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剧趣谈(课程教案)

京剧趣谈(课程教案)

京剧趣谈(课程教案)
京剧趣谈(课程教案)

23* 京剧趣谈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2.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重点

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表达的条理性与趣味性。

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1.生词教学

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借助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如:“驰骋”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唯恐”可借助近义词“恐怕”加以理解;“风雨不透”“无穷无尽”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尴尬”可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由此体会马鞭的独特作用。

2.阅读理解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质疑能力。在默读课文后,请学生提出对文本产生的疑问,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课文写了关于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京剧之趣、文本之趣?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体会表达的趣味性。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表演,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

3.兴趣培养

京剧虽为我国的国粹,但因社会发展的变化,许多小学生在此领域较为薄弱。学习本文,通过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使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学习作者的趣味表达,让学生体会京剧的艺术之美。从而使学生主动去了解京剧,观看京剧,爱上京剧。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驰骋”“尴尬”“无穷无尽”等新词。

(2)收集有关京剧的资料。

(3)借助查阅的资料初步了解京剧。

2.多媒体课件

3.京剧表演视频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知京剧

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京剧表演。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播放视频:京剧表演50秒

2.视频结束,学生交流。

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在黑板上画京剧人物简笔画。

(板书内容)

课件出示:

京剧人物

3.师:这些都是什么表演的行头?

生答:京剧。

4.师:除了同学们看到的这些,京剧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在徐城北的带领下,一睹京剧之趣。

板书课题:京剧趣谈

【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体会京剧之趣,就必须让学生对京剧感兴趣。在导入中,我将本地三小的京剧表演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从直观上,情感上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也为接下来的课堂表演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默读课文,通过借助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在默读的过程中,请学生概括文章每部分的内容,试着提出质疑。

【设计意图】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课堂上让学生乐于提问,可以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3.理解词语。

(1)认识新词。

课件出示:

驰骋尴尬虚拟唯恐

无穷无尽风雨不透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①“驰骋”: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②“唯恐”:借助近义词“恐怕”加以理解;

③“风雨不透”“无穷无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④“尴尬”“虚拟”: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含义。

课件出示:

驰骋:骑马奔跑、奔驰。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形容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虚拟: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虚拟的情况。

唯恐:唯独害怕(担心)只怕某一事物。

无穷无尽: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风雨不透: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设计意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不仅复习了三年级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教学内容,也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自主理解、运用词语。

4.整体感知。

(1)男生读《马鞭》部分,女生读《亮相》部分,师相机正音。

预设:“彻底”读作“chè dǐ”;“绱鞋底”读作“shàng xié dǐ”。

(2)概括《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预设:学生汇报。

《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

时也介绍了京剧道具的妙处。

课件出示:

《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道具的妙处。

(3)概括《亮相》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预设: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

《亮相》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5.交流提问。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介绍的就是“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与独特魅力。对于课文的整体内容我们有了初步了解,大家对课文内容有哪些疑问呢?

预设:

生答:(1)京剧向来给人严肃的感觉,为什么题目叫作“趣谈”?

(2)马鞭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京剧里有杂技,那是不是就和杂技一样了呢?

……

(提示:在第三环节中随文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6.师总结。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其中有位同学讲到了课题中的一个“趣”字,那我们赶紧进入课文,看看都有哪些有趣的地方。(板书“趣”)

(板书内容)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标强调指出“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本文由两个小标题组成,分别介绍了“马鞭”和“亮相”这两个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概括每部分内容,而后由教师总结出课文内容,将由部分到整体的学习方法于无形中教予学生。

三、析词入心,三品京剧之趣

(一)探讨“趣谈”。

1.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你读出了哪些“趣”?

2.生交流。

预设:

生:道具有趣;京剧的表演非常有趣。

(提示: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导入中的京剧表演,从而想到“表演之趣”)

(板书内容)

【设计意图】

文章介绍的是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博大精深而又充满美感的舞台艺术,学生们平时接触很少,对于很多专业术语更是无从谈起,也不明白这种艺术形式的美学内涵。加之这篇文章的作者徐城北先生是著名的京剧理论家、戏曲研究员,对京剧颇有研究,其文笔不仅老练,对于艺术的阐释也能通俗幽默、深入浅出。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题眼中的“趣”入手,将文章的“趣”剖析在眼前。如此,拉近了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也让学生对文章更感兴趣。

