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5学分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7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5学时,实验教学15学时。

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面向中医院校各主要医学专业和部分涉医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帮助学生较全面的学习、掌握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与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重点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及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以及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属于基础医学课程中的骨干课程。其中免疫学是关于生物界如何界定“我”与“非我”,这一生存的最基本问题的科学;病原生物学则是有关人类生物性疾病起因研究的科学。这两门科学系统的解释了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可能机理与规律。通过这两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为所有临床及临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疾病学知识,并熟悉与了解这两门学科在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基础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要求】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重点掌握好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免疫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包括主要的免疫分子(结构与生物学作用)、免疫细胞(类型与生物学功能);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熟悉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了解免疫学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的应用。对于病原生物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的基本概念;掌握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遗传变异等);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熟悉临床常见病原生物的致病性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熟悉病原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了解病原生物的分类学知识及发现规律。

本课程总学时为7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5学时,实验教学15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免疫力、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的概念。

2.掌握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主要功能。

3.了解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

1.免疫现象、免疫与免疫力的概念。

2.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组成与作用。

3.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器官)。

4.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5.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章抗原

【目的要求】

1.掌握抗原的概念、基本属性。

2.掌握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及类型。

3.掌握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

4.熟悉抗原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医学上的重要抗原物质。

5.了解交叉反应的概念及形成基础。

【教学内容】

1.抗原的概念及基本属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2.抗原特异性的形成基础(抗原决定簇、表位的概念)。

3.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抗原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抗原与免疫系统的作用方式)。

4.交叉反应的概念及形成基础(共同抗原、共同抗原决定簇、相似抗原决定簇的概念)。

5.抗原的分类:根据抗原与其识别者间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根据B细胞的激活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TDAg、TIAg)。

6.医学上的重要抗原(病原生物、异种血清、红细胞血型抗原、MHC抗原、肿瘤抗原)。

7.佐剂的概念与类型。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概念。

2.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3.掌握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主要生物学功能。

4.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特点。

5.了解抗体的人工制备及医学意义。

【教学内容】

1.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肽链组成、C区、V区、超变区、功能区、铰链区的概念、水解片段)。

3.免疫球蛋白的多聚体形式。

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主要生物学功能)。

5.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特点。

6.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7.抗体的人工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8.抗体的医学应用与意义。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四章补体系统

【目的要求】

1.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命名原则。

2.掌握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

3.掌握补体系统各成分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4.熟悉补体系统的替代激活途径及MBL激活途径。

5.了解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

【教学内容】

1.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命名原则。

2.补体系统的组成(固有成份、调节因子、补体受体)。

3.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攻膜复合体)。

4.补体系统的替代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比较)。

5.补体系统的MBL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比较)。

6.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及各调节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7.补体系统各成分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五章 MHC分子

【目的要求】

1.掌握MHC、MHC分子、HLA复合体、HLA的概念。

2.掌握HLA复合体基因组成。

3.掌握HLA的分子结构与分布。

4.熟悉MHC分子的生物学作用与意义。

5.了解MHC的遗传学特点。

【教学内容】

1.MHC、MHC分子的发现及生物学意义。

2.MHC、MHC分子、HLA复合体、HLA的基本概念。

3.HLA复合体的组成。

4.HLA I、II类分子的结构。

5.HLA I、II类分子的分布。

6.HLA分子的生物学意义(抗原提呈、MHC约束性)与临床意义(器官移植、输血反应、疾病相关性、亲子鉴定)。

7.MHC的遗传学特点(高度多态性、单元型遗传、连锁不平衡)。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六章免疫细胞及其相关分子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的概念。

2.掌握T、B淋巴细胞的主要膜分子。

3.掌握T、B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

4.掌握APC的概念与组成。

5.熟悉T、B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

6.熟悉NK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7.熟悉白细胞分化抗原、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的基本概念以及免疫细胞的组成。

2.T、B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阴性选择、阳性选择过程)。

3.T、B淋巴细胞的主要膜分子(TCR复体、BCR复体、共刺激分子、CD4、CD8、Fc受体、补体受体、细胞因子受体、丝裂原结合蛋白)。

4.T、B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Th、Th1、Th2、Tc、B1、B2亚群)。

5.NK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分化与生物学作用。

6.APC的概念与组成。

7.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

8.黏附分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

9.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七章免疫应答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

2.掌握T、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3.熟悉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过程。

4.熟悉淋巴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学说。

5.熟悉免疫应答的主要分类方式。

6.熟悉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点与规律。

7.熟悉免疫耐受的概念。

【教学内容】

1.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特点)。

2.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活化的“双信号”学说、效应T细胞的作用方式)。

3.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D、TI抗原的识别、TD、TI抗原介导的活化过程、抗体的抗原清除机制)。

4.免疫应答的主要分类方式(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概念、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点与规律、正向应答与负向应答的概念)。

5.免疫应答的结局(免疫保护作用、免疫损伤作用、免疫耐受现象)。

6.免疫耐受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八章超敏反应

1.掌握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3.了解各型超敏反应引起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教学内容】

1.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定义、分型原则、Coombs & Gell分型)。

2.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参与成分和细胞、发生过程、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及作用机制)。

3.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4.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细胞抗原的类型、靶细胞破坏机制)。

