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使文章立意深刻

如何使文章立意深刻

如何使文章立意深刻
如何使文章立意深刻

浅析如何使文章立意深刻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说过:“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李渔所谓的“主脑”就是“立言之本意”,即“立意”。“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由此可见“立意”之重要。那么,什么样的立意才算是好的立意呢?“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是对立意深刻的形象化概括。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深刻呢?

一、多次立意,辨别取舍

前人戴师初曾说过:“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第一次立意,很容易上手,但是也很容易随俗从众、人云亦云,是必须去掉的陈言;第二次立意,思想观念很入道很正统,但也难免与别人“撞车”,不如暂停不用;再做第三次立意。三个层面,一个比一个精,一个比一个深。

例如下面这则“猪八戒照镜子”的材料——

猪八戒听说他长得丑陋,不相信。拿镜子一照,果然如此,就警告镜子:不准再照得这么丑陋!他第二次再照,还是那么丑陋。于是他勃然大怒,把镜子狠命一摔,扬长而去。可是他再回头一看,那些破碎了的镜片却照出了许多猪八戒丑陋的形象。

以上材料可供选择的角度有以下几种:⑴猪八戒为什么要照镜子?因为猪八戒也爱美,猪尚且如此,那么人更应有爱美之心。⑵

怎样写好一篇文章

怎样写好一篇文章 要写好作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努力,平时要加强阅读,上好每一堂课。对课文内容及表达技巧要深刻理解,还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从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和学习写作的技巧;多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多写,就是要多练笔,做到“熟能生巧”。 以一次习作来说,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步: (一)审清题意: 审题,就是动笔前,认真读题,对题目中每一个字和标点(有的题目中含有标点)都要认真阅读。如《再见了!亲爱的母校》一题中有个感叹号,这就要求写作时有真情实感,充满对母校的爱恋之情。在审题中正确把握住文章的重点、中心、材料范围以及主体要求。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一般有这样几种范围。 1、时间范围。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我们审题时就应该审请时间范围,这种规定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规定了取材的时间界限如《暑假中的一件事》,“暑假”一词就限定所写的一件事应是暑假里的事。 二是启示了所写的内容时间跨度,如《午饭前后》,文章的内容既要写到午饭前又要写到午饭后,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跨度。 三是限定了所写内容的特定时间背景,如《童年趣事》,所写的趣事必须发生在童年。又如《难忘的一瞬间》,所写的应是在某一很短时间里发生的事情。 2、地点范围。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对所写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的限定。如《农贸市场》一题须写农贸市场中的事;又如:《上学路上》则须写去学校路上的事;如《海边》、《在海滩上》、《海岸一角》三题都是指海边,但是所指的具体空间还是有些大小区别的。 3、对象范围。如《我熟悉的人》、《一个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好》等都是写别人的情况,即使文章写到“我”或他人,那也是处在陪衬的地位,是“配角”。又如《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伙伴》三题虽然都可指同学,但三题的写作对象的范围由小到大,《我的同桌》对象基本上是唯一的(当然也可以写以前的同桌),而《我的伙伴》则既可指本校本班的同学,也可指邻校小朋友,还可指邻居小朋友等,范围要大得多。 4、内容范围。这是指对事件的限制。如《一个难忘的事》必须写确实是令人难忘的事。《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就只能写亲身经历的,自己听到或看到的,还不能算亲身经历。《老师二三事》只能写老师的二件或三件事。 5、数量范围。有些题对所写人和事物都作了数量上的限定,我们要确定它的数量范围,按照题目规定的数量要求去写作。如《暑假中的一件事》、《一件难忘的事》、《这件事》、《一个的人》。又如《学校生活中的一件事》和《学校生活二三事》,前者只能写一件事,而后者一定要二至三件事才能切题。 其次,应该弄清题目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是关键部分,不少题目都有关键词,这个关键词通常叫做“题眼”,我们把它找出来,也就是找到了写作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事》这个题目,依次规定了体裁(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数量(一件)、内容(难忘的事),这三点要求中,主要的无疑是“难忘”,这就是题眼。有的题目比较含蓄,我们更需注意什么是关键词,把意思领会清楚。比如《我的“傻”爸爸》,这个“傻”字是反语,表面是傻,实际上

作文巧立意

作文巧立意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一个中心展开作文 2如何做到中心集中明确 教学重点: 1、作文中心要突出 2、作文立意要正确,深刻 教学难点:如何使文章的立意深刻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大家从小学三年级起,学了几年的作文,都写怕了吧?其实老师最头疼的也是写作文!不过,“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座的每一位,都有成为小作家的可能,只要你付出相应的努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文的立意,如果大家有所领悟,写起作文来就会轻松多了! 二、请同学们认真地看一遍语文教材上的作文指导材料,勾画出重要知识点,并相互交流、核对,弄清什么是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对立意的要求主要有三点: 一是要鲜明。文章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二是要正确。中考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要“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 三是要力求新颖、深刻。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争写出

