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高速接触网的设计理念
- 格式:docx
- 大小:41.62 KB
- 文档页数:6
1 基本题目1.1 题目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设计。
1.2 题目内容根据高速电气化铁路道岔的要求,进行高速接触网无交叉线岔设计,并说明其工作原理,计算始触区位置。
2 高速线岔的基本要求(1) 保证行车安全、无硬点、接触网弹性满足受电弓高速通过;(2) 无论是正线行车或侧线行车,工作支接触线均应在受电弓的工作范围之内;(3) 高速列车受电弓的横向摆动量、侧向偏转和垂直抬升量比普速有所加大所以应保证无论受电弓从正线高速进渡线或从渡线高速进正线两支接触线在动态条件下均保证受电弓平稳过渡;(4) 道岔处接触网的布置应满足列车最高通过速度的要求;(5) 线岔结构简单,便于检调,维护工作量小。
3 方案设计3.1 无交叉线岔的平面布置标准定位时接触网支柱位于两线间距600mm处,正线支拉出值为400mm,站线支拉出值为350mm,站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为950mm,两接触线水平距为550mm。
交叉线岔与无交叉线岔平面布置上的一个明显区别便是两支接触悬挂是否相交。
由于交叉线岔两支接触悬挂相互交叉,平面布置相对复杂,施工难度大,事故状态下不易恢复,但无明显效果。
无交叉线的布置规则:(1) 侧线接触悬挂应尽量远离正线线路中心,使其处于从正线高速通过的受电弓的动态包络线之外,保证受电弓以最大允许抬升量和最大允许摆动量高速通过正线接触线时碰触不到侧线接触线。
(2) 正线接触悬挂应尽量靠近侧线线路中心,使受电弓能顺利地在正线接触线与侧线接触线间相互转换。
(3) 道岔区域上空的正线接触悬挂的技术参数和结构形式尽量与道岔区域外的悬挂一致,以保证受电弓在正线上的受流环境不产生变化。
(4) 为便于受电弓在正线接触线与侧线接触线间相互转换,侧线接触悬挂应按一定坡度布置,使侧线悬挂在道岔前端高于正线接触线,道岔后端低于正线接触线,保证受电弓无论从正线进侧线或从侧线进正线都是由低向高运行。
(5) 为降低外界因素对无交叉线岔的影响,正线接触悬挂和侧线接触悬挂的悬挂类型、线索和零部件型号、技术参数应尽量一致。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电气09 姓 名: 学 号: 200909 指导教师: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2 年 7月 13日指导教师评语平时(30)报告(30)修改(40)总成绩1基本题目1.1题目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悬挂模式设计。
1.2题目分析现代高速铁路绝大多数都采用电力牵引方式,作为牵引供电系统的主体——接触网,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电力机车受电弓的受流质量,最终影响列车的运行速度与安全。
目前,世界各国为满足高速受流的要求,都根据自己国家高速铁路规划的动力装置和受电弓的结构及性能的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悬挂类型。
悬挂类型是高速铁路接触网设计和施工的最基本参数。
高速铁路接触网对悬挂类型的要求,是能够提供良好的受流质量、寿命长、少维修、故障率低,同时应该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目前国外高速铁路接触网大体有三种悬挂类型:以日本为代表的复链型悬挂、以德国为代表的弹性链型悬挂和以法国为代表的简单链型悬挂。
本报告结合所学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课程参考国外高速接触网的发展状况,运营经验以及不同国家的弓网受流质量评价标准,对上述三种链型悬挂类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并简单分析了我国高速(以京沪高铁为例)宜采用简单链型悬挂方式的原因。
另外,对张力补偿装置的选择也略作阐述。
2 高速电气化铁路悬挂类型设计2.1不同类型接触网悬挂的分析比较日本于1964年开通的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京至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采用的是复链型悬挂,复链型悬挂图如图1所示。
九十年代以前,日本的高速铁路接触网都采用复链型悬挂。
但是这种悬挂类型一次性投资太大,而且因为结构复杂、组成零部件太多,导致接触网运营的维修费用高昂,发生事故时抢修难度大、运输中断时间长。
承力索吊悬接触线图1复链型悬挂图德国高速铁路接触网一直采用弹性链型悬挂,如图2所示。
