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木工程系课外培养学分实施办法(改)

土木工程系课外培养学分实施办法(改)

土木工程系课外培养学分实施办法(改)
土木工程系课外培养学分实施办法(改)

土木工程系“课外4学分”实施办法

(试行)

为了加强我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凡在学校组织的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体艺术、大学生社团等活动中,积极参与、开拓进取、取得一定成绩者,按一定程序审核认定,可获得一定量的创新与技能学分(简称课外学分)。

第二条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课堂内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实践环节学分外,还须取得4个创新与技能学分,每学年至少完成一个学分,累计至大四上学期结束时需完成4个学分,完成相应学分后,方能参加各类评奖评优及我系中共党员发展计划。

第三条 “课外4学分”的范围包括:

1、科技创新类:指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成绩。

2、社会实践类 :指学生组织或参加社会实践、各类青年志愿者服务、公益性劳动和活动。

3、文体艺术类:指学生参与的文体艺术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其它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4、技能培训类及其他类 :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培训、资格考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以及未能被上述所包括的其它重要经历或成果。

第二章 “课外4学分”的标准

第四条 科技创新类学分认定标准

1、各类科创比赛、学科竞赛。参加各类科创比赛学科竞赛并完成相应作品,给予参与分0.2/次。获校区一、二、三等奖者,分别给予1、0.5、0.3学分;获总校一、二、三等奖者,分别给予1.5、0.75、0.5学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者分别给予3、2.5、2学分;获国家级

一、二、三等奖者分别给予4、3、2.5学分。集体项目与个人获奖具有同等效力;同一作品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励时,不得重复计算,以最高奖励为准。以获奖证书复印件为凭。

2、发明专利。学生在校期间获发明专利凭专利证书按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三种类型每项分别给予2、

3、4学分。以专利证书或录用通知复印件为凭。

3、发表学术论文。在各类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者(第一作者),每篇给予1学分;在各学科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者(第一作者),每篇给予2学分。以录用通知或出版刊物复印件为凭。

4、学术报告。认真听取学术报告,并完成总结的(手写,不少于500字),每次学术报告给予0.2学分。提交认定申请时以报告总结材料为证明材料。

5、申报并完成科技创新项目。凡完成在学校立项的大学生科创项目,成功结题,项目负责人可获得1个学分,参与者每人可获得0.5个学分,项目组人数原则上不能超过5人。

6、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按要求完成任务者,每人给予0.25个学分。由指导教师认定并出具证明材料。

第五条 社会实践类学分认定标准

1、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并完成任务者,给予1学分的参与分;获校区及以上表彰或奖励者,给予0.5学分的奖励分。

2、积极参加学校和土木系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并完成规定的任务,志愿服务一次,可获得0.2学分。特殊事迹获得表彰或奖励者,给予0.5学分,累计不超过1个学分。

3、参加学生会与学生社团,工作一学期以上并按有关规定完成工作任务,考核合格者,干事给予0.2学分/学期。担任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学生会干部(委员以上)、社团干部(副部长以上)满1学期,能够认真为同学服务,完成任务,考核合格者,每学期给予0.4学分。由相关单位出具证明材料(加盖公章)。

第六条 文体艺术类学分认定标准

1、参加校内外文化艺术类活动并按要求完成任务者,每人给予0.15个学分的参与分。获系竞赛一、二、三等奖者,分别给予0.3、0.

2、0.15学分;获校区竞赛一、二、三等奖者,分别给予0.5、0.4、0.2学分;总校获一、二、三等奖者,分别给予1、0.6、0.4学分;获得省级以上一、二、三等奖者,则分别给予2、1.5、1个学分。集体活动获奖,效力相等。不得重复记分,同一项目同时获奖者或不同项目在同一比赛中获奖,只记最高奖项所得学分。参与分由参与活动组织单位提供名单或证明材料,获奖学分以获奖证书复印件为凭。

2、参加校区各种体育竞赛活动者,每人给予0.15学分的参与分,个人比赛获前六名者或获集体前三名时,每人给予0.4学分,在同一赛事中重复获奖,按高分奖项记分,不得重复记分。在总校及以上级赛事上获得相同名次者,给予0.8学分。取得省级以上运动员资格证者,给予1.5学分。参与分由参与活动组织单位提供名单或证明材料,获奖学分以获奖证书复印件为凭。

第七条 技能培训类及其他类学分认定标准

1、资格证书考试。参加各类国家资格证书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者,给予1学分。

2、计算机等级考试。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二级者给予0.5学分,通过三级者给予1学分,通过四级者给予2学分,获得程序员证书者,给予2学分。以等级证书复印件为凭。

3、普通话水平测试。学生参加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获一级乙等及以上证书,给予1学分,获二甲证书给予0.5学分。以等级证书复印件为凭。

4、发表宣传作品。在系级刊物上发表作品,每篇给予0.15学分,在校区新闻媒体上发表作品者,每篇给予0.2学分;在市级新闻媒体或公开刊物上发表作品者,每篇给予0.5学分;在省级及省级以上新闻媒体或公开刊物上发表作品者,每篇给予1学分。

5、留学外语考试。参加托福、GRE、雅思等考试,凡成绩合格者,给予1学分。以成绩单复印件为凭。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八条 组织机构

