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浅析发展乡村旅游优劣势及发展_“出路”

11浅析发展乡村旅游优劣势及发展_“出路”

11浅析发展乡村旅游优劣势及发展_“出路”
11浅析发展乡村旅游优劣势及发展_“出路”

论乡村旅游发展优劣势与出路

——以玉屏侗族自治县为例

陈猛

(中共朱家场镇委员会贵州玉屏 554000)

摘要:乡村旅游在县域经济产业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对玉屏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优劣势的分析,寻找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及困难,并探讨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朱家场镇;乡村旅游;旅游经济;“出路”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Way out

——Take Yuping Dong Autonomous County As an Example

Chen Meng

(Zhu Jia Chang Town Committee of CPC Yuping Guizhou, 554000, China)

Abstract: Rural tourism in the county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ural tour ism of Yuping Dong Autonomous County, Identify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 s in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Key words: Zhu Jia Chang Town; rural tourism; tourism economy; " way out"

1、朱家场镇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

朱家场镇区位优势及概况

朱家场镇位于铜仁地区北部,全镇辖18个行政村,有152个村民小组,全镇总面积为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8公顷。总人口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98%。该镇距玉屏县城17公里,依附在320国道、湘黔铁路和在建的沪昆高铁旁,岑江公路过境,两条县级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平均海拔500米,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无霜期长,土地肥沃,是重要产粮区。主要农产品有大米、花生、柿饼、油茶、犁、板栗、柑桔等。该镇油茶久享盛誉,1958年周恩来总理曾亲笔题词“油茶之乡”。境内重晶石、大理石、方解石藏量丰富,极具开采价值。境内建有牛羊两个专业市场,其中,以牛市闻名,知名度较高,系贵州省三大牛市之一,牛羊来源已扩大到云、贵、川等30多个县市,销售市场辐射到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福建等20多个省市县。

朱家场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

朱家场镇历来是农业大镇,种植业和养殖业是该镇支柱产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工厂少,工业污染小。该镇即便有一工业园区——卓岭工业园区,园区境内没有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也仅有3家,其余的有10余家小型企业,但都不是重污染企业,主要以加工工业为主导,没有污染严重的化工工业。朱家场镇的植被保存较为完好,森林覆盖率达40%左右,油茶林占绝大部分,还有经果林和低矮灌木。另外,该镇的草甸资源也十分丰富,为全镇的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该镇的旅游景点有:鱼塘——茅坡——水田村的“十里油茶画廊”,为了不断打造该景点,当地政府常年为其跑项目,不断新种油茶

苗;有小梵净山之称的佛教朝拜圣地“铁柱山”,每逢“观音节”,山上会集聚很多朝拜的村民,在那里吃斋饭、“许愿”等等;有坐落于朱家场镇中心完小的“古樟树群”,有十几株撑天大樟树。樟树群像哨兵一样守护着三位红军战士的陵墓。据学校负责人介绍,该樟树群走过近千年的风雨历程。这座小学曾经是红军长征时期的“江西会馆”,具有一定考证历史的价值和意义,也是该镇培育青年一代的爱国教育基地。红二、六军团曾经在这片土地驻足过,留下了很多动人的红军故事。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乡村民俗(民族)、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2、朱家场镇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

优势一:旅游资源挖掘潜能较大,生态环境优越。

朱家场镇山区面积广大,丘陵、高山地带占该镇总面积的70%以上。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公路沿线的地方。该镇山峦起跌、植被茂密、物种繁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再加上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条件优越,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并且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特色各异,可选择的旅游项目很多,如观光、考察、投资等,能分别满足不同群体游客的需求。另外,由于过高的森林覆盖率,村庄绿荫环抱,空气清新,民风淳朴,自然生态条件十分优越,更符合游客休闲的需要及对乡村的真实感受。加上,

该镇的油茶就是盘活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全镇的油茶林面积达3万多亩,近年种植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往高产油茶和观光油茶园发展,这些给发展乡村旅游增添生机。

优势二:城镇化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保存了乡村原有的村容村貌,有利于“北侗文化”融入于乡村旅游之中。