5.I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6.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清除机制、影响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因素、免疫复合物的致病机制)。

7.II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8.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CD4+T细胞与CD8+T细胞介导免疫损伤的机制与特点)。

9.IV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九章免疫学应用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学应用的基本概念。

2.掌握免疫预防与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基本概念。

3.掌握免疫诊断的基本概念与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4.熟悉常用生物制品的应用原则与计划免疫的概念。

5.熟悉凝集、沉淀反应的类型、原理。

6.了解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7.了解免疫细胞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

1.免疫学应用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免疫诊断的概念)。

2.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计划免疫的基本概念。

3.人工主动免疫的特点、常用生物制剂(疫苗、类毒素)应用原则。

4.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常用生物制剂(免疫球蛋白、抗血清)应用原则。

5.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6.凝集反应的类型、原理。

7.沉淀反应的类型、原理。

8.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荧光抗体法、ELISA、放射免疫分析)。

9.免疫细胞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花环形成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细胞毒试验)。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章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1.掌握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熟悉微生物的类型、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

1.微生物的概念、类型与分布状况(自然界分布、人体分布)。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的概念。

3.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

2.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

3.了解细菌形态学检查方法、分类及命名规则。

【教学内容】

1.细菌的基本形态(典型形态与非典型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结构、功能、G+菌与G-菌细胞壁的差异及临床意义);细胞膜(结构、功能、中介体的概念);细胞质(组成、核糖体、质粒、异染颗粒的概念);核质(基因组DNA)。

3.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化学组成、功能、形成条件、染色特点);鞭毛(化学组成、功能分类意义);菌毛(化学组成、类别与功能);芽胞(结构、功能、形成条件)。

4.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

5.细菌的分类及命名规则。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二章细菌的生理与培养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营养要求与生长方式。

2.掌握细菌的人工培养及人工培养状态下的生长状态与生长规律。

3.熟悉细菌主要的合成代谢产物。

4.熟悉细菌的分解代谢过程及其鉴别意义。

5.了解细菌基本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状。

【教学内容】

1.细菌基本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状。

2.细菌的基本营养要求与生长条件(环境因素、营养要求、营养类型、营养摄取方式)。

3.细菌的能量代谢方式。

4.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细菌各类生化鉴定的反应基础与意义)。

5.细菌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热原质、毒素、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

6.细菌的生长方式与人工培养(生长方式、生长速度、人工培养下的生长曲线)。

7.细菌培养基(人工培养基的类型、人工培养基的使用、人工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发生机制。

3.熟悉噬菌体的结构、生物学作用及分类。

4.熟悉细菌变异的类型。

5.了解细菌变异的医学意义。

【教学内容】

1.细菌变异的现象与类型(表型变异与基因变异)。

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基因组DNA、质粒的类型与特点、转座子、噬菌体)。

3.噬菌体的结构、生物学作用与分类(温和噬菌体、毒性噬菌体、前噬菌体的概念)。

4.细菌遗传变异的发生机制(突变、基因转移与重组、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转化的概念与机制)。

5.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四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及消毒灭菌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概念。

2.掌握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以及毒力概念。

3.掌握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

4.熟悉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与类型。

5.熟悉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机制。

6.熟悉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法。

7.了解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其作用原理。

【教学内容】

1.感染的概念。

2.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概念。

3.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致病性、毒力、侵袭性的概念、外毒素、内毒素的概念与作用机制)。

4.细菌性感染的来源(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的概念)。

5.细菌性感染的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创口、接触、叮咬传播)。

6.细菌性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7.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机制(先天性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作用、获得性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作用)。

8.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消毒、灭菌、防腐、无菌的概念)。

9.消毒灭菌的主要方法(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五章常见致病细菌(一)

【目的要求】

1.掌握致病性球菌的概念、类型。

2.掌握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3.掌握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4.掌握肠道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各主要代表菌种的致病性。5.掌握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6.熟悉沙门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7.了解志贺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致病性。

【教学内容】

1.致病性球菌的概念、类型(G+球菌、G-球菌)。

2.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3.葡萄球菌的致病性。

4.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要点。

5.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6.链球菌的致病性、免疫性。

7.链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8.肺炎链球菌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

9.肠道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

10.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

11.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

12.大肠埃希菌微生物学检查要点。

13.沙门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14.沙门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致病性。

15.沙门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微生物学检查要点。

16.志贺氏菌属主要致病菌的致病性。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六章常见致病细菌(二)

【目的要求】

1.掌握真细菌的概念与其他原核细胞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2.熟悉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支原体的致病性。

3.熟悉立克次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立克次体的致病性。

4.熟悉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衣原体的致病性。

5.熟悉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螺旋体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6.了解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教学内容】

1.真细菌与其他原核细胞微生物(真细菌概念、四体一菌概念)。2.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3.主要致病支原体的致病性。

4.立克次体的生物学特性。

5.主要致病立克次体的致病性。

6.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7.主要致病衣原体的致病性。

8.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

9.主要致病螺旋体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10.放线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简介。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七章致病真菌

【目的要求】

1.掌握真菌的一般形态特点及结构。

2.掌握主要病原性真菌的致病性。

3.熟悉病原性真菌的主要致病机制。

4.了解病原性真菌的一般生物学形状、感染特点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真菌概述(生物学形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