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三、下面我们来看几则材料: 材料一:以“责任”为话题,文章拟题为《雨伞茶杯》 文章开头:在我的抽屉里,有一把精致的雨伞,那是妈妈的责任;在妈妈的抽屉里,有一只可爱的茶杯,那是我的“责任”…… 文章结尾段落: 那天晚上,我收到了妈妈的礼物和一张简单的卡片。卡片上写着:“雨伞的责任是保护主人,不让主人受风吹雨打;妈妈的责任是做一把雨伞,用自己的全部力量保护女儿。”我捧找那把雨伞,泪水模糊了眼……转天,我送给妈妈一件礼物——一只茶杯和一张简单的卡片。卡片上写着:“茶杯的责任是让主人喝到清香爽口的茶,女儿的责任是做一只茶杯,用自己的一生报答妈妈。结尾:妈妈,我会努力做好那只茶杯,让您从口里暖到心里…… 大家思考一下:这篇作文的优点在哪里? 归纳:比中选优,以鲜明见长。 材料二:作文题《读————》 提示为:这里的读,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还有“观察、欣赏、体味”等意思,因而读的对象可以是报刊杂志,也可以是人、大自然,或作者某种生活经历和社会现象。 拟题为《读父亲》 立意为:此文中把父亲比喻为“一本饱含哲理的书,书页间流露着伟岸、正直。”这样就能:纵向开掘,以深刻取胜。

如何使议论文写得更深刻

作文指导: 如何使议论文写得深刻 高中语文组 高考作文评审组评价: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以叙代议) 譬如要写提倡创新精神,则马上就“A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例文一:“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缺点:“观点+论据”格局。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高考经验: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 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句话:论点是统帅,论据是士兵,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例文一)……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文学艺术的成功需要踏实。李贺作诗呕心沥血有了诗鬼盛名;曹雪芹悼红轩中批阅十载方成就千古奇书;齐白石老人印章的遒劲功底是从前不分昼夜千刻百磨练就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其实背后有达芬奇幼时画鸡蛋的刻苦。(《谈踏实》) 文学艺术的成功需要踏实。尽管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是激情的释放。但是踏实的功底决定了表达的效果。李贺作诗呕心沥血有了诗鬼盛名;曹雪芹悼红轩中批阅十载,方成就千古奇书;齐白石老人印章的遒劲功底是从前不分昼夜千刻百磨练就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其实背后有达芬奇幼时画鸡蛋的刻苦。大凡拥有极高艺术造诣的人,其出神入化的表现力皆来自踏实的功底。因此,可以说,艺术殿堂精美的纹饰是用踏实雕刻成的。 不能没有你——分析论证 分析大名又叫论证——论述证明。议论文不论不证,难以揭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存联

作文的立意要深刻

作文的立意要深刻 这是立意的基本要求之一。主要指的是确立的主题不是大家都知道的浅显的道理,而是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这种感受和见解,来自对所写事物的认真观察、仔细研究和反复地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深的思想和内涵,给人以启发和鼓励。?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深刻?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把握。?(1)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意思是说,不同的人,由于思想感情不同,写出的文章立意自然就不一样,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我们都读过,它的立意就十分深刻,在鲁迅先生的同时代,有许多人也写过同鲁迅先生一样主题的对人力车夫的作品,但他们的立意远没有鲁迅先生的深刻。这主要是因为鲁迅先生作为革命的知识分子,能够看到劳动人民的痛苦的根源所在。? (2)要勤于动脑,认真思考。 鲁迅先生曾有过这样一句话,写文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就是说写作对生活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要力求发现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此外,在写作中注意防止两种倾向。其一,防止人为地抬高。深刻地立意并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人为地粘贴到作品中去的,而是靠作品自身显示出来的。其二,防止意多文乱。

立意不是越多就越深刻。只有主题深刻,才能做到重点突出。? 下面的文章,立意就很好,请仔细体会。 关于时间,我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粗浅地知道:时间,它不仅仅属于个人。有时,需要为他人牺牲我个人的时间,说不定,他人也在为我牺牲着他自己珍贵的时间。?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赶紧洗好衣服,整理好房间,便静下心来复习英语。这是我的薄弱环节,可要抓紧时间啊!?突然,屋外人行道上传来邻居小胖妹妹的嚎哭声。我赶紧冲出门去,只见小胖倒栽在街沿石下,我把她搀扶起来,她已经血流满面。原来,是一辆自行车在人行道上推行,一不小心把她带倒了。我一看,自行车主正对我说:“是我不好,赶紧送医院!”我想到小胖妈妈卧病在床,我有责任陪她去。这时,只见小胖妈妈已支撑着出门来,我便向她交代清楚情况,把小胖抱上自行车,捂住她的伤口,心急火燎地向医院走去。?到了医院,挂急诊,找医生,哄小胖,急得团团转。医生一看,却若无其事地在她头上包扎一番,再打一针防破伤风,就叫回家。那自行车主付了医疗费,又把小胖推回来。我心想这一来回花了一个半小时,回到家可要抓紧时间复习英语了。?正想着,望到家门口,站着两个人,一个小胖妈,一个是谁呢?啊,这不是王老师吧?果然是她!她是我的英语老师,她特地来看我了,来帮助我了!我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王老师! ” 等车推到了小胖妈跟前,我便请王老师进了屋。说也奇怪,

