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9 黄山奇石 名师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9 黄山奇石 名师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9 黄山奇石   名师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9 黄山奇石   名师教案

9黄山奇石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讲的是中外闻名的黄山景区,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十分有趣。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第2~5自然段每段各介绍一块奇石,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几块奇石的神奇有趣。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他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趣,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以及对祖国壮美山川的赞美之情。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很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作者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不由得使人惊叹黄山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读了这篇课文,我们每个人一定会更喜爱黄山奇石,也一定会更欣赏黄山奇石了!本课语言优美,生动形象,特别适合朗读,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领会文意,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更有利于学生感受黄山山石的神奇。

教学目标:

1.认识“闻、名”等16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个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3.学习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的方法,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教学重点:

1.能用“像”说写句子;背诵课文第2~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闻、名”等16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个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知道介绍了哪些奇石。

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导语: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我们知道了秀美的庐山有着独特的风景——瀑布。我们国家的名山数不胜数,风景更是各有特色。比如我们国家有五座非常有名的山,被合称为“五岳”,大家知道是哪五岳吗?(学生回答,若答不上来,教师板书: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这五座山非常有名,人们说“五岳归来不看山”,说的就是看了这五座山之后就没有必要看其他山了。但是有一座山比它们更有名,说看了它啊,连五岳都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了,大家能猜出这是哪座山吗?(生答)同学们真聪明,对,就是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们今天就去黄山游览一番。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注意“奇”字重读。

(1)释义: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怪、神奇。)

(2)简介“黄山四绝”,出示相关图片

黄山四绝我国安徽省黄山的四种独特景观,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去看看黄山四绝之一——怪石,去看看它奇在哪里、怪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借助学习小提示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试着理解新词,不懂的做上记号。

2.检查反馈,识记生字、词语。 dū

(1)读准生字和词语。(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闻wén 名mínɡ

风景jǐnɡ 区q ū 安 徽省shěnɡ 南nán 部bù 秀xiù 丽 尤yóu 其qí 巨jù 石 一位wèi

天都d ǚ峰 著zhù名 奇形xínɡ怪状zhuànɡ ① 提醒字音:“名、景、省、形、状”是后鼻音。

②识字方法:

◆辨析字词,拓展识记

“区、巨”的字形相近,可组成词串强化记忆。比如“山区、地区、风景区”“巨大、巨人、巨变”。

“闻名、著名”词义相近,认读后请说说其他词义相近的词语,如“出名、知名、有名”。出示一组四字词,如“举世闻名、远近闻名”,学生认读词语,促进语言积累。

◆图文结合识字

出示“仙桃、仙人、仙女”的图片及词语,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同时直观感受黄山山石之奇。

◆结合课文语境,组块识记

预设:课文第1自然段集中出现了9个生字,可以借助课文语境认读。教学时可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基础上,提取出“中外闻名、风景区、安徽省、南部、秀丽神奇、尤其”等词语,反复认读。然后让学生练习用这组词语连词成句,在词语的组块运用中促进对生字的识记与意义的理解。

◆词语运用,组块识字

教师可以编写含有本课生字的短文或句子,让学生在新语境中认识巩固。比如,“黄山景区,景色秀丽。山峰巨石,形状神奇。金鸡鸣唱,闻名中外。仙人指路,逼真有趣。”

(2)学生自主识记、巩固已学知识。

3.指导书写。

(1)出示9个会写的字,学生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南(南方)(东南)部(部分)(部位)些(一些)(好些)

巨(巨大)(巨人)位(一位)(座位)每(每天)(每人)

升(升起)(上升)闪(闪烁)(闪光)狗(小狗)(天狗)

(2)引导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怎样把字写正确、写美观,随后教师指导书写。

巨笔顺很容易出错,第二笔是横折,第四笔是竖折。

每注意笔顺。第三笔是竖折,折段较长;第四笔是横折钩,折段往内缩,钩尖抵竖中线;第五笔是首点。

此左边的笔顺依次是竖、横、竖、提,提有力;右边“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竖弯钩起笔高于左边,竖段靠近竖中线。

升第三笔是竖撇,不要写成竖,第四笔竖要比短撇起笔高。

南闪两个字的框要大一些。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写得好的画出五角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黄山奇石的视频,感受“奇”。

过渡:同学们,观看了黄山奇石的风景,大家对这个“奇”字是怎样理解的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带着问题,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课文一共写了几种奇石?用“——”画出来。

3.全班交流汇报。

课文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具体写了前四种奇石。(教师相机板书)

4.在学习小组中,把描述自己喜欢的奇石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5.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黄山有这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2)用一句话说说黄山风景区是个怎样的地方,有什么独特的景色。

(3)学生自由畅说,并引导学习词语。

①黄山风景区是个的地方。(秀丽神奇。)

思考:“秀丽神奇”是什么意思?(美丽、奇妙。)

②黄山风景区还是个的地方。(中外闻名。)

思考:“中外闻名”的“闻”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又是什么意思呢?

