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渭河水宝鸡段的水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渭河水宝鸡段的水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渭河水宝鸡段的水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渭河水宝鸡段的水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渭河水宝鸡段的水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摘要:通过对2000年度-2005年度渭河水质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渭河水宝鸡市区段目前的污染物的类型是以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中悬浮固体污染为主.本文结合宝鸡的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环境保护重大措施,对前几年的资料分析,并对现有水质量的调查的基础上对渭河宝鸡段水质量得出结论.结果显示:宝鸡市的歧山,扶风,凤翔等县境内的企业,特别是造纸企业向渭河干流以及其支流小韦河偷排污水现象的严重,水质高出国家的五类的标准。市区段的渭河达到三类水质标准,无超五类水质断面.但总体水质依然未能达到国家要求的水质保持在III类以内、出境水质不能超过IV类指标的要求。

关键词:渭河水宝鸡区段,污染物,国家标准类型

Wei river water Baoji section water quality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Baoji writing coherence institute geography scienc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department Li Wei) Abstract:Through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2000 year - 2005 year Weihe River water archery target monitor result, obtains Wei river water Baoji sector at present the pollutant type is the suspended solid pollution primarily. result demonstrated by in chemistry pollution and the physical pollution: The Baoji Qi, Fufeng, county and so on the within the boundaries of Fengxiang enterprise, specially the papermaking enterprise steals the row of sewage phenomenon to the Weihe River main current by and its the branch young Wei river serious, the water quality outdoes national five kind of standards. The water quality has not still been able to achieve the national request the water quality maintains in I I I kind, leaves country the water quality not to be able to surpass I V kind of target the request.

Key word: Wei river water Baoji sector, pollutant, national standard type.

目录

渭河的简介 (4)

1:渭河水宝鸡段的现状 (5)

1.1:渭河宝鸡段水污染研究的意义 (6)

2:宝鸡渭河段污水排放情况 (6)

2.1:流域内水污染的时间变化. (6)

2.1.1:分析结果 (7)

2. 2:流域内水质污染的空间变化 (7)

2.2.1:1998年度—2005年度水质监测结果及分析 (8)

3: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谢词 (11)

渭河的简介.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域西起鸟鼠山,东至潼关,北界白于山,南止秦岭.面积13.5万平方公里,分属陕.甘.宁3个省区.年径流量84亿立方米,年输沙量5.5亿吨,是黄河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历史上有:"泾渭分明",指的是渭河清,泾河浊.渭河是宝鸡,咸阳,西安,渭南四个重要城市工业企业的主要水源,四个城市辖区内的8000多个企事业单位分布在渭河两岸,其中875个工厂每年通过85个排污口向渭河排放工业废水3亿吨,陕西的"母亲河"已经被严重的污染,紧宝鸡每年向渭河排入的生活污水9000吨,处理的比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六十.该河自本市西陲宝鸡县凤阁岭乡入境,流经宝鸡县、渭滨区、金台区、岐山、眉县,至扶风县法禧村出境,流入咸阳。市境内河段全长200.02公里,以宝鸡峡口林家村为界,以上为深切河谷型河段,以下为微曲宽展型河段,这一段在市境内长101公里,在渭河全程属中游段。1:渭河水宝鸡段的现状.

我们沿着渭河沿线,一路探访母亲河的现状时,满目都是伤心的景象,渭河沿岸各个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污水、废弃物肆无忌惮地被排进渭河当中,浑黄的、深黑的,夹杂着刺鼻气味的渭河水,让我们根本无法近距离、长时间地和母亲河亲近。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如今已经变成黄河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宝鸡蔡家坡和阳平镇交界处的渭河河段,一股金黄的水流缓缓注入渭河河道里,立刻形成了一股水流两样颜色的奇观,一直绵延了几百米。我们逆着水流的方向沿着枯水的河道,徒步行走了十几里路,终于在公路旁找到了黄水的源头,这是一个生产铁黄的小颜料厂。就在这个颜料厂附近几公里的河道边还有一家发电厂、一家水泥厂和一家已经停产的造纸厂。

1.1:渭河宝鸡段水污染研究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是宝鸡市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凸显、环境保护工作充满机遇挑战和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四市”、“两个最佳”、“三个宝鸡”的总体目标,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04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使环境保护工作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因此,水污染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今后五到十年,如何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全面控制环境污染和减缓生态恶化趋势,使渭河水宝鸡段的污染达到比较低的水平,是我们必须在发展中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调查和研究目前渭河水污染的现状,对于确保宝鸡市环境安全,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宝鸡渭河段污水排放情况:

2.1:流域内水污染的时间变化.

图1:工业废水排放量随年份的变化2000年-2005年

图2:化学需氧量随年份的变化2000年—2005年

2.1.1:分析结果:

渭河水宝鸡段污染的三大主要来源:工业废水,城镇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以及化肥使用过量造成的水污染。据省水文部门2005年5月监测,渭河进入凤阁岭是Ⅱ类水,到林家村已是Ⅳ类水,到魏家堡变为劣Ⅴ类水。在宝鸡境内几条较大河流中,渭河的污染已排在首位。

城市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宝鸡市污水处理厂筹建处成立于1975年,占地97亩筹建处从成立到现在已历时30个春秋。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工程始终未能建成,直到2001年全面建设,总投资1.43亿元,建设规模日处理污水12万吨,工程采用先进的改良型SBR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处理后的污水每日有l万吨再深度处理,达到回用水标准。

宝鸡市某些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不够完善,甚至有些企业如宝鸡啤酒厂企业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的运行或者根本不运行,致使企业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入渭河的河道.而全市污水主要集中在市区,歧山,眉县.工业污水中主要以化学工业,食品加工,酿造行业为主;这些废水中的石油类,氰化物的排放在市区占有绝大的比例.