高中作文技巧:震人心魄的立意

作文技巧 震人心魄的立意 [UP落点] 巧立意,赋予文章以震人心魄的力量。 【作家在线】 [作家范文] 多看了一眼 有一回,一位老人对我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是一个荒凉破落的庄园,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懒散混日子的味儿也找到了—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没有油漆的小木棚。 我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我下意识地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我发现老人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煺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我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子成了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和做结论了。感谢上帝让我回头又看了一眼。(马里杰·斯比勒·尼格) [范文启示] 我们从一个角度看到的,可能是事物的假象;换了一个角度,多看了一眼,却看到了真相。 我们千万不要在匆匆看了一眼之后,妄下结论。

本文的立意也是因为“换了一个角度”,读来别致、深刻,震人心魄。 【实用兵法】 “震人心魄”六法 1.高屋建瓴 (1)放出眼光,抛弃小我。 用大眼光、大视角,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忌就事论事。 [例题] 话题:习惯。 拘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性格习惯等,则流于一般。你可以—— ◇从宗教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 ◇从科学谈到政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出挑战。 (2)拓开思维,纵横驰骋。 表现为高远、大气——这需要才识。 请读“佳作验招”例文《凭心灵选择》 2.深海探珠 “深刻透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一要求。 (1)“深”,就要有的放矢立意准。 作文篇幅短小,论点必须单一,思想必须统一。像唐吉·诃德那样与风车搏斗,只能白费气力。 (2)“深”,就要收小口子深开掘。 蜻蜓点水,只能浮在表面;“这儿没有水,换个地方再挖”永远掘不到水。 [警示] “深井”必须在地上 “收小口子深开掘”并不意味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因为“井”在地上才能显出“深度”。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既追求“重点论”,又不忘“两点论”,这恰恰是“深”的一种标志。 (3)“深”,就要透过表象看实质。

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散文的立意和结构 散文立意是散文创作艺术构思的重要环节。立意,就是确立一篇文章的主旨。各种文学作品的创作,各类文章的写作,都讲究立意,讲究立意的新颖、独到、深刻。 散文创作的立意除应遵循立意的一般原则: 一、单纯性:一篇短小的散文,一般只须表达一个比较单纯的主题,不必也不可能表达复杂主题。 二、灵活性:散文作者在生活中有了某一点新鲜独到的感受和体会,就可以作来立意。或以小见大,从平凡细小的事物,生活的片断之中,见出不平凡的深刻的意义。 如朱自清的《背影》,题材平凡、细小,却写出了困顿颠沛中的父子之情,反映了那个时代穷困知识分子的惨淡悲苦,让读者透过父亲的背影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或以大见小,将重大深刻的意义寓于细小的事物之中,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曹靖华的《小米的回忆》。或由此及彼,由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从而赋予更深长的含义,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或由散而聚,由许许多多零散的事物或回忆集中到一个汇聚点上,形成主题。 散文的炼意: 这是指立意过程中对题材潜在意义的挖掘和主题的提炼,或通过联想和想象加以引申、发挥。 散文因在题材和写法上有“散”的特点,炼意更须注意凝聚和深化,写出作者独到的发现或寄托作者独特的寓意,以达到形散和神聚、单纯和深刻的辩证统一。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写作者从重庆到武汉一路所见所感,重点写三峡,所写的一切都凝聚在“长江激流勇进之美”这个核心上。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提炼出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深刻哲理。 散文的表现角度:角度,即观察事物的出发点。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是观察的角度不同。 不同的角度,可以表现出客观事物的不同特点。善于选择最好的角度写人叙事,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即使别人已写过的题材,也可以写得别具一格,另有新意。 散文的笔调:文章的笔法和格调,即可称为笔调。各种文体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笔调,散文也有自己的文体笔调。 现代散文不像一般理论文章那么严肃,多采取亲朋话旧、挚友谈心似的笔调,亲切随意,轻松活泼,洒脱不羁,可以叙事,可以描绘,可以说理,可以抒情,也可以把几种笔调结合起来。朱自清说,散文在表现上,“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 散文的结构:散文的结构是指散文的组织方式与方法。散文贵在散又忌讳散。 散文的“散”表现在结构上的特点是随兴之所至,信笔所写,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但散文的“散”决非散漫无章。每篇散文应有每篇自成的章法,有有形或无形的贯串线或汇集点,做到形散而神聚,散和不散的统一。优秀的散文作者能随心所欲而不拘泥。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分五节,里面写殷夫,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之用“朴实的眼光”寻找文章立意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之用“朴实的眼光”寻找 文章立意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申论文章就是一只公考路上的拦路虎。这其中最难的也就是文章立意的把握。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找准文章立意是写好申论文章的关键。 申论文章按照立意的准确与否,可以大致分成四个档次,分别是,“跑题”“偏题”“准确”“精彩”。对于刚接触国考申论文章写作的同学,力求立意准确是当务之急。而对于已经练习过写作的同学,则要追求文章立意的精彩。 那么如何快速的把握好申论文章的立意呢?过去我们学过很多方法,比如题干关系法、关键词法、梳理材料逻辑法、以及倒推法等等。但随着国考申论的微妙变化,文章的立意变得已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有时,我们只需要用“朴实的眼光”就能找准文章的立意。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以国考2015年副省级真题为例,给大家展示这种方法。 【题目】给定资料6中划线句子写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中公解析】 传统上国考申论文章的立意等于题干主题+材料主题,但2015年副省级议论文写作就有所变化。如果用的“梳理材料逻辑法”,那么会发现材料的1~4则与文章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能是通过材料5和材料6,能发现一些端倪。 其实2015年副省级真题的核心主题是“科技与人文”,但作文的主题则是“科技的生命化”或者“科技的人性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科技的生命化”是一个偏正结构,强调一个单一元素,而“科技与人文”是强调两个元素。题干已经明确强调要“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则意味着文章主题就从这句话而来——“科技生命化和人性化”。具体地,“科技”是核心词,“生命化”和“人性化”是论述角度。 “参考给定资料”,也不难发现,在材料5和材料6已经明确升华到这一主题上。先来分别看看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科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时间和物质基础,即根本力量; 材料二:科技有助于突破社会结构,促进社会转型; 材料三和材料四:国家高新技术展,国家高铁、通讯、装备等技术突破; 材料五:未来科技必须走人性化之路,追求科技与人文的平衡; 材料六:科技与人类是共生的。 具体来看材料五: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巨大危害→如不加以控制→将变成与人对立的异生力量→走人性化之路,追求平衡。 具体来看材料六:技术与人存在矛盾关系,需要挖掘技术的本质→技术本质是具备生命特征,与人共性发展→则要赋予新技术情感,使之成为能理解的文化→则处理好人与科技的关系,赋予科技人性,才能为人所用。