2.主要病原性真菌的致病性(皮肤癣菌、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黄曲霉菌)。3.白假丝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

4.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八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的基本概念。

2.掌握病毒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3.熟悉病毒的增殖过程。

4.熟悉病毒的异常增殖现象。

5.了解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特点及其意义。

6.了解病毒的分类。

【教学内容】

1.病毒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特点、与人类关系)。

2.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病毒的形态、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化学组成)。3.病毒的增殖过程(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4.病毒的异常增殖现象(缺陷病毒、顿挫感染、干扰现象)。

5.病毒的遗传与变异(变异特点、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的概念与意义)。6.病毒的分类(生物学分类、临床分类)。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九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的感染途径与方式。

2.掌握病毒感染的临床类型。

3.掌握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特点。

4.熟悉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5.熟悉干扰素的定义、种类、抗病毒作用机理、生物学活性。

【教学内容】

1.病毒感染的途径与方式(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的概念、细胞间、细胞外、细胞核播散的概念)。

2.病毒临床感染的类型(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的概念)。

3.病毒的致病机制(直接损伤作用、间接损伤作用)。

4.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特点(先天性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作用、获得性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作用)。

5.干扰素(定义、种类、生物学活性、抗病毒作用机理)。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十章常见致病病毒(一)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的概念与种类。

2.掌握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变异及其意义。

3.掌握肠道病毒属的共同生物学特点与传播方式。

4.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原则。

5.熟悉流感病毒的分型、命名、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测、防治原则。

6.熟悉各类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及致病特点。

7.了解主要呼吸道病毒致病性。

8.了解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的致病性。

【教学内容】

1.呼吸道病毒概述(主要种类、所致疾病)。

2.流感病毒(结构、分型、抗原性变异及其意义、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性防治原则)。

3.肠道病毒属概述(主要种类、生物学特点与传播方式)。

4.其他肠道病毒简介(人类轮状病毒的致病性)。

5.肝炎病毒概述(肝炎病毒的种类及主要特点)。

6.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生物学性状、基因组结构、抗原组成、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原则)。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十一章常见致病病毒(二)

【目的要求】

1.掌握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的概念与种类。

2.掌握单纯疱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3.掌握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4.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5.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疱疹病毒概述(共同特点、种类、引起疾病)。

2.单纯疱疹病毒分型、培养特性;致病特点;防治原则;微生物学检查法。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性;防治原则。

4.逆转录病毒科概述(亚科、代表病毒、引起疾病)。

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复制过程、培养特性)。

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致病性(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引起疾病)。

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

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防治原则(预防措施、疫苗研制、治疗方案)。

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流行现状。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十二章人体寄生虫学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寄生、寄生虫的基本概念。

2.掌握人体寄生虫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3.熟悉寄生虫生物学的基本内容与相关概念。

4.熟悉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及防治原则。

5.了解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

【教学内容】

1.寄生、寄生虫的基本概念(共生现象、寄生现象、寄生虫)。

2.寄生虫生物学的基本内容与相关概念(终宿主、中间宿主、储存宿主、感染期、生活史、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体寄生虫的类型)。

3.人体寄生虫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人体寄生虫的致病作用、人体寄生虫的免疫性、消除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的概念)。

4.寄生虫病的感染特点(寄生虫病、带虫者、慢性感染、隐性感染、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5.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7.寄生虫病的危害性(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

8.寄生虫病防治原则。

9.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十三章医学原虫

【目的要求】

1.掌握主要医学原虫的一般形态结构、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

2.掌握疟原虫的生物学性状、生活史、致病性、流行环节及防治原则。

3.熟悉疟原虫的实验室诊断与流行现状。

【教学内容】

1.主要医学原虫的一般形态结构和生物学性状简介(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2.主要医学原虫的致病性简介(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3.疟原虫的生物学性状(种类、形态)。

4.疟原虫的生活史(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内期、蚊体配子生殖、孢子生殖期)。

5.疟原虫的致病性与致病机理。

6.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带虫免疫)。

7.疟原虫的实验室诊断与流行现状。

8.疟原虫防治原则。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十四章医学蠕虫

【目的要求】

1.掌握医学蠕虫、土源性蠕虫、生物源性蠕虫的概念。

2.掌握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医学蠕虫的形态特点。

3.掌握主要医学蠕虫的致病性。

4.掌握日本裂体吸虫的生物学性状、生活史、致病性、流行环节及防治原则。

5.熟悉日本裂体吸虫的实验室诊断与流行现状。

【教学内容】

1.蠕虫、医学蠕虫、土源性蠕虫、生物源性蠕虫的概念。

2.蠕虫分类(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3.线虫纲主要医学蠕虫的致病性(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

4.吸虫纲主要医学蠕虫的致病性(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

5.绦虫纲主要医学蠕虫的致病性(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

6.日本裂体吸虫的生物学性状(毛蚴、尾蚴、成虫形态)。

7.日本裂体吸虫的生活史(中间宿主、终宿主)。

8.日本裂体吸虫的致病性(急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

9.日本裂体吸虫感染的免疫(伴随免疫与免疫逃避现象)。

10.日本裂体吸虫的病原学、免疫学诊断。

11.日本裂体吸虫的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十五章医学节肢动物

【目的要求】

1.掌握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

2.掌握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方式、传病方式及传播疾病谱。

3.熟悉主要代表性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

4.熟悉蚊科传病蚊种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及所传播疾病。5.了解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防治。