渭河途经的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过量的使用农药,节约水资源方面也做的很不到位。

宝鸡市各河流属于典型的北方河流,雨多河涨,雨少河枯,所以,枯水期污染比较严重,丰水期河水的泥沙比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用水又将大幅度的增长,从宝鸡市水利局了解到:1974年到1986年,宝鸡市生活用水量平均增长率为4.3%。1990-2000年,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8.9,比宝鸡市的经济平均增长速度高出0.12个百分点。这样的趋势市又增无减,因此随着时间的变化,渭河水质的污染防治刻不容缓。

2.2:流域内水质污染的空间变化.

2.2.1:1998年度-2005年度水质监测结果及分析

图1:渭河水主要污染物质指数2000年----2005年的平均值统计

根据统计的结果;从污染物看主要污染物是氨态氮,CODcr和BOD5,悬浮物,石油类。污染严重的超标,氨态氮,悬浮物的污染比较严重。

图2:各监测断面1998—2002

年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统计

从表可以看出:1998-2002年

1):林家村和常兴桥断面综合污水指数比较小,没有工矿企业的污染,主要是农民过量的使用化肥而已,因此污染明显的比较轻,污染源较少,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类型是氨氮、化学需氧量。

2):常兴桥也是这样的原因,加上其河水的自净作用比较明显,污染也是比较的轻,但比林家村的污染重。从表中又不难看出胜利桥和卧龙寺桥的污染严重,但近几年依然有下降的趋势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

3):工矿企业的废水和废物的排放依然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企业时有偷排污水的现象。其主要污染类型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溶解氧等。

资料:2005年宝鸡市地表水主要污染物监测统计结果

[据宝鸡市环保局监测资料][2]

宝鸡市区向渭河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有14个主要排污口,年排放工业废水2157万m3,生活污水1383万m3,其中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5305吨,石油类26.6吨,氰化物2.21吨,挥发酚3.2吨,六价铬8.49吨,铅0.45吨,废水化学需氧量5519吨,而生活污水也未经处理全部排入渭河,加上虢镇、阳平、蔡家坡、绛帐、常兴等明星工业重镇的污染,将给渭河环境用水带来很大的压力。针对这些问题,钱正英曾指出:“在渭河流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水环境出现了种种问题,例如河道断流、水质污染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今后的持续发展”。

从表中分析可知:

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占所有污水排放总量比重大,因此治理渭河水的污染主要是对工业废水治理,其中主要是悬浮固体,石油类的污染。生活污水的治理也刻不容缓,需要养成良好的节约水资源意识。

3:结论:

1):工业污水产生量将会有较大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加快发展,资源开发和原材料工业项目增加,工业污水将会呈现总量增大。按照目前排污强度测算,全市工业污水的排放总量将随经济增长上升1倍以上,如果控制不力,将会严重超渭河承载能力,危及环境安全。因此,水污染的问题更不能轻视。

2):十五”期间,市政府利用西部大开发相关政策,投资15亿多元用于城市环保和生态建设。建成了十里铺污水处理厂、陵塬垃圾卫生填埋场、医疗垃圾焚烧厂等项目,出台了相关收费政策,改变了市区生活污水、垃圾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为零的纪录,达到目前国内先进水平。已建成工业废水治理设施247套,工业废水排放率提高到95%以上。2006年,宝鸡市决定建设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能力20万吨,总投资22000万元的宝鸡市八鱼污水处理厂,主要解决卧龙寺、下马营、八鱼等向渭河的排污问题。

3):政府要求:向渭河排水的各县城及人口。较多的重点镇,要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解决城镇污水直排问题;沿渭的造纸企业,实行关闭、

转产、限期治理措施,通过安装在线监控、发放排污许可证,做到达标排放,削减工业排污总量;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渭河及其主要支流,逐步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对有关县、区实行定量考核。推进渭河、小韦河、清姜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依法淘汰污染严重的小造纸企业40户,保留的造纸企业基本做到达标排放。

参考文献[1]:<<水污染控制工程>>上策和下策.

[2]:宝鸡市环境监测站.宝鸡市环境质量2005年报告书

谢词

非常感谢卫旭东老师对我的帮助,没有老师的帮助我是没有办法完成论文的,这是美丽的,这样无私的品质也是感动的,我将受用终生。非常的感谢其他老师和同学给予的支持,正因为这样,我才得以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相信这些宝贵的品质是我得到做毕业论文以外的很多东西,而这也是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我是极为重要的,大学的生活里我收益与很多老师的栽培,也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他们都说一声:珍重;道一声:感谢。

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201001(1)

淮安市 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2010年第1期总第71期 淮安市水利局 二○一○年一月

主办单位: 淮安市水利局 监测单位: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

目录 前言 (1) 一、水功能区水质总体状况 (3) 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 (3) 三、水功能区断面水质类别 (4) 四、重点水功能区评价 (4) 1、保护区 (4) 2、保留区 (4) 3、缓冲区 (4) 4、饮用水源区 (4) 5、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区 (5) 6、排污控制区 (5) 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评价结果表 (6) 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评价结果示意图 (8)

