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韩诗外传 田子为相》比较阅读试题答案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韩诗外传 田子为相》比较阅读试题答案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韩诗外传 田子为相》比较阅读试题答案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7.答案:①相约同行。期,约定。②退休回家。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2分。 8.答案: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评分:共4分。每个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评分:共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田子为相译文

田子做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了很多黄金,供养他的母亲。母亲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田子回答说:“这是我的俸禄。”母亲说:“做宰相三年不吃饭吗?像你这样做官,不是我所想要的。孝子侍奉父母,尽心尽力就行了,不义之物不要进入我的家中。作为臣子不忠于皇上,这是做为人子的不孝。你还是除去它吧。”田子惭愧地走出来,上朝退还金子,下朝后就请求接受惩罚。齐宣王认为他的母亲贤能,为她的深明大义感到高兴,当即赦免田子的罪过,让他重新为宰相,把金子赐给他的母亲。

《爱的教育》课外阅读试题与答案

《爱的教育》阅读试题 一、填空题。 1、《爱的教育》原名(《》)。 2、《爱的教育》的主要体裁为()。 3、《爱的教育》的作者是德?亚米契斯,他是 (国家)人。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 1.《爱的教育》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小学生。() 2.《爱的教育》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 3.我的朋友卡隆因为生病迟入学两年,他为人正直、厚道,常斥骂欺负别人的人,总挺身而出帮助弱小。() 4.“从小尊敬军旗的人,长大就一定会捍卫军旗!”这句话是校长说的。() 5.“你的书本就是武器,班级就是一个分队,课堂就是你的战场!”这句话是老师对安利柯说的。() 6.小石匠特别爱扮鬼脸,他对建塔和架桥的积木游戏特别在行。()7.一名少年因为勇救落水同学而被市长授予公民勋章。() 三、选择题(写序号) 1.那个总是得一等奖的孩子是班长,他的名字叫( .) A.克洛西 B.代洛西 C.弗兰蒂 2.为了救一个小孩被车子扎伤的人物是() A.罗伯特 B.安利柯 C.铁匠的儿子 3.克洛西是个残胳膊的孩子,他的母亲卖野菜,他曾把墨水瓶打在老师的胸部,老师的处理方法是() A.严厉批评了四个欺负克洛西的孩子,

并饶恕了那四个孩子。 B.严厉批评了克洛西。 4.扫烟囱的孩子丢了钱币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 ) A.被师傅狠狠打了一顿 B.很多学生帮他凑足了多余他原来的钱。 5.朱里奥的成绩退步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原因是() A.他每天夜里悄悄起床帮爸爸抄字条,熬夜太多。 B.他厌恶学习,越来越不用功,故意熬夜拖跨身体。 6.弗兰蒂被开除的原因是() A.品行太坏 B.成绩太差 C.不尊敬父母 7.当泼来可西获得二等奖时,他的父亲十分忏悔,是因为() A.他没有文化,从来不给孩子学习上的辅导。 B.他一向虐待孩子,而孩子一直忍耐着,还处处维护他。 四、问答题 1、写出小说中五个主要人物。在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结合书中人物的故事来说)自由回答,正确即可。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读了《爱的教育》后你的感受自由发挥,准确即可。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1》试题及答案3.doc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阅读与写作(1) 试题 一、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0分,共60分。不可多选,若多选,只选 前两答题评分) 1.谈谈童话的文体特征,并举例回答为什么说童话是富于幻想的神奇故事。 2.如何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 3.文章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是什么?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文本蕴涵的人文精神的。 二、阅读题(任选一题.40分) 1.请根据古诗歌鉴赏特点和要求,从思想内涵和写作风格特色等方面鉴赏曹操的诗《短歌行》。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请根据抒情散文的阅读特点,阅读黄河浪的抒情散文《故乡的榕树》,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 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不知什么时候,榕树底下辟出一块小平地,建了儿童玩的滑梯和亭子,周围又种了蒲葵和许多花朵,居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儿童世界。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或是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嬉戏,自有种悠然自得的味道。 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小儿子欢跳着抢过去,使劲吹着,引得谁家的一只小黑狗寻声跑来,摇动毛茸茸的尾巴,抬起乌溜溜的眼睛望他。他把哨音停下,小狗失望地跑开去;他再吹响,小狗又跑拢来……逗得小儿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那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一

