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法_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法_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法_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法_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答案第六章中文版

6复习题 1.APs周期性的发送信标帧,AP的一个信标帧通过11个信道中的一个发送。信标帧允许附近的无线基站发现和 识别AP。 2.1)基于无线主机的MAC地址;2)用户名和密码的结合。在这2中情况中,AP把信息传送给认证服务器。 3.不对 4.2个原因:1)无线信道中误码率比较高;2)在有线的以太网中,发送站点能够检测到是否有碰撞发生,然而 在802.11中站点不能检测到碰撞。 5.不对 6.每一个无线基站都可以设置一个RTS阈值,因此只有当将要传送的数据帧长度长于这个阈值时,RTS/CTS序列 才会被用到。 7.没有好处。假设有2个站点同时想发送数据,并且他们都使用RTS/CTS。如果RTS/CTS的帧长和数据帧长一样 时,信道就会被浪费,因为发送RTS/CTS的时间和发送数据的时间一样。因此RTS/CTS交换只有当RTS/CTS 帧长远小于数据帧长时才有用。 8.开始时,交换机在其转发表中有一个表项标识了无线站点和前一个AP的联系。当无线基站和新的AP联系时, 新的AP将创建一个包括无线基站MAC地址以及以太网广播帧的帧。当交换机收到该帧时,更新其转发表,使得无线站点可以通过新的AP到达。 9.UMTS源于GSM,CDMA200源于IS-95。 习题 1.输出d1 = [-1,1,-1,1,-1,1,-1,1];d0 = [1,-1,1,-1,1,-1,1,-1] 2.发送方2的输出= [1,-1,1,1,1,-1,1,1]; [ 1,-1,1,1,1,-1,1,1] 3. 4.a)两个AP有不同的SSID和MAC地址。一个到达咖啡馆的无线站点将会和其中一个AP的联系。发生联系后, 在新的站点和AP之间会建立一条虚链路。把两个ISP的AP标识为AP1和AP2。假设新的站点和AP1相关联。 当它发送一个帧的时候,它将会到达AP1。虽然AP2也会收到这个帧,但是它不会处理这个帧,因为这个帧发送给它的。因此这两个ISP能在相同的信道上平行地工作。尽管如此,这两个ISP将共享相同的无线带宽。如果不同的ISP中的无线站点同时发送数据,将会产生碰撞。对802.11b来说,两个ISP的最大合计传输速率为Mbps。 b)现在如果不同的ISP中的2个无线终端同时发送数据,就不会产生碰撞。因此这2个ISP的最大合计传输速率为22Mbps对802.11b来说。 5.这样设计是为了公平。我们假设开始只有H1这一个无线站点发送数据,当时当H1发送到一半时,另一个站点 H2也要发送一个帧,为了简单起见,我们还是假设没有隐藏的终端。在发送之前,H2检测到信道忙,因此它要选择一个随机的回退值。现在我们假设H1发送完第一个帧以后,如果退回到第一步,即它等待一个DIFS然后发送第二个帧。那么H2仍将被阻塞并再次等待信道的空闲时刻。因此,如果H1有1000个帧要传的话,那么H2只有等H1传完这1000个帧後才能有机会接入这个信道。但是如果H1传完第一个帧後退回到第二步,那么它也将选取一个随机的回退值,这样的话就给了H2发送数据的机会。 6.不含有数据的帧长为32字节。假设传输速率是11 Mbps,传输一个控制帧的时间为32*8/11 Mbps=23usec.传输 数据帧所需的时间为(8256 bits)/(11 Mbps) = 751usec。总时间为: DIFS + RTS + SIFS + CTS + SIFS + FRAME + SIFS + ACK= DIFS + 3SIFS + (3*23 + 751) usec = DIFS + 3SIFS + 820 usec。 7.a)不会。因为在距离矢量算法中,目的点的改变信息只会在相邻的节点间传输(这不同于链路状态路由,在这 个算法中,信息的改变将会通过广播发送到所有的路由器,因此在链路状态广播后,所有的路由器将会知道网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是利用通信线路和设备,把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或多个计算机系统相互链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由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进行管理,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通信子网: a. 传输介质:双绞线、电缆、光纤、无线电波 b. 通信设备:交换机、网关、路由器 功能:承担数据的传输、转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2)资源子网: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 功能:负责数据处理业务,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网络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格式和传输时序的一套规则。 2)层次结构模型 原因:可以对负责问题采取分而治之的模块化方法,每一层都建立在原来基础上,低层为高层服务,每层都有相应的协议约定。 优点:各层之间相互独立; 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其它层; 各层可以以采取自己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整个系统分解成若干个易于处理的部分,使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实现和维护 变得更加方便 4、OSI网络体系结构模型 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TCP/IP协议的主要功能 链路层:规定各种物理网络和TCP/IP协议之间的接口 网络层:选择路由,传输数据分组。IP协议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通信、TCP协议 应用层:网络和用户的界面,提供各种服务。 1、信号的分类: 定义:信号是数据的电磁编码或电子编码 分类: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电信号,通过电压或电流的变化进行传输数字信号:离散变化的电信号,由二进制代码的1和0组成的信号优缺点: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衰减,受噪声影响大,容易发生畸变。 数字信号——即使受到噪声干扰也易于恢复,信号更真切。 2、通信方向: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优缺点:单:效率低 半:效率低,可节省传输线路,用于局域网 全:效率高,结构复杂,成本高 3、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基带传输:基本不改变信号波形的情况下直接传输方波信号。 频带传输:数字信号在模拟信道上传输时,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进行发送和传输,到达接收端后再把模拟信号解调成原来的数字信号。 4、数据交换技术:通信网络要为所有进入网络的数据提供一条从进网第一个结点到离开网