(二)品悟“道具之趣”,体验“表演之趣”。

1.过渡:同学们总结得可真有趣,原来这就是题目中写的“趣谈”。可你是从哪里看出这

些“趣”的呢?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将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2.学生交流。

A.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之一(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很有趣,一根马鞭有这么大的作用,将问题彻底解决了,还解决得非常漂亮。

(1)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

“马鞭”的出现不仅完全解决了骑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而且极具艺术的美感,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2)“马鞭”这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提示: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进行分析)

(作用: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魅力: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3)老师拿出准备好的道具马鞭,在课堂上手持马鞭表演,演绎“上马”和“骑马”的动作。

(4)请学生上台模仿老师的表演进行展示。

(提示:当学生用京剧道具马鞭来表演“上马”和“骑马”的动作时,可以让学生一边回忆老师刚刚的表演,一边用说明性的语言概括动作的过程,一边拿着马鞭进行模仿表演。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运用一连串准确的动作,如“牵”“抚”“按”“蹬”“跨”“扬”等,把语文因素和京剧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设计意图】

《京剧趣谈》中有关马鞭使用的内容糅合着京剧艺术。对于“马鞭”,学生了解甚少,在讲到“马鞭”时,教师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马鞭进行表演,使该艺术在学生表演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并且“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欢笑声此起彼伏。

B.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之二(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预设:(1)“做戏”“狠狠”是什么意思?

(“做戏”是“表演”之意,而“狠狠”写出了表演的到位,“狠狠做戏”就是尽力地展现京剧表演艺术的魅力。)

(2)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作者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展示了京剧的独特艺术。

(3)再一次读“马鞭”这一部分的内容,体会京剧道具的“趣”,感受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

C.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之三(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预设:这句话通过三次“对着”这个词语的运用,把舞台上这种面面相觑的趣味性表现了出来,同时又用了“定身术”这个术语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想到武艺高强之人点穴定身,瞬间能在脑海中呈现形象化的画面,使人觉得趣在其中。

(1)圈出语句中的“对着”,并想象画面。

(三次“对着”,让人看到了舞台上这种面面相觑的趣味性;又用了“定身术”这个术语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武侠片中武艺高强之人点穴定身,有趣极了。)

(2)师小结:通过有趣的文字我们看到了有趣的画面,这真是艺术的魅力。

(板书内容)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通过对三个“对着”的指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有趣的画面,使学生体会到艺术之美。D.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之四(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预设:“抡”起胳膊已经表现一种勇力了,“抡圆”比“抡”起胳膊还要勇猛。“耍”表面上是随意玩玩的,可是背后却是武艺高强的表现。演员手中的棍棒刀枪被耍起来,似乎形成了一堵密不透风的墙,这速度,这力量,这技巧,简直是绝了!

(1)体会“抡圆”“耍”“密不透风”。

(“抡圆”体现了胜利方的勇猛,“耍”看似玩玩,实则是武艺高强的表现,这力量和技巧仿佛形成了一堵密不透风的墙。)

(2)请学生表演“抡圆胳膊”等动作。

(预设:学生表演精湛,演出了胜利方的英雄气概。)

【设计意图】

作者的用词别具匠心,他的文字功底高深熟稔,同时,表达无一不体现出语言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本文时,紧抓一个“趣”字,体会“文字之趣”,体验“表演之趣”,如此,方能让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

四、升华入情,四叹京剧之趣

1.师: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马鞭”和“亮相”这两种京剧表现形式,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京剧的知识呢?

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收集,自由交流。

预设:

生:我知道京剧唢呐;

生:我知道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生:我知道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

(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师无需加以干涉,让学生交流准备好的资料。)

2.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看看京剧,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

文本是“趣谈”,教师要“趣教”,这样才是一种相互呼应,才是一种一举两得。因为孩子们的日常认知与这种艺术形式比较遥远,语文课堂可以通过这一类文章,尤其是通过语言的因素让学生去了解京剧文化,拉近其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这可以说是一种实现双赢的有效尝试。

《京剧趣谈》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作者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京剧相对比较陌生,所以,我紧抓一个“趣”字进行教学:

1.多种方式“激趣”。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课堂导入部分,我尝试播放了一段本地小学生表演的《七律·赞京剧·说唱脸谱》片段,因为很多同学看过现场的表演,还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再次播放这个视频,可以很快让学生拉近与京剧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在说到“马鞭”这种实在道具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感知,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道具,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马鞭”,并且在课堂上表演了手持马鞭演绎“上马”和“骑马”的动作。当学生们看到老师亲自演绎京剧动作,课堂气氛顿时再次活跃了起来,对京剧的喜爱之火也就慢慢燃起。

2.赏析文本“品趣”。从文本来看,之所以叫“趣谈”,是因为作者通俗幽默的语言和文本原生价值中的京剧元素。如果说,通俗幽默的文本语言更加能体现语文要素,那么,文本原生价值的京剧元素中的“趣”就可以通过教师在文本中的读、赏、演、模等环节表现出来。这是不是就是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呢?