前言 根据《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3〕29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段地表水功能区的函》(苏政办函〔2007〕70号)和《市政府关于淮安市水功能区报告的批复》(淮政复〔2002〕44号),按照《水法》的有关规定,为加强淮安市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水功能区水质状况,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淮安市水利局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从2003年7月开始每逢单月开展重点水功能区监测及评价工作,2004年10月,省水利厅苏水资〔2004〕31号《关于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与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水功能区监测的范围、频次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监测范围覆盖淮安市全部缓冲区、全部饮用水源区、全部调水水源保护区,监测频次从2004年11月始调整为每月一次;其它水功能区监测范围与频次仍按原方案执行。 本次共监测淮安市全部22个功能区,其中一级区划中保护区15个、保留区4个、缓冲区1个,二级区划中饮用水源区2个,见右表。 本期《通报》采用2010年1月12日监测数据。 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评价项目: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砷、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和锰等21项。 评价目标:水功能区2010年水质目标。 评价方法:水功能区水质评价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出现不同类别的标准值相同时,按最优类别确定。对有2个(含)以上监测断面的水功能区,根据以下方法确定评价代表值:①缓冲区采用该功能区出口断面监测数据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②饮用水源区采用水质最差的断面监测数据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③其它功能区采用各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并以此评价水功能区是否达标。

铜川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

铜川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 (2012-2014年)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根据《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河流分布概况 我市地表水系分属渭河两个一级支流石川河和洛河。漆水河、沮河属石川河两条主要支流,两河于耀州区南1.5公里交汇后入石川河,南流约1公里出铜川界。 漆水河东南流向,穿过北市区、南市区,全长64.2公里,流域面积773.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623万立方米。由于在柳湾设有饮用水取水口,年总取水量2504万立方米,故在取水口以下,除丰水期外,基本处于断流状态。沮河发源于我市西北部,全长77公里,流域面积87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6210万立方米。桃曲坡水库位于沮河下游,总库容5720万立方米。桃曲坡水库下游至石川河入口段,除泄洪和农灌放水外,常年处于断流状态。 另外,赵氏河经新区南部入富平,在富平淡村附近汇入石川河。宜君县境内青河、五里镇河、雷塬河等均流入洛河后入渭河。 -1-

二、我市渭河流域水质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表水环境污染治理,建成了3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6.7万吨,关闭拆除了4家污染严重的小造纸企业;沮河、漆水河沿岸厂矿、医院等建设了50多套废水处理设施,流经市区的漆水河出市断面两项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由2006年的115毫克/升、12.76毫克/升下降到2011年的73.6毫克/升和6.7毫克/升,分别下降了36%和47.5%,辖区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 尽管如此,我市地表水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据设在漆水河三里洞、新村、岔口3个水质监测控制断面数据显示,漆水河水质污染仍很严重,平、涸水期主要污染物超标数倍甚至几十倍,多为劣Ⅴ类或Ⅴ类,且属典型的有机型污染。城市生活污染是其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污水收集率仍较低。受我市特殊地形影响,漆水河目前仍有19个排污口直排河道,一些支毛沟的污水难以收集,部分区域尚存在雨污合流情况;一些单位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还不稳定,存在超标排放现象。二是河流生态基流不足。由于漆水河、沮河上游均有取水、截留工程,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高达61%,远高于全国35.6%的平均水平,河流常年处于断流状态。因此,生态基流不足已成为制约漆、沮两河水质改善的瓶颈之一。三是由于化肥、农药的不科学、不合理使用,村镇生活污染治理相对滞后,加之规模化养殖业快速发展,使得农村污染呈加剧趋势。 -2-

水功能区划分

水功能区划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保护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水资源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满足用水户对水量和水质要求的前提下,使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代的水资源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①效益最优。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规划、设计、运用),都要拟定最优化准则,以最小投资取得最大效益(见水资源规划)。②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规划,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两个组成部分,存在互相补给、互相转化的关系,开发利用任一部分都会引起水资源量的时空再分配。充分利用水的流动性质和储存条件,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③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开发水资源的同时,要重视森林保护、草原保护、水土保持、河道湖泊整治、污染防治等工作,以取得涵养水源、保护水质的效应。④水量和水质统一管理。由于水源的污染日趋严重,可用水量逐渐减少,因此在制定供水规划和用水计划时,水量和水质应统一考虑,规定污水排放标准和制定切实的水源保护措施。 管理方法 解决中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三是强化水功能区达标管理,有效保护水资源。 四是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 五是加强工程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 六是抓好水域岸线管理,促进水生态系统修复。 七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 八是务实行业管理基础,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设置 在该项目污水纳污河道A河设置5个监测断面,分别为该项目污水排口A与B河交叉处、排污口、排口下游1000米、排口下游2000米、排口与C河。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水温、pH、SS、石油类、总磷、COD、BOD5、DO、NH3-N、硫化物、TN,共11项。 3、采样时间、频率及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 2002)中有关规定进行。 二、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 1、监测点设置 布设3个监测点,厂区范围内一个点,及厂区附近两个点。 2、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为: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铅、铬、镉、汞、砷,共13项。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中有

关规定进行。 三、大气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点布设 拟建厂址上风向、下风向及保护目标区域布设4个测点,主要考虑评价区范围内的主要居民敏感点,在敏感点处要布点监测。 大气监测布点一览表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NO2(小时值和日均值)、SO2(小时值和日均值)、PM10(日均值)、氨气、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乙二醇、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乙胺、甲苯、甲醇、二苯醚(小时值),同时记录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3、监测频率及时间 小时浓度每天四次;日均浓度按国家标准和导则要求采样七天; 4、监测方法 污染物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方法进行。 四、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在场界四周布设4个监测点(厂界四周各一个),连续监测两天,昼夜各一次。测量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 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在场界内及周边共布设2个监测点; 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 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六、底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在排口位置布设1个监测点; 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 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渭河