(“闻”在这里表示“听见”之意。“中外闻名”指中国及外国都听到名声,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中国还有哪些地方是“中外闻名”的?(如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莫高窟、杭州西湖、山东泰山等。)

(4)给“尤其”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特别。)

小结:黄山景色秀丽神奇,所以黄山风景区才能“中外闻名”。在黄山,怪石更“秀丽神奇”,所以用“尤其”。

(5)指导朗读:你喜欢黄山风景区吗?将你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可指名读,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齐读。

6.读一读课后题第三题中的词语和词串,选几个词语说说某处景物。

预设:这几个词语都出现在第1自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读,并用上几个词语介绍某处景物,在运用中巩固生字新词。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虽然还没有具体去看看那些奇石,但通过初读课文,一个“奇”字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了。这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非常多,但通过积极地交流识字方法,大家都掌握得不错。我们学习了一些非常有用的词语,比如“中外闻名”“秀丽神奇”,我们也能当个小导游,给家人或朋友生动

地介绍一些有名的风景了。黄山上有名的石头可太多了,下节课我们再去欣赏那些非常有趣的奇石吧!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2.学习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的方法,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4.通过读课文,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能用“像”说句子。

2.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南部那些巨石一位每天升起金光闪闪天狗

2.请6名学生接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第1自然段: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

第2~5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介绍一块奇石,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几块奇石的神奇有趣。

第6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他奇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趣。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奇”

1.学生轻声读第2~5自然段,教师提出问题,同桌间交流讨论。

(1)这4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哪些奇石?(相机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这4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第2、4自然段写法相同,先点出奇石的名称,再具体描写;第3、5自然段写法相同,先描写奇石,再点出奇石的名称。)

2.欣赏第一块奇石——“仙桃石”。

(课件出示语段)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1)指名说说为什么这块石头叫“仙桃石”。

(2)结合“飞下”“落在”两个词语,想象“仙桃石”的来历,学生在组内交流,之后全班交流。

小结: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从动词的运用来看,一“飞”一“落”两个动词把“仙桃石”写活了,那么大的一块石头就宛如小鸟一样轻松自如地飞来,落在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啊!

(3)学生带着喜爱之情,齐读第2自然段。

提示:想象一块形似仙桃的巨石陡然落在石盘上的画面,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读时关注短语连读。频繁密集的轻声词增加了短语连读的难度。在指导读好轻声词语的基础上,将词语放入短语中,慢慢扩大视读范围,如“飞下来——从天上飞下来——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等方式体会其中的节奏感。

3.欣赏第二块奇石——“猴子观海”。

(课件出示语段)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1)课件出示图片“猴子观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一说: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2)看图理解“陡峭”一词:(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对“陡峭”的理解。

(3)用横线画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语,指名做做“猴子”的动作,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然后说说这些动词好在哪里。

(“抱、蹲、望”写出了猴子观海的动作和神态,把石猴子写活了。)

(4)体会“一动不动”的含义。

预设:结合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将石猴的形象与我们熟知的猴子形象进行对比,思考:猴子都是非常好动的,可这只猴子却一动不动,大家能想象一下,这只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学生可能回答它正在观看翻滚的云海。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它看着这翻滚的云海,都出神了,它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编故事,教师提示指导。

(5)指导朗读:“猴子观海”多么有趣啊!我们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这一段。“抱、蹲、望”和“一动不动”要读得重一些。

小结:作者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抓住石猴的动作,又通过大胆的想象,寥寥几笔就把石头写活了。

4.欣赏第三块奇石——“仙人指路”和第四块奇石——“金鸡叫天都”,学生自读自悟。

(1)总结学法。

过渡:刚才我们按照“观察、读文、想象”的方法学习了第2、3自然段,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按照这种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

(2)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①读一读:小组内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自由读,也可以比赛读,还可以表演读。

提示:读时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画面,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③问一问: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问问老师或同学。

③画一画:画一画这两块奇石。可以读完后自己独自作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一人读,一人画。

④说一说:这两块奇石“奇”在哪里?

(3)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作者正是抓住了每块奇石形状上的特点,展开大胆的想象,通过打比

方的方法,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我们在平时的写话中也可以学一学作者的这种写法。

5.学生再读全文,思考:这么多石头,作者都是用同样的笔墨在描写吗?

小结:作者详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种奇石,略写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种奇石,详略安排得当。

三、观图联想,说话写话

1.教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黄山的奇石真有趣啊!可惜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文中就没有具体介绍了。但我们也能自己发挥想象,用有趣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下。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呢?