在朱家场镇境内,历史悠久的北侗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挖掘的重要素材之一。朱家场镇的侗族占全镇的总人口的95%以上,大部分家庭的房屋建筑风格还保存着原始的“木架+瓦片”结构式,每家每户屋梁上上挂满了丰收的粮食,彰显了侗家人的勤劳与淳朴,这些似乎都洋溢着浓厚的北侗风情。北侗族实行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男女年龄到十四五岁,便跟随年龄大的兄姐开始社交活动,青年阶段基本在恋爱活动中度过,父母均没有干涉。这些恋爱活动也令其名曰:“玩山”、“凉月”或“赶坳”。男女青年还可以通过到山坳对歌,一边对唱,一边讲着白话,相互夸奖,互表爱慕之情,一旦选上情侣以后,成双进入幽静地方对唱和密谈,在“玩山”中建立深厚的感情,直至难分难舍,交换信物,互许终身。侗族男女成婚要经历“说亲”、“吃篮子”(汉族人叫吃订婚酒)和“迎亲”三个阶段。男女青年从初相会,结识到配成对偶,中间要经历:凉念、孩买、搭筛礼、介白随、贯神、借苟霄、麻买、睡夕、计滔买、碟大对、碟大味等十多个过程。这些习俗都有助于发展当地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

除此之外,最古老的十月头卯迎亲节、四月初八“采桑节”

和七月初八“采葛节”、侗戏、北侗牯藏节、参堂、祭祖节、艳丽的北侗族服饰、风雨桥、斗牛节、斗画眉……这些都是吸引游客驻足的资源,侗族的这些民风民俗可以尝试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之中。

虽然朱家场镇乡村旅游有很多开发的优势,但从最初临摹其他乡(镇)的乡村旅游发展至今,仍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该镇乡村旅游地没有突出地域的优势,发展较缓慢。

3、朱家场镇乡村旅游开发的“劣势”

发展模式过于单一,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化。

该镇的乡村旅游最初是临摹相邻乡镇的,借鉴别人的发展模式,有点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然而,这似乎有点像旧社会时期的中国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一样,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没有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亮点,这样终究是得不偿失的。旅游地具有简单的观光和休闲功能,其主要特点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此时的远郊区乡村旅游和近郊型的乡村旅游没有本质的差别,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不高,只要能感受乡村宁静悠然的生活气息就可以了,于是,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大行其道。然而,这种所谓的“农家乐”又存在一种局限性,绝大多数都只有餐饮的功能,虽然彰显了农家的气息,但是过于单调,不能够抓住游客的心,不能够更牢固地吸引游客。这种结构单一、功能单调的的山区乡村旅游形式虽然短时间内满

足了部分游客的需求,但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时完全不科学的,必须充分考虑到“旅游+餐饮”的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于乡村旅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希望能够观光和休闲,还希望乡村旅游地能够提供更丰富的体验、教育、娱乐、度假等方面的功能。如:希望旅游区开发生态乐园、渔家乐、避暑山庄、休闲度假村、农业观光园、休闲农庄等更高层次旅游资源。要达到这样的高度,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个过渡。在贵州山区,估计要达到这样的乡村游游方式,目前还不太现实。因此,山区要发展这样的乡村旅游,还得继续大胆尝试和摸索,否则将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

旅游产品“仿效”过重,没有突出自身的地方特色。

朱家场镇的乡村旅游发展,从最初的农家乐,到现在的民俗村寨到度假休闲村,似乎类型多样,但真正具有地方特色的山区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很少。首先,山区乡村旅游资源性质类同,均以山区、乡村、生态做为主打品牌;其次,同一区域的山区在地貌、人文环境、传承方面类似,加上面向同类同区域的客源市场,经营模式单一,近距离范围内山区乡村旅游产品趋同化和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另外,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地域之间趋同、区县之间趋同、村域之间趋同。比如,从剑河、施秉一带,再到玉屏、新晃等地,都有北侗风情的山区乡村旅游点,但各地的开发模式甚至待客模式均相同,没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玉屏有自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