一篇故事讲述了计算机网络里的基本概念

一篇故事讲述了计算机网络里的基本概念:网关,DHCP,IP寻址,ARP欺骗,路由,DDOS等...2010-04-29 20:25|(分类:默认分类) 计算机主机网关的作用是什么? 假设你的名字叫小不点,你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你的邻居有很多小伙伴,在门口传达室还有个看大门的李大爷,李大爷就是你的网关。当你想跟院子里的某个小伙伴玩,只要你在院子里大喊一声他的名字,他听到了就会回应你,并且跑出来跟你玩。 但是你不被允许走出大门,你想与外界发生的一切联系,都必须由门口的李大爷(网关)用电话帮助你联系。假如你想找你的同学小明聊天,小明家住在很远的另外一个院子里,他家的院子里也有一个看门的王大爷(小明的网关)。但是你不知道小明家的电话号码,不过你的班主任老师有一份你们班全体同学的名单和电话号码对照表,你的老师就是你的DNS服务器。于是你在家里拨通了门口李大爷的电话,有了下面的对话: 小不点:李大爷,我想找班主任查一下小明的电话号码行吗? 李大爷:好,你等着。(接着李大爷给你的班主任挂了一个电话,问清楚 了小明的电话)问到了,他家的号码是211.99.99.99 小不点:太好了!李大爷,我想找小明,你再帮我联系一下小明吧。 李大爷:没问题。(接着李大爷向电话局发出了请求接通小明家电话的请 求,最后一关当然是被转接到了小明家那个院子的王大爷那里,然后王大 爷把电话给转到小明家) 就这样你和小明取得了联系。 至于DHCP服务器嘛,可以这样比喻: 你家院子里的居民越来越多了,传达室李大爷那里的电话交换机已经不能满足这么多居民的需求了,所以只好采用了一种新技术叫做DHCP,居民们开机的时候随机得到一个电话号码,每一次得到的号码都可能会不同。 你家门口的李大爷:就是你的网关 你的班主任:就是你的DNS服务器 传达室的电话交换机:就是你的DHCP服务器 同上,李大爷和王大爷之间的对话就叫做路由。 另:如果还有个小朋友叫做小暗,他住的院子看门的是孙大爷,因为小暗的院子刚盖好,孙大爷刚来不久,他没有李大爷和王大爷办公室的电话(李大爷和王大爷当然也没有他的电话),这时会有两种情况: 1、居委会的赵大妈告诉了孙大爷关于李、王两位大爷的电话(同时赵大妈也告诉了李、王关于孙的电话),这就叫静态设定路由 2、赵大妈病了,孙大爷自己到处打电话,见人就说:“我是小暗他们院子管电话的”,结果被李、王二位听到了,就记在了他们的通讯录上,然后李、王就给孙大爷回了个电话说:“我是小明(小不点)他们院子管电话的”,这就叫动态设定路由 然后有一天小不点要找小暗,结果自然是小不点给李大爷打电话说:“大爷,我找小暗”(这里省略了李大爷去查小暗电话的过程,假设他知道小暗的电话),李大爷一找通讯录:“哦,小暗的院子的电话是孙大爷管着的,要找小暗自然先要通知孙大爷,我可以通知王大爷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定义为:“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按网络的传输技术(通信信道)广播式网络点到点网络 按跨度(地域范围) 局域网LAN城域网MAN 广域网WAN 按通信介质有线网无线网 按组建属性公用网专用网 按管理性质内联网外联网 计算机网络结构: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个部分。 1.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面向用户,接受本地用户和网络用户提交的任务,最终完成信息的处理。 2.通信子网 主要负责计算机网络内部信息流的传递、交换和控制,以及信号的变换和通信中的有关处理工作,间接地服务于用户。 第2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调制与解调 调制就是通过调制器将数字信号波形变换成适于模拟信道传输的波形,再根据数据的内容(0或1)来改变载波的特性(振幅、频率或相位),然后将经过改变的载波送出去,这个过程称为调制。载波是指可以用来载送数据的信号,一般用正弦波作为载波。 在接收端,通过解调器将被修改的载波与正常的载波比较(去掉载波),恢复出原来的数据,这个过程称为解调。 调制与解调是互反的过程。 2.1.2数据编码技术 数据编码方法主要有数字数据用数字信号表示、数字数据用模拟信号表示、模拟数据用数字信号表示三种编码方式。 2.1.3 数据传输技术 (一)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二)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三)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四)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通信方式 (五)多路复用技术 2.1.4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是指在数据通信时利用中间节点将通信双方连接起来。 数据交换方式包括线路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2.1.5传输介质 1 同轴电缆 2 双绞线 由两条相互绝缘的铜线组成,其典型粗细约1mm,两条象螺纹一样绞在一起。 屏蔽双绞线无屏蔽双绞线 3光纤 4 无线介质 数据传输介质的选择