如何写好作文(总结)(5篇)

如何写好作文(总结)(5篇) 如何写好作文(总结) 第1篇: 一、把握中心,审清题意对作文来说,第一步就是审题。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题目清楚了,就会写得切题,就能够不走或少走弯路。否则,拿到题目草率动笔,急于写作,还没有搞清楚题意就信马由缰,一发而不可收拾,写跑了题还不明白原因呢。怎样审题呢拿到题目后要仔细阅读,确定题目的重点和中心,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所谓重点和中心,往往要求同学们认真分析题目的每一个字词,抓住重点词语,也就是“题眼”。申清题意,从而确定作文的资料和重点。审题时,还要搞清文章要写的范围和角度,不按规定的范围写就会跑题。总之,审题的关键是确定重点,把握范围角度,掌握了这两点,就能打开思路,迈出写作的第一步。 二、命题作文的定体每一篇作文是由资料和形式的结合,体裁是作文表现形式。 所谓定体,就是拿到试题后,弄清楚试题要求写成什么文体。小学生主要学习的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体表现主题的方式不一样,写作的方法就有很大的差异。从题目的文字来定体,一般来说题目中有“记”字的多为记叙文,如《记一件有意义的活动》《记我的一位朋友》等,还有不太明显的,如“访”“观”等,题目中有“论”“说”“谈”“议”“驳”等字的是议论文,如《谈实事求是》《小议人生价值》等。说明文比较明显,如《水的用途》等,一看就是说明文。从题目的范围来定体。题目中,对要求写某个时间里的人和

事,那是记叙文,如《我的星期天》《劳动的一天》等。题目中有地域空间范围,要求考生写中国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和人物,那也是记叙文,如《我北京的日子》《春到学校》等。从题目要求的对象和资料来定体。《我和我的教师》一看就明白,写作对象是“我”和“教师”,这是要求写人的;《实验成功》这是写事的;《故乡的山》这是写景的。这都是要求写成记叙文。而《树叶的作用》写作资料是事理;《我的钢笔》写作对象是实物,应当写成说明文。文体确定了,思考时就会有明确的目标了。如果题目是写记叙文,就立即从写人记事两方面思考,把主题表现出来。如果是说明文,就从说明事物特性状态 、功能等方面思考,如何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特性。如果是议论文,就从建立论点、寻找论据上下手,思考论证的方法。仅有确定了文体,就能够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向,同学们必须不可轻视它啊! 三、命题作文的立意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文章的主线,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都受主题的约束,围绕着主题,为主题服务。立意过程就是写作时经过审题来确定文章应表达的基本意思。主题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每个人头脑中固有的,它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提炼与概括,来自社会实践,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所以,确定主题时,必须要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出发,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角度去立意。

