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考试试题附 答案教学文案

生理学考试试题附 答案教学文案

生理学考试试题附 答案教学文案
生理学考试试题附 答案教学文案

基本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

A. 动作电位B. 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C. 阈电位D. 刺激阈E. 以上均不是

2.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都是固定不变的B.同一刺激的反射效应相同C.刺激传入神经所产生的反应也是反射D.反射弧的传出途径可以通过体液环节E.反射活动不一定需要反射弧的完整3.下列生理过程中,哪一个不是正反馈()。

A. 排尿反射B. 血液凝固C. 分娩D. 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后,通过细胞膜的再生式钠内流E. 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时, ADH增多使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4.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出胞作用的是()。

A. 胃腺粘液细胞将粘液分泌到胃腔中B. 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原到导管中

C. 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分泌NH3 D.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E.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5.如果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为2ms,理论上每秒能传导的动作电位数不可能超过()。A. 100次B. 200次C. 300次D. 400次E. 500次

6.降低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发生的变化是()。

A.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不变B.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C.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降低D.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E. 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7.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出胞作用E. 以上都不是

8.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由于()。

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出胞作用E. 吞噬作用

9.一般细胞用于维持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能量的()。

A. 5~10%B. 10~20%C. 20~30%D. 30~40%E. 40~50%10.正常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钾离子浓度的()。

A. 12倍B. 30倍C. 50倍D. 70倍E. 90倍

11.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膜内钠离子浓度的()。

A. 1倍B. 5倍C. 12倍D. 18倍E. 21倍

12.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有效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13.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中负后电位出现在()。

A. 去极相之后B. 超射之后C. 峰电位之后D. 正后电位之后E. 以上都不是14.就绝对值而言,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

A. 前者约大10%B. 前者大C. 前者小D. 两者相等E. 以上都不对

15.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泡溶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将()。

A. 不变B. 增大C. 减小D. 先增大后减小E. 先减小后增大

1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 钾平衡电位B. 钠平衡电位C.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和D.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差E. 超射值

17.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A.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其电位幅度增大

C. 动作电位一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D. 动作电位大小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

E. 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

18.下列有关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 方式是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

C. 出现的动作电位在有髓纤维传导是跳跃式传导

D. 有髓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19.在多数细胞膜组成中,占重量百分比最多的是()。

A. 糖类B. 脂类C. 蛋白质D. 糖脂E. 胆固醇

20.蛋白质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入细胞的()。

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出胞作用E. 入胞作用21.细胞接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小称为()。

A. 极化B. 去极化C. 复极化D. 超极化E. 反极化

22.膜内电位负值增大称为()。

A. 极化B. 去极化C. 复极化D. 超极化E. 反极化

23.K+外流增多,膜将出现()。

A. 极化B. 去极化C. 复极化D. 超极化E. 反极化

24.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着电位差称为()。

A. 极化B. 去极化C. 复极化D. 超极化E. 反极化

25.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称为()。

A. 极化B. 去极化C. 复极化D. 超极化E. 反极化

2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升支是由于()。

A. K+内流B. Cl-内流C. Na+内流D. K+外流E. Ca2+内流

27.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下降支是由于()。

A. K+内流B. Cl-内流C. Na+内流D. K+外流E. Ca2+内流

28.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K+内流B. Cl-内流C. Na+内流D. K+外流E. Ca2+内流

29.动作电位达到运动神经末梢时引起()。

A. K+内流B. Cl-内流C. Na+内流D. K+外流E. Ca2+内流

30.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首先可出现()。

A. 峰电位B. 阈电位C. 负后电位D. 局部电位E. 正后电位

31.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A. 峰电位B. 阈电位C. 负后电位D. 局部电位E. 正后电位

32.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 峰电位B. 阈电位C. 负后电位D. 局部电位E. 正后电位

33.生电性钠泵可使膜暂时发生超极化,出现()。

A. 峰电位B. 阈电位C. 负后电位D. 局部电位E. 正后电位

34.膜蛋白质与下列功能无关的是()。

A.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B. 细胞膜的受体功能C. 细胞膜的免疫功能

D. 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E. 细胞破坏后的修复功能

3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易化扩散特点的是()。

A. 有结构特异性B. 饱和现象C. 竞争性抑制D. 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E. 细胞本身要消耗能量

36.细胞膜对物质主动转运的主要的特点是()。

A. 顺电位差进行B. 不消耗能量C. 以“载体”为中介D. 逆浓度差进行E. 以“通道”为中介

37.下列反映组织兴奋性的指标中,错误的是()。

A. 电刺激B. 阈强度C. 时值D. 基强度E. 强度-时间曲线

38.下面有关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改变B. 不随细胞外液Na+含量的变化而改变

