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历史考前点拨:必修二经济史应知应会的106个易混易错点

高考历史考前点拨:必修二经济史应知应会的106个易混易错点

高考历史考前点拨:必修二经济史应知应会的106个易混易错点
高考历史考前点拨:必修二经济史应知应会的106个易混易错点

【高考历史】历史必修二应知应会基础知识

1.铁犁牛耕的使用有何意义?

提示:是中国农业技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土地私有制发展。

2.你知道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是什么吗?

提示:曲辕犁的出现。

3.“自给自足”中的“足”就是“富足”吗?

提示:否。“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

4.你知道什么是精耕细作吗?

提示: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它指的是古代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即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它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5.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提示:(1)主观: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2)客观: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6.试分辨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小。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

7.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吗?

提示:否。明朝中期开始,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据主导地位。

8.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都面向市场吗?

提示:否。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国家的需要,即使有一些官营手工业产品流入外国,也主要是由统治者作为赠品,赏赐给外国人的。民营手工业主要面向市场。

9.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封建手工作坊的进一步发展吗?

提示:否。资本主义萌芽与封建手工作坊除了在技术、组织、规模与分工方面不同外,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封建手工作坊内部是封建的师徒关系,而资本主义萌芽是以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代替封建剥削关系。

10.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11.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地位怎样?

提示:(1)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但它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中,稀疏而又微弱。(2)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1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达,但未引起革命性变革的原因有什么?

提示:(1)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一样是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这是根本原因。

(2)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的发明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使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3)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4)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

13.古代中国的“城”和“市”一样吗?

提示: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后者是商业活动的场所。

14.商业在宋代开始居于中国的主导地位吗?

提示:不是。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未能占据主导地位。

15.宋代以后兴起的商业名镇与古代早期的城市相同吗?

提示:不同。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大都是政治城市,商业活动依附于政治因素,不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宋代以后兴起的工商业城市则是以经济职能为主。

16.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吗?

提示:否。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

17.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1)影响人的流动,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规模扩大;影响封建经济发展,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传统的“重农抑商”形成冲击,同时助长了拜金、奢侈风气。

18.土地兼并的根源是什么?

提示:封建土地私有制。

19.归纳一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过程。

提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中占支配地位,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唐朝后期与宋代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土地私有制被改造为公有制。

20.闭关锁国政策就是禁绝一切对外贸易吗?

提示:否。闭关锁国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实行“海禁”。“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21.“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2.请图解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

23.如何评价哥伦布发现美洲?

提示:关于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评价,如果以进步为标准,则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了特殊贡献;如果以正义为标准,则可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一种灾难;如果以进步与正义两个标准进行评价,则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基础上的客观进步性。

24.图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关系。

25.“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提示: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26.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唯一途径吗?

提示:否。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但不是唯一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人口的迁移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撞击等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27.什么是资本原始积累?

提示: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的过程。

28.概述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

提示: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国内);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国外)。

29.图解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活动的关系。

30.英国战胜荷兰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吗?

提示:否。英国战胜西班牙、法国,从本质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荷兰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但以商业立国,缺乏工业基础作为其海外扩张的后盾,英国战胜荷兰体现了工业资本的强大优于商业资本。

31.“工场”和“工厂”在组织形式上是一样的吗?

提示:否。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后者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32.试概括工业文明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征。

提示:(1)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发展,无产阶级运动兴起。

(2)经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文化:马克思主义,浪漫

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总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促使工业文明时代来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和完善,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暴露,无产阶级运动兴起。文学领域内出现了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33.有学者指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请问二者指的是什么?

提示:“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殖民扩张、拓展市场。

34.图解工业革命。

35.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提示:(1)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2)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3)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4)在一些国家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例如:德国和日本。

36.何为垄断组织?

提示: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7.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吗?

提示:否。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纺工业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化工业为支柱的工业化。

3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吗?

提示: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等同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

39.殖民扩张不同时期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其主要的推动因素是什么?

提示:否。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41.洋务企业是中国境内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企业吗?

提示:否。中国境内出现最早的近代企业不是洋务企业,而是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42.“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是指近代社会吗?

提示:否。“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采用机器生产,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43.近代化就是经济的工业化吗?

提示:否。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而是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44.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提示:(1)从学习目的上,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维护封建统治。(2)从学习内容上,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2)从企业管理上,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形式,管理制度混乱。(4)从国内环境看,在中央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洋务派对立的顽固派盲目排外,极力阻挠洋务运动。

(5)从外部环境看,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4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吗?