2.课件出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相关奇石图片。

3.小组合作,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任选一个,模仿第2~5自然段的写法,展开想象说一说、写一写这些奇石。

(1)提示方法:用“像”来说句子。

(再次回顾课文中的句子)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

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预设:“天狗望月”

①学生上台做“望”的动作。

②想象:“天狗”望到了什么?它心里在想什么?(学生可以先一句一句地说,然后连起来说)

示例:这块石头远望像只狗静静地蹲在那儿,昂起头,望着天空。每当月亮升起时,它就伸出长长的舌头,想把那月亮当饼干一样,啃上一小口。人们就把它叫作“天狗望月”。

(2)把刚才自己说的话整理一下,理清顺序,修改字词,写下来。

4.出示更多黄山奇石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发挥想象,给它们取个诗情画意的名字。

过渡:“天狗望月”被同学们说得栩栩如生。黄山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听了也着急了,它们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四、升华情感,背诵课文

1.学生自由夸夸黄山。

过渡:读了课文,看了图画,同学们想夸夸黄山吗?如果能用上课文中生动的词句就更好了。(生自由夸黄山)

2.背诵课文第2~5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练习好了,就请像小导游一样介绍给你的同桌,好吗?谁来背一背?谁愿意当小导游来介绍黄山的奇石?(播放音乐、出示图片)

五、拓展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块奇石,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3.如果有机会,和爸爸妈妈计划一次黄山之旅,亲自去感受黄山的秀丽风光和奇石的有趣。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图文结合,大胆想象,感受黄山石之奇(教学重点)

师: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7个学生分别说出,教师一一板书)这么多的奇石,让我们来细细观赏吧。(出示“仙桃石”图)这是什么?(生兴奋地答:仙桃石)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上面尖尖的,下面又胖又圆,很像桃子。(板书:形状)

生2:“仙桃石”两边有树,绿油油的,我想一定是仙桃的叶子;仙桃下面是一个大大的平平的盘子。

师:他把什么想象成盘子?

生:把山顶想象成了盘子。

师:对!真会观察,还会想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绘这奇石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余的不出声地读)

师:既然像个大桃子,为什么不叫它“大桃石”而叫“仙桃石”呢?

生1:书上说,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天上飞下来的就是仙桃。

生2:这从天上飞下来的大桃子,说不定就是孙悟空从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摘的,这个仙桃一不小心从孙悟空的衣兜里掉出来,落在了石盘上。

生3:我看到图上“仙桃石”的周围有一片白云,像天上神仙住的地方,那里的桃子就是仙桃。

师:是啊,远处群山起伏,近处云雾缭绕,就像仙境一般。你们的想象真奇妙,脑海里的“仙桃石”更是有趣。请用朗读来表现这奇妙的怪石。(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通过看图学文,我们明白了“仙桃石”的哪几点?

生:明白了“仙桃石”的名字、形状、在什么地方。

师:下面的内容我们也要弄懂这三点:奇石的名字、形状、在哪里。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生运用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师:(出示“猴子观海”图片)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生说名字)

师:“猴子观海”在什么地方?(生读句子;师指图)

师:这就是一座陡峭的山峰。认真看图,什么是“陡峭”?

生:山又高又直,好像直上直下的。

师:“猴子”在这陡峭的山峰上干什么?

生:“猴子”在陡峭的山峰上观海。

师:什么是“观”?

生:“观”就是看。

师:这个自然段中哪个句子中的字词有“观”的意思?(生念出有关句子后回答:“望”就是向远处看)把“望”换成“看”好吗?

生:不好。“看”表示看得很近,只看见近处的白云;而“猴子”看着的是云海。云海无边无际,大得很呢,就要这样望。(学生以姿势助讲话,伸着脖子,

举目四望)

师:在这陡峭的山峰上,“猴子”怎样观海?(一生读句,其余看图)为什么“猴子”会这样望着翻滚的云海?(带着问题读书、看图、思考)生1:“猴子”从没见过上下翻滚的云海,简直入迷了,所以它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看。

生2:“猴子”一直看啊,望啊,脖子都酸了,腿也站软了,还想看这美丽的云海,不知不觉它就蹲了下来;它从早晨看到傍晚,天黑了,有点凉了,“猴子”两只胳膊抱着腿,好暖和一点,再多看一会儿翻滚的云海。

师:多么奇妙的想象,太有趣了!再读读这个自然段。(生自由读)

赏析:本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思想正、教学方法活、语言训练实等特点。第一,重视自学能力培养。教师从小学低年级起严格训练,狠抓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指导学生领悟学习方法。第二,引导学生把阅读过程真正变成主动探索的过程,将感知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运用性语言训练有机结合,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了思维。第三,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展开想象;感情朗读、入情入境。教师精心设计训练步骤,充分展示思维过程。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到了祖国秀丽河山之美,激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以介绍黄山引入课题,帮助学生形成与黄山有关的认知。

2.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如结合语境组块识字、图文结合识字等,让学生掌握生字,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打牢生字基础。

