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汇编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汇编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汇编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汇编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一、监护病房的建筑设计要求

1.监护病房的选址

(1)选择监护病房的原则是要方便抢救,如病房的监护病房由于50%以上是收治手术后恢复病人,故宜靠近手术室和麻醉科;急诊科的监护病房则应贴近急诊科抢救室,以便病人直接转入。

(2)方便抢救的中心问题是要做到“接近”,例如心脏外科的ICU要求七个“接近”:

①接近手术室,便于很快进行抢救性心包填塞减压;

②接近心导管和心血管检查造影室,以保证在心导管检查时,一旦发生意外可以便

于抢救,例如作经皮腔冠状动脉成形术时可能发生冠状动脉夹层、梗塞或穿破等并发症时,可迅速作紧急手术;

③接近心脏外科,便于心脏外科医师呼唤;

④接近血库;

⑤接近心科,便于会诊和转送病人;

⑥接近中心监护病室;

⑦接近化验室。

若无法实现上述七个“接近”时,应尽量争取靠近电梯。

2.监护病房的整体布局

监护病房的整体布局主要是两种形式:

(1)圆形结构,以护理站为中心,周围一圈均为监护病间,每间30平方米左右,

每间可收治2位病人;

(2)扇形结构,也以护理站为中心,其对面呈扇形排列的监护病间,病间大小不等,除收治1人或2人的以外,可有收治6~8人的统仓式,床与床之间隔以屏布。其他辅助设施(包括医师值班室、护士长室、储藏室、餐具室、清洁间、污物间、小化验室、病人

、家属接待室等)的布局,有的设计在监护病房外,有的则在监护病房,但总的要便于抢救和减少污染。

3.监护病房的室建筑设施

对监护病房的室建筑设施具有不同于其他普通病房的特点和要求,主要有:

(1)对地面和墙体的要求,适用液体清洁消毒;

(2)对房顶的要求,安装可拆卸天花板,并装有天轨,以自由移动输液吊钩和围帐(屏布);

(3)对照明光源的要求,要有一定强度的可移动的照明装置,夜间照明灯的光线亮度应可以调节;

(4)对通风采光要求,要求通风良好,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故应有空调设备,病室的色调、色彩应柔和,每个病室必须有一个与外面相通的大窗户,可见自然光,但应有窗帘以调节光线强度;

(5)对出入通道的要求,监护病房的病人进出通道应与工作人员进出通道分开,以免带来污染,引起感染;

(6)对病床空间的要求,每床的理想面积为10~15平方米,因为每病床周围均被很多电子仪器和装置所包围,为了保证医护人员从病人的四面八方均能对其进行操作和检查,要求床头留有0.6米的空隙,每个病室以设置2~4床为宜;

(7)对电源系统的要求,要求备有多套电源系统,并保证不停电;

(8)对管道和传呼装置的要求,要有中心供氧系统、中心吸引管道和传呼器装置;

(9)对卫生排污的要求,监护病房要设置更衣室、盥洗室、消毒室、洗涤室和污物

室等相当辅助部门;

(10)对病床功能要求,病床配有脚轮和制动装置,可调节病床高度和倾斜度,两侧装有可调动的栏杆以防跌床,病床上配有防止褥疮发生的带波纹的或多孔的塑料垫褥;

(11)其他要求

①要尽可能建有室外花园;

②要在室挂有日历和时钟,时钟要有秒针,以便让病人能自己观察时间的变化;

③儿童监护病房还要有各种适合儿童心理的挂在墙上或床上的装饰、儿童画和玩具

等。

二、监护病房的基本医疗器械设备要求

监护病房除要装备普通病房所需要的诊疗器械外,还应配备以下仪器:

1.基本固定设备,每床都有中心供氧和高低压两种中心吸引装置,输液瓶悬吊装置,

微量输液泵及电源点;

2.心血管系统监测方面,包括心电记录监测仪、血压监测仪、心输出量测定仪、心

室颤动除颤器、体外起搏器、肺动脉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多道血流动力学监测器,可监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压、肺动脉楔压或左房压;

3.呼吸系统监测方面,包括多功能呼吸机、人工气道用品、血气分析仪、肺功能检查仪、氧饱和度监测仪等;

4.肾功能监测方面,包括肾功能监测治疗仪、小型血液透析机、腹膜透析用品、各种渗透压计等;

5.神经系统监测方面,包括颅压监测仪、脑电图仪、脑血流图仪、诱发电位测定仪、经颅多普勒仪等。

二、监护病房的人员配备和管理要求

1.监护病房的组织领导

(1)省级综合性医院的监护病房通常设2~3个。

①急诊科的急症监护病房,一般有6~8床位;

②综合性监护病房,收治各种住院危重病人,尤其是手术后病人、多脏器损伤病人和神经科病人,一般有床位8~12;

③心科专设监护病房,收治心脏病重症者或进行导管检查、冠状动脉扩术和安装起搏器后的病人,一般有床位6~10,一些规模较小的省级医院则与综合性监护病房合并使用。

(2)急症监护病房由急诊科负责领导,心脏监护病房由心科领导,中心监护病房即综合性监护病房则直接在业务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负责全科行政业务领导,下由主治医师带领住院医师分级管理;护士长应在科主任领导下主管护理工作,监督护士执行医嘱,做好基础护理、专业护理和生活护理等。