C. 随传导距离而改变D. 不随细胞的种类而改变

E. 随细胞的粗细而改变

3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反应速度快B. 作用范围局限C. 作用范围广而且作用时间持久

D. 反应速度快而准确E. 作用范围局限而且作用时间短暂

40.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自身调节的特点是()。

A. 调节幅度小B. 不十分灵敏C. 产生的效应准确而稳定

D. 调节范围常局限于一个细胞或一小部分组织E. 对机体机能调节意义不大41.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

A. 神经冲动B. 肌肉收缩C. 腺体分泌D. 反射活动E. 动作电位42.机体处于应急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

A. 全身性体液调节B. 局部性体液调节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调节E. 体液调节

4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 正反馈调节B. 负反馈调节C. 神经调节D. 体液调节E. 自身调节44.动物生理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

A. 动物B. 动物结构和功能C. 动物对环境适应能力D. 动物生命活动规律E.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45.任何生物体都具有的,而且又具有种系特异和个体特异的物质是()。

A. 糖和脂肪B. 蛋白质和核酸C. 脂肪和核酸D. 糖和蛋白质E. 糖和核酸

46.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机制是()。

A. 全身性体液调节B. 局部性体液调节C. 神经性调节

D. 自身调节E. 正反馈调节

47.下述属于急性实验的是()。

A. 切除动物性腺的观察B. 离体蛙心灌流C. 狗食管造瘘后,观察胃液分泌情况D. 摘除甲状腺后,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E. 雄激素对鸡冠发育的作用

48.下述属于器官水平的研究是()。

A.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B. 骨骼肌收缩的原理C. 机体运动时的变化

D. 心脏的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E. 血液凝固实验

49.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实验是()。

A. 小肠平滑肌运动的观察B. 影响家兔动脉血压的因素

C. 影响家兔尿生成的因素D. 去大脑僵直E.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50.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 可以通过体液环节进行

C. 同一刺激引起的反射效应应该相同D. 神经反射调节是通过一种闭合回路完成的E. 完成反射所必需的结构称为反射弧

51.O2和CO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属于()。

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出胞E. 入胞

52.物质在膜的一些特殊蛋白质帮助下,顺浓度(电)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属于()。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出胞E. 入胞

53.Cl-在神经细胞两侧的不均匀分布是由于()。

A. 钠-钾泵主动转运B. 氯泵主动转运C. 膜对氯离子相对不通透

D. 单纯扩散E. 电-化平衡

54.神经细胞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中,下列哪期膜电位处于正后电位过程()。A. 绝对不应期B. 相对不应期C. 超常期D. 低常期E. 以上都是55.固体物质团块被摄入细胞的过程属于()。

A. 入胞作用B. 出胞作用C. 吞饮作用D. 吞噬作用E. 主动转运

56.可导致复极化的离子移动是()。

A. K+外流B. Na+内流C. Ca2+内流D. Cl-内流E. Mg2+内流

57.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细胞膜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B. 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外界刺激的门户

C. 细胞膜可合成供细胞完成生理活动的能原物质─脂肪和糖等

D. 细胞膜有转运物质的功能

E. 细胞膜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58.液体物质被摄入细胞的过程属于()。

A. 主动转运B. 被动转运C. 吞噬D. 吞饮E. 出胞

59.引起细胞膜对钠通透性突然增加暴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

A. 动作电位B. 静息电位C. 峰电位D. 阈电位E. 局部电位

60.膜两侧电位差减小称为()。

A. 极化B. 去极化C. 反极化D. 复极化E. 超极化

61.膜两侧电位差增大称为()。

A. 极化B. 去极化C. 反极化D. 复极化E. 超极化

二、判断正误题

1.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O2、 CO2和类固醇激素均为脂溶性物质,可借助单纯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

3.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组织兴奋。

4.正反馈是不可逆的和不断增强的过程。

5.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即可产生动作电位。

6.在静息状态下, K+和Na+都较易通过细胞膜。

7.神经纤维的负后电位实际上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8.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因此在实际的反射进程中,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

9.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要消耗能量。

10.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11.电刺激从机体分离出来的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这种现象称为反射。12.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

13.生物体在特定条件下,可在一定时间内不表现生命活动。

14.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反射地引起血压回降。这一调节现象过程属于自身调节。15.刺激传入神经引起的反应,也是反射。

