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五 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实验五 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实验五  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实验五  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实验五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消光现象、消光位及双晶类型(2学时,验证性) 一、预习内容:

正交偏光镜的检查与校正方法,消光原理及不同长石的双晶类型

二、目的要求:

1.学会正交偏光镜的检查与校正方法;

2.认识三种消光现象;

3.理解消光位矿物切面长短半径与上、下偏光振动方向的关系;

4.观察常见双晶类型。

三、实验内容:

1. 检查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是否正交,目镜十字丝是否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一

致;

2. 矿物的三种消光现象(全消光、四明四暗和不消光)

薄片号:(3210) 萤石、白云母(3480) 石榴石

(1310) 角闪石、斜长石翡翠

3. 常见双晶类型(聚片双晶、卡氏双晶和格子双晶)

薄片号:(1310) 角闪石、斜长石(1413) 正长石、微斜长石

四、实验提示:

1.正交偏光镜的检查与校正方法

(1) 确定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在(1900)岩石薄片中选择一组极完全解理的黑云母平行(010)切片,并在单偏光镜装置下,置视域中心,旋转载物台使黑云母解理缝与十字丝横丝平行,此时

黑云母颜色最深(或深褐色),则十字丝横丝为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否则需转动

下偏光镜,直到黑云母颜色最深为止。

(2) 确定上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当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为东西向,轻推入上偏光镜,若视域黑暗,则上偏光镜的振动方向为南北向;若视域明亮,则旋转上偏光镜的振动方向旋钮,直到视

域黑暗为止,即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已正交。

(3) 检查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是否与目镜十字丝平行

在薄片中选一个具极完全解理的黑云母切面,置视域中心,转动物台,使黑云母解理缝与十字丝之一平行,推入上偏光镜,若黑云母变黑暗,说明目镜十字丝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一致。如果不全黑,转动物台使黑暗,推出上偏光镜,转动目镜十字丝之一与黑云母解理缝平行,此时,目镜十字丝即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一致。

2. 矿物的三种消光现象

(1) 在正交偏光镜下,物台上放置均质体或非均质体垂直光轴的矿片时,视域变黑,

旋转载物台一周过程中,矿片的消光现象不改变,故称为全消光现象;

(2) 在正交偏光镜下,物台上放置非均质体除垂直光轴以外的其它方向矿片,这类光

率体切面为椭圆切面,旋转物台一周过程中,矿片上的光率体椭圆半径与上、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PP、AA)有四次平行的机会,故矿片出现四次消光现象;(3) 在正交偏光镜下,物台上放置矿物集合体,这类矿物不消光现象。

3. 消光位的确定

非均质体除垂直光轴切面以外的任何方向切面,在正交偏光镜下处于消光的位置,称为消光位。当矿片处于消光位时,其光率体椭圆半径与上、下镜的振动方向一致,据此可以确定矿片光率体椭圆半径的位置。

如何准确确定是否达到消光位至关重要,其方法如下:

(1) 置矿物切片于视域中心,旋转载物台使之消光,即达最暗位置;

(2) 插入石膏板,如果矿片一级红干涉色,即达消光位,否则要稍转物台,至矿片一

级红干涉色方可。

3.观察常见双晶类型

根据矿物双晶单体的数目,把双晶划分为两种类型:

(1) 简单双晶

双晶仅由两个单体组成。在正交下,表现为一个单体消光,另一个单体明亮,旋转物台双晶的两个单体明暗互相更换。

(2) 复式双晶

由两个以上的双晶单体组成,根据双晶结合面的相互关系可分为:聚片双晶、复合双晶、联合双晶等。

聚片双晶:双晶结合面彼此平行,在正交下呈聚片状,旋转载物台时,奇数和偶数单体轮换消光,呈明暗相间的条带;

复合双晶:两种以上不同双晶率的双晶类型同时存在的双晶,如斜长石中

卡纳复合双晶、微斜长石中的格子双晶等;

联合双晶:双晶结合面不平行,按照双晶单体数目可分为三连晶、四连晶、六连晶。

表8 矿物的三种消光现象

表9 常见双晶类型

五、实验作业:

1. 角闪石是单斜晶系的矿物,以哪种消光类型为主?斜方晶系的矿物,应以哪种消

光类型为主?

六、思考题:

1.在正交下,全消光的矿物都为均质体吗?为什么?

