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
关于教育学的论文

道德教育和人性关怀的双重缺失

我们总是在感慨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不满,有抱怨,总是觉得大学就是在消磨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理想,并且告诉我们社会是多么的不公平。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出门上学的时候,妈妈特别严肃地跟我说:路上一定要小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出门看看电线杆上贴的那个图片,看见和那个人长得像的就快跑。知道吗?我当时懵懵懂懂地点了点头,突然才知道原来有一个大学生杀了人,并且逃脱了,在全国到处流窜。最后,终于在略微的不安中知道那个大学生在海南的“天涯海角”被逮捕归案了。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结局,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天涯海角,一切罪恶都会有被终结的一天的。当时,我还只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大学生要杀人,不知道为什么他会杀死自己的朋友,这些在当时的我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但是长大了,对世间的事情看法也慢慢地丰富起来,也客观多了。我像我有些明白那个杀人的大学生——马加爵,为什么要做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了。

云南大学“2·23”重大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马加爵被逮捕,审讯中马加爵表露出来的杀人动机竟是:想融入同学中却时常遭到嘲笑,使他自己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是个小丑。据马加爵3月17日晚交代,他感觉自己在云大太失败了。从大二开始,他越来越感到自己在同学的眼中是个小丑。马加爵在审讯中说,他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自己的生活一向很节俭,但有不少同学却因此嘲笑他。他一直认为云大不容纳他,在云大他是个孤独的人,他非常希望同学把他当朋友,而事实并非如此。“有同学把自己的事情告诉我,我都能守口如瓶,而我的隐私告诉他们时,他们都会当作笑话向外传播”,“我好像一直是裸露着的人,别人都在嘲笑我。”据警方证实:随着审讯的一次次推进,马加爵开始很明显地流露出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他说他现在非常想念他的家人,想尽快见到他们。“审讯过程中,马加爵精力极不集中,偶尔流露出对抗情绪。有时说着说着脑子就会抛锚,思维就会断链,他经常会大口大口地喘气,尤其是提到家人,马加爵会禁不住泪流满面。”在这一切种种的背后,我也看见了一个懦弱的,可怜的孩子的形象。马加爵不过是想要得到同学的尊重,大家的认同,虽然出身贫苦,但是这并不是他自己可以选择的,难道要去责怪他的父母吗?这是社会的不公平,这是社会秩序的不规范,这是社会人情味的缺失,这一切不都是马加爵本身的错误。

马加爵事件的出现,可能会让许多人都感到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亟需关注的问题。正好3月22日的《长沙晚报》上“‘会诊’马加爵”专栏,编者按中就明确写道:“马加爵思想极不健康,长期上网浏览各种暴力、色情、恐怖的图片和信息,且心理极度不平衡,最终走向极端。”随着马加爵的落网,其作案动机和心理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但问题在于,心理健康固然值得关注,马加爵事件中心理不健康却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或者说就是其心理不健康的表达形式。如果我们把马加爵事件缩减为心理健康问题,那实际上会阻隔我们对深层问题的体认。没有一个人是天生的罪人,我这样说决不是为马加爵推卸责任,而是当事情已成定局,我们所要做的或许不单是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追求其作为一个纯属个人的偶然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应该把这一个人性的、偶然性的事件看成是社会性的,是跟我们每个人都切身相关的事件呢?对于我们的社会,对于我们每个人,我们能从这个事件中发现什么。说得更直接点,马加爵杀人的事件是否与我,与你,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

马加爵到底是做错了什么,才会导致他今日成为一个在全国人民严重十恶不赦的冷血杀手呢?在我们的现行教育制度中,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才会导致这种极端情况的发生的呢?