16.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对输出变量可能出现的偏差能及时进行调节,无波动和滞后现象。17.膜的超极化使膜的兴奋性降低,标志着膜处于抑制状态。

18.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19.当细胞内K+增多,细胞外Na+增多时,钠泵被激活。

20.轴突末稍上的Ca2+和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都属于电压依从式通道。

21.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峰电位,但是刺激到达阈值后,峰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22.对单条神经纤维而言,刺激强度增加一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增加一倍。

23.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

24.引起动作电位幅度最小的时相是低常期。

25.正后电位的时间过程大致与低常期相当。

一、单项选择题

[1.001] D [1.002] D [1.003] E [1.004] C [1.005] E [1.006] C [1.007] B [1.008]

C [1.009] C [1.010] B [1.011] C [1.012]

D [1.013] C [1.014] C [1.015] C [1.016] C [1.017]

E [1.018] E [1.019] C [1.020] E [1.021] B [1.022] D [1.023] D [1.024]

A [1.025] E [1.026] C [1.027] D [1.028] D [1.029] E [1.030] D [1.031] A [1.032]

B [1.033] E[1.034] E [1.035] E [1.036] D [1.037] A [1.038] A [1.039]

C [1.040] E [1.041] E [1.042] C [1.043] B [1.044]

D [1.045] B [1.046] C [1.047] B [1.048] D[1.049]

E [1.050] C [1.051] A [1.052] B [1.053] E [1.054] D [1.055] D [1.056] A [1.057] C [1.058] D [1.059] D [1.060] B [1.061] E

二、判断正误题

[1.001] 错神经或肌肉等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及其表现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1.002] 错类固醇激素是脂溶性物质,但不能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已经证明类固醇激素进入细胞内是通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帮助来完成的。

[1.003] 错一般来说,阈下刺激所引起的细胞膜去极化不能达到阈电位水平。但局部电位是可以总合而产生动作电位的。如果使用连续刺激或同时使用多个阈下刺激时,局部电位可通过时间和空间总合叠加起来,当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则可以产生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

[1.004] 对

[1.005] 错组织接受刺激而兴奋的条件必须是在刺激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三个方面达到某个最小值。此外该组织必须处于兴奋性正常的情况下才能接受刺激而兴奋。

[1.006] 错在静息状态下,膜对钾离子有通透性,而对钠离子没有通透性。

[1.007] 错负后电位是峰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以前的后电位中先出现的部分,此时膜电位数值接近静息电位水平,仍然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1.008] 错在实际反射过程中,神经调节不是一个开放回路,而是一种闭合回路。因为机体的各种效应器中有特殊的感受细胞或感受器,能将效应器活动情况的信息随时传回反射中枢,对中枢的活动加以适当调整。在调整后的反射中枢所发出的传出信息影响下,效应器活动就更能协调和准确。

[1.009] 对

[1.010] 对

[1.011] 错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规律性和适应性的反应。从机体分离出来的神经、肌肉和腺体等组织脱离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反应就不是反射。

[1.012] 错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兴奋性,而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叫兴奋。

[1.013] 对

[1.014] 错自身调节是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器官、组织、细胞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015] 错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刺激传入神经,脱离了感爱器作用,故不属于反射。

[1.016] 错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只有在外界干扰使受控变量出现偏差以后,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其纠偏总要滞后,且往往因出现矫枉过正而产生波动。