3.通过读、想、画、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奇石,再与真实图相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黄山奇石的“奇、趣”。

4.采用提示介绍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介绍其他的黄山奇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黄山的向往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非雪天不能读书

①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②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③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shēchǐ)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里煨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苗条。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拔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香来吃,吃饭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

④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mì)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⑤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早期的锐志没有,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现在我似乎懂了: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却不多。读书,是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似渴地借书读,做官后,生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读书的时间反倒不多了。

⑥袁枚说的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则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里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翻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黄山奇石优秀教案公开课

. . . . . 【教材分析】 《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第二篇课文,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祖国风景的文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对祖国风光的热爱之情。本文位于改组文章的中间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本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通过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奇石的样子,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生动的奇石风景图,,有利于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和语言学习。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认读拼音能力,并且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结合本文教学实际,由于本文讲述的风景区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就为学生理解奇石造成了一定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容。 【教学目标】 1. 会读“区、尤、其”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区”等8个生字。 黄山奇石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4.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 对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朗读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 想象感悟法、圈点批注法、读写结合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3、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清水秀。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风景区呢?(泰山、安徽黄山、杭州西湖……) 2、出示黄山图片,边看边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黄山风景区风光秀丽、景色神奇。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写了黄山一大奇观—黄山奇石,现在我们一起去游览观光。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2、请大家自己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 3、小组互相读,互相检查,纠正读错的地方。 4、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齐读──按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5、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纠正错误。 三、品读课文,感知奇趣 1.自由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石头的名字。指名分享 2.挑选自己喜欢的石头,读读有关的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石头的什么特点让你觉得奇特? 3.指名汇报(学生汇报时可不按文中顺序):

(1)欣赏第一块奇石“仙桃石”。(课件出示: 仙桃石图片)①谁来说说为什么叫“仙桃石”?小组交流交流。②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③同学们,请带着喜爱之情读读第2自然段。 (2)欣赏第二块奇石“猴子观海”。(课件出示:“猴子观海”图片) ①请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石头是什么样的。②谁能看图说出“陡峭”的意思? ③请根据“猴子”的动作想象:猴子会想些什么?谁来做做“猴子”的动作? 小结:同学们,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笔就把石头写活了。我们把这个自然段再读读,看看这块石头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奇特、有趣、可爱。)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黄山的许多奇石,哪些奇石是你特别喜欢的?你特别喜欢哪些句子呢?为什么? 五、拓展练习“说说、写写、画画” 课文中描写出来的奇石是那么奇特而有趣,同学们喜欢吗?你想不想亲自把它们说给大家听听;或把它们画出来给大家看看;或展开想象写一写再读给大家听听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做好准备,等一会儿老师要请些同学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说说,或把画给大家看看。 1、出示要求:选一块你喜欢的奇石,把它介绍给大家听听,把它画给大家看,或写一写读给大家听听。 2、小组配合或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检查。 3、指名反馈作业完成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作业)

(最新部编)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2.能力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 样子。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爱黄山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 2.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奇石的样子,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黄山的风光片,导入新课: 1.黄山在我国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四绝。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奇特、奇怪、神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带有本课的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

风景区尤其巨石每当著名形状秀丽巨人金光闪闪天狗 三、小组合作,理解词义。 重点指导: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 3.小组讨论怎样记忆字形。“南、每、巨、升”都是独体字。“狗”左右结构,“倍”换成部首“阝”就是“部”。 4.师范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 5.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导入新课: 黄山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妙趣横生。这节课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 去看看黄山的奇石。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标出自然段。 2.边读边找:黄山风景怎么样?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用你喜欢的线画出来。 3.抓住第一自然段中“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等词语体会风景的美。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标 出课文描写了哪些奇石。 5.板书汇报:“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黄山奇石》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练习有感情读文。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几方面介绍黄山奇石的,在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人 1、出示黄山风景图片: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 二、采取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究黄山奇石的神奇 1、先自主学习,要求: a.选择一块自己最喜欢的奇石,找一找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块奇石,并读一读. b ,图文对照,说说这块奇石的

“神奇”之处,并用“——”划出描写巨石样子的句子。 2、再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随机学习课文。 图展示猴子观海的样子: (1)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 (2)演一演,评议。(你觉得他演的怎么样?) (3)还有什么补充吗?如:“陡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陡峭的山峰上?为什么是翻滚的云海? (4)想象说话:几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仿佛在想什么?学生小组交流想法。 (5)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你们喜欢吗?齐读 图展示仙人指路: (1)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板书:站伸指 (2)想象说话:这位仙人仿佛会说什么? (3)课文并列地写了“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两个内容。我们说一段话里,有时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这样的段式叫()。那么文中用什么句子把这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呢?请用“~~~”划出连接句。 (4)指名说 (5)朗读第二段,一生读“猴子观海”,一生读“仙人指路”,其余齐读连接句。 仙桃石: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优质课一等奖