2.监护病房的人员编制

(1)综合性监护病房应作为一个独立科室,人员编制尚无标准,一般8~12床位的规模原则上设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4~5人,再配以一定进修实习医师,使各级医师总数与监护病房床位数之比达1.2~1.5:1;

(2)为了保证24小时都有护士守护,而且还要考虑护士的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和产假等,故要求护士总人数,与监护病床数之比达3~4:1;

(3)配备一定数量的工勤人员,有条件的还可配备专职或半专职的工程技术人员。

3.监护病房工作人员的职责

(1)主任或副主任医师

行政上担任科主任,负责监护病房医疗、行政领导,组织实施每日查

查房,制定和调整重大的治疗方案,要求具有丰富的处理危重病人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

(2)主治医师

在科主任领导下具体执行治疗方案,预测疾病发展趋势,采取预防性医疗措施,修改治疗计划,指导下级医师,修改医嘱;

(3)住院医师

在主治医师领导下具体实施危重病人的诊疗抢救工作,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做出诊断并下达医嘱,操作特殊治疗;

(4)护士长

协助科主任工作,全面管理护理工作,监督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熟悉每一种监护仪器的性能,熟练掌握各种监测仪器的操作步骤和规程;

(5)护士

具体执行监测、治疗和基础护理工作,具有急救处理的应变能力和技术素质。

4.监护病房医护人员应掌握的特殊技术

(1)急救技术,主要是窒息急救和心肺脑复技术,包括电击除颤、体外心脏按摩等;

(2)建立各种静脉管道技术,包括周围静脉通道,中心静脉通道、Swan-Ganz导管(又称漂浮导管)插入技术;

(3)建立动脉测压管道,常用为经皮穿刺插入导管法;

(4)预防和处理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技术;

(5)止痛技术,药物止痛和神经阻滞止痛;

(6)机械通气技术等。

四、监护病房的业务技术管理制度

1.病人入室标准

要明确规定哪些病人才能进入监护病房治疗,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重大手术后需监测重要器官生理功能者;

(2)各种因素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功能不全急性发作者;

(3)各种中毒、休克、败血症病人,严重复合伤、器官移植后,各种代性疾病危象

者;

(4)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者;

(5)严重止血机制、凝血功能障碍者;

(6)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者;

(7)型颅脑外伤、癫痫持续状态,羊水栓塞、重症妊娠中毒症等。

2.监护病房的入室途径

(1)大手术病人或老年人,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手术后病人直接由手术室送入;

(2)对急诊病人经会诊后决定收治者,其中有些通过急诊手术后转经手术室送入;

(3)各临床科室危重病人经会诊后同意收治者;

(4)院外病人经本院医师前往会诊同意后直接转入。

3.病人离室标准

(1)一般重大手术后病人观察24~72小时无明显异常改变则可离室。

(2)对生理指标一直不稳定,生命器官功能仍较脆弱,有的甚至要依赖人工通气机支

持者,可能长达2周以上或更长时间。

4.监护病房的医疗业务环节

(1)病历书写

对监护病房的病历要求各种记录资料必须及时、详实、准确、连贯,要能充分记载和反映病人入室后的病情演变真实状况,在特别紧急状况下可采用先抢救后补记的原则;

(2)医嘱

监护病房危重病人的特点是医嘱必须适应病人病情变化,因此临时医嘱多、口头医嘱多,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更加严格执行医嘱制度;

(3)查房

①科主任(主任医师)必须坚持每天晨间带领全体医师查房1次,检查病情,判别疗效,分析发展趋势和转归,决定可否离室;

②主治医师每天必须查房2次以上;

③值班医师要不离监护病房岗位,不间断地巡视病人,观察病情,检查各类仪器使用情况,分析各种仪器的参数,凡遇病情突变应立即投入抢救并呼请上级医师。

(4)会诊

必须加强各科室会诊,可在院长领导下成立由各科专家组成的治疗小组,便于联系协调。

5.建立健全监护病房的规章制度

(1)监护病房要在院长领导下制定一整套规章制度并严格付之执行,具体包括:

①交接班制度;

②医嘱查对制度;

③会诊制度;

④抢救工作制度;

⑤晨会制度;

⑥保护性医疗制度;

⑦病例讨论制度;

⑧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⑨药品器械物品管理制度;

⑩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⑾消毒速度制度;

⑿家属探视制度;

⒀各种护理管理制度等。

(2)要制定各项技术操作常规和护理规。

6.要特别强调监护病房的管理守则每个监护病房都要对医护人员强调几项管理守则,其容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保证各种急救器械完好使用、常备不懈;

(2)报警信号就是呼救信号,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3)在给病人使用机械通气装置时,护士绝不能离岗,要杜绝通气机械故障或通气管脱落时未及时发现造成不良后果;

(4)应用各种血管扩剂或强心药物时必须密切观察和调整滴速;

