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存分析的概念

生存分析的概念

生存分析的概念
生存分析的概念

生存分析的概念

一、生存分析的概念:

将事件的结果和出现此结果所经历的时间结合起来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生存现象和响应时间数据及其统计规律的一门学科。

对一个或多个非负随机变量(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对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和推断,研究生存时间和结局与众多影响因素间关系及其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

在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内因和外因)的基础上,对涉及生物学、医学(临床、流行病)、工程(可靠性)、保险精算学、公共卫生学、社会学和人口学(老龄问题、犯罪、婚姻)、经济学(市场学)等领域中,与事件(死亡,疾病发生、发展和缓解,失效,状态持续)发生的时间(也叫寿命、存活时间或失效时间,统称生存时间)有关的问题提供相关的统计规律的分析与推断方法的学科。

二、“生存时间”(Survival Time)的概念

生存时间也叫寿命、存活时间、失效时间等等。

率或生存时间的影响作用。如为改善脑瘤病人的预后,应了解影响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肿瘤分期、治疗方案等。统计方法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

4、预测:建立Cox回归预测模型。

主要研究内容

描述生存过程:研究人群生存状态的规律,研究生存率曲线的变动趋势,是人寿保险业的基础。生存过程影响因素分析及结局预测:识别与反应、生存及疾病等相关风险因素,预测生存结局,在临床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七、主要分析方法

1、参数法方法:首先要求观察的生存时间t 服从某一特定的分布,采用估计分布中参数的方法获得生存率的估计值。生存时间的分布可能为指数分布、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等,这些分布曲线都有相应的生存率函数形式。只需求得相应参数的估计值,即可获得生存率的估计值和生存曲线。

2、非参数方法:实际工作中,多数生存时间的分布不符合上述所指的分布,就不宜用参数法进行分析,应当用非参数法。这类方法的检验假设

与以往所学的非参数法一样,假设两组或多组的总体生存率曲线分布相同,而不论总体的分布形式和参数如何。非参数法是随访资料的常用分析方法。

3、半参数方法:只规定了影响因素和生存状况间的关系,但是没有对时间(和风险函数)的分布情况加以限定。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分析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属多因素分析方法,其典型方法是Cox比例风险模型。

4、几种常用的统计软件:SAS,SPSS,Stata,Excel,R

第二章数据类型

一、完全数据(Complete data)

每个个体确切的生产时间都是知道的。这样的数据称为完全数据(Complete data)。但在实际的生存分析中,数据在很多情况下是很难完全观察到的。

二、删失(Censoring )

生存数据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在研究结束时,无法获得某些个体确切的生存时间。例如:失去联系(病人搬走,电话号码改变),无法观察到结

局(死于其他原因),研究截止,个体仍然存活……在这些情况下获得的数据就是删失数据(Censored data)。对存在删失的个体,只知道删失时间(Censoring time)。

删失分为右删失(Right censoring)、左删失(Left censoring)和区间删失(Interval censoring)1、右删失(Right censoring)。

在进行观察或调查时,一个个体的确切生存时间不知道,而只知道其生存时间大于时间L,则称该个体的生存时间在L上是右删失的,并称L 为右删失数据(Right-censored data)。

右删失有三种类型(按结束时间差别):I型删失(Type I censoring)、II型删失(Type II censoring)和III型删失(Type III censoring)。(1)I型删失(Type I censoring):对所有个体的观察停止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这种删失即为I 型删失(或定时删失)。例如:动物研究通常是以有固定数目的动物接受一种或多种处理开始,由于时间和费用的限制,研究者常常不能等到所有动物死亡。一种选择就是在一个固定时间周期内观察,在截止时间之后仍可能有些动物活着,但不继续观察了。这些动物的生存时间是不知道

的,只知其不小于研究周期时间。I型删失的删失时间是固定的。

图表 1 I型删失示例

(2)II型删失(Type II censoring):同时对n 个个体进行观察,一直到有一固定数目(r < n)的个体死亡(失效)为止,这种删失即为II型删失。II型删失的删失时间是随机的。

图表 2 II型删失示例

(3)III型删失(Type III censoring):所有个

体在不同时间进入研究,某些个体在研究结束之前死亡,他们的确切生存时间是知道的,其他个体在研究结束之前退出研究而不被跟踪观察或在研究结束时仍然活着。进入研究的时间可能不同,删失时间也可能不同,这种删失叫做III型删失,又称为随机删失(Random censoring)。

图表 3 III型删失示例

2、左删失(Left censoring)

研究对象在时刻

C开始接受观察,而在此之前我

l

们感兴趣的时间已经发生,这就是左删失。

例如:“您初次吸食大麻是在什么时候?” 有一种回答:“我吸食过,但我不记得吸食的具体时间了。”这些回答的吸食时间数据就是左删失。通过测试确定儿童学会完成特定任务的年龄,有些儿童在进入研究前就已经可以完成某项特定

任务,这些儿童的事件发生时间也是左删失。

出现左删失同时,也可能出现右删失,称为双删失(Double censoring)。例如:对吸食大麻的问卷还有一种回答:“我从来没有吸食过”,这样的数据就是右删失。

3、区间删失(Interval censoring):若个体的确切生存时间不知道,只知道其生存时间在两个观察时间L和R之间(L

区间删失分两种:第一类区间删失(Case I Interval censoring)和第二类区间删失(Case II Interval censoring)。

当对个体只进行一次观察,且个体的确切生存时间不知道,只知道其生存时间是否大于观察时间(即0=L或∞=R),这种删失称为第一类区间删失,也称为现实状况数据(Current data)。当对个体进行次观察,其观察时间L和R 满足∞<

L

<

如果初始时间(如艾滋病感染时间)和发生时间

均为区间删失,则称生存时间为双重区间删失(Double interval censoring)。

三、截断(Truncation)

在研究或者观测中,淘汰了一些对象(样本),使得研究者“意识不到他们的存在”。对截断数据的分析构造似然采用条件分布。

截断包括两种:左截断(Left truncation)和右截断(Right truncation)。

1、左截断(Left Truncation):只有个体经历某种初始事件以后才能观察到其生存时间,称为左截断(Left truncation),此时获得的数据称为左截断数据(Left-truncated data)

例如:暴露于某疾病、发生死亡前的中间事件等。退休中心老年居民死亡时间(没到年龄没有进入观测)

左截断与左删失的区别:在左截断的研究中,根本没有考虑那些在进入研究之前已经经历了感兴趣时间的个体,而在左删失的研究中,我们能获得这些个体的部分信息。

即有左截断又存在右删失的情况,称为左截断右删失(Left-truncation and right-censoring)

2、右截断(Right Truncation)

只有经历了某种终止事件才能观察到生存时间

(将要经历该事件的个体不包含在实验样本

中),称为右截断(Right truncation ),此时获得

的数据称为右截断数据(Right-truncated data )。

例如:对艾滋病感染和发病时间观测数据,有些

个体感染病毒但尚未发病,这样的个体不在样本

范围之内。

3、截断的数学表示

设Y 是一个非负的表示生存时间的随机变量;T

是另外一个表示截断时间的随机变量。

在左截断下,只有当T Y ≥时,才能观察到T 和Y ;

在左截断下,只有当T Y ≤时,才能观察到T 和Y 。

第三章 基本函数和模型

一、生存函数(Survival Function)