在总结Re75,Re100,Re160三种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了Re200,Re250和Re330标准系列。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接触网设计姓名: *** 专业: **** 工作单位: **** 职务: **** 准考证: **** 联系电话: **** 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发题日期: **年**月**日完成日期: **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摘要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在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完全全部是新建铁路的铁路工程越来越少了,新建铁路施工和既有线路并列同时运行的工程越来越多了,在这些工程以及铁路提速改造工程中,接触网过渡工程就越来越多了;在接触网过渡工程中,有轨道线路改建工程有横向拨移、新建线在站场内和咽喉区的拨接、新建线与既有线不交叉和有交叉等类型。
为配合线路施工,接触网就涉及到过渡工程,接触网过渡工程依据线路改造的不同情况,采取区间曲内拨转、区间曲外拨转、区间双线同时拨转、车站过渡施工。
区间上下行换侧、新建网与既有网接火等方案合理组织,为配合轨道改建工程创造施工开通条件,并保证接触网改造施工顺利进行。
关键词:接触网、支柱与基础、铁道电气化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railway engineering and complete all the new railway is less and less, the new railway construction and existing lines are more and more projects running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re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f these engineering and railway engineering, the transition of catenary is increasing; when the contact network transition project, rail line reconstruction project has lateral shifting, new line in the station yard and throat area, new line and the existing railway connection without crossing and overlapping type. To tie in with the line construction, contact net involves the transition project, different contact network transition project based on the lines of the song, in turn, take the interval interval song, double toggle, toggle interval and station construction transition. Interval down side change, new and existing network access schem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create open conditions for rail project, and ensure the smooth construction of OCS reconstruction.Key words: OCS, pillar and foundation, railway electrification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1章绪论 (1)1.1电气化铁道概述 (1)1.2接触网设计原则 (1)第2章接触网的设备与结构 (2)2.1接触网悬挂类型 (2)2.1.2链形接触悬挂 (2)2.1.3高速接触网的悬挂模式 (3)2.2接触网线索 (3)2.2.1接触线 (3)2.2.2承力索 (5)2.3支持装置 (6)2.3.1概述 (6)2.3.2腕臂支持装置 (6)2.4定位装置 (10)2.4.1定位装置的作用 (10)2.4.2定位器类型 (10)2.4.3定位装置形式 (11)2.4.4高速接触网定位装置 (13)2.5支柱 (13)2.5.1支柱的分类原则 (13)2.5.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 (13)2.5.3钢支柱 (14)2.6基础及其类型选择 (14)2.6.1基础类型 (14)2.6.2钢筋混凝土柱横卧板 (15)2.7锚段关节及中心锚节 (16)2.7.1锚段关节 (16)2.7.2中心锚结 (20)2.8张力自动补偿装置 (22)2.9线岔及供电设施 (23)2.9.1线岔 (23)2.9.2接触网供电设施 (23)第3章接触网设计的基本内容 (25)3.1接触网的设计程序 (25)3.2接触网设计的原始资料 (26)3.3接触网设计的主要内容 (26)第4章接触网设计计算基础 (28)4.1气象条件的确定 (28)4.1.1概述 (28)4.1.2接触网设计计算气象条件的确定 (28)4.2计算负载的确定 (30)4.2.1自重负载 (30)4.2.2冰负载 (31)4.2.3风负载 (31)4.3全补偿链形悬挂的安装曲线 (32)4.4接触线跨距许可长度的计算 (34)4.5链形悬挂锚段长度的计算 (36)4.6支柱负载的计算 (38)4.6.1垂直负载 (38)4.6.2水平负载 (39)第5章结论 (42)附录:相关装配图 (44)一﹑支柱装配图 (44)二、定位装置装配图 (46)第1章绪论1.1 电气化铁道概述采用电力机车为主要牵引动力的铁路成为电气化铁路,它是在19世纪70年代末的欧洲最先出现。