【教学内容】

1.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与分类、生长发育史。

2.主要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方式、传病方式及传播疾病谱。3.蚊科传病蚊种的形态特点、生活史、生态和生活习性。

4.蚊科传病蚊种传播的主要疾病谱。

5.蚊科传病蚊种的防治原则。

6.其他昆虫纲医学节肢动物简介(蝇、白蛉、蚤、虱)。

7.蛛形纲医学节肢动物简介(蜱、螨)。

【教学方式】

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

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

2.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方法。

3.熟悉真菌的基本形态与培养特点。

【教学内容】

1.实验目的要求与实验室规则介绍(讲授)。

2.显微镜使用(油镜)介绍(讲授)。

3.细菌的基本形态观察(镜下示教)。

(1)葡萄球菌(G+球菌)。

(2)链球菌(G+球菌)。

(3)淋球菌(G-球菌)。

(4)大肠杆菌(G-杆菌)。

(5)白喉杆菌(Neisser染色)。

(6)产气荚膜杆菌(G+杆菌)。

(7)霍乱弧菌(G-弧菌)。

(8)结核杆菌(抗酸染色阳性)。

4.细菌的特殊结构观察(镜下示教):

(1)肺炎球菌(荚膜)。

(2)伤寒杆菌(鞭毛)。

(3)破伤风梭菌(芽胞)。

5.真菌的基本形态(镜下示教)

小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

6.真菌的培养特点(实物示教)

酵母型、类酵母型、丝状型菌落小培养。

7.细菌的革兰染色(实验操作)

8.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讲授)

9.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

革兰染色原理、操作过程记录,细菌形态及结构绘图

【教学方式】

实验操作示范、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

实验二细菌感染的检测

【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的鉴定;

2.掌握肠道杆菌系列生化反应的原理。

3.掌握肥达氏反应原理。

4.熟悉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测定。

【教学内容】

1.培养基制备方法介绍(讲授)。

2.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综合实验。

(1)肠道标本分离培养SS平板接种(实验操作)。

(2)可疑菌落半固体培养基、五糖管接种(实验操作)。

(3)肠道杆菌系列生化反应(实物示教)。

(4)肠道杆菌血清学试验(玻片凝集反应)(实验操作)。

(5)肥达反应(实物示教)。

(6)肠道杆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实物示教)。

(7)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肠道杆菌鉴定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记录。

【教学方式】

实验操作、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

实验三病毒感染的检测

【目的要求】

1.掌握血凝试验反应原理及方法。

2.熟悉鸡胚接种的方法。

3.了解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

1.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讲授)。

2.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镜下示教)。

(1)病变空斑(单纯疱疹病毒)。

(2)包涵体 (狂犬病病毒内基氏小体) 。

3.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综合实验:

(1)鸡胚尿囊腔接种(实验操作)。

(2)血凝试验(实验操作)。

(3)血凝抑制实验(实物示教)。

4.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记录并分析病毒的培养、分离、鉴定及结果、病毒包涵体绘图。

【教学方式】

实验操作、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

实验四医学蠕虫感染的检测

【目的要求】

1.掌握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布氏姜片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2.掌握丝虫、旋毛形线虫、链状带绦虫的幼虫形态特征。

3.掌握常见蠕虫卵的形态特征。

4.熟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毛首鞭形线虫成虫的形态特征。5.熟悉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裂体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6.熟悉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形态特征。

7.熟悉各类吸虫的中间宿主形态。

8.熟悉常用蠕虫诊断实验技术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1.线虫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

(1)似蚓蛔线虫。

(2)蠕形住肠线虫。

(3)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4)美洲板口线虫。

(5)旋毛形线虫(幼虫)。

2.吸虫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

(1)华支睾吸虫。

(2)布氏姜片吸虫。

(3)卫氏并殖吸虫。

(4)日本裂体吸虫。

3.绦虫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

(1)链状带绦虫(成虫、头节和孕节、囊尾蚴)。

(2)肥胖带绦虫(成虫、头节和孕节)。

(3)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棘球蚴)。

4.各类蠕虫虫卵观察(标本观察)

(1)似蚓蛔线虫。

(2)毛首鞭形线虫。

(3)蠕形住肠线虫。

(4)钩虫。

(5)华支睾吸虫。

(6)日本裂体吸虫。

(7)绦虫。

5.吸虫中间宿主(标本示教)

(1)小白螺。

(2)川卷螺。

(3)扁卷螺。

(4)钉螺。

(5)淡水鱼。

(6)淡水虾。

(7)荸荠。

(8)石蟹。

(9)喇蛄。

6.实验诊断方法(操作示教)

(1)直接涂片法。

(2)饱和盐水漂浮法。

(3)钩蚴培养法。

(4)透明胶纸法。

(5)粪便沉淀孵化法。

7.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蠕虫虫卵绘图、思考题。

【教学方式】

实验操作示范、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

实验五医学原虫感染的检测及节肢动物观察

【目的要求】

1.掌握两种阿米巴原虫、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特征。

2.掌握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的形态特征。

3.熟悉常见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内容】

1.医学原虫的形态特征(镜下示教)。

(1)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包囊)。

(2)结肠内阿米巴(包囊)。

(3)阴道毛滴虫。

(4)杜氏利什曼原虫(利杜体、鞭毛体)。

(5)(血涂片观察)间日疟(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

(6)(血涂片观察)恶性疟(环状体、配子体)。

2.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标本示教)

