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置埋件抗拔试验

后置埋件抗拔试验

后置埋件抗拔试验
后置埋件抗拔试验

121

第四章 后置埋件的力学性能检测

1 总 则

1.0.1 后置埋件的力学性能检测依据标准为《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T133—2001)。

1.0.2 本规程适用于后置埋件力学性能现场检测;不适用于试验室内的模拟检测。

1.0.3 后置埋件的力学性能检测,除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后置埋件

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在既有工程结构上设置的连接件。 2.1.2 锚栓

将被连接件锚固到混凝土基材上的锚固组件。

2.2 符号

c

Rm

N —— 锚栓极限抗拔力实测平均值; Sd N —— 锚栓拉力设计值;

c

R N min —— 锚栓极限抗拔力实测平均值;

Rk N —— 锚栓极限抗拔力标准值,根据破坏类型的不同,分别按有关规定计算;

[]u γ ——

锚固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近似取[]u γ=1.1R γ,R γ按表 取用;

0D —— 加荷设备支撑环内径;

ef h —— 锚栓有效锚固深度,对于膨胀型锚栓及扩孔型锚栓,为膨胀锥体与孔壁最大

压点的深度;

s A —— 锚栓应力截面面积和截面抵抗矩;

yk f —— 锚栓屈服强度标准值;

c Rk N , —— 非钢材破坏承载力标准值。 stk f —— 锚栓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

122 3 基本规定

3.1 检测方法及适用范围

3.1.1 检测前宜具有下列资料;

1 工程名称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名称;

2 结构或构件名称、施工图纸、工程验收记录以及相关的施工技术资料;

3 后置埋件品种、规格、数量、分布及位置等;

4 结构或构件存在的质量问题。

3.1.2 锚栓抗拔承载力现场检验可分为非破坏性检验和破坏性检验。对于一般结构及非结构构件,可采用非破坏性检验;对于重要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应采用破坏性检验。

3.2 仪器设备

3.2.1 现场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如拉拔仪、x-y 记录仪、电子荷载位移测量仪等,应定期检定或校准。 3.2.2 加荷设备应能按规定的速度加荷,测力系统整机误差不应超过全量程的±2%。 3.2.3 加荷设备应能保证所施加的拉伸荷载始终与锚栓的轴线一致。

3.2.4 位移测量记录仪宜能连续记录。当不能连续记录荷载位移曲线时,可分阶段记录,在到达荷载峰值前,记录点应在10点以上。位移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2mm 。

3.2.5 位移仪应保证能够测量出锚栓相对于基材表面的垂直位移,直至锚固破坏。

3.3 试样选取

3.3.1 锚固抗拔承载力现场非破坏性检验可采用随机抽样办法取样。

3.3.2 同规格,同型号,基本相同部位的锚栓组成一个检验批。抽取数量按每批锚栓总数的1‰计算,且不少于3根。

3.4 检测方法

3.4.1 加荷设备支撑环内径0D 应满足下述要求:化学植筋0D ≥max (12d ,250mm),膨胀型锚栓和扩孔型锚栓0D ≥4ef h 。

3.4.2 锚栓拉拔检验可选用以下两种加荷制度:

1 连续加载,以匀速加载至设定荷载或锚固破坏,总加荷时间为2min ~3min 。

2 分级加载,以预计极限荷载的10%为一级,逐级加荷,每级荷载保持1min ~2min ,至设定荷载或锚固破坏。

3 非破坏性检验,荷载检验值应取0.9s A yk f 及0.8c Rk N ,计算之较小值。c Rk N ,为非钢材破坏承载力标准值。

123

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4.0.1 非破坏性检验荷载下,以混凝土基材无裂缝、锚栓或植筋无滑移等宏观裂损现象,且2min 持荷期间荷载降低≤5%时为合格。当非破坏性检验为不合格时,应另抽不少于3个锚栓做破坏性检验判断。 4.0.2 对于破坏性检验,该批锚栓的极限抗拔力满足下列规定为合格:

[]Sd u c Rm N N γ≥ (4.0.2-1) Rk c R N N ≥min

(4.0.2-2)

式中 Sd N ——锚栓拉力设计值;

c

Rm

N ——锚栓极限抗拔力实测平均值; c

R N min ——锚栓极限抗拔力实测最小值;

Rk N ——锚栓极限抗拔力标准值,根据破坏类型的不同,分别按《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145-2004)第6.1节有关规定计算;

[]u γ——锚固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近似取[]u γ=1.1R γ,R γ按表4.0.2取用。

表4.0.2 锚固承载力分项系数R γ

4.0.3 当试验结果不满足4.0.1条及4.0.2条相应规定时,应会同有关部门依据试验结果,研究采取专门措施处理。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细则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细则 1、试验目的 确定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适用范围 (1)对于本项目,本检测适用CFG桩、水泥土搅拌桩、柱锤冲扩桩等; (2)当埋设有测量桩身应力、应变、桩底反力的传感器或位移杆时,可测定桩的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或桩身截面的位移量。 (3)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 2、检测评定依据 1)《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 2)《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10218-2008); 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J256-2014); 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TB10414-2003); 5)《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程》(TB 10402-2007/J269-2007); 3、设备仪器及其安装 (1)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 2)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3)承压板直径不小于设计桩径且有足够的刚度。 (2)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2)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 3)应对锚桩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进行验算;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应少于4根,并应监测锚桩上拔量; 4)压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 5)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 (3)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检测报告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检测报告 主检:校核:审核:批准:

一、工程概况 ※※※※※单位在※※※※项目。受该公司的委托,※※※※承担该项目的桩基检测工作,目的是检测桩的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我公司于※※※※年※※※※月※※※※日对基桩进行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经委托单位与有关单位研究协商,确定本次检测1根工程桩,桩号为2号。 二、工程地质概况 该场地土层情况自上而下为: ①杂填土:浅灰色,灰黄色,稍湿,稍密。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有碎块石、砂砾、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堆填时间2~5年。均匀性差。本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1.30~ 9.90m。 ②粘土:褐黄色,饱和,可塑。成分以粘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含有高岭土及少量铁质氧化物,均匀性一般。厚度0.70~4.80m。 ③淤泥:深灰色,饱和,流塑,成分以淤泥为主,局部为淤泥质土,含有腐殖质,均匀性差,厚度1.00~9.60m。 ④中砂:浅灰色、灰黄色、褐黄色,饱和,松散~稍密,局部中密。主要成分为石英。分布厚度1.70~11.75m。 ⑤粉质粘土:灰白色、灰黄色,饱和,可塑为主,局部呈软塑。含有高岭土及少量石英砂,均匀性较好,分布厚度0.75~8.90m。 ⑥残积砂质粘性土:灰白色、灰黄色、浅红色,饱和,可塑。为花岗岩风化残留物。长石及暗色矿物已完全风化成粘土矿物,分布厚度为1.00~15.30m。 三、成桩情况 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及施工资料,各检测桩的单桩上拔力设计值和有关成桩参数见表2。 检测桩的有关成桩参数表2 四、检测仪器设备、方法和检测过程

????1、试验加载装置 ????本次试验加载装置采用油压千斤顶,装置图如上图所示。 ????2、试验加载方法和桩顶上拔量观测 ????(1) 试验加载: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每级加载为要求最大试验荷载的1/10,第一级可按2倍分级荷载加载,在每一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上拔量在每小时小于0.1mm且连续出现两次时,可加下一级荷载。 ????(2) 桩顶上拔量观测:在桩顶两边沿直径方向对称安装位移计进行测读。????3、检测过程 本次试验采用两台千斤顶加载,将两个千斤顶分别放在支承墩上面,主梁的下面。试验加荷方式为慢速维持荷载法,试桩每级荷载增量均为100kN,应委托方要求最大试验荷载加至1000kN。试验进展顺利,未出现异常现象。试桩在最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上拔小于100mm且没有明显上拔量增大的现象,试桩未达到极限承载状态。 五、极限上拔力判定依据 1、对陡变型U~δ曲线,取陡升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2、根据上拔量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δ~lgt曲线斜率明显变陡或曲线尾部明显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3、当在某级荷载下抗拔钢筋断裂时,取其前一级荷载值。 六、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汇总表见表3,试验荷载和上拔数据及检测桩的U~δ曲线和δ~lgt曲线见附图。 试验结果汇总表表3 七、检测结论? 试验加载到1000kN时,上拔量为7.75mm, U~δ曲线平缓,无明显陡变段,δ~lgt曲线呈平缓规则排列。

后置埋件计算

幕墙埋件计算 基本参数: 1:计算点标高:26.2m; 3:幕墙立柱跨度:L=4500mm,短跨L1=550mm,长跨L2=3950mm; 3:立柱计算间距:B=1300mm; 4:立柱力学模型:双跨梁,侧埋; 5:板块配置:中空玻璃; 6:选用锚栓:化学锚栓 M12*160;锚板采用Q235B的300×200×8 mm钢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1)垂直于幕墙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 qEk=βEαmaxGk/A =5.0×0.08×0.0005 =0.0002MPa (2)连接处水平总力计算: 对双跨梁,中支座反力R1,即为立柱连接处最大水平总力。 qw:风荷载线荷载设计值(N/mm); qw=1.4wkB =1.4×0.001551×1300 =2.823N/mm qE:地震作用线荷载设计值(N/mm); qE=1.3qEkB =1.3×0.0002×1300 =0.338N/mm 采用Sw+0.5SE组合:……5.4.1[JGJ133-2001] q=qw+0.5qE =2.823+0.5×0.338 =2.992N/mm N:连接处水平总力(N); R1:中支座反力(N); N=R1 =qL(L12+3L1L2+L22)/8L1L2 =2.992×4500×(5502+3×550×3950+39502)/8/550/3950 =17370.342N (3)立柱单元自重荷载标准值: Gk=0.0005×BL =0.0005×1300×4500 =2925N (4)校核处埋件受力分析: V:剪力(N);

