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江西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江西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江西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五(1)班马得晶

第一课崇敬的人(感人的形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们是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1、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2、作者其人、创作背景等切入介绍,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2、评一评。

(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

(2)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3、介绍《粉笔生涯》的画面内容。

4、对《父亲》内容作简单介绍。

第二课:长长的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主题

指导观察校园道路、教学楼,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探究与表现

四.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

五.课堂小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

第三课:高高低低的房子

教学目的:

1、通过描绘平视的房舍,使儿童进一步学会观察,学会在写生中进行取舍,学习在线描中注意处理线条繁与简的关系。

作业要求:

2、用线描的方法,画一座平视的房屋,正确地画出它的主要结构和某些细节。

教学重点:

室外写生的组织工作(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纪律,而且还要考虑绘画角度,角度若偏,就不能叫做平视的房舍了)。

教学难点:

线条的疏密、繁简组织,通过黑板上的演示及示范作品的观摩解决。

学生学习用具准备:

室外写生的工具,如画板、小凳、铅笔或彩色水笔。

教师教具准备:

一些儿童的线描写生作品和照片。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出示新课题,解题。

要向学生讲明,平视是指与房舍平行的位置上观察,如果从侧面观察就是成角透视,这样画出来的房舍不符合教材的要求。所以,同学在写生时,如果自己所坐的位置过偏,可向教师提出来更换。

3.教师结合自己选址情况,向同学介绍所画房舍的特点。由此可以谈到我国民居的一些特点,向同学展示图片。

4.提出外出写生时应注意的事项,做好外出写生时的准备工作。

5.到达写生现场后,再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并做好分组、坐好位置的工作。

6.学生作画。

7.整队,带回教室。

第4课:未来的交通工具

教学目标:

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美观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未来不同时期交通工具发展过程与生活环境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二、欣赏与比较:

思考: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是现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为什么?

三、探讨现代交通工具带来的现实问题。

四、欣赏与想象“未来的交通工具”

引导学生从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将是“轻巧、美观、环保、高效、全自动、多功能、节约能源”方面进行联想与评述。

讨论:你心中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造型、色彩?有什么能和先进性?

五、学生作业

1、布置作业:把你心中的未来的工具画下来,与大家分享。

2、作业要求: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

六、评价

1、能收集现代与未来交通工具的图片,并进行分类、布置展览。

2、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进行欣赏与评述。

第5课:未来的家用电器

一、教材分析《未来的家用电器》

日常家用电器的造型设计作为教材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缤纷家用电器》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

3、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三、教学思路

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

四、教学选择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学生对家用电器的日常认识或许只是停留在老式台灯、电扇、电话机的阶段。学校附近也不会有可以支持进行市场调查的电器市场,现代都市涌现的许多新型电器难以进入学生的视野。对此,教师可以直接从台灯等最常见的电器设计入手,甚至就是泛指照明用具设计等更加普遍的电器产品也可,省去市场调查的活动环节。

即使在此种教学条件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还是可行的。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每组学生直接对自己家里使用的电器进行绘制后,

征求家长对电器使用的看法,根据教材提供的表格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参照前面提示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对于绘画工具严重缺乏的地域,教学中只需要求绘制产品设计创意铅笔稿的阶段,教师可以针对铅笔效果,适当提出些画面美化的技法,比如:把产品草图的外轮廓线加粗强调,运用侧锋线条在体块转折处加强两个块面的明暗对比等。

学生作业练习形式在原则上可自由多样化。但是,面对单位课时的教学目标而言,“活动三”的设置是试图在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上能有所突破,因此,“活动三”的产品设计效果稿比“活动二”的产品设计创意草稿应当适当考虑一些表现技法要求上的梯度递进。

6、小小桌椅设计师

教学目标:

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现代桌椅的美观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桌椅的造型、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未来不同时期桌椅发展过程与生活环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欣赏与比较:

思考: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是现代在使用的桌椅?为什么?

三、探讨现代桌椅带来的现实问题。

四、欣赏与想象“未来的桌椅”

讨论:你心中的桌椅是什么造型、色彩?有什么功能和先进性?

五、学生作业

1、布置作业:把你心中的未来的桌椅画下来,与大家分享。

2、作业要求: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桌椅的造型、功能特点

7.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2、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猜猜“他”是谁?

2、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3、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4、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7、你、我、他)

二、描述特征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

2、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3、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4、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5、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6、小结:画人物头部,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7、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8、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9、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10、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11、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来实现的。

五、临摹练习

8、扎扎糊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各种造型,理解彩灯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2、体会彩灯增添节日气氛的情趣,漂亮的彩灯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纸材的选择,彩灯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镂空的技能;漂亮的小彩灯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过程;对称的折剪法和留出粘贴接口。

教学准备:各类型彩灯图片、纸材等,挂灯的绳子,彩色水彩笔、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如何让一张平面的纸站立起来?

2、小组互相介绍:汇报尝试结果。

3、老师问:如何让纸筒透出亮光?

4、小组研究:讨论一下,互相提出解决方法,互相启发。

5、尝试验证:

6、揭示课题:

二、发挥主体

三、发展主体:

四、评价建议:

9、老矿灯

一、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台灯理解它的造型结构、比例,理解台灯在不同角度下产生的透视变化,并能用线描画出台灯来。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去表现台灯各部分不同的形象特点,从台灯的美观外形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三、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美好的感受,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知识。

教具:示范法、讲解法

四、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出示台灯,引起学生绘画兴趣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台灯,师生共同分析台灯的结构。

2、理解透视现象:

3、讲解绘画步骤

三、学生作业。

四、小结:

10、11、走进自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3、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及交流:

二、讨论及反思

三、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

五、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六、小结与评价

12、重复的美

教学目的:

1、掌握重复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运用重复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教学难点:

重复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重复的实物和图片,手提袋、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二、共同学习美术知识,表现:

三、评讲作业:

13、渐变的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运用渐变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教学难点:

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渐变的实物和图片,手提袋、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二、共同学习美术知识,表现:

14、感悟彩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感受我们祖先在遥远年代所创造的灿烂文明,体验我们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艺术创造才能。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彩陶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分析彩陶艺术形式法则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彩陶艺术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

:彩陶的定义:

(二)欣赏彩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三)作业:用一句话来概括彩陶之美。

(四)小结:彩陶的艺术美与科学美的完美结合。

15、走近青铜

(二)教学目标

古代青铜艺术

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展示,使学生对青铜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以欣赏为主。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第二部分着力于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作品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艺术特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课作、电教设备、黏土等。

学具:课本、各种黏土制作工具。

课时:1课时。古代青铜艺术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

感受《编钟》音乐,导入课题。

●教学新授

(1)师生欣赏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作品;

(2)各组学生谈感受、联想、编故事;

(3)欣赏后每组合作模仿古代青铜器制作一件作品;

(4)展示作品,派代表介绍创作意图;

(5)各组通过学习进行小结。

16、小小编辑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版面设计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2.了解报纸编排设计的意义和作用,引发其对设计实践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掌握版面的设计。

2.报纸报头的设计。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报纸学生:白纸、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授

1.谈话导入:

2.过渡:

3、报纸版面的设计与制作

4、欣赏主题报头资料库

5、学生设计报纸

6、教师巡视指导

7、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