成立以党总支副书记、各年级辅导员、学生代表为主体的系课外学分认定工作组;以学生班委干部、学生代表为主体的学生课外学分认定小组及学生课外学分认定仲裁小组。

课外学分认定工作组负责组织指导课外学分认定工作,学生凭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有关证明材料向所在班级申报、由学生课外学分认定小组负责初审后、经系课外学分认定工作组审核认定,将其分值公示。

学生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向学生课外学分认定仲裁小组提出仲裁,学生课外学分认定仲裁小组对学分认定过程中出现的异议进行仲裁。对仲裁结果有异议的学生,直接向专门负责的老师反映。

课外学分认定工作组包括:科技创新类、社会实践类、文体艺术类、技能培训类及其他类等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专门老师负责指导。

第九条 成绩管理

1、申请认定的学生可在每学期15周之前指定时间填写《课外学分申请表》,附上相关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并上报相应的课外学分认定小组进行认定。第15周各班级统一上交到年级辅导员处汇总。

2、每学期第16周在全系范围内进行公示,对公示结果有异议者可到学生课外学分认定仲裁小组处反映。公示时有漏报的可及时补交材料到年级辅导员处进行认定。

3、认定工作组对认定过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学分认定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对每学期认定后的学生课外学分申请表进行存档,并制成电子信息录入电脑,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数据库。

第十条 此办法最终解释权属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土木工程系学生工作组。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级起执行。

序号项目

类别

申请获得课外学

分理由

有无

证明

初审

人签

复审

人签

1

2

3

4

5

6

7

8

附件1 土木工程系学生课外学分申报表

姓名:学号:班级:学期:

申请学分总数:最终认定学分数:

申请人(签字):终审人(签字):课外学分认定工作组(盖章)

附件2 土木工程系课外学分认定一览表

学分类别序

项目类

课外学分获得值备注1

参与教

师科研

项目

0.25学分/项

指导教师

认定

科创类课外学分2

学科竞

获奖

等级

校区级总校级省

同一作品

重复获奖

只取较高

学分,不

累计。

参与0.2

学分/次一等

1 1.534

二等

0.50.75 2.53

三等

0.250.52 3.5

3

完成科

技创新

项目

项目负责人:1学分/项目;项目成员:

0.5学分/项目

原则上项

目组成员

总数不超

过5个4

学术报

0.2学分/报告

提交报告

总结5

发明专

2学

分/

实用新型

3学分/

4学

分/

以证书复

印件为凭6

发表学

术论文

公开期

1学分/篇

核心期

2学分/

以证书复

印件为凭7

发表宣

传作品

系级宣

传平台

0.15学分/

校区其它媒

0.2

分/

同一作品

不累计,

取高值,

累计不超

过2分地市级

媒体

0.5学分/

省部级媒体

1学

分/

国家二

0.5学分/

国家三

1学分/

证同一作品

不累计,

取高值,

累计不超国家四程序员2学分/

8等

级2学分/证证书证过2分

一级乙等以上证书:1学分/证;二级甲

等证书:0.5学分/证

托福、GRE、雅思等考试,凡成绩及格

者,1学分

国家级证书

1学分/

0.5

学分

按规定完成任务,达到要求:0.15学分/

集体活动

获奖,效

力相等。

不得重复

记分,同

一项目同

时获奖者

或不同项

目在同一

比赛中获

奖,只记

最高奖项

所得学

素质

类课外学分9

参加文

艺活动

体育活

分。参与

分由参与

活动组织

单位提供

名单或证

明材料,

获奖学分

以获奖证

书复印件

为凭。

系级校区级总校

省级

及以

0.30.512

0.20.40.6 1.5

0.150.20.41

参与校区级活动,并按要求完成任务:

0.1学分/项

个人比赛获前六名者或获集体前三名:

0.4学分/项

总校及以上级赛事上获得个人比赛前6,

集体前3名:0.8学分/项

获得省级以上运动员证书:1.5学分/证

愿0.2学分/ 次,获得表彰奖励的,直

10志愿服

务与社

会实践

接获得0.5学分志愿服务

累计不超

过1分会

完成社会实践项目并写出报

告:1学分/项;获得校区以上表

彰:0.5学分/证 (奖励分)

11参加学

生组

织、

担任学

生干部

期(干事)由相关单

位出具证

明材料

(加盖公

章)。

担任班级主要干部、学生会干部(委员

以上职务)、社团干部(副部长以上职

务)、刊物编辑部干部(编委以上职

务)、党支部委员、辅导员助理、团总

支委员等学生干部满1学期(至少4个

月),考核合格者,予以0.4学分/学期。

学分制实施细则

学分制实施细则(试行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贯彻落实《河北省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原则意见》,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沟通和衔接,促进终身教育体现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制定本细则。 第2条:我校的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来计算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成效,衡量学生能否毕业,同时又要求学生修满规定年限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要求;它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形式,允许学生选择,体现弹性教学制度;它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体现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第3条:本细则从2005年在职高部开始试行,适用于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普通中专。 第二章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第4条: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重要文件。为保证各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格和质量,实施学分制的专业按照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要求和学分制管理要求及企业用人的实际需要,制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报教务处审批后执行,新开专业的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应在新生入学前报批。 本次学分制改革是以数、语、外等基础课为先导,在各专业全面铺开。各教研组(专业组)在每学期开始前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每月上报一次月计划。 第5条:课程设置 学分制实施弹性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简称限课)和任意选修课(简称任选课)及综合社会实践课和实习。 1、必修课指为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必修课为专业 基础课程(各专业不同)。 2.限选课指学生在学校提供的选修课范围内,按相关规定选修的课程。为保证专门化方向的人才培养基本规格,以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包括专业提高课和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和体育等),采用“模块式“课程组形式,由学生选修。 3.任选课指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潜能的课程。包括拓宽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和深化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和创新意识的