(1)蚊。

(2)蝇。

(3)白蛉。

(4)蚤。

(5)虱(体虱、阴虱)。

(6)蜱(硬蜱、软蜱)。

(7)恙螨、疥螨。

3.实验报告撰写(课堂作业)原虫绘图、思考题

【教学方式】

实验操作示范、示教讲解、部分教学内容讲授、讨论、课堂作业。

三、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讲课时数实验内容实验时数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第二章抗原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第四章补体系统

第五章 MHC分子

第六章免疫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第七章免疫应答

第八章超敏反应

第九章免疫学应用

第十章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第十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

2

2

2

2

3

2

3

2

1

2 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3

教学内容讲课时数实验内容实验时数

第十二章细菌的生理与培养

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变异

第十四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十五章常见致病菌(一)

第十六章常见致病菌(二)

第十七章致病真菌

第十八章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十九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二十章常见致病病毒(一)第二十一章常见致病病毒(二)第二十二章人体寄生虫学绪论第二十三章医学原虫

第二十四章医学蠕虫

第二十五章医学节肢动物2

2

1

3

2

1

2

1

4

2

2

4

4

2

实验二细菌感染的检测

实验三病毒感染的检测

实验四医学蠕虫的形态

与检测

实验五医学原虫的形态

与检测

3

3

3

3

合计55 15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三维动画制作合同范本

制作合同 合同编号: 甲方: 地址: 电话: 传真: 乙方:海口大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海口市南海大道海口国家保税区海归园212 电话:3 传真:3 ¥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协商一致的原则,经协商达成如下条款: 一、工作内容及要求: (一)甲方委托乙方制作三维动画宣传短片(以下简称“动画片”)。完成的动画片总长度暂定为分钟。最终成品象素为:。 (二)制作要求: 1、动画片应清晰表现建筑结构及建筑特色。要求画面充实、清晰,色调统一、协调; 2、动画片具体制作内容以脚本为准,脚本由甲乙双方另行签字确定成为合同附件; 二、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有权对整体制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想法,对脚本和样带提出修改意见。 (二)甲方应提供各阶段图纸和相关资料,并有义务为乙方解释图纸和设计内容。 · (三)甲方在乙方提供动画制作脚本后认真审阅并提出更改意见,脚本经甲方确认后对动画制作计划不再进行较大更改。

(四)由于非乙方原因造成工作量的增加,双方协商应乙方要求的追加相应的费用及制作时间。非乙方原因包括:①做为表现内容的原设计方案更改;②甲方未及时提供制作所必需的资料;③甲方未遵照合同约定,按时、按阶段付款;④甲方对乙方提供的脚本或样带未及时提出反馈意见等。(五)甲方有义务信守合同,维护双方利益。 (六)在合同期内,甲方有权根据需要增加合作内容,因此引起成本增加则应给予相应补偿。 三、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由于非乙方原因造成工作量的增加,双方可协商相应延长产品交付的时间而不视为乙方违约。(二)乙方在动画正式制作前编写动画制作脚本,动画制作脚本应经甲方确认。在制作过程中按阶段提供制作进程报告,供甲方了解制作情况。 (三)在完成作品交付之前通知甲方验看作品质量。 (四)乙方作品质量不得低于所提供样片。 (五)乙方在规定时间内按质、按量提交最终产品。 . (六)乙方应严格信守保密原则,图纸及相关资料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和单位,尤其是其它设计单位和人员。 (七)乙方有义务信守合同,维护双方利益。 四、制作期限及付款方式: (一)动画于书面合同签定后,甲方向乙方支付预付款及提供制作所必需的有关资料,乙方以甲方款到及脚本确认时日为项目启动时日,制作周期总计30 个日历天。 (二)甲方将支付乙方人民币元整(¥元整)作为乙方制作费用。(三)甲方应于书面合同双方签定之日支付乙方总制作费的50%作为预付款,即人民币元整(¥元整); (四)乙方提供粗剪片后3个工作日内,甲方支付总制作费的40 %即人民币元整(¥元整);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教学大纲 目录 一、课程定位 (2) 二、课程设计理念 (2) 三、课程目标 (5) 四、学习模块设计 (6) 五、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1) 六、实训、实习设计及依据 (11) 七、课程组织的创新与特点 (11)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适用专业:三维动画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 课程类型:B类(理论课+实践课) 课程学时:96学时 课程学分:6学分 2.课程性质:该课程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讲授三维模型的创建,三维场景灯光的设置、三维场景的材质、三维动画制作等内容。目前,本课程适用于动漫设计与制作、建筑漫游动画、室内设计等专业。 3.培养目标: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与课程系统化、以及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相结合,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二、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是三维动画设计专业的必修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针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特点,与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设计,注重与后期专业课内容衔接,适应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行业企业的标准,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模块中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 2、课程设计的思路 (1)课程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本课程是将《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主要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嫁接到多个实际的动画项目中,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从典型的工作项目中提炼出学习内容,学生完成了指定的工作任务也就完成了学习目标。 (2)穿插进行校内专业实习 通过引三维动画设计公司进校园,兴建动漫产业园,建立企业运营、教师教学、学生学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 学分/学时:8/136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 §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 §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2 动量守恒定律 §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 §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刚体的定轴转动 §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 §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三维动画制作合同范本