第1讲接触网概述1.1 接触网的定义、特点、分类及组成1 接触网的定义接触网是电气化轨道交通所特有的、沿路轨架设的、为电力机车或电动车组提供电能的特殊供电线路,是电气化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接触网的基本特性(1) 接触网具有明显的环境空间特性接触网沿路轨架设,线路四周的各类建筑物、电力输电设施、通讯信号线路与接触网之间相互影响,接触网的设计、施工、运营都须充分考虑这种影响,将其减少至最低程度。
(2) 接触网具有明显的气候特性接触网是沿铁道线架设的露天设备,大气环境(温度、湿度、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其运营状态。
大气温度、湿度、冰雪、大风、大雾、污染、雷电等气象条件对接触网的作用十分明显,接触网的机电参数,如线索弛度、线索张力、悬挂弹性、零部件的机械松紧度及空间位置、设备的绝缘强度、线索的载流能力等都会随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突然的气候变化还可能造成重大行车事故。
因此、无论设计、施工,还是运营维护都必须充分考虑气候环境对接触网的影响。
(3) 接触网具有明显的无备用特性接触网沿铁道线架设、分布区域广、加之必须与受电弓滑动接触才能将电能输送给电力牵引机车,因此、从技术上无法实现接触网的备用。
无备用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和重要性,一旦出现事故,必将影响列车运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有二:从技术上提高接触网的可靠性;从运营维护上加强现代化检测手段,真正实现接触网的状态修。
(4) 接触网具有明显的机电特性接触网是一电力输电线,它具有电力输电线所具有的一切特性,但它又有一般电力输电线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弓网系统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弓网关系要求接触网必须具有稳定的空间结构,稳定的动静态特性、足够高的波动速度,为此、这接触网应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
因此、接触网不仅要满足电气性能的要求,也应满足机械性能的要求,它是一个庞大的机电系统,具有明显的机电特性。
(5) 接触网具有明显的负荷不确定性接触网所承担的电力牵引负荷是移动的、不稳定的和随机的,负荷变化使接触网经常承受较大冲击,为保证接触网正常运行,接触网必须具备较强的过负荷能力。
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设计与开发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出行方式的追求不断提高,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逐渐成为了各地政府和交通部门关注的焦点。
而高速铁路的接触网系统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一、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的概念及作用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是一种供电系统,用于为高速铁路列车提供牵引电能。
它主要由接触线、承力索、悬挂装置、拉线、金属构架、绝缘件和接地装置等组成。
接触线作为高速铁路车辆与供电网之间的主要链接,是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的核心部分。
接触线的主要功能是将电能从供电网输送到高速铁路列车上,从而为车辆提供牵引能力。
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不仅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还能够提高列车的牵引能力和速度,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设计与开发中需要考虑的技术要素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设计与开发需要考虑的技术要素有很多。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一)电气设计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的电气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的核心。
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接触线、绝缘件、金属构架等的电气参数选择、供电方式的设计、车辆接口的设计、配电系统的设计等。
(二)机械设计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的机械设计主要涉及到接触网的支撑、悬挂、固定等方面的设计。