实验四 单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实验四单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矿物边缘、贝克线、糙面及突起(2学时,验证性) 一、预习内容: 矿物的边缘、贝克线、糙面及突起特征,闪突起现象 二、目的要求: 1.进一步理解矿物边缘、贝克线、糙面、突起及闪突起的含义; 2.根据矿物边缘、糙面和贝克线移动方向来区分突起等级。 3.学会应用贝壳线移动规律确定相邻矿物折光率的相对大小及其突起正负; 4.了解闪突起及折射率色散的特征。 三、实验内容: 1.观察矿物的边缘、xx线、糙面及突起 薄片号: (3210)xx、xx和萤石 (3460)普通角闪石 (1103)橄榄石、单斜辉石 (3480)石榴石 根据以上矿物边缘轮廓、糙面特征及突起高低,确定它们的突起等级和突起正负。 2.观察矿物闪突起现象 薄片号: (3140)方解石

3.用贝壳线、色散效应法比较相邻矿物折光率的高低 四、实验提示: 1.矿物的边缘、xx线的观察 在单偏光镜下,从岩石薄片中找相邻两个折射率不同的物质接触处,置于视域中心,缩小缩光圈,在矿物边缘处可见到一条较黑暗的界限,即矿物的边缘;在边缘附近处还可见一条较明亮的细线,即贝克线。 2.糙面的观察 在单偏光镜下,可观察到某些矿物表面象粗糙皮革一样,不光滑,呈麻点状的现象,即糙面。矿物与树胶折射率差值愈大,糙面愈显著,反之亦然。如石榴石、橄榄石、萤石的糙面显著;而石英糙面就不显著。 3.突起等级的观察 (1)根据矿物边缘、糙面的明显程度及突起高低,可将突起划分为六个等级,分别为负高突起、负低突起、正低突起、正中突起、正高突起和正极高突起。 (2)观察xx线的注意事项 贝克线是矿物颗粒黑暗边缘附近的明亮细线,不仔细观察难于发现。在观察贝克线时要选择颗粒较清洁的边缘部分,将其移至视域中心,适当缩小锁光圈,微微提升镜筒或下降物台,这样贝克线会显得更清晰。 观察矿物与树胶之间的贝克线移动方向,可确定矿物突起正负;结合糙面、边缘的明显程度,可确定矿物突起等级。当观察石榴石贝克线时,在其边缘附近有时可能产生另一条亮线(假贝克线),升降镜筒,其移动方向与贝克线相反,这时,换用较低倍的物镜(4×),则可使之消除或减弱。 (3)正突起与负突起的判断方法有: ①以加拿大树胶(N=1.54)为标准,分为正突起和负突起:

微波光学实验 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得分: 实验时间:2009 年11 月23 日,第十三周,周一,第5-8 节 实验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200767025 姓名童凌炜 同组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200767007 姓名车宏龙 实验地点:综合楼503 实验条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室内气压 实验题目:微波光学实验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微波分光仪,反射用金属板,玻璃板,单缝衍射板 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分光仪的结构,学会调整并进行试验. 2.验证反射规律 3.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方法测量微波的波长 4.测量并验证单缝衍射的规律 5.利用模拟晶体考察微波的布拉格衍射并测量晶格数 实验原理简述: 1.反射实验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反射板,必定要发生反射.本实验室以一块金属板作为反射板,来研究当电磁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时所遵循的反射规律。 2.迈克尔孙干涉实验 在平面波前进的方向上放置一块45°的半透半反射版,在此板的作 用下,将入射波分成两束,一束向A传播,另一束向B传播.由于A,B 两板的全反射作用,两束波将再次回到半透半反板并达到接收装置 处,于是接收装置收到两束频率和振动方向相同而相位不同的相干 波,若两束波相位差为2π的整数倍,则干涉加强;若相位差为π的奇 数倍,则干涉减弱。 3.单缝衍射实验 如图,在狭缝后面出现的颜射波强度并不均匀,中央最强,同时也最 宽,在中央的两侧颜射波强度迅速减小,直至出现颜射波强度的最小 值,即一级极小值,此时衍射角为φ=arcsin(λ/a).然后随着衍射角的增