(5)必须保证科主任、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查房次数,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6)工作人员语言必须清晰明了,尤其是下达口头医嘱时决不能含糊不清,护士在执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 一、监护病房的建筑设计要求 1.监护病房的选址 (1)选择监护病房的原则是要方便抢救,如病房内的监护病房由于50% 以上是收治手术后恢复病人,故宜靠近手术室和麻醉科;急诊科的监护病房则应贴近急诊科抢救室,以便病人直接转入。 (2)方便抢救的中心问题是要做到“接近”,例如心脏外科的ICU 要求七个“接近”: ①接近手术室,便于很快进行抢救性心包填塞减压; ②接近心导管和心血管检查造影室,以保证在心导管检查时,一旦发生意外可以便于抢救,例如作经皮腔 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时可能发生冠状动脉夹层、梗塞或穿破等并发症时,可迅速作紧急手术; ③接近心脏外科,便于心脏外科医师呼唤; ④接近血库; ⑤接近心内科,便于会诊和转送病人; ⑥接近中心监护病室; ⑦接近化验室。 若无法实现上述七个“接近”时,应尽量争取靠近电梯。 2.监护病房的整体布局监 护病房的整体布局主要是两种形式: (1)圆形结构,以护理站为中心,周围一圈均为监护病间,每间30 平方米左右,每间可收治 2 位病人; ( 2 )扇形结构,也以护理站为中心,其对面呈扇形排列的监护病间,病间大小不等, 除收治1人或2人的以外,可有收治6?8人的统仓式,床与床之间隔以屏布。其他辅助设 施(包括医师值班室、护士长室、储藏室、餐具室、清洁间、污物间、小化验室、病人、家属接待室等)的布局,有的设计在监护病房外,有的则在监护病房内,但总的要求是便于抢救和减少污染。 3.监护病房的室内建筑设施对监护病房的室内建筑设施具有不同于其他普通病房的特点和要求,主要 有: (1)对地面和墙体的要求,适用液体清洁消毒; ( 2)对房顶的要求,安装可拆卸天花板,并装有天轨,以自由移动输液吊钩和围帐(屏布); ( 3)对照明光源的要求,要有一定强度的可移动的照明装置,夜间照明灯的光线亮度应可以调节;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服:可穿普通工作服进入ICU,但应保持服装的清洁。不建议常规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可以不换鞋。但如果所穿鞋子较脏,或ICU室尘埃明显时,应穿鞋套或更换不露脚的ICU内专用鞋。 (4)工作帽: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戴好帽子。 (5)手套: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接触黏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和急诊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6)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7)人数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医师和护士人数

与ICU床位数之比必须为0.8~1:1和2.5~:1以上。 (8)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病人。 (9)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监督。 2、病人管理 (1)应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感染病人在开始抗感染治疗前,尽可能先留取相应标本做病原学检查。 (2)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应隔离于单独房间。对于空气传播的感染,如开放性肺结核,洁净ICU应安置于通风良好的病房。 (3)对于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尽量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标识。如房间不足,可以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 (4)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建议分组护理,固定人员。 (5)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病人,应安置于正压病房。 (6)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病人。 (7)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 (8)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建议洗比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天2~6小时一次。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 一、概述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发展,医疗水平也日益提高,为了适应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要求,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NICU )的建立和发展越来越为医院管理者所重视。 NICU 是危重病人进行集中治疗抢救的场所,其特点是病人病情重,昏迷病人多,病情变化快,治疗复杂,生活自理能力差,应用多种监护和抢救仪器设备,需要进行床旁的严密监护。 重症监护室(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 , 又称重症加强监护治疗病房,是集中救治急性危重患者的单位。它集中了一些具有抢救危重患者经验的专业团队,利用先进的监测和治疗仪器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连续与动态的监测与治疗,以力求及时地阻断和逆转危重患者的进展,为治疗原发病提供机会。 神经疾病重症患者的护理是指对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危重患者进行连续的床边病情观察,密切监测重要器官的功能,及时实施有效的治疗,为患者实施高技术的护理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残疾。 专科 ICU 应建立在本专科病房内,与其它相应的科室如:化验室、血库、手术室、急诊室、造影室、放射科、电梯等临近。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分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内科监护病房。它既具有 ICU 的特点,又具有神经疾病的专业特点,隶属于神经内、外科。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收治标准有其特色 , 如神经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者,如多脏器功能衰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待手术治疗的危重患者;脑部引流或需颅内压监测的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患者以及呼吸机支持的患者均属于其收治范围。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在各大医院的配置有所不同。其合理实用的基本配置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基本条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包括硬件和人员设置两部分。

重症监护病房(完整版)

1世界ICU的发展简史 ICU始于对呼吸衰竭的集中治疗和护理。1952年夏,丹麦哥本哈根脊灰流行,造成延髓性呼吸麻痹,多死于呼吸衰竭。病人被集中,通过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肺部人工通气,使死亡率显著下降。治疗效果的改善,使有关医生认识到加强监护和治疗的重要性。50年代初,英国建立呼吸重症监护治疗病房(RICU) 。美国1961年麻省总医院RICU一年就治疗400例病人。50年代,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为现代ICU的建立提供了客观需要。 2ICU的分类 综合性ICU (general ICU)、专科ICU: SICU外科ICU(surgical ICU); CCU,冠心病 ICU(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re unit); RCU,呼吸系统疾病ICU(respiratory disease care unit);ECU,急诊ICU(emergency care unit) ;PICU,儿科ICU(pediatric ICU) ;心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PI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S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SICU);危重肾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UICU) ;婴幼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ICU)。 3ICU的设置及仪器设备 500张床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应设综合性ICU:ICU床位占总床位的1%~2%,发达国家达5-10%;一个ICU8-12张床;每张床占地不小于20平米,以25平米为宜;床位间隔大于1.5cm。床头留60cm 空隙,病床配有脚轮及制动装置。每张床的天花板上设有天轨,其上有可以自由移动的吊液装置及围帐。温度24±1.5℃,相对湿度50%-60%。 4中心ICU病房 4.1ICU设备 监测设备: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仪、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脉搏血氧饱和度仪、血气分析仪、心电图机。监护仪器按系统或器官功能参数分门排列,左列显示功能参数,右列为治疗参数。治疗设备: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注射泵、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血液净化仪、麻醉机、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装置、体外膜式肺氧合(ECMO)装。 5ICU人员结构及护士要求 5.1ICU主任;ICU主治医师1-2名;ICU住院医师2-4名;ICU医生与病人之比为1-2:1;ICU护士长1-2名;ICU护士与床位为3-4:1,ICU护士与病人为2-3:l。 5.2ICU护士要求:具有多学科医疗护理及急救基础知识、掌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掌握各种监护仪的使用、管理、监测参数及图像分析。