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接触线的弹性系数、承力索的拉力、悬挂装置的压力、拉线的张力等。
(三)材料选用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中各个组件的材料选用非常重要。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使用寿命、性能稳定性、防腐性等方面,以保证接触网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防雷设计防雷设计是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防雷的技术要求、防雷器选用和安装位置等。
(五)维护保养对于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来说,维护保养工作非常重要。
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维护保养周期、维护保养方式、维护保养设备和人员等。
三、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关键技术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涉及到很多关键技术。
第一章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基本知识 1 第一章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基本知识第一节高速铁路接触网的特点及要求【教学目标】(1)了解高速接触网与普速接触网的异同;(2)掌握高速铁路对接触网的要求;(3)培养学生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认知能力。
【相关知识】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电气化),使最高营运速度达到每小时不小于200千米,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度达到每小时至少250千米的铁路系统。
我国高铁铁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7—2007年),期间全国铁路六次大提速,技术上对引进的德、日、法高速动车组进行了消化吸收;第二阶段(2008年至今),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随后,武广、郑西、沪宁、沪杭、京沪等高速铁路先后建成通车。
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超过2.5万千米,位居世界之首,“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建成。
到2020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将达到3万千米,覆盖80%以上大城市。
虽然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起步较晚,但在向世界上高速铁路技术发达国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造,目前在设计、装备制造、施工安装、联调联试、运营管理等技术方面,形成了拥有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系统,成为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二、高速接触网与普速接触网的比较高速接触网在悬挂方式、线索材质、线索张力、电气强度、机械强度、结构稳定性、悬挂弹性及均匀性、悬挂抬升量、导线高度及其变化率、弓网振动特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均比普速接触网的技术要求高。
(在接触网的设计、施工、运营工作中,普速接触网一般比较侧重于弓网关系中的几何关系,如拉出值、导高、定位器坡度、绝缘间隙、限界等。
电气2009级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计划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一方面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接触网设计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能巩固与扩大学生的电气综合设计知识,为毕业设计做准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工程技术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运用电气基础课程及工程力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接触网设计中的问题。
通过对接触网某一主要设备或部位的设计的计算、设计原则要求及实际设计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接触网的设计能力,学会使用相关的手册及图册资料:1、掌握接触网设计方案的确定原则,设计计算的一般步骤,了解系统运行方式,接触网基本参数的选择,弓网配合的基本原则;2、掌握基本结构及设计基本方法。