渭河(Weihe River) 渭河俗称“禹河”,是黄河右岸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海拔1383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甘肃省的渭源、武山、甘谷、天水市北道区四县区后,于宝鸡市陈仓区风阁岭镇进入陕西省,东西横贯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和渭南五市(区),在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 关于渭河的源头,《水经注》和《山海经》都有详细记述。《水经注》记载:“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图解山海经》记载:“鸟鼠同山,山中有鸟鼠同穴,鸟的名字叫,鼠的名字叫鼵,它们穿凿地面数尺深,鼠在里边,鸟在外边,二兽和睦相处。……渭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1、概述 流域范围 渭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东南地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06°18′-110°37′,北纬33°42′-37°20′之间。北为黄土高原,南为秦岭山区,干流全长818公里。流域涉及甘肃省的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天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陕西省的宝鸡市、杨凌区、咸阳市、西安市

和渭南市共三省(区)10个地区84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134934平方公里。其中甘肃占﹪、宁夏占﹪、陕西占﹪。渭河按河流形态可分为三段,宝鸡峡大坝以上为上游,河长430公里,河道狭窄,河谷川峡相间,水流湍急;宝鸡峡至咸阳铁路桥段为中游,河长180公里,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咸阳至入黄口为下游,河长208公里,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渭河在陕西境内干流长公里,流域面积67100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 地形地貌 渭河流域地形为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处海拔 3495米,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变缓,河谷变宽,汇入黄河口的高程与最高处高程相差 3000多米。主要山脉北有六盘山、陇山、子午岭、黄龙山;南有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海拔 3767 米。地貌主要有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土石山区、黄土阶地区、河谷冲积平原区等。 渭河上游主要为黄土丘陵区,面积占该区面积的 70% 以上,海拔 1200米-2400米;河谷川道地区面积约占10% ,海拔 900米-1700米。渭河中下游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海拔900米-2000米;中部为经黄土沉积和渭河干支流冲积而成的河谷冲积平原区—关中盆地;南部为秦岭土石山区,多为海拔 2000米以上高山。其间北岸加入泾河和北洛河两大支流,其中,泾河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部为黄土高塬

陕西省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编制说明

《陕西省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编制说明 目录 1 新《标准》制定的背景 2 制定新《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黄河流域(陕西段)在陕西经济和环境保护地位突出 2.2 黄河流域(陕西段)水污染严重 2.3 流域水环境容量处于危机状态,纳污总量已超过水环境承载力 2.3 以重化工业为主,传统工业比重大的区域特点造成的结构型、复合 型、压缩型污染问题突出 2.4 流域饮用水源面临污染威胁,饮用水安全存在潜在威胁 2.5原有标准不能满足节能减排和环境管理的需要 3.制定新《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3.1为实现节能减排和流域治理目标提供保证 3.2 促进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污染集中控制 3.3 推进产业结构性污染的治理 3.4 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和人体健康 3.5 强化流域治理的法制观念 3.6 为陕西经济发展保留一定的环境容量 4. 新《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和指标的说明 4.1 新《标准》对污水排放去向作了哪些规定为什么排放标准不与功能区 挂钩 4.2新《标准》规定了哪些指标为什么只规定了19种指标 4.3新《标准》与国家标准相比严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4.4新《标准》中对污水处理厂排水进行了哪些规定对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有哪些规定为什么要适当提高排入污水的浓度标准 4.6新《标准》中对其它污水的排放进行了哪些规定 4.7 新《标准》对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作了哪些规定排水量是如何确定的 4.8 新《标准》执行时间段的划分是如何考虑的

5 新《标准》的可行性和效益分析 5.1 执行新《标准》是否可行可行性的程度有多大 5.2 新《标准》的执行将对环境带来哪些影响或效益 5.3受新《标准》影响的现有企业出路何在 1 . 任务来源和《标准》制定的背景 “十五”期间,陕西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局部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十一五”期间是陕西国民经济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随着我省开展“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和“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陕西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陕西省黄河流域的关中和陕北地区GDP总值年均增长率将达11%以上,将会需要更多的水资源,产生更大的污水排放量,进一步加大水环境压力。陕西水污染防治不仅需要还历史旧账,还需控制新的污染源。同时国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的强制约束性指标。陕西省政府在《陕西省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10%以上的强制约束性指标,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10.1%,控制到31.5万吨;氨氮排放量控制到2.2万吨;国家《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陕西在2010年将黄河流域(陕西段)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26.2万吨。在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双重压力下,陕西省水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陕西省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制约的主要矛盾,通过环境治理优化经济增长,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为陕西的快速发展腾出更大的环境容量、更多的发展空间,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快速发展的目标。 陕西省地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仅有《渭河水系(陕西段)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2006)。该标准颁布于1996年,2006年进行了修订。十几年来,该《标准》为渭河流域(陕西段)的水污染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仅对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挥发酚(Ar-OH) 、石油类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做了特别规定。标准中有些指标已不能满足陕西省的水环境管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的实际需要,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污染防治的进程,不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行环境法律、法规的重要技术依据,在环境保护执法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第十八条的要求,“要健全和完善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努力使环