N :轴向拉力(N),等于中支座反力R1; e0:剪力作用点到埋件距离,即立柱螺栓连接处到埋件面距离(mm); V=1.2Gk =1.2×2925 =3510N N=R1 =17370.342N M=e0×V =106×3510 =372060N ·mm 二、埋件计算 锚板面积 A=60000.0 mm2 0.5fcA=429000.0 N N=11547.3N < 0.5fcA 锚板尺寸可以满足要求! 锚筋采用后植锚固的形式,锚筋采用2-M12化学螺栓的埋设方式,锚板采用Q235B 的300×200×8 mm 钢板。 N 拔=n z M N 1)2(?+?β<5 .1拉拔N =21)100416000210738( 25.1?+? =7969 N M12化学螺栓单个设计值为16200 N ; 可知均大于N 拔=7969 N 所以满足要求 根据以上计算,整个幕墙埋件设计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使用功能,可以正常使用。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采用接近于竖向抗拔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其试验目的主要有:为设计提供依据、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验证试验等,静载试验方法主要是慢速维持荷载法。 仪器设备 (1)仪器设备名称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千斤顶、油泵、油管、百分表(机械式、电感式、容栅式)、压力表(压力传感器)、钢平台、基准梁、表座、垫板、自动数据采集仪等,具体数量和型号规格应根据试验荷载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2)仪器设备要求试验仪器设备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百分表(机械式、电感式、容栅式)的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率优于或等于0.01mm;量程宜采用0-30mm或0-50mm。 2)压力测量仪表: ①压力表:压力表准确度等级应优于或等于0.4 级(即压力表的示值误差不大于0.4%)。压力表的量程主要有25Mpa、40 Mpa、60 Mpa、100 Mpa,应根据千斤顶的配置和最大试验荷载要求,合理选择油压表,并满足最大试验荷载对应的油压不宜小于压力表量程的1/4 ,且不宜大于压力表量程的2/3 。 3)千斤顶千斤顶的测量误差不宜大于0.5%FS,最大试验荷载对应的千斤顶出力宜为千斤顶量程的30~80%。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且应并联同步工作。测量范围:按千斤顶型号不同分为5000kN、3200kN、2000kN、1000kN、600kN、450kN。活 塞行程分为:20cm、22cm。

4)试验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当试验油压较高时,油泵应能满足试验求。 5)自动数据采集仪,其性能指标应满足不改变原测试系统的误差要求。(3)仪器设备操作要领 1)百分表(机械式、电感式、容栅式)①使用前检查百分表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机械式百分表使用前应压缩测头指针至少转动1/6 圈,检查指针转动是否灵活、能否回零。②百分表的安装:将百分表底座牢固地安装在基准梁上,再将百分表牢固地安装在百分表底座上,百分表的指针须与桩顶面垂直,百分表指针的底部须垫置小玻璃片,并预留足够的行程,一般不小于量程的90%。 2)压力表(压力传感器)使用前检查压力表(压力传感器)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前检查连接丝扣是否完好,压力表指针能否回零。 压力表(压力传感器)的安装,将压力表(压力传感器)垂直的安装在油泵接口上,与油泵连接时不要用力过大,拧紧即可。 3)千斤顶 使用前检查千斤顶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液压油路系统是否畅通,各部件是否完好;必要时进行运行检查。 4)电动油泵 ①油泵使用前,须检查电源开关接触是否正常,电动机运转是否正常,以防漏电发生意外。 ②电动油泵的安装、连接:电动机起动前将卸荷阀门打开以防电动机过载,将油泵与油管连接,接通油泵电源。

后置埋件锚栓适用范围规范解析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用锚栓的选用分析 作者:黄潇校对:庞卫锋 随着幕墙行业的不断发展,幕墙的安全重要性已经被提上日程,开发商越来越关注幕墙的安全性,特别是幕墙主受力龙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从国家到地方,近几年新发布的规范对幕墙后锚固用锚栓的选择使用都进行了规定,比如《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上海市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浙建〔2013〕2号》文(关于印发《建筑幕墙安全技术要求》的通知)等。现针对各规范条文的规定来解读幕墙后锚固用锚栓的选用。 一、相关规范中对后锚固的规定原文摘录 (一)《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技术规程原文摘录 表4.1.1-1 锚栓用于结构构件连接时的使用范围 表4.1.1-2 锚栓用于非结构构件连接时的使用范围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中相关名词解析——概念及规范解析: 1. 扭矩控制式膨胀螺栓与位移控制式膨胀螺栓:两者的区别在于安装方式,扭矩控制式特指 螺栓的安装是借助力矩扳手达到设定的力矩值,促使螺杆入孔,进而端头膨胀片挤压混凝土的膨胀螺栓,位移控控制式特指需要使用敲击的方式促使螺杆入孔,进而端头膨胀片挤压混凝土的产生抵抗混凝土破坏时的膨胀螺栓; 2. 特殊倒锥形化学锚栓:我们比较熟悉的另一种称呼叫做定型化学锚栓,常见的锚杆呈一节 一节倒锥状或球状凸起的锚栓就是定型化学锚栓了。这种锚栓结合了普通化学锚栓和扩底锚栓的优点,一方面通过化学粘结剂保证锚栓与混凝土体的粘结强度,另一方面又通过倒锥体与混凝土机械锁键保证螺栓与混凝土体的连接强度,是一种具备较好抗震性能的化学锚栓。 3. 生命线工程:主要是指维持城市生存功能系统和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工程。主要包括 供水,排水系统工程;电力、燃气,石油输送管线等能源供给系统工程;电话和广播电视等情报通信系统工程;大型医疗系统工程和公路、铁路等交通系统的工程。所以针对大多数幕墙项目来说,基本均属于非生命线工程。 4. 开裂混凝土和非开裂混凝土:这两个概念其实并不是文字描述的那样以混凝土自身实际开 裂与否来区分,而是工程本身对混凝土构件在施工和使用中的不同要求。对于一般混凝土构件,允许其在内部产生一定宽度的裂缝的状态下工作,而对于一些大跨度混凝土预应力,大体积水工混凝土等重要混凝土结构,则不允许结构内部带裂缝工作,所以一般民用建筑幕墙我们推荐使用适用于开裂混凝土的锚栓。 5. 非结构构件:主要指建筑非结构构件(如维护外墙、隔墙、幕墙、吊顶、广告牌、储物柜 架等)及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如电梯,照明和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管道系统,采暖和空调系统,烟火监测和消防系统,公用天线)等。 针对幕墙行业,虽相对主体结构来说,幕墙被划入建筑非结构构件,但是作为一种持久性使用的外围护结构,它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应满足住宅建筑设计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其耐久性问题,由于材料性质、功能要求及更换的难易程度不同在具体设计上应予以重视。根据其重要性、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及其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程度,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和构造措施。对抗震设计要求的,尚应对非结构构件采取抗震措施或进行必要的抗震计算。对不同功能的非结构构件,应满足相应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刚度和延性)要求,并应具有适应主体结构变形的能力;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锚固应牢固、可靠,要求锚固承载力大于连接件的承载力。所以幕墙工程涉及到幕墙结构主受力位置的锚固,关系到工程整体的耐久性,适用性,安全性问题时,还是要严格对待对锚栓的选用的。