黄山奇石 1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观感受。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观看有关的风光片,认识黄山,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使学生喜欢黄山。同时本课语言优美,生动形象,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更有利于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领略祖国大好山河的壮美。 3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有趣。 难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教学过程 第二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黄山奇石 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请齐读一遍课题。 2此时,.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想法,谁愿意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黄山的奇石,看看它奇在哪里?活动2【讲授】黄山奇石 二、初读课文,感“奇” 1.词语过关。(开火车) 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把具体介绍的石名圈出来,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3.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 4.生齐读这些石名。 三、细品课文,探“奇” 1.(1)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仙桃石。(展示图片“仙桃石”)哪块石头像仙桃? (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生读课文部分)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大家互相说说。(小组交流)2.第二块奇石“猴子观海”是什么样子?自己读读这个自然段,说一说你觉得哪儿有趣?随学生发言指导体会奇石的有趣: (1)体会“一动不动”: 【1】学生自己先说 【2】教师引导:对比平时猴子好动的特点,想象说说为什么会一动不动?(观云海)小石猴看着这翻滚的云海,都看得出神了,会想什么呢? 教师导语:通过“一动不动”这个词就把小猴认真观云海的的神态和样子写出来。这样的词语真神奇啊。 (2)体会表示样子的句子。(两只胳膊抱着腿) 【1】生说自己觉得有趣的词语,说感受。 【2】对比句子:情景设置:老师也看着奇石写了一句话,你们感觉哪句更有意思?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回忆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山奇石》,并且学习了生字新词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还记得吗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什么地方呀那里景色如何(引导联系第一段回答,板书:神奇、有趣) 二、激趣导入 这节课,老师来当导游,带大家去欣赏黄山那有趣的奇石,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好吗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首先,请听老师范读课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看课文的相关画面,同时留心观察:课文中介绍了哪几处奇石(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二)分层学习 1、学习第二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介绍了仙桃石翻开书找一找。(出示图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样子你从哪儿看出来(看着图说一说) (3)仙桃石这么大,又在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来的呢加上想象说一说。(4)指导朗读说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稳稳当当的放在了石盘里,像招待客人一样。其实这是谁的功劳呀对,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读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吧! 2、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刚才老师引导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样子,加上丰富的想想体会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猴子观海”的呢(出示图片,指名朗读。)

(2)从哪儿体会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请你们小组四人先一块儿读一读,然后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从样子、位置来引导。) ①哪句话写出了猴子的样子看看图,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②哪几个词写出了猴子的动作请你坐在凳子上学一学。有趣吗③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欣赏云海:云上下翻滚,十分壮观,能看到这么美的云海,是因为黄山太高了。)④课文中哪个词也讲了黄山高呢(陡峭)(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同学们,多么有趣的位置,多么有趣的猴子,你能读出“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吗 3、学习第四段、第五段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猴子的样子和它所在的位置感受了“猴子观海”的神奇、有趣。接下来,老师请你们从“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处奇石中选一出你喜欢的,自己读一读,然后看看图从它的位置、样子加上想象说一说它的神奇、有趣。(出示自学指导。指名回答,抓住一出体会到位,多请人补充。) (1)“仙人指路” ①仙人在什么地方(学一学动作) ②仙人是什么样子 ③仙人好像在告诉人们什么 ④指导朗读 (2)“金鸡叫天都” ①金鸡在什么地方 ②它是什么样子 ③金鸡在叫什么呢 ④指导朗读。 (3)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4、指导背诵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创造了黄山那一处处奇石,请选一处你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课文,试着背一背,练好了像小导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黄山奇石 一、观看录像,揭“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奇” 师: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学生甲:我觉得是奇怪的意思。 学生乙:我觉得是奇特的意思。 师: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个“☆”,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生:(自由读课文,找奇石,划奇石,小组内交流) 师:(指名学生汇报) 生甲: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生乙: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师: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甲:我觉得这些石名取得很好,很有趣。 生乙:我觉得这些石名大多数都跟动物有关。

生丙:我有补充,人们都把黄山上的石头比作一样东西,这样读起来很有趣。 师:是啊,黄山“奇石”连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猴子”、“仙人”、“金鸡”都在黄山聚会了。我们一齐的把这有趣的石名读一读吧! 三、品读探“奇” 师: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生甲:猴子在看海。 生乙:猴子蹲在山上看海。 生丙:猴子蹲在山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翻滚的云海。 …… 师: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生:(朗读、小组内交流) 生甲:这几句话比刚才我们的写得好,写得更具体了。 生乙:我们组认为,这几句话把怎样的“猴子”,在哪儿,干什么都写得很具体。 生丙:我们组认为,这几句话把石头写活了。 师:对!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句,就把石头写活了。我把这几名话读一读你们觉得这块石头怎么样?(范读) 生甲:我觉得这块石头很奇特。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案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黄山奇石》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弄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练习有感情读文。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从几方面介绍黄山奇石的,在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人 1、出示黄山风景图片: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小作者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 二、采取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究黄山奇石的神奇