关于印发《嘉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嘉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的通知 嘉兴学院文件 嘉院教字〔2012〕19号 ─────────────────────────────── 关于印发《嘉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的通知 学校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嘉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第12次校长办公会议审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嘉兴学院 2012年11月16日 嘉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风建设,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科技、文化、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把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学校组织的学科竞赛、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社团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中,积极参与、开拓进取、做出一定成绩者,按一定程序审核认定,可获得课外学分。 第三条凡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规定的课外学分6分方可毕业,专升本学生3分;其中,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社会调查0.5学分。转入本校其他专业学习的学生,转专业前获得的课外学分可到转入专业累计。超过6学分的部分,通过学分代替申请,可以用于替代公共选修课中通识课Ⅰ—Ⅲ类中其中任何一类的2学分。 第四条课外学分的认定部门为各学院、教务处、学生处和校团委等,最终审核部门为教务处(具体

分工详见附件2)。 第二章课外学分项目与认定标准 第五条学生参加下述各类活动,并获得相应成绩,经相关部门认定和审核后可以获得课外学分:(一)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文化、艺术、体育竞赛项目,获得奖项; (二)参加各类学术研究训练项目,取得成绩; (三)完成的论文、作品、专利等科研成果; (四)获得各种职业证书、等级证书; (五)参加课外学术讲座或学术会议,该类别获得学分上限为2分; (六)完成经典著作阅读,该类别获得学分上限为1分; (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八)其它经学校认定的课外活动或项目,获得学分上限为2分。 第六条课外学分计分方法详见《嘉兴学院课外学分认定标准》(附件1)。 第三章课外学分认定程序 第七条课外学分按以下程序认定: (一)各类课外活动结束后,由活动组织部门向学生(或学生所在学院)提供证明材料,也可直接通过课外学分登记平台,对学分作初步认定; (二)学生登录课外学分登记平台申报; (三)导师根据学生递交的证明材料(最终交由各学院归档),登录课外学分登记平台进行初步认定; (四)专业负责人复核; (五)学生所在学院认定,相关职能部门审核; (六)学院负责汇总、归档等相应的管理工作。 第八条教务处对课外学分的复核、认定、审核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于每年5月份进行课外学分公示。公示期内,有异议者,可向学院提出申请或向教务处举报。凡发现弄虚作假者,取消其相应学分,并追究责任。 第四章附则 第九条本办法尚未包括的其他活动,符合本办法精神的,由活动组织单位申请,经教务处认定后,也可纳入本办法执行。 第十条本办法由校教务处负责解释,从2012级本科生(含学籍异动降至2012级学生)开始执行。2012级之前年级在校本科生,仍按《嘉兴学院创新学分和技能学分认定办法(试行)》(嘉院教字〔2005〕5号)执行至毕业。 附件1: 嘉兴学院课外学分认定标准

淮南师范学院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办法

淮南师范学院学分制教学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做好实行学分制后的教学管理工作,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课程分类 第二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均设置一定的学分。学生修读课程必须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各专业学生修读的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类型。 第三条必修课。指按照培养方案规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必修课。 第四条选修课。指按照培养方案规定学生可以选择修读的专业方向课程,和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修读的课程。包括:专业方向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三种类型。其中,公共选修课程按人文社会科学系列、经济与管理系列、科学技术系列、语言系列、音体美系列、生活与健康系列、教师教育系列等七个系列设置。 第三章学分计算办法 第五条理论课每18标准课时设定为1个学分;公共选修课、含实验(或上机操作)的理论课,每24标准课时设定为1个学分;实验(实训)课、体育课,每27标准课时设定为1个学分。设计学分时,以0.5学分为最小计量单位.。 第六条集中安排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如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原则上按每周1学分计算。

第七条军事训练、专业见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教学活动各为1学分。社会调查2学分计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 第八条以课外时间为主进行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及其成果均折算成一定的学分,该学分可抵公共选修课程学分。 第四章课程的选修、免修和重修(重考) 第九条选课内容 1.所有必修课程,学生必须全部修读。 2.专业方向课程以分组的形式开设,每组包括若干门课程。学生必须从所学专业的若干个专业方向课程系列中选修一定学分的课程。 3.选修课包括专业任选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专业任选课程的修读办法由各专业自定;公共选修课程学生可以在某个系列中选修6学分,在其他系列中自由修读2学分。 第十条课程的免修 1.学生对培养方案规定的某门课程已经自修,可以申请免修,经考核成绩合格后(80分以上),准予免修。被批准免修的学生不参加该门课程的修读和考核,考核成绩和学分以原考核成绩计。 2.学生申请免修,须在开学后一周内提出申请,填写《课程免修申请表》,出具已修课程考核合格的材料,或参加免修考试,经课程所在系系主任批准后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学生所在系将获准免修课程的学生名单通知到有关任课老师。 3.下列课程不得免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体育课、国防安全教育课、劳动课、毕业论文(设计)、包含实验的课程、对口招生的预科班课程;集中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得免修。