大衍射波强度也逐渐增大,直至出现一级衍射极大值,此时衍射角为 Φ=arcsin(3/2*λ/a ),随着衍射角度的不断增大会出现第二级衍射极小值,第二级衍射极大值,以此类推。 4. 微波布拉格衍射实验 当X 射线投射到晶体时,将发生晶体表面平面点阵散射和晶体内部平面点阵的散射,散射线相互干涉产生衍射条纹,对于同一层散射线,当满足散射线与晶面见尖叫等于掠射角θ时,在这个方向上的散射线,其光程差为0,于是相干结果产生极大,对于不同层散射线,当他们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则在这个方向上的散射线相互加强形成极大,设相邻晶面间距为d,则由他们散射出来的X 射线之间的光程差为CD+BD=2dsin θ,当满足 2dsin θ=K λ,K=1,2,3…时,就产生干涉极大.这就是布拉格公式,其中θ称为掠射角,λ为X 射线波长.利用此公式,可在d 已测时,测定晶面间距;也可在d 已知时,测量波长λ,由公式还可知,只有在 <2d 时,才会产生极大衍射 实验步骤简述: 1. 反射实验 1.1 将微波分光仪发射臂调在主分度盘180°位置,接收臂调为0°位置. 1.2 开启三厘米固态信号发射器电源,这时微安表上将有指示,调节衰减器使微安表指示满刻度. 1.3 将金属板放在分度小平台上,小分度盘调至0°位置,此时金属板法线应与发射臂在同一直线上, 1.4 转动分度小平台,每转动一个角度后,再转动接收臂,使接收臂和发射臂处于金属板的同义词,并使接收指示最大,记下此时接收臂的角度. 1.5 由此,确定反射角,验证反射定律,实验中入射角在允许范围内任取8个数值,测量微波的反射角并记录. 2. 迈克尔孙干涉实验 2.1 将发射臂和接收臂分别置于90°位置,玻璃反射板置于分度小平台上并调在45°位置,将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可动反射镜和固定反射镜. 2.2两金属板法线分别在与发射臂接收臂一致,实验时,将可动金属板B 移动到导轨左端,从这里开始使金属板缓慢向右移动,依次记录微安表出现的的极大值时金属板在标尺上的位置. 2.3 若金属板移动距离为L,极大值出现的次数为n+1则,L )2 ( λn ,λ=2L/n 这便是微波的波长,再令金属板反向移动,重复上面操作,最后求出两次所得微波波长的平均值. 3. 单缝衍射实验 3.1 预先调整好单缝衍射板的宽度(70mm),该板固定在支座上,并一起放到分度小平台上,单缝衍射板要和发射喇叭保持垂直, 3.2 然后从衍射角0°开始,在单缝的两侧使衍射角每改变1°,读一次表头读数,并记录.

晶体光学必备知识点

晶体光学-必备知识点 以上是吉林大学鸽子楼老师多年课件总结经典内容。 第一章晶体光学基础 晶体光学涉及某些重要的物理光学原理和结晶矿物学基础知识,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光的偏振现象、折射及折射率、光在晶体中的传播特性、晶体中的双折射现象、光率体和光性方位。其中重点是晶体中的双折射现象和光率体的构成;难点是光性方位。 一、光的基本性质及有关术语 ·光具有“波粒”两相性。晶体光学主要利用的是光的波动理论。 ·光波是一种横波。光的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互相垂直。晶体中许多光学现象与此有关。·可见光:电磁波谱中波长范围390—770nm的一个区段,由波长不同的七色光组成。 ·自然光:在垂直光波传播方向的断面内,光波作任意方向的振动,且振幅相等。 ·偏振光:在垂直光波传播方向的断面内,光波只在某一固定方向上振动。自然光转化为偏振光的过程称偏振化。 ·折射定律:Sin i(入射角)/ Sin a(折射角)= V i(入射速度)/ V a(折射速度)=N i-a N i-a为介质a对介质i的相对折射律。当介质i为真空时,N i-a称介质的(绝对)折射律,以N表示。N是介质微观特征的宏观反映,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之一,因此它是鉴定矿物的重要光学常数之一。 ·全反射临界角和全反射:当光波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时,入射角i总是小于折射角a ,当a = 90 °时,i =φ,此时入射角φ称为全反射临界角。当入射角i> φ时,折射光波不再进入折射介质而全部返回到入射介质,这种能量的突变称为全反射。 二、光在晶体中的传播 根据光在物质中的传播特点,可以把自然界的物质分为光性均质体和光性非均质体。性均质体:指光学性质各方向相同的晶体。包括等轴晶系的矿物和非晶质物质。 ·光波在均质体中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速度不因光的振动方向不同而发生改变(各向同性),联系折射定律可知,均质体的折射率只有一个。 ·光性非均质体:光性非均质体的光学性质因方向不同而改变(各向异性)。包括中级晶族(一轴晶)和低级晶族(二轴晶)的矿物。 ·光波在非均质体中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速度因光波在晶体中的振动方向不同而发生改变。因而非均质体的折射率也因光波在晶体中的振动方向不同而改变。 ·有关术语介绍:双折射、双折射率、光轴、一轴晶矿物、二轴晶矿物。 (1)双折射:光波射入非均质体,除特殊方向外,将分解成振动方向互相垂直,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不等的两种偏光,这种现象称为双折射。(2)双折射率:两种偏光的折射率值之差称为双折射率。许多晶体光学现象与此有关。 (3)光轴:光波沿非均质体的特殊方向入射时,不发生双折射,这种特殊的方向称为光轴。 中级晶族具有一个这样的特殊方向,称为一轴晶矿物;低级晶族具有两个这样的特殊方向,称为二轴晶矿物。 三、光率体