3、学习相关设备的选择和一般的运营维护。
二、设计安排为了使学生从课程设计中尽可能取得比较大的收获,将课程设计过程安排如下:1、课程设计的培训电气系将在6月28日下午在电气系办公室305进行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参加人员为全系教师,培训主讲教师为张红生。
2、课程设计指导教师的安排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涉及电气专业09级四个班258名学生,电气091负责人为王思华,电气092负责人为张红生,电气093负责人为任丽苗,电气092负责人为高锋阳。
负责人最后负责汇总各自班的成绩及提交。
每位老师指导16~17名学生,具体见下表。
答疑时间在课程设计开始后汇总到教务办以便检查。
3、课程设计的安排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起止时间根据教学计划为本学期第21周,即7月9日至7月13日一周时间。
但根据学院要求按2周执行,即从20周7月2日起执行。
首先提前一周(具体时间由负责教师与各班协商,根据学生及各位老师的具体情况还可以提前)由指导教师给学生分配题目,并为学生串讲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知识点。
其次由各指导教师安排答疑的具体时间及地点。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心锚结设计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 高锋阳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平时报告修改总2012 年 7月 13日1 原始资料1.1题目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心锚结设计1.2题目分析中心锚结是指在锚段中部,接触线对于承力索、承力索对于锚柱(或固定绳)进行锚固的方式。
即是要求在两端装有补偿装置的锚段里,必须加设中心锚结。
接触网作为给电力机车提供电能的设备,在恶劣自然条件下接触网运行的质量稳定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接触网中心锚结对接触网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中心锚结两边张力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接触线的磨耗会加重,容易出现断线事故;中心锚结辅助绳松弛,当受电弓高速通过时会造成刮弓。
所以我要选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张力平衡的中心锚结。
2 方案选择中心锚结有以下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防窜又防断式中心锚结分为两跨式和三跨式,120 km/h的线路多采用三跨式,其承力索辅助绳布置在3个接触网跨距中,两端设锚柱并打拉线,接触线中心锚结在中间一个跨距呈倒“八”字形;时速160 km以上的线路多采用两跨式,其承力索辅助绳布置在2个接触网跨距中,两端设锚柱并打拉线,接触线中心锚结在2个跨距中间呈正“八”字形。
防窜又防断式中心锚结的优点是当一侧接触线断线后,另一侧接触线在中心锚结辅助绳的拉力作用下不发生脱落,起到缩小事故范围的作用。
其缺点是投资相对较大,在较大的车站或编组场无法完全采用;当两侧张力不均匀时,接触线仍会向张力大的一侧偏移,导致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被抬高,出现较大的负弛度,使受电弓取流情况变坏,造成该处接触线磨耗严重,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这种中心锚结主要在区间采用。
当站场上的接触网均为全补偿链形悬挂时,承力索全部设中心锚结是不可能的,因此站场一般采用防窜不防断式中心锚结。
其分为软横跨式和硬横跨式,时速120 km的线路多采用软横跨式,承力索通过约1 m的辅助绳固定在软横跨的定位索上,通过定位索来平衡中心锚结两端产生的张力差;时速160 km以上的线路多采用硬横跨式,中心锚结处腕臂上底座设计成三底座并增加2根斜腕臂形成三角形,当中心锚结两端张力发生变化时,形成对三底座的扭矩。
高速铁路接触网铜合金接触线连接器与地面的电绝缘设计与可靠性评价引言:高速铁路接触网的铜合金接触线连接器与地面的电绝缘是确保铁路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合理的接触线连接器和可靠的电绝缘系统,能够保障电力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减少维护工作和故障率,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设计理念、电绝缘材料选择和可靠性评价三个方面阐述高速铁路接触网铜合金接触线连接器与地面的电绝缘设计与可靠性评价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设计理念在进行高速铁路接触网铜合金接触线连接器与地面的电绝缘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设计理念:1. 提高传导效率铜合金是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流传输的损耗。