丽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

丽水学院学生课外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 (丽学院办[2006]131号 2006年11月15日颁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主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途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倡导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根据《丽水学院学分制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外学分”是指普通全日制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取得学术研究成果、具有一定课外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形式的优秀成果后,经学校审定批准给予确定的学分。 第三条学校对学生获得的课外学分在学生学籍档案中给予记载。学生单个项目获得的课外学分超过6分的部分(不含6分),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用于冲抵培养计划中公共选修课程学分,但冲抵部分一般不超过选修课程学分的50%。 第四条在同等条件下,课外学分的多少作为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的重要依据。(教务科老师工作6年,没处理过此两项) 第二章课外学分的主要认定范围 第五条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取得的成果。校级以上学科竞赛是指由国家或省(部)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术团体主办的竞赛。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机器人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高等数学竞赛等。 第六条参加综合类学术或科技竞赛取得的成果。综合类学术科技竞赛是指上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联合举办的,涵盖经、管、文、理、工、医、教育、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科技制作、社会科学研究及社会调查等多项比赛内容的,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全省性和全国性赛事。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 第七条在省(部)级及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上,以我校名义、以第一作者(或独立)身份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出版的著作。 第八条以主要研究人员身份参加的、成果署名前4位,且已结题的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和我校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 第九条获得发明创造、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国家专利证书的专利。 第十条代表我校参加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省级及以上的文娱比赛、艺术设计作品评选、大学生运动会、城市运动会、全运会,针对大学生的各类文学、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竞赛,社会实践报告评选的获奖者。 第十一条学生参加行业操作技能培训获得的如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程序员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上岗资格(水平)证书,专业技能证书,以及获得汽车驾驶证等。 第十二条学校认为可以列入课外学分认定范围的其他情况。如:获得考研复试、入学资格;获得国家公务员录用资格、参加成人学历教育等有利于学生专业发展和就业的有关成绩、证书等。 第三章课外学分的计算方法

学分制实施细则

湖南工程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机制,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与质的计算单位,以取得一定的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人才培养规格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第二条为深化我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发挥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试行办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学习年限 第三条我校本科专业的学制,除建筑学专业为五年外,其余均为四年。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四年制本科在校学习年限为3-6年,五年制本科在校学习年限为4-7年。 第四条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学完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毕业要求的总学分,准予毕业;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湖南工程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的学生,授予学士学位。 第五条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因患病、出国、创业等原因可申请休学1-2年,休学期限以学年为单位计算,学生最多可申请休学2次,累计时间最多2年。学生休学须本人提出申请,经家长签字确认,学院院长审核,报教务处批准。 第三章课程、学分与成绩考核 第六条人才培养计划内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对各类课程和实践环节均有最低学分要求规定。 必修课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 选修课指为加深专业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以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简称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简称任选课)两种。限选课指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任选课指为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就业方向选修的课程。

西北大学课外附加学分实施办法

西北大学课外附加学分实施办法 一、总 1.为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根据《西北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二、课外附加学分的构成 2.本科学生毕业时,除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还应取得不低于10个课外附加学分。 3.课外附加学分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由以 ④其他方面课外附加学分 三、课外附加学分的取得 4.关于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课外附加学分(同类竞赛只取最高课外附加学分,不重复记学分): 获4、3.5、3、2.5个课外附加学分; 3、2.5、2、1.5

2、1.5、1个课外附加学分; 0.3个课外附加学分; ⑤在校级以上公开出版的报纸、杂志上发表非专业性文章的作者,获课外附加学分情况如下: 在校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分别获1、0.5个课外附加学分; 在省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分别获1.5、0.8、0.3个课外附加学分; 在国家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分别获2、1、0.5个课外附加学分; ⑥在校级以上公开出版的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作者,获课外附加学分情况如下: 在一般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分别获 1.5、0.5个课外附加学分; 在重要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分别获2、1、0.5个课外附加学分;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的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分别获5、2、1个课外附加学分。 5.思想品德表现与社会工作课外附加学分(担任数项社会工作时,只取最高课外附加学分):

医学继续教育学分 学分很重要的

医学继续教育学分计算方法 关键字:医学继续教育学分计算方法 (一)Ⅰ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国家级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 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2学分。 2、参加省、市(州)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 按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1学分。 3、省、市(州)级学会举办的学术年会,每次授予省、市(州)级学分3 学分。 4、上述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25学分。 (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 1、自学笔记: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 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后执行,写出综述,在科室交流,每2000字授予1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2、经单位批准,凡到外单位专业进修(含出国培训)1—5个月,经考 核合格者,每月授予5学分。6个月及其以上,经考核合格者,视为完成每年规定的25学分(不区别Ⅰ、Ⅱ类学分)。 3、在刊物上发表论著和综述,按以下类别计算学分: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依此类推) 4、国外刊物10-9学分 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8-7学分 或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