提示: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

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破坏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受到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而产生的,缺乏雄厚的资本原始积累。

46.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1)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2)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兴起(洋务企业)。

(4)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工业)。

47.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吗?

提示:否。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主观上说,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只是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48.请图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49.归纳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一个特点、三大障碍。

提示:(1)一个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畸形:地区分布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2)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50.请图示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51.“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吗?

提示:否。“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只是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并未实现。

52.“三大改造”实质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对吗?

提示: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变革。

53.仔细观察下图,说明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如何?

提示:(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3)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二者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且相互关联,被称为“一体两翼”。

54.1949~1956年中国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吗?

提示:否。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55.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为何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提示:(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56.1960年农村“八字方针”从根源上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吗?

提示:否。1960年纠正农村“左”倾错误时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政治和认识根源上的失误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

57.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系统纠正“左”倾错误。

58.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提示: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吗?

提示: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

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6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吗?

提示: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6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一样的吗?

提示:否。两者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

6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有何不同?

提示:(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推广。(2)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3)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4.经济特区之“特”是在这些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吗?

提示:否。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65.什么是对外开放?

提示:对外开放的内容主要是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和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引进人才等。途径主要是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放区、开放内地城市等。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66.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完全取代了中式服饰吗?

提示:否。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67.概述中国近现代社会服饰变迁的特点。

提示:(1)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向西方学习。

(2)由过去的封建传统服饰向现代服饰趋进的过程。

(3)变化中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68.社会生活变迁与政治、经济发展有何关系?

提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决定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民主思潮的推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69.过渡时期(1949~1956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1)政治: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经济:“一五”计划、三大改造。(3)文化:毛泽东思想发展、“双百”方针提出。总之,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也由此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但物资匮乏,国家对一些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人民总体生活水平低。(4)社会生活:物质生活水平低,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70.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各地区之间是比较均衡的吗?

提示:否。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7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1)政治上:有利于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开展。(3)思想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思想束缚,革除弊端。(4)社会风气上:在逐渐近代化的同时,出现了崇洋媚外的现象。

72.如何认识中国近代交通工具的变革?

提示:(1)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受两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而发生变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铁路等近代交通遭到顽固势力的排斥,一定程度上还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步履维艰。

(2)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且在客观上冲击着近代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着男女平等观念、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理念。

73.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是清政府吗?

提示:否。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商人擅自修筑的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

74.有人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那么互联网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应如何应对呢?

提示:(1)互联网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②消极影响:不良的网站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它使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并且有不少网民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利于正常的社会交往。

(2)采取的应对态度

①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强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应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②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社会、教师、家长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应用互联网。

75.1929年发生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

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使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世界。

76.罗斯福新政中既能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什么?

提示:兴办公共工程。

77.罗斯福新政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吗?

提示:否。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78.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主流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分别是什么?

提示: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79.“新政”为何能取得成功?

提示:(1)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要求。

(2)美国有着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从而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5)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6)罗斯福的个人因素。

80.罗斯福新政有何借鉴意义?

提示:(1)加大银行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

(2)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

(3)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建设。

(4)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5)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8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有何区别?

提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等同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特点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其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82.20世纪70年代,面对“滞胀”局面,西方国家纷纷放弃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吗?

提示:否。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干预经济程度上的变化,并不等于国家放弃干预经济政策。

83.福利制度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按资分配”吗?

提示:否。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8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是为了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吗?

提示: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制度,其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刺激国内消费,但是,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85.试图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86.试图解当代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87.试图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8.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经济又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了吗?

提示:否。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是在国有经济占主体的前提下进行的,也是在苏维埃领导下,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

89.“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有哪些?

提示:(1)从根本上讲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由苏俄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捍卫新政权方面功不可没,但政策本身存在严重的弊端。所以为了从根本上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就必须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90.斯大林体制是指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吗?

提示:否。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不能将它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一种经济体制。

91.“斯大林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吗?

提示:否。“斯大林模式”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对世界尤其是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重大影响,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9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吗?