3.课堂模仿“演趣”。“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课堂表演无疑是学生最欢呼雀跃的环节。“马鞭”的教学中,我通过表演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我还请学生模仿表演,体会“马鞭”的独特艺术。当然,这种表演不是单纯的为演而演,在教学设计上,完全可以很好地渗透进语文教学因素。比如,当学生用京剧道具马鞭来表演“上马”和“骑马”的动作时,可以让学生一边回忆老师刚刚的表演,一边用说明性的语言概括动作的过程,一边拿着马鞭类文链接进行模仿表演。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运用一连串准确的动作,如“牵”“抚”“按”“蹬”“跨”“扬”等,把语文因素和京剧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京剧趣谈》优秀教案6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3 京剧趣谈人教部编版 《京剧趣谈》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京剧趣谈》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七单元以让学生体会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课文,而本课就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作者徐北城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这篇课文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 3.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是教学的重点,后一个也是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本文语言通俗,生动幽默,能较好地吸引学生阅读。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读感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

生互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围绕文中的重点句子,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发挥想象,联系实际,理解句子的内涵。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自主学习方法,所以本课重点渗透两种学习方法: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悟)感受;二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发挥想象,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展开去,由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艺术的魅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以京剧的画面导入,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形象感知。从而自然地引入课题。同时教师简介关于京剧的知识,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简单补充关于作者徐北城的资料,为学生课后的学习探究点明方向。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词及朗读情况。指导正音。 对易读错的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帮助识记。 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听,读熟读通。 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马鞭”和“亮相”,主要讲了哪

京剧-教学教案

京剧课例 课时:二课时 课型:欣赏课 年级: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 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

六年级上册23《京剧趣谈》教案

课题:第七单元艺术之旅 第23课京剧趣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中“驰骋、尴尬、虚拟”等几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京剧表演的特点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3.想象京剧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喜欢京剧吗?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名段吧。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趣谈”。“趣谈”是什么意思? 3.“京剧趣谈”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新词及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词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词语。 2.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3.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

(一是利用虚拟的道具能演出得具有神韵,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1.老师导语引入:作为戏曲表演,要在舞台上展示各种生活场景。但是,舞台的空间总是有限的。要表现骑马的一个场景,应该怎样来实现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 2.用虚拟的马鞭来表现骑马,成功吗?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演员用马鞭来表演骑马很成功。主要表现在:(1)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 (2)马鞭拿在手里,演员可以很自由地做出各种动作,表示出各种意义。 3. 京剧中有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感觉可使用,为了说明这个事实,作者举出了哪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然后回答。 4.出示学习要求:自读《亮相》一部分课文,看看作者讲出了京剧的什么艺术特色。想象自己是一位解说员,要向外宾们介绍京剧的这种艺术特色,想一想,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按什么顺序来讲呢? 5.提示学生注意讲出以下两点: (1)双方交战正激烈时,演员的动作忽然停止。此时无声胜有声。 (2)双方交战,一方败阵逃走,另一方不去追,反而在原地耍“杂技”,凸显人物英雄气概。 6.学生当解说员,模拟场景练习解说。 7.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京剧艺术特色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见《课堂练习案》。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见课后拓展训练案

京剧 幼儿园音乐教案

京剧(音乐) 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演唱特征。 2、能有情趣地模仿和表演,体验京剧欣赏和表演带来的乐趣。 3、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老生、花旦、丑角的录象片段; 2、道具:胡子、水袖、小丑帽、玉带、白鼻梁等; 3、老生、花旦、丑角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示花旦剧照,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见过吗?他与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演员们穿着这种特殊的服装,带上好看的道具边唱边做动作,这就叫戏曲,我们看见的这种叫京剧。 二、幼儿看录象,体验欣赏、模仿京剧的乐趣。 1、幼儿欣赏老生的片段。