在这里,有一点是我很想从教育的角度提出的问题,马加爵可以考上云南大学,这说明他本人并不是一个智商低下的人,并且他也是一个精神正常的大学生。从他在案发后对家人

的思念可以看出他其实很看重家人在心目中的地位,这说明他还是一个有家庭伦理观念,有人性的人,试问这样一个人又怎么会成为一个杀人犯呢?这实在是很值得我们这个社会进行深思和考量。这就不得不提到大学里大学生的道德缺失和人情淡漠问题了。作为名牌大学的学生,我们太在意学习,从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上的教育。大学里,到处是对各种事物的攀比,吃的食物,穿的衣服,背的包包,还有更夸张的,交的男朋友,女朋友有没有钱,长得好不好看,这一切的一切都仿佛成为了我们在这个小世界立足的依据。这些外在的一切成为了我们的快乐的来源,而且人类本身是一种群体性的动物,我们喜欢在一个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归属感,如果我们和大部分人不一样,那么我们必将遭受到很大的舆论压力和各种问题。这就不得不说到中国教育所提倡的随大流,从众思想对中国的学生产生的不可磨灭的但是在我看来却是毁灭性的影响。中国的孩子喜欢攀比已经是一种不正的风气了,而且当一大部分人都在追随同一种风潮的时候,这简直是一种对于另一小部分人来说是无力抵挡并且无可奈何的冲击。因为出生的家庭就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吗?因为现实的贫困就可以否定我们的努力吗?这些就是教育的不足了。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的教育,但是连最基本的尊重他人,尊重那些出身贫困的人,对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我们的教育,说严重一点,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所以我真心想说一句,教育不仅仅是教,还要育,教育是要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人,成为真正有尊严的人,成为懂得爱自己和爱他人的人。如果一个人不知自爱,那么他只能算是一具行尸走肉,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尊重他人,那么他已经称不上是一个人了!马加爵确实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如果现在的大学生仍然不能学会不尊重他人,谁可以保证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马加爵呢?

外国语学院10级英语1班

10111140118

吴利玲

大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大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 一、团体箱庭的相关研究 团体箱庭以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是一种融合了认知、行为和潜意识投射的 综合心理治疗方法。团体箱庭是团体情境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为参与者营造一个“自由且受保护”的心理空,从而让参与者更好地表现内在的自我。在团体箱庭的过程中,参与者的行为受到团体成员的影响,通过对团体箱庭作品的共同创作,能有效地反映出参 与者的人际交往模式和认知模式。并且,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连续的团体箱庭体验可以 增强个体的内省和共情能力,从而触发自我治愈机制。因此,团体箱庭不仅可以改善个体 的自我认知和内部评价,还可以减少社交焦虑和回避,提高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调整并 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二、团体箱庭作为心理分析方法的优势 1.团体箱庭通过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潜意识的投射,不仅能反映出参与者深层地认知 和行为模式,还能够有效地体现出参与者潜意识中的防御机制。 2.团体箱庭将精神分析原理用于游戏体验中,能够让心理治疗的过程更具互动性和趣 味性,从而减少参与者的心理防御,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参与者的自我体验。 3.团体箱庭做为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能够让所有团体成员平等地参与其中,并且 体验相同的团体情境,因此参与者的行为更具有可对比性,治疗效果更加全面。 三、团体箱庭的课程设计和实施 大学生团体箱庭课程设计是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以必须做好前期课程策 划设计工作。笔者设计的团体箱庭课程实施步骤如下: 1.讲授有关团体箱庭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知识; 2.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体验团队,每个团队控制在10人以内开展团体箱庭; 3.实施过程采用由张日昇开创的限制性团体箱庭规则,并记录整个实施过程; 4.每次活动结束后,团体成员对本次活动展开讨论与分享; 5.每个团队应实施每周1次,至少连续5周的团体箱庭活动。 笔者将上述教学方法引入某高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将某班级48名学生 随机分为5个小组,开展每周1次,连续6周的团体箱庭教学活动。为了验证该方法有效性,笔者在实施团体箱庭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使用由魏源编译的《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对 全部学生进行问卷测量,分析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变化情况。笔者认为上述方法确实能有