提示:否。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9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关系有何

【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易错题解析:中国古代史

2017届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解析: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 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开篇 (1)政治:社会形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形成三个阶段:王位世袭制度、世卿世禄制、分封制、郡县制度都是典型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2)经济: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的经济格局逐渐形成;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来;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部门形成;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3)民族:华夏族主干形成,春秋战国形成了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4)思想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2.重点记忆内容 (1)商鞅变法的影响。 (2)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认识。 (3)《诗经》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夏、商、西周的都城位置都在今陕西境内。 (2)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两周、春秋、战国。 (3)西周中后期,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都较突出,加剧西周的衰落和灭亡。 (4)春秋时吴国开凿运河邗沟是为了攻打越国,吴越争霸。 (5)鲁、齐、宋、晋都是春秋时期山东境内的重要封国。 (6)王位世袭制确立标志着夏朝的建立。国人暴动即奴隶暴动。 (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性质相同。 (8)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是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9)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国有即集体所有。 (10)“春秋无义战”,因而春秋时期的战争没有任何进步之处。 (11)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人,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也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二、秦汉

1.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封建大一统 (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得以建立和巩固;封建统治思想得以确立。 (2)经济:新的赋税制度开创了以人丁为主征税的先河:陆上和海上丝路开辟,对外贸易开始。 (3)民族:边疆民族发展较快,边疆开发,与中原的交往和联系加强。 (4)对外:东亚文化圈突破东亚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丝绸之路形成。 (5)文化: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气势恢弘。 2.重点记忆内容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和意义、评价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2)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3)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影响。 (4)秦汉文化的特点、造纸术发明和外传的意义。 3.易错易混知识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灵渠开凿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主要用于灌溉。 (2)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 (3)秦朝半两钱、唐朝开元通宝的范式都是圆形方孔。 (4)汉武帝时,刺史是州级地方行政官员。 (5)昭君出塞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打通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7)西汉时,中国与朝鲜、日本、印度、西亚、欧洲都有直接往来。 (8)太初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都编定于西汉时期。 (9)西汉时,纸已经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10)西汉长安民俗生活情景已出现吃葡萄、放鞭炮、烤甘薯。 (11)汉武帝时期三次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战争,设西域都护彻底解除了匈奴对中原与西域的威胁。 (12)道教等同于道家学说。

高中地理100易考、易错点汇总

高中地理易错、易考点考前总结100总汇 等值线: 1.相邻的等值线差值为等值差或0. 2.等值线的特殊判断方法:大于大值、小于小值。注:两条相邻的等 值线之间的等值线取值只能是这两条相邻的等值线的数值。 等高线: 3.高差计算。对角线相减法。开区间不能取两头数值。注:陡崖高度取值可取小值 4.地形的判断:山脊、山谷、陡崖、陡坡、缓坡、凸坡、凹坡、鞍部、火山口等 5.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地形的标准:等深线判断:五大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海盆和海岭。注:地势平坦与地势低平不同。湖和海的区别,是不是0米。海滨浴场(稀疏)和港口(密集) 6.地形特征分析:地形、地势。 7.等高线影响视觉:山脊的两侧、凸坡和陡崖看不见;山谷和凹坡看见。 8.水库的选址;在山间盆地的出口位置修大坝。既布袋口处。注:坝高和坝长。河流和等高线相交,流向和等高线突出的方向相反。 9.等高线疏密反应出坡度、进而影响流速。影响航运(地势平坦)和水能(落差大)。 10.地形的影响:气候的降水和温度。注:海拔低的低山丘陵形不成迎风坡。 11.影响农业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和草地等。 12.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注:山区和高原一般少。但热带地区的高原较多,海拔高、天气凉爽。墨西哥城、巴西利亚等大城市在热带地区的高原。13.影响交通的选线和疏密。在山区交通线大致与河谷平行或重合。盘山公

路与等高线大至平行。注:隧道(交通设施)和索道(旅游设施)不同。等压面和等压线: 14.不同高度气压相等的面;低压向下凹;高压向上凸。 15.热力环流中,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相反。温度低或高——气流下沉或上升——近地面气压高压或低压——晴朗或阴雨 16.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山谷风和郊区风等:白天:海风、谷风。晚上:陆风、山风 17.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的气压相同的点的连线。 温差越大、气压差就越大、水平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18.风向的判定:(南或北)半球、(高或低)气压、近地面或高空三个信息就能确定。注:高空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注:知道风向也可判断南北半球。 19.气压的判断:高压脊和低压槽。 20.等压线的应用:风向和风力(等压线的疏密)的判断。天气系统的分析:冷锋与暖锋、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等。注:锋面只能和气旋结合到一块。台风是气旋。 21.掌握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旋转方向。左右手定则。南左北右 天气特征的描述。(温度、晴雨、风力) 22.根据海洋和陆地的气压状况,判断季节。 等温线: 23.影响等温线的因素:地形、海陆分布、纬度和洋流等。注:海陆位置:点北陆北、点南陆南。直射点在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反之。 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24.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城市热岛效应。注:同一座山的山顶日较差比山麓的小。城市和郊区的温差越大,热岛效应越明显。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 14.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提醒: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15. 征服、改造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提醒: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6. 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提醒: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静止就是绝对不动。(提醒: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