格林童话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格林童话》阅读测试题 1.《六个仆人》中,王子骑马走过一个牧场,只见很远的地方,堆着一个像草垛一样的东西,那原来是() 答案:一个人的肚子。 2.《六个仆人》中,有一个仆人他的双眼被布蒙着,为什么呢? 答案:什么东西被眼睛一照,就会被炸得稀烂。 3.《六个仆人》中,女王老太婆派出的一支军队,让他们去杀王子和六个仆人,再把女儿夺回来,这支军队怎样死的? 答案:被海水淹死的。 4.《黑白新娘》中,一个苦人走到一个女人和她的两个女儿面前,那个苦人是谁打扮成的? 答案:上帝 5.《黑白新娘》中,谁把白姑娘介绍给国王做新娘? 答案:白姑娘的亲哥哥。 6.《黑白新娘》中,哥哥为什么错把黑姑娘当做自己的妹妹呢? 答案:因为他的眼睛被黑姑娘的妈妈老太婆施的魔法,已经黯淡无光,他能看见的,只是那件闪闪发光的绣金衣裳。 7.《小羊和小鱼》中,谁把这对小兄妹变成小羊和小鱼? 答案:他们的继母。 8.《小羊和小鱼》中,谁把这对小兄妹变回人的模样? 答案:女占卜。 9.《返老还童》中铁匠的老婆和女儿受了惊吓,生下的孩子没有一点人的模样,而像什么? 答案:两只猴子。 10.《上帝的动物和魔鬼的动物》中,上帝忘记了创造一种动物是什么? 答案:山羊。 11.《上帝的动物和魔鬼的动物》中,山羊经常做什么坏事?

答案:把名贵的葡萄藤搞坏,有时还踩伤细嫩的植物。 12.《上帝的动物和魔鬼的动物》中,上帝怎样对付这些做坏事的山羊? 答案:放出了他的狼群,把在那儿做坏事的山羊统统吃光了。 13.《三个懒人》中,国王把王位传给谁? 答案:第三个儿子。 14.《三个懒人》中,国王选王位继承人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谁最懒,就把王位传给他。 15.《寿命》中,上帝最终给驴子的寿命是多少年? 答案:十二年。 16.《寿命》中,上帝最终给狗的寿命是多少年? 答案:十八年。 17.《寿命》中,上帝最终给猴子的寿命是多少年? 答案:二十年。 18.《寿命》中,上帝最终给人类的寿命是多少年? 答案:七十年。 19.《池塘水妖》中,水妖要磨坊主答应什么条件才让他变得比以前更富裕更幸福? 答案:把他们家刚出生的生命送给水妖。 20.《池塘水妖》中,猎人的妻子第一次把什么放到池塘边上? 答案:梳子。 21.《池塘水妖》中,猎人的妻子最后一次把什么放到池塘边上?答案:金纺车。 22.《小矮人的礼物》中,在那群小矮人的中间坐着一位()。答案:老人。 23.《小矮人的礼物》中,老人一把抓住金匠,他要干什么? 答案:几下就把金匠的头发和胡子刮个精光。 24.《小矮人的礼物》中,老头人让裁缝和金匠往口袋里装什么?答案:煤。

【人教新课标】_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高效训练

小学阅读与作文提高巩固特训 爱书如命的人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亲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历久常新: 2. 按课文内容补充下列词语 ( )的好书 范围( ) 修书的( ) 3. 短文是问绕那句话来写的?找出来并划上横线。 4. “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请你联系上下文理解:抄书使鲁迅获得了哪些好处?在相关的句子下面划上波浪线。 5. 你从鲁迅身上学到了什么?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熟’。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样‘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吗。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 ★阅读目标: 我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 ★写作目标: 我会把结构写完整(一)——写出精彩的开头