描述生存时间统计特征的基本函数,也叫生存率

(Survival Rate) :设T 表示生存时间,F(t)为T

分布函数,生存函数定义为:∞<<-=>=T t F t T P t S 0)(1)()(,

生存函数性质:非增函数。

满足0)(lim )(1)(lim )0(0

==+∞==∞→→++x S S x S S x x

当生存时间为连续型随机变量时:

dt

t

dS

t

S

t

f

du

u

f

t

F

t

T

P

t

S

t

)(

)('

)(

)

(

)(

1

)

(

)(

-

=

-

=

=

-

=

>

=?∞

生存函数)(t S的图像叫做生存曲线(Survival Curve),如下图:

陡峭的生存曲线表示较低的生产率或较短的生存时间;平缓的生存曲线表示较高的生存率或较长的生存时间。

离散生存时间产生于舍入操作将失效(或死亡)时间分组从区间和寿命用整数计量等。

离散时间生存函数是非增的阶梯函数,当T 取

值为Λ<

<

2

1

a

a,且Λ,2,1

)

(

)

(=

=

=i

a

T

P

a

f

i

i

,,∑∑

>>

=

=

=

=

t

a t

a

i

i

i i

i

a

f

a

T

P

t

SΛ,2,1

,)

(

)

(

)(

离散时间生存函数是非增的阶梯函数

二、危险率函数(Hazard Function):

危险率函数:描述观察个体在某时刻存活条件

下,在以后的单位时间内死亡的(条件)概率:

h t

T h t T P t h ≥+<=+→(lim )(0λ

当T 连续 dt t S d t S t f t )](ln[)()()(-==λ;

当T 离散,取值为Λ<<21a a

,Λ,2,1)()(===i a T P a f i i ,,则i a 处的危险率

为()∏∏≤≤------===-=-==≥==t a i t a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a S a S t S i a S a S a S a S a S a S a f a T a T P )1()()()(,2,1,)

()(1)()()()()(1

1111λλΛ 危险率函数在工程上叫做失效率函数或损坏函

数,在生存分析和医学统计中又称为风险率函数

或瞬时死亡率(Simultaneous death rate)、或死亡

强度(Death intensity)、或条件死亡率

(Conditional death rate)、或年龄死亡率(Age

death rate )等。

常见风险函数曲线

三、累积风险函数(Cumulative Hazard

Function )

累积危险率函数:()()?=Λt du u t λ

当T 连续,()()[]()()()[]t S t du u t t S t ln exp exp 0-=Λ??

????=Λ-=?λ

当T 离散时,危险率函数有两种定义形式:

()()()i

t a i t a i i

i i t t λλ∑∑≤≤-=Λ=

Λ1ln 如果i λ的值很小,两种定义形式的值接近

四、平均剩余寿命函数(Expected residual life )

平均剩余寿命函数定义为:

()()()()()t S ds s f t s t T t T E t r t ?∞

-=

>-= ()0r 为平均寿命。

五、常用的参数模型

生存时间的分布一般不呈正态分布。常用的分布

有:指数分布、威布尔(Weibull )分布、伽玛

(Gamma )分布、对数罗吉斯蒂(logistic )分

布、对数正态分布。

1、指数分布

生存函数形式为:()()0,0,ex p >>-=t t t s λλ

密度函数为:()()t t f λλ-=ex p

危险率函数为:()λλ=t

指数分布的一个重要性质:无记忆性(某事件的

发生时间与历史记录无关),即

()()t T P t T h t T P ≥=≥+≥

2、威布尔(Weibull )分布

生存函数形式为:()()[]0,0,ex p >>-=αλλα

t t s 其中λ是尺度参数,α是形状参数,1=α时为指数

分布。

危险率函数为:()()1

-=αλλαλt t 适用于危险率递增(取1>α)、递减(取1<α)和

为常数(取1=α)等各种情形。

3、伽玛(Gamma )分布

生存函数:

()()()0,0,exp 101>>Γ??????--=?-βλβλβdu u u t s t 其中()()?∞--=Γ01exp du u u

ββ称为伽玛函数。

第四章 生存数据基本特征的非参数估计

一、生存函数的估计

假设事件发生在D 个严格区分的时间点上:

D

t t t <<<Λ2 在无删失条件下:()个体总数

的个数生存时间t t S >=) 二、右删失生存函数的估计:

()()()()()()()()()()()()()()()11221100112211t T t T P t T t T P t T t T P t T t T P t 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 t S i i i i i i i i i i ≥>≥>≥>≥>=??=

-----ΛΛ 存在右删失下:()D i Y d Y t T t T P i i i i i ,,2,1,Λ)=-=≥>

失效个体数时刻面临危险的个体数;时刻i i i i t d t Y ::

三、乘积限(product-limit )估计

乘积限估计又称Kaplan-Meier 估计

1

11,()(1)i

i i t t i t t S t d t t Y ≤

阶梯函数,在观察时间点上发生跳跃;

跳跃的高度i t 与上发生的事件数和i

t 前删失数有关;超出观测上限的时间没有给出很好的估计。

四、乘积限估计尾部修正

Efron (1967)建议最大观察时间点以后的生存

函数等于0,即等价于假定最大时间点上的生存

者马上就会死亡。(负偏估计)

Gill (1980)建议最大观察时间点以后的生存函

数()()max t S t S ))=,即假设最大时间点上的生存者永远

不会死。(正偏估计)

Brown 、Hollander 和 Kowar (1974)建议尾部

估计为一条指数曲线,即

()()[]{}max

max /ln exp t t S t t S ))= 五、乘积限估计的方差

Greenwood 估计式:()()[]()()∑==≤-t i t i i i i d Y Y d s t S t S Var t 22))σ

六、生存函数点估计的置信区间

利用渐进正态性的线性置信区间:

()(()()())t Z t S t Z t S S

S

σσαα2

121,--+-)) 其他变换形式的非线性置信区间

对数变换 反正弦平方根

七、累积死亡率的估计

无删失条件下危险率函数的估计:

()区间宽度存活着的个体数在时间数

开始的区间中死亡的个在时间?=t t t λ)

有删失条件下累计死亡率估计:

1.直接利用累积死亡率与生存函数的关系:

()()[]t S t ln -=Λ

2.Nelson-Aalen 估计为 方差为:

()∑≤=t t i

i H i Y d t 2σ

具有更好的小样本性质

Nelson-Aalen 估计的应用

1)用于选择事件发生时间的参数模型

2)为危险率提供粗估计(对估计进行核平滑后

计算斜率)

八、累积死亡力函数的置信区间

线性置信区间:()(()()())t Z t t Z t H H σσαα

2

121?,?--+Λ-Λ 其他变换形式的非线性置信区间

对数变换区间 反正弦平方根变化区间

注:

1、乘积限估计和Nelson-Aalen 估计都是建立在

11

0,?()i i t t i t t H t d t t Y ≤

非信息删失(non-informative censoring )假设

2、乘积限估计的尾部估计:a)取0;b)取最大观

测点的值;c)构造指数曲线

()[(())max

max /ln exp t t S t t S ))= 3、无删失时,乘积限估计即为经验生存函数

九、生命时间均值的估计

平均生存时间:()dt t S ?∞

=0μ

估计式为:()dt t S ?=τ

τ

μ0?? 方差为:[]()[]()i i i i

D i d Y Y d dt t S -=∑=2

1??r a v τμ

) 十、左截断右删失数据生存函数的估计

只有生存到某时刻之后才能进入观察

乘积限估计(独立截断下是最大似然估计)

()∏≤??????-=t t i i i Y d t S 1~(为条件估计)