偏振光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偏振光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偏振光实验 三、实验学时: 四、实验原理: 光波的振动方向与光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自然光的振动在垂直与其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取所有可能的方向;某一方向振动占优势的光叫部分偏振光;只在某一个固定方向振动的光线叫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将非偏振光(如自然光)变成线偏振光的方法称为起偏,用以起偏的装置或元件叫起偏器。 (一)线偏振光的产生 1.非金属表面的反射和折射 光线斜射向非金属的光滑平面(如水、木头、玻璃等)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会产生偏振现象,偏振的程度取决于光的入射角及反射物质的性质。当入射角是某一数值而反射光为线偏振光时,该入射角叫起偏角。起偏角的数值α与反射物质的折射率n 的关系是: n =αtan (1) 称为布如斯特定律,如图1所示。根据此式,可以简单地利用玻璃起偏,也可以用于测定物质的折射率。从空气入射到介质,一般起偏角在53度到58度之间。 非金属表面发射的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总是垂直于入射面的;透射光是部分偏振光;使用多层玻璃组合成的玻璃堆,能得到很好的透射线偏振光,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的。 图 1 图 2 2.偏振片 分子型号的偏振片是利用聚乙烯醇塑胶膜制成,它具有梳状长链形结构的分子,这些分子平行地排列在同一方向上。这种胶膜只允许垂直于分子排列方向的光振动通过,因而产生

线偏振光,如图2所示。分子型偏振片的有效起偏范围几乎可达到180度,用它可得到较宽的偏振光束,是常用的起偏元件。 图 3 鉴别光的偏振状态叫检偏,用作检偏的仪器叫或元件叫检偏器。偏振片也可作检偏器使用。自然光、部分偏振光和线偏振光通过偏振片时,在垂直光线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旋转偏振片时,可观察到不同的现象,如图3所示,图中(α)表示旋转P ,光强不变,为自然光;(b )表示旋转P ,无全暗位置,但光强变化,为部分偏振光;(c )表示旋转P ,可找到全暗位置,为线偏振光。 (二)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产生 线偏振光垂直入射晶片,如果光轴平行于晶片的表面,会产生比较特殊的双折射现象。这时,非常光e 和寻常光o 的传播方向是一致的,但速度不同,因而从晶片出射时会产生相位差 d n n e )(200 -= λπ δ (2) 式中0λ表示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o n 和e n 分别为晶体中o 光和e 光的折射率,d 为晶片厚度。 1.如果晶片的厚度使产生的相位差1 (21)2 k δπ=+,k =0,1,2,…,这样的晶片称为1/4波片,其最小厚度为0 min 4() o e d n n λ= -。线偏振光通过1/4波片后,透射光一般是椭 圆偏振光;当α=π/4时,则为圆偏振光;当0=α或π/2时,椭圆偏振光退化为线偏振光。由此可知,1/4波片可将线偏振光变成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反之,它也可将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变成线偏振光。 2.如果晶片的厚度使产生的相差πδ)12(+=k ,k =0,1,2,…,这样的晶片称为半波片,其最小厚度为0 min 2() o e d n n λ= -。如果入射线偏振光的振动面与半波片光轴的交角为 α,则通过半波片后的光仍为线偏振光,但其振动面相对于入射光的振动面转过α2角。 3. 如果晶片的厚度使产生的相差2k δπ=,k =1,2,3,…,这样的晶片称为全波片, 其最小厚度为0 min o e d n n λ= -。从该波片透射的光为线偏振光。

_教科版六年级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一)教案_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本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走进了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迷住,从此热情关注,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初识晶体。 第二部分:自制晶体。 第三部分:介绍自然界中的晶体及其用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了解晶体的用途。 2.能力目标: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并用图 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

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放大镜1个、白糖1包、食盐1包、碱面1包、玻璃片3片、烧杯3个、滴管3个、实验记录单。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上节课我们借助放大镜探索了昆虫王国的奥秘,那么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些什么呢?看来同学们对科学探究非常的感兴趣,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微小世界,探索科学奥秘,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有可能获得这个值得研究的奖杯,怎么样?有信心吗? 上课! [设计意图:以谈话形式开始,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首先我们一起观察一段录像(出示课件)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物质是什么?(板书:晶体)谁能描述一下这些晶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开始经历探究过程。 这些晶体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板书: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今天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板书:放大镜下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CAI的优势,创设情境。借助“CAI”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带领学生进入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晶体世界,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所吸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