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摘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授课效益,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做无效的劳动。关键词: 信息效益语文课程是基础课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效益不高,特别表现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充分利用时间,提升授课效益,而把学生学习的负担带到课外。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授课效益,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如何重视教学信息反馈,来谈一谈课堂授课效益的提升。 一、从课堂的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揣摩学生对这节课听得是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如果学生在学习《黄果树瀑布》一课时兴趣盎然,学习《安塞腰鼓》时情绪激昂;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悲伤以致落泪;学习《大自然的文字》则不时流露出新奇的目光,这说明学生上课时非常专注投入,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一般来说,课堂的教学效益也会较高。反之,学生神态木然,该活跃不活跃,该沉思不沉思,该笑不笑,该难过不见得难过,那即使教师的课讲得再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益也成了一句空话。这一点,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一节课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二、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拨,提升课堂授课效益在语文课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主动发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是新课标赋予语文教师的使命。其实,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点,从道理上来说,教师是不会有异议的,但也正因为这样,这问题就更容易被忽视了。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为完成教案中计划安排的朗读内容而布置朗读;为按自己分析课文的需要而进行提问,至于朗读和提问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恐怕就无暇顾及或认为无必要顾及了。一节课下来,只着重考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完成与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收益有多少。这些现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是造成语文科教学耗费时间多而实际收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此,强调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拨,提升课堂授课效益尤为重要。如学习《郑成功》一文,学生阅读课文后能指出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是文中的中心句,教师就可因势利导,加以点拔,指导学生从不会忘记入手。不会忘记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不会忘记?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比教师为完成教案定出的教学任务而以朗读铺路,提问点缀,不管懂与不懂,照样完成教案任务的实际收效要好得多。 三、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查漏补缺教师经过一个教学环节或整节课的辛勤劳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多少,差漏在哪里?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学生的书面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反馈信息,我们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所说的书面练习,当然包括课外的,但我这里 特别强调的是课堂上的。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书面练习(如:郑成功》一文,学生阅读课文后能指出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3000字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3000字 篇一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3000字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 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集体观念锻炼他们的语言功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概念。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游戏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和集体观念在游戏中锻炼语言培养记忆力学习数学概念。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正处在大脑发育时期对一切新事物都具有好奇心但由于 年龄幼小耐力差不适合长期坐在一处学习根据这种特点幼儿 教师应当将游戏和教学联系起来在游戏中学习。根据幼儿的天性他们喜欢和同龄人交往和同龄人一起游戏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根 据心理学规律幼儿和同龄人在一起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使他们学会分享学会忍让学会关心还能学会竞争这样对于他们人格的形成有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得到父母、祖父母的多重溺爱这样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变得脆弱和自私并且由于年龄不同孩子在家和大人的交流沟通很有限如果在幼儿园里还像小学生一样按时上下课就会使他们的感情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闭、孤僻的性格而通过幼儿园的游戏 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 二、幼儿游戏化教学(一)生活能力游戏化 幼儿生活能力主要是指动手能力像扣扣子、穿衣服这样的日常 活动。很多孩子这方面能力欠缺在家里由家长完成在幼儿园由老

师帮助完成。这样的能力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 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幼儿尽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同 时也有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现象。比如对于颜色的识别很多人只能记 住大致的主色像红、绿、黄、蓝对于玫红、粉红、浅绿这一类颜 色容易忘记。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将不同颜 色的纸折成小飞机然后教师发口令让指定的幼儿迅速找出相应颜 色的飞机这样促使他们快速记住不同颜色。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可以进行分组游戏让几个人一组这样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幼儿 就会自发地将同组人看成一个整体。 (二)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 语言教学有两种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幼儿在三 岁到五岁期间语言能力正处于从单音词向长句迈进的时期锻炼他 们的语言能力除了要多说还要善于记忆。对于书面语言可以通 过读儿歌和五言诗来锻炼但这种读书法时间一长孩子会失去耐 心。因此可以让孩子在学完一篇儿歌后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来加 强记忆可以让几个孩子分为一组第一人说出第一句让后面的人 接着说第二句、第三句这样循环几次孩子基本能完整掌握比强 记有趣得多。很多幼儿园都注重对书面语言的培养忽视对口头语言 的培养为了孩子将来能流利地与人交流在幼儿园应当要多进行口语锻炼。幼儿的生活范围除了家庭就是幼儿园要他说说自己的活动 有点难度。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人说说自己的家庭 例如自己叫什么名字什么时候生日爸爸叫什么妈妈叫什么家 在哪里。在说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其他人注意听然后让别人将刚才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范文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关于农村小学生解答应用题难的分析及解决方法学生姓名: 杨红学号:专业名称: 教育管理学习层次: 本科年级: 12秋指导老师: 高井坪职称: 副教授教学点: 湖口九江广播电视大学论文目录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二、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1三、论题的研究方法……………………………………………………………2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和建议……………………………………2五、参考文献……………………………………………………………………2六、论文提纲……………………………………………………………………5七、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81.宣传自己的事自己管的思想………………………………………82.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执行班规的自觉性……………………………83.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94.制定学生自主管理机制…………………………………………………11八、建立合理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121.要建立班干部轮换制、班干部全员制…………………………………122.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制度……………………………………………123.树立典型…………………………………………………………………13 论文提纲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能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 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则必须依靠良好的班级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是实现自主管理的