省级刊物6-5学分 地(市)级刊物4-3学分 内部刊物2-1学分 5、科研立项 已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课题类别课题组成员排序(依此类推)? 国家级课题10、9、8、7、6、5、4学分 省、部级课题8、7、6、5、4、3、2学分 市、厅级课题6、5、4、3、2、1、1学分 6、出版医学著作,每编写1000字授予1学分。 7、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3000字授予1学分。 8、发表医学译文每1500汉字授予1学分。 9、由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主讲人可授予2学分,参加者授予0.5学分。 10、临床病理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授予0.2学分。 第1项、第3—10项由单位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审查授分。? (三)学分要求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完成规定的学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获得的最低学分数不得低于20分,所获I、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每年完成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最低学分数不得低于10分(不区分I、Ⅱ类学

学分制实施细则样本

学分制实施细则( 试行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原则意见》, 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加强职业教育与其它类型教育的沟通和衔接, 促进终身教育体现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制定本细则。 第2条: 我校的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来计算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成效, 衡量学生能否毕业, 同时又要求学生修满规定年限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把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要求; 它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形式, 允许学生选择, 体现弹性教学制度; 它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 综合评价学生, 体现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第3条: 本细则从在职高部开始试行, 适用于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普通中专。 第二章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第4条: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 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

的重要文件。为保证各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格和质量, 实施学分制的专业按照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要求和学分制管理要求及企业用人的实际需要, 制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 并报教务处审批后执行, 新开专业的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应在新生入学前报批。 本次学分制改革是以数、语、外等基础课为先导, 在各专业全面铺开。各教研组( 专业组) 在每学期开始前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每月上报一次月计划。 第5条: 课程设置 学分制实施弹性教学计划, 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 简称限课) 和任意选修课( 简称任选课) 及综合社会实践课和实习。 1、必修课指为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 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必修课为专业基础课程( 各专业不同) 。 2.限选课指学生在学校提供的选修课范围内, 按相关规定选修的课程。为保证专门化方向的人才培养基本规格, 以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包括专业提高课和基础课程( 包括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和体育等) , 采用”模块式”课程组形式, 由学生选修。

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

农院政[2007]21号 关于印发《天津农学院本科学生 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院、系、处(室):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 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三创一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研究,决定将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纳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现依据《天津农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条例》 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天津农学院本科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天津农学院本科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二ΟΟ七年三月三十日 主题词:大学生创新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通知 (共印40份) 天津农学院办公室2007年3月30日印发 附件: 天津农学院本科学生

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三创一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研究,决定将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纳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现依据《天津农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认定范围及标准 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课外创新学分;社会实践课外奖励学分;文体活动课外奖励学分。 具体范围及标准参照附表。 二、认定程序 (一)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两周,学生填写《天津农学院本科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学分申请表》,并附有关证明材料。 (二)申报的创新与课外实践学分经学生所在系领导确认并填写认定意见后统一将申报材料报教务处。 (三)由教务处进行审核,并填写审批意见。教务处审批后,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四)在对申报的学分认定上有争议时,由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最终认定。申报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对在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者,学校将给予严肃处理。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事厅文件 黔人通【2007】290号 关于下发《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授予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 知 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人事(人事劳动)局,省直各部门,全省各企业、事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执行《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进一步做好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现将《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授予与管理办法(试行)》下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00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主题词:人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通知 贵州省人事厅办公室 2007年12月18日印发共印600份 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授予与 管理办法(试行) 为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实际效果,推进继续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根据《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结合我省专业技术人员学时授予与管理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学时要求 2008年1月起,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行学时制,继续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教育活动,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为72学时,5年内累计不少于360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为32学时,5年内累计不少于160学时。

二、学时授予标准 (一)经各级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各部门、单位、行业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种培训、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经考核、考试合格,均按课程或内容规定的学时数计算;考核、考试不合格的,不计算学时。 (二)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脱产、半脱产或进修,按实际学习学时计算。 (三)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设计、管理工作的获奖成果或正式发表的论文、出版论著、译著等,均可折算为继续教育学时。(以下分值均是独立完成时的分值,若是合作完成的,需按其每人工作量比例分计学时)。 县(处)级成果计3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3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2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10学时);地(厅)级成果计4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4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3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20学时);省(部)级成果计7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7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6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50学时);国家级成果计80学时(有效获奖人数,第一完成人计80学时、第二完成人计70学时、第三完成人计60学时)。 学术、技术论文在系统内交流刊物发表的计20学时;在刊型内部资料上发表出版的计30学时;在国内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的计40

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试 行)