2016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立意解析

2016各区一模作文立意解析 长宁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①正视痛苦,思考出路 如材料所述,痛苦就是痛苦,当我们经历痛苦时,最明智的做法是思考痛苦产生的原因,思考降低痛苦的方法,这样便能从痛苦中收获一笔宝贵的财富。 ②体验痛苦,收获财富 事实也不尽如材料所言,痛苦本身也可以是财富,它是一种真真切切的体验,代表着仍然鲜活的、拒绝麻木的心灵。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痛苦的历史。 ③规避痛苦,乐享人生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学习规避痛苦,或者不沉湎在痛苦之中,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④直面痛苦,承担人生 生活中的痛苦往往是不可规避的,因为它们是伴随责任而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最开始就能预见痛苦,并且敢于直面它,承担起生活的分量。 普陀区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坚持做同一件事,坚持10年就能够成功,坚持20年就能够创造出奇迹。而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同一件事情做了一辈子,依旧平凡无奇。 ①做好规划,审慎坚持 坚持了多年却没有成功,可能是一开始坚持的方向就有了问题,或者是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所谓“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也有可能是坚持的方式有问题,因为坚持并非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有变化、有创新。所以在坚持之前应该做好规划,解决掉一些问题:坚持什么,凭借什么坚持,怎么坚持。 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了正确的坚持不代表理所应当就会成功,成功都是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的,需要把握时机。 ③勇于坚持,拒绝盲从 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成功不一定是名利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修养上的,这种情况下,坚持住就是一切。 崇明区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认识错误就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然而当代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又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的承认错误,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①重估错误 错误也许已经非常接近正确了,所以对于错误的价值要重新评估,要学着去观察错误,明辨错误。 ②认识错误,走向成功 认识错误是为了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迈出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再一步步地达至成功,这是对待错误的明智做法。 ③勇于尝试,勇于试错

专题 在命题作文中写人——巧立意,精选材,凸显人物特点-讲义

在命题作文中写人——巧立意,精选材,凸显人物特点 主讲教师:李华北京海淀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课前一开心 本人小学老师,期末改卷时会遇到各种有趣的答案。某年级一试题:把下面句子改为拟人句,句子是“小鸟在树上叫”,大多数同学都很常规地改成“小鸟在树上唱歌”。忽见一句:小鸟在树上叫:“我是人啊!我是人啊!” 一次批小学语文卷,要求用“有……有……还有……”造句,一学生是这样写的:昨天去姥姥家,姥姥给我拿个鸡腿,我吃完了问姥姥还有吗,姥姥答:“有,有,还有!” 小侄女9、10个月的时候,她妈妈跟同事抱怨说她爬行的姿势不好看,同事哀怨地说,你就知足吧,我儿子每次爬就跟中弹似的,永远都是拖着一条腿前进,我都愁死了。从此,家里没人再嫌弃小侄女的姿势了。 知识梳理 热身测试: 你想到了什么?准备写什么? 童年的朋友 对手 写作流程: 审题 ↓ 立意 ↓ 选材 ↓详写一件事 布局 ↓片段组合 成文 怎样选材: 化大为小 ↓ 紧扣中心,抽取细节 选材流程: 一个人 ↓ 一件事或几件事 ↓ 抽取符合主题的细节

例文导读 童年的朋友 从我离开她上学开始,她的一颗心便全挂在了我的身上。都说红豆是“此物最相思”,唯独她与众不同,竟是用一颗颗绿豆串连起了我与她这个朋友之间的盈盈一线。 小时候,最爱的便是奶奶亲自种、亲自收、亲自煮的绿豆汤。每当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时,总能在回到屋里后喝上一碗冰凉的绿豆汤,暑气全消。因此,奶奶的菜园总会留出一小块来种绿豆。 炎炎夏日,烈日当空,她弯着腰在那块小菜地里忙活着什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悄悄来到她身边,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她用手轻松地在松过土的地面上挖出一排排深浅一致的整齐小坑,本不细腻的手上因沾上泥土而更显粗糙,认真地从旁边的袋子里挑选绿豆,扔进小坑,再用手把土填进小坑,浇水。一颗晶莹的汗珠顺着她脸上的“沟沟壑壑”落在地上,留下一点水渍。我蹲在一边问:“奶奶种下的绿豆是不是很快就会长出新的绿豆芽呀?”她站直身,洗了洗手边擦汗边说:“当然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嘛。”随即又用警告的口吻说:“以后可不许再在院子里瞎玩了,弄坏了地可就长不出豆子来了。”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算是承诺。她拉起我边往屋里走边说:“记住,种下的是什么就收获什么。”阳光照在她布满汗珠的脸上,反射出萤萤光亮,更显清晰。这话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太过深奥,我不懂。 时间一天天过去,绿豆种了,收了,又种了,又收了…… 我到了上学的年龄,与她在一起的时间压缩再压缩,最后只得寒暑假的几天。每次回去,回来时包总是被她塞得鼓鼓的,又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减少,但永远她都不让拿出来的都是一包最沉的绿豆。 有一次暑假回去,恰逢她种绿豆。还是那样的烈日当空,那块地,不同的只是她更弯的腰,更深的皱纹。我过去帮忙,才撒了几粒豆子,她就推我去洗手。我不解,问她,她捡起那颗我刚撒下的豆子说:“你不会挑种子,种下的是什么就收获什么。种子不好,长出的豆子熬出的汤就不好喝。你小时候最挑,一点坏豆子煮的汤都不喝。”说罢,长出气似的叹了一声,起身,望向远处。有些浑浊的眼睛里闪出留恋的光芒。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种下的是思念,长出的就是相思豆,哪怕那不是红豆。 我的童年被奶奶以朋友的身份用绿豆一手点缀,那些清凉解暑的绿豆或许是我那迷糊童年留给我的最后一点念想吧。 文章怎样才动人 一种真实的生活——选材恰当、具体 一种动情的描述——对人物有生动的刻画 一种平实的记录——语言不花哨、不幼稚 一种深沉的反思——结尾有层次 对手 “漂亮!”随着篮球从你手中飞出,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最后完美地落入篮筐,我们赢了。我走过去与你击了掌,谈论着刚才比赛中你的优秀表现。 记得刚来到这个学校时,第一个认识的同学就是你。那是开学前的报到,说完所有事后老师让写作业。你的座位在我的左边,英语不太好的我们聊起了天。渐渐地,话题被转移到了游戏,我惊奇地发现你和我竟热衷于同一款游戏:DotA。从此,我们便开始每天晚上两局DotA的生活。 那时的我们,互相竞争的项目是游戏。 时光飞逝,一转眼的时间,月考如期而至。全班的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焦急地做着考试前最后的复习。按照老师的要求,班里的人三三两两的结成了学习小组,我们自然是在同一个小组。当