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导入;主体参与;人本观念;良好习惯 新课程改革势不可挡,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而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 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诸如: 1多媒体演示导入法。在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珍惜生命》这一课时,就现在初中生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下无法承受一些小的压力和挫折,极易导致对生命的轻贱,毫无珍惜和责任意识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生命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殷雪梅教师为救几名学生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事迹的视频材料,学生可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诱发对“珍惜生命”知识的认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样的视频导入就能切入主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引用诗歌诵、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引用故事导入法。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 3列举学生身边事例导入法。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为此,导入时可设计引用身边事例。如讲身边某同学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文3000字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学前教育专业介绍: 学前教育专业是研究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要求学生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培养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 专业自考主要课程: 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学概论、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学前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儿童文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游戏学原理、教师口语等。 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是指出生至六、七岁儿童的教育,包括学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科研人员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广播、影视、书刊等各类大众传媒的策划和制作人员,相关企业(如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和食品等)从事设计制作和营销的人员。 成考专业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 主干课程 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学概论、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学前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游戏学原理、教师口语等。 就业前景 随着婴幼儿生育高峰的临近,使得“幼儿园短缺”、“幼师短缺”等问题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婴幼儿家长对此更是颇为担忧。“2007年我们国家要求儿童入园率需达到80%,但到2008年我国儿童入园率才达到47%,这个数字跟国家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幼教专家说:幼儿园短缺和幼师短缺是有一定关系的,“2011年北京市现有的资源只能满足一半的学生入园,也就是刚刚满足了50%的幼儿的需求,幼师的缺口一直以来都是基本存在的。”

关于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一、【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 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 [2] 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5] 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 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8] 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 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 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 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 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 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 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 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 [C], 《中国教育:研究 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 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 [D],华 东师范大学 2003 [19] 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03

大学生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学论文-个人心理成长历程报告

时光的沉浮 时间像一条奔流的大河,携裹着沙子一样渺小的众生,匆匆远去,一点回旋的余地都不给人留下,只留下无数人在岸边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弹指之间,在时光的洪荒里已经沉浮了二十余载。从宏观尺度来看这当然只是惊鸿一瞥,而作为个人生命体验来讲,这已经是整个人生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从心理学上看,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内核在这个阶段已经成型,余生只是这个内核的延伸和实现。因此,尽管有人说回忆是衰老的表现,在这种时刻还是有必要做个简要的回顾。 我,一个人,一个大学生,和众多大学生一样,需要改进的方面很多,需要学习的也不少,经历一些事情后,人也会变得成熟些,借用别人的一句话“眼因留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竟忧患而愈益温厚”。我已经记不清楚这句话是谁说的了——应该是太久没背书的缘故吧!不过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并真切体味泪洗过的的良心,所蕴涵的痛苦彻捂后纯净的善和美。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生命的真实就在于历经磨难,人生路上所蕴涵的挫折需要仔细品味。 哇哇落地:从不同的起点开始,如今能跟别人坐在同一个教室,我觉得很自豪。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上早自习时在朦胧的夜色下和伙伴升起篝火, 黄昏时看着金色的云朵,踏在乡村的田埂上回家,有空就爬树上掏鸟窝,去河里捉小鱼小虾,晚上伴着满天星光入睡,是那样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现在已经很久没做过那样的事了,真的很想回到以前。 童真无邪:小时候我和每个同龄人一样单纯,每天过着相同的日子,玩,吃饭,睡觉,不必考虑过多将来的事,也不必担心今天吃什么。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让人怀念。那时我经常生病,爸骑着单车带我到处治病,下雨的话就抱着我,有时候还用满脸的胡子茬蹭我的脸,痒痒的感觉。渐渐大了之后爸爸就对我有些无所谓了,不管不问的,见面甚至都不说话。妈妈则脾气很好,对我甚至还有些溺爱,爸老说她太宠我了。现在想来,我现在软弱的性格很可能是从妈妈那里来的。 少年做梦:很多人说少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开始形成的阶段,对我来说,那是一个过早夭折的梦。那时总会有一些美妙奇特的想法,对所有人都怀有一种美好单纯的感念,对文字开始产生一种发自心底的触动,从那时开始喜欢上了看书,以为生活会一直这么美好,对世界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