在接触线连接器的设计中,要尽量减小接触电阻,提高电流的传导效率,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
2. 保证可靠性高速铁路接触网需要经受高速列车的频繁通过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影响,因此,在设计接触线连接器时,必须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铁路系统长时间运行和各种恶劣天气条件的考验,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机械和电气连接,以确保电力传输的可靠性。
3. 考虑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接触线连接器的设计要便于施工和维护,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安装、更换和维修。
合理的设计可以减少维护工作的难度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二、电绝缘材料选择电绝缘材料是高速铁路接触网铜合金接触线连接器与地面的电绝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关键作用。
在选择电绝缘材料时,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绝缘性能电绝缘材料需要具备优异的绝缘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止电流的泄漏,避免电线与地面的直接接触和漏电现象的发生。
2. 耐候性和耐久性电绝缘材料需要具备较高的耐候性和耐久性,能够承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影响和变化,如高温、低温、湿度等,长期保持良好的绝缘性能。
3. 抗污染性高速铁路接触网往往处于开放环境下,容易受到大气污染和沉积物的影响。
电绝缘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抗污染性能,能够有效地防止污染物的附着和影响。
1设计原始资料1.1题目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心锚结设计1.2设计内容根据高速电气化铁路中心锚结的要求,计算高速接触网中心锚结的位置,设计高速电气化铁路中心锚结,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设计内容分析2.1中心锚结的作用第一,在一个锚段实行两端补偿时可防止补偿器向一侧滑动,特别是在具有坡度的线路上,设置中心锚结更显得必要,其作用和效果也愈加明显;第二,缩小事故范围,当中心锚结的一侧接触线发生断线时,不致影响另一侧的接触网,且容易排除事故及易于恢复正常运行。
2.2中心锚结的设计原则设置中心锚结时,在直线区段,一般尽量设置在锚段的中间部位,当含有曲线时,中心锚节应靠向曲线较多的部位。
在两端装设补偿器的接触网锚段中,必须加设中心锚结。
每个锚段中心锚结的安设位置应根据线路情况和线索的张力增量计算确定,中心锚节位置一般设在锚段中部附近,原则上要求从中心锚节到两端补偿器间的张力差应大致相等。
2.3中心锚结的技术校验在初步划分锚段长度和确定中心锚结的位置时,考虑到线路的具体情况,可先取一些经验数据,并根据经验确定好中心锚结的具体位置,然后通过校验,确定设计内容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一般情况下,对于锚段长度的校验,接触线应保证张力增量值不超过j %15T ,承力索应保证张力增量值不超过c %10T ,而对于中心锚结的校验,则分别计算从中心锚结到两端补偿器之间的张力差,若张力差大致相等,则满足技术要求。
2.4中心锚结的类型中心锚结的安装形式有多种,对于不同的悬挂形式,中心锚结的结构形式也不同。
一般分为半补偿中心锚结、区间全补偿中心锚结、站场全补偿中心锚结等。
2.4.1半补偿中心锚结半补偿链形悬挂的承力索两端都是硬锚,纵向不产生位移,接触线两端为补偿下锚,用锚结绳固定在承力索上,使该点接触线不产生位移。
半补偿中心锚结辅助绳采GJ-镀锌钢绞线(19股)制成,辅助绳中间用中心锚结线夹与接触线固定,辅助绳用50两端分别用正反两个钢线卡子紧固在承力索上。
第一部分高速接触网的设计理念第一部分高速接触网的设计理念1. 接触网设计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高速铁路由于列车运行高,列车制动距离长,一旦发生弓网事故,除了对受电弓产生毁灭性破坏结果外,同时将造成大面积的接触网损坏。
因此,应将高速接触网设计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尤其要处理好接触网线岔及锚段关节处的设计方案,以杜绝弓网事故。
另一方面,高速铁路由于行车密度大(列车追踪间隔3~4min),一般不设图定维修天窗,而仅在夜间设有4~6个小时的固定维修天窗。
因此,对接触网的可靠性(特别是接触网零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2. 接触线的设计使用寿命对于高速弓网受流系统,弓网间的动态接触力较常速弓网受流系统有显著的提高,离线率也将有所提高。
因此,弓网间无论是机械磨耗还是电气磨耗,较常速弓网受流系统都将加剧。
