀚的作品原本 是非常困难的,托尔斯泰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艺术天才, 在战争与和平之间穿来插去,井然有序,分毫不乱。而且,托尔斯泰似乎特别擅长描绘那种高难度的大场面, 战争、舞会、宴席,他可以用极简短的话把每个人的性 格及心理和盘托出,却从无顾此失彼杂乱无章的感觉, 这是其他任何作家都望尘莫及的。 语言方面,《战争与和平》始终保持一种质朴大气且与众不同的风格,它并不旗帜鲜明,但内蕴深邃,使人 一看便知是托氏文字,比起莎士比亚的雕章琢句来,要 强出许多。 人物性格方面,《战争与和平》也有其高超过人之处。首先,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包括那些并不重要的配角,

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点

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 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及特点 一.《战争与和平》中的四大家族 1.库拉金家族 库拉金家族是远离人民的宫廷贵族的典型,是朝廷和上流社会贪婪,愚蠢和无耻的代表,是一个对国家、民族没有半点责任感的家族。阴险、狡猾、毫无节操和道德观念是这个家族的主要特征。当俄国陷入困境,拿破仑逼近莫斯科的时候,他们毫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总是想升官发财。库拉金的女儿爱仑是个“美丽的动物”,在祖国处于危难之际,她还以自己的美色逗引人,过着淫荡的生活。库拉金的两个儿子伊包里特和阿那托尔,前者愚蠢,后者卑鄙堕落。酒宴放荡,闲逸便是他们的追求的幸福生活的全部内容。托尔斯泰在作品中猛烈的抨击道:“所有这一群人都攫取着卢布、十字勋章和官爵,而他们在捞取这些东西的时候所注意的仅仅是沙皇恩宠的鼻息。” 2.罗斯托夫家族 罗斯托夫家族是作者美化的宗法制庄园贵族的典型,是作者笔下最动人、最富感染力和诗情画意的一个家族。他们并不富裕,但充满了欢乐和生气。罗斯托夫一家接近人民,保持着淳朴、热情、真挚、好客等特点,具有温情脉脉的庄园贵族的品质。拿破仑入侵,他们都为祖国的命运焦急不安,决心为保卫祖国贡献一切力量。尼古拉回到军队与敌人作战,娜塔莎自动为伤兵服务。15岁的彼恰放弃了准备进入大学的愿望决定参军,最后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3.保尔康斯基家族

保尔康斯基家族具有正直、爱国、孤傲的特点,保持了忠贞为国的老贵族的“古风”,老公爵以严厉为名,退居庄园后,一直和朝廷疏远,对宫廷保持批判态度。他曾在军队服务,很重视苏沃诺夫的军事艺术。当儿子安德烈和他告别从军时,他特别强调军人的荣誉和爱国的责任感。1812年的战争震动了他,他毅然召集民兵与逼近的敌人进行斗争。在激昂紧张的爱国活动中,他中风了,临死前还关怀着祖国的命运。他的儿子安德烈是爱国者,女儿玛利亚同样是爱国传统的继承者,当她想到会受到法国人支配时就颤抖了。 4.别祖霍夫家族 别祖霍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关于这个家族,托尔斯泰着笔不多。这个家族是爱国的家族。皮埃尔是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 二、人物形象 《战争与和平》一共写了559个人物,其中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下三十个,现选主要几个简单分析。 1.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公爵 《战争与和平》最初八页开始出现的人物。他二十六岁,在受到朝廷宠遇的宫廷女官舍雷尔沙龙里的客人中间显得落落寡欢、不随流俗。“那些客厅里的人对他来讲不都是些熟人,但他讨厌他们,甚至看他们一眼,听他们说句话都感到腻味。”安德烈公爵为自己不得不和这个上流社会保持联系而痛苦,在他看来,这个上流社会是虚伪的,欺骗的,寡廉鲜耻的。他对皮埃尔讲:“这就是我在这里过的生活——我很不适应。”