计算机网络教程自顶向下方法选择题及答案

Chapter 4 Network Layer 1. Packetizing at the network layer involves A)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at the source B) Adds a header that contains the source and destination information C) Decapsulating the payload at the destination D) All of the choices are correct 2. Routers in the path are not allowed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fragment the packet they receive B) decapsulate the packet C) change source or destination address D) All of the choices are correct 3. The network layer in the Internet provides _________________. A) comprehensive error and flow control. B) limited error control, but no flow control. C) comprehensive error control but limited flow control. D) All of the choices are correct 4. In a virtual-circuit approach, the forwarding decision is based on the value of the _____________ field in the packet header. A) source address B) destination address C) label D) None of the choices are correct 5. In a datagram approach, the forwarding decision is based on the value of the _____________ field in the packet header. A) source address B) destination address C) label D) None of the choices are correct 6. The performance of a network can be measured in terms of ________. A) delay B) throughput C) packet loss D) all of the choices are correct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四章中文版答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四章中文版答案 WRI 研究生0601 4复习题 1. 网络层的分组名称是数据报.路由器是根据包的IP地址转发包;而链路层是根据包的MAC地址来转发包. 2. 数据报网络中网络层两个最重要的功能是:转发,选路.虚电路网络层最重要的三个功能是:转发,选路,和呼叫 建立. 3. P200 转发是当一个分组到达路由器的一条输入链路时,该路由器将该分组移动到适当的输出链路.选路是当 分组从发送方流向接收方时,网络层必须决定这些分组所采用的路由或路径. 4. 是,都使用转发表,要描述转发表,请参考4.2节.在虚电路网络中,该网络的路由器必须为进行中的连接维持 连接状态信息。每当跨越一台路由器则创建一个新连接,一个新的连接项必须加到该路由器转发表中;每当释放一个连接,必须从该表中删除该项。注意到即使没有VC号转换,仍有必要维持连接状态信息,该信息将VC号与输出接口号联系起来。每当一个端系统要发送分组时,它就为该分组加上目的地端系统的地址,然后将该分组推进网络中。完成这些无需建立任何虚电路。在数据报网络中的路由器不维护任何有关虚电路的状态信息。每个路由器有一个将目的地址影射到链路接口的转发表;当分组到达路由器时,该路由器使用该分组的目的地址在该转发表中查找适当的输出链路接口。然后路由其将该分组项该输出链路接口转发。虽然在数据报网络中不维持连接状态信息,它们无论如何在其转发表中维持了转发状态信息。在数据报网络中的转发表是由选录算法修改的,通常每1到5分钟左右更新转发表。在虚电路网络中,无论何时通过路由器拆除一条现有的连接,路由器中的转发表就更新。 5. P202 单个分组:确保交付;具有延时上界的确保交付.分组流:有序分组交付;确保最小带宽;确保最大时延抖 动.因特网的网络层不提供这些服务.ATM的CBR(恒定比特率)服务同时提供确保交付和计时.ABR (可用比特率)不提供该假想服务. 6. 交互式实时多媒体应用,如:IP电话和视频会议.这些应用都得益于ATM的CBR服务的实时性.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及简答