教育类学术论文范文

教育类学术论文范文 2013年1月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基教二[2013]1号,以下简称《纲要》)中,对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书法教学用书的编写提出了六条主要的指导性意见:其一,与现行语文及艺术类课程标准相符合的原则;其二,体现书法教育的基础性、实践性、阶段性和规范性;其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四,书写练习与书法审美、书法文化结合;其五,容量适当、难易适度、循序渐进;其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六条建议虽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表述较为笼统,缺乏操作性,也没能具体区分小学、初中、高中教材在编写原则上的差异。因此,作者结合长期对小学书法教育的调研了解,认为编写小学书法教材应遵循适宜性、规范性、规律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等主要原则,才能真正使教材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又保证提高小学书法教育整体的质量。 【摘要】小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习惯上和成年人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在编写小学书法教材时,应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体现出更多的差异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本文针对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提出了适宜性、规范性、规律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共六条主要原则。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材,编写 一、适宜性原则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于小学年龄阶段的书法教育来说,无论是开展教学还是编写教材,都必须深入研究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发展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智力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观察、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看,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时空知觉还很模糊,无意记忆占优势,形象思维较发展,他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能力,从低级到高级是系统有序逐渐发展的”。[1]根据以上认识,在编写教材时应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安排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儿童的小肌肉运动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还处于发展期。一些教学研究成果也表明,对于7~10岁的儿童来说,要他们用毛笔准确表达出较为细微的用笔动作,把握相对复杂的结构特征,都是非常困难的。[2]所以,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来安排难度适宜的内容,体现难易变化的阶梯性。 第二,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来设计教学活动。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看,低年级儿童仍以形象思维来认识事物为主。西方心理学专家皮亚杰就认为,5~6岁的儿童还不能形成对空间位置与数量之间关系的准确认识;到7~11岁时,其抽象思维才开始发展,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大小、距离、方向、角度、平行和长度等几何问题,但仍处在不完善的阶段。所以,教材编写时应根据小学生对点画特征、结构疏密、字形正斜、章法布局尚不具备良好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的这一特点,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多设计一些有诸如量一量、比一比、画字形外框、九宫格找点、添补笔画等直观体验性强的教学活动,来加深他们对书法的理解。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来看,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教材应充分考虑便于教学的原则,尽量不要让儿童整堂课都在练字或都在听教师讲,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上,应充分调动儿童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各种感官,让小学书法教学做到听、说、看、练、思的结合。 第三,教材还应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儿童的审美观和成年人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教材编写者和美术编辑应结合儿童的审美情趣,配上大量的卡通形象和色彩鲜明的图片,使书籍装帧符合儿童的审美习惯,不但能使教材能符合儿童的接受习惯,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 二、规范性原则 小学生处于识字、认字阶段,字帖中的不规范用字无疑会对他们正确使用汉字造成影响,所以,选用范字、例字时还必须做到美观、实用、规范相结合。 第一,应选择书写规范的字例。小学生正处于识字、认字阶段,而传统的碑帖使用的是繁体字、异体字,甚至是错别字。对于这些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在选择范字、例字时,应当尽量避免,即使要使用繁体字,也应该用规范的简化字予以标明。 第二,应选择端正美观的正书为范本。从小学生的审美习惯看,端正、规矩的楷书和隶书,比起相对潦草的行书或草