1、先自主学习,要求: a.选择一块自己最喜欢的奇石,找一找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块奇石,并读一读. b ,图文对照,说说这块奇石的“神奇”之处,并用“——”划出描写巨石样子的句子。 2、再合作学习,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随机学习课文。 图展示猴子观海的样子: (1)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 (2)演一演,评议。(你觉得他演的怎么样) (3)还有什么补充吗如:“陡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陡峭的山峰上为什么是翻滚的云海 (4)想象说话:几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仿佛在想什么学生小组交流想法。 (5)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你们喜欢吗齐读 图展示仙人指路: (1)谁研究这块奇石指名汇报,板书:站伸指 (2)想象说话:这位仙人仿佛会说什么 (3)课文并列地写了“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两个内容。我们说一段话里,有时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这样的段式叫()。那么文中用什么句子把这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呢请用 “~~~”划出连接句。 (4)指名说

9 黄山奇石优秀教案

9 黄山奇石 1.认识“闻、名”等16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个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3.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难点 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1.字词教学 本课共有“闻、名”16个生字。可以结合语境来识字。 (1)随文识字:“闻、名、景、区、省、部、秀、尤、其”这些生字都在第1自然段出现,可以借助课文语境来随文识字,集中认读。 (2)词串识记:“巨”字可以组词识记。如“巨人、巨大”等等。 (3)看图识字:课文中许多奇石的名字含有“仙”字,如“仙桃石”“仙人指路”“仙女弹琴”等,集中认读这些奇石的名字,结合课前收集的奇石图片,了解“仙”的意思。 (4)组块识记:“位、仙”“部、形、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教学时可以把左右结构的字组块识记,书写时注意有的左窄右宽,有的左宽右窄。 2.阅读理解 本课的朗读重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阅读,要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如“仙桃石”,要想象它奇特的外形——桃子,再想象它来源之奇——石桃太大,只能从天上飞来。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让黄山奇石栩栩如生,生动有趣。教学时,还要指导学生读好轻声词,如“望着翻滚的云海”中的“着、的”要读得轻而短。指导学生读好重音,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中的“更、有趣”要重读,强调“有趣”,读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3.表达运用 仿照课文根据图片中石头的形状展开想象,用上“像”说一说,写一写。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累词语,用上本课的好词,如“陡峭”“秀丽神奇”等。 4.实践操作 班级举行“我是小导游”活动,学生制作黄山奇石名片,介绍喜欢的黄山奇石。也可以用上课后第三题的词语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 1.预习提纲 (1)收集“黄山四绝”的资料,特别是“奇石”的图片,了解黄山的相关信息。 (2)初读课文,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出序号。(3)再读课文,借助课文插图,猜想:课文写了哪些奇石?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闻、名”等9个生字,正确书写“南、部、些”3个生字。通过联系生活经验、看课文插图等方法,理解并积累“秀丽神奇、中外闻名”等词语。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xx奇石》 教学设计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下面是我分享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课前透视 黄山雄姿灵秀,气势磅礴,是著名的旅游圣地。本文向我们展示的是“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石。在作者笔下,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显示出它神奇,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趣味横生。不禁让人由此及彼,更加喜爱黄山。本文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共六个自然段,有三个自然段配有图片,可说是图文并茂,为理解课文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黄山是名胜,可孩子年纪小,真正去过的不多。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 2、读熟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xx,向往去xx看奇石。 教学重点: 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搜集xx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课件演示。(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选择其中的一块想一想、说一说。)刚才小朋友看到的和描述的是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敢想敢说,发挥了主体作用。)2、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好地方?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乘上旅游专列一同去安徽的黄山,去欣赏那里闻名遐迩的奇石,愿意吗?板书课题。 (联系学生爱旅游的实际,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话平台自读 1、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同桌互相学习,检查读音。 3、小组合作读,要求:彼此帮助,读得流畅。 4、大组赛读,要求:比比哪组读得有情感。 (引导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采用活泼的形式促进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识字 1、小组识字。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不会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案《黄山奇石》一文是对黄山奇石的描写,“奇”字概括出黄山石的特点。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2 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背诵3、5 两个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充分运用图画,启发学生抓住黄山奇石的特点,展开想象。 通过朗读,加深对一些长句的理解。 教学思路: 教学本课应从指导看图开始,让学生对黄山奇石有个具体的印象。再通过朗读认识奇石特点。讲解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用具: 黄山奇石的幻灯片,黄山风景录相或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导语:在我国无数的名山大川中,黄山以她的奇秀赢得人们的赞赏,尤其黄山的奇石更让游人流连忘返。那么究竟黄山奇石有什么