icu病房管理制度

I C U病房管理制度 一、ICU医护查房制度 1、科主任查房时要求全体医师参加,科主任应全面检查本周医疗质量,提出问题,制定进一步的治疗计划。 2、主管医师每天早,晚各查一次房,节假日查房,并保持通讯畅通,随时了解病房状态并及时向科主任汇报。 每天值班医师接班后要详细查房一次,重大及突发事件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并负责夜间及节假日期间院内急会诊。 3、三级查房 三级查房是指科主任(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查房 主任医师查房时间为每周2,4上午,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管床医师每日至少查房2次。 4、主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责任护士和有关人员参加。 主管医师每天早晚要巡查病房一次,并坚持节假日查房,若因事不能查房,应向负责值班的一线医师说明,并请其代替。每天值班医师接班后要详细查房一次。 查房前,经治医师要准备好相关资料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械等,查房时,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史,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查房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的指示。

查房内容包括:确定病人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病人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观察治疗效果,决定出转院,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5、主任查房 主任查房每周2,4各一次,查房针对全病区病人。 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查房内容包括:确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病人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查房汇报内容 基本要求:内容必须具有逻辑性,系统,清晰简洁。 ——姓名,性别,年龄 ——首先列出收治ICU的主要问题,然后列出合并的重要问题及慢性疾病。——概述过去24小时主要事件。 ——24小时尿量及液体平衡。 ——当前体格检查:BP,HR,RR,体温(平均及最高体温),一般情况,胸,腹。CNS,四肢检查。 ——呼吸机设置,最近的血气分析结果或氧饱和度变化。 ——相关实验室检查 ——治疗回顾 ——评价及诊疗计划。 二、ICU观察记录制度 一线及值班医师在交接班前要按时书写病程记录,若有会诊,抢救,病情突然变化时,要随时书写病程记录。病程记录常规内容: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附件7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 4.1 ICU应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兼职感控人员等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2应制定并不断完善ICU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于诊疗、护理工作实践中。 4.3应定期研究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4.5应针对ICU医院感染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所有工 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6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及指导原则。 4.7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 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 4.8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家属宣讲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定。 5. 建筑布局、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 5.2 ICU整体布局应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5.3床单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m 2,床间距应大于Im。 5.4 ICU内应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室(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8m2。 5.5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6. 人员管理 6.1医务人员的管理要求 6.1.1 ICU专业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技能。护士人数与实际床位数之比应不低于3:1。 6.1.2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固定。 6.1.3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6.2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成立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报告为了加快科室发展,为了争取市级重点专科,我科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建议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现将成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如下: 一、内三科目前发展现状 我们内三科是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专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内科。科室开设病床67张,现有医护人员20名,其中副主任医院2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3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5名、护士6名。其中多参数中央监护系统1套,shangrila520呼吸机1台,简易肺功能检测仪1台,降温仪1台,输液泵1台,多功能心电监护仪6台,动态血压监测仪2台,心电图机1台,血糖仪1台。科室主要诊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等疾病。全年收治住院病人2100多人次,总收入约240多万元。 自内三科成立以来,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技术力量不断壮大,患者治愈率逐年提高,各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目前也面临一些制约科室发展的“瓶颈”问题,最突出的是诊疗呼吸系统疾病先进仪器设备比较匮乏。在我科收治的病人中,危重病人占40%左右。其中,慢阻肺合并呼衰及心衰占10%,冠心病合并心衰约占6%,癌症晚期病人占5.5%,消化道出血占5%,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占3.5%,脑出血及严重脑梗死占3%,急慢性肝衰竭占3%,其他类:如:重症胆管疾病、主动脉夹层瘤、食物中毒、CO中毒等约占4%。由于诊疗手段欠缺,有一部分急危重症患者转往上级医疗机构,这样,既增加了患者额外负担,也影响了医院及科室效益。另外,我科目前只有2个抢救室、4张病床,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危重病人治疗与护理需要,对患者医疗护理安全也带来了隐患。

