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鞅变法教案

商鞅变法教案

商鞅变法教案
商鞅变法教案

专题二商鞅变法

李海

一、课标要求:

(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课标中的要求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作用”,在考试大纲中明确为古代的重大改革的考试内容之一,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探讨,使学生大致掌握商鞅变法的过程、措施等内容,培养学生改革创新的历史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变革的必然性,知道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行梳理教材,加深对商鞅变法认识,并通过运用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商鞅变法前夕秦国的落后状况,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的教育。商鞅为争取变法冲破重重阻力,却不得善终,使学生认识到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

四、学情分析

商鞅变法是学生初中就学过的的内容,所以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好,所以本节课针对学生这一情况,在巩固学生基础的同时,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

难点:结合变法的时代背景,正确认识商鞅变法。

四、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公元前221年,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大秦帝国,这是一种何等的壮举,可是,我们都知道在其统一天下的100多年以前,秦国只是一个边陲小国而已,是谁让其成为人们心中的虎狼之国呢(商鞅),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我们今天复习商鞅变法。

(二)讲授新课

情景一:初出茅庐

我叫卫鞅,生于公元前390年卫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我就聪明好学,并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我要站在时代的潮流之上。长大后,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决定追随我偶像李锂脚步来到了魏国,希望魏王能慧眼识珠。

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商鞅生活在怎样的一个时代

这个时代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时代特征: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大发展: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

表现: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王室衰微,新型的地主阶级要求改革;经济上:生产力飞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思想上:百家争鸣,私学兴起,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理论武器;

军事上: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情景二:大展拳脚

我满心欢喜的来到魏国,并屡次上书魏王,结果都不杳无音讯,我该怎么办呢正在这时我听说秦孝公发布了一个“求贤令”,于是我果断的离开魏国来到了秦国,秦孝公接见了我,我们相谈甚欢,最终,他决定重用我:变法。我在做了一些准备之后于公元前356年开始了变法,我对秦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做了全面的改革,秦国渐渐地由一个边陲小国变成了一个可以比肩中原大国的强国,因为我的功劳,秦王赏了一块封地给我,并赐了我一个新的姓“商”,我感到非常的满足。

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

1、秦孝公为什么要发布“求贤令”

主观: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客观:战国初期,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2、商鞅为变法做了哪些准备

(1)说服秦孝公变法;

(2)舌战群臣;

(3)立木取信。

3、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情景三:商鞅之死

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我已经来到秦国十多年,现在的我已经名满天下,但是我时常感到不安,因为变法我得罪了一些人,直到公元前338年,孝公去世,惠王即位,我的不安达到了顶点。终于,他们开始攻击我,于是我只好带着我的家人开始逃亡,我们来到一家旅店,由于没有身份凭证而被拒之门外,我们又逃到了魏国,魏王也拒绝接收我,我感到很悲哀,没法,我只好回到了我的封地,决定殊死一搏,无奈我战败了,按照“秦律”,我会被处以“车裂”之邢,到死我也没明白:我为秦国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为何会被如此对待

请思考:

(1)旅店老板为何不让商鞅住店他的死是谁的错

答:(1)商鞅推行严刑峻法,实行轻罪重罚(什伍、连坐制度)旅店老板不敢收留他。

(2)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

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柱;商鞅实行轻罪重罚,伤害了人民的利益。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战国)韩非子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代)王安石

(2)你如何评价商鞅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你的看法。

答: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言之有理即可,但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探究一:商鞅死了之后,就意味着变法失败了吗

判断一场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

改革的目的是否达到成效如何

结果:成功

商鞅变法是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废除了奴隶制建立了封建制,确立了地主阶级的专政,而且她死了之后,其推行的措施仍然得以延续。

评价:

1、性质: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运动

2、积极影响

1)废除了奴隶主贵族政治,创建了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封建专制统治。

2)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历史局限性

1)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文化专制,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3)严刑峻法,轻视教化,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激化社会矛盾

探究二:请归纳商鞅变法的特点(结合下面的提示)

指导思想:法家思想

主要目的:富国强兵

内容范围:涉及社会各方面,变法全面彻底。

推行方式:以法律手段推进,实行法治。

变法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运动。

结果影响: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三)课堂小结

商鞅变法

六、随堂练习:

1、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的最主要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2、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废除井田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

B、准许工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5.(2010·郴州模拟)《汉书·食货志》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①废除了周代的井田制

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③加剧了土地兼并

④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最后大家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完成变法措施的表格。

统一度量衡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

政治实行县制,国君任免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

思想文化轻罪重刑,焚烧诗书加强了思想文化的统治。

过渡:商鞅经过了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上的变革,对秦国到了什么作用最后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商鞅变法的结果以及评价(演示标题)

(三)变法的结果及评价

1、这部分内容大家可以看书本上“收富国强兵之效”的内容,大家齐读第三目前三行有关商鞅变法才成效的内容(课件展示秦调兵虎符及秦始皇兵马俑图片,展现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秦同东方六国共作战65次,获取全胜58次)

2.商鞅变法收到了富国强兵之效,但商鞅本人的下场却是不得善终,计算一下,从变法开始的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38年,已经是多少年了对,18年。改革的成效已经十分显著了,主要是谁持反对态度

在变法的过程中,商鞅即使在前面和旧贵族进行了思想论战,却仍然处处受到旧贵族的阻挠破坏,再加上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主张使用严刑峻法使反对力量屈服,因而会得罪不少人,18年了,商鞅的处境仍然很危险。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后,曾受到变法打击的旧贵族唆使太子驷发布了逮捕商鞅的命令。商鞅闻讯出逃,到边关一客栈投宿,店主称,按照商鞅颁布的法令,留宿没有通行证的人要判罪,拒绝商鞅人住。商鞅到魏国,魏国记恨他,拒绝接纳。商鞅走投无路,被迫在自己的封地起兵自卫,兵败被杀,秦惠文王还下令车裂尸体、诛灭商鞅的家族老小。

商鞅虽然被车裂而死,但商鞅变法的措施并没有被废止,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起作用了,在这里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评价商鞅的变法,现在每两组同学为一大组,分别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方面总结,对商鞅变法进行评价。然后分别请出两方同学代表在黑板上列出积极和消极影响。不足时教师再补充。

六、配套练习与课后探究

(一)课件展示一道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完成。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

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2.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1)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实行县制;废除井田制;

统一度量衡。(2)倾邻国而雄诸侯。

(二)假如当时的秦孝公还在世的话,他会后悔支持了商鞅变法吗你究竟是支持商鞅变法还是反对呢原因又是什么呢(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课后时间允许,可指导学生编演话剧:秦孝公求贤、论战旧贵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