1.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 2.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3.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的网络。 4.无线传感器网络一种将Ad hOC网络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网络 5.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6.网络拓扑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 7.ARPANET 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8.点对点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或路由器结点的线路 9.Ad hOC网络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 10.P2P所有的成员计算机在不同的时间中,可以充当客户与服务器两个不同的角色,区别于固定服务器的网络结构形式 1.0SI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制定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2.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3.通信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4.接口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5.数据链路层该层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差错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 6.网络层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层次。 7.传输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进程通信服务的层次。 8.应用层.0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 1.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方法 2.频带传输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3.移频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角频率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4.振幅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5.移相键控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据的信号编码方式。 6.单模光纤光信号只能与光纤轴成单个可分辨角度实现单路光载波传输的光纤 7.多模光纤光信号可以与光纤轴成多个可分辨角度实现多路光载波传输的光纤 8.单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9.半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同一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数据 10.全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11.模拟信号信号电平连续变化的电信号 12.数字信号用0、1两种不同的电平表示的电信号 13.外同步法发送端发送一路数据信号的同时发送一路同步时钟信号 14.内同步法从自含时钟编码的发送数据中提取同步时钟的方法 15.波分复用在一根光纤上复用多路光载波信号 16.脉冲编码调制. 将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法 1.纠错码让每个传输的分组带上足够的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2.检错码让分组仅包含足以使接收端发现差错的冗余信息,但是不能确定哪个比特出错,并且自己不能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方法。 3.误码率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4.帧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 5.数据链路层协议为实现数据链路控制功能而制定的规程或协议。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复习

端系统和网络核心、协议 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网络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注:分组交换主要有两类,一类叫做路由器,一类叫作链路层交换机。两者的作用类似,都是转发分组,不同点在于转发分组所依据的信息不同。路由器根据分组中的IP地址转发分组,链路层交换机根据分组中的目的MAC地址转发分组。 用于网络核心的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种: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协议(protocol)是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主要用于指定分组格式以及接收到每个分组后执行的动作。 两种基本的服务 (1)面向连接的服务 保证从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的数据最终将按顺序、完整地到达接收端 面向连接服务的过程包括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3个阶段。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数据交换结束后,必须终止这个连接。传送数据时是按序传送的。 有握手信号,由tcp提供,提供可靠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2)无连接服务 对于传输不提供任何保证 在无连接服务的情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一个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事先进行预定保留。这些资源将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行分配。 无连接服务的特点是无握手信号,由udp提供,不提供可靠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因而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称为“尽最大努力交付”。面向连接服务并不等同于可靠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时可靠服务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充分,还要加上一些措施才能实现可靠服务。 目前Internet只提供一种服务模型,”尽力而为”,无服务质量功能 通讯介质及特点 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非导向传输媒体:无线电通讯 1.双绞线(Twisted-Pair Copper Wire)抗电磁干扰,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以用 2.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广泛用于闭路电视中,容易安装、造价较低、网络抗干扰能力强、网络维护和扩展比较困难、电缆系统的断点较多,影响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3.光纤(Fiber Optics)传输损耗小,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好,保密性好,体积小,质量轻。 4.无线电通讯(Radio)用无线电传输,优点:通讯信道容量大,微波传输质量高可靠性高,与电缆载波相比,投资少见效快。缺点:在传播中受反射、阻挡、干涉的影响。 延时分类 1、传输时延(发送时延)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2、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4、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答案(第一章中文版)