《基础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教程》试题及答案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达方式的是 ( ) A 、叙述 B 、描写 C 、说明 D 、修辞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写作活动的特点的是 ( ) A 、人文性 B 、计划性 C 、综合性 D 、实践性 3、文章体式的特点不包括 ( ) A 、规范性 B 、流变性 C 、综合性 D 、实践性 4、 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不包括 ( ) A 、年龄与阅历 B 、情感与情绪 C 、责任与道义 D 、素质与人格 5、写作活动中的“三环活动”不包括 ( ) A 、前写作 B 、写作 C 、后写作 D 、反思 1、散文的类型包括 ( ) A 、叙事散文 B 言情散文 C 、明理散文 D 、描写散文 2、散文的特征包括 ( ) A 、自我的定真性 B 、取材的真实性 C 、对象的广泛性 D 、表达的自由性 3、评论文可分为 ( ) A 社会评论 B 文艺评论 C 学术评论 D 思想评论 4、表达方式包括 ( ) A 叙述 B 描写 C 说明 D 议论 5写作活动的特点有 ( ) A 人文性 B 综合性 C 个体性 D 创造性 1.受体的心理特征包括:求知受益心理、 、 ____________ 、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每小题3分,共15分) 二、多项选择:(下列各题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请选择,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4分,共2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15分)

___________。 2.文章修辞大致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观察的类别有:实用观察、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4.调查研究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5.学术短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立意是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 修辞 3. 语体 1.科普文写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9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语文阅读试卷及答案

语文培优试题 一、语言运用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八达岭长城几乎每一块砖上都刻有诸如“到此一游”的文字,故宫里的铜 缸上被刻“到此一游”,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也有中文“到此一游”…… 5月24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称自己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 文刻上“×××到此一游”,该事件迅速引来网友关注与热议。25日,被证实涂 鸦文物的当事学生的家长向公众道歉,向埃及方面道歉。 (1)某些国人喜欢在中外文化古迹上涂鸦,对此种行为,你有怎样的看法? (2)如果你在这位学生身旁,发现他将要在神庙的浮雕上涂鸦,你如何劝阻他? 二、阅读理解 (一) 熊走在进城的大路上。他穿着他最好的外套和背心,戴着他最好的圆顶丝帽, 穿着闪闪发光的靴子。 “真是仪表堂堂!”熊对自己说,“我的服装,我的身材是很有风度的,将会 给市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原谅我,”乌鸦坐在树枝上说,“我的意见和你很不一致。按你的身材与风 度,你不应该穿这样的衣服。我刚刚从城里飞回来,让我如实地告诉你城里那 些上流人物的衣着吧!” “快告诉我!”熊叫着,“我多渴望能穿上最时髦的服装呀!” “今年,”乌鸦说,“上流人物已经不戴帽子了,他们把油煎平底锅顶在头上; 他们已经不再穿外套和背心了,而是用床单包裹身体;他们已不再穿靴子了, 而是用两只纸袋套在自己的脚上。” “噢,天哪!”熊叫道,“那么,我的衣服全都过时了!”熊急急忙忙跑回家, 脱下了外套、背心、帽子和靴子。他把油煎锅倒扣在头上,用床单裹住身子, 在脚上套了两个大纸袋。然后,他又急急忙忙地进城去了。 熊来到主要的大街上,人们用手向他指指点点,一边哈哈大笑。“这头熊多 可笑呀!”他们说。 这使熊感到很困窘。他转身跑回家去。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乌鸦。 “乌鸦,你对我说的那些,全是谎话!”熊叫道。 “我是说了许多谎话,”乌鸦从树上飞起来说,“但你为什么要相信呢?”乌 鸦笑着,高高地飞上了天空。熊听着她哈哈的笑声,愣住了。 当欲望很迫切的时候,就会盲目地相信一切。 1、给文章起个合适的标题:

四年级阅读与作文训练一

四年级阅读与作文训练一 读写达标一 理解词语在语句中的意思 A、阅读达标 阅读训练目标 听别人讲话或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理解他所使用的每一个词语。理解词语,主要是理解词语的意义以及词语所蕴含的感情。 所谓理解词语的意义,主要是指理解它在一定语境中的具体意义。词语的具体意义,很多时候就是它的固定意义,即概念意义;有时则是语境临时赋予的意义,即临时意义。 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更离不开语言环境。我们知道,词语的意义本来是固定的但是用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有些词语可能会产生一种语境所赋予的新的临时的意义,引申出来的。例如: “长虹飞架之处,昔日的交通梗塞长蛇阵不见了,红绿灯偃旗息鼓了,人流、汽车流、自行车流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刘宗明《北京立交桥》) 例句中“偃旗息鼓”,字典上有两种解释:○1放倒军旗,停打军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2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但是,这两种解释用在这句话中都不合适,因为它的主语是“红绿灯”。结合上下文,这里用的大致是“没有”“停止”的意思:因为有了立交桥,南来北往的人和车各走各的路,不再需要红绿灯来指挥交通了,所以说“红绿灯偃旗息鼓了”。这里用的是它的临时的比喻义。 解释短文中的词语意思,主要介绍三种方法:1、用日常生活中的体会和经验来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语言中的意思;3、用近义词来理解。 高效阅读演练 1、达标演练 林海(节选)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 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

《爱的教育》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爱的教育》课外阅读 指导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爱的教育》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爱的教育》的作者、内容。 2.通过选文的学习,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启迪学生拥有爱心,学会关爱他人。 学习重难点: 1.如何阅读《爱的教育》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阅读精彩的片断。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述:有人说,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人说,爱是一阵及时的雨露,有人说,爱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爱”,那我们怎么去体会爱,理解爱,付出爱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部全世界儿童、老师、家长必读的书,那就是——《爱的教育》。(板书书名) 2.老师这段时间很开心,天天看到同学们手捧一本《爱的教育》,老师想知道,你们都读到哪儿,了解了一些什么内容? 二、介绍书名及作者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被译成数百种文学和方言,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作品。书的原名翻译是“心”。并定名为《爱的教育》。作品以日记形式进行爱的教育,是一本写给儿童的做人的教科书。用孩子的日记讲述故事,仿佛事情就在我们中间。读书里的故事让我们做真正的人。 亚米契斯(1846-1908年),意大利著名作家。他创作了许多反映教育事业的作品,其中耗时近十年完成创作的《爱的教育》(也译作《心》)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了顶峰。后来他漫游世界各地,著成游记多本,主要有《西班牙》、《荷兰》、《君士坦丁堡》等。 主要内容:这本书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和学习。写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 主要人物:安利柯、卡隆、代洛西、可莱谛、克洛西等。 三、学习故事:感人的片段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十月的几篇文章中,去感受,去体会,去接受爱的教育。2.一个好的故事之所以吸引人,离不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人物变得鲜活了,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们读了十月的这几个故事,说说你最喜欢谁【师相机板书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洛佩谛克洛西爱国少年母亲根据学生说的随机选择。】 3.我们先来谈谈洛佩谛,请同学们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性的语言:出示相关句子 正巧这时有一辆车向孩子急速驶来,眼看就要撞着他了。洛佩谛见此情景,勇敢地跳了过去,一把抓住那孩子,把他拖到一边,可他自己却来不及躲开,被马车的车轮碾在脚上……