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重症医学科(ICU)管 理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重症医学科(ICU)管理制度 一、入住 ICU 病房的患者选择 (一)严格执行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标准围》。 (二)各科病房ICU 可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入住ICU 病房具体病种选择标准,例如各种复杂大型手术后的危重患者;需行呼吸管理和(或)呼吸支持的患者;心功能不全或有严重心律紊乱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类休克患者;严重创伤患者;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器官移植患者;急性中毒患者;其他经短期强化治疗可望恢复的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等。 (三)全麻术后麻醉作用尚未消失或生命体征尚未稳定,一般经短时间观察,患者苏醒或病情稳定后及时转到普通病房。 (四)不适宜ICU 病房收治的:如已认定脑死亡者、急性传染病、无急性症状的慢性患者;恶性肿瘤晚期、老龄自然死亡过程患者;治疗无望或因某种原因放弃抢救者。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一)在已有院级规章制度的基础上,ICU 应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制度及细则,不断改进及完善本科室的诊疗常规,所有的医务人员均应熟练掌握。 (二)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病历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及会诊制度及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

三、质量目标与指标 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ICU 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四、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包括: (一)诊疗方案的讨论与制定 (二)院内感染监控 (三)抗菌药物及胃肠外营养的合理应用 (四)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等 五、诊疗管理 (一)ICU 的患者由ICU 医师负责管理,患者的诊疗活动须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负责。ICU 医师应该与原发疾病的专科医师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 (二)ICU 医师主要承担脏器功能监护和支持救治,患者原发疾病的相关专科情况,应及时邀请相关专科医师负责及时诊疗,其他专科医师应随时提供会诊及其他诊疗服务,不得延误。 (三)对重点高危患者,建立实行ICU 医师与负责原发疾病诊疗相关医师联合查房的机制。 (四)医院检验科、影像科、药学部门、输血科应随时(24 小时×7 天)为所有的ICU 提供服务。知丁 六、高风险操作实行许可授权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修订版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附59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e 2016-12-27发布 2017-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力红、吴安华、安友仲、李卫光、赵霞、张京利、李六亿、杜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 unit,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传染病医院ICU及儿科和新生儿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可结合专业特点,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1、各级医护人员在科主任统一管理下,按编制、任务挑选裁定人员,并上报临床部和医院相关部门。 2、监护室护士必须符合监护室护理人员岗位资质要求。 3、主管科上任全面负责监护室管理工作,主管医师负责日常医疗工作,监护室护士长负责监护室日常管理和护理工作。 4、各级医护人员必须服从监护室主管科主任和护士长管理,严格遵守监护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 5、各级医护人员须积极参加监护室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达到各级职务人员岗位技术要求。 6、监护室工作人员按要求着装,仪表端庄、大方,作风严谨。 7、实习生、进修生、轮转生须遵守监护室各项管理规定。 8、监护室卫生员由护士长负责管理并安排工作。

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入室管理制度 1、为保持监护室清洁整齐,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要求,须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2、进入监护室下作人员须按规定洗手、更衣、戴工作帽、更换拖鞋或穿鞋套,外出时必须换鞋、穿外出服。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4、严格落实洗手和手消毒的有关规定,在各种检查、泊疗、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手。接触患者休液以及为保护性隔离患者和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查、护理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必须认真洗手。 5、保持监护室内安静,工作人员须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不得在室内喧哗、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接打手机和电话聊天。

重症医学科患者管理制度 1、入监护室患者必须符合监护标准,由主管医师和护士长统一协调。 2、入监护室患者须及时更衣,除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物品不得带入室内。 3、患者及家属应认真了解“患者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履行义务,配合治疗、护理和管理。 4、患者和家属对所安排的检查、治疗、护理有疑问时,可以向医护人员询问,如拒绝治疗,应按规定签字。 5、患者住院期间应按医嘱进食,对有特殊膳食要求的患者,护士做好膳食指导,并使患者及家属配合,共同做好膳食管理。非医院提供的膳食,应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方可食用。 6、监护室患者一律不允许陪护。 7、家属须服从医护人员管理,按规定探视,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做好患者心理工作,协同促进患者康复。 8、患者及家属不得随意进入医护办公室翻阅、转抄、复印病历及其他医疗文件,不得将病历带出院外。