毕业论文范文论教育的目的教育范文_0621

2020 毕业论文范文论教育的目的教育 范文_0621 EDUCATION WORD

毕业论文范文论教育的目的教育范文_0621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为老师赢得福利,为领导赢得政绩,产品的标准就是分数。究竟今天的学习和获得的知识对学生和社会的未来有什么用,那不是学校考虑的事情。从小学到大学都在这样做,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高考获得尽可能高的分数,基础教育的孩子们在拼命的学习,从早到晚,没有节假日,围绕需要考试的几本书,翻过来倒过去得练,做了无数多的题只是为了当熟练工,以便在高考时遇见更多做过的题。而上了大学,大量的业余时间都用于消遣娱乐,考试前几天的突击就能获得毕业需要的学分,大学是天堂,小学中学是地狱,所以学生走出校门就是失业,有了职位也不能做,没有3-5年的重新学习,就不能胜任现有的工作,更不要说创新。 对于对一个人最重要的儿童时的教育——借用一句广告语:人生不止一面,在此方面得到的多,另一方面就获得的少了,人

在生活中扮演着诸多角色,儿女,丈夫,雇员,老板,厨师,自我理财者——许许多多角色,我们现阶段的大部分儿童教育的工作者刻意拔苗助长使一名儿童过早的放弃一个幸福的童年,使他们过早过早的灌输成人的东西,让这些东西在脑海里,挤占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须知童年正是人的性格习惯的形成期,这样一味的灌输又怎样真正的培养真正有真我的人才。 以前听到有关美国教育的一则故事,是说有位母亲控告儿子所在学校的老师,说自从儿子上了他的课以后,再也不会把c叫成月亮,把o说成桔子了,这个案例后来成为美国教育反思的反面教材,才会有今天的能力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发掘人的潜力,而并非仅仅是灌输知识。我想伤仲永们的杯具大致在此吧。 由此可见,教育的目的定错了,就如同战略方向定错了一样,后果极为可怕,且是无法弥补的。所有战术手段都是为了达到战略目的而制定的,方向错了,所有过程和手段也就错了,努力越多,错误就会越大。因此教育工作者不要也不能再错下去,帮助学生,还学生真性情发展的自由!让我们和学生一起享受他们自然成长的快乐,过程是快乐的,其结果也必然是快乐的。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就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目的。

教育学论文

论我国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在人类的世界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的行业了。虽然说过去的教育基本上是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低下,认为教育也是由神所创造的基础上出现的,无法认定教育的原点,但我们可以以我国的教育为主,如此来分析一下教育学的发展。 诵读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充分重视这一点。最早的诗歌是人们口头吟唱的,诗歌中的音乐因素和其他文学题材相比,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音乐性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音乐美又被称为韵律美、声韵美,表现为押韵、平仄、句数、字数、停顿节奏、双声、叠韵、叠字、等语音特征的有规律的反复所形成的听觉上的审美感受。 以上为古代初等教育的理解,高等教育系教育体制中的最高层次,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的场所,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措施传授高深文化知识,研究高深学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经沧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影响着现代高等教育的诸多方面。本文拟对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对于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启示。 高等教育位于学制结构金字塔的尖端,它的产生时间晚于一般学校教育,而且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据古籍记载,中国在公元前二千七百年前就有了“大学”之称。虞夏商时期的上庠、东序、右学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具备高等教育的一些属性,应该可以说是高等教育的雏形。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要求生产力必须显著发展,文化教育方面要求有可提供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等,以及有作为传授知识和培养官吏的专门教育人员。而处在奴隶社会初中期的虞商时期还难以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只有到了西周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官吏,加之文字的成熟,才为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周代金文中关于周天子带领群臣及学生在“学宫”习射和作乐舞,这里的“学宫”即大学,已基本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所以,虞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可视为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时期。 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事业起于朝廷,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统治走向崩溃的时候,“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原来由贵族垄断、官府掌管的文化也散失至民间,私人办学成为这个时期的一大景观。从此以后,整个古代社会的高等教育,就一直存在着官学和私学两种类型。在官学类型中,太学和国子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汉代太学,即由“大学”一词衍生出来,是古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此后历代都有设立,而名称不尽一致:晋武帝咸宁二年创办国子学;齐改国子学为国子寺;隋炀帝改为国子监;唐宋两代太学与国子学并存;元明清时期则不设太学,只设国子学或国子监;明清国子监兼具备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两重性质,后逐渐衰败,成了科举的附庸。除此之外,东汉末出现了我国古代最早的艺术大学──鸿都门学,它是“近代世界文学艺术大专科学校与专业训练,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科学校。学的嚆矢”;三国时曹魏建立的五经课试法,其中由“门人”升入“弟子”的制度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南朝刘宋政权设立的儒学、史学、文学、玄学四个学馆