高三作文审题立意

第一讲 目标: 1.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两种技能. 2.作文练习. 一.前言: 在高考作文写作中,审题立意是写好高考作文最为重要的一环,审题不准会导致全盘皆输.常有同学感叹自己的作文起伏无常,或迷茫于峰值的不可预知,或恐慌于波谷的不期而来.这就要求我们对考场作文要有理性的把握.可以说,对考场作文而言,如何准确地界定与把握命题者的正确意图和话题本身的意义指向,又如何在文章中准确地呈现出来,将大体决定全文的成败. 就新料料作文而言,切实落实“一二三四五”,即认识到审题立意的第一重要,学会两种技能,明确三个原则,拥有四种思维,掌握五种方法。 二。两种技能: 1.抓“三个主要”: “三主要”包括主要对象,主要关系和主要意向。主要对象即材料或命题的核心对象(词素),主要关系即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意向即材料或命题的主要内容及情感指向。看下列材料: 《於陵子》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中州有一只蜗牛,想振奋起来干一番事业,却又时时责备自己软弱无能。想向东去攀登泰山,计算一下却要走三千多年;又想向南去涉长江和汉水,计算一下也要走三千年。再想一想自己的寿命,不过朝暮之间就要死去。于是不胜悲愤,枯死在蓬蒿杆上,而遭到蚂蚁的嘲笑。 此材料的主要对象是蜗牛(抓蚂蚁就不妥),主要关系是蜗牛与其梦想等,主要倾向是对蜗牛行为的质疑或否定。在此基础之上去立意就不会有任何偏离。 2.做“三追问”: “三追问”,即三层哲学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 再看上则材料。分析时可围绕蜗牛的结局问“蜗牛这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蜗牛最后郁郁而终”“为什么蜗牛没能实现其梦想”或“蜗牛怎样才能不会这样”等,最终可以准确地立意。如“从实际出发”“心在当下”“梦想要靠行动去实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凡事要量力而行”(认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等等。以上角度,取其一即可 3.随堂练习: 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事。为了显示诚意,双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交出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羊羔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为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试运用“两种技能”确定最佳立意. [导析] 运用“三追问”,可以自问:是什么?(羊和狼握手言和,羊最终落得被吃的下场)为什么?(羊认错了对象,被狼所谓诚意的假象所迷惑,错把敌人当朋友)怎么办?(不要轻信美丽

怎么样把文章写的美 如何写出优美的作文

怎么样把文章写的美如何写出优美的作文 一、细节描写扣心弦。 如果说文章是一棵大树,那么细节描写就是最突出的枝干和最鲜亮的绿叶。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事物本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晚多了一个人而增加分量。”(《一夜的工作》)总理的日常生活是多么俭朴啊!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读着这个细节描写,我们的心中怎能不油然而生对总理的敬爱之意! 二、景物描写现意境。 景物包括风云雨雪,日月星辰,山川湖泊,飞瀑名泉,古松奇柏,名花异草等。作文中恰到好处地写好一处景物,对于表现大自然、渲染气氛、抒发感情都有积极的意义。 《夜莺的歌声》一开始写“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强调了战后被摧毁的村庄的惨状,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再如《雨中》描写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河”,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的伞“仿佛是浮在水面上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这一段紧扣“雨”字,连用三个比喻句,勾勒出一幅都市雨景图,为将要出场的人物营造了一种美的氛围。 三、巧用修辞添美感。 文章是一道菜肴,修辞就是盐和味精。修辞的种类很多,我们小学生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运用修辞要准确、新颖、