制作合同 合同编号: 甲方: 地址: 电话: 传真: 乙方:海口大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海口市南海大道海口国家保税区海归园212 电话: 传真: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协商一致的原则,经协商达成如下条款: 一、工作内容及要求: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委托乙方制作三维动画宣传短片(以下简称“动画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的动画片 总长度暂定为 _______ 分钟。最终成品象素为:_________ 。 (二)制作要求: 1、动画片应清晰表现建筑结构及建筑特色。要求画面充实、清晰,色调统一、协调; 2、动画片具体制作内容以脚本为准,脚本由甲乙双方另行签字确定成为合同附件; 二、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有权对整体制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想法,对脚本和样带提出修改意见。 (二)甲方应提供各阶段图纸和相关资料,并有义务为乙方解释图纸和设计内容。 (三)甲方在乙方提供动画制作脚本后认真审阅并提出更改意见,脚本经甲方确认后对动画制作计 划不再进行较大更改。 (四)由于非乙方原因造成工作量的增加,双方协商应乙方要求的追加相应的费用及制作时间。非 乙方原因包括:①做为表现内容的原设计方案更改;②甲方未及时提供制作所必需的资料;③甲方

未遵照合同约定,按时、按阶段付款;④甲方对乙方提供的脚本或样带未及时提出反馈意见等。 (五)甲方有义务信守合同,维护双方利益。 (六)在合同期内,甲方有权根据需要增加合作内容,因此引起成本增加则应给予相应补偿。 三、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由于非乙方原因造成工作量的增加,双方可协商相应延长产品交付的时间而不视为乙方违约。 (二)乙方在动画正式制作前编写动画制作脚本,动画制作脚本应经甲方确认。在制作过程中按阶 段提供制作进程报告,供甲方了解制作情况。 (三)在完成作品交付之前通知甲方验看作品质量。 (四)乙方作品质量不得低于所提供样片。 (五)乙方在规定时间内按质、按量提交最终产品。 (六)乙方应严格信守保密原则,图纸及相关资料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和单位,尤其是其它设计单 位和人员。 (七)乙方有义务信守合同,维护双方利益。 四、制作期限及付款方式: (一)动画于书面合同签定后,甲方向乙方支付预付款及提供制作所必需的有关资料,乙方以甲方 款到及脚本确认时日为项目启动时日,制作周期总计30 个日历天。 (二)甲方将支付乙方人民币______________ 元整(Y ___________ 元整)作为乙方制作费用。 (三)甲方应于书面合同双方签定之日支付乙方总制作费的_5_0_ %作为预付款,即人民币 元整(Y ______________ 元整); (四)乙方提供粗剪片后丄个工作日内,甲方支付总制作费的40 %即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__ 元 整(Y ____________ 元整); (五)乙方提供最终产品,经甲方验收合格后3个工作日内,甲方支付总制作费的尾款10 %即人

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约48学时)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说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器件的变革和系统结构的改进。今天,在器件潜力几乎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改进尤为重要。 本课程是从外部来研究计算机系统, 即使用者所看到的物理计算机的抽象;编写出能够在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所必须了解到的计算机的属性;软硬件功能分配及分界面的确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生熟悉现代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用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系统结构的分析能力,掌握系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如何最合理地利用新器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设计并构成综合性能指标最佳的计算机系统。 本课程为计算机专业(本科)高年级课程,需要综合几乎所有计算机专业基础和相关的前继专业课程知识。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本课程的新内容为超标量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向量处理机、并行处理机、线程级并行、多核处理器、多处理器系统及其并行计算等。 1.教学内容 本课程知识结构图如图1所示。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 1.教学内容 2.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分类; 3.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结构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评价标准和定量原理; 5.软件、器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 6.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定义,计算机组成定义,计算 机实现定义,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的三者关系,透明性,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原理),MIPS定义,MFLOPS 定义。 2.掌握内容: 弗林分类法,冯·诺依曼计算机特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演变,软件、器 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模拟与仿真。 3.了解内容: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2.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 原理); 3.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 4.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难点: 1.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 第二部分计算机指令系统 1. 教学内容 1.数据类型; 2.寻址技术; 3.指令系统的设计; 4.指令系统的改进。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数据表示和数据结构,自定义数据表示,大端存储和小端存储,寻址 方式,指令格式的优化(Huffman编码法、扩展编码法),RISC的定义与特点,减少指令平均执行周期数方法。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三维动画合同范本新