(1)、观察老生的打扮,找出特点。 (2)、欣赏、感受老生的唱腔。 (3)、模仿老生的表演。 小结:我们刚才学的这位脸上有长长的胡须,腰间佩玉环,脚穿厚底鞋,走路四方步的老爷爷,在京剧里叫老生。 2、欣赏花旦片段: (1)介绍花旦:在京剧中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花旦。 (2)你们喜欢她吗?为什么?仔细看看花旦的打扮是是怎样的? 重点介绍水袖:这长长的袖子叫水袖。 (3)模仿花旦的表演 (4)花旦唱戏时候的声音是怎样的?感受花旦的唱腔和表演。 3、欣赏丑角片段: (1)刚才小朋友都笑了,能说说为什么吗?你觉得他那里滑稽? 有白鼻梁,带小丑帽,表演起来动作很滑稽,在京剧里他是个丑角。 (2)模仿丑角的表演。

4、介绍京剧。我们认识了三个京剧中的角色,京剧是我国的国剧,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很多的外国人也喜欢京剧。 三、通过模仿表演,巩固对三个角色的认识。 (1)你们表演的真好,要是能带上道具肯定会更好。 介绍道具,说说是谁用的道具。 (2)戴上道具表演。 四、结束:按自己角色的表演特点边表演边退出教室。 活动延伸: 在其他领域中继续感受京剧带来的乐趣

二十、京剧趣谈(部编版语文2018新教材)

二十、京剧趣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4、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作细致了解。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京剧,被成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 你了解到了哪些?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来认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二、作者简介 1、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曾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2、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三、学习字词 1、控制唯恐彻底凸显鲜明虚拟 仆人无穷无尽风雨不透 2、理解词义 彻底:全面的,充分的。 唯恐:唯独害怕;只怕。 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四、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前半部分《马鞭》,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 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第二自然段:介绍京剧中的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第三自然段:介绍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的虚拟道具的妙处。 六、研读课文 1、课文第一自然段: 1)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呢?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2)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 “马鞭”这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作用: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魅力: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2、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这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思考:作者举了什么例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有意思? 七、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词。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十、京剧趣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4、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作细致了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精美教案

23 京剧趣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2.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实在道具:马鞭省略马匹,表演自由 道具有继承 京剧趣谈虚拟道具:可感觉可使用有发展 静态亮相武艺高强必胜信心独特 动作高妙 动态亮相英雄气概 课后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京剧道具和动作这两个方面,突出了京剧独有的艺术特色。 在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京剧《唱脸谱》,让学生对京剧有个大概的影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果然看了视频,孩子们很开心,很幸福,这为学习这篇文章开了好头。接着我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在充分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京剧的,这个问题不难,孩子们大部分都能回答上。另外这篇文章结构很明显分为两部分。然后分段学习,重点抓住两部分的关键语段,带领学生阅读,联想,使学生感受到京剧的独特魅力整堂课下来,我觉得整体上的不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京剧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课外延伸这个环境,让感兴趣的学生下课后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和视频,以便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生,从而达到了弘扬我国传统艺术的目的。

23* 京剧趣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艺术特色。 2.学习课文,了解京剧更多的奥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奥秘及艺术特色。体会课文表达的条理性。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作者简介 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资料,你了解到了哪些?你认为京剧有哪些艺术和奥秘?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学生畅谈,教师指导。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 驰骋尴尬彻底虚拟绱鞋底仆人凸显戛然而止 2.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3.教师抽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京剧趣谈》这篇课文。阅读结束后,请简要说一说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京剧哪些方面的艺术。(指名答)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特别的京剧》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特别的京剧》 一、目标: 1、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特有的剧种,世 界上有许多人都爱听京剧。 2、欣赏京剧表演,感知京剧的特点,了解京剧特有 的表现方式。 3、对京剧感兴趣,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及 民族自信心。 二、材料: 1、收集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图片。 2、京剧表演DVD或VCD片段。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三、教学过程: 1、欣赏京剧表演 --借助DVD碟片,组织幼儿观看京剧表演片段。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观看的节目,是我国影 响最大的剧种之一,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戏曲? 2、分段欣赏京剧,帮助幼儿了解京剧的主要特征。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关注表演者的脸部 1 / 3