[1.017] 对

[1.018] 对

[1.019] 错细胞内钠离子(或细胞外钾离子)增多时,钠泵(钠-钾依赖式ATP酶)被激活,活动强度增加。

[1.020] 错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属于化学依从式通道。

[1.021] 对

[1.022] 错对单条神经纤维而言,动作电位的产生符合“全或无”定律,即动作电位一经产生,其大小不随刺激强度而改变。

[1.023] 错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叫膜的超极化。

[1.024] 错引起动作电位幅度最小的时相是相对不应期。因为在此期钠离子通道虽已逐渐恢复,但其开放能力极低。

[1.025] 对

生理学选择题

1.下列属于慢性动物实验方法的是(E ) A. 动脉插管,记录动脉血压 B. 气管插管,观察生理因素对呼吸影响 C.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 D.生理因素对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 E. 摘除某个动物甲状腺,观察其生理功能改变 2.下列属于离体动物实验方法的是( C ) A. 动脉插管,记录动脉血压 B. 气管插管,观察生理因素对呼吸影响 C.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 D.生理因素对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 E. 摘除某个动物甲状腺,观察其生理功能改变 3.下列属于在体动物实验方法的是 ( A ) A. 动脉插管,记录动脉血压 B. 物理化学因素对血液凝固的影响 C.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 D. 蛙心灌流,观察钙离子对心肌的影响 E. 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细胞小片膜上单个离子通道的电流特征 4.兴奋性与下列那项成反比关系 ( C ) A.阈电位 B.作用时间 C.阈强度 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 E.刺激频率 5.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 ( C ) A.阈电位 B.作用时间 C.阈强度 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 E.刺激频率 6.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 C )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 D. 血浆 E. 组织液 7. 红细胞的内环境是 ( D ) A.体液 B.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 D.血浆 E.组织液8.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依靠体内的 ( B ) A. 非自动控制系统 B. 负反馈控制系统 C. 正反馈控制系统 D. 前馈控制系统 E. 自主神经系统 9.下列各项调节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 A ) A.降压反射 B.排便反射 C.排尿反射 D.血液凝固 E.分娩反射 10.下列哪项生理活动中存在正反馈控制 ( A ) A.动作电位的爆发B.血压的调节C.肺牵张射 D.胃液的分泌 E.肾小球滤过 11.关于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E ) A.单向传递 B.有时间延搁 C.化学性传递 D.易疲劳 E.不易受内环境改变的影响 12.各种细胞兴奋时的共同点是 ( D ) A.肌肉收缩 B.腺体分泌 C.产生神经冲动 D.产生电位变化 E.以上均不是 13. 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所产生反应的共同特征是( D ) A.收缩活动 B.分泌活动 C.神经冲动 D.生物电变化 E.慢波 14.兴奋性为零的时相 ( A )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生理学选择题大全带答案

生理学 1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E) A.神经活动 B.肌肉收缩 C.腺体分泌 D.反射活动 E.动作电位 2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C) A.全身性体液调节 B.局部性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 E.自身调节 3 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B)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 D.体液调节 E.自身调节 4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E) A.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恒定 B.降压反射 C.呼吸节律的维持 D.体温恒定的维持 E.排尿反射 5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C) A.血液凝固 B.排便反射 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ADH释放增加 D.排尿反射 E.分娩反射 6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E) A.人体与环境关系 B.人体细胞功能 C.人体功能调节 D.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E.人体功能活动规律 7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8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是(D) A.动作电位 B.阈电位 C.组织对刺激的反应能力 D.强度阈值 E.除极速度 9 机体功能调节中,最重要的调节方式是(A)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反馈调节 E.前馈调节 10 下列关于刺激和反应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 A.有刺激必然产生反应 B.产生反应时,必然接受了刺激 C.阈刺激时,必然产生反应 D.有刺激时,不一定产生反应 E.有时反应随刺激强度加大而增强 1 人体内O2、C02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出胞 E.继发性主动转运 2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D) A. 主动转运 B.入胞 C. 单纯扩散 D. 易化扩散 E.继发性主动转运 3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属于(D) A.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 继发性主动转运 E.入胞 4 产生细胞生物电现象的离子跨膜移动属于(C) A.单纯扩散 B.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C. 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D. 入胞 E. 出胞 5 运动神经纤维末稍释放Ach属于(D)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 E.继发性主动转运 6 钠钾泵的作用是(A) A.将Na+泵出细胞外,将K+泵入细胞内 B.将Na+泵入细胞内,将K+泵出细胞外 C. 将Na+泵入细胞内 D.将Na+和K+泵入细胞内 E. 将Na+和K+泵出细胞外 7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D) A.2个Na+移出膜外 B. 2个K+移出膜外 C.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出膜内 D. 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出膜内 E. 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出膜内 8 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D) 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 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E. 膜上ATP的作用 9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指标(B) A.基强度 B. 阈强度 C. 阈时间 D.利用时 E. 时值 10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其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D)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11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A)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E.等于正常 12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A) A.细胞内高 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B. 细胞内高 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 C. 细胞内高 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生理学考试试题附 答案