时死亡的个体数。

在时刻的个体数;

少被研究到之前进入区研究,且至在时刻i i i i i t d t t Y :: Lai 和Ying (1991)修正乘积限估计: (当风

险集较小时忽略此处的死亡)

()}[α

n c Y I Y d t S i t t i i i ≥???-=∏≤1~ I 为指数函数;n 为样本大小;

10,0<<>αc 为常数。

十一、左删失数据生存函数估计

利用“时间倒转法”:

即不是从原点处测量时间,而是从很大的一个时

间τ倒着从相反的方向测量,用时间τ

减去原始时间,得到右删失数据结构,利用乘积

限估计式估计

()()t X P t X P -<=>-ττ

纯粹左删失情况很少见。

十二、同时存在左、右删失情况

设m t t t <<<=Λ21

0为观察时间点, j d 表示j t 时的死亡数,j r 表示j t 时的右删失数,j c 表示j t 时的左删失

数,则生存函数的迭代估计步骤为:

步骤0:忽略左删失获得乘积限估计作为()j

t S 0的初始估计;

()()

()()i j t S t S t S j K j K j K ≤---11

步骤(K+1)1:使用S 的当前估计值通过估计

[]i

j j ij t X t X t P p ≤≤<=-1 步骤(K+1)2:使用上一步骤的结果,估计在j t

时发生的事件数为∑=+=m j i ij i j

j p c d d ?

步骤(K+1)3: 使用上一步修正后的右删失数

据,仍然忽略左删失计算乘积限估计。如果这一

生存分析的概念

一、生存分析的概念: 将事件的结果和出现此结果所经历的时间结合起来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生存现象和响应时间数据及其统计规律的一门学科。 对一个或多个非负随机变量(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对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和推断,研究生存时间和结局与众多影响因素间关系及其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 在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内因和外因)的基础上,对涉及生物学、医学(临床、流行病)、工程(可靠性)、保险精算学、公共卫生学、社会学和人口学(老龄问题、犯罪、婚姻)、经济学(市场学)等领域中,与事件(死亡,疾病发生、发展和缓解,失效,状态持续)发生的时间(也叫寿命、存活时间或失效时间,统称生存时间)有关的问题提供相关的统计规律的分析与推断方法的学科。 二、“生存时间”(Survival Time)的概念 生存时间也叫寿命、存活时间、失效时间等等。 医学:疾病发生时间、治疗后疾病复发时间 可靠性工程系:元件或系统失效时间 犯罪学:重罪犯人的假释时间 社会学:首次婚姻持续时间 人口学:母乳喂养新生儿断奶时间 经济学:经济危机爆发时间、发行债券的违约时间 保险精算学:保险人的索赔时间、保险公司某一索赔中所付保费 汽车工业:汽车车轮转数 市场学中:报纸和杂志的篇幅和订阅费 三、生存分析的应用领域:社会学,保险学,医学,生物学,人口学,医学,经济学,可靠性工程学等 六、生存分析研究的目的 1、描述生存过程:估计不同时间的总体生存率,计算中位生存期,绘制生存函数曲线。统计方法包括Kaplan-Meier(K-M)法、寿命表法。 2、比较:比较不同处理组的生存率,如比较不同疗法治疗脑瘤的生存率,以了解哪种治疗

工作分析方法及案例

1工作分析方法介绍 观察法是工作人员在不影响被观察人员正常工作的条件下,通过观察将有关的工作内容、方法、程序、设备、工作环境等信息记录下来,最后将取得的信息归纳整理为适合使用的结果的过程。 采用观察法进行岗位分析时,应力求结构化,根据岗位分析的目的和组织现有的条件,事先确定观察内容、观察时间、观察位置、观察所需的记录单,做到省时高效。 观察法的优点是:取得的信息比较客观和正确。但它要求观察者有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主要用于标准化的、周期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不适用于工作循环周期长的、以智力活动为主的工作;不能得到有关任职者资格要求的信息。观察法常与访谈法同时使用。 访谈法是访谈人员就某一岗位与访谈对象,按事先拟定好的访谈提纲进行交流和讨论。访谈对象包括:该职位的任职者、对工作较为熟悉的直接主管人员、与该职位工作联系比较密切的工作人员、任职者的下属。为了保证访谈效果,一般要事先设计访谈提纲,事先交给访谈者准备。 访谈法通常用于工作分析人员不能实际参与观察的工作,其优点是既可以得到标准化工作信息,又可以获得非标准化工作的信息;既可以获得体力工作的信息,又可以获得脑力工作的信息;同时可以获取其他方法无法获取的信息,比如工作经验、任职资格等,尤其适合对文字理解有困难的人。其不足之处是被访谈者对访谈的动机往往持怀疑态度,回答问题是有所保留,信息有可能会被扭曲。因此,访谈法一般不能单独用于信息收集,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问卷调查是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内容等事先设计一套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填写,再将问卷加以汇总,从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回答,形成对工作分析的描述信息。问卷调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问卷调查法的关键是问卷设计,主要有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形式。开放式调查表由被调查人自由回答问卷所提问题;封闭式调查表则是调查人事先设计好答案,由被调查人选择确定。 1.提问要准确 2.问卷表格设计要精练 3.语言通俗易懂,问题不能模凌两可 4.问卷表前面要有导语 5.问题排列应有逻辑,能够引起被调查人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

人力资源——工作分析概念整理

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概述 1.工作分析概念 职位分析,岗位分析或职务分析,指的是获取与工作有关的详细信息的过程,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劳动环境及任职者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的过程。 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前提,也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必须依据的文件,其分析质量对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作分析的内容一般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确定工作的具体特征,二是明确工作,对任职人员的各种要求,即工作规范条件。 根据这些工作信息,制定出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两类的文件,工作描述是有关工作本身的文件,他明确工作的内容,职责和环境。工作规范是有关完成该项工作的人员资格的文件说明,完成该项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工作规范。 工作分析要根据工作目标,工作流程,组织战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放下需要进行工作分析。 ①工作组织建立,工作分析首次被正式引入。 ②在工作岗位产生时。 ③当工作由于新方法,新工艺或新系统的产生,而发生重要变化时。 工作性质发生变化的时候,最需要进行工作分析。

1.2工作分析的作用 工作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重要作用 工作分析被称为人事工作者所从事的所有各种活动的基石。几乎所有人力资源计划或方案甄选,绩效评价,培训和开发,工作评价,薪酬决策,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设计以及人力资源规划等,都需要通过工作分析获得某些类型的信息。 1、工作分析是招聘和甄选工作的基础,人力资源的招聘和甄选工作就是试图识别和雇佣最合适的求职者。 2、工作分析为培训和开发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无论是哪种方案都需都需要培训能够明确认识到被培训的工作需要完成哪些任务,也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训,能够为雇员有效的完成工作做好准备。 3、工作分析为绩效评价工作奠定基础。绩效评价工作的目的是通过获取每位职雇员完成工作的状况方面的信息,奖励那些绩效好的雇员,使他们继续保持这种绩效模式,同时也促使那些绩效水平较差的员工改进绩效。 4、工作分析为报酬决策奠定基础,大多数组织都会把每项工作对组织的相对价值或重要性作为薪金比率的基础。 5、工作分析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就是把个人的技能和愿望与组织内已经存在的或者将来会出现的机会匹配起来。 6、工作分析为人力资源规划奠定基础,在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规划者首先要分析一个组织在某一动态环境中的人力资源需求,然后再通过执行某些相应的活动来帮助组织适应这种变化。 1.3工作分析对直线管理者的重要作用 1、管理者为了了解工作的流程,就必须要掌握与自己所管理的工作群体中的所有工作相关的详细信息。 2、管理者需要通过了解工作要求来做出明智的雇佣决策。