附录T:单桩竖向抗拔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T 单桩竖向抗拔载荷试验要点 T.0.1单桩竖向抗拔载荷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 T.0.2试桩应符合实际工作条件并满足下列规定: l,试桩桩身钢筋伸出桩顶长度不宜少于40d+500mm(d为钢筋直径)。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试桩钢筋按钢筋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拉力应大于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25倍。 2,试桩顶部露出地面高度不宜小于300mm。 3,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试验前应对试验桩进行低应变检测,有明显扩径的桩不应作为抗拔试验桩; 4,试桩的位移量测仪表的架设位置与桩顶的距离不应小于1倍桩径,当桩径大于800mm时,试桩的位移量测仪表的架设位置与桩顶的距离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0.5倍桩径。 5,当采用工程桩作试桩时,桩的配筋应满足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桩的裂缝宽度控制条件,可采用分段配筋。 T.0.3试验设备装置主要由加载装置与量测装置组成,如图T.0.3所示。 图T.0.3 单桩竖向抗拔载荷试验示意 1-试桩;2-锚桩;3-液压千斤顶;4-表座;5-铡微表;6-基准粱;7-球铰;8-反力梁 l,量测仪表应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加载装置应采用同型号并联同步油压千斤顶,千斤顶的反力装置可为反力锚桩。反力锚桩可根据现场情况利用工程桩。试桩、锚桩和基准桩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Q.0.3条的规定,对扩底抗拔桩,上述最小间距应适当加大。 2,采用天然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应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 T.0.4加载量不宜少于预估的或设计要求的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每级加载为设计或预估单桩极限抗拔承载力的1/8~1/10,每级荷载达到稳定标准后加下一级荷载,直到满足加载终止条件,然后分级卸载到零。 T.0.5抗拔静载试验除对试桩的上拔变形量进行观测外,还应对锚桩的变形量、桩周地面土的变形情况及桩身外露部分裂缝开展情况进行观测记录。 T.0.6每级加载后,在第5min、l0min、15min各测读一次上拔变形量,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累计1h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T.0.7 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上拔变形量连续两次在每小时内小于0.1mm时可视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采用接近于竖向抗拔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其试验目的主要有:为设计提供依据、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验证试验等,静载试验方法主要是慢速维持荷载法。 仪器设备 (1)仪器设备名称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千斤顶、油泵、油管、百分表(机械式、电感式、容栅式)、压力表(压力传感器)、钢平台、基准梁、表座、垫板、自动数据采集仪等,具体数量和型号规格应根据试验荷载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2)仪器设备要求 试验仪器设备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百分表(机械式、电感式、容栅式)的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率优于或等于0.01mm;量程宜采用0-30mm或0-50mm。2)压力测量仪表: ①压力表:压力表准确度等级应优于或等于0.4级(即压力表的示值误差不大于0.4%)。压力表的量程主要有25Mpa、40 Mpa、60 Mpa、100 Mpa,应根据千斤顶的配置和最大试验荷载要求,合理选择油压表,并满足最大试验荷载对应的油压不宜小于压力表量程的1/4,且不宜大于压力表量程的2/3。 3)千斤顶

千斤顶的测量误差不宜大于0.5%FS,最大试验荷载对应的千斤顶出力宜为千斤顶量程的30~80%。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且应并联同步工作。测量范围:按千斤顶型号不同分为5000kN、3200kN、2000kN、1000kN、600kN、450kN。活塞行程分为:20cm、22cm。 4)试验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当试验油压较高时,油泵应能满足试验求。 5)自动数据采集仪,其性能指标应满足不改变原测试系统的误差要求。 (3)仪器设备操作要领 1)百分表(机械式、电感式、容栅式) ①使用前检查百分表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机械式百分表使用前应压缩测头指针至少转动1/6圈,检查指针转动是否灵活、能否回零。 ②百分表的安装:将百分表底座牢固地安装在基准梁上,再将百分表牢固地安装在百分表底座上,百分表的指针须与桩顶面垂直,百分表指针的底部须垫置小玻璃片,并预留足够的行程,一般不小于量程的90%。 2)压力表(压力传感器) 使用前检查压力表(压力传感器)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前检查连接丝扣是否完好,压力表指针能否回零。 压力表(压力传感器)的安装,将压力表(压力传感器)垂直的安装在油泵接口上,与油泵连接时不要用力过大,拧紧即可。