患者出入重症监护病房制度

患者出入重症监护病房制度 转入收入ICU的患者,原则上需根据ICU的收治标准,经主管医师会诊同意后收入,节假日及夜班收治患者需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 从院内其他科室经会诊后转入的患者,应由原科室医护人员陪送入ICU,且做好交接班,ICU需预先做好抢救准备。 外院病人必须由ICU科主任会诊同意后收治入。 1、ICU收治范围 各种危重的急性可逆性疾病,需进行生命支持者,如各种休克,循环衰竭和心搏,呼吸骤停,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急性发作。 心肺复苏后需脑复苏的患者,溺水,电击伤复苏后患者,意外事故和严重创伤,各种类型中毒,多系统器官衰竭,昏迷及各种代谢性疾病危象,严重酸碱内环境失衡等。 重大手术后需要密切监护和复苏,如心血管手术后,需行呼吸循环支持者,高龄半有并发症患者术后监护等。 明确为脑死亡者,癌症晚期患者不应收ICU。 2、诊疗标准参考 ICU收治标准参考三方面的内容的综合考虑,包括优先级别,诊断及客观标准。 (1)优先级别 优先级别用于区分最需要收入ICU(一级),和收入ICU对预后不能提供帮助的人群(四级)。 1)一级 病情危重,不稳定,需要除ICU之外其他地方不能提供的加强治疗及监护,这些 治疗包括呼吸机支持,持续的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等等,如术后或急性呼吸衰竭需要 机械通气支持,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侵入性监测和/或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治疗积极程度无限制。 2)二级 需要加强监测及立即进行干预,如慢性至病状态发展成急性内科或外科重症,积极 治疗程度无限制。 3)三级 病情危重不稳定但由于基础疾病本身或急性病的特点康复可能性不大,患者可能需 要强化治疗以缓解急性病情加重,但治疗积极程度受限制,如患者本人或家属拒绝 最终的气管插管或心肺复苏。这类患者常包括合并感染,心包填塞或气道阻塞等转 移性恶性肿瘤的患者。 4)四级 5)通常不适合收住ICU,收治这类患者需根据个别情况并经ICU主任同意,包括如下两类: 1,低危,ICU的加强治疗对患者没有太大的意义(疾病过轻,无需监护),如一般性的外周血管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轻度的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药物中毒等。 2,不可逆性疾病终末期,死亡不可避免(病情过重,加强治疗无意义),如严重的不可逆性脑损坏,不可逆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转移性肿瘤对化疗, 放疗无效(除非患者接受特别的方法治疗)等,病人拒绝加强治疗和监护,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ICU)建设标准 一、基本要求 三级医院以及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必须设立危重病医学科,危重病医学科属于临床二级学科,必须是独立的医疗单元。ICU病房作为本学科的临床基地,必须配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职的医护人员,掌握危重病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危重病人。 二、床位设置 ICU的总床位数量,占医院总床位数的2-5%,每个ICU医疗单元以6-12张病床为宜。 三、人员配备 ICU医师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1:1以上。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但危重病医学专科医师必须占60%以上。ICU专科护士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1以上。 四、病房建设标准 (一)ICU应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 (二)ICU每床的用房面积为12~16M2;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

积为18~25 M2。 (三)ICU的基本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护士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用房,包括实验室、示教室、家属接待室、营养准备室等。 (四)ICU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可配备负压病房1-2间。 (五)ICU要有合理的医疗流向,包括人流、物流,以最大限度降低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六)ICU病房的功能设计必须考虑可改造性。 (七)ICU病房建筑装饰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病人收治和转出标准.doc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ICU病人收治和转出标准1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ICU病人收治和转出标准 入收入ICU的患者,原则上需根据ICU的收治标准,经主管医师会诊同意后收入,节假日及夜班收治患者需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从院内其他科室经会诊后转入的患者,应由原科室医护人员陪送入ICU,且做好交接班,ICU需预先做好抢救准备。 外院病人必须由ICU科主任会诊同意后收治入。 1、ICU收治范围 各种危重的急性可逆性疾病,需进行生命支持者,如各种休克,循环衰竭和心搏,呼吸骤停,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急性发作。 心肺复苏后需脑复苏的患者,溺水,电击伤复苏后患者,意外事故和严重创伤,各种类型中毒,多系统器官衰竭,昏迷及各种代谢性疾病危象,严重酸碱内环境失衡等。 重大手术后需要密切监护和复苏,如心血管手术后,需行呼吸循环支持者,高龄半有并发症患者术后监护等。 明确为脑死亡者,癌症晚期患者不应收ICU。 2、诊疗标准参考 ICU收治标准参考三方面的内容的综合考虑,包括优先级别,诊断及客观标准。 (1)优先级别

优先级别用于区分最需要收入ICU(一级),和收入ICU对预后不能提供帮助的人群(四级)。一级 病情危重,不稳定,需要除ICU之外其他地方不能提供的加强治疗及监护,这些治疗包括呼吸机支持,持续的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等等,如术后或急性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支持,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侵入性监测和/或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治疗积极程度无限制。2)二级 需要加强监测及立即进行干预,如慢性至病状态发展成急性内科或外科重症,积极治疗程度无限制。 3)三级 病情危重不稳定但由于基础疾病本身或急性病的特点康复可能性不大,患者可能需要强化治疗以缓解急性病情加重,但治疗积极程度受限制,如患者本人或家属拒绝最终的气管插管或心肺复苏。这类患者常包括合并感染,心包填塞或气道阻塞等转移性恶性肿瘤的患者。 4)四级 5)通常不适合收住ICU,收治这类患者需根据个别情况并经ICU主任同意,包括 如下两类: 1,低危,ICU的加强治疗对患者没有太大的意义(疾病过轻,无需监护), 如一般性的外周血管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轻度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药物中毒等。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 2、医护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严格探视制度,特殊情况需要探视时,只允许一人入室,入室应更衣、换鞋,时间不超过三分钟,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得进入。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检查、治疗、护理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二)卫生保洁措施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 2、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2-3次/日/30分钟),确保无尘、无蚊蝇。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必要时随时消毒。 3、墙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卫生洁具应分室使用,用后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张病床旁须配备手消毒剂。 6、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三)消毒隔离措施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特殊感染或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监护室,诊疗、护理器具固定专用,病人的生活垃圾按