宝鸡渭河公园旅游攻略

宝鸡渭河公园旅游攻略 : 门票价格: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地址:陕西宝鸡市渭河边 交通:乘坐公交3、7、28、33、34、37、42路到渭河北岸下车,从路边垃圾站旁的 楼梯上去即可到达。 渭河公园建在渭河河床内紧邻北堤一侧,宽度约180至240米,东起体育路口,西止 园林苗圃,全长约3公里,面积61万平方米。公园从东向西将根据地形起伏依次规划为 湖滨风光、古渡春晓、千禧乐园、五环广场、梨园秋色、陈仓古韵、渭水烟紫七个景区。 湖滨风光区以沙滩、海石、椰树等为景点,同时在沙滩的西端修建游泳池;古渡春晓 区以揽桩、对弈广场、石船舫为景点,体现渭河古渡码头和春园的景观;千禧乐园区以喷泉、大理石球带、模纹造型为景点,体现现代园林的特点;五环广场区以护滩工程背水斜 坡“五环造型”及五个圆形广场、五个方形广场为景点,成为市民健身的基地;梨园秋色 区以脸谱文化和三座亭子为景点,体现秦腔文化艺术;陈仓古韵区以散关巨石、爵雕塑、 渭水映池、石鼓为景点,体现宝鸡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渭水烟紫区以石碌石磨、木藤架、草亭、牛雕塑为景点,一派田园风光。 宝鸡渭河公园介绍: 渭河公园全长3公里,宽180--240米,面积61万平方米,其中绿地占到总面积的84%。布局为一带七区,即紧邻北堤的防浪林带,从东到西依次为湖滨风光区、古渡春晓区、千禧乐园区、五环广场区、梨园秋色区、陈仓古韵区、渭水烟紫区。公园建设中运用 了先进的园林造景手法,体现简洁、自然、美观、和谐的设计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在绿化美化方面,通过模纹造型、群植等手法,栽种30余种70余万株花灌木和地被植物,造型新颖,五彩斑斓。筛选仿真仙人球、仙人棒点缀沙滩、草地,营造景观;在草地上、 道路边点石成景,活跃自然气氛。新颖的植物造景布局,配以起伏的地形,使景观更加丰富、自然、和谐。全园共装灯166组640余盏,包括帆船灯42组、庭院灯60余盏,4座 30米高杆灯,广场周围安置的造型新颖的玉兰灯、飞雁灯、柱灯等21组,树丛周围安装 射灯50组,世纪广场围绕花坛、台阶设置塑管灯,突出线上亮带,注重主要景区、广场 亮圈,使公园明暗结合、色彩丰富。园内设置了造型奇特导游牌、指示牌、宣传牌、移动 式环保厕所等,方便市民游憩。

渭河关中段概况

渭河关中段概况 2.1基本情况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乌鼠山,流域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在陕西省潼关县港口注入黄河。流域面积13.48万平方公里,包括甘肃、宁夏、陕西3省(区)的10个市(地区、州、盟),共72个县(旗、市)。2005年,流域人口约3251万,城镇化率29.7%。流域内GDP约0.52万亿元,人均GDP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0%。 渭河在陕西省内总长度502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主要流经陕西经济中枢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的中部,地处渭河中下游,以渭河平原(亦称关中平原)为主体,大致以秦岭主脊与与陕南地区为界,以子午岭、黄龙山与陕北地区相邻。行政上包括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和杨凌示范区等5市1区的54个县(市、区)。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6.9%。该地区是是全省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集中了全省60%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70%的经济总量。 2.2水资源及其特点 (1)水资源缺乏 关中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2.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3.697亿立方米,地下水53.41亿立方米,重复量45.08亿立方米。 按关中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量计算,水资源量仅占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7.7%,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人均亩均水资源量的29%和34%,属水资源贫乏地区,为资源型缺水区,也有工程性缺水和污染性缺水问题。 (2)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 统计资料表明,关中干旱频次多,持续时间长。天然径流年际变

化特点是丰枯交替,存在不同长度的连续枯水或连续丰水段。年内4个月可得到60%的降雨和50-70%的径流量,而3-6月作物最需要水的季节仅有20%的降雨,来水与需水极不协调。 (3)多泥沙,难利用 渭河及其北岸主要支流均为多泥沙河流,河水含沙量一般为150公斤/立方米左右,最大可达1400公斤/立方米。河流含沙量高,一方面影响直接利用;另一方面易造成水库、渠道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功能。 (4)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需求不协调,开发成本高 关中是全省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地区,但水资源缺乏且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调节代价高,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要求呈明显的不协调。 2.3水环境特征 (1)自用自产水资源为主,自我污染自我养护的水环境保护特点 渭河干流横贯关中东西,南北支流调节并影响着渭河干流的水量和水质。渭河水量取决于关中生态环境,水的调配利用和关中经济发展程度。水质在省际间无显著的污染迁移,水质的优劣取决于关中水环境的保护。 (2)地表地下水力联系紧密,相互补充影响的特点 关中盆地堆积有深厚的松散沉积物,形成了良好的地下水贮存场所。地下含水层不仅多,而且深厚,中间夹有多层不连续弱透水隔层,常组成上部浅水,下部多层承压水的双层构造,使整个渭河及其支流沿岸成为良好的地下水源地。河流与两侧地下水保持着高度的水力联系,互为补充。这一特征缓解了污染与饮用水源的矛盾冲突,对保证饮水安全有重大的影响。 (3)相对封闭物能内聚的地形特点 渭河水环境具有的这一特点使得南北两山产流汇流,渭河是关中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专题报告