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的概念及意义_0

最新资料推荐 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的概念及意义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的概念及意义概念:基本分析基 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的概念及意义概念:基本分析又称基本 面分析,是指证券分析师根据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及投资学的基本原理,对决定证券价值及价格的基本要素,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 其基本内容包括: 宏观经济分析、市场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 技术分析是以证券市场过去和现在的市场行为,为分析对象运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探索出一些典型变化规律,并据此预测证券市场未来变化趋势的技术方法。 意义: 基本分析: 在实践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方法和内容主要是从宏观经济分析、中观经济分析、微观经济分析三方面进行。 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对投资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中,宏观经济分析的作用是对国家经济变化的把握,及时发现经济发展趋势,为证券投资规避系统风险提供保障。 中观经济的分析有助于投资者进一步对国家的行业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深入了解,把握好投资对象的行业背景,在具备投资价值的投资对象中更好地选择具

有发展前景的证券进行投资。 对微观经济进行分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提高中长期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 投资者在进行中长期投资之前总要了解证券的风险性、收益性、流动性和时间性。 而这些与国家的宏观发展趋势、行业发展方向、公司自身经营状况有密切联系。 技术经济: 技术分析能比较直接地考虑问题,通过技术分析指导证券买卖见效快,获得利益的周期短。 此外,技术分析对市场的反应比较直接,分析的结果也更接近实际市场的局部现象。 简答题: 1. 简述KIF。 答: 是合规的外国机构,是一种有限度的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的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管理者为了对外资的进入进行必要的限制和引导。 使之与本国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发展相适应,对控制外来资本对本国独立性的影响,抑制境外投机性,游资对本国经济的冲击,推动资本市场国际化,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工作分析)关于工作分析的方法

(工作分析)关于工作分析 的方法

关于工作分析的方法 1、工作分析的作用 工作分析是重要的管理基础工作,阐明工作的任务、职责、及任职条件等内容,作为人员聘任、职位评价、绩效评估、职级设计以及薪资结构设计的基础。帮助改进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工作系统。 其作用体当下四个方面: 1组织决策过程(包括组织结构、组织计划、组织政策等); 2工作和设备3设计(包括工作设计、设备4设计、工作方法设计、作业指导书、工作安全、规章制度); 5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员聘用、选拔、安置、培训、开发、绩效标6准、薪资管理); 7其它服8务(包括职业咨询、制度教育)。 2、关于工作分析中需要收集的资料类型 3、工作分析的六个导向 工作分析是壹个完成职位描述调查分析的过程,其核心是识别重要的工作行为且将工作分类。 应特别注意区分:员工实际所做的工作和他应负责任之间的区别,以及完成什幺工作和

如何完成这项工作之间的区别。 回答工作做什幺,称为任务导向分析; 回答工作要如何做,称为行为导向分析; 回答任职条件是什幺,称为个人导向分析; 回答工作绩效是什幺,称为目标导向分析; 回答工作环境是什幺,称为条件导向分析; 回答工作责任是什幺,称为责任导向分析。 4、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概要: ①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是壹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必须将需要获得的信息转化为简单明确的问题。 通常问卷可分为俩类: 其壹,结构性问卷,仅于设计好的问卷中选勾答案。 其二,非结构性问卷,对设计好的问题作主观的陈述性表达。 问卷法的最大优点是比较规范化、数量化,适合于用计算机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但它的设计比较费工,也不像访谈那样能够面对面地交流信息,因此,不容易了解被调查对象的态度和动机等较深层次的信息。 问卷法仍有俩个缺陷,壹是不易唤起被调查对象的兴趣;二是除非问卷很长,否则就不能获得足够详细的信息。 ②观察法:指对工作实况作现场观察且记录有关工作情况。 研究者认为有经验的员工且不总是很了解自己完成工作的方式。许多工作行为已成习惯,干起工作来且未意识到工作程序的细节。 因此,研究者主张采用观察法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工作行为的各方面

工作分析的概述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工作分析的概述 第一节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 很多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常常会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 各个职位的工作职责不清,有的工作没有人去做,有的工作看似很多人都在做,其实如果这项工作出了问题,大家就互相推卸责任,因为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项工作到底是谁的责任。 组织中一些重要的工作由于没有人负责而被耽搁,造成组织的某些重要职能无法在具体的工作中得以实现;而有些简单的工作,由于很多人在重复地做,工作环节过于繁琐而使得工作效率低下;有的事情由于没有人负责而变成了突发事件,管理人员花费很多事件在处理具体问题。 不同职位的权限不清楚,出了事情不知该由谁负责,很多事情无法及时做出决策。 对人们的工作结果和表现进行考核时,缺乏绩效的指标和标准。 对人员进行招聘和任用时,不知任职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具备什么样素质的人能够胜任工作。

如何解决类似上面的这些问题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系统性的方法收集有关工作的各种信息,确定组织中各个职位的工作职责、权限、关键绩效指标、对任职者的基本要求等,这就是工作分析所要做的工作。 一个组织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职能,例如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研发等等,这些职能需要由各个职位上的人来承担,工作分析就是将组织中的各项职能有效地分解到各个职位上。而在每一个职位上,明确地规定这个职位的目的或使命,规定该职位所承担的各项职责与所需完成的各项任务,并针对其职责和任务规定相应的绩效标准,明确各个职位与组织内外其它单位和个人所发生的关联关系,规定各个职位的权限,确定职位任职者的基本要求。工作分析是一项对事物进行分解的活动。分解就是将事物拆分成各个组成部分,同时研究这些组成部分是怎样构成整体的。因此,工作分析不仅仅关注构成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各个职位,同时关注各个职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各个职位与整个组织的关系、它们在整个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组织与其中的各项工作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 工作分析能使工作目标、职权范围和工作流程与规范的变化适应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要求。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组织最需要进行工作分析: 当新的组织建立时,需要分解和确定各项工作内容和条件时 当组织发展变化而使工作内容发生变化或产生新的工作内容时

生存分析概念

OS :death for any cause;DSS:cancer or its treatment; DFS:any type of treatment failure ; disease-specific survival应该是没有算因其他原因而死亡的,overall survival应该是总的算上其他的原因 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定义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疾病复发或由于疾病进展导致患者死亡的时间。该指标也常作为抗肿瘤药物II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某些情况下,DFS与OS 相比,作为终点比较难以记录,因为它要求认真随访,及时发现疾病复发,而且肿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也很难确定。肿瘤患者常有合并症(如,心血管病),这些合并症可能会干扰对DFS的判断。并且,肿瘤患者常死于医院外,不能常规进行尸检。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定义是指从随机化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该指标常常被认为是肿瘤临床试验中最佳的疗效终点。如果在生存期上有小幅度的提高,可以认为是有意义的临床受益证据。作为一个终点,生存期应每天进行评价,可通过在住院就诊时,通过与患者直接接触或者通过电话与患者交谈,这些相对比较容易记录。确认死亡的日期通常几乎没有困难,并且死亡的时间有其独立的因果关系。当记录至死亡之前的失访患者,通常截止到最后一次有记录的、与患者接触的时间。2 h0 d8 V8 C: h# j; l4 k$ M 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是指观察受试者进入试验到肿瘤发生恶化或死亡的时间长度,受试者只要“肿瘤恶化”或“死亡”二者其一先发生,则达到研究的终点; 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定义为由随机至第一次发生疾病进展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PFS与TTP不同之处在于PFS可包括有患者死亡时间,因而与OS有更好的相关性。但当多数的死亡事件与肿瘤无关时,TTP则是一个可被接受的终点指标。PFS可反映肿瘤生长,并能在得出生存期受益结果之前被评价,且不会受到后续治疗的干扰,但将其正式批准为多个不同恶性肿瘤的生存期替代