战争与和平格言英汉

战争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 , , .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如果我们不结束战争,我们终将会毁于战争.我们都相信着,却没有人阻止.”——威尔斯(自译) , , ,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不要以为战争多么必要或是正义,那永远都是犯罪!——海明威(自译) ' ' . —— 战争地悲剧在于:人们用最优秀地品质去做最坏地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只有死去地人才能看到战争地结束.——柏拉图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从来就不存在好地战争,也不存在坏地和平.——艾因.兰德(自译) , .——ò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在你乐意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没有正义地和平就是暴虐.——威廉.艾伦.怀特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保持和平远比制造战乱要难得多!——本杰明.富兰克林(自译)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人类一切和平合作地基础首先是相互信任,其次才是法庭和警察一类地机构. 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 , ,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战争中只有输家,没有赢家,尽管双方不论哪一方均可能自称为胜利者. 英国首相张伯伦,.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赢得核战争地方法是确保它永远不会发生. 美国上将奥马尔,. ,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我们必须继续尽一切努力战胜怀疑与恐惧、无知与贪婪,那是产生可怕地战争地根源. 美国总统罗斯福 . , :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成功不是终点, 失败也不是末日: 这才能赋予我们继续地勇气." 温斯顿?丘吉尔" . ,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真正而持久地胜利就是和平, 而不是战争." 拉尔夫?沃尔多?埃莫森" ."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从不主张战争, 除非为了和平." 尤利塞斯??格兰特"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站着死去胜过跪着生存." 伊米利安诺?扎帕塔" .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战争与和平议论文800字

战争与和平议论文800字 战争与和平议论文800字 向沁枫 何谓战争?何谓和平?我所知道的仅仅只有字典上苍白的解释,而被作业压得 无法翻身的我也不得不羞愧地承认我没机会能拜读一下托尔斯泰的著作《战争 与和平》。于是我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也只能是肤浅的。 战争,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悲恸的哭诉,却也是一个国家的尊严与呐喊;它可 以是对一个种族或一个文明的毁灭,却又不可否认它推动了世界的年轮。这便 是战争啊。你可曾听到风中那依稀存在的号角齐鸣、厮杀彻天;你可曾见过那 一名名将士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却最终马革裹尺,被后来者踏入泥土;你可 曾闻到空中依然弥漫着的战火硝烟以及在这硝烟中夹杂着的劣质烟草味,这是 生存者的庆幸与告慰,这就是战争。战争真实无比,同样残酷无比。有无数男 儿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最终被泥土掩埋,他们有名有姓,可这几个字却如 被马蹄溅起的尘土,有谁能记得它呢?或许唯一记得它的只有那长长的白纸——《阵亡人员名单》与那夜夜痛哭的妻儿。无论是哪一次战争,都必将流血; 世上都必将失去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战争是罪恶的,战争是残酷的,却也是真 实的。 于是,人人都期望着和平,似乎和平年代就是一个无忧无虑,堪比仙境的年代,和平就是小孩子们叽叽喳喳如同麻雀的欢快的交谈声洒满上下学的马路,和平 就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坐在桌前吃饭,和平是公园中那一个个快活自在的身影。它不会有惨烈的厮杀,不会有无辜的鲜血洒满大地,也不会有妻离子散,四处 漂泊的孤苦与无助。和平是所有人希望永恒拥有的至宝,是战争年代永远漂荡 在前方的希冀。 和平便理所当然成了所有国家领导的砝码与嘴边常客,而其反面的战争也就成 了一切阴暗与罪恶的禁忌。 可是真的,和平就那么可爱吗? 或许身为一名平民百姓的你都会这么说。可你看见了你头上人们的一切吗?你 不会看见,和平是一层很好的迷雾,遮掩了许许多多你并未想象过的事。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名字叫政客,他们渴望着权力与荣誉,于是他们便无比 激烈的拉取选票,他们手中的武器,是对方的丑闻过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于是,他们手中的武器便会无坚不摧,坚利无比,将深深刺破对手的身体,在 对方心上留下滴血的伤痕,挖掘对方过错再撒上盐,这是一种多么卑劣的行为。于是,他们当中脆弱的会声败名裂,事业危垂,甚至妻离子散,之后余下的会 继续“战斗”,再从中选出最能承受伤痕的一人接受官职更进一步,这何尝不 是一种战争呢?