高中历史备战高考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备战高考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1.辨析不清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概念的内涵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对商周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理解错误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结合的等级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族权和政权、王权和神权相结合具有浓厚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 3.不能区别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概念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上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等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4.对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变理解不到位

(1)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制,三省指中书 省、门下省、尚书省。唐代形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 省、尚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三省长官为宰相,相互牵制,三省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合作与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尚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2)宋承唐制,但将中书门下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与 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权,合称“二府”。同时,增设参知政事、分 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这样削弱了宰 相权力,强化了君权 (3)元代只保留中书省,取代以前的三省,上承天子, 下总百官,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明 初沿用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明 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和丞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自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君主专制得以进一步 加强。 5.对军机处的职能认识理解错误 。军机清代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 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但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 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 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 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2016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高中地理45个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中地理45个常考易错易混知识点,助力高考 1.光照与热量 光照侧重于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一般与天气状况、日照时数、地势高低等因素有关。热量侧重于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纬度位置,一般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光照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多,如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是热量不足,是我国夏季气温较低的地方,因为该地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也弱。光照弱的地方热量不一定少,如四川盆地光照弱,但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量充足。 2.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 二者都是太阳能量的释放方式,但表现形式不同;太阳辐射是源源不断进行的,而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太阳主要通过这两种方式对地球产生影响,其中,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促进地表环境的形成;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对正常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干扰、破坏。 3.区时与地方时 区时是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地方时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如北京时间不是北京所在的东经116°的地方时,而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4.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有无数个。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地方时12时),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只有一个。 5.气候要素与气候因素 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等(若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气温等方面去考虑);气候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 6.积温与气温 积温是指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 ℃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它反映一地气候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和热量的多少。而气温是一地大气温度的反映。 7.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内最热月均温与最冷月均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越大,表明气候的大陆性越强。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一般白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储存。 8.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引起的,常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导致海陆之间气压中心发生季节变化,而引起的一种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相反的现象。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会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会形成季风气候。

高中历史的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析

高中历史的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析 高中历史的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 易错点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点,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兵家学派的孙膑著有兵书《孙膑兵法》,但孙膑并不主张穷兵黩武。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个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6.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当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7.对秦朝书同文来说,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8.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9.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但仅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短篇小说。 10.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 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 方的是近代科技。 1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 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合 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易混点 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 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 2、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28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含答案解析)

易错易混点28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 错因归纳:对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相同点及在目的、内容、影响方面的不同点疏于归纳。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1·北京文综·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B 【解析】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本意不符;苏格拉底反对极端民主政治,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3.(2008·江苏单科·12)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 ..之处是( )

A. 重视道德的意义 B. 肯定人的价值 C. 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 【答案】D 【解析】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君主权威。而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推崇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A、B、C项是二者的相同点。 4.(2009·山东基能·42)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名言要与书博会的主题相一致,所以选②④。 5.(2007·广东单科·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 【答案】A 【解析】孔子和孟子都主张“仁政”,旨在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模拟突破 1.下列两位人物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 B.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C.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D.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答案】D 【解析】孔子兴办私学,重视教育的教化作用。苏格拉底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

高考历史知识点精简版总结

高考历史复习要点 (必修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同时存在分裂的隐患。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 ②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 元朝: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采用行省(行中书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监察机构,后都演变成地方行政实体。 明朝: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创设,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二、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起来反抗英国侵略者。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内容规定: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影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在此期间趁机先后共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英勇作战,壮烈殉国。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内容规定:①赔款白银4.5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侵华日军罪行: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后,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30万人。日军还在中国成立了从事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 抗日战争:面对日军侵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的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高三高考备考复习】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典例解析,复习必备!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典例解析,复习必备! 易错点1等值线的弯曲情况判读不清 【典型例题】读某等值线图,图中数值a