教育学开题报告的范文

教育学开题报告的范文 不知道如何写教育学开题报告的朋友,下面请看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教育学开题报告的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选题背景 踏足《爱弥儿》研究之路绝非一个简单随意的沙滩拾贝,因为后者始终没有摆脱兴之所至的盲目性。但这并不是说沙滩拾贝毫无可取之处,若说真正的思想面临的是无路可走的荒原,那么沙滩拾贝未尝不是莫大的惊喜。不过,这同时意味着,只有当这惊喜作为沿途之风景而归属于更加宏阔的道路时,也即,只有当贝壳不仅仅是作为美丽的贝壳而更是作为透露出海洋信息的海之贝时,这惊喜才能超越自身而成为思想的。思想是道路的奋力延伸,一切不过是作为脚下的路而将被裹挟于身后的。对《爱弥儿》的到达,同样是惟一之思想在探索之道路上暂作回望的滞留之处。 首先,生活乃是一切问题的源出和归宿,对《爱弥儿》的朝向也正是根源于此。我们当下引以为傲的生活被普遍定义为现代生活:“在许多现代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要将一种优越意识与现代性意识联系起来”[1]。现代人认为历史总是在进步的,但这一源自启蒙运动的对进步的乐观精神在19世纪末开始变得灰暗:“在法国之后的时期,现代社会被描绘成破坏性的和异化的”。奉行理性和技术的现代性,在“耗尽了文化的意义”(韦伯)之后在根本上造成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所以,作为生存于现代性中的我们不得不回溯现代性的源头以便重新检审我们生活的根基。

在此一回首中,卢梭以一种突出的样式展示在我们面前:“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出现在让-雅克·卢梭的思想中”。危机,乃是常态与危险因素的碰撞,这就意味着在危机之处,我们不仅能够目睹现代性的根本样态,亦能反思现代性的根本问题,细究之下,卢梭以一种拒斥而又推进的形象矗立在现代性的道路上。 其次,在卢梭看来,“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是关于人的知识”。卢梭在他的第二论文里以醒目的方式展示着他对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双重批判,在此,卢梭从根本上把握了现代性的特征所在:正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变革导致现代性的诞生。这也正相契合“主体性”作为“现代性的基本概念” [5]所标示出的深层内涵。但是,卢梭关于人的知识的探究并不仅限于“人是谁”这样的科学式的疑问,他更为关心的,乃是“人应当是谁”这样的深具人文关怀的问题。而这就意味着,《论不平等》作为人类之进程的历史展示仅是“一个可资参考的资料”[1],更为重要的,乃是在此一资料之上对人类生活的重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言外之意,《爱弥儿》才是那最终的目的。所以,《爱弥儿》才是卢梭思想的根本展示。最后,卢梭在教育中呈现自己的根本思想意味着他对教育的独特观念:教育乃是“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教育关切的是人之为人,也即以人为目的的事业,而这也正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谬误:将人作为工具:“某一专业的一个精英学者很像工厂里这样一个工人,他终其一生无非是做一个特定的螺丝钉或者手柄,隶属

(完整版)教育学毕业论文完善稿

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夜大学函授脱产高自考 学号(准考证号): 姓名:李保珍 专业:教育学 年级(高自考不填): 2012级 学院:天津师范大学 完成日期: 2013年12月10日

指导教师: 浅谈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李保珍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 摘要: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教师如何更新教学理念,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合格的互动关系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随着新课程在全国逐步推广,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用新课程理念改革过去被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要实现这一目标,建构课堂教学中真实的师生交往是关键。 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

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而当前,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存在一些不真实的现象,这已对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因此,要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涵义,分析不真实交往的成因,明确师生之间真实交往的特征,建构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交往,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交往艺术;交往策略