基本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 A. 动作电位B. 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C. 阈电位D. 刺激阈E. 以上均不是 2.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都是固定不变的B.同一刺激的反射效应相同C.刺激传入神经所产生的反应也是反射D.反射弧的传出途径可以通过体液环节E.反射活动不一定需要反射弧的完整3.下列生理过程中,哪一个不是正反馈()。 A. 排尿反射B. 血液凝固C. 分娩D. 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后,通过细胞膜的再生式钠内流E. 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时, ADH增多使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4.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出胞作用的是()。 A. 胃腺粘液细胞将粘液分泌到胃腔中B. 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原到导管中 C. 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分泌NH3 D.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E.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5.如果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为2ms,理论上每秒能传导的动作电位数不可能超过()。A. 100次B. 200次C. 300次D. 400次E. 500次 6.降低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发生的变化是()。 A.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不变B.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C.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降低D.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E. 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7.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出胞作用E. 以上都不是 8.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由于()。 A. 单纯扩散B. 易化扩散C. 主动转运D. 出胞作用E. 吞噬作用 9.一般细胞用于维持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能量的()。 A. 5~10%B. 10~20%C. 20~30%D. 30~40%E. 40~50%10.正常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钾离子浓度的()。 A. 12倍B. 30倍C. 50倍D. 70倍E. 90倍 11.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膜内钠离子浓度的()。 A. 1倍B. 5倍C. 12倍D. 18倍E. 21倍 12.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有效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13.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中负后电位出现在()。 A. 去极相之后B. 超射之后C. 峰电位之后D. 正后电位之后E. 以上都不是14.就绝对值而言,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 A. 前者约大10%B. 前者大C. 前者小D. 两者相等E. 以上都不对

核心制度考试试题A卷

核心制度试题(A)卷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和。 2、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 3、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收治病人。 4、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5、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6、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7、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 8、凡遇病例、入院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 9、医疗会诊包括:会诊、会诊、会诊、会诊、院外会诊等 10、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内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 11、科内会诊原则上应举行1次,人员参加。 12 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会诊。 13、科间会诊时,应邀科室应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 14、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会诊。 15、住院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转科、转院等工作负责。 16、出院病历一般应在天内归档,特殊病历归档时间不超过。 17、医嘱不得涂改,需要取消时,应当。 18、麻醉药品五专管理指。 19、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超过毫升需履行报批手续。 20、医疗废物交接单保存年。 21、每张门诊处方不得超过种药品。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修订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g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化, 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 2.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D.增加了Ca2+内流 3.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悬浮稳定性差 D.可塑性差 5.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 C.抑制凝血酶活性 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6.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血浆激活物 B.组织激活物 C.纤溶酶 D.抗凝血酶 7.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血 型为 型型 型型 8.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 A.呆小症 B.巨人症 C.侏儒症 D.肢端肥大症 9.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10.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心肌上部 期去极化速度快 C.没有平台期 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 11.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经典整理)

生理学试题库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 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 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 五、简述题 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 根据人体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抑制→兴奋。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简述神经调节及其特点。 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和局限。就整个机体的调节机制来看,神经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 4.体液调节有哪些形式?其特点如何? 体液调节包括有①全身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主要是激素,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②局部性体液调节,调节物质是某些代谢产物,如CO2、乳酸、腺苷等,特点是较局限,作用是使局部与全身的功能活动相互配合和协调。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 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阈强度: 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3.阈电位: 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4.局部反应: 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 二、填空题 1.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2.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通道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增快)。 4.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运的物质可溶于(脂肪)。 5.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膜的通透性),(膜两侧浓度差)和(膜两侧电位差)。 6.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Na+)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载体)。 7.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载体)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顺)浓度梯度扩散。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考试试题a卷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考试试题(A卷) 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题,共50分)。 1、下列关于首诊负责制,理解正确的是:( ) A 、谁首诊,谁负责;首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 认真进行诊治,做好病历记录。 B 、首诊医生发现患者所患疾病不属于本专业范畴,可以建议转相关科室,无需做病历记录。 C 、对于新入院患者必须在1 小时内诊治;危、急、重患者必须立即接诊,并报告上级医生。 D、首诊医师接诊患者后,如刚好要下班,让患者等上班后再继续诊治。 2、急诊会诊,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多长时间内到位? ( ) A、10 分钟 B、15 分钟 C、20 分钟 D、30 分钟 3、、关于“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哪项错误( ) A.主治医师不在时,可由副主任医师代理查房 B.科主任查房主要审查解决疑难病例、新入院病例、危重病例,决定重大手术及检查、治疗方案等

C.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时,要对提出的诊断进行详尽的分析,制定治疗方案和更改方案时要说明理由 D.主治医师请假期间可以无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4、不是“术前讨论制度”的内容是( ) A、术前应对诊断、治疗、检查结果分析、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禁忌症进行梳理讨论。 B、是防止疏漏,预防差错发生,保证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C、讨论时由经治医师脱稿简明介绍病史及诊疗经过。 D、除手术及麻醉相关人员参加外,必要时可请其他科室、外院专家参加,特殊病例,院领导参加。 5、在抢救危重症时,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几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A、 2 小时 B、 6 小时 C、 4 小时 D 、8小时 6、死亡病例讨论,原则上应当在患者死亡()内完成,尸检病例在尸检报告出具()内必须再次讨论。 A、1 天、1周 B、3 天、1周 C、1 周、1周 D、7 天、10天 7、关于“危重疑难病例讨论”说法错误的有( )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一) A型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主要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 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 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 E.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 、 2.下列关于生理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 B.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C.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 D.其研究对象是机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 E.须从系统器官和细胞分子二个水平进行研究