经典重读--《战争与和平》的三大特征述评

追问历史走向人民 ——论《战争与和平》的基本思想 赵学斌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614000)摘要:《战争与和平》以恢宏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 和各个生活领域。史诗性、人民性和历史性是这部巨著的三大特征。秉循着这三者,我们会对这一长篇巨著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战争与和平》;史诗性;人民性;历史性 《战争与和平》(1863——1869)是托尔斯泰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多卷本的长篇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斯特拉霍夫语)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极具思想性和艺术魅力。 这部作品是作家前期生活的结晶。青年时期,托尔斯泰曾参加军队并以中尉衔退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的呼声中被迫废除了农奴制,并赦免被判流放的十二月党人。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托尔斯泰,他决定为他所尊敬的十二月党人写一部小说,但随着思考的深入,原定的构思被不断修正。到1864年,他完成第一卷《1805》,主要表现1805到1820年这15年的俄国历史面貌,而到1869年,托尔斯泰给最后的定稿以新的名称:《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为作家、也为俄罗斯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著名的作家和批评家的关注,福楼拜、罗曼·罗兰、毛姆、莫德、卢卡契等都给了这部作品极高的评价。它和所有的艺术经典一样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被认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许多人认为今天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但文化多元并不能也不应屏蔽我们对各民族独特的精神体验的理解。在中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学界,人们也一直不断地给予这部经典作品新的阐释。下面,笔者试就《战争与和平》的三大特征谈谈自已的体会。 一、史诗性 “《战争与和平》是我们时代最浩瀚的史诗,是现代的《伊利亚特》。……我早就发现,托尔斯泰的思想事实上得之于荷马和歌德。”“他从描写个人命运的小说发展到描写军队与人

关于历史的名言警句

关于历史的名言警句 1、历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机遇是赫赫名人伟大人物的间歇出现。——阿伦·尼文斯(美)《历史学导论》 2、历史只是一连串罪恶与灾难的图画。安分守己与清白无辜的人,在广大的舞台上一向就没有立足之地。——伏尔泰(法)《天真汉》 3、历史是用激情和痛苦创造的……——高尔基(苏)《克里姆·萨姆金的一家》 4、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5、只要我们都尊重历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理。——廖沫沙(中)《廖沫沙近作选·关于我在三十年代写的两篇杂文》 6、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班固《汉书·京房传》 7、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雷蒙·阿隆《历史哲学》 8、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高尔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9、历史是为活着的人们而写的。活着的人们搜了死者腰包之后,踏着死者尸体前进。——罗曼·罗兰(法)《母与子》 10、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吴晗《学习集·论历史知识的普及》 11、历史又可教我们以智慧和价值的相对性。——莫洛亚(法)《书卷长留伴一生》 12、历史只是一连串罪恶与灾难的图画。安分守己与清白无辜的人,在广大的舞台上一向就没有立足之地。——伏尔泰《天真汉》 13、只要我们都尊重历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理。——廖沫沙《廖沫沙近作选·关于我在三十年代写的两篇杂文》 14、历史有两部:一部是官方的,骗人的历史,做教科书用的,给王太子念的;另外一部是秘密的历史,可以看出国家大事的真正的原因,是一部可耻的历史。——巴尔扎克(法)《幻灭》 15、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卡尔·贝克(美)《现代西方历史学文选》 16、历史有三种不同的任务,我们可以称为科学的、想象的或推测的和文学的。——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17、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桑塔亚 18、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或者把目前这个时刻安放到生成――演变中去。——雷蒙·阿隆(法)《历史哲学》 19、历史不应该仅有消除偏见,它还应该孕育热情。——乔治·屈维廉(英)《克莱奥――一位缪斯》 20、比起大自然来,历史对人类的感情更严酷,更残暴。大自然要求人们仅仅满足于天赋的本能,而历史却要强制人的理智。——高尔基(苏)《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21、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雅斯贝尔斯(德)《人的历史》 22、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

《战争与和平》人物关系图讲解学习

《战争与和平》人物 关系图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主要人物关系表 别祖霍夫家 别祖霍夫伯爵(基里尔·弗拉基米罗维奇)叶卡捷琳娜二世宠臣、巨商 皮埃尔(彼得·基里洛维奇·别祖霍夫伯爵)老别祖霍夫伯爵私生子 大公爵小姐(三姐妹)老别祖霍夫伯爵的侄女 罗斯托夫家 罗斯托夫伯爵(伊利亚·安德烈耶维奇)莫斯科没落贵族 罗斯托夫伯爵夫人(娜塔莉娅)老罗斯托夫伯爵之妻 尼古拉·罗斯托夫伯爵老罗斯托夫伯爵长子、骠骑军官 彼得·罗斯托夫伯爵老罗斯托夫伯爵次子 薇拉·罗斯托娃伯爵小姐老罗斯托夫伯爵长女 娜塔莎(娜塔莉娅·伊利尼奇娜·罗斯托娃)老罗斯托夫伯爵次女后来做了皮埃尔的妻子 索尼娅(索菲娅·亚历山德罗夫娜)老罗斯托夫伯爵外甥女 贝格(阿尔方斯·卡尔洛维奇)军官,后与薇拉结婚 库拉金家 瓦西里公爵(谢尔盖耶维奇·库拉金) 伊波利特·库拉金瓦西里公爵长子 阿纳托利·库拉金瓦西里公爵次子