头饰和服装,帮助幼儿感知京剧服饰的特征。 (1)教师:你觉得京剧表演的人物哪些地方与现代人物不一样? (2)教师:京剧表演人物的脸上有什么?身上穿的服装是怎么样的?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唱和背景音乐,感知京剧唱腔的特点。 3、听敲锣走京剧场步。 幼儿站成大圈,教师敲锣走快步、慢步。 二、材料: 1、收集各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图片。 2、京剧表演DVD或VCD片段。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三、教学过程: 1、欣赏京剧表演 --借助DVD碟片,组织幼儿观看京剧表演片段。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观看的节目,是我国影响最大的剧种之一,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戏曲? 2、分段欣赏京剧,帮助幼儿了解京剧的主要特征。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关注表演者的脸部头饰和服装,帮助幼儿感知京剧服饰的特征。 2 / 3

(1)教师:你觉得京剧表演的人物哪些地方与现代人物不一样? (2)教师:京剧表演人物的脸上有什么?身上穿的服装是怎么样的? --继续观看京剧表演,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唱和背景音乐,感知京剧唱腔的特点。 3、听敲锣走京剧场步。 幼儿站成大圈,教师敲锣走快步、慢步。 3 / 3

《京剧趣谈》原文和教学设计

《京剧趣谈》课文原文 后附教学设计 马鞭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 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还有一种“刀(枪)下场”,可以视为动态的亮相。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 《京剧趣谈》是六上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选编课文。本文由两篇与京剧相关的小短文组成。从京剧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京剧趣谈》课文阅读理解

类文阅读-23 京剧趣谈 京剧脸谱(节选) 京剧舞台上,几千出戏,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脸谱。脸谱看来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其实自有一套章法,也就是说各有各的谱。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等等。每一种脸谱虽画法各异,但都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变形、象征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以三块瓦脸的基本画法而论,即由眉子、眼窝、嘴窝这“三块”组成,其他画法大多从这三块瓦脸演变而来。如十字门脸,即从脑门至鼻梁有一条黑道,俗称“通天纹”,与两只眼、眉连接起来像一个黑“十”字。又如花三块瓦脸,即在夸张的眉眼中加一些颜色和装饰图案。如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曹操“面带奸诈”便是一副奸白脸。 京剧脸谱根据某种性格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来以色定调。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骜不驯、刚强爽快;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绿色表示骁勇鲁莽;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圣人。 (选自《走进传统文化》)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2)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2.每一种脸谱都是从人的、出发,以、、、 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3.用“”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4.将脸谱的颜色及其性格和人物连在一起。 金银色刚正不阿程咬金 红色忠诚耿直关羽 白色表示庄严包拯 黑色骁勇鲁莽曹操 绿色奸诈多疑二郎神 5.京剧脸谱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哪几种?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京剧趣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难点: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说起中国的国粹,有些同学可能会想起京剧。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每一位中国人无不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京剧艺术不仅深受炎黄子孙的喜爱,同时,她那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这节课,我们就走近京剧,了解一下京剧的艺术特色。 【设计意图】谈话说出京剧的价值和地位,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增加学生了解京剧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读通、读准课文。课文从哪两个角度讲了京剧表演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驰骋尴尬虚拟高扬低垂 装饰约定俗成绱鞋底酒宴 唯恐不可开交戛然而止越发 3.了解京剧特点。 出示第一部分《马鞭》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京剧表演骑马时,为什么不用真马? (2)京剧表演中,用什么道具来表演骑马? (3)演员拿着马鞭代替真实的骑马有什么好处?

(4)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了哪两个例子? 4.指名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舞台方圆太小,马无法驰骋,所以只能找一样东西来替代,马鞭是比较合适的。 (板书:虚拟) 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用的线是虚的,一个是宴席上举杯喝酒是虚的。 (板书:绱鞋底举杯饮酒) 5.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马鞭》部分,思考作者由马鞭说起,为的是说明京剧表演中的什么特色。 (2)读第二、三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这两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自然段:演员表演绱鞋底,针线都是虚的,但感觉可以使用。 第三自然段:演员表演举杯喝酒,实际上并不真喝。 (3)作者说京剧中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感觉可以使用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一是绱鞋底,二是举杯喝酒。) (4)京剧欣赏,看表演领悟京剧表演的艺术特色。 6.体会表演特点。 出示学习要求:默读《亮相》部分,要求读懂这部分内容后,把重点讲给别人听。注意讲清楚: (1)这一部分讲了京剧表演中哪两种奇特场面? (2)这两种表演有什么好处? 创设情境,运用方法,讲给别人听,师生评议,片段欣赏,体会好处。 (板书:亮相静止杂技) 7.拓展阅读资料。 京剧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04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课题: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戏歌《唱脸谱》; 2、欣赏传统京剧《铡美案》选段《驸马不必巧言讲》及现代京剧《智取虎山》选段《打虎上山》(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戏曲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戏曲这种舞台艺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分析戏曲名段、归纳等教学活动,感受京剧的魅力。 重点: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赏析 难点:从哪个欣赏角度将同学们引入并深入了解京剧 教学方法:启发、互动 教具:多媒体 课型:欣赏课 【学生情况】 学生大多深受各种媒体的影响,对于音乐的欣赏兴趣,更趋向于当今的流行音乐,而对于本民族的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知道的不多,有的学生甚至不想了解,觉得学习