实验八 晶体在单偏光镜下的观察

实验八晶体在单偏光镜下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认识晶体在单偏光下的性质。 2. 熟悉贝克线移动的规律。 二、实验装置 1. 10×物镜,10×目镜。 2. 推出上偏光镜、聚光镜、勃氏镜 三、实验内容 1. 晶体形态的观察 自形晶:边棱全为直线,如α-刚玉 单自形晶:边棱部分为直线,部分为曲线,如墨云母。 他形:晶体边缘全部为曲线,如方解石、石英。 骸晶:莫来石。 2. 颜色、吸收性和多色性的观察 黑云母:黑褐→淡黄 角闪石:深绿→浅绿 3. 解理及解理角测定 极完全解理:黑云母 完全解理:辉石、角闪石、方解石 不完全解理:橄榄石、萤石 解理角测定:①选择垂直或近于垂直两组解理的切面;②转动载物台,使一组解理方向与目镜十字丝平行,记下载物台刻度;③转动载物台,使另一组解理方向与同一目镜十字丝平行,记下载物台刻度;④解理角等于二刻度之差。 4. 糙面、突起和贝克线 1. 突起和糙面的观察 负高突起:N<1.48,糙面及边缘显著,如萤石。 负低突起:N=1.48~1.54,表面光滑,边缘不明显,如正长石、磷石英。 正低突起:N=1.54~1.60,表面光滑,边缘不清楚,如石英。 正中突起:N=1.60~1.66,表面略显粗糙,边缘清楚,如角闪石、红柱石、莫来石、重晶石。 正高突起:N=1.66~1.78,表面糙面显著,边缘明显而且较宽,如辉石、刚玉。 正极高突起:N>1.78,糙面显著,边缘很宽,如石榴子石、斜锆石。 2. 贝克线的观察 ①用平面反光镜。 ②换用25倍物镜,矿物薄片自选。 ③准焦后,将两介质的交界线移至视域中心。 ④适当缩小锁光圈。 ⑤来回旋转(粗动或微动)螺丝,在转动中观察。注意两介质边缘。贝克线移动的规律是提升镜筒,贝克线移向折射率大的一方;下降镜筒,贝克线移向折射率小的一方。多观察几遍。

晶体光学实验指导书

晶体光学实验指导书 赖健清编 (地质工程专业A方向适用)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录 实验一偏光显微镜的调节和校正;解理的观察 (1) 一.目的要求 (1) 二.实验内容 (1) 实验二突起等级和多色性的观察 (3) 一.目的要求 (3) 二.实验内容 (3) 实验一、二报告内容: (3) 实验三干涉色级序特征的观察,矿片上光率体椭圆半径方向及名称的测定 (4) 一.目的要求 (4) 二.实验内容 (4) 实验四干涉色级序及双折率的测定和双晶的观察 (5) 一.目的要求 (5) 二.实验内容 (5) 实验三、四实验报告内容 (5) 实验五一轴晶干涉图、二轴晶干涉图 (6) 一.目的要求 (6) 二.锥光镜下观察的操作程序 (6) 三.实验内容 (6) 实验六斜长石的牌码测定 (6) 一、目的要求 (6) 二、实验内容 (6) 实验五报告内容 (9) 实验六斜长石牌号的测定 (9) 实验七主要造岩矿物的光性鉴定(一) (10) 一.目的要求 (10) 二.实验内容 (10) 实验八主要造岩矿物的光性鉴定(二) (10) 一、目的要求 (10) 二、实验内容 (10) 实验七、八主要造岩矿物的光性鉴定 (10) 附:常见透明矿物光学性质(一) (12) 常见透明矿物光学性质(二) (13)

偏光显微镜的调节和校正;解理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偏光显微镜的主要构造,装置,使用和保养方法。 2.学会偏光显微镜的一般调节和校正。 3.认识解理等级,测定解理夹角。 二.实验内容 1.打开光源 为了延长光源灯泡寿命,打开光源及关闭光源之前,务必确认光源强度调至 ...... 最小 ...........。临时离开不必关闭光源开关,只需将光源..。永远不要把光源强度开至最大 强度调至最小。 2.偏光显微镜的调节与校正 1)调节照明 2)调节焦距 必须记住:通过下降物台来对焦 .........。 3)校正中心 4)下偏光镜振动方向的确定和校正 在单偏光镜下,找一具极完全解理的黑云母(12号薄片),置于视域中心。转动物台,黑云母颜色最深时,黑云母解理缝方向为下偏光镜振动方向。 如黑云母颜色最深时,解理缝方向与十字丝横丝不平行,表明横丝未与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一致。转动物台,使黑云母解理缝平行横丝,然后转动下偏光镜,直至黑云母颜色最深。此时,十字丝横丝与下偏光振动方向一致。