1复习题 1.没有不同。主机和端系统可以互换。端系统包括PC,工作站,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网络连接的PDA,网络电视等等。 2.假设爱丽丝是国家A的大使,想邀请国家B的大使鲍勃吃晚餐。爱丽丝没有简单的打个电话说“现在我没一起吃晚餐吧”。而是她 先打电话给鲍勃建议吃饭的日期与时间。鲍勃可能会回复说那天不行,另外一天可以。爱丽丝与鲍勃不停的互发讯息直到他们确定一致的日期与时间。鲍勃会在约定时间(提前或迟到不超过15分钟)出现再大使馆。外交协议也允许爱丽丝或者鲍勃以合理的理由礼貌的退出约会。 3.联网(通过网络互联)的程序通常包括2个,每一个运行在不同的主机上,互相通信。发起通信的程序是客户机程序。一般是客 户机请求和接收来自服务器程序的服务。 4.互联网向其应用提供面向连接服务(TCP)和无连接服务(UDP)2种服务。每一个互联网应用采取其中的一种。 面相连接服务的原理特征是: ①在都没有发送应用数据之前2个端系统先进行“握手”。 ②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也就是说,连接的一方将所有应用数据有序且无差错的传送到连接的另一方。 ③提供流控制。也就是,确保连接的任何一方都不会过快的发送过量的分组而淹没另一方。 ④提供拥塞控制。即管理应用发送进网络的数据总量,帮助防止互联网进入迟滞状态。 无连接服务的原理特征: ①没有握手 ②没有可靠数据传送的保证 ③没有流控制或者拥塞控制 5.流控制和拥塞控制的两个面向不同的对象的不同的控制机理。流控制保证连接的任何一方不会因为过快的发送过多分组而淹没另 一方。拥塞控制是管理应用发送进网络的数据总量,帮助防止互联网核心(即网络路由器的缓冲区里面)发生拥塞。 6.互联网面向连接服务通过使用确认,重传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当连接的一方没有收到它发送的分组的确认(从连接的另一方) 时,它会重发这个分组。 7.电路交换可以为呼叫的持续时间保证提供一定量的端到端的带宽。今天的大多数分组交换网(包括互联网)不能保证任何端到端 带宽。当发生拥塞等网络问题时,TDM中的数据丢失可能只会是一部分,而FDM中就可能是大部分或全部。 8.在一个分组交换网中,在链路上流动的来自不同来源的分组不会跟随任何固定的,预定义的模式。在TDM电路交换中,每个主机 从循环的TDM帧中获得相同的时隙。 9.t0时刻,发送主机开始传输。在t1=L/R1时刻,发送主机完成发送并且整个分组被交换机接收(无传输时延)。因为交换机在 t1时刻接收到了整个分组,它可以在t1时刻开始向接收主机发送分组。在t2=t1+L/R2时刻,交换机完成传输且接收主机收到了整个分组(同样,无传输时延)。所以,端到端实验是L/R1+L/R2。 10.在一个虚电路网络中,每个网络核心中的分组交换机都对经过它传输的虚电路的连接状态信息进行维护。有的连接状态信息是维 护在一个虚电路数字传输表格中。 11.面向连接的VC电路的特点包括:a.建立和拆除VC电路是需要一个信令协议;b.需要在分组交换中维持连接状态。有点方面, 一些研究者和工程人员争论到:使用VC电路可以更容易提供QoS业务,如:保证最小传输率的业务,以及保证端到端的最大分组延时的业务。 12.a.电话线拨号上网:住宅接入;b.电话线DSL上网:住宅接入或小型办公;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住宅接入;d.100M交换机以 太网接入:公司;e.无线局域网:移动接入;f.蜂窝移动电话(如WAP):移动。 13.一个第一层ISP与所有其它的第一层ISP相连;而一个第二层ISP只与部分第一层ISP相连。而且,一个第二层ISP是一个或 多个第一层ISP的客户。 14.POP是ISP网络中一个或多个路由器构成的一个组,其它ISP中的路由器也可以能连接到这个POP。NAP是一个很多ISP(第 一层,第二层,以及其它下层ISP)可以互联的局部网络。 15.HFC的带宽是用户间共享的。在下行信道,所有的分组从头到尾由同一个源发出,因此在下行信道不会发生冲突。 16.以太网的传输速率有:10Mbps,100Mbps,1Gbps和10Gbps。对于一个给定的传输速率,如果用户单独在线路上传输数据, 则可以一直保持这个速率;但是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传输,则每个都不能达到所给定的速率(带宽共享)。 17.以太网通常以双绞线或者细的同轴电缆为物理媒体,也可以运行在光纤链路和粗同轴电缆上。 18.拨号调制解调器:最高56Kbps,带宽专用;ISDN:最高128Kbps,带宽专用;ADSL:下行信道5-8Mbps,上行信道最高1Mbps, 带宽专用;HFC:下行信道10-30Mbps,上行信道一般只有几Mbps,带宽共享。