欣赏戏曲音乐是“老土”,据老师初步了解,大多学生知道“梅艳芳”,却不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 【设计思路】 民族戏曲音乐对于在城镇生活中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只是从电视里有一点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根本谈不上理性认识。初中学生不是专业学者,戏曲艺术又博大精深,在这一戏曲启蒙教学课中,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对于戏曲知识内容了解上不可能太多,专业性也不可能太强,技能表现更不可能太难。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走向戏曲”——“走近戏曲”——“走进戏曲”为主线,努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增进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喜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京剧、越剧、黄梅戏及其唱腔的介绍,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2)引导学生在欣赏及学唱戏曲唱段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各剧种音乐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的引导示范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戏曲音乐,加深对戏曲音乐及戏曲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京剧趣谈(推荐阅读)

第23课 京剧 吴继路 京剧是流传全国的一种戏曲。在国外,它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剧”。因为京剧的唱腔主要有“二黄”和“西皮”,所以从前人们也叫它“二黄”“皮黄”。 中国地方戏曲种类繁多,为什么京剧会成为有代表性的大剧种呢?这有一番来历。京剧来源于四个地方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huī)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腔,又叫梆子。徽剧是京剧的基础。清朝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90年,为了给已经八十岁的乾隆皇帝祝寿,唱二黄的艺人高朗亭随“三庆”徽班进北京表演,很快受到了北京人的喜欢,皇族贵人也很爱看。随后,许多徽剧艺人来到北京。徽剧又和从湖北、江苏、陕西来京的汉剧、昆曲、秦腔这三个在中国南北有影响的剧种不断交流、融会、演变、优化,最后聚精荟萃,形成有较高艺术魅力的京剧。 京剧有舞,有唱,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它以唱为主,各种人物的不同唱腔,形成了独特的声乐艺术。它的韵味、魅力很能征服人,就像有足球迷、舞迷和影迷一样,也有很多的京剧迷。 京剧的脸谱——京剧人物的面部化装,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京剧人物分“生”“旦”“净”“丑”四大类。“生”是男性正面角色,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等。“旦”是女性正面角色,有“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等区别。“净”是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花脸”就是“净”一类的人物,也叫“黑头”。“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有文丑、武丑、小丑、老丑等区分。京剧有粗犷(guǎng)豪迈的唱腔,就相应地也有

不同个性的脸谱。比如包公、关羽、黄天霸等,一看脸谱就知道是谁。当然,像孙悟空,更是人人熟悉的人物了。 京剧的音乐伴奏叫“文武场”。文场指管弦乐。弦乐主要是京胡、二胡、月琴、琵琶,管乐有笛、笙(shēng)、唢呐等。武场指打击乐,主要是鼓、锣、钹(bó)、铙(náo)等。京剧演出中,乐声悠扬,锣鼓铿锵,使你觉得一会儿如高山大海,一会儿似小桥流水,烘托着演员的唱、做、舞、白,确实可以叫你入迷。 京剧有悠久深厚的传统,长期以来形成了各种角色演唱的不同流派,出现了许多卓越的表演艺术家。比如唱老生的谭富英、马连良、周信芳,唱武生的盖叫天、李万春,唱旦角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yàn)秋、尚小云、荀慧生。其中梅兰芳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表演艺术大师,被认为是东方艺术美的一个典型代表。梅兰芳有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他塑造的京剧人物,有白娘子、林黛玉、梁红玉、虞(yú)姬(jī)、穆桂英、杨玉环等,这些都已成为具有永久艺术光芒的舞台形象。 从文章中你了解了京剧的哪些术语? 参考答案:从文章中我了解的京剧术语有京剧的唱腔“二黄”和“西皮”。京剧人物“生”“旦”“净”“丑”,生”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等。“旦”有“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等。“花脸”也叫“黑头”。“丑”有文丑、武丑、小丑、老丑等。京剧的音乐伴奏叫“文武场”。 看戏 叶君健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