放大镜下的晶体重点知识

放大镜下的晶体 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 1、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一样,都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立方体、金字塔、针……。许多岩石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一、填空。 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合而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 3、许多岩石是由(晶体)集合而成。在显微镜下花岗岩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晶体组成。 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降低温度)。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4、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5、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6、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7、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8、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9、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2、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 3、食盐、白糖的晶体都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 4、地质学工作者,常常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观察岩石中的晶体,判断它的矿物成分,以鉴别岩石。(√) 5、制造晶体的方法可以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6、装水的容器中的水垢就不是晶体。(×) 7、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也不是晶体。(×) 8、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9、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10、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二、选择题 1、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 B )。 A、固体 B、晶体 C、立体 2、海水蒸发得到盐的( A ) A、晶体 B、液体 C、气体 3、许多岩石是由矿物的(B )组成。 A、粒子 B、晶体 C、矿体 4、白糖的晶体形状是( A ) A、立方体 B、圆柱体 C、伞状 填空 1、像食盐这样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组成的,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研究表明,昆虫的( C )就是他们的“鼻子”。 A、复眼 B、口器 C 、触角 2、雪花晶体形状是( C )的。 A、四边形 B、三角形 C、六边形 3、下列物体中,不具备放大功能的( A ) A、金属球 B、透明的玻璃球 C、装上水的圆柱形烧杯 1、冰也能制成放大物体的放大镜。(√) 2、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3、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放大镜镜面面积越大,放大的倍数也就越大。(×) 5、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6、晶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但都是有规则的。(√) 7、透过球形透明体去观察物体,被观察物体的放大的倍数是很大的(√)

晶体光学答案

1.①单偏光镜的装置有何特点②如何确定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③单偏光镜下可观察和测定透明矿物的哪些光学性质参考答案:①单偏光镜就是只使用下偏光镜(起偏镜)来观察、测定矿片的晶体光学性质。 P33;②当黑云母解理与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平行时对黑云母吸收性最强,此时呈现深棕色,当解理与起偏振镜的振动方向垂直时,黑云母吸收性微弱,此时晶体呈现淡黄色,因此可通过观察黑云母不同颜色下的解理缝方向确定下偏光镜振动方向;③单偏光镜下观察和测定矿物晶体的光学性质包括矿物的外表特征(如形态、解理)、与矿物对光波选择吸收有关的光学性质(如颜色、多色性、吸收性)以及与矿物折射率值大小有关的光学性质(如边缘、贝克线、糙面、突起、色散效应)等。 P34 2.试描述下列矿物的形态、解理组数及其完善程度。 橄榄石 黑云母 角闪石 辉石矿物的形态P34 解理组数 完善程度P36 橄榄石他形1组不完全解理黑云母半自形1组极完全解理角闪石自形2组完全解理辉石半自形1组完全解理 3.解理缝的可见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参考答案:矿片中解理缝的宽度、清楚程度,除与矿物本身的解理性质有关外,还与切面方向有密切联系。P35-P36 4.辉石和长石都具有两组完全解理。在岩石薄片中,为什么辉石具解理缝的切面多于长石且解理缝很清楚而长石的解理缝却不易找到参考答案:辉石类和长石类矿物都具有两组完全解理,由于辉石类的解理缝可见临界角大于长石类矿物,在岩石薄片中辉石类矿物见到解理缝的颗粒比较多,而长石类矿物见到解理缝的颗粒比较少。P36 5.角闪石具有两组完全解理(夹角为56°或124°)。在岩石薄片中,为什么有的切面上可以见到两个方向的解理缝,有的切面只能见到一个方向的解理缝,而有的切面上却见不到解理缝呢测量解理夹角应在什么切面上进行参考答案:同一矿物不同方向切面上解理缝的可见性、清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3课时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途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最新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一)》教案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材分析: “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本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走进了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迷住,从此热情关注,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初识晶体。 第二部分:自制晶体。 第三部分:介绍自然界中的晶体及其用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了解晶体的用途。 2.能力目标: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并用图 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放大镜1个、白糖1包、食盐1包、碱面1包、玻璃片3片、烧杯3个、滴管3个、实验记录单。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上节课我们借助放大镜探索了昆虫王国的奥秘,那么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些什么呢?看来同学们对科学探究非常的感兴趣,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微小世界,探索科学奥秘,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有可能获得这个值得研究的奖杯,怎么样?有信心吗?