阅读与写作(2)答案

01任务阶段性测验1(主观题阅卷)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一、论述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1. 1、如何处理材料材料答:它是指将文章所用的材料大体选好之 后,即将写入文章的时候做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剪裁和组合。剪裁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对表现主题起作用的要详,起辅助作用的要略。(二)、复杂难懂的要详,简单明确的要略。(三)、新的、人所不知的要详,旧的、人所共知的要略。(四)、突出强调的要详,含蓄委婉的要略组合应符合以下规律:(1)、材料要相互支持,而不排斥。(2)、材料之间要有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拼 凑。 2、表达技巧有几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和运用表达技 巧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首先,表达技巧的运用不是固定的,在写作实践中是可以灵活运用和组合搭配使用的。例如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直叙和曲叙、实写和虚写。叙述变化还可以有一些特殊技法,如截取法、开合法、通感、定格、特写、叹咏、回荡的技法。其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这五种手法在不同文章中虽然各有所侧重,但在具体文章中,这五者却不是彼此孤立、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互相交织、综合起来使用的。比如抒情的两种方式,直接和间接抒情,若能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文章中更是组合运用多种技巧,如叙述中有描写, 描写中有叙述,从而使文章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3、谈谈修改的意义?修改定稿对于文章及文章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 一,修改定稿可以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经过修改定稿,不仅会去掉文章的毛病,而且会大大改善作品,使文章更趋完善,从而保证和提高文章的质量。第二,修改是提高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作者的写作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第三,修改也是对读者负责。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文章的价值也要通过读者阅读来实现,因此,好的作者应该拿给读者最上乘的作品,而决不是残次品或不成熟的作 品。 1.如何处理材料? 答:处理材料是指将文章手忙脚乱的材料大体选好之后,即将写入文章的一些技术处理工作,主要是剪裁和组合。 剪裁是指对材料的取舍、详略处理,它的原则是:对表现主题起主要作用的要详,起辅助作用的要略,复杂难懂的要详,简单明确的要略。 组合是根据所选材料的相互关系,将它们合理地配合、组织起来,以增强文章整体效果的手段。其规律是材料要互相支持,而不是互相排斥,材料之间要有密切联系,而不是简单的不体面的拼凑。.

最新《爱的教育》课外阅读试题与答案

学习-----好资料 《爱的教育》阅读试题 一、填空题。 1、《爱的教育》原名(《》)。 2、《爱的教育》的主要体裁为()。 3、《爱的教育》的作者是德?亚米契斯,他是(国家)人。 二、判断题(正确打“V” ,错误打“x” ,并改正)。 1 .《爱的教育》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小学生。() 2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 3 ?我的朋友卡隆因为生病迟入学两年,他为人正直、厚道,常斥骂欺负别人的人,总挺身而出帮助弱小。() 4 ?“从小尊敬军旗的人,长大就一定会捍卫军旗!”这句话是校长说的。() 5?“你的书本就是武器,班级就是一个分队,课堂就是你的战场!”这句话是老师对安利柯说的。( ) 6 .小石匠特别爱扮鬼脸,他对建塔和架桥的积木游戏特别在行。() 7 ?一名少年因为勇救落水同学而被市长授予公民勋章。() 三、选择题(写序号) 1?那个总是得一等奖的孩子是班长,他的名字叫(?) A. 克洛西 B.代洛西 C. 弗兰蒂 2 .为了救一个小孩被车子扎伤的人物是() A ?罗伯特 B. 安利柯C. 铁匠的儿子 3 ?克洛西是个残胳膊的孩子,他的母亲卖野菜,他曾把墨水瓶打在老师的胸部,老师的处理方法是 ()A.严厉批评了四个欺负克洛西的孩子,并饶恕了那四个孩子。 B. 严厉批评了克洛西。 4 ?扫烟囱的孩子丢了钱币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A.被师傅狠狠打了一顿 B. 很多学生帮他凑足了多余他原来的钱。 5 ?朱里奥的成绩退步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原因是() A. 他每天夜里悄悄起床帮爸爸抄字条,熬夜太多。 B. 他厌恶学习,越来越不用功,故意熬夜拖跨身体。 6?弗兰蒂被开除的原因是() A.品行太坏 B. 成绩太差 C. 不尊敬父母 7 .当泼来可西获得二等奖时,他的父亲十分忏悔,是因为() A. 他没有文化,从来不给孩子学习上的辅导。 B. 他一向虐待孩子,而孩子一直忍耐着,还处处维护他。 《爱的教育》阅读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心2日记3、意大利