目录 一、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交往与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涵义....... 3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三、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关系要求................... 8 四、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艺术...................................10 五、教师与学生交往的策略...................................14 结论........................................................17 参考文献...................................................18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的详细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大学阶段正是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秩序的构建阶段。下面给大家分享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大家快来跟一起欣赏吧。 当代大学教育 [摘要]人才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为克服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培养方案和实验有待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化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博学与专精”、“道德与”、“交流与合作”特质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培养质量 [] G640 [] A [] 2095-3437(xx)012-0025-02 一、大学生“精神成人”――专业教育的前提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秩序的构建阶段。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之后,不少学者关注大学教育中学生的“精神缺失”现象。 那么真正的大学教育是什么?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曾说过,真正的大学教育不是技术教育和专业教育,而是博雅教育。美国曾做过两套关于“精神成人”方面的尝试。一是“哈佛模式”,它于1978年由罗索维士基(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提出,目的是防止学生的“有知识无文化”现象,主要内容是设置“核心课程”。二是“芝加哥模式”,主要目的是由“通”向“识”,内容是“名著阅读”,让学生从世界名著阅读中汲取人类的文化营养。这两种方式都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的人才观注重德才兼备,“德无才不展,才无德不立”,这与学生走向社会时所遇到的“先做人后做事”的要求相吻合。培养学生做人做事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德”和“才”紧密结合,学生既术业有专攻,又懂得肩负的责任感,这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本

本科毕业论文 论小学作文评价与批改艺术 学 院 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目录 摘要 (1) 一、前言 (2) 二、正确认识小学作文的性质和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 (2) (一)小学作文的性质 (2) (二)小学作文评价与批改的定义 (2) (三)小学作文评价与批改的目的与意义 (2) 三、当前小学作文评价与批改的现状 (2) (一)当前小学作文评价与批改存在的问题 (2) (二)传统的评价与批改的方法及其弊害 (3) 四、有效的小学作文评价与批改艺术 (3) (一)小学作文评价的标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 (3) (二)有效的小学作文评价与批改的方法 (3) (三)如何巧写小学作文评语 (3) 五、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论小学作文评价与批改艺术 廖晓静(指导教师王大国) (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小学生作文评价与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毫无疑问,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教师来说作文难批。本文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作文教学的规律、、、。 关键词:小学作文;评价;批改;艺术 The Art of Evaluation and Correcting Composition of Primary School Huang Wenjing (Tutor:Chang Weiguo) (Normal College,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gmen 448000, Hubei) Abstract: Evaluation and correcting pupils' composition is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indispensable link, i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writing,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of teachers to get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effect feedback information. But it is no doubt that the composition i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job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is hard to write for students and it is hard to evaluate for teacher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upils' psychological and composition teaching rules, combined with my teaching practice, I try to make the nature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composition of correcting clearly, analyze the purpose of composition assessment and corre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d the effective evaluation and correcting methods of composi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writing and writing ability. Key words:primary composition ;assessment; correcting; art

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毕业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毕 业论文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小学阶段”差生问题”研究专业代码: 作者姓名: 学号: 单位: 指导教师:

摘要 差生问题是基础教育中一个严重而又棘手的问题,它包含许多方面的相关问题如差生的概念、差生的成因及转化、差生的预防等方面。而对差生的转化和预防是我们教育的重点问题,这些方面做的不足就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整个小学教育的基础阶段。用待优生代替差生一词,从研究待优生的概念类型,待优生的表现和心理特征,待优生形成的原因,待优生的转化及待优生的预防等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 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 待优生;待优生成因;待优生转化;待优生预防 目录 前言 (3) 1.待优生概念及类型 (4) 2.待优生的表现及心理特征 (5) 待优生平时表现 (5) 待优生心理征 (5) 3.待优生的形成原因 (6) 家庭原因 (6) 学校原因……………………………………………………………… 8 社会原 因 (8) 自身原因 (9) 4.待优生的转化 (9) 家庭方面 (10)

社会方面……………………………………………………………… 10 学校方面 (11) 5.待优生的预防措施…………………………………………………………… 12 家庭预防 (12) 社会预防 (12) 学校预防…………………………………………………………… 13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注释 (14) 前言: 通常我们把与差生现象有关的问题称差生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尤其是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关差生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差生问题是学校产生以来, 特别是班级授课制诞生以来教育教学工作中随之产生的现象。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公认的差生是指在学习上不用功,不努力,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纪律,不尊敬教师和家长的学生,属于“小错不断,大错不犯”一类学生。虽然他们是学生群体中的少数人,但他们的影响却波及到我们的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差生能否转变,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能否大面积地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