上课! [设计意图:以谈话形式开始,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首先我们一起观察一段录像(出示课件)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物质是什么?(板书:晶体)谁能描述一下这些晶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开始经历探究过程。 这些晶体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板书: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今天我们就借助放大镜来观察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板书:放大镜下的)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CAI的优势,创设情境。借助“CAI”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带领学生进入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晶体世界,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所吸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认识的范围。] 二、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 观察什么物质呢?看看桌面上,纸包里是什么?平时你们仔细观察过它们吗?用放大镜观察过它们吗?今天大家在课堂上再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物质用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有什么不同?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好吗?看看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开始吧! 学生活动、汇报。 三、制作晶体 在自然界里很多物质都是晶体,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产生的,比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晶体,有的晶体是在压力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石的晶体。其实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些晶体,你们想试一试吗?制作晶体通常有两种方法:减少水分、降低温度。今天我们就利用第一种方法——减少水分法,你们认为这个实验怎么操作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教师参与到某一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讨论状况。此时,教者不是以教师的角色参与讨论,而是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自由探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分析的能力。热情鼓励、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分析、探讨实验操作过程。] 我们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请看屏幕。(出示课件) 同学们,你们会做了吗?不过老师还有一些要求:(出示课件)记住了吗?开始吧! 学生活动、汇报。 [设计意图:教师放弃了原有的严肃、呆板的形象,而把自己定位在与学生是朋友的关系,这样,

实验五 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实验五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消光现象、消光位及双晶类型(2学时,验证性) 一、预习内容: 正交偏光镜的检查与校正方法,消光原理及不同长石的双晶类型 二、目的要求: 1.学会正交偏光镜的检查与校正方法; 2.认识三种消光现象; 3.理解消光位矿物切面长短半径与上、下偏光振动方向的关系; 4.观察常见双晶类型。 三、实验内容: 1. 检查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是否正交,目镜十字丝是否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一 致; 2. 矿物的三种消光现象(全消光、四明四暗和不消光) 薄片号:(3210) 萤石、白云母(3480) 石榴石 (1310) 角闪石、斜长石翡翠 3. 常见双晶类型(聚片双晶、卡氏双晶和格子双晶) 薄片号:(1310) 角闪石、斜长石(1413) 正长石、微斜长石 四、实验提示: 1.正交偏光镜的检查与校正方法 (1) 确定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在(1900)岩石薄片中选择一组极完全解理的黑云母平行(010)切片,并在单偏光镜装置下,置视域中心,旋转载物台使黑云母解理缝与十字丝横丝平行,此时 黑云母颜色最深(或深褐色),则十字丝横丝为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否则需转动 下偏光镜,直到黑云母颜色最深为止。 (2) 确定上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当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为东西向,轻推入上偏光镜,若视域黑暗,则上偏光镜的振动方向为南北向;若视域明亮,则旋转上偏光镜的振动方向旋钮,直到视 域黑暗为止,即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已正交。 (3) 检查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是否与目镜十字丝平行

在薄片中选一个具极完全解理的黑云母切面,置视域中心,转动物台,使黑云母解理缝与十字丝之一平行,推入上偏光镜,若黑云母变黑暗,说明目镜十字丝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一致。如果不全黑,转动物台使黑暗,推出上偏光镜,转动目镜十字丝之一与黑云母解理缝平行,此时,目镜十字丝即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一致。 2. 矿物的三种消光现象 (1) 在正交偏光镜下,物台上放置均质体或非均质体垂直光轴的矿片时,视域变黑, 旋转载物台一周过程中,矿片的消光现象不改变,故称为全消光现象; (2) 在正交偏光镜下,物台上放置非均质体除垂直光轴以外的其它方向矿片,这类光 率体切面为椭圆切面,旋转物台一周过程中,矿片上的光率体椭圆半径与上、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PP、AA)有四次平行的机会,故矿片出现四次消光现象;(3) 在正交偏光镜下,物台上放置矿物集合体,这类矿物不消光现象。 3. 消光位的确定 非均质体除垂直光轴切面以外的任何方向切面,在正交偏光镜下处于消光的位置,称为消光位。当矿片处于消光位时,其光率体椭圆半径与上、下镜的振动方向一致,据此可以确定矿片光率体椭圆半径的位置。 如何准确确定是否达到消光位至关重要,其方法如下: (1) 置矿物切片于视域中心,旋转载物台使之消光,即达最暗位置; (2) 插入石膏板,如果矿片一级红干涉色,即达消光位,否则要稍转物台,至矿片一 级红干涉色方可。 3.观察常见双晶类型 根据矿物双晶单体的数目,把双晶划分为两种类型: (1) 简单双晶 双晶仅由两个单体组成。在正交下,表现为一个单体消光,另一个单体明亮,旋转物台双晶的两个单体明暗互相更换。 (2) 复式双晶 由两个以上的双晶单体组成,根据双晶结合面的相互关系可分为:聚片双晶、复合双晶、联合双晶等。 聚片双晶:双晶结合面彼此平行,在正交下呈聚片状,旋转载物台时,奇数和偶数单体轮换消光,呈明暗相间的条带; 复合双晶:两种以上不同双晶率的双晶类型同时存在的双晶,如斜长石中