频率特性分析

实验三 频率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尤其是频率特性的几种表示方法。 2.能熟练绘制极坐标频率特性曲线(奈奎斯特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尤其要注意的是在非最小相位系统时曲线的绘制。 3.正确应用频率稳定判别方法,包括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和对数稳定判据。 4.熟练正确计算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 5.掌握闭环频率特性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指标的近似估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增加开环传递函数零极点个数对奈奎斯特图的影响 1)改变有限极点个数n ,使n=0,1,2,3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2 -101234 -3.5-3-2.5-2-1.5-1-0.50 0.511.52n=0 n=1 n=2 n=3 2)改变原点处极点个数v ,当v=1,2,3,4, Nyquist Diagram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2 -1.5 -1 -0.5 00.5 1 1.5 2 -2-1.5 -1 -0.5 00.5 1 1.5 2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32.9Delay Margin (sec): 4.41At frequency (rad/sec): 1.3 Closed Loop Stable? No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121Delay Margin (sec): 3.49At frequency (rad/sec): 1.2 Closed Loop Stable? No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150Delay Margin (sec): 2.28At frequency (rad/sec): 1.15Closed Loop Stable? No System: sys P hase Margin (deg): 51.8Delay Margin (sec): 0.575 At frequency (rad/sec): 1.57 Closed Loop Stable? Yes v=1 v=2 v=3 v=4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第一章 网络基本概念 练习题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第一章网络基本概念练习题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计算机网络是()技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以()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群构成的网络称为计算机通信网络。 3、“一边通过()完成信息的输入,一边由()完成信息的处理,最终将处理结果通过通信线路再送回原地站点的系统”,称为第一代网络。 4、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双方都必须遵守的(),称为协议。协议包括三个组成部份,分别是()、()和()。 5、Internet是从1969年由美国军方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发展起来的,采用的是()拓扑结构。 6、TCP/IP协议的全称是()协议和()协议。TCP/IP协议的层次从上往下分为()、()、()和(),其中()对应OSI的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而()层对应OSI的最高三层。 7、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共同制定了OSI/RM,其中文含义是(),解决了()、()互连等问题,使计算机网络走向标准化。 8、在OSI参考模型中,作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接口和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的是()层,把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帧是()层。 9、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位分别是()、()和()。 10、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叫做计算机网络()。 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 A)ARPA网 B)IBM网 C)Internet D)Intranet 2、OSI参考模型中,表示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网络层 B)数据链路层 C)会话层 D)物理层3、实现计算机网络需要硬件和软件,其中,负责管理整个网络各种资源、协调各种操作的软件叫做()。 A)网络应用软件 B)通信协议软件 C)OSI D)网络操作系统 4、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A)运算速度快 B)运算精度高 C)存储容量大 D)资源共享 5、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是在()年诞生。 A)1946 B)1969 C)1977 D)1974 6、以下哪一个协议是国际标准() A)X.25 B)TCP/IP C)FTP D)UDP 7、路由选择是OSI模型中()层的主要功能 A)物理 B)数据链路 C)网络 D)传输 8、以下()不是计算机网络常采用的基本拓扑结构。 A)星型结构 B)分布式结构 C)总线结构 D)环型结构 9、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10、TCP/IP是一组()。 A)局域网技术 B)广域网技术 C)支持同一种计算机(网络)互联的通信协议 D)支持异种计算机(网络)互联的通信协议 11、TCP协议工作在以下的哪个层() A、物理层 B、链路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2、下列功能中,属于表示层提供的是() A、交互管理 B、透明传输 C、路径选择 D、文本压缩 13、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讨论中,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 A)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局域网的互联 B)联入网络的所有计算机都必须使用同样的操作系统 C)网络必须采用一个具有全局资源调度能力的分布操作系统 D)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 14、网络操作系统种类较多,下面()不能被认为是网络操作系统 A)NetWare B)DOS C)Unix D)Windows NT 15、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为( ) A、星形拓扑 B、总线拓扑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答案

7第一章 R11 L/R1 + L/R2 R13 a. 两个用户 b. 每个用户需要1Mbps进行传输,若两个或更少用户同时进行传输,则带宽需求量最大为2Mbps,由于链路总带宽为2Mbps,所以无排队时延;若三个或更多用户同时进行传输,带宽需求超过3Mbps,多于链路总带宽,因此会出现排队时延。 c. 0.27 d. 0.008;0.008 R19 a. 500kbps b. 64s c. 100kbps;320s R23 应用层:网络应用程序及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

传输层:在应用程序端点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 网络层:将网络层分组(数据报)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 链路层:将分组从一个结点移动到路径上的下一个结点; 物理层:将帧(链路层分组)中的一个一个比特从一个结点移动到下一个结点。 R25 路由器: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 链路层交换机:链路层,物理层 主机:所有五层 P3 a. 电路交换网。 因为应用包含可预测的稳定带宽需求的长运行时间,由于传输率已知且非猝发,可在无明显浪费的情况下为每个应用周期预留带宽。且建立与中断连接的总开销可被均摊在应用长时间的运行时间中。 b. 在最坏的情况下,所有应用同时经一条或多条链路传输。然而由于每条链路都有足够带宽提供给所有应用,不会出现拥塞情况,因此不需要拥塞控制。