三维动画制作合同书 委托单位:湖北海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简称甲方) 受托单位:武汉武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乙方) 甲方委托乙方为甲方的LED项目“海山传媒”提供三维动画的制作,经协商达成一致,签定本合同,双方共同遵守。 一、名称:“海山传媒”项目三维动画演示 二、内容: 项目三维动画制作( 30 秒) 三、制作工期: 制作时间按合同正式签署后,首付款到账后开始计算,7个工作日之内。 2013年3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四、制作工作计划 阶段1:签定制作合同。乙方向甲方索取制作必须的资料。 阶段2:建模组完成建模,并由甲、乙双方汇审模型的准确性。 阶段3:完成场景的渲染。 阶段4:完成后期合成,添加特效、音乐、音效及剪接。 阶段5:完成文件压缩并提交成品。 五、制作费及费用支付方式: (一)总制作费用(人民币) 总价为小写¥: 元(大写¥:壹佰捌拾万元)。 (二)费用支付方式 第一阶段:双方签订合同后,甲方须立即支付总合同额之30%,人民币小写 ¥:555000 元(大写¥:伍拾伍万伍仟元)。 第二阶段:乙方完成作品,甲方在确认后,须在三日内支付总合同额之70%,人民币小

写¥:元(大写¥壹佰贰拾玖万伍仟元)。 六、双方责任: 1.乙方应按合同约定及双方确定并签字认可的合同附件(三维动画脚本,包括视频剪辑)制作,甲方如有修改意见,必须以书面方式通知乙方后方可进行。 2.建筑外观和周边环境的三维动画制作,要依据甲、乙双方确定的方案进行制作;为使工作顺利开展,制作中甲方如要求变更制作方案,应及时提出书面意见。若更改 范围较大,除按规定制作外,相应增加的制作费用,双方另外签署补充协议。 3.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甲方至少安排一次以上到乙方工作场地,视察项目制作的进度,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甲方如有最终修改意见,必须在最终交稿前2日内提 出,乙方根据意见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若甲方在此之前不提出意见,乙方有权按原 方案进行制作。 4.甲方需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及时提供资料给乙方, 如有延误,则合同时间作相应的顺延。乙方需保证甲方提供的所有资料仅用于甲方要求的动画制作,不得外泄或用 作其它用途。 七、乙方提交成品的格式: 1.三维动画DVD光盘一式2份,以数据母盘形式提交甲方。 八、双方违约责任: 1.若甲方未按合同要求的时间支付制作费,甲方应从付制作费的次日起计算,每延误一天,向乙方按应付设计费的1‰偿付违约金。乙方未按合同要求的制作工期完成制 作成果,乙方应从提交日期的次日起计算,每延误一天,向甲方赔偿经济损失为制 作费总额的1‰违约金。 2.若甲方未履行合同,则视同违约,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支付制作总额的20%作为违约金。 3.乙方未履行合同或超出提交日期十天时,则视同违约,并按已收取的制作费的双倍赔付甲方违约金。

《3D三维模型与动画》教学大纲

《3D三维模型与动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3D三维模型与动画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实验/上机学时】72学时 【考核方式】【开课单位】 【授课对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掌握3ds max软件在室外规划设计领域的使用。能够熟练使用相应软件完成室外规划效果图的制作,并达到一定的效果要求。使用软件准确、快速、真实表现规划设计意图和设计效果,使效果图达到设计师与客户沟通的桥梁作用。 二、教学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 第一章:建筑表现(效果图)及3ds max软件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学习要求。 教学容和课时分配: 1.了解建筑表现(效果图)在建筑及装潢行业的用途和形式,及发展趋势。 2.了解3ds max软件的行业背景及功能用途。 3.实验容(2学时) 实验1. 3ds max的安装及激活方法;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会3ds max的安装方法; 2)学会3ds max的破解激活和正确使用。 实验2. 显卡驱动的正确选择; 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3ds max的硬件配置要求和不同显卡的设定 实验3. 界面的基本布局,创建基本对象的操作方法。 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3ds max的界面布局; 2)学会基本对象的创建操作。 重点:3ds max软件在装饰设计行业的用途和3ds max的运用领域。难点:3ds max的安装方法的基本操作。 第二章:3ds max基本操作 基本要求: 学习3ds max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容和课时分配: 1.学习3ds max基本操作中的界面布局; 2.学习视图显示及切换; 3.学习场景中的选择、变换、坐标、轴心、复制、文件管理、场景管理、单位设 置等容。 4.实验容(8学时) 实验1. 了解3ds max的界面布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软件界面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不同界面风格的切换方式。 实验2. 学会视图显示方式的切换。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视图类型及切换方式; 2)了解不同显示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3)熟练掌握不同显示方式的切换方式。 实验3. 熟练掌握坐标、轴心、变换操作、复制、文件管理、场景管理等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不同的坐标系及特点;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三维动画制作合同范本格式