为此,必须对接触线的设计使用寿命提出明确要求,以便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予以保证。
接触线的设计使用寿命系按弓架次计算。
参照国外设计理念,接触线的设计使用寿命应在250万弓架次以上,相当于平均每天170对车双弓运行20年以上。
为此,需要采用耐磨性能好的铜合金线。
3. 接触线的波动传播速度为了实现高速运行,接触线应具有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相适应的波动传播速度。
根据国外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营经验,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与接触线的波动传播速之比宜控制在0.7以下,否则将出现难以接受的燃弧率或离线率,烧损接触网(特别是接触线和吊弦)及受电弓滑板,进而缩短接触网及受电弓滑板的使用寿命,甚至引发接触网断线事故。
为此,在接触线截面确定的情况下,应尽量提高接触线的张力,这就要求采用具有高抗拉强度的接触线。
接触线波动传播速度(km/h):式中:T----接触线的张力(N)P----接触线的线密度(kg/m)世界各国典型高速铁路的接触网波动传播速度高速铁路接触线波列车运行β=V/C 动传播速度 C(km/h) V(km/h)日本九州新干线日本山阳新干线法国地中493 350 0.71 410 520 260(300) 0.50(0.58) 3000.73 速度海线法国大西洋线德国法兰克福~科隆线西班牙马德里~巴塞罗那线4. 接触网的弹性及其不均匀度随着运营速度的提高,弓网间的动态接触压力及接触线的动态抬升量也将随之加大。
为了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和延长接触网的使用寿命,应将接触线的动态抬升量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为此,要求接触网应具有较小的弹性,而降低接触网弹性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接触网的张力。
如果接触网的弹性不均匀度太大,将导致接触线和受电弓的运动轨迹不平缓,进而使得接触线振动幅度加大,接触线会因弯曲疲劳而缩短使用寿命。
因此,应将接触网弹性不均匀度限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在接触网悬挂方式确定的情况下,提高接触网张力仍是降低弹性不均匀度最有效途径。
5.与高速接触网相匹配的受电弓接触网与受电弓是一个相互间共同作用而不可分割的动态受流系统。
要想取得满意的弓网受流质量、实现高速运营的目标,不但要求接触网应具有优越的性能,而且还应要求与之匹配的受电弓也应具有优越的性能。
接触网可按不同的速度目标值形成一系列的标准设计,受电弓也可按相应的速度目标值形成系列产品,如德国的标准接触网有Re160、Re200、Re250、Re330系列,受电弓产品有DSA200、DSA250、DSA350、DSA380系列。
弓网受流质量优劣与否,可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的手段或通过实际测试的方法,按相关标准对其结果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高速接触网的相关设计标准1.弓网受流质量评价标准<>等规范关于弓网受流质量评价标准参考了欧洲、日本系列标准:EN50119、EN50367、EN50317、EN50318、TSI energy subsystem、JRS等,具体如下:平均接触力Fm。
从图可知:当最高运行速度分别为200km/h、250km/h、300km/h和350km/h时,平均接触力分别为109N、131N、157N和189N。
接触力最大标准偏差σ。
规定接触力最大标准偏差为平均接触力的30%。
当最高运行速度分别为200km/h、250km/h、300km/h和350km/h时,对应的接触力最大标准偏差分别为33N、441 569 300 330 0.68 0.58 550 350 0.64 39N、47N和57N。
最高运行速度下的燃弧率为0.14%。
定位器允许抬升量与实际最大抬升量之比值。
该标准规定为2倍,亦即定位器允许上抬空间是正常情况下接触线抬高量的2倍,以保证受电弓通过定位器点的安全。
当对弓网间动态受流质量进行评价时,如果受测量手段限制,对接触力(或标准偏差)和燃弧率只需评价其中的一个项目即可。
例如,德国仅测接触力,法国则仅测燃弧率。
对于燃弧率的测定方法,TSI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
对于燃弧率标准的直观判据,EN50119标准(关于铁路应用―固定安装―电力牵引接触网)规定:如果每100m接触网范围内出现持续时间大于10ms(且最大为25ms)的可见电弧不大于一次,则视为弓网受流质量良好。
关于定位器允许抬升量与实际最大抬升量之比值, EN50119标准规定:如果定位器带限位功能,该比值应不小于1.5倍。
不限位定位器工作原理限位定位器工作原理2.对高速接触网的基本要求UIC794标准(关于欧洲高速铁路网弓网间相互作用,1996年版)对高速接触网的基本要求如下:3.对受电弓的基本要求TSI标准对受电弓的基本要求如下: 1600mm受电弓外形轮廓1950mm受电弓外形轮廓关于受电弓弓头宽度。
欧洲国家受电弓弓头宽度类型较多,主要有1450mm、1600mm、1950mm三种,对于跨国运行列车,往往一列车上装备有2~3种不同弓宽的受电弓。