第二章 R5 目的主机的IP地址与目的进程套接字的端口号 R12 当用户首次访问网站时,服务器创建一唯一标识码,在其后端服务器中创建一入口,将该唯一标识码作为Cookie码返回,该cookie码储存在用户主机中,由浏览器管理。在后来每次的访问与购买中,浏览器将cookie码发送给网站,因此当该用户(准确地说,该浏览器)访问该网站时,网站会立即获知。 R15 FTP使用两平行TCP连接,一条连接发送控制信息(例如文件传输请求),另一条连接用作实际传输文件。由于控制信息不会通过与文件传输相同的连接发送,因此FTP在“带外”发送控制信息。 R19 是的,一个机构的邮件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有完全相同的主机名别名。MX 记录被用来映射邮件服务器的主机名到它的IP地址。如果Type=MX,则Value 是别名为Name的邮件服务器的规范主机名。RR:resource record. 为了获得邮件服务器的规范主机名,DNS客户机应当请求一条MX记录;而为了获得其他服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题库汇总

一、选择题 概述部分 1.下列设备中,属于资源子网的是 A 。 A、主机 B、网络互联设备 C、集中器 D、网卡 2.下列设备中,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C 。 A、服务器 B、打印机 C、网卡 D、软件 3.下列哪些是对计算机网络不正确的定义 D 。 A.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的集合 B.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相互共享资源 C.计算机网络是在协议控制下通过通信系统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 D.计算机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可以干预另一台计算机的工作 4.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为 C 。 A.星形拓扑 B.总线拓扑 C.环形拓扑 D.树形拓扑 5.下列 A 是光纤的特点? A、传输速率高 B、价格便宜 C、布线方便 D、保密性较差 6.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有总线、环形、星形3种, 以下关于这3种拓扑结构说法错误 的是 B 。 A、总线网可靠性高、成本低,但当网上站点较多时会因数据冲突增多而使效率降低 B、环形网控制简单、信道利用率高、但存在问题 C、星形网结构简单、实现容易、但传输媒体不能共享 D、选用何种拓扑结构,首先要考虑采用何种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其次要考虑性能、可靠性、成本、等因素 7.(双选题)如果你已经为办公室的每台作为网络工作站的微型机购置了网卡,还配置 了双绞线、RJ45接插件、集线器HUB,那么你要组建这个小型局域网时,你还必须配置 A 和 C 。 A、一台作为服务器的高档微型机 B、路由器 C、一套局域网操作系统软件 D、调制解调器 8.广域网的英文缩写为 B 。 A、LAN B、WAN C、ISDN D、MAN 9.计算机网络中的结点(Node)是指( B )。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的方法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复习题: 1.主机和端系统之间有什么不同?列举不同类型的端系统。Web服务器是端系统吗? 答:没有不同。主机和端系统可以互换。端系统包括PC,工作站,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网络连接的PDA,网络电视等等。 3.什么是客户机程序?什么是服务器程序?服务器程序请求和接收来自客户机程序的服务吗? 答:客户机程序是运行在一个端系统上的程序,它发出请求,并从运行在另一个端系统上服务器程序接收服务。一般是客户机请求和接收来自服务器程序的服务。 7.以太LAN的传输速率有多高?对于给定的传输速率,LAN上的每一个用户能够持续以该速率传输吗? 答:目前,以太网的传输速率有:10Mbps,100Mbps,1Gbps和10Gbps。对于一个给定的传输速率,如果用户单独在线路上传输数据,则可以一直保持这个速率;但是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传输,则每个都不能达到所给定的速率(带宽共享)。交换以太网使用星型拓扑使主机直接与一台“交换机”相连,以允许所有主机以LAN的全部速率同时发送和接收11.与分组交换网络相比,电路交换网络有什么优点?在电路交换网路中,TDM比FDM有哪些优点? 答:电路交换可以为呼叫的持续时间保证提供一定量的端到端的带宽。今天的大多数分组交换网(包括互联网)不能保证任何端到端带宽。当发生拥塞等网络问题时,TDM中的数据丢失可能只会是一部分,而FDM中就可能是大部分或全部。 14.第一层ISP和第二层ISP之间的关键差异是什么? 答:一个第一层ISP与所有其它的第一层ISP相连;而一个第二层ISP只与部分第一层ISP相连。而且,一个第二层ISP是一个或多个第一层ISP的客户。 16.考虑从某源主机跨越一条固定路由向某目的主机发送一分组。列出分组的端到端时延中的时延组成。这些时延中,哪些是固定的?哪些是变化的? 答:时延由处理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和排队时延组成。所有这些时延除了排队时延都是固定的。 23.因特网协议栈中的五个任务。这些任务中的一个(或多个)能够由两个(或多个)层次执行吗? 答:5种任务为:错误控制,流量控制,分段与重组,复用,以及连接建立。是的,这些任务可以由两层(或更多层)来执行。 习题 1.考虑一个应用程序以稳定的速率传输数据(例如,发送方每k个时间单位元产生一个N比特的数据单元,其中k较小且固定)。另外,当这个应用程序启动时,它将持续运行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简要论证你的答案: A.分组交换网还是电路交换网更适合这种应用?为什么? B.假定使用了分组交换网,并且该网中所有流量都来自如上所述的这种应用程序。同时,假定该应用程序数据传输速率的总和小于每条链路的各自容量。需要某种形式的拥塞控制吗?为什么? 答:a.电路交换网更适合所描述的应用,因为这个应用要求在可预测的平滑带宽上进行长期的会话。由于传输速率是已知,且波动不大,因此可以给各应用会话话路预留带宽而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简述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二、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资源共享、网络通信和对计算机的集中管理。除此之外还有负荷均衡、分布处理和提高系统安全与可靠性等功能。 1、资源共享 (1)硬件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大容量存储设备、计算机外部设备,如彩色打印机、静电绘图仪等。 (2)软件资源: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系统开发所用的支撑软件、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3)数据资源:包括数据库文件、数据库、办公文档资料、企业生产报表等。 (4)信道资源:通信信道可以理解为电信号的传输介质。通信信道的共享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共享资源之一。 2、网络通信 通信通道可以传输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数据信息和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流等各种多媒体信息。 3、分布处理 把要处理的任务分散到各个计算机上运行,而不是集中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软件设计的复杂性,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4、集中管理 计算机在没有联网的条件下,每台计算机都是一个“信息孤岛”。在管理这些计算机时,必须分别管理。而计算机联网后,可以在某个中心位置实现对整个网络的管理。如数据库情报检索系统、交通运输部门的定票系统、军事指挥系统等。 5、均衡负荷 当网络中某台计算机的任务负荷太重时,通过网络和应用程序的控制和管理,将作业分散到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中,由多台计算机共同完成。 三、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1、可靠性 在一个网络系统中,当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立即由系统中的另一台计算机来代替其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同样,当网络的一条链路出了故障时可选择其它的通信链路进行连接。 2、高效性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课本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课本课后习题答案(1-3)