海伦(叶连娜·瓦西里耶夫娜·库拉金娜)瓦西里公爵之女,与皮埃尔结婚,后离异 博尔孔斯基家 博尔孔斯基公爵(尼古拉·安德烈伊奇)退职老军官 安德烈·博尔孔斯基老博尔孔斯基公爵之子 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博尔孔斯卡娅)老博尔孔斯基公爵之女虔诚基督教徒,长得有点丑 丽莎(丽莎韦塔·博尔孔斯卡娅)安德烈公爵之妻 布里安(阿马利娅·叶夫根尼耶夫娜)玛丽亚女伴,法国籍美人 其它 多洛霍夫(费奥多尔,费佳)骠骑军官 玛丽亚。伊万诺夫娜多洛霍夫母亲 鲍里斯·德鲁别茨科伊骠骑军官 安娜·米哈伊诺夫娜·德鲁别茨卡娅鲍里斯的母亲 朱莉·卡拉金娜后与鲍里斯结婚 安内特(安娜·帕夫洛夫娜·舍列尔)俄皇太后宫廷女官 杰尼索夫(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骠骑军官 普拉东·卡拉塔耶夫农民 库图佐夫(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俄军统帅 巴格拉季翁俄军将领 温岑格罗德库图佐夫待从武官

《战争与和平》经典语录,名言警句

《战争与和平》经典语录,名言警句 《战争与和平》经典语录,名言警句 【书籍介绍】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描写19世纪初俄国人民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的小说。《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文本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卓越的、令人惊叹的心理分析,生动、鲜活地描绘了俄罗斯文学史上最令人激动的一组人物形象。整部作品构思宏伟、气势奔腾,有力地展示出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1812年卫国战争,展示出了战争前后俄罗斯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战争与和平经典语录 1、一个人为他自己有意识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类达到的历史目的的一种无意识的工具。人所作出的行为是无法挽回的,一个人的行为和别人的无数行为同时产生,便有了历史的意义。一个人在社会的阶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关系的人愈多,他对于别人的权力愈大,他在每个行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显。 2、这就是承认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思想、感觉和观察,承认语言改变不了人的思想。

3、胆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轻佻,爱动而不粗浮,服从上司而不阿谀奉承,身居职守而不刚愎自用,胜而不骄,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刚强而不迂腐,活泼而不轻浮,直爽而不幼稚…… 4、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5、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期待它,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它的愚蠢,便会自杀,这是我将要做的。 6、“大人,那是被贬为士兵的军官多洛霍夫……” 7、意大利人自信,因为他是冲动的,并且容易忘记他自己和别人。俄国人自信,正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要知道,因为他不相信,他能够充分了解任何事情。德国人的自信,是最坏的,最固执的最令人讨厌的,因为他以为他自己知道真理、科学,这种科学是他自己发明的,但在他自己看来是绝对的真理。 8、爱一位亲人,除了使他烦恼却又不能为他做什么,而这样的局面又无法改变,真叫人痛苦啊 9、“什么,他是被贬做元帅呢,还是被贬做士兵?要是兵,就应该穿得和大家一样。” 10、政府需要残忍的人,就好像自然界需要狼一样 11、历史事件的原因是一切原因的总和,这是唯一的原因。只有在我们完全放弃了在个人意志中探求原因的时候,才可以发现这些我们不知道的规律,正如同只有在人们放弃