特色让人们如此喜爱呢?我们今天学习课 文《黄山奇石》(板书课题)。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对我国的秀丽山川更加了解,更加喜爱。 2.观看录相资料或挂图。老师随图讲解。 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并能说出课文中一共讲了黄山几种奇石,其中哪几种是详细讲的。(共讲了7 种奇石,其中“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 4 种奇石是详细讲的。) 让学生看拼音自读课文两遍。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挂小黑板,出示本课12 个生字。区省秀尤其仙翻滚巨著形 状 2.指读。省、著、状三字是翘舌音。 3. 字形指导。 状:右边是“犬”。组词为“形状”,意思即样子; “壮” 多指人力气大。二字要注意区别。 著:要和“着”区别。著,音zh u,组词为“著 名”;“着”,音zhe,可组词“拿着”。尤:应与龙字区别。 4. 理解词语。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9、黄山奇石优秀教案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能用“像”说写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学法指导:1、情景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导引: 1、读一读:借助拼音把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正确的读3遍以上并试着口头组词、再将课文正确拼读3遍以上。 2、圈一圈:圈出会认字、会写字,并用横线勾出文中新的词语,拼读3遍。课时目标: 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会写“南、部、些、巨、位”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受黄山石的有趣、千奇百怪。 一、观看图片,揭示“奇” 1、(课件出示)(出示介绍黄山风景录图片。)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黄山奇石) 题目中你觉得哪个字要读重音?(奇) 3、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 二.小组合作,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教案

2黄山奇石(朱小园)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会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生齐读) 师问:读课题时哪一个字要特别注意?(奇)什么意思?(奇特、奇怪、从没看见过) 师介绍黄山的基本情况。现在,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请一生领读两遍,同桌抽读。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一齐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指名读,开火车读 (五)学写生字 请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要学的几个生字,自己试着写一个。 师利用电脑课件演示,分析字形特点、笔画顺序及写时要注意的事项。 师范写,学生跟着写,交流评价。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纠正读音。 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默读课文,划出不懂的词句,打上问号。 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第二课时 (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着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齐读,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板书:秀丽神奇、奇石有趣) 2.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文中一共讲了哪几种奇石?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我们一起去看看“仙桃石”吧。(1)指名读第2自然段。看图 提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结合插图理解“飞”“落”的巧妙。

【新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上册《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黄山图片)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每年有很多中外游客去那里游览观光,那里的景色非常秀丽神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黄山的课文。(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从课题中我们看出黄山的石头有什么特点?(奇。)你能给“奇”组个词吗?(神奇、奇怪、奇特、奇形怪状等。) 二、识字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

2本课识字法: (1)形近记忆。“区—巨”字形相近。 (2)字谜记忆。仙:一个人,在山边。 (3)多音字记忆。“都”和“弹”。 (4)熟字记忆。生字与熟字组词,便于记忆。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巨石、脖子、著名”等。 3检查识字情况。 (1)指名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2)指出多音字“都”、“弹”。 4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5认读生字。 6分析字形和在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初解文本。 1运用课件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学生齐读课文,老师适当给予指导,查其错误。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6你喜欢哪一种奇石,就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指导朗读。

最新2020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黄山奇石》原文、教案及练习题范文大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黄山奇石》原文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子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字词: 闻名、秀丽、尤其、有趣、神奇、陡峭、翻滚、奇形怪状、都落、省 句子: 1、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3、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4、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的“金鸡叫天都”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黄山奇石》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重点难点: 学会字词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前学生和老师收集一些黄山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黄山的美丽景色(课件出示) 1、由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黄山的图片 2、欣赏课件:黄山风景同学们听说过黄山吧,你对黄山有怎样的了解呢? 3、学生发言,谈论对黄山的一些认识充实课堂。 4、教师介绍黄山:黄山啊,它是世界的游览胜地,连外国人都很喜欢它,古人称之为“天下第一奇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为什么这么呢?黄山它集合了重多名山的优点,兼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峨眉之秀丽,而且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春夏秋冬景色各异,你说它能不么! 5、导语:黄山风景如此美丽,我们去看看课文是怎么样给我们介绍它的神奇魅力的。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注意读准确、读通顺。 2、思考:你知道黄山在哪吗?黄山奇石奇在哪儿呢? 3、交流问题,指名回答。 三、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第一段:相机认读“区、尤、其”三个字。启发学生自主识字。 2、展示“奇石”的图片,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块奇石?把它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并朗读相应的段落。 3、集体交流 (1)指名读,注意正音。朗读困难处,教师范读。 (2)小组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相互评价。 (3)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展示读。 (4)教师随意挑选段落,愿意朗读的同学起立朗读。 (5)引读:就说“仙桃石”吧——“猴子观海”又怎么样呢?——: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4、组内介绍自己的黄山图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先自由朗读,不会的学生互相帮忙。 2、各种形式读,巩固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边读字卡边组词。 2、读儿歌,巩固识字。 黄山石,形状奇,山峰巨,石盘立。金鸡啼,有名气,仙桃石,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冈市青年老师优秀比赛课) 【教学设想】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往往包孕其中。抓住“题眼”研读课文,可以起到举纲目张、辐射全篇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秀丽神奇的黄山风景画,“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留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尝试从课题中的“奇”字切入,在解题中知“奇”,在初读中找“奇”,在品读中悟“奇”,在想象中赞“奇”,紧扣“奇”字,辐射全篇。 【教学过程】一、在解题中知“奇” 1、板书“黄山”,问:“你知道黄山吗?” (师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黄山资料) 2、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老师范读,听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知道黄山的地理位置,理解“闻名中外、尤其、秀丽神奇”等词语的意思。 3、听了这么多介绍,你觉得黄山怎么样?(神奇,美丽,了不起,为它自豪。)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第1自然段。