需求分析(一)概念、方法、实践步骤

需求分析(一)概念、方法、实践步骤 1.概念、方法、实践步骤 需求分析阶段主要通过收集、分析、导出的方法,将客户、业务、用户的需求转换为对应的(软件)系统需求的过程。典型的工作产品:软件需求说明(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s,以下简称SRS)其主要包括系统基本概要、业务功能、系统功能(性能、安全性、信赖性、扩充性、移植性、多语言对应性等要求)、接口功能要求等内容。 1.1 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 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可以分为需求开发、需求管理2类: 需求开发通过对客户、业务、用户、原系统等调查获取原始的需求,经过需求分析逐步识别并使业务具体化,通过形成制作规格说明书(或SRS)使业务系统化,项目团队同客户、用户逐步达成共识对需求得以最终确认,其间可以通过系统建模、POC等方式评估需求的可实现性。 需求管理在需求开发过程中,通过需求范围认定、需求形式化记录、需求数据库建立、需求状态跟踪、需求变更分析和波动评估、需求评审控制等活动,通过使用需求管理工具等手段,实现对系统需求按基线进行控制和管理。其核心内容变更管理、版本管理以及需求跟踪。 1.2 需求开发的主要概念以及核心步骤 业务需求反映了企业或组织对(软件)系统的业务要求,通常也包含问题或机会的定义。问题是指企业或组织运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物资供应脱节、用户投诉量大、客户流失率较高等。机会是指抓住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会,以便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例如电子商务、网上银行、基于即时通信的工作协同系统等。业务需求通常由管理人员提出,业务需

求的解决往往要结合制度、(人员)能力、系统功能等多方面综合解决。另外,业务需求也反映了企业或组织对(软件)系统的高层次目标要求,就是系统的建设的目的以及目标。 用户需求是指描述用户使用(软件)系统需要完成什么任务,怎么完成的需求,通常是在问题定义(业务需求)的基础上进用户访谈、调查,对用户使用的场景进行整理,从而建立用户角度的需求。解决如何使用(软件)系统完成具体工作。 软件系统需求是在业务需求的指导下,对用户需求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从而指导开发的、更精确的、规格化的需求。一般来说,软件需求可以作为软件验收依据与合同契约。软件系统需求可以分为业务功能需求、系统功能需求、设计约束等方面的内容。 ?业务功能需求:(软件)系统必须完成的业务功能,即为了向它的用户提供有用的 功能,产品必须执行的动作。这部分工作将分散的用户零散的需求采用结构化的方 法去定义,以便支撑后续的设计、开发、测试。 ?系统功能需求:(软件)系统必须具备的功能、性能、属性。包括系统性能(功能 速度、响应时间、恢复时间等等)、可靠性、易用性、安全性、移植、部署等方面 的内容需求。 ?设计约束的需求:影响系统实现的各种设计约束,包括开发语言、数据完整性方针、 资源的限制、运行的环境的要求等等。 2.主要流程 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围绕需求开发进行,包括制定及修改需求开发计划、开展需求调查以及分析、需求验证、需求规则说明制作、需求确认几个步骤。 1.制定及修改需求开发计划包括建立需求团队的组织并授权、对需求分析阶段的WBS 进行分解、协商并制定调查分析以及评审计划、评估工作量等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保证各项活动有序、可控的进行。 2.需求调查以及分析的过程,主要活动通过沟通、收集项目中的各级关系人的需求,形成需求调查报告。需求调查通过现场参观、开调查会、业务专家培训、询问沟通、设计调查表并调查、收集查阅记录等方式获取客户、用户各级组织对(软件)系统需求,分析并识别客户以及用户的需要、期望、业务要求,归纳整理后形成需求调查报告。 3.需求验证环节主要通过原型(Prototype)、POC(Proof of Concept)、用例(Use Case)或简单的功能列表的方式同客户、用户沟通逐步将业务需求、用户需求等转化为软件系统需求。 ?原型(Prototype)模拟最终软件的屏幕显示,这样用户可以看到最终软件将是什么样,有些原型可以模拟实际的操作,对关键的输入输出数据也可以一定 程度的模拟。对于用户体验为主的系统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POC(Proof Of Concept)原意是“为观点提供证据”。对于关键的技术或者业务模型,论证需求、设计的可实施性,评估和确认概念设计方案,POC的评 价可能引起需求和设计的调整。一般来说,进行POC的条件:1. 论证业务中 涉及到的模型或者算法的可行性。2. 论证技术模型实现的可行性、成本等。 ?用例(Use Case):对(软件)系统如何反应外界请求的描述,是一种通过用户的使用场景来获取需求的技术。每个用例提供了一个或多个场景,该场景说

工作分析的流程、作用与意义

职等职级体系干部序列 一、基本概念及相关术语: 1、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是对某一企事业组织内部各岗位工作的分析。即采取科学的手段与技术,对每个职务同类岗位工作的结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解、比较与综合,确定该职务岗工作的要素特点、性质与要求的过程。 理解这一概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工作分析的主体是:工作分析者; (2)工作分析的客体是:工作岗位; (3)工作分析的对象是:岗位中的工作内容、工作责任、工作技能、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作心理以及岗位在组织中的运作关系。 (4)工作分析的结果是:职务说明书。 (5)工作的具体形式或是职业、职务、职位(岗位)、任务与要素。 (6)分析的具体行为形式是调查、研究、分解、比较、综合、分类、排序、评价、记录、说明与描述。 (7)工作分析活动的实质:就是从不同个人职业生涯的调查入手,顺次找出工作职务、职位、职责、任务与要素的过程,并由此确定工作的内容范围、属性关系、繁简难易与所需的资格条件。 2、要素:是指工作活动中不便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如从工具箱中取出工具、将夹具与加工件安装在机床上,开启机床,加工工件等均是工作要素。 3、任务:即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目的的要素集合。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工作要素组成。如工人加工件、打字员打字都是一项任务。 4、职责:个体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与大部分任务。它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组成。如打字员的职责包括打字、校对、机器维修等任务。 5、职位:也称岗位,指某一工作班制时间内某个人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的集合,职位与个人是一一匹配的,也就是有多少个职位就有多少人,二者的数量相等,例如,为了达到组织的生产目标,必须搞好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统计、生产调度等,为此设置生产计划员、生产统计员、生产高度员和生产科长等职位。其中,生产计划员主要完成生产任务的编制和监督执行任务,对生产计划的质量负责;生产统计员完成生产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等任务,对生产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生产调度员完成为实现生产计划而所需的动态管理与控制任务,对高度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负责;生产科长完