写作试题和答案_80

2013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写作》试题 梁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追求的是心灵美,正如人们所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这段话所用的立论方法是()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喻证法 D.对比法 2、台湾作家席慕蓉的《丧母》写主人公母亲死后,乡关路远,归梦难圆的经过和悲情的抒发,这里运用的抒情方法是() A.直接抒情 B.寓情于物 C.寓情于理 D.寓情于景 3、新华社北京1985年4月1日电:“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这则消息的导语是() A.叙述式导语 B.评论式导语 C.摘要式导语 D.提问式导语 4、体现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各种衔接关系的手段是() A.脉络 B.线索 C.伏笔 D.过渡 5、在反映新中国治蝗成果报道中插进历史上蝗虫危害如何猖獗无法治理的记载,这种背景材料是() A.说明性材料 B.注释性材料 C.对比性材料 D.烘托性材料 6、标点不能占一行末格的一种是() A.逗号 B.前引号 C.句号 D.问号 7、解说词是() A.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的文艺说明文 B.介绍物品性能、规格、用途,或影视剧情、图书内容的说明文 C.配合图画或实物,对事物、人物进行说明的一种文体 D.传授科学知识,有很强科学性,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的文体 8、白描的特点是() A.文笔粗糙 B.简朴传神 C.平淡简陋 D.笔触细密 9、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指要完成某项工作须事先有()A.调查 B.观察 C.总结 D.计划 10、有的材料既是具体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普遍意义,这类材料就是() A.确凿的材料 B.典型的材料 C.生动的材料 D.新颖的材料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泰山之高,冠于群山,其实泰山最高峰日观峰的海拔高度才1524米,在五岳中,只比1290米的南岳衡山高224米,比1 997米的西岳华山、2017米的北

阅读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课外阅读试卷 2. 桑桑是(A )的儿子。 A.桑乔 B.温幼菊 3. 桑桑所在的学校叫(B A.油油 B.油麻地 )让秃鹤长出头发。 D. 土豆 C.蒋一轮 D.邱二爷 )小学。 C.柿油 D.桑乔小学 4. 桑桑用了( B )做成渔网。 A.被单 B.蚊帐 C.袋子 D.衣服 5. 桑桑用网打了鱼后,他母亲用(C )来惩罚他。 A.打他屁股 B.不准吃饭 C.摘掉蚊帐 D ?罚站 6. 当桑桑穿着棉衣棉裤出风头的时候,秃鹤却(C )抢了他风头。 A.穿着新衣 B.骑着车子 C.戴着口帽 D.戴着草环 7. 油麻地小学因为(D )没有拿到会操第一。 A.桑桑 B.杜小康 C.纸月 D.秃鹤 8. 在《选举风波》中,(C )被砖瓦击中头脑,当场昏死过去。 A.陈应达 B.贾里 C.林武翔 D.鲁智胜 9. 在《三足鼎立》中,(C )成功当选为班长。 A.贾里 B.张潇洒 C.鲁智胜 D.陈应达 10. 《红菱船》的女主角是十八岁的姑娘(C )。 一、单选题(每. 1分,共20分) 1.秃鹤的父亲给秃鹤擦(A A.姜 B.茶叶 C.醋

A.采苓 B.百灵 C.白雀 D.纸月 11.三剑客重归于好是在(C ) A.选举风波之后 B.戏院风云之后 C.生日派对时 D.野炊时 12.在《戏院风云》中,鲁智胜买的票是看什么的?(D ) A.《妈妈再爱我一次》 B.左拉戈的演唱会 C.《阿凡达》 D.《阿凡提》 13.《家庭轶事》中贾里发现贾梅在用什么?( C ) A.洗发精 B.牙膏 C.洗面奶 14.在《男生贾里全传》的“时髦的计划"中:有位同学被大家称为“书 呆子”而苦恼,后来一件事改变了他,因为“一个人喜欢的东西多了,心也就宽了。‘'这位同学是(C ) A.贾里 B.鲁智胜 C.刘格诗 D.张飞飞 15.“斑马”放学让陈应达约哪位女生?(A ) A.张飞飞 B.王小明 C.杜小杜 16贾里爸爸有一个书粉叫王小明,以下谁是他表妹?(B) A.洪裳 B.林晓梅 C.张飞飞 D.杜小杜 17.贾里认为对于男孩子来说,_______ 是第一位,________ 得往后排排。(C ) A.勇气;智商 B.相貌;智商 C.智商;相貌 D.诚实;相貌 18.贾里一直想当英雄,他追歹徒被刺一刀之后反而觉得“没有什么大意思"了。与之相关的情节是:(A ) A. “冒险的代价” B?“舞台明星” C. “戏院风云” D. “口吃