23《京剧趣谈》教案设计

23*京剧趣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京剧趣谈》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中国国剧京剧中的奥秘——“马鞭”“亮相”,从中让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借助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运用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引导学生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京剧奥秘中的“趣”,这正是京剧的博大精深所在。鼓励学生搜集具有艺术特色的戏剧,并进行对比阅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京剧片段)激趣:同学们,你们能猜猜这是哪一种戏剧吗? 预设:京剧,听到了锣鼓声。 2.是的,看来同学们对京剧有些了解,那你们还能深入地说一说吗? 预设: 生1:我知道京剧中的人物分类:生、旦、净、末、丑。 生2:我知道脸谱知识,红色代表忠贞,比如关羽。黑色代表正直,比如包公。 3.导入:同学们对京剧的知识了解得真多,但是听说过“马鞭”与“亮相”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京剧趣谈》了解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京剧音频引入新课,将了解的相关资料与同伴分享,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教师检查读文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途径之一。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读通文字,读懂文义,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作好批注。 3.学生汇报。 预设:这篇文章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与“亮相”,感受到京剧的艺术魅力。 4.你觉得哪部分的内容最吸引你? 把阅读引向深入,促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透彻地理解“马鞭”和“亮相”的意义。 预设: 生1:“马鞭”这一部分内容是我喜欢的,想深入了解一下京剧中“马鞭”有怎样的作用。 生2:我想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亮相”与京剧中的“亮相”有啥不同?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阅读期待的课堂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获得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四、思维导图,梳理内容 1.文章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呢?作者又是怎样表达京剧的艺术魅力的呢? 2.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喜欢的方式写下京剧的“趣”。 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深度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体会京剧的艺术魅力。 3.同学互相分享交流,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京剧欣赏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京剧欣赏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简解】 《拾豆豆》是一首富有京剧韵味的歌曲,它的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描写了孩子捡豆豆的趣味画面,很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目标预设】 1.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把它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2.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能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难点:培养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活动中知识目标是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把它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情感目标注意培养幼儿热爱中国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能力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思路】 1.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走进京剧。 2.第二个环节,学京歌。 3.第三个环节,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观看过京剧演出。

2. 物质准备:《走近京剧》的背景图;ppt课件;图谱;花旦服饰;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到《走进京剧》栏目组参加活动。 1.依次看剧照,介绍照片上面的人物并模仿造型。 2.花旦出场,学习用京腔打招呼、圆场步和亮相。 3.用京腔跟客人老师们打招呼。 二、教唱京歌《拾豆豆》。 1.初步学唱《拾豆豆》。 (1)教师跟伴奏说唱,引导幼儿倾听。 (2)教师范唱,幼儿跟唱,共同检验图谱。 (3)幼儿学唱,体验京歌的不同。 A、看图谱学唱。 B、去图谱学唱。 (4)告诉幼儿珍惜粮食的道理 三、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1.介绍粗浅的京剧知识。 2.创编《拾豆豆》表演动作。 (1)分段,不配乐创编动作。 (2)集体完整表演。

部编版《京剧趣谈》教案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京剧趣谈人教(部编版) 23* 京剧趣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艺术特色。 2.学习课文,了解京剧更多的奥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奥秘及艺术特色。体会课文表达的条理性。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作者简介 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资料,你了解到了哪些?你认为京剧有哪些艺术和奥秘?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学生畅谈,教师指导。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 驰骋尴尬彻底虚拟绱鞋底仆人凸显戛然而止 2.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3.教师抽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京剧趣谈》这篇课文。阅读结束后,请简要说一说作者为我