后置埋件

第二章后置埋件 2.1概述 2.1.1基本概念 后置埋件是指安装在结构上的埋置锚固件,其中涉及到三种客体:结构基材、锚固件和被连接体。锚固件不但要完成被锚固件与原结构的连接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的将外加荷载直接传递到原结构上,从而达到安全、可靠的功效。近几年许多既有建筑需要进行加固,或者是被赋予了新的功能,需要进行改造,或是在原建筑物上添加新的建筑。在这些情况下,需要在建筑本身建好以后再使用一些方法将新的结构、构件、设备连接到这些建筑主体或者建筑上来,这样的方法称之为后锚固技术。后锚固是指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在既有混凝土结构上的锚固。该方法具有施工简单、使用灵活,既可用于加固改造工程也可用于新建建筑物,但其受力状态复杂破坏类型较多,失效概率较大。 影响后置埋件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锚固件本身的质量,二是后埋置技术。后置埋件作用原理可以分为凸形结合(机械锁定嵌固结合),摩擦结合和材料结合。凸形结合时,荷载通过锚栓与锚固基础间的机械啮合来传递。此类结合的钻孔须专门与锚栓匹配的钻头进行拓孔,锚栓在拓孔部分与锚固基础形成凸形结合,通过啮合将荷载传给锚固基底。此类锚栓在混凝土结构中具有良好的抗震、抗冲击性能,可以在混凝土受拉区中使用。膨胀式锚栓的作用原理属摩擦结合,膨胀片张开后,使锚栓与孔壁间形成摩擦力。膨胀力可由两种途径产生:扭矩控制和位移控制。扭矩控制是用力矩板手达到规定的安装扭矩后,膨胀片张开。位移控制是把扩充锥体敲击入膨胀套管内,达到规定的打入行程后,膨胀片张开。第三种是材料结合。即通过胶合体将荷载传给锚固基础,如当今应用很广泛的植筋技术。 2.1.2后置埋件分类 后置埋件锚固的方法有很多,总的可以分为两大类:植筋和使用锚栓锚固。锚栓是将被连接件锚固到混凝土基材上的锚固组件,可分为机械锚栓和粘结型锚栓;按受力锚栓的个数可分为单锚、双锚以及群锚。 锚栓按工作原理以及构造的不同可分为:膨胀型锚栓(按照形成膨胀力来源分为扭矩控制式和位移控制式)、扩孔型锚栓(按照扩孔方式可分为自扩孔和预扩孔)、化学植筋以及长螺杆等。 1、膨胀型锚栓:利用膨胀件挤压锚孔孔壁形成锚固作用的锚栓(图4-2-1,图4-2-2)。 2、扩孔型锚栓:通过锚孔底部扩孔与锚栓膨胀件之间的锁键形成锚固作用的锚栓(图4-2-3)。 图4-2-1扭矩控制式膨胀型锚栓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实施细则

地基专业作业指导书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实施细则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了规范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 适用范围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的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内业分析计算。 3. 引用文件 对于湖北省境内的检测项目,以《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为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当该规范不明确时,参照下述规范执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对于湖北省境外的检测项目,依据后三种国标或行标执行。 对于每次发出的检测报告中,必须明确该报告依据的技术标准,并严格按其标准执行。 4. 工作程序 4.1 检测数量及预期最大加载量的确定 静载荷试验的检测数量按规范的要求执行。 对于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桩静载荷试验,要求加载至破坏,预期最大加载量为设计采用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对于以桩身承载力控制极限承载力的工程试桩试验加载至承载力设计值的1.5-2倍。 对于工程桩静载试验,当拟定的试验终止荷载小于设计采用特征值的2倍时,应由委托方明示或书面委托,并在合同书或报告中说明。

静载试验前,一定要告知委托方拟测各桩的预期最大加载值并得到委托方的认可。 4.2 现场准备 4.2.1 安排组成静载试验小组,该小组由项目经理、现场检测工程师和测试工人组成。4.2.2 由项目经理或现场检测工程师前往现场踏勘,了解下述现场及试验基本情况: 拟测桩周围场地平整情况、道路是否通畅。 加载型式(天然地基或锚桩)、预计最大加载值、桩型、桩长、桩端持力层、是否存在明显的负摩擦力因素(预压、大量抽排水); 拟测桩桩身砼强度等级及龄期、委托方要求工期、检测数量、锚桩砼龄期、天然地基承载力等。 了解桩身钢筋伸出桩顶长度及强度:伸出桩顶长度不少于40d+500mm(d为钢筋直径)。为设计提供依据时,试桩按钢筋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抗拔拉力应大于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25倍。试验桩桩顶与地面的关系:桩顶部露出地面高度不宜小于地面300m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以方便安装反力系统和测量仪表。 桩头是否需要加强处理。 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时间间隔,对于砂类土不应小于10天,粉土及粘性土不应小于15天,饱和软粘性土不应小于25天。灌注桩尚应保证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或试验要求强度。 如果委托方要求提前检测,应明确我公司不承担相应责任。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整理版]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整理版] 一(目的 指导检测人员正确进行基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科学、 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1(检测参数: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统计值,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2(执行标准: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5.1.5条 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混凝土基础桩、钢桩。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随时做好记录~编制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静载承载力检测抽样数量为1%~且不应少于3根。所抽样试桩应且有代表性~且便于操作~一般采用随机抽取~还应注意如下要求: 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2(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 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4(施工工艺不同的桩, 5(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类桩,

(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 6 六(仪器设备 1(桩基静载系统,GC021, 2(千斤顶,GC071或GC073, 3(反力系统,GC591, 七(环境条件 常温~无雨、雪天气的现场环境。 八(检测步骤及数据处理 1(注意事项: 承载力检测时间: a(灌注桩应在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检测, b(预制桩在砂土中休止时间不少于7d, 在粉土中休止时间不少于14d,在非饱合粘性土中休止时间不少于15d,在饱合粘性土中休止时间不少于25d。 2(检测准备工作: a.基准桩与试桩间距应大于4倍桩径~且不小于2米。 b. 试验前~应正确安装油路、电路。试桩系统正常后~进行正式试验。 3(加(卸)载方法如下: a.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 b.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 卸载。 c.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4(上拔量观测制度:

后置埋件措施

1、一: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安装程序:钻孔——清孔——置入药剂管——钻 入螺栓——凝胶过程——硬化过程——固定物体1、钻孔:先根据设计要求,按图纸间距、边距定好位置,在基层上钻孔,孔径、孔深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清孔:用空气压力吹管等工具将孔内浮灰及尘土清除,保持孔内清洁。 3、 置入药剂管:将药剂管插入洁净的孔中,插入时树脂在手温条件下能象蜂蜜一样流动时,方可使用胶管。4、钻入螺栓:用电钻旋入螺杆直至药剂流出为止。电钻一般使用冲击钻或手钻,钻速为750 转/分。这时螺栓旋入,药剂管将破碎,树脂、固化剂和石英颗粒混合,并填充锚栓与孔壁之间的空隙。 同时,锚栓也可以插入湿孔,但水必须排出钻孔,凝胶过程及硬化过程的等待时间必须加倍。5、凝胶过程:保持安装工具不动。6、硬化过程:取下安装工具静待药剂硬化。7、固定物体:待药剂完全硬化后,加上垫圈及六角螺母将物体固定便可。二:质量要求及控制1、钻孔时最好使用与锚栓相匹配的钻头,并不得损伤钢筋。2、在施工之前,必须对锚栓作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现场使用。3、在现场施工应做锚栓现场应用条件确定试验,以充分检验承载能力。试验不仅在低强度混凝土中进行,也要在高强度混凝土中进行。在测试中,其允许荷载、相应间距、边距构件厚度按生产厂的说明埋置锚栓。试验采用轴心拉力、剪力及拉剪组合力,从而确定荷载方向对承载力的影响。4、清孔时必须将孔内尘土及浮灰清理干净。5、药管在冬施时,应提前对其进行保温处理,以保证药管在插入钻孔时有足够的流动性(在手温时,树脂象蜂蜜一样流动)。6、螺杆必须用电钻旋入,不许直接敲入。7、钻孔内不得有积水。三:检测及验收施工完毕后按规范要求进行拉拔试验,并请监理现场旁站监督,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下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检测实施细则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检测实施细则 一、术语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抗拔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抗拔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二、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检测适用于桩的抗拔承载能力或对桩抗拔设计承载力的检测。 三、检测设备 试验设备主要有油压千斤顶、压力表、百分表、钢梁、承压板等。 四、执行标准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五、基本规定 1、调查、资料收集的内容 现场的地质资料; 建设单位名称、设计单位名称、施工单位名称、工程地点、工程名称、桩类型、桩总数、建筑类型、层数; 试桩号、桩龄期、桩长、桩径、砼标号、设计承载力。 2、检测方案 在进场检测前应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宜包含以下内容:工程

概况,检测方法及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检测数量,检测时的现场条件,所需的机械设备和人工配合,试验时间与工期,检测报告的内容等。 3、现场检测期间,除应执行相关规范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当现场操作环境不符合仪器设备使用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 六、操作流程 1、试验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反力装置一般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土梁与钢梁平台对称放置,平稳地安放于千斤顶和试桩上。压重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在压重平台上;要求堆载平台的支点应稳固,堆载量时可利用桩作为堆载支点; 2、千斤顶平放于试桩中心,当采用2个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将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使千斤顶的合力通过试桩中心。 3、量测装置:荷载可采用联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桩沉降一般采用精度为0.01mm的百分表测定。 对于大直径桩应在其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4个百分表,中等或小直径桩桩径可安置2个或3个百分表。沉降测定平面离桩顶距离不应小于0.5倍桩径,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振动机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竖向变位;