课后习题答案: Chapter 1: Review questions: 1,4,11,13,15,16,18,19,23,25,26 1 没有不同,在本文书中,“主机”和“终端系统”可以互换使用。终端系统包括PCs ,工作站,Web 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连接Internet 的PDA ,WebTV 等。 4 1 通过电话线拨号调制解调器:住宅 2 通过电话线的DSL :住宅或小型办公室 3 光纤电缆:住宅 4 100 Mbps 交换以太网:公司 5 无线LAN :移动电话 6 蜂窝移动接入(例如WAP ):移动电话 11 电路交换网络可以为一个通话保证特定数量的端到端带宽。大多数现在分组交换网络(包括Internet )可以提供所有端到端带宽保证。 13 在时间t0发送主机开始传输。在t1 = L/R1时,发送主机完成传输并且整个分组到达路由器(没有传播延迟)。因为路由器在时间t1拥有整个分组,所以它在时间t1开始向接收主机传输此分组。在时间t2 = t1 + L/R2,路由器完成传输并且接收主机接收整个分组(也没有传播延迟)。因此端到端延迟是L/R1 + L/R2。 15 a) 可以支持两个用户因为每个用户需要一半的链路带宽。 b) 因为在传输过程中每个用户需要1Mbps ,如果两个或更上用户同时传输,那么最大需要2Mbs 。因为共享的链路的可用带宽是2Mbps ,所以在链接之前没有排队延迟。然而,如果三个用户同时传输,那么需要的带宽将是3Mbps ,它大于共享链路的可用带宽,在这种情况下在链接前存在排队延迟。 c) 给定用户传输的概率是0.2。 d) 所有三个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是()333133--??? ? ??p p = (0.2)3 = 0.008。因为当所有用户都传输时,队列增加,所以在队列增加的分数(它等于所有三个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是0.008。 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