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势好 (3)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 A.①处吹偏南风 B.②处易出现锋面 C.③处降水较多 D.该地区天气晴朗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审题不清,思维转换较慢,不能根据题干的要求思考问题;二是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发生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或掌 握;三是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分析选项。 第(1)题,如果是等温线图,在沿岸暖流或夏季风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向温度低的地方凸出,在纬度因素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与纬线平行,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应该是受地形的影响,此处地形应较高。 第(2)题,若为等高线图,①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应最大,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为山谷;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地区,①处山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马尾松长势更好。

第(3)题,如果为等压线图,图示气压系统为低压,②处于低压槽中易出现锋面,在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因位于我国,①处吹偏北风;③位于冷锋锋前降水较少。 【纠错心得】各类等值线图是高考青睐的图形之一,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各类等值线图的判断方法,并加以对比,总结其共同的规律,注意等值线图中的弯曲方向、闭合、疏密、数值(极大值、极小值)、走向等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一般在等高线图中弯曲部分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起)或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起),在等压线图中弯曲部分为高压脊(等压线向低值凸起)或低压槽(等压线向低值凸起),在海水等温线图中弯曲的部分一般表示洋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凸起为寒流,等温线向低值凸起为暖流)。 【纠错体验】读下图,回答l一2题。(双选) 1.若图示曲线为近地面等压面,则此时 A.气压最高的是d地 B.d地盛行上升气流 C.a地气流流向d地 D.c地气流流向b地

高中历史知识易错易混知识点

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知识点 1、? 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 并无血缘关系。 2、? 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 所有姬性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3、?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 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4、? 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 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5、? “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 益变化。

3、? 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 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4、? 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 行政机构。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另外,“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专有名词,注意不应出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字眼。 1、? 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 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性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 2、? 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3、? 三民主义思想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 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4、?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 5、? 学生容易误以为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应是取得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 6、?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 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7、?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第二次国共 合作是党外合作。 8、? 中共三大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但不等于中共没有参与领导国民革命 运动。 9、? 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而不是国共合作问题。 10、新三民主义并不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 11、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而国民革命运动却失败了。 12、?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 13、?“左”倾与右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 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尤其是“左” 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

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总结

1.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宗法制下大宗、小宗的关系: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在一定范围内既是大宗,又有可能成为小宗。 3.区分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目的:分封制是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是解决宗族矛盾;宗法制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的地位。 4.君主专制不等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中央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5.正确认识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三省六部制标志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误以为其仅仅加强了皇权。唐太宗后,三省六部之间的分工协作和相互牵制,提高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和行政效率,这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完善的表现。明清皇权空前加强,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误以为它是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表现。 6.郡县制并非建于秦朝:秦统一后健全郡县制并在全国推行。 7.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关系:郡县制的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制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的政治制度,是贵族政治;郡县制与血缘关系没有必然联系,是官僚政治。 8.明朝内阁不是明朝的中央机构:内阁并非法定机构,无决策权,内阁首辅不是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9.古代的监察制度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10.古代科举制的影响辨析:科举制的产生是古代选官制度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历史进步。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确实产生了许多像文天祥这样的封建名臣。但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大多与治国治民的实际要求相差甚远,也就造成考生钻研诗赋、醉心八股的消极倾向。总之,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选拔奴仆的考试制度。八股取士不是科举制的新发展。 11.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 12.手工业的经营形态辨析: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夏商周,商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出现并成为中国手工业的三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

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点汇总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点汇总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 ..的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注意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段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0.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的区别。 11.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2.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3.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时,要注意季节的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时,赤道低气压带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4.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15.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一般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16.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的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锋的移动方向。 17.判断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

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高三政治易错知识点整理 政治学科在高考中难度可以说是算的一号人物的,不过只要经过合理系统的学习,坚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蕴含的规律,再结合政治所特有的特点,就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方法,简单实用的复习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经济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 2、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3、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4、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5、高新技术能够使用权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6、国有资产等同于公有资产 7、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8、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9、国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10、政府要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11、微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总是对立的 12、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1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14、国民收入与财政收入混同 15、税收可以由税务机关随意加以调整 16、国债可以无限制发行 17、消费决定生产 哲学部分 1、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复习资料之——祝同学们在六月开始中取得好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祝同学们在六月开始中取得好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祝同学们在六月开始中取得好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1.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祝同学们在六月开始中取得好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2.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祝同学们在六月开始中取得好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3.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 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祝同学们在六月开始中取得好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 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 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 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 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 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 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 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