三维动画制作合同书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根据友好协商、互利互惠的原则,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就甲方委托乙方制作形象宣传片等有关事宜,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并共同遵守。 一、协议内容 1.甲方全权委托乙方制作分钟桥梁三维演示动画片(制作总费用为人民币:¥元 (大写:)(此价格为含税价)。 2.宣传片母版完成时间为预付款到账 30日内。 3.该项目制作时间为预期时间,制作的桥梁三维演示动画超出的时间按每秒¥元标准收 费。 4.若项目周期内乙方制作的三维动画没有达到项目制作的要求,乙方向甲方提供 2 次免费修改 的权利。超出2次数后若甲方需要继续修则乙方按每次¥元收费,直至甲方审核通过。 5.支付方式:甲方在协议签订一日内支付给乙方人民币:¥元(大写:__ _元整), 作为制作项目的启动资金。节目完成经甲方审核通过后,交付母盘同时,甲方将剩余项目款:¥元(大写:__ _元整)支付给乙方。 6.在合作过程中,甲方须向乙方提供必要的文字、图片、视频素材资料,并在全过程专人全面配 合乙方进行策划、撰稿、拍摄、联络等工作,乙方在制作过程中也应派专门人员负责总体协调、联络、制作、包装等事宜,以提高效率。 7.甲方有义务向乙方提出节目制作基本创意,如甲方不能提供,创意由乙方负责提出,经过甲方 认定后进入制作过程。宣传片脚本定稿后原则上不应改动,如有改动,产生费用由改动方负责。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协议约定完成合作,并有权也有义务对合作进程进行了解、督促。2.甲方向乙方提供所有内容应保证符合国家法律规范,如甲方委托乙方制作的内容被指控有违法或侵权行为时,应由甲方承担相应的责任。 3.甲方须按协议约定期限及时向乙方支付各项制作费用。 三、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按协议约定及时支付各项制作费用。 2.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提供所有制作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 3.乙方严格按协议约定制作完成甲方的内容。 4.乙方有义务向甲方定期介绍制作进程。

《三维动画》教学大纲

《三维动画》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三维动画 课程编码:0773053 适用专业及层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课程总学时:54 课程总学分:3 先修课程:3ds Max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三维动画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专业的必修课程,接续《3ds Max》继续详细讲解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和技巧。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三维动画设计及制作的相关知识,为该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影视广告、平面设计,影视动画制作等工作领域打下基础。 本课程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学习和上机实验操作,训练学生能独立完成电脑效果图及浏览动画的设计和制作,掌握电脑美术设计软件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美术基本功和绘画技能,具有较高的设计观念和审美意识。本课程是一门兼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尤其是后者。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复习软件的基础知识,界面元素和各功能区的作用,视图显示控制以及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且还对三维场景的变换操作和坐标系统进行了详细讲解。 对动画原理也做一定介绍。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软件的基础和概念。 熟练掌握3ds Max的界面布局以及各功能区的作用,熟练掌握命令面板中各组件的功能。熟练掌握视图的操作方法。

熟练掌握各种功能面板的操作方法,包括创建、修改、层次、运动、显示和工具。 熟练掌握3ds Max的工作流程,包括建模、灯光与摄影机、材质与贴图等。 【教学重难点】 无 第二章动画 【教学内容】 介绍如何在3ds Max中为对象制作动画。包括为对象设置简单动画的基本流程和动画的各项参数,如何使用修改器为物体设置动画,使用轨迹视图和摄影表为对象设置高级动画,以及使用各种控制器和约束。 熟练掌握基础动画的原理以及动画控制区各面板的作用。 【教学要求】 了解使用各种修改器设置动画。 熟练掌握使用轨迹视图和摄影表编辑动画的方法。 熟练掌握常用动画控制器和动画约束。 掌握骨骼的创建与调整。 掌握蒙皮修改器的几种使用方法。 掌握IK解算器的应用。 【重点】 轨迹视图和摄影表、骨骼、反向动力学 【难点】 蒙皮、反向动力学、IK解算器 第三章 Character Studio角色动画 【教学内容】 Character Studio是3ds Max的最重要模块之一,可以对角色模型创建骨骼对象、设置蒙皮以及编辑动画效果,还可以为大场景制作群集动画。本章详细讲解Character Studio的Biped(两组动物)、Physique以及群集三大模块,灵活运用这些模块可以制作出灵活逼真的角色动画效果。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 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 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章 节 内 容学 时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 进程管理12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 存储管理12第五章 设备管理10第六章 文件管理8第七章 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 UNIX 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 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 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 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电气课件中调试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动画制作合同(模板)

动画制作合同(模板)

委托内容合同 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受托方:(以下简称“乙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公平、诚实、信用、有偿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开心超人联盟》系列动画片中的委托制作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委托内容 1、乙方根据甲方提供的剧本、人物基本模

型、动态分镜头本等进行Flash美术、Flash委托内容(以下简称“制作材料”)。 2、成片剪辑合成。 二、制作要求 1、乙方按甲方提供的工作日程执行委托内容。 2、完成时间: 三、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向乙方提供剧本、人物基本模型、动态分镜头本、每个场景的对话录音、导演的综合评价、每一步制作的评价。 2、甲方向乙方提供统一的、需要让其进行制作的必要创意和技术修复的清单。 3、甲方自收到乙方的委托内容次日起于5个工作日内提出创意性修复。超过期限视为接受乙方提供的委托内容。

4、甲方自收到乙方的委托内容次日起于2个工作日内提出技术性修复。技术性修复包括但不限于颜色及人物外表不当,动画和分镜头方面的技术问题。 5、创意性修复不超过动画时长的5%,超过部分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 6、甲方自收到乙方的最终的委托内容的10个工作日内,认为乙方提供的委托内容不符合甲方要求的,有权单方解除合同。 7、甲方对乙方的制作的委托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质量、画面、动作,均有最终确认验收的权利。 四、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根据甲方的委托制作《神奇实验室》的Flash美术、Flash委托内容,并且每日向甲方提供当日的工作报告。 2、乙方应当按时交付委托内容(包括原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