和平与战争读后感

和平与战争读后感(一) 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今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 《战争与和平》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在战争与和平年代里的生活为情节线索,生动地展现了1805年至1820年间,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国、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国人同仇敌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伟大胜利。场面壮观,结构清晰,具有强烈时代感。体会最深的是,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富有个性。如安得烈性格内向,意志坚定,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气质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几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对我来说,虽然有点深奥而新鲜,但通过这次学习,我对这样的世界名着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欲望。 和平与战争读后感(二) 说真的《战争与和平》这本书买了之后我看了很多次,都没有看完,因为人名实在是太冗长了。后来终于挑个时间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的来看这本书,感受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了不起。我记得列宁曾说过:“《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的是一部了不起的巨着!” 小说描述了一个硝烟弥漫的时代,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是无法想象的,人们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投身危险的战争中。人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胜过热爱自己的生命,保卫自己国家的都是英雄。 有时候看新闻我都在想,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这和平都是过去烈士们牺牲自己换来的。他们英勇奋战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所有人过上和平的生活。但现在还有很多国家在打仗,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等等这些国家还在战火当中,他们都是在为自己的国家努力的战斗着,之前在微博上看到,有记者给小女孩儿照相,小姑娘以为相机是枪举起了双手。看到这条新闻真的感觉很心酸。战争给多少人带来了灾难,多少人因为战争而家破人亡。很多国家甚至女人都上了战场,在保护自己国家的斗争中,她们都表现出了自己刚毅、坚强的一面。 《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唤起了很多人的爱国心,在和平国家的我们,虽然不能为国家出力,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国家的一草一木,热爱我们的国家。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着作权归作者所有。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视频、附件等)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用户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作品务请注明出处,机构云平台、个人云空间的建设权、管理权、所有权均归实名机构和实名师生所有,与世界大学城无关。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篇一:战争与和平读后感《战争与和平》不仅描写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场战争,它还唤起我们对民族和世界历史的浓厚兴趣,唤起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切关怀。这是任何专门描写和研究战争的论着代替不了的。而作为一部伟大而深刻的文学作品,它还是任何学术论着代替不了的,因为它还是一部人们心灵的史诗,一部生命的史诗。我们在这里不仅看到了战争和民族的历史,还看到了在战争与和平的转换中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心灵,看到了他们深深的渴望、痛苦、欢乐和追求我把娜塔莎比做皎洁的明月,因为她美得像神话,有大美之形,像天赐。当安德烈公爵遭受丧妻之痛和在惨败的奥斯特里茨战役的惨败之后,感慨于他之前一直所追求的名誉荣耀情感只是大梦一场,感觉受到了命运的欺骗和遗弃。安德烈的感情世界曾象是古拙的老橡树:“唯独它不欲屈从于春日的魅力,不欲目睹春季,亦不欲目睹旭日。”但他的难以言寓的绝望和痛苦敌不过少女的快乐。当饱经沧桑的安德烈到罗斯托夫家的庄园时,不是被清脆的少女的笑声吸引的吗?少女娜塔莎是多么快乐啊!娜塔莎用她那强大和青春的生命力顽强的抵抗住了命运的挑战,忍受住了美的背后那巨大的担当;没有一遇苦痛,便忧怨、乞怜、颓伤,呈现败像,变成丑陋。在莫斯科即将沦陷之时,娜塔莎肯于舍弃家财,以救治、运送伤员为第一要务,谱出一曲高尚、美好人性的千古绝唱。经历风雨屈辱、苦难煎熬之后,还能典雅迷人、唇齿留香,便是不朽。书中总不乏悲惨而凄凉的场景,对于生活在那个战火连绵的时代的人,对死亡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刚毅而有英勇的安得烈就几次触摸到死亡的底线。虽然他最后还是没有逃过死亡之神,但他的死伟大而令人敬佩。死亡对与这本书中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并不遥远的,也许今天躲过了明天还会在来,若又躲过了明天,总有一天死亡也会临近。但他们面对死亡的做法却可以深深启发我,也许这本书中还有太多的启迪,但对于我来说这的确是启发我最深的。篇二: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这本书。这本书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的,生动地描写了1805年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列宁曾说:“《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的是一部了不起的巨着!”读了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以前,我曾很天真的想,战争多好呀!战争既可以掠夺国土,又可以增加威名,真是一举两得!《战争与和平》使我明白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美好,和平是最可贵的,当和平的土地上硝烟袅袅升起时,也就意味着战争的开始——人们纷纷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孩子眼中也都流露出了惊恐的神色,人们断水断粮,食不裹腹,一切都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和平,多么神圣的名词!我愿是一名和平使者,使各国都建立起友谊和信任;我愿是一只洁白无暇的和平鸽,带着和平的使命飞向四面八方!篇三:战争与和平读后感手捧一本《战争与和平》,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以往总是崇敬拿破仑的勇敢和智慧,从未想到从俄国的角度去看这一段历史是如此不同。托尔斯泰以其深刻细致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壮阔而又生动逼真的历史画卷。我从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让我印象深刻。安德烈一出场就是一个看似随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轻公爵形象。他厌倦上流社会的虚伪、无聊,不愿意被这种生活所束缚,因此他积极参军作战,期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功成名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他却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统治集团的虚伪、无能,当他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睁睁看着妻子难产死去。这一系列的打击使他灰心丧气,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虚无。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的他隐居农村,只想独善其身。在皮埃尔的热情劝说下,他渐渐振作起来,在自己的领地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决定自己“应该平静而安稳地度过后半生”。直到遇见美丽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丽和无忧无虑激起了安德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进了彼得堡的喧嚣之中,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