形象,不要人云亦云。 如:“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三亚落日》)句子中作者把“太阳”比作“快乐的孩童”,“歪着红扑扑的脸蛋”,生动形象,贴切传神。 四、学会联想增异彩。 联想,就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在作文中适当加进自己的联想内容,文章就显得丰富充实,表达的思想也就更深刻、更有感染力。 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山水》)作者从“漓江的水”联想到别处的水——大海和西湖,由“桂林的山”联想到别处的山——泰山和香山,通过这些联想,突出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 五、语言鲜活造诗意。 文章语言要讲究音韵、节奏,长句短句错落有致,叠词反复加强语势。 如:“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鼎湖山听泉》)这段话声调铿锵,韵律和美,颇具诗情画意,读来悦耳动听,我们在朗诵时应细心体会,并在作文中认真推敲和着力锤炼自己

作文巧立意

作文巧立意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古人还说:“文以意为主。”“文无意则不立。”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千古文章意为高。”这些都表明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一、语意双关法 语意双关指写作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却隐藏着另一个更为深刻的含义。这种方法往往要从写作题目来立意。而读者也只有透过表层来领悟其更深的内涵。如:《我最需要一剂良药》,小作者在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又能治心病。“良药”一语双关,内蕴丰富。又如:《谁来帮我开锁》,文中记叙了作者因每周末都在外毫无顾虑地玩一天。有一次竟与父母吵起来。父亲索性把他关在家里,别让他再往外遛跶。作者最后说:……身在曹营心在汉。谁来帮我打开这把锁呢?表面上是为作者打开门锁,其实是说打开心锁。这位同学用这一双关语意把立意推向深刻之处。试想,如果仅说“良药”治腿疾、“打开具体的锁”这样的立意读者还会喜欢吗? 二、借物(事)喻理法 借物(事)喻理就是借助于某物(事)来给读者某种道理或启示。这种方法一定要有物(事),而不能空谈。如《访兰》一文,作者借与父亲访兰的事,把野外的兰草与移植在家里的兰草对比。野外兰草纯朴、清纯、高雅,而盆景家兰媚俗、妖艳、庸俗。最后父亲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作者通过这样一件事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可谓深刻之极! 三、以小见大法 以小见大就是通过某种细小的事折射出大道理。这种立意法不能仅关注自我,应把眼光放远,面向社会,亲近自然,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写的是“我”童年时一镒“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脱险”如此,人生又何不像这样呢?又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中小飞蛾的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它极力挣扎。可见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小小的昆虫尚且如此,人更应当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这样的立意可谓高远! 四、独辟蹊径法 夺天工独辟蹊径就是立意走出大众化,不人云亦云,用新思维从新的角度写出新意。这种写法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去看事物,求异思维或跃过一般模式。如《冬之雪》,作者并没有和大多数人那样表现下雪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雪景的美丽,避开古人“瑞雪兆丰年”的赞美,而是从“下雪”会一定程度上破坏庄稼,破坏交通,造成雪蹦等,从而表现对下雪的厌恶与批评。

如何写好网评文章

如何写好网评文章 推动网宣工作求突破、上台阶,关键是要有高质量的时评文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网上那些好的时评文章作者,都是有较强的写作功底的。我认为要写出一篇高质量的网评文章,应具备以下几点: 一是观点要正确。就是说要讲政治。我们都是组工干部,有的还是领导干部。平时,讲话、办事情、写文章都得讲政治。因此,我们写的时评文章也要讲政治,必须与党中央的精神高度保持一致,可以针贬时弊,但绝对不能“反动”。 二是反应要迅速。时评文章也要有很强的时效性,一件事情发生之后,成为网络关注的焦点,唯有以最快的速度予以评论,才能吸引大家的眼球。过时的评论很难激发网民的兴趣。撰写时评文章,谁出手快、质量高,谁的采用率就高。《宣扬“换妻”的癫狂“灵修”敲响了怎样的警钟》。 三是题目要吸引眼球。题目是时评文章的眼睛。好的时评文章,首先要有一个好题目。各大主流网站的上传文章非常多,网民们很多时候都是先看标题,标题吸引人,才回点击看内容。网站的编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的时评稿件,不可能每篇都去细看内容,往往是先看“题目”,题目好了再看内容。因此,如果没有一个好题目,内容写得很好,也很难引起编辑的关注。《18万