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 根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总体思路,按照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安排,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调动教师与学生教和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建立教学激励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学校从2007级学生起全面推行学分制,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学分制试行范围 2007年及以后入学的学生。 二、学分要求 用学分计算学生的学习量,每修完一门课程并达到合格要求,即取得相应学分,毕业生的最低要求为132学分。 三、基本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 1、提前毕业 凡能按照主修专业课程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各类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允许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 2、延期毕业 凡在3年基本学习年限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或因休学、辅修而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允许延期完成学业,但在校累计学习时间不超过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含休学)。 3、休学 学生获得学籍并取得第一学期规定的学分以后的学习期间,可以申请休学,但应遵守延期毕业的有关规定。 四、课程设置与分类 1.各学院应按专业大类进行课程设置计划,计划中设置的课程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三类。三类课程时数比例为5∶4∶1,独立设置的实践课也可分为必修和选修。 2.必修课:分为全校学生必修课(公共必修课),同类专业学生必修课(专业群必修课)二种,各学院应设置两个以上同类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全校学生必修课由学校统一设置。 3.限定选修课(专业课):按专业分方向模块设置,每个专业应设置两个以上专业方向模块,学生可根据志愿和专业方向选择限定选修课程。 4.任意选修课:主要指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扩大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以及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开设的选修课。任意选修课由各学院开发,由教务审查批准后面向全校学生开课。 五、学分计算 1、各类课程学分计算如下: 根据课程计划,按小时计算学时的课程原则上每16-20学时计1学分,按周计算学时的课程原则上每周1学分,具体学分设置由教务处和各学院确定。 2、学生修读一门课程后,必须完成该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经考核合格后,方能取得该课程的学分。 3、学分的最小单位为0.5。 4、学校设立相应的奖励学分,奖励学分可替代任意选修课学分计入总学分中,奖励学分累计不超过10分。 六、学分绩点计算 学生的学习质量采用学分平均绩点衡量。 1、绩点计算方法

课外学分认定标准

课外学分认定标准 一、学科竞赛 (一)学科竞赛是指发布的各级组织主办或承办的各类学科竞赛,包括国际、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的竞赛项目。 (二)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同一学科竞赛项目获得学分,只计算所获的最高学分,不累加计分。本项上限6学分。 注:以上国家级、省级指政府颁发奖项;国家级、省级行业奖和协会奖依照此标准分别递减1分。 二、科研训练 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及实验室开放项目等;二是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本项上限6学分。 (一)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及实验室开放项目等。 1.参加此类国家级、省级、校级课题项目,学生可按下表获得相应的学分;同一学年参加多个项目研究,只计取其中一个项目学分最高值,不得累加。 2.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研训练项目及实验室开放项目学分计分表:

(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包括两种形式,即参与教师项目申报,且项目获准后在合同书中有学生姓名和合同书中没有姓名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教师科研一定时间的学生,项目完成后,学生本人申请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1.学生参与教师申报国家级、省部厅级、校级及横向项目,在项目获准后,合同书中有学生姓名,且实际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经学生提出申请、项目主持人签字认可、科研处审核后分别给予2学分、1学分、0.5学分。 2.合同书中没有学生名字,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院(厅)级或横向项目研究,每学期超过16天的,经学生提出申请,项目主持人(负责人)签字认可,分别给予学生1学分、0.5学分、0.25学分。 三、论文、专利等学术成果发表 (一)学术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在国际、国内正式刊物或会议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各种专利、产品、软件、课件等其它作品。 (二)学术论文发表以录用通知书或正式发表为准;专利获准以收到交证书费的收录通知书或正式的专利证书为准;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转让,以双方签订的技术成果转让合同书和进入学校的转让经费为准;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的开发推广,以学校或个人应收到的分成部分经费为准;产品、软件、课件的技术成果鉴定,以校级以上组织的专家鉴定会形成的科技成果鉴定文件为准。 (三)学生发表论文,申请获得专利、产品、软件、课件等技术成果开发、成果转让所