高效阅读训练的实施方案

高效阅读训练实施方案 《语文高效阅读与创新作文》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课堂 高村中学课题研究组 进入了新的学期,为了使《高效阅读与创新作文》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取得预期的效果,我校课题研究小组共同制订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如下: 课题研究的实施我们分为两个阶段即教师学习研究阶段,实验班学生学科训练阶段。 一、第一阶段(9月)教师学习研究阶段。 实验教师:七年级和八年级的语文教师。

实验对象: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 实验步骤: 1、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升课题小组成员的整体素质。重视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和培训。采用课题组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外出学习等形式,使课题组成员掌握一定的课题研究方法。明确高效阅读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课题研究活动开展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人人参与,积极参与,创新工作,为保证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组织健全,分工明确。实验教师研究商讨课题研究具体实施过程、责任分工。 课题负责人:李宪宗 课题组组长:杨员霞 副组长 薛英文

组员 张静 史钰悱 常晓雷 李宪宗督促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保证课题研究的工作的正常进行。审核把关校报《雨荷》的征稿和印刷工作。 薛英文主管八年级高效阅读课外的筛选工作,确定训练问题的审订工作;审核校报《雨荷》稿件。杨员霞主管八年级高效阅读课内的筛选工作,确定训练问题的审订工作并汇总各阶段八年级学生进步情况;负责校报稿件的收集工作。 张静主管七年级高效阅读课外的筛选工作,确定训练问题的审订工作; 史钰悱主管七年级高效阅读课内的筛选工作,确定训练问题的审订工作并汇总各阶段学生进步情况;常晓雷主管七年级高效阅读课内的筛选工作,确定训练问题的审订工作并汇总各阶段七年级学生进步情况;负责校报第三版稿件的收集工作。 3共同研究与探讨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与学习效

《爱的教育》课外阅读习题与答案

精心整理 《爱的教育》阅读试题 一、填空题。 1、《爱的教育》原名(《》)。 2、《爱的教育》的主要体裁为()。 3、《爱的教育》的作者是德?亚米契斯,他是(国家)人。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 B.他厌恶学习,越来越不用功,故意熬夜拖跨身体。 6.弗兰蒂被开除的原因是() A.品行太坏 B.成绩太差 C.不尊敬父母 7.当泼来可西获得二等奖时,他的父亲十分忏悔,是因为() A.他没有文化,从来不给孩子学习上的辅导。 B.他一向虐待孩子,而孩子一直忍耐着,还处处维护他。 《爱的教育》阅读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心2日记3、意大利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 1.(√)2.(×)(“英国”改为“意大利”)3.(√)4.(×)(“校长”改为“退伍老军官”)5.(×)(“老师”改为“父亲”)6.(√)7.(√) 爱的教育》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爱的教育》是(?1886)年代出版的刊物。 2、《爱的教育》原名《心?》。 3 4、?100?)6. 7.、《少 1 2 3 4 5×?)??父亲 6.书中的小石匠特别爱扮鬼脸,他对建塔和架桥的积木游戏特别在行。(?√?) 7.在安利柯的父亲看来,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兄弟”是最崇高、最亲切的称呼了。(×?)?“兄弟”改为“老师” 8.“78号犯人”就是克洛西的父亲。(?√?) 9.一名少年因为勇救落水同学而被市长授予公民勋章。(√?)