目录 一、指标完成情况 0 (一)指标基本情况及达标结果 0 1.指标要求 0 2.指标完成情况 0 (二)指标计算过程 0 1.计算过程及结果 0 2.监测点位 (1) 3.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 (1) 二、措施与做法 (1) (一)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思路 (1) 1.编制指南,指导方案编制 (1) 2.确定实施方案,明确整治思路 (2) (二)创新工作机制,为次级河流整治提供坚强保障 (2) 1.政府主导,全面部署安排 (2) 2.部门牵头,乡镇负责 (3) 3.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年度任务 (4) 4.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办考核 (5) 5.拓展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5) 6.人大政协监督,助推次级河流整治 (6) 7.强化舆论监督,动员全民参与 (6)

(三)截污控源,分类整治各类污染 (6) 1.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6) 2、不断完善城镇垃圾收运与处置系统 (7) 3.加大结构与布局调整,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7) 4.优化畜禽养殖区划,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 (8) (五)健全长效巩固机制,保障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8) 1.建立健全污染整治巩固长效机制 (8) 2.完善环境保护地方法规与标准体系 (11) 3.健全环境保护投入机制 (11) 4.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 (11)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专题报告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就是创卫考核的一项关键指标,也就是我县创卫的重点与难点工程。为确保主城区水环境功能区达到创卫的要求,市政府坚持把次级河流污染整治作为创卫头号工程来抓,按照《重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规划》要求,我县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共5条河流纳入创卫规划,2012年初以来,5条河流均一直达到Ⅲ级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一、指标完成情况 (一)指标基本情况及达标结果 1.指标要求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要求:主城区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跨界断面出境水质达到要求。根据《秀山县创建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规划》与河流水域功能要求,5条河流水质应达到相应水域功能的要求。 2.指标完成情况 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5条河流持续稳定达到相应水域功能要求(详见表1)。 (二)指标计算过程 1.计算过程及结果 至2013年12月底,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5条河流水质总体均保持Ⅲ类,国家控制断面茶峒、妙泉入口、溪口、大溪、高桥、钟灵水库(湖口、库心)、水质稳定达到水域功能要求。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现状及进展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现状及进展 发表时间:2016-12-28T14:29:16.3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9期作者:刘基华[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包括工业在内的很多产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南通化学环境监测站有限公司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包括工业在内的很多产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虽然推动了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但是也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其中地表水资源的状况正在逐日恶化。对地表水环境进行监测,可以为制定预防污染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制定水质监测标准。文章分析了环境检测中地表水监测的现状及进展,提出推进地表水监测发展的有 效策略。 关键词:地表水监测;现状;进展;对策 1.前言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工业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地表水的污染情况正在逐日加重,地表水环境质量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及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不对地表水的污染情况进行有效改善,必将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水平。在水资源管理中,水环境监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水环境的污染物,评估其中的污染原因,以便为防止污染提供技术支持。由于我国目前的地表水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必须加大监测任务,完善监测技术,加强对地表水的监测力度,为保护水资源以及预防水污染提供有力保障。 2.地表水监测的内容及意义 不同时期的地表水监测内容也不同,每一个月的1号到10号是我国地表水监测的主要时间,不同的监测对象应该运用不同的监测方法。比如监测河流时,其pH值、COD、氨氮、汞含量、铅含量、石油类及水温等是监测河流的主要内容,而监测水库、湖泊时,要在监测河流内容的基础上再对水位、透明度、总磷及总氮等进行监测[1]。 地表水监测的意义主要有两大点:第一,加强提高地表水监测的技术,能有效完善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在我国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是其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探究地表水监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改进,有效提升监测技术和水平,从而促进和完善我国环境监测体系的发展;第二,对地表水进行监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体污染,加大民众的用水安全,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水体遭受到污染,将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我国是一个以发展工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环境因此遭到了极大的污染,水体污染成为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另外,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逐渐加大,而污水处理厂的数量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所以,监测我国的地表水可以有利于减少水体污染,保障人们的用水安全。 3.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的现状 3.1监测的技术与设备有待改进 我国现有的监测技术和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是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所应用的技术和设备不够先进,在充分应用现代化监测技术这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使得对一些地表水污染物的类型以及污染情况的把握不够精准,因此,在监测的技术与设备这个方面还有待改进。 3.2地表水社会监测从业人员队伍不足且专业化程度不高 自从我国重视环境监测以来,也伴随着许多专业技术人才投身进入地表水监测行业当中,江苏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放开监测市场,让更多的社会环境机构参与到环境监测这项长期的战斗当中,通过不同途径的培训和交流,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社会环保保护网,为日益加重的地表水污染状况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目前我国现在的监测队伍明显不足,且队伍人员由于缺乏实践等原因,个人的能力与专业水平还是存在有一定的偏差,专业化程度还有待逐步提高。 3.3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不完善导致的处理能力较低 最近几年,我国一些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着许多环境监测质量的问题,原因大都是因为社会监测机构的从业人员对水环境监测方法的认知程度不够导致监测分析数据不合理,严重影响了监测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大大减少了地表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人力和财力[2]。目前,我国还没有对水体中的所有污染因子制定分析方法,只能借助不同行业的分析方法,从而达不到环境管理的要求。另外,地表水环境的工作量在不断的增加着,我国的监测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不利于提升监测数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完善和推进地表水环境监测水平质量的措施 4.1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施设备 结合实际地表水监测的情况,不管是技术还是设备,都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我们应该正视这种差距,加大投入资金,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提高地表水监测的科学技术水平,使用先进地表水自动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污量,做到手动监测和自动监测相结合,更精准的监测污染物种以及污染程度,提高监测质量和效果。同时,先进的设施设备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水域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大大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4.2加大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化程度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监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对工作人员的有效培训与提升环境监测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不管是从理念上还是从实际上都应该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可以通过开展定期的教育培训、制定竞争上岗制度、引入高校专业人才实施有效交流等等方式来实现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化程度。 4.3提高数据准确度,增强信息处理能力 对地表水监测的过程和环节,应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加强质控环节,进行地表水采集和分析的工作时,要科学分析待测物质,对一些影响监测效果的成分并采取处理措施,及时排除干扰因素,将已排除干扰因素的待测物品浓缩到仪器的监测范围内,增强分析的精准度。做好采样以及对样品的运输和保存等工作,对地表水采集样品时,应选取没有被污染的水资源,科学进行分析[3]。加大监测的信息化投入,提高监测的信息化水平,加大程度满足监测任务的需求,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度,增强信息处理能力。 5.结束语