学分实施细则

2018级6班“打造优秀班风学风”学分实施细则 【一流班级从敬畏并自觉遵守纪律开始】 1.每天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到班自觉交作业、学习,服从管理;所有同学早晨7: 20前到班、下午13:50前到班。迟到一分钟,扣2分。在家因生病需请假必须由家长在7:30致电班主任请假。无故旷课一节,学分归0;在校内因生病请假,需有校医证明。 2.上学带齐学习用品,禁止携带与学习无关用品入校。原则上禁止携带电子产品入校,携带了手机入 校的同学只允许在班主任批准下与家长联系时使用,违者暂代保管、学分归0、家校共同批评教育。 3.每天早晨检查各项仪容仪表,未穿完整校服扣2分;不允许改短校服裤,不允许穿小脚裤、拖鞋、 凉鞋(除暴雨天)、佩戴首饰;男生留长发、女生不扎头发扣2分;男生剃光头或留怪发,需整改到合格再返校,学分归0。 4.当日需交作业未在规定时间交,但下午放学前已补交,不扣分;否则学分归0、家校共同批评教育。 5.升旗、奏国歌时要面向国旗肃立行注目礼。升旗仪式、集会讲小话聊天、不守秩序,扣5分。 6.课间跑操集队要快、静、齐;结束时有序退场。跑操时要做到精神饱满、队列整齐、姿势正确、动 作到位。跑操迟到一分钟,扣2分;无故缺勤,扣20分;跑操被表扬,每人加5分。 7.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并整齐地放在桌上。早中晚检查课桌面、课桌内、桌椅下时,不整洁,扣 2分;每日放学评选最整洁、干净三名同学,各加2分;课前值日生要擦净黑板,科代表要协助教师准备好上课的教具。值日生认真负责、完成任务,加5分,否则第二天重新值日;预备铃响后,立即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坐好,安静地等待老师上课。 8.迟到要向老师报告,经允许后进入教室,并轻步入座听课。上课打哈欠、吃零食、上甲课做乙事, 扣5分;上课睡觉扣10分;屡教不改、态度散漫者,学分归0、家校共同批评教育。 9.课上坐姿端正、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笔记、勇于提问。回答问题时,站姿端正、声音洪亮。 回答问题后经教师允许方可就坐。如遇与教师有不同看法时,课后可与老师诚恳地交换意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到黑板做题),回答正确(做题正确)加5分。 10.课堂上要服从教师的教导和管理,不得对教师无理顶撞,不得扰乱课堂纪律。未经老师允许不得走 出教室。未经允许上厕所、在室外游荡,扣10分;违反课堂纪律被任课教师批评,第一次提醒扣1分,第二次警告扣5分、第三次严肃批评扣10分;无理顶撞教师,学分归0、家校共同批评教育。 11.下课后将用后的书本收集放回书包并找出下节课所需的用品,按要求摆放;放学离开座位时自觉将 椅子移入课桌底下;负责卫生的同学要整理教室,把黑板擦干净、清理好讲台、摆好物品。下课期间,学生可在室内休息、走廊远望、放松心情,科代表协助老师送还教具及收缴、发放作业本。课间活动要文明,提倡积极的休息和活动,不靠在走廊的护栏墙上,严禁追逐打闹、大声喧哗、聚众起哄。开玩笑注意分寸,同学间要互相谦让。大声喧哗、起哄,扣5分;讲粗话、室内外追逐打闹,扣10分,讲脏话、打架,学分归0。打架交学校给予“记过”处分。 12.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不乱扔杂物、纸屑,见到垃圾主动捡起来并丢进垃圾箱内,不随 地吐痰,不留长指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备环保袋,放学后放入垃圾桶内;乱丢垃圾,扣5分;留长指甲,扣5分(每周一检查)。校内外吸烟,学分归0,并交学校给予“记过”处分。 13.积极参加学校文体、劳动和各种学科竞赛、活动,每参加一次竞赛、活动加20分,获一等奖加40 分、二等奖30分、三等奖20分、优胜奖10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人加10分,活动中表现较好者再加5分;参加军训每天加10分,军训中表现较好者再加5分。被表扬为助人为乐、甘于奉献、拾金不昧、勇于担当等,加5-10分不等。 14.打扫教室卫生做到教室干净整洁、桌椅整齐、没有垃圾。集体离班、离校前关好电灯、电扇、门窗。 要净化、美化、绿化校园。打扫卫生干净彻底,加2分;打扫卫生不到位,扣5分、并返工。15.要有集体荣誉感,爱护公物,节约水电。不在桌椅、黑板、墙壁、学校的图书上乱涂乱画;不在走 廊、教室里拍球。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和设备设施。不慎损坏公物,照价赔偿;故意损坏、主动承认错误,照价赔偿,扣2分;故意损坏、未主动承认错误、后被学校发现,照价赔偿,扣10分。 16.生活节俭,不比阔、不炫富,不乱花钱,不赌博,不吸烟。关心体贴父母、听从父母教导。对长辈 有意见时要心平气和、不闹脾气、不顶撞。家长向学校反映学生顶撞长辈,扣20分。家长向学校

本科生课外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云南农业大学课外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课外活动是引导和组织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余开展的各种有益的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健身性、娱乐性、公益性活动,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课外活动,规范课外学分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制订本细则。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课外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创新教育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努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课外活动开展的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坚持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并与社会、文化、经济、科技发展相协调;坚持学生自愿参加与要求获得相应的学分相结合;坚持学校组织活动和学院组织活动相结合;坚持课外活动的开展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

根据课外活动的不同类型,分别由教务处、团委、学生处、各学院等单位负责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成绩认定等工作。各单位具体职责如下: 1.教务处负责督促学院做好各类课外活动的成绩记载,以及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有关校级以上的学科竞赛等活动的成绩认定。 2.各学院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学分的审核、确认、检查等工作,项目组织实施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学分认定汇总表报学生所在学院,各学院团委依照相关规定组织课外学分的申报、管理工作。 三、课外学分认定及登载管理办法 1.课外实践活动组织部门在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将各级各类活动的参加者及获奖学生名单、获奖证书复印件送学生所在学院,各学院团委负责将学生的课外学分计入学生各自的课外学分学籍档案。 2. 学校在每年6月份进行本学年课外实践学分的审核、公示。在审核、公示期内,学生可以在网上核对本学年的课外实践学分情况,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监督检查。对公示内容如有异议,则应在公示期内向班主任提出复核申请,各班班主任初审汇总后统一向学校项目组织管理部门和所在学院提

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

农院政[2007]21号 关于印发《农学院本科学生 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院、系、处(室):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三创一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研究,决定将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纳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现依据《农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农学院本科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农学院本科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二ΟΟ七年三月三十日 主题词:大学生创新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通知 (共印40份) 农学院办公室2007年3月30日印发

附件: 农学院本科学生 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三创一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研究,决定将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纳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现依据《农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认定围及标准 创新与课外实践奖励学分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课外创新学分;社会实践课外奖励学分;文体活动课外奖励学分。 具体围及标准参照附表。 二、认定程序 (一)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两周,学生填写《农学院本科学生创新与课外实践学分申请表》,并附有关证明材料。 (二)申报的创新与课外实践学分经学生所在系领导确