放大镜下的晶体

课题:放大镜下的晶体 渣渡中心学校黄建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 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 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物质糖盐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3、关于晶体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 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 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 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规则的几何外形固体 教学反思: 本课以食盐、味精、白糖为例,通过放大镜观察物质世界的某些晶体结构特征。课前除了为每一个小组准备现成的晶体观察材料之外(食盐\味精\白糖),还应制作准备些通过水分蒸发而结晶出来的晶体,这样的晶体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而这些晶体的制作,教师应早做准备,如果靠自然蒸发,盐结晶过程较短,而白糖和味精的结晶过程较长,所以要提早一两天准备,以免影响教学。 在观察食盐、味精、白糖晶体时,应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样子,通过控制放大镜的发放来保证这一教学活动的实施,然后再安排利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活动,并再次记录,进行对比。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放大镜下的晶体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晶体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小结晶体的科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味精、白糖是“有规则外形”比较肯定,但对食盐的规则外形比较怀疑,因为在放大镜下,食盐晶体颗粒并没有如此规则的形状结构,这是因为我们提供的食盐小而潮,学生观察到的往往不是一颗食盐晶体,再因为这些食盐加工的原因,所以形状看上去是不够规则。这里应该肯定学生的发现,并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将后面“制

物理光学晶体光学答案

物理光学作业参考答案 [15-1] 一束自然光以 30角入射到玻璃-空气界面,玻璃的折射率54.1=n ,试计算(1)反 射光的偏振度;(2)玻璃-空气界面的布儒斯特角;(3)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透射光的偏振度。 解: (1)入射自然光可以分解为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s 波和p 波,它们强度相等,设以0I 表示。已知: 301=θ,所以折射角为: 35.50)30sin 54.1(sin )sin (sin 1112=?==--θθn 根据菲涅耳公式,s 波的反射比为: 12.0)35.5030sin()35.5030sin()sin()sin(2 2 2121=? ?? ???+-=?? ????+-= θθθθρs 4 因此,反射波中s 波的强度: 00) (124.0I I I s R s ==ρ 而p 波的反射比为: 004.0881.5371.0)()(2 2 2121=??? ???=?? ????+-=θθθθρtg tg p 因此,反射波中p 波的强度: 00) (004.0I I I p R p ==ρ 于是反射光的偏振度: %94%8.93004.0124.0004.0124.00 00 0≈=+-= I I I I P (2)玻璃-空气界面的布儒斯特角: 3354 .11111121 ====---tg n tg n n tg B θ (3)对于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的透射光,s 波的透射系数为: 4067.133cos 57sin 2cos sin 2) sin(cos sin 212211 2===+= θθθθθθs t 式中, 331==B θθ,而 57902=-=B θθ 所以,s 波的透射强度为: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案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教材分析: “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本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走进了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被奇妙的晶体世界迷住,从此热情关注,这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初识晶体。 第二部分:自制晶体。 第三部分:介绍自然界中的晶体及其用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都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了解晶体的用途。 2.能力目标: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并用图 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放大镜1个、白糖1包、食盐1包、碱面1包、玻璃片3片、烧杯3个、滴管3个、实验记录单。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上节课我们借助放大镜探索了昆虫王国的奥秘,那么你还想用放大镜观察些什么呢?看来同学们对科学探究非常的感兴趣,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微小世界,探索科学奥秘,哪个小组表现的突出,有可能获得这个值得研究的奖杯,怎么样?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以谈话形式开始,轻松进入学习状态,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首先我们一起观察一段录像(出示课件)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物质是什么?(板书:晶体)谁能描述一下这些晶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开始经历探究过程。 这些晶体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板书: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今天我们就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