3.下列哪个水平的生理学研究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 A.细胞和分子水平 B.组织和细胞水平 C.器官和组织水平 | D.器官和系统水平 E.整体水平 4.在目前的医学生理学中,对下列哪一项功能活动的描述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 , A.条件反射 B.肌丝滑行 C.心脏射血 D.防御反应 E.基础代谢 5 . 医学生理学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属于下列哪个水平的知识 A.细胞和分子水平 B.组织和细胞水平 C.器官和组织水平 … D.器官和系统水平 E.整体水平 6.下列各项实验中,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 、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 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 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7.分析生理学实验研究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 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B. 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C. 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 D. 多个水平研究结果的综合有助于阐明生理功能机制 E.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 8.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E.组织液 9.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A.组织液 B.血浆 C.淋巴 D.脑脊液 E.房水 10.内环境的稳态 A. 是指细胞内液中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 > B. 是指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发生小范围变动 C.使细胞内、外液中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D.不依赖于体内各种细胞、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E.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 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g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化,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A. 自身调节 B. 神经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 2.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D.增加了Ca2+内流 3.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 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悬浮稳定性差 D.可塑性差 5.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 C.抑制凝血酶活性 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6.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血浆激活物 B.组织激活物 C.纤溶酶 D.抗凝血酶 7.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8.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 A. 呆小症 B. 巨人症 C. 侏儒症 D. 肢端肥大症 9.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10.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心肌上部

B.0期去极化速度快 C.没有平台期 D.4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 11.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A.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C.室性期前收缩时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很长 D.窦房结的一次节律兴奋落在室性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 12.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使心室肌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B.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13.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舒张期长于收缩期 B.房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C.通常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D.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 14.关于心电图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ECG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B.ECG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C.ECG与单个心肌细胞生物电变化曲线有明显区别 D.电极放置的位置不同,记录出来的ECG基本相同 15.脊休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脊髓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 B. 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对其的控制作用 C. 脊髓的反射中枢被破坏 D. 突然切断的损伤刺激所引起的抑制作用 16.肺总容量等于 A.潮气量+肺活量 B.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C.余气量+补吸气量 D.余气量+肺活量 17.关于气体扩散速率与下列因素的关系,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与温度呈正变 B.与扩散距离呈反变 C.与气体分子量呈反变 D.与气体溶解度呈正变 18.血液的氧离曲线左移 A.温度降低时 B.有利于氧从血液进入组织 C.发生在血液PH值降低时 D.发生在红细胞中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增加时 19.体力劳动或运动时,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 答案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全身动脉血液变动在80-180mmHg范围内,肾血流量由于血管口径的相应变 化,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 A.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 2.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在运动终板处堆积 D.增加了Ca2+内流 3.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影响细胞的钠-钾泵活动时,将导致 A.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4.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 A.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悬浮稳定性差 D.可塑性差 5.柠檬酸钠的抗凝机理是 A.加强血浆抗凝血酶的作用 B.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成为不易解离的络合物 C.抑制凝血酶活性 D.中和酸性凝血物质 6.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甲状腺含有较多的 A.血浆激活物 B.组织激活物 C.纤溶酶 D.抗凝血酶 7.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 血型为 型型 型型 8.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将造成 A.呆小症 B.巨人症 C.侏儒症 D.肢端肥大症 9.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10.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心肌上部 期去极化速度快 C.没有平台期 期自动化去极化速度最快 11.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2017年18项医疗核心制度考试试卷A

医疗核心制度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 1、凡住院死亡病例,必须在死亡后__7天____ 内进行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 2、分级护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_患者病情和(或)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由医生以医嘱形式下达护理等级,护士按照不同的护理等级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 3、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处方量仅限于___1_天用量,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征,并及时补充完成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4、手术安全检查是指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5、医疗机构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 6、新入院患者,24小时内应有主治医师查房记录,72小时内有1次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查房。 7、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申请备血量在800-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 8、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划分成非限制使用和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级。 二、选择题(包括单选、多选题,每题1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共20分) 1、关于“首诊负责制”正确的做法有( ) A.如不属本科疾病或同时存在其他专科疾病时请求会诊,除参加会诊的专科同意外,首诊医师应负责对病员继续进行处理。 B.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首先抢救,并及时报告上