们介绍了京剧哪些方面的艺术。(指名答) 2.师:“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艺术中有何妙用?请结合课文列举相关语句自由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可以高扬,可以;可以,可以。 (2)俗话说“”,古诗也说“”。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介绍马鞭的内容。 (1)师: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原因是什么? 京剧表演中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2)为什么说马鞭可以漂亮地解决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的问题?请结合课文举例说明。(学生合作交流后发言) (3)作者介绍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为什么还要介绍京剧中一些虚拟的道具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与本课的第一个小标题——马鞭,是否冲突?(指名说) 明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京剧的表演艺术,与马鞭这种实在的道具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因而与小标题不冲突。 2.自由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介绍亮相的内容。 (1)静态亮相是如何体现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的?请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学生合作交流后发言) 明确:课文第4自然段便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印证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的,同时作者通过俗语和古诗,进一步论证静态亮相的妙处。 (2)京剧中动态亮相有何高妙之处,作者是怎样论述的?(指名说) 明确:课文第6自然段便是具体论述动态亮相的高妙之处的,作者通过动态亮相的具体表现,引出杂技表演的艺术,以此印证动态亮相不愧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五、写作特色 思考: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学生交流) 归纳:(1)语言通俗幽默,亲切自然;(2)舞台场景描写生动传神;(3)运用举例子的

京剧欣赏课教案

京剧欣赏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京剧欣赏课教案 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张伟教学目的: 1、了解京剧方面的基础知识 2、通过欣赏,了解我国优秀戏曲文化的悠久传统,并且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京剧的基础知识和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一夜》并提问; 1、你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谈谈你对京剧的认识。(油彩、脸谱、北京话、生旦净 丑) 二、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1、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2、唱腔: 播放京剧《玉堂春》及《美案》片段,让学生比较两个唱段唱腔的不同之处。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二黄的特点:“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 西皮的特点: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两者最典型的特点:西皮由于是弱拍入唱,且强弱关系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增强了节奏的不稳定感和旋律的流动感,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二黄由于是强拍入唱,强弱关系比较明确,节 2

奏扎实、稳定,增强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因此,二黄唱腔总是给人以沉静、悲凉之感。 这样我们就可以推断出《玉堂春》唱腔属于二黄,而《美案》唱腔则属于西皮。 3、伴奏: 课件显示文武场所用各种民族乐器的图片,并对主要乐器加于分 析。 4、表演形式: a、唱(略) b、念:呈现一段对白,让学生来念。然后再播放视频,让学 生感受京剧念白的特点,并模仿。 c、做:先让学生做现实中喂鸡的动作,然后观看京剧中喂鸡的场 面,感受一下与现实生活中的区别。 d、打:观看一段视频,感受京剧演员扎实的武打功底给同学 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5、人物行当:结合图片讲述各个行当的形象特点 生: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因为老生都挂胡子。胡子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 和念白都用本嗓(就是真声)。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角色。小 生就是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 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 旦:花旦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青衣服装 上一般穿长衫,扮演的一般都是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 为主。老旦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花衫是京剧旦行里的一个 重要的行当,是多知多能的,各个方面都表现突出。"武旦"和" 刀马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 女,装扮和武生差不多,她们多在剧中扮演女侠、女将等。 净: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 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 如关羽等;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 拯、张飞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 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白色的脸谱一般 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 丑:"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象绿林好汉、侠盗小偷等等。"文丑"经常扮演花 3

23-京剧趣谈-教案实录

23-京剧趣谈-教案实 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3* 京剧趣谈 文本分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京剧表演中使用的马鞭等道具的来历和作用以及亮相的特点和作用,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了我们了解京剧、欣赏京剧的兴趣。文章围绕一个“趣”字,介绍了京剧的一些趣味知识,从中体现了京剧的智慧和韵味。京剧虽然是我们的国粹,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能听懂京剧、会欣赏京剧的同学肯定很少。所以本课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京剧相关的知识,欣赏一些经典片段。教师更要准备好相关多媒体课件,将京剧欣赏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边学边欣赏,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中一些道具的来历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喜爱之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知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中国的国粹有许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和中医。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对于享有如此盛誉的京剧,大家又有

多少了解谁能唱出一段京剧选段(生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京剧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生活中我们能听到京剧的机会也不多,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京剧的知识,让京剧重返我们的生活。 2.理解课题。 过渡:现在让我们齐读一下课题。(生齐读:京剧趣谈。)大家会注意到课题中的哪个字( 生回答:趣。)对!“趣”字是关键,这个字提示了我们这篇课文虽然是讲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趣的。关于京剧有哪些有趣的知识呢?我们现在就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篇 1.简单介绍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还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甚至传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京剧的了解。 3.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将课文读正确,不回读,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学习,也可以问问同桌。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京剧的哪些特点。 4.教师出示字词,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驰骋尴尬彻底鲜明虚拟唯恐制服高妙 凸显无穷无尽约定俗成不可开交戛然而止风雨不透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趣谈“马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