为此,欧洲铁路联盟规定:对于新建高速铁路,接触网按能满足1600mm弓宽受电弓运行进行设计。
我国既有电气化铁路机车受电弓弓头宽度一般为1950~2160mm,因此,我国客货共线或客运专线铁路将统一配备1950mm弓宽受电弓。
关于受电弓弓头最大电气宽度。
弓头最大电气宽度系指一架受电弓两条滑板之间的平行距离,主要是为了保证受电弓通过器件式电分相时不至于引起异相短路。
如下图所示,要求 d > l。
D1---无电区长度,指靠近中性段中心的两绝缘转换柱绝缘子外侧间的距离 D2---中性段长度,指远离中性段中心的两绝缘转换柱绝缘子内侧间的距离双弓间的距离(L)大于中性段的长度(D2) 双弓间的距离(L)小于无电区的长度(D1)4.接触线安全系数标准EN50119标准关于接触线允许工作应力的规定如下:接触线的允许工作应力应不超过其最小拉应力的65%,并考虑接触线允许工作温度、允许磨耗面积、冰风荷载、补偿效率、终锚零件、接触线焊接情况等不利因素引起的折减系数。
按照国内传统的概念,安全系数可以理解为线材的最小拉应力与其实际工作应力之比值。
以德国、法国、西班牙的三条典型高速线为例,接触线的安全系数如下表:第三部分高速接触网的设计方案1.接触网悬挂方式高速接触网悬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复链、简链、弹链。
国外经验表明,三种悬挂方式均能满足时速300km/h以上高速运营要求。
复链型悬挂(主要代表国家为日本)的性能最为优越,接触网弹性最为均匀,接触线的动态抬升量也最小,最适合于高速运行。
但因增加了一根辅助承力索,结构较变得复杂,施工及运营维护不方便,事故抢修难度大。
弹性链形悬挂(主要代表国家为德国)因在悬挂点处增加了一根弹性吊索,可改善接触网的弹性不均匀性,但接触线动态抬升量较大,导线容易产生疲劳,且弹性吊索安装、调整工作量大,事故抢修难度也较大。
简单链型悬挂(主要代表国家为法国)弹性不均匀度较大,动态接触力标准偏差较弹链和复链大,但能够满足高速弓网受流要求,接触网可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250万弓架次以上),且国内具有丰富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经验,更适合于我国国情。
日本复链型悬挂日本简单链型悬挂德国弹性链型悬挂法国简单链型悬挂京津城际简单链型悬挂2.接触线的选择国外时速300km/h及以上接触线的应用情况从国外高速客运专线接触线的使用情况来看,主要以铜锡和铜镁合金线为主。
铜锡和铜镁线均能满足高速铁路高抗拉强度的要求,在导电性方面,0.2%含量的上述合金线有80%左右的导电率,而0.5%含量的上述合金线则只有60%左右的导电率。
目前铜锡、铜镁合金线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因铜镁合金线制造工艺复杂,国产化难度相对较大。
京津城际采用了德国进口的120mm2铜镁合金线,合金镁的含量为0.5%,导电率仅为62%,导线使用张力为27kN。
武广、郑西客专同时采用了进口和国产的150mm2铜镁合金线,合金镁的含量为0.5%,导电率为62%,导线使用张力分别为30kN、28.5kN。
3.导线高度在满足建筑限界的情况下,接触线的悬挂高度应尽量低,以减小空气动力对弓网受流质量的影响。
国外高速铁路接触线高度如下:日本:5000mm法国:5080mm 德国:5300mm 京津城际、武广客专、郑西客专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为5300mm,最低点不小于5150mm。
对于仅运行动车组的客运专线,可仅考虑受电弓的工作高度、机车车辆限界,接触导线的最低点高度为不小于5150mm。
如果为无砟轨道,接触导线在悬挂点高度可按5300mm考虑,如果是有砟轨道,考虑今后线路养护抬道等问题,接触导线在悬挂点高度可按5500mm考虑。
对于同时运行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的客运专线,可仅考虑受电弓的工作高度、机车车辆限界,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为不小于5200mm,接触导线悬挂点高度按5500mm考虑。
对于兼顾货物运输的客运专线,主要考虑货物列车的装载等级:通行一级、二级超限的线路,接触导线的最低点高度不小于5350mm,接触导线悬挂点高度可按5500~5650mm考虑(无砟轨道按5500mm、有砟轨道按5650mm);通行超级超限货物运输的线路,接触导线的最低点高度不小于5650mm,接触导线悬挂点高度可按5800~6000mm考虑(无砟轨道按5800mm、有砟轨道按6000mm);通行双箱货物运输的线路,接触导线的最低点高度不小于6330mm,接触导线悬挂点高度可按6450mm考虑。
4.结构高度结构高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允许的最短吊弦长度。
对于两端都有吊弦线夹的整体式吊弦来说,吊弦长度越短,其呈现的刚度越大,对弓网受流越不利。
根据国外经验,对于高速而言,最短吊弦长度不宜小于800mm,与之对应的接触网结构高度不宜小于1400mm。
国外高速铁路接触网结构高度如下:法国:1400mm(简链)德国:1600mm或1800mm(弹链)日本:950mm(简链)或1500mm(复链)京津城际的结构高度一般为1600mm,跨线建筑下最小结构高度1100mm,最短吊弦>5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