工作分析的流程、作用与意义

职等职级体系干部序列 、基本概念及相关术语: 1、工作分析,又称职务分析,是对某一企事业组织内部各岗位工作的分析。即采取科学的手段与技术,对每个职务同类岗位工作的结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解、比较与综合,确定该职务岗工作的要素特点、性质与要求的过程。 理解这一概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工作分析的主体是:工作分析者; (2)工作分析的客体是:工作岗位; (3)工作分析的对象是:岗位中的工作内容、工作责任、工作技能、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作心理以及岗位在组织中的运作关系。 (4)工作分析的结果是:职务说明书。 (5)工作的具体形式或是职业、职务、职位(岗位)、任务与要素。 (6)分析的具体行为形式是调查、研究、分解、比较、综合、分类、排序、评价、记录、说明与描述。 (7)工作分析活动的实质:就是从不同个人职业生涯的调查入手, 顺次找出工作职务、职位、职责、任务与要素的过程,并由此确定工作的内容范围、属性关系、繁简难易与所需的资格条件。 2、要素:是指工作活动中不便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如从工具箱中取出工 具、将夹具与加工件安装在机床上,开启机床,加工工件等均是工作要素。 3、任务:即工作活动中达到某一工作目的的要素集合。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工 作要素组成。如工人加工件、打字员打字都是一项任务。 4、职责:个体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与大部分任务。它可以有一 个或多个组成。如打字员的职责包括打字、校对、机器维修等任务。 5、职位:也称岗位,指某一工作班制时间内某个人所担负的一项或数项相互联系的职责的集合,职位与个人是一一匹配的,也就是有多少个职位就有多少人,二者的数量相等,例如,为了达到组织的生产目标,必须搞好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生产统计、生产调度等,为此设置生产计划员、生产统计员、生产高度员和生产科长等职位。其中,生产计划员主要完成生产任务的编制和监督执行任务,对生产计划的质量负责;生产统计员完成生产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等任务,对生产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生产调度员完成为实现生产计划而所需的动态管理与控制任务,对高度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负责;生产科长完成生产管理各方面的协调、指导、监督和指挥任务,对整个生产管理工作的质量负责。

生存分析资料报告地概念

生存分析课程总结 院 (系) 统计学院 专业统计学 班级经济分析2班 学号 姓名吕嘉琦

第一章绪论 一、生存分析的概念: 将事件的结果和出现此结果所经历的时间结合起来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生存现象和响应时间数据及其统计规律的一门学科。 对一个或多个非负随机变量(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对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和推断,研究生存时间和结局与众多影响因素间关系及其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 在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因和外因)的基础上,对涉及生物学、医学(临床、流行病)、工程(可靠性)、保险精算学、公共卫生学、社会学和人口学(老龄问题、犯罪、婚姻)、经济学(市场学)等领域中,与事件(死亡,疾病发生、发展和缓解,失效,状态持续)发生的时间(也叫寿命、存活时间或失效时间,统称生存时间)有关的问题提供相关的统计规律的分析与推断方法的学科。 二、“生存时间”(Survival Time)的概念 生存时间也叫寿命、存活时间、失效时间等等。 医学:疾病发生时间、治疗后疾病复发时间 可靠性工程系:元件或系统失效时间 犯罪学:重罪犯人的假释时间 社会学:首次婚姻持续时间 人口学:母乳喂养新生儿断奶时间 经济学:经济危机爆发时间、发行债券的违约时间 保险精算学:保险人的索赔时间、保险公司某一索赔中所付保费 汽车工业:汽车车轮转数 市场学中:报纸和杂志的篇幅和订阅费 三、生存分析的应用领域:社会学,保险学,医学,生物学,人口学,医学,经济学,可靠性工程学等 四、生存分析的“别名”: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事件时间分析(time-to-event analysis),事件历史分析(event history analysis),失效时间分析(工程学)(failure time

2020年(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第三章工作分析 I、教学安排 【学习目的与要求】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学习本章要了解工作分析的作用,理解工作分析的内容,掌握工作分析的方法,熟悉个体差异与职业匹配,从而能够做出较为切实可行的工作分析。 【重点与难点】工作分析方法、工作说明和岗位规范 【教学方法】面授、案例分析 【新增知识】个体差异分析 【课时安排】6学时 II、教学内容 工作分析起源于泰勒1895年开始的时间研究。其后,吉尔布雷思夫妇也进行了动作研究。一战期间,美国参加欧战时设立了军人人事分类委员会,实施工作分析,从此,“工作分析”一词开始使用。 第一节工作分析概述: 一、工作分析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1、定义 又称职务分析。美国劳动部将之定义为:“通过观察和研究,确定关于某种特定职务性质的确切情报并(向上级)报告的一种程序。”具体地说,就是 对职务工作的性质、内容、责任、方式以及工作人员任职资格等方面进行周 密的调查研究,并加以系统准确的描述,为职务管理提供客观依据的活动。 明确一项工作的性质、任务和职责,以及完成该工作的工作人员应具有。 的技术,知识、能力和责任。 可见,简而言之,工作分析就是确定该项职务的成分,和胜任该职务的条件。 2、工作分析的相关术语 工作要素 工作任务 工作职责 工作职位 工作职务

工作职业 二、工作分析的作用: 工作分析对组织有效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起着极为重要的有作用。 1、为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企业有多少工作岗位? 岗位目前人员配备是否达到要求? 将来职务和任务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人员结构应作哪些相应的调整? 后备人员的素质应达到何种水平? 这些问题的回答均需依据工作分析的结果做出适当的处理。 2、为选择任用合格的人员提供客观标准 通过工作分析,能够掌握工作任务的静态和动态特点,提出有关人员的心理、生理、技能、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选人用人的标准。 3、为设计人员培训与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依据工作分析的结果,可以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和受训人员的不同情况,有区 别、有树性的设计和制定培训方案。从而实现人与工作的最佳匹配。 4、提供考评标准并有效地激励员工 工作分析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权、责、制,工作说明是考证的依据,它使考评 工作更加合理、准确和客观,从而使建立在考证基础上的激励系统能够更加 有效、公平地运作。 5、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分析→工作职责分明、目标明确→找寻最佳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使 员工更合理地运动技能,增强工作满意感→提高效率 第二节工作分析内容和方法 工作分析也就是对某一工作的内容及有关因素做全面的,系统的,有组织的描写或记载。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组织可以利用工作分析公式(The Job Analysis Formula)确定的七要素即: 一、工作分析的内容

最新-ted演讲稿英文版 TED文化交流类演讲的概念功能分析 精品

ted演讲稿英文版TED文化交流类演讲的概念功能分析 一、ted文化交流演讲特点(一)ted文化交流演讲开放性特点ted在文化交流活动执行的过程中,对文化交. 此外,在进行ted组织活动门票设计的过程中,诸多门票资源的开放性理念都会对社会精英的全部交流活动形成良好的影响,进而使ted的增长情况和运行空间能够在社会精英人士的支持下得到完整的设计处理,增强ted在社会范围内的认可程度.另外,ted活动的推进还能使演讲活动同一系列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活动形成良好的对接,使全部的组织活动都可以顺应文化交流活动的具体推进需要,以便后续的专业团队能够将创新性思维的研究活动纳入ted交流活动的范畴,提升专业演讲活动的执行质量[2]. 在文化交流演讲面向其他领域开放的情况下,文化交流活动能够以较为轻松的形式进行开放性制度的设计,并使网络资源的应用可以适应文化交流工作的具体要求.(二)ted文化交流演讲活动的开放性特点文化交流活动的推进和执行对活动的具体要求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在进行社会发展结构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很多文化交流活动都能将多元文化的优势进行完整的表达,使各项文化交流活动都能保证在思想层面上得到较为完整的分析处置[3]. 除此之外,很多科技题材的文化交流活动对创造性因素的分析重视程度较强,而在设计活动执行的过程中,文化交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执行特点也会成为影响文化多元性价值的关键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创造性活动的执行很难保证全部的思想文化交流活动能够适应科技型产品的处理需求,并不能保证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得到完整的满足. 在文化交流的话题范围较大的情况下,演讲活动能够保证文化交流的信息不会受到文化交流领域个性化因素的影响,使文化能够在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创造性因素的满足.二、ted功能种类分析--以虚假语用为例(一)语用预设语用预设的实施对提升不同种类的语言功能质量十分重要,在当前ted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很多语用预设活动的执行被赋予了较强的决策判断因素,并且使很多具备思想性特点的因素可以在语用预设的研究过程中得到较为完整的实现[4]. 此外,要对文化交流活动当中的语言虚假性特点实施分析,结合演讲活动的