00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实施细则

*****公司 地基专业作业指导书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实施细则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了规范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 适用范围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含堆载法和锚桩法)的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内业分析计算。 3. 引用文件 对于湖北省境内的检测项目,以《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为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当该规范不明确时,参照下述规范执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对于湖北省境外的检测项目,依据后三种国标或行标执行。 对于每次发出的检测报告中,必须明确该报告依据的技术标准,并严格按其标准执行。 4. 工作程序 4.1 检测数量及预期最大加载量的确定 静载荷试验的检测数量按规范的要求执行。 对于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桩静载荷试验,要求加载至破坏,预期最大加载量为设计采用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对于以桩身承载力控制极限承载力的工程试桩试验加载至承载力设计值的 1.5-2倍。 对于工程桩静载试验,当拟定的试验终止荷载小于设计采用特征值的2倍时,应由委托方明示或书面委托,并在合同书或报告中说明。 静载试验前,一定要告知委托方拟测各桩的预期最大加载值并得到委托方的认可。 4.2 现场准备 4.2.1 安排组成静载试验小组,该小组由项目经理、现场检测工程师和测试工人组成。 4.2.2 由项目经理或现场检测工程师前往现场踏勘,了解下述现场及试验基本情况: 拟测桩周围场地平整情况、道路是否通畅。 加载型式(堆载或锚桩)、预计最大加载值、桩型、桩长、桩端持力层、是否存在明显的负摩擦力因素(预压、大量抽排水); 拟测桩桩身砼强度等级及龄期、委托方要求工期、检测数量、堆载所用堆重物准备情况或锚桩砼龄期等。 了解测试坑的开挖深度大小及试验桩桩顶标高。试验桩桩顶与地面的关系:不宜高出地面(特殊情况下高出地面不超过50cm)、低于地面不宜深于80cm(特殊情况下不深于100cm),以方便安装反力系统和测量仪表。 桩头是否需要加强处理。 被检测的灌注桩应达到规定的养护期(28天)后方可进行施测,对于打入桩,应达到规定的休止期(对于砂类土不应小于7天,对于粉土及粘性土不应小于15天,对于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应小于25天)后施测。 如果委托方要求提前检测,应明确我公司不承担相应责任。在踏勘时应检查试桩周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5.1适用范围 5.1.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单桩的竖向抗拔承载力。 5.1.1【条文说明】静载试验是检测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 最直观、可靠的方法。 5.1.2 当桩身埋设有应变、位移传感器或桩端埋设有位移 测量杆时,可测定桩侧抗拔侧阻力或桩端上拔量。 5.1.3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桩侧土破坏或 桩身材料达到设计强度;验收性检测时,施加的上拔荷载不 应小于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 2.0 倍。 当抗拔承载力受抗裂条件控制时,可按设计要求确定最 大加载量。 5.1.3 【条文说明】当为设计提供依据时,应加载到能 判别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为止,或加载到桩身材料设计强度 限值,这里所说的限值对钢筋混凝土桩而言,实则为钢筋的 强度设计值。考虑到可能出现承载力变异和钢筋受力不均等 情况,最好适当增加试桩的配筋量。工程桩验收检测时,要 求加载量不低于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2 倍旨在保证桩侧岩土阻力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当设计对抗拔桩有裂缝控制要求时,抗裂验算给出的荷 载可能小于或远小于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 2 倍,因此试验时的最大上拔荷载只能按设计要求确定。设计对桩上

拔量有要求时也如此。 5.1.4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宜使用维持荷载标准程序。 需要时,也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程序或恒载加、卸载程序。 5.2仪器设备 5.2.1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使用的荷载测量仪器、加、 卸载设备、变形测量仪器应符合本规程第 4.2.1- 4.2.3 条的规 定。 5.2.1 【条文说明】拔桩试验时千斤顶安放在反力架上 面,当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千斤顶时,应采取一定的安全措 施,防止千斤顶倾倒或其他意外事故发生。 5.2.2 试验反力装置宜采用竖向抗压桩或天然地基。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 1. 2 倍; 2采用竖向抗压桩(或工程桩)提供支座反力时,桩顶面应平整并具有一定的强度。 3采用天然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 1.5 倍;反力梁的支点重心应与支座中 心重合。 5.2.2 【条文说明】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反力装置,当采 用天然地基作反力时,两边支座处的地基强度应相近,且两 边支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宜相同,避免加载过程中两边沉降

后置埋件的力学性能检测

后置埋件的力学性能检测 1 总 则 1.0.1 后置埋件的力学性能检测依据标准为《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T133—2001)。 1.0.2 本规程适用于后置埋件力学性能现场检测;不适用于试验室内的模拟检测。 1.0.3 后置埋件的力学性能检测,除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后置埋件 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在既有工程结构上设置的连接件。 2.1.2 锚栓 将被连接件锚固到混凝土基材上的锚固组件。 2.2 符号 c Rm N —— 锚栓极限抗拔力实测平均值; Sd N —— 锚栓拉力设计值; c R N min —— 锚栓极限抗拔力实测平均值; Rk N —— 锚栓极限抗拔力标准值,根据破坏类型的不同,分别按有关规定计算; []u γ —— 锚固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近似取[]u γ=1.1R γ,R γ按表 取用; 0D —— 加荷设备支撑环内径; ef h —— 锚栓有效锚固深度,对于膨胀型锚栓及扩孔型锚栓,为膨胀锥体与孔壁最大 挤 压点的深度; s A —— 锚栓应力截面面积和截面抵抗矩; yk f —— 锚栓屈服强度标准值; c Rk N , —— 非钢材破坏承载力标准值。 stk f —— 锚栓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

3 基本规定 3.1 检测方法及适用范围 3.1.1 检测前宜具有下列资料; 1 工程名称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名称; 2 结构或构件名称、施工图纸、工程验收记录以及相关的施工技术资料; 3 后置埋件品种、规格、数量、分布及位置等; 4 结构或构件存在的质量问题。 3.1.2 锚栓抗拔承载力现场检验可分为非破坏性检验和破坏性检验。对于一般结构及非结构构件,可采用非破坏性检验;对于重要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应采用破坏性检验。 3.2 仪器设备 3.2.1 现场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如拉拔仪、x-y 记录仪、电子荷载位移测量仪等,应定期检定或校准。 3.2.2 加荷设备应能按规定的速度加荷,测力系统整机误差不应超过全量程的±2%。 3.2.3 加荷设备应能保证所施加的拉伸荷载始终与锚栓的轴线一致。 3.2.4 位移测量记录仪宜能连续记录。当不能连续记录荷载位移曲线时,可分阶段记录,在到达荷载峰值前,记录点应在10点以上。位移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2mm 。 3.2.5 位移仪应保证能够测量出锚栓相对于基材表面的垂直位移,直至锚固破坏。 3.3 试样选取 3.3.1 锚固抗拔承载力现场非破坏性检验可采用随机抽样办法取样。 3.3.2 同规格,同型号,基本相同部位的锚栓组成一个检验批。抽取数量按每批锚栓总数的1‰计算,且不少于3根。 3.4 检测方法 3.4.1 加荷设备支撑环内径0D 应满足下述要求:化学植筋0D ≥max (12d ,250mm),膨胀型锚栓和扩孔型锚栓0D ≥4ef h 。 3.4.2 锚栓拉拔检验可选用以下两种加荷制度: 1 连续加载,以匀速加载至设定荷载或锚固破坏,总加荷时间为2min ~3min 。 2 分级加载,以预计极限荷载的10%为一级,逐级加荷,每级荷载保持1min ~2min ,至设定荷载或锚固破坏。 3 非破坏性检验,荷载检验值应取0.9s A yk f 及0.8c Rk N ,计算之较小值。c Rk N ,为非钢材破坏承载力标准值。