感染性废物处置。 2、各种设备、仪器等,应定期擦拭保持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 3、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床单位及所有物品必须更换和消毒。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吸痰管一用一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严格执行防护制度,在给病人进行吸痰等可能有喷溅的操作时,应做好防护。 6、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雾化吸入装置等器具应定时更换,一人一用,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洗,干燥后备用。 7、加强对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对动静脉导管置入部位的皮肤,每天用安尔碘或酒精消毒,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便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9、加强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如有特殊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11、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重症监护病房药品的使用及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药品的使用及管理 目的加强医护人员的药学知识及提高重症监护病房药物存放和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加强对病区各类药品的管理,尤其是对特殊药品的管理。加强对医护人员药物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结果保证药品的安全性,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应加强科室护理人员对科室常用药品、特殊药品的学习,不断改善、提高质量,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标签:监护病房;药品;安全管理;使用 药品作为治疗疾病的直接因素,要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就必须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用药安全性。 据有关文献报道,2009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医疗诉讼案件130万例中涉及药物纠纷的占60%,其中高危药品是最主要的风险,自2009年中国医疗协会发布《患者安全目标》以来,针对安全用药这一目标结合临床用药规范完善用药流程,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药品使用错误是医疗机构中最常见的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但又不可避免的原因之一。因此为了切实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同时结合我们目前用药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药品进行过明确划分,并针对不同药品制定不同管理制度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提高工作效率。 1病区内的药品存放管理 1.1病区内的药品存放管理制度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病区应根据收容患者确定药品存放种类、数量并按以下规定分类存放。①划分区域合理摆放;②药品存放区域要求:分类存放、静脉外用分开、剧麻专柜、冰箱温度适宜,避免随意变动,标识清楚;③口服药:不同颜色瓶签区分;普→绿高危→红麻精→红(背底加印”麻”或”精”)二类精→绿;④液体:普通的用绿色标签,外用的用黄色标签,高危的用红色标签,麻醉药品右上角注明”麻”用红色标签;⑤针剂:普通的用”绿”色标签,高危的用”红”色标签一类精麻用红色背底注明”麻+精”外用的用黄色标签背底加”外”标签;⑥消毒剂:应单独存放原标识+开封日期+有效期都必须明确;⑦定期检查:保证在有效期内。 1.2质量检查内容①药疗检查1次/w;②药品存放做到”五无”无过期、无变质、无破碎、无积压、无混放;③冷藏、避光按要求存放;④普通与剧毒分开存放,贵重与精神类按要求存放;⑤使用时做到”三查八对”;⑥严格遵医用药,遵守道德规范及各种规章制度。 2高危药品的管理

ICU工作制度

ICU工作制度 ICU (重症病房、加强医疗病房)医疗工作制度 病历是临床医生诊疗工作的记录和总结,可作为病人进一步诊治的参考,也是临床教学、医学科研的素材和法律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体现医疗质量和学术水平。 1、新入院病人 (1)I CU病历书写制度原则上与普通病房一致,并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2)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住址、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庭史、个人生活史、月经生育史、体格检查、化 验检查、特殊检查、小结、初步诊断、治疗处理意见,由书写医 师签字。 (3)客观如实反映病情。 (4)病历内容要求完整,重点突出,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5)病历摘要具概括性和系统性,能确切反映病情特点,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 (6)入院24小时内完成入院病历书写。 (7)格式与内容同普通入院病历及首次病程记录。 2、转入ICU的记录要求 (1)转入IVU不足24小时的病人仍需有转科记录。 (2)转入ICU首次病程记录应在入科4小时内完成。

(3)记录内容与普通病房的转科记录基本一致,就包括 ①因何种疾病(手术名称、术中发生特殊情况)入科及入科方式。 ②转入时给予何种处理(或处理原则),处理后的反应。 ③病人现实情况(生命体征等)。 ④需要继续观察的项目。 (4)化验回报单应按时间顺序粘贴,各种病情介绍单或诊断证明书亦应附于病历上。 (5)病程记录 ①病程记录的书写每天至少1-2次,病人病情遇有重大变化及短 期调整治疗应及时记录。 ②记录内容包括:病人病情变化,检查结果、鉴别诊断、上级医 师病情分析查房意见,诊疗过程及治疗效果,凡施行特殊处理 时,要记录处理及治疗后的效果,要记明施行时间和方法,对 病情变化的简单分析,需要值班医生关注的项目等。书写者应 为主管医生或代管医生。如进修医生的记录应有主管医生或代 管医生的签名认可。 3、转科记录要求与医院统一要求相同。 4、出院记录和残废记录均按医院要求完成。

四川省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四川省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一)布局 1.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及妇保院应设置NICU,二级专科医院及妇保院有条件可设置NICU,床位数应占全院总床位数的2-4%,新生儿和早产儿应独立分设,最少配备一个单间隔离病房,每床使用面积约l0-12m2,床间距不低于1.0m,实行无陪管理模式,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使用率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应考虑扩大规模。 2.病区应设置医疗区域及医疗辅助区域,医疗区分加强护理区、中间护理区两部分,辅助区域包括接待间、配奶间、沐浴区、治疗间、处置间、仪器间及医务人员生活区等。病区应当配备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感应式或脚踏式洗手设施,独立控制室内温度(早产儿24-26℃,足月儿22-24℃)和湿度(55-65%)的设施,并设置探视系统,有条件可安装噪音检测装置。辅助用房面积与病房面积应达到 1.5:1,整体布局应该使医疗区及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区及医务人员生活辅助区域分开,保持相对独立。要有合理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 3.NICU应接近新生儿内科/外科病房及产房,靠近手术室,医学影像学科、检验科和输血科(血库)等,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在横向无法实现“接近”时,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 (二)设施设备 1.每个抢救单元的设备要求: ①配备负压吸引装置、压缩空气及吸氧装置,每个接口各2个,电源插 座≥12个,两路供电,医疗用电和生活用电分开,最好配备高压电源。 ②氧浓度监护仪。 ③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 ④气管导管。 ⑤新生儿专用多功能多参数监护仪。