宝鸡市渭河公园

宝鸡市渭河公园 1、简介 宝鸡市渭河公园是西北地区目前最大的开放式公园,位于宝鸡市渭滨区渭河之滨,全长3公里,宽180--240米,面积61 万平方米,其中绿地占到总面积的84%。布局为一带七区,即紧邻北堤的防浪林带,从东到西依次为湖滨风光区、古渡春晓区、千禧乐园区、五环广场区、梨园秋色区、陈仓古韵区、渭水烟紫区。公园建设中运用了先进的园林造景手法,体现简洁、自然、美观、和谐的设计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在绿化美化方面,通过模纹造型、群植等手法,栽种30余种70余万株花灌木和地被植物,造型新颖,五彩斑斓。筛选仿真仙人球、仙人棒点缀沙滩、草地,营造景观;在草地上、道路边点石成景,活跃自然气氛。新颖的植物造景布局,配以起伏的地形,使景观更加丰富、自然、和谐。全园共装灯166组640余盏,包括帆船灯42组、庭院灯60余盏,4座30米高杆灯,广场周围安置的造型新颖的玉兰灯、飞雁灯、柱灯等21组,树丛周围安装射灯50组,世纪广场围绕花坛、台阶设置塑管灯,突出线上亮带,注重主要景区、广场亮圈,使公园明暗结合、色彩丰富。园内设置了造型奇特导游牌、指示牌、宣传牌、移动式环保厕所等。 渭河公园东西横跨胜利桥和新世纪大桥,是宝鸡市十个免费公园中的一个,最近公园里面还新增加了景点,冰雪世界就是其一,花三十元门票就可以领略到冰雪文化。

渭河公园全长3公里,宽180--240米,面积61万平方米,其中绿地占到总面积的84%。布局为一带七区,即紧邻北堤的防浪林带,从东到西依次为湖滨风光区、古渡春晓区、千禧乐园区、五环广场区、梨园秋色区、陈仓古韵区、渭水烟紫区。公园建设中运用了先进的园林造景手法,体现简洁、自然、美观、和谐的设计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在绿化美化方面,通过模纹造型、群植等手法,栽种30余种70余万株花灌木和地被植物,造型新颖,五彩斑斓。筛选仿真仙人球、仙人棒点缀沙滩、草地,营造景观;在草地上、道路边点石成景,活跃自然气氛。新颖的植物造景布局,配以起伏的地形,使景观更加丰富、自然、和谐。全园共装灯166组640余盏,包括帆船灯42组、庭院灯60余盏,4座30米高杆灯,广场周围安置的造型新颖的玉兰灯、飞雁灯、柱灯等21组,树丛周围安装射灯50组,世纪广场围绕花坛、台阶设置塑管灯,突出线上亮带,注重主要景区、广场亮圈,使公园明暗结合、色彩丰富。园内设置了造型奇特导游牌、指示牌、宣传牌、移动式环保厕所等,方便市民游憩。 2景点 渭河公园建在渭河河床内紧邻北堤一侧,宽度约180至240米,东起体育路口,西止园林苗圃,全长约3公里,面积61万平方米。公园从东向西将根据地形起伏依次规划为湖滨风光、古渡春晓、千禧乐园、五环广场、梨园秋色、陈仓古韵、渭水烟紫七个景区。湖滨风光区以沙滩、海石、椰树等为景点,同时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224—2006 代替DB61/224—199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006-10-18 发布 2007-04-18 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对《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1996)的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标准值不分行业,其标准值以“其它排污单位”的控制指标值为基础,参照GB 8979—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对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挥发酚(Ar—OH)部分排放级别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适当从严;增加控制项目一项——“石油类”;标准实施遵照标准不交叉使用原则。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新黎吴卫东李合义魏学东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按照渭河水系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规定了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挥发酚(Ar—OH)和石油类五种主要水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量,检测方法和监督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境内向渭河及其支流排污水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排污单位的排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GB 7488 稀释与接种法 GB ll914 重铬酸钾法 GB 7590 蒸馏后用 4一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GB 7491 蒸馏后用溴化容量法 GB 7878 蒸馏和滴定法 GB 7479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 7481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l6488 红外分光光度法 陕政办发(2004)100号批准的《陕西省水功能区划》 3术语和定义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指对除有地方行业排放标准或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污水综合排放限值所作的规定。 4排放限值和控制要求 DB 61/224-2006 4. 1 排放限值

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201006(6)

淮安市 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2010年第6期总第76期 淮安市水利局 二○一○年六月