生存分析的cox回归模型案例

一、生存分析基本概念 1、事件(Event) 指研究中规定的生存研究的终点,在研究开始之前就已经制定好。根据研究性质的不同,事件可以是患者的死亡、疾病的复发、仪器的故障,也可以是下岗工人的再就业等等。 2、生存时间(Survival time) 指从某一起点到事件发生所经过的时间。生存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指医学中的存活,也可以是机器出故障前的正常运行时间,或者下岗工人再就业前的待业时间等等。有的时候甚至不是通用意义上的时间,比如汽车在出故障前的行驶里程,也可以作为生存时间来考虑。 3、删失(Sensoring) 指由于所关心的事件没有被观测到或者无法观测到,以至于生存时间无法记录的情况。常由两种情况导致:(1)失访;(2)在研究终止时,所关心的事件还未发生。 4、生存函数(Surviv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又叫累积生存率,表达式为S(t)=P(T>t),其中T为生存时间,该函数的意义是生存时间大于时间点t的概率。t=0时S(t)=1,随着t的增加S(t)递减(严格的说是不增),1-S(t)为累积分布函数,表示生存时间T不超过t的概率。 二、生存分析的方法 1、生存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估计生存函数,常用的方法有Kaplan-Meier法和寿命表法。对于分组数据,在不考虑其他混杂因素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对生存函数进行组间比较。 2、如果考虑其他影响生存时间分布的因素,可以使用Cox回归模型(也叫比例风险模型),利用数学模型拟合生存分布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评价影响因子对生存函数分布的影响程度。这里的前体是影响因素的作用不随时间改变,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则应使用含有时间依存协变量的Cox回归模型。 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SPSS中Cox回归模型的操作方法。 例题 要研究胰腺癌术中放疗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收集了下面所示的数据:

有关工作分析的方法

关于工作分析的方法 1、工作分析的作用 工作分析是重要的管理基础工作,阐明工作的任务、职责、及任职条件等内容,作为人员聘任、职位评价、绩效评估、职级设计以及薪资结构设计的基础。帮助改进公司的组织结构与工作系统。 其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1 组织决策过程(包括组织结构、组织计划、组织政策等); 2 工作与设备 3 设计(包括工作设计、设备 4 设计、工 作方法设计、操作规程、工作安全、规章制度); 5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员聘用、选拔、安置、培训、开 发、绩效标6 准、薪资管理); 7 其它服8 务(包括职业咨询、制度教育)。 2、关于工作分析中需要收集的资料类型

3、工作分析的六个导向 工作分析是一个完成职位描述调查分析的过程,其核心是识别重要的工作行为并将工作分类。 应特别注意区分:员工实际所做的工作与他应负责任之间的区别,以及完成什幺工作与如何完成这项工作之间的区别。 回答工作做什幺,称为任务导向分析; 回答工作要如何做,称为行为导向分析;

回答任职条件是什幺,称为个人导向分析; 回答工作绩效是什幺,称为目标导向分析; 回答工作环境是什幺,称为条件导向分析; 回答工作责任是什幺,称为责任导向分析。 4、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概要: ①问卷调查:问卷设计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必须将需要获得的信息转化为简单明确的问题。 通常问卷可分为两类: 其一,结构性问卷,仅在设计好的问卷中选勾答案。 其二,非结构性问卷,对设计好的问题作主观的陈述性表达。 问卷法的最大优点是比较规范化、数量化,适合于用计算机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但它的设计比较费工,也不像访谈那样可以面对面地交流信息,因此,不容易了解被调查对象的态度和动机等较深层次的信息。 问卷法还有两个缺陷,一是不易唤起被调查对象的兴趣;二是除非问卷很长,否则就不能获得足够详细的信息。 ②观察法:指对工作实况作现场观察并记录有关工作情况。 研究者认为有经验的员工并不总是很了解自己完成工作

工作分析与岗位研究的概念(57页)

岗位描述 工作分析与岗位研究 一、工作分析与岗位研究的概念 岗位的概念 1.定义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岗位是企业赋予每个员工所应完成的任务,应承担的责任,应具有的权限的统一。 【名言】 大的组织是一种松散型的组织。不仅如此,基本上可以确定地说组织经常是散乱的。 ———GK·切斯特顿(1874-1936),作家 一定的时间就是在一个岗位不可能做一辈子,可能两年或者三年。也许因为做得好升职了,或者因为工作需要调动了,或者被解聘了,总之不在这个岗位了。所以,要求在一定时间之内。 一定的空间就是执行任务必定是在一个有限范围内。如果在某公司工作,一定是在这个公司内履行职责,不可能跑到另外一个公司去。 岗位是企业给予员工的任务、责任和权限的统一。在岗位上,要去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要负责任,要把工作做好。如果做不好,可能会受到惩罚或者被解聘。另外,领导会赋予一定的权限,有责便有权。 2.岗位和职位的区别

人力资源中经常讲到岗位和职位,岗位跟职位实际意义上,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称为职位,什么情况下称为岗位呢? 通常对于一些知识密集型企业或管理方面的岗位,叫职位更恰当一点。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或劳动密集型的岗位叫做岗位比较合适,比如工人就不要叫职位。 岗位的含义更广泛。无论高层还是低层,都可以称为岗位。低层次的人员称为职位似乎就不太合适了。 工作分析与岗位研究的概念 工作分析与岗位研究是以企业各级员工的工作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岗位调查、岗位信息的采集及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制订出岗位说明书等人力资源管理文件,为员工的招聘、考核、培训、晋升、调配、薪酬和奖惩等提供客观依据的过程。工作分析与岗位研究简称工作岗位研究或岗位研究。 工作岗位研究的几个术语 1.任务 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或者完成领导交待的工作而进行的一项活动。 2.职务 指员工所承担工作任务的综合概括。职务就是员工在一个固定的岗位上,所做的工作。任务与职务的关系:任务+岗位=职务 3.责任 指份内的、应该做的事。 4.职责