生理学练习题(全)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A1 、机体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脑脊液 D、组织液 E、血浆 D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体液调节 B、自身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前馈控制 A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非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反馈 E、前馈 D4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分娩过程 C、血液凝固 D、减压反射 E、动作电位去极化期的Na+内流C5、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 、人体血压稳定 B 、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 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达到某一特定目标 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 E、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B6、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主要是通过: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前馈 E、自身调节 A7、人体内02和CO2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B8、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A、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单纯扩散 E、入胞 C9、下列离子中,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其通透性最大的是: A 、Cl-B、Na+C、K+D、Ca2+E、Mg 2+ B10、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 A11、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态状态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倒极化 D、复极化 E、超极化 A12、降低细胞外液K+浓度,将使: A、静息电位增高 B、静息电位降低 C、静息电位增高而峰电位降低 D、静息电位降低而锋电位幅值增高 E、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增大 C13、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全或无) 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C14、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E、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 C15、人工减少细胞浸浴液中的Na+浓度,神经动作电位的幅度: A、不变 B、加大 C、减少 D、先加大,后减少 E、先减少,后加大 B16、当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由-90mV变化为-100mV时称为: A、去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除极化

人体生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生理学》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人体生理功能调节机制中,最重要的是C A.自身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免疫调节 E.以上均非 2.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而兴奋时,膜外Na+迅速大量内流,属于:D A.胞纳 B.单纯扩散 C.主动转运 D.以通道为介导的易化扩散 E.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3.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 A.前负荷 B.后负荷 C.被动张力 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 E.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 4.血浆的比重主要取决于:E A.红细胞数量 B.白细胞数量 C.血小板数量 D.血浆含水量 E.血浆蛋白含量 5.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是:B A.Ca2+和蛋白质 B.Fe2+和蛋白质 C.内因子和蛋白质 和蛋白质 D.叶酸和蛋白质 E.VitB 12 6.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区别在于:A A.因子Xa形成的过程不同 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 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 D.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过程不同 E.纤维蛋白稳定过程不同 7.心肌细胞超常期内兴奋性高于正常,所以:D A.兴奋传导速度高于正常 B.动作电位幅度大于正常 C.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率快于正常 D.刺激阈值低于正常 E.自动节律性高于正常 8.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E A. 等容收缩期的心室容积 B. 等容舒张期的心室容积 C. 心室舒张末期的动脉压 D.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E.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9.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E A.血浆胶体渗透压 -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血压 C.(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E.(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10.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D A. 由肺泡Ⅱ型细胞所分泌 B. 防止肺水肿发生 C.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生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生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 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 A突触 B中枢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C A传入神经 B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考试试题(B卷)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考试试题(B卷) 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题,共25分)。 1.临床查对完全正确的是( ) A、护士执行医嘱时,一定要做到“十对” B、医师开具各种医疗文件时,对患者的姓名、床号加以核实 C、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者必须口头复诵一遍,核对无误方可执行,并将使用的空安瓿、药瓶、相关包装等物品保留备查 D、采集标本时应查患者姓名、性别、床号、标签、标本质量 2.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按照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B、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和手术分级管理目录 C、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建立手术医师技术档案 D、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医师职称直接授予手术权限,不需要定期评估 3.关于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定义正确的是( ) A、指在麻醉实施前对患者手部位、麻醉方式等进行核查的制度 B、指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等进行核查的制度 C、指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进行多方参与的核查,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D、指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对患者身份、患者病历等进行核查的制度 4. 关于抗菌药物使用的权限,以下错误的是() A、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B、主治医师处方权限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C、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处方权限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及由医院授权后可以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D、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在值班或急诊时遇到严重感染的情况,可直接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5. 关于病历书写哪项是错误的 ( ) A、药名不能用符号或缩写,一种药名不能中英文混写 B、冒用或临摹代替他人签名 C、医务人员应签全名,随机 3 人不能辨认即认为不合格(潦草)签名 D、患者姓名、性别、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由挂号人员或患者本人填写,但接诊医师应予以核实、完善 二、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10题,共30分)。 1. 接获“危急值”报告者,应立即汇报主管(或当班)医师并做好记录。() 2. 电子病历必须符合卫计委颁发的《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 ( ) 3. 各临床科室成立的质量管理小组, 应负责对病历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 )