4、补课题“奇石”,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奇石是怎么样的石头? (奇形怪状的,少有的石头。) 5、指名读题,读出“奇”: (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欣赏课前收集到的黄山资料,同时,教师又巧妙地穿插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地走近了黄山,特别是感受到了黄山四绝之一“怪石”的奇特,激发起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在初读中找“奇” 1、黄山的石头到底奇在哪?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块奇石呢?请你开打课本自由读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线划出奇石的名字,在重点描写的奇石旁打上“★”。 2、学生自由读书,并动笔圈圈画画。 (从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交流: ⑴认读生字词。 ⑵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奇石?指名说: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方案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教学设计表 学科:语文授课班级:二年级下半学期 学生学号姓名:

多媒体演示和多种方法帮助理解。 采用“划、说、读、演”学法,感悟、表现、创造“奇”。 黄山奇石 教学难点 理解“陡峭”“翻滚 的云海” “金光闪 闪”等词语和掌握 四 飞、落 猴子观海 抱、蹲、望 学法: 划、说、读、 议

仙人指路站、伸、指金鸡叫天都伸、叫

教 过程结构流 开始 件1 学习第一自然段 件3 指导朗读 8 结束 归纳学法 合作选学 交流 评议 总结 课文 多幅黄 图片 换词理解 “尤其” 课 件5 黄山其它怪 石图片 结合画面配音 背诵课文 课 件9 学习第五自然段 想象绘画 随文画面配 音配乐 课 件7 学生的 活动 教师进行 逻辑判断 课 件6 课 件2 奇石“A 课文 变序练说 合作学习奇石“A 完成自学练习 划一划,自主选学 “奇石A”,课件4 合作学习奇石“C 完成自学练习 合作学习奇石“D 完成自学练习 学习奇石“A 渗透学法 字典中“奇”字 的四种的解释 奇石“B”、“C “D”画面 奇石“A” 画面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的 设 计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实物 投影 展示 作品 媒体的 应用

1、 7、自学检测练习 划:我们喜欢的黄山石叫 △△△△ , 它在, 像。 说:我们认为这些词用得好??,因为??。 读:我们选第种方 式读??(①个人读②齐读③轮读④男(女)生读⑤其 它) 演:我们请导游向大家介绍?? 选做题:我们还发现 知识点 学习 编号 目标 练习题目内容 6.14-1 知 选择题 黄山奇.石 6.14-3 识 2、练习:用△、 —、 6.14-5 6.14-3 6.14-2 6.14-4 1)少见的、特殊的 2)惊异 3)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 4)表示姓 符号标出奇石 A 的名称,位置,样子。 3、练习: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奇石有趣,神奇。 4、发散思维:如果这石头活了,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5、给怪石取名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9.黄山奇石(优质教案)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3.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会16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弄清“部、些、巨、狗”的字形。 (二)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字形。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二)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学习。 1.第1自然段: 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板书:秀丽神奇、奇石有趣) 齐读这一段。

黄山奇石优秀教案(公开课)汇编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学习-----好资料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第二篇课文,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祖国风景的文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对祖国风光的热爱之情。 本文位于改组文章的中间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本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通过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黄山奇石的样子,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生动的奇石风景图,,有利于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和语言学 习。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认读拼音能力,并且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结合本文教学实际,由于本文讲述的黄山风景区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就为学生理解黄山奇石造成了一定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 1. 会读“区、尤、其”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区”等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3.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4. 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 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朗读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 想象感悟法、圈点批注法、读写结合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黄山的视频介绍、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黄山奇石的照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 【教学过程】 激情生趣,初始黄山 视频展示 1. 教师播放有关黄山介绍的视频。(其中有黄山奇石) 2. 学生观看视频,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感受。 一.激趣导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