建筑幕墙施工后置埋件受力分析与设计计算

建筑幕墙施工后置埋件受力分析与设计计算 发表时间:2018-11-14T16:15:40.3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作者:申振嘉[导读] 埋件是连接幕墙和主体结构的主要部件,因此,埋件的准确计算对幕墙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工程实例,对建筑幕墙施工中后置埋件受力、设计计算进行了分析探讨。 申振嘉 深圳金粤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摘要:埋件是连接幕墙和主体结构的主要部件,因此,埋件的准确计算对幕墙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工程实例,对建筑幕墙施工中后置埋件受力、设计计算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幕墙施工;后置埋件;计算;受力1、工程实例 在幕墙施工过程中,当施工未设预埋件、预埋件漏放、预埋件偏离设计位置、设计变更、旧建筑物加装幕墙、没有条件采用预埋件连接措施时,往往要使用后置埋件。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中对于后补埋件的计算仅提供了埋件在轴向力作用下的一般做法,而在实际工程中后置埋件往往同时受到拉力与弯矩的共同作用,仅考虑轴向拉力计算结果不安全,存在安全隐患。如本项目幕墙埋件采用后置埋件的形式,埋件受到水平风荷载产生的轴向拉力与竖直向下的自重荷载以及自重偏心产生的弯矩共同作用(图1),锚栓选用M12 化学锚栓,锚板固定在 C40 混凝土梁侧面,混凝土梁截面为 350*600mm,锚板上设置 9 个化学螺栓,其尺寸为400*400*15mm(图2)。 图 1 埋件荷载图 2 螺栓布置2、后补埋件计算 2.1、后补埋件化学锚栓计算 2.1.1 M12 化学锚栓的性能 抗拉承载力设计值: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2.1.2 荷载计算 水平风荷载:自重荷载: 自重荷载偏心距: 自重引起的弯矩: 2.1.3 化学锚栓抗拉计算

单桩竖向抗拔试验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操作规程1 总则 1.1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砼预制桩和以各种形式成孔的砼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1.2 试验前首先应对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及试桩的设计内容有较详细的了解,并认真制定试验方案,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3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的加载方法主要有: 1.慢速维持荷载法; 2.快速循环加卸载法。 1.4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桩的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1.经常承受上拔力的桩基础; 2.以承受风荷载为主的铁塔,高耸构筑物的桩基础。 2 试验准备 2.1 试验加载装置的选择: 现场试验中试桩所需上拔荷载一般由油压千斤顶加载系统施加,千斤顶加载所需反力装置可采用横梁承压台反力装置。(见图2) 2.2 试验中上拔荷载量值的控制,宜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或应力环。桩的上拔量由百分表测量。 2.3 设备、仪表的安装 1.千斤顶安装:千斤顶应放置在试桩中心轴线的垂直延长线上,并尽量使其合力与试桩中心垂直线重合。 2.在试桩桩面两个正交直径方向上对称安置4个百分表。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外界因素影响。2.5 试桩、承重台和基准 2.6 在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桩的抗拔试验。试桩预留钢筋与拔力筋焊接搭接长度:双面焊时不小于5d,单面焊时不小于10d(d为受力筋直径)。图二、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装置图

试桩预留钢筋与拔力筋焊接4.5 在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桩的抗 拔试验。为受力筋直径)。,单面焊时不小于10d(d搭接长度:双面焊时不小于 5d 验5 试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在确定桩身强度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对于砂土5.1 天;对于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得少于天;对于粉土或粘性土,不应少于15类不应少于10 天。25 试验加载方式5.2 、慢速维持荷载法:逐渐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至试 1桩破坏,然后逐渐卸载到零。当考虑结合实际工程桩的荷载特征时,也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法(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卸载到零).慢速维持荷载法按下列规定进行加、卸载和竖向变形观测;2 。~1/15.加载分级:每级加载为预估极限荷载的31/10测读隔15min 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54.变形观测:每级加载后间隔、10、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值记入试验记录表,并记录桩身外露后每隔30min一次,累计1h 部分裂缝开展情况。,并连续出现两次(由.变形 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变形值不超过0.1mm 5 ,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 可加下一级荷载。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1.5h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6 倍时;⑴、桩顶荷载为桩受拉钢筋总极限承载力的0.9 倍;⑵、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变形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5 。⑶、累计上拔量超过100mm 6 资料整理及承载力判定 6.1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分析报告的资料整理内容:.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概况:整理成表格形式,并对成桩的试验过程出现的 1 异常现象补充说明;;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记录表(宜按单桩垂直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附表) (1) 单桩竖抗拔静载试验变形汇总表;△)曲线图;-变形(U-绘制单桩竖向抗拔试验荷载(2) 当进行桩身应力、应变试验时,应整理出有关数据的记录表及绘制桩身应力变(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