认并填写认定意见后统一将申报材料报教务处。 (三)由教务处进行审核,并填写审批意见。教务处审批后,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四)在对申报的学分认定上有争议时,由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最终认定。申报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对在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者,学校将给予严肃处理。 三、学分的用途与记载 (一)学生取得的创新与课外实践学分,可以冲抵教学计划中选修课的学分,但冲抵总学分一般不超过8个;超出部分的创新学分,可作为超修学分予以记载。 (二)同一项目的奖励学分中以每单项取得的最高分为准。 (三)学生取得的学分在评优评奖时,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推荐。 (四)获得的学分记入学生本人成绩档案。 四、附则 (一)本办法适用于2003级及以后入学的本科生(含因休学等原因入2003级的学生)。 (二)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继续教育学分计算标准及要求(最新版)

继续教育学分计算标准及要求 一、学分要求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I类学分5—10学分,Ⅱ类学分不低于15~20学分,两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自治区级医疗卫生单位、三级医院和一级防保机构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五年内必须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10学分。 二、学分分类 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自治区(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可授予I类学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由卫生部批准和公布的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由卫生部公布的项目。

2、自治区(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广西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由广西区卫生厅批准和公布的项目。 (2)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由广西区卫生厅公布的项目。 (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等一级学科学会举办,并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的项目。 (二)Ⅱ类学分: 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和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 三、学分授予标准 (一)I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

2、参加自治区(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按每小时授予1学分。 3、上述1、2中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数,最多不超过25学分。 (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 1、自学是继续医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者,应制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后执行。写出综述,经审核,每2000字可授予1学分,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2、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医学教育委负会制定或指定的杂志、音像、光盘等形式的有关四新的自学资料,学习后经考核,接委员会规定该资料的学分标准授予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 3、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按以下类别计算学分: 刊物类别第一作者-第三作者(余类推) (1)国外刊物10-8学分

关于课外学分

苏州科技学院课外学分活动登记表 学院(盖章)项目类别 填表人:校级部门审核(盖章):年月日附件二:

校园文化活动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第二课堂作用,按照《苏州科技学院本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课外学分实施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本细则所指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指全国、省市、学校各级部门、院系以及各级学生组织,面向学生开展的各种演讲、征文、辩论、文艺演出、知识竞赛、文化交流活动及其他课外文化活动,活动的参与者、获奖者均可申请获得本细则所规定的学分; 第二条校园文化活动所设的课外学分根据活动的形式、内容、规模及效果,按以下具体规定申请: 1. 受学校委派,对外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演讲、征文、辩论、各种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以及各类社团活动等文艺活动者,按以下等次申请学分: (1) 特等奖(金奖)获得者,可申请12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2) 一等奖(银奖)获得者,可申请8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3) 二等奖(铜奖)获得者,可申请6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4) 三等奖获得者,可申请4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5) 三等奖以下的参赛奖、优胜奖、佳作奖、鼓励奖等获得者,可申请3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6)经选拔参赛但未获奖或参与活动组织或演出训练者,可申请2个学分。 2. 受学校委派,对外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级演讲、征文、辩论、各种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以及各类社团活动等文艺活动者,按以下等次申请学分: (1) 省级特等奖(金奖)获得者可申请8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市级特等奖(金奖)获得者可申请6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2) 省级一等奖(银奖)获得者可申请6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市级一等奖(银奖)获得者可申请4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3) 省级二等奖(铜奖)获得者可申请4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市级二等奖(铜奖)获得者可申请2个学分(4人以上的集体项目非主力成员加分减半);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学生课外学分管理办法 湖师院求真发〔2014〕2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风建设,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科技、文化、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把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外学分是指全日制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课外活动并获得成果者,按规定获得的学分。 第三条凡我院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培养方案规定的课外学分方可毕业。转入本院其他专业学习的学生,转专业前获得的课外学分可累计到转入专业。 第四条学生在院学习期间,同一项目只记最高学分分值,得分不累加;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有重复的,以最高分计,不重复计算。 第五条课外学分的认定部门为各系(部),审核部门为教务部、学工部、宣传部和求真学院团委等,最终审核部门为教务部(具体分工见附件2)。 第二章课外学分项目与认定标准 第六条学生参加下述各类活动,并获得相应成绩,经相关部门认定和审核后可以获得课外学分: (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二)参加各类学术、训练活动,取得成绩; (三)获得各种职业证书、等级证书; (四)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文化、艺术、体育竞赛项目,获得奖项; (五)完成的论文、作品、专利等科研成果; (六)完成各类科研项目或科研获奖; (七)其它经系(部)申请学院认定的课外活动或项目,获得学分上限为2学分。 第七条课外学分计分方法详见《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学生课外学分认定标准》(附件1)。 第三章课外学分认定程序与管理 第八条课外学分按以下程序认定: (一)各类课外活动结束后,由活动组织部门向学生(或学生所在系、部)提供证明材料,也可直接通过课外学分登记平台,对学分作初步认定; (二)学生登录课外学分登记平台申报; (三)指导教师、系(部)辅导员等相关人员根据学生递交的证明材料,登录课外学分登记平台进行初步认定; (四)专业负责人或系主任复核; (五)学生所在系(部)认定; (六)相关职能部门审核; (七)系(部)负责汇总、归档等相应的管理工作。 第九条管理与监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