10.经过最后一次考试,全班同学都升级了。(?×?) 三、填空 11.那个总是得一等奖的孩子是班长,他的名字叫(代洛西) 12.为了救一个小孩被车子扎伤的人物是(?洛贝谛) 13.克洛西是个残胳膊的孩子,他的母亲卖野菜,他曾把墨水瓶打在老师的胸部,老师的处理方法是(严厉批评了四个欺负克洛西的孩子,并饶恕了那四个孩子。)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在这本书中,还有哪些人物? 父亲、代洛西、可莱谛、泼来可西、安东尼、斯代地、诺卑斯 28、在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结合书中人物的故事来说,可以摘抄精彩的段落) 《爱的教育》阅读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心2日记3、意大利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1》试题及答案1.doc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阅读与写作(1) 试题 一、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0分,共60分。不可多选,若多选.只选前两答题评分)1.举例说明为什么创造性是决定科学论文或著作价值的最根本标准之一? 2.阅读实践中有哪些方面属于创造性思维?并请举例说明。 3.寓言的鉴赏方法主要有哪些?请以一篇具体作品为例予以说明。 二、阅读题(任选一题.40分) 1.请根据词的创作鉴赏特点鉴赏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2.请根据散文鉴赏要求鉴赏席慕容的散文《燕子》,并回答后面提出的问题。 燕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

阅读题练习及答案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 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 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 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B. 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 C. 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 2. 阅读短文后填空。 (1)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 (2)“我”认为“煮书”是。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 (3)“煮书”的好处是()。 3. 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 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脑子思考问题。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住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

(完整)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练习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练习题 一、基础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①近义词: 奇异()关注()预料()豪放() 喧闹()允许()训斥()凝视() 宏大()鸟瞰()健壮()模拟() ②反义词: 坚固()伟大()陡峭()凝固() 慎重()粗糙()柔弱()干燥() 舒适()悦耳()熄灭()持续()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陆续继续连续 (1)我们()跳上一只船。 (2)他()三天不下火线,战斗在前沿阵地上。 (3)上课了,我们()做语文作业。 发现发明 (4)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了蒸汽机。 (5)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了地球吸引力。 改变改观 (6)防护林长起来了,沙漠的面积大大()。 (7)科学技术的成就正在不断地()着人们的生活。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1)()的夜晚____________()的面容()的眼神()的花园____________()的脸颊()的泉水(2)()地流着()地尖叫()地拍打 ()地问____________ ()地说____________ ()地望着4、照样子写词语。

(1)模模糊糊(AABB式)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糊里糊涂(ABAC式)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帘帘飞瀑(AABC式)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流水潺潺(ABCC式)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使句子意思完整。 若()若()绿树()()从容()() ()()辉煌()()扬扬()根()底 草()花()枝()花()腾()驾() ____________() 二、阅读 太阳路 贾平凹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①“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②“去太阳上有路吗?” “当然有的。”来源: ③“啊,那怎么个走呀?” 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 “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什么就会知道了。” 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作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10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拳拳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5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

四年级阅读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阅读试卷及答案 1.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四年级阅读试卷及答案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四年级阅读试卷及答案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秦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边疆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 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 水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的写法;写出 了 。 2、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3、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 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聪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 我还看见 5、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2.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课文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 A、特定称谓 B、着重指出 C、表示引用

三年级阅读与写作班教学计划

三年级阅读与写作班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根据中段学生实际,从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方向着手,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大面积地提高作文能力,使学生把写好作文看作是自己的愿望与需要。 二、教学措施: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措施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词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课文的好词好句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 > 根据所选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

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是显著的。 1.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可进行模仿说写,也可进行创造性说写。 2.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练习说、写新的内容。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是以写片断为重点,要做到怎么说怎么写,能把片断写具体,写清楚。在教学中应该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进行段的训练,读写结合,训练结合。三年级学生应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 (1)连续结构段是指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在写作中经常用到。教师在学生读懂段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洗手帕》《大扫除》《升旗》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写好还要检查,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2)并列结构段是指一段话将事物分成几个方面来写。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3)总分结构段是指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的段。指导学生仿写时,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让学生围绕总起句,写分述部分。例: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