主办单位: 淮安市水利局 监测单位: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

目录 前言 (1) 一、水功能区水质总体状况 (3) 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 (3) 三、水功能区断面水质类别 (4) 四、重点水功能区评价 (4) 1、保护区 (4) 2、保留区 (4) 3、缓冲区 (5) 4、饮用水源区 (5) 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评价结果统计表 (6) 淮安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评价结果示意图 (8)

前言 根据《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苏政复〔2003〕29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段地表水功能区的函》(苏政办函〔2007〕70号)和《市政府关于淮安市水功能区报告的批复》(淮政复〔2002〕44号),按照《水法》的有关规定,为加强淮安市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水功能区水质状况,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淮安市水利局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从2003年7月开始每逢单月开展重点水功能区监测及评价工作,2004年10月,省水利厅苏水资〔2004〕31号《关于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与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水功能区监测的范围、频次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监测范围覆盖淮安市全部缓冲区、全部饮用水源区、全部调水水源保护区,监测频次从2004年11月始调整为每月一次;其它水功能区监测范围与频次仍按原方案执行。 本次共监测淮安市全部19个功能区,其中一级区划中保护区14个、保留区2个、缓冲区1个,二级区划中饮用水源区2个,见右表。 本期《通报》采用2010年6月9日监测数据。 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评价项目: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砷、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和锰等21项。 评价目标:水功能区2010年水质目标。 评价方法:水功能区水质评价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出现不同类别的标准值相同时,按最优类别确定。对有2个(含)以上监测断面的水功能区,根据以下方法确定评价代表值:①缓冲区采用该功能区出口断面监测数据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②饮用水源区采用水质最差的断面监测数据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③其它功能区采用各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水质评价代表值;并以此评价水功能区是否达标。

渭河流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关于陕西省咸阳市渭河流域环境保护的调查

第一部分——前言 一、调查背景 环境保护是指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包括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从战略性高度出发,我国政府于1983年12月召开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将环境保护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环境保护问题仍刻不容缓。我所调查的咸阳市地处“八百里秦川”的腹地,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流经咸阳,通过调查发现了咸阳市政府在渭河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依然存在的问题,实现了所学知识与具体情况的有机联系,并认真分析,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 二、调查方法 个案调查 三、调查对象 咸阳市对渭河流域的综合整治 四、调查过程 1月10日—1月15日规划调查提纲 1月16日—1月18日查询资料并实地调查 1月19日—1月20日汇总所得资料 2月1日—2月3日写调查报告 五、咸阳市与渭河简介

咸阳市是陕西省第三大城市,省辖市,为中华第一帝都。位于渭河平原中部,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山南水北皆为阳,故称咸阳,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都咸阳,咸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咸阳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级卫生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东至陕西省潼关县汇入黄河,全长800多公里,流域面积13万余平方公里。 第二部分——正文 一、咸阳市渭河流域的污染状况 渭河干流中游主要流经咸阳市,解放前,渭河为沿岸居民提供了饮用和灌溉水源,使关中地区成为富庶之地,但是,全国解放后,随着国家对关中地区的开发,加之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这条关中人民的母亲河不堪重负,断流现象显著增加。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渭河北岸的咸阳和南岸的西安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渭河两岸,工厂所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渭河中,由于当时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单薄,生活污水也直接排放到河水中,政府只看到了工厂快速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其对渭河水质的极大破坏,多年的污染使渭河水质下降到劣五类水质,水中的鱼虾已经绝迹,河水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臭味。甚至一度被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认定为“已经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成为黄河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民盟中央2009年对渭河流域的调研报告称:“水污染加剧,影响下游地区用水安全。渭河源区水质长期在五类水质下徘徊,类重度污染水域118公里,72.4%的人口饮水不安全。” 一个个排污口,一份份超标的断面监测报告,昭示着渭河的苦衷,诉说着渭河的悲伤。

2018年7月湖北省水功能区水质通报

2018年7月湖北省水功能区水质通报 2018年7月,省水利厅对全省285个考核水功能区、431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评价。由于十堰市长坪水库闸门维修,库区无水,本月长坪水库水质站点未进行水质采样。按双因子(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全省达标水功能区273个,达标率95.8%;按全因子(水质项目24项)评价,全省达标水功能区234个,达标率82.1%。按双因子评价,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荆州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自治州、仙桃市、潜江市、神农架林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标;天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未达标。现予通报。

市、州、林区 水功能区(个数) 控制目标 (%) 达标 情况 达标率 (%)考核达标不达标 黄石市12 12 82 达标100.0 十堰市14 14 94 达标100.0 荆州市26 26 82 达标100.0 宜昌市16 16 84 达标100.0 襄阳市29 29 82 达标100.0 鄂州市7 7 82 达标100.0 孝感市12 12 78 不达标100.0 恩施自治州25 25 91 达标100.0 神农架 3 3 100 达标100.0 仙桃市 4 4 92 达标100.0 潜江市9 9 93 达标100.0 咸宁市29 28 1 85 达标96.6 黄冈市22 21 1 83 达标95.5 荆门市14 13 1 82 达标92.9 武汉市44 40 4 80 达标90.9 随州市12 10 2 81 达标83.3 天门市7 4 3 81 不达标57.1 总计285 273 12 82 达标95.8 一、考核水功能区达标状况 2018年7月,全省共布置了431处水质监测断面,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对285个水功能区进行了监测。其中,保护区38个,保留区123个,缓冲区24个,饮用水源区35个,工业用水区18个,排污控制区14个,过渡区19个,农业用水区7个,景观娱乐用水区7个。评价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