执行功能的概念解析

执行功能的概念解析 所谓的执行功能,结构性并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维性的,是对事物的一种高级认知过程,当在完成一项复杂任务时刻,同时可以对其他认知过程有较好的调节和控制,此行为带有明显的目标性特质,能够保证行为的产生过程是协调有序的,属于一般性的控制机制,运用自身灵活的认知系统及优化方式来完成特定目标。 追溯执行功能的起源,执行功能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英国学者第一次将执行功能这个词用在了在对前额叶损伤患者上,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前额患者可以完成简单的任务,但是也只是定格在简单任务上,无法完成相对较为复杂的任务。在此之后,相关研究还发现有一些前额患者损伤程度不同,执行功能也存在差异,比如,前额叶皮层损伤患者在执行功能上并没有障碍,但是其他一些皮层损伤的患者在执行功能上却存在一定障碍。随着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执行功能的研究领域不再局限于前额叶损伤患者身上,逐渐转向正常的普通人脑功能研究,研究对象的变化执行功能的概念研究也随之深入,学术界逐渐对执行功能的复杂多维性给予了较高程度的认可。 结合现阶段国内外学术界对执行功能的相关研究表明,执行功能的内涵和多种认知能力有一定关系,但是在定义概念上却比较复杂,也就是说关于执行功能的概念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及学术的理论、实际研究目的,对于执行功能的定义均尤其属于各自的价值意义。 关于执行功能的成分、维度组成有多种说法,比如抑制控制、任务转换、信息刷新三个成分,也有的研究把执行功能分为其他三个维度,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及工作记忆。其中,认知灵活性也有多种叫法,比如思维灵活性、注意灵活性、任务转换、认知转换;信息刷新还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本文关于体育舞蹈练习对小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的研究,采用的是执行功能的抑制控制、记忆刷新、认知转换三个功能,本文中的抑制控制是指人个体追求认知表征目标时抑制对无关刺进反应的一种能力,采用Flanker任务来进行测量;记忆刷新是指对已经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进行人为的监控和编码促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任务状态,还可以根据相关要求及进度安排对工作记忆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调整,运用新型的,更符合当下的信息来取代老旧的,不合时宜的信息,采用1-back

工作分析要点总结

工作分析试题预测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述 1.工作分析的含义:分析者采用科学的手段与技术,直接收集、比较、综合有关工作的信息,就工作岗位的状况、基本职责、资格要求等做出规范性的描述与说明,为组织特定的发展战略、组织规划,为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他管理行为提供基本依据的一种管理活动。 2.工作分析的类型:⑴按客体分布的范围——广义的工作分析、狭义的工作分析 ⑵按工作分析的目的——单一目的、多重目的⑶按工作分析切入点——岗位导向性、人员导向性、过程导向性。 3.工作分析的流程:计划、设计、信息分析、结果表述、运用指导。 4.工作分析的常规程序: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完成阶段。 5.工作分析的系统模型:信息的来源、职位信息、工作描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6.工作分析的七要素(6W1H):①什么职位②谁来做③如何做④为何做⑤何时做 ⑥为谁做⑦在哪里做 7.工作分析的原则:⑴是分析而不是罗列⑵针对的是工作而不是人⑶以当前的工作为依据⑷事实而不是判断 8.工作分析中需要搜集的信息类型有哪些:⑴工作活动⑵工作中的人的活动⑶在工作中所使用的机器、工具、设备以及工作辅助用品。⑷与工作有关的有幸和无形的因素⑸工作绩效⑹工作背景⑺工作对人的要求 9.工作分析的相关术语:职业生涯、职系、职务、职门、职级、职等。 10.工作分析的作用:⑴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化的基础⑵提高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需要⑶组织现代化管理的客观需要⑷有助于实行量化管理⑸有助于工作评价、人员测评、定员、定额、人员招聘、职业发展设计与指导、薪酬管理及人员培训的科学化、标准化。⑹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也是不可缺少的 11.工作分析的结果:⑴工作描述⑵工作说明书⑶资格说明书⑷职务说明书 12.工作描述的内容:①工作名称、职称、工资登记以及直接主管等信息。②工作行为、程序及规范。③工作目的与责任。④工作的人际环境⑤工作的物理环境⑥担任该项工作可以获取的资源。 13.工作描述的作用:⑴作为开发其他工作分析的结果形式的基础⑵作为可直接利用的原始材料⑶作为工作研究的依据 14.工作说明书:工作说明书又称职位描述、岗位说明等,用来描述一个职位的最重要的特征。它仅描述职位本身,而与从事或即将从事此工作的人员无关 15.工作说明书的主要内容:职位标识、职位概要、履行职责、业绩标准、工作关系、使用设备、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任职资格、其他信息。 16.谁来完成工作说明书:被分析岗位的直接主管、岗位分析专员、总经理。 17.资格说明书:资格说明书有称工作规范,是工作分析结果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主要说明任职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格条件及相关素质,规定了从事该工作员工的一般条件,如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个性特征等,它规定的是可以从事该工作以及在该工作的上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员工的最低标准和必要条件。 18.资格说明书的主要表达方法:计分法、文字表法、表格法。 19.职务说明书:工作描述再生形式中最为完整的一种。包括了工作说明书和资格说明书中的所有甚至更多的内容。

【人力资源】工作分析的意义精编版

工作分析的意义 美国的AMCO钢铁公司,以往在聘用新的钢铁工人后,通常在从事永久性的职务前,会把这些新进人员暂时放在一般的劳工群中。由于新聘用的可能会被安排从事一般劳工群中的任何一项工作,所以每个求职者在被雇用时必须符合各种工作的要求。这种做法为AMCO公司带来了一个难题,因为公司并不晓得一般劳工群中每项工作的特定资格,所以也就无法评估工作申请者是否能符合刚开始进来后第一份暂时性工作的专业要求。万一雇用不适合的人员担任此一职务,AMCO就会面临生产力下降或意外灾害增加的可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MCO于是制定了一般劳工群中,每一项工作需要的必备条件,再依这些条件对工作申请进行筛选。只有那些通过每一项考试的申请者,才会被视为完全合格而被录用。 工作分析在这个选取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每一项在一般的劳工群中的工作,都经由公司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分析,目的在于分析与每项工作有关的活动和任务,以便决定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员所需要的条件(例如力气、平衡感、灵活度等)。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首先是藉由观察工人的执行工作,再征询其督导者来获得这些所需要的资讯,最后经筛选确定需要施行哪些测验以便测量这些工作技巧。 为了确定这些测验的价值或结果,AMCO把这些测验项目先在现有的员工中施行,然后再将测验高分者与低分者与其工作绩效进行比较。AMCO发现测试成绩好的人,其实际的工作绩效要比测验成绩差的人好很多,测验成绩高者完成的工作几乎是成绩差者的两倍。这个发现让AMCO公司能够在测验的过程中,评估工作申请者未来能够提供的生产力。后来该公司的实践表明,通过测验的每位员工每年可以为公司增加4900美元的价值,也就是说,一个经由测验挑选出来的工人,可以预期比没有过经过考试的人每年多生产4900美元的产品。而AMCO公司每年大约要雇用2000人的新进钢铁工人,或者可以这样说,因为经由这项测验,每年为公司增加了约1000万美元的产品价值。 这项测验计划所带来的成功,要归功于这些测验中测量了一些重要的工作技能,而工作分析为这些测量所得的信息奠下了根基。也可以说,藉由工作分析最少可以得到下面的效果: 1.为招募及甄选人打下基础 一项招募或甄选人才的计划,目的在于找出并聘用最合适的应征者,工作分析的信息能够确定出甄选的标准。这些标准,包括能成功执行该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巧与能力。找到合适的人,这叫适用适才,可以让工作者发挥更大的潜能。针对不同的职种,藉由工作分析,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也可以设计不同的甄选工具,如面试题目,需经过哪些考试等。 2.为培训计划打下基础 企业藉由工作分析来甄选合适员工,也可藉由测验的资讯来评估训练需求,并且用来发展或计划员工必须的或现有能力的工作项目,在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再通过绩效评估,考察哪些人员未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其工作能力在哪些方面存在缺陷,是否可以经由训练来提高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