重症监护病房与普通病房间的患者交接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与普通病房间的患者交接管理 武汉亚洲心脏病院(430022)华曼丽邵丹胡柳 摘要:目的提高危重患者由重症监护病房(CCU)转入普通病房或由普通病房转入CCU时的工作效率、交接质量以及保证护理记录的完整性。方法跟据心脏病专科医院的性质,自行设计了危重患者的转科登记表及护士接患者的“一备三接”流程,并已实施近1年。结果交接问题减少,交接效率提高,危重护理记录单更加完整、全面,使患者得到连续有效的护理。结论交接管理能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 关键词危重患者交接安全护理管理 临床护理交接班的规范性和认真程度直接影响着护理服务和质量,也是避免和可能产生护理纠纷的原因之一[1]。“交接口”是当前医院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2]。我院是一所大型的心脏病专科医院,每天会有大量经过CCU的重症监护与治疗后,病情相对平稳的危重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接受后续治疗,或因病情变化、危重而转入CCU继续治疗的患者。2006年10月,我们根据心脏病病情变化快、程度重等特点,并结合我院ISO9000工作要求中的CCU患者转出流程、病房接转入患者的流程,自行制定了CCU转科患者登记表及转入患者的流程----“一备三接”制。并对此进行了追踪督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转科患者共452例。内科保守治疗患者65例,介入术后患者387例,其中男性213例,女性174例,年龄(62.2±13.2)岁。 2做法 在患者确定要转入病房时,先由其主班护士电话通知病区,告知患者一般情况:目前病情以及需准备的物品,由管床护士负责填写转科患者登记表(表1)。相应病房主班护士接到电话后,通知管床护士进行“一备”。在患者转出前由转床护士再次电话通知病区,护送患者到病区后,交接双方护士严格按“三接”流程进行认真交接,确认无误后在转科患者登记表上签名。此表由病区保存,并定期接受各级护士长检查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2.1 备物品 2.1.1 床单位准备:备暂空床,病患服,酌情铺中单、气垫床。必要时直接对换病床。 2.1.2 仪器准备:根据电话所给信息准备相应仪器如监护仪、血压计、听诊器、吸氧装置、微量泵等相关仪器并处于备用状态。 2.2 接病人 2.2.1 协助患者安全转床,搬运时注意输液管、泵注管、氧气管通畅;注意保暖,如为介入术后患者,搬运时按压好伤口处的砂袋并使用约束带固定于床栏上。 2.2.2 妥善固定各种管道:输液管道、泵注管、氧管及尿管等。 2.2.3 交接泵走药物:泵对泵进行更换、理顺管道、查看三通方向、泵标识、泵注管、电源线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重症医学科管理规章制度

重症医学科治理制度 1、各级医护人员在科主任统一治理下,按编制、任务选择裁定人员,并上报临床部和医院相关部门。 2、监护室护士必须符合监护室护理人员岗位资质要求。 3、主管科上任全面负责监护室治理工作,主管医师负责日常医疗工作,监护室护士长负责监护室日常治理和护理工作。 4、各级医护人员必须服从监护室主管科主任和护士长治理,严格遵守监护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治理要求。 5、各级医护人员须积极参加监护室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达到各级职务人员岗位技术要求。 6、监护室工作人员按要求着装,仪表端庄、大方,作风严谨。 7、实习生、进修生、轮转生须遵守监护室各项治理规定。 8、监护室卫生员由护士长负责治理并安排工作。

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入室治理制度 1、为保持监护室清洁整齐,达到医院感染治理要求,须严格操纵入室人员。 2、进入监护室下作人员须按规定洗手、更衣、戴工作帽、更换拖鞋或穿鞋套,外出时必须换鞋、穿外出服。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4、严格落实洗手和手消毒的有关规定,在各种检查、泊疗、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手。接触患者休液以及为爱护性隔离患者和专门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查、护理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必须认真洗手。 5、保持监护室内安静,工作人员须做到讲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不得在室内喧哗、谈论与工作无关的情况,不接打手机和电话谈天。 ? 重症医学科患者治理制度 1、入监护室患者必须符合监护标准,由主管医师和护士长统一协调。 2、入监护室患者须及时更衣,除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物品不得带入室内。 3、患者及家属应认真了解“患者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履行义务,配合治疗、护理和治理。

重症监护病房人员设置

重症监护病房设置及人力资源配置 一基本要求 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二级学科,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二ICU的规模 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管理单元以6到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三ICU病房建设标准 (一)ICU应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考虑以下因素: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 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在横向无法实现接 近时,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 (二)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M2;每个ICU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M2。每个ICU中的正 压和负压隔离病房的设立,可以根据患者专科来源和卫生

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通常配备负压隔离病房1~2间。鼓 励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三)ICU的基本辅助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中央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 衣室、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 件的ICU可配置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属接待室、 实验室、营养准备室等。辅助用房面积与病房面积之比应 达到1.5:1以上。 (四)ICU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 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 的控制。 (五)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 和湿度。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 每个单间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该独立控制。安装足够的感应 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 至少每2床1套。 (六)ICU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 交叉感染。 (七)ICU病房建筑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