元一斤的龙井茶有多少腐败的味道》、《从官场“霸王硬上弓”看“无茅台不成席”》等。 四是语言要网络化。语言反映上要凸现历史典故、成语,特别是坊间喜闻乐见的俗语、歇后语和现代成语等,有个《别让废弃手机沦为“地沟机”》这个标题中的“地沟机”一词是来自“地沟油”的衍生。 五是主题要集中。一篇千字文章,主题不集中不好,集中一点谈出深刻的、别人心中想说的但是还没有说的东西很重要。要对领导讲话、热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角度,抓住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不为人注意地方,抓住一个方面、一个点集中力量、集中笔墨、写深写透、写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写出自己的特点特色。一篇短小时评,说清楚一小点道理就足够了,没有必要什么都想包含进来。主题选择的技巧,关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近期聚焦,想想中央关注的东西,自己身边有些什么真实情况,用我们想说的话,身边人想说的话表述出来。 六是要由此及彼。时评文章要抓住一点写,但是不能就事论事,停留在事件的表面,或者一个方面,而是进一步的挖掘提炼,思考其在更大范围上意义,小角度但要大视角,在最后用最精炼语言表述出来。 对于我们从事网评写作的新手来说,第一步:学习精品文章,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抓住文章立意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话题作文抓住文章立 意 【作文题目】 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用来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 话题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语,审话题,审要求。其中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一)审材料,领悟命题意图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总是隐藏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等做出的某种限定都是命题意图。审题时,首先就是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解读出来,要吃准命题意图材料,需抓住关键问题和词句。话题材料中有一些关键的问题和词句,直接或间接地点明或暗示了话题的中心思想,指示话题的思想价值取向。善于抓住这些问题和词句,读懂话题材料,在领会材料意蕴的基础上构思立意。如: 每到五一十一等旅游黄金周,人们纷纷离开喧嚣的城市,前往向往已久而又难得一见的海滨、山林、水乡、牧场而那些长期生活在景区的人们,根本不觉得本地有多少值

得流连的景致,格外羡慕城市生活的丰富与便捷由此看来,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 其实,世间万象,又何止旅游如此呢?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材料中的这句话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极为关键,它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审题立意之门,引导我们找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结合材料开头的叙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既然如此,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没有发现身边的风景呢?是熟悉,是因为熟悉而产生的麻木,是熟悉蒙蔽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没有发现身边风景的美丽,没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风景的价值。由此可见,把握关键语句对审题立意是多么重要。我们在面对一则材料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其中的关键语句。 (二)审提示语,明确思维方向 而世间万象,又何止旅游如此呢这一提示语指明对风景一词意义的理解不能只局限在它的表面含义上。其实,这里的风景已具有了象征意义,象征世间所有的美好事物,比如亲人无私的关爱,家乡人情的淳朴,朋友一直以来默默的付出,等等。从话题作文的材料特点看,提示语往往处在中间部位,即情境材料之后、话题之前,往往是议论性文字,由前面的情境材料引申到现实生活,谈它对我们的启示。我们把目光集中在这里,自然不难发现它对立意有导向作用,

怎样让一篇文章写得深刻

怎样让一篇文章写得深刻

怎样让一篇文章写得深刻 有人问,一篇文章怎样就深刻了? 我一直认为,文章的深刻,其实就是作者思想的深刻,没有作者深刻的思想,当然也就无法谈到一篇文章的深刻。 同样一件事,你我都能叙述明白,而深刻,就是高出叙述之外的那部分思想。说清楚,说明白,只是作文中的基础等级,要想取得发展等级的分数,必须有超常的思考,超常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了。 昨天读到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陶器与纸屑》。文章的前半部分的叙述,可算是基础等级,叙述了他买陶器带陶器的经过结果,写他为了携带方便,抛弃了那些用来保护陶器的纸箱、碎纸和破报纸,结果,一个踉跄,果然破坏了陶器,他为此后悔不跌。一般文章写到后悔就为止了,可林清玄却从整个过程里展开了对生命历程的思考: 生命的历程也是如此,在珍贵的事物周围总是包着很多看似没有意义,随手可以舍弃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忽略其价值,因为没有了它们,我们的成长就不完整,就无法把珍贵的东西少年带到中年,成为有智慧的人,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人生里的负面因素,没有负面因素的人生,就得不到教训、启发、锻炼,乃至于成长了。 对于一朵美丽的花,它脚下卑贱的泥土是一样珍贵的。 对于一道绚烂的彩虹,它前面的乌云与暴雨是一样有意义的。 对于一场精彩的电影,它周围的黑暗与它是同等价值的。——这就是一篇文章得以深刻的部分,也就是一般文章需要再上的一

个台阶,也就是发展等级。而从纸屑破报纸之类联想到我们身边的很多看似没意义,随手可以丢弃的东西,甚至我们身边的一些负面因素,这这种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且很能启迪读者的思维,且对人世产生思考。至于文章的丰富与文采,通过阅读积累和写作练习,就可以提高的,这里就不必再说了,结尾那三段诗一样的句子,既是思维的进一步发散,也是深刻的拓展和文采的展现。 要想把一篇文章写深刻,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底蕴,还要有非常人的眼光和思维角度。眼界决定境界,思维角度和品质决定文章的深刻与否。 思维的角度需要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陶器与纸屑》一文,记叙之后的议论,作者可思考的角度有“陶器”与“纸屑”两个角度,而作者抓住的是最容易被忽略被抛弃的纸屑,通过谈其不能忽略的“价值”,进而联想到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那些负面因素,使文章有了直抵人性的思考价值,极易唤起读者的共鸣。其中的看似无用,其实作用不可忽视,又包含着很深刻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考。结尾三段,花与泥土、彩虹与乌云暴雨、电影与黑暗,则更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发散,使文章更有了一层深刻而又广泛的意义。 思维的品质是需要培养的,思维品质与一个人的思维习惯,生活经历、阅读经历,和对事情的见解有关。《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的经历和情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思考”,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有了一定的思维品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