生理学考试题

试题(5) 生理学试题 考试时间(分钟)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 C ) A. 分娩 B. 排尿反射 C. 降压反射 D. 血液凝固 2.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体液 D. 机体内所有的液体 3. 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 D )A.膜在安静时对K+ 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4. 下列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 C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动作电位幅度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D.动作电位由去极化波构成 5. 神经纤维的阈电位是指引起膜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值:( B ) A.K+ B.Na+ C.Ca+ D.Cl– 6. 肝素抗凝血的主要机制是:( B )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 增强抗凝血酶III与凝血酶的亲和力C.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D. 抑制因子x的激活 7. 下列哪种物质是制造血红蛋白必需的:( D ) A. 维生素B12 B. 维生素K C. 叶酸 D.铁 8. 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可使:( A )A.股动脉血压↑B.心率↓C.窦神经传入冲动↑D.血管运动中枢活动↓ 9. 心肌细胞兴奋性为零的时期:( B )

A.有效不应期后 B.绝对不应期 C.相对不应期 D.超常期10. 下列物质升血压作用最强是:( D) A.肾上腺素 B.肾素 C.血管紧张素I D.血管紧张素II 11. 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的因素:( C ) A.每搏输出量 B.循环血量 C.大动脉弹性 D.外周阻力 12. 关于呼吸中枢哪项是错误的:( C )A.产生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在延髓 B.脑桥调整中枢主要功能是限制吸气相 C.脑桥调整中枢主要功能是形成基本节律 D.在脑桥与中脑间横断仍能保持正常节律 13. 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指:(C ) A.组织换气 B.肺通气 C.肺换气 D.内呼吸 14. 肺与外环境间的气体交换是:(B ) A.呼吸 B.肺通气 C.肺换气 D.组织换气 15. 由胆盐帮助而吸收的物质是:( C ) A.甘油和脂肪酸 B.甘油和脂溶性维生素C.甘油一酯、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 D.甘油—酯和水溶性维生素 16. 参与脂肪消化的消化液为:( B ) A.唾液和胃液 B.胰液和胆汁C.胃液和胰液 D.胆汁和胃液 17. 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D ) A.蠕动 B.集团蠕动 C.容受性舒张 D.分节运动 18. .体温调节基本中枢位于:( D ) A.脊髓 B.延髓 C.脑

医疗核心制度试题及答案

炮车医院医疗核心制度考试卷(2018.6 ) 姓名科室得分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会诊医师必须具备的最低职称条件是(B) A、住院医师 B、主治医师 C、副主任医师 D、主任医师 2、病人出院前,哪级医师必须查房?( D ) A、住院医师 B、经治医师 C、主治医师 D、经治医师和上级医师 3、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 C )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A 、1小时B、2小时C、6小时D、12小时 4、对新入院普通病人,住院医师应在( B )小时内进行诊治并开具医嘱。 A、1小时 B、2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5、病人入院3天仍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应组织( A )会诊。 A、科内会诊 B、科间会诊 C、全院会诊 D、院外会诊 6、关于抢救中执行口头医嘱,下列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D ) A、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执行 B、保留安瓶以备事后查对 C、护理记录单要及时记录 D、来不及记录护理记录单的,可于抢救后12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7、一般处方不得超过(B )天用药量;急诊处方不得超过()天用药量。 A、3 天, 1 天 B、7 天, 3 天 C、7 天, 5 天 D、7 天, 1 天 8、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B )时,《输血申请单》需要科主任和输血科主任签字,并报医务科批准。 A、1000ml B、2000ml C、3000ml D、5000ml 9、关于分级护理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 ) A. 特级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般每15-30min巡视病人一次。 B. 一级护理: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逐项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C. 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轻,生活能基本自理的病人。 D. 三级护理: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满足病人身心需求。 10、二级护理要求每(B )小时巡视患者一次。 A、1小时 B、2-3小时 C、4小时 D、8小时 11、住院医师应在病人出院前(C )小时内完成出院小结。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2、病人入院7天仍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应组织( B )会诊。 A、科内会诊 B、科间会诊 C、全院会诊 D、院外会诊 13、主治医师应对所管病人每(A )天查房一次。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14、一般情况下,择期手术的麻醉术前谈话和手术前谈话及签字应在什么时间进行?( A ) A、必须在手术前一日完成。 B、必须在手术前二日完成, C、必须在手术前三日完成,D必须在手术前四日完成 15、医嘱必须每日总查对多少次?(A) A、1 次, B、2 次, C、3 次, D、4 次 16、院区内急会诊要求会诊医师在多长时间内到位?( B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D 20分钟 17、病人入院10天仍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应组织( C )会诊。 A、科内会诊 B、科间会诊 C、全院会诊 D、院外会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